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优秀教案
锦州渤海大学-诗歌朗诵我的祖国
1 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
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 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认识“壤”字,会写“汪、壤、烫”3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滚烫”
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文
1、让学生说说读过哪些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2、总结学生的感受。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说说鲧禹治水的相关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介绍《山海经》
(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
br>海经*海内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
理、动物、植
物、矿物、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山
海经》原来是有图的,叫《山海图
经》,魏晋以后已失传。《山海经》记载了许多
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长期被认为是一部
荒诞不经的书。有些学者
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
2、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
的是什么?
3、认读生字
①出示生字“壤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②比较字形:壤 嚷 攘
4、理解词语
1
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哀求——苦苦请求。祈求——请求;恳切地希望
得到。
斥逐——排斥,驱逐。
息壤——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拯救——挽救;救济。滚
烫——滚热。
遗志——死者生前的志愿。后多指生前没有实现的志愿。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
成灾难。
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汗出得很多。
5、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6、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加深了解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鲧和禹是怎么治水的,找到相关的内容认真的读一读。
四、积累词语,布置作业
1、让学生找找喜欢的词语,抄写在词语积累卡上。
2、作业:通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课件)
一片汪洋 苦苦哀求 斥逐洪水 毫不理会 悲惨遭遇 大发雷霆
山南海北 成千上万 挖渠开山 四处横溢 泛滥成灾 不畏艰险
汗流浃背
毫不在乎 冬去春来 欢呼雀跃 兴奋不已 天寒地冻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
1、自学提示(课件)。
默读课文,思考:
①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
②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最令你感
动的语句,并把自
己的体会做出批注。
③想一想鲧禹父子共同的精神是什么?
2、交流体会。
●交流一:鲧禹治水的理由
(上古时代的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人
们受尽了洪水的折磨,便苦苦的哀求天帝
驱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鲧禹父子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
遇,决心帮助人们
治理洪水。)
①
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洪水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灾难。播放洪水的资料片。
②
理解“哀求”“祈求”的含义,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③ 读出人们的苦难。
●交流二:鲧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2
①指名读课文的3—4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息壤”是怎样宝物,神奇在什么地方?
③天帝为什么要大发雷霆?你对天帝有什么看法?
④ 你怎么评价鲧?
●交流三: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①指名读5-10自然段。
②说说课文是怎么写禹治理洪水过程的?
(板书:治洪前——治洪开始——治洪过程——治洪后)
③依据描写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最感动的地方。
a治洪前:
句子:大禹走遍
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
.......
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
水灾。
...
【抓住“走遍”“摸清”“引洪水入大海”等词语,理解禹治水讲究方法,非常
有头脑。】
b治水开始::
句子: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
【体会“亲
自”一词,说明大禹以身作则,不畏艰难,才赢得人们的相应,因
此也感动了神龟和应龙。】
c治水过程:
A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让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以读,说说自
己的感受。
B参考资料:三过家门而不入
C指导朗读,读出大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d治水后:
句子: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
br>.........
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D,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④小结: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大禹为了治理洪水,<
br>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公而忘私、
把个人的一切献
身于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之中的崇高精神。尤其可贵的是,大禹在治
水中积极组织大家去治理洪水,一心一
意地降服水患,这种执着的精神,坚定的信
念是伟大的,人民在大禹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战胜了灾
难。
●交流四:讨论鲧禹治水的共同精神。
(善良,同情人们的遭遇,都有帮助人们治理洪
水的决心。有改造自然、征服自
然的强烈愿望,有勇敢、奉献的崇高的精神。)
三、拓展升华
1、你想对鲧禹父子说点什么?
3
2、总结:这个传说让我们体
会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勇敢、奉献、坚毅
不屈、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民族精神。
第三课时
一、领悟写法
1、引言: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和离
奇的故事情节是它的主要特点。那么课文中
哪些情节使你感受到是离奇的想象?
2、交流。
(让学生抓住主要情节谈出感受,例如:像“鲧的出现”“神龟和神鸟帮助鲧偷
取息壤”“息壤
的神奇”“大禹出事”神龟运送土石“应龙在地上划出深沟”等)
3、小结:
神话是古代人
民驰骋他们奇特想像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样化的特
色。表面看起来很荒诞,实质朴素、真
实、生动。
二、讲述故事。
分小组进行讲故事比赛。
三、课外作业
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鲧王治水》《禹王锁蛟》《三过家门》的
故事。
板书:
1 鲧禹治水
鲧 偷宝物
治水前: 走遍 摸清
禹 治水开始 : 亲自 率领
治水过程:大山横当 烈日当空 毒虫猛兽 天寒地冻
治水后: 安定幸福
勤劳 智慧 勇敢 奉献 坚毅不屈 万众一心
2 大卫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大卫爱国、勇敢和机智的英
雄形象。
3、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4、帮助学生会认“轴、赋、税、脯、唬”5个字,
学会“铜、嫁、卵、脯”4
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胸脯”等词语。
教学重点: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章的有关情节和重点句,体会大卫热爱祖国、
聪明机
智和正直勇敢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查阅作者亨德里克*房龙资料,了解《圣经的故事》。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1、了解以色列。
让学生说说对以色列的了解,可以谈历史、民族、宗教等问题。
2、介绍《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一部文学遗产”,它是犹太民族对人类文化的第一个重
大贡献;它
对欧洲文化产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它已渗透于欧洲音乐、艺术和文学等各个文
化
领域之中;它的箴言已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也是世界上最畅销的经典著
作之一。
荷兰
后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亨德里克*房龙为美国少年了解《圣经》知识
撰写一部通俗读物《圣经的故
事》,他简明扼要地解答了《圣经》是怎样的一部书,
包含哪些内容,作者是谁,成书何时。他以简洁、
优美的文笔为读者勾勒了一幅犹
太人的历史画卷。纷繁的历史人物、争夺领地的频频征战经他一番梳理,
变得清晰
可读。深奥的教义,复杂的戒律,在他的笔下,变得浅显易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根据《圣经故事》改写的课文《大卫》。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导言:故事发生在三千年前的以色列,有个牧羊少年叫大卫。那
么大卫是怎
样的一个少年,发生了怎样的事情?请同学们认真读这篇课文。
2、自学提示:自
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的是什么事?画出生字,读准字
音,想想怎么记住它们;联系课文内容理解
新词,并相互交流。
3、学习检测:
①认读生字,并组词。
轴 赋 税
脯 唬
②理解词语。
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地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
辛苦。
气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万夫不当之勇——当,抵挡。指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猛。
赋税——旧时田赋和各种捐税的总称。
瑟瑟发抖——形容颤抖。
5
大惊失色——失色,脸色变得苍白,失去本色。形容极为惊恐的状态。
仓皇逃窜——慌慌张张地逃跑。
③朗读课文。
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
课文讲的是在三千年前的以色列,有一名叫大卫的牧羊少年不仅聪明机智,而
且正直勇敢。在非利士人入
侵以色列的紧急关头,大卫拿弹弓和卵石杀死了非利士
巨人歌利亚,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大
卫成拯救民族的英雄。几年以后,
他当上了以色列的国王。)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并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
背景,介绍大卫是一位
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正直勇敢的少年。
第二部分:(第4—11自然段
)讲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到以色列的军营叫阵,大卫
向扫罗王请求出去交战。大卫拿弹弓和鹅卵石杀死了歌
利亚,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了
战争的胜利。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讲大卫成了拯救民族的英雄。几年后,他当上了以
色列的国王。
【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对于学生的发言,不要统一答
案,基本观点正
确就可以。】
四、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1 、结合课后练习4,让学生抄写喜欢的词语。
2、写课后生字“铜、嫁、卵、脯”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聪明机智 正直勇敢 长途跋涉 气势汹汹 万夫不当之勇 瑟瑟发抖
毫不在意 毫不畏惧 大惊失色 仓皇逃窜 乘胜追击 精明能干 飘荡
铠甲 赋税 披戴 胸脯 吓唬 诺言
2、回顾课文内容。
二、感悟理解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交代了大卫是怎样的一个少年?
(聪明机智、正直勇敢、热爱生活)
2、课文是怎么写大卫生活的美好?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3、说一说第2自然段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仿写句子。
琴声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6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思考:
①从歌利亚叫阵和对他的外貌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从大卫与扫罗王的对话中,你体会到大卫是怎样的少年?
③找、画描写大卫战前准备的语句,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④从大卫与歌利亚的对话以及他和歌利亚交战的情节中,你体会到大卫的什么特
点?
2、读议、交流。
a歌利亚叫阵和对他的外貌描写。
【引导学生抓住“气势汹汹”
“身材高大”“武艺超群”等词语,体会歌利亚凶
猛。抓住歌利亚叫阵时的宣言,体会歌利亚的傲慢。】
b大卫与扫罗王的对话。
【从大卫请战的言辞,体会大卫的恳切与自信,体会大卫爱国精神和
迫不及待的
心情。让学生扮演角色朗读对话,从读中体会大卫的特点。】
c大卫战前准备。
【从“带着”“挑选”“挺着”等词语,体会大卫的自信与勇敢。】
d大卫与歌利亚交战的情节。
【抓住歌利亚与大卫的言行,体会歌利亚目中无人,气焰嚣张;
大卫针锋相对,
英勇无畏以及聪明机智。】
e小结,作者是怎么描写人物特点的?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人物特点鲜明、形象生
动。让学生学习这样的描
写方法。】
F引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12自然段。
2、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评价人物。
你喜欢大卫这个人物吗?结合课文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谈收获
学习完这篇课文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思想情感、写作特点和描写方法等方面谈出体会。】
板书:
2 大卫
歌利亚 大卫
叫阵: 狂妄自大
请战: 充满自信 热爱祖国
交战: 毫不在意 毫不畏惧 机智勇敢
7
3 夸父逐日
教学目标:
1、知道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
3、引导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意志,体会神话故
事的特点。
4、帮助学生会认“渭、邓”两个字。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结合注释,或查阅阅读工具书理解一些文言文字词的意思,进而读懂
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理解这个故事所揭示的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让学生了解《山海经》,阅读《山海经》相关的故事。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让学生说一说《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2、让学生说说《夸父逐日》的故事。
3、播放动画片《夸父逐日》。
4、让学生谈谈体会。
5、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出自《山海经》的神话故事——《夸父逐日》(板书课
题)。
6、读课题,并理解。
(夸父: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逐日:追赶,赛跑。)
二、通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
三、理解课文
1、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和方法。
2、教师总结,出示自学提示。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2)在逐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
讨论: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怎样的精神?这篇神
话寄托了古人怎样的愿望?
8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4、读议交流。
(1)弄懂词句的意思。
逐走——追赶,赛跑。 入日——太阳落山的地方。
欲——想要。饮——渴。 河、
渭——黄河与渭水。
大泽——大湖 至末——道途中
弃——遗弃 邓林——桃林。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追
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
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
方的太湖喝水。还没赶到太湖,
半路上就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作了桃林。)
(3)讨论:
你怎样看待夸父这个人物?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怎样的精神?这篇神话寄托了
古人怎样的愿望?
(4)成语“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
“逐日”)意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
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四、体会这个神话故事的特点
(从夸父其人以及他追赶太阳,可以感受到古人想象力丰富;从文中夸父“饮于
河、渭;河、渭
不足”“北饮大泽”“弃其仗,化为邓林”等细节中体会这个故事
想象奇特,塑造了一个无比顽强的巨人
形象。)
五、背诵课文
六、布置作业
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杞人忧天》和《神农尝药》的故事。
板书:
3
夸父逐日
渴
饮
胸怀大志 英勇顽强
弃
4*
从天上偷来的火种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
类幸福而不畏强暴、
勇于献身,甘愿受罚的伟大精神。
2、会认“治、罚”2个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幸福而甘愿受罚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
了解希腊神话。制作课件。
9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上课之前,我要考考你们,你们知道人类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什么吗?
2、在远古期,我们人类就充满了幻想,创造出了许多神话故事,你读过哪些神
话故事呢? <
br>3、引入:神话故事是美好的,是永恒的,至今我们读起来都意犹未尽。今天,
我们来阅读一篇希
腊的神话故事。
4、板书课题。
5 、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谁从天上偷来火种?他怎样偷火种?他为什么要偷火种?结果怎样?等。)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是按
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学习和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相互交流学习成果。
2、检测学习成果。
(1)认读字词并体会词语的意思。
争吵——争论吵闹。
愤然——形容气愤发怒的样子。
小心翼翼——形容言行小心谨慎,不敢疏忽大意。
奇异——奇特﹐特别。
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冶炼——用焙烧﹑熔炼等方法,从矿石中提炼出所需要的金属。
惩罚——“惩”读“chéng”;处罚。
鹫鹰——鹫鹰是一种鸟类科目,称为鹫鹰科科
。本科鸟类出现满平常的,分别有
大冠鹫、林雕、凤头苍鹰、松雀鹰及过境的赤腹鹰、灰面鹫等共六种。
敬仰——敬重仰慕。
(2)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所
受的残酷惩罚。宙斯让火神把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
上,让他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普罗米修斯毫不屈
服;宙斯又派凶恶的鹫鹰啄
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让他的肝脏日食夜长,痛苦没有尽头。普罗米修斯被折
磨了
许多年,依然没有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
(3)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
br>(课文是按着是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来写的:生活悲惨,心生怜悯——偷取火星,
藏进茴香枝的空管
里——遭受折磨,最终获救。)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学提示:
默读
课文,思考米罗休斯“为什么盗火?怎样盗火的?结局怎样?”画出感动的
语句,体会米罗休斯的精神。
2、交流体会。
10
(1)交流第1自然段。
①米
罗休斯为什么要盗火?②用“没有„„就„„”说话。③省略号有什么作
用?再展开想象“人间没有火还
会怎样?④小结:没有火,人类的生活可用一个词
来形容。板书 生活悲惨
(2)交流第2—8自然段。
①米罗休斯是怎样盗火的?他是怎样的一个神?
(慈善——他来到人间以后,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心里十分难过。
勇敢——他决心背着宙斯,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婆罗那里去偷取火种。
聪明——他的动作是
那样的敏捷、隐蔽,太阳神一点也没有察觉。小心翼翼地
把火星藏在茴香枝的空管里,带到人间。)
真诚——他把火的性质、用途向人们详细地讲述一番。
②火给人类带来什么?
③火还能给人类带来什么?“用火„„用火„„用火„„还用火„„”句式来
表达。
(3)学习9-16自然段。
是啊!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让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火
给人类带来了强
壮的身体,火启迪了人类的智慧,火赋予了人类腾飞的翅膀。可火给普罗米修斯带
来了什么呢?
(4)学习17—18自然段。
①英雄总是令人敬佩的,他的最终结局怎样?
②说一说:为什么直到现在,希腊人普罗米修斯仍然十分敬仰,并称他是“人类
的大恩人”?
四、评价人物
阅读完整个故事,我们深深地敬佩这位人类的英雄,我们用这句句子来描述他好
吗?
普罗米修斯是( )的英雄,因为( ) 。
五、拓展练习
奥运圣火就是为了纪念普罗米修斯。它象征着人类生生不息。人类的
英雄
是永远令人难忘的,我们集体创作一首诗,来歌颂普罗米修斯。
朗读诗歌
六、布置作业
阅读《燧人氏取火》和《阿当取火》。
板书:
4* 从天上偷来的火种
生活悲惨——偷取火星——遭受折磨——最终获救。
不畏强暴 勇于献身 甘愿受罚
11
5* 女娲造人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2、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会认“娲、藤”2个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教学准备:
搜集女娲神话的故事,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交流。
同学们,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br>猜想着人类诞生。关于人是从哪里来的。你们知道有哪些说法吗?
(学生将自己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女娲造人说、海猿说、外星人
说„ „) <
br>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人类由来的经典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看看我国远古时期
的人们对人类诞生
的看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3、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藤
”和“娲”,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
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2、理解词语。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生气蓬勃——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堪表示程度极深。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自学提示:
12
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2、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3、你觉得女娲是个什么样的神?她有怎样的精神?
(工作勤奋、聪明、有智慧、考虑周全、具有人的情感、神通广大。)
(二)体会神话想象的特点。
1、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想想古人为什么会这样去想象。
2、展开你想象的翅
膀:假如你是远古时代和女娲一样的一位大神,你会出于什
么原因去造人?你能拿出比女娲更神奇的造人
方法吗?
四、交流感受,拓展阅读
1、学习了这篇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改善?和同伴交流。
2、向同学介绍自己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女娲的其他故事。
五、总结课文
女
娲是这个神话中最古老的始祖母神,她毕生做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是造
人,二是补天,为人类立了
大功。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类
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
,所做出的丰富想象,表达了作
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
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
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
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
造„„..
六、布置作业
1、将文中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朋友听。
2、在这篇
文章中,作者以神话的形式来叙述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并加进女
娲的情感、人的喜悦。这是作者的想
象。
我们能不能以自己的想象来改编“女娲造人”的故事呢?可就造人的原因、方法、
情感等
某一个方面来改编。
3、让学生继续查找资料,探究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
板书:
5*女娲造人
天地无人
——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6 商鞅南门立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
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
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13
4、帮助学生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葫
芦、基础”,理解
“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
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查阅商鞅变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商鞅变法的故事吗?
2、你对商鞅有那些了解呢?(课件出示商鞅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课前的搜集。)
3、为了进一步了解商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本课的生字
和新词并标出不懂
的问题,然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一下是怎么学会生字和新词的?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课件演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认读词语“葫芦、基础、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
非”。
●重点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让学生
用“冥思苦想”、“惹
是生非”说话。
【重点指导字“孝、葫、”两个字。“葫”上下结构,上小下大,左下“古”略
偏上;“础”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边“出”的笔顺;第一、四笔为竖折、第三笔
竖纵贯上下。注意
“惹是生非” 不要写成“事”。】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指名学生读课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课文主要
写的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
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
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
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2、互动交流:课文可以分为那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四、合作评价,归纳质疑。
14
1、通过初读课文,你觉得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
随机板书:商鞅——政治家——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诚信和聪明
2、通过合作学习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教师进行归纳。
预设: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
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3、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下节课我们继续对这些问题的探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谈话导入
1.以游戏的形式复习生字、新词,并引导积累运用词语。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南门立木》这篇课文,文中的商鞅给你留下了怎样
的印象?你最欣赏他的
哪些做法?
3、这节课让我们结合课文和上节课滞留的问题继续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坚定
的意志。
二、研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围绕上节课几个问题,抓住课文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描写
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出示自学提示: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
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5)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6)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
体验,不要求
统一的说法,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
教师灵活把握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1)交流、体会商鞅变法的决心。
①阅读第一部分,解决第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改革家”“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争取国家富强”“主持
变法”等,了解商鞅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法。】
②阅读第二部分,通过理解重点句,解决第二、三个问题,教师指导阅读。
15
【要引导学生了解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苦难,他为什么要在南门立
木。抓住
商鞅在南门立木时出示两个告示及人们看告示后的议论,了解人们对商鞅
南门木的看法。引导学生抓住“
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和“郑重地对大家说”的具体
内容,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严格执法的精神
和意志。】
③阅读第三部分,解决第四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
震动”“不但„„而且„„”理解商
鞅南门立木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写法。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人们为什么会有
这
样的想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人们围在大木柱的四周议论的一句话。把大木柱从
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
两黄金,天底下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恐怕是耍弄人。人们的这种想法,表示对商
鞅变法的怀疑。这样写为体现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埋下伏笔。)
②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
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
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
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小伙
子为什么会这样说话呢?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这是小伙子在商鞅第二天下令“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
之后,一边走一边嘟囔的
一句话。他认为事情不会是那样,有反说的语气。左庶长
说话不算数,试试看吧。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
表明他对商鞅下的令持的怀疑态度。
这段描写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南门立木”的言而有信会对变法的实
施有深远的影
响。)
③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
走了下
来。(小伙子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
的人
又会说些什么?)
(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有效。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外延伸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样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写时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板书:
6、商鞅南门立木
变法-困难-南门立木-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聪明——机智
16
7*狄仁杰公正护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狄仁杰怎样公正护法的,感悟狄仁杰刚正廉明、
执法不阿的精
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编写小剧本,再演一演。
3、帮助学生
认识“庇、屠、辜、悯、悼”5个生字,读读记记“包庇、屠杀、
无辜、怜悯、哀悼”及“明察善断、声
名鹊起、推崇备至、犯颜直谏、手足无措、
引以为戒、哀鸿遍野”等词语。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狄仁杰是怎样公正护法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严格执法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1、让学生查阅狄仁杰的资料。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了解多少我国历史上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人物?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3、学生介绍狄仁杰的有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课件演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认读词语“
包庇、屠杀、无辜、怜悯、哀悼、刚正廉明、明察善断、声名鹊起、
推崇备至、犯颜直谏、手足无措、引
以为戒、哀鸿遍野”
●重点理解“刚正廉明、明察善断、犯颜直谏、哀鸿遍野”,让学生用“刚正廉<
br>明、明察善断”说话。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课文讲了唐代名相狄仁杰公正护法的故事,讴歌了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从
高精神。)
5、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写的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一代名相狄仁杰。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狄仁杰公正护法。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狄仁杰位居宰相后,使国家安定巩固,深为武则天倚
靠和器重。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1、交流印象。
17
【①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汇报:一是狄仁杰明察善断,循律准确,断案
如神。如,
“处理了大量案件,涉及一万七千多人,无论被判处有罪还是无罪,没有一个当事
人
不服的”。二是狄仁杰为了维护法律敢于犯言直谏。可以从三个事例中体会任务
单情感与认识。②注意让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③注意引导学生读相关的语句。】
2、交流问题。
四、布置问题,练习拓展
1、课文究竟是怎么写出狄仁杰是公正护法的?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2、出示作业和课外阅读。
3、书写课后的生字,抄写课文中四字成语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狄仁杰公正护法》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3、狄仁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自读感悟
1、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狄仁杰是怎样公正护法的?读后进行交流。
2、学生自学。
3、交流体会。
交流一:断案如神
【在狄仁杰担任大理寺负责人的第一年中,
“处理了大量案件,涉及一万七千
人,无论被判处有罪还是无罪,没有一个当事人不服的”体会狄仁杰明
察善断,公
正有效地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交流二:犯言直谏
【让学生抓住
是那个三个具体事例:一是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吴砍了昭陵的
柏树。二是有个叫王立本的大臣,滥用职权
。三是将宰相张光辅部下制造的冤狱中
的受害者改死刑为流放。从三个具体的事例中让学生体会狄仁杰刚
正廉明、执法不
阿的精神。注意引导在学生读中感悟。】
4、齐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当狄仁杰病故后,武则天十分悲哀,并宣
废朝三日?
【体会因为狄仁杰公正护法、辅国安绑,所以深为武则天器重和依靠。】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内容,编演课本剧。在小组中排一排,演一
演。
【教师参与小组排练,从语言、动作、神态方面指导,表现人物的狄仁杰刚正廉
明、执法不阿的精神。】
4、推举优秀的在全班表演。
【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的性格,因而本
节课采用编演课
本剧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课堂教学,发挥
18
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为学生深刻理解
文意
提供平台。】
四、拓展升华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为狄仁杰刚正
廉明、执法不阿的精神所感动。
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课后以《我们需要狄仁杰》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7、狄仁杰公正执法
明察善断 一万七千多 无论„„没有
公正护法
权善才获免 刚正廉明
犯言直谏 王立本被判刑
武则天下诏
8、出色的教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理解为什么说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认识讲
公德和遵守校规的重要,树立公德意识,培养自觉遵守
校规的精神。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讲课文故事梗概,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物
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3、帮助学生学会“揣、昧、屉、蔼”4个生字,掌握“揣测、拾金不昧
、抽屉、
和蔼可亲”及“至理名言、乐极生悲、愤愤不平、失而复得、坐立不安、赫然、告
诫、
困惑、居然、遗憾、幡然醒悟、迂回”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为什么说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讲公德和遵守校规的重要。
教学准备:
1、积累遵守或违背校规或社会公德的现象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同学们,谁能谈谈自己在学校生活中或社会生活中,看到的或亲身经历的,
有无遵守或违背校规
或社会公德的现象?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坚守公共道德的故事,板书课题。
19
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新词。
2、同桌间交流预习情况。
①生字的认识和记忆方法:揣、昧、屉、蔼
②认读词语:
流动、揣测、拾金不昧、乐极生悲、至理明言、告诫、困惑、愤愤不平、和蔼、重洋、幡然醒悟、公德、迂回
③理解词语:
揣测:推测;猜测。
拾金不昧:昧,隐藏。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已有。
乐极生悲:快乐到了极点的时候,发生悲痛的事情。
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愤愤不平:因感到不公平而很生气的样子。
幡然醒悟:同翻然,很快而彻底地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3、教师检测识字效果。
三、朗读课文,抓住梗概。
1、分部分,指名学生朗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梗概。
3、让学生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先写朋友送我一只电子手表,我非常的喜爱,接着写我的手表失而复得。<
丢失手表——寻
找手表——找到手表——受到处罚。>最后写我幡然醒悟。)
4、按课文继续的顺序,给课文划分部分,并概括每部分写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
1、认读生字,书写词语。
2、熟练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揭示新课
1、认读词语(课件)
揣测 拾金不昧 抽屉 和蔼可亲 至理名言
乐极生悲 愤愤不平 失而复得 坐
立不安 赫然 告诫 困惑 居然 遗憾
幡然醒悟 迂回
2、回顾课文内容,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讲述了“我”在美国南加州法
律大学读书时,朋友送我一只心爱的手表失而复
得的故事,赞颂了那位黑人同学模范的坚持公共道德和遵
守规则的优秀品德。)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出色的老师》。
二、自读交流,感悟内容
1、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那位黑人是位出色的老师?课文中的哪些描写你
受
到了教育和感染?在书的空白处批注自己的想法。
2、学生自学。
20
3、交流体会。
交流一:送还手表
就在当天晚上,一位陌生的
黑人同学走进我的宿舍,他的手中拿着块手表。天
哪,这是我心爱的电子手表。我高兴得眼泪都要下来了
,连忙对这位拾金不昧的黑
大哥表示谢意。他只是微微耸肩一笑,还没等我从手表失而复得的喜悦中反应
过来,
他就走了,连名字我都没来得及问。
点拨要点:
1、为什么说“这是我心爱的电子手表”?(引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
2、“他只是微微耸肩一笑”看出黑大哥有怎样的品质?
3、想象一下,当时“我”应该怎么表达谢意?
4、什么是“拾金不昧”?你对黑大哥怎么评价?
5、读出喜悦和敬佩的感情。
交流二:黑大哥告发
告发我的就是那位把手表还给我的黑大哥!我用一种极其困惑的目光看
了他一
眼,他给我的居然是一种遗憾的笑容,还笑着解释了一句:“这是公德,这是规则”
他居
然还笑得出来,真不仗义!
点拨要点:
1、黑大哥告发我后,我受到了怎样的处分?(读课文的6-9自然段)
2、“极其困惑”是
怎样的感情?(鼓励学生多元的理解,说出自己的感受,比
如“埋怨、责怪、无奈„„”)
3、“遗憾”是什么意思?猜测一下黑大哥是怎么想的?
4、“这是公德,这是规则”。黑大哥说的公德与规则指的是什么?
(他将手表送还给我,这
是公德。因为我违背公德,他向校方举报了我,也是公
德。违反校规,我必须接受处罚,这是规则。)
5、“居然”是什么意思?包含“我”怎样的感受?
6、引导学生读出“我”的感受.
交流三:我的醒悟
老人的话让我幡然醒悟。这时,我才意识到黑大哥确实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因为
公德,他将手表还给了我;也因为公德。他又向校方举报了我,因为我违背了公德。
他用这
种迂回的方式,让我彻底明白了公德的重要和校规的严格。
点拨要点:
1、老人的哪些话让我“幡然醒悟”?(读11-12自然段)
2、为什么说“黑大哥确实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3、“迂回”是什么意思?黑大哥的“迂回”说明了什么?
4、读出我的深刻反思。
三、总结全文,提炼情感
1、这篇课文主要按照“丢失手表——寻找手表——找到手表——受
到处罚”记
叙的。课文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致,蕴涵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揭示了做人的道理,
给人启迪。
21
2、让学生说说最大的启迪和收获是什么?
3、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
四、拓展训练,布置作业
1、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遵守公德的事情,说说自己的想法。
2、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赵绰舍命护法》和《刚正无私的“包青天”》
板书:
8、出色的老师
丢失手表——寻找手表——找到手表——受到处罚
黑大哥:送还—— 举报—— 解释
我: 感激—— 困惑
—— 醒悟
公德重要,校规严肃
9* 美丽的规则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美丽的规则”的含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
性。
2、帮助学生认识1个生字“澳”,读读记记“忧心忡忡、成千上万、炫耀、耀
武扬威、依然、密密麻麻
、失衡”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体会“美丽规则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严格遵守规则的意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马路上堵车吗?说说你们看到的情景。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找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以小组的形式,学习交流生字和新词。
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并借助工具书理解。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
22
1、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让学生倾听,读后有评价)。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织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2.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主学习,交流感悟
1、自主读课文,边读边想:
(1)“我们”在赶往澳大利亚南端的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的路上为什么
担心会堵车?
(2)在离企鹅岛还有六十多公里的时候,对面出现了什么情况?后来“我们”
看到了什么场景
?
(3)为什么说“它留给我的印象,甚至要比后来我们看到的可爱的小企鹅还要
深刻?”
(4)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2、汇报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老师指导
学生交流,体会人物的情感与认识,领悟作者
所要表达的思想。】
(1)了解“我们”乘车去
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首先介绍了时间、地点,
又点明了事件。
(2)理解“失衡”的美丽的图画,“我”受到的一种美的感动。
(3)体会作者“我”的感
受,“规则之美、人性之美”。既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也照应了文章题目,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学生谈感想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
求
统一的说法,只要学生有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师在学生交流的
基础上,随
机的点拨引导。】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美丽的规则的含义”。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美丽的规则”。
板书:
9、美丽的规则
美景——失衡——规则之美 人性之美
23
10 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感受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及孔子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
4、帮助学生学会“盂、孰、汝”3个会认字和“盂、孰”2个会写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
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搜集孔子的生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读题存疑
今天我们学习的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古文。(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齐读题,
理解:“辩”——争辩、辩论,“日”
——太阳。
学生质疑: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他们在争辩太阳的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语速较慢,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便于学生初步了
解课文的意思)
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
句式的语气。
2、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提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老师帮助
解决难读的语句
。
3、读课文,对照课后注释、查字典,自己尝试弄懂课文中句子的意思。
4、学生复述故事,老师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5、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
课文铺平道路。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
“辩斗”的观点: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
初出远,而日中
时近也。
“辩斗”的理由: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
小而
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4
(2)由于两小儿观点不同,看太阳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现象也不同,两小儿根<
br>据自己的观察,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我们分组来读一读两小儿各自的观点
及理由。
(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3、开展“辩斗”。
(1)理解“辩斗”的意思。(争辩、辩论、辩驳)
(2)学生反复诵读两小儿“辩斗”的内容。(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
(3)小组合作展开“辩斗”。
激烈的“辩斗”马上就要开始了。为了赢得这场比赛,请你与小组的辩友合作,
好好练习。 <
br>(4)请两学生上台当两小儿进行“辩斗”,老师友情出演孔子,师生一起上演
一出《两小儿辩日
》。
4、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两小儿的观点,孔子赞成谁?反对谁?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介绍孔子,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3)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感受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
止境的道理。
四、评价人物,抒写感受
1、读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你喜欢这两小儿吗?为什么?你想对孔子说
些什么?
2、结合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五、尝试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抄写生字。
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书:
10 两小儿辩日
早晨
中午
近 大 车盖
盘盂 小 远
远 凉 沧沧凉凉
探汤 热 近
11*飞天梦圆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
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
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5
2、会认“嫦、娥、绚、穹、锲”5个生字,读读记记“绚烂、壮举、
凌云壮志、
积劳成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把梦想变成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查找、搜集有关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走进千年飞天梦
从远古时期“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到人类
真正的“航天始祖”万
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
这是一个瑰丽绚烂的梦,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
梦。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
文《飞天梦圆》,去感受这个千年的梦是怎样圆的。(板书课题:飞天梦圆)
学生读课题,质疑,理解课题。
(这个梦就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圆”是圆满,周全
的意思;“圆梦”,
是指实现梦想或理想。课题的意思是“飞天的梦想变成现实了”。)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嫦、娥、绚、穹、锲”等字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先写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再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孙的飞天梦,一步步地实现了。
最后写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
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
更深更远的宇宙。
三、研读“飞天梦圆”的过程,感悟航天精神
1、默读课文,想一想: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2、第一步——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导言:做任何事情都得一步步地
来,中国实现飞天梦也是如此。中国圆千年之梦
迈出了怎样的一步呢?
(1)出示“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图片,请学生说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的名字。
(2)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1970年4月24日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卫星上播放的《东方红》成为
了中华民族叩响太空之门的
声音。
(3)“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在我国航天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
代,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标志着中国
已经迈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实一步。
3、第二步——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26
(1)1992年9月
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规
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
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广大科技人员、
工人和解放军官兵们为了千年飞天梦圆,他们怎样努力着,拼搏
着?
学生自读课文第七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谈感受。
(2)欣赏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时向国人招手的图片,学生谈感受。
(3)指导学
生有感情朗读第十三自然段,读出“神五”升空时的壮观,读出对
航天英雄的深情与热爱以及对飞天梦圆
的无比激动与自豪的感情。
(4)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在中国乃至在世界载人航天史有什么重要的意
义?
“
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
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
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华
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
(5)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感悟航天人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它同时充分表明
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数十年坚
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
成了美好的现实。
4、介绍“神六、神七、嫦娥一号”,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
四、规划明天,实现更绚烂的梦
1、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航天人还有哪些更绚丽的梦需要实现?
2、中国的航天事业还有更绚烂的梦,谁来圆梦?
五、拓展延伸,感受我国航天新成就
结合资料,谈一谈你还知道我国航天事业上取得的哪些新成就?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口述炎黄子孙圆飞天梦的经过。
3、办一期有关我国航天事业成就的小报或墙报。
板书:
11飞天梦圆
“东方红一号” 迈出坚实一步
杨利伟 神舟五号飞船 圆了飞天梦
„„
12 种瓜得豆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
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3、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
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
“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等词语。
教学重点:
27
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
收集现代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在科技
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
“种瓜得豆,种豆得瓜。”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种瓜得豆》,
去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板书课题:种瓜得豆)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
奥妙?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4、交流汇报,朗读相应的段落。
(1)课文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2)课文围绕转基因技术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列出提纲:
基因的作用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的技术
现代转基因技术
能做到“种瓜得豆”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
三、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1、质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
的提出来。
28
2、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根据情况,解决问题,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
解决的,
可暂时存疑,下节课解决。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发号施令、水土不服、供不应求、和平共处。
2、转基因技术是由谁来“发号
施令”?什么情况下供不应求?今天我们继续学
习课文——种瓜得豆,一起去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二、研读“转基因技术”,领悟表达方法
1、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基因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基因的作用。
(1)观察课本插
图——计算机描绘的基因结构图。教师简介:基因是生物遗传
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作线
状排列。
(2)提问:基因有什么作用?学生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3)朗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了解基因的作用。
基因是动植物体内“发号施令”的“大管家”。
4、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的句子。
(1)学生汇报:
(科学家
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
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就会
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2)转基因技术也有失败的时候,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
(转基因技术也有因“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5、领悟表达方法。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这样介绍有什么
好处?
(课文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介绍,比喻形象恰当,把较为深奥的科学知识用通俗
易懂的语言介绍给读者
,容易被人接受。)
6、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三、“新闻发布会”,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个转基因食品——保
鲜西红柿上市以来,许多科学家
研制出许多转基因技术的新产品,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及医学方面起到
很大的作
用。今天,我们来召开一个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的“新闻发布会”。
2、要开好这个“新闻发布会”要做哪些准备?
“新闻发言人”要认真读课文,能说出转基因
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还要想想
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要让别人听得清楚、明白。
“记者”要
自己读懂课文,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还要针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向“新闻发言人”提问。
29
3、学生研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
4、召开“新闻发布会”。每组推
选一名“新闻发言人”上台汇报,其他学生当
“记者”向发言人提问。
5、师生共同点评“新闻发言人”和“记者”的表现。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如果你到转基因商店里购物,你希望买到什么样的产品?设想一下,用你的
笔把它描绘出来。
2、把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或科研成果,介绍给同学们听。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阅读相关文章。
板书:
12 种瓜得豆
基因 动植物 “发号施令” “ 大管家”
(搬) (创造)
转基因技术
一种生物的“大管家” → 另一种生物 → 新生物
13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好奇心”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勤学好问的求学观念。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3、帮助学
生学会“惰、忌、讳、液”4个会认字和“惰、疚、液”3个会写字,
掌握“惰性气体、愧疚、液体、闭
目塞听、阳光融融、暖风徐徐、源源不断”等词
语。
教学重点:
拉曼是如何发现光
散射效应的。思考“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让好奇心
成为学生求知的不竭动力。
教学难点:
理解拉曼的发现给人的警示,体会课文中给人启迪和教益的句子。
教学准备:
1、查找印度科学家拉曼的资料。
2、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提问引入,揭示课题
30
1、海水是蓝
色的,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海水为什么是
蓝色的?(板书课题:海水为什么是蓝
色的)
2、印度著名的物理学家拉曼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明了“海水为什么
是蓝色
的”的原因,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简介拉曼的资料。
【从海水是蓝色的这一常识性
的问题导出课题,引出印度物理学家拉曼,并介绍
拉曼的资料,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哪些字词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如,讳(huì) 疚(jiù)等。
3、指名轮流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先写在地中海的轮
船上拉曼向一个小男孩解释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
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再写拉曼对自己
向小男孩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后来研究出海水对阳光进行散射而
出现蓝色,从而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
散射效应。
最后写男孩的故事提醒人们:新的发现就在你的“已知”内的“未知”之中。
三、默读课文,感受男孩的“好奇心”
1、指名朗读1—8自然段,思考:从男孩与母亲的谈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1)抓住男孩的
问题,感受他总能从已经知道的知识里产生新的问题,想了解
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2)这
对母子的对话引起拉曼的兴趣,他给孩子做出解释:海水所以呈蓝色,
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2、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说说男孩留给自己的印象。
3、男孩源源不断的“为什么”
引起了拉曼的思考,唤醒他的“好奇心”,使他
对自己向孩子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并着手进行科学探索,
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
散射效应,被人们称为“拉曼效应”。这一发现被英国皇家学会称为“20年代
实验
物理学中最卓越的发现之一”。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好奇心“的看法。
我们每个人都应保持一颗好奇心,让好奇心成为我们求知的不竭动力。
【由男孩的问题切入,
引导学生感受男孩的“好奇心”,这为学生步步深入学习
全文奠定基础。】
四、布置作业
1、教师范写“惰、疚”字,提醒学生注意字形,学生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感受男孩和拉曼的好奇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拉曼受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男孩的触动,唤醒了科学的好奇心,
经过科学的探
索,终于探明了“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原因,由此拉曼登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
奖台。
31
二、研读课文,感悟好奇心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地中海轮船上的那个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
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
台”?
2、小组讨论。
交流汇报:
预设:
(1)探究“男孩的问号”,了解拉曼的心路。
导言:男孩的问号与拉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什么关系?
指读课文9—11自然段,
理解句子:
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
,
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儿那种在
“已知”中
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他的心不禁一震。
学生读句,师:拉曼回答了男孩的问题为什么会“愧疚”?“他的心不禁一震”
说明了什么?
学生联系上下文谈感受。
拉曼愧疚是因为“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这一解释是英国
大科学家瑞
利提出的,而且几乎所有的人也包括拉曼都认可这一解释。拉曼为自己没有像男孩
儿
那样提出“为什么”而感到愧疚。
男孩儿那些源源不断的问号使拉曼敏感地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丧失
了在“已
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因此“他的心不禁一震”。这“一震”使他警醒,
他意
识到作为一个科学家具有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是多么重要。
C、小结:正是由于他从男
孩的问号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才使他在科学研究中
有新的作为,从而获得诺贝尔奖这一殊荣。
(2)研读“拉曼效应”,体会拉曼的科学研究精神。
A、读12自然段,说说拉曼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的经过和结果。
首先,拉曼否定了瑞利的解释,认为他的解释证据不足。
接着,他经过深入研究证明出水分子
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呈蓝色的原理。海水看
上去呈蓝色的原因是海水对阳光进行了散射。
后来
,拉曼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
被人们称为“拉曼效应”。
B、拉曼发现了“拉曼效应”,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登上了诺贝尔
物理学奖的奖台
,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你认为
拉曼能取得这样的研究成果,最关键的
是什么?
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是:拉曼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和不断追求、积极进取的自觉
性和探索精神。
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4、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如果在科学研究中失去好奇心会怎么样?
32
失去好奇心是科学发现与发明的最大忌讳,会带来闭目塞听、止步不前
的可怕后
果。
教师简介约里奥·居里和李比希两位科学家因失去好奇心而错失良机的事例,让
学生进行对比,领悟好奇心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
读一读课文中对自己有所启迪和教益的句子,再结合生活实例,谈谈好奇心
对学习的重要性。
2、介绍科学家拉曼的相关资料。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给人以启迪或教益的句子。
板书:
13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男孩的问号 → 诺贝尔物理学奖
“已知”中追求“未知” 好奇心
14 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
br>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发现。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
br>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
想象力。
教学准备:
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童
年”,谈话: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多姿多
彩的。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着无数个“为
什么”,充满着神奇的幻想与想象,在我
们的童年中曾有过多少的发现啊!
2、板书:“的发现”,齐读课题:童年的发现。学生质疑课题:
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33
【童年是人生之旅最十分重要的、十分珍贵的驿站。激情的导语能唤醒学生心灵
的共鸣,让学生怀着
真挚的心走近课题,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2、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
br>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
规律。然而这一发
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重点写“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由于“我”
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就去问老师,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
的
原因,“我”对这个问题大胆猜想,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
,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
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
意,便把“我”轰出了
教室。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因此,在
初读课文时,要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2、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如下:
(1)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理解有关的句段。
(2)把发现的过程用几句话概括出来。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
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
就折合成一个月。从
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
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十个月。
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4、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5、归纳我的发现过程:
(1)
“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
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
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十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紧扣“
发现”,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相关的语段,通过小组合作交流,
朗读体会我的发现及发现的过程。
】
四、研读课文,感悟“发现”
1、认真读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发现?你认为他
是个怎样的孩子?
34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讨论:“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
敢于提问;不断研究;大胆想象。
3、课堂交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时,可根据学生的理解,预设如下:
(1)“我”是一个喜爱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
这段话描写的情景。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
情地朗读这段话。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十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
是“我”的幻想?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
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
„„)
(2)“我”是一个喜欢提问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
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
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
的某些特征。”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有幽默感的孩子。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
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
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
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
宗教法
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
活活烧
死。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曾因为在天体运动上的发现受到审判并被投入监狱。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五、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35
板书:
14 童年的发现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梦中飞行——请教老师——大胆猜想
敢于提问
不断研究 大胆想象
15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自选一首诗默写下来。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
思,并能试着讲下来。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
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浥”,会写“孟”“陵”“鹤”。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培养学生自能读懂
诗意的能力。引导学生
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人间有了亲情,
让我们体验到亲人的关爱;人间有了友情,让我们感受
到生活的美好„„我们要学习的15课是三首描写
送别朋友的古诗。一首诗,就像一
杯盛满友情的美酒;一首诗,就是一幅嵌满友情的画卷。让我们一起走
进唐代王维、
李白、白居易三位诗人写的三首古诗,走进他们送别的场面,分享他们浓浓的朋友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两首——《送元二使安西》《赋得古原草送别》。
二、通读古诗,读顺读熟
1、学生各自自由轻声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结合正音。
(1)《送元二使安西》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朝(zhāo)、舍(shè)
(2)《赋得古原草送别》要注意的字音有:枯(kū)
3、应用不同形式的读(自由轻声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等),达到读顺,
读熟。 【正确、流利朗读古诗,是学生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让诗句先印在学生的
脑海里,更有利于后
面学习活动的开展。】
三、自学诗句,借助注释明诗意
36
1
、让学生边读诗句边看注释,试着讲讲两首诗的诗意,不懂之处做上记号。教
师巡视指导。
2、同桌或小组交流,试着讲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互相纠正不正确的地方。教
师巡视指导。
【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本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借
助注释等了解诗
意,是本学段学生所必须培养的一种能力。】
四、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悟诗情
第一首:《送元二使安西》
1、对作者王维你了解多少?用一句话介绍他(师自己要有所准备)。
2、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1)指名说题目的意思,师简介:从诗题可以知道,这是一首送友
人赴边之作。
当时被送的这位朋友元二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
(2)一二两行诗句。
a、指名说诗句意思。
【诗句的意思大意对即可,不必苛刻要求。告诉学生说诗意时,根据表
达的需要
可以适当调整诗句中的词序。】
b、师:你从这两行诗句中的哪些词语看出,作者是
在什么情境中送别朋友的?
在这情境中送别朋友心情如何?
(送别的地点——渭城,时间、天
气——朝雨,环境——客舍青、柳色新。朝雨
湿尘,不湿路,友人扬鞭,不扬尘,舍青柳新景致虽好,但
朋友征途万里送别思绪
乃万千。)
c、指导学生朗读一二两行诗句。
(2)三四两行诗句。
a、指名说诗句意思。
b、这两行诗句中,作者是围绕哪个
词来写的?当时那“劝”的场面是怎样的呢,
请想一想,说一说。
c、师反复引读这两行诗句:
①诗句中告诉我们,之所以“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因为友人——(生)“西出
阳关无故人”。
②是呀,想到老朋友要经历万里征途跋涉的艰辛与寂寞,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
只能举杯相劝
——生读„„
③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依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举杯再劝——生
读„„
④老朋友今日出使安西,不知何日才能相逢,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举杯又劝
——生读„„
„„
3、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
(朋友间依依惜别,友情深厚等。)
4、反复朗读整首诗(可用不同形式)。
37
我们品完了诗人王
维诗中送给世人的这缕浓浓的友情之后,让我们到白居易的
《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再去寻找朋友之间分别
时的依依之情。
第二首:《赋得古原草送别》
1、对作者白居易你了解多少?用一句话介绍他(师自己要有所准备)。
师简介《赋得古原草
送别》是诗人白居易十六岁时写的,是一首应考的习作。按
科场考试的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
应加“赋得”二字。《赋得古原草送
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前四句写
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别。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
江
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
米贵,居大不易。”但当
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
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
!”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
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2、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1)请学生说诗句意思。
(2)让学生再读全诗:请从诗中圈画出表现古原草生命力强的特点的词语?
a、生圈画,师巡视;圈画后交流。
b、让生反复自由读诗,在读中想象古原草茂盛的样子,读后请生说说看到的画
面。
(3)请从诗中画出描写朋友相送的诗句。作者在送别朋友时,他眼中繁茂的草
儿是如何满怀离别之情的
呢?
(4)应用师生接读的形式(师读一句,生接读下一句),反复接读全诗。激活
画面,体
会诗情。
3、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
4、配乐朗读整首诗,读本课学得两首诗。
五、课后练习
1、背诵本课学习的两首古诗。
2、写一段话。展开合理的想象,把《送元二使安西》中那“劝君”的场面写下
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维、白居易写的《
送元二使安西》《赋得古原草送
别》两首古诗,分享了他们与友人送别的场面,体验到了朋友之间浓浓的
惜别之情。
这节课我们学习诗人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品一品“诗仙”用人间
友
情酿造的这杯美酒。
二、通读古诗,读顺读熟
1、学生各自自由轻声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结合正音。
3、应用不同形式的读(自由轻声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等),达到读顺,
读熟。
38
三、自学诗句,借助注释明诗意
1、让学生边读诗句边看注释,试着讲讲这首诗的诗意,不懂之处做上记号。教
师巡视指导。
2、同桌或小组交流,试着讲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互相纠正不正确的地方。教
师巡视指导。
四、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悟诗情
1、请学生各用一句话介绍他所了解的李白(师自己要有所准备)。
2、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1)指名说题目的意思。师问:题目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
(2)一二两行诗句。
a、指名说诗句意思。
b、师:你从这两行诗句中你看到了什么?在烟花三月的季节里,你可
以看到什
么?此时你想做什么?孟浩然与李白会做什么呢?
c、交流,适时引导读诗句。
(2)三四两行诗句。
a、指名说诗句意思。
b、此时的李白在干什么?诗句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想一想,说一说。
c、师创设情景
,反复引读诗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用学生的答案引读诗句:
老朋友乘坐的船已扬帆远去,李白为什
么还站在江边呢?
3、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
(朋友间依依惜别,友情深厚等。)
4、读整首诗,读三首古诗。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五、诵读诗句(名言),感受友情之珍贵
(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2)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3)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5)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6)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
(8)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东晋)陶渊明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唐)王昌龄
(10)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
(11)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 ——亚里士多德
六、课后练习
39
16 穷 人
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自觉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
语句。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引导学
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
尚品质。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 寡、忐、忑、魁”等4个生字,会写“帐、
帘
、忐、忑、魁”等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励学生学习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
自作自受”等常用词语应
用写话。激励学生进行对话、或心理活动描写小练笔。
4、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省略号
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懂
得省略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
容。通过课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引导
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画出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找一找,课文写到了哪几个穷人,他们是什么关系?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什
么印象?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题读题,粗识“穷人”
1、教师板书:
16 穷人
2、请学生齐读课题。师问:你在读课题的时候,脑子里闪现出的是怎样的画面?
3、师小结引入:穷人因为穷,他们家徒四壁,缺衣少食,贫穷就像影子一样跟
随着他们。尽管物质生
活的贫困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起来,但是善良的心灵让他们成
为怀有崇高人格的“富翁”。我们今天要学习
的这篇课文中的主人翁——桑娜和渔
夫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怀有一颗比金子还透亮还宝贵的心。同学们在
预习中读课文
时,一定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谈话赞扬文中人物,唤醒学生的情感,为学生走进文本注入情感生命。】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让学生自由轻声通读课文,请数名学生读课文(各一遍)——尽量做到正确、
流利。 【初读环节的“读”要落实。虽然课前布置了学生读课文,但是课堂初读的“读”
还应有一定的时空
留给学生。】
2、请学生简介课文人物关系,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40
3、词语教学。
(1)学生质疑、释疑——不理解的词语。
(2)
读词语,联系课文想画面——读下面两组词语(可齐读或指名读,在生读时
注意正音),在读的时候你仿
佛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①桑娜 a 白色帐子 缝缝补补
b心惊肉跳
眼帘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②渔夫 魁梧 黎黑 湿淋淋 忧虑 【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每个词语都有它的意思。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每个
词语又有了新的生命
。在词语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能掌握它的音、形、义,还要
充分发挥它在语境中所具有的生命力。】
4、让学生自由通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按以下的提示,给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想一想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第一部分(1)——(2)自然段(焦急等待)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抱回孤儿)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催促桑娜)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给学生充足的初读时空,让学生扎扎实
实地完成初读课文的任务,为后文的阅
读感悟打好基础。】
(3)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5、学生自学后在班级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评价。
三、课后练习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及自己想要积累的词语。
2、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交流句段积累,培养积累兴趣
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选读了哪些自然段,选背了哪些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师给予肯定鼓励,积极促进学生积累语言习惯的养成。
【积累语言,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
一个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都
应给予关注,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好习惯,激励学生积累语言
。】
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
(一)精读第一部分。
1、让学生轻声读
(或默读)一二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穷人桑娜家境贫困的词句?
从这些词句中还体会到什么?
(1)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凭借。教学中用
好教材,关注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阅读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喜欢阅读才是最重
要的。】
(2)交流反馈,交流中适时渗透朗读,在读中加深体验。
41
a、体会贫困——这是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利用“嘶哑的钟声”不断地响着反
复引读“桑娜
沉思”的内容中描写家境贫穷的句子”,在引读中体会“„„”的作
用。
b、体会人物特点——这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家庭:桑娜——勤劳、善良。渔夫—
—勤劳、勇敢。
2、读读这两段话中的其它语句,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环境——天气非常恶劣;桑娜能干善良;家境贫困。)
3、教师小结:这是一个海上起着风
暴,又黑又冷的夜晚;这是一个家境贫困,
为了维持生计用自己的生命在拼的人家;读了这部分内容,我
们为桑娜的勤劳、善
良、能干,为渔夫的勤劳、勇敢感到敬佩,为这个家庭生活的困境感到担忧。
让我们继续往下读,一起去关心他们的命运,去感受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精神。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自由读,一边读一边圈画描写桑娜的语句,一边想一边批注:从描
写桑娜的
这些语句中,你分别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桑娜?
可以出示:我从
这个(些)句子,看到了一个 的桑娜。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思等语句,体
会人物特点。出示句式,作为学
生阅读的拐杖。】
(1)学生读,圈画,思考、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句子分析例谈:
a、“睡觉还早”真的还早吗?(牵挂亲人——善良)
b、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同情别人,心地善
良)。
c、第八自然段三句话:第一句与第三句(用母亲爱自己孩子的行为去爱西蒙的
孩子,善良)。第二句
从“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非„„这样不可”,
引导学生找找原因,体会善良。
d、第九自然段:细读“忐忑不安地想”的语句,从句子内容,从省略号中好好
体会人物内心——极度
矛盾,但不顾付出一切代价,愿意牺牲一切——善良、善
良„„
(2)反馈交流,在交流中适
当渗透朗读,如: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
思,所为,所言的语句;第八、九自然段。
【注意在阅读感悟中渗透“读”的训练,把读与思考,读与理解,读与体验有机
结合。】
2、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饱受生活的艰
辛而又有着崇
高精神的人——桑娜。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除了善良,还是善良!善良!我想,
此时此刻你一定想对桑娜说些什么?
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桑娜进行心灵的对话。
42
【在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是一<
br>种心灵的交流,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在对话中,桑娜的形象逐渐高大起来,善良的
品质逐渐植入学
生的心里。】
三、课后练习
1、再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2、表达应用练笔。
(1)分别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三个词语写话。 <
br>(2)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练习。选择自己受到表扬,或批评,或看到一件什么事
为情境,进行心理
活动描写练笔。
【关注语言积累,关注表达应用,关注读写结合,让阅读的生命得到延续。】
第三课时
一、夸心中的英雄,唤醒学生情感
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的
心一直都被课文中那个平凡而又了不起的
人所感动着,她的名字叫着——桑娜。请你夸一夸她。
【课伊始,夸桑娜,很好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人物、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
阅读兴趣,简洁有效。
】
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
精读第三部分
1、教师谈话引导:在一个天
气非常恶劣的夜晚,在焦虑不安等待丈夫出海捕鱼
归来的时刻,桑娜——这个平凡善良的普通人,做出了
一件看似平凡却是不普通的
事,是什么事呢?(生答)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往下读,陪伴着忐忑不安的桑娜
迎接
她丈夫的归来„„
【唤醒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2、分角色朗读
——教师与男生、女生反复(变换角色)朗读,读一遍让学生谈
读后的收获,谈朗读的建议;再读,再谈
;再读,再谈„„。从而达到体会人物特
点,体会文字所包含的感情。
3、在学生充分地“读”“谈”的基础上,概括人物特点。
可以出示:
(1)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再认识了一个 的桑娜。
(2)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又认识了一个 的渔夫。
【这一部分教材主要以描写
人物对话的形式呈现,教学中通过师生分角色反复
读、议,人物的特点自会凸显出来。“读”的方法的有
效应用,很好地实现了理解
感悟、体会人物特点的目的。】
4、提升情感,续编故事。
(1)出示以下句式,让学生在思考、表达过程中,心灵与文本中的人物再次碰
撞。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幸福 ,因为 。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 ,因为 。
43
【此说话训练,利于学生个性表达。学生在交流中,对文本、对人物进行了再次
解读,
学生的人生观也能得到很好的表现。】
(2)续编故事。学生动笔写,后交流。
三、简介作者,拓展阅读
同学们,《穷人》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感
人的故事,
让我们认识了朴实、善良的桑娜和渔夫。读完了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心
灵
的洗礼,体验到了人世间无价的真情。想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他还写了
哪些作品呢?请看课后的
“阅读链接”(教师可适当介绍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见教案后“参考资料”)。
四、课后练习
1、练习描写人物对话(唤醒或引导学生去体验对话情境),注意对话描写四种
形式与标点的应用,注意写好人物怎么说和说了什么。
2、续编故事没写完的继续写完。
3、选做:写《给桑娜和渔夫的一封信》,或为桑娜和渔夫写一篇表扬稿。
板书设计
16 穷 人
↓
宁可自己吃苦 桑娜:朴实善良
也要帮助别人
渔夫:朴实善良
1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
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们对鲁迅的爱戴及体会鲁迅先生
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
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和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
现人物品质
的方法。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认读“唁、浒、囫、囵、佣 ”五个字,会写“悼、
浒、囫、
囵、搞”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囫囵吞枣、张
冠李戴”等词的意思。
5、激励学生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
1、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思考:课文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3、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44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了解鲁迅
1、出示课件:鲁迅图像
2、同学们,这就是——(生:
鲁迅),板书:鲁迅先生,让我们带上“先生”
二字再深情地呼唤一遍。
3、谁能根据你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用简洁的话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4、看来同
学们对鲁迅先生了解得还真不少,然而鲁迅先生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周晔写了一篇纪
念他的文章。
板书:我的伯父,题目叫做——(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5、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她为什么称“伯父”了还称“先生”?
【利用图象、课题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了鲁迅先生,了解了题意。】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通过预习,你画下了哪些想积累的词语,和同桌交流一下。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意识。】
2、出示生字词课件:
追悼 吊唁
咳嗽 敷药 女佣 水浒传 殡仪馆
失声痛哭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1)请同学们正确认读这些生词。
(2)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字音或哪个字形?
(3)你理解哪个词的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是联系上下文还是查字典)
(4)请你从以上四字词中,选一个词语应用说话。
【关注词语教学,让教学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想想:作者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
课文中哪里读出来的?
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四、学习第一段,体会受爱戴
1、自由轻声读,圈画出鲁迅先生深受许多人爱戴的语句?从哪里看出他深受爱
戴?
(挽联多,花圈多,各色各样的人多。)
2、参考资料(课件出示以下内容),师配乐朗读:
22日下午开始出殡。出殡前,从万国殡仪馆门前,胶州路、极司斐尔路、兆丰
路,早已站着长
长的队伍。出殡时,治丧委员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和作家巴金、
萧军扶柩上了灵车。青年艺术家抬着
司徒乔画的鲁迅先生的巨幅遗像,作为送葬队
伍的前导。队伍跨着沉重的步伐前进,沿途又有许多群众加
入了行列,送葬的队伍
越来越长。
【适当的资料补充,再现了当时出殡时的情景,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受爱戴。】
45
p>
3、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你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还看到了
——
(可以是不同的人群,可以是人们在送葬时的不同表现。)
【创设情景进行说话训练,凸现鲁迅先生受爱戴。】
4、对于鲁迅的逝世,谁都悲痛万分,作者也不另外,你从哪体会到作者的悲痛
心情?
课件出示以下句子朗读: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
,听不到他
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5、读着这句话你的心情怎样?(生;沉重、悲痛)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
这句话。
五、课堂小结,拓展设疑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2、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鲁迅,了解
鲁迅。
六、课后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背自己喜欢的句段。
2、积累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教师说词语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写词语)。
2、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二、学习课文,讨论交流
1、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读读课文,
想想:作者
回忆了鲁迅先生几件事?用小标题的方式注在旁边。
2、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一下,看谁的小标题更简洁更合理。
3、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师小结后相机板书:谈《水浒传》 说“碰壁” 救助
车夫
关心女佣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自读自悟。选自已最感兴趣的一件或两件事读读,圈
画出让自己感受最深的
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可以画出来一会儿交流。 <
br>【在初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
一件或两件事”进
行精读训练,体现了因材(才)施教。这样处理教材(不求所有
学生全面解读教材),不同程度的学生都
有比较充分的阅读时空,学生阅读的基本
能力与习惯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2、集体交流:你学习了哪件事?你的体会是什么?
3、交流:谈《水浒传》
(1)谈《水浒传》这件事,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最深,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你还体会到什么?
46
(3)伯父鲁迅先生送书给我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什么?
(4)鲁迅先生关心的仅仅是我吗?他关心的是——(青少年)
(5)小结: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4、交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1)文中还写了他对谁的关心?(车夫、女佣)
(2)他是怎么救助车夫的?圈画出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词句,再说说自己的体
会。找出描写鲁
迅神态的句子,说说你从鲁迅严肃的表情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3)适时渗透读相关的语句。
(4)他又是怎么关心女佣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5)鲁迅先生关心的仅仅是“我”、车
夫、女佣吗?他关心的是——(劳动人
民)他关心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民)
(5)小结: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5、交流:说“碰壁”
(1)你是怎么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
话的?从
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参考资料:
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
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
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
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
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
表,而且对
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3)分角色朗读对话,加深体验。
(4)小结: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6、你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提出来交流交流吧。
7、拓展:从收集的资料和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你觉得鲁迅先生还是一个
什
么样的人。为什么?(爱国、惜时、爱书如命等)
【通过交流介绍,丰实人物特点。】
四、总结课文,学习写法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本课在写法上给了你什么启示?
2、小结写法:学习用几个具体事例和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
品质的方法。
五、扩展阅读,课后延伸
1、鲁迅先生逝世后,许多人怀念他,许多人写了文章来纪念他,如
巴金的《永
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臧克家的《有的人》。同学们课外可以去阅读。
2、鲁迅先
生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章,同学们课外可阅读由鲁迅先生在百忙
中翻译的童话《表》和《小约翰》,
也可看看《鲁迅散文集》及《鲁迅小说集》等,
它将会使我们更加了解鲁迅先生的。
【关注拓展,激发兴趣。让学生课内阅读点燃的星星之火,到课外阅读中去熊熊
燃烧。】
六、课后练习
47
1、激励学生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
经风霜”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
2、选读与鲁迅先生有关的作品。
板书:
1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深受爱戴 说“碰壁”
为自己想得少,
救助车夫 为别人想得多
关心女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等重点语句<
br>体会句中含义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
确认读“辍”,读读记记“给予、捐赠、酷爱、领悟、
辉映、与世长辞、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
、才华横溢”等词语,激励学生
从中选用常用词写话。激励学生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琳达一家人高尚的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1、读通读顺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新词,试着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阅读资料,认识“角膜”
教师出示(或教师介绍)有关“角膜”“
角膜病”“角膜捐献”的资料(内容)
——见“教学用书”中“五、参考资料——有关角膜的资料”。
【让学生认识眼睛角膜,了解角膜捐赠的意义。】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教师揭题:18﹡永生的眼睛
2、请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谈谈读了这篇课文的
感受(同学们读完这
篇课文后,心里一定很不平静,有什么心里话想分享一下吗?)
3、请一
两个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积累的词语后,教师分组出示以下词语,按不同
的要求进行词语教学。
a、给(jǐ)予 捐赠
b、温迪 酷爱 栩(xǔ)栩如生
才华横溢 热泪盈眶 捐赠
c、突如其来 与世长辞
以上三组词语在学生正确认读基础上,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①读了“a”组中的两个词语,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感受精神的高尚。)
48
②读“b”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再现温迪聪明、善良的形
象。)
③读“c”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对亲人突然失去的惋惜。)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检查学生预习中课文通读情况。
【充分唤醒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
生命,引导学生在读词语的过程中,与课文内容、
人物联系起来,读出词语在语境中的丰富内涵,打破传
统教学中就词读词的现象。】
三、圈画语句,品析人物
1、文中写琳达一家的三个人为了解
除盲人的痛苦捐献了自己的角膜,请认真读
读课文,(自由轻声读,或默读)圈画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并认真读读、想想、
批注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学生读,圈画,批注。
【让
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充当好主人的角色。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
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与
良好的习惯。】
(2)交流(引导学生从“父亲”说的话和温迪的表现、说的话等语句中,引导
体会句子意思和人物的高尚品质,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
(3)读好相关的句子,进一步体会感情。
2、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课题有什么关系?说说自己对“永生的眼睛”的理解。
3、齐读课文。
4、写一段话送给自己喜欢的文中的人。
四、课后练习
1、激励学生从“酷爱、与世长辞、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才华横溢”
等词语中自选词语应用
写话。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有积累价值的语句。
3、推荐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
六年级下册)中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母亲的眼睛》两篇文章。
板书:
18﹡
永生的眼睛
母 亲
捐献自己角膜
父 亲 →
温 迪
盲人重获光明
19﹡船 长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哈尔威船长是怎
样开展救援的。通过对文
中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无私无谓
的
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嘈、遣、渊”,读读记记“嘈杂、调遣、深渊、井然有序、巍然屹立、忠于职守”等词语,激励学生从中选用常用词写话,还
可进行场面描写练
习。激励学生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
49
船长哈尔威在轮船被撞即将沉没的时候,是怎样井然有序开展救援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知道船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1、读通读顺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新词,试着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质疑。
【关注学生预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自能读书而努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初识船长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在整个事情的发
展过程中,有一个人物一定给大
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板书:船长
2、出示词语:读词语,想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画面)。
嘈杂 井然有序
巍然屹立 调遣
犹如铁铸 纹丝不动 深渊 忠于职守
二、细读课文,再识船长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我们介
绍了三个场面:一、被撞遇险。二、指挥援救。三、
以身殉职。请按下面要求自学课文:
(1
)、“被撞遇险”部分:从哪些词句看出险情的严重性?当时的场面你能用
一些什么词语来形容?(千钧
一发 危在旦夕„„)
(2)“指挥援救”部分:哈尔威船长做了哪些事?从中你发现他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是文中的哪些词句向你传递了这些信息,请圈画出来。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
br>【教师适当的引导,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有力保证。学生是阅读文本的主人,
教学中给学生阅读
文本的时空,关注学生阅读能力、习惯的培养。】
2、交流收获,共享资源。
(1)“被撞
遇险”部分:学生交流自己研读中的“发现”,教师给予肯定、鼓
励,并通过朗读想象危急画面。
【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把朗读与想象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指挥援救”部分:
a、哈尔威船长做的事:命令放艇,布置有序;了解船况,明确时间;救援有序,
安全撤离。
b、在交流从词句中所获得的有关船长人物特点的信息时,适时渗透读的训练,
加深理解感悟。
如第3自然段可用齐读;5、6自然段可教师读,对话部分师生分角
色读等。
【合理应用“读”的形式,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c、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3)齐读本段。
50
3、“以身殉职”部分:
“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画面,感受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
“读”的形式:
第29自然段可男女生分开读,最后一段齐读等,变换形式反复
进行三到四遍;读后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
么,感受到了什么。
【“以身殉职”部分,教学选用不同形式的读,去盘活教材中的文字,去激活教<
br>材中的人物形象,领会教材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交流收获,个性解读
读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想要交流的?(在学生交流中,教师适当进行引导。)
【引导学生对于“人生观”的再次解读。】
四、课后练习
1、激励学生从“嘈杂
调遣 深渊 井然有序 巍然屹立 忠于职守”等词语
中自选词语应用写话。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有积累价值的语句。
3、选做:观察一个场境,进行场面描写练笔。
板书:
果敢
19﹡船 长 —— 哈尔威 →
沉着
↓
镇定
补充建议:
忠于职守
这篇课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
雨果的短篇小说。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已
救人的崇高精神。特别感人,可以以朗读为主线贯穿
课堂教学,通过朗读、背诵课
文,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
舍己为
人的精神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
指导学生精读时,应抓住重点把能够展现船
长风采的部分反复朗读,认真体会,
感悟理解。因此,教学时可直奔中心,谈话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哈尔威船长
是个怎样的人?(用文中句子回答: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
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指名用自己的话初步说
说“忠于职守”、“做
人之道”的意义。你怎样理解句中的“又”?朗读这段话应
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范读、指名读、
齐读。
引导学生质疑过渡:课文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以此辐射
全篇,带动全文的学习。
20、故宫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故
宫的赞美和热爱故宫
建筑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
表达能力。
51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提高学
生布局谋
篇的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矗、湛、缭、阁、恒”,会写“玲、珑、凤、雕、矗
、缭、
恒”;理解“玲珑奇巧、矗立、湛蓝、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
宝”等
词语。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结合课
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教学准备:
收集故宫的图片文字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北京市中心有一个东方最大的宫殿——故宫。它
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
世界五大宫(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
林宫)之首。
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宫殿。通过课件感
受到故宫的美,带上大家那一双爱美
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智慧的心,咱们到字里行
间去旅行,来一次独特的集体旅游。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观看有关的故宫图片、影片。交流观后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在预习时记住的故宫的宫殿的名称。边说边请学生将宫殿
名称板书。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2、根据板书指名读相关的自然段。
【学生板书时教师适当地点拨,使板书的词语能够按相关
的顺序排列。利用学生
自己板书,灵活地朗读课文相关语句,使预习的检查这一环节有些趣味。】
正音。相机学习生字词。
齐读:玲珑奇巧、矗立、湛蓝、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宝。
学生自由谈对词语的理解。
矗立:矗,直立,高耸。高而直地耸立。
湛蓝:深蓝色。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亭阁:亭,亭子,盖在路旁供人休息用的建筑物,
面积较小,大多只有顶、没有
墙。阁,风景区或庭园里的一种建筑物,四方形、六面形或八角形,一般两
层,周
围开窗,多建筑在高处,可以凭高远眺。
永恒:永远不变。
52
矫健:强壮有力。
烟雾缭绕:缭绕,回环旋转。
玲珑奇巧:形容小而灵巧、精致、奇特。(小巧玲珑)
雄伟壮丽:有气魄,十分壮观而美丽。
奇珍异宝:奇异难得的珍宝。(无价之宝)
(看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故宫?)
【不仅仅是简单理解词语,还使词语和课文内容相联系,学生运用词语说自己脑
子里的故宫的镜
头的同时,赋予词语更丰富的含义和作用。】
三、自主阅读,梳理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
交流(课文是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行文的。)
2、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试着分段。
3、交流。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简明地讲了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
第二部分(2——9自然段)
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按空间顺序来介绍。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
极为简略地介绍了故宫的文物。
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
总结全文,对故宫的历史价值做出了评价。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和第四部分。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
2、读最后一段,谈谈最后一段和中间两段的联系。
【重视文章段落之间的联系,理性地阅读
、理解是使高年级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思
考的一个方法,也能指导学生注重习作的条理性。】
(
结尾段中的“故宫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和陈列与室内的珍贵文物”这一句话的
建筑艺术和珍贵文物,分别
是课文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内容。)
3、有感情朗读这两段话。读出自豪之情。
4、小结这两部分在课文中的作用。(总起、总结)
回忆从前学过的类似的结构的课文。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语。
2、自由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
六、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照着第二和第三部分的语句,完成语文书104面课后练习2。上
网看
故宫图片,检查自己的图是否正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53
1、听写生词。
2、回忆课文的条理。
3、指名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说说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二、细读理解。
1、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画示意图。同桌交流示意图。
【边读边画画示意图,可以使
学生的读书目的明确,更加仔细。作者的观察描写
的顺序也在学生的读和画中一目了然。】
(
2)小组读第二自然段,讨论段意。(这段写了故宫的最外面一圈的布局。护
城河、城墙、城门。还总的
介绍了远眺整个故宫,所看到的景象。)
(3)抓住句子中的数据谈体会。
(4)抓住重点词语谈体会。(玲珑奇巧、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
局统一„„)
过渡:抓住故宫“有大小宫殿70多座”这一语句,想想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座
宫殿,是按怎样
的顺序介绍的?
(5)交流昨天完成的课后题二中题目。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了什么宫殿?(太
和殿是故宫的主殿——最大的殿堂,格外辉煌壮丽。)
(6)学生研读5——6自然段。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设计小导游词。
【设计导游词的过程,
是学生认真阅读主要内容,对比、选择精彩语句的过程,
学生的忙碌是主动的。】
(7)小组内交流导游词。
(8)(展示课件)指名小导游介绍自己“拍摄”的关于太和殿的
一个镜头。鼓
励学生灵活使用课文语句。
(9)评价导游。重点表扬能够将所介绍的景物的位置讲明白的学生。
【学生描写景物时,往
往不注重景物的方位的介绍,使文章较凌乱。在学习相关
的课文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训练观察、行文的
有条有理的规律。这也是本单元的
训练重点,要渗透在每节课的细节中去。而不是仅仅为了理解课文内容
。】
(10)用相同的方法学习另外的宫殿。介绍清楚宫殿的布局、作用。
小结:第二部分
(2——9自然段)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按空间顺叙来介
绍的。主次分明,条理清楚。
2、齐读第10自然段。想象故宫中有哪些、怎样的珍贵文物、奇珍异宝?
(相机出示课件和资料。)
3、总结:2——10自然段分别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故宫?(建筑和文物。)
三、总结拓展。
1、找找赞美故宫的语句。有感情朗读。
2、谈谈读了课文,故宫
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能用一
个词语来赞美故宫吗?
3、总结:读了
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史的、艺术的、令人神往的故宫。
正如大家所说的:故宫是——永恒的文化
殿堂,人类的共同财富!
54
板书:
20 故宫
总起一 位置 名称 历史 总体概况
分述二 建筑宏大
大殿风貌 前三殿(详写) 后三殿(略写)
分述三 珍贵文物
总结四 永恒的文化殿堂
21 青花
教学目标:
1、指
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
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
、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3、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鬓、疵
、杳、惘、窥”;会写“鬓、锲、嬉”;理解“两鬓
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迷惘、窥破、郑重其
事、如饥似渴、毛塞顿开”等
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
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
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收集青花的图片文字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
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是——青花瓷。
由英文中“中国”“瓷器”同为一个读音“China”引入: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
征之一,而
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的最美丽的精品。你了解青花瓷吗?(交流课前阅读
的相关资料。阅读课后的“学习链
接”。)
2、歌曲里头有一句歌词是“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到底这传世的青花
瓷为
什么这么美丽呢?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课文《青花》,就明白了。
【周杰伦这歌曲很现代也很中国味,配
合精致的图片,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
文、了解青花的兴致。】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
(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
55
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
br>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问题很简单,但是抓住了课文的主线。也
渗透了有效地捕捉课文重点信息的方
法——重视过渡句。】
给课文分段。
3、轻声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把生字读准。指名读生词。正音,并说说自己理
解的词语。
重点理解:
两鬓班白:鬓脸旁边靠近耳朵的头发。头发已经花白了。
锲而不舍;锲
,刻;舍,放弃,停止。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荀子·劝学》中讲:“锲而舍之,朽
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反义词有:
半途而废;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
嬉戏:游戏;玩耍。
瑕疵:微小的缺点。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接连不断地到来。注意“沓”不要写成“踏”。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窥破: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暗中察看。暗中看出来或觉察明白了。
郑重其事:郑重,严肃认真。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的态度。一点儿也不马虎、不
敷衍。
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形容非常迫切的情状。
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
塞住;顿,顿时,立刻。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
现在一下子打开了。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也作
“顿开茅塞”。
3、齐读课文,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
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
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16自
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
果,写得很详细。
三、小结
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到底父亲要儿子找
到什么东西呢?下节课
再一起琢磨!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听写生词。
回忆课文的条理。
二、细读理解。
(一)研读“默默期盼”
56
1、读1-4自然段,思考:父亲
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
配方给我?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
花交给我?
2、交流。
(1)抓住“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
(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
(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
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
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解我对父亲的
行动、神态的不解。
【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些语句时越读越迷惑,迷惑于“完美”与“祖传配方”之<
br>间的关系和奥秘,迷惑于“手艺高”的父亲的古怪的动作、企盼的眼神、令人费解
的话语„„学生
越是迷惑,对接下来的重点内容的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浓厚。】
3、齐读第三小节。
4、小结
:这个部分,我们领会到了父亲对孩子的默默期盼和良苦用心。到底在
期盼什么?儿子怎样完成父亲的任
务,成长为青花瓷器的合格接班艺人呢?
(二)研读“苦苦寻觅”
1、默读读5-16自然段,思考并找关键语句写批注:
(1)“我”怎样寻觅“祖传秘方”?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
(3)研究父亲不同表现的原因。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交流。
(1)理解第五自然段的两个设问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2)(6——8)自然段为第一
层,写“我”找到瓷片。“然而,修复的青花并
不能让父亲满意。”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9
——11)自然段为第二层,写我“复制”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
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
儿子已经大有进步,父亲还想要儿子进步,到底父亲想
要什么?
(12——16)自然段为第
三层,写“我”自制青花,父亲看到后,“脸上露出欣
慰的笑容。”原来父亲眼中的“完美”,是青花瓷
器艺人一代代的“在超越中得到
的传承”。
【在有感情的朗读、交流重点语句的过程中,让学
生不断感受,修复好的青花是
昨天的青花,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的手艺的基础
上,加
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的、最美
丽的。
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
象中得来的。】
3、齐读第二部分。
4、小结: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
局。原
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三、再读领悟。
把文中多次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找出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
亲
怎样的思想感情?
57
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
四、练读拓展。
1、读一读。
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唱歌。
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
板书:
21 青花
默默期盼 不满意——冷眼——笑容
传承——超越(完美)
苦苦寻觅 寻找——复制——创造
22、陆羽与《茶经》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和朗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能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
br>3、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会写“煎、舀、吭、茶”,理解“煎茶、
舀水、吭声、功
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以及陆羽的资料,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茶艺表演的录象资料。 <
br>师解说。(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给饮茶人以高
尚、美好的享受,
给表演带来活力。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
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
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
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茶艺是一种文化。起源于中国,与中国
文化的各个层面都
58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以来,插花、挂画、点茶
、焚香并称四艺,尤为文人雅
士所喜爱。茶艺还是高雅的休闲活动,可以使精神放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
距离,
化解误会和冲突,建立和谐的关系等。是谁让茶的地位这么高呢?)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中国茶文化以及陆羽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积累运用。(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
长、千载难逢、博学
多才)
(1)自读词语。同伴互助,理解词语意思。
煎茶:把茶放入水中煮沸,使所含的成分进入水中。
吭声:出声;说话。多用于否定式。如本文中的:“陆羽没有吭声。”
舀水:用瓢、勺等取水。
功名利禄:功名,旧指科举或官职名称;禄,旧称官吏的奉给。指科
举应试考中
以后升官发财。泛指名利地位。
如火如荼:荼,茅、芦等植物开的白花。像火那样
红,像荼那样白。原形容军容
壮盛,后多形容声势浩大、气氛热烈等。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千载难逢:载,年;逢,遇上,碰到。一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形容机会非常难
得。
博学多才: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2、浏览课文,说说每个词语在文中指的是谁?
如:( )为了( ),放弃了(功名利禄),我觉得他( )。
【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词语应用和表达能力训练,也初步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3、自由读课文,读准音。梳理课文故事条理。把课文分成四部分。
和同桌讨论:课文从什么
话题开始谈到了陆羽的?主要写了陆羽的哪几件事情?
哪些段落写到了《茶经》?
4、默读课文,说说四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从茶乡想到陆羽。
第二部分
辨别江水的故事。
第三部分 拒绝作官,撰写《茶经》。
第四部分
周游各地,推广茶艺。
其中二、三、四部分可以合并为一部分——用事例表现陆羽。
三、小结。
课文介绍了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留有美名的传奇人物陆羽的生动故事,赞扬了他<
br>似茶叶一般清纯的人品,歌颂了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叶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听写生词。
59
回忆课文的条理。
二、细读理解。
(一)默读课文,边读边画陆羽令你敬佩的句子,写批注。
【课文中,陆羽的所做所为,有的
很神奇,有的很难能可贵甚至不是常人所能够
理解或者胜任的,这些语句使学生的阅读目的更明确、批注
写起来也会更加有内容
可评价。】
(二)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入理解重点语句。 1、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话中,那些语句概括地介绍了陆羽?能用一句话
来回答吗?(如:陆
羽是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是唐朝复州竟陵郡人,他的茶艺
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被人称为“茶圣”。
)第4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四句话
由远及进,由大到小、层层深入,最后引向一个生动故事。 2、读第2—8自然段,思考:这里讲了怎样一个故事?文中那些语句具体地表现
了陆羽精通茶艺?
如果你在场,会怎样表扬陆羽?(抓住舀水、掂水、倒水等一系
列动作体会)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情景
,感受人物形象。
【这个片段描写的故事生动,学生读了,一定很觉得很奇特。让学生走入故事设身处地地想象并且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朗读时就能够更好地把对陆羽的佩服的感觉
表现出来。】
3、读9—11自然段,思考:
(1)陆羽为什么要写《茶经》?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部
书的?读到这里,
你有怎样的感受?
(2)为了写《茶经》,陆羽做了些什么?花了多长时间
?想象陆羽会遇到哪些
困难。(抓住相关数据:如十六年,三十二州,五年„„体会人物精神)
【16年的游历,无数的风餐露宿,日晒雨淋,与人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麻烦,还
有十年的著书的枯燥与
艰辛,都是学生无法轻易想象到的。这里可以在老师的引导
以及学生的七嘴八舌中逐渐将磨难的镜头丰富
起来。深入感受陆羽为了完成自己的
理想,所展示的顽强的毅力。】
(3)《茶经》是怎样一
部书?它有怎样的价值?(可让学生用所查资料作补充
介绍。)第十一自然段中的递进复句“他不仅„„
而且„„”说明了茶经的内容十
分丰富,记述相当细致。可以体会到陆羽投入了巨大的热忱,耗费了毕生
的精力,
作出了无悔的选择„„
4.读第12自然段,思考:陆羽推广茶艺产生了那些影响?
(三)梳理,小结。
(2-12自然段)用事例表现陆羽。选择了他生平中有代表性的三个事
例一一分
述。分别是辨别江水的故事,说明他十分精通茶艺;拒绝作官,撰写《茶经》,说
明他
人品高尚、志向远大;周游各地,推广茶艺,不愧为茶圣。文章详略得当,重
点突出;语言畅达,过渡自
然;文题鲜明,照应精心。
三、练读拓展
1、读读,抄抄。
(1)振兴古国茶文化 扶植民族艺术花
60
(2)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不需花
2、阅读短文,增长新知。
23*敦煌壁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敦煌壁画的特点和价
值,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卓
越才能和顽强意志。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段以
及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
能力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凹
、璀、璨、孜”,读读记记“翩翩起舞、历历在目、孜孜不
倦、璀璨夺目”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语段,认识敦煌壁画的特点和价值,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卓越才能和顽
强意志。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段以及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的
能力。
教学准备:
建议学生查找敦煌石窟、莫高窟壁画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敦煌
2、谈话:“敦,大也;煌,
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
文化!敦煌——是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
的智慧——她地处河西走廊
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
壁沙
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
3、你对敦煌有多了解呢?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4、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板书:壁画)
二、自读感知
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课文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哪些情况?(注意生字读音。)
三、交流领悟
1、学习生词。齐读,说说词语意思,在文中指什么?
(翩翩起舞、历历在目、孜孜不倦、璀璨夺目„„)
2、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交流。
(1)敦煌壁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课文介绍了敦煌壁画的三个特点。第二自然段讲第一个
特点:规模宏大,风格
各异。第3、4自然段讲第二个特点: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点面结合地先介绍了
壁
画的种类,后介绍了壁画的内容。第5自然段讲第三个特点:巧夺天工,技艺精湛。)
61
引导学生读书:你对哪一点最感兴趣?为什么?
【允许学生选择喜欢的内容深入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才能够有自己的独特的
见解。】
(2)画师们是怎样创造、传承敦煌壁画的?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张大千的话,展开想象:当年的画师在创作时的苦与乐。)
【“想象”,总是
学生喜欢的的一项训练。在想象中,人物的形象越来越清晰,
越来越接近学生„„】
3、总结
:正是一代代伟大艺术家凭着自己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毅力,创造了这
人间的奇迹和瑰宝——敦煌壁画。
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让它永远散发迷人的魅力!
四、练读拓展
1、为敦煌壁画写一个简短的宣传词。
2、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
24*编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
br>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2、帮助学生认识“椭、卸”;读读记记“悠扬动听、赞叹不已、泪水涟涟”等
词语。
3、引导学生设计节目单,提高从读学写的迁移、运用、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教学难点:
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编钟以及曾侯乙编钟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哪些民族古乐器?
2、课件出示编钟图片,问:这是什么?
学生交流对编钟的了解。
二、设置情境,确定学习目标。
1、准备选拔最佳解说员。
请全体解说员研究要解说的材料——课文语句。讨论解说稿的大致条理。列一个
小提纲。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脉络。
3、交流小提纲。
简要讲述编钟的历史由来。
具体说明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
62
基本情况包括(1)曾侯
乙编钟的重要价值。(2)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一是
造型设计精巧。二是音乐性能良好(3)曾侯乙
编钟的演奏效果。
4、各解说员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琢磨一下,把认为应该介绍的内容整理整理,<
br>最好能够不看书向大家解说。
5、学生开始准备。
6、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展示。教师随机参与,指导评价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高兴地忙碌,是
主动学习的最好的诠释。而主动学习的平台需要
教师去随手搭建,情境需要老师去精心营造。】
三、交流展示
各组选派能干的选手或有特色的选手全班展示自己的解说内容。要求大家一起注
意听,可以模拟观众随时提问。
相机指导学生
1、理解生词。
2、理解重点语句。
如:“„„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
的一套
编钟„„”从四个“最”和后一句的四个“方面”体会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
关于曾侯乙编钟的特点,课文是怎样有条理介绍的„„
通过什么方法,介绍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举了俩例子。)
四、拓展练读。
1、用一句话赞美曾侯乙编钟。
25窃读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
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对知识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
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
作者用词的准确。
4、帮助学生学会“踮、婪、辘”3
个要求会认的字和“窃、婪、唾”3个要求会
写的字,掌握“窃读记、贪婪、唾沫、知趣、饥肠辘辘、适
宜”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
求。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的名人名言。
课时安排:2课时
63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
:同学们,多年来我们一直和书形影不离。在读书中,我们不仅能获取知识、
学会思考,而且能受到美好
情感的熏陶。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所
以,读书可以说是一种快乐的享受。那么,你们有
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一)学生畅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师:刚才,同学
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本文的作者林
海音,从小就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在
她少年时期,选择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读书
方式——“窃读”(教师相机板书“窃读”),陪伴她度过了一
段美好的时光。
今天,让我们跟随少年林海音一起来感受她读书的乐趣吧。
【以轻松的谈话
导入,开门见山地介绍作者不同寻常的读书方式,激起学生读书
的兴趣(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指名练读词语。
出示“窃读、贪婪、唾沫、知趣、饥肠辘辘、适宜、踮起脚尖”的字卡,
指名学
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窃、婪、唾”的间架结构,指导学生在生字本上写生字、
组词。
二、紧扣题眼,揭示课题。
(一)巧用查字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1、教师在“窃”字下加上红色标记,请学生查字义。
这个“窃”字有多种含义,请同学们快
速在字典中找出答案。(①偷;②偷偷地;
③谦指自己。)
2、教师引导学生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师:那么,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应该选择哪
个解释合适呢?先不要急
着回答,让我们再去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吧。
【并
不急于让学生说出词语的答案,而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再次读书,俗话说: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引导学生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三、再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名交流,感知概括。
1、指名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原来课文记叙了(教师板书:“记”)“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
里读书的事情。
2、学生齐读课题。
3、小结:所以,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
应把它
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64
【在学生能比较
准确地概括课文讲述的事件的基础上,“窃读”在课文中的正确
含义到底是什么,就不言而喻了。引导学
生在读书中联系课文思考问题,培养良好
的学习习惯。】
四、朗读训练,熟悉课文。
(一)同桌合作,分段读课文。
提出要求:1、读的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2、听的要求:认真倾听组员读书,为组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多种形式练读。
1、可指名读、男女生读、分小组读。(评价时多用激励性语言,激发读书兴趣。)
2、也可出示课文中有较多生字的段落和写作者矛盾心理的段落让学生多种形式
练读。
【教师善于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能够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多种形式的练读,
目的在于把课文读流
利,为后面的体会作者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围绕问题,思考探究。
师:俗话说:读
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读了这么多遍的课文,相信作者这种独
特的读书方式——“窃读”一定让大家印
象深刻。
(一)谈一谈“窃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交流时,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
【在读书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出自己的多元感受。】
(二)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概括出了作者自己对“窃读”的感受的句子。
(引导学生画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六、布置问题,小结。 <
br>师:同学们,这样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很快乐,也很惧
怕——这种窃读的
滋味!”那么,这种窃读的滋味到底如何呢?下节课,我们将走
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去好好品味一下她所
说的“滋味”。
作业:
(一)搜集作者林海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
(二)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词语。
1、出示带有课文中生字的组合词语,齐读,教师相机正音。
2、听写词语:“窃读、贪婪、唾沫、担忧、知趣、适宜、倾盆大雨、白日梦”
(二)以“白日梦”引读第7自然段。
1、理解“白日梦”的含义,提问:作者做着怎样的“白日梦”呢?
2、引读第7自然段。
【以“白日梦”和“窃读”的对比读,让学生来感受作者的心情,更容易让学生
走进作者“窃读
”的情感世界。】
65
3、师:在“白日梦”里读书的滋味那真是“甜滋
滋、美滋滋”的,但白日梦毕
竟是白日梦,现实中作者却只能用“窃读”来成全自己喜爱读书的心愿,她
发出了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的感慨。这种“窃读”的滋味是十
分复杂
的,你能从文中读出作者窃读的什么滋味呢?
二、品味“窃读”,体验情感。
(一)默读精思,体验“窃读”滋味。
1、请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画一画
,特别是把描写作者动作
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再作上批注。然后你自己的方式再来读书,
大
声读、轻声读、默读都可以,一会儿与大家交流。
2、生自由读,画,批。
(二)交流研讨,朗读感悟“窃读”滋味。
(注意顺学而导,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际情况相机教学。)
1、体验品味“甜中有酸”的滋味:
⑴“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①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
却把自己比作“饿狼”,
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好吗?
【引导学生感受用贬义的词语和反面的形象来反衬表现作者嗜书如命,如饥似渴
地读书。】
③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
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句子。
⑵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
把书放回书架。
①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一生读句子,其他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此时的滋味。
③创境对比读,感受“滋味”。
当“作者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的
时候,实际上,作
者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齐读“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以求暂时的休息。”)
【创设不同的情景进行对比读,目的是让学生进入情景,感受作者当时的处境,
进一步感受作者
“窃读”的滋味。】
④多元感受“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然亮了起来„„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
br>架。”这句话传递出来的个中滋味——“有酸有甜”
⑤指导读出“甜中有酸”的滋味。
⑶引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体验品味“苦中带甜”滋味: <
br>⑴“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
发弄乱了,没关系
,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①默读句子,边读边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66
②思考: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揣摩小海音的心理活动。
③读句子,感受作者“窃读”的苦滋味。
④思考:从作者的动作和心理角度出发,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海音?
【研读关键的词句,感悟词语的精妙,品味这些描写的好处,学习细腻的写作方
法。】
⑵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师:同学们,从“一”和“几”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悟作者读书的辛苦)
⑶多种形式引读第3、4自然段,感悟作者读书的“苦中带甜滋味”。
①师引读:放学后,我急匆匆地从学校起到一家书店——
生读:“我跨进店门——却找不到那本书。”
②师引读:我又急匆匆地赶到另一家书店——
生读:“我跨进店门——却找不到那本书。”
③师引读:可这时候,我该回家了。第二天放学后,我又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一
家书店——
生读:“我跨进店门——却找不到那本书。”
④师引读: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
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于是,从头来,再找一遍——
生读:“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贪婪地读着。”
⑤师引读:可是,就是终于找到了书,贪婪地读着,我的心里还是惴惴不安,因
为——
生读:“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再走进另一家。”
⑥师引读:到了另一家书店—— 生读:“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
把短发弄乱了,没关
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
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⑦师生共读:“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⑷引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师引读:这就是“窃读”的滋味,苦中有甜,甜中带酸。作者说——
生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创设反复多次地读的情境,学生会想
象当时的画面,能够更进一步地走进当时
的情景之中,去切身体会作者“窃读”中的多种滋味。】
3、体验品味“酸中有甜”的滋味:
⑴“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
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
时的休息。”(体会“辛酸”)
①体会“酸滋味”,指导感情朗读。
师:这一读就是两个多钟头,每天120多分钟,每天7200多秒!
师导读:我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贪婪地读着,一个小时过去了,我——
67
生读:“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
求暂时的休息
。”
师导读:我躲藏在书柜的角落头贪婪地读着,一个半个小时过去了,我——
生读:“我
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
求暂时的休息。”
师小结
:作者这读书的辛酸滋味,不知道同学们体会了多少。但这辛酸的滋味中,
又透着些甜味,同学们能找出
来吗?
②通过与“白日梦”对比读,感悟“酸中有甜的滋味”。
a、引读“当饭店飘来一阵菜香时„„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
师导读:当作者美滋滋地做着甜丝丝的“白日梦”的时候,实际上作者的情况如
何呢?
生读:“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
求暂时的休息。” <
br>⑵“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
了。’其实,我的
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①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把握作者的心理。
a、找一找,句子中那个词用得好,写出了作者此时复杂的心理?(装)
b、“我”是怎么“假装”来掩人耳目的呢?指名读句子。
c、感受作者“窃读”的“酸中带甜的滋味”。
师:作者表面做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如果用
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就是──(心
口不一、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d、感受作者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师:为了多读书,作者“窃读”时真是用尽了心思,让我们
一起来体会作者当时
酸中带甜的滋味吧!
e、学生读第6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⑶引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以上几个环节都是围绕着情感主线“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来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让学生走进
作者的内心,去多元
感受作者当时“窃读”的百般滋味,并通过读表达出来,最终理解“我很快乐,也<
br>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的含义。】
4、总结滋味:
师:在作者“窃读”
的过程中,可谓是品味到了多种滋味,虽然心里“也很惧怕”,
但终归是“很快乐”的。这篇语言朴实而
又生动感人,特别是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
传神,你们从中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书的挚爱。
)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读书的体验。
(教师可补充相关资料,激发学生谈话的兴趣,拓展学生
谈话的思路。诗人徐志
摩曾这样形容读书的愉悦:“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受了感动,精神上复新了一
般。似乎每一个字有灵魂,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
68
p>
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
瞬
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说一说。)
(三)体会“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含义。
1、师:少年林海音之所
以爱读书到如此的地步,在一定程度上和她老师说过的
一句话是分不开的——
生读:“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
在对课文深层次地品读感悟之后,学生对于“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
的!”这句话应该有了比较
深刻的体会,学生的心中此时也充满了想说的内容,教
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大胆说
出自己的感受。】
3、提供林海音成长简介,帮助学生感受“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再次感情朗读这句话。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
位与众不同的人,她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
一本书;她为了读书可以表现像一匹“饿狼”;她为
了读书每天体验着“酸甜苦辣”
多种滋味。因为,她始终记着这句话:“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
大的!”
同学们回家后可以多读读名人读书的故事,相信大家对于读书的感受一定会更深
的。
板书:
29《窃读记》
滋 味
“你们是吃饭长大的,”
快乐 惧怕
也是读书长大的!
甜中有酸 苦中带甜 酸中有甜 „„
26理想的风筝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刘
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
崇高的追求的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描写“我”的心
情、想法与表现刘老
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3、会认“哽、蜈、蚣、翩”4个字,会认
写“筝、哽、翩”3个字,掌握“风筝、
哽咽、翩翩起舞、忠厚、酸涩、沉醉、精妙”等词语。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教学难点:
探究刘老师
是一位这样的老师,体会课文中写“我”心情、想法的句段,理解课
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教学准备:
69
1、收集苏书阳的相关资料,阅读苏叔阳的作品。
2、收集阅读描写师生情意的文章。
3、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一)课件播放孩子们放风筝的图片,复习古诗《春居》,引导学生感受放风筝
的快乐。
【意在唤起学生放风筝的真实体验,以利于更快融入课文的情景之中。】
(二)创设语境揭示课题。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苏叔阳的资料,教师简介作者。
【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曾遭受过不
公正待遇和绝症的折磨,因而对刘老师了解更
深,对刘老师的尊敬、怀念更浓、更重。】
(五)读课题,质疑。(例如: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抓住课题质疑,设立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一)自读思考。
1、学生自读课文,就读前的疑问谈谈自己的初步理解。
2、学习生字词语。(展示课件)
⑴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风筝、蜈蚣、倘若、连翘花、哽咽、酸涩、翱翔、屈辱、
线拐、沉醉、不由自
主、慷慨激昂、各式各样、气喘吁吁、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提示:“连翘花”的“翘”是多音字,在这里读“qiáo”;
“哽咽”的“咽”,
这里读“yè”,指悲哀得说不出话来。)
⑵指导写字:“风筝、哽咽、翩翩起舞”
(二)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抓住回忆部分,把课文一分为三。提示回忆性的文章一般结构。)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2、3自然段)。
(一)出示画面(人们在春天放风筝),范读课文第一部分。
(二)听读后质疑,解疑。
(出示:为什么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
空的风筝?)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不是闲笔。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
机与活力的景象
,和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爱放风筝的刘老师的回忆。】
(三)体悟情感,指导朗读。
1、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教师读1、2自然段,学生读第3自然段。
2、有感情地齐读第一部分。
70
(四)默读思考,初步感知主要内容。
1、默读4——10自然段,思考: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情?
2、边读边作上批注。
3、交流思考结果。(教师相机板书:笑谈腿疾、上课情景、关爱学生、放风筝)
【从整体上
把握全文,了解课文回忆刘老师的几件事情,学生实际上也就很自然
地对课文的内容和层次进行了梳理。
】
4、指名分事件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顺、读流利。)
四、布置作业。
(一)熟读课文,在令你感动的地方作批注。
(二)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和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
读
课题《理想的风筝》)
(一)学习第11自然段。
1、出示作者的照片,了解苏叔阳。
师:他在回忆自己的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已
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
然而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
又
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2、师:到底是
一位什么样的老师让苏叔阳时刻牵挂,还引发了这样一段深情的
独白?让我们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 <
br>【以作者回忆的心灵独白引入学习,是那样的清新自然,学生的思绪就跟着作者
的回忆,一起进入
三十年前的日子。】
(二)教师感情引读第一部分(1、2、3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感悟。
出示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1、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请你
画出有关的语
句,做上批注,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抓住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这样的问题似乎更有亲和力,更能感
动学生,引发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感悟。
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教学顺序)
1、笑谈“丢”腿——刘老师是一位乐观幽默的老师。(第4自然段)
⑴从“笑”字背后,体
会到了什么?从中看出刘老师是一为乐观、幽默的老师。
(板书:乐观、幽默)
⑵抓住刘老师的语言指导朗读。
71
⑶引导学生体会:
①刘老师是笑着谈到自己残疾的身体,作者和在场的每一名同学听后,他们的情
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出示:
教室里升腾起一片 ,是因为 。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
头都泛起一股 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
敬,又是因为 。
【借助练习,引
导学生感悟: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
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
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初步感受刘老师
的优秀品质。】
③这淡淡的同情与理解在学生心中渐
渐地油然而生,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泛!体会“泛”的准确性,感受“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
④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师:在这简单的一句话中描写了学生心中不同情感的微妙变化,这就是细节描写。
【带领学生品词析句,从字里行间去挖掘微妙的情感变化,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
所在。】 ⑷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同学们对刘老师的理解、同情、尊重,重点体会刘
老师的坚强、乐观与
幽默。
⑸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虽然身体残疾,但却那样的乐观幽默,他的人格魅
力感动了每一位学
生,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2、上课时慷慨激昂——刘老师是一位课讲得极好、爱国的老师。(第5自然段)
⑴指名读段落。
⑵抓住刘老师和同学们情感变化来理解感悟刘老师的品质。
刘老师“自豪、慷慨激昂、哽咽”,学生“激动得落泪、沉重地低下头”
(板书:才华横溢)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⑷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虽然拖着残疾
的躯体、但却那么的顽强与敬业,那么的才华横溢,所
以作者说——(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3、提问时认真倾听——刘老师是一位热爱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的好老师。(第
6自然段)
⑴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语言、神态、动作来体会。
①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微仰着头„„细细的听„„
②倘若有的同学回
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一边„„一
边„„这时候,他比„„紧张。
⑵指导朗读,感受刘老师的品质。(板书:关爱学生)
72
【课
文从两个角度写了刘老师对同学的提问。引导学生角色体验感悟:如果你就
是其中的一位同学,面对老师
的鼓励与关爱,内心会有什么感受。指导学生将自己
内心的真实感受渗透在课文之中,在品读句子中抓住
重点词谈感受,通过感情朗读
来更深切地体会和感悟刘老师对同学的关爱。】
⑶出示句子:
这情景,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
亲切。
(引导学生体悟:这
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为什么作者今天一回想起来依
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呢?)
⑷教师引读:这情景,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
亲切——
生读:“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
⑸引读第11自然段。 <
br>师:刘老师就是这样,对待同学的回答,总是那么关切,那么紧张,有时仿佛像
在品味一首美妙的
乐曲。所以作者说——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4、课
余放风筝——刘老师是一位热爱生活、意志坚强、有理想、有追求的老师。
(7——10自然段) 师:用心品读第7——10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做
上批注。(再次引
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⑴品读句子。
①“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有一次,
他故意撒手„„他笑着„„蹦跳着„„脸上飘起得意和满意足的稚气。„„
感到了生命的力量。” 【通过品读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放风筝时的动作、神态、欢声笑语,感悟
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
与追求,来理解和感受作者说的那句话:“那天,他一定过得
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
量。】
(指导读句子。)
②“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
有着那样纯朴、
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板书:热爱生活
自信坚强)
【引导学生注意画线的词语,反复体悟“我”的思想感情——体现出刘老师“身
教
”给学生的影响,使我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意志坚强、
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
⑵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虽然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从不让自己的生活失去
乐趣,,他不
但亲手放飞风筝,既享受着风筝飞上蓝天的欢乐;又享受着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
从中感受自己生命的力量。所以,作者说——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73
(以上是对学生可能出现答问情况的预设,教学中不会面面俱到,教师要因势利
导,选择其中的几点引导
学生感受和体会。)
【在这个过程中,给足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同时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训<
br>练,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部要求得到满足,同时也积累内化了语言。】
4、总结升华,感悟品质。
⑴出示练习题:
上课笑谈“丢”腿,这就是
的刘老师;为祖国的历史而自豪,
为祖国历史的屈辱而哽咽,这就是
的刘老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进步,这就是
的刘老师;拄着拐杖放飞、追赶风筝,这就是
的刘老师。
⑵、完成练习后,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通过拓展的练习题,对前面提出的“怎样的刘
老师”进行回顾和总结,但这样
的练习设计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基于学生在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层次的感
受之后,
发自内心的多元的感受。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在读中再次感悟刘老师的优秀
品质
以及对“我”深深的影响。】
三、品味心声,深化主题。
(一)思考感悟:你觉得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
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2、指名交流回报。
(二)教师总结,深化主题。
1、教师出示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感受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再次感悟刘老师的优秀品质。
师:刘老师积极乐观的生活态
度影响着他的学生,在学生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颗
理想的种子„„即使过了30年,刘老师放飞的那一只
只风筝还是时刻陪伴着作者的
心。
【通过拓展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刘老师教会了学生怎样学会
做人,怎样面对生活
的艰辛,怎样笑对人生——这就是高飞的风筝。刘老师在他的人生之中放飞了许多<
br>这样的风筝,而苏叔阳就是刘老师放飞的其中一只风筝。】
(四)、引读第11自然段“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第11自然段是
一个串联课文情感主线的切入口,从导入课题到每个感受刘老
师的优秀品质的环节,始终围绕着第11自
然段进行,可以让学生随着作者的回忆,
时刻沉浸在作者飘飞的思绪之中。】
师:30年,让
一个个懵懂少年逐渐走向成熟;30年,会让充满活力的刘老师有
什么样的变化呢?漫长的30年,刘老
师到底怎么样了呢?(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想
法。)
(五)、引读第12自然段。
(课件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五、布置作业。
(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74
(二)阅读《语文同步读本》
:《冬阳童年骆驼队》、《最后一课》、《我的老
师》。
(三)用文章中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物。
板书:
27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 乐观幽默
刘老师 深情上课
才华横溢
认真倾听 关爱学生
放风筝 热爱生活
自信坚强
27校园交响诗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如何采用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
br>3、帮助学生学会“汲、琅、恬、袅、婷、蕾、吮”7个要求会认的字和“汲、
恬、瓣、砌、硕”
6个会写的字;掌握“汲取、储积、恬静、花瓣、芭蕾、砌着砖、
丰硕、硕果累累、袅袅婷婷、书声琅琅
、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等词语。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启发想象,拓展创造思
维。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热<
br>爱,对为他们付出辛勤劳动的教职员工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生动形象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课件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播放交响乐《命运交响曲》,激发兴趣。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简介什么是交响曲
和交响诗。交响曲一般是由四个乐
章组成,而只有一个乐章的就被称为交响诗。交响诗的创作往往是根据
某一著名的
文学作品进行构思和想象,并通过音乐加以体现,即用音乐的手法来解释或表达诗
人
、文学家或哲学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交响诗”)
(二)师:今天我们要学
习的这篇课文,作者由音乐中的交响诗联想到了文学作
品,创作了这首——“校园交响诗”。(板书:“
校园”)
75
(三)齐读课题。
(四)引导生就课题谈谈感受:联想到了什么?
【以音乐引题,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之间
的密切关联,在音乐的熏陶之中畅
谈自己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诗情。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1、读准字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检查生字词。
出示生字
词:“汲取、储积、恬静、花瓣、砌着砖、丰硕、硕果累累、书声琅琅、
生机勃勃、绚丽多彩、水上芭蕾
”
1、指名读、分组读、齐读词语。
2、教师相机正音。
3、指导写字“储、瓣、砌”。
⑴感受“左中右”结构的字,讨论如何写得漂亮。
⑵教师范写“瓣”,学生写3个字。
4、指导学生把感情带入词语中,读出词语所要表达的情
感。(硕果累累、书声
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水上芭蕾)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
落实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时间的基础上,要求学生
走进词语的内涵之中,进行联想,读出词语的意境美。
】
三、再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一)自由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思考:诗中选取哪些富有特色的场景描绘多彩的校园生活?
2、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自己欣赏的优美词句。
(二)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学习情况。
1、诗中选取哪些富有特色的场景描绘多彩的校园生活?
(选取了5个场景“蜂巢、鸟岛、花瓣、喷泉、树根”来进行描绘。)
2、交流:摘取了哪些优美词句?
(A、“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书写
沙沙。”B、“像金色
的小蜜蜂„„储积着蜜。”C、“花丛树下„„鸟儿倾心地鸣啭。”D、“你看,
那
一封封学生来信„„深情祝愿似欲随它飞去。”E、晶莹的水喷洒变幻„„水上芭
蕾。„„)
⑴通过有滋有味地赏读优美词句,让学生感受语言上遣词造句的优美。
⑵谈感受:读了这些优美的句子,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感受“诗化”的语言。)
⑶初步了解散文诗的语言特点。
⑷指导学生读出“诗”的美。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文字当中,去感受作
者遣词造句的功
力,感受文章的清新优美。例如:感受排比句式的排列美;想象中的意境美„„】
(三)分组读全文,回归整体。
76
四、布置作业,小结。
(一)选取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尝试进行背诵。
(二)抄写词语“汲取、恬静、硕果累累”。
(三)抄写课文中形象优美的语句,多读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课文:
(一)课件出示词语,“汲取、储积、恬静、花瓣、砌着砖、丰硕、硕果累累、
书声琅琅、生机
勃勃、绚丽多彩、水上芭蕾”(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选择词语说话,“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
(三)听写词语:“汲取、恬静、储积、花瓣、丰硕”
二、学习课文,体悟情感。
(一)自主阅读,思考领悟。
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一个片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思考:
运用联想和想象
的方法,领悟到什么?
(二)研讨交流,畅谈体会。
1、组内交流:自己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领悟到什么?
2、全班交流读书感悟,集体品读。
【指导用读读、议议等方法,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赏析例选诗节,体会意境,感
情朗读。】
3、根据学生自主提出的主题,选择两个主题进行指导学习。
(了解感受学习方法,为学生小
组合作学习打基础。学习方法:读主题文章——
交流感悟文中的比喻、想象与象征,体会课文中传达出来
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
进行联想与想象——带着自己的感受多种形式读主题片段。)
4、小
组合作,指导学生用已有的学习阅读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其他四个主题的
片段,交流汇报。
5、小结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灵活运用方法进行阅读。
【重在指导学生运用已有
的阅读方法,大胆自主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培养
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大胆表达的能力。并有意识
地将这种方式有序地延伸到学生
的课外阅读中去。】
(三)回顾全诗,整体感受散文诗。
1、分组读五个片段,整体感受散文诗的文字美。
2、教师相机介绍散文诗,学生加深对散文诗的认识。
(散文诗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
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它的内容具有
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并且多用象征、暗示等手
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这就留下较多可供读者自由大胆地进行想象的空间。)
3、配乐朗诵散文诗。
师:同学们很快就要离开学习生活了六年的学校了,回顾这六年的小学
生活,它
一定会给你们留下些不寻常的记忆,请带着你们各自的感受,再次读这首散文诗。
三、读写结合。
77
(一)再读课文,做批注加深感悟。
1、运用前面的阅读方法再读课文,做做摘录笔记及批注,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2、欣赏课件
《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启发想象谈话: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让
你联想到什么?指导学生可仿写一个片
段。
【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回顾课文,引导学生融入角色中,体悟美好的校园生活,
并结合自
己的真实体验,尝试仿写片段,达到读写结合,感悟美好情感的目的。】
四、布置作业。
(一)摘抄、积累让你感动的优美词句,做做读书笔记。
(二)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
br>(三)仿照课例,选取一处场景,围绕一个主题,以组诗的形式,尝试创作一首
《______的
交响诗》。
板书:
27 校园交响诗
蜂巢——蜜蜂——储积花蜜(积累知识)
鸟岛——鸟儿——共享欢乐(生机勃勃的生活) 美好回忆
花瓣——来信——真切思念(师生情深) 感恩之心
喷泉——花匠——忘我劳动(永存我们心中) 参天大树
树根——老师——输送营养(根的事业)
28*我们上路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告别童年的心情和在人生成长道<
br>路上胸怀理想、勇往直前的思想情感。
2、帮助学生独立认识生字,读读记记“抖着威风、歪歪
扭扭、雷鸣电闪”等词
语,能有感情地朗诵本诗。
教学重点:
体会诗句的寓义,让
学生感悟到“我们”在路上会遇到时各种困难、艰险、挫折、
失败,以及我们毫不畏惧的顽强意志。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我们上路了”的含义。能说出这首诗对自己成长的启示。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同题材的现代诗一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题。
师: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
起源比文字还早,差不多和语言同龄。古往今
来,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从《诗经》、《
楚辞》到唐诗宋词,足
78
以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我们的炎黄子孙继
承了优良传统,也写出一首首优美
的现代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王慧骐作的现代诗——《我们上路
了》。
二、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一)教师感情范读诗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流利、读通顺,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
2、思考:诗歌中的“我们”指的是谁?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回答问题
:诗歌中的“我们”指的是谁?(指——在座的每一位学生,所有
与大家一样要告别童年,已经长大的孩
子们。)
2、带感情读课题。(带不同感情读课题)
【带不同感情读课题,为后面理解诗歌内容,体悟诗歌情感打下铺垫。】
3、检查生字词情况。(出示卡片:认读“抖着威风”“歪歪斜斜”“雷鸣电闪”)
4、指名分小节读诗歌。
5、齐读诗歌。
三、再读诗歌,深入探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诗歌,了解诗歌每小节都写了些什么。
1、小组成员自读诗歌。
2、读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并作上批注: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二)班级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顺学而导,根据学生的回报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诗歌不同的小节。)
1、诗歌第一小节。 <
br>⑴学生交流:我读懂了——“孩子们长大成人了,告别大人上路了。”“一路上
有许多美景。绿树
、轻风、红旗”„„
⑵让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
br>行点拨指导。(例如:a、如果学生提出不理解“刚刚捡到一张很小很小的邮票,贴
上那只很大很
大的信封。”教师可指出,这是一种象征的写作方法,在诗歌里运用
得非常普遍。象征我们稚嫩的刚刚起
步的人生。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展开想象,
说一说:“还有什么事物也能代表我们刚起步的人生”?引
导学生学着用诗歌的语
言练习说话。b、感悟课文中的“不管大人们怎么说”这句话,教师可相机点拨:
平
时爸爸妈妈唠叨吗?都唠叨些什么?你是怎么对待的?体会父母对孩子的呵护,体
会自己要摆
脱束缚、要独立的心情。c、体会下一句:“反正我们是上路了,一步一
步地上路了。”应该读出什么感
情?——自豪、骄傲、摆脱了束缚的快乐„„)
⑶多种形式读诗歌,指导学生读出第一小节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指名读、男女分读等
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优美流畅的语句,充满诗意
地读,读出意境美。)
⑷总结本节诗歌写的内容,“虽然我们还很稚嫩,但还是上路了。”(板书:“上
路品美”。)
79
2、诗歌第二小节。
⑴学生交流:我读懂了——“我知道了
他们上路时有风险。从这些诗句中感悟到
的:我们的膝盖也许会被石块磕肿,也许会有骤起的风暴把我们
抛入崖底„„”“但
他们有心理准备。”
师:你们迈着稚嫩的脚步上路了,心中充满了向往,可是大路总是那么平坦的吗?
⑵学生默读第二小节,思考:感触最深的是什么?画出相关的句子。
⑶交流学生思考的问题。
①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谈谈对“骤起的风暴”和“虚
幻的风景”的
理解和感悟。(例如:家庭的变故,考试的失利、与同学朋友之间的
矛盾、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板
书:“路中艰险”)
②再次感受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象征手法。
③引读“我们的脚步
也许是歪歪扭扭,我们的膝盖也许被石块磕肿,假如因为这
些„„一只人观赏的狗熊。”
【诗
歌里隐喻的内涵学生可能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都体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
的体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
实际情况来谈,逐步体会“刚刚捡到一张很小很小的
邮票,贴上那只很大很大的信封。”“路中艰险”等
语句,在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
地感受作者使用的“象征手法”。】
⑷谈谈:当你碰到挫折打击时的态度。
⑸句式练习:“也许„„也许„„也许„„”
(师: 你想和他们一起上路吗?你能猜想到这路上还有什么美景,还可能遇到哪
些风险吗?试
着仿写一些诗句。引导学生运用上面的句式,进行大胆想象与写话。)
【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有利于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和感悟课文所
表达的情感。】
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⑺教师范读诗歌第二小节。
3、诗歌第三小节。
⑴齐读第三小节诗歌。
⑵小组合作自学。
【引导学生自学体悟,不理解的地方可
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和选用第一、二
小节的学习方法在小组中讨论学习。】
⑶学生感情朗读诗歌,并相机询问学生的读后体会。(板书:“挑战风雨”)
(可补充教参中
《标点符号的“自传”》的文章,让学生感受“童年时期是一个
人人生的一个小站,今后的路还很长很远
;从童年步入青少年,走上新的路程,是
一个人的成长的标志。”)
【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文,
因此更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进行学
习,通过思考、想象、交流等形式把握诗歌的意思
,逐层深入地体会我们上路时的
心情。注重通过多次反复地诵读并结合想象、体验、去领悟诗情,并在此
基础上读
出感情来。】
⑷指导书写“售”。
80
(三)通读全诗,回归整体。
1、配乐朗读诗歌。
2、讨论体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我们上路”了的理解和体会。
(引导学生说出各自内心的真实感受,不要求千篇一律和“假话”“空话”。)
3指导朗读。
⑴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
⑵为学生配乐,学生表演读。
⑶想象情景,请个别学生来朗诵。
四、拓展交流。
准备一首相同题材现代诗,学生互相交流。
【交流拓展资料,让学生在同伴之间互相学习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
趣。】
五、总结结题。
师: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告别父母,告别呵护,告别童年独自“
上
路”。开弓没有回头箭,人生的车站不售返程车票,不管什么样的路,都是一种经
历,一种收
获,相信大家都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板书:
28*我们上路了
上路品美
路中艰险(走自己的路,做勇敢的我)
挑战风雨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