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爆冷门-幼教工作总结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目 录
1.古诗词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
里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
大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
第一单元
疾
2.乡下人家
3.天窗
4※.三月桃花水
口语交际:转述
习作:我的乐园
语文园地一
5.琥珀
6.飞向蓝天的恐龙
7.新奇的纳米技术
第二单元
口语交际:说新闻
习作:我的奇思妙想
语文园地二
竹枝词(唐)刘禹锡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8.短诗三首
繁星(七一)
繁星(一三一)
繁星(一五九)
9.绿
10.白桦
第三单元
11※.在天晴了的时候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语文园地三
第七单元
第六单元
17.小英雄雨来
18※.我们家的男子汉
19※.冰雕
口语交际:
朋友相处的秘诀
习作:我学会了
语文园地六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20.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塞下曲(夜黑雁飞高)(唐)
卢纶
墨梅(元)王冕
21.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
铁杵成针
22.“诺曼底”号遇难记
23※.记张自忠将军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习作:我的“自画像”
语文园地七
12.猫
13.母鸡
第四单元
14.白鹅
习作:我的动物朋友
语文园地四
蜂(唐)罗隐
第八单元
24.宝葫芦的秘密
25.巨人的花园
26※.海的女儿
习作:故事新编
语文园地八
第五单元
15.海上日出
16.记金华的双龙洞
习作例文:
颐和园
七月的天山
习作:游
语文园地五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3.初步体味创作诗文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语境导入
同学们,这些日子老师看到许多小朋友在操
场上放风筝,不禁使
我想起了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
早,忙
趁东风放纸鸢”。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喜悦的,此时你脑海
中有哪些关于春天的诗?
生吟诵古诗。
2.让我们带着春天的气息,一起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生
齐读)《宿新市徐公店》 <
br>3.释题:齐读课题,在这儿新市是地名,现今湖南省攸县北;徐
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那么“
宿”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出示诗文内容。
2.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把诗读准了。
3.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
4.指名读(读得怎样?)——师范读——齐读。
三、借助意象,入情入境
1.我
们常说诗情画意,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真想把这幅美景
画下来,可又不知道该画哪些景物,怎么画?
你愿意帮帮老师吗?
(愿意)
这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你们还得认认真真读上几遍古诗,
一
边读一边想想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四人小组讨论画什么景物,怎么画,
呆会儿我们在黑板上一
起画,能做到吗?
2.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3.集体交流。
你想画下什么,什么样的,从诗中哪儿知道的?
(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画菜花,师画一朵,问:你满意吗?
黄蝶,什么颜色?为什么?
急走,你能表演一下吗?走,在古代就是跑的意思。
师:面对着这样一望无垠的油菜花,面对着急切追蝶的孩子,让
我们一起读一读?
(2)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过渡:一心只忙着追赶蝴蝶的孩子
,并没有留心周围的迷人春景,
你看到了吗?你会留下什么景物?
篱落疏疏:(篱笆,什么样
的篱笆?你从哪里看出来?一径深:
组词理解:径,路径(在篱笆的旁边还有什么呢?),你看到了什么
样的小路?树头花落,树上的花会形成浓密的树阴?未成阴?(引导:
夏天枝繁叶茂,绿树成阴
,未成阴就是还没有树阴的新叶已长出
了……)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美美的读一下
4.想把美丽的春天和活泼的孩子放在一幅画中吗?
5.齐声配乐朗读。
6.说诗意:这样的诗,这样的画,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就
更精彩了!
7.春
天是一幅画,春天是一首诗,春天更是一首歌。你仿佛还看
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8.我把同学们描绘的春天即兴创作了一首诗歌,愿意听一听吗?
三月,是美妙的
一剪剪嫩芽的叶子
一丛丛微笑的迎春
一只只跳跃的飞雀
都是
美丽的音符
三月
是柔软的风
是细腻的雨
是含羞的花
是新绿的草
……
四、拓展延伸,创作诗文
1.学生尝试创作诗文
其实,春天就像我们同学,相信你们的笔描绘出来的春天会更美,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试一试?也可以像杨万里那样写一首四言绝
句。
2.全班交流,读诗。
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田园春光
树头新绿未成阴
赞美春色
儿童急走追黄蝶
儿童追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教学反思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诗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古诗夏日吗?齐背夏日,今天我
们再
来学习范成大写的一首诗。板书课题,学习“杂”,组词,理解
“兴”:兴致,兴趣。引申为即性创作,
这里指即性创作的作品。
2.了解作者生平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
4.释题四时田园杂兴:诗人晚年写了一组四季
田园杂感诗,共
60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四时五组,
每组12
首。都是描写的乡村生活。这里选的是“夏日”的一首。
5.激趣
师:古代有许多关于描写
田园的诗歌,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对农
村生活这么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走进诗人所营造
的
田园世界吧!
二、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教师领读。
3.学
生自由读诗,一边读诗,一边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或字典,
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读流利。
4.师指名读并评价。
“杂”是平舌音,“织、昼”是翘舌音,“供”是多音字,担任,从事。可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来弄懂字义后,再让学生明确它在本课读
音。
5.小组内自学
生字并交流。(可关注学生已有识字的基础,再进
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部
件组合、编字
谜、找朋友等方法识记,也可以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识记。如“耘”,
“耒”是古
代一种松土的农具,汉字中凡带“耒字旁”的字,都与农
具或农作有关。)
6.朗读背诵.。
采用多种形式,师生接读,男女读,组合读,配乐读,想象读,
竞赛读,齐读。
(在指导朗读时,要遵循七言诗的规律,同时注意重音。)
三、感知初步
师:同学
们,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读起来不容易理解,但
要学好它也不难,关键是理解句子中关键字,我们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
借助老师的资料来进行学习,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如遇到不懂的地
方打上
一个问号,我们等会交流。
注释]
1.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耘田:除草。
3.绩麻:把麻搓成线。
4.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未解:不懂。
6.供:从事,参加。
小组学习,师巡视,可参与其中。(全班交流,质疑)
师小结:
同学们要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谁来说一
说你读懂了
什么。(生说)理解了意思,这样读起来就更加有味道了。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诗句所描写
的情景。
四、拓展品读
1.拓展视野,进一步感受
(过渡)师:田园生活其乐融
融、充满情趣,难怪许多诗人以田园
生活为题材,留下诗作。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范成大所写的田园诗。
师:是啊!在田园诗人的笔下,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
洋溢着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
那里的人民过着俭朴而充实的生活,
就连小孩都那么惹人喜爱。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品读田园诗。
五、作业
搜集田园诗歌,可制成书签,配上文字或者图画。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黄 杏子肥有花有果
描写
麦花白 菜花稀有色有形
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篱落无人过
衬托
更显寂静
蜻蜓蛱蝶飞
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
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
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
1.给画配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原型启发, 感知词文。
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
境界。
2.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
你打算起什么?
3
.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辛
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
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
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
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的诗词,我们今天学的
这首词就是哪时候写的。“清平乐”
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
正题目,通过刚才的看图,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那么,<
br>这首词又是讲述的什么呢?)
4.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
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5.学生练读。
6.检查学
生自读情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老师要郑
重纠正刚才的错误:我们班中男同学和女同学一样
棒。)
二、分组互动,自悟词意。
1.刚才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2.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
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名
代表说说小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老师把学生说的打在大屏幕上。)
3.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这
么多解决问题
的途径,同学们真是会学习。
4.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词义,老师根据这首词画了几幅连环画。
请同学认真看,可能会对大家理解词有所帮助。(出示图并范读)
5.看了这几幅图,同学们可能理解了这儿其中的几个词语,可能
有几个还不够理解,
6.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来证实一下
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理
解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找
资料,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向后面的老师请教。
7.你又理
解了什么?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的?8.词语都理解了,
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整首词是什么意思。(说
得非常通顺连贯,老师
相信你能读得和说的一样好。)(太美了,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
们
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三、朗读成颂,领会诗情。
1.请同学再看看图,再读读词,你感觉到词中、画中哪几处最有
情趣呢?
2.指名学生说,并讲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
吗?
3.老师也感
觉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最有情
趣,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先展开想象,然后小组
内讨论一下,等
一会请同学上台表演。
4.指名学生表演,其它同学补充,并随机板书。(乡
村的田园生
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向往,我们就用连
环画的形式把它再现出来吧!)
四、再现诗境,启发吟唱。
1.请同学们把连环画拿出来,
根据你对词的理解、对词中田园生
活情趣的感悟和看图后的想象,给连环画配上文字说明。每组可以合<
br>成一本完整的连环画,看看那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写好了到老师这
儿来加上封面。
2.请最快的一组同学上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其它同学可以补充。
3.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一
段段生动的语言,老师忍不住想放声高
歌。因为在古代每首词都有固定的曲调,都可以用来吟唱,可惜许
多
曲子都失传了,老师把这首词填进了一首熟悉的曲子,同学们想不想
听听。
4.还
想不想听,老师再换一个曲子来唱。这首曲子同学们可能比
较熟悉,如果你想唱可以跟老师一起唱。
5.这么多同学想唱,那就把这首词填进你熟悉的歌曲中唱一唱吧。
6.谁来来唱给大家听一听。
7.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
艳
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
一段绵长不绝的情。相
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会在宋诗
中尽情遨游,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景物 茅屋、小溪、青青草
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悠然自得
大儿——锄豆溪东
恬静优美
人物
中儿——正织鸡笼
勤劳可爱
小儿——卧剥莲蓬
平和无忧
教学反思
2.乡下人家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
字。会写“棚”“饰”“冠”等
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
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
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
样的。
3.有一位
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
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
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
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
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饰”不要读成“shì”,
“巢”
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
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
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
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
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
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
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
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
特”的美吧。
五、自由
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
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然后美美地读一读,
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六、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
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由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
获得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
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
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
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
点词句来体会乡
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
生通过“评
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
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
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
?好在哪里?
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
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
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
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
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
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
,实际教学中,应以
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
庖,牵
着学生的鼻子走。)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
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
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
美,
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
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br>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
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
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
,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
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
诗歌朗
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
学可以背诵下来。
(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屋前 瓜藤攀檐 鲜花绽放
空间
屋后 雨后春笋 鸡鸭觅食
别致生动
夏天
院落晚餐
时间
秋天 秋夜睡梦
总结
风景独特、迷人
教学反思
3.天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帐、玻、扇、偏、璃、鹰、烁、莺、蝠、蝙”等
10个生字。
2.抓
住“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
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
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天窗》。(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
么是天窗?)
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这个问题读课文。
4.学生带着“什
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学生可说说课文的
描述:“在房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也可以说
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
(设计意图:针对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
的思维与
教材编排意图产生碰撞,理解编排目的的同时,学会质疑的方法,产
生阅读的欲望。)
5.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
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
天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
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4.自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
句话来概括。
学生读,读后交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
慰藉。”
(设计意图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
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
给了学生读书、
感悟的余地。)
5.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2.问:慰藉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
(设计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文
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
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
渔
”。为学习文本奠定基础。)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
的那些部分触动了你的心灵,反
复阅读,体会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感
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慰藉”安慰。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
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
的嬉戏,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
惟一的自我安慰。
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
回时的失落,(也可以结
合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
情
形、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过程中要结合有感情的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
”一句中体会
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体会
孩子当时的无
奈。
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抚慰了孩子们
的心灵。从而理解为什么
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感情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设计意图:在理解过程
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
悟、品位,恰倒好处的突破了文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读
书、
理解的方法。)
三、拓展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
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
好的回忆。
(设计意图: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培养
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天窗
天窗的来历
夏天阵雨时
慰藉
想象的世界
晚上“休息”时
神奇 看到、想到
教学反思
4、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绚”“纤”等生字和课文中“琴弦”、“裹着”、
“
草如茵”、“掬一捧”、“应和”、“袅袅炊烟”等词语。并能理解课文
中“绚丽”、“催促”、“草如
茵”、“纤细”、“应和”、“竖琴”、“沉醉”、
“柳如眉”等词语。
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3、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赤
子之情。
教学难点: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
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会作者
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
“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结合平时学生作文中词语贫乏、句
式老套的毛病,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
教学重点:
培养学
生熟读成诵的习惯,既能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又能使学
生在反复诵读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语流、语感能力
。
教具准备:
乡村生活、生产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老师带你们看了一次春潮,现在耳边好象还响着轰隆隆的
春潮声。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到那里,我们又会有怎
样的奇遇呢?
(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学习生字:(辨析字音、字形)
绚弦纤和(多音字)袅茵掬裹(衷)淌(躺)犁(梨)瓣(辩)
4、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
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
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
的朗读方式)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6、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
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
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
解方式解
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
的问题,可以让学
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分
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
然段)
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
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
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四、布置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选择自己理解了的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
1、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自己认为能读得最好的段落。
2、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为什么觉得这段比较好读?
(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
,如果没有明显的错误,就不要否
定学生或幼稚或离谱的回答,因为这是孩子对课文的初
步感知,即使
有不够准确的地方,教师要重在适当引导,而不是强调唯一答案。也
可以就此训练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完整、准确地表达。)
二、学习课文: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
样的景象?
2、课件展示。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呵,河流醒来了!”――
一个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
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
悦
写活。(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樱
花”“酒窝”(比喻)
4、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5、小组自学: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
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6、教师提问:
课
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来,读一读,
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桃花水
”比喻成“竖琴”“明镜”,
把“波纹”比喻成“琴弦”,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方法,把
“柳枝”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7、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联系上文,思考: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
子还贵,比银子还亮?
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因为桃花水与农村生产息息相关,所
以比
金子还贵,因为它纯净透明,所以比银子还亮。)
(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
,品一口,
就好像美妙无比的桃花水流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结尾表
达了作者对三月
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思考:读《三月桃花水》和读《春潮》时,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
1、
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写四季之一的自
然景观,或写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也可安排
在课后进行)。
2、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
你会对燕子
、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形近字组词: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声音 竖琴
沉醉
光芒 明镜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转述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学会将听到的话转述给第三者听,要求将主要内容陈述清楚,
意思表达完整;
3、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课前准备:
1、转述试验:
(1)要求每位家长在今天晚上6
点到8点这段时间里给语文老师
打一个电话。具体内容由学生干部布置。
(2)与家长电话联系,由他们自行设计几句话让学生在第二天的
课堂上转述给老师。
2、随便准备一些小道具(诸如:剪刀、书籍、花盆、制作材料等
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同学们,昨天老师没有
亲自来布置作业,而是让玲玲来告诉
大家的,大家听得明白吗?老师从昨天晚上所接到的电话中就知道谁
明白了,谁没有明白。
今天,有没有人让你告诉老师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转述家长交待的话。
3、听到了各位家长让你们告诉我的话,真
高兴。你们看昨天老
师和你们没有见面,而你们是怎么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呢?你们的
家长没
有和老师见面又怎么知道给老师打电话的呢?老师没有见到
你们的爸爸妈妈又怎么知道了他们要告诉老师
的话的呢?对呀,都是
请另外一个人转告的,把你知道的消息告诉一个当时不在现场的人,
这就
叫“转述”。
4、板书课题:学会转述
二、指导转述的方法:
1、调查:刚才向老师转述了你们家长的话的同学举手。
2、谈话:其实这些同学们都已经学
会了转述,只要将意思说明
确,注意不要太啰嗦,让听话的人明白你的意思就算是一次成功的转
述。
三、具体案例练习:
1、出示题目要求:老师通知大家:明天下午,班级举行树叶贴<
br>画比赛,要求同学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李
响请假了,没有到校。如果老
师请你把上面的通知内容转告给他,你
见到他该怎样说?
2、自由读题,弄清题意。
3、说说题目中有几个角色:老师、李响、转述者
4、分小组进行练习:先由老师通知转述者,再由转述者进行转
述练习。
5、指派某小组到台前表演,大家评议。评议要点:是否将老师
的通知清楚地告诉了“李响”;人物
之间的交流语言是否文明礼貌。
例:刘畅(转述者):请问这是李响的家吗?
李响:是刘畅呀,快请进。
刘畅:你明天上学吗?
李响:明天我要上学了,有什么事吗?
刘畅:明天下午,我们班级将要举行树叶贴画比赛,美
术老师要
求同学们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你赶快做好
准备吧!千万别忘
了。
李响:是嘛?不是你告诉我,我明天肯定做不好。谢谢你!
刘畅:不用谢!好朋友还用这么客气吗?你记住了就行,我也要
回家了。再见!
李响:再见!
四、实例练习:
1、指定一个接受转述的人暂时离开教室,以听不到教室里的谈
话为宜。
2、老师对
选定的转述者说:“请你告诉戴广顺,让他将教室里的
那盆君子兰先浇点水,然后搬到外面晒晒太阳。”
3转述者离开教室,向戴广顺转述。
4、让戴广顺进教室,大家看他的行动就可以判断出转述者是否
转述成功。
五、师小结:
要想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必须做好哪两件事呢?(一个听,一
个说)
如何听:听别人讲话要集中,不随便插话,边听边思考。
如何说:要说普通话,学会用礼貌语言,说话声音要响亮,态度
自然大方。
六、分组设计:
1、各小组选派一名转述者;
2、各组讨论设计一个转述内容;
3、将内容告诉非本组的转述者,并转述给另一个小组。
4、按小组进行积分,最后评比。
七、作业:向各位家长转达老师对他们的谢意。感谢他们在这次
活动中所给予的支持。
板书设计
转述
注意:听清、记准 说清楚、说明白
要求:要抓住要点,不遗漏
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教学反思:
本课口语
交际是训练“转述”的能力,这不只是说法的改变,而是在听
话、说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综合能力
。我先让学生自读通知,
接着引导学生讨论:该怎样转述这个通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这个很
简单,思考了一会儿时间,就举手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敢举手,可能
是不知道如何转述, 也有可能是对自己的答案不自信。在学生们说的
时候,我给了其他学生评价的机会,这同样是表达的训练 ,我给学生们
提供了“我觉得……”“我认为……”“你说的……”等句式,让他
们有一个意识 ,在给别人提意见时一定要诚心诚意,要先说优点,再指
出不足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和同桌练习转述,明 确转述时把内容说完
整、说准确,不能丢三落四,也不能说错。最后,我又进行了延伸,巩固
了 学生转述的能力。我给出了其他几个事件,让学生进行转述,通过实
战提高转述能力。
习 作
我 的 乐 园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欢乐,同学们,你们的乐园是哪里
呢?(引入)
2.组织同学交流介绍。(学生各抒己见)
现在,让我们以“我的乐园”为题开始这次习作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启发思路,讨论交流。
1.打开思路。
你的乐园都有哪些呢?
是“满是玩具的房间”“村头小河边的草地”,还是“班级图书角”
“自己家的院子”?或者
是“学校的篮球场”“爷爷的菜地”?……(学
生自由讨论)
2.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先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乐园是哪里。
(2)乐园有什么特点?(此处可作细节描写)
三、习作指导。
1.阅读感受。
先来读一读表格中的内容。
指名读。
读后交流:“村头小河边的草地”上都有什么?小朋友喜欢在这里做什
么?
2.整理思路。
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喜爱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
了怎样的快乐?
让我们把自己的乐园介绍给同学吧。
开始小组交流。
3.写作提示:写之前可以仿照课本中的样子,做一个表格。
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同学听,让他们来感受你的快乐。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1.选出两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班级进行点评。
2.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喜爱
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
的快乐。注意语言通顺、用词恰当
等。
五、习作小结。
我们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园,抓住乐园的特点,写出了乐园里做的
事情和获得的快乐。
六、延伸活动。
将你的作文与你的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文字描写,
画出对方作文中所刻画的具体场景。(看看是否刻画到位)
板书设计:
我的乐园
乐园有哪些
乐园有什么特点
带给你怎样的快乐
教学反思:
通
过这次习作,我让学生懂得了,生活是快乐的,这些快乐的事情就是
写作的材料,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值
得记录的小细节,善于去发现,你
就会把自己的乐园写得更加迷人。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小组互相<
br>点评,同学们受益匪浅。我也发现,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需要重视对写
作技法的指导以及文词的积
累,这样学生的文章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语文园地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的4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
园地。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4篇课文的题目。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
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请你阅读第一单元的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
想法的句子。(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句子:
《清平乐·村居》,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我感受到作
者对乡下朴素生活的喜爱之情。)
《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
独特、迷人的风景”。
(我从这最后一句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想法。)
《天窗》,“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我从
这句话中体会到
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齐读这几句话,再次感受体会。
3.还有些句子特别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想法,到课文里面找一找,
读一读。
4.小结:以后我们要继续多多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课文中有很多词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下面这
一题。
课件展示:读一读,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
不同。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大街小巷
肥沃 麦浪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分行读,指名读,学生齐读。
说说从这些词语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第一行描
写的
是城市生活,第二行描写的是乡村生活。)
2.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二)第二题。
1.“词句段运用”还有两个句子,先读一读。
(1)天边的红霞
,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
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
的田园风景画。
(2)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带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2.选一幅画面,照样子写一写。
(1)仿照上面的两个句子,仔细观察课文的三幅图,说一说。
(2)选一幅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 ①广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绘成
了一幅草原风景图。
②山间流水潺潺,溪边树木葱茏,小鸟欢唱,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山水画。
③高
大的教学楼,宽阔的塑胶操场,再加上跑道上奋力奔跑的孩子,构
成了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
3.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日积月累”。
1.指名朗读“日积月累”中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2.学生齐读。
3.了
解词意,体会情感。(托物言志,通过对梅花俏丽而坚韧不拔形象
的塑造,寄托了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
、谦虚磊落、藐视各种困难的
情怀。)
4.试着背诵。
五、小结。
这节
课我们积累了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积累了词语,
仿写了句子,还背诵了一首毛泽东的词。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积累词语,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
法
的句子,持之以恒的积累一定会丰富学生的素材库。
2.仿照上面的两个句子,仔细观察课文的三幅图
,选一幅照样子写一
写。这样强化句子训练,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逐步提高
语言
表达能力。
3.理解、背诵《卜算子·咏梅》,积累毛泽东的诗词,在实际的学习生
活中不断
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 二 单 元
5.琥 珀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课件出示琥珀图片)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
明或半透明,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小动物。在蜜汁
般的色泽内,
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琥
珀,以其浑
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的典雅之气,深受人们
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琥珀可用
来做装饰品,如首饰,还
可入药。)
3.(出示琥珀图片)大家来看这块琥珀,谁能说说它的
样子?(透明,里
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在它们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琥珀》这篇课文来
了解一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柏吉尔: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
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
动》《爱的代价》。而著名的《琥珀》一文,则是根据德国作家柏吉
p>
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
来较为枯燥深奥
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2.认读生字词语。
着重指导读音:热辣(là)辣 晌(shǎng)午
3.理解词语意思。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拭、餐、晌、辣”,在田字格中示范。(“
拭”字不要
多撇。“餐”是上下结构,左上方是五笔写成。)
5.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预设:(1)那只苍蝇
和蜘蛛当时在干什么?(2)它们是怎样被包在琥珀
里的?(3)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的是作者根
据一块
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
样被发现的,同时讲
述了这块琥珀的价值。)
2.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12):写这块奇异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二部分(13~17):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18):写这块琥珀的形态和价值。
四、布置作业。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2.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同桌互相交流琥珀形成的过程。
3.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形成松脂球、变成化石)
二、学习课文,体会文中推测的合理性。
1.这块琥珀的形成始于几千万年前,作者是怎样知道琥珀的形成过程
的?(推测)
出示句子: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
细情形,并且可以推测,在远古时代
,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作者根据这块琥珀作了哪些推测呢?你觉得这些推测科学合理吗?
说出自己的理由。
(1)天热,松树才会滴下松脂。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描写太阳的句子。
读一读这几个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天气非常炎热,气温越来越
高。)
请你读出气温的不同。
作者为什么推测天气很热?(因为只有天热,松树才会渗出大滴的松脂
并不断滴下。)
(2)松脂恰巧滴在苍蝇和蜘蛛上。
请大家朗读第3~8自然段的内容,推测作者描写的小苍蝇和蜘蛛是什
么样子的。
①小苍蝇很快乐。(从“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可以想象
到小苍蝇很快乐。) <
br>出示句子: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
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读出小苍蝇的快乐。
②小苍蝇停在松树上很放松。(从“伸”“掸”“拂拭”这几个词,可以体会到小苍蝇很放松。)
出示句子: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读出小苍蝇的放松。
③蜘蛛小心翼翼,很谨慎。(“小心”一词,写出蜘蛛偷偷摸摸的样子。)
出示句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
近了。
读出蜘蛛的偷偷摸摸和小苍蝇面临的危险。
小苍蝇想好好地歇歇,蜘蛛想饱餐一顿,哪能想
到大祸就要临头!这个
大祸就是——落下的一大滴松脂!它“刚好”落在树干上,把小苍蝇和
蜘
蛛包在里头,这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3)松脂继续滴下来。
一大滴松
脂能形成松脂球吗?(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小家伙拼命挣扎,
说不定还能挣扎出来。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
无法形成球;即使形成球,
如果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4)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出示句子: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说明时间长)
出示句子: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
,逼近那古老的森
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
起。树
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
沙下面。(说明时间漫长,沧海桑田,松
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三、拓展延伸。
1.思考:作者是怎样做到科学合理地推测的?(观察仔细,推测有据。)
2.请你用“因为
……所以……”来说说作者推测的依据。(因为这块
琥珀是在海滩上发现的,而松脂只能在树林里产生,
所以这里经历过
剧烈的地壳运动。因为要形成琥珀必须要有松树或柏树,所以在作者
想象中,这
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因为琥珀要有松树渗出的松
脂,所以作者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
天。因为琥珀里有苍
蝇和蜘蛛,所以证明远古时候就有苍蝇和蜘蛛了。)
3.如果让你来推测
,你会怎样描写小苍蝇和蜘蛛被松脂包裹住的过
程?(在一片长满了松树的森林里,一只蜘蛛正在结网,
忽然一阵风吹
来,蜘蛛被风吹了下来,被树枝上的松脂粘住了脚。松脂特有的香味引
来了一只苍
蝇,它好奇地飞到松脂旁,想尝尝松脂的味道。一大滴松脂
突然掉了下来,正好把蜘蛛和
苍蝇包在一起,形成一个松脂球。经过地
质变化,几千万年以后,松脂球变成了化石,就形成了琥珀。)
板书设计:
琥珀
形成松脂球:阳光、松脂、苍蝇、蜘蛛
变为化石: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教学反思:
1.抓住重点。本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
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通过梳理
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以及分析作者推测的依据,可以很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
2.注重培养想象力。在理解了作者科学合理的推测之后,再来自己推
测小苍蝇
和蜘蛛被包住的过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测能力。
3.注重语言训练。阅读教学离不开读,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品读,才能真
正地走进文本;通过练习说话来积累语言,培养表达能力。无论是读还<
br>是说,都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语感。
6.飞向蓝天的恐龙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老师知道,我们班有很多男生喜欢恐龙,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知道
的恐龙?(学生交流)
2.恐龙简介:“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是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
文命名的。恐龙,是
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
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恐龙家族的成员种类很多,形体
大小各异。大
的,庞大笨重的身躯可超过大象;小的,轻盈灵活的身体酷似雄鸡。恐
龙在中生代
末期突然全部灭绝,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我
们现在知道的恐龙,是根据发掘出的恐龙化石复
原出来的。
3.欣赏恐龙图片。看了这些图片,恐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通过预习,谁能帮助同学解决疑问?
2.认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3.重点指导“隧、翼”的写法:“隧”字最后写“辶”;
“翼”分为上
下两部分,写时注意紧凑,“共”的第二横较长。
4.理解词语意思。(互相交流)
5.把你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是一篇科普文章
,主要
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
小型
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
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
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
程提供了证据。)
2.简要概括课文每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
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第二部分(2):写这一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
第三部分(3~4):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第四部分(5):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
好愿望——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
分的证据,全面揭示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四、交流感受,品味句子。
1.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找出本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
2.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1)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一
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
了长时间的演变过
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2)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一些”表示
不
是所有的恐龙;“应该”表示这是一种推测,说明在没有找到证据之前,
不能确定。)
(3)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全面”说明科学家
们希望找到更多的、更
充分的依据。)
五、布置作业。
1.读课后的“资料袋”。
2.搜集关于恐龙的资料。
- 第二课时 -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读了生字新词,理清了课文的层次,这节课我们主要学
习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恐龙和鸟类各有什么特点?(恐龙:凶猛、笨重、迟钝;鸟类:轻灵、
五彩斑斓。) 2.恐龙和鸟类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
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
翔的鸟儿。)
3.科学家们经过研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
出示句子:20世
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
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
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
了点睛之笔
。
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发现啊!我们来读一读这几句话,体会科学家们
当时的心情。(欣喜若狂)
(二)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默读第3、4自然段,想想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儿的。
画出描写恐龙
特点的词句,准备交流。
2.全班交流。
(1)地
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
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
体。
去掉“大约”行吗?为什么?(不行。“大约”是指不精确的估计,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
严谨。)
(2)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
像它们的祖
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
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
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
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
食
。
①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对比、排比)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恐龙家族形态各异的特点。)
③恐龙家族的成员真是形态各异!请你读出它们的不同。(男女对比着
读。)
(3)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
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
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
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
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其中”“一些”说明了什么?(准确地表达了不是全部的恐龙。)
(4)这些树栖的恐龙在
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
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
树栖生活过程。
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恐龙是怎样学会飞翔的?(科学家给出了两种推测:始于树栖生活过程,
在奔跑过程中学会。)
(5)不管是树栖生活使鸟具备了滑翔能力,并逐渐能够主动飞行,还是
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
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最终的结果是
——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
飞向了蓝
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三)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恐龙飞向蓝天只是科学家们的推测,他们更美好的心愿是什么?齐读
第5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科学家们经过研究,让我们
了解了恐龙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
过程,但想要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你
想对
科学家们说点什么?
四、布置作业。
1.向家长介绍恐龙变成鸟儿、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小练笔: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事物的不同特点。
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鸟类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猎食性恐龙(树栖)
带羽毛恐龙(奔跑)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归纳
出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这是课文的重点。通过
抓住关键词句,把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简单化。
2.引导学生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通过品读句子中的关键词,体
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一只虫子落入铁扇公
主的茶
杯里,随茶水进入铁扇公主肚子里的镜头。
2.同学们,这样的情景以前就只能存在于
神话世界里,而现在,这样的
情景也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这就是纳米时代!今天让我们走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篇课文,去感受纳米技术的神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读了课题之后,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存在于哪些地方?
谁能来帮助同学解决这几个问题?
2.认读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读,再指名读。
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找出文中的科技术语,把它们读准确。
课件出示,学生读。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臭、蔬”,在田字格中示范。(“臭”字不
要少点。“蔬”
是上下结构,左下方的写法要注意,是五笔。)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有关纳米的哪些知识。(这篇
文章向我们介绍了纳米
和纳米技术的定义,纳米技术的应用以及纳米
技术的美好前景。)
2.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第二部分(2):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技术。
第三部分(3~4):写纳米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第四部分(5):写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
3.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来写?(总—分—总)
4.找出第2~4自然段的中心句,读一读。
什么是纳米技术呢?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熟练。
2.搜集关于纳米技术的资料。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课文。
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
二、学习课文,了解纳米技术。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什么是纳米技术?请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句子。
2.读了这一段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
3.纳米究竟有多小?作者是怎样说明的?
课件出示:
①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比较句子,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非常非常小。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你觉得哪句话写
得好?为什么?(第二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
地写出纳米的大小。)
②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
球上。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更直观形象)
4.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0.6毫米,它有多少纳米呢?(约60万纳米)
5.这种小小的物
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
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这真的是太神奇了!
带着这种感受再
读这段话。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使用了纳米技术。
课件出示:
①冰箱里面用到一种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食物保
质期和蔬菜保鲜期更长。
②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
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
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③在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④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
预防。
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⑤现在
吃一次药最多管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
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
甚至一个月。
2.在介绍这些纳米技术时,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
较)
3.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何感受?(纳米技术的使用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
幸福、健康、方便……
)
4.出示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学生欣赏。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纳米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使
用越来越广泛。纳米技术正在逐
步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2.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如何? 齐读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 <
br>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
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
。
“在不远的将来”说明了什么?(纳米技术发展很快)
“衣食住行”说明了什么?(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受到纳米技术的影
响。)
3.这段话与第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首尾呼应)
三、拓展延伸。
1.把你收集到的运用纳米技术的新产品介绍给大家。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
中提到的纳米技术的应用和你课后搜集到的关
于纳米技术的材料,大胆想象,小组合作,运用纳米技术来
尝试进行发
明创造,并把你们的发明思路介绍给大家。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表扬、鼓励。
四、谈收获。
1.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作者
向我们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及其应用等科学知识;采用
了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让我们对纳米技
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1.对纳米技术进行进一步了解。
2.请仿照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你利用纳米技术构想的创造发明。
板书设计: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总讲: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分述:纳米技术及其应用
总结:纳米技术发展前景广阔
教学反思:
1.重点突出。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了
解有关纳米技术的科学知识,
在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之后,抓住文章的第二、三部分进行学习。学生
在读、画、说的学习中,对纳米技术有了清晰的认识,感受到了纳米技
术的好处。
2.学习说明方法。作者在文中介绍纳米技术及其应用时运用了列数字、
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
方法,通过品读、比较等方法了解这些说明方
法的好处。
8、千年梦圆今朝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随着一声
巨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五号”飞入太空。这
次载人航天飞
行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下面
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播放视频)
2.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何感受?
3.今天我们来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了解
一下中国人飞
天梦想实现的过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谁能说说课题中的
“千年梦”指什么?“千年梦圆在今朝”又是什
么意思?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请你在文中
找出答案,并用简洁的语言按
时间顺序加以概括。
2.学生交流。
(1)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
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
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古人的奇妙想象)
(2)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他用四十七支火箭捆绑
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
筝,叫人点火发射。(万户尝试火箭飞行)
(3
)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
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
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
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发
射)
(4)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
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5)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
娥一号”,成为了世界
上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中国第一
颗月球探测卫星发射)
3.播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频。
4.载人航天工程有什么伟大意义?
(1)我
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
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
程碑。
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自豪)
让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再读这两句话。
四、拓展延伸。
1.为了“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他
们付出的是青春,是健康,甚至是生命。(
出示补充材料)
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
保证航
天员的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
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倒在出
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
室,有的为了寻找飞船的残骸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为了排除险
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2.让我们向航天英雄致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我们中华民族
的飞天梦才得以实现。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出:千年梦圆在今
朝!
五、布置作业。
搜集关于航天技术的资料,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
板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
飞天梦想、不断探索
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嫦娥工程
教学反思:
1.创设情
境。展示“神舟五号”发射的视频和飞天梦想实现的图片,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激起他
们为祖国感到骄傲,为
航天工作者感到骄傲的心理。
2.思路清晰。在了解千年的飞天梦是怎
样一步一步实现时,学生在朗
读中找出相关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按时间顺序加以概括,最后在头
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口语交际
说 新 闻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学齐读,你知道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吗?(读书人不仅要读好
书,还要关心家事,关心政治
,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体会世间百态,而
不要死读书。)
2.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
,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新鲜事。有些事被
报纸、电视媒体报道出来,就成了新闻。新闻包括哪些事情?(发
生在
国内、国外的大事,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
3.同学们,前几天老师布置作业让大家收
集新闻,你们收集了吗?你是
从哪里收集的?(网络上、电视上、报纸上)
4.你们在收集新
闻的过程中,发现新闻都有哪些特点?(新闻要真实,
要及时,还要有价值。)
5.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小小的新闻发布会,把自己所知道的新闻分享
给同学们听。
二、明确要求。
1.在说新闻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说新闻时应注意什么?
2.在书上找出要求。
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1)要说明新闻的来源,把新闻
讲清楚,不要随意更改内容。最后,还可
以说说自己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2)准确传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讲述。
3.当别人发言时,我们要怎么做呢?
认真倾听;不要打断别人;别人讲完后或经允许后,提出问题。
三、发布新闻。
1.小组交流。
现在我们四人一小组来说新闻。请同学们将自己知道的新闻,先在自
己小组内交流。小组内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可以质疑,也可以评价。
各小组选出组内最佳的一位新闻播
报员,准备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现在,我们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在这个环节中
我们将要评出“最
佳新闻播报员”。期待各位播报员的精彩播报,也希望同学们用心倾
听,以便
对他们的播报提出疑问或进行评价。
(1)首先,我们进行国内新闻的发布。谁先来?
①你对他发布的新闻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向发布人提问或进行评价。
②还有谁来播报国内新闻?请上来播报。
(2)现在要发布的是国际新闻,谁先来?
(3)同学们,在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
生活的小区或村里、我
们的家里,每天也一定有许多事情在发生。谁能把我们身边的新闻向
大家
发布出来?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做准备,可以和同学交流。准备好了
吗?请同学们自由发布新闻。
3.评一评。
谁能成为今天的“最佳新闻播报员”,由同学们来决定,请同学们投票。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你们都表现得特别棒!在我们的生活里,每
时
每刻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有很多事情离我们很远,但是新闻
可以及时报道这些事情。新闻不仅可以
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还在
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美好。让我们一起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多读、多看新闻,在新闻中增长见识。
齐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板书设计:
说新闻
准确 清楚 连贯
教学反思:
1.要求明确。在
进行交际之前,出示口语交际的要求,内容包括说什么、
怎么说、怎么听。学生在明确要求之后,交流时
就可以准确传达信息,
清楚、连贯地讲述,认真倾听,并逐渐养成文明交际的好习惯。
2.乐
于表达。课堂上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交流的
机会;全班交流之前,宣布评选“最佳新
闻播报员”,能充分调动学生
交际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表达。
快乐读书吧
十万个为什么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猜一个谜
语:厚薄大小不相同,世界万物都包容,
只要你能打开看,增加知识力无穷。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书)
你们喜欢读书吗?为什么?(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
就让我们一起到书的世界里看一看吧。
二、指导方法,交流体会。
1.出示《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的封面。
师: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你能了解到什么呢?
(师相机介绍:中文题目、英文题目、作者、译者、图、出版社)
2.作者及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米·伊林(1895—1953),苏联著名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
文学作家。致力于写作通俗科学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房间的
故事》《山与人》《人与自然》《
在你周围的事物》等。
内容简介:《十万个为什么》的书名是截取了英国作家约瑟夫·鲁德
亚
德·吉卜林的一首小诗“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办,十万个为什
么”中的一句,在俄语中,“十万”
用以形容数量之多,其实这本书并
没有十万个问题。米·伊林创作了这本书,他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
br>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提出饶有兴味的问题,进行有启发性的解释。
3.这是一部科普作品,同学们知道该怎么阅读这类作品吗?
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1)找出不懂的科技术语,通过上网查资料、与同学交流、请教老师或
家长等多种方式弄明白,才能
理解文章;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3)反复揣摩语言,增强感悟语言的能力;
(4)读完之后思考总结,对于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深入研究,关注最新的
研究成果。
4.课件出示书中的一段内容,学生交流。
教师节选片段,引导学生体会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5.教师小结: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
,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回答。书中还有
很多千奇百怪的问题,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要去读一读了呢?课下
同学们找来这本书,读一读吧。
三、阅读推荐。
1.世界上还有许
多优秀的科普作品,如李四光的《穿过地平线》、高
士其的《细菌世界历险记》等。读了这些书,你一定
会为科学世界里
有那么多的奥秘而惊奇。
2.选择其中一本读一读,然后写一写自己的读书心得。
本次教学主要
以导入为主,通过摘选片段,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通过
指导读科普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作品
的能力。本次教学还
需要改进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让学生畅谈读书收获这个环节没有充
分展开
。
习作
我的奇思妙想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想过发明一种东西?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让以前的许多幻想变成现实。牛顿说过:
没
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3.正是由于一个个小小的奇思妙想,莱特兄弟制造出
了世界上第一架
飞机,诺贝尔发明了炸药,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
4.这节
课,就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并把它记
录下来。
二、明确要求。 <
br>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同学们,
请打开课本翻到第30页
,读要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交流小结。
(1)想象既要丰富,又要合理;内容既要新奇,又要具体。
(2)要突出事物的特点,介绍它的样子及功能。
(3)语句要通顺,表达要有个性。
3.齐读习作要求。
三、启发思路。
1.老师也有些奇思妙想,你们想知道吗?
(课件出示:会飞的汽车、雾霾处理器、神奇的轮椅。)
2.你们的奇思妙想是什么? 你们的奇思妙想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看似不可思议,但只要你们
努力学习,这些终有一天会变
成现实的。
3.根据大家的交流,我们把这些奇思妙想归纳一下:
生活用品:衣服、鞋子、家具、伞、扫地机器人……
学习用品:书包、书、文具盒、笔、学习机……
公共设施:医院、学校、公路、社区健身器材……
4.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展开想象,可以画一画,也可以
写一写。
四、习作指导。
1.
请你先想一想:拟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才能吸引读者呢?
学生交流题目。(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带人飞的鞋子……)
2.我们这篇习作可以怎样写?可以列一个提纲。
开头:写你为什么要发明这个东西。
中间:详细介绍它的特点,如样子、结构、特性、功能、使用方法等。
结尾:写你发明这个东西后生活有什么改变。
3.大家可以把你要写的东西画出来,也可以参
考课本上“会飞的木屋”
的提示,做一个思维导图,在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4.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点评。
1.教师选出在巡视中发现的优秀习作,让作者读一读。
2.全班进行点评。他的习作好在哪里?
3.根据刚才的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之后,同桌交流。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的这些奇思妙想,在不久的将来,一定
也会成为伟大的发
明创造,老师希望由你们来把它们变成现实。
板书设计:
我的奇思妙想
样子 结构 特性
功能 使用方法
教学反思:
1.启发思维。在课堂上,为了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
先给出了三个“奇
思妙想”——会飞的汽车、雾霾处理器、神奇的轮椅,然后把学生交
流的内容
进行归类,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
2.先说后写。 这节课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说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学生自己给奇思妙想拟定题目和
写作内容提
供了肥沃的土壤。
语文园地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二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
2.请同学们先回忆
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讲了什
么内容?(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自评式的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呢?
2.你是怎样解决那些不懂的问题的?
3.读课本第31页“交流平台”的内
容,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
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资料、请教别人)
4.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一定要积
极思考,想办法解决。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看课本中的图片。这是什么?(一张汇款单)
2.请你仔细观察,你有什么疑问?(汇款单上的金额为什么要大写?)
3.学生讨论解决问题。(为了防止金额被篡改。)
4.
出示大写数字,指名认读。(壹、贰、叁、肆、伍、陆、柒、捌、
玖、拾、佰、仟)
5.同桌合作。一个说数,另一个用大写数字写出来。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由于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他们的名称
有的是新出现的,有的是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含义。
2.出示词语:云技术、多媒体、克隆、互联网,桌面、窗口、潜水、文
件夹。
3.读一读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分别属于哪一类。
4.小组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第二题。
1.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作者是怎样介绍事物的?读一读课本中的句子,指出说明方法。(作比较)
2.作比较有什么好处?(将我们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
的事物相比较,能
更好地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
效果。)
3.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句子,并与同
学们交流,说说这样表达
的好处。
4.拓展练习:请你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中的句子,注意读准“塞”“锁”的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的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
(1)“白马西风塞上,
杏花烟雨江南。”这是出自徐悲鸿的一副对联。
此段用南北方景色的不同,道出了地域文化的差异。 <
br>(2)“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这是一副回文对联,就是
上下联从最后一个字往前
倒着念和顺着读是一样的。回文要做到“似
倒而顺,似顺而倒”,这有赖于巧妙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匠心。
(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是苏州沧浪亭的对联。
上联出自欧阳修的诗歌
《沧浪亭》,“清风明月”指的是自然界的景
物,它们没有主人,人人可得而享之,所以说原本是无价的
。下联出自
苏舜钦的诗歌《过苏州》,写苏州景物美好宜人,山水亦似有情,真不
愧是“上有天
堂,下有苏杭”。
(4)“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济南大明湖的一副七
言
对联,语言精练,对仗工整。上下联巧用两组数词,仅用了“四面荷
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
湖”几个最具特色的景观,就极
其生动逼真地概括了济南古城风貌的秀美景色。这不仅是
对大明湖绮
丽风光的精彩描绘,也是对风景如画的济南城的由衷赞美。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对联?请全班交流。
(有雨云生石,无风叶满山。雨过山
头绿,云来地上阴。万色云霞花四
照,一潭水月镜双清……)
4.读了这些对联,你有什么感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认识了数字的大写,学习了新生
词汇,能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的特点,积累了描写自然<
br>风光的对联。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发现自然的美丽和奥秘,体会
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能
针对问题运用多种方法解决。
2.在学习中,能够通过朗读品味、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并且能够运用
学过的方法来介绍事物。学以致用,才能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第 三 单 元
9.短诗三首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
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
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
珍
珠。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
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
人、
儿童文学家。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无标题
的自由体小诗,这些小
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主要作品有《冰
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
者》《小
橘灯》《繁星》《春水》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繁星 漫灭
藤萝 膝上 波涛
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方不是“水”,而是五笔写成的
“”。
4.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一)。
(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
2)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月亮、藤萝、
母亲的膝上”来想象这些形象
的样子。)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4)“月明的园中,藤
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
受?(对母亲的怀念和儿时快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5)出示图片,配乐朗读诗歌。
(6)试着背诵诗歌。
(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诗歌的?请你归纳一下。
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请你按照以上思路来学习《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
2.交流自学内容。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 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
诵。
(1)出示第二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强调了星星的光、花的香、思潮里波涛的清
响。)
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大海的热爱。)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出示第三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中有两个“风雨”,请你圈出来,体会
它们有什么不同。(第
一个“风雨”指的是刮风下雨,第二个“风雨”指的是作者遇到的坎
坷、
挫折。)
②心中有了“风雨”,作者要躲到哪里?(母亲怀里)
③一个“躲”字,你体会出
了什么?(“躲”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
恋,同时也赞颂了母亲怀抱的温暖和母爱的伟大。)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四、拓展延伸。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新诗”
,一般指五四运动以后在继承发扬民
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和日本诗歌的
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现代诗具有形式自由、
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它的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诗歌
形式自由,意蕴丰富,一般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本课所选的三
首短诗
均为抒情诗。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繁星》中的其他诗歌。
2.搜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并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短诗三首
怀念往事 热爱大海 赞颂母爱
教学反思:
1.借助多媒体,把诗
歌、画面、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真
实感受;作者对童年、大海、母亲的感情,激起了学生
的情感共鸣。
2.反复地诵读诗歌,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
面,体会
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现代诗歌的语言朗朗上口,采用个人读、
齐读、轮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可以激发学生
对诗歌的兴趣。
10.绿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春天绿色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景色属于哪个季节吗?你有
什么感受?
2.绿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希望的象征。现代诗人艾青也非常喜欢
“绿”,他笔下的“绿”是什么样
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他去欣
赏那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吧。(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艾青(19
10—1996),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
人民的苦难和命运,反映现实的生
活和斗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
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他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
br>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
地》《向太阳》等。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时正音。
3.指导书写“瓶”字:左右结构,注意
右边“瓦”字的写法,共四笔,
第二笔是竖提。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配乐范读,学生思考:诗人看到了哪些绿?
2.学生交流。
出示: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3.第二小节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说明还有很多绿,启发读者思考,<
br>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你还知道哪些绿?(草绿、苹果绿、橄榄绿……)
4.难怪作者说:“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齐读。
5.这各种各样的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
吗?(特别)
(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齐读。
6.在作者眼中,什么是绿的?(风、雨、水、阳光)
在你的眼中什么是绿的?(山是绿的,田野是绿的,树是绿的……)
仿照第三小节写一写你眼中的绿。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读读诗歌第四、五
小节。
找出
诗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挤”“重叠”“交叉”
“指挥”“飘动”。所有的绿色都源于
诗人心中,所以一切的绿色都
会随着诗人愉快的心情,按着节拍飘动。)
读诗想象:所有的绿交叉在一起,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的画面。
8.朗读全诗。指名读,齐读。
9.读了这首诗,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春风又绿江南岸,万物复苏
的生动画面。)
10.朗读诗歌,你有什么体会?(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四、拓展延伸。
1.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
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2.学生读《西湖漫笔》中的段落,体会并说说感受。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
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
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
br>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
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
了石头缝里。
3.学生交流。
4.总结:这段选文主要写的是西湖六月时的绿色。作者描绘
了各种各
样的绿。有苍松古木的浓绿,有小径青苔的嫩绿。有的绿,深得发黑;
有的绿,绿得发
蓝。连小径、石头缝里的青苔都被勾勒出来,可见作者
观察非常仔细。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春天的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与家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
感受“绿”。
板书设计:
绿
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风
雨 水 阳光
挤 重叠 交叉 指挥 飘动
教学反思:
1.在学习诗
歌之前,先介绍作者艾青,让学生对本诗作者有一个比较
全面的了解,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也为
理解诗歌做铺垫。
2.朗读诗歌。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正确、流利、
有感
情地朗读诗歌是有效学习的第一步,配乐朗读能够帮助学生体会
诗歌的情感。《绿》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
乐美,优美的音乐与优美的
文字巧妙结合,增加了诗歌的意境。
11.白桦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白桦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植物是什么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外国诗歌——《白桦》。(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读准“桦”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白
桦是落叶乔木,树干端直,树皮灰白色,纸状,分层脱落。是形成天
然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木材可供一般
建筑及制作器具之用,树皮可提
桦油。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是这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
2.读词语:白桦 涂上 毛茸茸 潇洒 花穗 金晖 徜徉
3.重点指导:“潇”字是左右
结构;“朦”字书写时注意右部不要少了
短横;“抹”字右边上横长,下横短。
4.指名朗读诗歌,思考:诗歌的每一小节写的是什么?
第一小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第二小节:写白桦在雪中的美。
第三小节:写白桦在朦胧寂静中的美。
第四小节:写白桦在朝霞映照下的美。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这是一棵怎样的白桦?(美丽)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桦的美丽?(雪中、寂静中、朝霞中)
3.在文中找出表现白桦美丽的词语。(如画、玉立、光华)
4.想象白桦“如画、玉立、光华”的样子,读出白桦的特点。
5.出示短语,学生读。
洁白的流苏 姗姗来迟的朝霞 灿灿的金晖
晶亮的雪花 白雪皑皑的树枝 银色的光华 同学们,读了这些词语,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请你选择几个
短语描述一下这棵白桦。
6.配乐范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白桦的赞美、对大
自然的热爱
之情。)
7.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分组赛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
2.出示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读一读。
一朵梅花
一朵梅花
开在洁白的雪中
北风萧瑟
一朵梅花
开在迷离的夜里
寒光冰冷
宛若——
苍茫中的奇葩
泪水里的新芽
一朵梅花
一幅图画
五、布置作业。
以自己喜欢的植物为题,写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白桦
雪中——花穗齐绽 流苏如画
寂静——玉立
朝霞——光华
教学反思:
1.在课堂上,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读诗。采
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
由读、分组读、齐读、抓住关键词语品读,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要表
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入情入境地朗读中进行想象训练,抓住“
如
画、玉立、光华”三个词语,引导学生想象白桦的样子,并用给出的短
语进行描述,充分感受
白桦的美丽。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雨后景色的图片,学生欣赏。
2.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
3.你在雨过天晴后,最想做的是什么?
4.诗人戴望舒以“在天晴了的时候”为题,写下了
一首优美的小诗。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中,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与美丽。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
戴望舒(1905—1950),现代
诗人,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
“雨巷诗人”。
2.读诗歌,找出诗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同学互相帮助,可以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同桌互读。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
儿等。)
2.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是什么样子的? 请用文中的词语来说
说。
(凉爽又温柔)的泥路 (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自在闲游)的凤蝶儿
3.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泥路、小草、小白
菊,还有凤蝶儿,这一切都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啊!默读诗歌,想一想:你
最喜欢哪一样景物?为什么?
(1)泥路:凉爽又温柔。
走在这样凉爽又温柔的泥路上,呼吸着野外的新鲜空气,你想说些什
么呢?
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事物的特点。
(2)小草: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
小草没
有了往日的尘垢,炫耀着清新的绿色,看起来是那样的生机勃
勃,听一听,小草在说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想象小草炫耀新绿的样子。
(3)小白菊:不再胆怯。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指导朗读:想象小白菊慢慢绽放的样子。
(4)凤蝶儿:自在闲游。
指导朗读:想象凤蝶儿自在闲游的样子。
小练笔: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瞧,有的落在娇艳的花朵上,在和花儿说着悄悄话呢;
有的 ,
;
有的 , 。
4.指导朗读:雨后的景色多美呀!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5.天晴了,除了可以看
到润湿的泥路,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
景象呢?请同学
们读读第二小节。
读了第二小节,你的感受是什么?(快乐)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赤、携、踏、涉)
6.在天晴了的时候,一切是那么美丽,那么让人快乐。齐读第三小节。
读了第三小节,你的感受是什么?(清新、舒适)
7.在这首诗歌里,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热爱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你观察到的雨后景色是什么样的?模仿诗歌来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搜集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歌。
板书设计:
在天晴了的时候
泥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儿——美丽
赤
携 踏 涉——快乐
推开 晕皱 闲游——舒适
教学反思:
1.采用
多种形式诵读诗歌,在朗读中抓住关键词语想象雨后天晴的美
丽景色,感受诗歌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大自
然的热爱。
2.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想象凤蝶儿自在闲游的样子,根据所给的提示进行仿写。学生的想象很丰富,用优美、凝练的语言写出了凤蝶儿翩
翩起舞、快乐嬉戏、自在闲游的
样子。
语文园地
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现代诗)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
课文,想一想:现代诗有什么特
点?(有节奏感;蕴含丰富的想象;饱含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诗歌,归纳现代诗的特点。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这些古代文人你都认识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你对他们了解
多少。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屈、渊、孟、甫、韩、愈、禹、锡、仲、龚。)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如
何描写颜色。
(2)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2.读一读,注意节选诗歌
的加点部分,说说加点的文字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排比)
(1)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
出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与同学
们交流、品味,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2)仿写练习:请你运用排比手法写一首小诗。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诗歌特点的。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
青(谈诗美)
(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谈诗的节奏)
(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
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英国]华兹华斯(谈诗歌创作)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诗歌的名言?请在全班交流。
(1)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
烧。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2)和谐是诗的语言的生命。——郭沫若
4.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确诗歌的特点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诗,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认识了八位古代文
人,
并尝试仿写现代诗,积累了有关诗歌的名言。在以后的学习中,我
们可以多多积累和摘抄
现代诗,体会现代诗优美、简练、富有节奏的
语言艺术特色。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结合单元课文,学生能够大致了解现代诗的文
体特点。
2.
在学习中,多数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来品味、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
并且能运用所学进行仿写,达到学以致
用的目的。
综合学习
轻叩诗歌大门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用妙笔给我
们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叩
击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今天,让我们一
起走近诗歌,轻叩诗歌的大门。(板书课题)
二、了解诗歌。
1.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朗读并学习了很多诗歌,你觉得什么是
诗歌?
我国现
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
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
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
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
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2.诗歌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三、合作编小诗集。
1.请各组把课前编好的诗集,带到前面展示。
2.各组组长分别介绍。
(1)诗集的名字、封面、目录。
(2)编排内容:收集的诗、写的诗、与诗有关的故事或资料。
(3)编排形式:给诗歌分类、配插图。
四、诗歌朗诵会。
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希望同学们在朗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体会诗歌的情感。
1.课内的诗歌。
(1)回顾《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你有什么<
br>感受?(《短诗三首》感受冰心对往事的怀恋,对母爱和大海的赞颂;
《绿》想象艾青眼中春意盎
然的绿色;《白桦》体会叶赛宁对白桦的
喜爱之情;《在天晴了的时候》与戴望舒一起在雨后漫步。 )
(2)小组交流,读出诗歌的韵味。
温馨提示: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表情、手势要自然。
(3)小组展示并评比。
2.收集的诗歌。
(1)大家收集了许多优美的诗歌,请在组内朗读。(先背
或读出自己喜
欢的一首诗歌,再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小组讨论选择哪几首诗歌朗诵,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能使本组的朗
诵更精彩。
(
3)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它。(可以从诗人、
内容、形式等角度来表达自己的
观点。)
3.创作的诗歌。
刚才朗诵的都是别人的诗歌,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自己也
创作
了诗歌。现在就是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刻,请把你自己创作的诗歌充
满感情地诵读给大家听
。
学生诵读自己的诗歌。
小结:诗歌就在我们身边,诗歌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听了大家的
原创
诗歌,我相信,有朝一日,我们班会有人成为诗人,让我们一起期待着
这一天!
五、拓展延伸。
1.通过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轻叩诗歌大门,你有什么收获
呢
?(我们在学习中获得了关于诗歌的知识,知道了理解、欣赏诗歌的
方法,还学习了一些写诗的方法。)
2.我们在诗的海中徜徉,我们在诗的海边拾贝,这让我们收获满满,也
叩响了诗歌的大门。诗
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让我们以这次
综合性学习为起点,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
,得到更多的收获和更大的
乐趣!
六、布置作业。
1.继续收集诗歌,并读给家长听。
2.自己观察周围的事物,创作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轻叩诗歌大门
了解诗歌 编排诗集 诗歌朗诵
感受诗歌魅力
教学反思:
1.这次综合性学习,通过收集、创作、朗读诗歌,激发了学生学
习诗歌
的兴趣,学到了有关诗歌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了
学生开展活动的能
力。
2.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无论是学习诗歌,还是收集、创作、朗读诗歌,
每个学生都能参
与其中,在活动中有独特的收获。
第 四 单 元
13.猫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2.哪位同学养过猫?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3.猫是那么活泼可爱,充满灵性,它
不仅是画家爱画的小动物,也是作
家爱写的小动物。大作家老舍先生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
br>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无忧无虑 任凭 尽职 蹭 稿纸 丰富多腔 遭殃 枝折花落
责打
生气勃勃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
重点指导:“蹭、腔、殃”的读音,注意“屏、折”的多种读音。
2.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注意“忧”与“扰”、“虑”与“虚”、“稿”与“搞”的区别。
3.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在读中巩固对生
字新词的掌握。
4.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中的语句理解。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儿忧愁和顾虑。
任凭:无论,不管。
尽职: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屏息凝视:抑制住呼吸,集中注意力地看。
①猫怎样屏息凝视?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猫“屏息凝视”的
情形?
②引导学生说:“猫一听到老鼠的响动,就弓起背,悄悄地来到洞口,
只见它瞪大眼睛,连呼吸
也不敢。”你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屏息凝视
的情形吗?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屏息凝视”进行说话练习。
丰富多腔:本课指猫的叫声种类多。
遭殃:遭受灾殃。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读课文,划分段落。想一想:课文第一部分,主要写猫的什么特点?
课文第二部分,写小猫
的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1~3):猫的性格实在古怪。
第二部分(4):满月的小猫的可爱。
2.请你把两部分内容串联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写了猫的古怪性
格和刚满月的小猫的可爱。)
四、课堂小结。
读了课文之后,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古怪、可
爱)
-
第二课时 -
一、检查生字,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2.上一节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作者主要写了猫的古怪和可爱,
表达了作者对猫的 喜爱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课文,看看猫的古
怪和小猫的可爱分别具体表现在哪里。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猫性格的古怪。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 找出描写猫“古怪性格”的句子,用横线画
出来。
2.交流:
①你能找出概括猫性格的词语吗?(老实、贪玩、尽职)
②它的老实、贪玩、尽职各体现在哪里呢?
引读:说它老实,是因为——
说它贪玩,是因为——
说它尽职,是因为——
③“古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 性格古怪?(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
相同,让人感到奇怪。因为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④通过读这一自然段,你体会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对猫的喜爱)
⑤反复读,读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3.课文第2、3自然段也写出了猫性格的古怪,请你速读 课文,找出表
示古怪的重点词语。(温柔可亲、一声不出;什么都怕、那么勇猛。)
4.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
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
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
br>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①“小梅花”指的是什么?(猫的脚印)
猫在写作的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老舍先生非但不冒火,反而戏称
是“踩印几朵小梅花”。
②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猫的叫声是否总是那么动听,为什么在作者听
来会是“丰富多腔”的。
模仿猫的叫声,理解“丰富多腔”。
③猫的叫声是“丰富多腔”的,这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对猫的
喜爱)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
(二)猫的可爱。
1.出示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
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①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启下)
②你从“更”字体会到什么?(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
小猫。)
2.小猫的可爱,你感觉到了吗?找出写小猫淘气的句子。
①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它的淘气?(没完没了、再跑再跌、胆子越来越
大、摔跤、打秋千)
②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把小猫当成一个孩子来写,突出了它的天真可
爱。)
④出示老舍先生的《养花》片段,读一读。再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
看有什么新的体会。(从《
养花》一文,可以体会到老舍对花的喜爱,
再联系课文中小猫对花的糟蹋,可以看出老舍对小猫的爱更深
。)
⑤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
一只普通的猫,在老舍笔下
是那么栩栩如生,这都源自老舍对猫的喜
爱之情。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吧!
三、拓展延伸。
1.不仅老舍爱猫,很多作家都喜欢猫,如夏尊、周而复等,认真读读
“阅读链接”中的文字,体会作者的感情。
2.交流。(相同之处: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不同之
处:老舍——猫
的性格古怪、可爱淘气;夏丏尊——人们对猫的态度;周而复——猫的
外貌和神
情。)
四、布置作业。
1.搜集关于老舍的资料,阅读老舍的作品。
2.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写出它的特点,表达出对它的感情。
板书设计:
猫
老实—贪玩—尽职
胆小—勇猛
教学反思:
没完没了
天真可爱
小猫可爱
生气勃勃
性格古怪
温柔可亲—一声不吭
1.抓住关键词语“老实、贪玩、尽职”,
引导学生体会猫的古怪性格。
在思考中,学生明白了,作者把这些矛盾的词语用“可是”连接起来,说明在猫的身上同时具备这些特点,从而理解了它的古怪。
2.在学习满月小猫的可爱时,通过对
《养花》一文的拓展阅读,感受老
舍对花的喜爱之情,又与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加以体会,从而<
br>品悟到老舍对猫的爱之深。
14.母鸡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母鸡图片。提问:大家都见过母鸡,它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
2.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另一
篇文章——《母鸡》。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先读读这些词语,看看你是否已经通
过预习认识了它们。
出示词语,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再齐读。
重点指导“疙瘩、侮、撮、啄”的读音和“恶”的多种读音。
2.重点指导“毒、孵、警、戒
、伏”,在田字格中范写。(“孵”左边
“卵”的笔顺:撇、竖提、点、撇、横折钩、竖、点,7笔写成
。“伏”
字不要漏了点。)
3.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笔下的母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书,然后交流感受。(讨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
3.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是不一样的,请用横线画出作者直接表达对
母鸡态度的句子。
4.出示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①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读句子,抓住“一向”“不敢”体会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态度。
③从开始的“讨厌”母鸡,
到后来的“不敢再讨厌”母鸡,作者的态度
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着读出情
感的变
化。
5.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
些
自然段写了作者不讨厌母鸡。
1~3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
4~10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
四、课堂小结。
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作者对母鸡的尊敬、赞颂)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后“资料袋”,了解作者。
2.找一找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检查,回顾导入。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2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老舍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是不一样
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让
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请
大家默读第1~3自然段,想想:老舍为什么讨厌母鸡?画出相关句
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
(1)母鸡的叫声。
①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没完没了、如怨如诉、发了狂)
②作者写不同情况下的母鸡的叫声,是为了说明什么?(说明“我”一
向讨厌母鸡。)
③老舍对母鸡的观察多么细致呀!听到母鸡没完没了、如怨如诉、发
了狂的叫声,觉得母鸡很讨厌。谁
能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
(2)母鸡还有哪些方面让人讨厌?
①你觉着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母鸡?(欺软怕硬、喜欢炫耀)
②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抓住“
不反抗、欺侮、下毒手、狠狠地咬”,
体会母鸡的欺软怕硬。抓住“发了狂、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
了”,
体会写出母鸡的喜欢炫耀所使用的夸张手法。)
③读出对母鸡的讨厌之情。
3.通过刚才的交流,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请用恰当的词语概
括一下。
出示:这是一只( )的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喜欢炫耀)
(二)学习第4~10自然段。
1.因为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自己,所以作者讨
厌母鸡。
后来,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它了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
我们原因,你找到
了吗?
出示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
因为它是鸡母
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齐读第9自然段。
2.老舍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
苦、伟大,哪些句子写出了母鸡
的这些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10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在旁
边做批注。
3.学生交流。师小结: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它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母
亲。
4.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再读句子。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
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
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5.你对这三句
话有了哪些新的体会?(这三句话既是在赞颂母鸡,也是
对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6.因为
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和伟大,所以作者“不敢再讨厌
母鸡了”。试着说说你的体会。(作者用“
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
情感的变化。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尊敬、赞
颂
,是情感的升华。)
三、拓展延伸。
老舍认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你是如何理解母爱的?
四、比较《猫》和《母鸡》的异同。
1.《猫》和《母鸡》都是老舍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
物的,它们在表
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2.学生交流。
3.相同之处 ①
文章结构清晰。《猫》用过渡句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
月小猫的淘气可爱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母鸡》用过渡段
将母鸡孵小鸡前后的不同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浑然一体。
②善用“总—分”结
构。《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
具体写古怪的表现。《母鸡》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
再写母鸡令
人讨厌的三个方面。
③都列举具体事例来表现动物的特点。例如,
《猫》列举了猫遇到蛇
也敢斗一斗的具体事例,来表现猫的勇猛;《母鸡》列举了母鸡教鸡雏
们
啄食、掘地、用土洗澡的具体事例,来表现母鸡的不辞辛苦。
④语言生活化、口语化。《猫》全文就像
“拉家常”一样,如“这可
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母鸡》全文也很口语化,带有浓郁的“京味儿”,如“使人心中立刻
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
儿毛来”。
不同之处 ①写作手法不同。《猫》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猫当作
孩子来写。
《母鸡》主要运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
②表达的情感不同。《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
古怪,
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母鸡》写了对母鸡由
“讨厌”到“不敢再
讨厌”的态度变化,通过前后的强烈对比,表达了
对母爱的赞颂。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2.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
妈说的话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母鸡
讨厌 不敢再讨厌
叫声 勇敢 负责
欺软怕硬 慈爱 辛苦
喜欢炫耀 伟大
教学反思: <
br>1.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在
学习课文时,以作者的情感
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母鸡
的讨厌之处与可敬之处,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
变为“不
敢再讨厌”,感悟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谈谈
自己对母爱的感
受,加深对母爱的认识。
2.比较《猫》和《母鸡》两篇文章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感悟作者的
语言风格,是这篇文章的难点。在课堂上,主要就是通过读书去体会,
同样是写动物,作者观察的角度
不同、情感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
同,语言也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
15.白鹅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
掌拨清波。”
2.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这首诗突出描写了鹅的外形特征和
动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