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绝世美人儿
873次浏览
2020年08月31日 09: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出国网站-下关一中


一、基本情况
本班现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21人,学生对语文学习有着一定的兴趣 ,
都乐于参加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来。刚接上班,从上课的表现来看大多数同学
有些胆怯,上课不 能积极回答问题,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还需要加强这方
面的锻炼
二、教材分析
本 册教材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
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 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
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 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
示、战争与 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
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 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
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 现整
套教材的一致性。
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 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
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 读课文2-3篇,
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
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
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 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
生的阅读。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 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
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 在精读课文
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
栏目, 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

1

< br>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
另外,教材后附有 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二)是要
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 之用。
三、学习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
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 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
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 的感受
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关于字词
利用字典自学生字词。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利用已有的识
字知识识记字形。词汇教学的重点是积累词语。另外,还要重视写字的指导。
(二)关于看图学文
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了解人物和相关景物的关系,体会画面
的内容。图文结合,提高 看图和学文的教学效果。
(三)关于精读课文
1、继续重视词句训练:

2


(1)是学生学会借助字典、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2)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3)理解重点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4)词句的训练,要侧重抓住重点词句、含义深刻词句的理解。
2、加强预习的指导
3、渗透阅读学习重点。
4、精读课文的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自主 学习,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5、重视朗读指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
解。
(四)关于略读课文
教师要放手一些,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教师自行设计的少量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讨论。
(五)关于语文园地
1、阅读短文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和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2、指导学生把文章写的:有内容、有顺序、语句完整、通顺。
五、教学措施
1、 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从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
一日之功,习惯依靠是快速反应直觉 ,是要长期实践,反复训练的。
2、本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原则。因为班级有新生,他们学习要有一 个
适应的过程,所以不可以一开始上课就很快,第一周,要注意培养他
们集体意识,使他们融入 到其它同学之中。
3、注重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
要 指导全班生把书读通顺、流利、连贯。
4、要充分利用好教辅手段,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3


5、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这学期 继续让学
生每周写一篇日记,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的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
察事物、分析事物 、遣词造句的方法。
6、多带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去借书,借书过程中加强对读书的指导,让
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7、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
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说诗句的意思。
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
并背诵古诗。
2.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背诵并默写课后的注释。理解“尽、闲、厌”单字意思。

4


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的意境,体会古诗所表达的中心意思。
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古筝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揭题。
1.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学会了请 教,知道请教可以增长自
己知识和才干,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勤学好问的品质。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
样了解的?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
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 什么?亭是什
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
“ 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
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 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2.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小学教学设计网-] < br>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
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 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
“孤云 ”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
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 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
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结 合版书:
鸟飞尽
云独闲 孤单寂寞
山相对
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

5


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四)朗读,背诵。
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
诗。(课件出示图,看图 朗读)
2.配乐朗读朗读。
3.指名读。
4.学生齐读。
5.背诵。
(五)扩展。
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
2.把自己想象到 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
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
3.交流。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鸟飞尽
云独闲 孤独寂寞
山相对

一、导入
1.祖国 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
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 ……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学习课文
(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1.独: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李白(701- 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 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
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6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
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 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
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 滋味,增添了
孤独寂寞之感。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 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
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 ,怎
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 表达了
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
不是颓废痛苦 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5)多诵读,悟诗情。
①自己带着感情;
②读小组读;
③全班再齐读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
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1.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
所描绘的景色。
2.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

7


敬亭山,感受颇深。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望洞庭》。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读。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①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
水湖。
②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
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 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
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
③指名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
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④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
⑤指名复述: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 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
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 盘子里放着一只
青青的田螺。
⑥师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 了洞庭湖那
美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
5.多诵读,悟诗情。

8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
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好:美好。 。。旧曾:以前、过去。 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 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 边的鲜花比
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背诵古诗词三首。
2.抄写生字。
3.抄写古诗词。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 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9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 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
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理
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
的景象。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
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桂林山水有关图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1.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观察图画,说一说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课
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语:(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它以其高 大坚固、气魄雄
伟成为世界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成为外国人到中国不能不去的旅游区。在我
们祖 国的南方也有一个外国旅游者不能不去的地方,它就是以山水清秀闻名
的桂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桂林 山水》。(板书课题)
(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
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感受。

10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2.师范读课文。
三、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 ,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
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
秀、险的特点。)
(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
(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课文的第 4
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
(4)讨论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
四、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4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2.准确理解词的意思: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3、4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准确理解词的意思: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11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桂林山水。学习第一段时,我们提出了一
个很重要的问题——
生:桂林山水的美真的“甲天下”吗?(师在题目下板书:甲天下?)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漓江的水,它是那么的……那么的……那么的……
生:静、清、绿。(师逐一板书)
师:让我们看着美丽的漓江,深情地赞赞它!(多媒体映示漓江美景)
生:(深情吟诵第二自然段)
师:欣赏着如诗如画的漓江,我们不由得赞叹——桂林的水
生:甲天下!
二、学法迁移,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结学法。 这时,我们心中一半的疑问已解除了。(顺势擦去半个问号)那么,桂
林的山是否也同样“甲天下” 呢?请大家学习第三自然段。首先回忆一下上
节课中第二自然段的学法。
刚才,我们 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
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 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3.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
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1)“奇”。课文从两个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
般的山脉逐渐高 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二
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 。“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以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 妇女,
有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
而立的书童, 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
目不暇接。
(2)“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
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 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
带的山。
(3)“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
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
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朗读一首描写桂林山的诗,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特点的认识。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

12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五女相逢,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4)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样子?可自由发挥想象,比一比看谁
画的最好,找几名同学到黑板演 示。
(5)画出这一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
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学生读后一部分。
(6)指导朗读。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
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 “真险啊”。)
4.朗读比赛。
要求:
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5.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三、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播放录象,音乐伴奏。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
画卷。这幅画是谁画 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
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
师:难怪作者赞叹—— “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当代著名作家贺敬之这样深情地赞美桂林山水——
(多媒体映示《桂林山水歌》开头部分的诗句,师生深情吟诵)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4.齐读最后一节。

13

< br>同学们,诗很美,课文中的语言也同样很美!让我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的
最后一段,老师给大家配上 音乐。出示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
伴奏。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四、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
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
具体地描写。
3.写一写(略)
(在学生读懂了课文后,学习表达方法,有较好的效果。)
结 束语:同学们,桂林这里之所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为桂林的
人民保护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游客 珍爱桂林山水,我们家乡的沈家门渔港
也非常美丽。我们要热爱她,保护她,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让我 们祖国的
天更蓝,山更秀,水更清。
五、作业
1.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
写。
2.背诵3、4段。
板书设计
2 桂 林 山 水
甲 天 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课后反思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
生的想象能力。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4


3.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课题
同学们都喜欢游览,旅游后还有写写游记。著名作家、 教育家叶圣陶先
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就写了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就是——记金华
的双 龙洞(板书课题)
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了解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读了“预习”了解了些什么内容?
2.通过读课外书,收集资料。你了解了关于本课的什么知识?
3.老师小结:同学们了解的情况真丰富,看来同学们在课外是下了一翻
工夫的。
三、思考问题
1.听录音机朗读课文。
2.学生思考:
①想一想每段讲什么?
②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③把讲到洞中双龙的句子画下来。
3.讨论以上思考题。
四、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5


3.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片段练习。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二、学习第一段
1.抽学生读本段。
2.思考:
①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请用:“”画出来)。作
者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
②“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眼前一片明艳”?
③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子?这里写溪水实际上是写什么?这溪水是从哪
里流出来的?
3.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感受作者是什么心情。
4.读完本段你眼前有什么景物,请你说出来,你是怎样的心情。(让学生
产生想象)
5.总结学习方法。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段文字的。
学生总结:
①了解作者描写了什么景物。
②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描写。
③体会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④想象作者描绘的景色。
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学本段。同学们我们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本段。请同学
们随着叶圣陶爷爷继续向前游 。
2.学生自由朗读学习课文。
3.质疑问难。
4.老师提问:
①你来到了双龙洞看见了什么样的景观?你有怎样的感受?
②泉水的位置在哪里?
5.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想象作者描写的外洞是什么样子的。
四、学习第四段
1.学习方法同上1 ~3步。
2.老师提问:
①我们与叶圣陶爷爷游到外洞,必须干什么?(生:坐船)
②叶圣陶爷爷给我们介绍的小船是什么样的呢?叶圣陶爷爷是怎样乘船

16


的呢?
③这小船是顺水而行,还是逆流而上?
3.我们也来感受在船上进洞的感觉。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4.老师题问:“挤压”是什么意思 ?叶圣陶爷爷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你
有怎样的感觉?(要学生产生想象。)
五、学习第五段
1.学生自学方法同上。
2.老师题问:坐船进入内洞,内洞是什么样子的?当工人提着汽油灯看
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洞中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
4.读完以后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要学生产生想象。)
5.老师题问:现在你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吗?
六、齐读第六段
七、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2.思考:读完本课你有何收获或感受?
八、作业
1.生字。
2.组词。
3.抄写优美句子。
4.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板书设计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 → 洞口 → 外洞 →孔隙 → 内洞 → 出洞
映山红 突兀、森郁 窄 漆黑
油桐花 宽、大 挤压 双龙、石钟乳、石笋 比外洞大
溪流 泉水 泉水 泉水
(变换调子)(靠洞右边)(孔隙流出)(缓缓、源头)
课后反思
4 七月的天山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 作者通过记叙游
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
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7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 手法为讲析重点,
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 ,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
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
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 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
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 巅。”现代散
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
陵 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
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 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 里去看一看、游一
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
(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 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
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 5000
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
雪终 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
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 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
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 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 br>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
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
兴趣, 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
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演示)。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
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18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
学生找出课文的 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
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 ,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
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写方法:
1.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
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2.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
“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 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
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
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
的野羊、草鹿、野牛 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
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 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
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 ,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
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 br>杂。

19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 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
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
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
力 。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
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
的早晨、公园的景 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
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六、总结
天山美丽如卷,大家从文字上就可以欣赏到天山的美,犹如漫步天山,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积累优美词句。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
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教学重点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
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观察校园。
第一课时


20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
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教学重点
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
与意识。
教学难点
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春
天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乐、安全、
有意义地找到春天。
二、读课题,明要要求
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春游计划)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时间、地点。
(2)准备工作。
(3)开展的活动。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自由补
充)
三、分小组讨论
1.提出要求
(1)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2)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3)学会倾听
(4)作好记录,形成书面计划草案。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
2.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
3.进行讨论。
4.各小组进行汇报。
5.评一评:取长补短,统一意见,形成班级的春游方案。
四、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2.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21


3.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教学重点
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1.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2.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盘点里的词语,有选择地听写。
二、我的发现
1.分角色读对话。
2.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3.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这样的句式有什
么好处?
4.全班交流。
5.摘抄。
6.想一想: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诗句。
2.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3.教师点评释译。
4.比一比,看谁背得多,看谁背得快。
四、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5 中彩那天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拼读“维持、财富、精湛、器重、< br>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等
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
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 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
说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
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22


教学难点
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拼读“维持、财 富、精湛、器重、
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等
词 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使学生懂得诚 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
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体会。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拼读“维持、财富、精湛、器重、
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等
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使学生懂得诚实, 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
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世界上有比金钱财富更珍贵的东西吗?讲一个简短生动的故事。
(出示:一位母亲说:“一个 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
笔财富。”请根据母亲的这句话做一道加法题。(诚实﹢信用 ﹦财富)做对了
吗?
我们可以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彩那天》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读课题,读准“中”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抽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生字词学习情况。
读自己画出的生字词,说说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提出自学后还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默读课文,课堂自习
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结合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准备复
述故事内容。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解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为复述做准备。

23


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思考:父亲中彩后,“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各自试着把这种感情变化用朗读恰当的表达出来。
3.指导试读,评价、点拨。
五、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
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
说说体会。
2.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
达能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
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 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体会。
教学难点
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
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抽读课文,勾出母亲说的话。母亲的话让作者深刻地体会到什么?
(出示: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二、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内容
(1)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探究问题一:“你父亲正面临的着一个道德难题。”这个道德难题是什么?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道德难题?
探究问题二:父亲最后拨电话给库伯,让他把车子开走,你觉得父亲这
样做值得吗?为什么?
(2)学生各自针对上述问题阅读思考,准备交流。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 )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
法,教师可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归纳引 导学生讨论。
例如:
①课文说到库伯家里很有钱,完全有能力去买一辆汽车,而“ 我”家里
很穷,父亲有那么渴望得到一辆汽车,是否可以去和库伯商量一下,把车留
下。

24


②彩票上K字记号除了父亲,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不用打电话给库
伯等等。
(5)小结:教师对各组的发言作点评。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1)体会开头和结尾的联系。
(2)说说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理
解这个“富有”的特殊意义)
三、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小练笔”。
提示:开展想像,把当时“我们”家里各自的想法、语言、神态等几方
面写成一段话。
四、课外作业
联系实际,写一则有关诚实、讲信用的日记。
板书设计 5 中彩那天
开头:诚实﹢信用﹦财富
起因:(神情严肃)
经过:(道德难题) 诚 实 守 信
结果:(特别高兴)
结尾:受益匪浅
课后反思
6 万年牢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 例如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
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了解阅读的要求,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
要求

25


二、独立阅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让学生根 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
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做简单 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
行交流。
三、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那位父亲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对父亲的言行作出评价
四、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
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 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引导
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而不是脱离文本的空洞地 谈。
着重抓住下列语句体会父亲的商业道德高尚
1.“早晨起来,父亲去市场 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
的果品作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 有一点儿……”
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生意是那么认真和实在。
2.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 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蘸糖的
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潮。
3.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钱,由于父亲
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赚钱的生意 经,不到一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反映了父
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
五、对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分别进行体会
1.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说说三处“万年牢”中间的相互联系。
六、讨论父亲受雇于老板这件事
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联系生活实际发
表各自的看法,以提高认识能力。
七、作业
1.抄写优美的句子。
2.写一写自己的父亲。
板书设计

6 万年牢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 工艺高、质量好
万年牢的生意: 好的产品受信赖
赢得众多回头客 生意旺
万年牢的人品: 诚实、守信
课后反思
7 尊严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

26


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
不堪 、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
得什么是尊严。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
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
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 、逃难、善良、朴实、
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
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6个生 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
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 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
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就 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
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板书 课题《尊严》)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查字典 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
意思,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
(看看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三、自学反馈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7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复述。
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
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
什么是尊严。
教学重点
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教学过程

一、分析第三次对话
1.探究问题一:通过三次对话这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探究问题二:杰克逊大叔怎么知道年轻人将会是百万富翁?
二、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
三、师生互评
1. 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
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 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
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 百是个富翁,
因为他有尊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师小结: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它的成功还要经过不
懈的努力与追求。板书:努力
四、总结课文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叶要保持做人 的尊
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
油大王。
五、知识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又是 如何
选择呢?我请大家读一下下面的小故事: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上三年级的林 林和好朋友一起上街买东西。
突然,他们被一阵锣鼓声吸引了。林林拉着朋友的的手来到人群里,想看一
看究竟。还没等他们挤进人群,看见一位商人。这时,商人走到林林的跟前,
“小朋友,你想有 许多钱吗?”中年商人低声问道。林林不假思索的说:“当
然了!”“那我给你一个赚钱的机会,看你长 的文文静静,是一名学习很好的
孩子。只要你上台说,吃了我们厂出产的'健脑灵'片学习才好的,我就 给你
一百元钱?”“可是我没吃过这种药啊!我该怎么办呢?”,林林为难地问旁边
的朋友。

28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林林的朋友,你来帮助一下林林该怎么选择,并说
出你的理由。
(相互讨论)
师总结:同学们的辩论很精彩,其实老师只想告诉你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课后练习题一
板书设计:
7 尊严
(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努力==成功
课后反思
8 将心比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
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 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
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 的一位
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
心比心》这篇 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
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

29


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五、作业
1.背诵第三自然段。
2.熟读课文,在生活中做到将心比心。
板书设计
8 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人 人 将心比心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
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
想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教学难点
1.进行口语交际。
2.积累词语。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30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
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教学重点
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
的品德。
教学难点
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例如:别人有事情找你父母,父 母不在
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
等等,我们应 该怎样对待这些事情呢?
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样对
待的?
二、讨论交流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 做的,然后对这一做
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
言。
三、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
黑板上 ,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
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 教室里面。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教学目标
1.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2.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
想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1


教学难点
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
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的发现”
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 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
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情,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
二、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查。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记记写写。
三、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是包含着深刻
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师释疑。
5.熟读、背诵。
四、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
2.自读。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4.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语的意思,写一个事
例。
9 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
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
受到做事要遵循自 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
规律的教育。

32


教学难点
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抄写生字新词和两组需要比较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
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会写14个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整合导入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
习的课文。(从整体入手)
2.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
天,我们,就将走 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板书并
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培养学生
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2.认读生词: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
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 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小黑板展示,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
理解)
3.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
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注意:
要将学生提出的不 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
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在 此环节上绝对不能走形式。)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方法: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33


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演这个情景。
注:要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深入研读,对于细节部分要反复推敲,不
能读读了事,还要把字词的理解同表演结 合起来,如“突然,一只幼龟把头
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就要把幼龟当时的神态、眼神体会出来。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 幼龟”和“嘲
鸫”,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
龟 ”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这两个
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 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
字。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 和表情的词语,如“焦急”、“冷淡”、
“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 出各自的表情。再
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
后 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
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 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组再说一说。
4.讨论: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5.比较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注: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 拙,好心办了坏事,
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多练习几遍。
四、本课小结
本来想帮助幼龟,结果却让许许多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食物,在让人惋
惜的 时候,它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
五、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
受到做事要遵循自 然规律的教育。
2.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
律的教育。
教学难点
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过程

34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请大家看看插图,想想图上讲了什么?
2.课文六、七自然段就叙述了这幅图的场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同时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
并写一点自己的体会。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并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
到伤害。”
6 .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当时你们就是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
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 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和大家交
流一下吧!
7.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
画出其中的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 会产生与我们
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自然之道”的意思。
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方法: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处事小黑板 让学生填
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三、明确要求,引出“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和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
四、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5


2.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黄河,我国第二大河。我们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 生活在黄河流域,黄
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很多年以来,黄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我
们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黄河变化的情况。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同学们都
会感到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 的生存环境是何等重要。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画出有难度的字、词、句,借助字典,或联
系上下文理解
1.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有些字不是生字,但读音容易出现错误,这样的字应反复强调。
“域”字应读“yù” ,不能读“huò” ;
“衍”字应读“yǎn” ,不能读“yán” ;
“构”字应读“gòu” ,不能读“gǒu” ;
“蚀”字应读“shí” ,不能读“shì” ;
“耕”字应读“gēng” ,不能读“gēn” ;
“频”字应读“pín” ,不能读“píng” ;
“择”字应读“zé” ,不能读“zhái” 。
还有一些字形相近,在书写过程中很容易误写。因此,这样的字应该放
在一起,按音、形、义区别组词。
2.解释词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理清结构,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主要讲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第三段(第4~6自然段)这是课文的重点段,主要讲黄河变化的原因。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是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四、结合思考题,学习课文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但要给予适当的提
示和指导。
课后思考题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因此学生通过自学把这些问
题解决了,也就理解 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完成了学习任务。
课文一开始讲:“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什么?
摇篮:指发源地。
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黄

36 < /p>


河真的使中华民族幸福安宁吗?没有,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记住黄河近两
千年间 的表现。
齐读课文,激发学生了解黄河的积极性。
过去的“摇篮”是什么样的呢?
(自然条件很好,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因此我们的祖先就选择了这里 生息繁衍。“可是,后来黄河变了”。请同
学仔细读书,认真地想一想:黄河为什么变了,从两个方面找 一找原因,再
说一说这些原因之间的关系。
(黄河无数次地给两岸百姓造成苦难,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黄河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 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二是人口
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 植被遭到严
重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几个因素相互作用,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堵塞河 道。因此,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越来
越频繁。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发生变 化的两个原因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
关系。)
科学家为此做了很多工作,要解决黄河给 人民带来的“忧患”,科学家为
治理黄河设计了什么方案呢?请同学继续自学第四段,同桌可以商量一下 ,
然后说一说。
(因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含沙量加大,泥沙沉积在下游的河
道中,水流不畅,洪水季,就容易造成下游堤坝决口或改道。因此,治理黄
河的关键是把泥沙管 住。科学家针对这一情况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一,
黄土高原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二,一 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
去的植被尽快恢复;三,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四,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 br>样才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五、组织学生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黄河变化的教训及自己学习了
这篇课文受到的启发
学生可以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谈谈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可以
从黄河的变化谈人类应接受什么教 训。通过讨论,提高学生们对保护大自然,
保护环境的认识。
(黄河的变化给人类的教训 是:一定要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绿色的植被,
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 修筑水利工程,
防止水土流失。)
六、总结全文
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 就生息繁衍在黄河流域,因为这里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可是因为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人口 增长、水土流失,
使黄河多次决堤,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忧患。科学家为此设计了牧林为主、保
护 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利的治理黄河的计划,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
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 定能成为现实。
板书设计

37



课后反思
11 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
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 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
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 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 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
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 br>的形象演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
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
联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 达)谁来给大家介绍
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
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8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 可用把各部分的
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
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 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
了什 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
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 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 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
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四、教师小结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
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 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 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
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 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 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
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过程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 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
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 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二、拓展延伸

39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
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作业布置
1.认读生字
2.提出难写的字
3.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给生字组词
5.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11 蝙蝠

超声波




课后反思
嘴巴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雷达
无线电波
天线
障碍物
反射
荧光屏
12 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 br>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
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 识自然界。
3.激发阅历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指点学法
1.联系引入,板书课题。
请回忆前三篇课文,说说主要讲什么?你从三篇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40


2.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学习这篇课文?如:围绕“阅读提示”先自学后讨
论交流;把课 文讲述给别人听;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等等。
二、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读读拼拼:自 由朗读,同桌对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生字
多拼读几遍,能熟练认读。
2.读读说说: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3.自主学习:按照前面提出的学习方 法和步骤自学10分钟左右,在书上
圈点批注。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要耐心点拨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及 时表扬
善于学习和效率高的同学。
三、精读研讨,交流收获交流的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要注 意,交流与
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
合起来, 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于文本之外。
重点之一: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谈受到的启示。如:“原来, 大自然中
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可采用结
合上下文 ,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
重点之二: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可以渗透在课文学 习之中,如结
合“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
具有各 种优良性能的飞机”,交流相关资料。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结合“口语
交际、习作”或“展示台”,集中 展示交流相关资料,畅谈受到的启发。
四、回读小结,延伸拓展
1.朗读全文,闭眼回顾学习过程,小结学习收获与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 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
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
表达等语言能力。
2. 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 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 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
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41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
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
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 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 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 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 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
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 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2. 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3. 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42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
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
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 作用。
3.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二、日积月累
1.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2.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3.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4.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三、展示台
根据展示台的要求自己准备,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展示。
13 夜莺的歌声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旷、蠢、灶、蘑菇、岔。
2.新词:空旷、蠢东西、蘑菇、分岔、垂头丧气、轻蔑。
3.理解重点句:
(1)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
都跑了。
(2)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
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
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教学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
点难于理解。

43


教学办法
教学时先以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再了解时代背景,深化的读加以理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一)回答课文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句。
(二)听录音,朗读训练。
(三)前后位、同位讨论。
(四)几名同学上前表演。
(五)质疑问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强朗读。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正音:削xiāo 空kòng 塞sāi
解词:轻蔑:轻视,看不起人。
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搭拉:向下垂。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学生自悟。
(2)简介时代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
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
卫国战争,在奋起保 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
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
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按照“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
可。

44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出发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
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
摆脱了敌人。
4.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
所学字词。
5.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句:
(1)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
都跑了。
(2)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
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
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教学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
点难于理解。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
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 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
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45


(无声——夜莺叫——小孩叫——注意听——发现)
3.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
倒只有我一个! ”(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
机智。)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
来了”。
(这句话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4.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二、阅读第二段
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
的样子?
(孩子机智灵活,既向游击队传递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
2.当问孩子有无游击队时,孩子怎样回答的?画在书上。
3.讨论: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
毫无惧色呢?
(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
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 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
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三、指读第三段,讨论
1.游击队潜伏在哪里?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
(通过小夜莺的歌声传送的情报得知德国兵来了。)
2.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不是,小夜莺显得老练,看来在战争期间,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击队员
了。)
四、默读第四段,思考
1.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小孩子完成这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执行新的任务,小孩有高
度的负责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照应了开头并点了题,这歌声……有什么区
别,这句赞扬了小 夜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情报员。)
五、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以歌声的地方有几处?(可见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 歌声为线索,另
外准确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六、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

46


七、布置作业
1.造句“即便……也……”。
2.学习写人物动态的句子,画在书上。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4 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
3.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4.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
教学难点
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
教学重点
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同学们预习了《小英雄雨来》,我们先来读读文中的生字词,看
谁掌握的好
[出示生字词:苇絮、黝黑发亮、青布裤褂、几倍、姥姥、门槛、劫难、
撒谎、吆喝、飘飘悠悠、光溜溜 、一骨碌]
二、我们再来读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 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十二岁的雨来是一个游泳本
领很强的孩子,一次交通员李大叔为了躲避 鬼子藏到了雨来家,雨来为了掩
护李大叔被鬼子抓住了,他坚决不说出李大叔藏在哪里,鬼子把雨来拉到 河
沿上,想杀害雨来,没想到雨来在鬼子开枪前就跳入河中,凭着他高超的游
泳本领从鬼子的枪 口下巧妙地脱险了。)
三、这篇课文比较长,是分六个部分写的,我们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每
个部分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和同桌商量
一部分: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十二岁的雨来最喜欢在这

47


条河里游泳,他会很多种姿势,其中仰泳的本领最高。
二部分:秋天,爸 爸妈妈把雨来送到夜校念书,在夜校雨来学会了“我
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三部分:有一天,爸爸妈妈都出门了,只有雨来一人在家。忽然,交通
员李大叔为了躲避鬼子的追赶跑了 进来,藏到了水缸下面的洞里。雨来想跑
到别的院子时被鬼子抓住了。
四部分:鬼子几次 问雨来看没看见有人跑进来,雨来都说没看见,鬼子
气急了,凶狠地打了雨来,雨来还说没看见,最后鬼 子要把雨来拉出去枪毙。
五部分:村里的人们听到了河沿上的枪声,都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
人们都十分难过,大家都哭了。
六部分:人们在河沿上正为雨来难过时,忽然看见河水中露出个小脑袋,
仔细一看原来是雨 来,大家都高兴地叫起来:“:雨来没有死!”原来雨来趁
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凭着自己的高超 的游泳本领,从鬼子的枪口下
巧妙地脱险了。)
四、布置作业
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
2.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3.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
教学难点
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一)上节课咱们初读了《小英雄雨来》,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
容?
(二)这篇 课文比较长,是分六个部分写的,我们快速默读课文,回想每
个部分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二、用简练的 语句为六个部分写小标题。
1.这是我们上节课概括的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今 天
我们能不能用更简练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短语来概括这六个部分的内容呢?我
们先来看看第一部 分的主要内容。
2.哪位同学能在这个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试着用更简短的一句话或一个
短语来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学生回答:1、雨来喜欢游泳。点拨:不错,已经很简练了,可是这部
分仅仅说雨来会游泳吗?

48


3.雨来游泳本领高。点拨:好,既简练又概括了主要内容。其实直接说
“游泳本领高”都行。)
(三)[边板书“游泳本领高”边说]同学们概括的这个短语就好像给这部
分内容加了一个 题目,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第一部分的小标题。把这个小
标题和我们概括的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比较一 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1.主要内容和小标题都概括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2.小标题的语言比主要内容更加简练。)
(四)小标题的特点找得挺准确,下面我们要给2—6 部分概括小标题了。
每个小组承担一个部分,每位同学先自己在书上概括小标题,然后在小组内
讨论,组里意见统一后就把确定的小标题写在黑板上,哪组概括好了哪组就
上来写,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 又快又好。
(学生完成小标题,老师巡视,特别注意哪组存在困难。)
二、细读重点段,了解雨来的感人事迹,体会雨来是小英雄
(一)就从我们概括出的小标题来看,哪部分内容最能表现雨来是小英雄
呢?
(学生回答:3、4两个部分)
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这两个部分,画出最能表现雨来是小英雄的内容,
体会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
(同学快速默读重点段,并画出重点语句)
(二)我们共同交流一下从哪里感受到雨来是个小英雄。
(同学交流谈感受,老师注意评价)
(三)同学们能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来学习,特别是很
多同学都关注了雨 来面对鬼子时的语言,让我们再来读读雨来的这几句话[点
击课件:雨来的三句话],感受这是一位怎样 的小英雄。听好老师的提示,大
家读雨来的表现。
(师提示)鬼子抓住雨来,假装温和地 问雨来看见了什么?(学生读)雨
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
(师提示)接着鬼子又是哄骗又是恐吓,再次质问雨来看见了什么?(学
生读)雨来摇 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师提示)雨来的回答让穷凶极恶的鬼子露出了本来面 目,他们把雨来打
得两眼冒金花,鲜血从鼻子里一滴一滴地流下来,鬼子就想让雨来说出他看
见 了什么?(学生读)雨来还是摇摇头,说:“没看见!”
(四)无论鬼子使用什么方法,雨来始终只有一句话,(生答:)“什么也
没看见”。
读到这里,你们想对雨来说些什么呢?
(五)看来通过对3、4部分的细读,我们已经深深地被雨来的英雄行为
感动了。
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齐读课题。(学生齐读:小英雄雨来)
三、理解六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为学习简要复述做准备

49


(一)课文正是通过雨来掩护李大叔,并与鬼子勇敢作斗争这两个部分的
内容来表现他是小英雄。那我们 再来看看其他几个部分与全文又有什么关系
呢?(教师手指板书中的小标题)
(学生体会 到:1、正因为第1部分向我们介绍了雨来游泳本领特别好,
才为后文他能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逃脱作了 铺垫。
2.正因为第2部分写了雨来在夜校学到了良好的教育,懂得了中国人应
该热爱自 己的祖国,所以在侵略自己国家的鬼子面前,他能表现得非常英勇。
3.第5、6部分是事情的结果。)
(二)看来同学们清楚地了解了六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从全文来看哪些部
分是重点内容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在3、4部分前画“★”)
四、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一 )这篇课文是从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中节选的,所以文中的人物
形象很鲜明,特别是雨来这位小英雄 令我们十分感动和钦佩,如果我们把这
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被雨来的英雄行为打动 。课文比
较长,怎样才能既抓住重点又清楚明白地把故事讲出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一种方法 [板书:简要复述]。老师建议大家先来读读P72的“指南针”,了
解一下什么是简要复述。
(二)从“指南针”中,我们对“简要复述”有了哪些了解?
(三)咱们怎么理解“用自己的话、按课文顺序、抓主要内容”的要求
呢?
(学生回答:用自己的话:就是不要背书,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讲出来;
按课文顺序:不要打乱课文的写作顺序,课文先写的就先讲,后写的就后讲;
抓主要内容:抓住最主要的内容来讲,不主要的一代而过。)
(四)教师追问:
1.这课如何做到按课文顺序?
2.这课怎样抓主要内容呢?我们结合小标题来说。
3.不时重点的内容怎样做到讲得简单呢?
(五)下面就依据这些要求先自己练习简 要复述《小英雄雨来》,谁准备
得好,一会儿就请他来给大家讲故事。
(学生自由练习)
(六)今天我就当一回咱班同学的妈妈,我的哪个孩子愿意来给妈妈讲故


课后反思





50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
平。
2.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课前预习提示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后查字典做
好解释。
2.雷利是说给谁听的呼声?都说了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 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
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 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
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形势发言。)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3.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 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其中的
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抽读生字。

51






2.辨字组词。
3.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5.说说文章主要将了什么?
(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 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信中呼出了自己的心
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再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
1.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
2.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世界的和平出一份力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
平。
2.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听写词语
2.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
因为我们中国 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
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 的“和平之花”。这句话你读
懂了吗?这些战争是必须发生的吗?
2.面对这些不必要的战争,作者说应该怎么做呢?
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3.了解写信的格式,准备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
想想你要对这些孩子说什么?
鼓励他们不要灰心要勇敢地维护和平。
告诉他们有多少人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52


谈自己对他们的帮助。
三、课堂练笔
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
四、作业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写信。
板书设计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平”

课后反思


16 和我们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学目标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
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入新课
(关于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课件。)
1.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地生活。)你有什么感
想?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自学诗歌,完成以下要求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53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查阅工具书。 3、想一想诗歌
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注意:“茵”的读法。
2.检查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3.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 的儿童都能有洁白
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达了人

54


们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四、学习一至四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中“这究竟是为了什
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2.齐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讲什么?
3.默读三、四小节,学生读后交流: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五、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六、总结课文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韵律和节奏。
3.“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七、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组织学生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呼唤和平这是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6﹡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 内容简洁、清楚。
2.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55


3.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4.通过宽带网,了 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
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 人物。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互相交流。
教学难点
1.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2.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新闻、英雄人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小小新闻发布会)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 内容简洁、清楚。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互相交流。
教学难点
提醒学生注意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 改变。我们生活在现代
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知道新闻?(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2.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3.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4.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
什么呢?
5.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规则:
(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 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 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
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最佳新闻发言人”。

56


6.小结延伸: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们打算以后该怎
么做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2.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3.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

57


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教学重点
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
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
2.同桌交流。
3.全班指名交流。
4.小结:两组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不同。
二、教学“日积月累”
1.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
2.四人小组交流词语意思。
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4.读读记记成语。
5.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
6、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三、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4.举办故事交流会,评选故事大王比赛。
四、教师小结
17 触摸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
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教学难点
体会盲童对生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
活。
课时安排

58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
佳句。
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
句。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经度过了十个春秋,谁能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春天。 从同学们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大家谈得最多的是通过眼睛所提供给我们
的视觉形象。那么一些双目失 明、失去视觉的盲人心中的春天又会是怎样的
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没有视力的盲人虽然不能用眼 睛去观察春天,
但是他们心中得春天也同样是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因为他们是在用心灵
出触 摸春天。
二、 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1.同学们已经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 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
可以谈一谈你阅读后的初步感受。
2.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指名朗读,进行评议。
三、 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自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
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出标注:写一写自己的感悟,画出不懂之
处。
3.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读后感受,重点围绕“盲女安静特殊在哪儿”
来谈。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2.体会盲童对生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59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教学难点
体会盲童对生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
活。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
二、品评人物,深化认识
说说通过仔细阅读,你对盲女孩安静有了怎样的认识,或者说一说你觉得
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研读语句,深化感悟
1.明确研读内容:上节课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交流了 感悟,这
篇课文有许多词句含义深刻,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
并认真揣 摩言外之意。
2.全班交流,教师点播使学生理解引向深入。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请同学们谈谈学习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
2.可爱 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用心灵
触摸到。海伦.凯勒说:“世界上除了用 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
可能是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下面请同学们自渎“阅 读链接”
中的内容。
3.班交流:“我”在树林中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我”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发现。
4.同学们谈一谈对海论凯勒的认识和了解
五、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读后感想。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8 永恒的眼睛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

60


的优秀品质。
3.通过学习, 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 后捐献器官、帮
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
传统 的看法,。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
质的协作手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
的优秀品质。
2.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
的协作手法。
课前准备
1.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器官捐献的有关资料或事例。
3.调查:身边的人对器官捐献了解多少,他们愿意在去世后捐献自己的
器官吗?为什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触摸春天》的盲姑娘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有一双明
亮的眼睛呀。如果有人能将自己的 器官捐献出来就好了。但器官捐献,这是
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结合这个问题大家在课下进行了调查,你 周围的人对
此有什么看法?谁来谈一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感人至深的课文《永生的
眼睛》, 相信同学们在学习课文以后,一定会对器官捐献、移植产生新的看法
的。
二、学习新课
1.检查生字认识,朗读课文。
2.课文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地方。
3.教师质疑,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三、围绕重点解决问题
1.“身体发肤,受之与父母”“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琳达也有,她也
不愿意捐献母亲的角膜,课文 哪儿表现了她的这种心情?
学生找出“我惊呆了——完整的离去”后谈体会
指导朗读:你能够读出琳达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吗?
2.琳达一开始极力的反对,他的看法改变了吗?能够简单地说说吗?
学生:强烈反对捐献母亲的角膜→遵从遗愿捐献父亲的角膜→主动捐献

61


女儿琳达的角膜
3.是什么促使她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呢?你能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吗?采取
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划
4.全班交流
(1)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所能给予他 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
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 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
就是有意义的。”
(2)你能够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学生回答:身体比任何金钱、地位等都更重要 ,因为一旦给予了他人,
自己将不再有了;对人来说死亡就是走向终结,然而生命却能够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使他们能够重获新生,更多地为社会作出贡献,成为温迪活的纪
念,并分享她的美丽。
指导朗读: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啊,你们自己也读一读。
师:仅仅4年的时间就能够 坦然接受并且身体力行,多么令人钦佩呀,
能读出他们的无怨无悔吗?指名读。
(3)还有什么地方还有什么地方表达了父亲的这一观点?
“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
出栩栩如生的马儿。
那有多美妙!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的女儿也像温迪一样,将
会多么高兴。当你们得知我的眼 睛起了作用,你们将会多么自豪!”
(盲童重见光明的快乐,盲人家庭的快乐,捐献者家人的自豪)
(盲童恢复视力后,将会更加珍惜生活,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指导朗读:那个盲童将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带给人么多少美好的憧憬
啊,能读出你的感受吗?(生读)
(4)投影:“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
的是辉映在我女 儿的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请你自己来读读这句话,谈一谈你的理解。
生回答:温迪为外公的行为而感到骄傲,为外公的精神而感动,这么小
也为别人着想。
( 5)祖孙两代人对角膜捐献的支持,使得琳达在失去了可爱的小温迪后
主动捐献了女儿的角膜,她再也看 不到女儿那栩栩如生的画儿,但她却仿佛
看到了(生接最后一自然段)。
(投影: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
烁着骄傲的光芒。)
你又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人已去世,精神永存)
指导朗读:是呀,可爱的金发的小温迪无时无刻不活在每一个人心中,
她手中的画笔——
(6)我们了解了琳达一家人的故事,你有了什么新的体会吗?

62


生回答:角膜捐献真是太重要了,人们应该觉悟,主动捐献角膜;一家
人很 无私,它们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得到了延续,获得了永生……
(7)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角膜吗?
(8)生回答:不是,是他们为别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拓展知识
1.在我们的社会调查中,共采访了XX个人,只有少数人不愿意捐献角膜
或其他器官,多 数人都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角膜或其他器官,可是事实上又
是怎样呢?请你看看网上提供的资料。
2.生阅读网站上的国内外的数据资料。
3.看了这些数据,你又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4.怎样才能够让更多的人都了解角膜及其它 器官捐献的重要意义,让大
家都能够自觉投入到捐献者的行列中,即口头上支持,又付之于行动呢?你< br>们能想个好办法吗?
5.生出主意:写传单、加大宣传力度、写倡议书……
五、师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9 生命 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
“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深刻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
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鼓
动 、跃动、欲望”等词语。

63


教学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深刻意思。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
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
“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认识“ 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鼓
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 激发情感导入
1.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 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
出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 们的身边
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生交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
命现象中感 悟到了什么?
2.简介作者: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
炎 ”,全身关节大部分遭遇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
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 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学习,成为了一名非常
出色的作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就是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 。
二、 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1.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抢读生字,读的好的学生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自主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
写了哪几个事例?
4.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用简洁的语言对三个事例概括,并进行板书,共同
进行评点.。
三、 细读课文,突出重点
1.自渎自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
旁边。
2.小组交流,畅谈自己的体会,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指名读学生自己选择的段落,联系实际谈感受。
四、教师小结

6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深刻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
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深刻意思。
教学难点
感 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
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悟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反复诵读。
2.小组交流: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
喜欢的原因。
3.集体赏评: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
表达出来。
二、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1.回读全文,在我总结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
四、 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1.举行朗读比赛: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一比谁读得好
2.练习背诵。
3. 积累名言:
(1)投影出示: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
熟发芽,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
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 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
何尝不是美丽呢?这段话是著名作家冰心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 你喜欢
的关于人生的格言、名言告诉给大家?
(2)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摘录的名言,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五、布置作业
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生命的感
悟。
板书设计




65





课后反思



20 花的勇气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收集有关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你正在
一、自读课文,归纳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看看这 篇文章主
要讲了什么?可以把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勾下来,有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
号。
2.小组合作学习:轮流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说一说课文的主要 写了什么内容。
3.学生汇报,指名学生回答。注意学生对于几个要素的总结:时间、地
点、人物、发生了什么。
4.师总结。
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
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学生汇报

66


刚见草地,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扒开草丛,见到_____________,感到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里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读谭,品味语言
1.学生自主研读。
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
的感受深刻的地方仔细体会体会。
2.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
“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绿色到处泛 滥”“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
心头怦然一震”分别体会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
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
勇气!”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论是奋力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还是自己沉稳而在规律的心
跳,让作者感到生命的伟大。随着文章的层层推进,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发出
了这样的感叹,不仅 是作者从自然界感受到这生活的真谛,很多人也有着自
己的感悟。交流收集的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
2.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本文及这些名人名言对你有什么启发?写一
写。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67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3.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教学难点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
间里 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
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 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
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
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68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
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
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 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
大方,思维是否敏捷,
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
见。
五、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4.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教学难点
1.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3.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 面
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 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
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 自
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
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三、日积月累

69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1)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
都能适应。
──丁玲
(2)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3)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4)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5)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四、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
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五、教师小结
21 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掌握14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理解“时令、屋檐”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3.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重点
掌握14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理解“时令、屋檐”等词语。
教学难点
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14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理解“时令、屋檐”等词语。

70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14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理解“时令、屋檐”等词语。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师描绘引入
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嚣的 都市,步入乡村,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
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 阔的草地上,
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感受田
园的诗 情画意吧!(揭题)
二、初读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号,音读不准的
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句。
3.全班交流。
4.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1—6自然段,想想描写了哪几处乡村的风景。
第一自然段:屋前的瓜棚; 第二自然段:门前的花、屋后的竹;
第三自然段:房前屋后的鸡群; 第四自然段:屋后的小河;
第五自然段:傍晚吃饭的情景; 第六自然段:瓜架上的纺织娘。
三、学习生字
1.检查预习生字的情况。
音:指名读、齐读。(重点正音:棚“péng”不读“póng”; 率“shuài”
翘舌;眠“mián”不读“mín”)
形:采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 ,重点指导“谐”的右下部分是“白”不
是“日”;“冠”是上下结构,“寸”应写在“冖”里面;
2.练习写生字。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2.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重点
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难点
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教学过程


71













一、精读课文。
1.默读全文,读完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2.想想文中描写了哪几处乡村风景?
3.你对哪一处风景最感兴趣,找出来并读读。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4.喜欢同一处风景的同学在一起品读,交换自己的看法。
5.有感情齐读全文,并想像画面。
6.你觉得这篇乡村课文写得怎么样?(形象、生动)
二、积累好词、佳句
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在积累本上,并读一读。
三、画
把你喜欢的一处风景的段落多读读,并展开想象把它画出来。
四、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2 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教学难点
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题

72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 兰
吗?(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或资料)
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
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二、读文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
了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与全
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的好处?作者为什 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
荷兰”?
三、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四、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六、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找一篇优美的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七、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3 古诗三首


7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 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 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
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 爱之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 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 br>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
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 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
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74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
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
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五、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
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课前准备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2.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3.自读词,提出疑问。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75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
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 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
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四、总结升华
1.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4 麦哨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 ,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
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 乐、幸福、自由
的主人。
教学准备
《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76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
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
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
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
(和、应),形近字的比较 (“俯”和“腑”)。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
醉。课文有两个词语 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
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
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 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
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
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
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 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
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 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
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 激动不已,
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
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77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
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能表达清楚、思路清晰、内容详实地介绍乡村生活或景物。
2.学会写拟人句,体会拟人句的特点。
3.能背诵六句和乡村景物、生活有关的诗句。
4.充分准备展示资料,大胆展示。
教学重点
学会写拟人句,体会拟人句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背诵六句和乡村景物、生活有关的诗句。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能表达清楚、思路清晰、内容详实地介绍乡村生活或景物。
教学重点
能表达清楚、思路清晰、内容详实地介绍乡村生活或景物。
教学难点
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78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 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
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 学
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 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
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三、交流自己所看到的乡村景物和亲身感受到的乡村生活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 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
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
2.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
3.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汇报,可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
4.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拟人句,体会拟人句的特点。
2.能背诵六句和乡村景物、生活有关的诗句。
3.充分准备展示资料,大胆展示。
教学重点
学会写拟人句,体会拟人句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背诵六句和乡村景物、生活有关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
说。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
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
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79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6.全班齐读,再次感受
7.你能仿写出这样的句子吗?
三、日积月累
1.自读,想一想,这组诗句和什么有关?(都是和乡村田园生活有关的)
2.师指导读准字音和停顿。
3.有感情地朗读。
4.试着背一背。
5.比一比谁在短时间内记得又多又好。
四、展示台
可结合口语交际,展示小组合 作和单独完成的成果。如:“农村风光”图
片展、讲一个农村儿童生活的故事、描写乡村景色的小诗等。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
图片、文字或自己 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五、教师小结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亚里土多德说 的那句话的意
思及伽利略根据这句话推出的两个结论的旨义。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
证明亚 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2.学习过程与方法:在自学的基础上填空,理解字、词、句。
3.情感与态度: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
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2.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自学的基础上填空,理解字、词、句。
教学重点

80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在自学的基础上填空,理解字、词、句。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导入谈话:17世纪意大利有个伟大的利学家叫伽利略,他曾经以很大
的勇气,冲破人 们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胆地研究物体从高处
落地的规律。这篇课文就是介绍当时伽利略研 究这一问题的经过,课文的题
目就是他研究的结果。下面我们来看着他的这一结果是怎样得来的?
2.着(zhuó)地:是落在地上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自学情况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着默读,边读边思考:伽利略是谁?
他做了一个怎样 的试验?最后试验结果怎样?
2.根据学生的朗读,纠正字音。注意提醒着(zhuó)地更(gēng)改的读音。
3.根据提出的思考题,检查学生读后是否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 伟大的科学家。他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
开试验,把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 时从斜塔顶上落下,
结果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同时着地)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奉:相信,并照着去做。
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
结论:从前提推出来的结果。
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寻常:平常。
5.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当时研究 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
的话当作真理,不容许更改”。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讲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而
伽利略却表示了怀疑。
第四部分(第4—6自然段):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
是靠不住的。将 四段的段意串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第—自然段,思考:
①这一段讲什么?(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②什 么样的人叫“辩论家”?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辩论家指有
一定辩论口才和辩论能力的人。因 为伽利略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提出的问题,
有的连老师也无法解答,可见伽利略当学生时候就善于思考, 有自己独到的
见解)
③根据老师刚才的叙述,想—想“不寻常”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不平常,

81


不简单。伽利略平时肯动脑,善思考,能发现疑问,与其他同学不一样)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信奉”是什么意思?人们信奉亚里土多德表现在哪里?找出有关的 语
句读一读。(相信,并照着去做。“人们把他的话当作真理……难道要违背人
类的真理吗?” )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业里士多德的信奉已达到了什么程度?(盲目
的程度)
③这段话中,“不容许、更改、责备、违背”这些词语怎么理解?
不容许:不许。
更改:改换、改变的意思。
责备:批评的意思。
违背:在这里是不遵守、不服从的意思。
④小结:这些词集中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是绝对 相信的,达到
一种盲日相信的程度,这是一种迷信。这种迷信和伽利略的敢于怀疑的科学
态度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为表现伽利略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所具有的科
学精神和勇气作了很好的反衬。
四、教师小结
五、课堂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优化作业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xuān bù xī là zhé xué zhēn lǐ huái yí gù zhí
( ) ( ) ( ) ( ) ( ) ( )
(2)给下面的字各组两个词。
释( )( ) 授( )( )
执( )( ) 称( )( )
宣( )( ) 腊( )(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如果……就…… 不管……还是…… 不是……而是……
①( )有人说伽利略胆大妄为,骂他固执,但伽利略( )
毫不动摇,坚持要进行公开试验。
②伽利略通过试验证明: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
( )一先一后着地,( )同时。
(4).照样子扩句,使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例:伽利略是科学家。
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是十七世纪伟大的科学家。
①河水流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树结满果子。

8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晓伟是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及伽 利略根据这句话
推出的两个结论的旨义。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活是
靠不 住的。
2.情感与态度: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
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2.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亚里士多 德讲过什么话?伽利略对这话是怎
么看的?(亚里士多德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 ,同时从
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对这话
产生了 怀疑)
2.伽利略为什么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他是怎么想的?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两种假设,推出两个结论。
这两个结论是什么?
①把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的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两
个球,落下的速度应当 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慢。
②如果看做是一个整体,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
4.这两个结果一样吗?是什么样的结果?(不—样,是相互矛盾的)
5.根据同一句话,会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所以伽利略认为这句话
是靠不住的,值得怀疑。
6,他打算怎么做?(用试验来证明不同重量铁球落地的情况)
二、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读后思考: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经过多次试验来证明)
2.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一次试验,没有说服力,要经过多次试验才
能说明问题。伽 利略进行了许多次试验)
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个词语,说说它的意思。(总是同时着地的 “总
是”一词。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这样)
3.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

83


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4.齐读这段话,加深印象。
三、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齐读后思考: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人们都不
相信伽利略的试验会成功 ,认为他糊涂、固执,事实会让他丢脸。“固执”:
坚持己见,不肯改变的意思。是贬义的)
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人们都迷
信他,而伽利略 只是个25岁的年轻人)
3.当看到试验结果时,人们的态度有什么改变?(人们忍不住地惊讶地呼
喊起来)
4.这说明什么?
小结:伽利略从怀疑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开始,先是作了分析,根据亚
里 士多德的同一句话推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结果,接着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
里土多德的这句话是靠不住的。 最后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公开试验,证明了
自己的分析是对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5.读了这篇课文,伽利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权
威,敢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人)
6.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①以亚里土多 德的一句话
为线索,贯穿全文。②鲜明的对比,用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和伽利略敢
于提出问 题进行对比;用试验前后人们的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
四、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怀疑(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善于思考
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科学态度
课后反思


26 全神贯注
教学目标
1.运用已学的阅读方法,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
的意思。
2.理清文章条理。

84


3.学习作者刻画的方法。
4.根据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1.理解“全神贯注”的含义。
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2.根据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全神贯注》。谁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略读课文
的方法。
出示自学提纲:
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按照阅读提示研读课文。
4.小组交流、讨论。
5.大组汇报。
二、按照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三、(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情况
1.小组1:读课文,并讲解不理解的词义。提醒易读错的字音和易写错
的生字。
2.小组2: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罗丹全神贯注修改自己已经完工的雕塑作品。
第二部分:(3,4)罗丹发现自己把茨威格忘在了一边。
第三部分:(5)茨威格对这件事很有感触。
(小组讨论时老师巡视,以上两个问题,在小组内如能较好地解决,可不
必在大组汇报。)
3.按照阅读提示归纳成几个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
①介绍有关罗丹的资料。
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③画出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④理解“全神贯注”和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1.根据问题小组汇报。
2.课文写了茨威格亲眼目睹了艺术大师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自己雕塑作

85


品的情景。
3.画句子略。
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
四、根据我们所学的内容,请同学们自己设计板书,展示并评价
五、语言表达训练
谈谈你对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看法,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谈,鼓励
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
六、作业
搜集各人全神贯注做事的故事,召开故事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7 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理解“赏心悦目”、“一丝不苟”、“唯一”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
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教学难点
“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
教具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理解“赏心悦目”、“一丝不苟”、“唯一”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

86


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
教学重点
自学生字词,理解“赏心悦目”、“一丝不苟”、“唯一”等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
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鱼儿离不 开水,鱼在水里游。今天我们学习27课《鱼
游到了纸上》(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
1.鱼怎么会游到纸上了?
2.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下面,同学们根据预习提示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布置自学
1.自学生字词。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三、检查自学
1.生字: 罢、 苟、 唯、 骄。
2.词意: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
3.分段、概括段意。
四、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划分了段落,下面我们就根
据逻辑段提问题
归纳: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你从哪看出来的?
4.从哪看出这是个聋哑青年?
5.“鱼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
是什么关系?根据 提出的这些问题自学,圈点勾画,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教 育学生要热爱
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7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教学难点
“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2、上节课我们有什么问题没解决?
二、 读书讨论,解决疑问
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勾画。
2.四人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
我的心里”有什么联系?
三、 重点研读
1.读5-7自然段,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
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2.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
的。
①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②细致的动作描写也是在赞叹他。
③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3.学习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①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②描写方法:语言、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4.出 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
来表现青年画技高超,你想怎么写?(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语言、神态、
动作等方面说一说)
四、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默读课文,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
2.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心里去的。
3.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①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
②举止和神态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五、课堂测试题

88


1.自己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呀,你想对他说什么呢?写一写吧。
五、布置作业
1.小练笔:我好像看到了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我想把它写下来。
2.听写词语。
3.预习《父亲的菜园》。
板书设计
27 鱼游到了纸上


呆呆地站
静静地看 忘我
有时…… (游到了心里)
有时……
课后反思



28 父亲的菜园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6的生字。
2.熟读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
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与导入
1.你们谁见过菜园?
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在哪儿见过?菜园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讲完,出示菜园图片)
2.那你们见过在铺满石块荒坡上的菜园吗?
(出示荒坡图片,揭示荒坡种菜需要土壤和肥料,很艰难)
二、初读课文

89


1.今天我们学习《父亲的菜园》,快速阅读,说出对你印象最深的感受,
或者疑惑问题。
要求:读准字音,语句流利,边读边想。
2.教师板书学生问题和感受。
三、细读课文
1.教师归纳学生感想和问题:看来同学们对父亲很敬佩。下面我们仔细
阅读课文思考。
阅读要求:推敲重点语句和词语,语速匀畅,语调抑扬。边读边打记号
和写注释。
1.通过一件什么事情让你对父亲很敬佩?
(解决开荒的原因,菜园对父亲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开垦菜园?找出具体的语句体会
2.父亲哪些方面值得你敬佩?
(解决开荒的过程和艰辛)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
勤劳、自信、坚韧,热爱
3.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人?
(系统归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父亲的形象)
四、拓展
出示荒凉的山坡和父亲的菜园图片:
师:这是被破坏的土地,这是父亲的菜园,对破坏土地人的 行为你有什
么评价?父亲和他们比起来你有新感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
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3.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词语。

90


4.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 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
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教学难点
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课前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
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 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
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教学重点
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
通顺。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
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痴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
纸上的聋哑青年, 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
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 上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二、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任务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
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
评选出说得最生动具体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把事例说得清
楚具体。

91


三、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劝班 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得内容是否具体,
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 响亮。情感浑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建议,重
说某一部分,也可以椐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报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
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四、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
排在报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2.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词语。
3.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词语。
2.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3.翻阅类似的课文找出类似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课外的读物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
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
4.开展读的竞赛,熟记这些成语。
三、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练习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92


四、教师小结

29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 昌学射、妻子、拜见、
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 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
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 、妻子、拜见、
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
睬 、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教学难点
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 箭
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
的射箭能手。他是 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相学习射箭;
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
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 ,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
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 发百中的射

93


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疑问,我 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同学们不
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朗读课文
1.指名课文,注意随机指导读正确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 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
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之后 ,
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
放箭?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相机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1)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一项本领 ,都要有扎实的基本
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
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
握……,就要……。你能举例说 一说吗?
(2)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
吗?
小结:看来,学习本领和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2、3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 明
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
“盯”等词 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力取得的非凡
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 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
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 夸张
的描写。
五、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事、虱。
2.写字、写词。
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部分与“女”连起来。“刺”
左半部分是“ ”不是“束”。

第二课时

9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 的想法,
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
意见和道理 。
2.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古代名医,他是谁
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发下阅读资料,学生阅读,了解扁鹊其人:
有一次,扁鹊和 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
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 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
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劂”(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
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 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
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 ,太子就能做起来。再
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
有“起死回生”之术。
生读短文回答: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
小结 :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
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 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
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
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把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 词语和第6自
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1)交流学生的疑问。
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
①扁鹊是有名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

95


②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③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 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
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 br>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相机指导读好扁鹊的话和蔡 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
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好。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恒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
怎么想
(2)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为患的是皮肤上的小< br>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
讳疾忌医,固执已见等 道理。
(3)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
蔡桓公听 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出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
对话》。
例文:
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蔡桓公,虽然你是国君,又快死了 ,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
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 己
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
因没有及时治疗成 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我快死了, 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
的事中吸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
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重点指导: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
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96




30 文成公主进西藏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
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
会文成公主进藏故 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
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你正
一、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谁能说说那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
进藏
从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写文成公主进藏。
师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事件。
二、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
件事吗
四件事。一 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在沼泽地上
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 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
头房子纪念他;把乃巴山背走;遇见神鸟天鹅这件事。
三、抽学生简要概括
师:我发现你们概括得都很简洁。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
想怎么讲呢?
1. 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
一程,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 成夫妻。
2.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
鹅、移 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3.一个运用故事中的话来总结,一个概括几件小 事来总结,都是好方法。
那么,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5.关于考验智慧一段,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一些
“两个难题”就概括了,这样就简洁了。

97


6. 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件事仅仅是
对西藏有好处吗?再读读第一句话
7.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第一部分是求婚成功,第二部分是文成公主进藏,第三部分是文成公主
的贡献。
四、把故事简要地与同桌交流一下,抽学生复述
五、布置作业
1.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民间传说故事。
2.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1 普罗米修斯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 正确读写“火种、敬佩、违抗、驱
赶”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气急败坏、驱寒取暖”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神话,对普罗米修斯和人间为什么没有火种有
大致了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98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种、敬 佩、违抗、驱
赶”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气急败坏、驱寒取暖”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 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种、敬佩、违抗、驱赶”
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 解“气急败坏、驱寒取暖”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阅读了许多中国 神话故事,比如《女娲补
天》、《猎人海里布》等。但你们知道吗?古希腊也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神话故< br>事,你能说说自己看过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吗?(生介绍,师可以适机梳理各
位神)今天我们要学习 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正义之神
——普罗米修斯。对这个神,你们有所了解吗?(生 根据收集的资料做简要
的介绍: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了人,同时仿造
音神,终于使人类发出声来,而且教给人类知识和技术方法。)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注意正音:“恕”是翘舌音。
3.在读文中,有没有艰涩的词或长 句子不好读的,提出来当堂解决。(生
提出,可采用学生互助的方式解决)
多音字:肝脏( )
“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人名连读,引导生多练习。
4.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语,在文中标注出来。
5.生提不懂的词语,可采用师启发或众生帮助的形式解决。(以下两词用
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本文指宙
斯十分恼怒。
惩罚:严厉地处罚。本文中指宙斯对普罗米修斯采取了一些残忍的手段。
三、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答,注意引导学生说得简要一些,“抓主去次”。(普罗米修斯为人
类盗取了火种。)
3.然后呢?这部分注意引导学生:普罗米修斯所受到的折磨不用一一说
出来,可概括为: 宙斯知道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
4.最后呢?(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5.把这三部分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生自己先练习一下,

99


再指名生说。)
四、分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 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
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 引导学生鉴赏。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众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2.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3.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答)
二、学习课文
1.对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诸神,我们以前了解得不多。读了普罗米修
斯 的故事,我们接触到了几个神:普罗米修斯、众神领袖宙斯、火神、大力
神赫拉克勒斯,不知道这几位神 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结合课文有关
词句谈一谈吗?(先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2.关于“普罗米修斯”:
(1)普罗米修斯很勇敢,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 拿
取火种。(有感情地读读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名读,生评,师注意引导
学生谈感受:这 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已
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生命危险,但他 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
(2)普罗米修斯是个真正的英雄,他很有正义感,认为是对的事 ,就义
无返顾地去做,不怕受到宙斯的惩罚。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和无畏。(自读、
竞读、齐读)
(3)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勇敢的神,任凭宙斯用残忍的手段折磨他,他也
不屈服。
宙斯用了哪些残忍的手段?(指名说)
(多媒体播放图片)师: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 ,被死死地锁
在高高的悬崖上。高加索山,到现在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他独自被锁在这

100

榴莲的好处-河南商业高等专科


广东数学-小学生自我介绍


山阳中学-招生办主任


嘉奖通知-复员军人待遇


荷兰银行中国-工程合同范本大全


士官学校-党的十八大心得体会


一张旧照片-大班第一学期班务计划


课外活动英语-讲道德有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