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简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萌到你眼炸
775次浏览
2020年08月31日 10:4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江西奉新信息网-搞笑小品台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 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
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 情。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古诗,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难点:结 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
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 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背?
2.引出诗题:
3.解释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 乡村的
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 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在
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 注意。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4.自主练习: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
的特点吗?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
你们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4. 思考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集体朗诵,读出古诗的趣味。
6.谁愿意把整首诗背给大家听?
7.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四、关注细节,拓展延伸。
1.回想整首诗,小朋友在干什么?你愿意来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 蝶的情景吗?大家
仔细看,评一评谁是“最佳小演员”。
2.学生表演
3.我们再来看诗句中写的是“急走追黄蝶”,表演时到底是应该“走”着追还是
“跑”着追?
4.美读:诗中不仅有美丽宜人的景色,还有活泼可爱的儿童在追逐翩翩飞舞的黄
蝴蝶,简直太 有趣了,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
五、延伸故事,感悟诗境。
1.动动手,画一画。 2.这是一首诗,是一幅画,也是一个小故事,请你回家先把诗背给父母听一听,再
依照自己的画把 诗歌编成故事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以题目导入:齐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
3.回顾学过的有关乡村的古诗有哪些。(《村居》《所见》……)
4.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正音。



2.注意节奏。
(1)听范读。(出示课文朗读)
(2)自主练习朗读。(朗读诗歌,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3)指名试读,评议。
(4)教师示范指导。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再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乡村场景。(读注释)
2.交流感想。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4.理解诗意。
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查阅自己不明白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
记号。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读出你的喜爱与赞扬之情,并评价。指名说。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静,他们写下了大量的田园
诗篇。请看南宋 翁卷的《乡村四月》。(体会又忙又乐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再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齐诵,感受大家在田间忙碌劳作之美。
3.引导学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诵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第三课时
一、直接导入,明确诗题。
1.谈话直接导入课题。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解题: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强调读音“清平乐(yuè)”
4.师简单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
5.那就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富于感情。
2.学生自读: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教师正音)
3.指导书写“锄豆”的“锄”。
4.指名学生朗读。
5.齐读全词,读的同时请注意观察,这首词与前面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这首词的特点:有长短句,有词牌名,分上下两片。)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哪个字、哪个词语、哪个句子不理解。
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共同讨论交流。
7.讨论交流。
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
(1)你们是怎么理解“翁媪”的?
(2)“锄豆”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
1.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特别想读一读。教师入情入境地范读。
3.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方法。
教师简单介绍:请读这三个字,“小”“草”“媪 ”(课件闪烁),发现了什么?(这
三个字最末有相同的韵母,都有“ao”。)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 是押韵。古人写
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大家读读词的上片,感受一下 。看看词里面还有哪些字押韵?(“东”“笼”“蓬”)
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四、品读诗词,展开想象。
1.品读乡村美景。
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
家的居住环境。
美丽的风景不仅要用眼睛去欣赏,还要学会用耳朵去聆听!(课件播放潺潺的溪流
声)让我们美 美地读一读吧。
其实“茅檐”透露的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能< br>带给我们美的感觉呢?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 意的小
乡村里去。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
想象画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品读人物画面。
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片。
这一家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亡赖”呢?
哪个字最能看出小儿可爱呢?
想象“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你能想象出来吗?
师小结提升:是的,小儿 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侧着就侧着,愿
意趴着就趴着……他是多么快活、自由自在、 幸福、惬意……难怪冰心奶奶说,
“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通过你们的声音来表现出这种惬意 吧。
想象画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讲解:诗 中的翁媪虽然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他们的童心未泯。人们常说老
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 可爱。同学们来仔细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
五、多层朗读,品读诗词。
1.带着感情来朗读。
2.师生合作引读。
六、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1.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
些什么呢?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么样?(温馨幸福、美好)
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自 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乐。
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来读一下吧:
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让我们闭上眼睛,吟诵这首词。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 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
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遍!
2.延伸补充。
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如此向往呢?请 同
学们读一读下面的资料吧。
3.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清平乐·村居》。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恬静优美
平和无忧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 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
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 说课文描写了哪几幅图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围绕文中最感兴趣的景致展开交流,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4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
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课文描写了哪几幅图画。感受乡村生活的 美
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2.围绕文中最感兴趣的景致展开交流,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
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 回顾古诗
2.导入新课:还有一位老人,他离开家乡几十年了,后来终于又回到了阔别 已久的
家乡,当看到家乡的美丽景色,禁不住写下了这样一篇美文——《乡下人家》,请
齐读课 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读一读。
2.认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构、饰、蹲、率、倘、眠”。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眼中的乡下人家,请用横线画出来。
2.通读课文,作者介绍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简单概括一下。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1.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直线画出表现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
2.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和同组同学交流,并进行批注。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这节课我们
继续学习,看看乡下人家 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整体品读。
1.乡下人家的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体会。
3.课文围绕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描写了哪些乡村风景,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是哪
里?
(二)根据学生的沟通,依次进行品读感悟。
1.品读第1自然段。
(1)要求:哪些同学被屋前瓜架吸引住了,就请站起来、读出来。
(2)那你能说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对比)
2.品读第2自然段。
过渡语:乡下人家不但屋前有别有风趣的瓜架,门前还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鲜花绽
放。
(1)课件播放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的图片。
师:你能用哪些优美的词语来形容如此美妙的画面呢?
师:“朴素”和“华丽”本来是一对反 义词,但用在这里毫无违和之感。乡村的花
随意地种在门前的场地上,不像城市里的花有漂亮的花盆、花 瓶来衬托,有美丽的
彩纸来包装,因此可以称得上“朴素”。但它们色彩鲜艳,光彩照人,又是“华丽”
的,因此称其为“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2)研读:谁来读读写竹笋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体会一下。
你刚才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读“探出头来”的?把“探”换成“钻、伸、冒”可以
吗?
(3)带着小春笋们的渴望、迫切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句子。(生齐读句子)



3.默读第3自然段。
(1)过渡语:农家小院的植物生机勃勃,动物也是悠闲自在,你们看 谁来了?(课件
出示:小鸡觅食。)
(2)指名读读,读完思考:我看到了( )的母鸡,( )的公鸡,它们走来走
去干什么呢?这么慈爱的母鸡、尽职尽责的大公鸡,请大家带 着幸福快乐的语气齐
读。
4.品读第4自然段。
过渡语:除了母鸡、大公鸡,作者还生动地描写了哪种小动物?(鸭子)
出示:“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它们也从不吃惊。”
想想:除了鸡、鸭,乡下人家还会养些什么动物呢?(狗、鹅、羊……)
小结:这些动物、植物和乡下人家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和谐呀!
5.品读第5、6自然段。
(1)再读一读他们之间和谐相处的画面。
(2)文中 把纺织娘的叫声说成是唱歌,赛过催眠曲,谁来读读它的歌声?这是什么
写法?(拟人)谁再来给大家读 读?
三、仿写练笔,拓展延伸。
你们眼中乡村的景致是什么样子的?学习作者的一些写法, 来写一写我们身边的
乡下人家的风景或者是你喜欢的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2 乡下人家
别致生动
《3 天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慰、 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会写“慰藉、扫荡”
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 窗给孩
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 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
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忆生活
2.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慰藉(jiè) 一瞥(piē)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天窗。
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天窗开在哪里?
四、朗读课文,小组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开天窗?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把自己画出的 段落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并进行批注,还可以写写发现
的问题或者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 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天窗的趣味。这一节课我们
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天窗到底有何 神奇之处。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自由朗读课文并 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学生结合
插图和课文内容,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二)根据学生的交流,依次对相关语句进行品读。
1.品读:“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课文第4、5自然段的语句)
夏天阵雨来了时,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2. 把孩子看到 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如果将“雨脚”“一瞥”分别
换成“雨点”“一闪”,好不好?
从小小的天窗看到的只是闪电、雨,想象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难怪作者说——
3.品读“晚上……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从“逼”字读出孩子的心情。
引导:是啊,孩子还想在月光下 的草地河滩再玩会儿,不想休息,也睡不着,他又想
起了那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可爱的天窗。这时,天窗又 给了孩子怎样的慰藉?
学生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用双直线画出“看到的”,用波浪线画出“想到的”。
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
足的猫头鹰。
指名朗读这些句子,学生谈谈感受。(夜的美丽神奇)
师生共同合作朗读,用声音传递夜的美丽神奇,体会天窗的神奇、有趣。
小结:看到的只是一粒星、一朵云、一条影,想到的却是夜的美丽神奇,难怪作者
说——
三、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师生再次走近天窗,从课文的文字中感受这份神
奇之美。
2.齐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
“无”中看 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
更复杂,更确实!(课件出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3 天窗
想象的世界
《4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学习针对课文的层次结 构,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方法提问,体会课
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4.学习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章的结构层次,感受作者抒
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 边。想一想:我们会领略到怎样的风景
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 br>1.自读课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把比较难理
解的词句多读 几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辨析字音、字形。
4.小组朗读,初谈印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师:这篇 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我们应该用怎样的
语气来朗读课文?(欢快、愉悦 )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交流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思考: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了什么句式?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
对应的段落。
教师引读体会: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
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3.朗读课文第3~6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回顾总结: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的句段。
2.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
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 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沉醉
《口语交际:转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转述,掌握转述的基本要求。
2.根据要求进行转述训练。



3.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 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倾听的
习惯,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根据要求进行转述训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
生倾听的习惯,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事情,在解决这些事 情的过程中,人们常
常请人把话转告给别人,这就叫“捎话儿”,也叫“转述”。今天我们来学习口语< br>交际——转述。(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结合通知,把握要点。
1.谈话:让我们来看这个通知,动动你的小脑筋,想想怎么来转述呢。
通 知
本周五(3月23日)下午两点,在本班教室召开家长会,交流家庭阅读情况,评
选“书香家庭”。
温馨提示:
(1)请家长带好纸、笔,以便记录和填写选票。
(2)因为学校停车不便,建议家长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3)请提前十分钟到会场。开会期 间请自觉遵守会场秩序:关闭手机,不随意
走动,保持安静。
新华路小学四年级(3)班
3月21日
2.思考:根据上面的通知,转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自己先认真读一读上面的通知,想一想自己该怎样转述。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转述要求:
转述应注意:转述别人的话,首先要听清、记准别人的话,别弄错;转述的时 候,要
把原话说清楚、说明白,不然就会耽误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通知该怎么转述?引导学生针对不同意见进行交流,从而
达成共识。
讨论后小结: 转述要求。
(1)转述时,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三、小组讨论,学生互动。
1.阅读通知,小组讨论。
2.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时,小组成员分别讲述对这个通知转述的方式,表
达对自己的 看法。听到不同意见,要换位思考,积极沟通。
四、创设情境,练习转述。
1.向父母转述。
学生分角色扮演爸爸、妈妈、女儿、儿子,由儿子或者女儿向爸爸或妈妈转述通
知的内容。
2.其他学生做倾听者,听后进行评价,并进行新一轮的转述。
3.拓展活动。
4.小结:
板书设计: 转述
注意:听清、记准 说清楚、说明白
要求:要抓住要点,不遗漏
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习作:我的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我的乐园”的写作内容。
2.写出乐园的特点,以及乐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3.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法,表达对乐园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写出乐园的特点,以及乐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法,表达对乐园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启发思路,讨论交流。
1.打开思路。
你的乐园都有哪些呢?是“满是玩具的房间”“村头小河边的草地”,还是“ 班级
图书角”“自己家的院子”?(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先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乐园是哪里。
(2)乐园有什么特点?(此处可作细节描写)
三、习作指导。
1.阅读感受。
先来读一读表格中的内容。读后交流:“村头小河边的草地”上都有什么?小朋友
喜欢在这里做 什么?
2.整理思路。
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喜爱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
乐?
让我们把自己的乐园介绍给同学吧。同桌交流。
3.写作提示:写之前可以仿照课本中的样子,做一个表格。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1.选出两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班级进行点评。
2.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乐园是什 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喜爱干什么,这
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注意语言通顺、用词恰当等。
五、习作小结。
板书设计:
我的乐园
乐园有哪些
乐园有什么特点
带给你怎样的快乐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2.学习积累词语,体会乡下与城市生活的不同,并能选择一幅画写写。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卜算子·咏梅》的意境,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1. 学习积累词语,体会乡下与城市生活的不同,并能选择一幅画写写。
2. 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卜算子·咏梅》的意境,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卜算子·咏梅》的意境,积累古
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的4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4篇课文的题目。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请你阅读第一单元的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
子。
2.学生自由交流
3.还有些句子特别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想法,到课文里面找一找,读一读。
4.小结:以后我们要继续多多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课文中有很多词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下面这一题。
课件展示:读一 读,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说说
从这些词语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 的不同。
2.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二)第二题。
1.“词句段运用”还有两个句子,先读一读。
(1)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 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
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2)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带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2.选一幅画面,照样子写一写。
(1)仿照上面的两个句子,仔细观察课文的三幅图,说一说。
(2)选一幅照样子写一写。
3.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日积月累”。
1.指名朗读“日积月累”中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2.学生齐读。
3.了解词意,体会情感。
4.试着背诵。
五、小结。
《5琥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 ”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
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重点:
1.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2.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并说出琥珀形成的依据。
教学难点: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课件出示琥珀图片)
2.简介琥珀
3.大家来看这块琥珀,谁能说说它的样子?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
们就通过《琥珀》这 篇课文来了解一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2.认读生字词语。
3.理解词语意思。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5.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12):写这块奇异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二部分(13~17):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18):写这块琥珀的形态和价值。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同桌互相交流琥珀形成的过程。
3.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形成松脂球、变成化石)
二、学习课文,体会文中推测的合理性。
1.这块琥珀的形成始于几千万年前,作者是怎样知道琥珀的形成过程的?(推测)
2.作者根据这块琥珀作了哪些推测呢?你觉得这些推测科学合理吗?说出自己的
理由。
(1)天热,松树才会滴下松脂。
(2)松脂恰巧滴在苍蝇和蜘蛛上。
请大家朗读第3~8自然段的内容,推测作者描写的小苍蝇和蜘蛛是什么样子的。
①小苍蝇很快乐。(从“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可以想象到小苍蝇很
快乐。) < br>②小苍蝇停在松树上很放松。(从“伸”“掸”“拂拭”这几个词,可以体会到小
苍蝇很放松。)



③蜘蛛小心翼翼,很谨慎。(“小心”一词,写出蜘蛛偷偷摸摸的样子。)
出示句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小苍蝇想好好地 歇歇,蜘蛛想饱餐一顿,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这个大祸就是—
—落下的一大滴松脂!它“刚好”落在 树干上,把小苍蝇和蜘蛛包在里头,这说明
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3)松脂继续滴下来。
(4)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三、拓展延伸。
1.思考:作者是怎样做到科学合理地推测的?(观察仔细,推测有据。)
2.请你用“因为……所以……”来说说作者推测的依据。
3.如果让你来推测,你会怎样描写小苍蝇和蜘蛛被松脂包裹住的过程?
板书设计:
5 琥珀
形成松脂球:阳光、松脂、苍蝇、蜘蛛
变为化石: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6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钝、仅”等13个生字,会 写“笨、钝”等15个字,会写“恐龙、笨重”
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
3.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研究科学的热情、探索求知的
兴趣。
4.体会课文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研究科学的热情、探
索求知的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关于恐龙的话题
2.恐龙简介:
3.欣赏恐龙图片。看了这些图片,恐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通过预习,谁能帮助同学解决疑问?
2.认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3.重点指导“隧、翼”的写法。
4.理解词语意思。(互相交流)
5.把你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简要概括课文每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 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
凌空翱翔的鸟儿。
第二部分(2):写这一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
第三部分(3~4):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第四部分(5):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 好愿望——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
全面揭示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四、交流感受,品味句子。
1.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找出本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
2.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1)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
(3)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恐龙和鸟类各有什么特点?
2.恐龙和鸟类之间有什么关系?
3.科学家们经过研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默读第3、4自然段,想想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儿的。 画出描写恐龙特点的词句,
准备交流。
2.全班交流。
(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 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
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大约” 是指不精确的估计,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严谨。)
(2)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以植物为
食。
①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对比、排比)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恐龙家族形态各异的特点。)
③恐龙家族的成员真是形态各异!请你读出它们的不同。
(3)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其中”“一些”说明了什么?(准确地表达了不是全部的恐龙。)
(4)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
翔。
恐龙是怎样学会飞翔的?
(5)不管是树栖生活使鸟具备了滑翔能力······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
活天地。
(三)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恐龙飞向蓝天只是科学家们的推测,他们更美好的心愿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让我们了解了恐龙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但想
要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你想对科学家们说点什么?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鸟类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猎食性恐龙(树栖)
带羽毛恐龙(奔跑)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乒、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个 字,
会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
3.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联系实 际,体会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科
学、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积累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 内容和相关资料,联系实际,体会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一只虫子落入铁扇公主的茶杯里,随茶水
进入铁扇公 主肚子里的镜头。
2.同学们,这样的情景以前就只能存在于神话世界里,而现在,这样的情景也可以
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这就是纳米时代!今天让我们走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这篇课文,去 感受纳米技术的神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读了课题之后,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2.认读生字新词。
3.找出文中的科技术语,把它们读准确。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有关纳米的哪些知识。
2.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第二部分(2):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技术。
第三部分(3~4):写纳米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第四部分(5):写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
3.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来写?(总—分—总)
4.找出第2~4自然段的中心句,读一读。
什么是纳米技术呢?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课文。
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
二、学习课文,了解纳米技术。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什么是纳米技术?请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句子。
2.读了这一段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
3.纳米究竟有多小?作者是怎样说明的?
4.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0.6毫米,它有多少纳米呢?(约60万纳米)



5.这种小小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
于人类的一门 学问。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使用了纳米技术。
2.在介绍这些纳米技术时,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何感受?
4.出示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学生欣赏。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纳米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
泛。纳米技术正在逐步提 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2.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如何? 齐读最后一段。
“在不远的将来”说明了什么?(纳米技术发展很快)
“衣食住行”说明了什么?
3.这段话与第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首尾呼应)
三、拓展延伸。
1.把你收集到的运用纳米技术的新产品介绍给大家。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提到的纳米技 术的应用和你课后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
的材料,大胆想象,小组合作,运用纳米技术来尝试进行发明创 造,并把你们的发
明思路介绍给大家。
四、谈收获。
1.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
板书设计:
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总讲: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分述:纳米技术及其应用
总结:纳米技术发展前景广阔
《8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揽、焰”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千年 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3.查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
献、勇于探索、锲 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默读课文,懂得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了解中国航天事业
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神州五号升空视频
2.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何感受?
3.今天我们来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了解 一下中国人飞天梦想实现
的过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2.谁能说说课题中的 “千年梦”指什么?“千年梦圆在今朝”又是什么意思?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 读课文,思考: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请你在文中找出答案,
并用简洁的语言按时间顺序 加以概括。
2.学生交流。
3.播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频。
4.载人航天工程有什么伟大意义?你有什么感受?(自豪)
四、拓展延伸。
1. 为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
青春,是健康,甚至是生 命。(出示补充材料)
2.让我们向航天英雄致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 才
得以实现。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出:千年梦圆在今朝!
板书设计:
8 千年梦圆在今朝



飞天梦想、不断探索
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嫦娥工程
《口语交际:说新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新闻,能够清楚、连贯、准确地传达信息。
2.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学会沟通和交往,培养合作精神。
3.培养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的生活态度,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和关心别人的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新闻,能够清楚、连贯、准确地传达信息。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学会沟通和交往,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同学齐
读,你知道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吗?
2.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每天都会发 生一些新鲜事。有些事被报纸、电视
媒体报道出来,就成了新闻。新闻包括哪些事情?
3.交 流学生了解的新闻。你们在收集新闻的过程中,发现新闻都有哪些特点?(新
闻要真实,要及时,还要有 价值。)
5.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小小的新闻发布会,把自己所知道的新闻分享给同学们听。
二、明确要求。
1.在说新闻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说新闻时应注意什么?
2.在书上找出要求。
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1)要说明新闻的来源,把新闻 讲清楚,不要随意更改内容。最后,还可以说说自己
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2)准确传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讲述。
3.当别人发言时,我们要怎么做呢?
三、发布新闻。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现在,我们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要评出“最佳新闻播报
员”。期待各位播报 员的精彩播报,也希望同学们用心倾听,以便对他们的播报提
出疑问或进行评价。
3.评一评。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你们都表现得特别棒!新闻不 仅可以弘扬真善美,抨击
假恶丑,还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美好。让我们一起来关注生活,关 注
社会,多读、多看新闻,在新闻中增长见识。
齐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板书设计:
说新闻
准确 清楚 连贯
《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合理想象,能用通顺、具体的语言写下自己的奇思妙想。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想过发明一种东西?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让以前的许多幻想变成现实。牛顿说过: 没有大胆的猜
测就做不出 伟大的发现。正是由于一个个小小的奇思妙想,莱特兄弟制造出了世
界上第一架飞机,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
3.这节课,就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并把它记录下来。
二、明确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同学们,请打 开课本
翻到第30页,读要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交流小结。
(1)想象既要丰富,又要合理;内容既要新奇,又要具体。
(2)要突出事物的特点,介绍它的样子及功能。



(3)语句要通顺,表达要有个性。
3.齐读习作要求。
三、启发思路。
1.老师也有些奇思妙想,你们想知道吗?
2.你们的奇思妙想是什么?
3.根据大家的交流,我们把这些奇思妙想归纳一下:
4.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展开想象,可以画一画,也可以写一写。
四、习作指导。
1. 请你先想一想:拟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才能吸引读者呢?
学生交流题目。(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带人飞的鞋子……)
2.我们这篇习作可以怎样写?可以列一个提纲。
开头:写你为什么要发明这个东西。
中间:详细介绍它的特点,如样子、结构、特性、功能、使用方法等。
结尾:写你发明这个东西后生活有什么改变。
3.大家可以把你要写的东西画出来,也可以参 考课本上“会飞的木屋”的提示,
做一个思维导图,在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4.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点评。
1.教师选出在巡视中发现的优秀习作,让作者读一读。
2.全班进行点评。他的习作好在哪里?
3.根据刚才的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之后,同桌交流。
板书设计:
我的奇思妙想
样子 结构 特性
功能 使用方法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岳、湘”等8个生字。
2.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3.积累描写自然风光的对联,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自评式的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呢?
2.你是怎样解决那些不懂的问题的?
3.读课本第31页“交流平台”的内容,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
4.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一定要积极思考,想
办法解决。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看课本中的图片。这是什么?(一张汇款单)
2.请你仔细观察,你有什么疑问?(汇款单上的金额为什么要大写?)
3.学生讨论解决问题。(为了防止金额被篡改。)
4. 出示大写数字,指名认读。
5.同桌合作。一个说数,另一个用大写数字写出来。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由于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他们的名称有的是 新出
现的,有的是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含义。
2.出示词语:云技术、多媒体、克隆、互联网,桌面、窗口、潜水、文件夹。
3.读一读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分别属于哪一类。
4.小组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第二题。
1.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作者是怎样介绍事物的?读一读课本中的句子,指出 说明方
法。(作比较)
2.作比较有什么好处?
3.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运用 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
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4.拓展练习:请你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中的句子,注意读准“塞”“锁”的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的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对联?请全班交流。
4.读了这些对联,你有什么感受?
六、小结。
《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十万个为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2.让学生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
的阅读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
谜语:厚薄大小不相同,世界万物都包容,只要你能打开看,增加知识力无穷。(书)
二、指导方法,交流体会。
1.出示《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的封面。
师: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你能了解到什么呢?
2.作者及内容简介。
3.这是一部科普作品,同学们知道该怎么阅读这类作品吗?
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1)找出不懂的科技术语,通过上网查资料、与同学交流、请教老师或家长等多种
方式弄明白,才能 理解文章;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3)反复揣摩语言,增强感悟语言的能力;
(4)读完之后思考总结,对于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深入研究,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
4.课件出示书中的一段内容,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这些看 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回答。书中还有很多千奇百
怪的问题,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要去读一 读了呢?课下同学们找来这本书,读一
读吧。
三、阅读推荐。
1.世界上还有许多 优秀的科普作品,如李四光的《穿过地平线》、高士其的《细
菌世界历险记》等。读了这些书,你一定会 为科学世界里有那么多的奥秘而惊奇。
2.选择其中一本读一读,然后写一写自己的读书心得。
《9短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 ”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
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 ,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诗人们创
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 。现代诗语言优美,
深受人们的喜爱。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
2.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3.重点指导书写
4.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一)。



(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4)“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5)出示图片,配乐朗读诗歌。
(6)试着背诵诗歌。
(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诗歌的?请你归纳一下。
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请你按照以上思路来学习《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
2.交流自学内容。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1)出示第二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大海的热爱。)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出示第三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中有两个“风雨”,请你圈出来,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
②心中有了“风雨”,作者要躲到哪里?(母亲怀里)
③一个“躲”字,你体会出了什么?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四、拓展延伸。
拓展现代诗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9 短诗三首
怀念往事 热爱大海 赞颂母爱
《10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挤、叉”2 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水瓶、墨绿”等
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4.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教学重点: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
教学难点: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
同。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春天绿色的图片)
2 .绿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希望的象征。现代诗人艾青也非常喜欢“绿”,他笔
下的“绿”是什么样子 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他去欣赏那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
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时正音。
3.指导书写“瓶”字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配乐范读,学生思考:诗人看到了哪些绿?
2.学生交流关于颜色的词语。
3.第二小节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绿?(草绿、苹果绿、橄榄绿……)
4.难怪作者说:“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齐读。
5.这各种各样的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特别)
(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齐读。



6.在作者眼中,什么是绿的?在你的眼中什么是绿的?仿照第三小节写一写你眼中
的绿。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读读诗歌第四、五小节。
找出诗中表示 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读诗想象:所有的绿交叉在一起,按着
节拍飘动在一起的画面。
8.朗读全诗。指名读,齐读。
9.读了这首诗,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
10.朗读诗歌,你有什么体会?(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四、拓展延伸。 < br>1.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
怎样的感受?( 学生交流)
2.总结:这段选文主要写的是西湖六月时的绿色。作者描绘了各种各样的绿。有
苍松古木的浓绿,有小径青苔的嫩绿。有的绿,深得发黑;有的绿,绿得发蓝。连小
径、石头缝里的青苔 都被勾勒出来,可见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板书设计:
10 绿
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风 雨 水 阳光
挤 重叠 交叉 指挥 飘动
《11白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绣、潇”等9个生字,会写“桦、涂 ”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
等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积累和摘抄与植物有关的诗歌,并尝试写诗交流。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积累和摘抄与植物有关的诗歌,并尝试写诗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白桦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植物是什么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外国诗歌——《白桦》。(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简介白桦树以及对俄罗斯的象征意义。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3.指导生字书写
4.指名朗读诗歌,思考:诗歌的每一小节写的是什么?
第一小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第二小节:写白桦在雪中的美。
第三小节:写白桦在朦胧寂静中的美。
第四小节:写白桦在朝霞映照下的美。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这是一棵怎样的白桦?(美丽)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桦的美丽?(雪中、寂静中、朝霞中)
3.在文中找出表现白桦美丽的词语。(如画、玉立、光华)
4.想象白桦“如画、玉立、光华”的样子,读出白桦的特点。
5.出示短语,学生读。
洁白的流苏 姗姗来迟的朝霞 灿灿的金晖
晶亮的雪花 白雪皑皑的树枝 银色的光华 同学们,读了这些词语,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
么?请你选择几个 短语描述一下这棵白桦。
6.配乐范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7.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分组赛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11 白桦
雪中——花穗齐绽 流苏如画
寂静——玉立
朝霞——光华



《12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炫、垢”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试着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试着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雨后景色的图片,学生欣赏。看了这些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
2.你在雨过天晴后,最想做的是什么?
3.诗人戴望舒以“在天晴了的时候”为题,写下了 一首优美的小诗。这节课就让
我们走进诗中,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与美丽。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
2.读诗歌,找出诗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3.同桌互读。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2.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是什么样子的? 请用文中的词语来说说。
3.这首诗歌为 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泥路、小草、小白菊,还有凤蝶
儿,这一切都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啊! 默读诗歌,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样景物?为什
么?
(1)泥路:凉爽又温柔。
走在这样凉爽又温柔的泥路上,呼吸着野外的新鲜空气,你想说些什么呢?
(2)小草: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



小草没有了往日的尘垢, 炫耀着清新的绿色,看起来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听一听,
小草在说些什么呢?
(3)小白菊:不再胆怯。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4)凤蝶儿:自在闲游。
指导朗读:想象凤蝶儿自在闲游的样子。
小练笔: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瞧,有的落在娇艳的花朵上,在和花儿说着悄悄话呢;
有的 , ;
有的 , 。
4.指导朗读:雨后的景色多美呀!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5.天晴了,除了可以看 到润湿的泥路,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
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 景象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小节。
读了第二小节,你的感受是什么?(快乐)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赤、携、踏、涉)
6.在天晴了的时候,一切是那么美丽,那么让人快乐。齐读第三小节。
读了第三小节,你的感受是什么?(清新、舒适)
7.在这首诗歌里,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热爱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你观察到的雨后景色是什么样的?模仿诗歌来写一写。
板书设计: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泥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儿——美丽
赤 携 踏 涉——快乐
推开 晕皱 闲游——舒适
《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轻叩诗歌大门)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用妙笔给我们留下了无
数优美的诗篇 ,叩击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轻叩诗歌
的大门。(板书课题)
二、了解诗歌。
1.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朗读并学习了很多诗歌,你觉得什么是诗歌?
2.诗歌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三、合作编小诗集。
1.请各组把课前编好的诗集,带到前面展示。
2.各组组长分别介绍。
(1)诗集的名字、封面、目录。
(2)编排内容:收集的诗、写的诗、与诗有关的故事或资料。
(3)编排形式:给诗歌分类、配插图。
四、诗歌朗诵会。
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希望同学们在朗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魅力,体会诗歌的
情感。
1.课内的诗歌。
2.收集的诗歌。
3.创作的诗歌。



小结:诗歌就在我们身边,诗歌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听了大家的原创诗歌,我相
信,有朝一日 ,我们班会有人成为诗人,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
五、拓展延伸。
1.通过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轻叩诗歌大门,你有什么收获呢?
2.我们在诗的海中徜 徉,我们在诗的海边拾贝,这让我们收获满满,也叩响了诗歌
的大门。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让我们以这次综合性学习为起点,在
诗歌的海洋中遨游,得到更多的收获和更大的乐趣!
板书设计:
轻叩诗歌大门
了解诗歌 编排诗集 诗歌朗诵
感受诗歌魅力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
3.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
教学重点: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
教学难点: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现代诗)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现代诗有什么特点?(有节奏
感;蕴含丰富的想象 ;饱含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诗歌,归纳现代诗的特点。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这些古代文人你都认识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如何描写颜色。
(2)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2.读一读,注意节选诗歌的加点部分,说说加点的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
比) (1)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品味,
说说这样表达 的好处。
(2)仿写练习:请你运用排比手法写一首小诗。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诗歌特点的。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诗歌的名言?请在全班交流。
4.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确诗歌的特点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诗 ,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认识了八位古代文人,并尝试仿
写现代诗,积累了有关诗歌的名言。在以后的学 习中,我们可以多多积累和摘抄现
代诗,体会现代诗优美、简练、富有节奏的语言艺术特色。
《13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屏 、折”,会写“忧、虑”等15个
字,会写“无忧无虑、呼唤”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学习文中的“说……吧……可是…… ”的句子,思考这种写法是如何具体展现
猫的性格特征的,并照样子写一写。
4.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的 “说……吧……可是……”的句子,思考这种写法是如何
具体展现猫的性格特征的,并照样子写一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2 猫是那么活泼可爱,充满灵性,它不仅是画家爱画的小动物,也是作家爱写的小
动物。老舍先生还特地为 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
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再次出示生字新词,学生在读中巩固。
4.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猫怎样屏息凝视?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猫“屏息凝视”的情形?
②引导学生说: “猫一听到老鼠的响动,就弓起背,悄悄地来到洞口,只见它瞪大眼
睛,连呼吸也不敢。”你在生活中遇 到过需要屏息凝视的情形吗?联系生活经验,
运用“屏息凝视”进行说话练习。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读课文,划分段落。想一想:课文第一部分,主要写猫的什么 特点?课文第二部分,
写小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1~3):猫的性格实在古怪。
第二部分(4):满月的小猫的可爱。
3. 请你把两部分内容串联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生字,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猫性格的古怪。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 找出描写猫“古怪性格”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交流:
①你能找出概括猫性格的词语吗?(老实、贪玩、尽职)



②它的老实、贪玩、尽职各体现在哪里呢?
引读:说它老实,是因为——
说它贪玩,是因为——
说它尽职,是因为——
③“古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性格古怪?
④通过读这一自然段,你体会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对猫的喜爱)
⑤反复读,读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4. 课文第2、3自然段也写出了猫性格的古怪,请你速读课文,找出表示古怪的重
点词语。
5.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
①“小梅花”指的是什么?(猫的脚印)
②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猫的叫声是否总是那么动听,为什么在作者听来会是“丰富
多腔”的。
③猫的叫声是“丰富多腔”的,这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
(二)猫的可爱。
1.出示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
会淘气。
①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启下)
②你从“更”字体会到什么?(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
2.小猫的可爱,你感觉到了吗?找出写小猫淘气的句子。
①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它的淘气?
②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出示老舍先 生的《养花》片段,读一读。再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看有什么新的
体会。(从《养花》一文,可以体会 到老舍对花的喜爱,再联系课文中小猫对花的
糟蹋,可以看出老舍对小猫的爱更深。)
⑤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1.不仅老舍爱猫,很多作家都喜欢猫,如夏尊、周而复等,认真读读“阅读 链接”
中的文字,体会作者的感情。
2.交流。(相同之处: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不同之 处:老舍——猫的性格古怪、
可爱淘气;夏丏尊——人们对猫的态度;周而复——猫的外貌和神情。)
板书设计:
13 猫
老舍
性格古怪 小猫可爱
《14母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疙、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 “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
会写“讨厌、理由”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描写母鸡的词语中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
母爱的伟大。
3.找到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变化的原因。
4.比较《母鸡》和《猫》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描写母鸡的词语中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
母爱的伟大。
2.找到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比较《母鸡》和《猫》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指导生字书写。
3.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笔下的母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书,然后交流感受。(讨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
3.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是不一样的,请用横线画出作者直接表达对母鸡态度的
句子。
4.出示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①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读句子,抓住“一向”“不敢”体会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态度。
③从开始的“讨厌”母鸡, 到后来的“不敢再讨厌”母鸡,作者的态度经历了一个
变化的过程,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着读出情 感的变化。
5.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
了作者不讨厌母鸡。
四、课堂小结。
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作者对母鸡的尊敬、赞颂)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回顾导入。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请大家默读第1~3自然段,想想:老舍为什么讨厌母鸡?画出相关句子,在旁边
写上自己的感受 。
2.学生交流:
(1)母鸡的叫声。
①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作者写不同情 况下的母鸡的叫声,是为了说明什
么?(说明“我”一向讨厌母鸡。)


②老舍对母鸡的观察多么细致呀!听到母鸡没完没了、如怨如诉、发了狂的叫声,
觉得母鸡很讨厌。 谁能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
(2)母鸡还有哪些方面让人讨厌?
①你觉着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母鸡?(欺软怕硬、喜欢炫耀)
②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③读出对母鸡的讨厌之情。
3.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出示:这是一只( )的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喜欢炫耀)
(二)学习第4~10自然段。
1.因为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自己,所以作者讨 厌母鸡。后来,作者为
什么不敢再讨厌它了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
齐读第9自然段。
2.老舍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哪些句子写出了母鸡的这 些特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10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3.学生交流。师小结: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它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4.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再读句子。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 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
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5.你对这三句话有了哪些新的体会?
6.因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和伟大,所以作 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试着说说你的体会。
三、拓展延伸。
老舍认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你是如何理解母爱的?
四、比较《猫》和《母鸡》的异同。
1.《猫》和《母鸡》都是老舍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 物的,它们在表达上有哪些
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2.学生交流。



3.相同之处:①文章结构清晰。《猫》用过渡句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淘
气可爱两部分 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用过渡段将母鸡孵小鸡前后的不
同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浑然一体。 < br>②善用“总—分”结构。《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古怪
的表现。《母鸡》 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母鸡令人讨厌的三个方面。
③都列举具体事例来表现动物的特点。例如 ,《猫》列举了猫遇到蛇也敢斗一斗
的具体事例,来表现猫的勇猛;《母鸡》列举了母鸡教鸡雏们啄食、 掘地、用土洗
澡的具体事例,来表现母鸡的不辞辛苦。
④语言生活化、口语化。《猫》全文就 像“拉家常”一样,如“这可都凭它的高
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母鸡》全文也很口
语化,带有浓郁的“京味儿”,如“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
不同之处:①写作手法不同。《猫》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猫当作孩子来写。
《母鸡》主要运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
②表达的情感不同。《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 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
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母鸡》写了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
的态度变化,通过前后的强烈对比,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
板书设计:
14 母鸡
老舍
讨厌 不敢再讨厌
叫声 勇敢 负责
欺软怕硬 慈爱 辛苦
喜欢炫耀 伟大
《15白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 识“郑、嚣”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看”,会写“吠、促”等14个字,
会写“即将、姿态”等1 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和语言的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积累字词佳句,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和语言的幽
默风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这首诗突出描写了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特点。)
3.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又写出了鹅的什么特点呢?今天一起来学习《白鹅》。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2.出示生字词语,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3.指名认读生字。
4.指导写字。
5.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2.读了课文后,你觉得作者主要写的是白鹅的什么特点?(高傲)
3.课文中有许多表现白鹅高傲的词语,请同学们在文中圈出来。
学生交流,归纳分类,并读词语: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感悟高傲。
1.白鹅的高傲体现在哪几方面?(叫声、步态、吃相)



2.课文 第2自然段清楚地告诉我们白鹅的高傲体现在三个方面,看看这段话在文
中的作用是什么?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画出表现白鹅高傲的句子,做好批注。
4.学生交流。
(1)白鹅的叫声。
①读了句子,你能想象出白鹅在干什么吗?(想要把陌生人和狗赶走。)
②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白鹅叫声的特点?
④朗读课 文时,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
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请 你从作者的角度出发,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白鹅的步态。
①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白鹅步态的特点?
②同学们能从写白鹅和鸭的句子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男女分别读描写白鹅和鸭的句子,加深体会。
(3)白鹅的吃相。
①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白鹅的吃相的?
②白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因为有狗来偷食。)
③在文中找出描写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④文中的“我们”是怎么侍候的?找出相关句子。
⑤作者把白鹅称作“鹅老爷”,你体会出了什么?
5.为了表现白鹅的高傲,作者主要运用了 什么手法?(对比)这样写的好处是什
么?(既突出了白鹅的特点,又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5 白鹅
叫声 步态 吃相
严肃郑重 步调从容 三眼一板
厉声呵斥 大模大样 一丝不苟



《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观察一种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抓住它的特点写下来。
2.写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观察一种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抓住它的特点写下来。
教学难点:写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在这一单元里,我们认识了老舍笔下 性格古怪可爱的猫、“负责、慈爱、勇敢、
辛苦”的母鸡,丰子恺笔下高傲的白鹅,叶·诺索夫笔下具有 “海军上将派头”的
白公鹅。
3.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更多的动物朋友,首先大家一起来看个 视频,观看过程中
注意观察它们的特点。(播放动物视频)
4.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我们的动物朋友,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它们,了解它们。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
2.学生读要求。提问: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突出这种
动物的特点。)
3.习作内容:齐读课题“我的动物朋友”,突出“朋友”。
4.联系实际,说说你的动物朋友是谁,你为什么把它当作朋友。
三、习作指导。
1.大家想知道我的动物朋友是谁吗?(出示小狗的图片)你们想了解我的动物朋友
的哪些方面呢?(外 形特点、生活习性等)
2.观察小动物的外形时,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 整体、
从上到下、从头到尾等)
3.我们要怎样介绍小动物的外形才能更加生动形象? 4.观看小狗吃食、嬉戏、休息的视频。在描写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时,要抓住什么
来写才能突出它的 特点?(动作,准确的动作描写可以很好地突出小狗的特点。)



5.小结: 动物的生活习性包括很多方面,同学们在描写时可以抓住某一个方面来
写具体,也可以写两到三个方面, 写多个方面时要注意分清主次、有详有略。
6.观察动物的活动情况,想象会发生哪些事情?
7.通过刚才的介绍,你对这个动物朋友产生了什么感受?
四、自由表达。
1.通过刚才的交流,我觉得我的动物朋友更可爱了!每一种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
各不相同,介绍不同 的动物要抓住不同的特点。你能像刚才介绍我的动物朋友这
样介绍一下你的动物朋友吗?
2.小组交流:可以拿着你的动物朋友的照片来介绍。
3.小组内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交流:
(1)你的动物朋友是谁?
(2)为什么喜欢这个动物朋友?
(3)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
(4)它有哪些生活习性?
(5)你和它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
4.学生自主习作,把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写下来。
五、习作点评。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介绍自己熟悉的动物朋友,从外形、生活习性和共同经历 的事
情等方面来写,突出了动物的特点,表达了对动物朋友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我的动物朋友
外形 生活习性 经历
事情 顺序 特点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肝、秆”等8个生字,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2.了解反语和冒号的用法,并学会运用。
3.积累描写动物的古诗,激发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肝、秆”等8个生字,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了解反语和冒号的用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自己读“交流平台”的三个句子。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2.从这三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 联系生活,想一想,谁曾对你说过这样的话?
4.我们平时说话和作文时,可以试着运用这种方法。(明贬实褒)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词语,学生读。通过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换偏旁识字)
2.这种识字方法有什么好处?(使生字的学习更加简单和系统化)
3.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肝、秆、俏、峭、浦、哺、轴、届)
5.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出示词语,读一读。
2.你知道这些词语分别说的是哪一类人吗?小组讨论交流。
3.体会两行词语有什么不同?
4.选择一两个词语练习说话。
(二)第二题。
1.出示三个句子,分别指名读。
2.小组讨论冒号的用法。(用在总结性语句后面,下文具体来描写。)
3.再读句子,体会冒号的用法。
4.从下列短语中选择一个,仿照着写一段话。
爱臭美的小狗 粗心的小杰 热心肠的老奶奶



(三)第三题。
1.出示三个句子,读一读。
2.去掉语气词再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语气词能增强感情 色彩,拉近与读者的
距离,表达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3.男女对比读。
五、学习“书写提示”。
1.同学们,我们经常抄写课文中的一段话或者自己写作文,回顾自 己平时的作业,
与文中的书写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①字距要比行距小。②字的大小基本一致。③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3.按照刚才的要求来写一段话。
六、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蜂》,指名读。注意读准“占”的读音。
2.齐读古诗,注意最后一句是问号。
3.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4.你体会出作者的感情了吗?(对蜜蜂辛勤劳动的赞美,对不劳而获之人的痛恨。)
5.带着体会读诗,尝试背诵。
七、课堂小结。
《16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会写“扩、范”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荷”, 会
写“清静、浅蓝”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复述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 海上日出景象的赞美之情,
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欣赏文中质朴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能复述海 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赞美之情,
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欣赏文中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海上日出的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2.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3.指导写字
4.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画面。
2.说一说,刚才你的脑海中都浮现出了哪些画面?
3.作者围绕“海上日出”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
第二部分(2~5),写“我”所看到的天气晴朗时和天空有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2自然段:写日出前天空色彩的变化。
第3自然段:写由露出小半边脸到完全跳出海面时奇妙而壮观的景象。
第4自然段:写天空有云堆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5自然段:写天边有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三部分(6),赞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4.指名读第1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突出“常常”和“早起”。)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和“早起”说明了什么?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总领下文)
5.出示第6自然段,齐读。“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 吗?”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
读出反问的语气。换成肯定的说法,应该怎么说?联系上文思考,“ 这”指什么?(海
上日出)你觉得第6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感受奇观。
1.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感受深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2.交流:
(1)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①这句话中什么在变化?(红霞)
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③作者此时什么心情?(惊喜、盼望)
④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句子。
(2)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这句话运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有什么作用?(描写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
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
霞,完全跳出了 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①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太阳向上升)
②作者是怎样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地写出来的呢?
③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太阳升起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
④想象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4)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① “一刹那间”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②“深红的圆东西”指的是什么?(太阳)
③为什么把“太阳”称作“深红的圆东西”?
④为什么说太阳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表现出阳光的强烈。)
⑤太阳升起时是那么艰 难、那么努力,现在终于升起来了,多么令人振奋呀!试着
读出自己的感受。
(5)然而太阳 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
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 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
色。
①结合句子,品味“镶”字的表达效果,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②这两句话中,你觉得哪几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三、拓展延伸。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海上日出的?
2.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转眼间、过了一会儿、到了最后)
3.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日出时的景象。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日出前 浅蓝 红霞
日出时
雄伟壮丽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 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
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课文按游览 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
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按游览顺序进 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
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注意个别生字读音,指导书写。



2.出示词语,先指名读一遍,然后让学生齐读一遍,随机指导读音。
3.理解难懂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题目是“记金华的双龙 洞”,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个景点叫双龙洞吗?谁能从
课文中找出答案?
2.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游览的顺序)
3.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4.理清顺序,填写路线图。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四、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用笔圈出作者在路上看到的景物。
2.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3.你怎样理解“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
神”?
4.在学生发言基础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
(1)映山红:指杜鹃花。
(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3)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
换调子。
①“迎”字说明什么?(表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②“时而”是什么意思?(有时候)
③“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说明了什么?
④为了说明溪流的形态,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两对反义词。(宽——窄;缓——急。)
⑤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作者愉悦的心情。)
⑥带着感受朗读句子。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感受特点。



1.朗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画出描写双龙洞特点的句子。
2.学生交流。
(1)洞口——很宽。
①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一特点的?(打比方)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动形象)
③洞口的景色让你产生什么感觉?
(2)外洞——宽敞。
哪句话说明了这一特点?
(3)孔隙——狭小。
①读一读第5自然段,仔细体会作者经过孔隙时的感受。
②这么狭小的孔隙,当我们准备通过时,心情会是怎样的?
③作者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后脑、肩背、臀部、脚跟都贴着船底。)
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 体验一下过孔隙的感觉。船开始慢慢移动了,你的眼前渐渐
感觉到昏暗,你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 在朝你挤压过来。就在这时船突然
不动了,你睁开眼睛一看……这时你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心情会如何?
⑤这时假设你稍微抬头,会怎样?(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4)内洞——黑、奇、大。
①作者描写了内洞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双龙—— 蜿蜒;石钟乳和石
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泉水——缓缓、轻轻。)
②读句子,想象画面。
双龙:仿佛在嬉戏,张牙舞爪,瞪着灯笼般的眼睛。
石钟乳和石笋:仿佛一群仙人摆了一桌酒席,在一起开心地聚会。
③出示石钟乳、石笋的图片,试着给它们起名字。
④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中描写石钟乳、石笋的句子。
3.文中多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它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
4.作者游完内洞,又排队出洞,你能结合第5自然段的句子说说该怎样出洞吗?
三、拓展延伸。
1.怎样来写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呢?
2.出示参观植物园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洞口——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狭小
内洞——黑、奇、大
《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揣摩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揣摩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培养热爱大自然
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节假日里,我们经常跟父母去旅游,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2.这些地方的景色有 什么特点?你能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吗?今天我们通过两篇文
章来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颐和园》。
1.自由朗读文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颐和园。(美丽)
2.文中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颐和园美丽的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
子并画出来。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颐和园的?(游览顺序)
4.默读文章,找出体现游览顺序的句子,读一读。
5.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游览顺序,使文
章过渡自然。)
6.游记往往采用“移步换景”的 写法,即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看到的
景物写下来。



(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
7.游览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8.品味句子。
(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
光。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抬头一看”和“向下望”告诉我们什么?(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
化。)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
滑过,几乎不留 一点儿痕迹。
①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什么?(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②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静、绿)
③“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
④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
9.同学们,颐和园是个 美丽的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因
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美丽。 )
三、学习《七月的天山》。
1.自由朗读文章,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游览顺序)
2.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3.品味文章特点。
(1)第2自然段中,作者描 写了哪些景物?(雪峰、雪水、溪流)作者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来描写这些景物?(运用比喻)
(2)第3自然段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有什么特点?
(3)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4.小结。
(1)按照游览顺序来写。
(2)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3)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更形象。



四、归纳写作方法。
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写作文。
(1)写什么?(审题)
中心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选什么?(选材)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3)怎么写?(组材)
①按游览顺序写;②重点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③首尾照应(“总—分—
总”结构)
五、布置作业。
请仔细观察我们的校园,然后按照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注意写出景物特点。
板书设计:
习作例文
游览顺序
景物特点
“总—分—总”结构
《习作:游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
2.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热爱自然
的感情。
教学重点: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
教学难点: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 用丰富的想象,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表达自己
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



2.学生交流:要按游览顺序写;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景 物的特
点;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
3.习作标题:游
三、启发思路。
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出示: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 门广场,
一望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
2.刚才老师展示的这些地方,你去过吗?有什么印象?
3.同学们在假期里还游览过哪些地方呢? 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在那
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如何才 能把你游览过的地方清楚地介绍给大家,使别人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呢?
请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1)要抓住景物最吸引你的地方来介绍,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录下来。
(2)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游览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
上到下等。
(3)要用上过渡段或者过渡句。
(4)要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5)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习作指导。
1.补充题目。在横线上填上游览 的地方名称,可以是小区附近的公园、果园、田
野,也可以是各地的风景名胜等。
2.画路线图。可以先画出游览的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3.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例如,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4.习作思路示例:
开头:可以总体介绍你所要写的地方。例如,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中间:详细地描述这个地方的风景。
(1)抓住景物的特点,如长廊的长和美。
(2)按照一定的顺序,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提示:可以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每个 自然段。描写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使语言生动形象。



结尾:总结 自己对景色的感受。例如,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
你有机会去细细欣赏。
5.学生自由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评中促改。
1.教师选择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两篇优秀习作,请作者读给大家听一听。
2.同学们,你觉得他的习作好在哪里?(围绕习作要求来谈)
3.结合刚才的点评,我们可以围绕这些习作要求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1)是否按照顺序来写;
(2)是否写出景物的特点;
(3)是否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4)是否运用过渡句;
(5)感受是否真实。
4.学生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拓展延伸。
写完之后,同桌交流,互相修改习作。
板书设计:

游览顺序 景物特点 详略得当
运用修辞 巧妙过渡 真情实感
17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晋、扭”等13个生字,读准“囊、吧”等4个多音字,会写“晋、< br>炕”等15个字,会写“芦花、发愣”等16个词语。
2.带着“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的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3.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找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找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要求:自己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并按顺序概括小标题。
(1)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上夜校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交通员
第四部分:勇斗鬼子
第五部分:河沿枪声
第六部分:机智逃生
2.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段,评价检测学生读的情况。
(1)确定重点段: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部分就是重点语段。
(2)分组讨 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
的词语标画出来。
(3)试着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3.把六个小标题连起来,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四、课堂小结,畅谈体会。
读了课文之后,雨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提纲,思考问题:
(1)文章通过哪几件事表现了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2)文章其他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
第一部分: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样?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机智灵活,游
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从哪里可以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的机智勇敢表现在哪些地方?
第四部分:雨来是怎样与鬼子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的?
第五部分: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的行为有什么反应?
第六部分:雨来是怎样机智脱险的?
2.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标画的阅读习惯。
3.通过勾、画、圈、点、 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以
及重点人物、细节等。
三、深入文本,感受形象。
(一)理清联系,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导学生讨论、理解重点句子。
在课文 中画出句子“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重点理解课文中两
次提到这句话的作用,从而体会雨 来的优秀品质。



(二)重点研读,感受英雄形象。
第四部分描写了雨来与鬼子作斗争的场景,最能表现雨来的英雄形象。
1.请同学们默读第四部分,边读边思考,从哪里能具体感受到雨来是一个小
英雄。
预设一:品读雨来和鬼子之间的对话。
在鬼子对雨来的一连串盘问、哄骗、利诱的对话中,你 感受到什么?(学生自
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预设二:品读鬼子毒打雨来的片段。
(1)找一找鬼子毒打的动作。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鬼子是多么——(残忍、残
暴、没有人性)
2.小结:我们刚才交流了第四部分的重要片段,品读了其中精彩的语言,小英
雄雨来的形象在 我们心中更加生动立体了。
四、回顾总结,畅谈感受。
读了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18 小英雄雨来
坚强不屈
19《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徽、谜”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济”。
2.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3.结合课文中的小标题,说说为什么称这个孩子是个“男子汉”,作者对他有
着怎样的情感。
4.尝试给每一部分换个小标题。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中的小标题 ,说说为什么称这个孩子是个“男子汉”,
作者对他有着怎样的情感。
教学难点:尝试给每一部分换个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男子汉”的含义吗?
2.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男子汉? < br>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忆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看一看她笔下的男
子汉和我们印象中 的男子汉有何不同。(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解决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
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三、整体感知。
1.解题:题目中“男子汉”指的是谁?
(1)简介作者:先让学生介绍,教师再进行补充。
(2)“男子汉”是指姐姐家的孩子,即“我”的侄子。
(3)作者写了侄子哪一段时间的生活经历?(从出生到四岁)
2.再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形象。
预设:你觉得文中所写的小男孩可爱吗?你最喜欢课文哪一部分?请简要说一
说你的理由。
(1)开头部分:交代写作对象,写孩子出生、留在外婆家的原因及与“我”的
关系。
(2)他对食物的兴趣。
①量很多,范围很广,极有滋味,“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
②写吃青菜一事,写出了他的天真可爱。
③“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 。”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极
难安静“三刻钟”的,但“他”却很有“耐心”,可见其对吃的兴趣之浓厚。
④他为了去少林寺,愿意在吃上做出一些牺牲,但最终还是吃的诱惑力更大。



⑤这一段通过具体事例写小“男子汉”非常贪吃。
(3)他对独立的要求。
①走路时,他挣扎着不愿让人牵手,可见他想要独立的愿望很强烈。
②去买山楂片时,“我” 本想帮他的,却使他失去了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因
而他显得“沮丧”。
③对去换橘子水的狂热,表现出他对独立做事的狂热。
④在柜台外等候的细节,可拓展一些内容。
(4)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①只是觉得应该哭才哭的,符合一个孩子的性格。
②“可是他明白了自己不得不去……不作任 何无效的挣扎。”表现出他作为
一个“男子汉”的刚强和成熟。
③回安徽时的勇敢,也是细节描写,表现了他的沉着。
(5)结尾部分。
开头一句 总结点题。一个“这”字,指代了上文主体部分所写的内容,抒发自
己从“我们家的男子汉”身上引发的 感受,体现了作者对这一个孩子的关爱。
四、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19 我们家的男子汉
性格:对食物有极大兴趣 处处要求独立 沉着面对挑战
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生动 风趣 幽默

20《芦花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
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把握主要
内容,把其中印象最深的内 容和同学交流。
3.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
文章。



教学重点: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 br>把握主要内容,把其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
习阅读长文章。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决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
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三、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
2.你能用简短的语言为每部分拟写小标题吗?
第一部分:青铜一家做了一百零一双鞋
第二部分:青铜冒雪去卖鞋
第三部分:青铜卖鞋给城里人
第四部分:青铜准备卖掉自己的鞋
3.结合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文本。
(一)
1.青铜一家费尽心血编织了一百零一双精美的芦花鞋,那芦花鞋的制造工序
是什么样的? < br>2.这芦花鞋捧在手里是那样的精致,穿在脚上是那样的温暖,而这些芦花是
青铜一缕缕采来的。 找到那段文字,说说青铜是怎样采摘这些蓬松美丽的芦花的。
3.出示课件。
4.想象一下,青铜在采摘芦花时,他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
1.最后十双芦花鞋怎么样了?



2.青铜在冰天雪地中,终于卖掉了所有芦花鞋。卖掉所有芦花鞋的青铜又做
了什么呢?
3.课件出示。(赤脚追顾客)
同学们,让我们和青铜一起置身于鹅毛大雪漫天飞舞的世界,假如是你,你
会怎样?
4.想一想,你觉得青铜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
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选择一处摘抄下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列小标题的方法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0 芦花鞋
吃苦耐劳
无私善良
执着倔强
为他人着想
《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
教学目标:
1.能表达清楚自己对朋友相处的看法,每个小组至少提出三条大家认为最重要的
意见。
2.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认真倾听,会根据讨论目的,记录重要信息。
3.能分类汇总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教学重点: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认真倾听,会根据讨论目的,记录重要信息。
教学难点:能分类汇总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说到“朋友”,你先想到了谁?在你心目中“朋友”是什么样的人?
2.在讲起 我们的朋友时,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
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朋友相 处的秘诀”。



二、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1.同学们,想想自己与朋友相处的过程,思考:你认为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
呢?
小组同学讨论,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出示“温馨提示”。
(1)小组确定组长、发言序号、记录员、时间提醒员。
(2)每个人都要发表观点,表达清楚。
(3)记录员要认真倾听,把握主要内容,简要记录每个同学的想法。
(4)小组同学要积极表达,对同伴给予鼓励和肯定。
2.刚才各小组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得 热火朝天,大家也记录了很多的想法。接下来,
我们来看一组视频,评价一下视频中交流的怎样。 预设:(1)确定组长和发言序号后,有一个同学不想发言,只是表示他对同学的赞
同,同伴鼓励他 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同伴互助,从而做到了人人积极
交流。
(2)有同学在讲完 自己的观点后开始嘀嘀咕咕讲话,有同伴及时提醒,询问他的观
点与刚才同学的观点有什么不同,友善提 醒小组讨论的有效参与。
(3)记录员没有记清刚才同学的观点,同伴一起回顾,补充记录内容,体现合作交
流。
3.投影展示几组记录,看看你又有什么收获。
4.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小组汇报,此时应该如何汇总同学们提出的观点呢?
我们来看这个例子:
出示某小组在讨论“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时做的记录。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第一步:先分别记录同学的观点。
第二步:把相同或相近的观点整合在一起。
第三步:根据大家的意见,标记出大多数同学认同的想法。
小组尝试来做,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汇报,师生评价。
小组推选代表上台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进行适时补充。



根据要求,师生评价。
要求:
1.仪态大方,文明礼貌。
2.表达口齿清楚,条理清晰。
3.小组人人发表观点,至少提出三条大家认为最重要的信息。
4.汇总简要清楚,其他成员补充。
四、课堂总结,提升情感。
板书设计:
朋友相处的秘诀
积极发言 认真倾听 记录要点
分类整理 条理汇报
《习作:我学会了 》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学会的让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按顺序写清楚。
2.能够写出学做这件事的经历和体会,积极和同学互换修改。
3.注重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能够写出学做这件事的经历和体会,积极和同学互换修改。
教学难点:注重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唤起记忆。
二、畅所欲言,确定选材。
1.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学本领的照片)
你想到了哪次学本领的片段?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说说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
2.指名讲,引导提示:
先讲清楚自己印象深刻的是学会什么事情(本领)。然后用简单一两 句话说说为什
么要学这个本领。再想想自己是怎样一步步克服困难学会的,还有什么有趣的经
历 ,心情有哪些变化。
3.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可以提问、追问,也可以提建议。
4.学生交流,师生评价。



评价点拨:
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遇到困难时的想法,克服困难学会后的感受;
按顺序,有条理(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板书:讲清楚 按顺序 有条理)
三、片段赏析,指导习作。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重点是把学做这件事的经历和体会写清楚、写 具体。我们一
起来看一下作家是怎么把过程写具体的。
出示片段:
1.毕淑敏作品:《学会看病》。
2.学生作品:《我学会了捣大蒜》。
读一读,说说读后的收获:受到了什么写法启示?
回想一下本单元课文,出示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句子。(板书:写具体 神
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四、不吐不快,妙笔生花。
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 想,你准备写什么,然后将题目补充完整。认真构思一下,
可以简单列出提纲或思维导图。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五、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学生书写,全班交流,修改。
教师总结:
回顾本次作文的全过程,你收获了哪些写作的经验?(选材方面:选择印象最深的
来写有话可说;按顺序写更有条理;要抓住人物特点,描写具体;要把有趣的经历
和心情的变化 突出写,让作文更打动人;要有真情实感。)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
讲清楚 按顺序 有条理
写具体 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将自己的收获表达清楚,能运用上积累的优美词句。
2.体会拟人句的特点,学会写拟人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充分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培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拟人句的特点,学会写拟人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充分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培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阅读第六单元的课文时有什么新发现?
2.表扬有新发现的同学,让学生交流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
3.课本里有4位同学也有自己的发现,请女生、男生分别读一下。
4.小结:边阅读边思考,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复习学过的修改符号(添加、删减、置换)。
2.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二)第二题。
1.初读理解,用心体会。
读句子,体会各组句子间的共同特点。(课件出示)
2.分析比较,感悟发现。
(1)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总结:前两句写雨来,把他比作小泥鳅、小鸭子,生动地表现了他机灵、活泼的
形象;后两句写 不同的敌人,把他们的手、眼比作鹰的爪子、恶狼的眼睛,生动地
表现了敌人的凶狠。
3.联系阅读,拓展视野。



(1)说说你还从本单元各课中搜集了 解到哪一些类似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说
这样写的好处。
(2)说说你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到的类似的语句,比一比谁积累得最多。
四、学习“日积月累”。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兴盛的 时期,在众多诗
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顺势揭题,简介背景。
3.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4.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又会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要求学生 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
说诗意。指名回答,评议交流吟读,体会诗人的思 想感情。
5.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五、小结。
《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默写《芙 蓉楼送辛渐》;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学过的几 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
伦》,读一读,你们能读出什么?(有不 舍、嘱托、思念……)
2.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的韵味。板书 课
题,强调“芙蓉”的写法。



3.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 送别?谁送别谁?(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
王昌龄送别辛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抽生读诗,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 br>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
的画面。此时此 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
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交流反馈。
(1)寒:结合学过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秋冬季节。“寒雨”,这寒冷
的雨,透着萧瑟和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 感。
(2)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悲
凉之 感。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
(3)孤:孤独,孤寂,孤零零。楚山孤,还有谁是孤独的?送别友人的作者。
(4)夜、平明:表示时间的词语。平明,天刚亮。补充诗句,指名读。
3.再来读这两句诗,作者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描述“吴江夜雨图”:寒气笼罩的江面上,纷纷扬扬的夜雨连绵……
引导:此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感觉到怎样的情绪?
此情此景,夜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饮酒 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你读出了什么
情绪?(不舍,忧愁,凄凉)带着这样的情绪再读前两句诗。
4. 走近作者,品读感悟
5. 作者送别友人,请友人带去书信,亲友可能会问什么?他的 回话是什么?诗人想
表达什么?倘若你离家多年未归,会给亲友带去什么口信?(报平安)
6. 为什么王昌龄不是通常的报平安,而是传达自己冰清玉洁的信念呢?(更能表
达他对亲友 的深情。)你还读过王昌龄的什么诗?



7.作者送别友人,触景生情,情蕴 景中,不仅烘托出送别的凄寒孤寂,更展现出开
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让我们站在“芙蓉楼”,看苍茫 江雨,诵读这首诗。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诗人孤寂的心情、高洁的情操)
3.诵读积累。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 山孤 (孤寂)
冰心 玉壶 (高洁)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诗的节奏。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的时候,用过哪些学习方法?(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
联系看图、联系上下 文。)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不懂的地方做好标注,结合注释,
理解大体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四人一组,互助学习,互动交流,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3.小组交流汇报。
(1)了解作者:
(2)读懂诗意:读懂了哪句诗?是怎么弄懂这句诗的意思的?交流意思,学习方法。
(3)结合意思,讲故事,悟诗情。



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师讲故事,生诵读诗句。
4.品析鉴赏: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此时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
本诗情景交融。全诗 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
给人们无限的想象。
一、二句写敌军的溃逃。“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三、四句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 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
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 人心弦的场面!
5.拓展:诵读《塞下曲》(其二)。
其实,卢纶写的《塞下曲》共六首, 本文选的是第三首,我们再来吟诵一下第二首: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你读出了将军什么样的形象?从哪句看出来的?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诵读古诗。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背诵积累。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第三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墨梅图)指导“墨”的写法。
2.理解“墨梅”。墨梅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这 首诗就是题在墨梅图上的,我
们叫它“题画诗”。
3.了解作者。作者是著名的书画家,他叫王冕。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同学们,古诗是凝练的,寥寥数语常常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请你自由朗读这
首诗,想想这梅长在 哪里,又是什么样子的。
2.同桌互相交流,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质疑:你在读诗 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好颜色”是怎样的颜色?“清气”是怎
样的?(淡淡的,清幽的,清淡,清雅 ……)
4.说说这是一株怎样的梅。(色淡气清)
5.你觉得王冕只是在写梅吗?还在写什 么?(借物喻人)你觉得王冕是怎样的一个
人?(淡泊名利,清高,不虚荣)那么,王冕就像这梅花一样 不追名逐利,孤芳自赏,
一身正气。他把名利看得“淡”,洁身自好,有骨气。此时此刻,你眼中的“清 气”
还仅仅是梅花的香气吗?
这首诗表面写的是墨梅,实际上在讲述作者自己的志趣、志向。让我们咏起这首
诗的后两句。
6.拓展:诵读《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 里春。从这首诗
的哪一句,你体会到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气节?(“不同桃李混芳尘”)
配乐,吟诵。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背诵积累。
板书设计:
墨梅
王冕 题画诗
色淡 淡泊名利



气清 洁身自好
22《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5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
重点难点: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积累学习文言文的
经验。
教学时间:2课时(每课时学习一则文言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本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 的文言文。
这节课先来学习第一篇——《囊萤夜读》。(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囊萤”。
3.理解“囊”,说说题目的意思:用袋子装萤火虫在夜晚读书。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4.读古文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注意它的节奏,但停顿不等于断开,尾音拖长可
以显得更有韵味。指名读,师范读,生再读,生试着 画出朗读的节奏。看看画的节
奏和老师的是否一样。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 .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囊萤夜读”?这里“练囊”的意思是什么?“以
夜继日”的意思是什么?你读 出了什么?
2.“囊萤夜读”的主人公是谁?课文还在哪里写了他的勤学刻苦?理解句子
意思
3.从哪里可以读出他“囊萤”读书的原因?句子的意思是:家境贫寒,常常没



有灯油来点灯。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5.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插图的内容。
出示句子: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结合插图,理解“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说说这一句的意思,指导学生朗
读。
6.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在小组中交流。)
7.全班汇报:
8.出示课文,划分节奏,标注关键词语。
四、课堂小结。
1.齐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车胤或者自己说点什么呢?
板书设计: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以夜继日焉。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课文读一读。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 读课文,勾画出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同桌交流。
2.指名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4.自由读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句子的停顿,读通语句。
老师范读,抽生读文,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出示图片,边读课文边看注释,可以在文中圈点标注,把课文读懂,知道 课
文讲了在什么地方,谁,发生了什么事。(板书: 磨铁杵 欲作针)
2.四人一个小组合 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
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 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
全班交流。
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组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
的大意。
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理解“世”,世间,世上;“传”,相传,传说;“过”,
路过,经过,趟过。
“感其意”的意思是什么?(被她的意志感动。)“其”指的是老媪。
“问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老媪。你磨铁杵做什么?)
古时的一个字,现在往往对应一个词,古文语言更简洁、凝练。
4.句式理解。
读一读,比较一下: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B.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A强调的是“山中”,B强调的是“读书”。
5.绘声绘色讲故事。
6.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课件出示: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讨论交流明道理。
7.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铁杵成针”这个成语的意思?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课文,划分节奏,标注关键词语。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磨铁杵 欲作针
反反复复读课文 联系注释讲文意 讨论交流明道理
功到自然成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脉、估”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字,会写“行驶、凌 晨”
等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道主义精 神和忠于
职守、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沉着、坚毅、果敢、干练的优秀品质。
3.通过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体会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点:读好人物的对话。感受哈尔威 船长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忠于职守、勇于
牺牲的精神以及沉着、坚毅、果敢、干练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体会生命的意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诺曼底号”遇难记》。从题目,你读出了什么?有什么
疑问?
2.了解作者雨果。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 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尤其注
意外国的人名和地名比较难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地、人、事。同桌间互相交流。
2.初步感知故事线索:夜航—遇难—组织逃生—最后二十分钟—牺牲
文章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诺曼底号”雾海夜航。
第二部分(6~9):“诺曼底号”海难发生。
第三部分(10~40):哈尔威船长指挥众人脱险。



第四部分(41~43):英雄船长遇难。
第五部分(44~46):高度评价船长的壮举。
3.认识灾难:浏览课文,找到描写灾难情况的段落读一读。概括说一说这是一场怎
样的灾难。 指导朗读。
默读描写灾难刚发生时情景的段落,静下心来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
么。
学生交流描述面前浮现了哪些场景:
4.人群面对灾难:“诺曼底号”正在慢慢下沉,所有的 人都会葬身鱼腹,人们是怎
么面对这场灭顶之灾的呢?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5.课文内容 真实感人,情节扣人心弦,读起来就像看电影似的,读完后好多场景留
在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那么, 哪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是的,轮船在海上遇到了危险(板书:遇险),哈尔威船长指挥大家 逃生救援(板书:
救援),最后时刻的沉船(板书:沉船)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 个个鲜活的场景,连成一个悲壮凄美的故事,把我们带回到1870年,带回到
那个大雾弥漫的夜晚。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有新鲜感的词语。
2.出示具有新鲜感的词语。指名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些词语有新鲜感。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场景一:下达命令。
默读第12自然段,找出船长下达了哪些命令。用“ ”画出来。说说你从这
些命令中体会到了什么,在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旁边写写你的感悟。
2.场景二:对话指挥。
指导朗读“简短有力”的对话。(第16~30自然段)
从船长与机械师、大副的对话中,你都了解到哪些情况?体会写法,我们在写作时
可以借助对人物的语言 描写,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这些对话对你推我搡的人们有用吗?哪句话可 以说明?现在你感到这是一位怎样
的船长?(威严、机智、果断。)
分角色朗读第16~30自然段。
听到这段对话,那些想自己先获救的男人,会怎样想?那么 妇女们会怎样想?从哪
句话能感受到人们是怎样想的?
是啊!哈尔威船长,这个伟大的灵魂, 巍然屹立在指挥台上,给在危急时刻的人们
巨大的安全感。 船长把每件事、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除了他自己……
3.场景三:救克莱芒。
指名读课文第35~37自然段。
船长还做了什么?
4. 在这次组织逃生过程中 ,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仔细阅读描写哈
尔威船长的句子,做批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 英雄品质。
5.再次默读全文,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一个个鲜活的场景,连成一个悲壮 凄美的故事,把我们带回到1870年,带回到
那个大雾弥漫的夜晚。船长和他的“诺曼底号”长眠于大 海,连雾也是阴惨惨的。
这阴惨惨仅仅是形容雾吗?(还有人的心情)找出文中描写雾的词句。
第1自然段: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第3自然段:雾越来越浓了……
第6自然段: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
第7自然段: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
第43自然段: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
从文中看出雾是造成海难的直接原因,多次写雾,还渲染了灾难的气氛,烘托了人
们的心情。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沉浸在那一个个感人的场景里,跟灾难接触,和船长 对话。危急时刻,
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挽救了一船人的生命,自己却悲壮地与船同沉,这样的举动彰显出他高尚的品质。(板书:品质)
补充资料,升华对船长的认识:



(1)一百多年前,作家雨果这样评价他,(课件展示: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
海员能与 他相提并论。)读——
(2)一百多年来,每一个读了这个故事的人忍不住这样评价他,(课件展示: 他一生
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再读— —
2.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
3.用克莱芒的日记结尾: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1870年3月17日夜
哈尔威
遇险 救援 沉船
品质:伟大的灵魂
崇高的精神
24 《黄继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役、屡”等4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
顺序。
3.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英雄气概。
4.查找资料,了解其他英雄人物故事,和同学交流。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
顺序。
2.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英雄气概。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简介时代背景和人物。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同
桌交流。
2.指名读生字新词。
3.自由读文,读通语句。小组轮流读,互相点评。
4.说说课文写了黄继光的一件什么事。
5.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即起因、经过、
高潮和结尾。)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黄继光是一位怎样的战士?把感受深的地方用“ ”
画出来,做简单标注。
2.小组交流,读一读感受深的句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3.集体交流,小组汇报。
(1)预设1:英勇献身。
抓住“匍匐、爬、站起、举 起、晕倒、又站起、扑上去、堵住”等词语,体
会英雄的顽强与勇敢。
理解:“匍匐”是什么 意思?(身体贴着地面爬行。)从“匍匐”这一词语中你
能感受到什么?(炮火的猛烈和冲向火力点的艰 难。)
过渡:面对死亡,黄继光毫不畏惧,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为这次战
斗铺平道路。
预设2:主动请战。
交流中,引导学生思考:从哪句话中能感受到任务的艰巨?“屡次”说明了什
么?
预设3:占领高地。
对比句子:A.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 了阵地上的
全部敌人。B.战士们猛虎一样冲上去,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2)黄继光主动请战、爬向火力点、投掷手雷、勇堵枪口这几个 事件表现了
黄继光的什么品质?(不怕牺牲,勇于献身。)
4. 体会细节描写的句子。
(1)动作描写:用尽、爬、站起来、举起、晕倒、站起来、张开、扑、堵等。
表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体会比喻 句的作用:把子弹比作冰雹、暴风雨,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
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 缩,更加突出了他的英勇顽强。
(3)联系上下文体会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表现了黄继光的顽强意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
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
5.结合插图,帮助学生理解黄继光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国际主义
精神。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24 黄继光

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懂得什么是自我介绍。
2.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记下别人说话的要点。
3.能够有条理、流利地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敢于和别人交流。
4.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适当调整介绍的内容。
教学重点:
能够有条理、流利地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敢于和别人交流。



教学难点: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适当调整介绍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范例引领。
二、明确要求,尝试交际。
1.我们平时什么时候要进行自我介绍呢?
(认识新朋友,转学到新班级,应聘小记者,参加节目……)
2.面对这些不同的情况,我们的自我介绍应该注意什么呢?
师生讨论、归纳:
(1)对象和目的不同,自我介绍的内容也应该有所不同。
(2)自我介绍要客观真实。
(3)自我介绍的语言要简洁明了。
(4)自我介绍时要注意礼仪,落落大方。
3 .补充资料:社交中自我介绍要注意“位低者先行”,主人先向客人介绍,晚辈先
向长辈介绍,下级先向 上级介绍。
三、创设情境,活化交际。
小组模拟尝试:出示几种情境,选择不同情境进行模拟。
1.给出四个情境。
(1)新班级的班会上,做个人的自我介绍。
(2)参加班级干部的竞选,做自我介绍。
(3)作为学校代表参加市级的演讲比赛,做自我介绍。
(4)转学到其他学校,在新同学面前做自我介绍。
介绍前,想一想是要向谁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介绍时要注意些什
么。
2.小组选择情境进行模拟练习,人人参与,积极交流,同伴之间互相提意见,看看
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 方。教师巡视,参与,适时指导。
3.踊跃展示,根据要求评星激励。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制作一张名片,把自我介绍的内容写在上面。
2.在生活中,向陌生人进行一次自我介绍,认识一位新朋友。



板书设计:
自我介绍
介绍内容
《习作:我的“自画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抓住主要特点写出自己的“自画像”。
2.能够选择突出特点的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形象。
3.写完后,与同伴和家人分享习作,再根据他们的建议修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聊聊“自画像”:同学们,什么是“自画像”?就是自己画自 己。你有给自己画
过像吗?自画像能画什么呢?外貌、衣着、神态、动作,最主要的是体现出自己最突出的特点。
2.这节课我们便来试着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写一篇习作。
每个人 都是独特的,我们在介绍自己时,都要注意什么呢?外貌特点,性格特点,爱
好和特长……
二、认识不一样的自己。
我们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要选独特的人物特点来写。
1.外貌特点。
出示优秀片段,启发引领。
说说自己的外貌。一位同学上台描述,其他同学点评、提意见。身 材、长相、衣
着,抓住其中最突出的特点介绍,不要面面俱到,典型特点的描写要生动。
2.性格特点。
想让自己的介绍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便离不开具体生动的事例,以此来突出性
格特点。
通过具体事例,抓住自己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把自己的特点写具体。
学生写片段,教师巡视指导。写后,交流片段,师生共同点评修改。
3.爱好特长,优点缺点。



介绍自己时,为了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还可以介绍哪些情况呢?
可以介绍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说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三、明确要求,指导习作。
出示要求:介绍时,抓住人物的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
写;运用最典型的事例 表现特点,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好后和同伴交流,根据同
伴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
交流课前积累的相关的优秀词句。
动笔完成自己的“自画像”。写好后可以和同伴互相读一读并提意见,进行修改。
四、点评习作。
板书设计:
我的“自画像”
抓突出特点
举典型事例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同学互相交流自己 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
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表达和评议,做 到内容表述清楚具体。
2.认识描写人的品质、心情的词语。
3.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名言警句。
4.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其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描写人的品质、心情的词语。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其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交流平台”。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1.小组交流: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中谁 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
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情说具体。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词,自学生字新词,体会其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这些描述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并联系课文用它们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中国名人故事》。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自读成语,要求字音读得准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试着说说它的含义和故事。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5.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二)第二题。
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1.写出连贯的动作,把大动作分解成小动作来写。
2.动作要体现人物的特点。
3.动作要符合生活实际。
4.准确运用多种词语描写人物动作,尽量避免重复。
5.从“蝴蝶飞舞”“小男孩在打羽毛球”“妈妈下班回到家”中选一种情况试写。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注意读准“强、患”的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的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人物品质的名言。
3.你还积累了哪些与人物品质有关的名言?请在班内交流。
六、课堂小结。
《25宝葫芦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 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3个字,
会写“介绍、声明”等10个词 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童话的神奇,体会王葆的形象。
3.从奶奶讲的故事中选一个,展开想象,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教学重点:积累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童话的神奇,体会王葆的形象。
教学难点:从故事中选一个,展开想象,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自学成果展示。
1.检查生字词。识记生字词,互相指读,提醒同学注意哪个生字。
说说自己预习中的疑惑,组内初步解惑,解答不出的标注问号,留作集体交流探
讨。
2. 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3.指名读生字,新词。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2.通读课文,说说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
3.读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王葆和宝葫芦结下“情缘”。
1.读课文,想一想,王葆是怎样知道了关于宝葫芦的故事的?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
说一说。



2.理解“规矩”:这里的“规矩”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你知道的规矩吗?
3.朗读课文,分角色读奶奶和王葆的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4.王葆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 ,一直听到十来岁,而且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读
课文,找出文中都列举了哪些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张三——
李四——
王五——
赵六——
5. 通过读课文,我们发现奶奶故事中这些人得到宝葫芦的方法都不同。那得到宝
葫芦的结果呢?
6. 哇!原来宝葫芦这么神奇啊,那让我们来还原一下这几个宝葫芦的故事吧。
小组合作: 发挥想象,任选一个故事,进行交流合作,创编故事。(注意:根据已有内
容进行创编。)
交流、评价。(注意:是否根据已有内容;想象力是否丰富等。)
7.总结、过渡:看来啊, 同学们都掌握了王葆奶奶讲故事的独门秘籍,想象力都很
丰富。整天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顺理成章地, 王葆对宝葫芦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向
往——他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二)王葆对宝葫芦的向往。
1.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王葆想得到一个宝葫芦。的确,每当 面对困难,这种想法
就更加强烈。王葆都遇到过哪些困难?如果有了宝葫芦,这一切会是什么样子?读< br>课文,体会人物内心的渴望。
2.看来,成长的烦恼我们每个人都有啊!想一想,当王葆真的拥 有了一个宝葫芦,
他的想法都能实现了,但他的问题就真的都能得到解决吗?
不会做的数学题——仍不会做
不会种的向日葵——还不会种
不会和同学们友好相处——还是不会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他没有用自己的大脑去 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去培育,用自己的真情去投入,因
为他什么都没有做。



总结:没有付出的收获,就是不劳而获。不劳而获的幸福是真的幸福吗?不是。
三、延伸拓展。
板书设计:
25 宝葫芦的秘密

没有付出的收获,就是不劳而获
26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允、砌”等8个生字,会写“荫、溢”等15个字,会写“洋溢、允
许”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小男孩的句子,说说他带给巨人的变化。
3.找出描写巨人花园不同景色的句子,对比阅读,并分析花园的景色变化的
原因。
4.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1. 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小男孩的句子,说说他带给巨人的变化。找
出描写巨人花园不同景色的句子, 对比阅读,并分析花园的景色变化的原因。
2. 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读中巩固对生字、新词的掌握。
3.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进行理解,也可以结合语境进行理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用几句简短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3.分为三部分:巨人外出时;巨人回来后;巨人醒悟了。
4.巨人外出时和回来后花园各是什么样子的?
(1)巨人外出时的花园是什么样子的?
(概括为:美丽、四季分明、风景宜人等。)
如果你们是那些孩子,在这样的花园里面玩耍,会感觉如何呢?(幸福、快乐)
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2)巨人回来后的花园是什么样子的?
(概括为:荒凉。)
指导朗读第3~7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后来, 在巨人的花园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我们再来读读,说说你读后的感
受。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同桌 间交流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抓住主线,品读感悟。
切入点:巨人的花园从漂亮变得荒凉的原因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吗?
学生交流,出示课文第9自然段的句子。
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表现巨人“任性”“冷酷”的句子,并练习读一读。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
(1)引导学生想象巨人生气、发脾气的样子,然后用对应的语气读巨人的话。
(2)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比朗读花园的漂亮与荒凉。
4.后来巨人的花园从满目荒凉 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也由原来的孤独变
得无比幸福,这要感谢谁呢?(小男孩)
5.课文中小男孩是如何提醒巨人的?(
(1)如何理解“凝视”?



(2)想象小男孩用他会说话的眼睛跟巨人说了什么。
6.说说自己从故事中懂得了什么。
三、对比朗读,体会写法。
1.借助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对比的写法。
2.结合板书,朗读文中多处对比。
四、拓展阅读,唤起兴趣。
板书设计:
26 巨人的花园
花园:漂亮——荒凉——成为乐园
巨人:任性——宽容; 冷酷——热情
孩子们:逃散——尽情玩耍
小男孩:凝视——亲了一下
《27 海的女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港、宴”等13个生字。
2.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理解课文内容,挖掘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的善良和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
求。
教学重点: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
感受。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挖掘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的善良和对幸福生活的
执着追求。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 画片段,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
示动画片段)
2.你知道这里的主人公叫什么吗?她是谁笔下塑造的人物?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 徒生的作品《海的女儿》,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出这样
生动形象、美丽动人的故事的。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提出读书要求: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一读。
2.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在相关的段落旁可以做适当的标注。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吗?注意把故事讲清楚、生动。
指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概括文章大意。
2.小人鱼为什么最终会化为泡沫?这也体现了小人鱼善良、勇敢的品质。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小人鱼矛盾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
良、勇敢。
(1)她觉得自己的心在破碎。她知道,王子举行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她就会死去,
变成海上 的泡沫。
(2)为了他,她离开了自己的族人和家庭,交出了她美妙的声音;为了他,每天忍受
着没有止境的苦痛,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3)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但是,她马上将那把锋利的刀远远地抛到海里
(4)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然后纵身跳到海里。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小人鱼说些什么?
四、回顾总结,习得方法。 < br>通过这篇文章总结童话的写法,感受童话的奇妙。(故事情节奇幻、丰富的想象力、
小故事大道理 。)
板书设计:
27 海的女儿
善良 勇敢
泡沫
《习作:故事新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合理地创编故事。
2.能根据已知情节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表现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3.能根据一定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围绕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事情的经
过写清楚。
教学重点:能根据已知情节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表现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能 根据一定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围绕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把
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起表达欲望。
二、审清题目,明确表达要求。
1.读习作内容,明确要求。
说说教材中给出了哪些信息。
讲故事要有主人公形象,情节要有起因、经过、结果。
题眼“新编”是指把一个已有的故事改编成一个新故事,来表现新的主题或者深
化原来的主题。
2.了解故事的起因,推测《龟兔赛跑》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引导可以是情节(增加或改变)、时间、空间、角色等方面的改变。
三、合理选择材料,凸显表达重点。
1.猜故事。
2.比情节。
要让它 的经过有变化、有矛盾、有起伏,这样的一个过程叫做情节。一个故事没
有变化、平平淡淡有意思,还是 情节曲折起伏有意思呢?
3.起波澜。
预设:选择“乌龟又赢了”这一结果,从不同角度思考可以写的材料。
(1)站在兔子的角度,合理推想兔子在比赛途中可能遇到的情况。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对写作材料进行分类。
(2)从乌龟的角度,合理猜测乌龟为了赢得比赛想出的办法。
小组讨论。交流分类,筛选合适的写作材料。
以“乌龟又赢了”这个结果为例,引导学生分别 从兔子和乌龟的角度去推想可能
发生的情况。在“新”字上做文章。



4.引导思考新编这个故事的目的。
预设:(1)以“乌龟赢了”为例,思考新编故事的目的。
(2)以“兔子撞树受伤”这个材料为例,指导根据中心确定写作内容。
同桌讨论。指名交流。
以“兔子撞树受伤”这个材料为例,引导学生思考选取该材料写的目的 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中心思想出发去思考该材料是否有价值,进而能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材
料来写 。
四、发散思维,选择熟悉的故事进行新编。
1.围绕确定的材料安排内容。
2.集体交流,适时指导改进。
明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梳理写作思路。
思考哪些材料最能表现中心内容,小组交流后,课堂上写这个重点片段。
交流,师生评价,修改。
五、妙笔生花,独立编写故事。
完成后,和同学分享,根据所提建议进行修改。师生点评,完善习作。
板书设计:
故事新编
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故事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奇思妙想 合情合理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童话书,用 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
解什么是童话书。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体会中华语言文字的奇妙,学会辨析近义词,掌握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
3.积累与勉励勤奋读书相关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积累与勉励勤奋读书相关的名言警句, 学会辨析近义词,掌握生动、
形象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辨析近义词,掌握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

交通协管员-春节晚会台词


北京化工大学分数线-印度人看中国高铁


面对挫折的作文-复旦自主招生


元宵节是几号-感谢词


感恩老师贺卡-幼儿园工作总结


五一由来-篮球比赛口号


卡通猪-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介绍英文-招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