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以及说课稿
四年级作文写景-广州执信中学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以及说
课稿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认识 2 个生字, 会写 5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 江南” 等
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首古诗词,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
洞庭》。
学习通过看注释, 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
感知诗词大意, 用
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 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品味诗句, 指导背诵, 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
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
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1.激趣导入
导语: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
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
时期, 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 他们是谁? (诗圣、
诗
仙)
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 会几首就背几首。
释题, 简介背景
读题, 看注释, 结合插图, 介绍背景。
过渡: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
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自学, 初步理解
自读古诗, 做到“五不”。
自读古诗,
思考问题, 并根据注释, 结合插图, 逐句说说诗意。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互读古诗,
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交流诗意。
全班交流
1、
指名回答, 评议交流。
2、 老师点拨:“闲” 是悠闲的意思, 在说句意时,
要作词序的调
整。 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 的注释是“满足”。
在说句意时要
进行适当的变通。
3、 学生质疑。 师生共同解答。
4、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 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是
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用语言描述, 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 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
围绕着“静” 来写, 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 节
奏要缓慢; 通过朗读,
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 多种形式读诗: 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 吟读,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 自由吟读。
2、 讨论:
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 揭示诗题
出图。 你知道洞庭湖吗? 谁来介绍一下?
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
锡是怎样描写的。
自由吟读
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
试着理解诗句意思, 不懂的随时发问。
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 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指名朗读, 同桌互说意思
点拨理解“两相和”, 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在交流体会描写月 夜洞庭的美景时, 随机指导学生诵读, 体会
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 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 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
只因是遥看, 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引导赏析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
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与上一首比较, 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交流课外积累
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练习
任选一首, 想象景致, 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 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
忆江南
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 是一
首词,
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 怎样的心情呢?
二、 读课文, 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 边读边看图, 理解意思。 指名读, 读
准生字,
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 朗读领悟词义, 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 是词牌名, 词都有一个牌名。
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
色的, 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词中回忆的,
就是美丽的江南风
光。
旧: 从前。 曾: 曾经。 谙: 熟悉。 胜: 超过, 胜过。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 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 然后连起来
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 小组合作学习, 相互交流
四、 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
诗人先说:“江南好”, 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 那
么, 说江南好, 是听别人说,
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 第二句做了
回答: 曾经, 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 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 可先让学生来回答。 老师最后归纳: 春回
大地的时候, 百花盛开,
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 阳光普照, 遍地开
放的鲜花更加艳丽, 春暖水碧, 绿波粼粼。
由于红日的映照, 红花
更红, 像燃烧的火焰: 由于江花红, 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
字
形容春水深碧。 这美好的景象, 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
所以词
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 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 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 一、
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 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
句声调高昂,“春来” 句声调柔合平缓,
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 仿佛是
自问, 又像是问他人, “能不” 语气要果断、 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 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是按照运用插图和老师的导语进入诗境—理
解词句、 想象画面—吟诵诗词、
体验诗情来进行。 学生通过对诗词
的诵读和欣赏, 感受, 感受南方自然风光的美。
在学习《忆江南》 这
首词时, 拓展了另两首, 学生对这首词的了解更深入。
在理解词义
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分角色, 在对话中巩固词义。
板书:
独坐敬亭山: 鸟飞云去; 不厌敬亭山
望洞庭: 湖光秋月 ; 潭面无风; 山水翠; 一青螺。
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2 桂林山水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 8 个生字, 会写 11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全文。
3、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
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热爱大自然
的感情。
4、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
模仿课文例段, 学习用相同的句
式写一段话。
二、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通过品味词
句, 反复诵读积累语言,
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 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或教师进行
范读, 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
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 那么, 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 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 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那将
是多么美的景象啊, 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 去观赏名甲天下的
桂林山水吧。
自读全文, 学习字词。
读准字音, 找出新词, 对不懂的词句,
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
者请教同学、 老师。
三、 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 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 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
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1、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 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
要求投入
自己感情地读), 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 清、 绿” ?
(特点之一“静”。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从感觉上突
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 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从视觉上突出
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 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这一形象的
比喻,
从色彩和品质上
突出了漓江水的“绿” 和“纯”。 翡水平如镜的西湖?
在读议中让学
生体会, 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 读出漓江水的静、 清、 绿,
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 引导学生“发生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 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
清啊”“真绿啊”
三个“啊” 的变调。 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四、 巩固识字, 练习书写
漓:
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 前鼻音。 右边“门” 里面是“柬”。
瑕: 可与“假”
进行比较。 注意右上是“]”。
翡: 上下结构, 下边是两个“” 习, 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 前鼻音, 与“澜” 比较读音。 与“恋” 比较字形。
筏: 上下结构, 右下不要丢撇。
第二课时
一、
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导语: 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2、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画一画, 结合插图来欣赏。
3、 互相交流:
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 (和第二自然段比
较, 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在学生的回答中,
教师随机展示课件,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
一座座拔地而起, 各不相连„„”,
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 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
以帮助学
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资料的补充资料图片, 让学生想象:
像老人、 像巨象、 像骆
驼。
模仿句式练习, 说说像什么。 比如:
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
有的像好斗的公鸡, 有的像下山的猛虎, 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
有
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 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 像新生的竹
笋”, 通过图像,
让学生感受到“秀” 得郁郁葱葱, 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 重点理解“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指导学生通过
字面、 结合语句领会。 如“危峰兀立”, 字面上指导“兀”
的意思即“高
耸突出”, 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 并放到句子中理解。 这样,
教给方法后, 再让学生自己休会“怪石嶙峋” 的意思。
4、 练习朗读,
读出桂林山的奇、 秀、 险, 读出对桂林山水的
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
“真险啊”。
二、 山和水相遇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 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
观赏了桂林的山, 再看看图片, 当
山和水相映衬时, 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 理解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真是‘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1) 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
即绘画长卷, 一般要卷起来收
藏。“连绵不断”, 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
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2) 观看图像片断, 同时配音介绍:
“从桂林到阳朔, 航程 83
公里, 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
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
画卷, 十分贴切。 ‘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道出了荡舟漓江, 观
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 充满情趣, 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相呼应。”
3、 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
这样的水倒映着
这样的山” 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休会“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这种
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 然后说自己的体验。
三、 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四、 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抄写描写山、 水特点的两个句子,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 看半句
抄半句,
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 格式要正确, 字迹要工整。 同
时提示,
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 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
指导分号的书写。
课后反思: 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
读完全文,
学生都能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
板书: 总述 甲天下
桂林山水
分述: 水: 静, 清, 绿。 山: 奇, 秀, 险。
总结:
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 教学目标
认识 6
个生字, 会写 13 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 的
景象,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积累语言。
二、 教学重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
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
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
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 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 给同
学们介绍一下„„
师总结: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 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 大
海,
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
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结合认读“溶洞、 石钟乳、 石笋” 等词语。
二、
自学课文, 认读理解生字词
1、 读一读生字表中的 13 个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
对其中笔画
较多的生字如“簇、 臀、擦、 蜿” 等, 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
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 理解它们的大
概意思。
3、
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 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
理解的词语。)
三、 初读课文
1、 自由朗读全文, 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 默读全文,
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
自进行, 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 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 并按图说清图意,
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
不当之处。对照示意图, 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布置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思考:
作者见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粉红色的山, 各色的映山红, 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
眼前一
片明艳。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 一词, 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
丽的景色。
2、 随着山势, 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 用拟人手法, 写溪
水的声音)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 音韵节
奏感, 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 研读洞口、 外洞、 内洞各自的特点,
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
些特点写具体的。
1、
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
括。
洞口: 像桥洞似的,
很宽。
外洞: 宽敞。
孔隙: 窄小。
内洞: 昏暗, 比外洞大,
有双龙洞和石钟乳
2、 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 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 的感觉。
2、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
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 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然后作适当的点拨。
三、 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 可采用导游介绍等
形式进行。
四、
总结全文
1、 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 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
课文的理解。
2、 教师小结。
五、 指导造句, 写段训练
1、 用“时而„„时而”
写句子。
2、 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
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 登上山顶, 我感到舒服极了。
六、 布置课外语文活动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板书:
金华城—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内洞
(明艳) (突兀)(大)(窄)(黑奇大)
4
七月的天山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 8 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
读懂词句的意
思, 积累佳句。
2、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的景物的
特点。
3、 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 教学重点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
天山的美景,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 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二、 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 初读课文,
并读准生字, 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 提问: 文章似乎是个向导, 带着你游览,
能看出导
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 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
初步感知新疆天
山的美丽风光。
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
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 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
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 解词,
通读句子。 如疑难词有: 炎暑、 山涧、 饮
马、 萦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 这句, 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四、 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 词句写得好? 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
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 请同学发表看法, 不理解的可以
请教老师。
五、 班集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对体
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六、 激发兴趣, 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 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 并让学生在课外
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
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 鼓励学生多
和老师、 同学交流, 这样, “足不出户,
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七、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
指导摘录的格式, 提醒学生在课
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八、 作业: 复习词语卡
板书:
进入天山 雪峰 雪水
七月 的天山:
再往里走 森林 日影 水声 美走进深处 溪流 野花
4 七月 的天山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 8 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 读懂词句的意
思, 积累佳句。
2、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的景物的
特点。
3、
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 教学重点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
天山的美景,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 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二、 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 初读课文, 并读准生字, 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 提问:
文章似乎是个向导, 带着你游览, 能看出导
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
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 初步感知新疆天
山的美丽风光。
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 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 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
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 解词, 通读句子。 如疑难词有: 炎暑、 山涧、 饮
马、 萦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 这句, 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四、 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 词句写得好? 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
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 说出感受, 请同学发表看法, 不理解的可
以请教老师。
五、 班集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对体
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 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六、 激发兴趣, 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 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
并让学生在课外
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 鼓励学生多
和老师、
同学交流, 这样, “足不出户, 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七、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 指导摘录的格式,
提醒学生在课
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八、 作业: 复习词语卡
板书:
进入天山 雪峰 雪水
七月 的天山: 再往里走 森林 日影
水声 美走进深处 溪流 野花
语文园地一
一、教学目标
1、
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 并参与商讨, 培养学生的
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看窗外, 春光多美好。 我知
道,
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 记得去年我们去了哪里? 今年我们还要
去, 不过需要由大家自己来安排。
二、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 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准备纸笔, 稍
作记录。比如: 去的时间、 地点, 怎么去, 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
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
三、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
咱们分小组进行。 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
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 每人稍做准备,
谈谈自己的计划, 再
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
四、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师生评议。 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 制
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 三课时 习作
一、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
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 你能说说吗?
你最喜欢哪个地方, 比如校园的花坛, 有哪些花草等,
你经常在那
里做些什么? (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
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 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
讲
得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二、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 30 分钟时间, 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
把观察到的景
物记下来。 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 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
或者你想
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
仔细观察。
三、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 准备怎么写,
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
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四、学生完成习作
五、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 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 标点错误等; 评优点,
划出你
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 提建议, 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
充,
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 累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听写词语。
二、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 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读句子, 回到
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
再读一读, 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
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
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 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
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快。
四、宽带网
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集体交流: 图片附文交流,
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 或者直
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5、 中彩那天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 6 个生字, 学会其中的
14 个生字。 正确读写“维
持、 财富”等词语。
2、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
懂得诚实、 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
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并
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
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 能复述课文, 提
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理解诚实与守信
的珍贵; 难点是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三、学习准备:写着名言的投影片
四、学习时间:两课时
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你买过奖券吗?在买之前, 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你中奖了, 又
是怎样的心情?
二、初步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检查生字。
2
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解决问题。
3
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整体感知: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读通课文, 读准字音。
2 检查字词: 多音字: 把(ba) 闷(men)
削(xiao)
词语: 走街串巷、 掉皮损伤、 晾晒、 竹签、 耽误
(能认读,
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 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 分别指什么? 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 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越薄越见功夫, 吃一口让人
叫好,
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1)为什么叫万年牢?
(2)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 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
读第三、 四小节,体
会父亲在制作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
(3)小结:
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 所以他的糖葫芦
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万年牢指什么?
句子: 公平买卖走正道, 顾客点头说声好, 回头再来这是宝, 做
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1)什么是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2)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
3第三处万年牢指什么?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 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 实实在在的人。
无
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
产品质量好
才能赢得顾客, 做事讲认真、 讲实在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
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
说明。
(五)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板书:
做糖葫芦质量好
6 万年牢 凭良心做买卖 一生受益做人做事实在,可靠
7*
将心比心
一、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学习准备:字词卡片
三、学习时间:一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 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课文写了
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 四人小组的同学轮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 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 自学第一节,
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
交流, 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自由读课文第二小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书上做些批
注。
3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读母亲平静
的话, 思考:
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母亲又是怎样鼓励护士的?她
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
5学习第三小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么?
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课后反思:
奶奶:阿姨开门,说话(温暖我)
板书:7 将心比心
妈妈:鼓励,希望(温暖,幸福我)
语文园地二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 懂得真诚待人是
一种良好的品德。
2 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
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 激发学生待人诚恳、 讲信
用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准备:
让几个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纸屑,另两个学生
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 例如:
别人有事找父母亲, 父母
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 好几天不能来上课;
有的同学在校
园里随地吐痰等等,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
1
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
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二、讨论交流
1
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事例,
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然后对这
一做法作一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
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
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
其语言。
三、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 让学生概括成几条简明的建议, 一一写
在黑板上,
然后做归纳整理, 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
言”,
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
第二、 三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
1 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 归纳过渡:
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 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
来之外, 还可以多看课外书。
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
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 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 要真
实, 不说假话。
2
思考表达的内容。 先要想好, 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 再
考虑要说的话,
可以是烦恼的事,可以是欢心的事„„
3 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
学生自行酝酿, 指名个别交流,
作思路。 教师随即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4 学生动笔。
5 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趣味作文
一、词语盘点
1
学生自读。
2 同桌互查。
3 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 记记写写。
启发学生的习
二 日积月累
1
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
刻的道理。
2 逐句自读。
3 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 教师释疑。
5 熟读、背诵。
三、趣味语文
1
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
德。
2 自读。
3
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 的词,
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 写一个事
例。
课后反思:
学生通过学习明白了诚实守信是做人的美德。
8. 自 然 之 道
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 会写 14 个生字, 正确读写“旅游、 侦察、
愚
蠢、 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
情 , 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
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
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 今天,
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 初步了
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 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 把课文读两三遍, 读通读顺;
认
读生字, 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
大意。
2.
出示小黑板, 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 指名读, 想读哪
些就读哪些,
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 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
如: “欲出又止、
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3. 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
检查是否达到准确、 流利朗
读课文, 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
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
理解“自然之道”
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 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 呢? 我们读懂了三、四、 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等一会儿, 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
自然段叙述的情景。
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 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
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 带
头饰上台表演, 大家边听边看。
表演后评议,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
出又止”“踌躇”, 评议“幼龟” 的表演,
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比
较并书写“幼” 和“幻” 字;
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 评议“嘲鸫” 的
表演,范写“啄”字。
b) 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
如“焦急”“若无其
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 自由读该段, 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
再
分角色朗读,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 模仿读、 比赛读, 初步读出
感情。
最后指名上台表演。 教师采访“向导” 扮演者: 你说“叼就叼去
吧,
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
3.
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 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 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 并联系课文明确: 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
好心办坏
事, 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四、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 二 课 时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 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 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
一读。
3.
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 的? 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
描述一
下, 并写一点儿自己的感受。
4. 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 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 这些海龟根本就不
会受到伤害。”
6.
感悟启示: 同学们, 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
伴, 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
得到了启示。 那么, 就把你
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 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的“阅读
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
并齐读: “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往往
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 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2. 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 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
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
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三、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1.
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 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 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
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课后反思: 学生对自然之道的体会只是表面,
特别是要遵守自然
发展的规律要付予行动还需加强教育。
板书:8 自然之道 问 论 悟
行 :道
9. 黄 河 是 怎 样 变 化 的
学习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
2. 朗读课文,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
原因, 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
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引出课题
1.
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
2.
听了“资料袋”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
3.
为什么要“行动起来, 拯救黄河” 呢? 我们阅读了《黄河是怎
样变化的》 这篇课文,
就一定会明白的, 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
呼吁。(板书课题, 指名读题,突出“怎样变化”)
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
1. 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
师生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读懂课文。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在学生充分朗读基础上, 教师检查:
指名逐段读课文, 开火车
读生字词,并正音正句; 教师结合图示简要讲解“流域、 河道、 河床、
悬河” 的意思;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3.
围绕提示,默读自学,圈点批画,教师巡回指导。
阅读提示要求: 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
是什么?
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思考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
1.
了解黄河的变化,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 并有感
情朗读重点语段,
如:
“人们都说,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联系第三自然段, 边
听范读边想象,
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联系第一和第四自
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2.
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重点理解“社会原因”, 即人的原因, 通
过图示、 图片、或课件,
感受“恶性循环” 之理和“水土严重流失” 之
害。
再通过有感情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社会责任感。
3. 畅谈启示可结合最后一段及“资料袋”
内容。 先放开让学生谈出
自己受到的启示, 再引导读科学家“数管齐下”
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
的共同心声, 教师适当补充党和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教师小结: 通过自学与交流, 我们读懂了课文。同学们,
黄河
是我们的母亲河, 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可如今却成了一条祸河,
成
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 让我们把我们对黄河母亲
的关心,
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对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
对“行动起来, 拯救黄河”
的强烈愿望,
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
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模拟情境,延伸拓展
1. 师: 同学们,
我们明白了“行动起来, 拯救黄河” 的道理, 你
准备怎样去响应“保护母亲河行动” 呢?
对想捐款的同学, 可引导他们
节约零花钱捐献给有关部门; 对想向社会、 亲友宣传的同学,
可即
兴模拟宣讲, 如教师扮演家长或社会人士, 学生向“家长” 或“社会人
士” 宣讲;
对想调查家乡河流污染情况或想植树造林的同学,可与班
会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好实践活动。
2. 有兴趣有条件的同学,课后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
出出主意。
课后反思: 本课主要是讲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治理黄河的一些建议。
通过学习同学们都能理解,并提了很多好的建议。
原因:气温转寒 暴雨集中
板书:9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人口增多 大量砍伐
治理:牧林为主 规划田地修筑水利
防止水土流失
10. 蝙 蝠 和 雷 达
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 正确写 12 个生字和“蝙蝠、 清朗、 捕捉、
飞蛾、 蚊子、
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
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
朗读课文,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
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
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
力。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抓住要点, 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同学们, 你们认识它们吗? 请
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 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呢? 今天,
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
自由朗读课文两遍, 难读句子多读几遍, 标出自然段序号, 画
出生字词, 读准字音。
2. 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3. 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
指名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提示学
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 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 指名说, 教师根据说的情况, 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如:
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
起来归纳的。
四、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1.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找一找: 含有关联词的句子,
如“即使
„„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2. 默读四、 五、 六自然段,
填写下表。(表中加黑部分为需要
填写的内容,
答案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
做重点强调)
教学设计
试验
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
飞。铃铛一个也没响,
绳子一根也没碰着。蝙蝠夜间飞行, 靠的不是
眼睛, 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蝙蝠到处乱撞, 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蝙蝠到处乱撞, 铃铛响个不停。
3.
交流: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
4. 读读课文, 同桌互相看图表,
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
迷的。 再指名上台介绍。
5. 小结:
a) 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
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
的秘密”,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什么?(感悟“反复、终于”)
b) 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 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
下
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些问题。
五、范写生字,练写字词
教师示范难写的生字,
如: “避、 揭” 等, 引导学生注意本课
生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只占三分之一,右边
占三分之二,
字要写得匀称整洁。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 听写本课生词。自我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2. 指名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
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二、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1. 自由读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问题。
2.
以演促读,理解蝙蝠探路的办法。
指三名同学表演, 一生当“蝙蝠”,
一生当“嘴里发出的超声波”, 一
生当障碍物。
3.
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a)
请用图示表示蝙蝠探路和雷达探测。(下列图示供参考)
嘴巴 超声波 天线 无线电波
障
障
碍 碍
反射 物 反射 物
耳朵 荧光屏
(蝙 蝠) (雷 达)
b) 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三、小结全文,延伸拓展
1. 默读全文,
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适当交流“我也要
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2. 阅读文后“资料袋”, 教师出示有关仿生学的图片, 补充相关文
字资料,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3. 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 有兴趣的话,
结合综
合性学习, 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
11 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
了解
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3、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
2、难点: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读中说品
1、初读文章
2、检查预习,梳理字词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听配乐朗诵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4、学生读后自由说说文本的内容
要求: 不看书,
用自己的话概述或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复述: 语
言通顺, 意思连贯。
(学生初读课文,
读出感情, 说出大意, 加强对文本的理解的
力度, 为下一步打好基础。 教师不讲,
学生自己去读, 在听读中感
知文本的内容, 完成自主学习文本, 自主诵读,
自主吸纳文中的营养。
学生说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 一方面促使学生提高吸纳的效率,
另一
方面, 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体现了学生的的学习的主体地
位。)
三、再读文章,读中说品析
1、学习跳读文章,寻找自己感受最好的或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品读。
要求:读也语句或段落的感情,注意运用朗读的技巧。
2、学生交流,说出朗读的方法与原因,教师点评。
要求:
可以说整个语段的语气语调的特点, 也可以说一句话中的
一个或几个词的读法。
(这个板块意在引导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充分尊重学生
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领悟,
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朗读探究中, 自
主地领悟文本的内涵。
读中品,品中读,真正达到学生在听读中领悟
文本的目的。)
3、问题探究,质疑解难,加深认识,品中说悟。
⑴作者在文中写了大自然哪些物象,
从中领悟到什么人生的启
示?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⑵从全文来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⑶本文的描写的景与表达的意有什么关系?探究托物言志、 借物
抒情的手法的特点?
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探究
(方法: 全班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
自选一个小组长, 进行
研讨, 要求用把理解的意思写下来。)
过程:第一步。学生自读,小组探究交流
第二步。小组间交流。
第三步。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形成对文本解读中问题共识。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深刻哲理。
⑴学生自由选择品味点或是难点,进行朗读。
⑵交流自己的体会,提出自己的疑点。学生答疑,教师点拨。
二、教情设想:几个精辟的句子理解。
1、 人生要经受“风雨的磨练和洗礼” ,
而事实上人生的风雨是时
刻存在着的,就像人生如流云, 时刻变化。
在文中找出写云变化的句
子? 在文中找出写人心、命运变化的句子?
明确: 云, 快快慢慢、大大小小、 白白淡淡、 高高低低, 时
刻溃散崩离,
时刻瞬间组合, 各有不同。 人的心、命运: 明明暗暗、
各式各样、 分分秒秒、
变幻莫测,人生如流云。
2、人生变幻,悲喜交加,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学生讨论明确: 得意淡然, 失意夷然。 每个人都要拥有坦诚、
谦
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的工作, 必可体会出那漫
长人生中的无穷情趣。
3、声朗读最后两段,思考揭示了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启
示?
明确:
人生要经历崇山峻岭般的起起伏伏, 经历风吹雨打, 要
振作精神, 克服困难, 继续奔向前程,
在那山的那一头, 永远有着
我们的希望。 这也便是作者所要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启示。
(这一板块的教学主要的培养学生从不同有角度去理解文章的主
旨,
感受文章的语言优美与深刻的内涵。 体会文章运用语言表达思维
的特点,
从语言品味这个角度去把握作者思维,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
思维的目的。)
4、观察大自然,结合生活,展开联想。读写结合,训练能力, 拓
展思维。
⑴你从作者表达的对人生的感悟中, 感受到作者是怎么一个人?
我们应该对待生活?
⑵你还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探讨与交流。
(本教学板块目的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课文的深刻
思想启发学生对生活细心地去观察每一件小事, 深入的认识。
立足学
生的个性的感受, 从课本走向课外, 学会关注自然与生活的细节,
让
学生在读书中学做人, 在生活中学做人,在自醒自悟中成长。)
5、教师小结
6、布置作业
我们身边的自然变化, 试着也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
从中领悟
到什么启示,用抒情议论的句子表达出来?题目自拟。
板书:
大自然的启示
无知违背↘ ↗ 惩罚
认识利用→ 自然规律→受益
教学后记:学生基本能独立学习课文,但对朗读的训练还不够多。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3、学习“我的发现”, 懂得副词如“终于”、“根本”、“居然”
在句中起
到的强调程度的作用。
第一课时 进行口语交际
一、导入
1、复习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谈感悟。
2、教师小结
二、展示成果
1、分成小组,展示各自的成果。
2、交流自己的收获。
三、交流汇报
1、分组展示,一人主讲,其他补充。
2、台下提问,生生互动。
四、小结
第二课时 完成习作
一、回顾昨天的汇报会
1、各小组总结自己的成果。
2、各小组复述自己的收获(启示、发明)。
二、习作指导
1、以一个小组为例进行指导。
(1)板书程序:
A、第一组成果:有关杀狼护鹿资料。
B、对这件事的归纳。
C、对这件事的看法。
D、得到的感悟。
(2)结合学生的感悟,教师适当的补充一些名言。
2、口述写作过程。
三、小结写作的难点
1、流动的过程是重点:
(1)先写写大家的活动,可以采用“有的„„有的„„有的„„”。
(2)重点写自己的活动。
2、得到的启示感悟是重点。
四、动手写作。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学习“我的发现”
1、投影第一组句子。
2、比较不同,认识“终于”一词的作用。
3、自学余下的两组句子。
4、反馈。
5、小结。
6、用以上词语造句。
二、学习日积月累
1、投影句子。
2、自学,了解意思。
3、小结。
4、朗读。
5、练习连线。
6、背诵。
三、展示成果。
四、小结。
12《 夜莺的歌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感悟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揭题:夜莺的歌声。
2、交流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
3、教师补充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习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质疑: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
2、讨论:课文都讲了些什么内容?(让学生畅所欲言)
3、板书梳理:“诱敌—传信—摆脱”
4、按照“诱敌—传信—摆脱”看看这些内容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1) 诱敌:
从开头到“就不再问了”。 讲了小孩学夜莺叫, 用歌
声引诱德国兵,给敌人带路。
(2) 传信: 从“树林深处” 到“新鲜的意思了”。
写小男孩发出情
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3) 摆脱: 从“德国兵” 到全文结束。
写小男孩把敌人带进埋伏
圈, 机智地摆脱了敌人。
5、教师小结。
6、指名分部分读课文。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的深刻含义,读懂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讲读第一段,体会孩子的机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质疑:文中的“黑色的碎片”、“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说明
了什么?
3、 在那惊心动魄的卫国战争年代, 一个和我们年龄相当的孩子
却如此沉着、
机智地和敌人斗勇斗智,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中,你能捕
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吗?
4、学生反馈,课件出示相应的句子。
5、指导朗读课文。
(二)阅读第二段,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1、自由读课文,注意人物说话的口气。
2、 质疑: 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 有时学杜鹃叫?
为
什么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
3、 交流: 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 难道他不怕吗?
为什么还能
应变自如, 毫无惧色呢?
5、指导朗读。
(三)读读议议,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3、指导朗读。
(四)读读想想,学习第四段。
1、默读第四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教师引导: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
3、指导朗读。
三、总结
板书设计: 12、夜莺的歌声
诱敌——传信——摆脱
教学后记:
语文教学既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又要注重语文实践
能力的培养; 既要突出语文整体能力的把握,
又要致力于语文素养的
形成。 因而, 教学本课时,教师, 学生,
文本要形成一个“学习共
同体”, 通过多元对话,
在阅读中珍视学生感悟语言的个体性, 差异
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树立开放的语文观,
力求使课堂成为生活的课堂,
本真的课堂,人文的课堂。
13 《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一、 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
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高尚品质。
二、 自学生字新词,
掌握读音, 理解词义; 体会本课中描写景
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三、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四、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抗日根据地地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默读课文。
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请大家默读课文。
二、检查初步默读课文的效果。
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
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指导看抗日根据地地
图。)
雨来的爸爸是干什么的?当时在芦花村发生了什么事?雨来有
什么英雄事迹?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四、巩固字词。(用生字卡片抽读。)
五、深入阅读课文第一至四段,理解主要内容。
(一)默读第一段。
提问: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
读读芦花村的景色。
“芦花开的时候,
远远望去, (黄绿的) 芦苇上(好像) 盖了
(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 (鹅毛般的)
苇絮(就飘飘悠悠地)
飞〈起来〉, (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 然后逐句地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
再连起来读,比比怎样写好,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让学生回答雨来的几种
游泳方式。)
指导朗读:“往河沿跑!往河沿跑!”
应该怎样读?为什么?再读这一段的第五小节。
讨论这段的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 开头写芦花村的景色,
着
重写雨来游泳的本领高。小标题:“雨来游泳本领高”。)
(二)默读第二段。
提问: 夜校的学习条件怎样? 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什么教育? 指
导朗读: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我们——是——中
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段意: 雨来上夜校,
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小标题: “雨来上夜校。”)
(三) 默读第三段。 提问:
这段主要说了几层意思? (两层意
思: 第一层从“有一天”至“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
主要写鬼子开
始扫荡了;
第二层从“第二天”至这段结束,主要写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
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
指导朗读第二层。
重点朗读: “他抬头一看, 是李大叔。 ”
“咦! 这是什么时候挖
的洞呢? ” “把缸搬回原地方。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段意: 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被鬼子
捆绑起来了。)(小标题:“雨来掩护李大叔”。)
(四)重点默读第四段。
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
板书:哄骗利诱威胁毒打
课文中哪些词句把鬼子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时的丑态形象
地勾画出来了?
板
书:露出满口金牙„„鬼脸糖金戒指抽出刀„„劈扭拉打揪拧撞哪些
词句可以体现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
坚强不屈?
板书:“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没有接他的糖,
也没有回答他。“我在屋里, 什么也没看见。”“没
看见!”
提问: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能表现得这样勇敢顽强?
朗读: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齐读第四段后, 概
括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小标题:“雨来坚强不屈” 。)
总结以上四段的小标题。
六、布置作业:
读课文,
说说雨来怎样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
得怎样坚强不屈。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一)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新词(读音、解词)。
(二)说说雨来怎样掩护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
不屈。
二、深入阅读课文第五至第六段,理解主要内容。
指名读第五段。提问: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芦花村的人们对雨来的死的惋惜和悲痛。)课文是怎样来写的?
(先写了景色,以景抒情;接着写了芦花村的老人和孩子们对雨来
的赞叹。)
指导朗读: “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 照在还
乡河上,
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 在
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
“雨来是个好孩子! 死得可惜! ” “有志不在
年高。 ” (读出老人赞叹、 惋惜、
悲痛的口气。)齐读第五段。小
标题:“雨来死得可惜。”
阅读第六段:
提出阅读要求:
(一)这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雨来不仅勇敢,而且非常机智?
(二)雨来没有死的原因一节,为什么放在最后?
(三)概括段意,并加小标题。学生阅读后,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段意:雨来靠游泳脱险。)(小标题:“雨来没有死!”)
三、 自由阅读全文, 要求:
(一) 找出文章的重点段。(第四
段)(二)分析围绕中心写一、二、 三、五、六段的作用。
文章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句子优美, 词语丰富,
笔法生动, 文章题材的取舍和安排, 前
后呼应的写作方法等。)
四、 练习简要复述:
雨来是个十二岁的小孩, 为什么说他是个
小英雄呢? 请大家简要地来讲讲《小英雄雨来》 的故事。
要讲清时
间、 地点、 人物、 情节——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天。
地点: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指地图);
人物:雨来。
事情的开始、发展:课文第三段内容。
高潮:课文第四段内容。
结局: 课文第五、 六段内容。 要求大家简要复述, 抓住重点内
容, 其余简略复述。
指导重点段落的复述: 回忆一下, 第四段是怎么写的。
出示第
四段的板书内容。放映有关这段内容的幻灯,让学生观察幻灯内容。
各人轻声练习复述。指名上台复述。大家评议。
五、布置作业。
(一)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1、游泳本领高 2、上夜校念书 3、掩护李大叔
4、勇斗鬼子 5、宁死不屈 6、机智逃生
教学后记: 本篇文章篇幅比较长,
因此我在课前就提醒自己一定
要训练学生快速地读课文, 了解内容。 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
引导
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 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有情意的体悟与对流,
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 可能是第一次接触这类的文章吧! 结果学生阅
读速度跟不上,
我觉得引导也很吃力, 看来, 今后还要加强学生阅
读速度的训练才行。
14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渴望和平。
2、习课文的生字词。
3、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
我们的生活很幸福, 你们看: 鸟语花香、 阳光明
媚、 无忧无虑„„可是,
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
因为世
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形势发
言。)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3、 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
我们烈士的儿子雷利就
是其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辨字组词。
3、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5、说说文章主要将了什么?
(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
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再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
1、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
2、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世界的和平出一份力吧!
信中呼出了自
己的心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渴望和平。
1、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2、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习旧知识
1、听写词语
2、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
信?
因为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 但世界并不太平,
不
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
这句话你读懂了吗?这些战争是必须发生的吗?
2、面对这些不必要的战争,作者说应该怎么做呢?
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3、了解写信的格式,准备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
想想你要对这些孩子说什么?
鼓励他们不要灰心要勇敢地维护和平。
告诉他们有多少人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谈自己对他们的帮助。
三、课堂练笔。
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
四、作业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写信。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要和平, 不要战争。 ”
教学后记: 本课文较短,
所以“读”就成了教学时的主要手段, 让
学生在读中悟,
读中感。而且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5*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学目标:
1、 认识 4 个生字。
2、 了解诗歌的内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受到热爱和平
的教育。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 当我们沐浴着春光,
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
时候, 你可曾想到, 世界上还有好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
有
多少人正期盼着和平!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
二、 初步感知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同桌互相检查。
2、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交流。
3、
读读想想: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 交流反馈1、
指名读诗,看字音A是否读准,句子是否通顺。
2、
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四、 阅读示范
1、 默读第三节,
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 想一想: 夜空本身应
该是什么样子?
而正在经历战争的夜空呢?假若你生活在那个地方,
面对此景, 你有什么感受, 想说什么?
2、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
五、自主阅读学习
1、
回忆学习方法阅读其余各节。
2、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六、升华总结
1、
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2、 宣读“儿童和平宣言”
七、作业:阅读选读课文《黄继光》
板书设计: 15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平稳的课桌
↘ 鲜花中读书
„„
教学后记: 本课设计我从独立阅读课文特点入手, 引导学生自主
学习;
体现诗歌的文体特点, 引导学生-诵读感悟。 教学中以“情” 为
主线, 从“激情铺垫---
自读悟情---诵读悟情---拓展抒情” 步步生情, 强
调以读代讲,
读中感悟。 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 达到对诗歌的理
解感悟,
并结合实际所搜集的材料来深化主题。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 读、
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 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3、
培养学生搜集、 整理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 交
际能力。
4、
通过看图说话,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激发他们痛恨
战争,
同情战争中的无辜着的情感,理解对和平得呼唤。
5、 突出本组训练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体会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
孩子们带来的苦难, 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
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
读那些词句, 更深刻的感受一下吧!
二、
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 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
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
语的方法
3、
学生书写“读读写写”得词语。
4、 师听写
三、 学习“我的发现”
1、
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 全班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这两组句子中带点得部分表达了
怎样不同的情感?
4、
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 教师小节。
四、 学习“日积月累”
1、
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 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
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 并在小组里讲讲这
个成语的故事。
4、 总结:
流传千古的词语中, 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能
让我们多日积月
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 触景生情
1、
搜集残酷战争相片。
2、 启发谈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张相片是 1937
年 8 月 28日, 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时, 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
情景。
看了这些, 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 真情表达
1、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相片,展开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
下来。
2、 指导观察和表达
a、 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b、 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 , 引导学生想象: 这个小孩为什
么哭? 他的
1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
样?
c、 完整表达,
教师鼓励学生调动以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
达, 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d、
在说得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三、课外延伸
搜集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 并讲
给你的朋友听。
第三课时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 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里,
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
在, 你们平时都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作为“地球村”的村民,
我
们应该关注国门外发生的事情。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
二、召开新闻发布会
1、 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2、 “时事” 、 “教育”
、 “日常生活” 三个版块代表分别发言, 每
人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问时间。
3、
评价他们的发言,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4、 总结他们的优缺点再次准备。
5、
新闻发言人发言。
6、 选出“最佳新闻发言人”“最佳新闻”“头条新闻”等。
7、
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
三、 师生总结
1、
通过今天的发布会,你有一些什么样的收获?
2、 同学们, 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
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关心国内
外大事, 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渠道锻炼自己的口才,
增加自己的
胆识,
像这样的发布会我们以后还会经常进行,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
这种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16 触摸春天
一、 学习目标:
1 认识 7
个生字, 会写 9 个生字。 正确读写“浓郁, 流连, 小
径, 穿越, 流畅, 引导,
悄然, 竟然, 灵性, 经历, 瞬间, 扑
闪, 张望, 概念, 弧线, 飞翔, 权利,
缤纷, 花繁叶茂, 磕磕
绊绊, 多姿多彩” 等词语。
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后三个自然段。 摘录、
积累好词佳句。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揣摩其中蕴含深意。
4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 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懂得珍惜生
命,热爱生活。
3 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 一词,
谈谈自己读文前后
的感受。
三、 自主读文, 识写生字:
1 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
多读几遍。
2 同桌对读课文,
互相指正、 评价。
3 自学生字, 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练习给生字组词。
4 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指导“瞬” 字的书写。
四、
再读课文, 自读自悟:
1 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请同
学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默读课文,
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寻找学习伙伴帮助
解疑。
3 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五、 合作研读, 领悟语句:
1 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含义深刻的句子,
需要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或
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 请天下们再来找一找, 画一画、 想一想,
然
后与小组内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2 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
然后说一说自己的
感悟和体会。
3 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语句, 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第二课时
一、 品评人物, 深化认识:
1
同学们已经多次阅读了这篇课文, 说一说通过仔细阅读, 你对
盲女孩安静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或者说一说 你觉得安静是一个怎样的
孩子?
2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二、 品读欣赏, 背诵积累:
1 蝴蝶被安静神气的灵性所折服,
我们也被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
世界所震撼。 请同学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力求边读边把文中所描
绘的情形在眼前浮现出来。
2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读出体会与感受。
3 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三、 拓展月 的, 升华情感:
1
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 却能
用心灵触摸到。
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
在视觉, 那可能是更真实的,
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下面请同
学们自读‘阅读链界“中的内容。
2 全般交流:
“我” 林里发现了什么, 是怎样发现的。“我” 为什
么回有这样的发现。
3 请全班谈一谈对海伦· 凯勒的认识和了解。
四、
布置作业, 课后延伸:
1 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抄写下来。
2
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写出读后感想。
3 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
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 小组合
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 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
春天花香流连
早晨花丛穿梭
放飞蝴蝶, 热爱生命
课后反思:
学生都能从文中体会到生命的珍贵。 但是对安静的内
心世界还领悟不够。
17*
永生的眼睛
一、 学习目标:
1 认识 6 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培养关心他人, 无
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 从而表现人物
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 学习重难点:
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 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 学习过程:
一课时
一、 激趣谈话, 导入新课:
1
盲姑娘只能用手来触摸春天、 用心来感受生命的美好。 如果她
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那有多好啊。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 让许多和
1 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
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
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2 写一封倡议书,
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
板书: 母亲捐献角膜
父亲捐献角膜
眼睛(爱) 永生
我也要捐献角膜 ̄
课后反思:
学生能通过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对生命的勇气。
18 生命 生命
一 学习目标:
1 认识“扰、 诊” 等五个生字, 会写“扰、 欲” 等八个绳子。 正
确读写“鼓动、
跃动、欲望、 冲破、 坚硬、 不屈、 茁壮” 等词语。
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积累好词佳句。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懂得珍惜生命, 尊重生命,
善带升
幂功能,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二 学习重难点:
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三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畅谈生命, 激发情感:
1 谈话导入:
“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 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
烂,
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 因为, 生
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这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同
学们, 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彩段落,
篇章读给大家
听?
2 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欣赏。
3 揭示课题:
你怎样理解生命, 你就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 我
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
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 但她并
没有因此虚度年华, 反而更加珍惜生命, 热爱生命。
下面让我们一
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 生命》。(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边读边想: 课文围绕“生命”
写了
哪几个事例?
2 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对三个事例加以概括,
并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共同进行评点。
三、 自主选择, 研读课文:
1
快速读课文, 想一想在这三个事例中, 你最喜欢哪个事例?
2
把喜欢相同事例的学生分别集中在一起, 视学生多少再分成若
干个学习小组,
请每组学生自己推选学习组长。
3 明确学习小组任务及要求。
(1) 熟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 重点研读本组选择的事例, 推敲作者在事例中蕴含的深意,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找出含义较深的语句, 揣摩其中的意
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关段落。
(3) 阅读其他两个事例, 画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 品读课文, 感悟语言:
1 自主品读: 轻声读课文,
反复诵读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或语段。
2 小组交流:
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 说
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 集体赏评:
学生自由交流汇报, 教师知道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
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 通读课文,
畅谈收获:
1 回读全文, 自我总结学习收获。
2
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对生命
的感悟,
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表达方法和语言上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 读背说写, 积累运用:
1 举行朗读比赛: 选择自己下换的段落 , 比一比谁读的好。
2 联系背诵: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 意蕴浓厚,
称得上是一篇抒
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
请你们
联系背诵。
3 积累名言
4 布置作业: 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也可以仿照课文写
一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板书:
飞娥求生——砖缝中的小瓜苗——倾听心跳
用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
19* 花的勇气
一、 学习目标:
1 认识 4 个生字。
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 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
理解作者 对生命的感悟, 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二、 学习重难点:
重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三、 学习过程:
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教师导语: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 到处是绿色, 到处是鸟语花香。
而娇艳的花朵, 无意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彩的一笔。 它用缤纷的色彩,
娇弱的身姿、
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
二: 课前准备:
1: 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 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 谈话导入:
生命,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
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
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 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 相信大家一定对生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直接可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 自主准备
1: 默读提示,
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 投影出示: a: 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b: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c: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 得到的启发。
3:
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 浏览搜集的资料, 阅读教材中提
供的三段文字。
4: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确定交流的角度, 想一想自己打算
怎么说。
5:
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 畅所欲言。
1:
自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 互相批评、 指正。 教师参与部分
小组的交流, 给予个别指导。
2: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 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
达, 听者认真,
安静地倾听。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 辩论。
四: 总结评价
1:
自我评价: 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 表达是否清晰, 态
度是否大方, 思维是否踊跃,
与同学的交流、 合作是否积极等。
2: 学生评价: 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 为什么?
3: 教师评价: 总结本节课学生突出的优点, 提出存在的问题及
改进意见。
第二、 三课时 习作
一: 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
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老师
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
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 写下
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
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 把自
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 阅读提示,
明确要求
1: 学生默读提示, 画出要求。
2: 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a:
内容具体
b: 写出真实感受
c: 题名自定
三: 试写初稿, 反复修改
1: 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
请同学完成初稿后, 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 小组内互读互改, 提出修改建议。
4:
按照小组提出的建议,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 朗读佳作, 共同赏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