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4四年级下册(全册)优秀教案设计
实习日志范文-二级建造师注册查询
部编版 四 年级 语文 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时间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教
学 内 容
1古诗词三首2乡下人家
3天窗4*三月桃花水 口语交际:转述
习作:我的乐园 语文园地一5琥珀
6飞向蓝天的恐龙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8*千年梦圆在今朝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园地二
快乐读书吧9短诗三首10绿
11白桦12*在天晴了的时候 综合性学习
语文园地三13猫14母鸡
15白鹅 习作:我的动物朋友 语文园地四
16海上日出17记金华的双龙洞
习作例文 习作:游 18小英雄雨来
19*我们家的男子汉20*芦花鞋
口语交际
习作:我学会了 语文园地六21古诗三首
22文言文二则23“诺曼底号”遇难记
24*黄继光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习作
语文园地七
25宝葫芦的秘密26巨人的花园
27*海的女儿 习作:故事新编
语文园地八
总复习
总复习
课时数
5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备注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
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
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
情。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
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br>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
晓》《咏柳》…
…)
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
天的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读写“宿”字。“宿”
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
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
新
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
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
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你想知道这是怎
样有趣的一首诗吗?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
,互相学
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
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
也来读一读,好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
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
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
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
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篱笆。疏疏:稀疏。
径:小路。阴:树荫。描写景象:稀疏的篱
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树枝上新
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
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2)“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儿童奔跑
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
中,再也找不到了。)
女生带着刚才的感受再来读这两句。
你们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感觉非常有趣)
4.思考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
儿童
的喜爱之情,对乡村美景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5.集体朗诵,读出古诗的趣味。
6.谁愿意把整首诗背给大家听?
(1)1分钟背诵记忆古诗。
(2)填空式背诵。
(3)全诗背诵,背诵比赛。
7.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四、关注细节,拓展延伸。
1.回想整首诗,小朋友在干什么?(捉蝴蝶)
你愿意来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吗?大家仔细看,评一评谁是“最佳小
演员”。
2.依次请几位学生表演“捉蝴蝶”。(预设:分别表演“走”着追蝴蝶和“跑”
着追蝴蝶。)
3.我们再来看诗句中写的是“急走追黄蝶”,表演时到底是应该“走”着追
还是“跑”着追?
(学生讨论)我们来看看古代汉语词典中“走”的意思。(走:跑,
疾行。)
4.现在,你觉得刚才哪位同学可以被评为“最佳小演员”呢?说说你的理由。
5.美读:诗
中不仅有美丽宜人的景色,还有活泼可爱的儿童在追逐翩翩飞舞
的黄蝴蝶,简直太有趣了,让我们再美美
地读一读。
五、延伸故事,感悟诗境。
1.动动手,画一画。
读了这首诗,你觉
得图上该画出哪些景物呢?(篱笆、小路、树、儿童、黄蝴
蝶、油菜花。)赶紧动手画一画这美丽的景色
吧。(提醒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画和课
文中的插图作做比,辨别不同之处,适当进行修改。)
2
.这是一首诗,是一幅画,也是一个小故事,请你回家先把诗背给父母听一听,
再依照自己的画把诗歌编
成故事说一说。
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田园春光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儿童追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教学反思
《宿新市徐公店》第一、二句都是景物的静态描写;第三句是人物的动态
描
写,第四句是景物动静结合的描写:油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
蝴蝶,飞入
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学习古诗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
读,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朗
读中表演,把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
赞美春色
状态,以及搜寻不着
的失望情绪等画面显现出来,使学生更能感受到儿童的天真
和稚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以题目导入:齐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
3.回顾学过的有关乡村的古诗有哪些。(《村居》《所见》……)
4.简介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来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
(2)介绍作者:播放课件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正音。
注意生字,要读得字正腔圆、准确流利、有板有眼。
指名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读通诗文。(注重纠正字音)
2.注意节奏。
(1)听范读。(出示课文朗读)
(2)自主练习朗读。(朗读诗歌,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3)指名试读,评议。
(4)教师示范指导。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再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乡村场景。(读注释)
2.交流感想。
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分享一下。(农
家忙)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4.理解诗意。
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查阅自己不明白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
做上记号。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果实肥硕;荞麦扬花,一片雪白,
油菜花倒
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篱笆前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读出你的喜爱与赞扬之情,并评价。指名说。(加强对
诗意的理解) <
br>在美丽的田园里,果子快要成熟了,荞麦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黄稀疏,蜻蜓
蝴蝶飞舞,寄托着收
获的希望,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呀!齐读本诗。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静
,他们写下了大量的
田园诗篇。请看南宋翁卷的《乡村四月》。(体会又忙又乐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再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齐诵,感受大家在田间忙碌劳作之美。
3.引导学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诵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黄 杏子肥 有花有果
描写
麦花白 菜花稀 有色有形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篱落无人过
衬托
蜻蜓蝴蝶飞
教学反思
《四时田园
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诗中用梅子黄、
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初
夏江南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
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
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
中的寂静,静中
有动,显得更静。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诗,谈感受,以此来唤起学生的想象。古诗重在朗读,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明确诗题。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
乐·村居》。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解题: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大家
的想象力都很丰富。教师指着板书“清平乐(yuè)”,请再齐读一遍“清
平乐”,读了这个词,你有
什么样的感觉呢?(给人一种宁静、闲适的感觉。)
4.师简单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
”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
用它作词牌的词一般给人一种宁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5.那就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富于感情。
2.学生自读: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教师正音)
3.指导书写“锄豆”的“锄”。
4.指名学生朗读。
5.齐读全词,读的同时请注意观察,这首词与前面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这首词的特点:有长短句,有词牌名,分上下两片。)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哪个字、哪个词语、哪个句子不理解。
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共同讨论交流。
7.讨论交流。
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
(1)你们是怎么理解“翁媪”的?
(“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是一个“公”字,“翁”指老公公。“媪”
左边是一个“女
”字,是指老婆婆、老奶奶。所以“翁媪”就是指老翁、老妇。)
(2)“锄豆”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
(“锄豆”这个词不能按字面意思理
解,需要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文,你们
能猜出这个词语的意思吗?“锄豆”就是锄豆田里的杂草。)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
1.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特别想读一读。教师入情入境地范读。
3.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方法。
教师简单介绍:请读这三个字,“小”“草”“媪
”(课件闪烁),发现了什么?(这
三个字最末有相同的韵母,都有“ao”。)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
是押韵。古人写
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大家读读词的上片,感受一下。(生练习读)
看看词里面还有哪些字押韵?(“东”“笼”“蓬”)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四、品读诗词,展开想象。
1.品读乡村美景。
好
词需要细细品,下面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我们首先来欣赏一
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
一、二两句?你从这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美丽的风景不仅要用眼睛去欣赏,还要学会用耳朵去聆听!
(课件播放潺潺的
溪流声)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其实“茅檐”透露的是用泥巴垒的墙,茅
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
还能带给我们美的感觉呢?(老师简介: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
结,“茅檐”这个
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
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
的小乡村里去。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一齐朗读。
想象画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画面:一所茅屋又低
又小,紧靠着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草。听见茅屋
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当地方言,带着醉意在互相逗
趣、取乐,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
家的老翁、老妇?)
2.品读人物画面。
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片。
这一家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预设: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亡赖”呢?(“亡赖”同“无赖”,实际上是说小儿顽
皮、淘气。)
哪个字最能看出小儿可爱呢?(从“卧”字可以看出小儿可爱。)
想象“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你能想象出来吗?
(学生想象:小儿很专注
,很认真,还会哼着歌,还可能仰着,高兴了就打个滚,
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
……)
师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侧着就侧
着,愿意趴着就趴着……他是多么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惬意……难怪冰心奶
奶说,“除了宇宙,最
可爱的只有孩子”,通过你们的声音来表现出这种惬意吧。
想象画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画面:茅屋外,
老夫妇的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
织鸡笼。可爱调皮的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他正
趴在溪边剥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师讲解:诗中的翁媪虽然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他们的童心未泯
。人们常
说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同学们来仔细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
老人
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
五、多层朗读,品读诗词。
1.带着感情来朗读。
(1)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2)在小组内展示朗读。
(3)选代表全班展示朗读。
2.师生合作引读。
喜欢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地说着话,聊着家常,读出他们的——“相媚
好”。
喜欢大儿,读出他的——勤劳。
喜欢中儿,读出他的——心灵手巧。
六、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1.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
会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么样?(温馨幸福、美好)
你们看,他们
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
乐。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来读一下吧:
师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我们)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放音乐,配乐朗读)
让我们闭上眼睛,吟诵这首词。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
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
诵一遍!
2.延伸补充。
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如此
向往呢?
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资料吧。
(补充资料:辛弃疾出生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那
时宋朝的大部分江山已被
金人占领,辛弃疾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但是软弱无能的南宋朝廷却
一
味地向金人求和。由于主和派的排挤、打压,辛弃疾被发配到江西上饶等偏僻的
小乡村。在小
乡村,辛弃疾一待就是二十年。然而,在这二十年里,中原百姓每天
都在金人铁蹄的践踏下生活,辛弃疾
很想救民于水火,却无法施展抱负。在一个风
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六十八岁的老人僵卧病榻,高呼:“杀
贼!杀贼!”然后愤然离
世。)
3.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清平乐·村居》。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景物:茅屋、小溪、青青草
翁媪——醉里无音相媚好——悠然自得
大儿——锄豆溪东
恬静优美
人物 中儿——正织鸡笼 勤劳可爱
小儿——卧剥莲蓬
平和无忧
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是豪放
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乡村清新秀
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
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
乡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乡村风俗画
,
勾出“茅檐”“溪上”“青草”,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以及三个儿子的日常
生活。词人
尤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儿童无忧
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这首词处
处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
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课堂上运用想象形成画面:乡村美景
图、翁媪对话图、大
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引读,补充课文的相关资料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
,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
成”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象画面,说说课文描写了哪几幅图画。感受乡村生活
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围绕文中最感兴趣的景致展开交流,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
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
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围绕文中最感兴趣的景致展开交流,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
法。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
br>1.回顾古诗:同学们,乡村生活是美好的,像一幅画卷,一起回忆一下古诗《宿
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
2.导入新课:还有一位老人,
他离开家乡几十年了,后来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已
久的家乡,当看到家乡的美丽景色,禁不住写下了这样一
篇美文——《乡下人家》,
请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读一读。
2.认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构、饰、蹲、率、倘、眠”。
教
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构”是左右结构,右边是
“勾”,不要写成“勺”。“
蹲”是左右结构,右边“尊”中的短横一定不能忘记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眼中的乡下人家,请用横线画出来。(乡
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
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通读课文,作者介绍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简
单概括一下。(瓜藤
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秋夜睡梦图。)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1.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直线画出表现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
2.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和同组同学交流,并进行批注。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
村生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
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这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看看乡下人家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整体品读。
1.乡下人家的一
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乡下人
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
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体会。(独特、迷人)
3.课文围绕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描写了哪些乡村风景,你最感兴趣的一处
是哪里?
(二)根据学生的沟通,依次进行品读感悟。
1.品读第1自然段。
(1)要求:哪些同学被屋前瓜架吸引住了,就请站起来、读出来。
出示课件:“青、红的瓜
,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
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
多了。”
(2)那你能说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对比)
师:对比之下,瓜架让人觉得——
生:可爱多了。生机勃勃……
师:同学们,这是
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站——乡下人家屋前瓜架。谁想来说说
自己的感受。(指名学生说)
2.品读第2自然段。
过渡语:乡下人家不但屋前有别有风趣的瓜架,门前还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鲜
花绽放。
(1)课件播放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的图片。
师:你能用哪些优美的词语来形容如此美妙的画面呢?
生:百花齐放、芬芳扑鼻、鸟语花香、五彩缤纷……
师课件出示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
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
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
出一派独特的农家
风光。”(学生齐读)
师:“朴素”和“华丽”本来是一对反义词,但用在
这里毫无违和之感。乡村
的花随意地种在门前的场地上,不像城市里的花有漂亮的花盆、花瓶来衬托,有
美
丽的彩纸来包装,因此可以称得上“朴素”。但它们色彩鲜艳,光彩照人,又是“华
丽”的,
因此称其为“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2)研读:同学们,乡下人家门前的鲜花让人如痴如醉,屋后
的风光也别有一
番景象。瞧,几场春雨过后,鲜嫩的春笋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
课件出示句子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
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谁来读读写竹笋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体会一下。
你刚才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读“探出头来”的?把“探”换成“钻、伸、冒”
可以吗?
(好奇、渴望、兴奋、激动……)
(不可以。这句话写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形象地
呈现了“雨后春笋”
的美妙画面。尤其是“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长势的迅速,嫩笋<
br>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在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笋勃
勃的生机。)
(3)带着小春笋们的渴望、迫切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句子。(生齐读句子)
3.默读第3自然段。
(1)过渡语:农家小院的植物生机勃勃,动物也是悠闲自在,你们看
谁来
了?(课件出示:小鸡觅食。)
(2)指名读读,读完思考:我看到了(
)的母鸡,( )的公鸡,它们走
来走去干什么呢?这么慈爱的母鸡、尽职尽责的大公鸡,请大家带
着幸福快乐的语
气齐读。
4.品读第4自然段。
过渡语:除了母鸡、大公鸡,作者还生动地描写了哪种小动物?(鸭子)
出示:“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它们也从不吃惊。”(生自由读句子)
想想:除了鸡、鸭,乡下人家还会养些什么动物呢?(狗、鹅、羊……)
小结:这些动物、植物和乡下人家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和谐呀!
5.品读第5、6自然段。
(1)再读一读他们之间和谐相处的画面。(生读)乡下人家的生
活就是这样平
淡,但平淡中也不乏甜美。乡下人家就是吃晚饭也这么美。(师生接读)
(2)
文中把纺织娘的叫声说成是唱歌,赛过催眠曲,谁来读读它的歌声?(缓缓
的、柔柔的,像催眠曲)(指
名读)这是什么写法?(拟人)谁再来给大家读读?
三、仿写练笔,拓展延伸。
你们眼中乡
村的景致是什么样子的?学习作者的一些写法,来写一写我们身
边的乡下人家的风景或者是你喜欢的一处
景物。
板书设计:
2.乡下人家
屋前:瓜藤攀檐 鲜花绽放
空间
屋后:雨后春笋 鸡鸭觅食
夏天:院落晚餐
别致生动
时间
秋天:秋夜睡梦
总结:风景独特、迷人
教学反思
1.品读语句,感受
美景。在本文教学中,我始终把“读”贯穿全文,采用各种
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的美好
。
2.抓住中心,分层感悟。在教学时,学生找出中心句,概括感兴趣的风景或者
标注小标题
,画句子交流品味感受。
3. 天 窗
教学目标:
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会写“慰藉、扫<
br>荡”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
天窗
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忆生活:同学们,童年生活是美好的,一起回忆一下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
一篇优美的散文。下面我们就一同来领
略一下天窗的乐趣。请齐读课题。(板书
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慰藉(jiè) 一瞥(piē)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朗读。
着重分析、指导“慰、藉”。
教师在
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慰”是上下结构,上边是
“尉”。“藉”是上下结构,上边
是“艹”,一定不能写成“
三、再读课文,了解天窗。
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天窗开在哪里?(乡下人在
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
叫作“天窗”。)
四、朗读课文,小组交流。
1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开天窗?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碰着大风
大雨……黑得像地洞里似
的。)
2.学生把自己画出的段落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并进行批注,还可以写写
发现的问
题或者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谈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天窗的神奇、有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
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天窗的趣味。这一节课
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天窗到底有何
神奇之处。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天窗
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学生
结合插图和课文内容,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二)根据学生的交流,依次对相关语句进行品读。
”。)
1.品读:“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课文第4、5自然段的语句)
夏天阵雨来了时,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
十倍百倍。
2.把孩子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如果将“雨脚”“一瞥”分
别换成“雨点”“一闪”
,好不好?(不好。“雨脚”“一瞥”凸显了孩子眼光的独特,
令人感受到童心的跃动,体现了作者遣词
造句的精当。)
从小小的天窗看到的只是闪电、雨,想象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难怪作者说—
—
出示
课件:“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
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
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
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3.品读“晚上……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从“逼”字读出孩子的心情。
引导:是啊,孩子还想在月光下
的草地河滩再玩会儿,不想休息,也睡不着,他
又想起了那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可爱的天窗。这时,天窗又
给了孩子怎样的慰藉?
学生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用双直线画出“看到的”,用波浪线画出“想到的”。
(出示句子)
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
气十足的猫头鹰。
指名朗读这些句子,学生谈谈感受。(夜的美丽神奇)
师生共同合作朗读,用声音传递夜的美丽神奇,体会天窗的神奇、有趣。
小结:看到的只是一粒星、一朵云、一条影,想到的却是夜的美丽神奇,难怪
作者说—— 出示课件:“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
道怎样从‘无’中看出
‘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
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三、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师生再次走近天窗,从课文的文字中感受这
份神奇之美。
2.齐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
样从“无”中看
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
阔达,更复杂,更确实!(课件出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小小的天窗一次又一次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发
明天窗的大
人们应该被感谢。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风雨雷电的威力无比、夜的美丽神奇、
天
窗的无限魅力,所以我们感谢写下《天窗》的茅盾先生!
2.作业:和父母讲一讲“天窗”的故事吧。
板书设计:
3.天 窗
天窗的来历
夏天阵雨时
慰藉 想象的世界
晚上“休息”时
神奇:看到、想到
教学反思
讲解《天窗》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抓住“慰藉”一词,让学生进行品读感悟。
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阅读,畅谈感受,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程度。在教学中,着重品
读“夏天阵雨来了
时……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和“晚上……小小的天窗
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两段话。学生找出孩
子们通过天窗看到的和想到的事物,
从“又”字读出小小的天窗一次又一次带给孩子的慰藉,准确地说不
是两次,而是
两个生活场景:一个是夏天阵雨时,一个是晚上。这两个生活场景可能包含很多个
下雨天、很多个晚上,而天窗往往是孩子唯一的慰藉。画句子,交流、品味,带着
感受再
读相关的句子。这样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有序、合理,教学过程也显得
自然流畅。将这一扇神奇、美丽
、快乐的想象之窗送给每位同学,愿它使大家的
心灵通往更广阔、更美好的世界。
4* 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1.认识“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学习针对课文的层次结
构,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方法提问,
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4.学习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
边。想一想:我们会领略到怎样的风
景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
br>1.自读课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把比较
难理解的词句多读
几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辨析字音、字形。
绮 谈 和(多音字)
4.小组朗读,初谈印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师: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
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
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课文?(欢快、愉悦)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交流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思考: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了什么
句式?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
句话对应的段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疑问句。分别对应第3、
4
自然段和第5、6自然段。)
教师引读体会: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
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
眼。)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景
象?(课件展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啊,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啊”,表现了作者
乍见春水的兴奋之
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了。(拟人)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漩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桃花”“酒窝”。
(比喻)
男生、女生合作朗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3.朗读课文第3~6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桃
花水比喻成“竖琴”“
明镜”,第6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描写了春天里美好的事物,生动形象地突出了
三月桃花水的美丽。)
4.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让我们再来齐读课题,读出你们的理解。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回顾总结: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的句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
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
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4* 三月桃花水
声音:竖琴
沉醉
光芒:明镜
教学反思
《三月桃花水》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意境清丽,而且文
章结构精巧,有问
有答,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身心愉悦。所以在教学中,<
br>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课堂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熟悉生字词的
字音,初步了解课
文意思,以及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朗读中创设
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把对春天和春水
的喜爱、欣赏之情带到朗读中,让学生有
感情、有意境地朗读。另外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
在预习中、在朗
读中、在小组活动中、在各个思考问题回答的过程中,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做到
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只要求粗
知大意,教师只要针对
课文中疑难之处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学生就能在自我领悟
的基础上,逐步理解课文的精妙之处,在情感
上产生共鸣。因此,精彩之处还是要
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口语交际: 转 述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转述,掌握转述的基本要求。
2.根据要求进行转述训练。
3.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培养学生倾
听的习惯,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根据要求进行转述训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在生活中,我们往往
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事情,在解决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人
们常常请人把话转告给别人,这就叫“捎话儿”,
也叫“转述”。今天我们来学习
口语交际——转述。(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结合通知,把握要点。
1.谈话:让我们来看这个通知,动动你的小脑筋,想想怎么来转述呢。
通 知
本
周五(3月23日)下午两点,在本班教室召开家长会,交流家庭阅读情况,评
选“书香家庭”。
温馨提示:
(1)请家长带好纸、笔,以便记录和填写选票。
(2)因为学校停车不便,建议家长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3)请提前十分钟到会场。开会期
间请自觉遵守会场秩序:关闭手机,不随意
走动,保持安静。
新华路小学四年级(3)班
3月21日
2.思考:根据上面的通知,转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自己先认真读一读上面的通知,想一想自己该怎样转述。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转述要求:
转述应注意:转述别人的话,首先要听清、记准别人的话,别弄错;转述的时
候,
要把原话说清楚、说明白,不然就会耽误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通知该怎么转述?
引导学生针对不同意见进行交流,从而达成共识。
讨论后小结: 转述要求。
(1)转述时,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三、小组讨论,学生互动。
1.阅读通知,小组讨论。
2.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在讨论时,小组成员分别讲述对这个通知转述的方式,
表达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讨论时,听到不同意见,要换位思考,积极沟通。
四、创设情境,练习转述。
1.向父母转述。
学生分角色扮演爸爸、妈妈、女儿、儿子,由儿子或者女儿向爸爸或妈妈转
述通知的内容。
2.其他学生做倾听者,听后进行评价,并进行新一轮的转述。
3.拓展活动。
小组内开展转述活动,各小组创设不同的情境,练习转述。
4.小结:让我们运用这次口语交际学到的好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转述内
容吧!
板书设计:
转 述
注意:听清、记准 说清楚、说明白
要求:要抓住要点,不遗漏
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教学反思
本课口语交际是训练“转述”的能力,这不只是说法的改变,而是在听话
、说
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综合能力。我先让学生自读通知,接着引导学生讨论:
该怎样转
述这个通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这个很简单,思考了一会儿时间,就举手
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敢举手,
可能是不知道如何转述,也有可能是对自己的答案
不自信。在学生们说的时候,我给了其他学生评价的机
会,这同样是表达的训练,
我给学生们提供了“我觉得……”“我认为……”“你说的……”等句式,让
他们
有一个意识,在给别人提意见时一定要诚心诚意,要先说优点,再指出不足的地
方。然后让
学生和同桌练习转述,明确转述时把内容说完整、说准确,不能丢三落
四,也不能说错。最后,我又进行
了延伸,巩固了学生转述的能力。我给出了其他
几个事件,让学生进行转述,通过实战提高转述能力。
习作:我的乐园
教学目标:
1.明确“我的乐园”的写作内容。
2.写出乐园的特点,以及乐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3.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法,表达对乐园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写出乐园的特点,以及乐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法,表达对乐园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欢乐,同学们,你们的乐园是哪里呢?(引
入)
2.组织同学交流介绍。(学生各抒己见)
现在,让我们以“我的乐园”为题开始这次习作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启发思路,讨论交流。
1.打开思路。
你的乐园都有哪些呢?
是“
满是玩具的房间”“村头小河边的草地”,还是“班级图书角”“自己家
的院子”?或者是“学校的篮球
场”“爷爷的菜地”?……(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先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乐园是哪里。
(2)乐园有什么特点?(此处可作细节描写)
三、习作指导。
1.阅读感受。
先来读一读表格中的内容。
指名读。
读后交流:“村头小河边的草地”上都有什么?小朋友喜欢在这里做什么?
2.整理思路。
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喜爱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
的快
乐?
让我们把自己的乐园介绍给同学吧。
开始小组交流。
3.写作提示:写之前可以仿照课本中的样子,做一个表格。
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同学听,让他们来感受你的快乐。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1.选出两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班级进行点评。
2.习作的重点
在于讲清楚所写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喜爱干什么,
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注意语
言通顺、用词恰当等。
五、习作小结。
我们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园,抓住乐园的特点,写出了乐园里做的事情和
获得的快乐。
六、延伸活动。
将你的作文与你的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文字描写,画出对<
br>方作文中所刻画的具体场景。(看看是否刻画到位)
板书设计
我的乐园
乐园有哪些
乐园有什么特点
带给你怎样的快乐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习作,我让学生懂得了,生活是快乐的,这些快乐的事情就是写作的
材料,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值得记录的小细节,善于去发现,你就会把自己的乐园
写得更加迷人。通过
同学们的讨论交流、小组互相点评,同学们受益匪浅。我也
发现,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需要重视对写作技
法的指导以及文词的积累,这样学
生的文章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2.学习积累词语,体会乡下与城市生活的不同,并能选择一幅画写一写。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卜算子·咏梅》的意境,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学习积累词语,体会乡下与城市生活的不同,并能选择一幅画写一写。
教学难点: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卜算子·咏梅》的意境,积累古
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的4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4篇课文的题目。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
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请你阅读第一单元的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
句子。(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句子:
《清平乐·村居》,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我感受到作者对乡
下朴素生活的喜爱之情。)
《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
迷人的风景”。
(我从这最后一句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想法。)
《天窗》,“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我从
这句话中体会到天窗给
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齐读这几句话,再次感受体会。
3.还有些句子特别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想法,到课文里面找一找,读一读。
4.小结:以后我们要继续多多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课文中有很多词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下面这一题。
课件展示:读一读,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大街小巷
肥沃 麦浪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分行读,指名读,学生齐读。
说说从这些词语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第一行描
写的是城市
生活,第二行描写的是乡村生活。)
2.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二)第二题。
1.“词句段运用”还有两个句子,先读一读。
(1)天边的红霞
,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
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
的田园风景画。
(2)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带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2.选一幅画面,照样子写一写。
(1)仿照上面的两个句子,仔细观察课文的三幅图,说一说。
(2)选一幅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①广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绘成了一幅
草原风景图。
②山间流水潺潺,溪边树木葱茏,小鸟欢唱,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山水画。
③高大的教学楼,宽
阔的塑胶操场,再加上跑道上奋力奔跑的孩子,构成了一
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
3.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日积月累”。
1.指名朗读“日积月累”中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2.学生齐读。
3.了
解词意,体会情感。(托物言志,通过对梅花俏丽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
寄托了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
、谦虚磊落、藐视各种困难的情怀。)
4.试着背诵。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积
累了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积累了词语,仿写了
句子,还背诵了一首毛泽东的词。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积累词语,积累课文中表达
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
子,持之以恒的积累一定会丰富学生的素材库。
2.仿照上面的两个句子
,仔细观察课文的三幅图,选一幅照样子写一写。这样
强化句子训练,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背诵《卜算子·咏梅》,积累毛泽东的诗词,在实际的学习生活
中不
断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 二 单 元
5. 琥 珀
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
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
脂”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重点: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课件出示琥珀图片)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半
透明,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小动物。在蜜汁
般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
蝇,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琥珀,
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
美,温润中透出的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琥
珀可用
来做装饰品,如首饰,还可入药。)
3.(出示琥珀图片)大家来看这块琥珀,谁能说
说它的样子?(透明,里面有一
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在它们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琥珀》这篇课文来了解一
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柏吉尔: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
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
的代价》。而著名的《琥珀》一文,则是根据德国作家柏吉尔的
《乌拉·波拉故事
集》改写的。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
动有趣,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2.认读生字词语。
着重指导读音:热辣(là)辣
晌(shǎng)午
3.理解词语意思。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拭、餐、晌、辣”,在田字格中示范。(“
拭”字不要多撇。
“餐”是上下结构,左上方是五笔写成。)
5.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预设:(1)那只苍蝇
和蜘蛛当时在干什么?(2)它们是怎样被包在琥珀里的?(3)
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的是作者根
据一块包裹着
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被发现的,同时讲
述了这块琥珀的价值。)
2.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12):写这块奇异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二部分(13~17):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18):写这块琥珀的形态和价值。
四、布置作业。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2.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同桌互相交流琥珀形成的过程。
3.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形成松脂球、变成化石)
二、学习课文,体会文中推测的合理性。
1.这块琥珀的形成始于几千万年前,作者是怎样知道琥珀的形成过程的?(推
测)
出示句子: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并且可以推测,在远古时代
,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作者根据这块琥珀作了哪些推测呢?你觉得这些推测科学合理吗?说出自
己的理由。
(1)天热,松树才会滴下松脂。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描写太阳的句子。
读一读这几个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天气非常炎热,气温越来越高。)
请你读出气温的不同。
作者为什么推测天气很热?(因为只有天热,松树才会渗出大滴的松脂并不断
滴下。)
(2)松脂恰巧滴在苍蝇和蜘蛛上。
请大家朗读第3~8自然段的内容,推测作者描写的小苍蝇和蜘蛛是什么样子
的。
①小苍蝇很快乐。(从“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可以想象到小苍蝇
很快乐。) <
br>出示句子: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
过草
地,飞进树林。
读出小苍蝇的快乐。
②小苍蝇停在松树上很放松。(从“伸”“掸”“拂拭
”这几个词,可以体会到
小苍蝇很放松。)
出示句子: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读出小苍蝇的放松。
③蜘蛛小心翼翼,很谨慎。(“小心”一词,写出蜘蛛偷偷摸摸的样子。)
出示句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读出蜘蛛的偷偷摸摸和小苍蝇面临的危险。
小苍蝇想好好地歇歇,蜘蛛想饱餐一顿,哪能想
到大祸就要临头!这个大祸就
是——落下的一大滴松脂!它“刚好”落在树干上,把小苍蝇和蜘蛛包在里
头,这
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3)松脂继续滴下来。
一大滴松脂能形成松脂球
吗?(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小家伙拼命挣扎,说不定
还能挣扎出来。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无法形成球;即
使形成球,如果球太小了,也
许经不起几千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4)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出示句子: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说明时间长)
出示句子: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
,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
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
机,
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说明时间漫长,沧海桑
田,松
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三、拓展延伸。
1.思考:作者是怎样做到科学合理地推测的?(观察仔细,推测有据。)
2.请你用“因为
……所以……”来说说作者推测的依据。(因为这块琥珀是
在海滩上发现的,而松脂只能在树林里产生,
所以这里经历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因
为要形成琥珀必须要有松树或柏树,所以在作者想象中,这个故事发
生在一个松
树林里。因为琥珀要有松树渗出的松脂,所以作者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
的夏
天。因为琥珀里有苍蝇和蜘蛛,所以证明远古时候就有苍蝇和蜘蛛了。)
3.如果让你来推测,你会怎
样描写小苍蝇和蜘蛛被松脂包裹住的过程?(在一
片长满了松树的森林里,一只蜘蛛正在
结网,忽然一阵风吹来,蜘蛛被风吹了下来,
被树枝上的松脂粘住了脚。松脂特有的香味引来了一只苍蝇
,它好奇地飞到松脂
旁,想尝尝松脂的味道。一大滴松脂突然掉了下来,正好把蜘蛛和苍蝇包在一起,<
br>形成一个松脂球。经过地质变化,几千万年以后,松脂球变成了化石,就形成了琥
珀。)
板书设计:
琥珀
形成松脂球:阳光、松脂、苍蝇、蜘蛛
变为化石: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教学反思
1.抓住重点。本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通过梳理琥珀形
成的两个阶段以及分析作者推测的依据,可以很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
2.注重培养想象力。在理解
了作者科学合理的推测之后,再来自己推测小苍
蝇和蜘蛛被包住的过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测
能力。
3.注重语言训练。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品读,才能真正地走
进文本
;通过练习说话来积累语言,培养表达能力。无论是读还是说,都能有效地
增强学生的语感。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1.认识“钝、
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会写“恐龙、笨
重”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
3.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研究科学的热情、探索求
知的兴趣。
4.体会课文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简明扼要地介绍恐
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研究科学的热情、探
索求知的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老师知道,我们班有很多男生喜欢恐龙,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恐
龙?(学生交流)
2.恐龙简介:“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是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命
名的。恐龙,是
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
统称。恐龙家族的成员种类很多,形体
大小各异。大的,庞大笨重的身躯可超过大
象;小的,轻盈灵活的身体酷似雄鸡。恐龙在中生代末期突然
全部灭绝,成为地球
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我们现在知道的恐龙,是根据发掘出的恐龙化石复原出来的。
3.欣赏恐龙图片。看了这些图片,恐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通过预习,谁能帮助同学解决疑问?
2.认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3.重点指导“隧、翼”的写法:“隧”字最后写“辶”;
“翼”分为上下两部
分,写时注意紧凑,“共”的第二横较长。
4.理解词语意思。(互相交流)
5.把你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是一篇科普文章
,主要向人们
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
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
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
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2.简要概括课文每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告诉我
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
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第二部分(2):写这一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
第三部分(3~4):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第四部分(5):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
好愿望——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
据,全面揭示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四、交流感受,品味句子。
1.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找出本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
2.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1)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一支”指
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
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2)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一些”表示
不是所有
的恐龙;“应该”表示这是一种推测,说明在没有找到证据之前,不能确定。)
(3)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全面”说明科学家们希望
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
依据。)
五、布置作业。
1.读课后的“资料袋”。
2.搜集关于恐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读了生字新词,理清了课文的层次,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恐龙
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恐龙和鸟类各有什么特点?(恐龙:凶猛、笨重、迟钝;鸟类:轻灵、五彩斑
斓。) 2.恐龙和鸟类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
最终变成了凌空翱
翔的鸟儿。)
3.科学家们经过研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
出示句子:20世
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
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
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
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
睛之笔。
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发现啊!我们来读一读这几句话,体会科学家们当时的
心情。(欣喜若狂)
(二)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默读第3、4自然段,想想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儿的。
画出描写恐龙特点的
词句,准备交流。
2.全班交流。
(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
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
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去掉“大约”行吗?为什么?(不行。“大约”是指不精确的估计,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严谨。) (2)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
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
,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
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
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①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对比、排比)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恐龙家族形态各异的特点。)
③恐龙家族的成员真是形态各异!请你读出它们的不同。(男女对比着读。)
(3)其中,一
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
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
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
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
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
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其中”“一些”说明了什么?(准确地表达了不是全部的恐龙。)
(4)这些树栖的恐龙在
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
够主动飞行。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
树栖生活过程。有些科学家推测,
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恐龙是怎样学会飞翔的?(科学家给出了两种推测:始于树栖生活过程,在奔
跑过程中学会。)
(5)不管是树栖生活使鸟具备了滑翔能力,并逐渐能够主动飞行,还是生活在
地面上的带羽毛
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最终的结果是——原本不会飞的
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
——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
活天地。
(三)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恐龙飞向蓝天只是科学家们的推测,他们更美好的心愿是什么?齐读第5自
然段。
三、拓展延伸。
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科学家们经过研究,让我们
了解了恐龙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
但想要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你
想对科学家们说点什
么?
四、布置作业。
1.向家长介绍恐龙变成鸟儿、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小练笔: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事物的不同特点。
板书设计:
6.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鸟类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猎食性恐龙(树栖)
带羽毛恐龙(奔跑)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归纳出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这是课文的重点。通过抓住关
键词句,把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简单化。
2.引导学生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通过品读句子中的关键词,体会句子
表达的准确性。
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1.认识“乒、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
个字,会写“纳
米、无能为力”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
3.
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联系实际,体会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
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
资料,联系实际,体会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
br>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一只虫子落入铁扇公主的茶杯里,
随茶水进入铁扇公主
肚子里的镜头。
2.同学们,这样的情景以前就只能存在于神话世界里,而现在,这样的情景也
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这就是纳米时代!今天让我们走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
身边》这篇课文,去感
受纳米技术的神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读了课题之后,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存在于哪些地方?
谁能来帮助同学解决这几个问题?
2.认读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读,再指名读。
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找出文中的科技术语,把它们读准确。
课件出示,学生读。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臭、蔬”,在田字格中示范。(“臭”字不
要少点。“蔬”是
上下结构,左下方的写法要注意,是五笔。)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有关纳米的哪些知识。(这篇文章向
我们介绍了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定义,纳米技术的应用以及纳米技术的美好前景。)
2.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第二部分(2):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技术。
第三部分(3~4):写纳米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第四部分(5):写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
3.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来写?(总—分—总)
4.找出第2~4自然段的中心句,读一读。
什么是纳米技术呢?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熟练。
2.搜集关于纳米技术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课文。
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
二、学习课文,了解纳米技术。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什么是纳米技术?请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句子。
2.读了这一段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
3.纳米究竟有多小?作者是怎样说明的?
课件出示:
①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比较句子,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非常非常小。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你觉得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第二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
纳米的大小。)
②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更直观形象)
4.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0.6毫米,它有多少纳米呢?(约60万纳米)
5.这种小小的物
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
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这真的是太神奇了!
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段话。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使用了纳米技术。
课件出示:
①冰箱里面用到一种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食物保质期和
蔬菜保鲜期更长。
②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
我们有可能坐上“
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③在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
收
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④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
预防。未来的
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⑤现在吃一次药最多管
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
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2.在介绍这些纳米技术时,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3.读了这些句
子,你有何感受?(纳米技术的使用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
健康、方便……)
4.出示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学生欣赏。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纳米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使用越来
越广泛。纳米技术正在逐步提
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2.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如何? 齐读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
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
都会有纳米
技术的影子。
“在不远的将来”说明了什么?(纳米技术发展很快)
“衣食住行”说明了什么?(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受到纳米技术的影响。)
3.这段话与第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首尾呼应)
三、拓展延伸。
1.把你收集到的运用纳米技术的新产品介绍给大家。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提到的纳米技
术的应用和你课后搜集到的关于纳米
技术的材料,大胆想象,小组合作,运用纳米技术来尝试进行发明创
造,并把你们
的发明思路介绍给大家。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表扬、鼓励。
四、谈收获。
1.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作者
向我们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及其应用等科学知识;采用了列数
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让我们对纳米技
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1.对纳米技术进行进一步了解。
2.请仿照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你利用纳米技术构想的创造发明。
板书设计: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总讲: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分述:纳米技术及其应用
总结:纳米技术发展前景广阔
教学反思
1.重点突出。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了
解有关纳米技术的科学知识,在理清
了文章的层次之后,抓住文章的第二、三部分进行学习。学生在读、
画、说的学
习中,对纳米技术有了清晰的认识,感受到了纳米技术的好处。
2.学习说明方
法。作者在文中介绍纳米技术及其应用时运用了列数字、作比
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通过品读、比较等
方法了解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8*
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学目标:
1.认识“揽、焰”等8个生字。
2.默读
课文,说说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
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进而激
发民族自豪感。
3.查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
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说说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了解中
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
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在航天
领域的最新成就,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
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2003
年10月15日上午9时,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巨响,航
天员杨利伟乘坐我国自主研发的
“神舟五号”飞入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
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下面让我们一
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场
面!(播放视频)
2.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何感受?
3.
今天我们来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了解一下中国人飞天梦想
实现的过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谁能说说课题中的 “千年梦”指什么?“千年梦圆在今朝”又是什么意思?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请你
在文中找出答
案,并用简洁的语言按时间顺序加以概括。
2.学生交流。 <
br>(1)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
传说,鲲鹏展翅、
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古人的奇妙想象)
(2)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
箭上天的人。他用四
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
br>(万户尝试火箭飞行)
(3)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
中国人的声
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
个
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4)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
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神舟五号
”载人飞船发
射)
(5)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
“嫦娥一
号”,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
发射
)
3.播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频。
4.载人航天工程有什么伟大意义?
(1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
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自豪)
让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再读这两句话。
四、拓展延伸。
1.为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他们付
出
的是青春,是健康,甚至是生命。(出示补充材料)
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
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
天员的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
见飞天身先死,这
些科学家有的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有的为了寻找飞船的残骸
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为了排除险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2.让我们向航天英雄致敬!正
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
梦才得以实现。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出:千年梦圆在
今朝!
五、布置作业。
搜集关于航天技术的资料,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
板书设计:
8* 千年梦圆在今朝
飞天梦想、不断探索
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嫦娥工程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展示“神舟五号”发射
的视频和飞天梦想实现的图片,让学生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激起他们为祖国感到骄傲,为航天
工作者感到骄
傲的心理。
2.思路清晰。在了解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时,学生在
朗读中找
出相关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按时间顺序加以概括,最后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
的过程
。
口语交际:说新闻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新闻,能够清楚、连贯、准确地传达信息。
2.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学会沟通和交往,培养合作精神。
3.培养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的生活态度,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和关心别人的
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新闻,能够清楚、连贯、准确地传达信息。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学会沟通和交往,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
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
学齐读,你知道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吗?(读书人不仅要读好
书,还要关心家事,关
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体会世间百态,而不要死读书。)
2.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新鲜事。有些事被报纸、
电视媒体报道出来,就成了新
闻。新闻包括哪些事情?(发生在国内、国外的大事,
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
3.同学们,
前几天老师布置作业让大家收集新闻,你们收集了吗?你是从哪里
收集的?(网络上、电视上、报纸上)
4.你们在收集新闻的过程中,发现新闻都有哪些特点?(新闻要真实,要及时,
还要有价值。
)
5.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小小的新闻发布会,把自己所知道的新闻分享给同学
们听。
二、明确要求。
1.在说新闻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说新闻时应注意什么?
2.在书上找出要求。
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1)要说明新闻的来源,把新闻
讲清楚,不要随意更改内容。最后,还可以说说
自己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2)准确传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讲述。
3.当别人发言时,我们要怎么做呢?
认真倾听;不要打断别人;别人讲完后或经允许后,提出问题。
三、发布新闻。
1.小组交流。
现在我们四人一小组来说新闻。请同学们将自己知道的新闻,先在自己小组<
br>内交流。小组内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可以质疑,也可以评价。各小组选出组内最
佳的一位新闻播
报员,准备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现在,我们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在这个环节中
我们将要评出“最佳新闻
播报员”。期待各位播报员的精彩播报,也希望同学们用心倾听,以便对他们的
播
报提出疑问或进行评价。
(1)首先,我们进行国内新闻的发布。谁先来?
①你对他发布的新闻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向发布人提问或进行评价。
②还有谁来播报国内新闻?请上来播报。
(2)现在要发布的是国际新闻,谁先来?
(3)同学们,在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
生活的小区或村里、我们的家
里,每天也一定有许多事情在发生。谁能把我们身边的新闻向大家发布出来
?给大
家一分钟时间做准备,可以和同学交流。准备好了吗?请同学们自由发布新闻。
3.评一评。
谁能成为今天的“最佳新闻播报员”,由同学们来决定,请同学们投票。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你们都表现得特别棒!在我们的生活里,每时每刻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有很多事情离我们很远,但是新闻可以及时报道这些
事情。新闻不仅可以
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还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社会越来
越美好。让我们一起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多读、多看新闻,在新闻中增长见识。
齐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板书设计
说新闻
准确 清楚 连贯
教学反思
1.要求明确。在进行交
际之前,出示口语交际的要求,内容包括说什么、怎么
说、怎么听。学生在明确要求之后,交流时就可以
准确传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讲
述,认真倾听,并逐渐养成文明交际的好习惯。
2.乐于表达
。课堂上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
全班交流之前,宣布评选“最佳新闻播报
员”,能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使
他们乐于表达。
习作:我的奇思妙想
教学目标:
1.合理想象,能用通顺、具体的语言写下自己的奇思妙想。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合理想象,能用通顺、具体的语言写下自己的奇思妙想。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想过发明一种东西?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让以前的许多幻想变成现实。牛顿说过:
没有大胆
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3.正是由于一个个小小的奇思妙想,莱特兄弟制造出
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诺贝尔发明了炸药,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
4.这节课,就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并把它记录下
来。
二、明确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同学们,请打
开
课本翻到第30页,读要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交流小结。
(1)想象既要丰富,又要合理;内容既要新奇,又要具体。
(2)要突出事物的特点,介绍它的样子及功能。
(3)语句要通顺,表达要有个性。
3.齐读习作要求。
三、启发思路。
1.老师也有些奇思妙想,你们想知道吗?
(课件出示:会飞的汽车、雾霾处理器、神奇的轮椅。)
2.你们的奇思妙想是什么? 你们的奇思妙想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看似不可思议,但只要你们努力学
习,这些终有一天会变
成现实的。
3.根据大家的交流,我们把这些奇思妙想归纳一下:
生活用品:衣服、鞋子、家具、伞、扫地机器人……
学习用品:书包、书、文具盒、笔、学习机……
公共设施:医院、学校、公路、社区健身器材……
4.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
的一样东西,展开想象,可以画一画,也可以写一
写。
四、习作指导。
1.
请你先想一想:拟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才能吸引读者呢?
学生交流题目。(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带人飞的鞋子……)
2.我们这篇习作可以怎样写?可以列一个提纲。
开头:写你为什么要发明这个东西。
中间:详细介绍它的特点,如样子、结构、特性、功能、使用方法等。
结尾:写你发明这个东西后生活有什么改变。
3.大家可以把你要写的东西画出来,也可以参
考课本上“会飞的木屋”的提
示,做一个思维导图,在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4.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点评。
1.教师选出在巡视中发现的优秀习作,让作者读一读。
2.全班进行点评。他的习作好在哪里?
3.根据刚才的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之后,同桌交流。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的这些奇思妙想,在不久的将来,一定
也会成为伟大的发明创造,
老师希望由你们来把它们变成现实。
板书设计
我的奇思妙想
样子 结构 特性
功能 使用方法
教学反思
1.启发思维。在课堂上,为了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先给出了三个“奇思妙想”<
br>——会飞的汽车、雾霾处理器、神奇的轮椅,然后把学生交流的内容进行归类,
从而进一步开拓学
生的思路。
2.先说后写。 这节课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说、同桌交流、全班
交
流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学生自己给奇思妙想拟定题目和写作内容提供了
肥沃的土
壤。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认识“岳、湘”等8个生字。
2.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3.积累描写自然风光的对联,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积累描写自然风光的对联,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二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
2.请同学们先回忆
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讲了什么内
容?(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自评式的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呢?
2.你是怎样解决那些不懂的问题的?
3.读课本第31页“交流平台”的内容,归纳解决问
题的方法。(联系上下文、
结合生活经验、查资料、请教别人)
4.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一定要积极思考,
想办法解决。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看课本中的图片。这是什么?(一张汇款单)
2.请你仔细观察,你有什么疑问?(汇款单上的金额为什么要大写?)
3.学生讨论解决问题。(为了防止金额被篡改。)
4.
出示大写数字,指名认读。(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佰、仟)
5.同桌合作。一个说数,另一个用大写数字写出来。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由于科技的发展,
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他们的名称有的是
新出现的,有的是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
含义。
2.出示词语:云技术、多媒体、克隆、互联网,桌面、窗口、潜水、文件夹。
3.读一读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分别属于哪一类。
4.小组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第二题。
1.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作者是怎样介绍事物的?读一读课本中的句子,指出
说
明方法。(作比较)
2.作比较有什么好处?(将我们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事物相比较,
能更好地
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
3.请你在学
过的课文中找出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
流,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4.拓展练习:请你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中的句子,注意读准“塞”“锁”的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的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
(1)“白马西风塞上,
杏花烟雨江南。”这是出自徐悲鸿的一副对联。此段用
南北方景色的不同,道出了地域文化的差异。 <
br>(2)“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这是一副回文对联,就是上下联从
最后一个字往前
倒着念和顺着读是一样的。回文要做到“似倒而顺,似顺而倒”,
这有赖于巧妙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匠心。
(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是苏州沧浪亭的对联。上联出
自欧阳修的诗歌
《沧浪亭》,“清风明月”指的是自然界的景物,它们没有主人,
人人可得而享之,所以说原本是无价的
。下联出自苏舜钦的诗歌《过苏州》,写苏
州景物美好宜人,山水亦似有情,真不愧是“上有天堂,下有
苏杭”。
(4)“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济南大明湖的一副七言对联,
语
言精练,对仗工整。上下联巧用两组数词,仅用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
山色”“半城湖”几个
最具特色的景观,就极其生动逼真地概括了济南古城风貌的
秀美景色。这不仅是对大明湖绮丽风光的精彩
描绘,也是对风景如画的济南城的
由衷赞美。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对联?请全班交流。
(有雨云生石,无风叶满山。雨过山
头绿,云来地上阴。万色云霞花四照,一潭
水月镜双清……)
4.读了这些对联,你有什么感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认识了数字的大写,学习了新生词汇,能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的特点,积累了描写自然风
光的对联。同学们
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发现自然的美丽和奥秘,体会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能针对问题运用多种方法解决。
2.在学习中,能够通过朗读品味、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并且能够运用学
过的
方法来介绍事物。学以致用,才能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2.让学生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
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更多有
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厚薄大小
不相同,世界万物都包容,只要你
能打开看,增加知识力无穷。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书)
你们喜欢读书吗?为什么?(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
就让我们一起到书的世界里看一看吧。
二、指导方法,交流体会。
1.出示《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的封面。
师: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你能了解到什么呢?
(师相机介绍:中文题目、英文题目、作者、译者、图、出版社)
2.作者及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米·伊林(1895—1953),苏联著名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
家。致
力于写作通俗科学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房间的故事》《山与人》《人
与自然》《在你周围的事物
》等。
内容简介:《十万个为什么》的书名是截取了英国作家约瑟夫·鲁德亚德·吉
卜林的一
首小诗“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办,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一句,在俄
语中,“十万”用以形容数量之
多,其实这本书并没有十万个问题。米·伊林创作
了这本书,他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
多事物提出饶有兴味的问
题,进行有启发性的解释。
3.这是一部科普作品,同学们知道该怎么阅读这类作品吗?
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1)找出不懂的科技术语,通过上网查资料、与同学交流、请教老师或家长等
多种方式弄明白,才能
理解文章;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3)反复揣摩语言,增强感悟语言的能力;
(4)读完之后思考总结,对于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深入研究,关注最新的研究成
果。
4.课件出示书中的一段内容,学生交流。
教师节选片段,引导学生体会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5.教师小结: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
,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回答。书中还有很多千
奇百怪的问题,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要去读一读了呢?课下
同学们找来这本书,
读一读吧。
三、阅读推荐。
1.世界上还有许
多优秀的科普作品,如李四光的《穿过地平线》、高士其的《细
菌世界历险记》等。读了这些书,你一定
会为科学世界里有那么多的奥秘而惊奇。
2.选择其中一本读一读,然后写一写自己的读书心得。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主要以导入为主,通过摘选片段,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通过指
导读
科普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本次教学还需要改进的是,由于
时间关系
,让学生畅谈读书收获这个环节没有充分展开。
第 三 单 元
9. 短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
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
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
,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诗人
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
。现代诗语言
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
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
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
学家。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
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
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
》
《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繁星 漫灭 藤萝 膝上 波涛
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方不是“水”,而是五笔写成的“”。
4.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一)。
(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首诗
,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月亮、藤萝、母亲
的膝上”来想象这些形象的样子。)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4)“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
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
的怀念和儿时快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5)出示图片,配乐朗读诗歌。
(6)试着背诵诗歌。
(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诗歌的?请你归纳一下。
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请你按照以上思路来学习《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
2.交流自学内容。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1)出示第二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强调了星星的光、花的香、思潮里波涛的清响。)
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大海的热爱。)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出示第三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中有两个“风雨”,请你圈出来,体会
它们有什么不同。(第一个“风
雨”指的是刮风下雨,第二个“风雨”指的是作者遇到的坎坷、挫折。)
②心中有了“风雨”,作者要躲到哪里?(母亲怀里)
③一个“躲”字,你体会出了什么?(
“躲”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同时
也赞颂了母亲怀抱的温暖和母爱的伟大。)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四、拓展延伸。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新诗”
,一般指五四运动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
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和日本诗歌的
表现形式、表现手法
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现代诗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它的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诗歌形式自由,意蕴丰富,一般分为叙事诗和抒情
诗。本课所选的三
首短诗均为抒情诗。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繁星》中的其他诗歌。
2.搜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并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9.短诗三首
怀念往事 热爱大海 赞颂母爱
教学反思
1.
借助多媒体,把诗歌、画面、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真实感受;
作者对童年、大海、母亲的
感情,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2.反复地诵读诗歌,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
面,体会
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现代诗歌的语言朗朗上口,采用个人读、齐读、轮读等多种
朗读形
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10.
绿
教学目标: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水瓶、墨
绿”
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
动。
4.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
拍飘动。
教学难点: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
同。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春天绿色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景色属于哪个季节吗?你有什么感
受?
2.绿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希望的象征。现代诗人艾青也非常喜欢“绿”,
他笔下的“绿”是什么样
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他去欣赏那绿意盎然的美丽
画卷吧。(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艾青(19
10—1996),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
苦难和命运,反映现实的生
活和斗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
朴素雄浑。他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
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代表作有
《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等。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时正音。
3.指导书写“瓶”字: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瓦”字的写法,共四笔,第二笔是
竖提。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配乐范读,学生思考:诗人看到了哪些绿?
2.学生交流。
出示: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3.第二小节中省略
号的作用是什么?(说明还有很多绿,启发读者思考,给读
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你还知道哪些绿?(草绿、苹果绿、橄榄绿……)
4.难怪作者说:“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齐读。
5.这各种各样的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特
别)
(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齐读。
6.在作者眼中,什么是绿的?(风、雨、水、阳光)
在你的眼中什么是绿的?(山是绿的,田野是绿的,树是绿的……)
仿照第三小节写一写你眼中的绿。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读读诗歌第四、五小节。
找出诗中表示
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挤”“重叠”“交叉”“指挥”“飘
动”。所有的绿色都源于诗人心中
,所以一切的绿色都会随着诗人愉快的心情,按
着节拍飘动。)
读诗想象:所有的绿交叉在一起,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的画面。
8.朗读全诗。指名读,齐读。
9.读了这首诗,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春风又绿江南岸,万物复苏的生动
画面。)
10.朗读诗歌,你有什么体会?(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四、拓展延伸。
1.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
我们怎样的感受?
2.学生读《西湖漫笔》中的段落,体会并说说感受。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
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
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
发黑,深极了,浓
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
br>缝里。
3.学生交流。
4.总结:这段选文主要写的是西湖六月时的
绿色。作者描绘了各种各样的绿。
有苍松古木的浓绿,有小径青苔的嫩绿。有的绿,深得发黑;有的绿,
绿得发蓝。连
小径、石头缝里的青苔都被勾勒出来,可见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春天的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与家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
“绿”。
板书设计:
10.绿
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风
雨 水 阳光
挤 重叠 交叉 指挥 飘动
教学反思
1.在学习诗歌
之前,先介绍作者艾青,让学生对本诗作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
了解,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也为理
解诗歌做铺垫。
2.朗读诗歌。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诗歌是有效学习的第一步,配乐朗读能够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绿》
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
美,优美的音乐与优美的文字巧妙结合,增加了诗歌的意
境。
11. 白 桦
教学目标:
1.认识“绣、潇”等9个生字,会写“桦
、涂”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
茸茸”等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积累和摘抄与植物有关的诗歌,并尝试写诗交流。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积累和摘抄与植物有关的诗歌,并尝试写诗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白桦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植物是什么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外国诗歌——《白桦》。(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读准“桦”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白桦是落叶乔木,
树干端直,树皮灰白色,纸状,分层脱落。是形成天然林的
主要树种之一。木材可供一般建筑及制作器具
之用,树皮可提桦油。白桦是俄罗
斯的国树,是这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
2.读词语:白桦
涂上 毛茸茸 潇洒 花穗 金晖 徜徉
3.重点指导:“潇”字是左右结构;“朦”字书写时注意右
部不要少了短横;
“抹”字右边上横长,下横短。
4.指名朗读诗歌,思考:诗歌的每一小节写的是什么?
第一小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第二小节:写白桦在雪中的美。
第三小节:写白桦在朦胧寂静中的美。
第四小节:写白桦在朝霞映照下的美。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这是一棵怎样的白桦?(美丽)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桦的美丽?(雪中、寂静中、朝霞中)
3.在文中找出表现白桦美丽的词语。(如画、玉立、光华)
4.想象白桦“如画、玉立、光华”的样子,读出白桦的特点。
5.出示短语,学生读。
洁白的流苏 姗姗来迟的朝霞 灿灿的金晖
晶亮的雪花 白雪皑皑的树枝 银色的光华 同学们,读了这些词语,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想到
了什么?请你选择几个
短语描述一下这棵白桦。
6.配乐范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白桦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分组赛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
2.出示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读一读。
一朵梅花
一朵梅花
开在洁白的雪中
北风萧瑟
一朵梅花
开在迷离的夜里
寒光冰冷
宛若——
苍茫中的奇葩
泪水里的新芽
一朵梅花
一幅图画
五、布置作业。
以自己喜欢的植物为题,写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11.白桦
雪中——花穗齐绽 流苏如画
寂静——玉立
朝霞——光华
教学反思
1
.在课堂上,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读诗。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
分组读、齐
读、抓住关键词语品读,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
诗歌的意境。
2.培养
学生的想象力。在入情入境地朗读中进行想象训练,抓住“如画、玉
立、光华”三个词语,引导学生想象
白桦的样子,并用给出的短语进行描述,充分
感受白桦的美丽。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教学目标:
1.认识“炫、垢”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试着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试着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雨后景色的图片,学生欣赏。
2.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
3.你在雨过天晴后,最想做的是什么? <
br>4.诗人戴望舒以“在天晴了的时候”为题,写下了一首优美的小诗。这节课
就让我们走进诗中,
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与美丽。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
戴望舒
(1905—1950),现代诗人,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
诗人”。
2.读诗歌,找出诗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同学互相帮助,可以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同桌互读。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等。)
2.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是什么样子的? 请用文中的词语来说说。
(凉爽又温柔)的泥路 (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自在闲游)的凤蝶儿
3.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泥路、小草、小白菊,还有
凤蝶儿,这一切都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啊!默读诗歌,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样景物?
为什么?
(1)泥路:凉爽又温柔。
走在这样凉爽又温柔的泥路上,呼吸着野外的新鲜空气,你想说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事物的特点。
(2)小草: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
小草没
有了往日的尘垢,炫耀着清新的绿色,看起来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听一
听,小草在说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想象小草炫耀新绿的样子。
(3)小白菊:不再胆怯。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指导朗读:想象小白菊慢慢绽放的样子。
(4)凤蝶儿:自在闲游。
指导朗读:想象凤蝶儿自在闲游的样子。
小练笔: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瞧,有的落在娇艳的花朵上,在和花儿说着悄悄话呢;
有的 ,
;
有的 , 。
4.指导朗读:雨后的景色多美呀!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5.天晴了,除了可以看
到润湿的泥路,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
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
景象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小
节。
读了第二小节,你的感受是什么?(快乐)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赤、携、踏、涉)
6.在天晴了的时候,一切是那么美丽,那么让人快乐。齐读第三小节。
读了第三小节,你的感受是什么?(清新、舒适)
7.在这首诗歌里,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热爱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你观察到的雨后景色是什么样的?模仿诗歌来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搜集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歌。
板书设计: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泥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儿——美丽
赤 携 踏 涉——快乐
推开 晕皱 闲游——舒适
教学反思
1.采用多种形式诵读诗歌,在朗读中抓住关键词语想象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色,感受诗歌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想象凤蝶儿自在闲游的样子
,根据所给的提示进行仿
写。学生的想象很丰富,用优美、凝练的语言写出了凤蝶儿翩翩起舞、快乐嬉戏
、
自在闲游的样子。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
人,用妙笔给我们留下
了无数优美的诗篇,叩击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轻叩
诗歌的大门。(板书课题)
二、了解诗歌。
1.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朗读并学习了很多诗歌,你觉得什么是诗歌?
我国现代诗人、
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
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
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
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
的语言。”
2.诗歌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三、合作编小诗集。
1.请各组把课前编好的诗集,带到前面展示。
2.各组组长分别介绍。
(1)诗集的名字、封面、目录。
(2)编排内容:收集的诗、写的诗、与诗有关的故事或资料。
(3)编排形式:给诗歌分类、配插图。
四、诗歌朗诵会。
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希望同学们在朗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魅力,体会诗
歌的情感。
1.课内的诗歌。
(1)回顾《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你有什么感
受?(《短
诗三首》感受冰心对往事的怀恋,对母爱和大海的赞颂;《绿》想象艾青眼中春意
盎
然的绿色;《白桦》体会叶赛宁对白桦的喜爱之情;《在天晴了的时候》与戴望
舒一起在雨后漫步。 )
(2)小组交流,读出诗歌的韵味。
温馨提示: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表情、手势要自然。
(3)小组展示并评比。
2.收集的诗歌。
(1)大家收集了许多优美的诗歌,请在组内朗读。(先背或读出自己喜欢
的一
首诗歌,再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小组讨论选择哪几首诗歌朗诵,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能使本组的朗诵更精
彩。
(
3)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它。(可以从诗人、内容、
形式等角度来表达自己的
观点。)
3.创作的诗歌。
刚才朗诵的都是别人的诗歌,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自己也
创作了诗歌。
现在就是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刻,请把你自己创作的诗歌充满感情地诵读给大家
听
。
学生诵读自己的诗歌。
小结:诗歌就在我们身边,诗歌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听了大家的
原创诗歌,
我相信,有朝一日,我们班会有人成为诗人,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
五、拓展延伸。
1.通过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轻叩诗歌大门,你有什么收获呢?(我们
在
学习中获得了关于诗歌的知识,知道了理解、欣赏诗歌的方法,还学习了一些写诗
的方法。)
2.我们在诗的海中徜徉,我们在诗的海边拾贝,这让我们收获满满,也叩响了
诗歌的大门。诗
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让我们以这次综合性学习为起点,
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得到更多的收
获和更大的乐趣!
六、布置作业。
1.继续收集诗歌,并读给家长听。
2.自己观察周围的事物,创作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轻叩诗歌大门
了解诗歌 编排诗集 诗歌朗诵
感受诗歌魅力
教学反思
1.这次综合性学习,通过收集、创作、朗读诗歌,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学到了有关诗
歌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了学生开展活动的能
力。
2.这次综合性学习中
,无论是学习诗歌,还是收集、创作、朗读诗歌,每个学
生都能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有独特的收获。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
3.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
教学重点: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
教学难点:仿写现代诗,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现代诗)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现代诗有什么特点?(有
节奏感;蕴含丰富的想象
;饱含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诗歌,归纳现代诗的特点。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这些古代文人你都认识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屈、渊、孟、甫、韩、愈、禹、锡、仲、龚。)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运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如何描写
颜色。
(2)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2.读一读,注意节选诗歌的加点部分,说说加点的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 (1)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
品味,说说这样表达
的好处。
(2)仿写练习:请你运用排比手法写一首小诗。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诗歌特点的。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谈
诗美)
(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谈诗的节奏)
(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
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国]
华兹华斯(谈诗歌创作)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诗歌的名言?请在全班交流。
(1)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
烧。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2)和谐是诗的语言的生命。——郭沫若
4.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确诗歌的特点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诗,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认识了八位古代文人,并尝试仿写现代诗,积累了有关诗歌的名言。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多多积累和摘
抄现代诗,体会现
代诗优美、简练、富有节奏的语言艺术特色。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结合单元课文,学生能够大致了解现代诗的文体特点。
2.在学习中
,多数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来品味、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并且能运
用所学进行仿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
四年级语文(下)
(部编版)
第三单元测试卷
【新教材】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姓名: 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二、选字组词。(6分)
慢 漫 ( )画 快( ) ( )条斯理 (
)山遍野
挥 浑 ( )手 ( )身 ( )汗成雨
( )水摸鱼
涂 途 糊( ) ( )改 半(
)而废 老马识( )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填到句子中。(8分)
姗姗来( ) 古木( )天 苍翠( )滴 ( )(
)叠叠
心旷( )怡 朗朗上( ) 永不( )灭 (
)( )皑皑
1.山头 ,山下松柏苍苍,多么壮丽的北国风光!
2.站在一望无际的大海边,真使人 ,流连忘返!
3.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活泼,读起来 。
四、选择题。(填序号)(12分)
1.下列加点宇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徜徉(cháng) 尘垢(guò) B.晕皱(yūn)
孟浩然(měng)
....
C.炫耀(xuàn) 胆怯(què)
D.屈原(qū) 曝着阳光(pù)
....
2.下列加点字与“接着节拍”中的“按”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按电铃 B.按兵不动 C.按部就班 D.编者按
....
3.下列依次填入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到水径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时候:( )着脚,( )着手,(
)
着新泥,( )过溪流。
A.赤 拉 踏 涉
B.赤 携 踏 涉
C.光 携 踏 涉 D.赤
携 踏 淌
4.下列句子中,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B.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
一起……
C.白雾与远天晴空连在一起,晶白中透着淡蓝、青苍、一碧万顷。
D.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
光一开一收。 5.下列对“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
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大海的感受,是对大海的颂歌。
B.作者由波澜壮阔的大海想到浩瀚的宇宙,想到自己的胸怀,想到人类的
博大和宽广。
C.这首诗运用排比和连续的反问,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D.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语言凝练含蓄,意境凄清悲凉。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繁星》是冰心的诗集,《短诗三首》中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对母亲的深
深依恋。
B.《绿》是艾青的作品,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绿”的喜爱和赞美。
C.《白桦》
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是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通过描写白桦的美
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大自然的喜
爱之情。
D.《在天晴了的时候》是戴望舒的一首现代诗,让我们感受到雨后扑面而来
的清爽
无比的乡土气息。
五、按要求写句子。(8分)
1.仿写小诗。(4分)
大海啊! 长江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2.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缩句)(2分)
3.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仿写拟人句)(2分)
六、积累填空。(16分)
1.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
;心中的风雨来了,
。诗中“天上的风雨”指
,
“心中的风雨”指 。(4分)
2.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 、 、
、
、 ……绿得 、绿得
。(4分)
3. 是绿的,
是绿的,
是绿的,
也是绿的。(2分)
4. 诗是人类向未来 ,诗给人类以
的勇气。(2分)
5.
诗歌中常常写到一些植物,如松、竹、梅、兰等,请按要求写出诗句。
(4分)
描写竹的:
描写梅的:
七、综合性学习。(8分)
最近,我们班开展了“轻叩诗歌大门”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中,有少数同学对诗歌不大感兴趣,请你送一句名言给他们,让他
们进一步了解诗歌,
尽情去感受诗歌的魅力。(2分)
2.在收集诗歌时,我们认识了不少诗人。请选择一位,向大家介绍。(3分)
3.请为自己(或小组)编的小诗集取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3分)
八、阅读课文和课外诗歌,完成练习。(32分)
(一)白桦(14分)
在我的窗前, 在朦胧的寂静中
有一棵白桦,
玉立着这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在灿灿的金晖里
披了一身雪花。
闪着晶亮的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白桦四周徜徉着
雪绣的花边潇洒, 姗姗来迟的朝霞,
串串花穗齐绽,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洁白的流苏如画。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作者:叶赛宁)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朦胧——( )
徜徉——( )
2.第一小节中,诗人用“ ”和“
”写出白桦通
体洁白的形象。(2分)
3.第二小节,诗人用“
”“ ”“ ”
三个比喻,赞美了雪后白桦树傲然挺立
的形象。读到这里让我们不禁想起了岑参
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
。”(4分)
4.第四小节中,诗人将白桦置于
的映照之下,更加衬托出白
桦的 。(2分)
5.选择合适的答案,画“——”。(2分)
这首诗前两小节重在描写白桦的(内在气质
外在形象),后两小节重在表现
白桦的(内在气质 外在形象)。
6.读了这首诗,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桦?(至少两个)(2分)
(二)绿与丹(18分)
佚 名
春天,绿的世界;秋天,丹的天地。
绿,是播种的颜色;绿,是希望的颜色,又是走向成熟的颜色。
到了夏季,绿变得更浓更深。
生命在蝉鸣蛙噪中翕(xī)动,生命在炙(zhì)热骤雨中争斗。
于是,凉风起,秋天到了。
枫叶如丹,挂满一树,铺满一地。
丹,是收获的颜色;丹,是成功的颜色,又是孕育着新生命的颜色。
绿与丹,打扮着天地。
为人间,演化出五色斑斓。
1.下列对诗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自然界中到处充满着生命。 B.生命的成长充满着艰辛和奋斗。
C.生命的价值在于运动。 D.生命中既有幸福,也有苦难。
2.诗中“为人间,演化出五色斑斓”的主语是 ,它指代
。
这句话的意思是
。(3分)
3.诗中说“枫叶如丹”,我们知道“丹”就是
色。秋天到了,不止
“枫叶如丹”,果园里 如丹,花园里
如丹。(3分)
4.诗中“绿”代表着 、
、 ,
“丹“代表着 、
、 。这颜色的转
变打扮着 ,让人间
。大自然之所以会有这“绿与丹”
的演变,是因为
。(9分)
5.本诗歌颂的是( )。(1分)
A.绿与丹 B.生命
C.播种与收获 D.希望与成功
九、习作。
题目:记一次诗歌朗诵会
要求:把这次诗歌朗诵会的准备情况和活动经过写清楚,重点写写朗诵会上
同学们的表现,做到条理清
楚、详略得当,不少于350字。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卷
13猫
课题
猫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虑、职”等8个字,会写“忧、虑”等15个生字,理
解字义,识记字形。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2.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
教学
目标
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3.训练学生运
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以提高学生明确、完整、简洁地表
达段意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4.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踩印几朵小梅花”“淘气”“绝不会”等词和词
组所表达的感
情。
教学
重点
学习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教学
体会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
难点
猫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虑 职”等8个字,会写“忧、虑”等15个生字,理解
字义,识记
字形。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2.默读课文,学习用“摘句法”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课件导入,揭示课题。
1.揭题:【出示课件1】出示猫的图片,你喜欢图中的小动
出示猫的图片,激
设计意图
物吗?说说它的样子。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是发学习兴趣。
。
导入
——《猫》
(
)
2.介绍作者:这篇课文是老舍爷爷写的,老舍爷爷一生写
分钟
下了许多好文章,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学习他的文章
就是一种享受。
3.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2】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
了解作者,有助于学生
理解课文。
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生于北京,中国
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
民艺术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
强的北京
韵味。”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3】
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
生字词。【出示课件4、5、6】
尽职 抓痒 稿纸 咕噜 屏息凝视 丰富多腔
遭殃 彼此 任凭 逐渐
鼓励学生多种方
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可以提高自学能
力,培养学生主动理解
为养成良
无忧无虑 贪玩 解闷
花盆 性格古怪 粗细各异 温
词语的兴趣,
柔可亲 变化多端 枝折花落 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
(1)读准字音
新课
注意读准平舌音“蹭、遭”,翘舌音“职、折、蛇 ”。
教学
,“屏”在这里读“bǐng”,
(
其中有两个多音字“屏、折”
)分钟
还有一个读音是“píng”,组词“屏风”;“折”在这里读
础。
“shé”,还有一个读音是“zhé”,组词“折断”。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虑 遭”。
“虑”半包围结构,注意“虍”的撇写长一些,下面的“心”
写得小一些,藏在虎字头的下面 。
“遭”半包围结构,注意先写“曹”,再写“辶”。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7】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虑和顾虑。
枝折花落:枝断了,花也落了,“萧条”与“破败”的意思。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生气勃勃:形容气势旺盛的样子。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①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②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出示课件8】
预设:①
课文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
屏息凝视: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
此环节的设计是
② 分段:第一段:1、2、3自然段,第二段:第4自然段
教师帮
助学生找到梳
教师相机指导:(一)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第一段段
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
br>意。【出示课件9】
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1.默读课文,划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第一句)
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
师述:这句话在第一段中是总起句。
料的方法。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
出示比较:
猫的性格古怪。
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么意思?
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让人觉得诧异,感到
生疏罕见。实在:的确。
本课指猫的性格特别、难捉摸。读出句子语气。
3.第一段抓住猫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猫的古怪呢?自
读第一段。
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板书总结:
老实 贪玩 尽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猫胆小 勇猛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4.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1)复习学过的摘句法归纳段意的方法。
(2)说说段意: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二)强化训练目标【出示课件10】
1.自读第二部分,想一想第二部分句子之间的关系是
什么?(总分总)
2.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板书: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四、总结全文,朗读课文【出示课件11】
课堂小
1.哪些段落可用“摘句法”归纳段意?如何运用“摘句法”
结及拓
归纳段意?
总结全文,巩固“摘
展延伸
归纳段意,加深
(
)
(有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的段落,先摘句,后整理句
句法”
分钟
子归纳。)
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12、13】
一、看拼音写词语。
猫整天那么无
yōu()无lǜ()。它的性格有些古怪,有时候很tān()玩,在外面玩一
天一夜不回,有时候又
是那么尽zhí(),一连几个钟头也要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二、分辨带点字的读音。
解闷
(mèn mēn)开辟(bì pì) 屏(bǐng píng)息凝视
三、填一填。
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 )和它满月时的( )。
【答案】
一、忧 虑 贪 职
二、(mèn√)( pì√) (bǐng√ )
三、性格古怪 可爱、淘气
第二课时
1.了解课文生动
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
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
点的能力。
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踩印几朵小梅花”“淘气”、“绝不会”等词和
教学
目标
词组所表达的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复习检查环节是为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出示课件15】
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
导入
( )分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
且运用“摘句归纳法”概
又激发情感,为学习新
钟
括了课文每段的段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课做好准备。
(一)品词品句细细体会猫的古怪性格(第一段),
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默读第一节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猫的性格既老实又
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你能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猫的老
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格呢?
自由朗读第一节,并用“——”划出有关语句。【出
示课件16】
用摘句、摘词法
理解课文,抓住关键词
句,更好更快地理解课
新课
2.朗读交流。
教学
文内容,把握文章信
注意读出词语和句子语气:
( )
分钟
① 的确 成天 无忧无虑 多么 屏息凝视
息。
非……不可
(用“词素合成法”理解“屏息凝视”)
②比较【出示课件17】
任凭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3.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它老实在——
它贪玩在——
它尽职在——
4.【出示课件18】一起来看课后第三题的小练笔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
..
此环节是用词语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
..
来概括文段内容,这一
它
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
设计是考查学生的概
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括能力也就是从整体
用上面段落中红色的词“说……吧……可是……”写
上把握文章的
能力。
一段话。
预设:说小猫温柔吧,它的确有时候很温柔可亲,用
身子蹭你的腿,可是,它有时候又那么勇猛,别说老
鼠和小虫,就是见到蛇也敢斗一斗。
5.小结:“老实,贪玩,尽职”集于猫的一身,的确
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
6.齐读第一部分,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2]小组学第二节
依次学习猫性格
1.过渡: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出的第二点是它——(师
古怪的几点,可以感受
指板书)
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习
生齐读: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2.小组学习第二节,提要求:【出示课件19】
文章的写作方法。
①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用朗读表示出
来。
②哪些语句表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在朗读
中用语气表示出来。
3.交流朗读。
①猫的温柔可亲:【出示课件20】
a.用身子蹭你的腿,要求抓痒。
b.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c.丰富多腔地叫唤
d.给自己解闷。
②喜爱之情:
【出示课件21】
每学完一个环节
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
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读
理解“蹭”:
①“蹭”是什么意思?(磨、擦)
一读本段课文,既可以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②请大家读句子,说说你从这个“蹭”字中读出什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
味来了。生读文。
能力,相互促进,相得
③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这个句子的意思大家都读益彰。
懂了吗?下面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老师来演大作
家老舍先生,谁来演猫呢?生表演。
④你们觉得刚才那位同学演得怎样?谁愿意再来演
一次。
⑤你们看,这只“猫”的动作是多么的温柔可亲啊,
分明像一个孩子在向大人——(生:撒娇)
⑥师小结:是啊,当猫的身体接触到作者的腿时,作
者所感觉到的不是猫碰了他,而是猫像一个
温柔可亲
的小孩在亲昵地蹭着他。由此可见,作者对猫是多么
喜爱啊!谁能把作者的这份喜爱之
情读出来呢?
⑦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句子。
【出示课件22】
出示: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
印几朵小梅花。
把猫脏的脚印比
喻成“小梅花”。让淘气的猫在写作
的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非但不冒火,反而赞赏它
是“踩
印了几朵小梅花”,表达出老舍的爱猫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小结这一节:【出示课件23】
作者抓住了猫的性格中又一对矛盾——高兴与不高
兴的表现来写,写得细致、逼真,说明作者和猫的关
系亲近,作者非常喜欢猫。
5.齐读第二节,把老舍爱猫的语气读出来。
[3]集体学第三节
1.师:老舍不
仅喜爱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而
且喜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现,还喜爱猫既胆小又
勇敢的性格。
2.朗读第三节,读出老舍对猫既疼爱又赞赏的感情。
(二)品词品句体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第二
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你认为这段文章哪些词句体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
之情?反复自由地朗读。
2.交流:
①词语:
更——特别得喜爱,“更”在这里有递进作用。(读好
词句)
淘气——顽皮。把小猫当作了孩子。(读好词句)
绝不会——嬉闹的猫把家里搞得枝折花落,
老舍并不
生气,反倒觉得它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读好词
句)
②【出示课件24】
句子:一根鸡毛……枝折花落。
板书: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
↓
院子里——花草遭殃
请你用词素合成法理解“枝折花落”。
3.根据板书,说说课文内容,深入体会老舍对猫的
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
1.老舍笔下的猫你喜爱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老
舍笔下的猫不像猫,倒像——(小孩子)。老舍把
猫当作小孩子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它的淘气、可爱,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堂总结使学生
又一遍回顾了课文中
对猫的描写,体会了
2.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的喜爱之情也表达
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出来。
3.师述: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
体的话吗?
【出示课件25】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
(1)猫真老实。
(2)猫很尽职。
(3)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4)这堂自习课真静啊!
4.阅读链接【出示课件26】
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
情。
同样写猫,有什么不同?
预设:夏丐尊写对猫的喜爱,用了衬托的方法,从妻
子孩子对猫的喜爱,表达自身的喜爱之情。
预设:周而复写猫,是直接描写,写出猫的外形、动
作、神态等。
【出示课件27】
老实 贪玩 尽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对猫的 猫胆小 勇猛
喜爱
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
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
院子里——花草遭殃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28、29】
板书
内容
一、关联词填空。
1.( )谁怎么呼唤,它( )不肯回来。
2.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把老鼠等出来( )。
3.(
)它又那么勇猛,( )说见着小虫和老鼠,( )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4.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
)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
选其中的一组关联词造句。
二、填空:
猫的性格
实在有些古怪,既()又();高兴时(),不高兴时,一声不出;既什么都怕,
又非常()。
三、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作者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找两处写出来。
【答案】
一、1.任凭 也 2.非……不可……3.可是 不要 就4.但是
任凭刮风下雨,我们也要按时到校。
二、老实 贪玩 温柔可亲 勇猛。
三、第一处“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第二处“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认为成功之处如下:
教学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重点词句
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
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感。
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老实”“贪
玩”“尽职”等重点词,通过反复诵读,从而去体
会猫的性格古怪。同时,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
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如在
了解猫性格古怪特点时,安排了学生自由选择问题探究,这更能体现学
生的主体性。在找
表现猫性格古怪的词环节,让学生板书,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学文要抓住关键词。这样写
,
是更加能突出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对于第一问题的探究,学生能感悟到老舍爷爷是把猫
当作
既任性又可爱的孩子。尤其是在研读第二自然段猫高兴时,在体会“用身子蹭你的腿
把脖子伸出来要求抓
痒”一句时,推敲‘蹭、伸”两词在文中的独到之处。课文为什么在
这里一定用“蹭”而不用“擦、抓、
碰”。因为只有“蹭”(轻轻地擦)能体现猫对主人的
亲近、熟悉,没有距离,又有一钟依偎、撒娇之感
。“伸”是体现主人喜欢猫而猫对主人
也是十分依赖,无拘无束之情。通过比较句子,理解作者对猫喜爱
之极,连上大作家的稿
子踩脚印也不讨厌,反而当作一种美来赞赏。认为猫的叫声是在歌唱。这样的探究
,深刻
地体会到“人和猫”的和谐情趣。同时也把作者如何喜爱这古怪的猫淋漓尽致地挖掘出来。
这种从“词、句、文”几方面来探究文本能真正达到学语文的效果。让学生感受作者用具
体事实,抓住
动物的神态、动作、声音来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不足之处:
1.教学语言不
精炼,情绪也不够到位。如果能尽量做到自然巧妙地过渡,学生兴趣被
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会更活跃。
2.读得还少。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
<
br>朗读指导还需要加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通过反复多样的阅读来获得体会的,但这节课中
我只寄希
望于课下的预习,课上朗读及默读的环节都是轻轻点水一般,没有深入阅读。其
实在第一个环节上,可以
设计一个初步朗读重点语段的环节,让学生首先从字面上感知课
文内容。而有些情感体验的词语也可以富
有情感朗读出来,相信效果会更好。
3.“体会情感”环节,完全可以让学生放开谈自己的感受,鼓励
学生畅所欲言,所谓
的理不一定非要和老师讲解的一模一样才对,一定要相信学生能谈出自己的感受。站
在学
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而这个环节,学生们对自己的感受已经谈的很
好
,我又啰嗦地补充,实属多余,这样就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
14母鸡
课题
母鸡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疙、瘩”等10个生字,会写“讨、厌”等15个生字,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讨厌、理由
、细声细气、心事”等词语。
教学
目标
2.默读课文,通过课
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还
要结合具体的语句来体会作者老舍用词的严谨
性。
3.通过阅读,体会作者对母爱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感受母鸡的特点,感悟
母爱的伟大。
教学
重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教学
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疙、瘩”等10个生字,会
写“讨、厌”等15个生字,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细声细气、心事”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第一部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2】多媒体出示母鸡下蛋的声音,学生倾听
创设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
全课的学习,激发学
导入
母鸡下蛋的叫声,请同学描述一下你见过的母鸡。
(
)
下蛋后会发出咯咯哒的叫声,会啄人…… 生的学习兴趣。
分钟
2.
师: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
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母鸡》。板书课
题,齐读
课题。(板书:母鸡)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同时标出自然
段的序号。
2.读完后想想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他对母鸡的态度
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3.检查生字词。
出示词语:【课件出示3】
鼓励学生多种
方法识记生字、理解
词语,体现学生学习
疙瘩 侮辱 聋子 啄一啄
伏地 凄惨 忠厚 毒手 歪头 掘
的主体性、主动性和
新课
地 讨厌
理由 细声细气 心事 田坝 反抗 可恶 成绩 心
自觉性,可以提高自
教学
学能力,培养学生主
(
思 警戒 预备 汤圆 啼叫 疙瘩 汤圆
)分钟
齐读,抽读。
动理解词语的兴趣,
(1)
师生共同指正:注意读准翘舌音“ 啄 忠”。
(2)多音字及指导书写【课件出示4】
教
会学生理解词语的
方法,为养成良好的
其中一个多音字“恶”,在这里读“wù”,还有一个读
音
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孵 戒”。
“孵”左右结构,左边是“卵”笔顺是:撇 竖提 点 撇
横
折钩 点。右边的部分是个“爫+子”。
是“è”,组词“凶恶”。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5】
(1)细声细气:形容声音柔软轻细。
独立完成课文的初步
学习,教师在检查预(2)警戒:防敌袭击和侦察的警卫措施。是战斗保障的内习的过程中,纠正易
容之一。
(3)田坝:堤岸旁边的田地。
(4)可恶:指令人厌恶恼恨及憎恶。
(5)预备:预先准备。
三、再读课文,初识母鸡特点。
1.快速、自由朗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作者眼中的母鸡是
怎样的?他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读
书,
做批注,圈画出相关句子,然后交流初步感受。)【出
示课件6】
预设:
(1)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让人讨厌的。
其间,重点感悟
母鸡无病呻吟、欺软
怕硬、爱炫耀的特点。
为后文
作者改变看
法,体会作为鸡母亲
的伟大做好铺垫。
错的读音。或者是学
生之
间的相互纠正,
然后引导学生初步理
清文章思路。
迅速抓住“文
眼”,帮助学生划分文
章段落。
(2)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
(3)老舍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板书:一向讨厌 不敢
再讨厌)
2.作者从开始
讨厌母鸡,到后来的认为母鸡负责、慈爱、
勇敢、辛苦,不敢再讨厌母鸡,经历了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而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文章的线索,从讨厌到不讨厌,
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请大家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
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不讨厌母鸡?并以此为依据
把
课文分成两段。
四、自读自悟,感受母鸡特点。
默读课文,画出“我”对母鸡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一)研读文本第一部分,培养概括能力: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让人讨厌,是通过几件具体事
例写
的?在1~3自然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用
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这是一只
怎样的母鸡。【出示课件7】
这是一只( )的母鸡。
1.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
第一段:抓住“没完没了”“没有什么理由”“颤颤巍巍”
“如
怨如诉”等词,帮助学生提升概括:无病呻吟。(板书:无
病呻吟)
第二段:抓住 “忠厚”“趁其不备”“
狠狠”等词,概括:
欺软怕硬、暗箭伤人。(板书:欺软怕硬、暗箭伤人)
第三段:抓住“发
狂”“恨不能让全世界知道”等词,概括:
自大、爱炫耀。(板书:自大、爱炫耀)
随机理解句子:【出示课件8】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
知道它这点儿成绩;
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体
会画线部分夸张的写法。
2.指导朗读,读出母鸡的令人讨厌。
课堂小
结及拓
五、课堂总结。
展延伸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
(
)
了解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爱炫耀的特点。
分钟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9、10】
一、读拼音,写汉字。
tǎo yàn hěn dú chénɡ jì jǐnɡ jiè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
侮( )讨( ) 雏( )掘( )
海( )付( ) 雄( ) 倔(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讨厌( ) 理由( ) 反抗( )
啼叫( )细声细语( )
四、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声音柔软轻细。(
)
2.防敌袭击和侦察的警卫措施。是战斗保障的内容之一。( )
3.堤岸旁边的田地。 ( )
4.指令人厌恶恼恨及憎恶。( )
5.预先准备。( )
【答案】
一、讨厌 恶毒 成 绩 警戒
二、(侮辱)(讨厌) (雏鸟)(发掘)
(大海)(付出) (英雄) (倔强)
三、(厌恶) (原因) (抗争) (鸣叫)(轻声细语)
四、1.细声细气2.警戒
3.田坝4.可恶 5.预备
第二课时
1.默读课文,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
教学
目标
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句来体会,感受作家用词的严谨,使学生认识到,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母亲。
2.通过阅读,体会作者对母爱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感受母鸡的特点,
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出示课件12】
1.检查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
设计意图
检查环节的设计,既
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
衔接,又激发情感,为
疙瘩 侮辱 聋子
啄一啄 伏地 凄惨 忠厚 毒手 歪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导入
头 掘地 讨厌
理由 细声细气 心事 田坝 反抗 可
( )分
恶 成绩 心思 警戒 预备
汤圆 啼叫 疙瘩 汤圆
钟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
分,认识了无病呻吟、欺软怕硬、爱炫耀的母鸡,这
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了解一下第
二部分,
又介绍了母鸡的什么特点?
1.什么原因使作者改变了看法?在文中找到能概括
说明这一原因的句子,画下来。
三、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出示课件13】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
二、自主探究,深入学文
雄。
2.围绕“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研究第4—8
自然段老舍先生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
辛苦、伟
大,看看哪些词、句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给你留
下深刻的印象,就勾画,批注在旁
边,母鸡的特点可
以是书上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读后的感受。
【出示课件14】这是一只(
)
的母鸡。
新课
3.自学、交流、补充、评议。
教学
预设要点:(许多词句中都蕴含好几层含义,学生
( )
分钟
只要能说得有理有据即可。)
同样把时间留
给
母鸡所做的一切(保护、喂养、照顾、教育子女)
学生,让他们充分进行
都是作为母
亲尽责的表现。
交流,谈出自己的体会
慈爱:“一点儿”东西就“紧叫”;鸡雏的肚子“像<
br>和见解。谈到重点的词
汤圆似的”,自己却“消瘦”许多;给鸡雏取暖;任
凭鸡雏在它身
上调皮,“一声”也不哼。
勇敢:“不论……总是”;“假若……一定……
连……”
辛苦:“立刻警戒”:换词解释“警戒”,消瘦、夜
间睡不好……
(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相机点拨并想象说话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小鸡躲在妈
妈的怀抱里会说些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会,汇报。
句时,教师相机出示这
些词句,引导学生理解
感
悟母爱的伟大,并且
利用说话练习进行想
象补白,丰富文章内
容。
三、升华主题,体会情感【出示课件15】
1.看到这令人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
那么简单吗?(敬佩)
这只母鸡如此爱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辞辛劳地为孩升华感情,由鸡妈妈对
子们无悔付出,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带着对鸡妈妈小鸡的爱,感悟伟大的
的敬佩和喜爱,再读第9自然
段。
2.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鸡妈妈吗?(不是。)正因为
母爱。
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正因为母爱的伟大,
所以老舍先生的情感才从“一向讨厌母鸡”变为“不
敢再讨厌母鸡了”,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对母鸡
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喜欢、敬佩、赞
赏……)(板书:不再讨厌)
是呀,此时,作者对母鸡已经不是简单的喜欢
,而
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了。(带着对母爱
的崇敬再读第9自然段。)
四、体会写法 【出示课件16】
默读《猫》,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猫》和《母鸡》
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预设:相同之处是: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用
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很讨厌
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
br>预设:不同之处是:《母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方
法,而《猫》从头到尾都运用了“扬”的表达方
法。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1.最后出示一首小诗,教师配乐朗读结束全课的学
习。【出示课件17】
母亲是避风的港湾
母亲是黑暗中的火炬
母亲是照亮人生的路灯
母爱一种伟大的爱
一首深情的小诗将全
文的学习推向高潮,使
学生懂得,应
该怎样去
回报母爱,怎样用语言
去表达感恩。
母爱一种神奇的爱
母爱一种无私的爱
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送一首小诗给母亲
感恩母爱
回报母爱
让我们的母亲永远幸福、安康!
2.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18】阅读链接,布置课外阅读。
《麻雀》——屠格涅夫
《柱子上的母鸡》——普里什文
《母鸡》——列那尔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
我们创设开放而有活
力的语文课程,并且
结
合自己培养学生自主
阅读能力的课题,在每
节课后我都会为学生
推荐一些相
关题材的
文章进行阅读,以丰富
学生的视野,提高阅读
与鉴赏的能力。
14母鸡【出示课件19】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板书
内容
无病呻吟
勇敢
欺软怕硬 母爱 负责
拼命炫耀 ———————→
慈爱
辛苦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202122】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本文是( )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A.老舍 B.丰子恺
2.课文以作者的( )变化为线索,(A,空间
B,情感)由对母鸡的( )转变
为( ),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赞颂了(
)。
二、动脑筋,找伙伴。
嗅 啼 嘶 吼 嚎
啸 鸣 叫
狼( ) 鸡( ) 猿( ) 狗( )
虎( ) 狮( ) 马( ) 鸟( )
三、我会选择修辞方法。
拟人 比喻 夸张 反问 设问
1.下蛋的时候,它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 )
2.猫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
3.这样的一只母鸡难道不伟大吗?( )
四、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 )在院里,
(
)在院外,它( ) 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
飞过,(
) 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
作战;看看( ),看看(
),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1.按原文填空。
2.在短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 )——( )
3.画“
”的句子是( )句,起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4.短文主要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母鸡很有____________
【答案】
一、1.A 2.B 讨厌 敬重 母鸡伟大的母爱
二、(嚎) (鸣)
(啼) (嗅)
(啸) (吼) (嘶) (叫)
三、1.不论 还是 总是
或是 前 后
2.警戒——警告
3.过渡 承上启下
4.母鸡作为母亲的尽职尽责 责任心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
,我力争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让学生自主阅读
课文,自由体会文本,获得阅
读感受。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
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
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在教学中,我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讨厌到
不敢讨厌,再切入课文抓
住重点句学习,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
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
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的讨厌,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决为
什么用“不
敢”,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课文结尾作者说“我不敢讨厌母鸡了”。他对母鸡的感情上升到了尊敬,崇拜。要总结出这一点非
常困难,需
要孩子用心领会。许多孩子对课文理解得不深,所以读不出作者的这种感情。
在教学中,我还极力
抓住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体现语文味。比如,在教学完为什么讨
厌母鸡后,请学生说话训练:这是一只_
_________的母鸡。以此进行这一部分的总结,学
生对于这部分内容就比较容易理解。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既利用了
有效地课堂时间让
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又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
不足之处:
当然,在教学中还发现了很多不足,课堂容量过大,还有自己上课节奏比较慢,学生
反馈有重复的比较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要善于发表不同意见,相同
意见就不必多
讲了。
15 白鹅
课题
白鹅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会认“看、嚣”13个生字,会写“吠
促”15个生字。正确读写“呵斥、狂吠、
局促、京剧、一丝不苟、譬如”等词语。
教学
目标
2.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
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
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趣味。
教学
重点
深入了解白鹅高傲的特点,体会语言的趣味及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
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郑 看”13个生字,会写“吠
促”15个生字。正确读写“呵斥、狂吠、
局促、京剧、一丝不苟、譬如”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个谜语好吗?多媒
体课件出示:【出示课件2】
猜谜语
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
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
打一动物( )
师: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乡下,看看真正的白鹅?下
面就让
我们一起把鹅请出来吧!【出示课件3】(播放乡下
导入
白鹅的视频)
(
)
你能用哪些词语或句子形容视频中的这些白鹅?(生
分钟
交流,老师相机点评、引导)
2.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描述得真好!著名作家丰子
恺把自己家的鹅画了下来,出示课件白鹅图片。丰老先生
笔下的白鹅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丰子
恺先生
的《白鹅》。板书课题:白鹅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丰子恺老先生吧
3. 简介作者【出示课件4】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
5日),中
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
以谜语、视频导
入,创设情境,激发学
习兴趣。
了解作者,有助于
设计意图
美术与音乐教育家,原名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学生理解课文。
为子恺,笔名TK。
丰子恺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画集《子恺漫画》<
br>等。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
以及散文而著名。1926年9月30日
,丰子恺漫画结集面
世。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范读,注意预习时难读的字音。
2.再读文,把画住的词语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词语,读生字、新词:【出示课件5】
鼓励学生多种方
看守 叫嚣 引吭大叫 奢侈 窥伺 供养 姿态 高傲
吃相
音调 呵斥 必然 狂吠 步调 局促 大模大样 京剧
法识记生字、理解词
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
一丝不苟 譬如 从容不迫 侍候 饭馆
附近 敏捷 偶然
添饭
4.学生自由读、开火车领读。
体性、主动性和自觉<
br>性,可以提高自学能
培养学生主动理解
强调读准平舌音“促 伺”,翘舌音“奢 侈 侍
”。
力,
多音字“看、角”的读音。
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
“看”在这里
读“kān”,还有一个读音“kàn”,组词
正确的理解词语的方
新课
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
。
教学
“看见”
(
5.知道什么是“净角”吗?【出示课件6】 (“净角”
习惯打下基础。
)分钟
脸谱图像。)
“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读“jué”,而不是“ji
ǎo”。
6.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思
考: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
7.开火车读文。
三、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交流:
【出示课件7】
提问:文章写白鹅哪些方面的内容?
此环节的设计是
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
理
结构的方法,帮助学
(明确:从鹅的形状、叫声、步态、吃饭、贡献等方
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br>面来写。)
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
料的方法。
2.填空: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白鹅。
(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
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侯……)
3.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识“高傲”,自学课文【出示课件8】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
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感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4.自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5.把自己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把感受和体会批注在
旁边。
课堂小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丰子恺先生一
结及拓
展延伸
道了解了高傲的白
鹅,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
( )
动,就是想马上认识一下这些高傲的大白鹅。
分钟
请同学们课下熟读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1011】
一、用组词的方法来区分它们。
促( ) 历( ) 锯( ) 侍( )
捉( )
厉( ) 剧 ( ) 诗( )
二、根据句子的意思准确地选择字义。
1.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 )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出示课件9】
熟读课文的段落
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
的爱好。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空:① 天空;②
里面什么都没有;③ 没有效果的。
2.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 )
胜:① 赢,占优势;② 超过;③ 优美的;④ 尽;⑤ 能承受。
三、文中有很多四个字
组成的词语,把喜欢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从中选择两个词语
进行造句
【答案】
一、(催促) (来历) (锯子)(侍候)
(捕捉) (严厉)
(剧照)(诗人)
二、1.② 2.⑤
三、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左顾右盼
从容不迫 :在大家的掌声中,他从容不迫地走上了讲台。
一丝不苟:白求恩对医疗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第二课时
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
教学
目标
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趣味。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出示课件13】
1.检查字词
设计意图
检查复习环节的设
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
教具
准备
看守 叫嚣 引吭大叫 奢侈 窥伺 供养 姿态 高傲
做好衔接,又激发学生
导入
( )分
吃相 音调 呵斥 必然 狂吠
步调 局促 大模大样 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
钟
京剧 一丝不苟 譬如 从容不迫
侍候 饭馆 附近 敏准备。
捷 偶然 添饭
2.同学们,从上节课我们知道丰老先生养过一只
白鹅,这只白鹅是
一只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他
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白鹅
3.一提到丰老先生的白鹅,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
一只怎样的白鹅?
预设:高傲、从容不迫、架子十足---
4.课文是围绕文中哪句话写的?【出示课件14】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理解:高傲
师:作者把这个词用在它身上是讨厌它吗?恰恰
相反,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鹅的高傲具体
表现在哪些方面?
1.打开课文,首先告诉老师表现在哪些方面?
板书:叫声 步态
吃相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2.通过上节课的自读自悟,你感兴趣的是哪些方
面的句子,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15】第三自然段(引导抓住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引吭大叫体会鹅的高傲,厉害;这几个词
抓住“叫声 步态
吃相”等方面,来理解
课文这一环节是让学
新课
都表示白鹅叫声很严厉,这么多,不重复吗?
生更快地把握白鹅的
教学
预设:不重复,因为它们精确表达了不同情境下
( )
特点。
分钟
鹅的叫声。)
(板书:叫声: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理解得如此透彻,带着理解来读一下:
指读---说体会---练读
师:同学们,白鹅不是人,它的语言中没有词语
和句子,但它却能通过各种音调来表情达意。让我们
一起理解白鹅的语言。
【课件出示16】扩展:如果鹅会说汉语,你猜它
会说什么?
指名说
4.过渡:原来白鹅在看门时会有不同的叫法,可
见作者的观察是多么的仔细,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
鹅?
预设生答:
好一个(个性实足、高傲、尽职尽责……)的白
鹅,齐读这一段。
从你们丰富的想象中我们感受到了鹅的高傲尽
设计填空这一环节,可
职,那么鹅的高傲还表
现在哪儿?
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
【课件出示17】相机出示课件:鸭的步调急速,
力
和准确运用词语的
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 的,颇像
能力。
_______________出场。指读—说体会(理解净角)
相机看净角出场的视频(试
着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净
角出场:大模大样、从容不迫、威风……)
把鸭子请出来与鹅的走路作对比
(引导抓住大模大样、从容体会)学生表演鸭子和
鹅走路的不同样子。(板书:步态:大模大样、步调
从容)
指导朗读:
同学们让我们昂首挺胸地齐读鹅走路的样子
5.过渡:它的吃饭更有趣,怎么吃呢?先读第五
自然段,一会儿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鹅到底是怎么
吃饭的?
请一位同学来读这一自然段,师:这么个吃法有
趣在哪里呢?为什么作者说“常常使我们发笑?”
相机出示课件: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课件出
示18】
“它需要三样东
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
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
处再吃一口
泥和草。”
引导抓住先 - 再-
然后,体会鹅吃饭三眼一
板、一丝不苟。(板书: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理解三眼一板
(眼,板:戏曲音乐的节拍。三眼
一板指先击一下檀板,后敲三下鼓,比喻言语、行动<
br>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
掌握。)和一丝不苟的意思。
指导朗读 指读——练读-指读
6.过渡:你觉得有趣吗?这种顺序可以打乱吗?
我
们的鹅老爷是绝对不会打乱顺序的,因此在这位鹅
老爷的身上经常上演这一幕情节。
【课件出示19】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再读一读,说说上演了哪一出呀?有趣吗?
指名说
指导朗读
指读-师范读—指读。
四、阅读链接【课件出示20】
读一读“阅读链接”,和课文《白鹅》比一比,说
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再
体会两篇文章
表达上的相似之处。
预设:
相同点:都写出了鹅的高傲的特点。都有对鹅的步
态的描写。
不同点:《白鹅》主要从鹅的叫
声、步态、吃相三
方面写白鹅的;《白公鹅》写了白公鹅的步态、游泳、
抢地盘、抢吃鱼饵等。
四、 扩展延伸,总结全文【课件出示21】
1.难怪这位作者像堂倌一样不胜其烦地侍候这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位鹅老爷,你觉得作者对白鹅有什么的感情?
预设:喜爱
课堂总结延伸,使
学生又一遍回顾了课
文中内容,明
确了中
师:如此爱着这只鹅,带着自己的理解你怎么再
心,升华了感情。
读这句话?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仿照填,好一个 的动物!
练笔环节巩固本
文的写作方法,训练了
学生写作能力。
总结:这么令人喜爱、如此有趣的家伙,谁能把
它忘了呢?仿佛这只
白鹅就站在我们眼前,就是放到
课前短片中成群结队的鹅群中,我们也能一眼就认出
它来。好一
只高傲的白鹅!好一个细心的丰子恺!希
望同学们也能学会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思考,那
样
你也会写下令人难忘的文字。
2.丰子恺老先生风趣幽默的语言使我们看到一
位趣味十足的鹅
老爷,通过学习本课,你能总结一下
本课的想写作方法吗(对比,反语,拟人)
3.结合他的
写作方法,同学们也来描写一下自己
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吧!只要你们用心,你的文章一定
会和丰
老先生的文章一样精彩。
15 白鹅
【课件出示22】
板书
内容
好一个高傲 叫声
严肃郑重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喜爱
的动物! 步态 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
之情
吃相 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2324】
一、多音字组词。
供 gōng( ) 饮 yǐn (
) 看 kān( )
ɡònɡ( ) yìn ( )
kàn(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左( )右( ) (
)不安
从( )不( ) 一丝( )
三、理解填空。
(1)作者在状写白鹅的时候,紧紧抓住了白鹅的特点,从( )、( )、(
)、
( )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
(2)作者喜爱白鹅,一是因为它那( );二是因为它能( )。
【答案】
一、供 gōng(供给 ) 饮 yǐn
(饮食 ) 看 kān(看守)
ɡònɡ(提供 ) yìn (饮马
) kàn(看见 )
二、左(思 )右(想 ) (局促 )不安
从(容 )不(迫 ) 一丝(不苟 )
三、(1)(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
(2)(高傲的姿态);(看门户)。
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较好地体现
了主题,达到了教学目标。到了中年段,理解词语和句子仍然
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我在本课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低年级所学的一些理
解词语和句子的方法,加强学习方法的迁移,比如:联系上
下文理解关键的词句,一定程度
上也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白鹅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叫声,“三眼一
板”指白鹅任何
时候吃饭顺序都不变的规矩,这都要联系上下文才能理解。另外,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白鹅
走
路的姿态,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的净角出场的录像,把这些抽象的
和学
生生活距离比较远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形象而直观地感受“白鹅”走路的
高傲,就达到了一个
直观,形象的效果。还有,教学中我利用学文与表演相结合。表演是
兴奋剂,是催化剂,既激发了学习的
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不足之处:
但是,在本节课的时间安排上显得有些紧,学
生读的还是不充分,还有对课文的写话练
习和写作方法的教学没有完全展开,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遗憾。<
br>
习作:我的动物朋友
课题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我的动物朋友
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