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全)
学校食堂管理制度-校运动会广播稿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进度表
周
次
一
二
三
四
时间
3.2—3.6
3.9—3.12
3.16—3.20
3.23—3.27
教学内容
《古诗词三首》(3)《乡下人家》(2)
书法展评(1)假期读书交流会(2)
《天窗》(2)《三月桃花水》(1)《口语交际》(1)
《习作》(2)课外阅读(1)书法(1)
《语文园地》(2)《琥珀》(2)
《飞向蓝天的恐龙》(2)课外阅读(1)书法(1)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2)《千
年梦圆在今朝》(1)《口语交
际》(1)《习作》(2)课外阅读(1)书法(1)
《语文园地》(2) 《快乐读书吧》(1)
《短诗三首》(2)
《绿》(2)书法(1)
《白桦》(2) 《在天晴了的时候》(1)
《综合性学习》(2)课外阅读(1)
《语文园地》(2)《猫》(2)《母鸡》(2)
课外阅读(1)书法(1)
《白鹅》(2)《习作》(2) 《语文园地》(2)
课外阅读(1) 书法(2)
《海上日出》(2)《记金华的双龙洞》(2)
课外阅读(1)书法(1)
《习作例文》(1)《习作》(2)《小英雄雨来》节选(2)
课外阅
读(2)书法(1)
《我们家的男子汉》(1)《芦花鞋》(1)
《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2)
课外阅读(1)
《古诗三首》(3)《文言文二则》(2)
课外阅读(2)书法(1)
《“诺曼底
号”遇难记》(1)《黄继光》(1)《口语交际》(1)
《习作》(2)《语文园地》(2)书法(1
)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2)《巨人的花园》(2)
课外阅读(2)书法(2)
《海的女儿》(1)《习作》(2)《语文园地》(2)
课外阅读(2)书法(1)
复习(8)
复习(6)
复习(8)
期末考试
备注
五 3.30—4.3
清明节放假
1天
五一劳动节
放假1天
六
七
八
九
十
十
一
十
二
十
三
十
四
十
五
十
六
十
七
十
八
十
4.6—4.10
4.13—4.17
4.20—4.24
4.27—5.1
5.4—5.8
5.11—5.15
5.18—5.22
5.25—5.29
6.1—6.5
6.8—6.12
6.15—6.19
6.22—6.26
6.28—7.3
7.6—7.10
端午节放假
一天
九
1. 古诗词三首
课题 1古诗词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课时
1.会认“徐、篱”等6个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教学
目标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抓住关键诗句,体会
诗文表达的
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
诗意。
第一课时
1.
会认“徐、篱、疏”3个字,会写“宿、徐、篱、疏、蝶”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
形。
教学
目标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
丽景色,想象儿童在
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理解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
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引入课题,
1.【出示课件2】课件展示春天美景图片。教师导入:同学
导入
( )分
进而揭示课题,读好题
们,课件中展示春景美不美?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这样的美
钟
目,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
景?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
预设:词语:万紫千红、诗情画意……
础。
诗句: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
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
色。(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2.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3.解题。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预设: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
解“宿”就是住宿、投
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在
同学等人
的姓名中认识了“徐”。“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出示课件3】
4.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
宿新市徐公店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
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
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
誉为一代诗宗。因宋光宗
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出示
课件4
】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在
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
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
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出示课件5】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6】
新课
教学
(
)
分钟
(1)大声、流利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
借助课文
注释及其他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7】
(1)生字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
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
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鼓励学生自主预习
课文,解决字词障碍,可
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
生主动理解词
语的兴趣。
②指导书写“篱、疏”
注意“篱”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倒数第二笔是撇折。
“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一笔是横撇,下面的“止”
最后一笔横要变成提。
(2)词语理解。【出示课件8】
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疏疏:稀疏。
阴:树荫。
三、图文结合,初读感知
1.了解景物。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宿”,翘舌音“疏”,边音“篱”
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预设: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
“篱”(篱笆)“树”“菜
花”(油菜花)“儿童”“黄蝶”;
预设: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
“篱落”
指的就是篱笆;
“树头”是指树枝上。
“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小径”。(板书:篱落、一径、
枝头(静)儿童、黄蝶、菜花
(动))
2.再读诗句,读通顺。
四、重点突破,理解诗意
1.看看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出示课件9】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树
2.读诗句,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说一说。
根据对词语的理解,小组讨论交流。
选代表展示交流:
预设:篱笆很稀疏,小路很长。 <
br>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指导联系“花落知多少”理
故事导入为下一步
的学生编
故事做了一个
很好的示范与情境营造,
也为学生打开了学习古
诗“欣赏风景”的小窗。
从诗中找景,再与图对
应,能使学生快速把握诗
的主景,领略诗中风光,
在潜
意识中形成一定的
学习方法。
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
础,在理解过程中,辅以
画面帮助,在联
系中发现
解“花落”;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
“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没有找到)
古诗理解的规律,在一定
程度上梳
理了知识,掌握
我们学过的哪句诗句里中的“无”也是指“没有”的意思?了语言规律,使学习有规(草色遥看近却无中“无”是没有的意思。)
3.再读诗句,读好节奏。【出示课件10】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五、吟吟诵诵,渐入诗境
律可循。
入诗境、悟诗情在交
1.我们读着诗句,就仿佛跟
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流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
光,请你把欣赏到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吧!
小组交流说诗意,再在全班交流:【出示课件11】
(诗句的大意: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深长
的小径,树上的花
儿谢了,露出一些新绿,叶子还没成阴。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
蝴蝶,蝶儿飞
进黄山的菜花丛中没法找寻。)
(板书:黄 新绿 黄)
2.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
,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
他有怎样的感受呢?【出示课件12】
预设: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非常喜爱这乡村田园风
光。(板书:情:喜爱)
请你把最喜爱的最有感受的诗句读一读。
3.配乐一齐读诗。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你
随着音乐把诗诵读一番,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图文对照,学编故事
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
境形成共鸣。
以诗为媒介开展听说
1.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训练,既
发展了学生的语
短短的镜头,展开想象,把你“见”到的说给同学听听吧。【出言,又深化了诗的意境,
示课件13】
(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
追赶一
只黄色的蝴蝶。黄蝶儿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
好像故意与他捉迷藏。追了一会儿,黄蝶儿大概
也飞累了吧,它
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眼睛紧盯着
使诗境丰满,境
入人心。
蝴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诗人这时仔细地打量起眼前
的小
男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
可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
野里显得更加艳丽。
说时迟,那时快,小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可是还没等
他把手合拢
,那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油菜花丛里去了,
再也找不到了。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
懊恼,满脸
的不高兴。他瞅了诗人一眼,便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
你能看着图吟诵给同学们听吗?(指导有感情背诵)
在背诵的基础上,把这首诗默写下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七、课堂总结,再现课文。【出示课件14】
1. 古时候的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诗人对乡
村生活更是充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满了喜爱之情,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用喜爱的语
气再读一
伸( )
读全文吧!
分钟
2.
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请把这个故事写下来,看谁写得生动,想象丰富。
诗 宿新市徐公店【出示课件15】
情 喜爱
板书
内容
画:篱落、一径、枝头 (静)
画 追入
儿童 黄蝶 菜花 (动)
意 色:黄(绿)(黄)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16-18】
一、一字多音我会选。
xiǔ sù
1.昨天晚上,我在同学家住了一宿( )。
2.下了晚自习,同学们都要回宿( )舍。
二、读拼音,写汉字。
黄昏时分, 一只蜻蜓xú xú ( )落在xīshū( )的 lí bɑ(
)上,准备要在这儿借
sù( )一晚。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宿( ) 未( ) 径( ) 菜( )
宜( ) 味( )
经( ) 彩( )
四、读读古诗,说说自己的理解。
1.这首诗是____
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描写了________种景物,分别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 之情。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儿童
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答案】
一、 徐徐 篱笆 生疏
二、住宿
适宜 未来 品味 小径 经过 白菜 彩色
三、ǔ 2.sù
四、1.宋 杨万里 6 篱落、一径、枝头 儿童 黄蝶 菜花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1.注重诵读指导。诵读的自然在于各个学习
时段安排不同形式的读,读出质量。初读时要读,指
名读,听读,齐读,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正确;
理解诗句时要读,默读,落重音读,把停顿读正
确,把节奏读正确;吟诵时要读,配乐读,看图诵读,把
诗意读出来,把情感读出来。
2.图文结合,读中理解诗意,悟出诗情。图文结合
讲求自然,切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需要帮
助时引导学生看看图,在部分学生关注时一起分享“成果”
来看看图学一学;感受诗情讲求自然,诗
人有诗人的情,读者有读者的情,时空不同,老少有异,只要个
性的理解来自于对诗意的正确把握,
来源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一切情皆可融入那明艳的“暮春扑蝶图”中
。
不足之处:
在朗读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
今后应该多联系生活,谈体
会和感悟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感情朗读,多多培养学生的感情朗读
古诗的能力。
第二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1.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
情。
2.自主识字,会读“杂”字,会写“杂、稀、蜻、蜓”等4个生字。正确读写“杂
教学
目标
兴”“菜花稀”“蜻蜓”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4.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
句的主要意
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
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
热爱。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设计意图
1.揭题。一年之中有哪几个季节?你能用一首诗来告诉
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吗?【出示课件20】
(学生交流)是呀!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习了有关
导入环节的设计,回
导入
( )分钟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古诗,今天我
们再学习一首古诗《四时顾旧知,引起新知,激发
田园杂兴》,板书课题:《四时田园杂兴》注意“杂”
字,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
下面的部分,不是“木”。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诗题。
备。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
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出示课件21】( “
四时田园杂兴”的“兴”,四声。
“即兴”意思是: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
作
。这里的“兴”,兴致,兴趣,“四时田园杂兴”,从一
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
br>“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
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
不同的田园景色
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
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
春日”“晚春”“夏日”
“秋日”“冬日”五组。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
首。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22】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
石湖居士,吴郡(今
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
的痛苦,官吏的
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
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认识生字:【出示课件23】杂、稀、蜻、蜓。
注意读准平舌音“杂”,后鼻音“蜻、蜓”。
2.指导书写【出示课件24】
“蜻、蜓、稀”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特别是“蜓”
字,右边不要写成“延”。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
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
不理解的地方
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25】
(1)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2)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
春秋都可以
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3)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新课
教学
(
)分
钟
三、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个人自由朗读。
(2)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地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
训练学生自读课文,自行
解
决词语的能力,训练学
生的理解能力,为学习古
诗打下基础。
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层层深入,下
面的学习降低了难度。
3.小声自读,边想画: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
田园风光?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他们分别怎么样?【出示
课件26】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
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交流学法
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
在学习的过
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
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预设:可以借助课文注释理解。
预设: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理解。
预设:还可以问老师。
逐词逐句概括句意,再
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段意,
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并提炼成诗句,这是教会
思串
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学生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
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
首诗的意思啦!
2.学生自学
3.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说,指名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阅读方法。
(指点“惟有、日长”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惟有:
只有;日长:天长了。)
(2)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
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3)教师随机点拨,注意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
(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
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出示课件27】
4.质疑: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先交流学
习方法,再
让学生自学,交流讨论,
1.赏析“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出示课
件并提出质疑,体现了“以
28】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
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2.赏析“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出示
课件29】
(1)诗歌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2)
交流:(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
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
飞
去。)
(3)读诗思考:【出示课件30】
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
子黄、杏子肥、
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五、再读古诗,交流探究
1.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一句?为
什么?【出示课件31】
宁
静。第三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写正午时分的幽静的
景象。第四句中写“蜻蜓蛱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
,以动
写静。(板书:宁静 以动写静)
总结: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动静相衬的写作手法。
4.指导朗读: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朗读这首诗,体会意
境。
5.尝试背诵:自由背——同桌背——全班背
六、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这首诗风格
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
描写了安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板书:清新、田园、安逸闲<
br>适)
拓展《四时田园杂兴》之一【出示课件32】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过渡)师:刚才我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
插
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板书)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
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
》,这首诗又
通过对比阅读,了解范
成大田园诗歌的内容和表
达的思想感情。
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
意,读后谈谈自己的
感受。
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
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2)说诗句的意思,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
光?
3.比较两首诗
(1)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前一首呢,诗人重点
在写什么呢?(写景),后一首,诗人
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
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
谐,这么一种兴
致。是呀,同样是写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
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写劳动场面的,
有写景物的。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
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
生机、活力的。只有热
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有生机和活力的场景。诗人范成
大就是这样的
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
(读)
(2)看着这样喜人的景象,让我们不仅想起了村庄男
女劳动时的场面“昼出……”
(3)
虽然只字不提劳动场面,但景物的描写同样让人
感受到了那农村的勃勃生机,劳动的喜悦。来,让我们再
一
起读读这两首诗吧!
七、总结交流,拓展阅读【出示课件33】
课堂小结及
拓展延伸
( )分
钟
1.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课堂延伸,训练学生
乐趣?
的概括能力和搜集资料的
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让我们从中体会
能力。
到田园之美,自然之趣,劳动之乐。
2.搜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篇,阅读欣赏。
四时田园杂兴【出示课件34】
板书
内容
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清新、田园、宁静、 安逸、闲适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35-37】
一、拼一拼,写一写。
傍晚时分,夕阳照在xī ( )疏的篱笆上,几只qīnɡ tínɡ (
)正落在上面休息。
二、形近字组词。
梅( )
麦( ) 唯( ) 蛱( )
海( ) 青(
) 惟( ) 峡( )
三、一字多音,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今天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很高兴(xīng)。( )
.
2.刚才听到爸爸说要给我买台电脑,我听后兴(xīng)奋极了。( )
.
3.日长(cháng)篱落无人过。( )
四、读读诗句,理解词语和句子。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篱落:
蛱蝶: 惟有:
2.说说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答案】
一、稀 蜻 蜓
二、梅子 小麦 唯一 蛱蝶
大海 青草 唯有 山峡
三、1.× 2.√3.√
四、1.篱笆
蝴蝶的一种 只有 2.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
走动;只有蜻蜓
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扫清字词障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掌握生字词,能够读通课
文,为理
解课文打下基础。对整首诗歌有个整体感知,初步体会田园生活的美好。
二、研读品味,理解诗情。
这一教学环节是这节课的主体,通过理解词语,初步感知古诗内容,探究诗意,了解诗情,步步
深入,层层理解,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及
诗题
,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感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抓住文
中的字眼
,理解整首诗的诗意。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
导学生层层深
入。在此基础上,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本课选
取了《四时田园杂兴》“春日”组和本课的“夏日组”对比阅读,通过对比阅读,既容易
让学生体会诗句
表达的思想感情,又拓展了学生的类文阅读,可谓一举两得,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
学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如下:
古诗
的朗读力度还远远不够。今后应该在古诗朗读的节奏、韵律上下功夫。可以配乐朗读,教师
范读带动,让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入情入境地读,真正喜欢古诗,喜欢朗读。
第三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
锄、剥”2个字,会写“茅、檐、翁、锄、赖、剥”等6个字,适时引领
学生理解“翁媪
”“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
馨、平和
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4.引领学生总结并运用“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
想”“同桌议一议”的方
法学习古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解题读题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宿新
市徐公店》及《四时
田园杂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它是南宋著
名词人辛弃疾写
的一首词(板书)——清平乐·村居。【出
示课件39】
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边写边提醒:写字像做人一
样,来不得半点马虎)
齐读课题。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师板书“村居”)
导入
( )分钟
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师板
书“清平乐yuè”,并齐读)
“清平乐”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想象一下:有水的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清凉舒
适。
这是一首清静平和的音乐,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3.看来,有了丰富的想象,一个普
通的词也会变得有灵
性、有生命,就活起来了。学语文就要这样。
指读:清平乐 村居
4.师介绍:【出示课件40】
“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
的。光听这个词牌名,你有怎样的感受?
(凡是用它作词牌的词都给人一种清静、平和、舒适的
导入课文,解题入手,介
绍词牌,扫除题目带来的
阅读障碍。
设计意图
感觉。)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字正
腔圆,一字不差。
2.学生自读课文。提醒: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惬意的感觉。
初读课文,分散识字、写
字,鼓励学生带着任务自
3.检查初读。
学、自读。体现学生学习
谁来都给大家听?
主人翁地位。
(读得正确即可,教师相机正音。)
【出示课件41】教师相机正音,指导书写“茅、檐”。
“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第五笔是点,最后一笔是
撇,别忘记写。
“檐”左窄右宽,右边的横画较多,注意间距均匀,长
短不一,“言”字上面一横最长。
新课
4.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全词。
教学
5.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42】
( )分
钟
(词的特点: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词有上下片;词是
此环节鼓励学生质疑
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
押韵的。)
释疑,合作交流探究自己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没有哪个字、哪个词语、
提出的问题。真正把学习
或
是哪个句子不理解。
有问题吗?有了问题,怎么办?
的主动权放给了学生,训
练了
学生动脑及合作的能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
力。
想、同桌议一议。
学生自主学习。
7.交流释疑。
我们先来说一说,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
预设:“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
,“翁”
字上面是一个“公”字,那就是说“翁”指老公公。
“媪”字左边一个“女”字,就是指老婆婆,老奶奶。
翁媪就是指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
预设:谁知道“溪东”这个词的意思?
预设:“锄豆”这个词可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得联系
上下文。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锄豆就是锄豆子
地里的杂草)
我们可不能被文字的表面意思所迷惑。不过,我们总是
在错误中长大的。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之美
1.我们理解了一部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
词。生齐读。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非常想读。
师用清新的语调读,力求读得入情入境。
3.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好吗?【出示课件43】
每学
完一个环节后,
“词”也叫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读起来抑扬顿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本
挫。 首诗词,既可以加深对诗
“小”“草”“媪”,发现了什么?(第一、二、四句词的理解,又可以
培养学
末尾三个字韵母都相同,都有“ao”)
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
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相得益彰。
所以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大家把词的上片读读,感受一下。
(生读)
我们看词的下片哪些字押韵?(东 笼 蓬)
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这首词有意思吗?我们再读一读。
四、放飞想象,浸润静谧之美
1.孩子们,古人
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
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出示课件44】
(生简介画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
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
2.品环境
(1)好茶需要慢慢饮,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我们就细
细品来,用我们
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
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一二
你从这两句中看到了什么景物?词人为什么说是“青青
品读课文,品环境,
品人物,从整体到部分,
草”,而不是“青草”?
读中想象,与文本对话,
(2)赏
景不仅仅要用眼睛,还要学会用耳朵来聆听!【出
感悟诗人表达的感情。
两句?
示课件45】(课件播放潺潺的溪流声)
这样的美景属于你,美美地读一读吧。
(
3)读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茅檐”是用泥巴垒
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
给你们产
生这样美的感觉呢?老师告诉你们:很多诗人都有“茅檐”
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
人的笔下频频出现。(板书:茅
檐 低小 )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
乡土气
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
生齐读。
3.品人物【出示课件46-47】
(1)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
下面。
(2)这一家一共有几口人?
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预设:
①品小儿
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
我说:“你是个无赖,你高兴吗?”
为什么?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是“无赖”呢?(活泼、可爱)(板
书:小儿 无赖)
是的,古
代有许多词的意思到了现在就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差别,今后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词。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儿可爱呢?
品“卧”。“卧”是什么样的姿态?
“卧剥莲蓬的样子”能想象出来吗?
(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一会儿
还会仰着,高
兴就打个滚,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
头……)
师生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
着就仰着,愿意……
师引说:他是多么——快活、愉快、自由自在、幸福、
惬意……
难怪冰心奶奶说,“
除了宇宙,世上最可爱的就是孩子”,
就是你们,就是这个小儿。谁来读读这句?
②品大儿和中儿
喜欢大儿,因为他很勤劳。
喜欢中儿,因为他会编织鸡笼。会编织鸡笼,那就是说
他——心灵手巧
(板书:大儿:勤劳 中儿:心灵手巧)
③品翁媪
师讲解:虽然他们年岁逐增,青
春不再,容颜已老,可
是童心未泯。人们常说老小孩儿,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
和孩子一样可
爱。前面有同学提出“相媚好”这个词不懂【出
示课件48】(课件出示图片:突出“相媚好”)。你们
看图,
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
—相媚好。
“相媚好”指两个人很亲热地说着有感情的话。他们嘴
里操着吴音会说些什么呢?
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的说着话儿,拉着家常,这
就是——相媚好。(板书:翁媪 吴音
相媚好 )
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
又会说些什么呢?
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样?(幸福、甜美、
快乐、温馨、自由自在、与世无争……) <
br>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
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乐
。你们向往这样的生活吗?师引
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
翁媪
。
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
我们)(板书:醉)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让我们也醉一回吧!(放
音乐,配乐朗读)
让我们闭上眼睛,记住这首《清平乐》。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
到
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这首《清平
乐》!
五、拓展延伸,写话练习【出示课件49】
出示这首词的画面,提出写话要求。
1.配乐写话。此时此刻,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请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描述。
2.画面取名:给自己的文字取一个美丽的名字。
3.集体交流
交流讨论: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
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
4.背诵这首词。
茅檐 低小【出示课件50】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板书
内容
清平乐 村居 大儿:勤劳
中儿:心灵手巧
小儿: 无赖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51-53】
一、给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画上“√”)
清平乐( lè yuè ) 茅檐
(yán yáng)
剥莲蓬 (bō bāo) 亡赖(wáng wú)
相媚好(méi mèi) 翁媪(wēn ǎo)
二、填空。
《清平乐·村居》中,“ ”是词牌名,“村居”是
,他的意思是 。词的作
者是 代词人 。这是一首描写
的词作,词中通过描
写 、 、
、 、等这些平常的景象,把农村生活风貌
真实地反映了出来,抒发了词人
的思想感情。
三、写一写。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根据“相媚好”的意思,
想象两位老人聊些什么?想想当
时情景,写一段对话。
【答案】
一、yuè yán bāo wú mèi ǎo
二、
清平乐” 这首诗的题目 乡村生活 。 宋 辛弃疾 。 农村景象 茅檐 、 小溪
、
青草 、 吴农五口之家 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三、示例:你看我们的三
个儿子,大儿子多么勤劳能干,正在溪东给豆田锄草,二儿子最心灵手
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子最可爱
,躺着在剥莲蓬吃呢!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一是初读词读通顺,正确。先让学生自己把这首词
读正确,读流利,读得字正腔圆。然后,结合
词的特点,如“长短句”“韵脚”以及“词牌名”等特点,
让学生深入体会,从而读出了词的感觉,
品出了词的韵味。
二是理解词意,解决关键词句。让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通
过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
一议的方法自助解决困惑。在组织教学中,根据学情,因
生而动,紧紧扣住“无赖”“相媚好”等关键词
进行交流与体会,大胆放手,鼓励学生探究,抓住诗
中关键的词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从而深
刻地理解诗词的意旨。
三是图文结合,想象画面。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出画面,才能
让学生深入感悟
诗情与诗境。通过音乐,为学生创设词的情境,让学生轻声诵读想象,感悟诗词的意境美
。意境是诗
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要积极创设
情境,
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诗歌的意境之美。最后,又通过“这是一幅 的图画”
进行提升,将
词的画面用词语进行提炼与升华,学生的“温馨”“幸福”“幽静”“和谐”“欢乐”等感
悟将本课
教学推向一个高潮。
四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前面的三个
环节中,学生不断与作者进行对
话,也逐步想探究:辛弃疾为什么要表达一个“温馨”“
幸福”“幽静”“和谐”“欢乐”的画面呢?
不足之处:
教学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
走,但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少了,互动交流的时间少了,大部分时间老
师在讲授,没有真正将学生的积极
性调动起来。课后,我认识到除了老师自身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在
备课时还要预设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
问题并有应对能力,孩子是有思想的,课堂情况是随时发生变
化的,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能不受教
学设计的限制,跳出教学预设,将各个环节做扎实且能巧
妙无痕衔接过渡,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
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选
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
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
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
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
田园
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
br>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
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上片勾
勒环境烘托气氛。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
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
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
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词人
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
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
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
,他八岁丧母。其父杨芾精通
《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在父亲的
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
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
的张
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
杨万
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
闭门谢客。杨万里三
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张浚对他说
:“元符贵人,腰金纤
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陈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同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
杨万里服膺其教终身,于
是名其读书之室曰“诚斋”,以明己志。胡铨当时谪居衡州,杨万里又请他为此
写了《诚斋记》。他“一
日而并得二师”,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成为杨万里终生效法的榜样。 <
br>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范成大号石湖居士,谥文穆,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与
杨
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父母早亡,家境贫寒。绍兴二十四年(11
54年)进士,初授户曹,历官监和剂局、处州知府,累官起
居郎。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
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
《剑南诗稿》)之说,与尤袤、杨万里、陆
游号称“中兴四大诗人”。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
杨万里称其:“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
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
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
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
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
园诗的集大成”。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或许还可说是一位地理
学家。出使金国有日记《揽辔录》。
另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骖鸾录》、《吴
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
)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
浙东安抚
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
统一的爱
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
品。题材
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
的主和派
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吴音,一般指吴地的方言,古诗道醉里吴音相媚好,描述的就是吴越的方言。
吴音是吴语的古称之一,
也称江南话、江东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
通行于今江苏南部、上海、浙
江、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代表方言为苏州话
和上海话。使用人口近一亿,
与吴越文化血脉相承。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
日、晚春、夏日、秋
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
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
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四时田园杂兴》
(题意:四个时节田园的各种兴致)共60首,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分为春夏
秋冬四个诗卷,其中
春日田园杂兴12首、晚春田园杂兴12首、夏日田园杂兴12首、秋日田园杂兴12首、
冬日田园杂兴12首。描写了4个季节田园中的不同景象,生动绘制了一幅田园农作动态图。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一选,填一填。
1.《宿新市徐公店》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
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
宁静清新的 风光。
(A动静结合
晚春 B动静结合 早春)
2.《四时田园杂兴》是 诗人
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A南宋 范成大 B.北宋 范成大)
3.“清平乐”是_________名,诗人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农村风俗画。
(A曲牌 辛弃疾 B词牌 辛弃疾)
二、判断对错我能行。
1.“树头花落未成阴”中的“阴”是“阴天”意思。( )
2.《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xīng”。( )
3.“最喜小儿亡赖”中的“亡赖”意思同“无赖”。(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_____图。其中“_____”和结
句
中的“____”都说明了暮春季节。
2.“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十
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
惟妙惟肖。
3.这首是运用了_____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4.“_____
”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
措的儿童。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写一写。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体现了儿童的天真
、可爱,你还学过哪些诗句也是表现儿童的纯真、
活泼、可爱的呢?
参考答案:
一、1.A 2.A 3.B
二、1.× 2.√
3.√
三、1.扑蝶 新绿未成阴 菜花 2.急走 追 3.白描 4.无处寻
四、示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 乡下人家
课题
乡下人家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
,会认“构、冠”等10个字,会写“构、饰、蹲”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
教学
目标
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攀上、装饰、顺序、朴素、照例、率领、倘若”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乡村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5.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
1.会认“构、冠”等10
个字,会写“构、饰、蹲”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
教学
目标
确读写“攀上、装饰、顺序、朴素、照例、率领、倘若”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自读感悟,品味乡村美景,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
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图上画的是什
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
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
以课文插图导入,创
设出安静、悠闲、和谐的
设计意图
2.看完图片,你们
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美,学生初步感受乡村的
课题:乡下人家)学生齐读课题“乡下
人家”。请同学们分小组美,激发学习兴趣。
交流一下自己对乡村的感知。
导入
预设1:乡村很美丽,空气很清新。
(
)分
预设2:乡村很有趣,有很多动物,还有很多庄稼和花儿。
钟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走进乡下人家。
2. 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
陈醉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陈英儒,自号醉云楼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
主,广东台山人。小时候深受祖父陈绍典毛笔书法的熏陶。196
2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
年移民去美,定居旧金山。陈醉云不仅是一位现代书法艺术坚强生理解课文,
感受真情。
的拓荒者,而且也是一位坚强勇敢的现代诗人。他的诗作不拘形
式、爱憎分明、用
词精练而含蓄。著有《寒星集》《乡下人家》
《爱的乐章》和《醉云集》
等。
二、自学课文,解决字词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
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4】:
会认字:构 冠 朴 素 率 倘 附 捣
绘 谐
(1)生字学习
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素”,翘舌音“率”等。
鼓励学生自主预习
课文,解决字词障碍,可
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其中“冠”在这儿读一声,组词“鸡冠花”,还有一个读音生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
“guàn”,组词为“冠军”。
(2)书写指导:【出示课件5:生字田字格课件】:
会写字:构 饰 蹲 凤 序 例 率 觅 耸
踏 倘 绘 谐 寄 眠
① 准字音:
新课
教学
( )
分钟
读准平舌音“耸”,翘舌音“饰、率”,边音“例”等。
② 写指导:【出示课件6】
“构 饰 蹲 例 踏 倘 绘 谐
眠”为左窄右宽的字,“觅、
耸、寄”为上窄下宽的字;“凤 、序”是半包围的字。
“蹲”左窄右宽,右下面的“寸”的一横要写长一些,托住
上面的部分。
“率”中间
的部分笔画较多,注意从左到右写,第八笔是撇,
第九笔点,下面的一横写长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谐”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
提。
(3)词语理解【出示课件7-8】
装饰: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
时令:季节、节令。
朴素:质朴;无文彩;俭仆,不奢侈。
独特:特有的,特别的,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
照例:照样;遵照常例。
倘若: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
如果、
假使。多用于书面语。
和谐:在事态发展中的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的状态。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配几幅图,分别给每幅图起个名字。【出示课件9-10】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板书: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四、 细读课文,找出全文中心段
1.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
铅笔作上记号。
2.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出示
课件11】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
迷人的风景。
3.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
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
“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
引人”。
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
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4.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最后一小节,从
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
“独特”的美吧。
五、课堂总结,再现课文。【出示课件12】
课堂小结
1.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
及拓展延
伸( )
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
分钟
全文吧!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
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
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
体上把握课
文内容,学习
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这一环节是为了教
学生抓住中心段落,理解
文章和体会作者情感而
设计的,这是理解文
章的
一个重要方法。
2.学习了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一首古诗,快来跟老师一起读
读吧!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
面场圃,把
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pān dēnɡ zhuānɡ shì shùn xù pǔ sù tàn tóu
( ) ( ) ( )(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小河 一( )浓阴
一( )石狮子 一( )春雨
一( )风景 一( )农家风光
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写在后面的括号中。
1.红梅有独特的风格。它在一年四季中最寒冷的季节开花。( )
..
2.她衣着朴素,大方。( )
..
3.她今天穿着一身晚礼服尽显出华丽精致的美感。( )
..
4.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和谐社会。 ( )
..
四、本文作者( )向我们展示了:( )图、( )图、(
)图、( )图、( )
图、( )图,体现了乡村生活的( )、(
)是特点。
【答案】
一、攀 登 装 饰 顺 序 朴 素 探
头
二、一(条)小河一(片)浓阴
一(对)石狮子一(场)春雨
一(道)风景一(派)农家风光
三、独特——奇特 朴素——朴实
华丽——华美 和谐—— 祥和
四、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独特、迷人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字词,导入课文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环节的设计,
上节课,老师
已经领着你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语,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
朗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在
深入学习课文之前,接,又是让学生重温乡村
导入
( )分钟
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吧!
1.复习本课重点字词。(齐读)
2.指导学生理解有不明白的词语。
3.指导学生书写难写的字:率
带领学生用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阅读方法,提炼出两句
诗,并进一步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魅力。
1.那我们先从第一自然段开始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
注意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并思考每一句主要写的是什么。
二、体验情感,学习方法
【出示课件14】
(1)汇报交流
第一句:门前搭架
新课
第二句:花落结瓜
教学
( )分
第三句:装饰可爱
钟
(2)这第三句话句子比较长,到底是讲什么呢?大家一
起再读一遍。【出示课件15】出示句子。
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
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
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
的藤,绿绿
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
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
两
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的美丽景色,激发情感,
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
悟的阅读方法,提炼诗句,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预设:为什么说装饰比石狮子可爱?
此环节鼓励学生质疑
释疑,并在此基础上感情
预设:石狮子单调,这里的瓜架青红叶绿,颜色鲜明可朗读,训练学生动脑能力
爱。
门前的瓜架这么特别,这么可爱,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吗?谁来试试?
指名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这一段有几句话,分别都写了什么?【出示课件
16】
(3句,第一句种花(花);第二句种竹(竹);第三
句看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种花种竹
和朗读能力。
逐句概括句意,再用简
练的语言概括段意,并提<
br>(2)那你们喜欢这里的花呢,还是喜欢这里的竹呢?有
炼成诗句,这是教会学生
喜欢花
的有喜欢竹的,那就先看写花这一句,大家一起读一
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阅读
下。有不明白的地
方吗?
①朴素中带着华丽?独特?
方法。
预设:是一对反义词,开得美所以华丽,在农家显得朴
素。
②写竹子的有两句,第一句很简单,一读就懂。第二句
写得很有意思,说说看这句话哪里让你感到有意思?【出示
课件17】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
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预设:竹笋像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慢慢从土里探出头
来。
指名读,齐读。
(2)下面又该我们扮演小老乡夸夸自己啦!谁来夸?
生:我们这有美丽的花,花能报时间。
每学完一个环节后,
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本
生:有可爱的竹笋,笋能炒菜吃(谁还会从其他方面
段课文,既可以加深对课
来夸?)
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
(3)此时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你会用什么?(好风生的
阅读能力,相互促进,
光)
板书:好风光
(4)看,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这样我们又把第2段变成
了一句诗,读一读。好玩吗?
三、抒发情感,学习方法
(学生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分组探究,自主抒发对课文
的感悟,概括出四句诗。)
1.看来同学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种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
读书方法,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试?
下面3、4、5、6段每
组读一段,看能不能也概括出一句诗来,把它写在该段的空
白处。但要
注意你们概括的诗句要能和上面的连起来,读起
来要顺口。
(1)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概括的诗句是什么?每一段主要写什
么?【出示课件18】
随机板书:大鸡小鸡林觅食,小鸭戏水河中央。
红霞晚餐看鸟归,秋夜虫鸣入梦乡。 2.抓住要点品读感悟,我们又概括出了四句诗!下面我
很想听听你们又是抓住哪些重点词句进行品
读的呢?
说得这么好,那你们的脑海中肯定也出现了一些有意思
的情景吧,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小鸡抢食的情景、小鸭戏水的情景、他们吃饭时
的悠闲、他们做的好梦……
3
.课文写得精彩,你们说得更精彩!同学们,这就是乡
下人家充满情趣的房前屋后,这就是乡下人家独特
迷人的一
年四季。有默默不语的——,有热闹嬉戏的——,还有悠闲
快活的——,真是一片盎然
生机。我是越来越喜欢乡下人家
了,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里呢?那就让我们带着对乡下
人家
的喜爱一起读最后一段。
4.(1)这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是对乡下人家最好的概
相得益彰。
括,我们再来概括出两句诗,作为这首诗的总结,好吗?谁
来试试?
(2)学生说,师引导,抓两个关键词,独特迷人的什么?
风景?风景怎么样?
随机板书:独特迷人风景好
(3)乡下人家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心情如何?可以用什
么词?(舒畅,爽)
随机板书:乡下人家心欢畅
(4)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什么?【出示课件19】
预设: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对质朴、
善良、勤劳的乡下人家的热爱之情。
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0】
1.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文,我们欣赏了乡下迷人、独特的风景,了解了
课堂小结及
拓展延伸
(
)分
钟
乡下人家质朴、快乐的生活,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2.课外延伸:(小练笔)
你们想不想赞美自己身边的乡下人家?我们学习作者的
一
些写法:比如具体描写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对比的方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等,来写一
写我们身边的
乡下人家的风景或者是你喜欢的一处景物。老师相信你们一
定会写得很美,很有特
色的。
2乡下人家【出示课件21】
板书
内容
屋前瓜果美又香,种花种竹好风光。(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
大鸡小鸡觅食忙,小鸭戏水河中央。(鸡鸭觅食图)
红霞晚餐看鸟归,夜听虫鸣入梦乡。(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独特迷人好风景,乡下人家心欢畅。
课堂延伸,训练学生
的写话能力,运用本课学
习的表达的方法,学以致
用。
作业题的布置是为了
让学生勤于积累,提高语
文素养。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22-23】
一、给下列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鸡冠( ɡuàn
guān)花 朴素(sù shù) 率(shuài lǜ)领 例(lì nì)如
....
二、形近字组词。
风( ) 探(
) 耸( ) 倘( )
凤( ) 深( )
茸( ) 俏(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
)的浓阴 ( )的竹竿 ( )的风景
( )的藤
( )的笋 ( )的农家风光
四、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青、
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
着两根大旗杆
,可爱多了。
【答案】
一、冠(ɡuàn) 素(sù) 率(lǜ) 例(lì)
二、
风(大风) 探(探头) 耸(高耸) 倘(倘若)
凤(凤凰) 深(深浅) 茸(毛茸茸) 俏(俊俏)
三、(绿绿的) (青青)
(迷人) (长长)(鲜嫩)(独特)
四、指农家小屋前攀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绿藤和叶、青红的瓜,把农家小屋装点得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扫清字词障碍。培
养学生的
自主阅读能力,掌握生字词,能够读通课文,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其次让学生默读课文,
找出作者描写
的独特迷人的场景,并谈一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这样对整篇课文有个整体感
知,初步体会乡下
人家景色的美。
二、研读品味,学习阅读方法。
这一教学环节是这节课的主
体,拟紧扣文本中“瓜藤攀檐、雨后春笋、鸡群觅食、月夜睡梦”等
几个主要场景,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要
点品读感悟的阅读方法,提炼出两句诗,再放手给学生,依照这
种阅读方法,自主交流学习下面的部分,
分别总结出不同画面的诗句,并进一步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
魅力。
三、回顾整体,感悟中心。
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
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
读一
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最后再回到这条主线上来。这样就使整个
教学结构
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不足之处: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如下:
班上
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而且他们很少有人走出这里,对于乡村风光,他们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尽管这篇文
章语言朴实生动,清新秀美,也不能吸引他们,学生交流时的方式、语言显得单一,这也
是我对学情了解
不够的原因造成的。其次学生的读后感悟能力比较强,但朗读再现的能力较弱。
今后应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带动引导下,学会感情朗读。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按照房前院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
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替描写,
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
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作者介绍】
陈醉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陈英儒,自号醉云楼主,广东台山人。
小时候深受祖父陈绍
典毛笔书法的熏陶。1962年移民来美,定居旧金山。陈醉云不仅是一位现代书法
艺术坚强的拓荒者,而且
也是一位坚强勇敢的现代诗人。他的诗作不拘形式、爱憎分明、用词精练而含蓄
。著有《寒星集》《乡下
人家》《爱的乐章》和《醉云集》 等。
在漫长艰苦的岁月里,坚持
“艺术价值永恒”的不渝信念冲破墨守成规的樊篱,消除拘泥于形格结构
上的限制大胆创新,成功地集百
家之长熔行、草、楷于一炉,以数十载的功力自创洒脱独特、富艺术生命
力的“醉云体”。所作以雷霆万
钧之势一气呵成一个或多个各一尺以上的大字,创出突破传统、气贯纵横
的“一笔榜”;他又从篆书和象
形文字中获得灵感,以非凡的想象力,出神入化写出“龙、虎、凤、马、
鹰、福”等字,活灵活现的新形
象,赋予它们思想、情感与生命力,命名“书法画”(号称“醉云三创”);
从而独领风
骚,把中华书法艺术推进空前未有的新境界,被誉为“当代金山奇笔”。(1988)年他所创的经
典作
《龙吐珠图轴》于2000年6月27日在美国第三大拍卖行伯得富拍卖,以超出底价的4倍--美金一万
元高价落槌,为该公司创下书法艺术作品拍卖历史新高。此“龙”矫劲腾飞、巨珠外喷,享有“一字万金
旷世奇品”之美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捣衣:
捣衣,有二种意思:一是指古代服饰方面的一种民俗,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
,用木
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二是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用杵捶击
,去浑
水,再清洗,使其洁净,也称“捣衣”。
宋元以前,棉花的栽种在中国尚未普及,服装
通常只能用丝织品及葛麻等。丝织品当然只能供贵族穿
戴,寻常人家大多穿葛麻。葛麻织品最明显的缺陷
点就是纤维太硬,穿着不舒服,所以在穿以前需要捣柔
软平整。这便是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中所说的捣衣,其目的只是把衣服锤松软平整,只需在
家里进行,也不必去河边,且一般在夜晚进行。这
是由于旧时生活贫困,即使是点灯的油也是一笔不小的
开支,能省就要尽量节省。而捣衣一活不需要太多
的光亮,能看清轮廓就可以进行,月光正好能满足这个
条件,这就是古代妇女选在月夜下捣衣的根本原因
。
上述的捣衣服饰风俗在北方较为流行,而在南方特别是莆仙一带,一般只在城中流行,在县城以下的
农村中,基本上是捣洗衣裳。
纺织娘:
喜食南瓜、丝瓜的花瓣,由于它也吃桑叶、
柿树叶、核桃树叶、杨树叶等,但也吃其他昆虫,所以有
一定的危害性,因而它属于害虫之列。雄性用扁
平的后翅摩擦能发出类似“轧织、轧织”的声音,以此吸
引异性。纺织娘在中国分布很广,以东南部沿海
各省如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广东、上海、新疆、河
南、湖北、西安、四川、广州、广西分布最多,
同时,亚洲许多其他国家亦有广泛分布。
纺织娘白天静静地伏在瓜藤的茎、叶之间,晚摄食、鸣叫。雌
虫将卵产在植物的嫩枝上,常造成这些
嫩枝新梢枯死,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
纺织娘不喜
欢强烈的光线,喜欢栖息在凉爽阴暗的环境中。饲养纺织娘者懂得它有这种习性,所以江
南一带的饲养者
常用麦秆编织的小笼子作为饲养容器,这种笼子有避光遮阴的性能。不过,用这种容器也
有一个缺陷,那
就是只能听见其鸣叫声,却不能观赏到它的形态。因而有人将其养在铁丝制成的笼中,这
样既可听到其鸣
叫声,又可观赏到它的形态。但必须用布做个罩子,白天把铁丝笼罩住,避免强光直晒。
它善于跳跃,且
能跳得很远,有时在瓜藤间纵身一跃,没入草丛,即无踪可寻。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 )瓜架
( )南瓜
( )尾巴 ( )旗杆
( )桌椅 (
)梦乡
二、用“_____”画出每组里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1.凤仙 芍药
鲜花 大理菊 鸡冠花
2.丝瓜 苦瓜 地瓜 冬瓜 哈密瓜
3.母鸡 老鹰 狗 猪 鹅
4.燕子 螳螂 蝉 天牛 纺织娘
5.彩云 红霞 乌云 白云 星星
6.傍晚 晌午 时间 黄昏 夜晚
三、改写句子。
1.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改为“被”字句) <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雄鸡走过来。(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重点段落品析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
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
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
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
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
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段中找出与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融洽( ) 天高地阔(
) 和谐( )独特( )
2.你最喜欢文段中的哪一句子?用“
”画出来,请你也说说原因。
3.想象:在冬天,乡下人家又会是怎样一道风景线?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4.你觉得家乡有哪些景点是美丽的,令人向往令人欣赏的?
(1)
(2)
六、阅读理解。
我爱乡村的傍晚
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
傍
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
气,
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
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
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
……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
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
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
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
金黄的稻田。①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
稻田的边缘是一
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②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
一边采蜜。丝瓜
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③一个个大
西瓜像一个个胖
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
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
充满诗情画意的
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
的田野回旋,使
人听了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
里丰收的景象和那
引颈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
人的傍晚,我多么
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空气 ( )地呼吸 ( )的晚景 ( )地欣赏
(
)的夕阳 ( )地爱抚 ( )的炊烟 ( )地啃着草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1)阔别已久:
(2)车水马龙:
3.读画横线的句子,这三个句子分别用了 、
、的修辞手法。请你用“一边……一
边……”“仿佛”各写一个句子。
一边……一边……
仿佛
4.作者按由到的顺序观察了的乡村,抓住了 、 、 及
等有特点的景物
进行描写,突出 ,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你眼中的乡村景致又是什么样子的?用一段话写下来。(自由发挥)
参考答案: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搭)瓜架(种)南瓜
(耸)尾巴(竖)旗杆
(修)桌椅(进)梦乡
二、1.鲜花2.地瓜3.老鹰4.燕子5.星星6.时间
三、1.桌椅饭菜被他们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2.神奇十足的雄鸡挺着胸脯,大摇大摆地走过来。
四、1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2.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
五、1.和谐 海阔天空
和睦 独到
2.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
一起,绘成
了一幅自然、和谐(xié)的田园风景画。
因为这段话描绘了非常美的乡下傍晚之景,使人身临其境,为之动容。
3.寒冬腊月时候,飞雪蒙蒙,一片银装素裹,远处的了了炊烟直升天际。
4.如明镜般的湖水 长满野草的小山丘
六、1.(清新)的空气(美美)地呼吸(美丽)的晚景(尽情)地欣赏
(柔和)的夕阳(轻轻)地爱抚(袅袅)的炊烟(悠闲)地啃着草
2.(1)阔别已久:离别家乡很久了。
(2)车水马龙:形容街道十分热闹。。
3. 一边……一边……--明明一边走路,一边哼着小曲。
仿佛--
眼前千万片树叶在空中飞舞盘旋,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生命之画。
4.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及引颈高歌的大水牛
七、每天清早,空气清新,树
枝上的小鸟在愉悦地歌唱,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这里的空
气是清新的,还有一股甜甜的薄荷
味;到处绿树成荫,来到一条小溪边,清澈见底的河水,溪底是各种各
样的雨花石,还有小鱼在欢快地做
游戏呢!……勤劳的农民伯伯早已在辛苦地工作了;可爱的小朋友们笑
着、闹着,在捉蝴蝶,两旁的树丛
中,蛐蛐、蝈蝈唱着动听的歌儿,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
3 天窗
课题 3 天窗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
、卜、锐”等11个生字,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海滩、闪烁
”等词语。
教学
目标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
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
遐想和无穷快乐。
3.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身的感受。
第一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
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
教学
目标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海滩、闪烁”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户,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习惯在屋顶上开个天窗,天窗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
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出
示课件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板书:3
天窗)
针对题目引导学生
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的
思维与教材编排意图发
设计意图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会生碰撞,理解编排目的的
问“什么是天窗?
”)
同时,学会质疑的方法,
3.天窗虽小,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小朋友们产生阅读的欲望。
导入
(
)分
的童年充溢想象,下面让我们和作家茅盾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钟
4.
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
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浙
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他是新文化运
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
了解作者,有助于学
的奠基人。茅盾同时也是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
《子夜》《春蚕》和文学
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
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
的创作。
《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关于童年生活的一篇小文章。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茅盾先生笔下的天窗是什么样子的呢?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多
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个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
,正音、巩固。学
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4.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课件出示4)
慰藉 卜落 锐利 河滩 帐子 闪烁
蝙蝠 霸气 猫头鹰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帐 烁
锐”为翘舌音;
新课
前鼻音“滩、蝙 ”,后鼻音“鹰”等。
教学
( )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分钟
5.指导书写【出示课件5】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
“蝙”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扁”,“户
”的下面是一横,
生整体掌握课文,又有利
两竖。
于学生自身在读中品味
“
鹰”笔画较多,注意写的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
“广”写宽大一
些。
6. 理解词语【出示课件6-7】
(1)天窗:设在屋顶上用以通风和透光的窗子,常见于旧式
建筑。
(2)锐利:多用来形容器物尖利、有锋芒,也可形容人的目
光敏锐,有洞察力。
(3)霸气十足:很有气势,魄力。
(4)扫荡:荡平,彻底清除之意。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说说天窗在
哪儿?为什么开天窗?
书、感悟的余地。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
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探
究,学会质疑,让学生成
2.依据这样的条理给文章分为三段。【出示课件8】
第一段(1-3自然段):天窗的由来。
第二段(4-7自然段):天窗带给我们的慰藉。
第三部分(8自然段):感谢发明天窗的人们。
3.完成填空:【出示课件9】
《
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
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上床
“休息”)时,
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
应该(感谢发明
天窗的大人们)
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哪个段落最能概括体现了这种神
奇?(最后一段)
四、学习结尾,学会质疑【出示课件10】
1.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
预设:“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预设: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小朋友们会从“无”中看出“有”,
从“虚”中看出“实”?
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11、12】
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
后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一、读拼音,写汉字。
hǎi tān bō li lǎo yīnɡ zhànɡ zi yè yīnɡ
(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
藉(
)
玻(
)
璃(
)
烁(
)
籍(
)
波(
)
篱(
)
砾(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锐利
________
扫荡
________
闪烁
________
霸气十足
________
四、《天窗》首先交代了(
),接着写了当( )时或(
)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
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 ),想到应该(
)。
【答案】
一、海滩 玻璃 老鹰 帐 子 夜 莺
三、藉(慰藉)玻(玻璃)璃(玻璃)烁(闪烁)
籍(学籍)波(水波)篱(篱笆)砾(砾石)
三、锐利
-
锋利
扫荡
-
涤荡
闪烁-闪动 霸气十足-自高自大
四、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 夏天阵雨来了
晚上被逼上床“休息” 唯一的慰藉
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第二课时
1.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
2.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回顾旧知,复习引入
设计意图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窗是怎么来的。请
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为什么发明了天窗?【出示课件14】
2.导入:
(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15】
本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
与上节课做
好衔接,又是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为学
孩
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习新课做好准备。
导入
(
)分钟
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课文的最后,茅盾先生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
是应得感谢的,因为——(生接读)
(2)你怎么理解“无”“有”“虚”“实”?
(3)简要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引入中心问题:小小的天窗是怎样让孩子们从“无”
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发明这“天窗”
的大人们,为什么是应该被感谢的?让我们走进课文4—7
自
然段。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
藉”?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读。【出示课
件16】(板书“唯一的慰藉”)
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圈画出来,并做批注。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
(二)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A.夏天阵雨时【出示课件17】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设身处地想一想:孩子们此时的<
br>心情是怎样的?用“△”标出最能表现孩子们心情的词语。
(板书:夏天阵雨时)
预设:夏天阵雨来了,孩子非常高兴。
从哪些词语看出?
预设:从“喜欢、仰着脸”看出。
新课
2.屋子,被关上了,天窗,却无法关上;身体,被锁住
教学
(
)分
了,想象却无法锁上!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
钟
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在文中画出相关
语句。
3.【课件出示18】第五自然段
我们合作,把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注
意老师的引读。
透过天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起来填一填
吧! 【课件出示19】
透过
那小小的天窗,你会看到(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地
跳),你会看到(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会不由自主
地想
象到(这风,这雷,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
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
的要大十倍百倍)。
“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外面的风雨多么猛烈!)
【课件出示20】
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
抓住中心问题,来理
解课文这一环节,训练学
生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
力。
训练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
力,并能展开想象,紧紧
围绕中心句。
训练学生想象力、理解力
和写话的能力。
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预设:因为屋里很安静,与外面的风雨交加比起来来
,
感到外面的可怕的威力,相比较而言,屋里就安稳的多了。
4.语言训练【课件出示21】
这风雨雷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作者没有具体描
写,想象一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5.夏天阵雨来了时,这一方小小的天窗抚慰了孩子们沮
丧孤寂的心灵。因而,作者说——【课
件出示22】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
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
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板书:“无”“有”“虚”“实”)
B.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板书:被逼上床休息)
1.出示学习向导:【课件出示23】
(1)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
逼
上床“休息”的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
体会出来的?
(2)默
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
到的是事物,用波浪线勾画出孩子们由看到的事物想象到
的
景象。
2.学生读书,思考,勾画。
3.品读交流
(1)天黑了,孩
子们还留恋着月光下的草地游戏或河滩
上的追逐戏闹,却被大人们逼着上床“休息”,这时候,心
情是怎样的?(抓“忘不了”“偷偷”体会孩子们的无奈和
不甘)
(2)然而,躺在床上,
孩子们的思绪却扯得很远很远。
请根据你对第7自然段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语言训练:【课
件出
示24-25】
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颗星
),想象到的是
(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看到的是( ),
想象到的是( );看到的是( ),
想象到的是(
);看到的是( ),
想象到的是( )。
这里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了解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
br>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
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
结构相同或相似、意
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
手法。
(3)小结: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将零星的、分
散的星、云,稍纵即逝的一条黑影,通过奇妙
的想象组成一
体,构成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天窗小小的空白,勾
起孩子多少神奇的想象
!(板书:小小的空白,神奇的想象)
4.师生合作朗读6、7自然段。
5.语言训练:
如果是你,也一定和作者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
走进那一间黑得像地洞似的屋子,仰望天
窗那一方小小的阵
雨的天空;当我们扫兴地躺在床上,面对那一方小小的夜
空……我们的思绪又
会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幅奇妙的画面吧!
【课件出示26】
(1)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奇幻的
云彩,有的像(
),有的像( ),
有的像( )。
(2)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
是( ),也许是(
),也许
是( )。
(3)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想象到无数闪闪烁
烁可爱的星,它们也许是(
),也许是
( ),也许是( )。
6.晚上,躺在床上,孩子们
的思想却没有“休息”。这
一方小小的天窗让孩子们想象出了一个美丽而又广阔的世界。因而,作者说——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
孩子们知道
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
实!
(三)总结升华,探知真谛
1.展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比较句子:【课件出示27】
A.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得感谢的。
B.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被感谢的。
(1)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后一句话较为具体。)
(2)“天窗”加不加引号,表达的意思同不同?
(天窗加上引号,有特殊意义)
(3)文中加了引号的“天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课堂小结及
拓展延伸
( )分
钟
(天窗已经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天窗是孩子们想象的
窗口,也是孩子们心灵的窗口,只有揣着一颗向往美好的心,
才能打开想象的窗,才能走向更多更广袤的美好世界。)
(四)拓展练笔,训练读写【课件出示28】
天窗虽小,却能开人心窍!茅盾先生为我们打开一扇人
生的智慧之窗,又带给你怎样的想象空间呢?请你大胆地想
象,完成小小练笔。
1.雨天或是雪天,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的世界,你看到
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2.乘汽车、火车或是飞机时,看着窗外的世界,你想到
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
了什么?
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培养
温馨提示:选择
一个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
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7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文段中请用上“也许……也
许……也许……”的句式。
板书
内容
3 天窗【课件出示29】
小小的空白 夏天阵雨 “无” “有” 唯一的慰藉
神奇的世界 被逼上床 “虚” “实”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30、31】
一,看拼音,写汉字。
你偷偷从zhànɡ (
)子里伸出头来,仰起脸看着那天窗,你会从那小玻璃上
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
到这也许是灰色的biān fú( ),也许是bà (
)气十足的猫头
yīnɡ (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暖和
________
慰藉
________
猛厉
________
神奇
________
确实
________
三、填空。
《天窗》是著名作家 写的一篇散文,描写的是乡下的
只有前面一排 ,夏日里
下雨,夜晚孩子们被逼着去睡觉时,所有的
都关闭起来,屋子里黑洞洞的,这时候,屋顶上小小
的 便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小小的
看到的点点面面,听到的点点声音,都能使孩子
们的想象丰富起来,这小小的
便成了心灵飞翔的 。
【答案】
一、帐 蝙蝠 霸 鹰
二、温暖;安慰;猛烈;神秘;翔实
三、茅盾 房子 木板窗 木板窗 天窗
天窗 窗户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
谈感受与体会。他们一一发现了“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
星”,从数量、样子、给人的感觉几个角度描述;
“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则是抓住了云的样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
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
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则是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再去
掉“也许”一引导,“也许”的意味也被孩
子们说得无可挑剔。孩子们不仅读出了文字的
温度,还揣摩出了作者的技巧,“直接描述”“比喻”
“排比”不费吹灰之力从孩子们的嘴里蹦跳出来,
令人满是振奋。
二、小练笔训练,提高读写能力。
教师最后布置了一个小练笔:透
过家里的玻璃窗或是汽车、火车、飞机的窗口,你看到了什么,
由此想到了什么?学习第7自然段的写法
写一段话,文段里用上“也许……也许……也许……”。好
多孩子的文字里,体现了表达方式的变换,体
现对一个事物的准确细腻的描述。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如下:
面对学生出
色的表现,教师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表现很
好,但却找不到合适
的话语进行评价。那些用惯了的“你真棒”“好极了”等,在我看来一遍足已,
如果反复使用则会变的枯
燥无味,失去了表扬的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
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抒情散文,
描写的是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夏
日里下雨,夜晚孩子们被逼着去睡觉时,所有的木板窗都关
闭起来,屋子里黑洞洞的,这时候,屋顶上小
小的天窗便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
点点画面,听到的点点声音,都能使孩子们的
想象丰富起来,这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心灵飞翔的窗户。表达
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
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文共有八个自然段,可分为三
个部分。
这篇课文感情真挚、文笔生动、流畅,写作时间久远。课文看似简单,实则含蓄,所包含的
思想富有
哲理,意义深刻,对于现代儿童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教学中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理
解文本,
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情感上下功夫。文章文笔优美,想象丰富奇妙,教学时要借助朗读训练、
语言训练
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只有深深地融入课文,才能使
孩子们得
到心灵的陶冶。
【作者介绍】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
人,笔名茅盾,生于1896年,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
年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
和翻译。1921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并发起组
织“文学研究会”,提倡
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同年接编《小说月报》,该刊自第12卷第1期,内容大
加改革,除发表大量的
民主主义、现实主义的学术论文和文艺作品外,并经常介绍世界文学界潮流趋向,
讨论中国文学革进的方
法,成为中国现代第一个大型文学刊物,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建设有杰出贡献。1923
年在上海大学教授小说课。1925年8月,与陈云等领导商务印书馆职工罢工,要求承认职工会和改善生活条件,取得基本胜利。1927年9月后以茅盾为笔名发表《幻灭》等小说,1928年赴日本,1930年
回上海,
与鲁迅一起参加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完成长篇小说《子夜》,由开明书店出版
。1936年生活
书店出版了他主编的《中国的一日》,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抗战爆发后,应生活书
店邀请创办《文艺
阵地》杂志,1938年冬,任新疆大学文学院院长,1940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
讲学,后到重庆,任文化工
作者协会常委,皖南事变后,一度赴香港主编《笔谈》。抗战胜利后,194
6年5月回上海主编《文联》,
并撰写话剧《清明前后》。1947年到香港任《小说月报》编委,19
49年2月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学
改造者协会主席。建国后,在周总理建议下出任我国第一任文化
部部长,他还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作
家协会主席等职,主持日常工作、出访、写评论、扶持文学新人
。他于1981年去世。发表有《动摇》《追
求》《文艺阵地》《虹》《三人行》等小说和《茅盾散文集
》等散文著作。小说《子夜》在建国后曾被拍
成电影。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天窗:一般指设在屋顶上用以通风和透光的窗子,常见于旧式建筑。
蝙蝠:蝙蝠是翼手目动物
,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是唯一一类演化出
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在热带和亚热带蝙蝠最多。
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憩息,
夜间觅食。
夜莺:雀形目鹟科的一种鸟。体色灰褐,是观赏鸟的种类之一。夜莺的羽色并不绚丽,但其
鸣唱非常
出众,音域极广。与其他鸟类不同,夜莺是少有的在夜间鸣唱的鸟类,故得其名。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志在鸿鹄
8岁时茅盾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
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在学校里,茅盾的各门
功课都名列前茅,特别是他的作文更是出色。受
父母的影响,茅盾很小就心怀天下。十二岁时茅盾在会考
作文中就写出了他一生的追求和信仰:“大丈夫
当以天下为己任”。在父母亲的鼓励下,十三岁的茅盾踏
上到湖州的火车,开始了中学生活。有一次,先
生布置的作业是自命题写作,很多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茅
盾却借鉴庄子《逍遥游》中的寓意,写了一篇五
六百字的文章《志在鸿鹄》。文中写了一只大鸟展翅高飞,
在空中翱翔,嘲笑下边仰着脸看却无可奈何的
猎人。茅盾借对大鸟形象的描写,表明了自己的少年壮志。
而且,文章的题目又与茅盾的名字德鸿相合,
形象生动,故借此自抒胸臆。先生很是赏识,夸赞他“将来
能为文者”。
笔名趣事 现已获得证实的沈雁冰的笔名有98个,然而在众多笔名中“茅盾”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这个笔名的
来源也有一个小小的故事。1927年,大革命失败,沈雁冰被迫隐居在上海,郁郁不得志的他
开始用笔来宣
泄心中的情感,于是创作了小说《幻灭》。小说完成后沈德鸿开始投稿,可许多的报社却不
敢登他的文章。
这使得他内心十分矛盾,于是他在手稿上署名“矛盾”。稿子最后交给了《小说月报》的
编辑叶圣陶,叶
圣陶认为小说很好,但是看了这个名字却提出了意见,认为这个名字是个哲学名词,不像
一个人的名字,
且“矛”不像是姓氏,并且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不太好,就自作主张
在“矛”字上加
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盾”。沈雁冰对这一改动也很满意,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汉字
wèi jiè
ruì lì hé tān shǎn shuò
( ) (
)( )( )
二、词语巧搭配。
暖和的________
闪烁的________ 奇幻的________
真实的________
一扇________ 一道________
一块________
一条________ 一顶________
三、按要求写句子。
1.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活跃起来。(改成反问句)
2.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的奇幻云彩。
....
(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从……想象到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重点片段品析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
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
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
又是你惟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像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
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
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
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
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的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像中展
开。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
出“有”,
从“虚”中看出“实”,比任凭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1.这是“我”在( )的时候,感受到天窗给了“我”唯一的慰藉。
2.用“ ”画出文中的“我”展开丰富想象的句子,这些句子是 句。
3.天窗象征什么?
4.如何理解“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这一句的含义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窗
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
。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
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夏夜
,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
领衫,枕
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远天之上,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
束束,盈
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子也赶
热闹似的
映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
把美丽的
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幼年幻想的心域。
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
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
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
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
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
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
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
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
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
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
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
坎。
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
窗
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了鳞鳞的瓦
片
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
剪
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的,仿佛倏的一下钻进心里蔓
延
开来。雨点一滴一滴到天明,当晨光从天窗里泄漏时,新的一天又开启了。
仲夏,多雷阵雨
。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
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
的乐手,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
水般叮叮咚咚的,是
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
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
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
然的交响乐呢!雨势
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记忆中,
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
许生命早期
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
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
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
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
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1.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
2.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3.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B.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
C.第③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
D.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学习了本文,我们知道小小的“天窗”给了“我”唯一的慰藉,在你的生
活中,什么又给了你唯
一的慰藉呢?
参考答案:
一、 慰 藉 锐利 河滩 闪 烁
二、
暖和的天气、闪烁的星星、奇幻的云彩、真实的想法、
一扇大门、一道亮光、一块玻璃、一条黑影、一顶帽子、一方池塘。
三、1.小小的天窗怎能不使你的想象活跃起来呢?
2.我从一朵花身上,想象到孩子美丽的笑脸,想象到人生的辉煌时刻,想象到美好的未来。
四、1.被逼着上床休息
2.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像到
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
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
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
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排比句
3.
象征儿童通往想像世界的窗口
4.
幽默地表现了作者对大人们拘束儿童生活通达的情怀,也表达了作者对“天窗”这一神奇事物的向往。
五、1.答:母亲陪我看星月;为我扇扇子;给我猜谜语,讲故事;为我缝衣服。(答出三点,意对即可)
2.童年的生活经历可能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或:童年的生活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
3
.以天窗为题,交待写作对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天窗既指老屋的天窗,也指心灵的天窗,内涵丰富,耐
人寻味。
4.D
六、略
4 三月桃花水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具
准备
三月桃花水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1. 能够正确认读“绮、和、谈”3个生字,理解“绮丽 回旋 应和 纤细
沉醉”等词语。
2.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爱恋与赞美。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
春水,滋润了大地,催生了万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谈话环节可以创设
导入
( )分
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个氛围,使学生兴趣被
钟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描写这美妙春景的,下面让我激发,能够集中精力到新
们一起感
受这美丽的《三月桃花水》吧!(齐读课题。) 的学习任务中来。
(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2.
刘湛秋简介,学生初步了解。【出示课件3】
刘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1957年开始
发表作品。
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
散文诗集《遥远的吉
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共22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出示课件4】
铃铛 绮丽 回旋 应和 纤细 沉醉 草如茵 柳如眉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出示课件5】
绮丽:鲜艳美丽。
回旋:盘旋,转动。
应和:呼应,附和。
纤细:细微,细小。
(二)读懂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新课
教学
( )
分钟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4.【出示课件6】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
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出示本课的难理解的
词语,便于学生用较短
的
时间掌握这些词语,为理
解课文打基础。同时,还
可以学到一些理解词语
的
方法。
以问题方式来引导
学生读懂文意,使学生的
问题意识明确,注意力集
我们应
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
中。随着问题的逐步解
轻快的朗读方式)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5.学生质疑。
(对于
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
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
方式解决,
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
的问题,可以让学生
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 学习第一自然段
决,课文的大意也就明确
了。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7】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
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
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
问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
段)
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
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此环节的设计
是让
学生感知一些优美句子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的特
点,了解修辞手法的
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二)学习第2-6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
怎样的景象?【课件出示8】 <
br>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
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
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
回旋。
2.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呵,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
小组讨论,教师指
作用。
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导,使学生能够从更深层
新生的
喜悦写活了。(拟人方法)
次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的内心情感。
“朝霞”“酒窝”(比喻)。
3.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 “水面”的段落。
4.小组自学:【课件出示9】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
br>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板书:什么声音 竖琴 什
么光芒 明镜)
5.教师提问: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出示课件10】
预设: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
预设: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修辞手法
,把“柳枝”
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第7自然段:【出示课件11】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预设:课文最后一段直接抒情,
“啊,沉醉”表达了对三月
桃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预设:“草如茵”“柳如眉”,两个比喻句,表现了三月桃
花水的美好,令人心醉。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散文诗写的是春水,作者表达了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
赞美之情。(板书:喜爱和赞美)
五、拓展。【课件出示12】
课堂小结
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写某一个季节
通过仿写训练学生表
及拓展延
伸( )
的自然景观,或写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
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分钟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
月桃
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什么?
三月桃花水【课件出示13】
板书
内容
什么声音? 竖琴
沉醉 喜爱和赞美
什么光芒? 明镜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14、15】
1.从文中找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
..
(2)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
..
2.仿写词语。
草如茵 柳如眉
( ) ( )
3.文章第四自然段运用了( ),( ),( )的修辞手法。
4.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想象成( ),( ),还可以想象成( )和(
)。
5.短文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之情,请找出句子并抄下来。
【答案】
1.绮丽( 美丽 ) 纤细( 细小 )
2.草如茵 柳如眉 (
夜如水 ) ( 月如盘 )
3.( 比喻 ),( 排比 ),( 拟人 )
4.(
小铃铛 ),( 丝绸 ),( 竖琴 )和( 明镜 )。
5.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首先注
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包括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性的自学朗读和课后巩固性的朗读;
课堂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
,在朗读中熟悉生字词的字音,初步了解课文意思、课文结构,以及初步感知
课文的意境;边读边想象,
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把对春天、春水的喜爱、欣赏之情带
到朗读中,让学生有感情、有
意境地朗读。
不足之处:
教师讲解引导太多,使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变少,本文是略读课
文。后期教学时,针对略读课文,教
师只要针对课文中疑难之处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即可。学生在自我领
悟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课文的精妙
之处,更能真切地与作者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共鸣。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课文通过诗化的
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美得让
人沉醉。这篇散文由7个或长或短的段落错落成章,却又“
形散而神不散”。开篇由两个比喻精巧的疑问
句引领全文,接下来,用“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
”充分展现三月桃花水的美丽,它的美,美在
“有声”又“有色”,也就不露痕迹地回应
了开篇的问题。结尾是作者由衷的赞美,直抒胸臆,这三月桃
花水,已经流进了爱它的人们的心中,已经
为它深深着迷、沉醉。课文结构清晰,线索明朗,文字优美,
韵味无穷。三月桃花水的美是与淳朴、恬静
的乡村生活紧紧相连的。全篇皆是清新淡雅的词句,并巧妙运
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再糅合
了作者浓郁的喜悦、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真
挚情怀。
【作者介绍】
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
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他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
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
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本集中选的80篇散文,可谓淋
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超时空的田园心态,篇中无
论写情感、人生,还是写都市、文化、旅行、经济,都用
他特有的唯美风格,用纯情的语言、轻松的方式
,在和读者谈心,流露出由衷的快乐和淡淡的忧伤。他的
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
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并跟着他的行文
一走到底。集中不少散文已广为流传,为多家报
刊选裁,为电台广播。《雨的四季》《随便为自己找个座
位》等数篇散文已进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及课外读
物。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雨的四季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
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摇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
春雨的洗淋,那种
灰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
软了,而那萌发的
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
媚。半空中似乎总
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
的蚯蚓一样翻动,
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
着鼻子和嘴唇。真
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
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
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
索,豆粒般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
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
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当头浇,洗
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
、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
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
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
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
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
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
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
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
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档的响声,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
子的母亲,显得
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
了雨。成熟的庄
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忽然,在一个
夜晚,窗玻璃上
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
闪着光;田野是静
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
收获已经在大门口
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
玻璃上,会陪伴着
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
高邈、深远,并让
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
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
飘然莅临
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
或淅淅沥
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
、夏、秋
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
落的时候,
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
没有北风那
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
色的天空,
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
间,水银柱
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
的光亮比天
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
后的一份礼
物。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
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
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
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
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
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 辨字组词。
铛( )绮( )谈()瓣()
挡( )倚(
)淡()辨()
二、多音字组词
旋 xuán ( )
hé( )
xuàn ( ) 和
hè( )
huó( )
三、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 ) 柔软(
) 纤小(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判断说法的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
1.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呵,河流醒来了!
运用了疑问的设问的修辞手法( )
2.文中用一万个小酒窝来比喻朵朵桃花( )
3.三月桃花水的意思是三月的河水像桃花一样美( )
五、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第一自然段作者把____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_____的情景。
2.“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这是一种___的写法,写出了______
3.感悟全文,请你从三个方面说说桃花水的美。
4.“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说说你聪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
____________,我还看见 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谚语。
参考答案:
一、 铛(铃铛)绮(绮丽)谈(谈天)瓣(花瓣)
挡(挡住)倚(倚着)淡(平淡)辨(分辨)
二、
旋 xuán (旋转)
和 hé(和气)
xuàn (旋风)
hè(和着)
huó(和面)
三、美丽(绚丽) 柔软(轻柔) 纤小(纤细)
四、(1)(√ )(2)(×)(3)(×)
五、1.三月的桃花水融化,欢快地向前奔腾
2.拟人 河水映照着朝霞向前流动的情景
3.(1)美在有声(2)美在有色
(3)春水如油,滋润万物,美在有情。
4.燕子直冲云霄、垂柳吐露新芽、姑娘们野外踏青、村庄升起袅袅炊烟。
六、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口语交际:转述
变
课题
转述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具
准备
1.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注意人称的转换。
能听清楚、看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1课时
在交际中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
谈话引出“
转述”话题,
导入
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需要把一些事情转述给别人,把把学生带入转述的
情境,
(
)
事情转告给别人听,可以叫捎口信、传话,也可以叫转述。今天,为新授做铺垫。
分钟
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转述(板书:转述)。
新课
二、练习转述,学习文本
教学
(一)练习转述
( )
分钟
1.出示课本上的图文,了解交际内容:【出示课件3】
出示通知,让学生感知
通知的内容,为转述打下
基础。
2.尝试转述练习
学生同桌自由练习转述,再分小组进行转述。
(1)选择上面的其中之一个内容进行练习转述。
(2)不要忙着举手。想想,刚才通知是怎么说的。每人先大
声地说几遍。记不住的,可以看着屏幕把内容读一读。
(3)同桌互说,纠正说错的地方。
同学们,记住通知的内容了吗?请同桌之间互相转述。【出
示课件4】注意: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注意人称
的转换。(板书:弄清要点,不要遗漏 注意人称角色转换)
(4)组织评析:是否将通知正确清楚地告诉了家长,人物之
间的交流是否注意了人称的转换,是否做出适度的情感反应。并
提出改进的措施。
(二)生生表演,练习转述。
1.再请出一组同学来练习转述。
(师生评议,评议要点:是否将通知正确清楚地告诉了李响,
人物之间的交流是否注意了角色的转换,是否做出适度的情感反
应。)【出示课件5、6】
例1.
李明(转述者):小军,我今天到图书馆看书了,看到了一则
要求更换借阅卡的通知,我就更换了借阅卡,你抓紧时间去更换
你的借阅卡。
小军:什么时间截止?
李明:本周日。
小军:好,我这两天就抽空去,谢谢你告诉我这么重要的通
知。
出示转述例文,为学
李明:不客气,我们是朋友嘛!
例文2:
小英:小丽,明天我们就要参观博物馆了。
小丽:是啊,老师早就告诉我们了。
小英:老师还安排我们明天早上8点在学校北门集合呢!
小丽:明天早上8点?学校北门?好,我知道了。谢谢你转
告我。
小英: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三、实例练习。
1.刚才那些同
学转述得多好,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转
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当对方需要你转述的内容很多,你没听
清,或
记不住时,怎么办?(记下要点)还可以怎么办?一下听不清怎
么办?(请他再说一次)
2.师生合作表演
看来大家都很有自信,那愿不愿意接受我的测试?
【出示课件7】练习一
生提供一个范例,让学生
将范例与转述要点结合
起来,为自己转述指明方
向。
教学生一些转述的
★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有人打电话来谈事,你能转告吗?
(表
演内容:请你妈妈明天上午9:00带上身份证和四张一
寸照片到劳动局开会)表演打电话。
【出示课件8】练习二
★1、指定一个接受转述的人暂时离开教室,以听不到教室里
的谈话为宜。
2、
老师对选定的转述者说:“请你告诉xx,让他将教室里的
那盆君子兰先浇点水,然后搬到外面晒晒太阳
。”
3转述者离开教室,向xx转述。
4、让xx进教室,大家看他的行动就可以
判断出转述者是否
技巧后,进一步练习巩
转述成功。
固,为更好地转述夯实基
础。
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9】
要想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必须做好哪两件事呢?
1.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2.人物之间的交流是否注意了角色的转换。
(板书:弄清要点,不要遗漏
注意人称角色转换)
五、作业布置【出示课件10】
这学期,我们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请你们的爸爸妈妈周末带你们到书店看看课外
书,并买一本《弟子规》。今晚同学们把老师的要求转述
给爸爸妈妈,并叫爸爸或妈妈把听
到的内容写在你的家庭作业本。
板书
设计
转述【出示课件11】
弄清要点,不要遗漏 注意人称角色转换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口语交际强调的是多向、互动、交际,强调
的是交际过程中民主平等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在
为学生设置情境时,我抓住了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相
关的事去设置,使学生能感同身受,乐于表达,
通过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来达到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
本课中的练习设置过多,导致部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后期应该注意
合理安排时间,把
每个教学环节按比例分配好。
变
课题
我的乐园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写自己的乐园,写出真情实感。
2.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自己的乐园的美好,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3.互相评价习作,提出修改建议,修改作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具
准备
写出自己乐园的样子,以及带给自己的快乐。
能描绘出自己乐园的样子。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体验游戏。【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
出示动物乐园图片,看,动物们在自己的乐园里,生活得多么
快乐呀!湖畔、林间、
广场、校园……处处都留下了我们欢快的
出示动物乐园,从而引导
笑声。这些地方都是我们的乐
园。今天,我们来写一篇作文,题
到“我们”的乐园,导入
目是《我的乐园》(板书:我的乐园
)
二、掌握技巧,写好作文
课题,激发学生的习作兴
趣。
1.课本上已经给你们提供了一些场所,任由你选择,你要选择哪一
个?你想怎样写呢?【出示课件3】
(1)满是玩具的房间
新课
(2)班级图书角
教学
(
)
(3)家里的院子
分钟
(4)村头小河边的草地
(5)学校的篮球场
(6)爷爷的菜地
2.欣赏经典,感悟写法。
【出示课件4、5】
我的乐园
我家的院子是我的乐园。
我家的院子非常美丽。我最喜欢的两棵树,在院子的西南方。
一棵是玉兰树,一棵是樱花树。三月是它们最美丽的季节。樱花
开了,粉若云霞;玉兰抽叶了,碧绿如翡翠。它们的枝条互相交
织在
一起,大概在院子里相对得久了,成了好朋友,惺惺相惜吧?
从远处看,就像两团巨大的棉花糖。
过了几天,樱花落了,与之前的玉兰花瓣混杂在一起,像铺
上了一层花色地毯,走上去“沙
沙”响,很好听。院子的东南角
是个大池塘,池水清澈见底,底下铺着一层细沙和一些小石头。
对了,池底还有几块砖。它们向来是“微生物”的乐园。掀开砖
一看,上面有些不知名的小蠕虫在爬动。
一条金鱼和几条鲫鱼在
池子里无忧无虑地游动,从来不管今夕是何夕。它们互相追逐玩
耍,吐着
泡泡,一副不问人间俗世的模样。池子里还曾养过一只
大河蚌呢!它是棕黑色的,闪着蓝光。对于它的到
来,我曾经非
常欣喜,天天来看它。可它太娇气,不久就一命呜呼了。为此,
我还伤心了很久呢
!院子的西北边有一棵枇杷树。它每年的四月
会结果。每到四月时,爸爸经常爬上梯子,剪下果子递给我
,而
我把它放入妈妈拎的小篮子里。有时候嘴馋了,我还会趁着空档
儿,剥开外皮塞进嘴里,酸
酸甜甜,满嘴生津,自己家种的果树
果然好吃。院子的东北边,就是关狗的地方了。两只金毛犬正在换毛期,狗毛四处乱飞,让人不胜其扰。这里还有一个破布袋,
是我扔给它们当玩具的。结果那个袋
子的碎片被它们拖来拖去,
整个院子里随处可见碎片,真是太不讲卫生了。更让人生气的是,
这
两只“二货”还乱咬花草,妈妈辛辛苦苦种下的花草大部分都
难逃他们的魔爪!妈妈恨恨地责骂它们,想
把它们送人,被我苦
苦哀求后才勉为其难地留下了这两只狗狗。
正值春天,经常能看到蝴蝶在
院子里飞。有一种蝴蝶的颜色
是淡紫色,又有点儿蓝。当它们把翅膀闭合上时,就仿佛出现了
一
只大眼睛。还有一种蝴蝶,是黄色的,带着金粉,在阳光下极
为耀眼。蛐蛐快活地叫,蝴蝶随意地飞,鱼
儿欢快地游,狗狗悠
闲地走。怎么样?我家的这个院子美吗?偷偷地告诉你,我家有
个巧手妈妈
,所有的一切都是妈妈亲手布置的哦!
我家的院子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快乐,你喜欢我家的院子吗?
3.结合例文讲解写作技巧。出示:
【出示课件6】
出示经典作文,让学
生先从感性上了解这类
作文的特点,把握重点内
容的描写
,文章的结构
等,然后在讲解时以此为
例,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
握写作技巧。
《我的乐园》作文写作技巧
乐园是什么样子的。
在乐园里,你最喜欢做些什么?
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
写出真情实感。
(板书:乐园的样子 做些什么 给“我”的快乐)
课件出示写作技巧,
教师讲解补充,使学生从
4.理清自己作文
的思路:首先要选择作文的内容,再进行合理选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学生
材,确定文章结构先写什么再写
什么、分清主次,抓住重点进行实践写作打好理论基础。
详细地叙述。(板书:我的乐园)
写之前仿照课本上的例子,填表格写一下简单的提纲。
比如上文的提纲如下:【出示课件7】
村头小河
边的草地
草地上有
绿草、野
花、昆虫鹅
群……
我家的院
子
院子里有
玉兰树和
樱花树,有
池塘,里面<
br>有鱼儿、蠕
虫、河蚌。
院子里有
两只金毛
犬。
5.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看学生的作文情况,记下典型的学生)
三、习作交流,用心修改
1.大家把自己的作文读给自己听,读给同桌听吧!(板书:读)
2.我还想请几个同学大胆
地站起来读一读自己写的文章,其余
的同学注意听,提出自己的建议。
指名朗读自己的作文。
(师听学生作文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放风筝、看
天空变化
的
霞……
晚
在大自然
中自由玩
耍,真快
乐!
把写好的作文相互
读一读,让对方提出自己
的建议,然后修改,这样
做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
己作文中的
不足,是快速
提高作文水平的好办法。
看蝴蝶飞,院子给了
鱼儿游,狗
狗走……
“我”无穷
无尽的快
乐,喜欢自
己的院子。
和指导。
3.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领悟写法,课堂小结
想一想,怎样写好景物一类的习作?【出示课件8】
1.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预设:写出景物的内
容,抓住重点景物写,写出在景物里做些什
么,带给自己怎样的快乐,写出自己对景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
2.小结:今天的作文课上我看到了同学们愉快的笑容,大家在作文
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乐趣
,懂得了写作的一些技巧。其实,在平常
的生活中,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勤于思考,把自己听见的、看见
的、想到的进行合理地整理,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就行了。只
要我们努力,坚持,我想大家也
都会喜欢上作文的。
我的乐园【出示课件9】
板书
设计
乐园的样子 做些什么 给“我”的快乐
课题 语文园地一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2课时
1.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想法或情感。
教学
目标
2.学习和积累词语,了解城市和乡下的不同。
3.看图写一段话,根据例句仿写。
4.积累和理解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词句段运用(积累词语,了解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仿照例段写片段)
理解并积累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想法或情感。
2.学习和积累词语,了解城市和乡下的不同。
课件
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出示课件2】
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有些语句特别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这些语句分别表达了作
者什么样的情感或想法?(板书:抓
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情感)
1.小刚:我发现有些语句能够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小兰:我
从《乡下人家》的最后一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
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感受到了
乡下人家的美。
小明:学习《天窗》时,我从“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
藉”这句话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出示文字让学生感
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
者想法或情感的方法。
设计意图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示作者情感或想法的部分用“
”画
新课
出来。
教学
3.学生交流。
( )
分钟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4.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出示课件3】
(1)《乡下人家》表达了作者的
想法是“乡下人家,不论什
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天窗》表达了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4. 小练习:【出示课件4】
请同学们从本单元其余的文章中找最能表达作者感情或想法
的句子,看看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或想法
。
示例:
从《宿新市徐公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表达
了诗人喜爱儿童及乡间美景的思想感情。
从《三月桃花水》体会到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
情。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并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
市生活的不同。(板书:城市生活
农村生活)
1. 出示:【出示课件5】
cuǐ càn
繁华璀 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灯火辉煌
wò niǎo
肥沃 静谧
炊烟 袅 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2.读一读,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
注意读准平舌音“璀、璨”,鼻音“袅”。
3.说一说,这些词语分别描写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教师小结,指导:
第一行词语都是描写城市生活的词语,第二行词语都是描写
乡村生活的词语。
4.选一选,说一说。【出示课件5】
(1)描写城市生活:
这是个繁华都市。到
处高楼林立,到处车水马龙。商场里陈
........
列着各色价值不匪的世界名牌服装,酒
店里的奢侈盛宴一桌连着
一桌,一局跟着一局,大街小巷里无处不是霓虹闪烁、欢歌劲舞,
..
..
空气中到处充斥着前卫时尚的气息……
(2)描写乡村生活:
柔和的夕阳,绚
丽的云彩,横卧在不远处的天边群山上,坐
落着依山傍水的一簇簇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炊烟袅袅。
........
(3)说一说,你体会到的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不同。【出示课
件
5】
学生交流,展示如下:
城市生活很繁华、热闹、时尚、快捷、方便;
乡村生活很自然、恬适、静谧、美好。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城市或乡村的词语?【出示课件6】
通过读词语,了解乡下和
城市生活的不同。利用词
语说话,训练学生的写话
能力。
城市生活:霓虹闪烁 灯红酒绿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水泄不通 人声鼎沸
人欢马叫
乡村生活:万紫千红 花香鸟语 春色满园 雨后春笋
鸟语花香 山青水秀 繁花似锦 湖光山色
5 琥珀
课题 琥珀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琥、珀”等12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
字,理解字
教学
目标
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怒吼、松脂、拂拭、渗出、半晌、推测、蜘蛛、热辣辣”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第一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理解字
教学
目标
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怒吼、松脂、拂拭、渗出、半晌、推测、蜘蛛、热辣辣”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课件出示2-3】
设计意图
导入
1.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出示琥珀艺术品图结合学生课下搜集的有
(
)分
片。 关琥珀的资料,老师出示
钟
2.揭题,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
什么?(学生可能提琥珀图片,使学生对于本
出: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不熟悉的事物有一个大
3.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课件出示4】出致的了解。
示琥珀有关资料
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
年,在压
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
虫,奇丽异常。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
形成,故又被
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
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2016年3月6日,中国科
学家发现了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古
老的琥珀矿石,其年龄在9900万年左右。
4. 介绍作者【课件出示5】
柏吉尔 (
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集《乌拉
波拉故事集》 等 。本文就选自这本书
。从大体上看,本文属于
科普小品。但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
科学知
识变得如此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所以也有人说《乌拉
波拉故事集》是童话。《琥珀》是根据《乌拉波
拉故事集》改写
的。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新课
(一)提出自学要求
教学
(
)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要求:【课件出示6】
分钟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二)汇报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出示本课生字【课件出示7】
琥
珀 嗡 脂 拭 渗 俯 扎 番 埋 澎 湃
怒 吼 餐 划 晌 辣 挣 刷 测 详
指名读,师生及时更正:
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
动性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
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
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
发学生自主识字
的兴趣。
注意读准平舌音“餐
测”,翘舌音“脂 拭 渗 晌 挣 刷”等。
2. 书写指导【课件出示8】
重点指导“拭 餐 渗”的书写
师范写,并讲解:
“拭”左窄右宽,左边的“扌”注意第三笔是提,右边的最后一
笔斜勾写的长一些,落笔和提手旁在同一水平线上,不要多写最
后一笔撇。
“餐”上下结构,注意上面有三个部分组成,下面是“食”,撇
捺要写得舒展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渗”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参”的写法,下面的“彡”
的写法,三撇要写在一条竖线上,第二笔、三笔起笔位置要记住:
都在前一撇的三分之一处起笔。
3.理解词语【课件出示9、10】
松脂: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
原料。
拂拭:指掸掉或擦掉。
粘稠:形容液体的粘性很强。
飒飒:风的声音。
琥珀:古代松柏树脂的一种化石,浅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透明
固
体。可用它制造漆、装饰品等。
断绝:指原来有联系的失去联系,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贯。
推测:根据已知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澎湃:形容涛声互相撞击。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俯,头向下;仰,脸朝上。
约摸:估计,大概的意思。
怒吼:原指猛兽发威吼叫。课文中比喻水的风浪声很大。
热辣辣:形容热得像火烫着一样。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课文,正音。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检查预习情况,理清
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
文,激发学生表达的欲
望。
这一环节是为了教
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
解
文章,这是理解文章的一
个重要方法。
3.给课文分段:
再次读文看看课文如何分段?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如下:【课件出示11】
第一部分(1自然段):琥珀的形成时间。
第二部分(2-9自然段):松脂球的形成。
第三部分(10-12自然段):琥珀的形成。
第四部分(13-18自然段):琥珀被发现的过程及琥珀的价值。
4.【课件出示12】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
故事?
(提示:
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这块
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
值。)
四、图文结合,了解琥珀特点。
1.图文对照,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课件出示13】
预设1:里面有一只小苍蝇和一只蜘蛛。
预设2:这块琥珀是金黄色的。
预设3:这块琥珀是透明的。
(2)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
3)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
还写了什么?(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
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
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课件出示14】
2.感情齐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
部分?【课件出示15】 <
br>(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
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
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
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
现在科
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
测、想象的部分。)
五、课堂总结,巩固提高【课件出示16】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欣赏了琥珀的美丽和神奇,我想
伸( )
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都想知道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下
分钟
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17、18】
一、读拼音,写汉字。
晌午的太阳热làlà(
)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shèn( )出厚厚的松zhī(
)。一只
小苍蝇停在一棵老松树上,拂shì(
)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
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cān( )。
二、仿照例子写词语。
1. 例:前俯后仰(含反义词)
2.例:热辣辣(ABB式)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测( ) 透明( ) 详细( )
澎湃( ) 拂拭( )
四、写出下面句子中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
1.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 )
2.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着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
3.“爸爸,您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
【答案】
一、辣 渗 脂 拭 餐
二、1.天罗地网 古往今来 左思右想
2.绿油油 黄澄澄 乐呵呵
三、推测(推断) 透明(透亮) 详细(详尽)
澎湃(汹涌) 拂拭(擦拭)
四、1.景物描写 2.动作描写3.语言描写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字词【课件出示20】
琥珀 松脂 拂拭 渗出
前俯后仰 一番 澎湃
怒吼 美餐 晌午 热辣辣 挣扎 冲刷 推测 详细
指名读,赛读。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既是为了与上节
课做好衔接,又是让学
生
重温琥珀的美丽,激发情
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导入
( )分钟
2.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预设: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
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3.谈话导入新课:根据这块罕见
的珍贵的琥珀,作者推测想
象出一个十分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琥珀的形成过程。那么,
作者是
怎样推测、怎样想象的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思考,
一起推测,一起想象。
二、品读课文:还原推测过程,品味文章语言。
(一)默读课文,大胆质疑。【课件出示21】
默读课文,做批注,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设:
1.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对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
题,作简单处理,只告诉
新课
2.它们是怎样成为化石的?
他们通过科学鉴定,了解
教学
( )分
3.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
它的成分。而第二至三个
钟
故事的详细情形?”
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引导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A.松脂球的形成(2-9自然段)
1.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课件
出示22】
引导学生发
现:天气热,太阳猛;松树渗出松脂;蜘蛛正要
学生通过阅读,发现琥珀
形成的条件,培养学生
的
探究能力。
抓到苍蝇;松脂刚好滴到蜘蛛和苍蝇上。(板书:苍蝇蜘蛛
巧遇)
2.作者把这个故事写得非常生动有趣,让人感觉很真实,很
形象。再读课文,想象画面。 <
br>(1)找到描写太阳和松脂的句子,读句子,想象画面,感受
天热,松脂多而美。【课件出示23
】
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
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
股松脂的香味。
晌午的光热辣
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
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板书:太阳光:暖暖的、火热、热辣辣
松脂:厚厚的)
(2)作者又是怎样记叙松脂包裹蜘蛛和苍蝇的过程的呢?
【课件出示24】
①找到句子,读一读,并在脑子里形成画面。
②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在学生介绍过程中,老
师通过追问,
引导学生讲清细节,把故事讲生动;同时,抓住“刚、正好、
一齐”引导学生感受
事情的“巧合”)
③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也能说明这真的是一种巧合,一种
偶然,能找出来
吗?有感情地读一读。
【课件出示25】(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
来了又去
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子被
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3)就这样,松脂不停地滴落在两只小虫子上,结果――【课
件出示26】
(出示
句子: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
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
它们前
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抓住“不能……也不再……,都,终于”指导有感情地朗
读。)
通过想
象画面、有感情朗
读,以及复述故事,使学
生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语
言,培养学生对语
言的欣
赏感悟能力。
第一,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
3.师生共同归纳松脂球形成的条件【课件出示27】
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二,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
通过语言品味,感情朗读,
培
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
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
力,体会语言文
字的魄力。
4.赏析课文,感情朗读。【课件出示28、29】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写出了小苍蝇的快乐劲
儿)
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
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
来越近了。”(小心翼翼)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
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
里头。”(事情发生得巧极了)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
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语句幽默,让人
感觉两只小动物很可怜;同时也写出了老松树的不忍心但又
无可奈何。)(板书:被淹没)
B.探究琥珀的形成(10-12自然段)
师过渡
: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但松
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
松脂球又
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1.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预设一:【课件出示30】
“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
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时
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
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
少见了。)
按照作者的推测,蜘蛛和
苍蝇不可能被包裹在松脂
球的中间,而只能包裹住
一面。这个问题的设计,
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
能力,探究
、想象的能力。
预设二:【课件出示31】 “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
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
淹没在泥沙下面。”琥珀的形成是一种地壳运
动、沧海桑田
巨变的结果。
师提问:如果说松脂滴落到两只小虫上纯属巧合的话,那么,包裹着蜘蛛和苍蝇的松脂球变成化石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呢?【课件出示32】(课件出示:1.时
间漫长。2.陆沉水漫。
3.松树腐烂。4.泥沙掩埋。)
2.作者是怎样写出漫长的?(引
导学生抓住“几十年,几百
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进
行体会。
通过时间“长”“短”的相对性,体会化石形成时
间的漫长。)(板书:松脂球化石 时间长)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进一步感受漫长。
4.最后,松脂球化石--琥珀又是怎么被发现的?
C.琥珀价值(13-18自然段) <
br>1.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课件出示33】(从那块琥珀,
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
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
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推测”是什么意思?
预设:“推测”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
的事情”。
(2)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
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预设1:因为透过琥珀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小东西——一只蜘
蛛和一只苍蝇,可以想象它们两个如何相遇
,如何被松脂包
在一起的。
预设2:从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可以
猜测出它们如何拼命挣扎的情形。
2.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科学家还有哪些大胆的推测?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课件出示34】
(1)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
老松树渗
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这个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预设:因为只有太阳很毒辣,才能把老松树上的厚厚的松脂
晒化,才能滴下一大滴松脂。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
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这个推测的依据又是什么?
预设:因为能把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同时包住的一定是一大
滴松脂,小的松脂是包不住两只小动物的。
3.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你还能想到会这块琥珀还有哪些
价值。
用“从那块琥珀的发现,我们可以推测……”说话。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课件出示35】
1.总结延伸:寻找前后联系,质疑形成过程。 (1)再读全文,我们还可以发现,课文很多句子都是有相互
的内在联系的,你能一一找出来吗?(
如对海的描写;对小
虫的描写;漫长时间与第一自然段的照应……)
课堂小结及
拓展延伸
( )分
钟
课堂总结延伸使学生
(2)作者对这块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你有什么疑问吗?
又一
次回顾了课文中琥珀
(如,为什么我们通过琥珀,推测到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
形成的过程,进
一步推测
细情形?)
那么对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你又有什么新的推测呢?
琥珀可能形成的过程,培
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如,苍蝇和蜘蛛也许在几千万年前是一对好朋友,相会的
时候被包裹在松脂里了。)
2.作业
把你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想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
理。
5
琥珀【课件出示36】
太阳光:暖暖的、火热、热辣辣
松脂球形成 松脂:厚厚的、继续滴
苍蝇、蜘蛛:巧遇
时间长
松脂球变成化石
被淹没
板书
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37、38、39】
一、我会查字典。
1. “餐”,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在查音节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
___,再查
___画。
2.“拭”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组词是 。
二、形近字组词。
珀( ) 枫( )
试( ) 扔()
柏( ) 飒( ) 拭( ) 仍()
三、仿照例句,写句子。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请再写一个拟人句: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
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
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
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
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
和蜘蛛了。
1. 这块琥珀的特点是什么?
2. 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科学价值?
【答案】
一、1.C cān 食 7 2.扌6 擦拭
二、珀(琥珀 ) 枫(枫树) 试(考试) 扔(扔掉)
柏(柏树 ) 飒(飒飒) 拭(拂拭) 仍(仍然)
三、拟人
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四、1.透明,里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2.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
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别具一格的设计
《
琥珀》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
法可以营造
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
趣,对培养学生
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
教学效率。
二、教学课件的运用
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
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
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理解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
不足之处:
本节课时间比较紧,拓展部分没能按计划让学生进行写作与点评。
可以再用半节课,抽查学生的写作情况。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作科学小品。作者柏吉尔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力,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现的过程,评判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课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
br>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作者介绍】
柏吉尔 ( 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 《活动》
《爱的代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琥珀:
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云实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树脂化石。树脂滴落,掩
埋在
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琥珀大多数
由松
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
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
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常见琥珀种
类:金珀,金蓝珀,绿茶珀,红茶珀,血珀,翳珀、花珀、棕红珀,蓝珀,绿珀,虫珀,蜜
蜡,珀根,缅
甸根珀等。
2016年3月6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了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琥珀矿石,其年龄在9
900万年左右。
松脂 是松树树木分泌出来的树脂,刚从树干流出时,无色透明,松节油含量可达3
0%以上,与空气接
触后,松节油逐渐挥发,加上外界水分的侵入,因而使其中的部分树脂酸呈结晶状态
析出,松脂逐渐变成
蜂蜜状的半流体。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有趣故事 琥珀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装饰艺术品,风靡全球。琥珀是由千万年前植物所分泌出来的树脂,经过
地壳运动而深埋地下,逐渐演化而成的一种天然化石。品种有金珀、虫珀、香珀、灵珀、石珀、花珀、水
珀、明珀、蜡珀、透明珀等,尤以含有完整昆虫或植物的琥珀为珍贵。中国古代称琥珀为“虎魄”“光珠”
“红珠”“江珠”“顿牟”“遗玉”,被视为珍宝。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熟读课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zī zhī)的香味。
2.它们前俯(fǔ
fú)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3.有两只小虫被埋(mái
mán)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二、辨字组词。
详( )
侧( ) 番( ) 响( ) 渗()
祥( )
测( ) 蕃( ) 晌( ) 参()
三、词语搭配
()地照着 ()地响 ()地飞舞
()的绿翅膀 ()的松树
()的松脂
四、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缩句)
(2)一大滴松脂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改为被字句)
阅读能力大比拼
五、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
,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
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
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
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
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用“_______”画出科学家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的句子,用“
”画出科学家由这块琥珀产生的推测、
想象的句子。
2.用“”给这一自然段分层,写出层意。
3.“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它们”指_____,“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是因为
________。
4.这块琥珀在科学上的研究价值是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那么对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你又有什么新的推测呢?
参考答案:
一、 1.脂(zhī) 2.俯(fǔ) 3.埋(mái)
二、详(详细) 侧(侧面) 番(一番) 响(响亮) 渗(渗出)
祥(吉祥) 测(猜测) 蕃(番茄) 晌(晌午) 参(参加)
三、暖暖 飒飒
快乐
柔嫩 高大 厚厚
四、1.小虫淹没在泪珠里。2.两只小虫被一大滴松脂重重包裹在里面。
五、1.事物:“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每一根毫毛。”“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联
想:“还可以想
象它们……怎样挣扎,”“我们可以推测……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第一层:从“在那块透
明的琥珀里……”到“黑色的圆环”,写了这块琥珀的样子。,第二层:最后
一句话,写
了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3.苍蝇和蜘蛛,苍蝇和蜘蛛挣扎时在松脂里划动留下了痕迹。
4.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六、示例:一个炎热的夏天,太阳
热辣辣地照在一片松树林上。大滴大滴的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有一只苍
蝇从此路过,正好又有一滴松脂从
上面落下来,正好落在它的身上,一只蜘蛛正好想把苍蝇当作美餐,正
急匆匆地往这里赶,快到苍蝇跟前
,又有一滴松脂滴落下来,把蜘蛛罩住了,一滴、两滴、三滴……把它
俩重重包裹在里面了。
课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钝、
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
教学
目标
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笨拙、迟钝、毫不相干、隧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
认“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
教学
目标
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笨拙、迟钝、毫不相干、隧道”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课件出示,引入课题【课件出示2】
谈话导入,质疑问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
钟
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1.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
灵活现的恐龙。下面,我
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2. 读课题质疑
性 。
(1)齐读课题 ,并板书课题。(板书:飞向蓝天的恐龙)
(2)质疑
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
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
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说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
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
天呢?恐龙怎么能飞
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3. 初步释疑 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
请再读读想想。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
案。(给一定的时间读书)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课件出示3】
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4. 作者简介【课件出示4】
徐星,男,祖籍江苏, 出生于新疆伊犁新源,古生物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
所古生动物学家。兼任民盟中央
委员,民盟中国科学院副主委,英国《皇家学会学报-
生物辑》和
《中国地质学报英文版》编委。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生字新词。【课件出示5】
迟钝 不仅 描绘 隧道 繁衍 十吨 公斤 脑颅
膨大 敏捷 树栖
开辟 崭新 笨重 谈起 鸽子 毫不相关 描绘 末期 形态各异
前
肢 鸟翼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
新课
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
教学
2.【课件出示6】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
( )生学习的主体性、
主动性
新词意思。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
分钟
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
对差生加以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课件出示7】
注意读准平舌音“隧 ”,翘舌音“崭
肢”等。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5.指导书写【课件出示8】
能力。
“隧”左窄右宽,注意左边的“阝”两笔写成:横撇斜勾、竖;
重点指导“隧
翼”的书写。
右边的部分“遂”是个半包围结构,先写上边的部分,再写“辶”,
“辶”是三
笔写成:点,横折折撇,捺。
“翼”注意是有三部分组成:羽、田、共。其中“羽”不带勾。
这个字写扁一些。
三、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自读课文,读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课件出示9、10】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
龙(见图或形)
敏捷
: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
小,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色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
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
。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
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毋庸置疑:无需怀疑。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过渡:下面让我们读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课件出示11】自由读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此
环节的设计是教
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量的化石显示,鸟儿
是由恐龙
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
演化而来的。
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第二部分(3、4自然段):科学家们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
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
史过程。
五、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字词、句子都能读准确了,现在可以来解决大家刚才提出
这一环节是为了教
的问题。【课件出示12】(出示:“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
”)
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
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哪个自然段能回答这个问题?(第四自然文章和体会作者情感而
段)
设计的,这是理解文章的
2.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
一个重要方法。
(1)先自己读。
(2)再讨论。
(3)汇报:
① 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 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④
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
翔的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六、课堂小结【课件出示13】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语,读懂
了课文,把握了课文的脉络
层次,究竟恐龙的一支是如何变成鸟类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14、15】
一、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 ( )
..
2.顿时全世界的研究者欣喜若狂。 ( )
....
3.有些恐龙动作敏捷。 ( )
..
4.它的后代繁衍成了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霸王龙 ( )的马门溪龙
( )的鸽子 ( )的孔雀
( )的演化 ( )的鸟儿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指反应迟缓;脑子不灵敏。 ( )
2.立刻、一下子。 (
)
3.反应迅速快捷。 ( )
4.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 )
【答案】
一、1.(演变)2.(欢欣鼓舞)3.(灵敏)4.(巨大)
二、(凶猛) (迟钝)
(轻盈)
(五彩斑斓) (漫长) (凌空翱翔)
三、1.
(迟钝)2.(顿时)3.(敏捷)4.(欣喜若狂)
四、1.(两亿四千万)(狗)(后腿)(
形态各异)(两足)(四足)(凶猛异常)(温顺可爱)
2.(鸟类),(崭新)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检查字词环节的设
计,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说明性文章表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
达准确
的这一特点,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首先,我们复习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
一下上节课学习过的词语,
【课件出示17】出示词语:
迟钝 不仅 描绘 隧道 繁衍 十吨 公斤 脑颅 膨大 敏捷
树
栖 开辟 崭新 笨重 谈起 鸽子 毫不相关 描绘 末期 形态
导入
(
)分钟
各异 前肢 鸟翼
师:这些词语都是第一自然段中,你们能用上这些词语概括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吗?【课件出示18】
预设:(事实证明笨重的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
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师:我们接下来学习课文,跟着科学家走进恐龙的演变世界。
好准备。
(一)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
(1)科学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
(2)科学家有怎样的发现?
(3)“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这些发现为什么让全世界的
研究者们“欣喜若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课件出示19】 “辽宁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
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
了‘点睛’之
笔。”
(1)‘点睛’之笔是什么意思?
(2)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点睛之笔”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
成果比作“画卷”。而要证明恐龙向鸟类
演化,“羽毛”是
新课
非常关键的部分。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为研究
教学
(
)分
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这项研究的进程。因此,
钟
说它是“点睛之笔”。)
(3)这一重要的发现多么令人欣喜啊!这也是科学家钻
研时的心情,我们带着这种欢欣鼓舞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一句
话。指导感情朗读,体会科学家钻研时的心
情。(读出欣喜
若狂的心情)
(二)第三、四自然段的学习
师:是啊,凶猛、笨重、迟钝的恐龙能变成轻灵、五彩斑斓、
抓住重点词语“欣喜
若狂、点睛之笔”来理解
课文,了解科学家在重大
发现面前,欣喜若狂的心
情
。
凌空翱翔的鸟,多么不可思议啊!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一
演化过程吧!看默读提示:默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想想
恐龙是怎样一步步演化成鸟儿的?
全班交流:(先小组汇报其他组补充)
(1)第一种恐龙的特点【课件出示20】
让学生分组学习,逐
:“地球
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
步感受恐龙的演化过程,
狗一般大小,像鸵鸟
一样用两条后退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
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
的庞大家族。”
对优秀文本的欣赏能力。
A、去掉“大约”行吗?
B、比较读
(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
狗一般大小
,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
依次学习片段,可以
(
2)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感受作者语言表达准确的
般大小,像鸵鸟一样
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
C、指名读
(板书:第一代恐龙 → 庞大家族 →
(两亿三千万年前) (数千万年后))
(2)【课件出示21】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的特
点:“有些
特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
法。
恐龙像它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四足行走;有些
........
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身材小巧,体重不
.................
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
..........
些恐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
A、想想看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B、【课件出示22】(恐龙种类的图片)请同学们说说你对
恐龙的认识。
C、注意加点的词语,照样子写一段话。
预设:蚂蚁经过进化,有些蚂蚁还保持着原有的黑色,有些蚂
蚁则变成了黑红色,有
些蚂蚁比他的祖先大了好几倍,有些蚂
蚁则小巧玲珑,十分招人喜爱,有些蚂蚁变成了掠夺者,成为了人类的敌人,有些蚂蚁则变成了益虫,成为了人类的好朋
友.
D.大家对这形态各异的恐龙都充满了喜爱之情那我们就来读
一读吧!男女对比读、齐读。
教师:这么庞大的家族都能飞上美丽的蓝天吗?(生:不是)
请大家找出相应的语句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23】猎食性恐龙的特点:其中,一些猎食
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
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
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
打;体表长
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
每学完一个环节后,
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本<
br>段课文,既可以加深对课
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
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
相
得益彰。
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A、齐读。【课件
出示24】出示恐龙不断进化的图片(教师
适时解释:恐龙长的越来越接近现在的鸟类了。骨骼中空,<
br>身体才会轻盈,行动也就敏捷了,又长出了像鸟翼一样的前
肢,体表还有羽毛。)
B、
“其中”是在什么中?“一些”说明了什么?(可见作者
用词的准确性,我们在习作时应注意恰当地用词
学习如何锤
炼语言。)
板书:猎食性恐龙(其中一支) →飞向蓝天
(许许多多年后) (亿万年前)
C、比较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25】
(1)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长得像鸟类。
(2)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
(1)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
到树上生存。
(2)它们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D、齐读。
教师:这些都是恐龙飞向蓝天的前提,那么它们是怎么飞向
蓝天的?
(4)【课件出示26】
“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
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的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师:科学家们都认为是这样吗?
生:不是,还有的科学家认为……
师:由于生活习
性的改变,使恐龙飞向了天空。有的科学家
认为是树栖生活使鸟具备了滑翔能力,并逐渐能够主动飞行;
有的科学家认为是生活在地面上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
飞翔。但是,毋庸置疑是什么?师板
书齐读。
生:齐读句子。
师:是的,恐龙的一支经过了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
翱翔的鸟儿。
4、直观感受
师: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清楚详细的介绍拉近了恐龙与我们的距离,现在就让我们再近距离地欣赏一下各种种类的
恐龙吧!【课件出示27】(出示其他类
型的恐龙图片)
5、学生复述
师: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用自己的话说一<
br>说【课件出示28】(再出示演化过程的图片)
教师:不管怎么样,有一点毋庸置疑(生接读)
“毋庸置疑”
怎么样理解?(无须怀疑)带着这种语气再读这句话。
(三)学习第五段
教师:无论如何这只是科学家们根据种种证据的推论,它们
有更美好的心愿。齐读第五段。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是科学家们的愿望,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研究,
他们多么希望能重现这一历史进程啊,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
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
过程,这一切凝
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科学研究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
程,世界上有太多的
奥秘等待大家去探索,就请同学们抓紧
宝贵的学习时间,将来去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吧。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
你有
什么感想?你们想对科学家们说些什么?【课件出示
29】
预设:科学家们推测出恐龙演变成鸟类是有事实依据的,化
课堂小结及
拓展延伸
( )分
钟
石是最后的证据。
预设:科学家的想象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虽然大胆却是
严谨科学的。
2.总结写法
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
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
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
遍回顾了课文中,明确了
中心,升华了感情。
3.作业:拓展学习【课件出示30】
(1)把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复述给家长听。
(2)对于不明白以及想了解的问题可查阅
书籍或上网查询。
交流收集的资料,举办一次“恐龙世界”展览。
飞向蓝天的恐龙【课件出示31】
第一代恐龙 → 庞大家族
→
(两亿三千万年前) (数千万年后)
猎食性恐龙(其中一支) →飞向蓝天
(许许多多年后)
(亿万年前)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32,33】
一、我能为下面的字再找一位看起来相似的“形近字”朋友,并为它们组词
顿( )
肢( ) 纪( )
钝( ) 枝( ) 记( )
栖( ) 末( ) 翼( )
洒( ) 未(
) 冀( )
二、仿照例句,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
板书
内容
三、我知道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答案】
一、顿(顿时) 肢(四肢) 纪(纪念)
钝(迟钝 ) 枝(树枝)
记(记住)
栖(两栖 ) 末(末尾 ) 翼(双翼 )
洒(洒水 ) 未(未来 )
冀(希冀 )
二、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三、①地球上的第
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退支
撑身体。
②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③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
④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成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让学生了解恐龙向蓝天的演化
过程,知道恐龙是怎么样飞向蓝天的?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课文的重点部分,在熟悉了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让学生再来找到这四个阶段的恐龙的特点或是变化。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条理地理解演化过程。然
后再让学生根据板书来复述演化过程等多种形式引导
学生积累、内化语言,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为读懂
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时为了让学生能
弄清课文的内容,老师一遍
一遍的提问,学生来回答,课堂显得零散,而缺乏对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而有些课堂老师又放
得太大,学生阅读时无从着手,显得空而散。怎样做才恰到好处呢?其实这也在于
教师对教材的挖掘
和理解,教师的引导地位不容忽视,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往哪方面进行思考。在这
节课上,我利
用问题让学生深入课文,又从课文走出,深入他们的生活、学习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及表达
能力得到
充分锻炼,而且整个课堂让人感觉浑然一体,生趣盎然。
不足之处: <
br>本课的教学不足就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品读科普文章体会它的用词准确做得还不够到
位
。
今后在教学要注意时间的合理搭配。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
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
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
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
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
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
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文章开篇即以
生动
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
在读
者面前,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
绍了
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
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
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
过程。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
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
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
、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
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课文最后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
进程
。
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
辛,
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作者介绍】
徐星,男,祖籍江苏,
出生于新疆伊犁新源,古生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
动物学家。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恐龙:
恐龙是中生代时期(2.3亿年前)的
一类爬行动物,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
的写照。
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 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
下
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
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
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
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
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
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
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
一起灭绝了,如今仅存鸟类,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鸟类属于恐龙的说法。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
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
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
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统治了地球大约8000
万年(1.44亿年前
---6500万年前)
中生代时期: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
事件为止。自老至新中生
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在希腊文中,中生代意为中间的生物。中生代
介于古生代与新生代
之间。由于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和翼龙,因此又称为爬行动
物时代。
霸王龙 即雷克斯暴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距今约6850
万年到6500万年的
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
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
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霸王龙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
体长约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约4米。最高臀高可达到5.2
米左右,头高最高近6米。
平均体重约9吨,(生态平均约7.6吨),最重14.85吨,头部长度最大约1.55
米。咬合力一
般9万牛顿-12万牛顿,嘴巴末端最大可达20万牛顿左右,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
龙。 <
br>霸王龙的属名在古希腊文中意为「残暴的蜥蜴王」,种名在拉丁文中意为国王。有些科学家认为亚洲
的勇士特暴龙(Tarbosaurus bataar)是暴龙超科的第一个有效种,而其他科学家则认为特
暴龙是独立的属。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暴龙科的种已被提出,但它们多被认为是暴龙的异名,或被分类于其
他属。
马门溪龙: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在宜宾市马鸣溪渡口发现其化石,经科
学鉴定,属蜥
脚类亚马目。此属动物全长约22米,体躯高将近7米。它的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
。另外,马门
溪龙的颈部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最长颈部可达12.1米)。与颈椎相比,背椎、荐椎
及尾椎 相对较少。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第九届中科院杰出青年奖评选评语: 徐星对新疆准噶尔盆地戈壁地区连续7年的野外考察使,该地区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中晚侏罗世过渡
时期的陆相化石点,他在辽宁西部的野外工作导致了许多极其重要的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他已发现和命
名恐龙新属种20余种,是世界上命名恐龙有效属种最多的学者之一。他在暴龙类、镰刀龙类等的形态学、
分类学等方面的成果被评论为引发了恐龙研究领域革命性的变化。他有关鸟类起源及羽毛和飞行起源的研
究被有关评论誉为里程碑式的成果,发现的四翼恐龙被认为是和始祖鸟一样重要的物种。他纠正了1999年<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