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玛丽莲梦兔
550次浏览
2020年08月31日 09: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绿豆汤的功效-国际私法试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1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 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
的生命力。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 为平常,但由于
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
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
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
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
色彩鲜丽。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 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
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 风俗画。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这
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 的喜悦、向
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
有声 有色的农村风俗画。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
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 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
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 1127年10月29日),
他八岁丧母。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 积得
藏书数千卷。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
曾从师于 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
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

第 1 页 共 240 页



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
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
永州,闭门谢 客。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
栻介绍,才得接见。张浚对他说:“元 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陈
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同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 服膺其教终身,
于是名其读书之室曰“诚斋”,以明己志。胡铨当时谪居衡州,杨万里又请他为
此写了《诚斋记》。他“一日而并得二师”,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成为杨万里
终生效法的榜样。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范成大号石湖居士,谥文穆,吴郡(今
江苏苏州 )人。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父母早亡,家境贫寒。绍兴二十四年(1 154年)进士,初授户曹,历官监
和剂局、处州知府,累官起居郎。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 ,到清初则
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与尤袤、
杨万里、陆游号称“中兴四大诗人”。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杨万
里称其:“大篇决流,短 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
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 呜,不可得世。”晚年所作《四
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 中国古
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或许还可说是一位地理学家。
出使金国 有日记《揽辔录》。另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骖
鸾录》、《吴船录》、《吴 郡志》等著作传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 族,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
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
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 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
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 责;也有不少吟咏
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
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
江西带湖。
【教学目标】
1.会认“徐、篱”等6个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通 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抓住
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 情。

240 页 第 2 页 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 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
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 来背一背?(《春
晓》《咏柳》……)
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 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
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读写“宿”字。“宿” 书
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
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诗题意思: 在新市姓徐
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 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
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你 想知道这是怎
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40 页 第 3 页 共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 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
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 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
也来读一读,好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 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
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 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
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篱笆。疏疏:稀疏。
径:小路。阴:树荫。描写景象:稀疏的篱 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树枝上新
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
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2)“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儿童奔跑
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 中,再也找不到了。)
女生带着刚才的感受再来读这两句。
你们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感觉非常有趣)
4.思考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 儿童
的喜爱之情,对乡村美景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5.集体朗诵,读出古诗的趣味。
6.谁愿意把整首诗背给大家听?

240 页 第 4 页 共



(1)1分钟背诵记忆古诗。
(2)填空式背诵。
(3)全诗背诵,背诵比赛。
7.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四、关注细节,拓展延伸。
1.回想整首诗,小朋友在干什么?(捉蝴蝶)
你愿意来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吗?大家仔细看,评一评谁是“最佳小
演员”。
2.依次请几位学生表演“捉蝴蝶”。(预设:分别表演“走”着追蝴蝶和“跑”
着追蝴蝶。)
3.我们再来看诗句中写的是“急走追黄蝶”,表演时到底是应该“走”着追
还是“跑”着追? (学生讨论)我们来看看古代汉语词典中“走”的意思。(走:跑,
疾行。)
4.现在,你觉得刚才哪位同学可以被评为“最佳小演员”呢?说说你的理由。
5.美读:诗 中不仅有美丽宜人的景色,还有活泼可爱的儿童在追逐翩翩飞舞
的黄蝴蝶,简直太有趣了,让我们再美美 地读一读。
五、延伸故事,感悟诗境。
1.动动手,画一画。
读了这首诗,你觉 得图上该画出哪些景物呢?(篱笆、小路、树、儿童、黄蝴
蝶、油菜花。)赶紧动手画一画这美丽的景色 吧。(提醒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画和课
文中的插图作做比,辨别不同之处,适当进行修改。)
2 .这是一首诗,是一幅画,也是一个小故事,请你回家先把诗背给父母听一听,
再依照自己的画把诗歌编 成故事说一说。
【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田园春光{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儿童追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
赞美春色


240 页 第 5 页 共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以题目导入:齐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
3.回顾学过的有关乡村的古诗有哪些。(《村居》《所见》……)
4.简介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来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
(2)介绍作者:播放课件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正音。
注意生字,要读得字正腔圆、准确流利、有板有眼。
指名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读通诗文。(注重纠正字音)
2.注意节奏。
(1)听范读。(出示课文朗读)
(2)自主练习朗读。(朗读诗歌,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3)指名试读,评议。
(4)教师示范指导。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再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乡村场景。(读注释)
2.交流感想。
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分享一下。(农
家忙)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4.理解诗意。

240 页 第 6 页 共



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查阅自己不明白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
做上记号。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果实肥硕;荞麦扬花,一片雪白, 油菜花倒
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篱笆前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读出你的喜爱与赞扬之情,并评价。指名说。(加强对
诗意的理解) < br>在美丽的田园里,果子快要成熟了,荞麦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黄稀疏,蜻蜓
蝴蝶飞舞,寄托着收 获的希望,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呀!齐读本诗。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静 ,他们写下了大量的
田园诗篇。请看南宋翁卷的《乡村四月》。(体会又忙又乐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再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齐诵,感受大家在田间忙碌劳作之美。
3.引导学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诵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黄 杏子肥有花有果

描写{
}
麦花白 菜花稀有色有形

篱落无人过
衬托{
}更显寂静
蜻蜓蛱蝶飞



}
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第三课时
一、直接导入,明确诗题。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
乐·村居》。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240 页 第 7 页 共



3.解题: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大家的想象力都 很丰富。教师指着板书“清平乐(yuè)”,请再齐读一遍“清
平乐”,读了这个词,你有什么样的感 觉呢?(给人一种宁静、闲适的感觉。)
4.师简单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 子,是用来演奏的。
用它作词牌的词一般给人一种宁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5.那就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富于感情。
2.学生自读: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教师正音)
3.指导书写“锄豆”的“锄”。
4.指名学生朗读。
5.齐读全词,读的同时请注意观察,这首词与前面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这首词的特点:有长短句,有词牌名,分上下两片。)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哪个字、哪个词语、哪个句子不理解。
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共同讨论交流。
7.讨论交流。
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
(1)你们是怎么理解“翁媪”的?
(“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是一个“公”字,“翁”指老公公。
“媪”左边是一个“女 ”字,是指老婆婆、老奶奶。所以“翁媪”就是指老翁、
老妇。)
(2)“锄豆”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
(“锄豆”这个词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联系上 下文。联系上下文,你们
能猜出这个词语的意思吗?“锄豆”就是锄豆田里的杂草。)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
1.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特别想读一读。教师入情入境地范读。
3.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方法。
教师简单介绍:请读这三个字,“小”“草”“媪 ”(课件闪烁),发现了什么?(这
三个字最末有相同的韵母,都有“ao”。)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 是押韵。古人写诗、
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240 页 第 8 页 共



大家读读词的上片,感受一下。(生练习读)
看看词里面还有哪些字押韵?(“东”“笼”“蓬”)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四、品读诗词,展开想象。
1.品读乡村美景。
好 词需要细细品,下面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我们首先来欣赏一
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 一、二两句?你从这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美丽的风景不仅要用眼睛去欣赏,还要学会用耳朵去聆听! (课件播放潺潺的
溪流声)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其实“茅檐”透露的是用泥巴垒的墙,茅 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
还能带给我们美的感觉呢?(老师简介: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 结,“茅檐”这个
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 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
的小乡村里去。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一齐朗读。
想象画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画面:一所茅屋又低 又小,紧靠着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草。听见茅屋
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当地方言,带着醉意在互相逗 趣、取乐,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
家的老翁、老妇?)
2.品读人物画面。
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片。
这一家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预设: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亡赖”呢?(“亡赖”同“无赖”,实际上是说小儿顽
皮、淘气。)
哪个字最能看出小儿可爱呢?(从“卧”字可以看出小儿可爱。)
想象“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你能想象出来吗?
(学生想象:小儿很专注 ,很认真,还会哼着歌,还可能仰着,高兴了就打个滚,
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 ……)
师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侧着就侧
着,愿意 趴着就趴着……他是多么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惬意……难怪冰心奶
奶说,“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 孩子”,通过你们的声音来表现出这种惬意吧。

240 页 第 9 页 共



想象画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画面:茅屋外,老夫妇的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
织鸡笼。可爱调皮 的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他正趴在溪边剥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师讲解:诗中的翁媪虽然青春不再,容颜 已老,可是他们的童心未泯。人们常
说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同学们来仔细看图,两 位白发苍苍的
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
五、多层朗读,品读诗词。
1.带着感情来朗读。
(1)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2)在小组内展示朗读。
(3)选代表全班展示朗读。
2.师生合作引读。
喜欢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地说着话,聊着家常,读出他们的——“相媚
好”。
喜欢大儿,读出他的——勤劳。
喜欢中儿,读出他的——心灵手巧。
六、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1.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
会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么样?(温馨幸福、美好)
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自 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
乐。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来读一下吧:
师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我们)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放音乐,配乐朗读)
让我们闭上眼睛,吟诵这首词。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
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 诵一遍!
2.延伸补充。
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如此向往呢?
第 10 页

共 240 页



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资料吧。
(补充资料:辛弃疾出生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那时宋朝的 大部分江山已被
金人占领,辛弃疾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但是软弱无能的南宋朝廷却一
味地向金人求和。由于主和派的排挤、打压,辛弃疾被发配到江西上饶等偏僻的
小乡村。在小乡村,辛 弃疾一待就是二十年。然而,在这二十年里,中原百姓每天
都在金人铁蹄的践踏下生活,辛弃疾很想救民 于水火,却无法施展抱负。在一个风
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六十八岁的老人僵卧病榻,高呼:“杀贼!杀贼 !”然后愤然离
世。)
3.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清平乐·村居》。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景物:茅屋、小溪、青青草



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悠然自得


大儿——锄豆溪东
恬静优美
人物


中儿——正织鸡笼
}勤劳可爱



小儿——卧剥莲蓬
{}
平和无忧
【教学反思】

1.《宿 新市徐公店》第一、二句都是景物的静态描写;第三句是人物的动态
描写,第四句是景物动静结合的描写 :油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
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学习古诗 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
朗读,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朗读中表演,把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
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画面显现出来,使学生更能感受到儿童的天
真和稚气。 < br>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诗中用梅子
黄、杏子肥、麦花 白、菜花稀,写出了初夏江南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
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 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
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 衬托村中的寂静,
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诗,谈感受,以此来唤起学生的想象。
古诗重在朗读,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3.《清平乐·村居》 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乡村清新
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 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
第 11 页

共 240 页



爱乡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乡村风 俗
画,勾出“茅檐”“溪上”“青草”,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以及三个儿子的日
常生活。 词人尤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儿童无忧
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这首 词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
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课堂上运用想象形成画面:乡村 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
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引读,补充课文的相关
资料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2课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第 12 页

共 240 页



《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按照房前院后的 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
夜间的时间顺序交替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 意的乡村生
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
自己 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作者介绍】
陈醉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
陈英儒< br>,自号醉云楼主,广东
台山
人。
小时候深受祖父陈绍典毛笔书法的熏陶。196 2年移民来美,定居
旧金山
。陈醉云
不仅是一位现代书法艺术坚强的拓荒者,而且也是 一位坚强勇敢的现代诗人。他
的诗作不拘形式、爱憎分明、用词精练而含蓄。著有《寒星集》《
乡下人家
》《

的乐章
》和《醉云集》 等。
在漫长艰苦的岁月里 ,坚持“艺术价值永恒”的不渝信念冲破墨守成规的樊
篱,消除拘泥于形格结构上的限制大胆创新,成功 地集百家之长熔行、草、楷于
一炉,以数十载的功力自创洒脱独特、富艺术生命力的“醉云体”。所作以 雷霆
万钧之势一气呵成一个或多个各一尺以上的大字,创出突破传统、气贯纵横的“一
笔榜”; 他又从篆书和象形文字中获得灵感,以非凡的想象力,出神入化写出“龙、
虎、凤、马、鹰、福”等字, 活灵活现的新形象,赋予它们思想、情感与生命力,
命名“书法画”(号称“醉云三创”);从而独领风 骚,把中华书法艺术推进空前
未有的新境界,被誉为“当代金山奇笔”。(1988)年他所创的经典作 《龙吐珠图
轴》于2000年6月27日在美国第三大拍卖行伯得富拍卖,以超出底价的4倍--
美金一万元高价落槌,为该公司创下书法艺术作品拍卖历史新高。此“龙”矫劲
腾飞、巨珠外喷,享有 “一字万金旷世奇品”之美誉。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构、冠”等10个 字,会写“构、饰、蹲”等1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攀上、装饰、顺序、朴素、照 例、率
领、倘若”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乡村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5.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第 13 页

共 240 页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回顾古诗:同学们,乡村生活是美好的,像一幅画卷,一起 回忆一下古诗《宿
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
2. 导入新课:还有一位老人,他离开家乡几十年了,后来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已
久的家乡,当看到家乡的美丽 景色,禁不住写下了这样一篇美文——《乡下人家》,
请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读一读。
2.认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构、饰、蹲、率、倘、眠”。
教 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构”是左右结构,右边是
“勾”,不要写成“勺”。“ 蹲”是左右结构,右边“尊”中的短横一定不能忘记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眼中的乡下人家,请用横线画出来。(乡
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 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通读课文,作者介绍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简 单概括一下。(瓜藤
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秋夜睡梦图。)
第 14 页

共 240 页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1.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直线画出表现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
2.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和同组同学交流,并进行批注。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
村生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 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这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看看乡下人家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整体品读。
1.乡下人家的一幅幅画面展现在 我们眼前,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乡下人
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 风景。)
2.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体会。(独特、迷人)
3.课文围绕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描写了哪些乡村风景,你最感兴趣的一处
是哪里?
(二)根据学生的沟通,依次进行品读感悟。
1.品读第1自然段。
(1)要求:哪些同学被屋前瓜架吸引住了,就请站起来、读出来。
出示课件:“青、红的瓜 ,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
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 多了。”
(2)那你能说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对比)
师:对比之下,瓜架让人觉得——
生:可爱多了。生机勃勃……
师:同学们,这是 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站——乡下人家屋前瓜架。谁想来说说
自己的感受。(指名学生说)
第 15 页

共 240 页



2.品读第2自然段。
过渡语:乡下人家不但屋前有别有风趣的瓜架,门前还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鲜
花绽放。
(1)课件播放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的图片。
师:你能用哪些优美的词语来形容如此美妙的画面呢?
生:百花齐放、芬芳扑鼻、鸟语花香、五彩缤纷……
师课件出示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 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
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 出一派独特的农家
风光。”(学生齐读)
师:“朴素”和“华丽”本来是一对反义词,但用在 这里毫无违和之感。乡村
的花随意地种在门前的场地上,不像城市里的花有漂亮的花盆、花瓶来衬托,有 美
丽的彩纸来包装,因此可以称得上“朴素”。但它们色彩鲜艳,光彩照人,又是“华
丽”的, 因此称其为“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2)研读:同学们,乡下人家门前的鲜花让人如痴如醉,屋后 的风光也别有一
番景象。瞧,几场春雨过后,鲜嫩的春笋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
课件出示句子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
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谁来读读写竹笋 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体会一下。
你刚才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读“探出头来”的?把“探”换成“钻、伸、冒”
可以吗?
(好奇、渴望、兴奋、激动……)
(不可以。这句话写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形象地 呈现了“雨后春笋”
的美妙画面。尤其是“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长势的迅速,嫩笋< br>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在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笋勃
勃的生机。)
(3)带着小春笋们的渴望、迫切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句子。(生齐读句子)
3.默读第3自然段。
(1)过渡语:农家小院的植物生机勃勃,动物也是悠闲自在,你们看 谁来
了?(课件出示:小鸡觅食。)
(2)指名读读,读完思考:我看到了( )的母鸡,( )的公鸡,它们走
来走去干什么呢?这么慈爱的母鸡、尽职尽责的大公鸡,请大家带 着幸福快乐的语
气齐读。
4.品读第4自然段。
过渡语:除了母鸡、大公鸡,作者还生动地描写了哪种小动物?(鸭子)
第 16 页

共 240 页



出示:“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它们也从不吃惊。”(生自由读句子)
想想:除了鸡、鸭,乡下人家还会养些什么动物呢?(狗、鹅、羊……)
小结:这些动物、植物和乡下人家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和谐呀!
5.品读第5、6自然段。
(1)再读一读他们之间和谐相处的画面。(生读)乡下人家的生 活就是这样平
淡,但平淡中也不乏甜美。乡下人家就是吃晚饭也这么美。(师生接读)
(2) 文中把纺织娘的叫声说成是唱歌,赛过催眠曲,谁来读读它的歌声?(缓缓
的、柔柔的,像催眠曲)(指 名读)这是什么写法?(拟人)谁再来给大家读读?
三、仿写练笔,拓展延伸。
你们眼中乡 村的景致是什么样子的?学习作者的一些写法,来写一写我们身
边的乡下人家的风景或者是你喜欢的一处 景物。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屋前:瓜藤攀檐 鲜花绽放

空间{
屋后:雨后春笋 鸡鸭觅食


别致生动

夏天:院落晚餐
时间{

秋天:秋夜睡梦


总结:风景独特、迷人
}
【教学反思】
1.品读语句,感受美景。在本文教 学中,我始终把“读”贯穿全文,采用各种
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的美好。
2 .抓住中心,分层感悟。在教学时,学生找出中心句,概括感兴趣的风景或者
标注小标题,画句子交流品 味感受。







第 17 页

共 240 页
























第3课 《天窗》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写的 一篇抒情散文,描写的是乡下的房子
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夏日里下雨,夜晚孩子们被逼着去睡觉时,所 有的木板窗
第 18 页

共 240 页



都关闭起来,屋子里黑洞洞的,这时候,屋顶上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孩子们唯一的
慰藉,透过小小 的天窗看到的点点画面,听到的点点声音,都能使孩子们的想象
丰富起来,这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心灵飞翔 的窗户。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
向往与追求,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文共有八个自然 段,可分为三
个部分。
这篇课文感情真挚、文笔生动、流畅,写作时间久远。课文看似简单 ,实则
含蓄,所包含的思想富有哲理,意义深刻,对于现代儿童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
难度。因 而,教学中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文本,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情感上
下功夫。文章文笔优美,想象丰富 奇妙,教学时要借助朗读训练、语言训练激发
学生想象的兴趣,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 ,只有深深地融入课
文,才能使孩子们得到心灵的陶冶。
【作者介绍】
茅盾,原名 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笔名茅盾,生于1896年,1913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 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和翻译。1921年参加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并发起 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
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同年接编《小说月报》,该刊自第12卷第1期,内 容大
加改革,除发表大量的民主主义、现实主义的学术论文和文艺作品外,并经常介
绍世界文学 界潮流趋向,讨论中国文学革进的方法,成为中国现代第一个大型文
学刊物,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建设有 杰出贡献。1923年在上海大学教授小说课。
1925年8月,与陈云等领导商务印书馆职工罢工,要 求承认职工会和改善生活
条件,取得基本胜利。1927年9月后以茅盾为笔名发表《幻灭》等小说,1 928
年赴日本,1930年回上海,与鲁迅一起参加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
完 成长篇小说《子夜》,由开明书店出版。1936年生活书店出版了他主编的《中
国的一日》,在读者中 有广泛的影响。抗战爆发后,应生活书店邀请创办《文艺
阵地》杂志,1938年冬,任新疆大学文学院 院长,1940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
讲学,后到重庆,任文化工作者协会常委,皖南事变后,一度赴香 港主编《笔谈》。
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回上海主编《文联》,并撰写话剧《清明前后》。194 7
年到香港任《小说月报》编委,1949年2月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学改造
者协会主席 。建国后,在周总理建议下出任我国第一任文化部部长,他还当选为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
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 ,主持日常工作、
出访、写评论、扶持文学新人。他于1981年去世。发表有《动摇》《追求》《文< br>艺阵地》《虹》《三人行》等小说和《茅盾散文集》等散文著作。小说《子夜》在
第 19 页

共 240 页



建国后曾被拍成电影。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 、卜、锐”
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
海 滩、闪烁”等词语。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
体会
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身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忆生活:同学们,童年生活是美好的,一起回忆一下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
一篇优美的散文。下面我们就一同来领 略一下天窗的乐趣。请齐读课题。(板书
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新词。
第 20 页

共 240 页



着重指导:慰藉(jiè) 一瞥(piē)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朗读。
着重分析、指导“慰、藉”。
教师在 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慰”是上下结构,上边是
“尉”。“藉”是上下结构,上边 是“艹”,一定不能写成“
三、再读课文,了解天窗。
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天窗开在哪里?(乡下人在 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
叫作“天窗”。)
四、朗读课文,小组交流。
1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开天窗?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碰着大风
大雨……黑得像地洞里似 的。)
2.学生把自己画出的段落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并进行批注,还可以写写
发现的问 题或者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谈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天窗的神奇、有趣)

”。)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 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天窗的趣味。这一节课
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天窗到底有何 神奇之处。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天窗 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学生
结合插图和课文内容,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二)根据学生的交流,依次对相关语句进行品读。
1.品读:“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课文第4、5自然段的语句)
夏天阵雨来了时,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
第 21 页

共 240 页



十倍百倍。
2. 把孩子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如果将“雨脚”“一瞥”分
别换成“雨点”“一闪”,好 不好?(不好。“雨脚”“一瞥”凸显了孩子眼光的独特,
令人感受到童心的跃动,体现了作者遣词造句 的精当。)
从小小的天窗看到的只是闪电、雨,想象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难怪作者说—

出示课件:“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
道怎样从‘无’中 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
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3.品读“晚上……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从“逼”字读出孩子的心情。
引导:是啊,孩子还想在月光下 的草地河滩再玩会儿,不想休息,也睡不着,他
又想起了那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可爱的天窗。这时,天窗又 给了孩子怎样的慰藉?
学生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用双直线画出“看到的”,用波浪线画出“想到的”。
(出示句子)
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
气十足的猫头鹰。
指名朗读这些句子,学生谈谈感受。(夜的美丽神奇)
师生共同合作朗读,用声音传递夜的美丽神奇,体会天窗的神奇、有趣。
小结:看到的只是一粒星、一朵云、一条影,想到的却是夜的美丽神奇,难怪
作者说—— 出示课件:“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
道怎样从‘无’中看出 ‘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
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三、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师生再次走近天窗,从课文的文字中感受这
份神奇之美。
2.齐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
样从“无”中看 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
阔达,更复杂,更确实!(课件出示)
第 22 页

共 240 页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小小的天窗一次又一次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发 明天窗的大
人们应该被感谢。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风雨雷电的威力无比、夜的美丽神奇、
天 窗的无限魅力,所以我们感谢写下《天窗》的茅盾先生!
2.作业:和父母讲一讲“天窗”的故事吧。
【板书设计】
天窗
天窗的来历
夏天阵雨时
慰藉{
想象的世界

晚上“休息”时


神奇:看到、想到
}


【教学反思】
讲解《天窗》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抓住“慰藉”一词,让学生进行品读感悟。< br>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阅读,畅谈感受,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程度。在教学中,着重品
读“夏天阵雨 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和“晚上……小小的天窗
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两段话。学生找 出孩子们通过天窗看到的和想到的事物,
从“又”字读出小小的天窗一次又一次带给孩子的慰藉,准确地 说不是两次,而是
两个生活场景:一个是夏天阵雨时,一个是晚上。这两个生活场景可能包含很多个下雨天、很多个晚上,而天窗往往是孩子唯一的慰藉。画句子,交流、品味,带着
感受再读相关的句 子。这样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有序、合理,教学过程也显得
自然流畅。将这一扇神奇、美丽、快乐的想 象之窗送给每位同学,愿它使大家的
心灵通往更广阔、更美好的世界。









第 23 页

共 240 页


























第4课 《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篇 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课文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
赞美了三月桃花水美得让人沉醉。这篇散 文由7个或长或短的段落错落成章,却
又“形散而神不散”。开篇由两个比喻精巧的疑问句引领全文,接 下来,用“是
第 24 页

共 240 页



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充分展现三月桃花水的美丽,它的美,美在“有
声”又“有色” ,也就不露痕迹地回应了开篇的问题。结尾是作者由衷的赞美,
直抒胸臆,这三月桃花水,已经流进了爱 它的人们的心中,已经为它深深着迷、
沉醉。课文结构清晰,线索明朗,文字优美,韵味无穷。三月桃花 水的美是与淳
朴、恬静的乡村生活紧紧相连的。全篇皆是清新淡雅的词句,并巧妙运用了比喻、
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再糅合了作者浓郁的喜悦、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
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怀。
【作者介绍】
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诗刊
》前副主编,
中国散文诗学会
副会长。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 现代意识,手
法新颖
洒脱
,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八十 年代中
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他
结集
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
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
中国新诗
奖。他译的《
普 希
金抒情诗选
》《
叶赛宁抒情诗选
》为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
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本集
中选的80篇散文, 可谓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超时空的田园心态,篇中无论写
情感、人生,还是写都市、文化、旅行、经济 ,都用他特有的唯美风格,用纯情
的语言、轻松的方式,在和读者谈心,流露出由衷的快乐和淡淡的忧伤 。他的文
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
着你, 并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集中不少散文已广为流传,为多家报刊选裁,
为电台广播。《
雨的四 季
》《随便为自己找个座位》等数篇散文已进入中小学语文
课本及课外读物。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绮、和、谈”3个生字,理解“绮丽 回旋 应和 纤细 沉
醉”等词语。
2.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爱恋与赞美。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第 25 页

共 240 页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想一想:我们会领略到怎样的风
景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通顺 、读正确,把比较
难理解的词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辨析字音、字形。
绮 谈 和(多音字)
4.小组朗读,初谈印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师: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
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 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课文?(欢快、愉悦)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交流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思考:这两句话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了什么句式?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
句话对应的段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 辞手法。疑问句。分别对应第3、4
自然段和第5、6自然段。)
第 26 页

共 240 页



教师引读体会: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
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
眼。)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景
象?(课件展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啊,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啊”,表现了作者 乍见春水的兴奋之
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了。(拟人)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漩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桃花”“酒窝”。
(比喻)
男生、女生合作朗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3.朗读课文第3~6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桃
花水比喻成“竖琴”“ 明镜”,第6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描写了春天里美好的事物,生动形象地突出了 三月桃花水的美丽。)
4.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让我们再来齐读课题,读出你们的理解。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回顾总结: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的句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 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
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声音:竖琴
光芒:明镜
}
沉醉

【教学反思】
《三月桃花水》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意境清丽,而且文章结构精巧,有问< br>有答,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身心愉悦。所以在教学中,
第 27 页

共 240 页



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 ,课堂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熟悉生字词的
字音,初步了解课文意思,以及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 ;边读边想象,在朗读中创设
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把对春天和春水的喜爱、欣赏之情带到朗读中,让 学生有
感情、有意境地朗读。另外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预习中、在朗
读中、在 小组活动中、在各个思考问题回答的过程中,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做到
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只要求粗
知大意,教师只要针对课文中疑难之处进行适当引导、点 拨,学生就能在自我领悟
的基础上,逐步理解课文的精妙之处,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精彩之处还是 要
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口语交际:转述》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注意人称的转换。
【教学重点】
能听清楚、看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第 28 页

共 240 页



【教学难点】
在交际中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在生活中,我们往往 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事情,在解决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人
们常常请人把话转告给别人,这就叫“捎话儿”, 也叫“转述”。今天我们来学习
口语交际——转述。(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结合通知,把握要点。
1.谈话:让我们来看这个通知,动动你的小脑筋,想想怎么来转述呢。
通 知
本周五(3月23日)下午两点,在本班教室召开家长会,交流家庭阅读情况,评
选“书香家庭”。
温馨提示:
(1)请家长带好纸、笔,以便记录和填写选票。
(2)因为学校停车不便,建议家长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3)请提前十分钟到会场。开会期 间请自觉遵守会场秩序:关闭手机,不随意
走动,保持安静。
新华路小学四年级(3)班
3月21日
2.思考:根据上面的通知,转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自己先认真读一读上面的通知,想一想自己该怎样转述。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第 29 页

共 240 页



3.转述要求:
转述应注意:转述别人的话,首先要听清、记准别人的话,别弄错;转述的时 候,
要把原话说清楚、说明白,不然就会耽误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通知该怎么转述?
引导学生针对不同意见进行交流,从而达成共识。
讨论后小结: 转述要求。
(1)转述时,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三、小组讨论,学生互动。
1.阅读通知,小组讨论。
2.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在讨论时,小组成员分别讲述对这个通知转述的方式,
表达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讨论时,听到不同意见,要换位思考,积极沟通。
四、创设情境,练习转述。
1.向父母转述。
学生分角色扮演爸爸、妈妈、女儿、儿子,由儿子或者女儿向爸爸或妈妈转
述通知的内容。
2.其他学生做倾听者,听后进行评价,并进行新一轮的转述。
3.拓展活动。
小组内开展转述活动,各小组创设不同的情境,练习转述。
4.小结:让我们运用这次口语交际学到的好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转述内
容吧!
【板书设计】
转述
注意:听清、记准 说清楚、说明白
要求:要抓住要点,不遗漏
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教学反思】

本课口语交际是训练“转述”的能力,这不只是说法的改变,而是在听话、说
第 30 页

共 240 页



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 综合能力。我先让学生自读通知,接着引导学生讨论:
该怎样转述这个通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这个很简 单,思考了一会儿时间,就举手
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敢举手,可能是不知道如何转述,也有可能是对自 己的答案
不自信。在学生们说的时候,我给了其他学生评价的机会,这同样是表达的训练,
我给 学生们提供了“我觉得……”“我认为……”“你说的……”等句式,让他们
有一个意识,在给别人提意 见时一定要诚心诚意,要先说优点,再指出不足的地方。
然后让学生和同桌练习转述,明确转述时把内容 说完整、说准确,不能丢三落四,
也不能说错。最后,我又进行了延伸,巩固了学生转述的能力。我给出 了其他几个
事件,让学生进行转述,通过实战提高转述能力。













《习作一:我的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写自己的乐园,写出真情实感。
2.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自己的乐园的美好,激发热爱生活的情
感。
3.互相评价习作,提出修改建议,修改作文。
第 31 页

共 240 页



【教学重点】
写出自己乐园的样子,以及带给自己的快乐。
【教学难点】
能描绘出自己乐园的样子。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欢乐,同学们,你们的乐园是哪里呢?(引
入)
2.组织同学交流介绍。(学生各抒己见)
现在,让我们以“我的乐园”为题开始这次习作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启发思路,讨论交流。
1.打开思路。
你的乐园都有哪些呢?
是“ 满是玩具的房间”“村头小河边的草地”,还是“班级图书角”“自己家
的院子”?或者是“学校的篮球 场”“爷爷的菜地”?……(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先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乐园是哪里。
(2)乐园有什么特点?(此处可作细节描写)
三、习作指导。
1.阅读感受。
先来读一读表格中的内容。
指名读。
第 32 页

共 240 页



读后交流:“村头小河边的草地”上都有什么?小朋友喜欢在这里做什么?
2.整理思路。
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喜爱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
的快乐?
让我们把自己的乐园介绍给同学吧。
开始小组交流。
3.写作提示:写之前可以仿照课本中的样子,做一个表格。
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同学听,让他们来感受你的快乐。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1.选出两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班级进行点评。
2.习作的重点 在于讲清楚所写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喜爱干什么,
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注意语 言通顺、用词恰当等。
五、习作小结。
我们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园,抓住乐园的特点,写出了乐园里做的事情和
获得的快乐。
六、延伸活动。
将你的作文与你的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文字描写,画出对< br>方作文中所刻画的具体场景。(看看是否刻画到位)
【板书设计】
我的乐园
乐园有哪些
乐园有什么特点
带给你怎样的快乐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习作,我让学生懂得了,生活是快乐的,这些快乐的事情就是写作的
材料,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 值得记录的小细节,善于去发现,你就会把自己的乐园
写得更加迷人。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小组互相 点评,同学们受益匪浅。我也
发现,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需要重视对写作技法的指导以及文词的积累,这 样学
生的文章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第 33 页

共 240 页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想法或情感。
2.学习和积累词语,了解城市和乡下的不同。
3.看图写一段话,根据例句仿写。
4.积累和理解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第 34 页

共 240 页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用(积累词语,了解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仿照例段写片段)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的4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4篇课文的题目。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 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请你阅读第一单元的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
句子。(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句子:
《清平乐·村居》,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我感受到作者对乡
下朴素生活的喜爱之情。)
《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
迷人的风景”。 (我从这最后一句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想法。)
《天窗》,“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我从 这句话中体会到天窗给
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齐读这几句话,再次感受体会。
3.还有些句子特别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想法,到课文里面找一找,读一读。
4.小结:以后我们要继续多多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第 35 页

共 240 页



(一)第一题。
1.课文中有很多词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下面这一题。
课件展示:读一读,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大街小巷
肥沃 麦浪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分行读,指名读,学生齐读。
说说从这些词语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第一行描 写的是城市
生活,第二行描写的是乡村生活。)
2.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二)第二题。
1.“词句段运用”还有两个句子,先读一读。
(1)天边的红霞 ,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
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 的田园风景画。
(2)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带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2.选一幅画面,照样子写一写。
(1)仿照上面的两个句子,仔细观察课文的三幅图,说一说。
(2)选一幅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①广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绘成了一幅
草原风景图。
②山间流水潺潺,溪边树木葱茏,小鸟欢唱,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山水画。
③高大的教学楼,宽 阔的塑胶操场,再加上跑道上奋力奔跑的孩子,构成了一
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
3.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日积月累”。
1.指名朗读“日积月累”中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2.学生齐读。
3.了 解词意,体会情感。(托物言志,通过对梅花俏丽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
寄托了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 、谦虚磊落、藐视各种困难的情怀。)
4.试着背诵。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积累了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积累了词语,仿写了
第 36 页

共 240 页



句子,还背诵了一首毛泽东的词。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积累 词语,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
子,持之以恒的积累一定会丰富学生的素材库。
2 .仿照上面的两个句子,仔细观察课文的三幅图,选一幅照样子写一写。这样
强化句子训练,使学生能在 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背诵《卜算子·咏梅》,积累毛泽东的诗 词,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不
断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5课 《琥珀》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作科学小品。作者柏吉尔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
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 力,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
发现的过程,评判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由于 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课较为
第 37 页

共 240 页



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 生
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作者介绍】
柏吉尔 ( 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
《活动》 《爱的代价》。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琥、珀” 等12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怒吼、松脂、拂拭 、渗出、半晌、推
测、蜘蛛、热辣辣”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课件出示琥珀图片)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半
透明,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小动物。在蜜汁 般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
第 38 页

共 240 页



蝇,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琥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 庄重之
美,温润中透出的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琥珀可用
来做 装饰品,如首饰,还可入药。)
3.(出示琥珀图片)大家来看这块琥珀,谁能说说它的样子?(透明 ,里面有一
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在它们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琥珀》这篇课文来了解一
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柏吉尔: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 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
的代价》。而著名的《琥珀》一文,则是根据德国作家柏吉尔的 《乌拉·波拉故事
集》改写的。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
动有趣,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2.认读生字词语。
着重指导读音:热辣(là)辣 晌(shǎng)午
3.理解词语意思。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拭、餐、晌、辣”,在田字格中示范。(“ 拭”字不要多撇。
“餐”是上下结构,左上方是五笔写成。)
5.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预设:(1)那只苍蝇 和蜘蛛当时在干什么?(2)它们是怎样被包在琥珀里的?(3)
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的是作者根 据一块包裹着
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被发现的,同时讲
述了这块琥珀的价值。)
2.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12):写这块奇异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 39 页

共 240 页



第二部分(13~17):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18):写这块琥珀的形态和价值。
四、布置作业。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2.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同桌互相交流琥珀形成的过程。
3.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形成松脂球、变成化石)
二、学习课文,体会文中推测的合理性。
1.这块琥珀的形成始于几千万年前,作者是怎样知道琥珀的形成过程的?(推
测)
出示句子: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并且可以推测,在远古时代 ,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作者根据这块琥珀作了哪些推测呢?你觉得这些推测科学合理吗?说出自
己的理由。
(1)天热,松树才会滴下松脂。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描写太阳的句子。
读一读这几个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天气非常炎热,气温越来越高。)
请你读出气温的不同。
作者为什么推测天气很热?(因为只有天热,松树才会渗出大滴的松脂并不断
滴下。)
(2)松脂恰巧滴在苍蝇和蜘蛛上。
请大家朗读第3~8自然段的内容,推测作者描写的小苍蝇和蜘蛛是什么样子
的。
①小苍蝇很快乐。(从“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可以想象到小苍蝇
很快乐。)
第 40 页

共 240 页



出 示句子: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
过草地,飞进树林。
读出小苍蝇的快乐。
②小苍蝇停在松树上很放松。(从“伸”“掸”“拂拭”这几个词,可以 体会到
小苍蝇很放松。)
出示句子: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读出小苍蝇的放松。
③蜘蛛小心翼翼,很谨慎。(“小心”一词,写出蜘蛛偷偷摸摸的样子。)
出示句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读出蜘蛛的偷偷摸摸和小苍蝇面临的危险。
小苍蝇想好好地歇歇,蜘蛛想饱餐一顿,哪能想 到大祸就要临头!这个大祸就
是——落下的一大滴松脂!它“刚好”落在树干上,把小苍蝇和蜘蛛包在里 头,这
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3)松脂继续滴下来。
一大滴松脂能形成松脂球 吗?(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小家伙拼命挣扎,说不定
还能挣扎出来。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无法形成球;即 使形成球,如果球太小了,也
许经不起几千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4)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出示句子: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说明时间长)
出示句子: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 ,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
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 机,
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说明时间漫长,沧海桑
田,松 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三、拓展延伸。
1.思考:作者是怎样做到科学合理地推测的?(观察仔细,推测有据。)
2.请你用“因为 ……所以……”来说说作者推测的依据。(因为这块琥珀是
在海滩上发现的,而松脂只能在树林里产生, 所以这里经历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因
为要形成琥珀必须要有松树或柏树,所以在作者想象中,这个故事发 生在一个松
树林里。因为琥珀要有松树渗出的松脂,所以作者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
的夏 天。因为琥珀里有苍蝇和蜘蛛,所以证明远古时候就有苍蝇和蜘蛛了。)
3.如果让你来推测,你会怎样描写小苍蝇和蜘蛛被松脂包裹住的过程?(在一
第 41 页

共 240 页



片长满了松树的森林里,一 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风吹来,蜘蛛被风吹了下来,
被树枝上的松脂粘住了脚。松脂特有的香味引来 了一只苍蝇,它好奇地飞到松脂
旁,想尝尝松脂的味道。一大滴松脂突然掉了下来,正好把蜘蛛和苍蝇包 在一起,
形成一个松脂球。经过地质变化,几千万年以后,松脂球变成了化石,就形成了琥
珀。 )
【板书设计】
琥珀
形成松脂球:阳光、松脂、苍蝇、蜘蛛
变为化石: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教学反思】
1.抓住重点。本篇课文的重点是了 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通过梳理琥珀形
成的两个阶段以及分析作者推测的依据,可以很好地突出教学的 重点。
2.注重培养想象力。在理解了作者科学合理的推测之后,再来自己推测小苍
蝇和蜘蛛 被包住的过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测能力。
3.注重语言训练。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学生在 课堂上通过品读,才能真正地走
进文本;通过练习说话来积累语言,培养表达能力。无论是读还是说,都 能有效地
增强学生的语感。



第6课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 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
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 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
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 br>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
启了一扇探索古生 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第 42 页

共 240 页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 印象,颇
具吸引力。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
──这 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在中
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 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
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课文的第3、 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
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 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
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 以时间为序,
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
千 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
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 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课文最后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 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重
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 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
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
【作者介绍】
徐星,男,祖籍江苏, 出生于新疆伊犁新源,古生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
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动物学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生
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笨拙、迟钝、毫不相干、隧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
兴趣的语段。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
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
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
第 43 页

共 240 页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老师知道,我们班有很多男生喜欢恐龙,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恐
龙?(学生交流)
2.恐龙简介:“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是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命
名的。恐龙,是 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
统称。恐龙家族的成员种类很多,形体 大小各异。大的,庞大笨重的身躯可超过大
象;小的,轻盈灵活的身体酷似雄鸡。恐龙在中生代末期突然 全部灭绝,成为地球
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我们现在知道的恐龙,是根据发掘出的恐龙化石复原出来的。
3.欣赏恐龙图片。看了这些图片,恐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通过预习,谁能帮助同学解决疑问?
2.认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3.重点指导“隧、翼”的写法:“隧”字最后写“辶”; “翼”分为上下两部
分,写时注意紧凑,“共”的第二横较长。
4.理解词语意思。(互相交流)
5.把你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是一篇科普文章 ,主要向人们
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 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
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 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第 44 页

共 240 页



2.简要概括课文每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告诉我们:在 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
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第二部分(2):写这一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
第三部分(3~4):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第四部分(5):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 好愿望——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
据,全面揭示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四、交流感受,品味句子。
1.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找出本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
2.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1)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一支”指
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
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2)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一些”表示 不是所有
的恐龙;“应该”表示这是一种推测,说明在没有找到证据之前,不能确定。)
(3)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全面”说明科学家们希望
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 依据。)
五、布置作业。
1.读课后的“资料袋”。
2.搜集关于恐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读了生字新词,理清了课文的层次,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恐龙
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恐龙和鸟类各有什么特点?(恐龙:凶猛、笨重、迟钝;鸟类:轻灵、五彩斑
斓。)
第 45 页

共 240 页



2 .恐龙和鸟类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
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 儿。)
3.科学家们经过研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
出示句子:20世纪末期 ,我国科学家们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
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 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
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发现啊!我们来读一读这几句话,体会科学家们当时的
心情。(欣喜若狂)
(二)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默读第3、4自然段,想想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儿的。 画出描写恐龙特点的
词句,准备交流。
2.全班交流。
(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 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
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去掉“大约”行吗?为什么?(不行。“大约”是指不精确的估计,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严谨。) (2)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
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 ,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 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
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①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对比、排比)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恐龙家族形态各异的特点。)
③恐龙家族的成员真是形态各异!请你读出它们的不同。(男女对比着读。)
(3)其中,一 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
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 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
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 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
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其中”“一些”说明了什么?(准确地表达了不是全部的恐龙。)
(4)这些树栖的恐龙在 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
够主动飞行。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 树栖生活过程。有些科学家推测,
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恐龙是怎样学会飞翔的?(科学家给出了两种推测:始于树栖生活过程,在奔
跑过程中学会。)
第 46 页

共 240 页



( 5)不管是树栖生活使鸟具备了滑翔能力,并逐渐能够主动飞行,还是生活在
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 过程中学会了飞翔,最终的结果是——原本不会飞的
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 ,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
活天地。
(三)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恐龙飞向蓝天只是科学家们的推测,他们更美好的心愿是什么?齐读第5自
然段。
三、拓展延伸。
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科学家们经过研究,让我们 了解了恐龙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
但想要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你 想对科学家们说点什
么?
四、布置作业。
1.向家长介绍恐龙变成鸟儿、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小练笔: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事物的不同特点。
【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鸟类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猎食性恐龙(树栖)
带羽毛恐龙(奔跑)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归 纳出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这是课文的重点。通过抓住关
键词句,把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简单化。
2.引导学生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通过品读句子中的关键词,体会句子
表达的准确性。


第 47 页

共 240 页






















第7课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纳米、纳米技术的文章。作者以大胆的想象,通俗易懂的语言,< br>向我们介绍了纳米技术的神奇,展示了纳米技术在应用上的美妙前景。文章除了
向我们介绍“纳米 ”等科学术语外.在内容上更突出介绍纳米的神奇,对此作家
将纳米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想象表 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大批的举例使枯
燥的科学变得生动起来,让我们看到了纳米技术在应用上的前景。
文章虽是通过想象来表达,但想象是科学探索中不可少的一种方式,想象能
否变成现实关键在于 理论是否正确。科学研究需要大胆的想象,同时又要有严密
第 48 页

共 240 页



的理论探讨,要为想象找科学依据,想象才能变成现 实。在科学探索中,还需要
有打破定势思维,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对待科学的态度以及探求科学的品质 也
是文章要表达的又一重点。
综上所述,这篇文章不仅仅停留在对纳米神奇的介绍,还 传达出先进的科学
思想。此文难度不大,力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阅读,把握文章的说
明重点,体会文中的科学精神。然后借助网络丰富对“纳米”的认识。
【作者介绍】
刘忠范,男,汉族,1962年10月生,吉林九台人, 1990年4月参加工作,
研究生毕 业(日本东京大学光电化学专业),工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教学目标】
1.自 主学习字词,会认“兵、乓”等12个生字,会写“纳、拥”等15个生
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 读写“纳米 拥有 冰箱 除臭 隐形 健康 预防 病
灶 疾病 细胞”等词语。
2.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3.自主、合作探究“新奇”的具体体现。
4.领会纳米的神奇所在,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2.有科学依据的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49 页

共 240 页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一只虫子落入铁扇公主的茶杯里,
随茶水进入铁扇公 主肚子里的镜头。
2.同学们,这样的情景以前就只能存在于神话世界里,而现在,这样的情景也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这就是纳米时代!今天让我们走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
身边》这篇课文,去 感受纳米技术的神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读了课题之后,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存在于哪些地方?
谁能来帮助同学解决这几个问题?
2.认读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读,再指名读。
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找出文中的科技术语,把它们读准确。
课件出示,学生读。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臭、蔬”,在田字格中示范。(“臭”字不 要少点。“蔬”是
上下结构,左下方的写法要注意,是五笔。)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有关纳米的哪些知识。(这篇文章向
我们介绍了纳米 和纳米技术的定义,纳米技术的应用以及纳米技术的美好前景。)
2.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第二部分(2):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技术。
第三部分(3~4):写纳米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第四部分(5):写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
3.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来写?(总—分—总)
第 50 页

共 240 页



4.找出第2~4自然段的中心句,读一读。
什么是纳米技术呢?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熟练。
2.搜集关于纳米技术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课文。
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
二、学习课文,了解纳米技术。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什么是纳米技术?请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句子。
2.读了这一段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
3.纳米究竟有多小?作者是怎样说明的?
课件出示:
①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比较句子,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非常非常小。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你觉得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第二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
纳米的大小。)
②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更直观形象)
4.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0.6毫米,它有多少纳米呢?(约60万纳米)
5.这种小小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
第 51 页

共 240 页



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这真的是太神奇了!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段话。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使用了纳米技术。
课件出示:
①冰箱里面用到一种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食物保质期和
蔬菜保鲜期更长。
②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
我们有可能坐上“ 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③在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 收
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④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 预防。未来的
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⑤现在吃一次药最多管 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
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2.在介绍这些纳米技术时,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3.读了这些句 子,你有何感受?(纳米技术的使用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
健康、方便……)
4.出示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学生欣赏。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纳米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使用越来
越广泛。纳米技术正在逐步提 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2.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如何? 齐读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
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
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
“在不远的将来”说明了什么?(纳米技术发展很快)
“衣食住行”说明了什么?(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受到纳米技术的影响。)
3.这段话与第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首尾呼应)
三、拓展延伸。
1.把你收集到的运用纳米技术的新产品介绍给大家。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提到的纳米技 术的应用和你课后搜集到的关于纳米
技术的材料,大胆想象,小组合作,运用纳米技术来尝试进行发明创 造,并把你们
第 52 页

共 240 页



的发明思路介绍给大家。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表扬、鼓励。
四、谈收获。
1.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纳米、纳米 技术及其应用等科学知识;采用了列数
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让我们对纳米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1.对纳米技术进行进一步了解。
2.请仿照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你利用纳米技术构想的创造发明。
【板书设计】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总讲: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分述:纳米技术及其应用
总结:纳米技术发展前景广阔

【教学反思】
1.重点突出。学习这篇课文 的重点是了解有关纳米技术的科学知识,在理清
了文章的层次之后,抓住文章的第二、三部分进行学习。 学生在读、画、说的学
习中,对纳米技术有了清晰的认识,感受到了纳米技术的好处。
2. 学习说明方法。作者在文中介绍纳米技术及其应用时运用了列数字、作比
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通过品 读、比较等方法了解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第 53 页

共 240 页




















第8课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千年 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
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 ,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
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 努力下,“神舟五
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
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
国,团结合作、默默奉 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揽、焰”等9个生字,理解词语。
第 54 页

共 240 页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 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
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巨响,航
天员杨利伟乘坐我 国自主研发的“神舟五号”飞入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
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 下面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场
面!(播放视频)
2.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何感受?
3.今天我们来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了解一下中国人飞天梦想
实现的过程。(板 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谁能说说课题中的 “千年梦”指什么?“千年梦圆在今朝”又是什么意思?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请你 在文中找出答
案,并用简洁的语言按时间顺序加以概括。
第 55 页

共 240 页



2.学生交流。
(1)在中 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
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 象。(古人的奇妙想象)
(2)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用 四
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
(万户尝试 火箭飞行)
(3)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
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
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 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4)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 着一声震耳欲聋的
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5)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
号”,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
发射)
3.播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频。
4.载人航天工程有什么伟大意义?
(1)我 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
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自豪)
让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再读这两句话。
四、拓展延伸。
1.为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他们付 出
的是青春,是健康,甚至是生命。(出示补充材料)
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 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
天员的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 见飞天身先死,这
些科学家有的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有的为了寻找飞船的残骸
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为了排除险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2.让我们向航天英雄致敬!正 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
梦才得以实现。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出:千年梦圆在 今朝!
五、布置作业。
第 56 页

共 240 页



搜集关于航天技术的资料,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
【板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
飞天梦想、不断探索
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嫦娥工程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展示“神舟五号”发 射的视频和飞天梦想实现的图片,让学生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激起他们为祖国感到骄傲,为航 天工作者感到骄
傲的心理。
2.思路清晰。在了解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时,学生 在朗读中找
出相关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按时间顺序加以概括,最后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
的过 程。



《口语交际:说新闻》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准确传达信息。
2.清楚、连贯地讲述。
【教学重点】
能准确、清楚地传达信息。
【教学难点】
连贯地讲述新闻。
【教学准备】
第 57 页

共 240 页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 天下事,事事关心。”同
学齐读,你知道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吗?(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家事 ,关
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体会世间百态,而不要死读书。)
2.同学们,我们生活 的这个社会,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新鲜事。有些事被报纸、
电视媒体报道出来,就成了新闻。新闻包括哪些 事情?(发生在国内、国外的大事,
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
3.同学们,前几天老师布置作 业让大家收集新闻,你们收集了吗?你是从哪里
收集的?(网络上、电视上、报纸上)
4.你 们在收集新闻的过程中,发现新闻都有哪些特点?(新闻要真实,要及时,
还要有价值。)
5.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小小的新闻发布会,把自己所知道的新闻分享给同学
们听。
二、明确要求。
1.在说新闻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说新闻时应注意什么?
2.在书上找出要求。
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1)要说明新闻的来源,把新闻 讲清楚,不要随意更改内容。最后,还可以说说
自己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2)准确传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讲述。
3.当别人发言时,我们要怎么做呢?
认真倾听;不要打断别人;别人讲完后或经允许后,提出问题。
三、发布新闻。
1.小组交流。
第 58 页

共 240 页



现在我们四人一小组来说新闻。请同学们将自己知道的新闻,先在自己小组< br>内交流。小组内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可以质疑,也可以评价。各小组选出组内最
佳的一位新闻播 报员,准备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现在,我们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在这个环节中 我们将要评出“最佳新闻
播报员”。期待各位播报员的精彩播报,也希望同学们用心倾听,以便对他们的 播
报提出疑问或进行评价。
(1)首先,我们进行国内新闻的发布。谁先来?
①你对他发布的新闻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向发布人提问或进行评价。
②还有谁来播报国内新闻?请上来播报。
(2)现在要发布的是国际新闻,谁先来?
(3)同学们,在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生活的小区或村里、我们的家
里,每天也一定有许多 事情在发生。谁能把我们身边的新闻向大家发布出来?给大
家一分钟时间做准备,可以和同学交流。准备 好了吗?请同学们自由发布新闻。
3.评一评。
谁能成为今天的“最佳新闻播报员”,由同学们来决定,请同学们投票。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你们都表现得特别棒!在我们的生活里,每时每刻
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 。有很多事情离我们很远,但是新闻可以及时报道这些
事情。新闻不仅可以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还 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社会越来
越美好。让我们一起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多读、多看新闻,在新闻中 增长见识。
齐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板书设计】
说新闻
准确 清楚 连贯
【教学反思】

1.要求明确。在进行交际之前,出示口语交际的要求,内容包括说什么、怎么
说、怎么听。学生在明 确要求之后,交流时就可以准确传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讲
述,认真倾听,并逐渐养成文明交际的好习惯 。
2.乐于表达。课堂上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
第 59 页

共 240 页



全班交流之前,宣布评选“ 最佳新闻播报员”,能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使
他们乐于表达。















《习作二:我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
2.引导学生写出自己想发明东西的样子、功能。
3.互相评价习作,提出修改建议,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写出自己想发明的东西的外貌以及功能。
【教学难点】
能描绘、或者绘画出自己发明的东西的样子。
第 60 页

共 240 页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想过发明一种东西?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让以前的许多幻想变成现实。牛顿说过: 没有大胆
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3.正是由于一个个小小的奇思妙想,莱特兄弟制造出 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诺贝尔发明了炸药,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
4.这节课,就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并把它记录下来。
二、明确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同学们,请打 开
课本翻到第30页,读要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交流小结。
(1)想象既要丰富,又要合理;内容既要新奇,又要具体。
(2)要突出事物的特点,介绍它的样子及功能。
(3)语句要通顺,表达要有个性。
3.齐读习作要求。
三、启发思路。
1.老师也有些奇思妙想,你们想知道吗?
(课件出示:会飞的汽车、雾霾处理器、神奇的轮椅。)
2.你们的奇思妙想是什么? 你们的奇思妙想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看似不可思议,但只要你们努力学
习,这些终有一天会变 成现实的。
3.根据大家的交流,我们把这些奇思妙想归纳一下:
第 61 页

共 240 页



生活用品:衣服、鞋子、家具、伞、扫地机器人……
学习用品:书包、书、文具盒、笔、学习机……
公共设施:医院、学校、公路、社区健身器材……
4.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展开想象,可以画一画,也可以写一写。
四、习作指导。
1. 请你先想一想:拟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才能吸引读者呢?
学生交流题目。(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带人飞的鞋子……)
2.我们这篇习作可以怎样写?可以列一个提纲。
开头:写你为什么要发明这个东西。
中间:详细介绍它的特点,如样子、结构、特性、功能、使用方法等。
结尾:写你发明这个东西后生活有什么改变。
3.大家可以把你要写的东西画出来,也可以参 考课本上“会飞的木屋”的提
示,做一个思维导图,在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4.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点评。
1.教师选出在巡视中发现的优秀习作,让作者读一读。
2.全班进行点评。他的习作好在哪里?
3.根据刚才的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之后,同桌交流。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的这些奇思妙想,在不久的将来,一定 也会成为伟大的发明创造,
老师希望由你们来把它们变成现实。
【板书设计】
我的奇思妙想
样子 结构 特性
功能 使用方法
【教学反思】
1.启发思维。在课堂上,为了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先给出了三个“奇思妙想”
——会飞的汽 车、雾霾处理器、神奇的轮椅,然后把学生交流的内容进行归类,
第 62 页

共 240 页



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
2.先说后写。 这节课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说、同桌交流、全班
交流等,形式多 样,内容丰富,为学生自己给奇思妙想拟定题目和写作内容提供了
肥沃的土壤。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不会的问题。
2.学习12组形近字,会认12个生字。
3.积累8个新词,交流词义。
4.学习例句中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学会运用此法介绍一个事物。
5.积累和理解一组对联。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用(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个事物,仿照例段写片段)
【教学难点】
第 63 页

共 240 页



理解并积累一组对联。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二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
2.请同学们先回忆 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讲了什么内
容?(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自评式的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呢?
2.你是怎样解决那些不懂的问题的?
3.读课本第31页“交流平台”的内容,归纳解决问 题的方法。(联系上下文、
结合生活经验、查资料、请教别人)
4.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一定要积极思考,
想办法解决。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看课本中的图片。这是什么?(一张汇款单)
2.请你仔细观察,你有什么疑问?(汇款单上的金额为什么要大写?)
3.学生讨论解决问题。(为了防止金额被篡改。)
4. 出示大写数字,指名认读。(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佰、仟)
5.同桌合作。一个说数,另一个用大写数字写出来。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第 64 页

共 240 页



1.由于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他们的名称有的是
新出现的,有的是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含义。
2.出示词语:云技术、多媒体、克隆、互联网,桌面、窗口、潜水、文件夹。
3.读一读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分别属于哪一类。
4.小组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第二题。
1.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作者是怎样介绍事物的?读一读课本中的句子,指出 说
明方法。(作比较)
2.作比较有什么好处?(将我们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事物相比较, 能更好地
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
3.请你在学 过的课文中找出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
流,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4.拓展练习:请你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中的句子,注意读准“塞”“锁”的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的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
(1)“白马西风塞上, 杏花烟雨江南。”这是出自徐悲鸿的一副对联。此段用
南北方景色的不同,道出了地域文化的差异。 < br>(2)“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这是一副回文对联,就是上下联从
最后一个字往前 倒着念和顺着读是一样的。回文要做到“似倒而顺,似顺而倒”,
这有赖于巧妙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匠心。
(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是苏州沧浪亭的对联。上联出
自欧阳修的诗歌 《沧浪亭》,“清风明月”指的是自然界的景物,它们没有主人,
人人可得而享之,所以说原本是无价的 。下联出自苏舜钦的诗歌《过苏州》,写苏
州景物美好宜人,山水亦似有情,真不愧是“上有天堂,下有 苏杭”。
(4)“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济南大明湖的一副七言对联,
语 言精练,对仗工整。上下联巧用两组数词,仅用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
山色”“半城湖”几个 最具特色的景观,就极其生动逼真地概括了济南古城风貌的
秀美景色。这不仅是对大明湖绮丽风光的精彩 描绘,也是对风景如画的济南城的
由衷赞美。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对联?请全班交流。
(有雨云生石,无风叶满山。雨过山头绿,云来地上阴。万色云霞花四照,一潭
第 65 页

共 240 页



水月镜双清……)
4.读了这些对联,你有什么感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认识了数字的大写,学习了新生词汇,能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的特点,积累了描写自然风 光的对联。同学们
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发现自然的美丽和奥秘,体会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能针对问
题运用多种方法解决。
2.在学习中,能够通过朗读品味、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并且能够运 用学过的
方法来介绍事物。学以致用,才能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会阅读的乐
趣。
2.引导学生体会《十万个为什么》中的科学奥秘,读懂《十万个为什么》中
蕴含的道理,掌握一定的 阅读方法。
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广泛阅
读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人物特点,读懂《十万个为什么》中蕴含的道理,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第 66 页

共 240 页



【教学难点】
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广泛阅读
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厚薄大小不相同,世界万物都包 容,只要你
能打开看,增加知识力无穷。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书)
你们喜欢读书吗?为什么?(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
就让我们一起到书的世界里看一看吧。
二、指导方法,交流体会。
1.出示《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的封面。
师: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你能了解到什么呢?
(师相机介绍:中文题目、英文题目、作者、译者、图、出版社)
2.作者及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米·伊林(1895—1953),苏联著名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
家。致 力于写作通俗科学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房间的故事》《山与人》《人
与自然》《在你周围的事物 》等。
内容简介:《十万个为什么》的书名是截取了英国作家约瑟夫·鲁德亚德·吉
卜林的一 首小诗“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办,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一句,在俄
语中,“十万”用以形容数量之 多,其实这本书并没有十万个问题。米·伊林创作
了这本书,他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 多事物提出饶有兴味的问
题,进行有启发性的解释。
3.这是一部科普作品,同学们知道该怎么阅读这类作品吗?
第 67 页

共 240 页



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1 )找出不懂的科技术语,通过上网查资料、与同学交流、请教老师或家长等
多种方式弄明白,才能理解文 章;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3)反复揣摩语言,增强感悟语言的能力;
(4)读完之后思考总结,对于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深入研究,关注最新的研究成
果。
4.课件出示书中的一段内容,学生交流。
教师节选片段,引导学生体会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5.教师小结: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 ,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回答。书中还有很多千
奇百怪的问题,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要去读一读了呢?课下 同学们找来这本书,
读一读吧。
三、阅读推荐。
1.世界上还有许多优秀的科普作 品,如李四光的《穿过地平线》、高士其的《细
菌世界历险记》等。读了这些书,你一定会为科学世界里 有那么多的奥秘而惊奇。
2.选择其中一本读一读,然后写一写自己的读书心得。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主要以导入为主,通过摘选片段,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通过指导读< br>科普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本次教学还需要改进的是,由于
时间关系,让学 生畅谈读书收获这个环节没有充分展开。











第 68 页

共 240 页


















第9课 《短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繁星》是冰 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
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总的来说 ,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
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 的感悟和思考。
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教学过
程中可以立足反复朗读感悟,想象画面,品味生活,感悟情感,在构建立体的画
卷中,领略短诗的美。
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对现代诗歌的认识、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发现美,
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 的学习兴趣。在富于乐感的反复地朗读中,让学生体会现代
诗的节奏,进而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感受阅 读诗歌的乐趣。
【作者介绍】
第 69 页

共 240 页



冰心
(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 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
州。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五四运动爆发,她 受到很大
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
小说
,如《两个家庭 》《斯
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1
年加入
文学
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受泰戈尔《飞
鸟集》 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3年8月
赴美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 院读书,不久因病住疗养院七个月。这时期代表作有
《悟》《寄小读者》等。1926年得文学硕士学位 后返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
清华大学和北平女子文理学院。1931年的小说《分》、1934年的 《冬儿姑娘》等
作品中都表现出对于“爱的哲学”的深化和突破。1946年,与丈夫吴文藻同往
日本,应邀在东京大学教课。l951年秋回国。解放以来相继出版
散文
、小说、


集《小桔灯》《樱花赞》《再寄小读者》等。自1954年以“爱的哲学”为主题,
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冰心除创作外,还翻译过一些外国
文学作品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
“繁、漫”等8个 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4.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韵味。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悟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 70 页

共 240 页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 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诗人
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 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现代诗语言
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
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 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
学家。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 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
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 》
《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繁星 漫灭 藤萝 膝上 波涛
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方不是“水”,而是五笔写成的“”。
4.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一)。
(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首诗 ,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月亮、藤萝、母亲
的膝上”来想象这些形象的样子。)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4)“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 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
的怀念和儿时快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5)出示图片,配乐朗读诗歌。
(6)试着背诵诗歌。
(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诗歌的?请你归纳一下。
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第 71 页

共 240 页



请你按照以上思路来学习《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
2.交流自学内容。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1)出示第二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强调了星星的光、花的香、思潮里波涛的清响。)
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大海的热爱。)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出示第三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中有两个“风雨”,请你圈出来,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风
雨”指的是刮风下雨,第二个“风雨”指的是作者遇到的坎坷、挫折。)
②心中有了“风雨”,作者要躲到哪里?(母亲怀里)
③一个“躲”字,你体会出了什么?( “躲”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同时
也赞颂了母亲怀抱的温暖和母爱的伟大。)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四、拓展延伸。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新诗” ,一般指五四运动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
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和日本诗歌的 表现形式、表现手法
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现代诗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它的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诗歌形式自由,意蕴丰富,一般分为叙事诗和抒情
诗。本课所选的三 首短诗均为抒情诗。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繁星》中的其他诗歌。
2.搜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并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短诗三首
怀念往事 热爱大海 赞颂母爱
【教学反思】
1.借助多媒体,把诗歌、画面、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真实感受;
第 72 页

共 240 页



作者对童年、大海、母亲的感情,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2.反复地诵读诗歌,学生在朗读 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
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现代诗歌的语言朗朗上口,采用个人读 、齐读、轮读等多种
朗读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第10课 《绿》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艾青的诗歌《绿》 运用
文字
的魅力用
文学
的形式描述了
春天
到处都是
绿色


木大地
中的
小草

春风
的春拂下 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
生命的颜色
,是生命的象征。绿 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
艾青
先生
的名诗《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 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
绿的生命。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作者介绍】 < br>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
1928年中学毕 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
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 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 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
第 73 页

共 240 页



世,享年86岁。
主要作品
《归来的歌》《北方》《他 死在第二次》《旷野》《反法西斯》《黎明的通知》
《愿春天早点来》《雪里钻》《献给乡村的诗》《走 向胜利》《欢呼集》《艾青选集》
《新文艺论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彩色的诗》《落 时集》《雪莲》
《海恋花》《启明星》《域外集》《向太阳》《吴满有》《黑鳗》《大堰河- 我的保姆》
《下雪的早晨》《太阳的话》《我爱这土地》
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
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
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
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 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
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
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
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
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 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 “光明”。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生字, 掌握“墨水
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4.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2.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教学难点】
在品读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教学准备】
第 74 页

共 240 页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春天绿色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景色属于哪个季节吗?你有什么感
受?
2.绿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希望的象征。现代诗人艾青也非常喜欢“绿”,
他笔下的“绿”是什么样 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他去欣赏那绿意盎然的美丽
画卷吧。(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艾青(19 10—1996),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
苦难和命运,反映现实的生 活和斗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
朴素雄浑。他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 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代表作有
《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等。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时正音。
3.指导书写“瓶”字: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瓦”字的写法,共四笔,第二笔是
竖提。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配乐范读,学生思考:诗人看到了哪些绿?
2.学生交流。
出示: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3.第二小节中省略 号的作用是什么?(说明还有很多绿,启发读者思考,给读
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你还知道哪些绿?(草绿、苹果绿、橄榄绿……)
4.难怪作者说:“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齐读。
第 75 页

共 240 页



5.这各种各样的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特
别)
(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齐读。
6.在作者眼中,什么是绿的?(风、雨、水、阳光)
在你的眼中什么是绿的?(山是绿的,田野是绿的,树是绿的……)
仿照第三小节写一写你眼中的绿。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读读诗歌第四、五小节。
找出诗中表示 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挤”“重叠”“交叉”“指挥”“飘
动”。所有的绿色都源于诗人心中 ,所以一切的绿色都会随着诗人愉快的心情,按
着节拍飘动。)
读诗想象:所有的绿交叉在一起,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的画面。
8.朗读全诗。指名读,齐读。
9.读了这首诗,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春风又绿江南岸,万物复苏的生动
画面。)
10.朗读诗歌,你有什么体会?(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四、拓展延伸。
1.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
我们怎样的感受?
2.学生读《西湖漫笔》中的段落,体会并说说感受。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 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
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 发黑,深极了,浓
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 br>缝里。
3.学生交流。
4.总结:这段选文主要写的是西湖六月时的绿色。作者描绘 了各种各样的绿。
有苍松古木的浓绿,有小径青苔的嫩绿。有的绿,深得发黑;有的绿,绿得发蓝。连< br>小径、石头缝里的青苔都被勾勒出来,可见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春天的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与家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
“绿”。
第 76 页

共 240 页



【板书设计】
绿
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风 雨 水 阳光
挤 重叠 交叉 指挥 飘动
【教学反思】
1.在学习诗歌之前,先介绍作 者艾青,让学生对本诗作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
了解,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也为理解诗歌做铺垫。
2.朗读诗歌。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诗歌是有效 学习的第一步,配乐朗读能够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绿》
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优美的音乐与 优美的文字巧妙结合,增加了诗歌的意
境。

第11课 《白桦》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叶赛宁的抒情诗《白桦》于1914年发表。这首诗意象鲜 明、节律和谐、感
情欢悦、意境明丽,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诗分四节,每节四行。
首节总写白桦的特点。用“银霜”和“雪花”写桦树通体洁白的形象。一个
“涂”字准确表现出桦树主 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
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
次节写桦树的枝叶。既然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去的叶上落满了松软
的积雪,“毛茸茸” 的,白色的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桦树镶了
一道“雪绣的花边儿”。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 串绽放的花穗、流苏一般好看。这
一句让我们想起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作者极尽想
象,赞美雪后的桦树它傲寒挺立的形象。
三节作者又总写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寂静”用“朦胧”来修饰,这是
第 77 页

共 240 页



作者用感官相通的手法,写 出白桦含蓄而高洁的精神,“玉立”写出它的挺拔,
写出它的气质高尚,写出它的非同凡响。“灿灿的金 晖”,衬托它的绚丽辉煌。“玉
立”和“闪着”两个动词突出静静挺立的白桦不失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最后一节,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用拟人的手法准确而
细腻地描摹了朝霞生 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朝霞的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
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大有“红装 素裹,分外妖娆”之意。
总之,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 br>气质。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
托,力求塑造的形 象鲜明、生动。
诗歌采用四行一节的形式,各节偶句押韵,全诗押通韵,读来音韵回环和谐,
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加之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
敬之情,所以使这种欢快 之情增加了几分深沉。
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它生性耐寒,又通体银白,气质高雅,所以诗人对白桦的礼赞其中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炽烈情怀!当我们读到“在我的
窗前,有一棵白桦” 的时候,我们能完全理解诗人与白桦那种朝夕相伴、难舍难
分的亲密关系!
【作者介绍】 < br>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苏联俄罗斯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
民家庭。1916年初 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
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诗作,以抒情 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参加
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参 与发表意象派《宣
言》,后来又写了《生活与艺术》。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现实生活的回归。192 4
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1924
至19 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
涅金娜》(192 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绣 、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
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4.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5.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第 78 页

共 240 页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白桦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植物是什么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外国诗歌——《白桦》。(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读准“桦”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白桦是落叶乔木, 树干端直,树皮灰白色,纸状,分层脱落。是形成天然林的
主要树种之一。木材可供一般建筑及制作器具 之用,树皮可提桦油。白桦是俄罗
斯的国树,是这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
2.读词语:白桦 涂上 毛茸茸 潇洒 花穗 金晖 徜徉
3.重点指导:“潇”字是左右结构;“朦”字书写时注意右 部不要少了短横;
“抹”字右边上横长,下横短。
4.指名朗读诗歌,思考:诗歌的每一小节写的是什么?
第一小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第二小节:写白桦在雪中的美。
第三小节:写白桦在朦胧寂静中的美。
第四小节:写白桦在朝霞映照下的美。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第 79 页

共 240 页



1.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这是一棵怎样的白桦?(美丽)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桦的美丽?(雪中、寂静中、朝霞中)
3.在文中找出表现白桦美丽的词语。(如画、玉立、光华)
4.想象白桦“如画、玉立、光华”的样子,读出白桦的特点。
5.出示短语,学生读。
洁白的流苏 姗姗来迟的朝霞 灿灿的金晖
晶亮的雪花 白雪皑皑的树枝 银色的光华 同学们,读了这些词语,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想到
了什么?请你选择几个 短语描述一下这棵白桦。
6.配乐范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白桦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分组赛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
2.出示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读一读。
一朵梅花
一朵梅花
开在洁白的雪中
北风萧瑟

一朵梅花
开在迷离的夜里
寒光冰冷

宛若——
苍茫中的奇葩
泪水里的新芽

一朵梅花
一幅图画
五、布置作业。
以自己喜欢的植物为题,写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白桦
雪中——花穗齐绽 流苏如画
第 80 页

共 240 页



寂静——玉立
朝霞——光华
【教学反思】
1.在课堂上,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读诗。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
分组读、齐读、抓住关键词语品读,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
诗歌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入情入境地朗读中进行想象训练,抓住“如画、玉
立、光华”三个词 语,引导学生想象白桦的样子,并用给出的短语进行描述,充分
感受白桦的美丽。





第12课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后扑面而来的清爽无比的乡土气息。
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用“动态化”的表达方式,为我们绘 出了一幅雨后
放晴的乡村画卷。“泥路”是温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胆地试寒试
暖,“凤蝶儿”在悠然地闲游……这些普通的景物,在雨后似乎都焕然一新,让
人陶醉、向往,让我们走 进了充满想象的童话世界。啊!那清新,清新又怡人的
小径!
在语言上,诗人一韵到底,读来 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在感受清新活泼的雨后
村景时,似乎又感受到暗藏在诗中的“深意”,令人回味无穷 ,浮想联翩。
此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似乎在表达心中的“淡然”“宁静”和“暖意”,
用象征的手法,歌颂光明和解放,表达了诗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作者介绍】
第 81 页

共 240 页



戴望舒(190 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
海山,浙江
杭州
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
象征
主义
诗人、翻译家等 。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
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
张天翼

施蛰存
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
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 》旬刊。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 自主识字,会认“炫、怯”等
6个生字及其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由读到写,
学会描写一种景物。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
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中感悟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
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雨后景色的图片,学生欣赏。
2.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
3.你在雨过天晴后,最想做的是什么?
4.诗人戴望舒以“在天晴了的时候”为题,写下了一首优美的小诗。这节课
第 82 页

共 240 页



就让我们走进诗中,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与美丽。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 称为“雨巷
诗人”。
2.读诗歌,找出诗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同学互相帮助,可以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同桌互读。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等。)
2.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是什么样子的? 请用文中的词语来说说。
(凉爽又温柔)的泥路 (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自在闲游)的凤蝶儿
3.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泥路、小草、小白菊,还有
凤蝶儿,这一切都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啊!默读诗歌,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样景物?
为什么?
(1)泥路:凉爽又温柔。
走在这样凉爽又温柔的泥路上,呼吸着野外的新鲜空气,你想说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事物的特点。
(2)小草: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
小草没 有了往日的尘垢,炫耀着清新的绿色,看起来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听一
听,小草在说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想象小草炫耀新绿的样子。
(3)小白菊:不再胆怯。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指导朗读:想象小白菊慢慢绽放的样子。
(4)凤蝶儿:自在闲游。
指导朗读:想象凤蝶儿自在闲游的样子。
小练笔: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瞧,有的落在娇艳的花朵上,在和花儿说着悄悄话呢;
第 83 页

共 240 页



有的 , ;
有的 , 。
4.指导朗读:雨后的景色多美呀!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5.天晴了,除了可以看 到润湿的泥路,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
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 景象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小节。
读了第二小节,你的感受是什么?(快乐)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赤、携、踏、涉)
6.在天晴了的时候,一切是那么美丽,那么让人快乐。齐读第三小节。
读了第三小节,你的感受是什么?(清新、舒适)
7.在这首诗歌里,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热爱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你观察到的雨后景色是什么样的?模仿诗歌来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搜集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歌。
【板书设计】
在天晴了的时候
泥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儿——美丽
赤 携 踏 涉——快乐
推开 晕皱 闲游——舒适
【教学反思】
1.采用多种形式 诵读诗歌,在朗读中抓住关键词语想象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色,
感受诗歌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
2.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想象凤蝶儿自在闲游的样子,根据所给的提示进行仿
写。学生的想 象很丰富,用优美、凝练的语言写出了凤蝶儿翩翩起舞、快乐嬉戏、
自在闲游的样子。


第 84 页

共 240 页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搜集整理和合编小诗集,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并号召每个同学都积极主动参与。
【教学难点】
1.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
2.表情手势要自然。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 85 页

共 240 页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诗 歌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用妙笔给我们留下
了无数优美的诗篇,叩击一代又一代人 的心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轻叩
诗歌的大门。(板书课题)
二、了解诗歌。
1.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朗读并学习了很多诗歌,你觉得什么是诗歌?
我国现代诗人、 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
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 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
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 的语言。”
2.诗歌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三、合作编小诗集。
1.请各组把课前编好的诗集,带到前面展示。
2.各组组长分别介绍。
(1)诗集的名字、封面、目录。
(2)编排内容:收集的诗、写的诗、与诗有关的故事或资料。
(3)编排形式:给诗歌分类、配插图。
四、诗歌朗诵会。
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希望同学们在朗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魅力,体会诗
歌的情感。
1.课内的诗歌。
(1)回顾《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你有什么感 受?(《短
诗三首》感受冰心对往事的怀恋,对母爱和大海的赞颂;《绿》想象艾青眼中春意
第 86 页

共 240 页



盎然的绿色;《 白桦》体会叶赛宁对白桦的喜爱之情;《在天晴了的时候》与戴望
舒一起在雨后漫步。 )
(2)小组交流,读出诗歌的韵味。
温馨提示: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表情、手势要自然。
(3)小组展示并评比。
2.收集的诗歌。
(1)大家收集了许多优美的诗歌,请在组内朗读。(先背或读出自己喜欢 的一
首诗歌,再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小组讨论选择哪几首诗歌朗诵,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能使本组的朗诵更精
彩。
( 3)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它。(可以从诗人、内容、
形式等角度来表达自己的 观点。)
3.创作的诗歌。
刚才朗诵的都是别人的诗歌,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自己也 创作了诗歌。
现在就是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刻,请把你自己创作的诗歌充满感情地诵读给大家
听 。
学生诵读自己的诗歌。
小结:诗歌就在我们身边,诗歌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听了大家的 原创诗歌,
我相信,有朝一日,我们班会有人成为诗人,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
五、拓展延伸。
1.通过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轻叩诗歌大门,你有什么收获呢?(我们 在
学习中获得了关于诗歌的知识,知道了理解、欣赏诗歌的方法,还学习了一些写诗
的方法。)
2.我们在诗的海中徜徉,我们在诗的海边拾贝,这让我们收获满满,也叩响了
诗歌的大门。诗 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让我们以这次综合性学习为起点,
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得到更多的收 获和更大的乐趣!
六、布置作业。
1.继续收集诗歌,并读给家长听。
2.自己观察周围的事物,创作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第 87 页

共 240 页



轻叩诗歌大门
了解诗歌 编排诗集 诗歌朗诵
感受诗歌魅力
【教学反思】
1.这次综合性学习,通过收集 、创作、朗读诗歌,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学到了有关诗歌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锻炼了学生开展活动的能
力。
2.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无论是学习诗歌,还是收集、创作、朗 读诗歌,每个学
生都能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有独特的收获。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在交流中,了解新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了解8个古代文人,会认10个生字。
3.积累本单元表示颜色的词语。
4.仿照例子写诗歌。
5.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用(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仿照例字写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
第 88 页

共 240 页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现代诗)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 课文,想一想:现代诗有什么特点?(有
节奏感;蕴含丰富的想象;饱含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诗歌,归纳现代诗的特点。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这些古代文人你都认识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屈、渊、孟、甫、韩、愈、禹、锡、仲、龚。)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如何描写
颜色。
(2)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2.读一读,注意节选诗歌的加点部分,说说加点的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 (1)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
品味,说说这样表达 的好处。
(2)仿写练习:请你运用排比手法写一首小诗。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诗歌特点的。
第 89 页

共 240 页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谈
诗美)
(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谈诗的节奏)
(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 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国]
华兹华斯(谈诗歌创作)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诗歌的名言?请在全班交流。
(1)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 烧。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2)和谐是诗的语言的生命。——郭沫若
4.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确诗歌的特点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诗,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认识了八位古代文人,并尝试仿写现代诗,积累了有关诗歌的名言。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多多积累和摘
抄现代诗,体会现 代诗优美、简练、富有节奏的语言艺术特色。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结合单元课文,学生能够大致了解现代诗的文体特点。
2.在学习中 ,多数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来品味、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并且能运
用所学进行仿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













第 90 页

共 240 页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13课 《猫》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细致 、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
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
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 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
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 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
有些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 就爱
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这篇课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 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
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 爱。而且人
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
实无 雕琢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
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 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 91 页

共 240 页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继续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br>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
方法。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教学难点是在阅读
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 怪”。
【作者介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笔名
老舍,满族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
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
小说《小坡的生日》《猫 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
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 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虑、职”等8个字, 会写“忧、虑”等15个生字,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2.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
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 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3.训练学生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以提高学生明确、完整、简 洁
地表达段意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4.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踩印几朵小梅 花”“淘气”“绝不会”等词
和词组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
体会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的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 92 页

共 240 页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2.哪位同学养过猫?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3.猫是那么活泼可爱,充满灵性,它 不仅是画家爱画的小动物,也是作家爱写
的小动物。大作家老舍先生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 我们今天要学的
课文。(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无忧无虑 任凭 尽职 蹭 稿纸 丰富多腔 遭殃 枝折花落 责打
生气勃勃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
重点指导:“蹭、腔、殃”的读音,注意“屏、折”的多种读音。
2.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注意“忧”与“扰”、“虑”与“虚”、“稿”与“搞”的区别。
3.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在读中巩固对生字新词
的掌握。
4.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中的语句理解。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儿忧愁和顾虑。
任凭:无论,不管。
尽职: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屏息凝视:抑制住呼吸,集中注意力地看。
①猫怎样屏息凝视?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猫“屏息凝视”的情形?
②引导学生说: “猫一听到老鼠的响动,就弓起背,悄悄地来到洞口,只见它瞪
大眼睛,连呼吸也不敢。”你在生活中遇 到过需要屏息凝视的情形吗?联系生活经
验,运用“屏息凝视”进行说话练习。
丰富多腔:本课指猫的叫声种类多。
第 93 页

共 240 页



遭殃:遭受灾殃。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读课文,划分段落。想一想:课文第一部分,主要写猫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二
部分,写小猫的什么 特点?
第一部分(1~3):猫的性格实在古怪。
第二部分(4):满月的小猫的可爱。
2.请你把两部分内容串联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
满月的小猫的可 爱。)
四、课堂小结。
读了课文之后,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古怪、可爱)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生字,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2. 上一节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作者主要写了猫的古怪和可爱,表达了
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这节课 ,我们继续品读课文,看看猫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分
别具体表现在哪里。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猫性格的古怪。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 找出描写猫“古怪性格”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交流:
①你能找出概括猫性格的词语吗?(老实、贪玩、尽职)
②它的老实、贪玩、尽职各体现在哪里呢?
引读:说它老实,是因为——
说它贪玩,是因为——
说它尽职,是因为——
③“古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 性格古怪?(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
让人感到奇怪。因为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第 94 页

共 240 页



④通过读这一自然段,你体会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对猫的喜爱)
⑤反复读,读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3.课文第2、3自然段也写出了猫性格的古怪,请你速读 课文,找出表示古怪
的重点词语。(温柔可亲、一声不出;什么都怕、那么勇猛。)
4.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 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
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 化
多端。
①“小梅花”指的是什么?(猫的脚印)
猫在写作的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老舍先生非但不冒火,反而戏称是“踩印
几朵小梅花”。
②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猫的叫声是否总是那么动听,为什么在作者听来会是
“丰富多腔”的。
模仿猫的叫声,理解“丰富多腔”。
③猫的叫声是“丰富多腔”的,这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对猫的喜爱)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
(二)猫的可爱。
1.出示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
经学会淘气。
①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启下)
②你从“更”字体会到什么?(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
2.小猫的可爱,你感觉到了吗?找出写小猫淘气的句子。
①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它的淘气?(没完没了、再跑再跌、胆子越来越大、摔
跤、打秋千)
②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把小猫当成一个孩子来写,突出了它的天真可爱。)
④出示老舍先生 的《养花》片段,读一读。再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看有什么
新的体会。(从《养花》一文,可以体会到 老舍对花的喜爱,再联系课文中小猫对
花的糟蹋,可以看出老舍对小猫的爱更深。)
⑤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
一只普通的猫,在老舍笔下是那么 栩栩如生,这都源自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吧!
第 95 页

共 240 页



三、拓展延伸。
1.不仅老舍爱猫,很多作家都喜欢猫,如夏尊、周而复等,认真读读“阅读
链接”中的文字,体会作者 的感情。
2.交流。(相同之处: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不同之处:老舍——猫的性格
古怪 、可爱淘气;夏丏尊——人们对猫的态度;周而复——猫的外貌和神情。)
四、布置作业。
1.搜集关于老舍的资料,阅读老舍的作品。
2.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写出它的特点,表达出对它的感情。
【板书设计】

老实—贪玩—尽职
胆小—勇猛
没完没了
天真可爱
性格古 怪
{
温柔可亲—一声不吭

小猫可爱
{
生气勃勃

【教学反思】
1.抓住关键词语“老实、贪玩、尽职”,引导学生体会猫的古怪性格。在思< br>考中,学生明白了,作者把这些矛盾的词语用“可是”连接起来,说明在猫的身上
同时具备这些特 点,从而理解了它的古怪。
2.在学习满月小猫的可爱时,通过对《养花》一文的拓展阅读,感受老舍 对花
的喜爱之情,又与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加以体会,从而品悟到老舍对猫的
爱之深。










第 96 页

共 240 页















第14课 《母鸡》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文 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
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 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 再现了一只浅薄、媚
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
人感到亲切舒服。
学习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
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 ,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疙、瘩” 等10个生字,会写“讨、厌”等15个生字,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细声细气 、心事”等词语。
第 97 页

共 240 页



2.默读课文,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 ;还
要结合具体的语句来体会作者老舍用词的严谨性。
3.通过阅读,体会作者对母爱的崇敬 以及对母爱的赞颂。感受母鸡的特点,感悟母爱的
伟大。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母鸡图片。提问:大家都见过母鸡,它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
2.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另一篇文章
——《母鸡》。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先读读这些词语,看看你是否已经通过预习
认识了它们。
出示词语,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再齐读。
重点指导“疙瘩、侮、撮、啄”的读音和“恶”的多种读音。
2.重点指导“毒、孵、警、戒 、伏”,在田字格中范写。(“孵”左边“卵”
的笔顺:撇、竖提、点、撇、横折钩、竖、点,7笔写成 。“伏”字不要漏了点。)
3.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第 98 页

共 240 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笔下的母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书,然后交流感受。(讨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
3.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是不一样的,请用横线画出作者直接表达对母鸡态
度的句子。
4.出示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①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读句子,抓住“一向”“不敢”体会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态度。
③从开始的“讨厌”母鸡, 到后来的“不敢再讨厌”母鸡,作者的态度经历了
一个变化的过程,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着读出情 感的变化。
5.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
段写 了作者不讨厌母鸡。
1~3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
4~10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
四、课堂小结。
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作者对母鸡的尊敬、赞颂)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后“资料袋”,了解作者。
2.找一找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回顾导入。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 br>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老舍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是不一样的,为什
么会发生这样的改 变呢?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品读感悟。
第 99 页

共 240 页



(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请大家 默读第1~3自然段,想想:老舍为什么讨厌母鸡?画出相关句子,在
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
(1)母鸡的叫声。
①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没完没了、如怨如诉、发了狂)
②作者写不同情况下的母鸡的叫声,是为了说明什么?(说明“我”一向讨厌
母鸡。)
③老舍对母鸡的观察多么细致呀!听到母鸡没完没了、如怨如诉、发了狂的
叫声,觉得母鸡很讨厌。谁 能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
(2)母鸡还有哪些方面让人讨厌?
①你觉着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母鸡?(欺软怕硬、喜欢炫耀)
②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抓住“ 不反抗、欺侮、下毒手、狠狠地咬”,体会
母鸡的欺软怕硬。抓住“发了狂、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 了”,体会写出母
鸡的喜欢炫耀所使用的夸张手法。)
③读出对母鸡的讨厌之情。
3.通过刚才的交流,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
出示:这是一只( )的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喜欢炫耀)
(二)学习第4~10自然段。
1.因为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自己,所以作者讨 厌母鸡。后来,
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它了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我们原因,你找到
了吗?
出示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
它是鸡母 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齐读第9自然段。
2.老舍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 苦、伟大,哪些句子写出了母鸡的这些
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10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在旁 边做批注。
3.学生交流。师小结: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它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4.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再读句子。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 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5.你对这三句话有了哪些新的 体会?(这三句话既是在赞颂母鸡,也是对天下
所有母亲的赞颂。)
第 100 页

共 240 页

申论预测-小学校本培训计划


雷锋精神的手抄报-中考网北京


河北省教师资格网-文艺晚会策划书


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春节放假几天


南山大小洞天-我的一天作文600字


湖南大众传媒-购房合同书


国家规定节假日-家具销售合同范本


3月份节日-描写自然现象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