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重庆邮政局-四川大学本科招生网
2020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全册
教学设计
教案
全册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精品设计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难点
结
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
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
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
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
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
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
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
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
注意。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
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
也来读一读,好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
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
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
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
“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篱笆。疏疏:稀
疏。径:小路。阴:树荫。描写景象:稀疏的篱
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树
枝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
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2)“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儿童奔跑
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
中,再也找不到了。)
女生带着刚才的感受再来读这两句。
你们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感觉非常有趣)
4.思考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
儿童
的喜爱之情,对乡村美景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5.集体朗诵,读出古诗的趣味。
6.谁愿意把整首诗背给大家听?
(1)1分钟背诵记忆古诗。
(2)填空式背诵。
(3)全诗背诵,背诵比赛。
7.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四、关注细节,拓展延伸。
1.回想整首诗,小朋友在干什么?(捉蝴蝶)
你愿意来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吗?大家仔细看,评一评谁是“最佳
小演员”。
2.依次请几位学生表演“捉蝴蝶”。(预设:分别表演“走”着追蝴蝶和
“跑”着追蝴蝶。)
3.我们再来看诗句中写的是“急走追黄蝶”,表演时到底是应该“走”着追
还是“跑”着追?
(学生讨论)我们来看看古代汉语词典中“走”的意思。(走:跑,
疾行。)
4.现在,你觉得刚才哪位同学可以被评为“最佳小演员”呢?说说你的理
由。
5.
美读:诗中不仅有美丽宜人的景色,还有活泼可爱的儿童在追逐翩翩飞舞
的黄蝴蝶,简直太有趣了,让我
们再美美地读一读。
五、延伸故事,感悟诗境。
1.动动手,画一画。
读了这首
诗,你觉得图上该画出哪些景物呢?(篱笆、小路、树、儿童、黄蝴
蝶、油菜花。)赶紧动手画一画这美
丽的景色吧。(提醒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画和
课文中的插图作做比,辨别不同之处,适当进行修改。) <
br>2.这是一首诗,是一幅画,也是一个小故事,请你回家先把诗背给父母听一听,
再依照自己的画
把诗歌编成故事说一说。
宿新市徐公店
赞美春色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以题目导入:齐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
3.回顾学过的有关乡村的古诗有哪些。(《村居》《所见》……)
4.简介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来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
(2)介绍作者:播放课件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正音。
注意生字,要读得字正腔圆、准确流利、有板有眼。
指名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读通诗文。(注重纠正字音)
2.注意节奏。
(1)听范读。(出示课文朗读)
(2)自主练习朗读。(朗读诗歌,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3)指名试读,评议。
(4)教师示范指导。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再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乡村场景。(读注释)
2.交流感想。
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分享一下。
(农家忙)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4.理解诗意。
自
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查阅自己不明白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
方做上记号。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果实肥硕;荞麦扬花,一片雪白,
油菜花倒
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篱笆前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
去。)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读出你的喜爱与赞扬之情,并评价。指名说。(加强对
诗意的理解) <
br>在美丽的田园里,果子快要成熟了,荞麦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黄稀疏,蜻蜓
蝴蝶飞舞,寄托着收
获的希望,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呀!齐读本诗。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静
,他们写下了大量的
田园诗篇。请看南宋翁卷的《乡村四月》。(体会又忙又乐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再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齐诵,感受大家在田间忙碌劳作之美。
3.引导学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诵给父母听。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 第三课时
-
一、直接导入,明确诗题。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著
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清
平乐·村居》。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解题: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教师指着板书“清
平乐(yuè)”,请再齐读一遍
“清平乐”,读了这个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给人一种宁静、闲
适的感觉。)
4.师简单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
的
。用它作词牌的词一般给人一种宁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5.那就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富于感情。
2.学生自读: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教师正音)
3.指导书写“锄豆”的“锄”。
4.指名学生朗读。
5.齐读全词,读的同时请注意观察,这首词与前面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这首词的特点:有长短句,有词牌名,分上下两片。)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哪个字、哪个词语、哪个句子不理解。
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共同讨论交流。
7.讨论交流。
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
(1)你们是怎么理解“翁媪”的?
(“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是一个“公”字,“翁”指老公
公。“媪”左边是一个“女
”字,是指老婆婆、老奶奶。所以“翁媪”就是指老
翁、老妇。)
(2)“锄豆”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
(“锄豆”这个词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联系上
下文。联系上下文,你们
能猜出这个词语的意思吗?“锄豆”就是锄豆田里的杂草。)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
1.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了。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特别想读一读。教师入情入境地范读。
3.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方法。
教师简单介绍:请读这三个字,“小”“草”“媪
”(课件闪烁),发现了什
么?(这三个字最末有相同的韵母,都有“ao”。)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
是押韵。
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大家读读词的上片,感受一下。(生练习读)
看看词里面还有哪些字押韵?(“东”“笼”“蓬”)读一读,再次感受一
下。
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四、品读诗词,展开想象。
1.品读乡村美景。
好
词需要细细品,下面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我们首先来欣赏一
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
一、二两句?你从这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美丽的风景不仅要用眼睛去欣赏,还要学会用耳朵去聆听!
(课件播放潺潺的
溪流声)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其实“茅檐”透露的是用泥巴垒的墙,茅
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
么还能带给我们美的感觉呢?(老师简介: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
结,“茅檐”
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
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
的小乡村里去。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一齐朗读。
想象画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画面:一所茅屋又低
又小,紧靠着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草。听见茅
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当地方言,带着醉意在互相逗
趣、取乐,那满头白发的老人
是谁家的老翁、老妇?)
2.品读人物画面。
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片。
这一家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预设: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亡赖”呢?(“亡赖”同“无赖”,实际上是说小儿顽
皮、淘气。)
哪个字最能看出小儿可爱呢?(从“卧”字可以看出小儿可爱。)
想象“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你能想象出来吗?
(学生想象:小儿很专注
,很认真,还会哼着歌,还可能仰着,高兴了就打个滚,
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
……)
师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侧着就侧
着,愿意
趴着就趴着……他是多么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惬意……难怪冰心奶
奶说,“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
孩子”,通过你们的声音来表现出这种惬意吧。
想象画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画面:茅屋外,
老夫妇的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
织鸡笼。可爱调皮的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他正
趴在溪边剥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师讲解:诗中的翁媪虽然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他们的童心未泯
。人们常
说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同学们来仔细看图,两位白发苍苍
的老人
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
五、多层朗读,品读诗词。
1.带着感情来朗读。
(1)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2)在小组内展示朗读。
(3)选代表全班展示朗读。
2.师生合作引读。
喜欢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地说着话,聊着家常,读出他们的——“相媚
好”。
喜欢大儿,读出他的——勤劳。
喜欢中儿,读出他的——心灵手巧。
六、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1.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
又会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么样?(温馨幸福、美好)
你们看,他们
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
乐。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来读一下吧:
师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我们)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放音乐,配乐朗读)
让我们闭上眼睛,吟诵这首词。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
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
诵一遍!
2.延伸补充。
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如此
向往呢?
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资料吧。
(补充资料:辛弃疾出生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那
时宋朝的大部分江山已被
金人占领,辛弃疾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但是软弱无能的南宋朝廷却
一味地向金人求和。由于主和派的排挤、打压,辛弃疾被发配到江西上饶等偏僻
的小乡村。在小
乡村,辛弃疾一待就是二十年。然而,在这二十年里,中原百姓每
天都在金人铁蹄的践踏下生活,辛弃疾
很想救民于水火,却无法施展抱负。在一
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六十八岁的老人僵卧病榻,高呼:“杀
贼!杀贼!”然后愤
然离世。)
3.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
恬静优美
平和无忧
教学反思
1.《宿新市徐公店》第一、二句都是景物的静态描写;第三句是人物的动态
描写,第四句是景
物动静结合的描写:油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
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
处寻了。学习古诗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
的朗读,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朗读中表演,把儿童们东张西
望、四处搜寻的
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画面显现出来,使学生更能感受到儿童的
天真和稚气。
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诗中用梅
子
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初夏江南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
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
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
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
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
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诗,谈感受,以此来
唤起学生的
想象。古诗重在朗读,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3.
《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乡村清
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
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
喜爱乡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
、有声有色的乡村
风俗画,勾出“茅檐”“溪上”“青草”,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以及三个儿子的日常生活。词人尤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
儿童无忧无虑、天真
活泼的神态。 这首词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洋
溢着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课堂上运用
想象形成画面:乡村美景图、翁媪
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引
读,补充
课文的相关资料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
2.《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培养语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读中感受乡村
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获得美的享受。
3、体会感受乡村生活,培养学生热爱乡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读课文,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
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
好。
【教学难点】
一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独特
的
美,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的孩子;二是了解课文在
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
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
怎样的。
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
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
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
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
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饰”、“巢”、冠字的读音。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
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
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
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
“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
家,在任何时候,在
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
们,我们赶
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
“迷人”、“独特”的美吧。
<
br>五、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
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
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
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六、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
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
文。文章通过描绘一个
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
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
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
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教学这篇文章,一是要引导学
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
的
热爱之情;二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
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
生活的特点。
【教学设计理念】
阅读是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取代学生的思
维,教学
时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充分预设各个环节教学的基础上,还应特别关
注孩子情感的
生成,个性的体验,力争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
的训练,课标提
出这一学段的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
句
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等要求。所以我引导学生
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同时进
行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写法的提炼,使人
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
兴趣和热爱。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历“朗读——理解——
想象——感悟”的学习过
程,学习品味语言,体会课文按时空交叉顺序进行描述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带领学生品味优美句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头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导入: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继续走进《乡下人
家》——齐读课题。
2、师:同学们,让我们踏上乡间小路,嗅着乡间的芬芳,开始
我们的乡间之旅吧!请同
学们看大银幕。(播放录像,配上音乐)
(1分钟)
【设计意图】优美的乡村音乐,一幅幅生
动的画面,学生自然
而然的陶醉在乡村独特的景色中。他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
写这充满
情趣的田园风光的,以此也会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这就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问:同学们,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建议评价性语言:(这是你的感受,真独特!)(你的感受挺
美的!)……
4、师:
其实啊,作者陈醉云在课文里面也用了一个自然段来表
达自己对乡下人家的感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
0页,端起课本,
大声地美美地将21课读一读,找一找是哪个自然段写作者对乡下人
家的感受
?
5、(出示中心句)齐读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
过渡:你们
的表情告诉老师,有的同学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了。
这样吧,让我们自由地四处走一走,找一找乡下人家独
特、迷人的
风景吧!在寻找美景之前,看看老师给学习小组的建议。
二、小组合作学习1-6自然段,寻找乡村美景。
(出示幻灯片)
1、(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自由学习,教师相机下去指导。
2、师:同学们,你们找到哪几处乡间风景呢?(学生说时,老
师板书。)
<
br>【设计意图】让学生疏理课文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意在从整
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给每幅场
景起名字,第一可以促使学生
仔细阅读,第二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第三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
力。
三、全班交流品味美句,感受乡村风景的独特和迷人。
师:同学们,乡下到
处都是美景。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再次读课文第1—6自然段,并用“~~~~”画出你觉得最美
的句子,
跟同桌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原因。
(一)学生自读自悟,感受乡下人家的美景。 【设计意图】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中心引领,品读
佳句。抓住“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
,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
独特、迷人的风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学习。
(二)学生汇报。喜欢哪种风景图就相机学习哪一段。
第一段(屋前搭瓜架)
1、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句子。(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2、(点击“装饰”变红) 师:在这里哪些景物装饰了这农家小屋呢?是呀,就是这些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给小屋带来了
别样的风味。显然比那威
严的石狮子和庄严的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作者拿石狮子和大旗杆这
种景色跟乡下人家屋前搭的瓜
架,作对比,强烈地表现了自己对屋前搭瓜架的喜爱之情。来,我
们再来读这个句子。(齐读)
师:所以说屋前搭瓜架,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我们齐
读这个句子吧。
(课件出示句子)
【设计意图】用对比的方法,比较不同的景物放在不同之处
才
和谐,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美景,在比较中享受乡村生活。
第二段(门前种鲜花)
1、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句子。(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师:你能用四个字的词语来形容这的美景吗?
师:(点击课件)就请你用赞美的语气读这个句子吧。(齐读
“有些人家,……
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设计意图】通过读一读句子,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让学
生反复品味,再出示开放的百花图,引导学生去品味,品出朴素,
品出华丽,品出花仙子的静态之美。
引领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好。
第三段(屋后冒春笋)
(课件出示句子)(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师:对啊,作者把小竹笋写活了,把它当作一个个活
泼可爱的
小孩子,表达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请同学们带着对小竹笋的
喜爱之情来读这个句
子。
(请一名学生戴上头饰到讲台前做动作)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小竹笋藏在土地里
了,请你们用喜
爱之情把它叫出来吧,再读这个句子。(一个学生做动作,其他学
生齐读) <
/p>
师问表演的学生:你刚刚表演得很好,老师想问问你,你是怎
样做好这个动作的?
生:偷偷地,一点一点地把头伸出来。
师:你们就是这可爱的小竹笋呀,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冬
天,春
天来了,小竹笋,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呀?(指名说)那就请
你来当这可爱的小竹笋
读读这个句子吧。
师:小竹笋,你又探出来头想干什么呀?你的好奇心好强喔,
那请你也来读读吧!(指名读)
【设计意图】重点抓住一个“探”字进行品味,让学生体会出
它蕴含的“奇妙和生机”。这一环
节中,电教媒体丰富的色彩感染
了学生,使他们进入了如痴如醉的境界,身心愉悦地学习,受到美
的熏陶。
师:来,我们再做一道练习题:
第三、四段(门前屋后养鸡鸭)(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重点指导第三段)
师:你喜欢这一句呀,你跟老师想得一样,老师也很喜欢这一
句的。
那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喜欢吗?
师:那只大雄鸡,他大踏步地走来走去想干什么呀?
师:那请你加上动作来读一读好吗?
师:咱们男女来个比赛,读出雄鸡的神气。(男女生读)
师:是呀,鸡妈妈率领着小鸡在觅食,雄鸡又保护着它们,多
幸福的一家啊!让我们一起再来感
受一下这幸福的一家,读读这一
段吧。(齐读)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课堂教
学应该是“诗意生活、诗意教
学”。在语文课堂上能让孩子自由对话,能听到孩子充满个性的朗
读,并且乐此不疲。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加动作
表演,赏读课文,读出悠闲,读出声色
,读出快乐,读出人与景,
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和谐意境。
过渡:乡下到处是独特、迷人的景色,同学们,还有哪个句子
是你喜欢的呢?
第五段(门前吃晚饭)(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师:这个句子很美呀,请你告诉大家你喜欢的原因吧。你的感
受真的很深刻,那谁来读一读呢?
师说: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让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
画面:归巢的鸟儿轻唱,微风习习
,笑声串串,在这样的环境下吃
晚饭真是一种享受,请同学们带着美美的心情再来感受这独特迷人
的夏夜,一起读这一句吧!(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欢快的乡村音乐,能让学生更深刻的领会到人与
自然如好友般亲密、和谐的关系。
第六段(秋夜虫儿唱)(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师:同学们,还有哪个句子想跟大家交流交流的?你为什么喜
欢这个句子呀?
师:让我们看一看这幅美景。
谁想来读一读呢?(播放伴有蛙鸣虫叫的轻音乐)(指名读)
师:(播放纺织娘的叫声)我们来听一听纺织娘的歌唱,纺织
娘像唱催眠曲一样,所以我们读“
织、织、织、织呀”的时候,要
怎样读?(轻轻地,柔柔地)(范读)(学生试读“织,
织,织,
织呀” )
师:同学们,让我们加上动作来读这一段,我们要把人们甜甜
蜜蜜地送入梦乡。
(齐读)
师:(出示课件)所以说,乡下人家,秋夜虫儿唱,真是一道
独特、迷人的风景。
【
设计意图】月明人静,纺织娘轻声吟唱催人入梦,意境深
远。怎样把孩子带入意境?我用课件画面再现情
境,以媒体音乐渲
染情境,以情感语言描给情境,力求把孩子们带入文本所特有的意
境中,我先
在舒缓音乐的伴随下,深情地范读课文,接着让学生带
着自己的感悟个性化读文,促使学生真正走进乡下
人家,再现出一
幅恬静美妙的“乡夜图”
,进而体会出乡下人家正是用勤劳的双手
创造出了美丽的家园和美好的生活。
四、小结内容,理清写作顺序,课后延伸。
1、师:就是这样的乡下人家,真真切切的让我们
感受到了“乡
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
景。(板书:独
特、迷人)
师:让我们用自豪的语气齐读中心句。(出示中心句)
生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
独特、迷人的风景。
2
、师:(指板书)作者陈醉云向我们描绘了乡下人家这些美丽
的景色,既写了春、夏、秋的美景,也写了
白天、傍晚、晚上的美
景,这就是按时间的顺序来写的,他还按照空间的顺序来写,写了
房前屋后景色,表达了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拓展训练:
师:读了这篇美
文,让陈老师也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请看
这首小诗,让我们把对乡下人家的赞美之情读出来吧,(配
音乐)
4、师:作者戴望舒也写了一首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播放录像)
师:听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让我们一起读一
读吧。(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链接《在天晴了的时候》,这样课内外
融合,进一步加深学生
对文本的感悟,激发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进一步
感受到“劳动创造美”
“和谐共生”的真正内涵。
五、布置作业
师说:其实乡下人家的美又何止这些,让
我们再多点去了解乡
下人家,走近大自然,用眼睛去发现美,用心灵去感受美,用行动
去保护美
,这节课我们学到这里,请同学们看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
br>(2)认真阅读课后的“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要求,下节课我们
将讨论如何开展这次的综合性学习
。
【板书设计】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冒春笋 独特
21、乡下人家 门前屋后养鸡鸭 迷人
门前吃晚饭
秋夜虫儿唱
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
画面。作者
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几
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
笋,成群地从土
里探出头来”,“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
去”,“纺织娘在
月明人静的夜里,便唱起歌来”都体现了作者喜
爱乡村生活的感情。
3、《天窗》教学设计
3天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辨析“卜”、“瞥”、“藉”等字的读音、字形,重点理
解并积累“慰藉”、“扫荡”、
“神奇”、“真切”等词语。
2、从“天窗是什么样的”和“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两
个方面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天窗的神
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慰藉,通过质疑、
解答,领会“无”中看出
有”,“虚”中看出“实”的含义。
3、体会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
辞手法的作用。培养丰富的想象
和联想,根据“说写双通道”的练习,开展说话训练。背诵课文第
7节。
4、理解作者对天窗的喜爱之情,感受想象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从“天窗是什么样的”和“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两
个方面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
无”中看出“有”,“虚”
中看出“实”的含义。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中比喻、
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作
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准备】
老师:课件
学生:
1、读课文,自学下列词语:“慰藉”、“扫荡”、“神奇”、
“真切”等
2、依据“阅读新体验”要求预习课文
3、查找资料:认识作家——茅盾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演示:天窗
(1)启发学生思考:“天窗”的特别之处
(2)出示: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
做天窗。
齐声读 <
br>2、在许多年前的中国农村,这样的窗户随处可见。给在那里的
活泼好想孩子带去了不一般的生活
。一位著名作家也对它留下深刻
印象,写下了文章《天窗》。
板书课题
说明: <
br>通过图片引入加深学生对天窗的感性认识,使思考更直接,直
奔主题,为感知环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
二、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
过渡:天窗为什么要开在屋顶上呢?这样一扇简陋的天窗对
孩
子们意味着什么,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写下这篇文章呢?
(一)自读课文思考:
天窗是什么样的?
天窗在什么情况下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1、交流问题一,出示课文1-3节
(1)师引读:乡下的房子只有——碰到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
呼叫的冬天——于是——
(2)出示句子,再读:乡下人为了采光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
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板书:一个小方洞
2、交流问题二,学习词语“慰藉”
出示句子: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1)“藉”的读音、字形(与“籍”区分),“慰藉”的意思
课文中“慰藉”指的是?
板书:慰藉
(2)理解:“这时候”是什么时候?
(3)读句子
(二)从课文的这两个方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明: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是课后的一个练习要求,此环节帮学
生理清课文脉络,即“天窗的样子”“天窗是孩子们下雨天,晚上<
br>不想睡时的唯一慰藉”。这样的指导才有层次,学生的概括才会有
条理,使老师的指导体现过程。
三、结合朗读,学习感受
(一)文中两次提到“天窗是孩子们惟一的慰藉”,请你默读
第四节,用因为??所以??说说夏天阵雨时,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
一的慰藉?
1、出示比喻句:“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
似的屋里了。”
读一读
讨论:这句话是怎么写的?写出了什么?(用比喻的手法,把
屋子比作地洞,
写出了关闭木板窗后,屋子一片漆黑,四周严严实
实的情景。)
想象一下孩子此时此刻的心情(沮丧、孤寂、无奈)
朗读指导,体会当时的情景。
小结:屋子四周严严实实的,活泼好动的孩子只有通过天窗看
世界,因此天窗成了孩子们
唯一的慰藉。
2、学习第五小节:
这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慰藉?(小组合作学习,出
示要求)
(1)出示比
喻句:透过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
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体会“卜落卜落”
(声音轻巧)
闪电“带子似的、一瞥”(动作快捷、
利落)在作者的眼里雨点是可爱的,会跳跃,闪电像顽皮的孩
子似的看了一眼就逃走了,天窗外面多么有
趣啊!
指名读
(2)出示句子:你想象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
扫荡
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
十倍百倍。
在孩子们的想象中,
这些风雨雷电的威力比他们真实看到的要
大十倍百倍,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猛烈的风雨雷电呢
?
让我们来听听这些风声、雨声和雷声。出示课件
理解:扫荡
(3)指导读第五节(指名读——师范读——男女同学对读)
小结:天窗很小,看到的外面世
界也极有限,但小小的天窗给
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想象,从看到下雨想象到风声、雷电之声。通
过想象忘却了内心的郁闷与无奈,得到了乐趣,得到安慰。
板书:看到
想象到
(二)而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对于那些被家长逼着上床去休息
的孩子们来说,透过这扇小小的天窗,又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
么呢?
1、学习第六、七小节:
晚上,透过天窗我们总觉得离夜空好近,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
界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呢?让我们读读作者当时的感受。
指名读课文的第六、七节
作者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颗星,想象到的是无数闪闪烁烁可
爱的星;
看到的是一朵
云,想象到的是无数奇幻的云彩;看到的是一条
黑影,想象到的是蝙蝠、夜莺、猫头鹰。
学习句中写作方法——排比、想象
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富有变化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
星、云、稍
纵即逝的黑影
组成一体,构成了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
读读课文,试着把下面这段话说具体。
满天的繁星就像,又像,还像。
奇幻的云彩好似的山,的马,的巨人,的。
齐读:这该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夜景啊!
引读,读出气势:偶尔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孩子们就
想象到
这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总之——
2、小结:这美丽的神奇的夜
的世界的一切,都是从天窗获得
的。孩子们从天窗里得到的安慰,就是想象所带来的无穷的,也是
唯一的乐趣。
3、指导学生背诵第7节
说明:
第5、7节的教学设计运用媒体
促读,句式训练,想象说话等多
种手段突破教学难点——体会学习比喻、排比修辞方法的作用,并
充分给予学生说的机会,老师以读代讲,学生有感而发,达到训练
的目的。
四、总结升华,引导质疑,认识作者
(一)学习第八节,体会“神奇”
出示句子:
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会使你看
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
1、怪不得作者感叹——指导读句,注意三个感叹号!(指名
读,男女生读)
2、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神奇”体现在哪儿?
板书:
3、“天窗”
慰藉(看到想到)
神奇(从“无”到“有”从“虚”到“实”)
4.《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句、结合
生活
实际和自己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在理
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摘录笔记,自学生字新词。认字6个,写字8个。学习多
音字“和”。
3.通
过学习与交流,理解“映照、绚丽、流淌、回旋、轻柔、应
和、纤细、催促、袅袅、沉醉”等词语在课文
中的意思,并指导学
生运用抓关键词和写作句式的方法学习,提升学生诵读和理解的习能
力。
4.继续学习针对课文的层次结构用“是什么”、“怎么样、
“为什么”提问,体会课文“总-
分-总”的结构特点;学习旁注心
得笔记。
5.在老师引导下,学习课文生动
优美的语言,体会写景中的抒
情,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编创,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和表
达春水的不同特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本语言的美
感。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多角度描述,丰富
情感,练习表达
【教学准备】
1.生查资料理解“三月桃花水”;
2.教师ppt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情感。
1.教师
谈话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还沉浸在以锐不可挡之势而
来的滚滚二月春潮里,今天,三月桃花水犹如一
架竖琴带着它的节
奏和明净向我们涓涓流来。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2.指导学生读好课题,与《春潮》进行对比阅读。
3.练习对课文题目质疑。(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三月桃花水指的是农历三月江河水涨
,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时
节,所以被人们称三月桃花水或者桃花汛。
4.播放三月桃花水视频
,请同学们谈一谈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
了什么印象?(陶醉,很美……)
师:
同学们,三月桃花水以它美丽的倩影从色、形、声等角度
由动态、静态出发,向我们诉说着春天的赞歌,
那么著名散文家刘
湛秋先生又是如何赞美它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悟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整体感悟。
1.师:昨天已经预习课文了,现在我们找几个同学读课文,检查
预习课文的情况。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2.检查生字词。
映照绚丽流淌樱花回旋竖琴波纹轻柔琴弦应和纤细催促开犁披
上袅袅沉醉鞠一捧
1)自读词语。2)指名读。3)交流自己利用工具书理解的词语
的意思。
3.默读课文。
师:同学们把词语学习的认真扎实,老师要为你们点赞。现在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要求:1.用双直线画出文中的中心句,并且在这个中心句找到
关键词语,用“”做标注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师:ppt出示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师:指导学生在该句旁边做简洁的批注——中心句这个句子用
到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比喻把三月桃花水的声音比喻为“一串小铃铛”,形容它的声
音悦耳;把三月桃花水的光芒比喻为“一匹
明洁”的丝绸,形容它
的光亮。(师指导学生做批注比喻)
课文开头以两个问
句的形式出现,请同学们齐读。那么它们的
答案在哪里呢?就在课文中,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
与这
两个问句相对应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三月桃花水还比喻成什么
呢?开始吧。
(生浏览找出相应段落自由朗读)
3.交流汇报。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1)对应3、4段,写的是三月桃花水的声音。
(师:把34自然段的段号连在一起画||,
表示这两段都描写
三月桃花水的声音,指导学生用双斜杠做标注,并写上声音、比
喻。)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对应5、6段,写的是三月桃花水的光芒。
(师:把56自然段的段号连在一起画||,表示这两段都描写
三月桃花水光芒,指导学生用双
斜杠做标注,并写上光芒、比
喻。)
课文的7、8、9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指名
交流师总结:我们旁注的就是心得,每个人阅读时的心得
体会都不一样,旁注的内容也会不同,但旁注一
定要简洁。指导写
赞美。
同学们,我们还有一个第2自然段没有学习,它讲的是什么
呢?
指名交流——河流醒来的样子。
师总结:对照板书复述课文内容,说明课文结构就是总—分—
总。
我
们刚才阅读第一自然段时找了相应的段落,解答了课文开篇
提出的两个问句,作者最后由衷的赞美了三月
桃花水,我们把这种
结构方式叫做总-分-总。
同学们,知道了课文脉络,还远远无法欣赏课文的文字美和表
达的思想,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汇报:抓重点段落和特点;抓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配
乐朗读……
老师建议大家还可以带着问题朗读,慢慢品味课文。
三、潜心品读,感悟美。
1.
师:请同学们继续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作者描写的三月桃花水
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同学们边读边画一
画边圈一圈。并简单写好心得体会。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清新活泼的
文字,从而得到美的体验。]
(一)品味声音
2.学生交流汇报。
生:我听到了有节奏的鼓点;
生:我听到了纤细的低语;
生:我听到了忽大忽小的水波声;
生:水波声
师:这么多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好听,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这
么多不相同的声音放在一起怎么用朗读
体现出来了?请同学们放开
声音试着读一读,待会儿我们看谁最读的悦耳动听!
(生自由读一读)
(指名读,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
师起头,生每
人一句读,强调“应和”的意思,师水流“哗
哗”,生拖拉机“突突”。
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强
调长句读好;
那激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师:指导读的时候“激流”读好。想一想三月的桃花水为什么
要催促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生: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最好的播
种季节。
师:确实如此
,在激流的水浪声的伴奏下,农民们开始了一年
中忙碌的播种季节,配乐欣赏播种图。好一幅欣欣向荣的
春耕图,
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句话:那激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
犁播种啊!
总结,同学们刚才通过读,已经再次创造了读书,把别人的文
章变成了自己的文章,让我们深深的体会
到了三月桃花水正在演奏
着春天的序曲,怪不得作者这样写到: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
琴。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原来这么美的声音都是三月桃花水
发出的,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富
有人性化的特点,再加上整齐而又富有
变化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三月桃花水的美。接着,让我们伴着
竖琴的音乐再次感受三月桃花水声音的美。老师先读,你们接读。
师读:每一条波纹,生:都是一根轻柔的弦,一次类推。
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怪不得作者在问候由衷的赞美到:三月
桃花水比金子还贵啊!
(二)光芒
师:,三月桃花水不仅是竖琴,它还是春天的明镜,那么作者在水
中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用刚才的阅读方法自学。
生:我看见了垂柳披上了长发;
生:我看见燕子飞上了天空;
生:我看见一群姑娘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
…… <
br>生边说师边画提到的景物。除此之外,你还看到了什么,请同
学们利用省略号做好课后小练笔,我
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抓住段后的省略号,引导孩子展开想像,丰富已有的表象,培养
其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总结课文内容。
总结: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下今天欣赏阅读课文用到的方法
有:
抓重点段落和特点;
抓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
配乐朗读;
带着问题品读;
画图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在以后更好地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课
文。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竖琴
是什么光芒?明镜
赞美
比金子还
贵
比银子还
《口语交际:学会转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学会将听到的话转述给第三者听,要求将主要内容陈述清
楚,意思表达完整;
3、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课前准备】
1、转述试验:
(1)、要求每位家长在今天晚上6点到8点这段时间里给语文老
师
打一个电话。具体内容由学生干部布置。
(2)、与家长电话联系,由他们自行设计几句话让学生在第二天
的课堂上转述给老师。
2、随便准备一些小道具(诸如:剪刀、书籍、花盆、制作材料
等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
同学们,昨天老师没有亲自来布置作业,而是让玲玲来告诉
大家的,大家听得明白吗?老师从昨天晚上所
接到的电话中就知道
谁明白了,谁没有明白。
今天,有没有人让你告诉老师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转述家长交待的话。
3、听到了各位家长让你们告诉我的话,真高兴。你们看昨
天老
师和你们没有见面,而你们是怎么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呢?你们
的家长没有和老师见面又
怎么知道给老师打电话的呢?老师没有见
到你们的爸爸妈妈又怎么知道了他们要告诉老师的话的呢?对呀
,
都是请另外一个人转告的,把你知道的消息告诉一个当时不在现场
的人,这就叫“转述”。
4、板书课题:学会转述
二、指导转述的方法:
1、调查:刚才向老师转述了你们家长的话的同学举手。
2、谈话:其实这些同学们都已经学
会了转述,只要将意思说明
确,注意不要太啰嗦,让听话的人明白你的意思就算是一次成功的
转
述。
三、具体案例练习:
1、出示题目要求:二(1)班老师通知大家:明天下午,班级举
行树叶贴画比赛,要求同学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
的树叶。李响请假了,没有到
校。如果老师请你把上面的通知内容
转告给他,你见到他该怎样说?
2、自由读题,弄清题意。
3、说说题目中有几个角色:老师、李响、转述者
4、分小组进行练习:先由老师通知转述者,再由转述者进行转
述练习。 5、指派某小组到台前表演,大家评议。评议要点:是否将老师
的通知清楚地告诉了“李响”;人物
之间的交流语言是否文明礼
貌。
例:刘畅(转述者):请问这是李响的家吗?
李响:是刘畅呀,快请进。
刘畅:你明天上学吗?
李响:明天我要上学了,有什么事吗?
刘畅:明天下午,我们班级将要举行树叶贴画比赛,美
术老师
要求同学们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你赶快
做好准备吧!千万别忘
了。
李响:是嘛?不是你告诉我,我明天肯定做不好。谢谢你!
刘畅:不用谢!好朋友还用这么客气吗?你记住了就行,我也要
回家了。再见!
李响:再见!
四、实例练习:
1、指定一个接受转述的人暂时离开教室,以听不到教室里的谈
话为宜。
2、老师对
选定的转述者说:“请你告诉戴广顺,让他将教室里
的那盆君子兰先浇点水,然后搬到外面晒晒太阳。”
3转述者离开教室,向戴广顺转述。
4、让戴广顺进教室,大家看他的行动就可以判断出转述者是否
转述成功。
五、师小结:
要想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必须做好哪两件事呢?(一个听,一
个说)
如何听:听别人讲话要集中,不随便插话,边听边思考。
如何说:要说普通话,学会用礼貌语言,说话声音要响亮,态
度自然大方。
六、分组设计:
1、各小组选派一名转述者;
2、各组讨论设计一个转述内容;
3、将内容告诉非本组的转述者,并转述给另一个小组。
4、按小组进行积分,最后评比。
七、作业:向各位家长转达老师对他们的谢意。感谢他们在这
次活动中所给予的支持。
设计评析:
“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
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本节课教者精
心设计了两个课前准备:让学生班干布置
作业、学生家长打电话,
还让家长设计说话内容。其实真正的转述就此开始了,只不过教者
没有
将其专业术语言明而已。这样的课前准备工作,不仅仅是一个
课前调查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将课堂教学延
伸出教室,延伸出校园
的一个有效尝试。通过家长的参与使这样的训练有了充分的情感基
础,学
生于不知不觉中进入训练状态。这就是实践所起到的作用。
难能可贵的是教者将转述这一概念悄悄地自然
地贯穿于每个教学环
节中去。无论是课前准备、课后作业,还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
学生根本
就没有意识到这是在接受老师的刻意训练。
教者还注重培养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学会
倾听、表达与交
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注意了语言的
正面引导。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在
教者、家长、学生自己精心设计的一定的情境中,我
说你听,你说
我听,相互交流,彼此沟通。而对学生,教者没有提出任何过份的
要求,只要求:
“对方听明白了就行。”而这正是这节口语交际课
的最终目标。至于评价,教者认为听转述者的行为就是
这次口语交
际中最好也是最有力的评价。
学生练习举例:
朱1(告知者)、顾2(转述者)、江3(听取转述者)
朱1:顾2,请你将这本《西游记》带给带给生病在家的江3,
好吗?
顾2:当然可以。还有什么要我转告的吗?
朱1:请你代我向她问好,另外,我和倪照慧星期
六去她家看
她。你让她安心看病,落下来的功课,我们肯定会帮助她补上来
的。
顾2:请问江3在家吗?
江3:我在家,是顾2吧!请进来说话。
顾2:你好些了吗?
江3:我好多了。
顾2:我是来把朱1托我带给你的《西游记》送给你的。
江3:太好了,这下我有书看了。
顾2:她还让我转告你:她向你问好,至于功课的事你不用担
心。她和倪照慧将在星期六到你家
来看你,一定会帮你把落下来的
功课补一补的。
江3:哎呀!真是太感谢她们了。
顾2:你就在家安心看病吧!我要回家做作业了。
江3:谢谢你!给我带来了书和问好。
顾2:不用谢,再见!
江3:再见!
设计巧妙,前后连贯。于无形之中使学生不但
懂得了转述是什
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转述的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根本就不把口语
交际的教学当回事。
(因为不是考试内容)其实口语交际是人与社会之间产生联系的重
要的一环
,是生活的要素之一,是一个人能力的外在表现之一。但
愿所有的老师都像紫雨那样对口语交际的教学进
行认真思考、认真
施教,真正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社会生活的能力。
5.《琥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
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
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
题意
识和进取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
教材分析: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
的一篇说明文,也称科学小品
文。作者由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动传
神的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少见的湖泊的形成过程。文章布局严
谨,语言细腻形象,逻
辑推理严谨,条理清晰,极适于用来指导学
生学习语言,掌握写作技巧。
真实与想象相结合,
使文章具有神奇色彩。作者通过大胆、丰
富、周密的推测,想象了一万年前的故事。教学时,一方面引导
学
生体会真实情景描写的简洁翔实,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另一方
面引导学生深切感受想象故
事情节描写的生动传神,细致巧妙。
学生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时学习过《黄河象》,《黄河
象》是一篇推理性
说明文,科学家由黄河象骨骼化石推想它的形成过程,以及被发
现、发掘、命
名的过程,说明200万年前大地发生沧海桑田的变
化。课文既有写实,又有推理,学生通过课文体会到
了作者丰富合
理的想象。
《琥珀》这篇课文虽然结构与《黄河象》不尽相同,但同属推
理性说明文。学生有了学习《黄河象》的基础,学习这篇课文应当
难度不大。而到了小学最后一个阶段
,利用已有的语文学习方法,
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已有的语文技巧的训练与巩固是十
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所在。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导入课文,体会稀奇;读懂想象,叙述形成;欣赏琥珀,推测
想象;阅读链接,布置作业。
4.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制订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文中生字和新
词。
2、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懂得作者这样
想象琥珀形成的依据。
3、激发想象,合理叙写一个琥珀形成的故事。
4、激发探索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懂得作者这样想
象琥珀形成的依据。
教学难点:
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懂得作者这样想
象琥珀形成的依据。
教学流程图:
一、故事导入,看图激趣
二、品读课文,摊就形成
三、我的视角,引发思考
四、拓展练习,激发想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看图激趣
1.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天,在大海边,一位渔民带着孩子走在沙滩上,孩子赤着脚,忽然孩子踩着了一块硬东西,他把
它挖了出来。“爸爸,你看这是什
么?”渔民接过仔细地看了看,
“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
个蜘蛛,一个苍蝇,这是很少见的。”
2.出示琥珀图片。假如你是一位讲解员,你
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吗?生描述琥珀样子。
3.默读课文最后一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
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了解了琥珀的样子和价值,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课文,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条件。
(一)看视频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看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二)这块包裹着苍蝇和蜘蛛的奇异的琥珀又是怎么形成的<
br>呢?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默读1——11自然段,抓主要内容说说。 (一只苍蝇在松树上休息,一只蜘蛛爬过来想把它当作美餐,
就在蜘蛛刚扑过来的一瞬间,一滴松脂
刚好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
包在里头。)
2.这块琥珀的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
天气热松树老松脂正好包住蜘蛛和苍蝇
A.描写天气的句子。(2.8段)
B.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9段)
用手演示松脂包住蜘蛛和苍蝇的过程。(蜘蛛和苍蝇会逃离)
这是一只怎样的苍蝇?一只怎样的蜘蛛?(指导朗读课文3—
—6自然段)
C.师总
结:当贪婪的蜘蛛扑向快乐的苍蝇的那一瞬间,一大滴
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不早不晚,
不偏不斜把苍蝇
和蜘蛛一齐包在了里头,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呀!
D.写作特点:丰富合理的想象生动准确的说明
E.结果怎么样?(10段)
苍蝇——乐极生悲蜘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所以作者说“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三)松脂球怎样变成化石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
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
样变成化石的呢?
2.默读第12、13、14自然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
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
的必备条件:
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四)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必备的条件
,同学
们根据板书,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需要具备哪些条
件?(填空)
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是:由松脂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
琥珀。这个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天气
热,松树老,松脂正好包
住蜘蛛和苍蝇这两个小虫,形成松脂球;地壳变动,松脂球长时间
埋在
海沙下面,变成化石。
(五)小结
松脂球变成了化石,就是琥珀,于是就有了这节课开头老
师讲
的故事。作者由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
动传神的
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真实与想象相
结合,使文章具有神奇色彩。
三、我的视角,引发思考
1.冬冬:我认为这篇课文的题目改成“奇异的琥珀”更好。你
觉得这块琥珀奇异在哪儿呢?
2.丁丁:快乐的小苍蝇被松脂淹没了,我为她惋惜;但我又
想,她被封在这块琥珀里,获得了
永恒。
3.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4.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拓展练习,激发想象。
1.出示“柏抱槐”图片,学生欣赏。
2.拓展练习
我们以前学习过《黄河象》这篇课文,科学家根据黄河骨骼化
石的样子,推测出它失足落水时的
情景。《琥珀》这篇课文,科学
家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的过程。我们也当一次科学家,
推测一下柏抱槐的原因,要做到想象合理。课后练习写出一篇像课
文一样的科学小品文。
附板书:
琥珀
温度高
条件苍蝇蜘蛛松脂球
推测时间长化石
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
1、整堂课,设计了导入课文,体会稀奇;读
懂想象,叙述形
成;欣赏琥珀,推测想象;阅读链接,布置作业这样四个方面。一
二环节的着眼点在文本,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形成
的必备条件,并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三四环节是文本的拓展和延
伸,在理解科学文章中想象的合理科学后,推想琥珀形成的过程,
这既是对文本的学习检测,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和推
理能力。
2、教学中,我觉
得处理得较为妥当的方面有三,一是教学设计
的合理性,二是注重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检测,三是
基于文
本地读写练笔的真实有效。同时觉得可以改进的是课堂评价语言的
节奏和效度。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书上恐龙图(恐龙能行走,并配叫声)。辽西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图、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段落(“其
中,……崭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
2.学生准备:各类恐龙的模型、图本、信息。字、词典。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
再现了活灵活现
的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二、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质疑1.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
的学生
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2.产生了什么疑问?分
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
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
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
会飞呀!
3.初步释疑
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
请再读读
想想。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给一定的时间读书)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
课件,师讲解。第三
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④过渡:这个问题
放在第二节课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先
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三、学生字新词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
br>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对差的引
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
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
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
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四、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自读课文,句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
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
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
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
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
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五、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1.先说方法: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
就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3.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一起逐句讨论,有不同理解,说
出理由)。
4.抽说,有不同意见可站起说出你的理解。
六、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
然
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一)读第2题: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是怎样的呢?我们
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你对题目的
要求怎么理
解?(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认真阅读弄清有
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
理说。
(二)弄清共几句
①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②抽说,出错
教师点拨。(这自然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
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
同内容说
的。一共8句。)
(三)阅读、理解
1.默读想象,教师巡视引导。(给一定读书时间)
2.教师读,全体学生想象表演。(出示本段文字理解)
3.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4.小组讨论(要求:逐句讨论,每句意思
。每人都说,不同的
可根据课文内容讲出理由。达成共识。)教师巡视引导。
5.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板收)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
,它用两条后腿支撑
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
两足奔跑
,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
有些温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
长得越来越像鸟
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
能像鸟翼拍打
,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有的为了躲避敌
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
了滑翔能力,
后来能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所以
一支恐龙就演化
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a、引读;
b、齐读。
三、感悟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
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
有什么感想?(讨论、抽说)
科学技术发展。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
1.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
3.抽说(恐龙种
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
“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
演
化”很准确。)
4.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习准确确地运用词语。
5.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
五、拓展
交流搜集到的各种恐龙的图片,模型和信息。
六、回家搜集动植物或古猿演化成人的过程,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一、交流搜集的信息
二、学写田字格字
1.自己观察田字格的字:1)、写时注意什么地方;2)、间架
结构怎么安排
2.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3.抽说、补充
4.扩词
5.书写
三、评选优秀奖
7.新奇的纳米技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新字、词;
2、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知识;
3、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4、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查字、词典等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体体现;
3、体会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领会纳米的神奇所在,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2、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念;
3、有科学依据的大胆想象,培养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2、有科学依据的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把学生由神奇的神话世界领进神奇的科学世界) 1、多媒体播放《西游记》影片中孙悟空变化成一只小虫随铁扇
公主喝茶时,进入了铁扇公主的肚子
片段。
让学生观看《西游记》片段,然后请学生把看到的内容讲给大
家听,并谈谈感受。 <
br>归纳、总结:这是神奇的神话,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还
有比这神话更神奇的多媒体展示图片
(1)[中国科学家研制的纳米
机器人在人体血管中巡游,这机器人长约3毫米],这种机器人能自我复制,能杀灭人体内的有害病……]这样微小的而具有神奇功能的
机器人,它就是应用纳米材料并
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纳米机器人,
今天我就与大家共同走进《神奇的纳米》,多媒体出示标题,神奇的纳米。
提问:(多媒体展示)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
疑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什么是纳米,纳米的神奇具体体现在哪些地
方等)
二、(一)阅读探究(1)
快速浏览课文,筛选出下列信息:
什么叫纳米
什么叫纳米技术
什么叫纳米机器人
阅读汇报(1)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小结:
纳米:又称毫微米,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
之一米。
纳米技术:指的是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尺度范围内对原子、
分子进行观察和加工的技术。
纳米机器人:是在纳米尺寸上制造的微型机器人。
(二)理解概念,感受“神奇”(多媒体出示标题)
以上三个概念,它的内涵我们是不是都掌握了呢?分别谈谈你
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
1、学生自由发言,理解概念“纳米”,教师补充,请学生计
算: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0.6毫米,它有
多少纳米,约60万纳
米),感受纳米这个长度单位本身的微小。
2、理解“纳米技术”,纳
米技术指的是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
尺度范围内的原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由于学生的知识局限,不知道分子、原子的微小,我列举初
三化学课本上的一个例子来说明:一滴水
(约20滴水为一毫升)所
含的水分子的个数大约有1.67×1024个,即10亿人同时一个一个<
br>地数,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地数,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一滴水的水分子,从而说明分
子的微小,体会纳米技术的精细之
极,感受纳米技术的神奇。
《口语交际:说新闻》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设计努力创设和谐的交际情境,为学生大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
让学
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在多个层面的互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
交流,发展合作精神,感受到了解世界、了
解社会的快乐,从而有
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态度和语言习惯。
【教学目标】
1、创设互动、合作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培养口语交
际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2、、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新闻,培养学生收集新闻的兴趣和
能力;
3、通过
交流、评议、激励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和身边小事,激发学
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大方自然发言,认真细致倾听,文明礼貌交际是本课的教
学
重点;结合具体交际内容、情境,培养学生的认识、评价能力和
交际应变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1、制作多媒体课件;2、布置好新闻发布会会场。
<
br>学生:通过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调查、访问等渠道,
收集国际、国内新闻或发生在身
边的新鲜事,并做好摘录。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了解感受“新闻发布会”
1、播放课件新闻发布会录像片断(片段选取应贴近
学生生活或学生
有所了解)。学生观看录像,了解新闻发布会的形式。
2、指名说说发布新闻
时要注意什么?出示本次“口语交际提示”说
说提示都告诉我们些什么?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从以下
几方面
进行小结归纳:
(1)姿势(站立或坐姿)
(2)语速(要让人听得清楚,便于记录)
(3)语音(吐字要清晰,要与所说的内容相协调)
(4)答问(要让人把问题说完,回答要真诚)
3、师谈话:前些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收集
国际、国内新闻或发生
在身边的新鲜事,并做好记录。今天我们就来开个新闻发布会,请
大家来
当发言人,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一则新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观看录像中感知
在新闻发布会上
发布新闻要做到哪些,明白在本次口语交际课上要怎样做,为教学
的顺利进行做
好铺垫。}
二、小组交流,尝试新闻发布
1、个体准备:自主梳理筛选
新闻信息,确定发布主题,再按要求想
一想:准备怎样向同学发布新闻。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新闻发布模拟练习。
3、教师参与,给以相应指导。
4、小组评议,推荐全班交流人选。
{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是听与说
双方的互动过程。通过小组交流,既
可以促使学生在合作互动中相互补充,又扩大了学生参与交际的范<
br>围。同时,老师有意识的指导,能让学生更清楚本次口语交际训练
重点。
}
三、全班互动,实现多向交际
1、推选主持人。
2、主持人发言,宣布新闻发布会开始。
3、发言人按照主持人的安排发布新闻。
在每位新闻发言人发布新闻后,主持人要安排1~2分钟的时间,让
同学们提问,发言人答问。并注意以
下几点:
(1)提问:要针对新闻内容不清楚的地方或还想知道的有关内容;
(2)答问:要不愠不怒,温文尔雅;
(3)教师:是听众,要起救场作用。
4、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
第六单元习作我们的奇思妙想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能用通顺、具体的语言写下自己的奇思妙想。
【教学重难点】
想象要合理,想象要有新意。
【教学过程】
一、引导回顾,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
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
,当你登陆互联网查
阅资料的时候,是否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学习了本组课
文之后,
我们了解到已经过去的100年真可以称得上是呼风唤雨的
世纪,因为科学技术的威力,许多伟大的发明
让我们的幻想变成了
现实。“莱特兄弟梦想着能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于是制造出了
第一架飞
机;瓦特呢,看到水壶里的水烧开了,水蒸气把壶盖顶起
来了,想到了水蒸汽的力量,发明了蒸汽机……
乔治发明了机器
人……正是科学家们的这些奇思妙想,才有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发
明。这些伟大的
发明,其实都来源于科学家们一个个小小的奇思妙
想。(板书:奇思妙想。)
在上节课的口语
交际课上,同学们也都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畅
谈了自己的奇思妙想。这节课,就让我们把自己的奇思妙想
记录下
来吧。
二、自主读题,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打开书157页,自己读习作内容,看看这次习作都
有哪些具体要求?
(学生说要求,老师随机出示。)
2.联系今天的的作文主题“我们的奇思妙
想”来谈谈在习作中
怎么做到这些要求?
想象要丰富:内容新奇奇特,想象大胆,但要合理。
内容要具体:抓住事物的特点,用一些修辞手法。要写得有
趣。
语句要通顺:没有语病。
3.老师认为,要是同学们的作文还能做到:
“叙述有顺序
,取材很新颖,表达有个性”的话,相信你的作文就
更加的出类拔萃了。
4.齐读习作要求
a.学生依据调查情况汇报
(可以是家庭生活的内容;可以是社会或生产建设巨大变化的内容;可以是有关自然的;可以是有关医学的;可以是国内的,也
可以是国际的。)
b.教师相机展示资料图片
三、指导学生交流
1.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美梦成真的事
情,真让人激动!你们有梦
想吗?谁来当众介绍你的“奇思妙想”?
a.出示文字屏幕: <
br>愿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
可以说说未来的衣服、食品、住宅、
交通等,也可介绍个人的制
作。
b.指名读以上学习提示。
2.讨论采取哪种交流形式。
边画边说,边演示边说,补充说明,提出问题或
多或少就感兴
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3.相互交谈,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
四、例举题目,拓展思维
1.老师也有自己的奇思妙想,而且还好几个呢,想把他们全都写下来。现在要请同学们紧扣这次习作要求,给我提出建议,怎样
写好这几个作文?
(老
师出示作文题目:全能救生圈、吃垃圾的鱼、神奇的拐
杖。提示学生从“奇、妙”角度来想象。)四人小
组讨论讨论吧。
2.同学们的建议真不错,怎样写好我的奇思妙想,我已心里有
数。要写好你
们自己的奇思妙想,同学们是否也都胸有成竹了呢?
3.那就给自己几分钟时间,给你的奇思妙想,先
拟一个一开始
就能抓住读者眼球的题目,再好好想想怎么才能把它写新奇有趣。
4.现在谁愿
意来给我们大家说说,你给你的奇思妙想拟了一个
什么样的题目?你准备如何着手去写?
五、例文指路。
未来的汽车
二十年以后,我当上了一个发明家。
那时,我发明了许多新奇东西。我还发明了一辆全部由电脑操
纵控制的汽车。
那辆汽
车上面有一种安全装备。它它能够飞上蓝天,还能够在
海洋上航行,甚至可以到海底去探索奥秘。我在汽
车上可以下棋、
看电视、听广播、谈话聊天……]
车上装有各种车辆和动物的
声音,它可以和车辆动物交谈。它
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活动,不受任何一点影响。
那时,公
路上的信号灯,就是红灯、绿灯和黄灯,不用人工来
管理。汽车自己就会区别。汽车每次都能够正确地分
清这三种颜色
的信号灯。
开车的时候,你可以放心。因为只要输入一些数据,它就会不
用再听什么指令了就会使车子开得平平稳稳。转弯的时候,它会自
动打开方向灯告诉对方自己行驶的路
线,避免撞车。有人从对面走
来,它鸣喇叭告诉对方避让。如果没用的话,它会自动让开。
现
在,我再向你们说说这辆汽车的另外一些特点:汽车上有一
个按钮。按一下,它就会送上你想要吃的一些
东西和饮料。吃饱
了,你可以到汽车里的床上睡觉。
该说汽车的前灯了。车子的前灯有十四种
颜色。它会不停地变
换,让你眼花缭乱。只要你心里怎样想,它就会开你想要开的灯。
你看我设计制造的汽车好不好?
讨论点评:
1.作者的想象有新奇的地方吗?
2.作者的想象合理吗?
3.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六、发挥想象,独立习作
1.虽然同学们的想象还不够完善,甚至还有些幼稚,但谁敢说
你们今天的奇思妙想不会是明天
的伟大发明呢?也许若干年后,二
十一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伟大发明家,就有今天我们在座的同学呢。
2.那现在就让我们拿出纸,提起笔,把我们伟大的奇思妙想先
记录下来吧。
学生写作文,老师巡视,个别启发。
《繁星》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昧、坠、怀”3个生字,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
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
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
4.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
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和故乡的眷
恋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的生活,对祖国和故乡的眷
恋。
教学难点
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字词,了解作者。
2.感受作者前面几次观看星空的不同心情,理解其原因。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修辞手
法。
4.从文中感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祖国家乡的眷
恋。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夜空中有什么?(星星)
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
智慧的光芒。同学们,
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
心情如
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
和感受。(板书:4繁星)
(媒体
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
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
》《雨》《电》)
《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
字带有强
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
积极思考。】
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mó模型、楷模
模
mú模样、模具
2.查字典理解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昧,昏暗。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时间地点看到的感受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根据表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地点看到的感受的
第一次从前家乡密密麻麻的星星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
第二次三年前南京星群密布的蓝天仿佛和朋友对话
第三次如今海上半明半昧的星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板书:从前家乡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三年
前南京仿佛和朋友对
话如今海上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3.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
的增长,对
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第一次“望着星天……母亲
的怀里似的。”母亲的怀抱总给人
以温馨的,表达了依恋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和我谈话一样。”表达了与
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
br>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
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
感受,以及与星的知心之
情。)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
说话。
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之所以让
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
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节,再读第三节,回味、感悟、交
流。)
(出示关键句)
比喻句——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
舞。 (这句话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
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
趣,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拟人句。
拟人句——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
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
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句——
海上的夜是柔
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作者运用排比的
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写出了海上柔
美、静谧
和奇妙,营造出童话般的意境,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使读者受
到强烈的感染。)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排比句:
我们的生活是的,是的,是
的。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图表的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了解课文。】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四、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总结:
作者在课文里写
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是为了表达他对星天
的酷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板书
:热爱大
自然向往美好生活)
2.仿写:
师过渡: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
仙境,美妙无比。文
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
也有作者
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
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渐渐地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我仿佛听见
_________
_,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3.拓展。
(1)我们和作家巴金一同体验了看星星后的感受,我们还从作
家那儿学
到了许多方法,收获真不小。其实,我们看过自然界许多
事物,像太阳、月亮、大海等等,看了都会产生
这样那样的心情,
这样那样的感受。现在我们就用刚学到的作家写事物的方法再进行
一次语文活
动,“看大海(月亮、太阳、蓝天……)”看谁写得
快,写得精彩。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
【设计意图:将写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
4繁星
从前家乡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热爱大自然
三年前南京仿佛和朋友对话向往美好生活
如今海上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篇文章
最动人之处在于它语言的美、意境的美,而朗读是最
直接也最能体现这种美的。因此教学时教师的范读必
不可少,通过
反复的练习以及平时积累的基础,在课堂上我的范读比较成功地引
发了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教师→作者一下子产生了共鸣。由此可
见教师在课堂中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不足之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显得略微紧张,因此让学生自主交流、表现的的机会较少,同时,
对于作者写景写感想的写作手法引
导的也不太到位,希望在今后的
教学中能够有所改进。
【教材分析】
《繁星》是部
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巴金
1927年去欧洲途中写的一篇游记,课文按时间顺序紧紧
围绕繁星展
开描写,描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
发了由此产生的种
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享受。
【作者介绍】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
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
成都。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
《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
《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
的人们》,《友谊集》,
《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
不少
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繁星》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
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
的感受。学会景物描
3、自学本文的生字新词,会用“柔和”、“静寂”造句。有表
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
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自学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第一教时
1、出示课题:
《繁星》的“繁”是什么意思?形容很多星星的词你知道的还
有哪些?
2、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记叙文?你曾读过哪些写景物的
文章?
3、先看看课
后练习一,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
用……划出有关写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的词
语。
4、(放幻灯①)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月夜
5、(放幻灯②)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星天
6、读文章的第一句,看看这句话中用了哪些词把这两幅画面连
接起来了,哪个词用得最妙?
板书:爱但也爱
7、朗读总起句
8、接着文章写“我”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
板书:(从前)家乡庭院
(三年前)南京菜园
(如今)海上舱面
9.学习第一段:
(1)从前,作者在家乡庭院,在七、八月的夜晚纳凉的时候看
星天,星天是什么样儿的?
(用……点出有关的词语)他有什么感受?
(2)(放幻灯②)“密密麻麻”是什么样子?
(3)望着这样的星天,作者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
怀里似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感情?
(4)小结:……觉得星天有母亲般的温柔、亲切。
板书:亲切
(1)学
习第三段作者在南京菜园里看星天,星天又是什么样儿
的?(点出有关的词语)又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星群密布光明无处不在好像
(2)(放幻灯③)“星群密布”是什么意思与“密密麻麻”比
较,有什么不同?
(3)“无处不在”是什么意思?(读句子:……然而……)在
句中除了表示星光灿烂、到 处有星光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4)小结:虽然身处黑暗的旧社会,但作者对 未来充满希望、
充满信心,他向往光明,追求光明,望着星天就感到光明处处都存
在。这时,他 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5)表情朗读“……虽然……然而……”句中不用“然而”,
换个词还可以怎么说?
(6)这段中还有哪一句表达了作者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
了?
(7)“好像同朋友在促膝谈心一样”,你想一下,他们可能在
谈些什么?
(8)小结:这时,作者觉得星天更加亲切
板书:更亲切
11.如今(1927年 )在海上看星天感受又如何呢?你能自学领
会吗?先回忆一下老师是怎样教你们学习第一、二段的?你打 算怎
样自学第三段?
第二教时
(一)要点:自学第三段,汇报、总结全文。
(二)过程:
(1)(幻灯④)——听朗读。经过充分的自学、讨论,说说如
今在海 上看星天,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儿的?感受又如何?
(2)提出在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 < p>
(3)对同学提出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一段写得好吗?哪
些地方写得好,谈谈自己的 体会(结合课后练习2、3、4题加以解
决)。
(4)这时作者巴金陶醉了。(板书:陶醉)请同学们把自己认
为写得好的句子背下来。 (5)看着板书,同桌互说。无论是“从前”、“三年前”,还
是“如今”,作者看星空都表达了自 己的一种什么感情?而这种感
受又是如何加深的?
(6)小结:作者流露出对星天的爱的思想 感情,这种感情一层
比一层深:爱着(亲切)→交朋友(更亲切)→老朋友(陶醉
了)。在作者 笔下的星天,带有母亲般的温柔和亲切,作者爱月
夜,爱星天,归根结底是爱大自然。
(7)你能划出本文的中心句吗?
(8)小组讨论:这节课自己学到什么?
(9)汇报、小结。
9.绿
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
了解并初步掌握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步骤:
1、由《背影》中父子间的爱引出对大自然的爱
2、观看朱自清的生平介绍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
初九(1898年11月22日)
,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
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
八中
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
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
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
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
。父
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
朱鸿钧由东海赴扬
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
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
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
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
文
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
整理、出版了6册《朱
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
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却显示
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
题材
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
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
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
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
《悼亡
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
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
,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
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
的秦
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
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
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
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
笔清丽著称,极
富有真情实感。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后
2、掌握下列生字词
踞(jù)薄(bó)阴绺(liǔ)棱(léng)角
穹(qióng)尘滓(zǐ)皱缬(xié)什刹(shíchà)
明眸(móu)善睐(lài)挹(yì)掬(jū)
3、思考问题:
文章以哪个词为文眼,点题?
明确: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4.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
表达效果?
明确:
1、第一观察点:山边;观察到了梅雨瀑;
第二观察点:梅雨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环境;
2、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写“梅雨
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
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
对绿的总感受:醉人、奇异、似近似远
拟人
踞、透、扯、送、钻、招引、摆弄
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形
色、深度)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涟漪)
比喻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荡漾)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
样嫩;(波光、软嫩)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清澈)
北京什刹海拂地绿杨(太淡)
对比杭州虎跑寺的绿壁(太浓)
西湖的波(太明)
秦淮河的波(太暗)
裁你为带赠给那轻盈的舞女
联想挹你为眼,赠给那善歌的盲妹
四、探究学习,拓展思维
参照课文读书动笔示例,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把你认为最为
精彩的语句用适当的符号标示出来。
五、全班配乐朗读。
六、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本文,模仿《散文家谈散文》写一篇鉴赏小短文。
《白桦》
课时
安排
教学
内容
教
学
目
标
《白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外广泛阅读诗
歌,搜集诗歌。
通过阅读诗歌,感
受诗歌的魅力。
年月日(星期)总第课时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
读这两首诗。
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
2.感受诗歌的古诗的不同。
意境美,体会诗人的
情感。
重难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
准备
初案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教
1.师朗诵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
学
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
设
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
计
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
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
代诗,它和
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
读《太阳的话》《白桦》
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
习,就会明白的。
二、合作交流,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
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
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次备
课
三、品读体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太阳的话》是一首抒情诗,
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
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
关闭的心灵
,让人们享受亮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
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热爱生活的情感,促使人们
树
立起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信念。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br>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
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
约,表现也一种高
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
感。白桦那么高洁、
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
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
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4.了解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
诗歌的演变。
古体诗的发展
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
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
格律体诗。
5.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五、小结诗歌的特点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六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3.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在天晴了的时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
生字,借助
工具书或几何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炫耀、尘垢、胆怯、
曝着、阴霾”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
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来理解诗歌内容,并从作者生动、形
象的描写中,想像在天晴了的时候,小径中自然
清新的画面,培养学生
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
的情怀,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
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中感悟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
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法选择讨论法,合作学习,提问法。
教、学具准备电教手段运用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
计目的激发
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使学生直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学生课前
收集资料,培养学
生的自学能力,同时通过朗读引发学生的深度思
考。激发学习诗歌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下过雨、天放晴之
后你们有没有到郊外、田间去过呢?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们还记得在空气中充满的泥土味儿吗?
不
管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美丽的情
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
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
板书:《在天晴了的时候》齐读课题,请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
受。
二、介绍作者1、
教师板书“戴望舒”:同学们,听说过这个人
的名字吗?知道他是谁吗?2、教师小结:戴望舒是20世
纪30年代
“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出示课件)
三、自学课文。
1、师范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词和不
理解的
词、句。理解“炫耀、尘垢、胆怯、曝着、阴霾、闲再度设计养他
们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与想象体会雨过天晴
后的美景。让学生从读中一步步感受到自然之美。游、晕皱、
“等
词语。(方法:可以查字典,可以选用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
下文等方法理解词
语。)
3.教师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诗歌,学生评价。教师:刚才几位同学
的朗读,你觉得他好
不好?为什么?(指名回答)
过渡:学习了别人的朗读经验,咱们再来读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你觉得哪些地方特别优美、生动?学生自由读全文,读后组织学生交
流感受。
教师:读了诗歌,同学们对诗歌的优美生动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现在请大家可以把自己感觉最优美、
最生动的小节挑出来,美美地读
给你的同桌听,听的同学要专心、投入,边听边想,你最欣赏同桌在哪<
br>些地方的朗读。(同桌互读)
四、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1.教师:刚才我们欣
赏了别人的朗读,一定对自己有所帮助。
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我们与诗人携手走在田间小径,感觉怎
么样?(生自由回答)过渡:
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感觉再次走进
这幅美丽的画卷。上节课,咱们通过一次又一次地读,对雨后初
晴,小
径中自然清新的画面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这节课,咱们继续通过读,
深入到课文的字里
行间,来细细地品味这些美好的感觉。
二、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诗歌的第一节
,想一想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
景物?用横线把景物名称画出来。指名反馈。(小路、小草、小白<
br>菊、凤蝶……)(板书)
2、找出相关的诗句,读一读。复习有关修辞手法的知识,便于让学生更深层的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想
象再一次激发他
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把语文联系生活,服务于语
文。
3、指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然后再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
学生朗读。
4、师:
通过诗人的描述,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碟儿给
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出示:()的小路()
的小草()的小白菊()的凤
蝶儿预设感点:小路:湿润的、凉爽的、温柔的、散发泥土芳香的、
柔软的、空气新鲜的、让人心旷神怡的、有生命的……小草:新绿
的、充满生机的、干净的、顶着小雨
滴的、戴着珍珠的、快乐的、
可爱的、活泼的……小白菊:小心翼翼的、文静的、美丽的、自信
的、绽放的、幸福的……凤蝶:自由自在的、美丽的、穿着五彩衣服
的、快乐的……
6、师导
:同学扪,雨后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而清新!在天晴了的
时候,我们真该到小径中去走一走。因为——(
学生读描写小路、小
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学生再次齐读)
9、在读了诗人描写天晴
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
子后,你们发现了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拟人)
三、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1、同学们,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润湿的销路、炫耀着新绿的小
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第三节
。
2、指名提问:诗歌描绘的天晴了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
3、小结:雨停了,太阳出来了
,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样的明朗:
溪中波光荡漾,林中树影婆娑,天空云儿闲游……多美呀!我们一起
把
这三行诗句读一读。
4、拓展思维:你留心观察过雨后天晴时的景象吗?把
你看到的、
听到的说一说。
5、小结:雨后的景色多美呀!所以作者不断地倡
《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活动,让学生学会搜集诗歌,整理
诗歌
,欣赏诗歌,还能对诗歌进行简要赏析,部分学生还可以试着
写一写诗。
2、通过综合性学习
活动,让学生感受古诗和新诗的区别,认识
一些诗人,增长一些文学常识,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对美
的欣
赏力,积累优美的语言材料。
3、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记录整理等
活动,提高学生相应
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学习诗歌的分类和掌握一些学习
诗歌的方
法。
4、通过朗诵表演、展示诗集和原创诗作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胆
量和增长他们的勇气,提
高自信心和培养创造力。
二、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11月18日)
1、学生按
共同研究的内容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确定研
究专题和研究的具体目标。小组内明确分工,组织协调
。
2、完成小组活动计划的制定:
第二阶段(11月19日—11月26日)
(搜集诗歌,整理和欣赏诗歌)
1、能诵读《诗经。采薇》等四首古诗词和两首现代诗诗歌,
大
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
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
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3、了解古诗词于现代诗歌的
不同点,以及了解中国诗歌的起
源、古诗词的特点及诗歌的表达方式等诗歌常识。
第三阶段(11月27日----12月1日)诗歌活动成果展示和总
结)
(一)组织活动
1、组织学生学写诗歌,进行交流写诗体会,感受诗歌给自己带
来的乐趣。
2、通过欣赏和诵读不同的诗歌活动,激发自己对诗歌的热爱之
情。
3、通过改写诗歌、诗歌手抄报和朗诵诗歌会等形式,拓宽学生
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
4、对活动进行交流总结,评价有点,指出不足。
(二.)活动评价
1、你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或最大的感受是什
么?说一说,写一写。
2、小组完成活动评价表:
3、总结“
轻叩诗歌的大门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
通过回顾活动过程,写
好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总结,并与他人交
流,修改或补充自己的总结,可以写自己的,也可以写全班的情<
br>况,
4、学习中继续探究有关诗歌方面的问题:
如写诗中如何押韵,如何运用一些表达方式,如夸张、比拟、
借代等。
课题 12、猫 总课
时
2
备课
人
教学目1、认识“凭、辟”等7个生字,掌握“的、和、了、折”;正确理解“任
标
凭、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的意思;会写13个生字。
(总)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性
格古怪的特点写具体。
3、表达文中“人爱猫,猫亲人”的情感,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
点
教学难
点
教学亮
点
课时目
标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体会文中“人爱猫,猫亲人”的情感。
运用先总后分的结构写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第(1)课时
1认识“凭、辟”等7个生字,掌握“的、和、了、折”;正确理解“任
凭、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性格古怪的特点写具体。
3表达文中“人爱猫,猫亲人”的情感。
教学重
点
教学难
点
教学亮
点
课前准
备
了)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体会文中“人爱猫,猫亲人”的情感。
运用先总后分的结构写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课件制作
教学要点(预设具体明确)
同学们,通过预习,大家一定很喜欢老舍先生笔下的小猫,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5课《猫》,出示课题,哪个
同学知道老舍?(介绍作者)
1、导学单:
①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②找出文中的中心句,想想老舍先生家的猫有什么特点?
2、检查预习
①检查生字词:
性格乖巧任凭遭殃开辟丰富多腔枝折花落无忧无虑
没完没了生气勃勃屏息凝视
②词语积累点:
(1)“枝折花落”第二、四两字为近义字。
(2)“没完没了”是ABAC的结构,且第二和四个字是近义
字。
③再读课文:
思考:老舍先生家的猫有什么特点?(读文中的句子,概括
猫的特点,随机板书:古怪、可爱)
教学流程(步骤简洁明
激趣,导入课题
检查预习,理解词语,
整体感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只性
格古怪的猫。(出示句
子: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生读。古怪就是——怪异、
奇怪、令人难
以捉摸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围绕这句话来写?(1—3自然段)那
就让我们学习课文1—3自然段。
学习课文1——3自然
段,感受猫的性格古怪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
猫的性格古怪到底表现在哪里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重
点来研究这个问题。自读1——3自然段。
2、导学单:
(1)圈出词语感受猫的古怪性格
(2)找出句子品味猫的性格古怪,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古怪
之处。
(3)用朗读表现古怪。
提供回答句式:我找到的句子是(),特别是()这些词语
让我体会到()。
3、预设一:课文第一自然段
我找到的句子是(),特别是()这些词语让我体会到
()。
随机板书重点词语:老实贪玩尽职
师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可是它决
定要出去玩玩——可是它——
(1)感受猫的“贪玩”:课文怎么描写猫的贪玩的性格?
◆随机交流一: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
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理解“任凭……也”的意思就是——(无论怎样,不管怎
样,无论如何)
小猫出走一天一夜了,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谁
会呼唤它回来呢?怎么呼唤?
想象:(师引述)老舍先生搁下笔,大声地喊:;
老舍先生的夫人温柔的唤着:;
孩子满院子找,边找边呼唤:;
师接:可这只猫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真是够
贪玩的!
◆创设情境,感受爱猫情怀:
就是这样贪玩的猫,在老舍先生的眼里,这只贪玩的猫咪就是——(调皮的男孩;爱玩的小家伙;不听话的孩子、任性
的家伙……!)
怪不得老舍先
生写道:(出示):说他贪玩吧,的确是呀,
..
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三个语气词,你感受到了
.
什么?)
想象引述;第二天,这只猫终于回家了,老舍先生笑着对家
人说——
老舍先生笑着对邻居说——;
朋友来了,老舍笑着说——
◆让我们也和老舍先生一样,说说这只贪玩的小家伙吧!
师引读:可是,它要是决定出去玩玩——
(2)感受猫的“尽职”。
师导:就是这样贪玩的一只猫,只要听到——又是多么
尽职!
什么是“尽职”?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猫的尽职?
随机交流句子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
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
理解“屏息凝视”。(屏住呼吸,集中注意力看。)
同学们,让我们看准一个目标,屏息凝视,1、2、……
谈谈感受。
可我们的猫却——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
——。可见这是一只多么尽职的猫。
◆“非……不可”是什么意思?(一定,双重否定句)
把句子换个说法: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一定要
把老鼠等出来。
比较:师生对比读句子,用上“非……不可”更让我们感受
到了什么?(猫的决心、毅力)
句式练习:他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
既然答应了别人,就一定要做到。
◆ 读着这个句子,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只猫吗?透过文
字,我们分明看到的是一位——(保家
卫国的战士;忠
于职守的保安;保护人民的警察,尽职尽责的职
工……)
◆ 师:学
到这里,一只既老实乖巧、又贪玩任性、有时又
尽忠职守的猫,就这样出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
br>不得不感叹——齐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然而透过文字,古怪的背后,我们分明感受到的是老舍
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4、预设二: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导: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猫的古怪性格?
提供回答句式:我找到的句子是(),特别是()这些词语
让我体会到()。
随机板书重点词语: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师引读:老舍先生家的毛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你瞧,它要是
高兴——要是不高兴—
随机品味句子感受猫的温柔可亲:
(1)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蹭”什么意思?什么时候你会蹭谁呢?
感情读句子
一个“蹭”字蹭出了——(
猫的可爱、温柔、对老舍的
亲热、猫与老舍一家人的亲密、蹭出了猫与人的和谐关系、
人爱猫、
猫爱人)
◆想象:猫还会用那些动作表示他对老舍先生的亲热?(舔
脸蛋、咬裤腿、喵喵叫着
、躲到怀里……)
让我们想象那温暖的画面,感情读句子。
(2)或是在您写作的时候,……几朵小梅花。
◆师:在老舍的眼里,即使是脏脏的猫脚印,
都是一朵朵淡
淡盛开的——梅花。真是“我家小猫脚爪印,各个梅开淡墨
痕”呐!一起读读这个
句子。
(3)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变化多端。
常人听来平平淡淡甚至烦人的喵喵声,
老舍先生听来却是—
—丰富多腔、长短不一、粗细各异,真可谓“变化多端”,
犹若美妙的音乐
。
预设三:课文第三自然段
学生交流
师引读:这是多么古怪而又可爱的一只猫,胆小的时候——
可有时候又是那么勇猛——
总结,感受性格古怪 同学们,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认识了他们家的猫,现
在你能
看着板书,说说老舍先生家的猫到底古怪在哪里呢?
(可以用文中的句式;可以运用自己的句式;还可以用自己
的语言说说古怪之处)
出
示文中句式: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可它
();说它(),它又是多么();它高兴时(),
不高兴
时();它有时(),有时()。
4、巩固性促学,作业
1、再次出示句子: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现在我们再回过来看看这个“古怪”,一开始我
们理解
的古怪就是——怪异、奇怪、令人难以捉摸,如果这是一个
人,一个性格
怪异、奇怪多变、令人难以捉摸的人,你会喜
欢吗?那你喜欢这只性格古怪的猫吗?说说你的喜欢理由。
现在,你觉得文中的“古怪”可以理解为——(可爱、有意
思、淘气、任性、爱耍小性子……
2、其实猫还是一只普通的猫,之所以在我们眼中变得富有
灵气通了人性,全源于我们喜欢它,
爱它。“古怪”看似贬
义,却包含了老舍先生对猫发自内心的喜爱。这让老师想起
一句话:人爱
猫,猫亲人,自然界所有美好的情感都源于爱
与尊重!人与人如此,人与动物也是如此!
3、完成课堂作业本1-3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第四段,体会小猫的淘气可爱,感受作者的情感。
2、积累语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br>3、学会“一定要”与“非……不可!”双重否定句的改写,学习作者
的写作方法,试写一段话。
学懂第四段,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写一段话。
运用先总后分的结构写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课件
教学重、难
点
教学亮点
课前准备
了)
复习导入
教学流程(步骤简洁明教学要点
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认识了老舍先生家的那只古怪却又很<
br>可爱的大花猫,谁能看着提纲,说说大花猫的古怪?
出示:老实贪玩尽职
古怪高兴不高兴
怕勇猛
对于这么古怪的猫,老舍先生却是注意观察,传神描绘,足
可见老舍先生是个多么爱猫的人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
文第四段。
1、导学单:
① 读读第四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②
猫的“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认真读读,圈出重点词
语,划出关键句子。
2、体会满月小猫的可爱、淘气。
⑴腿脚还不稳,已经学会淘气。(从淘气中可以看出可爱)
⑵一根鸡毛,一个线团……好玩具,。(从“耍个没完没
了”,看出小猫很顽皮。)
⑶……再跑再跌……——小猫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真是生
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
满月小猫的可爱、淘气
气勃勃。
⑷……撞疼了也不哭。——小猫勇敢、坚强。
⑸……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这么小的猫,还懂得找
新地方玩,真可爱。
a“开辟”是什么意思?
原来的游戏场所在哪里?扩展到什么地方?(板书:院子里
——老舍先生养花的地方)
b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连接上文)
c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试读——个读——齐读)
⑹……花盆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在新的游戏场所里,
小猫又找到了新玩具,玩什么呢?
a可想而知,后果是什么?——枝折花落。
(提示:用词素分解法来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
b这对于花草来说就是——遇到了祸害
,遇到了不幸。课文中
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说明?——遭了殃
⑺对于这么可爱的小猫,你想怎样读才能读出对它的喜爱感
情来呢?
⑻有感情地朗读:试读——个读——齐读
小练笔:
用总分结构写你喜欢的
一种小动物
1、出示1、3两段,说说这两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总分结
构)
2、你们还喜欢哪些动物?请用总分结构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范例:(1)兔子的胆子特
别小。只要见到陌生人,就会头转过去,身
子缩得紧紧的,十分害怕。
(2)蜜蜂儿好勤快哟
,赶集似地飞来飞去。来的蜂毛茸茸的大脚挟着
花团、花粉,乐得“嗡嗡”直嚷,好像生怕人家不知道似
的;去的
蜂,薄纱一样的小翅膀扇呀扇呀,风风火火的,就像要赶去上课似
的。
(3
)那只鸽子简直像一位高雅华贵的夫人。它长着洁白如雪的羽毛,
红褐色的小尖嘴,机灵的眼睛,细长的
双腿,一双脚像鸡爪但却没有
脚蹼,站在那里,亭亭玉立。
改写双重否定句指导:
完成作业 出示句子:它屏息凝视,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
改写双重否定句指导:
它屏息凝视,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提示:1、读读
2、比较不同处“一定要”与“非……不可!”
3、品悟,体会双重否定句语气更强烈。 <
/p>
4、举例其它双重否定的改法:不得不不能不无不没有
一个不……(第四步视情况
加以拓展)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老实贪玩
(性格)古怪贪玩尽职
温柔蛮横
猫胆小勇猛
(满月)淘气腿脚不稳学会贪玩
胆子渐长到处玩耍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探究的方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经历
教学重点: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体体现
教学难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定见过母鸡,也观察过母鸡,你们对它有哪些认识呢?学生自由
发言。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老舍先生是怎样观察母鸡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
2.学生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画出自然段,并了解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学生拼读,抽读。
重点指导读准字音:怨雏啄集瘦
学生讨论记忆生字字形的小窍门。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学生习字
2.学习文中的新词语
3.结合文章语句,判断多音字的正确读法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听录音朗读课文,思考:
1.作者开始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又不讨厌母鸡了?哪些自然段写
作者讨厌
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作者为什么不讨厌母鸡了?
2.课文第3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母鸡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五、课堂小结
1、布置作业。
2、总结课文内容,为下节课做铺垫。
板书设计:
18母鸡
老舍
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
母鸡的优秀品质: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课题
教学目
标
(总)
教学重
点
教学难
点
教学亮
点
课时目
标
2
总课备课
时 人
1、认识8个带读字,学会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动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幽默风趣。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
爱之情。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
第(13)课白鹅
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学习作者抓住动物特点,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准确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第(1)课时 <
br>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餐”、“倘”、“蹲”等12个
字,能正确读写“供
养不周”、“一丝不苟”等词语。积累优美句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总分结构,明确过渡句的作用,
4、能第三自然段中体会白鹅的叫声的高傲。
1、字词学习。
2、理清文章脉络,明确过渡句的作用;
3、从第三自然段中体会白鹅叫声的高傲。
1、理清文章脉络,明确过渡句的作用;
2、从第三自然段中体会白鹅叫声的高傲。
学习作者抓住动物特点,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准确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
点
教学难
点
教学亮
点
课前准课件
备
教学流程
教学要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
3、了解作者。
1、出示丰子恺的画作“白鹅”,引出丰子恺。
看,这是谁家的白鹅呀?
2、了解作者。
(1)你了解丰子恺吗?(学生介绍)
(2)老师补充:我们认识
了丰子恺的画,又了解了他的文,
他的画生动形象,他的文雍容恬静。他的文章《手指》被选
入
六年级的课文之中。老师还读了他写的《山中避雨》,写
得可好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写的“白鹅”(
板书课
题),请大家看一看,老师写的“鹅”与画上的“鹅”有什
么区别?(这是古代的一种写
法,现在已经不再用了。)
一、预习(课前)
二、揭题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昨天预习了课文,应该都有了收获,要读好这篇课文,先扫
清这些障碍:
1、字词(出示)
高傲郑重滋味倘若狂吠
侍候脾气邻近净角头颈
局促不安毫不相让一日三餐
从容不迫扬长而去空空如也
供养不周一模一样不胜其烦
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字形:
(1)“侍候”的“侍”,与“等待”的“待”进行比较,并
组词巩固。
(2)随机
指导“脾”字右边的笔顺。顺序为撇、竖、横折、
横、横、撇、横、竖,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中间的撇
是从
“白”中撇下来的,并让学生在课本上练写。
字音:
(1)读准多音字“角、供、模”并组词。
供,第四声:供佛、上供、供认、口供
模:mu模样、模子;mo模式、模仿模糊模型
角:jue角逐角色口角;jiao直角
吭:keng吭声hang引吭大叫
字义(放到品读课文中)
2、检查课文朗读
读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1、丰老先生对这只鹅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章脉络。
(1)用文中的一句话说。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2)请学生读好这句话。
(3)谁能把这句话读成一个词语?板书:高傲,请学生看清
楚“傲”的笔画笔顺。
2、你对这只鹅的印象和老先生是否一样,你从哪些方面感受
到鹅的高傲?(可以从文中找词句)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
书:叫声、步态、吃相
3、文中哪句话高度概括了这三方面的高傲?
出示:“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
前半句承接了第一自然段中的“高傲”,后半句写出了下文
的内容,这
样的段落或句子叫——过渡段(句),它在全文中起到了什
么作用?(承
上启下,概括全文)
四、研读第三自然段
1、导学:自由读第三段,你从哪儿感受到白鹅的高傲,用横
线划出。
2.预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研学
预设:
(1)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①学生谈体会。
②“厉”在字典中有4种解释:严格;严肃;凶猛。在“厉
声”中应该选哪一个?(凶猛)
③白鹅会在什么时候发出这般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的叫声?
(引出下一句)
(2)凡
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
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①朗读。(你有没有读出这种严肃?)
②想象说话:如果鹅会说话,它会说什么?
只要见到生客进来,它就一定会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喊道:
()
当篱笆外有人走路时,它会放开喉咙大吼道:()。
4.促学:
(1)难怪鹅的旧主人告诉我说:“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
守门户。”
(2)作者表面上在写白鹅的高傲、凶,实际上是在夸白鹅。
(3)小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齐读)
五、背诵1、2、3自然背诵通道:A抓住重点词语背诵B看板书背诵
段
C同桌相互帮助背诵D自己喜欢的方式背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四到七自然段,能从具体的词句中感受白鹅的吃相、步态的高
傲。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幽默风趣。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白鹅
的喜爱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学习四到七自然段,能从具体的词句中感受白鹅的吃相、步态的高
傲。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幽默风趣。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白鹅
的喜爱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幽默风趣。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
爱之情。
教学亮点
学习作者抓住动物特点,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准确地进行描写的方
课前准备
教学流程
法。
课件
教学要点
1.
导学:上节课我们从第三自然段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白鹅叫
声的高
傲,这节课我们继续感受白鹅的高傲。自由朗读第四自然
段,品读白鹅步态的高傲
2.预学。
3.研学、交流:
(1)“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
不安之
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似京剧里的净角出
场。”
①请两个学生读。
②抓“净角”体会:
理解“净角”。(图片)京剧中的角色:性格豪爽,声音
大。
净角出场最大的特点就
是:不急不慢,一步一停(作者运用
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白鹅的高傲。)
那你怎么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③抓“对比”体会:
鸭子走路怎样?出示:“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
相”
谁来读读,大家感受到鹅与鸭的不同之处了吗?
请两位同学对比读,从强烈的对比中你感受到
了什么?(作
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让老师感受一下你们的体会,齐
读。
(2)“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
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①从“傲然”、“毫不相让”、“非但……竟”来感受白鹅
的高傲。
②指导朗读。
4、促学:
(1)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2)小结:
作者将白鹅比作京剧中的净角,又把白鹅与鸭子
比较,用词准确、生动,描绘出一只高傲、从容的白鹅形
象。可见作者观察是多么细致啊!当然这都源自作者对白鹅
的喜爱。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
1导学:上节课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白鹅叫声、步态的高
傲,这节课我们继续从5、6、
7自然段中去体会作者又是怎
样写出白鹅吃相的高傲的?
2.预学: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研学:
(1)“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
一、研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5——7自然
段
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
和草。”
(2)“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
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
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
草。”
①我们都来读第5自然段,看谁读完之后,能让全班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吃了哪几样食物。(生读鹅吃饭的句子,并
在读中强调了“冷饭”“水”“泥”和“
草”。)
师:我听明白了,鹅先吃一口冷饭,再喝……然后再到别处
去吃一口……这种吃饭的
方法作者用了两个词语是──
(生:一丝不苟、三眼一板。师板书:“三眼一板”)。
②一丝不苟:一点儿也不马虎。
三眼一板:也叫“一板三眼”,原指京剧里的一种板式,就<
br>像我们音乐课上的四四拍,同学们会打四四拍吗?看老师
打。(师示范。)有什么想说的?(有条
不紊,有节奏感)
③吃饭时的东西不能少,吃的顺序也不能打乱,这就是──
(生:三眼一板
。)正由于鹅严格地遵守它“三眼一板”的
吃法,所以就出现了附近的狗趁机偷吃的情景。
(
3)“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
馆里的堂倌一样。”(比喻——白鹅的架子大
)
(4)“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想象)
(5)“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
足!”(架子十足)
(6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
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①称呼的变化:白鹅——鹅老爷
②不同:“白鹅”让人感觉不到鹅的高傲,“鹅老爷”可以
让人知道它高傲。
③“鹅
老爷”多有派头啊,看来换得多好呢,作者真不愧是
位写作高手,语言风趣幽默。好,就让我们把“鹅老
爷”上
演的这一幕读出来吧,看谁能读成一幅会动的画面?(生练
读第7自然段,指名读。)
4、促学:作者就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具体地把一只吃相
高傲的白鹅展现在我们
眼前,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到——“好
一个高傲的动物!”
三
、品悟作者对白鹅的
1.对这样一个高傲的动物,作者倒觉得它的步调比鸭子多了
感情。
一份从容,而且愿意象堂倌一样不厌其烦地伺候这位鹅老
爷,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他喜欢这白鹅。)
2、可是“高傲”这个词语带有贬义,既然喜欢为什么用贬义
词来形容呢?(利用反语,增添了一种幽默风趣,更表达了
作者对白鹅的喜欢之情。)
四、小练笔
五、作业
板书设计:
3、生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4、课外拓展
师:这么一个令人喜爱、如此有趣的家伙,谁能把它忘了
呢?难怪
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原文中曾这样写到──
(课件出示:我的房子要卖的前几天,我把这白鹅送给了远
方的友人,
送出的几天之内,总感觉自己与一个朋友诀别了心中十分的
留恋……)
丰
子恺老先生通过仔细观察,用比喻、对比、联想等方法,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把一只高傲的白鹅逮到了我们
的眼前。同
学们肯定也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你可以抓住它的一个特
点,象丰子恺老先生一样,
用这样的方法来写一写。
1、课堂作业(1)(2)(4)(5)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3、白鹅
叫声:严肃郑重厉声呵斥
高傲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喜爱
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比喻对比联想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