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统编教材

萌到你眼炸
986次浏览
2020年08月31日 10: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迅速美白的方法-自我介绍怎么说



四年级语文下册








时间:2020年春季学期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徐、篱”等6个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 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
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 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
地理解诗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徐、篱、疏”3个字,会写“宿、徐、篱、疏、蝶”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 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
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理解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展示春天美景图片。教师导入:同学们,展示春景美不美?你会 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
美景?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
预设:词语:万紫千红、诗情画意……
诗句: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2.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3.解题。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预设: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 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
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 认识了“徐”。“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4.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
宿新市徐公店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 村)人。南宋大臣,著名
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 诗宗。因宋光宗
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1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在外出的旅途 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
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 发了他的诗兴。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借助课文注释及其他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
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生字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宿”,翘舌音“疏”,边音“篱”
②指导书写“篱、疏”
注意“篱”上 下结构,上窄下宽,倒数第二笔是撇折。“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一笔
是横撇,下面的“止”最后 一笔横要变成提。
(2)词语理解。
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疏疏:稀疏。
阴:树荫。
三、图文结合,初读感知
1.了解景物。 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
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预设: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篱笆)“树”“菜花”(油菜花)“儿童”“黄蝶”;
预设: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
“篱落” 指的就是篱笆; “树头”是指树枝上。
“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小径”。(板书:
篱落、一径、枝头(静)
儿童、黄蝶、菜花
(动)

2.再读诗句,读通顺。
四、重点突破,理解诗意
1.看看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树
2.读诗句,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说一说。
根据对词语的理解,小组讨论交流。

2


选代表展示交流:
预设:篱笆很稀疏,小路很长。
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指导联系“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
“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
“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没有找到)
我们学过的哪 句诗句里中的“无”也是指“没有”的意思?(草色遥看近却无中“无”是没
有的意思。)
3.再读诗句,读好节奏。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五、吟吟诵诵,渐入诗境
1.我们读着诗 句,就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请你把欣赏到的景色说给大家
听吧!
小组交流说诗意,再在全班交流:
(诗句的大意: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深长的小径,树上的花 儿谢了,露出一些新绿,叶子还
没成阴。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黄山的菜花丛中没法找寻 。)
(板书:黄 新绿 黄)
2.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他有怎样的感受呢?
预设: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非常喜爱这乡村田园风光。(板书:情:喜爱)
请你把最喜爱的最有感受的诗句读一读。
3.配乐一齐读诗。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你随着音乐把诗诵读一番,读出自
己的感受。
六、图文对照,学编故事
1.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一 个短短的镜头,展开想象,把你“见”
到的说给同学听听吧。 (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 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赶一只
黄色的蝴蝶。黄蝶儿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故意与他捉迷藏 。追了一会儿,黄蝶
儿大概也飞累了吧,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眼睛紧盯 着蝴蝶,一
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诗人这时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 大
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艳丽。说时迟,那时快,小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
飞进 油菜花丛里去了,再也找不到了。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的不高兴。
他瞅了诗人 一眼,便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了。)

3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
你能看着图吟诵给同学们听吗?(指导有感情背诵)
在背诵的基础上,把这首诗默写下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七、课堂总结,再现课文。
1. 古时候的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诗人对乡村生活更是充满了喜爱之情,请你想象乡村生
活 的画面,用喜爱的语气再读一读全文吧!
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请把这 个故事写下来,看谁写得生动,想
象丰富。
板书内容








教学反思:



























诗 宿新市徐公店
情 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 (静)
画 追入
儿童 黄蝶 菜花 (动)
意 色:黄(绿)(黄)
4





第二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自主识字,会读“杂”字,会写“杂、稀、蜻、蜓”等4个生字。正确读写“杂兴”“菜
花稀”“蜻蜓” 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4.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 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
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 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
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揭题。一年之中有哪几个季节?你能用一首诗来告诉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吗?
(学生交 流)是呀!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习了有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古诗,今天我们
再学习一首古诗《四时 田园杂兴》,板书课题:《四时田园杂兴》注意“杂”字,下面的部分,不
是“木”。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诗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 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
么内容?
( “四时田园杂兴”的“兴”, 四声。“即兴”意思是: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
而创作。这里的“兴”,兴致,兴趣,“四 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
作品。)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 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
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
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 组。今天咱们所
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范成大 (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
诗题材广 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
湖词》《吴湖录 》等。)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认识生字:杂、稀、蜻、蜓。
注意读准平舌音“杂”,后鼻音“蜻、蜓”。
2.指导书写:“蜻、蜓、稀”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特别是“蜓”字,右边不要写成“延”。

5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 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
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
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 br>(2)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
红色, 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3)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三、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个人自由朗读。
(2)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地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画:想想这首诗 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他
们分别怎么样?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 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
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交流学法
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
平时遇到一 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预设:可以借助课文注释理解。
预设: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理解。
预设:还可以问老师。
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 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
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 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
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2.学生自学
3.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说,指名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点“惟有、日长”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惟有:只有;日长:天长了。)

6


(2)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3)教师随机点拨,注意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
(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
我们 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4.质疑: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2.赏析“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诗歌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
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3)读诗思考:
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 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
农村景物的特点。
五、再读古诗,交流探究

1.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宁静。第三句“ 日长篱落无人过”写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第四句中写“蜻蜓蛱蝶飞”显
得田野静悄悄的,以动写静。 (板书:宁静 以动写静)
总结: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动静相衬的写作手法。
4.指导朗读: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朗读这首诗,体会意境。
5.尝试背诵:自由背——同桌背——全班背
六、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这首诗风格 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安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板书:
清新、田园、安逸闲适 )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过渡)师:刚才我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板书)

7


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 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
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2)说诗句的意思,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3.比较两首诗
( 1)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前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什么呢?(写景),后一首,诗
人着重描写了村 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这么一种
兴致。是呀,同样是写田 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写劳
动场面的,有写景物的。看来,这 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
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 人才能捕捉到如此有生机和活力的场景。诗人范成大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 读吧!(读)
(2)看着这样喜人的景象,让我们不仅想起了村庄男女劳动时的场面“昼出……”
(3)虽然只字不提劳动场面,但景物的描写同样让人感受到了那农村的勃勃生机,劳动的喜悦。来,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两首诗吧!
七、总结交流,拓展阅读【出示33】

1.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让我们从中体会到田园之美,自然之趣,劳动之乐。
2.搜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篇,阅读欣赏。
板书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出示34】

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清新、田园、宁静、 安逸、闲适




教学反思:









8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锄、剥”2个字,会写“茅、檐 、翁、锄、赖、剥”等6个字,适时引领学生理解
“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 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
活的向往之情。
4.引领学生总结并运用“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的方法学习古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解题读题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及《四时田园杂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
习一首词,它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 ——清平乐·村居。请同学们看老师写
课题。(边写边提醒:写字像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
齐读课题。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师板书“村居”)
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师板书“清平乐yuè”,并齐读)
“清平乐”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想象一下:有水的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清凉舒 适。这是一首清静平和的音乐,给人一
种舒适的感觉。)
3.看来,有了丰富的想象,一个普 通的词也会变得有灵性、有生命,就活起来了。学语文就
要这样。
指读:清平乐 村居
4.师介绍:
“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光听这个词牌名,你有怎样的感受?
(凡是用它作词牌的词都给人一种清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
2.学生自读课文。提醒: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惬意的感觉。
3.检查初读。谁来都给大家听?(读得正确即可,教师相机正音。)
教师相机正音,指导书写“茅、檐”。
“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第五笔是点,最后一笔是撇,别忘记写。
“檐”左窄右宽,右边的横画较多,注意间距均匀,长短不一,“言”字上面一横最长。
4.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全词。
5.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9


(词的特点: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词有上下片;词是押韵的。)
6.请同学 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没有哪个字、哪个词语、或是哪个句子不理解。有问题吗?
有了问题,怎么办?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学生自主学习。
7.交流释疑。
我们先来说一说,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
预设:“翁”是什 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翁”字上面是一个“公”字,那就是说“翁”
指老公公。
“媪”字左边一个“女”字,就是指老婆婆,老奶奶。
翁媪就是指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
预设:谁知道“溪东”这个词的意思?
预设:“锄豆”这个词可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得 联系上下文。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词语的意
思?(锄豆就是锄豆子地里的杂草)
我们可不能被文字的表面意思所迷惑。不过,我们总是在错误中长大的。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之美
1.我们理解了一部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生齐读。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非常想读。师用清新的语调读,力求读得入情入境。
3.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好吗?
“词”也叫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
“小”“草”“媪”,发现了什么?(第一、二、四句末尾三个字韵母都相同,都有“ao”)
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大家把
词的上片读 读,感受一下。(生读)
我们看词的下片哪些字押韵?(东 笼 蓬)
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这首词有意思吗?我们再读一读。
四、放飞想象,浸润静谧之美
1.孩子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的 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生简
介画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 )
2.品环境
(1)好茶需要慢慢饮,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我们就细细品来,用我们的想 象去品出词中
的图画。
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
你从这两句中看到了什么景物?词人为什么说是“青青草”,而不是“青草”?

10


(2)赏景不仅仅要用眼睛,还要学会用耳朵来聆听!这样的美景属于你 ,美美地读一读吧。
(3)读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茅檐”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 又小,很简
陋,为什么还给你们产生这样美的感觉呢?老师告诉你们: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 檐”
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板书:茅檐 低小 )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 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让我们把
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齐读。
3.品人物
(1)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面。
(2)这一家一共有几口人?
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预设:
①品小儿
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
我说:“你是个无赖,你高兴吗?”
为什么?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是“无赖”呢?(活泼、可爱)(板书:小儿 无赖)
是的,古代有许多 词的意思到了现在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差别,今后我
们还会遇到这样的词。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儿可爱呢?
品“卧”。“卧”是什么样的姿态?
“卧剥莲蓬的样子”能想象出来吗?
(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一会儿还会仰着,高兴 就打个滚,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
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
师生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
师引说:他是多么——快活、愉快、自由自在、幸福、惬意……
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 ,世上最可爱的就是孩子”,就是你们,就是这个小儿。谁来读
读这句?
②品大儿和中儿
喜欢大儿,因为他很勤劳。
喜欢中儿,因为他会编织鸡笼。会编织鸡笼,那就是说他——心灵手巧
(板书:大儿:勤劳 中儿:心灵手巧)
③品翁媪

11


师讲解:虽然他们年 岁逐增,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童心未泯。人们常说老小孩儿,老
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 可爱。前面有同学提出“相媚好”这个词不懂(出示图片:突
出“相媚好”)。你们看图,两位白发苍苍 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
“相媚好”指两个人很亲热地说着有感情的话。他们嘴里操着吴音会说些什么呢?
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的说着话儿,拉着家常,这就是——相媚好。(板书:翁媪 吴音
相媚好 )
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样?(幸福、甜美、快乐、温馨、自由自在、与世无争……) 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乐。你们向
往这样的 生活吗?师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我们)(板书:醉)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让我们也醉一回吧!(放音乐,配乐朗读)
让我们闭上眼睛,记住这首《清平乐》。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 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再来
美美地吟诵这首《清平乐》!
五、拓展延伸,写话练习
出示这首词的画面,提出写话要求。
1.配乐写话。此时此刻,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描述。
2.画面取名:给自己的文字取一个美丽的名字。
3.集体交流
交流讨论: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
4.背诵这首词。
板书内容
茅檐 低小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清平乐 村居 大儿:勤劳
中儿:心灵手巧
小儿: 无赖
教学反思:







12



2 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构、冠”等10个字,会写“构、饰、蹲”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
记字形 。正确读写“攀上、装饰、顺序、朴素、照例、率领、倘若”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乡村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5.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 认“构、冠”等10个字,会写“构、饰、蹲”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
写“攀上、 装饰、顺序、朴素、照例、率领、倘若”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自读感悟,品味乡村美景,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 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
象?试着说一说。
2.看完图片,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 课了。(板书课题:乡下人家)学生齐读课题
“乡下人家”。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对乡村的感知 。
预设1:乡村很美丽,空气很清新。
预设2:乡村很有趣,有很多动物,还有很多庄稼和花儿。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走进乡下人家。
2. 简介作者
陈醉 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陈英儒,自号醉云楼主,广东台山人。小时候深受祖
父陈绍典毛笔书法 的熏陶。1962年移民去美,定居旧金山。陈醉云不仅是一位现代书法艺术坚
强的拓荒者,而且也是一 位坚强勇敢的现代诗人。他的诗作不拘形式、爱憎分明、用词精练而含
蓄。著有《寒星集》《乡下人家》 《爱的乐章》和《醉云集》 等。
二、自学课文,解决字词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会认字:构 冠 朴 素 率 倘 附 捣 绘 谐

13


(1)生字学习
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素”,翘舌音“率”等。
其中“冠”在这儿读一声,组词“鸡冠花”,还有一个读音“guàn”,组词为“冠军”。
(2)书写指导:
会写字:构 饰 蹲 凤 序 例 率 觅 耸
踏 倘 绘 谐 寄 眠
① 准字音:
读准平舌音“耸”,翘舌音“饰、率”,边音“例”等。
② 写指导:
“构 饰 蹲 例 踏 倘 绘 谐 眠”为左窄右宽的字,“觅、耸、寄”为上窄下宽的字;“凤 、
序”是半包围的字。
“蹲”左窄右宽,右下面的“寸”的一横要写长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率”中间的部分笔 画较多,注意从左到右写,第八笔是撇,第九笔点,下面的一横写长一
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谐”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提。
(3)词语理解
装饰: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
时令:季节、节令。
朴素:质朴;无文彩;俭仆,不奢侈。
独特:特有的,特别的,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
照例:照样;遵照常例。
倘若: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使。多用于书面语。
和谐:在事态发展中的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的状态。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配几幅图,分别给每幅图起个名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板书: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四、 细读课文,找出全文中心段
1.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2.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14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
“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
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4.真是 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最后一小节,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
人” “独特”的美吧。
五、课堂总结,再现课文。
1.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 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
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2.学习了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一首古诗,快来跟老师一起读读吧!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教学反思:




























1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一、复习字词,导入课文
上节课,老师已经领着你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语,朗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在深入学习 课文之前,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吧!
1.复习本课重点字词。(齐读)
2.指导学生理解有不明白的词语。
3.指导学生书写难写的字:率
二、体验情感,学习方法
带领学生用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阅读方法,提炼出两句诗,并进一步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魅
力。
1.那我们先从第一自然段开始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注意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并思考每
一句主要 写的是什么。
(1)汇报交流
第一句:门前搭架
第二句:花落结瓜
第三句:装饰可爱
(2)这第三句话句子比较长,到底是讲什么呢?大家一起再读一遍。出示句子。
乡下人家总爱 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
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 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
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 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
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预设:为什么说装饰比石狮子可爱?
预设:石狮子单调,这里的瓜架青红叶绿,颜色鲜明可爱。
门前的瓜架这么特别,这么可爱,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谁来试试?
指名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这一段有几句话,分别都写了什么?
(3句,第一句种花(花);第二句种竹(竹);第三句看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种花种竹

16


(2)那你们喜欢这里的花呢,还是喜欢这里的竹呢?有喜欢 花的有喜欢竹的,那就先看写花这
一句,大家一起读一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①朴素中带着华丽?独特?
预设:是一对反义词,开得美所以华丽,在农家显得朴素。 ②写竹子的有两句,第一句很简单,一读就懂。第二句写得很有意思,说说看这句话哪里让
你感到有 意思?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预设:竹笋像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慢慢从土里探出头来。
指名读,齐读。
(2)下面又该我们扮演小老乡夸夸自己啦!谁来夸?
生:我们这有美丽的花,花能报时间。
生:有可爱的竹笋,笋能炒菜吃(谁还会从其他方面来夸?)
(3)此时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你会用什么?(好风光)
板书:好风光
(4)看,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这样我们又把第2段变成了一句诗,读一读。好玩吗?
三、抒发情感,学习方法
(学生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分组探究,自主抒发对课文的感悟,概括出四句诗。)
1.看来同学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种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读书方法,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试?
下面3、4、5、6段每组读一段,看能不能也概括出一句诗来,把它写在该段的空白处。但要注
意你们 概括的诗句要能和上面的连起来,读起来要顺口。
(1)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概括的诗句是什么?每一段主要写什么?
随机板书:大鸡小鸡林觅食,小鸭戏水河中央。
红霞晚餐看鸟归,秋夜虫鸣入梦乡。
2.抓住要点品读感悟,我们又概括出了四句诗!
下面我很想听听你们又是抓住哪些重点词句进行品读的呢?
说得这么好,那你们的脑海中肯定也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情景吧,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小鸡抢食的情景、小鸭戏水的情景、他们吃饭时的悠闲、他们做的好梦……
3.课文写 得精彩,你们说得更精彩!同学们,这就是乡下人家充满情趣的房前屋后,这就是
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一 年四季。有默默不语的——,有热闹嬉戏的——,还有悠闲快活的——,
真是一片盎然生机。我是越来越 喜欢乡下人家了,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里呢?那就让我们带
着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一起读最后一段。
4.(1)这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是对乡下人家最好的概括,我们再来概括出两句诗,作为这首诗的总结,好吗?谁来试试?

17


(2)学生说,师引导,抓两个关键词,独特迷人的什么?风景?风景怎么样?
随机板书:独特迷人风景好
(3)乡下人家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心情如何?可以用什么词?(舒畅,爽)
随机板书:乡下人家心欢畅
(4)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预设: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对质朴、善良、勤劳的乡下人家的热爱之情。
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文,我们欣赏了乡下迷人、 独特的风景,了解了乡下人家质朴、快乐的生活,不禁心
生向往之情。
2.课外延伸:(小练笔)
你们想不想赞美自己身边的乡下人家?我们学习作者的一些写法: 比如具体描写的方法,抓住景
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对比的方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等,来写一写我们身 边的乡下人家的风景
或者是你喜欢的一处景物。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写得很美,很有特色的。

板书: 2乡下人家

屋前瓜果美又香,种花种竹好风光。(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
大鸡小鸡觅食忙,小鸭戏水河中央。(鸡鸭觅食图)
红霞晚餐看鸟归,夜听虫鸣入梦乡。(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独特迷人好风景,乡下人家心欢畅。

教学反思:














18



3 天窗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理
解字 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海滩、闪烁”等词语。
2.抓住“小小的天 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
和无穷快乐。
3.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身的感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理
解 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海滩、闪烁”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户,可是在近百年前 的中国南方农村,习惯在屋顶上开个天窗,天窗
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 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板书:3 天窗)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窗?”)
3.天 窗虽小,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小朋友们的童年充溢想象,下面让我们和
作家茅盾一起去体 验天窗的魅力。
4. 简介作者
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 冰,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
沈明甫等,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他 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
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 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
记》。1981年3月14日 ,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
篇小说的创作。 《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关于童年生活的一篇小文章。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茅盾先生笔下的天窗是什么样子的呢?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19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个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4.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慰藉 卜落 锐利 河滩 帐子 闪烁 蝙蝠 霸气 猫头鹰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帐 烁 锐”为翘舌音;
前鼻音“滩、蝙 ”,后鼻音“鹰”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5.指导书写
“蝙”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扁”,“户”的下面是一横,两竖。
“鹰”笔画较多,注意写的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广”写宽大一些。
6. 理解词语
(1)天窗:设在屋顶上用以通风和透光的窗子,常见于旧式建筑。
(2)锐利:多用来形容器物尖利、有锋芒,也可形容人的目光敏锐,有洞察力。
(3)霸气十足:很有气势,魄力。
(4)扫荡:荡平,彻底清除之意。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开天窗?
2.依据这样的条理给文章分为三段。
第一段(1-3自然段):天窗的由来。
第二段(4-7自然段):天窗带给我们的慰藉。
第三部分(8自然段):感谢发明天窗的人们。
3.完成填空:
《天窗》首先交代 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
(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 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应
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哪个段落最能概括体现了这种神奇?(最后一段)
四、学习结尾,学会质疑
1.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
预设:“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预设: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小朋友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20


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
2.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窗是怎么来的。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为什么发明了天窗?
2.导入:(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 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
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 更复杂,更确实!
课文的最后,茅盾先生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生接读)
(2)你怎么理解“无”“有”“虚”“实”?
(3)简要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引入中心问题:小小的天窗是怎样让孩子们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的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是应该被感谢的?让我们走进课文4—7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找出 相关句子体会体会,再有
感情地读读。(板书“唯一的慰藉”)
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圈画出来,并做批注。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
A.夏天阵雨时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设身处地想一想: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用“ △”标出最能表
现孩子们心情的词语。(板书:夏天阵雨时)
预设:夏天阵雨来了,孩子非常高兴。
从哪些词语看出?
预设:从“喜欢、仰着脸”看出。
2.屋子,被关上了,天窗,却无法关上;身体,被锁住了 ,想象却无法锁上!透过这扇天窗,
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在文 中画出相关语句。
3.第五自然段
我们合作,把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老师的引读。
透过天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起来填一填吧!
透过那小小的天窗,你会看到(雨 脚在那里卜落卜落地跳),你会看到(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到(这风,这雷,怎样 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

21


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外面的风雨多么猛烈!)
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预设:因为屋 里很安静,与外面的风雨交加比起来来,感到外面的可怕的威力,相比较而言,
屋里就安稳的多了。
4.语言训练
这风雨雷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想象一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画
面?
5.夏天阵雨来了时,这一方小小的天窗抚慰了孩子们沮丧孤寂的心灵。因而,作者说—
发明 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
从“虚”中看 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板书:“无”“有”
“虚”“实”)
B.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板书:被逼上床休息)
1.出示学习向导:
(1 )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上床“休息”的时候,心情又是怎
样的?你是从哪些 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2)默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事物,用波浪线勾 画出孩子
们由看到的事物想象到的景象。
2.学生读书,思考,勾画。
3.品读交流
(1)天黑了,孩子们还留恋着月光下的草地游戏或河滩上的追逐戏闹,却被大 人们逼着上
床“休息”,这时候,心情是怎样的?(抓“忘不了”“偷偷”体会孩子们的无奈和不甘)
(2)然而,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绪却扯得很远很远。请根据你对第7自然段的理解,完
成下 面的语言训练:
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颗星 ),想象到的是(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看到的
是( ),想象到的是( );看到的是( ),想象到
的是( );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
这里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了解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 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
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 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
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
(3)小结:孩 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纵即逝的一条黑影,
通过奇妙的想象组成一体, 构成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天窗小小的空白,勾起孩子多少神

22


奇的想象!(板书:小小的空白,神奇的想象)
4.师生合作朗读6、7自然段。
5.语言训练:
如果是你,也一定和作者一样有 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走进那一间黑得像地洞似的屋子,仰
望天窗那一方小小的阵雨的天空;当我们扫兴 地躺在床上,面对那一方小小的夜空……我们的思
绪又会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幅奇妙的画面吧!
(1)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奇幻的云彩,有的像( ),
有的像( ),有的像( )。
(2)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 ),也许是
( ),也许是( )。
(3)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它们也许是
( ),也许是( ),也许是( )。
6.晚上,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想却 没有“休息”。这一方小小的天窗让孩子们想象出了一
个美丽而又广阔的世界。因而,作者说——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
从“ 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三)总结升华,探知真谛
1.展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比较句子:
A.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得感谢的。
B.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被感谢的。
(1)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后一句话较为具体。)
(2)“天窗”加不加引号,表达的意思同不同?(天窗加上引号,有特殊意义)
(3)文中加了引号的“天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天窗已经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天窗是 孩子们想象的窗口,也是孩子们心灵的窗口,只有
揣着一颗向往美好的心,才能打开想象的窗,才能走向 更多更广袤的美好世界。)
板书内容
3 天窗

小小的空白 夏天阵雨 “无” “有” 唯一的慰藉
神奇的世界 被逼上床 “虚” “实”

教学反思:


23





4 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认读“绮、和、谈”3个生字,理解“绮丽 回旋 应和 纤细 沉醉”等词语。
2.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爱恋与赞美。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春水,滋润了大地,催生了万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到处 都充满了生机,到处是欣
欣向荣的景象。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描写这美妙春景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美丽的《三月桃
花水》吧!(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1. 刘湛秋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刘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1957年开始 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
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 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共22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铃铛 绮丽 回旋 应和 纤细 沉醉 草如茵 柳如眉
2.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绮丽:鲜艳美丽。 回旋:盘旋,转动。
应和:呼应,附和。 纤细:细微,细小。
(二)读懂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4.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5.学生质疑。

24


(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 应该多让学生用自
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 于比较难
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
天?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
话对 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
段)
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
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二)学习第2-6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啊!河流醒来了! 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
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 回旋。
2.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呵,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呵” ,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
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了。(拟人 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朝霞”“酒窝”(比喻)。
3.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 “水面”的段落。
4.小组自学:
三月桃花水是 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
系?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 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板书:什么声音 竖琴 什
么光芒 明镜)
5. 教师提问: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
为什么这样写?
预设: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
预设: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修辞手法 ,把“柳枝”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
“姑娘”比喻成“花瓣”。

25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第7自然段: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预设:课文最后一段直接抒情, “啊,沉醉”表达了对三月桃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预设:“草如茵”“柳如眉”,两个比喻句,表现了三月桃花水的美好,令人心醉。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散文诗写的是春水,作者表达了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喜爱和赞美)
五、拓展。
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写某一个季节的自然景观,或写一 写春天游园
的见闻。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 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
在水面的朋友说什么?

板书:
三月桃花水
什么声音? 竖琴
沉醉 喜爱和赞美
教学反思:
什么光芒? 明镜







教学反思:






26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想法或情感。
2.学习和积累词语,了解城市和乡下的不同。
3.看图写一段话,根据例句仿写。
4.积累和理解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用(积累词语,了解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仿照例段写片段)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学过程:
·
·
1.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想法或情感。
2.学习和积累词语,了解城市和乡下的不同。
一、交流平台
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 ,有些语句特别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
想一想这些语句分别表达了作者 什么样的情感或想法?(板书: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情感)
1.小刚:我发现有些语句能够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小兰:我从《乡下人家》的最后一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
独特、迷人的风景”,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美。 < br>小明:学习《天窗》时,我从“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中,体会到天窗给孩
子们带 来的快乐。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示作者情感或想法的部分用“ ”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4.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1)《乡下人家》表达了作者的想法是“乡下人家,不论什 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
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天窗》表达了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4. 小练习:
请同学们从本单 元其余的文章中找最能表达作者感情或想法的句子,看看分别表达了作者什
么情感或想法。

27


示例:
从《宿新市徐公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 菜花无处寻”表达了诗人喜爱儿童及乡间美
景的思想感情。
从《三月桃花水》体会到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并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板书:城市生
活 农村生活)
1.
cuǐ càn
繁华璀 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灯火辉煌
wò niǎo
肥沃 静谧 炊烟 袅 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2.读一读,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
注意读准平舌音“璀、璨”,鼻音“袅”。
3.说一说,这些词语分别描写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教师小结,指导:
第一行词语都是描写城市生活的词语,第二行词语都是描写乡村生活的词语。
4.选一选,说一说。
(1)描写城市生活:
这是个繁华都市。到处高楼林立,到 处车水马龙。商场里陈列着各色价值不匪的世界名牌服
........
装,酒店里的奢侈盛宴 一桌连着一桌,一局跟着一局,大街小巷里无处不是霓虹闪烁、欢歌劲舞,
....
空气中到处 充斥着前卫时尚的气息……
(2)描写乡村生活:
柔和的夕阳,绚丽的云彩,横卧在不远处 的天边群山上,坐落着依山傍水的一簇簇村落,一
....
家家房顶上升起的炊烟袅袅。
....
(3)说一说,你体会到的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不同。
学生交流,展示如下:
城市生活很繁华、热闹、时尚、快捷、方便;
乡村生活很自然、恬适、静谧、美好。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城市或乡村的词语?
城市生活:
霓虹闪烁 灯红酒绿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水泄不通 人声鼎沸 人欢马叫

28


乡村生活:
万紫千红 花香鸟语 春色满园 雨后春笋
鸟语花香 山青水秀 繁花似锦 湖光山色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1.看图写一段话,根据例句仿写。
2.积累和理解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一、词句段运用
(二)读一读,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 天空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 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
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 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泛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1.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分别描绘出了什么地方的风景画?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第一个片段写了一幅傍晚时田园风景画。
第二个片段写了一幅海边风景图。
(板书:田园风景画 海边风景图)
2.选择其中一幅图,照样子写写。
示例:夕阳染红了西边的天空。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 如镜的小河里,像盛开的一大朵一
大朵鸡冠花。不知谁往河里丢进一粒小石子,激起的浪追逐着夕阳的余 辉。河两岸的柳条像一丝
丝的绿绸,在春风的吹动下轻轻摇曳,好像怕惊动了静静的河水似的。柳树下洗 衣姑娘的影子倒
映在水里……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卜算子.咏梅》,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29
·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卜算子.咏梅)
(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句意思: 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了, 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
来。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意思是说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写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3.简介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 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 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
润之,湖南湘潭人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4.把这些诗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通过本学习园 地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作者的想法和情感。积累了一些描写
城市和乡下的词语,并学会 运用,积累了毛泽东的诗词《卜算子.咏梅》,学会积累和利用词语、
诗句。课下请同学们多积累一些本 单元有关的词语,诗句。

板书设计
一、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情感
三、城市生活 农村生活
四、田园风景画 海边风景图
五、《卜算子.咏梅》




教学反思:






30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杂乱(zá) 素养(sù) 锄头(chú) 绮丽(qí)
....
B.蝴蝶(dié) 附近(fù) 捣衣(dǎo) 剥莲蓬(bāo)
....
C.占卜(bǔ) 纯朴(pǔ) 谈心(tán) 鸡冠花(ɡuān)
....
D.应和(hé) 和面(huó) 和药(huò) 曲高和寡(hè)
....
2.下面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一句中“卧”、“喜”两个字,写出了小儿天
真 活泼、顽皮淘气,是最招人喜欢的,喜欢他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B.“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 句词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朴素
恬静的乡村美景图。
C.从《宿新市徐公店 》这首诗中的“新绿”、“未成阴”、“菜花”等词语可以看出,
这首诗所写的季节是初春季节。 D.“日长篱落无人过”这一句从侧面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农忙季节,农民早出
晚归,白天很少 见到行人。
3.下列句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
等。 B.词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
牌。《清平乐· 村居》是一首词的词牌是“清平乐”。
C.词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
D.《清平乐·村居》是词人正值中年时期因遭受排挤打击,归隐农村时写的一篇作
品。
4.下列句子中不同类的修辞手法是( )。
A. 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
B. 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C.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
D.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二、看拼音,写词语。
fù jìn hé xié pǔ sù shuài lǐnɡ biān fú
( ) ( ) ( ) ( ) ( )

31


hé tān xiónɡ yīnɡ bà qì shǎn shuò zhuānɡ shì
( ) ( ) ( ) ( ) ( )
三、选字组词。
[倘淌]流( ) ( )若 [谐楷]( )书 和( )
[藉籍]慰( ) 书( ) [帐账]( )篷 ( )单
四、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①( )楼林( ) ②( )( )袅袅 ③( )( )相闻
④依( )傍( ) ⑤( )( )马龙 ⑥( )街( )巷
1.上述词语中,描述乡村的有______,描述城市的有______。(填序号)
2.我还能各写一个描述乡村和城市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
五、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篱落疏疏一径深( )

A.径直。 B.小路。
2.麦花雪白菜花稀( )

A.稀疏。 B.稀有。
3.最喜小儿亡赖( )
..
A.顽皮、淘气。 B.撒泼,蛮不讲理。
六、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念“xīnɡ”。( )
2.《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题。( )
3.《乡下人家》中的最后一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
4.《天窗》一文中三次提到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
5.《三月桃花水》中“桃花水”指的是春水。( )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补充诗句。
(1)童年是欢乐的,在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中描写儿童快乐的诗句是
“________ ,________ ”;在《清平乐·村居》中描写小儿子活
动乐趣的一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32

< br>(2)“乡下人家,不论________,不论________,都________。”这句话表达 了作者
________之情。
(3)《天窗》运用丰富的________,说明 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________和________。

2.读《卜算子·咏梅》,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2)词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赞颂了梅花_______的品
格。
(3)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
A.积极乐观 B.低沉孤高
八、课外阅读。

春天到了,大地复苏,花儿开放,整个大自然充满了生机,我十分喜爱这生
机勃勃的春天,尤其 爱春天里那绿油油的小草。
我家门前有一片空地,上面种着小草,它们是那样富有(生机、生命)。春 天
一到,一下子就铺开了一片绿色的天地。细看,它们是嫩绿色的,水灵灵的,多么
喜人!

33


一阵风吹过,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时而舒展双臂,时而左 右摇摆。它们
像一群活泼的小女孩,天真可爱。这时你如果有空来欣赏一下,一定会叫你心旷神
怡,乐而忘返。
你别看小草这样(软弱、柔弱),可它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有一天,一阵
狂风过后,突如其来地下了一场大雨。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那小草。呀!小草好
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 ,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但我相信,它们是不会在
暴风雨下屈服的。果然,小草又慢慢挺直了腰 ,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它们
好像在骄傲地说:“你看,我们是多么顽强啊!”……”
小草,没有鲜花那么娇艳,没有白杨那么(挺拔、挺立),可是它的生命力是
多么(顽强、坚强)!人们 说“疾风知劲草”,小草是当之无愧的。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首的横线上。
2、用“﹨”划去( )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3.“果然,小草又慢慢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这一句是用
的 修辞手法。“泪珠”指的是 。
4.下列哪一句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在句后括号中打 “√”。
①表现了作者喜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 )
②赞扬了作者喜爱小草的思想感情。 ( )
③赞扬了小草坚强不屈,有顽强的生命力。 ( )
④赞扬了小草的美丽可爱。 ( )

34


5 琥珀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琥、珀”等1 2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
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怒吼、松脂、拂拭、渗 出、半晌、推测、
教学目标
蜘蛛、热辣辣”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第一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
教学

目标
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怒吼、松脂、拂拭、渗出、半晌、推测、
蜘蛛、热辣辣”等词 语。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出示琥珀艺术品图片。
2.揭题,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
的?)
3.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出示琥珀有关资料
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 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
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 丽异常。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
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 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
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
2016年3月6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了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琥珀矿石,其年龄在9900< br>万年左右。
4. 介绍作者
柏吉尔 ( 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 等 。本文就选
自这本书 。从大体上看,本文属于科普小品。但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
的科学知识变得如 此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所以也有人说《乌拉波拉故事集》是童话。《琥珀》
是根据《乌拉波拉故事集 》改写的。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35


(一)提出自学要求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二)汇报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出示本课生字
琥 珀 嗡 脂 拭 渗 俯 扎 番 埋 澎 湃 怒 吼 餐 划 晌 辣 挣 刷 测 详
指名读,师生及时更正:
注意读准平舌音“餐 测”,翘舌音“脂 拭 渗 晌 挣 刷”等。
2. 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拭 餐 渗”的书写
师范写,并讲解: < br>“拭”左窄右宽,左边的“扌”注意第三笔是提,右边的最后一笔斜勾写的长一些,落笔和提手
旁 在同一水平线上,不要多写最后一笔撇。
“餐”上下结构,注意上面有三个部分组成,下面是“食”, 撇捺要写得舒展一些,托住上面的
部分。
“渗”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参”的写法,下面的“彡”
的写法,三撇要写在一条竖线上,第二笔、三笔起笔位置要记住:都在前一撇的三分之一处起笔。
3.理解词语
松脂: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拂拭:指掸掉或擦掉。
粘稠:形容液体的粘性很强。
飒飒:风的声音。
琥珀:古代松柏树脂的一种化石,浅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透明固体。可用它制造漆、装饰品等。
断绝:指原来有联系的失去联系,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贯。
推测:根据已知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澎湃:形容涛声互相撞击。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俯,头向下;仰,脸朝上。
约摸:估计,大概的意思。
怒吼:原指猛兽发威吼叫。课文中比喻水的风浪声很大。
热辣辣:形容热得像火烫着一样。

36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课文,正音。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3.给课文分段:
再次读文看看课文如何分段?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如下:
第一部分(1自然段):琥珀的形成时间。
第二部分(2-9自然段):松脂球的形成。
第三部分(10-12自然段):琥珀的形成。
第四部分(13-18自然段):琥珀被发现的过程及琥珀的价值。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提示: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 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
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四、图文结合,了解琥珀特点。
1.图文对照,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预设1:里面有一只小苍蝇和一只蜘蛛。
预设2:这块琥珀是金黄色的。
预设3:这块琥珀是透明的。
(2)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 3)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琥珀的形成
过程是根据 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感情齐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明确:课文写这块 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
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
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 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五、课堂总结,巩固提高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 字词,欣赏了琥珀的美丽和神奇,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
都想知道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下节 课我们就来研究。

教学反思:




37


第二课时

1.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字词
琥珀 松脂 拂拭 渗出 前俯后仰 一番 澎湃
怒吼 美餐 晌午 热辣辣 挣扎 冲刷 推测 详细
指名读,赛读。
1.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预设: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 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
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3.谈话导入新课:根据这块罕见 的珍贵的琥珀,作者推测想象出一个十分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
琥珀的形成过程。那么,作者是怎样推测 、怎样想象的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思考,一起推测,
一起想象。
二、品读课文:还原推测过程,品味文章语言。
(一)默读课文,大胆质疑。
默读课文,做批注,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设:
1.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2.它们是怎样成为化石的?
3.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A.松脂球的形成(2-9自然段)
1.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
引导学生发现:天气热,太阳猛;松树 渗出松脂;蜘蛛正要抓到苍蝇;松脂刚好滴到蜘蛛和苍蝇
上。(板书:苍蝇蜘蛛巧遇)
2.作者把这个故事写得非常生动有趣,让人感觉很真实,很形象。再读课文,想象画面。
(1)找到描写太阳和松脂的句子,读句子,想象画面,感受天热,松脂多而美。
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
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
晌午的光热辣辣地照射 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
黄的光。)
(板书:太阳光:暖暖的、火热、热辣辣 松脂:厚厚的)

38


(2)作者又是怎样记叙松脂包裹蜘蛛和苍蝇的过程的呢?
①找到句子,读一读,并在脑子里形成画面。
②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在学生介绍过程中,老 师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讲清细节,把故事讲生动;
同时,抓住“刚、正好、一齐”引导学生感受事情的“ 巧合”)
③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也能说明这真的是一种巧合,一种偶然,能找出来吗?有感情地读一读。 (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
虫子 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3)就这样,松脂不停地滴落在两只小虫子上,结果――
(出示句子: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 ,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
的黄色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 ,终于不动了。)
(抓住“不能……也不再……,都,终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师生共同归纳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第一,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二,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
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4.赏析课文,感情朗读。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 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写出了小苍蝇的快乐劲儿)
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 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
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小心 翼翼)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
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事情发生得巧极了)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 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语句幽默,让人感觉两只小动物很可怜; 同时也写出了老松树的不忍心但又无可奈何。)(板书:
被淹没)
B.探究琥珀的形成(10-12自然段)
师过渡: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 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
松树脂的化石,松脂球又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1.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预设一:
“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 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
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 棵老松树上。”
(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 得太巧了,

39


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预设二:“陆地 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
淹没在泥沙下面。” 琥珀的形成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
师提问:如果说松脂滴落到两只小虫上纯属巧合的 话,那么,包裹着蜘蛛和苍蝇的松脂球变成化
石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出示:1.时间漫长。2.陆 沉水漫。3.松树腐烂。4.泥沙掩埋。)
2.作者是怎样写出漫长的?(引导学生抓住“几十年,几 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进行体会。通过时间“长”“短”的相对性, 体会化石形成时间的漫长。)(板
书:松脂球化石 时间长)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进一步感受漫长。
4.最后,松脂球化石--琥珀又是怎么被发现的?
C.琥珀价值(13-18自然段) < br>1.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推测”是什么意思?
预设:“推测”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2)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预设1 :因为透过琥珀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小东西——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可以想象它们两个如
何相遇,如何被 松脂包在一起的。
预设2:从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可以猜测出它们如何拼命挣扎的情形。
2.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科学家还有哪些大胆的推测?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
( 1)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
闪地发出金 黄的光。
这个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预设:因为只有太阳很毒辣,才能把老松树上的厚厚的松脂晒化,才能滴下一大滴松脂。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这个推测的依据又是什么?
预设:因为能把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同时包住的一定是一大滴松脂 ,小的松脂是包不住两只小动
物的。
3.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你还能想到会这块琥珀还有哪些 价值。用“从那块琥珀的发现,我们可以
推测……”说话。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延伸:寻找前后联系,质疑形成过程。
(1)再读全文,我们还可以发现,课文很 多句子都是有相互的内在联系的,你能一一找出来吗?

40


(如对海的描写;对小虫的描写;漫长时间与第一自然段的照应……)
(2)作者对这块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你有什么疑问吗?
(如,为什么我们通过琥珀,推测到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那么对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你又有什么新的推测呢?
(如,苍蝇和蜘蛛也许在几千万年前是一对好朋友,相会的时候被包裹在松脂里了。)
2.作业
把你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想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板书内容







教学反思:


5 琥珀
太阳光:暖暖的、火热、热辣辣
松脂球形成 松脂:厚厚的、继续滴
苍蝇、蜘蛛:巧遇
时间长
松脂球变成化石
被淹没


























41






6.飞向蓝天的恐龙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钝、仅”等13个 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生字,
教学目标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笨拙、迟钝、毫不相干、隧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
的语段。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
兴趣。
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 认“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生字,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笨拙、迟钝、毫不相干、隧道”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一、出示,引入课题
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1.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 了活灵活现的恐龙。下面,我们来学
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2. 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并板书课题。(板书:飞向蓝天的恐龙)
(2)质疑
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
产生了 什么疑问?分别说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
么能飞向蓝天呢?恐 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3. 初步释疑
①通过预习, 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不知道的请
读课文找答案。(给一定的时 间读书)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4. 作者简介
徐星,男,祖籍江苏, 出生于新疆伊犁新源,古生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 脊椎与古人类研究
所古生动物学家。兼任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国科学院副主委,英国《皇家学会学报- 生物辑》
和《中国地质学报英文版》编委。

42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生字新词。
迟钝 不仅 描绘 隧道 繁衍 十吨 公斤 脑颅 膨大 敏捷 树栖 开辟 崭新 笨重 谈起 鸽子 毫
不相关 描绘 末期 形态各异 前肢 鸟翼
2.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互 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
学商量。教师巡视,对差生加以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注意读准平舌音“隧 ”,翘舌音“崭 肢”等。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5.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隧 翼”的书写。
“隧”左窄右宽,注意左边的“阝”两笔写成:横撇斜勾、竖;右边的部分“遂”是个半 包围结
构,先写上边的部分,再写“辶”,“辶”是三笔写成:点,横折折撇,捺。
“翼”注意是有三部分组成:羽、田、共。其中“羽”不带勾。这个字写扁一些。
三、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自读课文,读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敏捷:动作等 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
敏。
色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 。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
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毋庸置疑:无需怀疑。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过渡:下面让我们读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自由读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量的化石显示,鸟儿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

43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科学家们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过程。
五、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字词、句子都能读准确了,现在可以来解决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 。(出示:“恐龙是如何飞
向蓝天的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哪个自然段能回答这个问题?(第四 自然段)
2.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
(1)先自己读。
(2)再讨论。
(3)汇报:
① 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 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④ 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的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六、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语,读懂了课文,把握了课文的脉络层次,究竟恐龙的一 支是如何变
成鸟类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教学反思:






















4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说明性文章表达准确的 这一特点,今天我们继续来
学习。首先,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过的词语,出示词语:
迟钝 不仅 描绘 隧道 繁衍 十吨 公斤 脑颅 膨大 敏捷 树栖 开辟 崭新 笨重 谈起 鸽子 毫
不相关 描绘 末期 形态各异 前肢 鸟翼
师:这些词语都是第一自然段中,你们能用上这些词语概括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吗?
预设:(事实证明笨重的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师:我们接下来学习课文,跟着科学家走进恐龙的演变世界。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
(1)科学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
(2)科学家有怎样的发现?
(3)“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这些发现为什么让全世界的研 究者们“欣喜若狂”?结合课文内
容说说:
“辽宁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
之笔。”
(1)‘点睛’之笔是什么意思?
(2)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点睛之笔 ”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漫
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 比作“画卷”。而要证明恐龙向鸟类演化,“羽毛”是非常关键的部分。
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的发现 ,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这项研究的进程。因
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3)这一重要的发现多么令人欣喜啊!这也是科学家钻研时的心情,我们带着这种欢欣鼓
舞的心情来读 一读这一句话。指导感情朗读,体会科学家钻研时的心情。(读出欣喜若狂的心情)
(二)第三、四自然段的学习
师:是啊,凶猛、笨重、迟钝的恐龙能变成轻灵、五彩斑斓、凌 空翱翔的鸟,多么不可思议啊!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看默读提示:默读课文的三、四自 然段,想想恐龙是怎样
一步步演化成鸟儿的?
全班交流:(先小组汇报其他组补充)
(1)第一种恐龙的特点

45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 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退
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 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A、去掉“大约”行吗?
B、比较读
(1)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
腿支撑身体。
(2)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支
撑身体。
C、指名读
(板书:第一代恐龙 → 庞大家族 →(两亿三千万年前) (数千万年后))
(2)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的特点:“有些恐龙像它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 则四足行走;
........
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身材小巧,体重不 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
.........................
是茹毛 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
A、想想看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B、(恐龙种类的图片)请同学们说说你对恐龙的认识。
C、注意加点的词语,照样子写一段话。
预设:蚂蚁经过进化,有些蚂蚁还保持着原有的黑色 ,有些蚂蚁则变成了黑红色,有些蚂蚁比他的
祖先大了好几倍,有些蚂蚁则小巧玲珑,十分招人喜爱,有 些蚂蚁变成了掠夺者,成为了人类的敌
人,有些蚂蚁则变成了益虫,成为了人类的好朋友.
D.大家对这形态各异的恐龙都充满了喜爱之情那我们就来读一读吧!男女对比读、齐读。
教师:这么庞大的家族都能飞上美丽的蓝天吗?(生:不是)请大家找出相应的语句来读一读
(3)猎食性恐龙的特点: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 ;
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它们
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A、齐读。出示恐龙不 断进化的图片(教师适时解释:恐龙长的越来越接近现在的鸟类了。骨骼
中空,身体才会轻盈,行动也就 敏捷了,又长出了像鸟翼一样的前肢,体表还有羽毛。)
B、“其中”是在什么中?“一些”说明了什 么?(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我们在习作时应注意
恰当地用词学习如何锤炼语言。)
板书:猎食性恐龙(其中一支) →飞向蓝天
(许许多多年后) (亿万年前)
C、比较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1)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长得像鸟类。
(2)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
(1)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46


(2)它们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D、齐读。
教师:这些都是恐龙飞向蓝天的前提,那么它们是怎么飞向蓝天的?
(4) “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的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师:科学家们都认为是这样吗?
生:不是,还有的科学家认为……
师:由于生活习 性的改变,使恐龙飞向了天空。有的科学家认为是树栖生活使鸟具备了滑翔能力,
并逐渐能够主动飞行; 有的科学家认为是生活在地面上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但是,
毋庸置疑是什么?师板书齐读。
生:齐读句子。
师:是的,恐龙的一支经过了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4、直观感受
师: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清楚详细的介绍拉近了恐龙与我们的距离,现在就 让我们再近距离
地欣赏一下各种种类的恐龙吧!(出示其他类型的恐龙图片)
5、学生复述
师: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出示演化过程的图片)
教师 :不管怎么样,有一点毋庸置疑(生接读)“毋庸置疑”怎么样理解?(无须怀疑)带着这
种语气再读这 句话。
(三)学习第五段
教师:无论如何这只是科学家们根据种种证据的推论,它们有更美好的心愿。齐读第五段。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是科学家们的愿望,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研究,他们多 么希望能重现这一历史进程啊,
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这 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
贵的心血啊!科学研究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世界上有太多的奥秘等待大家去探 索,就请同学
们抓紧宝贵的学习时间,将来去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吧。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 什么感想?你们想对科学家们
说些什么?
预设:科学家们推测出恐龙演变成鸟类是有事实依据的,化石是最后的证据。
预设:科学家的想象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虽然大胆却是严谨科学的。
2.总结写法
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
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

47


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作业:拓展学习
(1)把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复述给家长听。
(2)对于不明白以及想了解的问题可查阅 书籍或上网查询。交流收集的资料,举办一次“恐龙
世界”展览。




教学反思:































板书:向蓝天的恐龙
第一代恐龙 → 庞大家族 →
(两亿三千万年前) (数千万年后)
猎食性恐龙(其中一支) →飞向蓝天
(许许多多年后) (亿万年前)
48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兵、乓”等12个生字, 会写“纳、拥”等15个生字,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纳米 拥有 冰箱 除臭 隐形 健康 预防 病灶
教学

目标

疾病 细胞”等词语。
2.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3.自主、合作探究“新奇”的具体体现。
4.领会纳米的神奇所在,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教学

重点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体体现。
教学

1.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难点
2.有科学依据的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第一课时
1.自主 学习字词,会认“兵、乓”等12个生字,会写“纳、拥”等15个生字,
教学

目标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纳米 拥有 冰箱 除臭 隐形 健康 预防 病灶
疾病 细胞”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导语:大家还记得在科幻世界里那些随意消失变化 的人吗?还记得在神话世界里,孙悟空
的七十二变吗?现在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在疯狂的科幻世界里,不是 在神奇的神话里,而是在离我
们也许只有几年之遥的纳米时代!那么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大家 想不想了解有关这方
面的知识?
2.展示图片:
图1.纳米机器人(描述的是一个 纳米机器人在清理血管中的有害堆积物。由于纳米机器人
可以小到在人的血管中自由地游动,对于像脑血 栓、动脉硬化等病灶,它们可以非常容易地予以
清理,而不再用进行危险的开颅、开胸手术。)
图2.纳米技术制作的中国地图(这是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科技人员,利用纳米加工技术在石墨
表面, 通过搬迁碳原子而绘制出的世界上最小的中国地图。这幅地图到底有多小呢?打个比方吧,
如果把这幅图 放大到一张一米见方的中国地图大小的尺寸,就相当于把该幅地图放大到中国辽阔
的领土的面积。)
3.板书课题: 简述:这篇科学小品文向我们简单而准确地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等科学知识,< br>展示了纳米技术美妙的前景。(板书: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4.出示目标。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49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检查并指正读音
乒乓球 拥有 杀菌 防臭 蔬菜 癌症 死亡率 疾病 病灶
纳米 冰箱 钢铁 隐形 健康 细胞预防 需要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注意读准平舌音“灶”,翘舌音“杀 臭 疏 ”等。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臭 蔬 健 康”。
“臭”上下结构,上面是个“自”下面是个“犬”,不要少写“自”里的一横和“犬”上的一点。
“蔬”上窄下宽,下面是“疏”,不要多写横撇下的一撇,也不要少写了撇折右边的一点。
“健”左窄右宽,注意中间是“廴”不是“辶”。
“康”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部分,最后四笔分别是:点、提、撇、捺。
(3)检查词语理解。
(1)微米:微米是长度单位。1微米相当于1米的一百万分之一。
(2)直径:是指通过一平面图形或立体(如圆、圆锥截面、球、立方体)中心到边上两点间的距
离。
(3)隐形战机:通常是指在电磁、可见光、红外、声学等方面难以探测或跟踪的战斗机,其中
最主要的就是电磁隐形。
(4)雷达:测定目标位置的无线电装置或系统。
(5)无能为力:不能施展力量。 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
(6)病灶:疾病集中的部位或是综合病症、感染的主要部位。
(7)纳米缓释技术:这是一 个纳米技术的问题,就是把材料(一般是药物)用纳米材料包起来或直
接做成纳米材料,在一定环境下使 它缓慢地释放出来的技术。
(8)纳米机器人:是机器人工程学的一种新兴科技,纳米机器人的研制属 于分子纳米技术的范
畴,它根据分子水平的生物学原理为设计原型,设计制造可对纳米空间进行操作的“ 功能分子器
件”。
纳米机器人的设想,是在纳米尺度上应用生物学原理,发现新现象,研制可 编程的分子机器
人,也称纳米机器人。合成生物学对细胞信号传导与基因调控网络重新设计,开发载体或 生物计
算机或细胞机器人,从而产生了另种方式的纳米机器人技术。
三、再读感知,理清脉络。

50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纳米?举出了哪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勾画。
(改善我们的生活,医疗制药。)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点拨。
3.再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从生活和医疗两个方面介绍了纳米科技在我们衣食住行方面的应用前景。
4.介绍纳米技术的应用
衣:在纺织和化纤制品中添纳米微粒,可以除味杀菌。化纤布挺结实,但 有烦人的静电现象,
加入少量金属纳米微粒就可消除静电现象。
食:纳米材料做的无菌餐 具、无菌食品包装用品已经面世。利用纳米粉末,可以使废水彻底
变清水,完全达到饮用标准,纳米食品 色香味俱全,还有益健康。

教学反思:































5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2.自主、合作探究“新奇”的具体体现。
3.领会纳米的神奇所在,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字词。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领略了纳米技术的神奇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纳米技术的奥秘。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理解什么是纳米。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读了 这两段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什么是
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
2.师:究竟什么是纳米?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勾画出有关语句。
3.指名回答,区别下面的两句话:
(1)一纳米长度十分小。
(2)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生:第二句用具体的数字写出了纳米的长度。
师 :十亿分之一米等于百万分之一毫米,拿出尺子,看一看一毫米有多长,想一想它的百万
分之一又是一个 什么样的长度。(板书:长度单位十亿分之一米)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预设:作 者列出具体的数字说明了纳米的具体长度,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纳米这一神奇的长
度单位。这种说明方法 叫做列数字。
(3)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
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1纳米的大小?
预设: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1纳米的微小。
(4)什么是纳米技术?
预设:纳米技术研究的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
预设: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点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
4.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感受纳米的神奇。
(二)了解纳米科技的广泛应用。
现 在我们都是纳米新科技的研究人员,我们一起去研究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分成
两组:第一组纳 米生活研究小组,第二组纳米医学研究小组。
分小组讨论学习:

52


①在生活上,课文第三自然段分别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应用纳米技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在健康问题上,课文第四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纳米技术是怎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
先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第一研究小组:
①利用纳米材料,冰箱可以 抗菌: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防臭的功能,使食物和蔬菜保鲜时间
变长。
②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③隐形战机利用纳米吸波材料把探测雷达波吸掉,使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板书:清理冰箱 “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吸收雷达波)
第二研究小组:
①纳米检测技术在重要器官里检测病变及时治疗。
②纳米机器人循着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③纳米缓释技术药丸药物效用时间长。
(板书:监测身体病变 清除病灶 制造有效时间长、副作用小的药物)
是啊,作者举了这 么多的例子告诉我们,纳米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其实啊,
在生活的其他领域也有纳米技术 的踪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每个同学的劳动成果,一起来了解这
神奇的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①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自行车,重量只有几公斤;将防水防油的纳米 材料涂在大楼表面或窗玻
璃上,大楼不会沾油污,玻璃也会永远透亮。用防污的纳米材料织成的免洗涤衣 物。纳米技术用
于制药,可以制成导弹型药物,循着导引的方面直达病灶部位,疗效大大提高。
②是由碳纳米管制作的纳米齿轮模型。纳米齿轮上的原子清晰可见。最异想天开的用途莫过
于将碳纳米 管做成太空升降机的缆绳。由于碳纳米管的强度高、重量轻,如果把它做成缆绳,即
使缆绳的长度是从太 空下垂到地面的距离,它也完全可以经得住自身的重量。到那个时候,人类
到外太空旅行将是一件轻而易 举的事情。
(三)总结
齐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1.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形容纳米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预设:深刻
2.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这种变化:巨大、翻天覆地历史性
三、拓展延伸,读写迁移
同学们,你最想应用纳米技术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说说你的想法,并仿照课文第四自
然段的写法,按先总述然后举例说明的方法有条理地写下来。

53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纳米(长度单位)(十亿分之一米)
(应用)清理冰箱
纳米技术 “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板书

内容

给人类 吸收雷达波
生活带来 监测身体病变
深刻的变化 清除病灶
制造有效时间长、副作用小的药物



教学反思:































54


8 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1能够正确认读“揽、焰”等9个生字,理解词语。
2.通过自读自悟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
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 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神舟五号”有关资料,
“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
2.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追寻奋斗者的足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求去思考。(板书课题:8千年
梦圆在今 朝)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建议。
默读课文,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九天揽月 鲲鹏展翅 炎黄子孙 先驱 里程碑 火焰 实践 党中央 实施 不懈 宛如 里程碑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4.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施”,前鼻音“揽 焰 践”,后鼻音“党”
5.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6.学生质疑。
(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 多让学生用自己的
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 较难的问
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二)初读,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5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 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教师相机
板书: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 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
你能读出这种激动的心情吗?
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 州五号”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
了太空。
同学们,请你来为本 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
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请2~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8.千年梦圆在今朝
板书
内容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56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教学反思:


























57


语文园地二
1.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不会的问题。
2.学习12组形近字,会认12个生字。
教学目标

3.积累8个新词,交流词义。
4.学习例句中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学会运用此法介绍一个事物。
5.积累和理解一组对联。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词句段运用(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个事物,仿照例段写片段)

理解并积累一组对联。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学过程:
1.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不会的问题。
2.学习12组形近字,会认12个生字。
3.积累8个新词,交流词义。
一、交流平台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板书:遇到不懂的问题)
小丽:我通常会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小博:查资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 懂的问题,如,为什么“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
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我查资料知 道了,琥珀的形成需要几千万年。
小如:我是请教别人后知道的。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示解决不会问题的方法,用“ ”画出来。
3.以上几个同学的交流内容,提到了几种解决难题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4.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5.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2)查资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懂的问题。
(3)以上方法都不能解决的,可以请教别人,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板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资料;请教别人)
6. 小练习:
请同学们从本单元文章中回顾当时是如何解决不懂的问题的?
示例:

58


在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中理解“演化”一词,我们就可以联系 下文,就会明白“一部分
恐龙为了躲避敌害或者寻找食物而逐渐变成了鸟的样子。”
在学习《 琥珀》一文时,解决为什么“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
的详细情形”?就可以 查资料,明确琥珀的形成需要几千万年。
二、识字加油站
你会给下列形近字组词吗?和同学交流。(板书:形近字)
出示:







1.认一认
(1)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2)小组同学对比读12组字,12个词语,互相交流。
(3)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指导:
每组生字都是形近字,同一字族的字。(板书:同一字族)
2.识记方法交流
前两 行的字可以使用减一减。减去部首的方法识记,后两行用的识记方法是加一加,加上合适的
偏旁。
3.练一练
再写出几组同一字族的字,看谁写得多。
包一泡 青一晴 及一吸 见一现
三、词句段运用
(一)下面这些词语,有的是近年新出现的,有的在原有含义的基础 上有了新的含义。选一两个
你知道的,和同学交流。(板书:新词含义)
出示:




59







1.认读词语:
(1)齐读词语,指名领读。
(2)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纠正易错生字读音,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对这些词语的了解。
教师小结,指导:【出示9、10、11、12、13、14】
桌面:
原有含义:指传统意义上的书桌或者写字台表面。
新含义:桌面,是指打开计算机并成功登录 系统之后看到的显示器主屏幕区域,是计算机用
语。桌面的定义广泛,它包括任务栏和Windows边 栏及“开始”按钮 。桌面文件一般存放在C
盘,用户名名下的“桌面”文件夹内。
窗口:
原有含义:开在墙上的窗形的口子,用来售票、付款或医院挂号等。
新含义:比喻同外界相互 往来联系的单位、部门或地区::如(1)交通运输部门是文明的窗
口。( 2 )对外开放城市成了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
电脑中窗口的含义:窗 口就是一个操作界面,你眼睛所能看到的微机系统中一种新的操作环
境。把微机的显示屏幕划分成许多框 ,即为窗口。每个窗口负责显示和处理某一类信息。用户可
随意在任一窗口上工作,并在各窗口间交换信 息。计算机中有专门的窗口管理软件来管理窗口操
作。
每当用户开始运行一个应用程序时,应 用程序就创建并显示一个窗口;当用户操作窗口中的
对象时,程序会作出相应反应。用户通过关闭一个窗 口来终止一个程序的运行;通过选择相应的
应用程序窗口来选择相应的应用程序。
文件夹:
原有含义:主要是用来存放文件的地方。
新含义:是专门装整页文件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 好的保存文件,使它整齐规范。普通计
算机文件夹是用来协助人们管理计算机文件的,每一个文件夹对应 一块磁盘空间,它提供了指向
对应空间的地址,它没有扩展名,也就不像文件的格式用扩展名来标识。
潜水:
原有含义:进行水下查勘、打捞、修理和水下工程等作业而在携带或不携带专业工具的情

60


况下进入水面以下的活动。后潜水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以在水下 活动为主要内容,从而达到锻炼
身体、休闲娱乐目的的休闲运动,广为大众所喜爱。
新含义: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大众又赋予了潜水新一层的含义,
即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 下,隐秘的观看共享信息或留言,而不主动表露自己身份、发布信息和回
复他人信息的单独个体或行为。
云技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
技术 等的总称,可以组成资源池,按需所用,灵活便利。云计算技术将变成重要支撑。技术网络
系统的后台服 务需要大量的计算、存储资源,如视频网站、图片类网站和更多的门户网站。
多媒体:在计算机系统中 ,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
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图片、照片、 声音 (包含音乐、语音旁白、特殊音效)、动画和影片,以
及程式所提供的互动功能。多媒体作品通过 光盘发行、网络发行。
克隆:克隆通常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生殖方式或者自然的无性生殖方式(如植 物)。一个
克隆就是一个多细胞生物在遗传上与另外一种生物完全一样。
互联网:互联网是指 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
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 结果,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
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
四、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不会的问题;学习了12组形近字,会认 12个生字。积累8个
新词,交流了词义。希望同学们课下多多发现新词,收集新词!


教学反思:




















6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例句中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学会运用此法介绍一个事物。
2.积累和理解一首古诗。
一、词句段运用
(二)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介绍一个事物。
1. 出示:
(1)地球上的第一只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 br>(2)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
. ...........
么小。
(3)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
.......
2.读一读,读一读这些句子。
3.说一说,这些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别描写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教师小结,指导:
加点的词语,都是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板书:作比较)
第一句中,把第一只恐龙的大小和狗作比较。
第二句中,为了介绍一纳米的小球的大小,把1 纳米的小球放在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
了地球上。
第三句话把“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结实程度比“钢铁”还要结实百倍。
4.介绍一个事物,照样子用作比较的方法写一写。
示例:
有五千个席位的宴会厅又 是另一番景象。它的面积有七千平方米,比一个足球场还大,设计得精巧也
是罕见的。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出示:










62



2.读一读这些古诗。
3.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预设:这些都是描写春天景物的古诗。
4.教师讲解:
(板书:描写景物的古诗)
诗句解释
(1)词语解释
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
塔:墓地。
一簇:一丛。
无主:没有主人。
(2)诗句解释
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
4.把这首古诗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例句中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学会运用此法介绍一个事物。积累和理解一组对联。

遇到不懂的问题 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
查资料;
板书 请教别人 语文园地二
设计 同一字族
新词含义
作比较
描写景物的古诗

教学反思:









63


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1.通过这块琥珀,我们可以想象蜘蛛和苍蝇在sōnɡ zhī( )里怎样zhēnɡ
zhá( ),还可以 tuī cè( )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xiánɡ xì( )
情形。
2. 恐龙释放出了自己最大的力量,只听一声nù hǒu( ),敌人闻风而
逃,逃得慢的就成了恐龙的 měi cān( )。
3.ɡēn jù( )介绍,我们来到这个动物园,这里既有轻灵的ɡē zi( ),
也有 bèn zhònɡ( )的狗熊,各种动物xínɡ tài( )各异,即使是
在这样rè là là( )的 shǎnɡ wǔ( ),我们也兴致十足。
4.看到这幅图画,我才知道 yōnɡ yǒu( )jiàn kānɡ( )的
身体是多么重要,这幅图画给我留下了 shēn kè( )的印象。
二、
辨字组词。



三、下列各项识字方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滨—宾(宾馆) B.预—予(授予)
C.挺—廷(宫廷) D.止—趾(脚趾)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无( )( )力 毫不( )( ) 五( )( )斓
( )( )若狂 点( )之( ) 前( )后( )
1.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 )。
2.自己不努力学习,再好的老师也( )。

64


3.在作文的最后,他又加了几句话,自认为是( ),没想到在老师看来却
成了画蛇添足。
五、选词填空。
敏捷 敏锐
1.鹰的眼睛特别( ),从空中可以看见地面上很小的目标。
2.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行动( )。
之所以……是因为…… 不仅……也……
3.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 )肉眼根本看不见,
就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 )无能为力。
4.我们( )能想象出琥珀的故事发生在松林里,( )琥珀是松脂
球的化石。
六、按要求写句子。
1.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用同样的 方法写
.......
一句话,介绍一种事物)

2.路边的桃花开了,颜色有深有浅,我不由联想到:桃花一簇开无
主, ?这两句出自《 》作者是 ,我还能写出前两
句: , 。
3.桌面:①桌子上用来放东西的平面。②进入计算机的视窗 操作系统平台时,
显示器上显示的背景叫做桌面。你还知道类似的词,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有了新
的含义?(写两个)

65


9 短诗三首
1.认识“漫、涛”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
“繁、漫”等8个 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教学目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4.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韵味。

展开想象,体悟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第一课时
1.认识“漫、涛”2个 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繁、
教学目标

漫”等8个 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初读课文,读出节奏。

一、导入课题,释义诗题
1.《 纸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
希望有一 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
端入梦。这是你至 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是冰心先生的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朗 读欣赏。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今天就让
我们来学习冰心先生的三首短诗。
2. (板书课题:繁星)学生齐读课题“繁星”。解释“繁星”,指导书写“繁”字,上下结构,注
意下面的 “绞丝底”写的宽一些,上面的部分写得扁一些。
3.诗集介绍:
《繁星》:是冰心的第一 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164首,最
初发于北京的《晨报》。《繁 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
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 一个集子里。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 和赞颂。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三是对
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冰心先生一起,体会母爱、童真、自然的美好。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66


“冰心(1900年1 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现
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 学作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
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 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 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
年在日本被东京大 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1999年2月28
日2 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词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读准字音
【出示:词语】
漫灭 波涛 繁星 藤萝 膝上 躲到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指正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漫、繁 ”,后鼻音“藤”,读准易错音“膝”。
(2)指导书写【出示】
重点指导“藤 膝”。
“藤”上窄下宽,上面的草字头的一横要写长一些。下面的部分是“滕”,不是“腾”。
“膝”左窄右宽,右边的部分,需要注意,上面是个“木”,撇捺要注意避让穿插,下面不是“水”。
(3)理解词语【出示】
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回忆:想过去的事或指回想;反省。
藤萝:又名紫藤萝,是优良的观花藤木植物,缠绕茎,羽 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春
季开花,花淡紫色,具有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
思潮:某一时期内在社会上流行的思想倾向;脑海里涌现的念头。
清响:清脆的响声。
三、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环节一:朗读《繁星》(一五九)
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指导分句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环节二:朗读《繁星》(七一)
1.发现特点: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节奏,引发思考。
环节三:朗读《繁星》(一三一)
1.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

67


2.读出节奏:感知“光”“香”“响”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关注问号的语气,读出节奏。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排比句式,理解“思潮”。
过渡:读着读着, 你不仅发现了现代诗的节奏,你还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呢?预设:发现
现代诗押韵的特点。
预设:我发现现代诗字数不要求相同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 们学习了字词,读通了诗歌。初步了解了诗歌的一些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首
诗歌的内容及表达的 情感。

教学反思:

































68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3.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有节奏地朗诵三首短诗。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领略了《繁星》 蕴含的爱与真,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冰心先生
走进诗歌的意境,去感受一下自然的美好,母爱的伟大 。
二、有声有色,读出想象
环节一:想象《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1.延长顿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展开想象。
2.补白想象:指导破折号和“中”“下”“ 上”停顿并增加音长,仿照朗读。想象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作者在做什么。
预设:作者漫步在月明的园中,走到了藤萝的叶下,趴在母亲的膝上,听母亲讲美妙的故事。
3.“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一种闲适、温馨、充满母爱的感受。)
4. 理解词语:通过补白想象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
预设:“永不漫灭”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永不漫灭,对母亲的依恋,对母爱的回忆永不漫灭。
(板书: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5.情景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情景积累背诵。
环节二:想象《繁星》(一五九)
【出示}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诗中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1)“天上的风雨”是指什么?
预设: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
引导学生朗读重音,分角色朗读,想象“风雨”景象。
(2)“心中的风雨”又是指的什么呢?
(预设:困难、挫折、痛苦……)
(板书:风雨:狂风暴雨 困难 挫折 痛苦 )
作者冰心此时“心中的风雨”又是指的什么?
预设: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如下:

69


(1)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2)1911年,辛亥 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
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
2.过渡:现代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想象,你又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
三、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环节一:悟情《繁星》(一五九)
1.品读“风雨”:在补白想象的基础上,感受母亲怀抱中浓浓的母爱。
2.体会情感:结合作者经历,理解“心中风雨”的内涵,通过复沓朗读体会情感。
(1)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每次生病就会想起,母亲啊……
(2)19 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
可归……想到这些冰 心有些害怕,她会说,母亲啊……
(3)1921年,经历人生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诗集 《繁星》,她把对母亲的爱
写在这首诗中, 母亲啊……
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
(板书:心情、对母亲的依恋)
环节二:悟情《繁星》(一三一)
1.情景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景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
(1)“我的童年是在海 边度过的。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
描写。”--《冰心自传》
(2)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往事》
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眷恋、感激……
(板书:对大海的眷恋、感激)
3.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诵。
环节三:悟情《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1.品悟月明:月是中国人心中 的共同的情怀,举头望明月……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
情感?
2.体会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谁言寸草心……母亲的膝上感受到什么呢?
预设:是一种依恋的感觉。
预设:趴在母亲膝上是一种安全、温馨的感觉。
四、情动辞发,仿写《繁星》
1.仿写诗句,唤起自我感受。

70


出示“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这些事--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 )的( ),
藤萝的叶下, ( )的( ),
母亲的膝上。 ( )的( )。
2.教师巡视,相机评价。
3.朗读仿写,分享自创“繁星”。
4.朗读成诵,齐背三首《繁星》。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学习冰心先生的诗,被她浓浓的对母爱的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所打动。
2.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朗读现代诗集《繁星•春水》,摘录喜爱的现代诗写清作者和出处 ,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开展
班级诗歌朗诵会。




板书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内容

风雨: 狂风暴雨
繁星 困难 挫折 痛苦
心情、对母亲的依恋
对大海的眷恋、感激
教学反思:














71


10绿

1.认识本课“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生字,掌握“墨水瓶、
教学

目标

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4.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

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2.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教学

难点
在品读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 br>1.谈话导入:(出示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知道画中画的是什么季节吗?
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
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
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 然的画卷中吧!
3.板书课题:(板书:10绿)
4.全班齐读课题。
5.这篇文章的作者,你了解他吗?(艾青)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 江金华人。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
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 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大
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
抗日救亡运动,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 等职。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
主编。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走进“绿”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生字词语:
(1)读准字音。
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 节拍 整齐 集中 墨绿 嫩绿 淡绿 粉绿
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72


注意读准翘舌音“叉”,后鼻音“瓶”。
(2)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3)重点指导:
交叉:方向不同的几条线或条状物互相穿过。
节拍:是衡量节奏的单位,在音乐中,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
指挥:指导演奏的人。
整齐:有秩序,协调一致。
重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互相覆盖。
(4)指导书写。
大家读准了字音,了解 了字义。请把要写的字在课堂本上每个字写一个,一定要看准每个字
的笔画,端正、工整地把每一个字写 好,注意写字的姿势。
教师重点指导“瓶、挤”
“瓶”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瓦”,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横折弯钩不要写得太长。
“挤”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上面是“文”,不是“夊”。3. 指名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风一吹,就随着节拍整齐地飘动
在一起。
三、梳理内容,明确结构
1.学生分组讨论,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出每一段的意思。
2.学生汇报,教师明确:
第一段(1-3小节):写到处都是“绿”。
第二段(4~5小节):具体介绍“绿”的静态和动态。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徜徉在绿色的海洋,看到了各种绿色,感受到绿的奇妙,感受
到春天的 美好。
2.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3遍。
(2)课下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教学反思:







7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2.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 节拍 整齐 集中 墨绿 嫩绿 淡绿 粉绿 挤
在一起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春天有各 种各样的绿,这些绿给作者什么感
觉?下面我们跟着诗人艾青的脚步来到绿色的春天,体会春的美妙。
二、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1.听着录音(最好配有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春姑娘用 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
绿色?
2.板书:黑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同时贴出色卡)
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有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出示第一小节: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难怪作者说(出示第二节),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自己轻声朗。指名读。全班齐读。
5.感受绿的美:这各种 各样的绿,却绿得发黑,绿得出奇?知道“出”是什么意思吗?(不
同寻常)
(板书:绿得发亮、绿得出奇)
6.齐读第一、二小节。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朗读课文三、四、五小节。
(1)轻声地、自由读三、四、五小节。
(2)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再仔细读读。
(2)指名读,全班齐读。
第四节:
(1)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所有的绿集 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
叉在一起。”(板书:挤、 重叠、交叉)

74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第五节:
(1)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板书:按着节拍飘动)
预设:这是因为,一阵风吹来,使所有的物体都随风摆动。
预设:这是作者看到风吹过后,春天的景物随风摆动,那么和谐,整齐划一。
(2)出示说话练习。【出示18】
说一说:
一阵风吹来,小草 ,柳条 ,树枝 。
(3)指读,师范读,全班读。


三、拓展运用,读写训练
1.拓展运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 见过“所有”的绿集中
起来的情景吗?
2.阅读链接
读一读“阅读链接”,说一说 :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
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预设:宗璞笔下的绿是一种扑面而来的绿,满眼都是绿。
预设:宗璞笔下的绿是一种静态的绿,艾青笔下的绿是有动态感的。
3.学生交流,句式训练
春天到了,校园里 。
公园里 。
田野里 。
4.试背课文。

绿 【出示】
板书

内容



教学反思:
黑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对绿的赞美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对春的热爱
挤、 重叠、交叉
按着节拍飘动



75


11白桦

1 .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
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 文内容。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4.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5.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介绍作者
二、1.猜谜语:花下树旁正相会(打一树名)。
你猜出来了吗?(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赞美白桦的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白桦》)
今天我们来学习《白桦》这首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白桦长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就
是白桦树。 【
(出示白桦树图片)

3.简介作者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 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
由富农外祖父养育。19 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
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 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
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 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三、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
生字:绣 潇 绽 朦 胧 晖 徜 徉 桦 涂 茸 穗 寂 霞 抹
词语:白桦 毛茸茸 潇洒 花穗 朦胧 寂静 朝霞

76
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 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
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穗”,翘舌音“绽 徜 ”。
②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绣 潇 穗 霞”
“绣”左窄右宽,第九笔是横折折折钩。
“潇”左窄右宽,注意第十笔之后的笔画是:竖 点 点 撇 竖。
“穗”左窄右宽,两部分部分组成“禾+惠”。
“霞”上窄下宽 ,上面是“雨字头”,不是“雨”,下面注意书写笔顺:横折 横 竖 横 横 横折
横 横撇 捺。
(2)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3)重点指导:
流苏: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子,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
姗姗来迟:比喻走得缓慢从容。现在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或来得很慢。
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毛茸茸:细毛丛生的样子。
徜徉: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4)齐读词语。
大家读准了字音,了解了字义。请把要写的字在课堂上每个字写一个,一定 要看准每个字的
笔画,端正、工整地把每一个字写好,注意写字的姿势。
(二)指名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1.本文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写了什么?
《白桦》一诗一共有4个小节,
第一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第二节写了白桦在雪花中的美。
第三节写白桦在朦胧的寂静中的美。
第四节写白桦在朝霞中的美。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
四、课堂小结
读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收获?
读这首诗,认识并会写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读通了诗歌。
教学反思:


77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
1.听写词语:白桦 毛茸茸 潇洒 花穗 朦胧 寂静 朝霞
2.《白桦》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 们就来读读《白
桦》这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现在请大家翻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诗歌。
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1)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1)看到的是“满身的雪花 、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
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板书:看 到:披银霜,绽花穗)
(2)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 ,它是高尚
人格的象征。(板书:想到:高尚人格)
(3)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情感:热爱之情)
4.读一读,选择以下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洁白的流苏 灿灿的金晖 姗姗来迟的朝霞
晶亮的雪花 银色的光华 白雪皑皑的树枝
预设:
(1)这是一棵白桦树,枝头毛茸茸的,一串串花穗起绽放,洁白的流苏美如画。
(2)傍晚,这棵白桦树在在灿灿的金晖中,闪着晶亮的雪花。
(3)早晨,姗姗来迟的朝霞,又在白雪皑皑的树枝上抹了一层银色的光华。
三、再读课文,总结特点
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是什么?

78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
格 ,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3.诗歌有什么特点?
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板书:高度概括 抒情言志 丰富的想象 具有音乐美 )
四、课后练笔,延续感情
1.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出示:
梨树(希尔达·杜利特尔)
银色的尘雾
从地面升起
我的手够不着
你升得那么高
哦,白银
我手够不着
你花团锦簇向着我们
没别的花能开出
如此坚挺纯白的花瓣
没别的花能从如此罕见的白银
再分离出白银
哦,洁白的梨花
你一簇簇花团
怒放在枝头
用你紫色的心
带来夏天,带来成熟的果实
2.师:试着当一回小诗人,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分行。写完后,和大家分享。
3.同学们,学习新诗,我们分享了白桦的美,领略了白桦高洁的品格,体会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和思 念之情。






79


板书

内容

白桦

看到:披银霜,绽花穗
想到:高尚人格
情感:热爱之情
新诗:高度概括 抒情言志
丰富的想象 具有音乐美

教学反思:


























80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

目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炫、怯”等 6个
生字及其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 自然的思想感情,并由读到写,学
会描写一种景物。

教学

重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中感悟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一组雨过天晴的图片,师 :看着这组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词语?(雨后初霁、云开日出、
云消雾散)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 < br>2.师:雨过天晴,正是我们出去走走的好时候,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向大家介绍一下吧。(学生
自由介绍)
3.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读课题)(板书:在天晴了的时候)
4. 戴望舒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今杭州余杭区)人。是现代中国诗
坛上负有盛名的“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他的
诗歌和诗论极富个性,虽然总量不多,却“以少胜多”,产生了广 泛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一位现
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他 的《雨巷》《狱中题
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诗篇,堪称中国新诗的杰作。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润过 凉爽 温柔 炫耀 胆怯 绽透 饰彩 曝着阳光 涉过 赤脚 涉过 圆晕
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赤、涉”,读准易错字“怯(qiè)”“曝(pù)”。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理解“炫耀、尘垢、胆怯、曝着、阴霾、闲游、晕皱”等词语。( 方法:可以查字典,可以选
用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出示5】
炫耀:卖弄夸耀。

81


尘垢:尘埃和污垢,比喻细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指尘世。
阴霾:1.天气阴晦、昏暗。 2.比喻人的心灵上的阴影和不快的气氛。
(二)读懂诗意
1.指名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2.想一想,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呢?
(雨过天晴的时候,风景很美,告诉大家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走走)
三、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诗歌的第一节,想一想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用横线把景物名称画出来。
指名反馈。(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板书: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
2.找出相关的诗句,读一读。
3.指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然后再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4.师:通过诗人的描述,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呢?
预设: < br>小路:湿润的、凉爽的、温柔的、散发泥土芳香的、柔软的、空气新鲜的、让人心旷神怡的、有
生 命的……
小草:新绿的、充满生机的、干净的、顶着小雨滴的、戴着珍珠的、快乐的、可爱的、活泼的……
小白菊:小心翼翼的、文静的、美丽的、自信的、绽放的、幸福的……
凤蝶:自由自在的、美丽的、穿着五彩衣服的、快乐的……
(板书:泥路:温柔 小草:新绿

小白菊:绽放 凤蝶儿:自由自在)
5. 师导:同学扪,雨后的景 色是多么的美丽而清新!在天晴了的时候,我们真该到小径中去走
一走。因为——(学生读描写小路、小 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学生再次齐读)
6.在读了诗人描写天晴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 蝶儿的句子后,你们发现了诗歌在表达上有
什么特点?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拟人
回顾拟人手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
感情的样子。
四、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1.同学们,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润湿的小路、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
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第三节。
2.指名提问:诗歌描绘的天晴了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你又有何感受?
(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样的明朗:溪中波光荡漾,林中树影婆娑,天
空云儿闲游……多美 呀!我们一起把这三行诗句读一读。
(板书:新阳 溪水 云儿)
3.拓展思维:你留心观察过雨后天晴时的景象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

82


五、品味诗句,总结全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自 然风光图,景物清新自然,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幅图,来品味诗中的语言,感 受诗中的美景。(学生朗读)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只是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老师希 望大家能够和戴望舒一
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留心观察,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板书:热爱自 然 热爱生活)
六、拓展练习
1.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诗,为什么喜欢?读了这首诗有怎样的心情?
2.你还见过哪些雨后的 自然景象?说一说,并模仿这首诗的写法,把你观察到的雨过天晴的景
象写出来。
3.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1)熟读诗歌,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诗歌。
(2)教师提示,学生尝试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3)根据教师板书提示,试着背诵诗歌。



泥路:温柔
小草:新绿
走走 小白菊:绽透
凤蝶儿:闲游
热爱自然
板书
新阳 热爱生活
内容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溪水
看看 暗绿







教学反思:













83


语文园地三
1.在交流中,了解新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

目标

2.了解8个古代文人,会认10个生字。
3.积累本单元表示颜色的词语。
4.仿照例子写诗歌。
5.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用(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仿照例字写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在交流中,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了解8个古代文人,会认10个生字。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本单元是 诗歌单元,在这一单元里,我们感受到了诗歌中的美丽世界,大家是不是在学习诗
歌的过程中很享受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单元的语文园地,走进诗歌的乐园吧!
一、交流平台
1.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都是现代新诗,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新诗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先来听听同学们有什么高见吧!
小雨:我很喜欢本单元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小博:诗歌常常表 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
阳光是“绿的”,寂静是“朦胧 ”的,小草“炫耀”着新绿。
小如: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如“永不漫灭的回忆”和“我只躲到 你的怀里”,让我
体会到诗人对母亲的深深依恋。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示现代诗歌特点的词句用“ ”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1)现代诗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2)诗歌表达诗人独特感受,蕴含丰富的想象,语言表达独特。
(3)诗歌表达着真挚的感情。
(板书:新诗的特点:有节奏感 丰富的想象 独特的感受 真挚的感情)

84


4. 小练习:
请同学们从本单元的几首新诗中,找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看看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示例:
从《绿》中“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对“绿”的 独特感受,表
达了诗人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从《白桦》的“毛茸茸的枝头,雪 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体会
到作者对白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识字加油站
你了解下面的古代文人吗?和同学交流。(板书:古代文人)
qū yuān mèng fǔ
屈原 陶渊明 孟浩然 杜甫

hán yù yǔ xī zhòng gōng
韩愈 刘禹锡 范仲淹 龚自珍
1.认一认
(1)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2)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纠正易错生字读音,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前鼻音“渊、韩”,后鼻音“孟、仲、龚”。 2.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对这些古代文人的了解。(板书:认识古代
文 人)
3.教师小结,指导: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 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
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
子屈瑕的后代。
主要作 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
源头,与《诗经》 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 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
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 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
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 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
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孟浩然 (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 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85


杜甫 :(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
(今河南省巩 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
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韩愈:(768—824),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 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 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
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
范仲淹:(989 -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龚自珍: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 )
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交流了解了现代诗歌的特点,认识了几个古代文人,认识了10个 生字。请同学们课
下再好好复习一下这些知识。


教学反思



























8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本单元表示颜色的词语。
2.仿照例子写诗歌。
3.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来认识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板书:描写表
示颜色的短语)
1. 出示: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
白雾与远天晴天空连在一起,晶白中透着淡蓝、青苍,一碧万顷。
.. ........
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 !
..............
2.读一读这些加点的部分。
3.说一说,这些部分分别描写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教师小结,指导:
这些词语都是表示颜色的短语。
4.这些描写颜色的短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把颜色描述得非常细致、具体、生动。)
5.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这样表示颜色的短语的句子?
示例: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中,闪着晶亮的雪花。
............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写一写。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
藤萝的叶下,
......
母亲的膝上。
......
春天的早晨,
是怎样的可爱呢!
融冶的风,
.....

87


飘扬的衣袖,
......
静悄的心情。
......
1. 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之处?
2.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加点的部分是结构相同的“的”字短语。
(板书:仿写新诗 “的”字短语)
2.仿照加点的部分,照样子写一写。示例:
这些事——
是永远不忘记的画面:
阳光下的花园,
浓浓的树荫下,
奶奶的故事。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

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
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英国】华兹华斯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关于诗歌的名言)
4.小组内交流对这些名言的理解。
选代表展示自己对这些名句的理解。
(1)第一句,朱光潜是说诗歌的特点是“节奏”感很强。
(2)第二句,艾青说的是诗歌的作用,能“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3)第三句,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的是诗歌能够表达情感,表达的是强烈的情感。
(板书:诗歌的作用、特点、表达情感)
5.把这些名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6.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解 了描写颜色的短语,学会仿写新诗,积累理解了几句名言。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会正
确运用这些词句 。

88


板书
设计
语文园地
现代诗的特点:有节奏感 丰富的想象 独特的感受 真挚的感情
认识古代文人,学习生字
描写表示颜色的短语:细致、具体、生动
仿写现代诗:“的”字短语
关于诗歌的名言:诗歌的作用、特点、表达情感
教学反思:




























89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评测及答案(春季)
一、积累与运用。(共43分)
1. 根据语境, 看拼音写词语。(5分)
mēng lóng jié pāi màn tiān nèn lǜ
( ) 的月光下, 萤火虫和着风的( )舞蹈,如( ) ( )
fán xīng
色的( ) 一闪一闪的。
2. 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填到括号里。(14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炫耀 (xu
à
n) 深渊 (yu
ā
n) B. 春晖 (hu
ī)
仲夏 (zh
ò
ng)
....
C. 膝盖 (x
ī
) 曝晒 (p
ù
) D. 晕车 (y
ū
n) 抹一层 (m
ā
)
....
(2) 下列短语中存在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涉过高山 灿灿的金晖 B. 洗净尘垢 洁白的流苏
C. 闪着蓝光 金色的光华 D. 抖动翅膀 毛茸茸的枝条
(3) 艾青的诗歌《绿》中的“绿”表面是写绿颜色,实际指的是( )
A. 绿色的流水 B. 绿色的墨水瓶
C. 生命的颜色,生命的象征 D. 太阳是绿的
(4)朱光潜先生认为“诗和音乐一样,( )”
A. 优美全在节奏 B. 生命全在节奏
C .生命全在情感 D. 动听全在情感
(5) 下列同学对现代诗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小林: 读起来朗朗上口, 有节奏感。
B. 小红: 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C. 小明: 每句诗字数都有固定要求。
D. 小芳: 表达独特感受和饱含真挚情感。
(6) 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 红色一般代表( )白色一般代表( )
A. 纯洁、神圣、简单 B. 智慧、天空、宁静
B. 高贵、富有、温和 D. 热情、奔放、喜悦
(7) 把下列句子组成一首小诗,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 飘到小河里, 变成一滴水。 ② 我飘落到什么地方去呢?

90


③ 和小鱼小虾游戏。 ④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④①③② D. ②①④③
3. 回顾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6分)
(1) 诗歌《绿》中“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是因为有人指挥。 ( )
(2)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中“只”强调了唯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信任和依赖。 ( )
(3) “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这几句诗运
用排比和连续的反问,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 )
4. 根据你对这些文人的了解,用线连一连。(4分)
杜 甫 端午节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他的纪念。
陶渊明 后人称他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龚自珍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屈 原 作品有《己亥杂诗》。
5. 按要求完成练习。(8分)
(1) 用近义词或反义词补写诗歌。(2分)
《思念》: 相聚的时候,总是很短; 期待的时候,总是很 。
《我知道》: 欢乐是人生的驿站, 是生命的航程。
(2) 照样子,用“”画出诗句的停顿。(2分)
例: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不知太阳上有啥秘密。
(3) 照样子,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两句诗歌。(2分)
《云》: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雨》:
(4) 照样子,写出由下面词语联想到的画面。(2分)
夜晚: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冬天:
6.综合实践。(6分)
在“轻叩诗歌大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畅游诗海,在诗海中拾贝。下面请
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 请你为“轻叩诗歌大门”综合性学习设计两个活动内容。(2分)
①收集、整理我们创作的诗歌,合编一本小诗集。

91





(2) 活动中我认识了现代诗人(课本和本试卷中认识的除外) 和 等。我最
喜欢的一首现代诗是《 》:

(可以写关于这首诗歌的介绍,也可以写出诗歌中的几句诗句)(4分)
二、阅读与理解。(共27分)
(一)“轻叩诗歌大门”综合性学习相关材料(10分)
材料一 “我最喜欢的收集现代诗的途径”统计表(四年级一班)
我最喜欢的收集途径

上网查询

去图书馆查阅
书籍、报刊

人数

听广播看电视

咨询、采访他人 其他


1 3 2 24 15
材料二 同学们编成的小诗集有《绽放》徐志摩现代诗选抄》《藤蔓青青》《童话诗》
《思念》《心弦铿锵》破茧成蝶》《歌唱祖国》抒情诗选》冰心诗选》等。
材料三 中国诗歌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呻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 清诗歌→
现代诗
1. 通过阅读材料一,你获取了哪些主要信息? 简单概括两条。(2分)
2. 如果给材料二中的诗集《绽放》配一幅插图,下面图( )更恰当,简要说明理由。(3分)



3. 下面诗集是依据什么给诗歌分类后编成的? (2分)
(1)《徐志摩现代诗选抄》( ) (2)《歌唱祖国》( )
(3)《抒情诗选》( ) (4)《童话诗》( )
A. 体裁 B. 内容 C. 表达方式 D. 诗人
4.读材料三,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离骚》。 ( )
(2)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是一首宋词。 ( )
(3)我国的诗歌中现代诗出现得最晚。 ( )

92


(二)春的消息(17分)
风,摇绿了树的枝条, 让我们换上春装, 看到第一只蝴蝶,
水,漂白了鸭的羽毛。 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 它牵引着我的双脚;
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 飞过树林,飞上山岗。 我高兴地捕捉住它,
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到处有春天的欢笑。 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 去年落叶的枝头, 走累了,我就躺在田野上,
我会禁不住欣喜地雀跃, 等待它吐出新的绿苞; 头顶有明丽的太阳照耀
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 再去唤醒沉睡的溪流, 是谁搔痒了我的面颊?
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听它唱歌和你一起奔跑。 啊,身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
1. 读诗歌,填空。(7分)
(1)这首诗押“ ”韵,用“ ”画出第三节诗的韵脚。(2分)
(2)读诗句,照样子写一写各小节写了哪些“春的消息”。(3分)
第一节: 风摇绿枝条、水漂白鸭的羽毛 第二节:人们换春装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太阳明丽、小草发芽
(3)这首诗描写了情趣盎然的春天,表达了作者 之情。(2分)
3. 给诗句选择合适的朗读语气。(4分)
A. 惊喜 B. 欢快和急切 C. 渴望和欣喜 D. 自豪、亲切
(1)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 )
(2)飞过树林,飞上山岗,到处有春天的欢笑。 ( )
(3)看到第一只蝴蝶飞,它牵引着我的双脚。 ( )
(4)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 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 )
3. 第五节画“ ”的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作者为什么说是“沉睡”的溪流? (2分)


4. 这首诗的结尾用“…说明还有很多春的消息没写,你能仿照第三节或第四节诗写
写你眼中的春天的消息吗? 注意分行。(4分)



93



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
在收集现代诗的过程中哪位诗人或者他的哪首诗歌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 带给你怎样的感
受? 请你写一写,分享给同学们。
要求: 题目自拟,表达清楚。



第三单元测试答案
一、1.朦胧 节拍 漫天 嫩绿 繁星
2.(1)D (2)A (3)C (4)B (5)C (6)D A (7)B
3.(1)× (2)√ (3)√
4.杜 甫 端午节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他的纪念。
陶渊明 后人称他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龚自珍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屈 原 作品有《己亥杂诗》。

5. (1)示例:长 痛苦 (2)不知太阳上有啥秘密 。
(3)示例:雨是一位钢琴师,为鱼儿送来了动听的乐曲。
(4)示例:雪花在茫茫的天地间起舞。
6.(1)示例:②举行一次诗歌朗诵比赛。 ③开展一次现代诗歌推荐活动。
(2)示例:舒婷 汪国真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
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二、(一)1.示例:①收集资料的途径有上网查询,去图书馆查阅书籍、报刊,听广播、看电视
咨询、采访他人等:②收集资料时, 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途径是上网查询
2.A因为诗集的题目为“绽放”, 就像花儿开放一样, 与图A相吻合。
3.(1)D (2)B (3)C (4)A
4.(1)× (2)√ (3)√
(二)1. (1)ɑo 脚 掉 (2)蝴蝶飞 雏菊开放 枝头吐绿苞 溪流唱歌
(3)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

94


2.(1)C (2)B (3)A (4)D
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因为冬天溪流结冰了, 看不见水流动, 听不见水流声, 所以作者用“沉
睡”来形容它。
4.示例:看到柳树抽出嫩芽,
我禁不住开怀大笑;
瞅见小草钻出地面,
赶快给春的使者拍照。


95


13猫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虑、职”等8个字,会写“忧、虑”等15个生字,理
解字义,识 记字形。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2.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
教学

目标

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3.训练学生运 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以提高学生明确、完整、简洁地表
达段意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4.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踩印几朵小梅花”“淘气”“绝不会”等词和词
组所表达的感 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教学

体会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
难点
猫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虑 职”等8个字,会写“忧、虑”等15个生字,理解
字义,识记 字形。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2.默读课文,学习用“摘句法”理清文章结构。
一、揭示课题。
1.揭题:【出示】出示猫的图片,你喜欢图中的小动物吗?说说它的样子。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
学习的课文是——《猫》。
2.介绍作者:这篇课文是老舍爷爷写的,老 舍爷爷一生写下了许多好文章,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
师,学习他的文章就是一种享受。
3.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 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
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
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 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
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
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出示】
尽职 抓痒 稿纸 咕噜 屏息凝视 丰富多腔 遭殃 彼此 任凭 逐渐
无忧无虑 贪玩 解闷 花盆 性格古怪 粗细各异 温柔可亲 变化多端 枝折花落 生气勃
勃 天真可爱

96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蹭、遭”,翘舌音“职、折、蛇 ”。
其中有两个多音字“屏、折”,“屏 ”在这里读“bǐng”,还有一个读音是“píng”,组词“屏风”;
“折”在这里读“shé”, 还有一个读音是“zhé”,组词“折断”。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虑 遭”。
“虑”半包围结构,注意“虍”的撇写长一些,下面的“心”
写得小一些,藏在虎字头的下面 。
“遭”半包围结构,注意先写“曹”,再写“辶”。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虑和顾虑。
枝折花落:枝断了,花也落了,“萧条”与“破败”的意思。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生气勃勃:形容气势旺盛的样子。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屏息凝视: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①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②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出示】
预设:① 课文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
② 分段:第一段:1、2、3自然段,第二段:第4自然段
教师相机指导:(一)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第一段段意。【出示】
1.默读课文,划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第一句)
师述:这句话在第一段中是总起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
出示比较:
猫的性格古怪。
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么意思?
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让人觉得诧异,感到生疏罕见。实在:的确。
本课指猫的性格特别、难捉摸。读出句子语气。
3.第一段抓住猫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猫的古怪呢?自读第一段。

97


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板书总结:
老实 贪玩 尽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猫胆小 勇猛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4.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1)复习学过的摘句法归纳段意的方法。
(2)说说段意: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二)强化训练目标【出示】
1.自读第二部分,想一想第二部分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总分总)
2.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板书: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四、总结全文,朗读课文【出示】
1.哪些段落可用“摘句法”归纳段意?如何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有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的段落,先摘句,后整理句子归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98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 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
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2.能在 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踩印几朵小梅花”“淘气”、“绝不会”等词和
词组所表达的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出示】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且运用“摘 句归纳法”概括了课文每段的段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课文。
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品词品句细细体会猫的古怪性格(第一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默读第一节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猫的性格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你能从哪些语句中读
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格呢?
自由朗读第一节,并用“——”划出有关语句。【出示】
2.朗读交流。
注意读出词语和句子语气:
① 的确 成天 无忧无虑 多么 屏息凝视 非……不可(用“词素合成法”理解“屏息凝视”)
②比较【出示】
任凭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3.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它老实在——
它贪玩在——
它尽职在——
4.【出示】一起来看课后第三题的小练笔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 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
可是,它决定要出 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
用上面段落中红色的词“说……吧……可是……”写一段话。
预设:说小猫温柔 吧,它的确有时候很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可是,它有时候又那么勇猛,
别说老鼠和小虫,就是见 到蛇也敢斗一斗。
5.小结:“老实,贪玩,尽职”集于猫的一身,的确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

99

阶段小结-春节卡通图片


盲人节-四年级班级工作计划


青春无限-培优补差计划


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真题-结婚新郎致辞


西岸音乐节-兵团人事考试中心


期盼作文-妈妈照顾我


湖北省高考改革-悄悄的提醒


关于国庆节的诗歌-房屋装修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