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关于心情的句子-设计院实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 元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
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
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
情。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
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
(《春晓》《咏柳》……)
2
.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
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读写“宿”
字。“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
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
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诗题意思:
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再齐读诗题。 <
br>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
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
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
相学习。在相应的字下
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
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
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
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
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
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
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
意境。)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篱笆。疏疏:
稀疏。径:小路。阴:树
荫。描写景象: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
向远方,树枝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
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2)“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儿童奔
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
再也找不到了。)
女生带着刚才的感受再来读这两句。
你们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感觉非常有趣)
4.思考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
br>儿童的喜爱之情,对乡村美景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5.集体朗诵,读出古诗的趣味。
6.谁愿意把整首诗背给大家听
(1)1分钟背诵记忆古诗。
(2)填空式背诵。
(3)全诗背诵,背诵比赛。
7.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四、关注细节,拓展延伸。
1.回想整首诗,小朋友在干什么(捉蝴蝶)
你愿意来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吗大家仔细看,评一评谁是
“最佳小演员”。
2.依次请几位学生表演“捉蝴蝶”。(预设:分别表演“走”着追蝴蝶
和“跑”着追蝴
蝶。)
3.我们再来看诗句中写的是“急走追黄蝶”,表演时到底是应该“走”
着追还是“跑
”着追(学生讨论)我们来看看古代汉语词典中“走”的
意思。(走:跑,疾行。)
4.现在,你觉得刚才哪位同学可以被评为“最佳小演员”呢说说你的理
由。
5.美
读:诗中不仅有美丽宜人的景色,还有活泼可爱的儿童在追逐翩翩
飞舞的黄蝴蝶,简直太有趣了,让我们
再美美地读一读。
五、延伸故事,感悟诗境。
1.动动手,画一画。
读了这首诗
,你觉得图上该画出哪些景物呢(篱笆、小路、树、儿童、
黄蝴蝶、油菜花。)赶紧动手画一画这美丽的
景色吧。(提醒学生可以
把自己的画和课文中的插图作做比,辨别不同之处,适当进行修改。)
2.这是一首诗,是一幅画,也是一个小故事,请你回家先把诗背给父母听
一听,再依照自己的画把诗
歌编成故事说一说。
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赞美春色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以题目导入:齐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
3.回顾学过的有关乡村的古诗有哪些。(《村居》《所见》……)
4.简介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来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
(2)介绍作者:播放课件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正音。
注意生字,要读得字正腔圆、准确流利、有板有眼。
指名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读通诗文。(注重纠正字音)
2.注意节奏。
(1)听范读。(出示课文朗读)
(2)自主练习朗读。(朗读诗歌,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3)指名试读,评议。
(4)教师示范指导。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再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乡村场景。(读注释)
2.交流感想。
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分享一
下。(农家忙)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4.理解诗意。
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查阅自己不明白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
的地方做上记号。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果实肥硕;荞麦扬花,一片雪白,
油菜花
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篱笆前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
笆飞来飞去。)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读出你的喜爱与赞扬之情,并评价。指名说。(加
强对诗意的理解) 在美丽的田园里,果子快要成熟了,荞麦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黄稀疏,
蜻蜓蝴蝶飞舞,寄托着收获
的希望,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呀!齐读本诗。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静,
他们写下了
大量的田园诗篇。请看南宋翁卷的《乡村四月》。(体会又忙又乐的
心情)
5.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再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齐诵,感受大家在田间忙碌劳作之美。
3.引导学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诵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
第三课时 -
一、直接导入,明确诗题。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
《清平乐·村居》。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解题: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大家的
想象力都很丰富。教师指着板书“清平乐(yuè)”,请再齐读一
遍“清平乐”,读了这个词,你有什
么样的感觉呢(给人一种宁静、闲适
的感觉。)
4.师简单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
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
奏的。用它作词牌的词一般给人一种宁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5.那就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富于感情。
2.学生自读: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教师正音)
3.指导书写“锄豆”的“锄”。
4.指名学生朗读。
5.齐读全词,读的同时请注意观察,这首词与前面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这首词的特点:有长短句,有词牌名,分上下两片。)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哪个字、哪个词语、哪个句子不理解。
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共同讨论交流。
7.讨论交流。
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
(1)你们是怎么理解“翁媪”的
(
“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是一个“公”字,“翁”指老公
公。“媪”左边是一个“女”字,
是指老婆婆、老奶奶。所以“翁媪”
就是指老翁、老妇。)
(2)“锄豆”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
(“锄豆”这个词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联系上下
文。联系上下文,
你们能猜出这个词语的意思吗“锄豆”就是锄豆田里的杂草。)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
1.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就会有更深刻的理
解了。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特别想读一读。教师入情入境地范读。
3.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方法。
教师简单介绍:请读这三个字,“
小”“草”“媪”(课件闪烁),发现了
什么(这三个字最末有相同的韵母,都有“ao”。)韵母相同
或相近,这就
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大家读读词的上片,感受一下。(生练习读)
看看词里面还有哪些字押韵(“东”“笼”“蓬”)读一读,再次感受一
下。
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四、品读诗词,展开想象。
1.品读乡村美景。
好
词需要细细品,下面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我们首先来
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
一、二两句你从这两句中体会
到了什么
美丽的风景不仅要用眼睛去欣赏,还要学会用耳朵去聆
听!(课件播放
潺潺的溪流声)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其实“茅檐”透露的是用泥巴垒的墙
,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
为什么还能带给我们美的感觉呢(老师简介:很多诗人都有“茅檐”
情
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
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
诗意的小乡村里去。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一齐朗读。
想象画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画面:
一所茅屋又低又小,紧靠着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草。听见
茅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当地方言,带着
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那满头
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老翁、老妇)
2.品读人物画面。
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片。
这一家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预设: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亡赖”呢(“亡赖”同“无赖”,实际上是说小
儿顽皮、淘气。)
哪个字最能看出小儿可爱呢(从“卧”字可以看出小儿可爱。)
想象“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你能想象出来吗
(学生想象:小儿很专注,很
认真,还会哼着歌,还可能仰着,高兴了就打个
滚,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
)
师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侧着
就侧着,愿意趴着
就趴着……他是多么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惬
意……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
”,通过你们的
声音来表现出这种惬意吧。
想象画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
蓬。
<
br>(画面:茅屋外,老夫妇的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
着编织鸡笼。可爱调皮的
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他正趴在溪边剥着刚刚
摘下的莲蓬。)
师讲解:诗中的翁媪虽然青春不再
,容颜已老,可是他们的童心未泯。人
们常说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同学们来仔细看
图,
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
好”。
五、多层朗读,品读诗词。
1.带着感情来朗读。
(1)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2)在小组内展示朗读。
(3)选代表全班展示朗读。
2.师生合作引读。
喜欢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地说着话,聊着家常,读出他们的——
“相媚好”。
喜欢大儿,读出他的——勤劳。
喜欢中儿,读出他的——心灵手巧。
六、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1.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
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么样(温馨幸福、美好)
你们看,他们每
个人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
各得其乐。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来读一下吧:
师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我们)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放音乐,配乐朗读)
让我们闭上眼睛,吟诵这首词。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
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
诵一遍!
2.延伸补充。
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如此
向
往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资料吧。
(补充资料:辛弃疾出生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那时
宋朝的大部分江
山已被金人占领,辛弃疾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但是软弱无
能的南宋
朝廷却一味地向金人求和。由于主和派的排挤、打压,辛弃
疾被发配到江西上饶等偏僻的小乡村。在小乡
村,辛弃疾一待就是二
十年。然而,在这二十年里,中原百姓每天都在金人铁蹄的践踏下生活,
辛弃疾很想救民于水火,却无法施展抱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
位六十八岁的老人僵卧病榻,高呼
:“杀贼!杀贼!”然后愤然离世。)
3.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清平乐·村居》。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恬静优美
平和无忧
教学反思
1.《宿新市徐公店》第一、二句都是景物的静态描写;第三句是人物的
动
态描写,第四句是景物动静结合的描写:油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
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
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学习古
诗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朗读中表
演,
把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
等画面显现出来,使学
生更能感受到儿童的天真和稚气。
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
诗中
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初夏江南农村景物的特
点,有花有果,有色有
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
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
“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在教学
时,让学
生充分读诗,谈感受,以此来唤起学生的想象。古诗重在朗读,
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
古诗的意境。
3.《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乡
村清新秀
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
画,抒发了词人喜爱乡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
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
栩如生、有声有色的乡村风俗画,勾出“茅檐”“溪上”“青草”,翁
媪“醉里吴音相媚好”,以及三个儿子的日常生活。词人尤喜小儿,“亡
赖”“溪头卧剥莲 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儿童无忧无虑、天真活泼
的神态。 这首词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洋 溢着作者对乡村
生活的喜爱之情。课堂上运用想象形成画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
图、大儿锄 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引读,
补充课文的相关资料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课文描写了哪几幅图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 br>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围绕文中最感兴趣的景致展开交流,摘录、积累好词佳句。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 第一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回顾古诗 :同学们,乡村生活是美好的,像一幅画卷,一起回忆一下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四时
田园杂兴》( 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
2.导入新课:还有一位老人,他离开家乡几十年了,后来终于又回 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当看到家乡
的美丽景色,禁不住写下了这样一篇美文——《乡下人家》,请齐读课 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读一读。
2.认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构、饰、蹲、率、倘、眠”。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
导,学生仿写。(“构”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勾”,不要写成“勺”。
“蹲”是左右结构,右边“尊”
中的短横一定不能忘记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作者用一句话概括
了他眼中的乡下人家,请用横线画出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
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
人的风景。)
2.通读课文,作者介绍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简单概括一下。(瓜藤攀檐图、鲜
花绽放图、
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秋夜睡梦图。)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1.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直线画出表现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
2.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和同组同学交流,并进行批注。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
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乡
下人家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整体品读。
1.乡下人家的一幅幅画面展现在
我们眼前,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
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
景。)
2.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体会。(独特、迷人)
3.课文围绕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描写了哪些乡村风景,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是哪里
(二)根据学生的沟通,依次进行品读感悟。
1.品读第1自然段。
(1)要求:哪些同学被屋前瓜架吸引住了,就请站起来、读出来。
出示课件:“青、红的瓜
,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
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
多了。”
(2)那你能说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对比)
师:对比之下,瓜架让人觉得——
生:可爱多了。生机勃勃……
师:同学们,这是
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站——乡下人家屋前瓜架。谁想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指名学
生说)
2.品读第2自然段。
过渡语:乡下人家不但屋前有别有风趣的瓜架,门前还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鲜花绽放。
(1)课件播放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的图片。
师:你能用哪些优美的词语来形容如此美妙的画面呢
生:百花齐放、芬芳扑鼻、鸟语花香、五彩缤纷……
师课件出示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
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
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
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学生齐读)
师:“朴素”和“华丽”本来是一对反义词,但用在这里毫无
违和之感。乡村的花随意地种在门前
的场地上,不像城市里的花有漂亮的花盆、花瓶来衬托,有美丽的彩
纸来包装,因此可以称得上“朴
素”。但它们色彩鲜艳,光彩照人,又是“华丽”的,因此称其为“朴素
中带着几分华丽”。
(2)研读:同学们,乡下人家门前的鲜花让人如痴如醉,屋后的风光也别有一番
景象。瞧,几场春雨过
后,鲜嫩的春笋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
课件出示句子:“几场春雨过后
,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谁来读读写竹笋的句子其他同学认
真听,体会一下。
你刚才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读“探出头来”的把“探”换成“钻、伸、冒”可以吗
(好奇、渴望、兴奋、激动……)
(不可以。这句话写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形象地
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
是“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长势的迅速,嫩笋如
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在和人
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笋勃勃的生机。)
(3)带着小春笋们的渴望、迫切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句子。(生齐读句子)
3.默读第3自然段。
(1)过渡语:农家小院的植物生机勃勃,动物也是悠闲自在,你们看谁来了(课件出示:小鸡觅食。)
(2)指名读读,读完思考:我看到了( )的母鸡,( )的公鸡,它们走来走去干什么呢这
么慈爱
的母鸡、尽职尽责的大公鸡,请大家带着幸福快乐的语气齐读。
4.品读第4自然段。
过渡语:除了母鸡、大公鸡,作者还生动地描写了哪种小动物(鸭子)
出示:“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它们也从不吃惊。”(生自由读句子)
想想:除了鸡、鸭,乡下人家还会养些什么动物呢(狗、鹅、羊……)
小结:这些动物、植物和乡下人家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和谐呀!
5.品读第5、6自然段。
(1)再读一读他们之间和谐相处的画面。(生读)乡下人家的生
活就是这样平淡,但平淡中也不乏甜
美。乡下人家就是吃晚饭也这么美。(师生接读)
(2)
文中把纺织娘的叫声说成是唱歌,赛过催眠曲,谁来读读它的歌声(缓缓的、柔柔的,像催眠曲)(指
名
读)这是什么写法(拟人)谁再来给大家读读
三、仿写练笔,拓展延伸。
你
们眼中乡村的景致是什么样子的学习作者的一些写法,来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乡下人家的风景或
者是你喜欢
的一处景物。
乡下人家
别致生动
1.品读语句,感受美景。在本文教学中,我始终把“读”贯穿全文,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自然<
br>质朴的乡村生活的美好。
2.抓住中心,分层感悟。在教学时,学生找出中心句,概括感兴趣的
风景或者标注小标题,画句子交流
品味感受。
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
br>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 第一课时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忆生活:同学们,童年生活是美好的,一起回忆一下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下
面我们就一同来领
略一下天窗的乐趣。请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慰藉(jiè) 一瞥(piē)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朗读。
着重分析、指导“慰、藉”。
教师在
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慰”是上下结构,上边是“尉”。“藉”是上下
结构,上边
是“艹”,一定不能写成“
三、再读课文,了解天窗。
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天窗开在哪里(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四、朗读课文,小组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开天窗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碰着大风大雨……黑得像地洞里
似的。)
2.学生把自己画出的段落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交
流,并进行批注,还可以写写发现的问题或者自己的
感受。
五、课堂小结。
谈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天窗的神奇、有趣)
”。)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
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天窗的趣味。这一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
课文,看看天窗到底有何
神奇之处。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天窗
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学生结合插图和课文内容,边
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二)根据学生的交流,依次对相关语句进行品读。
1.品读:“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课文第4、5自然段的语句)
夏天阵雨来了时,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2.把孩
子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如果将“雨脚”“一瞥”分别换成“雨点”“一
闪”,好不好
(不好。“雨脚”“一瞥”凸显了孩子眼光的独特,令人感受到童心的跃动,体现了作
者遣词造句的精当
。)
从小小的天窗看到的只是闪电、雨,想象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难怪作者说——
出示课
件:“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
出‘有’,从
‘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3.品读“晚上……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从“逼”字读出孩子的心情。
引导:是啊,孩子还想在月光下
的草地河滩再玩会儿,不想休息,也睡不着,他又想起了那属于自己的
小小的可爱的天窗。这时,天窗又
给了孩子怎样的慰藉
学生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用双直线画出“看到的”,用波浪线画出“想到的”。(出示句子)
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指名朗读这些句子,学生谈谈感受。(夜的美丽神奇)
师生共同合作朗读,用声音传递夜的美丽神奇,体会天窗的神奇、有趣。
小结:看到的只是一粒星、一朵云、一条影,想到的却是夜的美丽神奇,难怪作者说——
出示
课件:“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
出‘有’,
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三、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师生再次走近天窗,从课文的文字中感受这份神奇之美。
2.齐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
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课件出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小小的天窗一次又一次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发
明天窗的大人们应该被感谢。从课
文中,我们感受到了风雨雷电的威力无比、夜的美丽神奇、天窗的无限
魅力,所以我们感谢写下《天
窗》的茅盾先生!
2.作业:和父母讲一讲“天窗”的故事吧。
天窗
想象的世界
讲解
《天窗》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抓住“慰藉”一词,让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
阅读,畅
谈感受,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程度。在教学中,着重品读“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
你唯一的慰藉
”和“晚上……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两段话。学生找出孩子们通过天
窗看到的和想到的事物
,从“又”字读出小小的天窗一次又一次带给孩子的慰藉,准确地说不是两
次,而是两个生活场景:一个
是夏天阵雨时,一个是晚上。这两个生活场景可能包含很多个下雨天、
很多个晚上,而天窗往往是孩子唯
一的慰藉。画句子,交流、品味,带着感受再读相关的句子。这样
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有序、合理,教
学过程也显得自然流畅。将这一扇神奇、美丽、快乐的想
象之窗送给每位同学,愿它使大家的心灵通往更
广阔、更美好的世界。
1.认识“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学习针对课文的层次结
构,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方法提问,体会课文“总—分—总”
的结构特点。
4.学习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想一想:我们会领略到怎样的风景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学生选
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把比较难理解的词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辨析字音、字形。
绮 谈 和(多音字)
4.小组朗读,初谈印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师: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
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
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课文(欢快、愉悦)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交流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思考:这两句话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了什么句式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运用
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
法。疑问句。分别对应第3、4自然段和第5、6自然段。)
教师引读体会: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课件展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啊,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啊”,表现了作者
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
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了。(拟人)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漩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桃花”“酒窝”。(比喻)
男生、女生合作朗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3.朗读课文第3~6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
镜
”,第6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春天里美好的事物,生动形象地突出
了三月
桃花水的美丽。)
4.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让我们再来齐读课题,读出你们的理解。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回顾总结: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的句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
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
水面的朋友说些什么
三月桃花水
沉醉
《三
月桃花水》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意境清丽,而且文章结构精巧,有问有答,又有句式的重复和
押韵,
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身心愉悦。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课堂采取各种
形式的朗
读,在朗读中熟悉生字词的字音,初步了解课文意思,以及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边读边想
象,在朗读中
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把对春天和春水的喜爱、欣赏之情带到朗读中,让学生有感
情、有意境地朗
读。另外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预习中、在朗读中、在小组活动
中、在各个思考问题回答
的过程中,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做到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略
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
致,只要求粗知大意,教师只要针对课文中疑难之处进行适当引
导、点拨,学生就能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上
,逐步理解课文的精妙之处,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精彩
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转 述
1.理解什么是转述,掌握转述的基本要求。
2.根据要求进行转述训练。
3.
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培养他们表
达的自信
心。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事
情,在解决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人们常常请人把话转告给
别人,这就叫“捎话儿”,也叫“转述”。今天
我们来学习口语交际——转述。(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结合通知,把握要点。
1.谈话:让我们来看这个通知,动动你的小脑筋,想想怎么来转述呢。
通 知
本周五(3月23日)下午两点,在本班教室召开家长会,交流家庭阅读情况,评选“书香家庭”。
温馨提示:
(1)请家长带好纸、笔,以便记录和填写选票。
(2)因为学校停车不便,建议家长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3)请提前十分钟到会场。开会期间请自觉遵守会场秩序:关闭手机,不随意走动,保持安静。
新华路小学四年级(3)班
3月21日
2.思考:根据上面的通知,转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自己先认真读一读上面的通知,想一想自己该怎样转述。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转述要求:
转述应注意:转述别人的话,首先要听清、记准别人的话,别弄错;转述的时
候,要把原话说清楚、说
明白,不然就会耽误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通知该怎么转述
引导学生针对不同意见进行交流,从而达成共识。
讨论后小结: 转述要求。
(1)转述时,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三、小组讨论,学生互动。
1.阅读通知,小组讨论。
2.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在讨论时,小组成员分别讲述对这个通知转述的方式,表达对这个问题的看
法。
讨论时,听到不同意见,要换位思考,积极沟通。
四、创设情境,练习转述。
1.向父母转述。
学生分角色扮演爸爸、妈妈、女儿、儿子,由儿子或者女儿向爸爸或妈妈转述通知的内容。
2.其他学生做倾听者,听后进行评价,并进行新一轮的转述。
3.拓展活动。
小组内开展转述活动,各小组创设不同的情境,练习转述。
4.小结:让我们运用这次口语交际学到的好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转述内容吧!
转述
注意:听清、记准 说清楚、说明白
要求:要抓住要点,不遗漏
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本课口语交际是训练“转述”的
能力,这不只是说法的改变,而是在听话、说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一项综合能力。我先让学生自读通知
,接着引导学生讨论:该怎样转述这个通知大部分学生都认
为这个很简单,思考了一会儿时间,就举手了
。也有一部分学生不敢举手,可能是不知道如何转述,
也有可能是对自己的答案不自信。在学生们说的时
候,我给了其他学生评价的机会,这同样是表达
的训练,我给学生们提供了“我觉得……”“我认为……
”“你说的……”等句式,让他们有一个
意识,在给别人提意见时一定要诚心诚意,要先说优点,再指出
不足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和同桌练习
转述,明确转述时把内容说完整、说准确,不能丢三落四,也不能说
错。最后,我又进行了延伸,巩固
了学生转述的能力。我给出了其他几个事件,让学生进行转述,通过实
战提高转述能力。
我 的 乐 园
1.明确“我的乐园”的写作内容。
2.写出乐园的特点,以及乐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3.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法,表达对乐园的喜爱之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欢乐,同学们,你们的乐园是哪里呢(引入)
2.组织同学交流介绍。(学生各抒己见)
现在,让我们以“我的乐园”为题开始这次习作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启发思路,讨论交流。
1.打开思路。
你的乐园都有哪些呢
是“满
是玩具的房间”“村头小河边的草地”,还是“班级图书角”“自己家的院子”或者是“学
校的篮球场”
“爷爷的菜地”……(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先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乐园是哪里。
(2)乐园有什么特点(此处可作细节描写)
三、习作指导。
1.阅读感受。
先来读一读表格中的内容。
指名读。
读后交流:“村头小河边的草地”上都有什么小朋友喜欢在这里做什么
2.整理思路。
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喜爱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
让我们把自己的乐园介绍给同学吧。
开始小组交流。
3.写作提示:写之前可以仿照课本中的样子,做一个表格。
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同学听,让他们来感受你的快乐。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1.选出两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班级进行点评。
2.习作的重点
在于讲清楚所写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喜爱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
怎样的快乐。注意语
言通顺、用词恰当等。
五、习作小结。
我们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园,抓住乐园的特点,写出了乐园里做的事情和获得的快乐。
六、延伸活动。
将你的作文与你的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文字描写,画出对方
作文中所刻画的具体
场景。(看看是否刻画到位)
我的乐园
乐园有哪些
乐园有什么特点
带给你怎样的快乐
通
过这次习作,我让学生懂得了,生活是快乐的,这些快乐的事情就是写作的材料,只要留心观察生
活中值
得记录的小细节,善于去发现,你就会把自己的乐园写得更加迷人。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
小组互相点
评,同学们受益匪浅。我也发现,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需要重视对写作技法的指导以及
文词的积累,这样
学生的文章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1.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2.学习积累词语,体会乡下与城市生活的不同,并
能选择一幅画写一写。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卜算子·咏梅》的意境,积累古诗。<
br>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的4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4篇课文的题目。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请你阅读第一单元的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句子:
《清平乐·村居》,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我感受到作者对乡下朴素生活的喜爱之
情。)
《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我从这
最后一句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想法。)
《天窗》,“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齐读这几句话,再次感受体会。
3.还有些句子特别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想法,到课文里面找一找,读一读。
4.小结:以后我们要继续多多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课文中有很多词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下面这一题。
课件展示:读一读,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大街小巷
肥沃 麦浪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分行读,指名读,学生齐读。
说说从这些词语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第一行描
写的是城市生活,第二行描写的是
乡村生活。)
2.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二)第二题。
1.“词句段运用”还有两个句子,先读一读。
p>
(1)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
一起,绘成了
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2)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带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2.选一幅画面,照样子写一写。
(1)仿照上面的两个句子,仔细观察课文的三幅图,说一说。
(2)选一幅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①广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绘成了一幅草原风景图。
②山间流水潺潺,溪边树木葱茏,小鸟欢唱,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山水画。
③高大的教学楼,宽
阔的塑胶操场,再加上跑道上奋力奔跑的孩子,构成了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
线。
3.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日积月累”。
1.指名朗读“日积月累”中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2.学生齐读。
3.了
解词意,体会情感。(托物言志,通过对梅花俏丽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国共产党人英
勇无畏
、谦虚磊落、藐视各种困难的情怀。)
4.试着背诵。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积
累了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积累了词语,仿写了句子,还背诵了一首毛
泽东的词。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积累词语,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
持之以恒的积累一定
会丰富学生的素材库。
2.仿照上面的两个句子,仔细观察课文的三幅图
,选一幅照样子写一写。这样强化句子训练,使学生
能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3.理解、背诵《卜算子·咏梅》,积累毛泽东的诗词,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提高学生的
语
文素养。
第 二 单 元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课件出示琥珀图片)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半透明,常常包裹有植物碎
屑和各种小动物。在蜜汁般
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
见。琥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
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的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
史之宝”。琥珀可用来做装饰品
,如首饰,还可入药。)
3.(出示琥珀图片)大家来看这块琥珀,谁能说说它的样子(透明,里面有
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在它们
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琥珀》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柏吉尔: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
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而著
名的《琥珀》一文,则是根据德国作家柏吉尔的
《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本课以讲故事的
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2.认读生字词语。
着重指导读音:热辣(là)辣
晌(shǎng)午
3.理解词语意思。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拭、餐、晌、辣”,在田字格中示范。(“
拭”字不要多撇。“餐”是上下结构,
左上方是五笔写成。)
5.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预设:(1)那只苍蝇和
蜘蛛当时在干什么(2)它们是怎样被包在琥珀里的(3)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
要写的是作者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的奇异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被发现的,
同时讲述了这块琥珀的价值。)
2.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12):写这块奇异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二部分(13~17):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18):写这块琥珀的形态和价值。
四、布置作业。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2.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同桌互相交流琥珀形成的过程。
3.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形成松脂球、变成化石)
二、学习课文,体会文中推测的合理性。
1.这块琥珀的形成始于几千万年前,作者是怎样知道琥珀的形成过程的(推测)
出示句子: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推测,在远古
时代,世界上就
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作者根据这块琥珀作了哪些推测呢你觉得这些推测科学合理吗说出自己的理由。
(1)天热,松树才会滴下松脂。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描写太阳的句子。
读一读这几个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天气非常炎热,气温越来越高。)
请你读出气温的不同。
作者为什么推测天气很热(因为只有天热,松树才会渗出大滴的松脂并不断滴下。)
(2)松脂恰巧滴在苍蝇和蜘蛛上。
请大家朗读第3~8自然段的内容,推测作者描写的小苍蝇和蜘蛛是什么样子的。
①小苍蝇很快乐。(从“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可以想象到小苍蝇很快乐。)
出示句子: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读出小苍蝇的快乐。
②小苍蝇停在松树上很放松。(从“伸”“掸”“拂拭”这几个词,可以体会到小苍蝇很放松。)
出示句子: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读出小苍蝇的放松。
③蜘蛛小心翼翼,很谨慎。(“小心”一词,写出蜘蛛偷偷摸摸的样子。)
出示句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读出蜘蛛的偷偷摸摸和小苍蝇面临的危险。
小苍蝇想好好地歇歇,蜘蛛想饱餐一顿,哪能想
到大祸就要临头!这个大祸就是——落下的一大滴
松脂!它“刚好”落在树干上,把小苍蝇和蜘蛛包在里
头,这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3)松脂继续滴下来。
一大滴松脂能形成松脂球吗(如果
就那么一滴,俩小家伙拼命挣扎,说不定还能挣扎出来。如果不重
重包裹也许无法形成球;即使形成球,
如果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4)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出示句子: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说明时间长)
出示句子: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
,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
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
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
在泥沙下面。(说明时间漫长,沧海桑田,松脂球被淹
没在泥沙下面。)
三、拓展延伸。
1.思考:作者是怎样做到科学合理地推测的(观察仔细,推测有据。)
2.请你用“因为…
…所以……”来说说作者推测的依据。(因为这块琥珀是在海滩上发现的,而松
脂只能在树林里产生,所
以这里经历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因为要形成琥珀必须要有松树或柏树,所
以在作者想象中,这个故事发生
在一个松树林里。因为琥珀要有松树渗出的松脂,所以作者想象这
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因为琥
珀里有苍蝇和蜘蛛,所以证明远古时候就有苍蝇和蜘蛛
了。)
3.如果让你来推测,你会怎样
描写小苍蝇和蜘蛛被松脂包裹住的过程(在一片长满了松树的森林里,
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风吹
来,蜘蛛被风吹了下来,被树枝上的松脂粘住了脚。松脂特有的香
味引来了一只苍蝇,它好奇地飞到松脂
旁,想尝尝松脂的味道。一大滴松脂突然掉了下来,正好把蜘
蛛和苍蝇包在一起,形成一个松脂球。经过
地质变化,几千万年以后,松脂球变成了化石,就形成了琥
珀。)
琥珀
形成松脂球:阳光、松脂、苍蝇、蜘蛛
变为化石: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1.抓住重点。本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通过梳理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以及分
析作者推测的依据,可以很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
2.注重培养想象力。在理解了作
者科学合理的推测之后,再来自己推测小苍蝇和蜘蛛被包住的过程,
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测能力
。
3.注重语言训练。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品读,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通过练习说
话
来积累语言,培养表达能力。无论是读还是说,都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语感。
1.认识“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会写“恐龙、笨重”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
3.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
过程,激发研究科学的热情、探索求知的兴趣。
4.体会课文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
语言。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老师知道,我们班有很多男生喜欢恐龙,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恐龙(学生交流)
2
.恐龙简介:“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是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命名的。恐龙,是出现在
中生
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恐龙家族的成员种类很多,形体大
小各异。
大的,庞大笨重的身躯可超过大象;小的,轻盈灵活的身体酷似雄鸡。恐龙在中生代末期突
然全部灭绝,
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我们现在知道的恐龙,是根据发掘出的恐龙化石复
原出来的。
3.欣赏恐龙图片。看了这些图片,恐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通过预习,谁能帮助同学解决疑问
2.认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3.重点指导“隧、翼”的写法:“隧”字最后写“辶”;
“翼”分为上下两部分,写时注意紧凑,“共”
的第二横较长。
4.理解词语意思。(互相交流)
5.把你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
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
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
裔。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西首次发
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
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2.简要概括课文每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第二部分(2):写这一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
第三部分(3~4):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第四部分(5):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
好愿望——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全面揭示恐龙飞向
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四、交流感受,品味句子。
1.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找出本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
2.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1)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
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
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2)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一些”表示不是所有
的恐龙;“应该”表示
这是一种推测,说明在没有找到证据之前,不能确定。)
(3)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全面”说明科学家们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
的依据。)
五、布置作业。
1.读课后的“资料袋”。
2.搜集关于恐龙的资料。
- 第二课时 -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读了生字新词,理清了课文的层次,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恐龙和鸟类各有什么特点(恐龙:凶猛、笨重、迟钝;鸟类:轻灵、五彩斑斓。)
2.恐
龙和鸟类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
的鸟儿。)
3.科学家们经过研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
出示句子: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
们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
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
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
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发现啊!我们来读一读这几句话,体会科学家们当时的心情。(欣喜若狂)
(二)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默读第3、4自然段,想想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儿的。画出描写恐龙特点的词句,准备交流。
2.全班交流。
(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
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
撑起整个身体。
去掉“大约”行吗为什么(不行。“大约”是指不精确的估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
(2)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
有
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
斤。有些
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①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对比、排比)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恐龙家族形态各异的特点。)
③恐龙家族的成员真是形态各异!请你读出它们的不同。(男女对比着读。)
(3)其中,一
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
动敏捷;前肢
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
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其中”“一些”说明了什么(准确地表达了不是全部的恐龙。)
(4)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
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另一
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树
栖生活过程。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
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恐龙是怎样学会飞翔的(科学家给出了两种推测:始于树栖生活过程,在奔跑过程中学会。)
(5)不管是树栖生活使鸟具备了滑翔能力,并逐渐能够主动飞行,还是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
在奔
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最终的结果是——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
们飞向了蓝
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三)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恐龙飞向蓝天只是科学家们的推测,他们更美好的心愿是什么齐读第5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科学家们经过研究,让我们了
解了恐龙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但想要全面揭示这一历
史进程,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你想
对科学家们说点什么
四、布置作业。
1.向家长介绍恐龙变成鸟儿、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小练笔: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事物的不同特点。
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鸟类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猎食性恐龙(树栖)
带羽毛恐龙(奔跑)
1.引导学生归纳出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这
是课文的重点。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把恐龙演变成
鸟类的过程简单化。
2.引导学生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通过品读句子中的关键词,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
1.认识“乒、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
“率”,会写“纳、拥”等15个字,会写“纳米、无能
为力”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
3.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联系实
际,体会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一只虫
子落入铁扇公主的茶杯里,随茶水进入铁扇公主肚
子里的镜头。
2.同学们,这样的情景以前
就只能存在于神话世界里,而现在,这样的情景也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
中。这就是纳米时代!今天让我们
走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篇课文,去感受纳米技术的神
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读了课题之后,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存在于哪些地方
谁能来帮助同学解决这几个问题
2.认读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读,再指名读。
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找出文中的科技术语,把它们读准确。
课件出示,学生读。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臭、蔬”,
在田字格中示范。(“臭”字不要少点。“蔬”是上下结构,左下方的写
法要注意,是五笔。)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有关纳米的哪些知识。
(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纳米和纳
米技术的定义,纳米技术的应用以及纳米技术的美好前景。)
2.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第二部分(2):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技术。
第三部分(3~4):写纳米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第四部分(5):写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
3.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来写(总—分—总)
4.找出第2~4自然段的中心句,读一读。
什么是纳米技术呢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熟练。
2.搜集关于纳米技术的资料。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课文。
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
二、学习课文,了解纳米技术。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什么是纳米技术请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句子。
2.读了这一段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
3.纳米究竟有多小作者是怎样说明的
课件出示:
①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比较句子,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非常非常小。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你觉得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第二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纳米的大小。)
②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更直观形象)
4.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毫米,它有多少纳米呢(约60万纳米)
5.这种小小的物质拥有许
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
问。这真的是太神奇了!带着这种
感受再读这段话。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使用了纳米技术。
课件出示:
①冰箱里面用到一种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食物保质期和蔬菜保鲜期更长。
②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
纳米管
天梯”到太空旅行。
③在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所
以雷达根本看不
见它。
④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未
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
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⑤现在吃一次药最多管一两天,
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
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2.在介绍这些纳米技术时,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3.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何感受(纳米技术的使用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健康、方便……)
4.出示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学生欣赏。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纳米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纳米技术正在
逐步提
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2.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如何 齐读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
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
子。
“在不远的将来”说明了什么(纳米技术发展很快)
“衣食住行”说明了什么(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受到纳米技术的影响。)
3.这段话与第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首尾呼应)
三、拓展延伸。
1.把你收集到的运用纳米技术的新产品介绍给大家。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提到的纳米技
术的应用和你课后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大胆想象,
小组合作,运用纳米技术来尝试进行发明创
造,并把你们的发明思路介绍给大家。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表扬、鼓励。
四、谈收获。
1.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纳米、纳米技
术及其应用等科学知识;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
法,让我们对纳米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1.对纳米技术进行进一步了解。
2.请仿照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你利用纳米技术构想的创造发明。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总讲: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分述:纳米技术及其应用
总结:纳米技术发展前景广阔
1.重点突出。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了
解有关纳米技术的科学知识,在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之后,抓
住文章的第二、三部分进行学习。学生在读、
画、说的学习中,对纳米技术有了清晰的认识,感受
到了纳米技术的好处。
2.学习说明方
法。作者在文中介绍纳米技术及其应用时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
法,通过品读、比较等
方法了解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1.认识“揽、焰”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了
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
经过,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3.查
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
而不舍的科
学精神。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年10月15日上午9时,在我国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巨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我国自主研发
的“神舟五号”飞入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
行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下
面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播放视频)
2.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何感受
3.今天我们来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了解一
下中国人飞天梦想实现的过程。(板书课
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谁能说说课题中的
“千年梦”指什么“千年梦圆在今朝”又是什么意思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
文,思考: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请你在文中找出答案,并用简洁的语言按时
间顺序加以概
括。
2.学生交流。
(1)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
走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
月的奇妙想象。(古人的奇妙想象)
(2)中国明代的官员
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用四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
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
手拿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万户尝试火箭飞行)
(3)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
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
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第一颗人造
卫星发射)
(4)2003年10
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
“神舟五号”飞船
被送上太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5)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
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为了世界上第四
个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
卫星发射)
3.播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频。
4.载人航天工程有什么伟大意义
(1)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
国
家。
(2)“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
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自豪)
让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再读这两句话。
四、拓展延伸。
1.为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
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青春,是健康,甚至
是生命。(出示补充材料)
为了保证“神舟五号”
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的安全,针对飞船
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
;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
牲在实验室,有的为了寻找飞
船的残骸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为了排除险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
生命……
2.让我们向航
天英雄致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才得以实现。现在我
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
出:千年梦圆在今朝!
五、布置作业。
搜集关于航天技术的资料,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
千年梦圆在今朝
飞天梦想、不断探索
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嫦娥工程
1.创
设情境。展示“神舟五号”发射的视频和飞天梦想实现的图片,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同时也激
起他们为祖国感到骄傲,为航天工作者感到骄傲的心理。
2.思路清晰。在了解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
步一步实现时,学生在朗读中找出相关句子,并用简洁
的语言按时间顺序加以概括,最后在头脑中形成一
个完整的过程。
说 新 闻
1.通过
多种途径收集新闻,能够清楚、连贯、准确地传达信息。
2.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学会沟通和交往,培
养合作精神。
3.培养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的生活态度,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和关心别人的习惯。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同学齐读,你知道这副对
联是什么意思吗(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家事,关心政治
,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体会世间百
态,而不要死读书。)
2.同
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新鲜事。有些事被报纸、电视媒体报道出来,就
成了新闻
。新闻包括哪些事情(发生在国内、国外的大事,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
3.同学们,前几天老师布
置作业让大家收集新闻,你们收集了吗你是从哪里收集的(网络上、电视
上、报纸上)
4.你们在收集新闻的过程中,发现新闻都有哪些特点(新闻要真实,要及时,还要有价值。)
5.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小小的新闻发布会,把自己所知道的新闻分享给同学们听。
二、明确要求。
1.在说新闻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说新闻时应注意什么
2.在书上找出要求。
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1)要说明新闻的来源,把新闻
讲清楚,不要随意更改内容。最后,还可以说说自己对这则新闻的看
法。
(2)准确传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讲述。
3.当别人发言时,我们要怎么做呢
认真倾听;不要打断别人;别人讲完后或经允许后,提出问题。
三、发布新闻。
1.小组交流。
现在我们四人一小组来说新闻。请同学们将自己知道的新闻,先在自己小组内
交流。小组内其他
组员要认真倾听,可以质疑,也可以评价。各小组选出组内最佳的一位新闻播报员,准
备在全班交
流。
2.全班交流。
现在,我们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在这个环节中
我们将要评出“最佳新闻播报员”。期待各位
播报员的精彩播报,也希望同学们用心倾听,以便对他们的
播报提出疑问或进行评价。
(1)首先,我们进行国内新闻的发布。谁先来
①你对他发布的新闻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向发布人提问或进行评价。
②还有谁来播报国内新闻请上来播报。
(2)现在要发布的是国际新闻,谁先来
(
3)同学们,在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生活的小区或村里、我们的家里,每天也一定有许多
事情
在发生。谁能把我们身边的新闻向大家发布出来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做准备,可以和同学交流。
准备好了吗
请同学们自由发布新闻。
3.评一评。
谁能成为今天的“最佳新闻播报员”,由同学们来决定,请同学们投票。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你们都表现得特别棒!在我们的生活里,每时每刻都会发生许许多多
的事
情。有很多事情离我们很远,但是新闻可以及时报道这些事情。新闻不仅可以弘扬真善美,抨击假<
br>恶丑,还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美好。让我们一起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多读、多看新
闻,在新闻中增长见识。
齐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说新闻
准确 清楚 连贯
1.要求明
确。在进行交际之前,出示口语交际的要求,内容包括说什么、怎么说、怎么听。学生在
明确要求之后,
交流时就可以准确传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讲述,认真倾听,并逐渐养成文明交际的好
习惯。
2.乐于表达。课堂上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全班交流之前,宣布评选
“
最佳新闻播报员”,能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表达。
十万个为什么
1.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厚薄大小不相同,世界万物都包容,只要你能打开看,增加知识力无<
br>穷。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书)
你们喜欢读书吗为什么(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
就让我们一起到书的世界里看一看吧。
二、指导方法,交流体会。
1.出示《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的封面。
师: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你能了解到什么呢
(师相机介绍:中文题目、英文题目、作者、译者、图、出版社)
2.作者及内容简介。
2.让学生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者简介:米·伊林(1895—1953),苏联著名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致
力于写作通俗
科学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房间的故事》《山与人》《人与自然》《在你周围的事物
》等。
内容简介:《十万个为什么》的书名是截取了英国作家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首小诗“
五
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办,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一句,在俄语中,“十万”用以形容数量之多,其实
这本书并没有十万个问题。米·伊林创作了这本书,他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
事物提出饶有兴味的问题,进行有启发性的解释。
3.这是一部科普作品,同学们知道该怎么阅读这类作品吗
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1)找出不懂的科技术语,通过上网查资料、与同学交流、请教老师或家长等多种方式弄明白,才能
理
解文章;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3)反复揣摩语言,增强感悟语言的能力;
(4)读完之后思考总结,对于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深入研究,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
4.课件出示书中的一段内容,学生交流。
教师节选片段,引导学生体会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5.教师小结: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
,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回答。书中还有很多千奇百怪的问题,你是不
是已经迫不及待要去读一读了呢课下同
学们找来这本书,读一读吧。
三、阅读推荐。
1.世界上还有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如李四
光的《穿过地平线》、高士其的《细菌世界历险记》等。
读了这些书,你一定会为科学世界里有那么多的
奥秘而惊奇。
2.选择其中一本读一读,然后写一写自己的读书心得。
本次教学主要以导入为主,通过摘选片段,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通过指导读科普作品的方法,提高
学
生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本次教学还需要改进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让学生畅谈读书收获这个环
节没有充
分展开。
我的奇思妙想
1.合理想象,能用通顺、具体的语言写下自己的奇思妙想。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想过发明一种东西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让以前的许多幻想变成现实。牛顿说过: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
发现。
3.正是由于一个个小小的奇思妙想,莱特兄弟制造出
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诺贝尔发明了炸药,爱迪
生发明了留声机……
4.这节课,就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并把它记录下来。
二、明确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同学们,请打
开课本翻到第30页,读要
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交流小结。
(1)想象既要丰富,又要合理;内容既要新奇,又要具体。
(2)要突出事物的特点,介绍它的样子及功能。
(3)语句要通顺,表达要有个性。
3.齐读习作要求。
三、启发思路。
1.老师也有些奇思妙想,你们想知道吗
(课件出示:会飞的汽车、雾霾处理器、神奇的轮椅。)
2.你们的奇思妙想是什么
你们的奇思妙想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看似不可思议,但只要你们努力学习,这些终有一天会变
成
现实的。
3.根据大家的交流,我们把这些奇思妙想归纳一下:
生活用品:衣服、鞋子、家具、伞、扫地机器人……
学习用品:书包、书、文具盒、笔、学习机……
公共设施:医院、学校、公路、社区健身器材……
4.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展开想象,可以画一画,也可以写一写。
四、习作指导。
1. 请你先想一想:拟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才能吸引读者呢
学生交流题目。(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带人飞的鞋子……)
2.我们这篇习作可以怎样写可以列一个提纲。
开头:写你为什么要发明这个东西。
中间:详细介绍它的特点,如样子、结构、特性、功能、使用方法等。
结尾:写你发明这个东西后生活有什么改变。
3.大家可以把你要写的东西画
出来,也可以参考课本上“会飞的木屋”的提示,做一个思维导图,在
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4.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点评。
1.教师选出在巡视中发现的优秀习作,让作者读一读。
2.全班进行点评。他的习作好在哪里
3.根据刚才的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之后,同桌交流。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的这些奇思妙想,在不久的将来,一定
也会成为伟大的发明创造,老师希望由你们来把
它们变成现实。
我的奇思妙想
样子 结构 特性
功能 使用方法
<
br>1.启发思维。在课堂上,为了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先给出了三个“奇思妙想”——会飞的汽车、
雾霾处理器、神奇的轮椅,然后把学生交流的内容进行归类,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
2.先说后写。 这节课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说、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等,形式多样,内容
丰富,为学生自己给奇思妙想拟定题目和写作内容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1.认识“岳、湘”等8个生字。
2.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二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
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
问题,并试着解决。)
二、学习“交流平台”。
3.积累描写自然风光的对联,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自评式的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呢
2.你是怎样解决那些不懂的问题的
3.读课本第31页“交流平台”的内容,归纳解决问题
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资
料、请教别人)
4.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一定要积极思考,想办法解决。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看课本中的图片。这是什么(一张汇款单)
2.请你仔细观察,你有什么疑问(汇款单上的金额为什么要大写)
3.学生讨论解决问题。(为了防止金额被篡改。)
4.
出示大写数字,指名认读。(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
5.同桌合作。一个说数,另一个用大写数字写出来。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由于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他们的名称有的是
新出现的,有的是在原有
含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含义。
2.出示词语:云技术、多媒体、克隆、互联网,桌面、窗口、潜水、文件夹。
3.读一读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分别属于哪一类。
4.小组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第二题。
1.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作者是怎样介绍事物的读一读课本中的句子,指出说明方法。(作比较) 2.作比较有什么好处(将我们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
3.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说说这样表达的好
处。
4.拓展练习:请你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中的句子,注意读准“塞”“锁”的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的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
(1)“白马西风塞上,
杏花烟雨江南。”这是出自徐悲鸿的一副对联。此段用南北方景色的不同,道
出了地域文化的差异。 <
br>(2)“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这是一副回文对联,就是上下联从最后一个字往前倒着念和顺着读是一样的。回文要做到“似倒而顺,似顺而倒”,这有赖于巧妙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匠心。
(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是苏州沧浪亭的对联。上联出自欧阳修的诗歌《沧
浪
亭》,“清风明月”指的是自然界的景物,它们没有主人,人人可得而享之,所以说原本是无价的。
下联出自苏舜钦的诗歌《过苏州》,写苏州景物美好宜人,山水亦似有情,真不愧是“上有天堂,下有
苏杭”。
(4)“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济南大明湖的一副七言对联,语
言精练,对仗工整。
上下联巧用两组数词,仅用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几个
最具特色的
景观,就极其生动逼真地概括了济南古城风貌的秀美景色。这不仅是对大明湖绮丽风光的精彩
描
绘,也是对风景如画的济南城的由衷赞美。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对联请全班交流。
(有雨云生石,无风叶满山。雨过山头绿,云来地上阴。万色云霞花四照,一潭水月镜双清……)
4.读了这些对联,你有什么感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认识了数字的大写,学习了新生词汇,能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
法来介绍事物的特点,积累了描写自然风光
的对联。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发现自然的美丽和
奥秘,体会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能针对问题运用多种方法解决。
2.在学习中,能够通过朗读品味、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并且能够运用学过的方法来介绍事物。学以致用,才能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第 三 单 元
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从
古至今,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
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现代诗语言优美,深
受人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
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冰心受
到泰戈尔
《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主要
作
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繁星 漫灭 藤萝 膝上 波涛
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方不是“水”,而是五笔写成的“”。
4.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一)。
(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首诗
,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月亮、藤萝、母亲的膝上”来想象这些形
象的样子。)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4)“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
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的怀念和儿时快乐生活
的深切怀念。)
(5)出示图片,配乐朗读诗歌。
(6)试着背诵诗歌。
(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诗歌的请你归纳一下。
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请你按照以上思路来学习《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
2.交流自学内容。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1)出示第二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强调了星星的光、花的香、思潮里波涛的清响。)
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大海的热爱。)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出示第三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中有两个“风雨”,请你圈出来,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风雨”指的是刮风下
雨,第二个“风雨”指的是作者遇到的坎坷、挫折。)
②心中有了“风雨”,作者要躲到哪里(母亲怀里)
③一个“躲”字,你体会出了什么(“躲
”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同时也赞颂了母亲怀抱的
温暖和母爱的伟大。)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四、拓展延伸。
现代诗也叫“白
话诗”“新诗”,一般指五四运动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
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
方和日本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现代诗具
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
的特点。它的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诗歌形式自由,意
蕴丰富,一般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本课所
选的三首短诗均为抒情诗。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繁星》中的其他诗歌。
2.搜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并摘抄下来。
短诗三首
怀念往事 热爱大海 赞颂母爱
1.借助多媒体,把诗歌、画面、音乐
巧妙地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真实感受;作者对童年、大海、
母亲的感情,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2.反复地诵读诗歌,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现<
br>代诗歌的语言朗朗上口,采用个人读、齐读、轮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水瓶、墨绿”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
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4.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春天绿色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景色属于哪个季节吗你有什么感受
2.绿不仅是
春天的象征,更是希望的象征。现代诗人艾青也非常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是什
么样子的呢这节课
,我们就跟随他去欣赏那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吧。(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和命运,反映现实<
br>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他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
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等。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时正音。
3.指导书写“瓶”字: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瓦”字的写法,共四笔,第二笔是竖提。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配乐范读,学生思考:诗人看到了哪些绿
2.学生交流。
出示: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3.第二小节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说明还有很多绿,启发读者思考,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你还知道哪些绿(草绿、苹果绿、橄榄绿……)
4.难怪作者说:“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齐读。
5.这各种各样的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特别)
(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齐读。
6.在作者眼中,什么是绿的(风、雨、水、阳光)
在你的眼中什么是绿的(山是绿的,田野是绿的,树是绿的……)
仿照第三小节写一写你眼中的绿。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读读诗歌第四、五小节。
找出诗中表示动
作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挤”“重叠”“交叉”“指挥”“飘动”。所有的绿
色都源于诗人心中,所
以一切的绿色都会随着诗人愉快的心情,按着节拍飘动。)
读诗想象:所有的绿交叉在一起,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的画面。
8.朗读全诗。指名读,齐读。
9.读了这首诗,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春风又绿江南岸,万物复苏的生动画面。)
10.朗读诗歌,你有什么体会(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四、拓展延伸。
1.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2.学生读《西湖漫笔》中的段落,体会并说说感受。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
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
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
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
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
里。
3.学生交流。
4.总结:这段选文主要写的是西湖六月时的绿色。作
者描绘了各种各样的绿。有苍松古木的浓绿,
有小径青苔的嫩绿。有的绿,深得发黑;有的绿,绿得发蓝
。连小径、石头缝里的青苔都被勾勒出来,
可见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春天的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与家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绿”。
绿
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风 雨 水 阳光
挤 重叠
交叉 指挥 飘动
1.在学习诗歌之前,先介绍作者艾青,让学生对本诗作者有
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拉近学生与作者之
间的距离,也为理解诗歌做铺垫。
2.朗读诗歌。读
,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是有效学习
的第一步,配乐朗读能
够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绿》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优美的音乐
与优美的文字巧妙结合,增加
了诗歌的意境。
1.认识“绣、潇”等9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7个词语。 <
br>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积累和摘抄与植物有关
的诗歌,并尝试写诗交流。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白桦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植物是什么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外国诗歌——《白桦》。(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读准“桦”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白桦是落叶乔木,
树干端直,树皮灰白色,纸状,分层脱落。是形成天然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木材可
供一般建筑及制作器具
之用,树皮可提桦油。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是这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
2.读词语:白桦 涂上 毛茸茸 潇洒 花穗 金晖 徜徉
3.重点指导:
“潇”字是左右结构;“朦”字书写时注意右部不要少了短横;“抹”字右边上横长,
下横短。
4.指名朗读诗歌,思考:诗歌的每一小节写的是什么
第一小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第二小节:写白桦在雪中的美。
第三小节:写白桦在朦胧寂静中的美。
第四小节:写白桦在朝霞映照下的美。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这是一棵怎样的白桦(美丽)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桦的美丽(雪中、寂静中、朝霞中)
3.在文中找出表现白桦美丽的词语。(如画、玉立、光华)
4.想象白桦“如画、玉立、光华”的样子,读出白桦的特点。
5.出示短语,学生读。
洁白的流苏 姗姗来迟的朝霞 灿灿的金晖
晶亮的雪花 白雪皑皑的树枝 银色的光华 同学们,读了这些词语,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选择几个短语
描
述一下这棵白桦。
6.配乐范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白桦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分组赛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
2.出示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读一读。
一朵梅花
一朵梅花
开在洁白的雪中
北风萧瑟
一朵梅花
开在迷离的夜里
寒光冰冷
宛若——
苍茫中的奇葩
泪水里的新芽
一朵梅花
一幅图画
五、布置作业。
以自己喜欢的植物为题,写一首小诗。
白桦
雪中——花穗齐绽 流苏如画
寂静——玉立
朝霞——光华
1.在课堂上,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读诗。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
自由读、分组读、齐读、抓住
关键词语品读,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入情入境地朗读中进行想象训练,抓住“如画、玉立、光华”三个词语,引导学生想象白桦的样子,并用给出的短语进行描述,充分感受白桦的美丽。
1.认识“炫、垢”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
自然的思想感情。
4.试着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雨后景色的图片,学生欣赏。
2.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
3.你在雨过天晴后,最想做的是什么
4.诗人戴望舒以“在天晴了的时候”为题,写下了一首优美的小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中,感
受
一下雨后的清新与美丽。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
2.读诗歌,找出诗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同学互相帮助,可以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同桌互读。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等。)
2.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是什么样子的 请用文中的词语来说说。
(凉爽又温柔)的泥路 (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自在闲游)的凤蝶儿
3.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泥路、小草、小白菊,还有
凤蝶儿,这一切都是多
么美好的景物啊!默读诗歌,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样景物为什么
(1)泥路:凉爽又温柔。
走在这样凉爽又温柔的泥路上,呼吸着野外的新鲜空气,你想说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事物的特点。
(2)小草: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
小草没有了往日的尘垢,炫耀着清新的绿色,看起来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听一听,小草在说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想象小草炫耀新绿的样子。
(3)小白菊:不再胆怯。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指导朗读:想象小白菊慢慢绽放的样子。
(4)凤蝶儿:自在闲游。
指导朗读:想象凤蝶儿自在闲游的样子。
小练笔: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瞧,有的落在娇艳的花朵上,在和花儿说着悄悄话呢;
有的 ,
;
有的 , 。
4.指导朗读:雨后的景色多美呀!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5.天晴了,除了可以看
到润湿的泥路,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
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
景象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小节。
读了第二小节,你的感受是什么(快乐)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赤、携、踏、涉)
6.在天晴了的时候,一切是那么美丽,那么让人快乐。齐读第三小节。
读了第三小节,你的感受是什么(清新、舒适)
7.在这首诗歌里,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热爱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你观察到的雨后景色是什么样的模仿诗歌来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搜集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歌。
在天晴了的时候
泥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儿——美丽
赤 携 踏
涉——快乐
推开 晕皱 闲游——舒适
1.采用多种形式诵读诗歌,
在朗读中抓住关键词语想象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色,感受诗歌的韵味,体会
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想象凤蝶儿自在闲游的样子,根据所给的提示进行仿写。学生的想象很丰富,
用优美、凝练的语言写出了凤蝶儿翩翩起舞、快乐嬉戏、自在闲游的样子。
1.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
3.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
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现代诗)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
文,想一想:现代诗有什么特点(有节奏感;蕴含丰富的想象;
饱含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诗歌,归纳现代诗的特点。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这些古代文人你都认识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屈、渊、孟、甫、韩、愈、禹、锡、仲、龚。)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如何描写颜色。
(2)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2.读一读,注意节选诗歌的加点部分,说说加点的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1
)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品味,说说这样表达的
好处。
(2)仿写练习:请你运用排比手法写一首小诗。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诗歌特点的。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谈诗美)
(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谈诗的节奏)
(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国]华兹华斯(谈诗歌创作)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诗歌的名言请在全班交流。
(1)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烧。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2)和谐是诗的语言的生命。——郭沫若
4.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确诗歌的特点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诗,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认识了八位古代文人,并尝试仿
写现代诗,积累了
有关诗歌的名言。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多多积累和摘抄现代诗,体会现代诗优美
、简练、富
有节奏的语言艺术特色。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结合单元课文,学生能够大致了解现代诗的文体特点。
2.在学习中
,多数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来品味、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并且能运用所学进行仿写,达到
学以致用的目的
。
轻叩诗歌大门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2.想象诗歌描述的
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诗歌是世
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用妙笔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叩
击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轻叩诗歌的大门。(板书课题)
二、了解诗歌。
1.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朗读并学习了很多诗歌,你觉得什么是诗歌
我国现代诗人、文
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
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
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
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
语言。”
2.诗歌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三、合作编小诗集。
1.请各组把课前编好的诗集,带到前面展示。
2.各组组长分别介绍。
(1)诗集的名字、封面、目录。
(2)编排内容:收集的诗、写的诗、与诗有关的故事或资料。
(3)编排形式:给诗歌分类、配插图。
四、诗歌朗诵会。
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希望同学们在朗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魅力,体会诗歌的情感。
1.课内的诗歌。
(1)回顾《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你有什么感
受(《短诗三首》感受冰心
对往事的怀恋,对母爱和大海的赞颂;《绿》想象艾青眼中春意盎然的绿色;
《白桦》体会叶赛宁对
白桦的喜爱之情;《在天晴了的时候》与戴望舒一起在雨后漫步。 )
(2)小组交流,读出诗歌的韵味。
温馨提示: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表情、手势要自然。
(3)小组展示并评比。
2.收集的诗歌。
(1)大家收集了许多优美的诗歌,请在组内朗读。(先背或读出自己喜欢
的一首诗歌,再说说为什么喜
欢它。)
(2)小组讨论选择哪几首诗歌朗诵,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能使本组的朗诵更精彩。
(3)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它。(可以从诗人、内容、形式等角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创作的诗歌。
刚才朗诵的都是别人的诗歌,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
自己也创作了诗歌。现在就是同学们大显
身手的时刻,请把你自己创作的诗歌充满感情地诵读给大家听。
学生诵读自己的诗歌。
小结:诗歌就在我们身边,诗歌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听了大家的原创
诗歌,我相信,有朝一日,我们
班会有人成为诗人,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
五、拓展延伸。
1.通过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轻叩诗歌大门,你有什么收获呢(我们在
学习中获得了关于诗歌
的知识,知道了理解、欣赏诗歌的方法,还学习了一些写诗的方法。)
2.我们在诗的海中徜徉,我们在诗的海边拾贝,这让我们收获满满,也叩响了诗歌的大门。诗歌,让我
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让我们以这次综合性学习为起点,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得到更多的收获
和更大
的乐趣!
六、布置作业。
1.继续收集诗歌,并读给家长听。
2.自己观察周围的事物,创作一首小诗。
轻叩诗歌大门
了解诗歌 编排诗集 诗歌朗诵
感受诗歌魅力
1.
这次综合性学习,通过收集、创作、朗读诗歌,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学到了有关诗歌的知
识,培
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了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
2.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无论是学习诗歌,还
是收集、创作、朗读诗歌,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活动
中有独特的收获。
第 四 单 元
1.认
识“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屏、折”,会写“忧、虑”等15个字,会写“无忧无
虑、呼唤
”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学习文中的“说
……吧……可是……”的句子,思考这种写法是如何具体展现猫的性格特征的,
并照样子写一写。
4.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2.哪位同学养过猫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3.猫是那么活泼可爱,充满灵性,它不仅是
画家爱画的小动物,也是作家爱写的小动物。大作家老舍
先生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今
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无忧无虑 任凭 尽职 蹭 稿纸 丰富多腔 遭殃 枝折花落 责打
生气勃勃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
重点指导:“蹭、腔、殃”的读音,注意“屏、折”的多种读音。
2.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注意“忧”与“扰”、“虑”与“虚”、“稿”与“搞”的区别。
3.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在读中巩固对生字新词的掌握。
4.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中的语句理解。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儿忧愁和顾虑。
任凭:无论,不管。
尽职: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屏息凝视:抑制住呼吸,集中注意力地看。
①猫怎样屏息凝视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猫“屏息凝视”的情形
②引导学生说:“猫
一听到老鼠的响动,就弓起背,悄悄地来到洞口,只见它瞪大眼睛,连呼吸也不
敢。”你在生活中遇到过
需要屏息凝视的情形吗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屏息凝视”进行说话练习。
丰富多腔:本课指猫的叫声种类多。
遭殃:遭受灾殃。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读课文,划分段落。想一想:课文第一部分,主要写猫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二部分,写小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1~3):猫的性格实在古怪。
第二部分(4):满月的小猫的可爱。
2.请你把两部分内容串联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的可爱。)
四、课堂小结。
读了课文之后,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古怪、可爱)
- 第二课时 -
一、检查生字,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2.上一节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作者主要写了猫
的古怪和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课文,看看猫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分
别具体表现在哪里。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猫性格的古怪。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 找出描写猫“古怪性格”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交流:
①你能找出概括猫性格的词语吗(老实、贪玩、尽职)
②它的老实、贪玩、尽职各体现在哪里呢
引读:说它老实,是因为——
说它贪玩,是因为——
说它尽职,是因为——
③“古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性
格古怪(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让人感到奇怪。因为它
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④通过读这一自然段,你体会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对猫的喜爱)
⑤反复读,读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3.课文第2、3自然段也写出了猫性格的古怪,请你速读
课文,找出表示古怪的重点词语。(温柔可
亲、一声不出;什么都怕、那么勇猛。)
4.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
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
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
多端。
①“小梅花”指的是什么(猫的脚印)
猫在写作的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老舍先生非但不冒火,反而戏称是“踩印几朵小梅花”。
②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猫的叫声是否总是那么动听,为什么在作者听来会是“丰富多腔”的。
模仿猫的叫声,理解“丰富多腔”。
③猫的叫声是“丰富多腔”的,这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对猫的喜爱)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
(二)猫的可爱。
1.出示第4
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①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启下)
②你从“更”字体会到什么(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
2.小猫的可爱,你感觉到了吗找出写小猫淘气的句子。
①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它的淘气(没完没了、再跑再跌、胆子越来越大、摔跤、打秋千)
②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把小猫当成一个孩子来写,突出了它的天真可爱。)
④出示老舍先生的
《养花》片段,读一读。再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看有什么新的体会。(从《养
花》一文,可以体会到老
舍对花的喜爱,再联系课文中小猫对花的糟蹋,可以看出老舍对小猫的爱更
深。)
⑤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
一只普通的猫,在老舍笔下是那么
栩栩如生,这都源自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
文章吧!
三、拓展延伸。 <
br>1.不仅老舍爱猫,很多作家都喜欢猫,如夏尊、周而复等,认真读读“阅读链接”中的文字,体会作者的感情。
2.交流。(相同之处: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不同之处:老舍——猫的性格古怪、
可爱淘气;夏丏尊
——人们对猫的态度;周而复——猫的外貌和神情。)
四、布置作业。
1.搜集关于老舍的资料,阅读老舍的作品。
2.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写出它的特点,表达出对它的感情。
猫
性格古怪 小猫可爱
1.抓住关键词语“老实、贪玩、尽
职”,引导学生体会猫的古怪性格。在思考中,学生明白了,作者
把这些矛盾的词语用“可是”连接起来
,说明在猫的身上同时具备这些特点,从而理解了它的古怪。
2.在学习满月小猫的可爱时,通过对《
养花》一文的拓展阅读,感受老舍对花的喜爱之情,又与课文
中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加以体会,从而品悟
到老舍对猫的爱之深。
1.认识“疙、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会写“讨厌、理由”<
br>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描写母鸡的词语中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
会母爱的伟大。
3.找到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变化的原因。
4.比较《母鸡》和《猫》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母鸡图片。提问:大家都见过母鸡,它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
2.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另一篇文章——《母鸡》。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先读读这些词语,看看你是否已经通过预习认识了它们。
出示词语,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再齐读。
重点指导“疙瘩、侮、撮、啄”的读音和“恶”的多种读音。
2.重点指导“毒、孵、警、戒
、伏”,在田字格中范写。(“孵”左边“卵”的笔顺:撇、竖提、点、
撇、横折钩、竖、点,7笔写成
。“伏”字不要漏了点。)
3.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笔下的母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书,然后交流感受。(讨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
3.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是不一样的,请用横线画出作者直接表达对母鸡态度的句子。
4.出示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①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读句子,抓住“一向”“不敢”体会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态度。
③从开始的“讨厌”母鸡,
到后来的“不敢再讨厌”母鸡,作者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前
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着读出情
感的变化。
5.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不
讨厌母
鸡。
1~3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
4~10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
四、课堂小结。
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作者对母鸡的尊敬、赞颂)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后“资料袋”,了解作者。
2.找一找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检查,回顾导入。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
br>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老舍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请大家默读第1~3自然段,想想:老舍为什么讨厌母鸡画出相关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
(1)母鸡的叫声。
①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没完没了、如怨如诉、发了狂)
②作者写不同情况下的母鸡的叫声,是为了说明什么(说明“我”一向讨厌母鸡。)
③老舍对
母鸡的观察多么细致呀!听到母鸡没完没了、如怨如诉、发了狂的叫声,觉得母鸡很讨厌。
谁能读出作者
厌烦的情绪
(2)母鸡还有哪些方面让人讨厌
①你觉着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母鸡(欺软怕硬、喜欢炫耀)
②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抓住“不反
抗、欺侮、下毒手、狠狠地咬”,体会母鸡的欺软怕硬。抓住
“发了狂、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体会写出母鸡的喜欢炫耀所使用的夸张手法。)
③读出对母鸡的讨厌之情。
3.通过刚才的交流,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
出示:这是一只( )的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喜欢炫耀)
(二)学习第4~10自然段。
1.因为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自己,所以作者讨
厌母鸡。后来,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
它了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 出示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
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齐读第9自然段。
2.老舍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
辛苦、伟大,哪些句子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第4~10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在旁
边做批注。
3.学生交流。师小结: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它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4.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再读句子。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
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
一位英雄。
5.你对这三句话有了哪些新的体会(这三句话既是在赞颂母鸡,也是对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6.因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和伟大,所以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试着说说你的体会。
(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尊
敬、
赞颂,是情感的升华。)
三、拓展延伸。
老舍认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你是如何理解母爱的
四、比较《猫》和《母鸡》的异同。
1.《猫》和《母鸡》都是老舍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
物的,它们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呢
2.学生交流。
3.相同之处:①文
章结构清晰。《猫》用过渡句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两部分内
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
鸡》用过渡段将母鸡孵小鸡前后的不同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浑然一体。
②善用“总—分”结构。《猫》
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古怪的表现。《母鸡》
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母鸡令
人讨厌的三个方面。
③都列举具体事例来表现动物的特点。例如,《猫》列举了猫遇到蛇也敢斗一斗的
具体事例,来表
现猫的勇猛;《母鸡》列举了母鸡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的具体事例,来表现母
鸡的不辞
辛苦。
④语言生活化、口语化。《猫》全文就像“拉家常”一样,如“这可都凭它的
高兴。它若是不高
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母鸡》全文也很口语化,带有浓郁的“
京味儿”,如“使
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
不同之处:①写作手法
不同。《猫》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猫当作孩子来写。《母鸡》主要运
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 <
br>②表达的情感不同。《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
一种喜爱之情。《母鸡》写了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通过前后的强烈
对比,表
达了对母爱的赞颂。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2.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吧。
母鸡
讨厌 不敢再讨厌
叫声 勇敢 负责
欺软怕硬 慈爱 辛苦
喜欢炫耀 伟大
1.这篇
课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在学习课文时,以作者的情感变
化为线索,引
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母鸡的讨厌之处与可敬之处,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
转变为“不敢再讨
厌”,感悟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母爱的感
受,加深对母爱的认识。
2.比较《猫》和《母鸡》两篇文章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是这篇文章的难点。<
br>在课堂上,主要就是通过读书去体会,同样是写动物,作者观察的角度不同、情感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
1.认识“郑、嚣”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看”,会写“吠、促”等14个
字,会写“即将、姿态”
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和语言的幽默风趣。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这首诗突出描写了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特点。)
3.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又写出了鹅的什么特点呢今天一起来学习《白鹅》。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丰子恺(kǎi)(1
898—1975),曾用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人。我国著名的画家、文学家、美术家和音
乐教育家
。他在文学、绘画、音乐、翻译、书法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的文笔隽永清朗,
语淡意深。主要
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漫画集《子恺漫画》等。
2.出示生字词语,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3.指名认读生字。
重点指导:“看守”的“看”读kān;“侍候”的“侍”读shì,书写时要与“待”区别开。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重点
指导:“颇”第二笔是撇,第三笔是竖,第五笔是点;“脾”右边的笔顺为撇、竖、横折、横、
横、撇、
横、竖,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中间的撇是从“白”中撇下来的。
5.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这是一只(
)的白鹅。(高傲、傲慢、一丝不苟、从容不迫、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候、
架子十足……)
2.读了课文后,你觉得作者主要写的是白鹅的什么特点(高傲)
3.课文中有许多表现白鹅高傲的词语,请同学们在文中圈出来。
学生交流,归纳分类,并读词语:
叫声:严肃郑重、厉声叫嚣、引吭大叫、厉声叫骂、昂首大叫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傲然、毫不相让、大踏步
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架子十足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表现白鹅高傲的词语。
2.阅读“阅读链接”《白公鹅》。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并订正。
2.《咏鹅》
这首诗着眼于鹅的形象——色彩的美丽和动作的优雅,而在《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
重点表现的是白鹅
的高傲。
二、品读课文,感悟高傲。
1.白鹅的高傲体现在哪几方面(叫声、步态、吃相)
2.课文第2自然段清楚地告诉我们白
鹅的高傲体现在三个方面,看看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段话是文章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白鹅高
傲的三个方面。同时,它也是过渡段,不仅承接了上文,
还引起了下文,使文章表达通畅、条理清晰。)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画出表现白鹅高傲的句子,做好批注。
4.学生交流。
(1)白鹅的叫声。
①读了句子,你能想象出白鹅在干什么吗(想要把陌生人和狗赶走。)
②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
印象(从“养鹅等于养狗”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白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
声叫嚣”等语句可以看出,白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尽职尽
责。)
③作者运用了
什么手法写白鹅叫声的特点(用白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作对比,突出白
鹅的叫声大而严厉的
特点。)
④朗读课文时,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
它的
尽职、勇敢。请你从作者的角度出发,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白鹅的步态。
①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白鹅步态的特点(通过鹅与鸭步态的对比,突出了鹅步态的从容、傲然。)
②同学们能从写白鹅和鸭的句子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凸显出白鹅“步调从容”“大模大
样”的大家风范。)
④男女分别读描写白鹅和鸭的句子,加深体会。
(3)白鹅的吃相。
①作者是怎样
具体描写白鹅的吃相的(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
一口冷饭,再喝一
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②白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因为有狗来偷食。)
③在文中找出描写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
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偷
偷摸摸的行为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
)
④文中的“我们”是怎么侍候的找出相关句子。(“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
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
⑤作者把白鹅称作“鹅
老爷”,你体会出了什么(“老爷”一词原是旧社会对官吏及有权有势的人
的称呼,现在用时含讽刺的意
思。作者用来称呼白鹅,看似带有贬义,实际上是调侃白鹅拥有特殊
“地位”,表现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之情。这就是明贬实褒的写法。)
5.为了表现白鹅的高傲,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对比)这样写
的好处是什么(既突出了白鹅的特
点,又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三、拓展延伸。 1.把《白鹅》与《白公鹅》进行对比,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高傲,步态从容,惹人喜爱)
2.两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①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②运用拟人手法,非常亲切。③语言风趣幽默。 )
四、布置作业。
1.找出文中运用对比的句子,抄写下来。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说说它的特点。
白鹅
叫声 步态
吃相
严肃郑重 步调从容 三眼一板
厉声呵斥 大模大样 一丝不苟
1.充分感受白鹅的高傲。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之后,找出表现白鹅高傲的词语,通过读词
语,学生对
白鹅的特点有了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画出表现白鹅高傲
的句子,
做好批注。这样,不仅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感悟文本,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为了更好地表现白鹅的特点,作者运用了对比和反语的手法。作者拿鸭的步态与鹅的步态作对比,<
br>写出鹅的高傲;将鹅戏称为“鹅老爷”,说“我们”不胜其烦,实际上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在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想象、去表演,感受鹅的高傲。
我的动物朋友
1.观察一种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抓住它的特点写下来
。
2.写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动物的情感。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群朋友:他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跑,有的在水里游;他
们有的高大强壮,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凶猛,有的温顺。它们与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
你们
知道它们是谁吗(动物)
2.在这一单元里,我们认识了老舍笔下性格古怪可爱的猫、“负责、慈爱、
勇敢、辛苦”的母鸡,
丰子恺笔下高傲的白鹅,叶·诺索夫笔下具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 3.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更多的动物朋友,首先大家一起来看个视频,观看过程中注意观察它们的特
点。(播放动物视频)
4.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我们的动物朋友,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它们,了解它们。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
2.学生读要求。提问: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突出这种动物的特点。)
3.习作内容:齐读课题“我的动物朋友”,突出“朋友”。
4.联系实际,说说你的动物朋友是谁,你为什么把它当作朋友。
三、习作指导。
1.大家想知道我的动物朋友是谁吗(出示小狗的图片)你们想了解我的动物朋友的哪些方面呢(外
形特
点、生活习性等)
2.观察小动物的外形时,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
从上到下、从头
到尾等)
3.我们要怎样介绍小动物的外形才能更加生动形象(介绍外形时要
多运用各种形容词,如油光发亮
的毛、大大的眼睛、尖尖的牙齿、灵敏的鼻子等;还可以运用比喻手法,
如眼睛圆溜溜的,像两颗黑
珍珠等。)
4.观看小狗吃食、嬉戏、休息的视频。在描写小动物
的生活习性时,要抓住什么来写才能突出它的
特点(动作,准确的动作描写可以很好地突出小狗的特点。
)
5.小结:动物的生活习性包括很多方面,同学们在描写时可以抓住某一个方面来写具体,也可以写
两
到三个方面,写多个方面时要注意分清主次、有详有略。
6.观察动物的活动情况,想象会发生哪些事情
7.通过刚才的介绍,你对这个动物朋友产生了什么感受
四、自由表达。
1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觉得我的动物朋友更可爱了!每一种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介绍不
同的
动物要抓住不同的特点。你能像刚才介绍我的动物朋友这样介绍一下你的动物朋友吗
2.小组交流:可以拿着你的动物朋友的照片来介绍。
3.小组内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交流:
(1)你的动物朋友是谁
(2)为什么喜欢这个动物朋友
(3)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
(4)它有哪些生活习性
(5)你和它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
4.学生自主习作,把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写下来。
五、习作点评。
1.欣赏自己的作品。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在觉得自己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
2.选出两篇优秀习作,集体点评,再次强调习作要求。
3.引导学生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修改完善。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
,同学们通过介绍自己熟悉的动物朋友,从外形、生活习性和共同经历的事情等方面来写,
突出了动物的
特点,表达了对动物朋友的喜爱之情。
七、拓展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朗读自己的
习作。组员之间,互相评一评,看谁写得更精彩,哪个地方值得大家
学习,哪个地方还要修改。
2.小组推选写得好的习作读一读,读出感情来。
我的动物朋友
外形 生活习性 经历
事情 顺序 特点
1.指导学生写好
动物的外形。在课堂上,先出示一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有序观察:从整体到
部分、从部分到整体
、从上到下、从头到尾等。再运用优美恰当的形容词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生
动形象地写出动物的外形特点
。
2.学生平时对动物的观察不够仔细,词语积累不够丰富,所以在描写动物特点时,显得不那么清楚
、
具体。
1.认识“肝、秆”等8个
生字,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2.了解反语和冒号的用法,并学会运用。
3.积累描写动物的古诗,激发热爱动物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关于动物的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自己读“交流平台”的三个句子。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2.从这三个句子中,你体会
到了什么(从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欢这些小动物,实际上课文的字
里行间却藏着对它们深深的爱。
)
3.联系生活,想一想,谁曾对你说过这样的话
4.我们平时说话和作文时,可以试着运用这种方法。(明贬实褒)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词语,学生读。
2.通过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换偏旁识字)
3.这种识字方法有什么好处(使生字的学习更加简单和系统化)
4.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肝、秆、俏、峭、浦、哺、轴、届)
5.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出示词语,读一读。
2.你知道这些词语分别说的是哪一类人吗小组讨论交流。
千里马:比喻有才干的人才。
老黄牛: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百灵鸟:比喻声音动听的人。
领头羊:指带领大家前进的领头人。
小蜜蜂:比喻勤劳能干的人。
纸老虎:比喻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
变色龙:比喻在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铁公鸡:比喻一毛不拔非常吝啬的人。
应声虫:称随声附和的人(含鄙视意)。
哈巴狗:比喻驯顺的奴才。
3.体会两行词语有什么不同(第一行是表示赞美的;第二行则用于讽刺。)
4.选择一两个词语练习说话。
(二)第二题。
1.出示三个句子,分别指名读。
2.小组讨论冒号的用法。(用在总结性语句后面,下文具体来描写。)
3.再读句子,体会冒号的用法。
4.从下列短语中选择一个,仿照着写一段话。
爱臭美的小狗 粗心的小杰 热心肠的老奶奶
(三)第三题。
1.出示三个句子,读一读。
2.去掉语气词再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语气词能增强感情色
彩,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表达作者对它
们的喜爱之情。)
3.男女对比读。
五、学习“书写提示”。
1.同学们,我们经常抄写课文中的一段话或者自己写作文,回顾自
己平时的作业,与文中的书写比较,
你发现了什么
2.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①字距要比行距小。②字的大小基本一致。③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3.按照刚才的要求来写一段话。
六、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蜂》,指名读。注意读准“占”的读音。
2.齐读古诗,注意最后一句是问号。
3.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
山,无限的风光美景都被蜜蜂占有。蜜蜂啊,你
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忙碌,又为谁酿造醇香的
蜂蜜呢)
4.你体会出作者的感情了吗(对蜜蜂辛勤劳动的赞美,对不劳而获之人的痛恨。)
5.带着体会读诗,尝试背诵。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运用明贬实褒的
方式来表达情感,知道了运用换偏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记
生字,认识了一些与动物有关的能够用来指
称某一类人的词语,学习了冒号的用法,知道了语气词
可以增强感情色彩、舒缓语气,明确了书写时应注
意的问题,同时积累了描写动物的古诗。
1.本单元紧扣动物主线,让学生充分
感知、体验、学习与动物有关的词句、诗歌,引导学生利用工
具书理解含有动物字眼的三字词语。结合具
体的生活情境,在说话、习作中领会了明贬实褒的表
达方式。
2.通过学习本单元语文园地,
学生积累了许多描写动物的词句,激发了他们喜爱和保护动物的情
感。
第 五 单 元
1.认
识“扩、刹”等3个生字,会写“扩、范”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清静、浅蓝”
等11个
词语。
2.默读课文,能复述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
美的熏
陶。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欣赏文中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海上日出的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2.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
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他是20世纪我国最有影响力
的作家之一,被授予“人民作
家”荣誉称号。巴金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翻译了大量的外
国作品。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重点指导“范、荷、刹”的读音。
同桌互相指读词语,再齐读。
3.指导写字:指导“镶”的字形,“镶”字右边比较复杂,两个“口”下面是“”。
4.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画面。
2.说一说,刚才你的脑海中都浮现出了哪些画面
3.作者围绕“海上日出”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
第二部分(2~5),写“我”所看到的天气晴朗时和天空有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2自然段:写日出前天空色彩的变化。
第3自然段:写由露出小半边脸到完全跳出海面时奇妙而壮观的景象。
第4自然段:写天空有云堆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5自然段:写天边有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三部分(6),赞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4.指名读第1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突出“常常”和“早起”。)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和“早起”说明了什么
(“早起”的目的是看“日
出”。“常常”说明“我”观察海上日出是一种经常性的行为,因此本
文所写的不仅仅是一次日出的过程
与感受。)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总领下文)
5.出示第6自然段,齐读。“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
读出反问的语气。
换成肯定的说法,应该怎么说(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联系上文思考,“这”指什么(海上日出)
你觉得第6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四、课堂小结。
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呢下节课我们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2.指名读课文。
3.作者为什么称“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呢
二、品读课文,感受奇观。
1.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感受深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2.交流:
(1)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①这句话中什么在变化(红霞)
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③作者此时什么心情(惊喜、盼望)
④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句子。
(2)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有什么作用(描写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
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①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太阳向上升)
②作者是怎样把
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地写出来的呢(作者将太阳在海上升起的情形比作“负着
重荷”。“一步一步”“
努力上升”“冲破”“跳出”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太阳由慢到快向上升的
过程。)
③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太阳升起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
④想象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4)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① “一刹
那间”是什么意思(时间很短)除了“一刹那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或
短语(转眼间、
一瞬间、霎那间、顷刻间……)
②“深红的圆东西”指的是什么(太阳)
③为什么把“太阳
”称作“深红的圆东西”(既写出太阳的形状和颜色,又表达出作者对太阳的喜
爱之情。)
④为什么说太阳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表现出阳光的强烈。)
⑤太阳升起时是那么艰难、那么努力,现在终于升起来了,多么令人振奋呀!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
br>(5)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①结合句子,品味“镶”字的表达效果,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②这两句话中,你觉得哪几
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镶”“冲”“染”等动词,既形象地写出了黑
云遮不住太阳的奇特景观,也赞美
了太阳奋力冲出黑云的重围、势不可挡的上升力量。)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三、拓展延伸。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海上日出的(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先写日出前的景象,再
写日出时的景象。)
2.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转眼间、过了一会儿、到了最后)
3.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日出时的景象。
4.《海上日出》来源于巴金先生
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体验。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也像巴金先生一
样留心生活、勤于观察,那么我们也会在
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你注意
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了吗请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一种变化中
的自然现象。
海上日出
日出前 浅蓝 红霞
日出时
雄伟壮丽
1.这篇课文,作者主要描写了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课堂中,以“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作为
切入点,引导学生感悟天气晴朗时的日出景象和天空有云时
的日出景象,知道作者是抓住日出时的
颜色变化和太阳出来时的动态变化来写的。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
者对日出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
情。
2.理解句子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色,建议从
太阳、云的形状、色彩、亮度的变化等方
面来想象。
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课文按游览
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
的。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
2.今天,我们一起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金华去看看双龙洞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注意“簇、兀、漆、蜿、蜒”的读音。注意“臀”的写法。
2.出示词语,先指名读一遍,然后让学生齐读一遍,随机指导读音。
3.理解词语意思。
盘曲:环绕弯曲。
明艳:鲜明艳丽;明丽。
时而:重复使用,表示不同的现象或事情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发生。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聚集:集合;凑在一起。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
登陆: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
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本文指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进:量词,用于旧式建筑房院前后的层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题目是“记金华的双龙洞”,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个景点叫双龙洞吗谁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首
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2.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游览的顺序)
3.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出
金华城、一路迎着溪流、在洞口抬头望、这是外洞、孔隙、这就
到了内洞、出了洞)
4.理清顺序,填写路线图。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四、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用笔圈出作者在路上看到的景物。(映山红、油桐、沙土、溪流)
2.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映山红多而茂盛,油桐花很多,沙土是粉红色的,溪流随山势不断变化。)
3.你怎样理解“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映山红生机勃<
br>勃,充满了自然美,表达了作者对映山红的喜爱之情。)
4.在学生发言基础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
(1)映山红:指杜鹃花。
(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3)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①“迎”字说明什么(表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②“时而”是什么意思(有时候) ③“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溪流的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缓急不
同,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
④为了说明溪流的形态,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两对反义词。(宽——窄;缓——急。)
⑤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作者愉悦的心情。)
⑥带着感受朗读句子。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这篇文章的,通过描写作者路上所
见的美丽景色,体会
作者当时愉悦的心情,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2.指名读课文。
3.作者边欣赏山中明艳春色,边倾听淙淙溪声,一路逆流而上,来到双龙
洞洞口。双龙洞究竟有什么
特点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品读课文,感受特点。
1.朗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画出描写双龙洞特点的句子。
2.学生交流。
(1)洞口——很宽。
①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一特点的(打比方)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动形象)
③洞口的景色让你产生什么感觉(高山之上,突兀森郁,很有气势,让人觉得双龙洞很神秘。)
(2)外洞——宽敞。
哪句话说明了这一特点(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
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
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3)孔隙——狭小。
①读一读第5自然段,仔细体会作者经过孔隙时的感受。
②这么狭小的孔隙,当我们准备通过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非常紧张、害怕)
③作者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后脑、肩背、臀部、脚跟都贴着船底。)
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体
验一下过孔隙的感觉。假设你就是这样一个从后脑、肩背、臀部一直到
脚跟都紧紧贴着船底的游客,而老
师是洞中的工作人员,拉着你通过孔隙,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船开始慢慢移动了,你的眼前渐渐感
觉到昏暗,你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你挤压过来。
就在这时船突然不动了,你睁开眼睛一看…
…这时你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心情会如何
⑤这时假设你稍微抬头,会怎样(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4)内洞——黑、奇、大。
①作者描写了内洞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双龙——蜿蜒
;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
端、颜色各异;泉水——缓缓、轻轻。)
②读句子,想象画面。
双龙:仿佛在嬉戏,张牙舞爪,瞪着灯笼般的眼睛。(可以提示学生:
眼睛、龙头、胡须、躯干、爪子
等。)
石钟乳和石笋:仿佛一群仙人摆了一桌酒席,在一起开心地聚会。
③出示石钟乳、石笋的图片,试着给它们起名字。
④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中描写石钟乳、石笋的句子。
3.文中多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它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
4.作者游完内洞,又排队出洞,你能结合第5自然段的句子说说该怎样出洞吗
三、拓展延伸。
1.怎样来写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呢(按游览的顺序;把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
来写;如果景物发生变
化,可以按照变化顺序来写。)
2.出示参观植物园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参考第3自然段对溪流的描写,用“时而……时而……”的句式,仿写一段话。
记金华的双龙洞
洞口——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狭小
内洞——黑、奇、大
1.双龙洞各部分的特点
是学习重点,教学时,引导学生理清游览顺序,然后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概括出双龙洞各部分的特
点。
2.在了解孔隙的特点时,主要引导学生从船小、乘坐方式独特和乘船时的感受等角度体会孔隙的
狭
小,与作者感受相结合。
游
1.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
2.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1.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篇文章(《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
》《颐和园》《七月的
天山》)
2.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描写时抓住景物特点。)
3.我们的祖国有很多美丽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自己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
2.学生交流:要按游览顺序写;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景物的特点;可以用过渡句,
使景物转换自然。
3.习作标题:游
三、启发思路。
1.请同学们欣
赏一组图片。(出示: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一望无边的大海,
闻名遐迩的黄山
……)
2.刚才老师展示的这些地方,你去过吗有什么印象
3.同学们在假期里还游览过哪些地方呢
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听到
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如何才能把
你游览过的地方清楚地介绍给大家,使别人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呢请小组成员讨论
交流。
(1)要抓住景物最吸引你的地方来介绍,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录下来。
(2)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游览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3)要用上过渡段或者过渡句。
(4)要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5)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习作指导。
1.补充题目。在横线上填上游览
的地方名称,可以是小区附近的公园、果园、田野,也可以是各地
的风景名胜等。
2.画路线图。可以先画出游览的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3.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例如,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4.习作思路示例:
开头:可以总体介绍你所要写的地方。例如,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中间:详细地描述这个地方的风景。
(1)抓住景物的特点,如长廊的长和美。
(2)按照一定的顺序,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提示:可以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每个自然段。描写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结尾:总结自己对景色的感受。例如,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欣
赏。
5.学生自由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评中促改。
1.教师选择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两篇优秀习作,请作者读给大家听一听。
2.同学们,你觉得他的习作好在哪里(围绕习作要求来谈)
3.结合刚才的点评,我们可以围绕这些习作要求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1)是否按照顺序来写;
(2)是否写出景物的特点;
(3)是否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4)是否运用过渡句;
(5)感受是否真实。
4.学生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拓展延伸。
写完之后,同桌交流,互相修改习作。
游
游览顺序 景物特点
详略得当
运用修辞 巧妙过渡 真情实感
1.因为前面已
经学过四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了解了描写游览过的地方要按照顺序来写,写的时候要
详略得当、巧妙过渡
,抓住景物特点,所以大部分同学都能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进行习
作。
2.在描
写景物时,因为学生缺少对景物的细致观察,所以景物特点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今后要引
导学生在生活
中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1.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揣摩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节假日里,我们经常跟父母去旅游,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2.这些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能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吗今天我们通过两篇文章来学习描写景物
的方法
。
二、学习《颐和园》。
1.自由朗读文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颐和园。(美丽)
2.文中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颐和园美丽的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并画出来。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颐和园的(游览顺序)
4.默读文章,找出体现游览顺序的句子,读一读。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5.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游览顺序,使文章过渡自然。)
6.游记往往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即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
7.游览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美;万寿山——高、建筑金碧辉煌;昆明湖——静、绿;十七孔桥——石柱多、雕刻的狮子多。)
8.品味句子。
(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抬头一看”和“向下望”告诉我们什么(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
(2)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
儿痕迹
。
①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什么(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②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静、绿)
③“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
④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
,用“滑”而不用“划”(“滑”写的是游船、画舫轻轻
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突出了昆明湖的静。“划”指的是用力挥桨使
船前进,这样水会漾起波纹,不能突出昆明湖的静。)
9.同学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因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美丽。)
三、学习《七月的天山》。
1.自由朗读文章,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游览顺序)
2.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3.品味文章特点。
(1)第2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雪峰、雪水、溪流)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这些景
物(运用比喻)
(2)第3自然段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有什么特点(面积大、树木茂盛)
(3)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绵延、耀眼、绚烂)
4.小结。
(1)按照游览顺序来写。
(2)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3)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更形象。
四、归纳写作方法。
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写作文。
(1)写什么(审题)
中心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选什么(选材)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3)怎么写(组材)
①按游览顺序写;②重点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③首尾照应(“总—分—总”结构)
五、布置作业。
请仔细观察我们的校园,然后按照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注意写出景物特点。
习作例文
游览顺序
景物特点
“总—分—总”结构
1.学习《颐和园》,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游览顺序
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在找句子、读句
子的过程中,体会这些句子可以清楚地交代作者游览的
地点的作用。
2.学习《七月的天山》,与《颐和园》比较,明确写作时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
手法可以使
景物特点更生动。
第 六 单 元
1.认识“晋、扭”等13个生字,读准“囊、吧”等4个多音字,会写“晋、炕”等15个
字,会写“芦
花、发愣”等16个词语。
2.带着“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的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3.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找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 第一课时 -
一、视频导入,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电影吗我们先来看一个电影片段吧。(出示电影片段)
2.看了这个片段,大家有什么感受
3.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
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
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鬼哭狼嚎……你们知道这
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板
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要求:自己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笤帚”中的“帚”要念轻声。
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强调。
3.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生字新词。
芦花 发愣 铅笔 枪栓
胳膊 劫难 炕沿 鬼脸 戒指 柜板
绸子 枪声 敌人 尸首 防备 慌忙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并按顺序概括小标题。
(1)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
把长长的一部分内容浓缩成一个简短的小标题,必须抓住内
容要点,用语精练。小标题可以是句子,
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概括,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上夜校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交通员
第四部分:勇斗鬼子
第五部分:河沿枪声
第六部分:机智逃生
2.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段,评价检测学生读的情况。
(1)确定重点段:哪部
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部分就是重点语段。(第四部分写的是雨来与
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
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所以重点段是第四部分。)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
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
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
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试着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3.把六个小标题连起来,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
容吗(预设:老师帮你在最前面加上时间——抗战时
期,地点——芦花村,这样故事的主要内容就变得更
完整了。)
四、课堂小结,畅谈体会。
读了课文之后,雨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坚强不屈。)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检查掌握情况。
2.上节课,通过读课文,我们学习了用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提纲,思考问题:
(1)文章通过哪几件事表现了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交通员、勇斗鬼子)
(2)文章其他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部分: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样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从哪里可以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的机智勇敢表现在哪些地方
第四部分:雨来是怎样与鬼子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的
第五部分: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的行为有什么反应
第六部分:雨来是怎样机智脱险的
2.以学生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标画的阅读习惯。
3.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以及重点人物、细节等。
三、深入文本,感受形象。
(一)理清联系,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导学生讨论、理解重点句子。
在课文中画出句子“我们是中国人,我们
爱自己的祖国。”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的作
用,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二)重点研读,感受英雄形象。
第四部分描写了雨来与鬼子作斗争的场景,最能表现雨来的英雄形象。
1.请同学们默读第四部分,边读边思考,从哪里能具体感受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
预设一:品读雨来和鬼子之间的对话。
(1)在鬼子对雨来的一连串盘问、哄骗、利诱的对话
中,你感受到什么(鬼子的奸诈狡猾,雨来的沉着
与机智。)
(2)学生自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预设二:品读鬼子毒打雨来的片段。
(1)找一找鬼子毒打的动作。
(2)从这一连串的扭、打、揪、拧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鬼子是多么——(残忍、残暴、没有人性)
2.小结:我们刚才交流了第四部分的重要片段,品读了其中精彩的语言,小英雄雨来的形象在我们心<
br>中更加生动立体了。
(三)回顾总结,畅谈感受。
1.读了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全班交流:
鬼子的威逼利诱,也没有让雨来屈服,说出李大叔的下落。(板书:坚强不屈)
雨来被鬼子毒
打得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但他想到的却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
国。”(板书:热爱
祖国)
雨来小小年纪就智斗鬼子,与鬼子斗智斗勇。(板书:机智勇敢)
四、拓展延伸,活学活用。
分享你所知道的其他英雄故事。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鼓励学生把整个故事讲给家长听,注意语言流畅,讲述生动真实,突出雨来的精神品质。
小英雄雨来
坚强不屈
1.引导学
生讨论课文的表达顺序,按顺序概括小标题,并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
容的方法。
2.在分析小英雄雨来这个人物形象时,引导学生研读重要片段、重点词句。在“交流自己感受最深”<
br>的环节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明白雨来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对课文
中反复出现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的感悟与探讨,让学生在感受雨来人
物品质
的同时也进行着爱国主义的熏陶、教育。
1.认识“徽、谜”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济”。
2.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3.结合课文中的小标题,说说为什么称这个孩子是个“男
子汉”,作者对他有着怎样的情感。
4.尝试给每一部分换个小标题。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男子汉”的含义吗
2.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男子汉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忆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看一看她笔下的男子汉和我们印象中的
男
子汉有何不同。(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解决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倔强——多音字“强”。
人才济济——多音字“济”。
三、整体感知。
1.解题:题目中“男子汉”指的是谁
(1)简介作者:先让学生介绍,教师再进行补充。
(2)“男子汉”是指姐姐家的孩子,即“我”的侄子。
(3)作者写了侄子哪一段时间的生活经历(从出生到四岁)
2.再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形象。(学生分小组讨论,师生互动。)
预设:你觉得文中所写的小男孩可爱吗你最喜欢课文哪一部分请简要说一说你的理由。
(1)开头部分:交代写作对象,写孩子出生、留在外婆家的原因及与“我”的关系。
(2)他对食物的兴趣。
①量很多,范围很广,极有滋味,“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
②写吃青菜一事,写出了他的天真可爱。
③“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
。”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极难安静“三刻钟”
的,但“他”却很有“耐心”,可见其对吃的兴趣之浓厚。
④他为了去少林寺,愿意在吃上做出一些牺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已经不简单了),但最终还是吃的诱惑力更大。
⑤这一段通过具体事例写小“男子汉”非常贪吃。
(3)他对独立的要求。
①走路时,他挣扎着不愿让人牵手,可见他想要独立的愿望很强烈。
②去买山楂片时,“我”本想帮他的,却使他失去了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因而他显得“沮丧”。
③对去换橘子水的狂热,表现出他对独立做事的狂热。
④在柜台外等候的细节,可拓展一些内容。
引导:每个人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
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接受风雨的洗礼,
怎么能在社会上独当一面
(4)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①只是觉得应该哭才哭的,符合一个孩子的性格。
②“可是他明白了自己不得不去……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表现出他作为一个“男子汉”的
刚强和成熟
。
③回安徽时的勇敢,也是细节描写,表现了他的沉着。
(5)结尾部分。
开头
一句总结点题。一个“这”字,指代了上文主体部分所写的内容,抒发自己从“我们家的男子
汉”身上引
发的感受,体现了作者对这一个孩子的关爱。(从其观察细致、长期可看出。)
四、总结全文。 本文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对人物的各方面特点进行细致描写,表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小男子
汉
形象。我们在日后的写作中也要善于从人物的不同方面(外貌、行为、语言、心理、神态等)去
进行细致
描写。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呢能举出一些相关事例吗
我们家的男子汉
性格:对食物有极大兴趣 处处要求独立 沉着面对挑战
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生动 风趣 幽默
1.讲课时,引导学生首先熟悉课文内容,然后抓住关键语句具体复述文中的人和
事,深入研究文章主
体部分安排材料的顺序和特点,进而了解文章主旨。
2.文章故事性强,
语言幽默,刻画人物生动形象,因此把分析人物形象、品味精彩语言作为本课的教
学重点。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
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
章各部分的方法,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把握主要内容,把其中印象最深的
内容和同学交流。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文插图)
2.在这张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分享)
3.这张图片的主人公叫青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解决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雪屑”——“屑”的读音。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
三、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对作者的认知,教师再补充。
2.你能用简短的语言为每部分拟写小标题吗
第一部分:青铜一家做了一百零一双鞋
第二部分:青铜冒雪去卖鞋
第三部分:青铜卖鞋给城里人
第四部分:青铜准备卖掉自己的鞋
3.结合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运
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
冬季快要来
了,青铜和妹妹葵花去采芦花,他们一家子为了生计,要做一百双芦花鞋来卖钱。有一天
下着鹅毛大雪,
青铜为了家里生计,冒雪到镇上去卖鞋。幸运的是,有几个城里人把剩下的十双芦花
鞋全部买去了。最后
青铜甚至连自己脚上的鞋子也要卖出去……
四、品读文本。
(一)
1.青铜一家
费尽心血编织了一百零一双精美的芦花鞋,那芦花鞋的制造工序是什么样的(先将上等
的芦花采回来,然
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
2.这芦花鞋捧在手里是那样的精致,穿在脚上是那样的
温暖,而这些芦花是青铜一缕缕采来的。找
到那段文字,说说青铜是怎样采摘这些蓬松美丽的芦花的。
3.出示课件。
4.想象一下,青铜在采摘芦花时,他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
1.最后十双芦花鞋怎么样了(城里人买了十双,最后,青铜连自己脚上那一双也要卖掉。)
2.青铜在冰天雪地中,终于卖掉了所有芦花鞋。卖掉所有芦花鞋的青铜又做了什么呢
3.课件出示。(赤脚追顾客)
同学们,让我们和青铜一起置身于鹅毛大雪漫天飞舞的世界,假如是你,你会怎样
4.想一想
,你觉得青铜是一个怎样的人(冰天雪地里,那透骨的寒冷,青铜忍受住了。他是一个能吃苦,
勤劳善良
,聪明,执着倔强的人。)
(三)
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选择一处摘抄下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1.“但青铜却坚持着今天一定要去镇上。他对奶奶他们说:‘今天天冷,更会有人买鞋的。’” 从“坚持”二字可以看出青铜脾气倔强,再联系句子来看,又能从中体会到他为了家人而坚持在冰
天
雪地里卖芦花鞋的执着、坚强的品质。
2.“他的赤脚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
说明青铜的坚强,让人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善良、很为家里人着想的孩子。
小结:
这
节课我们通过列小标题的方法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抓住重点段落、语句和词语来分析
文章的思想
内容,我们明白了青铜是一个吃苦耐劳、无私善良、执着倔强、为他人着想的人。而
作为当代的学生,我
们更应该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习他的这种品质。
五、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把整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注意讲述流畅明白、生动真实,突出青铜的精神品质。
2.阅读《青铜葵花》。
芦花鞋
吃苦耐劳
无私善良
执着倔强
为他人着想
1.通过列小标题的方法让学生快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抓重点段落、语句、关键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畅谈自己的感受。
3.通过一篇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原著《青铜葵花》,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量。
朋友相处的秘诀
1.能表达清楚自己对朋友相处的看法,每个小组至少提出三条大家认为最重要的意见。
2
.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认真倾听,会根据讨论目的,记录重要信息。
3.能分类汇总小组意见,有条理
地汇报。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说到“朋友”,你先想到了谁(我的同桌,
我的邻居小伙伴,舞蹈班的同学……)你们认识多
长时间了(四五年,两三年,几个月……)
2.在你心目中“朋友”是什么样的人(一起玩的,有共同爱好的,有困难出手相助的,彼此信任的,能
讲心里话的,一同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的……)
3.在讲起我们的朋友时,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是什么浇开了友谊之花呢也许是共同的喜好,也
许是知心的交流,也许是彼此的欣赏,也许是困难时的温
暖相助……那么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
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朋友相处的秘诀”。
二、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1.同学们,想想自己与朋友相处的过程,思考:你认为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小组同学讨论,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出示“温馨提示”。
(1)小组确定组长、发言序号、记录员、时间提醒员。
(2)每个人都要发表观点,表达清
楚。当前面有同学表达了和自己相同的观点时可以表示赞同后,再
说其他观点。
(3)记录员要认真倾听,把握主要内容,简要记录每个同学的想法。
(4)小组同学要积极表达,对同伴给予鼓励和肯定。
2.刚才各小组同学积
极参与,讨论得热火朝天,大家也记录了很多的想法。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组视
频,评价一下视频中交流
的怎样。
预设:(1)确定组长和发言序号后,有一个同学不想发言,只是表示他对同学的赞同,同伴
鼓励他用自
己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同伴互助,从而做到了人人积极交流。
(2)有同学
在讲完自己的观点后开始嘀嘀咕咕讲话,有同伴及时提醒,询问他的观点与刚才同学的
观点有什么不同,
友善提醒小组讨论的有效参与。
(3)记录员没有记清刚才同学的观点,同伴一起回顾,补充记录内容,体现合作交流。
3.投影展示几组记录,看看你又有什么收获。(记录简要,关键词记录,姓名代号……)
4.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小组汇报,此时应该如何汇总同学们提出的观点呢
我们来看这个例子:
出示某小组在讨论“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时做的记录。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第一步:先分别记录同学的观点。
第二步:把相同或相近的观点整合在一起。
第三步:根据大家的意见,标记出大多数同学认同的想法。
小组尝试来做,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汇报,师生评价。
小组推选代表上台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进行适时补充。
根据要求,师生评价。
要求:
1.仪态大方,文明礼貌。
2.表达口齿清楚,条理清晰。
3.小组人人发表观点,至少提出三条大家认为最重要的信息。
4.汇总简要清楚,其他成员补充。
四、课堂总结,提升情感。
今天,我们和同学
们一起讨论了和朋友相处的秘诀。是共同的喜好收获了友谊,是诚信和热心稳固
了友谊,是分享和交流促
进了友谊,是信任和互助加深了友谊。同学们能够积极发表观点,根据讨论
主题提出意见,并能认真倾听
,把握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做复述或记录,还能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
条理地汇报。
那么在以后与朋友的相处中,我们要做到什么呢(彼此信任、乐于分享、互相帮助……)
朋友相处的秘诀
积极发言 认真倾听 记录要点
分类整理 条理汇报
1.本次口语交际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学会在讨
论中对讨论内容进行记录、汇总。这就需
要在实践中练习,明确要求,互相学习。设计活动,先要启发思
路,让学生打开话匣子,然后以示例引
导,如何分类整理,有条理地汇报。
2.在上课中避免
过于关注整理信息,忽视口语交流,教师参与到小组交流中,适时点拨指导,在互动
交流时,抓住典型培
养学生爱交流、会表达、认真听的好习惯。
我学会了
1.能把自己学会的让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按顺序写清楚。
2.
能够写出学做这件事的经历和体会,积极和同学互换修改。
3.注重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
导入新课,唤起记忆。
同学们,成长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一天天长大,学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回想一下,你学会的哪件事情让你印象最深、最有成就感(学会了轮滑,学会了弹曲子,学会了包饺子,学会了打乒乓球……)
二、畅所欲言,确定选材。
1.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学本领的照片)
学会的本领,有体育类、有文艺类、有家务类。
你想到了哪次学本领的片段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说说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因为初次尝试所以印
象深刻,因为学习的过程、特殊的体验……)
2.指名讲,引导提示:
先讲清楚自己印象
深刻的是学会什么事情(本领)。然后用简单一两句话说说为什么要学这个本
领。再想想自己是怎样一步
步克服困难学会的,还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心情有哪些变化。
3.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可以提问、追问,也可以提建议。
4.学生交流,师生评价。
评价点拨:
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遇到困难时的想法,克服困难学会后的感受;
按顺序,有条理(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板书:讲清楚 按顺序 有条理)
三、片段赏析,指导习作。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重点是把学做这件事的经历和体会写清楚、写
具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作家
是怎么把过程写具体的。
出示片段:
1.毕淑敏作品:《学会看病》。
2.学生作品:《我学会了捣大蒜》。
读一读,说说读后的收获:受到了什么写法启示
回想一下本单元课文,出示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句子。(板书:写具体
神态、动作、语言、
心理描写)
四、不吐不快,妙笔生花。
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
想,你准备写什么,然后将题目补充完整。认真构思一下,可以简单列出提纲或
思维导图。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五、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把你认为自己写得最精彩、最得意的部分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待会儿我们再来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修改。
教师总结:
回顾本次作文的全过程,你收获了哪些写作的经验(
选材方面:选择印象最深的来写有话可说;按顺
序写更有条理;要抓住人物特点,描写具体;要把有趣的
经历和心情的变化突出写,让作文更打动人;
要有真情实感。)
我学会了
讲清楚 按顺序 有条理
写具体 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1.本次习作引导学生回顾生活经历,把自己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写具体。如何
克服困难和学习过
程中的有趣经历,是抒写真情实感的关键部分。为了避免选材的千篇一律,要让大家打
开话匣子,
畅所欲言,分享各自学会的本领。
2.引导学生愿意和同学交流分享,从而互相启
发,互相提议,分享习作的快乐。在点评中,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以欣赏、鼓励为主,正面引导,增强
学生自信心。
1.能将自己的收获表达清楚,能运用上积累的优美词句。
2.体会拟人句的特点,学会写拟
人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充分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培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阅读第六单元的课文时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自由交流,并推选出表达清
楚的同学。)
2.表扬有新发现的同学,让学生交流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
3.课本里有4位同学也有自己的发现,请女生、男生分别读一下。
4.小结:边阅读边思考
,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要多用新发现的方法进行训练,大
家的语言能力才可以进一步
提高。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复习学过的修改符号(添加、删减、置换)。
2.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二)第二题。
1.初读理解,用心体会。
读下列各句,体会各组句子间的共同特点。(课件出示)
◇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
◇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
2.分析比较,感悟发现。
(1)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带点词语体会) (2)总结:前两句写雨来,把他比作小泥鳅、小鸭子,生动地表现了他机灵、活泼的形象;后两句写不同的敌人,把他们的手、眼比作鹰的爪子、恶狼的眼睛,生动地表现了敌人的凶狠。
3.联系阅读,拓展视野。
(1)说说你还从本单元各课中搜集了解到哪一些类似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说说你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到的类似的语句,比一比谁积累得最多。
四、学习“日积月累”。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兴盛的
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
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顺势揭题,简介背景。
3.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4.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又会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自学。
初步理解要
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尽:完。独去闲:形容
云彩飘来
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指名回答,评议交流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
了用序号、小标题和空行的方式,将长文章分成几部分的写法;还学习了用具体的
事物来表现人物的神态
和动作,从而让表达更生动形象的方法;积累了修改符号和一首古诗。同学
们要多多将积累的学习心得运
用到日常的阅读和写作中,努力增强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训练学生总结小标题,总结文章大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以
句子训练为中心,引导学生体会生动描写的特点,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逐步提高
语言表达
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背诵《独坐敬亭山》,从语句中体会作者心境。
第 七 单 元
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
品格。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赠汪伦》,读一读,你
们能读出什么(有不舍、嘱托、思念……)
2.今天让我们
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的韵味。板书课题,强调“芙蓉”
的写法。
3.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谁送别谁(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王昌龄送别辛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洛(luò)阳 玉壶(hú)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芙、蓉、洛、壶”,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
示范。(“芙”“蓉”是上下结构,上面
是草字头,不要漏写。
“洛”的右边是“各”,第六笔是捺。“壶”的上面是“士”,第二横短。)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抽生读诗,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
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交流反馈。
(1)寒:结合学过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秋冬季节。“寒雨”,这寒冷的雨,透着萧瑟和
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
感。
(2)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悲凉之感。
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
(3)孤:孤独,孤寂,孤零零。楚山孤,还有谁是孤独的送别友人的作者。
(4)夜、平明:表示时间的词语。平明,天刚亮。补充诗句,指名读。
3.再来读这两句诗,作者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描述“吴江夜雨图”:寒气笼罩的江面上,纷纷扬扬的夜雨连绵……
引导
:此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感觉到怎样的情绪(雨滴打落在身上,一股凉意泛起,朋友即将离我而去,
孤独
之感油然而生。)
此情此景,夜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饮酒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你读出了什么情绪
(不舍,忧愁,凄
凉)带着这样的情绪再读前两句诗。
4.走近作者,品读感悟:送别辛渐的
王昌龄从寒冷的夜雨、浩渺的江面、孤寂的楚山着墨描写,你是
否能读出他的孤独和悲凉呢他又为何会有
此心境呢(出示资料,屡次被贬)师领诵,师生诵读古诗。
5.作者送别友人,请友人带去书信,亲友
可能会问什么(为什么不回来过得好吗为什么会被贬)他的
回话是什么(“一片冰心在玉壶。”从“冰”
“玉”体会到纯洁、无暇。)诗人想表达什么倘若你
离家多年未归,会给亲友带去什么口信(报平安)
6.为什么王昌龄不是通常的报平安,而是传达自己冰清玉洁的信念呢(更能表达他对亲友的深情。)<
br>你还读过王昌龄的什么诗(边塞诗《出塞》《从军行》)这样一个忧国忧民、满怀壮志的王昌龄,
在屡次被贬后,仍不改壮志雄心,这期间也有友人作诗表达对他的同情和安慰,比如李白的《闻王昌
龄左
迁龙标遥有此寄》。(补充诗句,指名读)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王昌龄仍然“一片冰心在玉壶”。
7
.作者送别友人,触景生情,情蕴景中,不仅烘托出送别的凄寒孤寂,更展现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
性格
。让我们站在“芙蓉楼”,看苍茫江雨,诵读这首诗。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诗人孤寂的心情、高洁的情操)
3.诵读积累。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这首诗里读出了作者的孤寂,其实表达这种情绪的诗,我们还读过很
多,如李白的《独坐敬
亭山》、王维的《使至塞上》、张继的《枫桥夜泊》、柳宗元的《江雪》。“烟雨
迷蒙吴江寒,
孤傲寂寥望楚山”,人有悲欢离合,离别的哀愁诉说不尽,送别诗便成了传递情意、诉说衷
情的常见
方式,你还记得哪些送别诗(桃花潭水深千尺……孤帆远影碧空尽……劝君更尽一杯酒……莫愁
前路无知己……)这是诗歌的魅力,是经典的魅力,是中华文化的力量。让我们吟诵起这些千古名句吧!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 山孤 (孤寂)
冰心 玉壶 (高洁)
- 第二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芙蓉楼送辛渐》,感悟了王昌龄在送别诗
里的悲凄孤寂和冰心在玉壶的高洁
情操。今天让我们随唐代诗人卢纶,走进他笔下的边塞诗,领略一个扣
人心弦的追击场面,感受边防
将士的英勇无畏!(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单(chán)于 遁(dùn)逃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雁”,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两个“亻”,别漏
写;“隹”的右边是四道横。)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诗的节奏。抽生读诗,男女赛读,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的时候,用过哪些学习方法(结合课文注释
、借助工具书、联系看图、联系上
下文。)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不懂的地方做好标注,结合注释,理解
大体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四人一组,互助学习,互动交流,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3.小组交流汇报。
(1)了解作者:(交流资料,出示PPT)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
的第三首。卢纶曾任河中浑元帅府
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丰富,风格雄劲。这
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
的壮举,气概豪迈。
(2)读懂诗意:读懂了哪句诗是怎么弄懂这句诗的意思的交流意思,学习方法。
(3)结合意思,讲故事,悟诗情。
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师讲故事,生诵读诗句。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很高。(“月黑雁飞高”)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夜遁逃”)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欲将轻骑逐”)
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落满了弓箭和弯刀。(“大雪满弓刀”)
4.品析鉴赏: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此时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
本诗
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
备追击的。一
逃一追的气氛被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
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
人们无限的想象。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逃。“月黑”,无光也。“雁飞
高”,无声也。趁
着这样一个漆黑的寂静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
里代指入侵者
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
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
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
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
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5.拓展:诵读《塞下曲》(其二)。
其实,卢纶写的《塞下曲》共六首,本文选的是第三首
,我们再来吟诵一下第二首:林暗草惊风,将军
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你读出了
将军什么样的形象从哪句看出来的(勇敢,“将军夜引弓”;力大无穷,“没在石棱中”。)
让我们带着
自己的理解诵读古诗。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背诵积累。
五、课堂小结。
作者
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
氛情绪有力
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
刻。这个时刻,
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诗歌没有把结
果交代出来。但唯
有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
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
龙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让我们再次吟诵这首边
塞诗——《塞下曲》。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第三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墨梅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梅花相关的诗,
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墨”的写法,
上“黑”下“土”。
2.理解“墨梅”。墨梅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这首诗就是题在墨梅图上的,我们叫它“题画诗”。
3.了解作者。作者是著名的书画家,他叫王冕。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王冕,走进他笔下的《墨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洗砚(yàn)池 乾坤(qián kūn)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砚、乾、坤”,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
范。(“砚”是左右结构,右边是“见”,
注意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乾”右边的“乞”,不要写成“气
”。“坤”是左右结构,右边“丨”
出头。)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抽生读诗,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同学们,古诗是凝练的,寥寥数语常常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
,请你自由朗读这首诗,想想这梅长
在哪里,又是什么样子的。
2.同桌互相交流,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颜色很淡,梅花开得茂盛,朴素淡雅。)
3.
质疑:你在读诗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好颜色”是怎样的颜色(鲜艳的色彩,枣红,玫红……)“清
气
”是怎样的(淡淡的,清幽的,清淡,清雅……)
4.说说这是一株怎样的梅。(色淡气清)
5.你觉得王冕只是在写梅吗还在写什么(借物喻人)我们来了解一下王冕这个人,他出身贫寒,自学
成才,被称为“画梅圣手”。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作画,有官员和大财主亲自下乡见他时,他还躲起
来。
你觉得王冕是怎样的一个人(淡泊名利,清高,不虚荣)那么,王冕就像这梅花一样不追名逐利,孤
芳自
赏,一身正气。他把名利看得“淡”,洁身自好,有骨气。
此时此刻,你眼中的“清气”还仅仅是梅花的香气吗(气节,气度,骨气)
“清气”是怎样的气节(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这首诗表面写的是墨梅,实际上在讲述作者自己的志趣、志向。让我们咏起这首诗的后两句。
6.拓展:诵读《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
里春。从这首诗的哪一句,你体会
到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气节(“不同桃李混芳尘”)配乐,吟
诵。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