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电子教案

巡山小妖精
514次浏览
2020年08月31日 10:4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沈阳韩国大使馆-劳动节的来历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二)能力目标。 1、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2、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三)情感目标 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前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①导语:我们先进 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
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br>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②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

二、释题,简介背景

①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②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①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②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四、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①自由吟读。②讨论:诗句 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
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五、交流课外积累①搜集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②布置课外作业,背诵《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示课件 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
的。(板书诗题)
二、自由吟读①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②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①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②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 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
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 “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
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 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
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 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
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用得 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
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 洞庭湖中屹立着
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四、引导赏析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①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②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③下节课(或者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 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
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①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②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③指名看图说出意思。诵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 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
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 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④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
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 :“河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
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 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
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 先让学生来回答。教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
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 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
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 以更显
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
所以词 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 入舒缓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
来”句声调柔和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 是问他人,“能不”
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反思:利用情境法教学古诗,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引导学生入境,读
诗文捕捉画面。利用画面景 物描写,揣摩诗人心里及当时的思想感情,较好地理
解古诗,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利用此法,还 学习了宋朝徐俯写的《春游
湖》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忆江南》。

但学生表述诗意时,依赖参考资料,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还需要加强。



2、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及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师领学生学了 漓江水的特点(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按照学习第二段的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桂林山的特点(第三自 然段),以培养学习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教材的 第一课是《长城》,在领略了雄伟壮观的长城的基础上,教师激情导
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 阔,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既有令世人称
奇的人文景观,也有风光秀美的自然景色。我们已经一起领略 了雄伟壮观的《长
城》,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

(二)视频欣赏。(配乐朗读课文,并配以桂林山水的画面。)

(三)层层探究。围 绕文章的中心“桂林山水甲天下”。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漓江
水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等问题,层层深入组织教学。

1、漓江水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 一找这一段共写
了几句话?哪一句写了漓江水的特点?(找学生读一读)写出了漓江水几个突出


的特点?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各是什么?然后交流自读情况,了解漓江水“静、清、
绿”这 三个特点。

2、在归纳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基础上,逐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是怎样具体形< br>象地描写漓江水这三个特点的。

通过仔细研读,了解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 物的方法。通过相应图片,
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加深课文理解。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 漓
江水的特点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漓江水“静、清、绿”这三
个特点。< br>
3、齐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让学生体会作者在第二段的开头不直接写漓江水的特
点,却 写“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 明确写法:通过对比,强调漓江的水有它独特的美。

(四)学生自学。教师在领学第二段的基 础上,让学生按照学习第二段的方法,
带着下面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第三段。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

2.第一句在第三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3.体会桂林山的特点,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每组推选一个代表读。

每个学习小组 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学习桂林山的特点。之后再全班一起交流讨
论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桂林山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是什么意思?通过
图片展示让低视力学生有个直观印象,在此基础上,让他们用 我们周围的事物给
其他同学形容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五)学生谈感 受,并在此基础上齐读最后一段,了解作者的感受。最后教师配
乐,指名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 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六)总结全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进一步了解本文的结构,及相关知识点。

(七)布置作业

1.把描写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的句子摘抄到读书笔记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3、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按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

3、归纳中心思想,练习按文章叙述的方法给课文列提纲。
4、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能力目标:学生的观察力、综合概括能力、背诵能力等。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三、课前准备:课件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课题,板书题目。
齐读题目,指导理解“记”的意思。
二、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概写了什么。
三、检查预习情况,指导读准生字词。
四、理清条理,给课文分段。
1、问:按游览的顺序,课文可以分几段?怎样分?
2、检查分段情况,指导分段。
五、再读全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
板书:金华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六、讲读课文一至三段。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说
说。(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怎样?(板书:一片明艳)
3、观看录相,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感情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溪 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
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观看录相,然后说说。
5、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色?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6、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板书:突兀森郁)理
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7、外洞又有什么特点?读读文中的句子,仔细体会,然后说说。
8、观看录相,亲自感受。感情朗读写洞口和外洞的语句。
9、有感情朗读一至三段。
10、小结:


这一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的一、二、三 段,了解了作者的游览
顺序,跟作者一起游览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色。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上 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了作
者先写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 样的等内容。
2、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外洞、洞口各有什么特点?(结
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
3、沿途的景色如此迷人,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
玩赏、领略,好吗?
4、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
(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理解“ 孔隙”)
二、教学第四段。
1、这孔隙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默读第四段,边读边想。
2、读后问:
①作 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小船)这样小的小船通过孔隙说明了孔
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窄板书:窄)
②人卧在船上后那个样子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人要这样贴着船才能通过孔隙又说明了孔隙
有什么特点?(孔隙矮板书: 矮)
③那么,坐小船经过孔隙时的感觉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
子,出示“眼前 昏暗了......挤压过来。”一句,自由朗读, 读后问:“挤压”是什
么意思?(挤过来,压下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一
个什么特点?(孔隙险板:险)
3、小结:从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点是......(指着板书理解)
4、设计引读 :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体会孔隙
的特点。(按课文写孔隙特 点的内容设计)
5、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录相,亲自看看孔隙是怎样的和人怎样进出孔隙。
6、作者就是这样先写出孔隙的窄,再写孔隙的矮,最后写孔隙的险的特
点的。试按这样 的条理练习背诵这一段,先自由练背,再指名试背,互相背。
三、教学第五、六段。
1、过渡: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
2、默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3、指导理解每句话讲了什么,并结 合理解“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等词,
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一句,概括出内洞 的特点。(板书:黑、
奇、大)
4、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观看录相,欣赏体会。
5、下面请同学再仔细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内洞的?
6、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吗?哪个句子讲明了?指名读出有
关句子,再相机点题。
四、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来说
说怎样出洞的吗 ?出示幻灯,学生先说,再指名说。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
里,出了洞。


五、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四、五、六段,跟着作者游览了孔隙和内洞,了解
了 孔隙和内洞的特点,那上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允许,再自由朗读
四、五、六段,欣赏体会。 )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名说说每一段讲了什么?
二、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文章 的主要内容可以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赞美双龙洞的美丽奇特,体现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 :可爱河山美
丽奇特指导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三、指导给课文列提纲。(先自由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再汇报讨论)
四、质疑,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写写。
五、堂上检查,背诵第五自然段。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我们欣赏了双龙洞的美
丽奇特,领会到了祖国山河的可爱。课后大家要认真读读课文,好好欣赏欣赏。
有机会,我们亲自到双 龙洞去游一游。

【教学反思】

这是篇游记,全文按游览顺序记叙,教学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要多读。读什么? 1.读修辞特点比较突出的句子。如,“山上开满了映山
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对比)“洞口像桥洞似的,
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比喻)“眼前昏暗了,可是 还能感觉到
左右和下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
准会 撞破了额角,擦伤了鼻子。”(夸张)此外,好的句子像“溪流时而宽,时而
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 也时时变换调子。”都可让学生多读。

2.读感情色彩较浓的句子。如,“我怀着好奇的心情 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
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声‘行了’ ,
船就慢慢移动。”“内洞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
小小一块地 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
点洞内的景物……”等。

3.还可让学生读文中的重点段落,如路上、孔隙、内洞等段。指导学生读
上面这些句子、段落 时,除范读外,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边读边想。

二要精讲。

1、讲写作 方面的技巧、特点。一是文章的内在联系。本文除按游览顺序
写外,文中还处处写到溪流。从入山到外洞 、孔隙、内洞,无处不溪流,好像作
者的游览,处处追寻着溪流的“足迹”,使文章自然而然地串了起来 ,也使人看到
了作者游览时不断探求双龙洞“奥秘”的兴味。


2、是 本文特殊的表现手法——借用具体化的事物和感觉到的情况去描画观
察到的情况。如,写孔隙情况,作者 不直接说孔隙多大、多高、多宽、多长,里
面的情况怎么样,而是用人们所常见的东西比喻说明。说孔隙 的高低宽窄用了“容
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的小船呢?两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无法容纳第三个人”。写孔隙内的情况,用感觉去写:“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
是把头稍微抬起一 点儿,准会撞破了额角,擦伤了鼻子。”写外洞的大小形状:“像
桥洞似的”,“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 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个人开个
会,一定不会觉得拥挤”,等等。这样写,把许多抽象的东西 都形象化、具体化
了。



4 七月的天山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认识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情感目标: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三、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
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二、学生自学 带着过度 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 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三、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
写了哪些景物。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四、合作学习 你觉得 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
哪里?在四人 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
老师。
五、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 会。
六、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 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
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七、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
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八、作业
复习词语卡。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语文课上,我教学了《七月的天山》这篇略读课文。我先让学生通过
自由读的 方式整体感知了课文,接着,我又让他们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看
看那部分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 点。学生经过十几分钟的思考、讨论,看来都
有了结果。于是,我就组织全班交流。可在交流的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
不高,回答问题的准确度也差。课下,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哪出了差错导致课上的这么不顺利?我思考可能是因为我首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每一个
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 、有主见的个体,他们在阅读同一篇文章的时候产生的感受
是不相同的,如何让获得不同感受的学生都产 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就是教师需要动
脑筋的了。《七月的天山》这篇略读课文所描绘的景色非常美,学生在 阅读的过
程中一定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了天山的美,所以,我应该从这个角度提出问题,那
样,学 生们都会有话可说,有话愿说。而最初,我只是为了解决导读中的问题,
进行发问,学生对此毫无兴趣可 言,因此造成了尴尬局面。我想,我的问题可以
改为:读了课文,天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是哪些描写 使天山给你留下了这样
的印象?读出来。结合着读课文,学生也轻松的感受到了天山的美,同时训练了< br>朗读。



语文园地一

一、教学目标

①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
识。

②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③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④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⑤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 。我知道,同学们最
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自己来安排。

二、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 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比
如: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 什么活动,带什么
器具等等。

三、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 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
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 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
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

四、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
方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启发谈话

我们在 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
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 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
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得很具体,而
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 善于观察的人。

二、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 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下来。
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 生过的
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三、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 启发。教
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四、学生完成习作

五、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 你认为的好词好
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
等。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听写词语。

二、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
到课文中去找这些 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
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 子?

三、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
诗 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快。

四、宽带网 ①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②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③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邀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④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 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
室打开网页介绍。



5 中彩那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用现有的识字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
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完成课后第二题;

能力目标
1.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2、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疑,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略读。自由读课文,读通语句。
2.鼓励好同学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出示关键词。
(教师范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幺事情?)
3.请成绩一般的同学根据提示复述主要内容。对表达完整的同学提出表
扬,发放进步星。
4.请学困生根据提示复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只要敢于起来说,就应该
表扬,发放进步星。
5.识字教学:学生自主识字后出示幻灯片,请学生将课后的15个生字归
类,当堂学习掌握。
跟“手”有关的字:
跟“心”有关的字:
最容易记的字:
最难写的字:
自己练习组词写两遍,然后听写,改错。

第二课时

过程与方法

一、让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改成问题,向其它同学提问。
学生问:“父亲”正面临的一个道德问题是什幺?
教师追问:没有道德的人会怎样做?
学生问:为什幺“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教师追问:汽车难道不是财富吗?
教师帮助学生举例:“父亲”为什幺中了彩还不高兴?教师要引导学生全
面充分地说明理由和根据。
二、1.有感情朗读4-10自然段,体会“我”“喜悦——迷惑不解——高兴”的
感情变化。
2.发挥想象,回答问题。
①库伯把汽车开走后,“我们”一家的心情怎样,体会人物对话。
②“父亲”不把汽车给库伯,结果会怎样?
③如果你是文中的某一个角色,又会怎样做?
3.将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一写。

教后小结:
学生质疑, 如何释疑?方法很多:过去传统的做法都是:教师释疑或学生释
疑,其实,师生合作释疑也不失为一种好 方法。采用这种师生合作解疑的方法,
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生生互动起来;另一方 面可以发挥教
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使师生互动起来,从而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对话环境,使学
生 充分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 万年牢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2.检查字词:多音字:把、
闷、削。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 、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
(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 的糖葫芦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
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a. 为什么叫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 br>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
不苟)c.小结: 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
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
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 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
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
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教学反思:

《万 年牢》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
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 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
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 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
程。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
行简单回顾,并安排 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7 尊严

一、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 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
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三、课程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 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
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 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2.质疑问难。3.想一想,课文只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 .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
题。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4.指名概括课文 的主要内容。
(短文只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
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事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咙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
起来”;
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
得到这些食物”……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3.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想的?
点拨,揭示中心
1.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呢?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让所有美国人
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
生。
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
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1.自由读。2.指名读。3.分角色读。
布置作业
根据 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让学生读一
读,并试着拟一条人生格言。可 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以及如
何做人等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尊严》这一课,这篇课文讲的是 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
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 事。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以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加上我巧妙的指导,学生较
好地读懂了 课文,体会到了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在整体感知了 课文主要内容后我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神态、动作、语
言的语句展开讨论学习,谈自己的感受,体会 年轻人自尊的人格。给学生印象最
深的是哈默和杰克逊大叔的那段对话。学生首先谈对这段话的体会。在 学生谈体
会时,我发现学生仅仅停留在体会这几句话上,这时我适时和学生展开了对话:
“看来 哈默这时并不是很饿。”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纷纷从前后找到一
些语句来反驳我:如前面的“ 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后面的“狼吞虎咽”等。这种巧
妙的引导让学生能联系全文来读书,思考,加深了 对哈默自尊的体会。这时,我
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近哈墨,体会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再让学生 读书,
学生也都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把声音读得坚定了,而是努力把自己当作哈墨,读
出自己的 体会,声调不再像刚才那么高昂,低沉的语气反而更显自然,哈墨的自
尊不需要故意用坚定的语气表达, 而是用自己的心去体会。

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找的有关尊严的故事, 名言等,学生
收集了很多好的文章,诗歌等,学生的补充材料大大丰富了本课的资源,丰富了
学 生对尊严的体会。这样的课堂就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篇课文
为依托,把学生引到广阔的 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在交
流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

上完本课我想:我在处理学生收集的资料时,可以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比如,这里我是课后让学生交流 ,其实,杰克逊大叔的话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别
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 有尊严!”我可以让学生在
理解这句话时,结合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学生的体会 会
更深,资料的运用也更恰当合理。



8 将心比心

一、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学习时间:一课时

三、学习过程:(一)揭示课 题: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同
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 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 四人小组的同学轮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 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 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
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自由读课文第二小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 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
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母亲又是怎样鼓励护士的 ?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

5学习第三小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么?

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一、教学目标

①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
品德。

②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③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 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
感。

二、课前准备

让几个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纸屑,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三、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 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班
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 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
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



①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②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四、讨论交流

①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 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
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②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③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五、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 板
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
议书。课后 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我的发现


一、学习“我的发现”

①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②归纳过渡:习作除 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
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 来。

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①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
话。
②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
可以是欢心的事,也可 以是烦恼的事、难受的事……

③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 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
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④学生动笔。

⑤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趣味语文

一、词语盘点①学生自读。②同桌互查。③学生质疑,教师释疑。④记记写写。

二、日积月累 ①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
深刻的道理。③ 逐句自读。③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④教师释
疑。⑤熟读、背诵。

三、趣味语文 ①联系本单《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②自 读。③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9 自然之道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
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能力目标: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情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
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三、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看到课题,
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问题预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
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课文
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
多只幼龟。随机板书:游客、向导)

2.理清线索。 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
了幼龟。请大家 迅速浏览课,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3、4节)哪几节又
写幼龟受到伤害的?(5至8节)

3.学习词语 读了一遍课文,同学们抓住了主要内容,理清了线索。文中有
一些 好词语值得我们积累,老师请大家读一读。

踌躇不前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争先恐后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同学们,这些词语中要注意哪个字的读音?

三、学习“救幼龟”

1.“踌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谁的?同学们找到那个句子 ,读一读,再联系上
文想一想什么是“踌躇不前”?(欲出又止)

2.正在这时 ,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
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 场你会怎么做?(是呀,怜悯之心人皆
有之,谁能忍心见死不救?)


3.自由读第4节,画一画游人和向导的不同表现。 (1)游人:紧张 焦急

(2)向导:极不情愿 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
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
丢掉,只好颓丧地飞 走了。(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四、自学“伤害幼龟” 一只可爱 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
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出乎意料。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5至 8自然段,这四个段落
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发你深刻的感受,请你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做一< br>点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1.学生读书,批注。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 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 读读下
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 ,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欢
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朗 读指导,体会“悲叹”,再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

指名读——生评(怎么样?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指名读——全班读

五、小争辩。

1.学到此,让我们再回头读一读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①读

②这句放看似普通却意味深长。同学们,联系向导后说的话,你有什么问题?
(多媒体出示)

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还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
样做你 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正方:赞同 反方:反对

六、启示。


1.现在让我们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自 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学了这课你现在
最想说什么?

2.自然界处处都有规律,我们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出示
图片) 3.谁还知道这们的例子?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
造福人类。

板书: 自然之道

游人:紧张 焦急——震惊 悔恨

向导:极不情愿——悲叹……

“救” 害!

[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 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
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 示了大
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我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力
求主线明 确,目标定位准确,按照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结构进行教学。

一、成功。

我觉得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学生自由辩论。联系上下文,谈谈对向导的
看法。在课 堂上,我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平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
度去思考问题,时间非常充分。学生 们敢于大胆发言,课堂上出现了争辩的场面。
有的同学认为向导做的对。以此来让这些旅行者不再犯同样 的错误。有的同学说
向导做的不对。不能以牺牲几十只幼龟的生命为代价来让人们觉醒。还有的同学认为向导的做法既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

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提高了学生
的语言表述能力。

二、遗憾。

一是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之中。 课堂,是教师精心为学生搭
建的可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进取全面发展的平台。课堂上缺少了学生的活动, 或
者说学生的活动不充分,或者说没有使全体学生动起来,那么,这个课堂是缺乏
生机和活力的 。这是我在这节课操作上的首要缺失。我通过观察估算了一下,在
这节课中没有完全动起来(主要是脑动 )的学生占着不小的比例。是什么原因呢?
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确,在教学构思上对主体性和全员性考虑 不周全是其主要因
素。


二是朗读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朗读是阅 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它对
领悟情感陶冶情操培养情趣很有好处。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强调的 就是读。
这节课中,对朗读的处理,没能很好地与阅读教学的特点统一起来,从而使阅读
教学显 得单薄,显得缥缈,显得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教师的操作不慎而
造成的缺憾。
< br>三是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
行评价,无疑会唤起学 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的进取心,激励学生的求知欲。评
价犹如催生剂,给学生以力量,给学生以风貌, 给学生以健全完美的人格。我明
于心而未能明于行。

今作如此反思,意在矫正自我,改进教学,使教学日臻完善。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情感目标: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 两大原因的关系 严重后果 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类的破坏
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 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
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
关部门。

板书设计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000年中 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数据
数千年前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后来 含沙最大 是长江68倍 查资料
原因 气候变寒 暴雨集中
开垦放牧 森林草原
治理 保护森林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



[教学反思]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以确凿的材料,翔实的 数据,说明
了黄河2000年来变化的情况,分析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提出了治理黄河的办法,
读来令人信服。在学生读懂课文,理清线索的基础上,我上了这节语文活动课,
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活动中,让学生 观看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的
情况的图片和2000年来黄河的情况的录像,再让学生畅谈收集到的黄 河的其他
情况,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他们治理黄河的强烈愿望,他们各抒己见,学生认
识到我 们每个人都要自觉地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要为保护、改善、美化人类
的生存环境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整堂活动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性高,
主体意识强烈,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激 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11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练习给课文分段。








情感目标: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与蝙蝠飞行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飞机夜晚安全飞行和蝙蝠飞行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蝙蝠是什么?你见过吗?你见过雷达吗?简介蝙蝠、雷达。这两者之间
有什么关系呢?
二、按要求读课文。
1、提出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哪几个 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哪几个
自然段是讲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的,分别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根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讨论。
(一)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三、四、五、六)
1、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课文有哪几个句子最能说明蝙蝠飞行的这个特
点?
2、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是怎
么做的?
3、这三次试验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4、这三次试验证明了什么?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三次试验为什么能证
明这一点?
5、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二)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的?(二、七)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为什么说给飞机装上雷达是“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用自己的话说一
说。
(三)如果把课文分成三段,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朗读全文。
二、联系全文,说说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先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说,再引导学生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有条理地完
整地说一说。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这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
到启示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
三、练习造句。
1、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4题。
2、读读句子。
3、口头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书面造句。
四、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3遍。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知识 性很强的课文,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枯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
地走进文本,我首先创设了让学生来当一回科 学家的情境,通过三次试验来探究
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 习的主动
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这是整堂课的第一个环节。其次,在深入理解课文
本内容 之后,学生对仿生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又鼓励学生当一回
作家,仿照课文1、2、7、8 自然段的写法,以鱼和潜水艇为题指导学生练笔,
按照“提出问题——揭示秘密——发明创造”的顺序, 以课文为范例,进行读写的
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2 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
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情感目标: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学
重难点 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 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

教学
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 中,我们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
的成熟,冬的冷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 五色斑斓,一切生命才如此丰富,
生活才有了意义而显得精彩。散文《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焕发的勃勃 生机和无
穷生命力,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与激励。《夏之绝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与
生命之 美是瞬间的,脆弱的,只有我们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关注大自然,
才能发现美,才能体会到生活之 美。《夏天的旋律》和《唐宋诗中的物候》告诉
我们,古人从大自然的观察中悟出了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 系,还能借物抒情,表
达自己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写的《大自< br>然的启示》,看看一个外国人又从大自然获得了那些启示。
(开篇激趣,让学生对大自然的 感受更深刻一些,为理解本文的深刻的寓意
作铺垫。利用本单元的前几篇学过文章,从启示这个角度总结
一下,可以达到“温
故而知新”,并顺利地过度到本文的学习。)
1、整体感知,读中说品
㈠初读文章


⑴检查预习,梳理字词
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听配乐朗诵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⑶学生读后自由说说文本的内容
要求: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概述或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复述:语言通顺,意
思连贯。
(学 生初读课文,读出感情,说出大意,加强对文本的理解的力度,为下一
步打好基础。教师不讲,学生自己 去读,在听读中感知文本的内容,完成自主学
习文本,自主诵读,自主吸纳文中的营养。学生说内容这个 环节的设计,一方面
促使学生提高吸纳的效率,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的学习的主体地位。)
㈡再读文章,读中说品析
⑴学习跳读文章,寻找自己感受最好的或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品读。
要求:读也语句或段落的感情,注意运用朗读的技巧。
⑵学生交流,说出朗读的方法与原因,教师点评。
要求:可以说整个语段的语气语调的特点,也可以说一句话中的一个或几个
词的读法。
( 这个板块意在引导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对文本
的个性化的领悟,从学生自主的 个性化的朗读探究中,自主地领悟文本的内涵。
读中品,品中读,真正达到学生在听读中领悟文本的目的 。)
2、问题探究,质疑解难,加深认识,品中说悟。
⑴作者在文中写了大自然哪些物象,从中领悟到什么人生的启示?请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出来?
⑵从全文来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⑶本文的描写的景与表达的意有什么关系?探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
的特点?
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探究
(方法:全班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进行研讨,要求用
把理解的意思写下来。)
过程:第一步。学生自读,小组探究交流
第二步。小组间交流。
第三步。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形成对文本解读中问题共识。
(这一板块主要的目的是对文本 内容的感知,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
识,并能自主、合作、探究,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明确 文章的主旨。提出
的问题,为的是加深对内容主题的理解。通过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在相互交流中,提高理解力,在相互的质疑中,提高分析力,在相互对话中,提
高表达能力。养成读 书能深入思考的良好的习惯。)

第二课时
3、品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深刻哲理。悟是说品。


⑴学生自由选择品味点或是难点,进行朗读。
⑵交流自己的体会,提出自己的疑点。学生答疑,教师点拨。
教情设想:几个精辟的句子理解。
①人生要经受“风雨的磨练和洗礼”,而事实上人生的风雨是时刻存在着的,
就像人生如流 云,时刻变化。在文中找出写云变化的句子?在文中找出写人心、
命运变化的句子?
明确 :云,快快慢慢、大大小小、白白淡淡、高高低低,时刻溃散崩离,时
刻瞬间组合,各有不同。人的心、 命运:明明暗暗、各式各样、分分秒秒、变幻
莫测,人生如流云。
②人生变幻,悲喜交加,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学生讨论明确:得意淡然,失意夷然。每个人都 要拥有坦诚、谦虚的胸怀,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的工作,必可体会出那漫长人生中的无穷情趣 。
③声朗读最后两段,思考揭示了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明确:人生 要经历崇山峻岭般的起起伏伏,经历风吹雨打,要振作精神,克
服困难,继续奔向前程,在那山的那一头 ,永远有着我们的希望。这也便是作者
所要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启示。
(这一板块的教学
主要的培养学生从不同有角度去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文
章的语言优美与深刻的内涵。 体会文章运用语言表达思维的特点,从语言品味这
个角度去把握作者思维,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目 的。)
4、观察大自然,结合生活,展开联想。读写结合,训练能力,拓展思维。
⑴你从作者表达的对人生的感悟中,感受到作者是怎么一个人?我们应该对
待生活?
⑵你还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探讨与交流。
(本
教 学
板块目的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课文的深刻思想启发
学生对生活细心地去观察每 一件小事,深入的认识。立足学生的个性的感受,从
课本走向
课外
,学会关注自然与生 活的细节,让学生在读书中学做人,在生活中学
做人,在自醒自悟中成长。)
5、教师小结
6、布置作业
我们身边的自然变化,试着也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 从中领悟到什么启
示,用抒情议论的句子表达出来?题目自拟,
教师的点拨:
你看过山吗?山是伟大壮阔的。你看过海吗?海是宽广无边的。一片偶然飘
落你手中的落叶能让你想到什 么?是它过去曾拥有的
历史
?是它来自何方?还
是依*在枝头上的岁月中所看见的大大 小小的、数也数不清的人人事事?


我一直认为,人生在大自然中领悟很多,难道不 觉得大自然的一切代表着人
的压力、失意、竞争以及喜乐悲愁吗?好,就拿月亮来说,月圆月缺这种自然 的
现象,常常代表亲友的团聚、离散。蚂蚁和蚜虫,就表现了为生存而合作互助。
看过独自生活 的蜜蜂吗?他们讲求的是团结、分工的精神。
大自然还带给我岁月匆匆,务必要珍惜光阴的启示。 你看过那日出和日落,
仿佛刚刚旭日东升,转眼间却是星月稀疏。夜来香绽放了,又萎谢了,若是说,< br>落花、残叶曾代表着一个个绚丽的生命,那么,它实在太短促了。花蕾初生的光
彩转眼间化为死寂 的干枯,蝶儿在夏季热闹以后,也会僵死在花儿的冷香里!虽
然,它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们在有限的 时间里写下最美好的
历史
,这不也是
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吗?
生命虽然短促,但若能使它放出色彩,但可称之永恒,是吗?
附板书: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景获得的启示
小白花小鸟和谐一致
投石水池付出获得
去中变化坦诚谦虚
教学
反思:
阅读
教学
在中学
语文教学
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通
过阅读
教学
进行训练 。阅读
教学
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阅读 方法,掌握表达规律的过程,是教师
教学
生通过品读
各类文章作品来学习
语文
知识、训练
语文
能力、发展
智力
、陶冶情操的
教学
活动,
核心是教师
教学
生学会阅读,达到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
教学
的好坏直
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水平的高低。那么我们的阅读
教学
如何设计与实 施,就显得
非常重要了。



13夜莺的歌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生字;旷、蠢、灶、蘑菇、岔。

2.新词:空旷、蠢东西、蘑菇、分岔、垂头丧气、轻蔑。

3.理解重点句:

(1)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就都跑了。

(2)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能力目标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
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 一切。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
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二)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
这一点难于理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强朗读。

(二)整体感知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 ,反映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
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 。教师要引导出
这种精神源于对祖国的热爱。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正音:削xiāo 空kòng 塞sāi

解词:轻蔑:轻视,看不起人。 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搭拉:向下垂。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1)板书课题,学生自悟。(2)简介时代背景。

苏联 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
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 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
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 跃,积极配合
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
的 生动一例。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按照“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
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出发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
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摆
脱了敌人。

4.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
所学字词。 5.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生词。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

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说明战 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
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无声——夜莺叫——小孩叫——注意听——发现)

3.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 、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 沉
着、机智。)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
兽来了”。

(这句话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
人。)

4.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二)阅读第二段

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
玩的样子?

(孩子机智灵活,既向游击队传递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
信任。)

2.当问孩子有无游击队时,孩子怎样回答的?画在书上。

3.讨论: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
毫无惧色呢?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
着对祖国的爱,对敌 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
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三)指读第三段,讨论

1.游击队潜伏在哪里?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


(通过小夜莺的歌声传送的情报得知德国兵来了。)

2.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不是,小夜莺显得老练,看来在战争期间,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
击队员了。)

(四)默读第四段,思考

1.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小孩子完成这 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执行新的任务,小
孩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照应了开头并点了题,这歌声……有什么
区别,这句赞扬了小夜莺是一个非 常出色的小情报员。)

(五)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以歌声的地方有几处?(可见这篇文章思 路清楚,以歌声为线索,
另外准确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六)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

六、布置作业

1.造句即便……也……

2.学习写人物动态的句子,画在书上。



14小英雄雨来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读后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
容。


技能目标:练习给每一部分课文加小标题。

情感目标:通过在教师指 导下的独立阅读,初步理解内容,学习小英雄雨来热
爱祖国、憎恨敌人、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出本课教学要求。

二、指导读第一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2、交流。 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

三、指导读第二、三部分(过程同前)

四、指导读第四部分。

1、自读课文,划出描写雨来心理活动的句子, 思考:敌人是怎样对待雨来的?
雨来是怎样同敌人斗争的?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

五、指导读第五部分。

1、自读课文,划出写得美的句子,想想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

六、指导读第六部分。

自读课文,划出描写水中雨来的句子,想想这一部分主要说的是什么,小标
题怎样概括。

七、讨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
在什么 情况下出现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八、讨论:雨来有哪些优秀品质?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九、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还乡河、芦花村和小英雄雨来的句段。

十、作业。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理解信中“ 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
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
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 平的观念。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引情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播放课件:一组表现幸福生活的画面)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
受?

生:我感到他们非常幸福!

生:我感到他们的生活非常快乐!

师 :是的,在大街上,在公园里,在商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幕
情景。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 不属于每一个孩子。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样一
个故事。(板书课题)

2.由题质疑,激发感情。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一个中国孩子”是谁?

他发出什么呼声?

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先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然后从中找一找答案, 相信这些问题不会难住你的。

生:(轻声朗读课文)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并说以上几个问题。

二、精品细读,感悟内容──动情

1.默读课文,自主感悟。

师:默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默读、思考)

生:作者首先以一个中国的中学生、牺牲了的维和人员的孩子的身份,用真
挚的、充满深情的语言,向 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倾诉了自己家庭的不幸,
讲述了爸爸牺牲后全家人悲痛欲绝的情形。然后,充满 感情地向人们介绍了
自己的爸爸──一位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最后,作者代表全家、代表
所有的中国孩子向加利先生、向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发出了内心的呼
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br>
2.研读课文,同伴互助。

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师:请同学们读读文中描写“爸爸”有关句段,想想“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你
从中体会到什么?找出有 关句子,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 了。──一位
保卫和平的勇士。

生: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 说:“孩子,等爸爸回
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br>
生: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
仿佛在呼唤 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生: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 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对人类
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一个出色 的人才。

⑵体会失去“爸爸”的悲痛。

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 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
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者的心情怎样呢?用具体的句 子说一说。


生: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事 实是多么
的无情。客观的叙述中饱含巨大的悲痛。)

生: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 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
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 联想中表达失父之痛。)

⑶对“世界并不太平”的感悟

师:“爸爸”在呼唤和平,可世界和平了吗?再读课文,提出有关的句子。

生:“今 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
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 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和
平之花”指的就是“和平”;“娇嫩的‘和平之花’”,意思 是说,和平很容易受破
坏。)

⑷对渴望世界和平的情感的感悟

师:找出渴望世界和平的句子,读出情感。

生:“让21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 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
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3.朗读课文,个性表达。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 人的悲愤和对和平
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在朗读时,要设身处地地为作者着想,读的时候,感情就
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首先,作者是带着对加利秘书长无比敬仰的感情写信的,整
篇课文的朗读要体现这 种情感;其二,作者在倾诉自己家庭的遭遇,在诉说爸爸
牺牲的经过时,是用血的事实作基础的,是用满 腔悲愤来控诉战争的罪恶的,在
朗读时,要带着憎恶战争的感情朗读;最后,作者发出了“救救孩子们, 要和平
不要战争!”的呼吁,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都知道,和平对人类是多么的重要,
从而 唤醒全社会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在朗读时,语气要肯定,要怀
着一种坚定的信念,把作者的 心声表达出来。

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交流资料,拓展内容──激情

1.小组交流。

师:和平的环 境是美好的,但当今世界还不太和平。把你们收集到的有关资
料互相交流一下。

生:(小组交流)

2.全班共享。


生:2001 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市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顷刻间倒坍,
死亡两千多人。

生 :印度和巴基斯坦经常为克什米尔发生争端,长期的争端给当事国特别是
当地的人民带来的灾难。

生: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长期争端所带来的不断的仇杀。

生:阿富汗的长期内乱给国家带来的破坏。

生:车臣的战争,以及南北朝鲜的长期对峙等等。

师: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 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
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

生:(齐声朗读 )“让21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
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 人类家园。”

四、即时训练,深化内容──抒情

师:孩子们,你们都是和平的使者,为了和平,你能做些什么?

生:(自由交谈)

师: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大胆地写,可以给安南,萨达姆,布什或 者正在深受战
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写你的心声.

生:(自由练笔,写后交流)

编辑短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以“情”字来贯 穿整个教学过程,唤起
学生对和平的呼吁和向往。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稍有欠缺,与学习目标略有距
离。(熊宁宁)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但语文课 只有“读”,没有“悟”,学
生的“读”往往会流于形式,而成为课堂最华丽的装点。这节课上,不仅有 声
情并茂的“读”,还有潜心会文的“悟”,学生或“读”中“悟”,或“悟”中“读”;或
“ 读”后“悟”,或“悟”后“读”。
如: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从文中找到描写他的词句, 自己读一
读,体会一下。交流后指导朗读。
又如:句式训练:此时此刻,如果我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我会想 。
带着又悲、又痛、又恨的感情,读第三节。
另外还有:过渡:是啊,是可恶的战争、残酷的 战争、无情的战争,夺去了
雷利爸爸的生命,还夺去了许许多多无辜的生命。此时此刻,我们不禁要和< br>雷利一同呼吁,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这是谁的呼声?让我们在文中找到雷利的呼声,一起有感情的朗读。


因为悟读 交汇,学生的“读”因“悟”而更动人心弦,学生的“悟”因“读”而更启人
心扉。

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认识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技能目标: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情感目标:学习这首诗,理解 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
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入新课

(关于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课件。)

1、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地生活。)你有什么感
想?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自读诗歌,朗读展示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感情。

2、展示朗读风采。(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

3、再读诗歌,联系上 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查阅工具书。想一想诗
歌主要讲了什么?


(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
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 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达了人们对
世界和平的期盼。)

三、品读感悟,探究“?”

1、体会“这究竟是为什么?”

师: 沐浴着和煦的春光,在美丽的鲜花中嬉戏,这是多么幸福、多么惬意的
事,可是对战火中的孩子们来说, 却只能是梦中的情景!“这究竟是为了什
么?”(指导读好出“这究竟是为什么?”)

2、这句话作者总共问了几次?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呼声?请大家选择一
个“这究竟是为什么”再去 深入地读一读,抓住重点的词句,反复读,用心体
会。(自由读其中一小节诗歌,)

3、交流反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中“这究竟是为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把你的理解用朗读来表 现吧。

4、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6、小练笔:你也能像作者那样的用诗歌格式来写一写?

四、升华情感,祈盼和平

师:可恶的战争夺取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给人们带来了那 么多的痛苦,此
时此刻,作者呼唤的是什么?

1、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2、是啊,仅仅是“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让我们为战火中的孩子来祈盼吧
——

……(引导反复读)

3、拓展运用文本语言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4、回顾诗歌最后的一个标点——省略号,你觉得省略的是什么?

5、配乐朗读《祈祷》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多少祈盼在心中,

让世界看不到战争,让和平之花永驻人间。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总结:是啊,虽然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热爱和平的我们在一起,和平
就是可能的。

2、宣读“儿童和平宣言”。3、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战争中的儿童的资料。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3、通过看图说话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
战争中的索然无味都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 呼唤。

4、提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搜集与战争相关的影视资料。 2、搜集新闻。

课时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 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
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
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学生自
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结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
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学生记忆“读读写写”的词语。 4、 教师
听写词语。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
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个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
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4、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
己的理解。 5、 教师 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 才对这些词句的学习,我们不
仅理解了这些句子,而且还用你那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大脑去


思考,可谓一举多得!语文王国时,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感
受到 魅力无处不在,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四、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
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
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 总结:流传千古
的成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多积累些成语 ,把这里的成语
背下来。

第二、三课时

看图写话

一、触景生情 1、播放残酷的战争录像,然后定格在书中的那张照片上。 2、
启发谈话: 战争给从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
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 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刚才的录
像和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真情表达 1、指出要求: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照片,展开合理的想象,
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指导观察和表达 A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
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B突出图中 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去想
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这个孩
子今后将会怎样? C完整表达, 教师 鼓励学生调动已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
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D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
看到和想到写下来。

三、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希望你们通过课文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
参观展览等 活动 ,了解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
的事迹,并计给你的朋友听。

第四课时

口语交际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 能感受到
新闻的存在。你们平坦都 是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 2、听广播、看电
视、读报纸、上网,这些方便、快捷的途径,让我们随 时都能了解到车内和
办外的新闻,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车
内外发生的事情。那就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吧!

二、前期准备 1、要完成一次成功的新闻发布会 ,你们认为做哪些准备工
作? A要选 一个灵活、机智、知识丰富、口才突出的新闻发布会主持人、 B
发布的新闻要有意义。 C发布的新闻稿要结构完整,简洁明了,能够吸引人。
D作为必面人要对自己所发布的东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回答别人提出
的问题。




17触摸春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
穿梭、流畅、引导、悄然 、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 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

技能目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情感目标:体会盲童对生活 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
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2.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
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已经度过了十个春秋,谁能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春天。
2从同学们的描述中,可以看出 大家谈得最多的是通过眼睛所提供给我们的视觉
形象。那么一些双目失明、失去视觉的盲人心中的春天又 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
们大胆猜测一下。没有视力的盲人虽然不能用眼睛去观察春天,但是他们心中得< br>春天也同样是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因为他们是在用心灵出触摸春天。
二、 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1、同学们已经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谈
一谈你阅读后的初步感受。
2、开火车认读、识记生字。
3、小组合作读课文互助互学,将课文读准、读通。
4、指名朗读,进行评议。
三、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自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 小女孩安静给
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出标注:写一写自己的感悟,画出不懂之处。


第二课时

(目标: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安静对春天、对大 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同时学会
自读方法)

一、读题导入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触摸春天》。 2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

二 整体感知 1 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

2 指名板书:流连、奇迹、多姿多彩(缤纷)

3.生再次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试着用上面的词语说句话。

4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准确完整。

三 自主研读

1 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表现“流连、奇迹、多姿多彩(缤纷)”的句子。指名
回答。

出示: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
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br>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
蝶 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春光。许久,她张 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
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 在
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引导齐读。
2 学生反复阅读句子,自主写下自己的感受。师教给方法:
(1) 抓住关键词语;(2) 联系上下文( 3)善于提问,并从文中找到答案。

3 生按照要求自主学习。4 小组内交流。5 全班交流:

(1)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 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
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引导学生体会安静对花草、对春天的喜爱。

(2)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 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
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 p>
抓住对奇迹、灵性的理解,感悟安静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内心
世界。

(3)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
飞走了,安静 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
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 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把这段话改成诗歌,引导学生反复朗诵,体会安静的内心世界的美丽。

6 小结:正是因为安 静对春天、对自然充满了爱,所以她虽然是盲童,但是依然
能感受到春天的美丽。所以文中说:谁都有生 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
自己的缤纷世界。

四 练笔拓展:

1 出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2 引导感情朗读理解。

思考填空:无论是———还是————,只要——————,谁

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3 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

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教学反思:《触摸春天》是一篇短小精悍而蕴涵着深刻道理的小品文,

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捧读课文,心绪不禁随着盲童安静一起在春光

烂漫中穿梭,感受着大自然和生命的美丽,体验着安静所诠释的生命

的权利。课堂中,随着孩子一起品味美文、体味哲理,是一件快乐的

事。然而,一节课下来,发现需要改进的还有很多。

1 、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不是很到位。课文语言优美,但是哲理

深刻,学生体会起来有些困难。在 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了教师“越位”,代替
学生思考的现象。在教学中,如能多让学生结合生活进行感 悟,可能学生会说
出更有生活情趣的语言,课堂生成会更有深度。

2、 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自主是一对彼消此长的矛盾体,
预设的过多过死,学生的自主就会受到约束。而 教学的有效进行又是教师的预
设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矛盾运动过程,二者缺一不可。新课程标准修订稿 指


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中
依据文本、学情随机调整自己的预设,才有可能在教学互动中形成新的语言、
思想。

3 、此文人文性比较强,但是不能对其工具性有所偏废。只有坚持以工具
性为基础,采用多种 方式灵活的训练学生的语言,在对语言的打磨中,方能使
学生的体验得到真正的升华。

根据各位老师的指点,对教学进行了改进:以感受安静的“奇”为线,贯穿课
堂,引 导学生反复阅读感悟描写安静动作、神态的句子。在初步感悟的基础上,
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加深理解 安静的内心世界。如“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
然拢住了那只蝴蝶,安静拢着蝴蝶想:——————。” 最后通过对“谁都有生活
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理解,并辅之于小练笔,从
而内化对文章的感悟。



18 永生的眼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技能目标:学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情感目 标: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崇高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包括眼角膜在内的器官捐赠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提出问题,搜集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诗歌引入,铺垫情感。1、出示诗歌:《你的眼睛》

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 的痛苦,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过流水的闪烁,宛如水底的 珍珠。


教师朗诵 这是一位曾经远离光明的人,在接受眼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 明后,为
了表达内心的感受而写下来的。是谁为他捐赠了角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永生
的眼睛 》。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 br>1、一读,做到不漏读、不错读,教师指导朗读难以读通的的句子,引导学生正
音(捐赠、盲童、 热泪盈眶、屡次、遵从、搂住),注意多音字“重”的读音。

2、再读,边读边思考边动笔, 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
简单的批注。

三、读中品味,领悟情感。

1、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划的部分,并联系谈谈自己的理解。

2、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重点研读:

(1)、一个人 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
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 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
死就是有意义的。

①读,自由谈感受。

②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结合课前 查阅的有关器官
捐献的资料,谈感悟)

③如果是你,你能给予他人哪些东西?

(2)、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 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
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我的女儿温迪自幼酷爱画马,她的作品屡 屡获奖。父
亲接着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①读,质疑。

②文中的“我”是谁?为什么会为“我”而感到自豪?从中体会到什么?

③如果你是 那个接受眼角膜的盲童,在他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见到了世界、见
到了阳光,见到了梦中的亲人……你 最想跟温迪的外公,那个无私捐献眼角膜将
你从黑暗带向光明的人说些什么呢?

(3)、把父亲的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送进去。

四、设置悬念,引发下文。


1、大家回忆一下,作者也就是文中的琳 达,一开始当她得知父亲要无偿捐献离
开人世的妈妈的眼角膜的时候,她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当她听了父 亲的话以后,
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2、琳达把外公捐赠器官的心愿告诉她心爱的女儿——温迪时,她会有怎样的表
现?

3、那个写诗的人的眼角膜是爷爷捐的吗?这个问题学生心中有疑惑,老师也很
想知道,那么我 们一同期待。



第二课时

一、听写积累,再显情感。

1.听写:捐赠 盲童 屡次 热泪盈眶 遵从 搂住

2.校对。3.选择其中的几个,回想课文内容,说一句或几句话与课文内容相关
的话。

二、心灵体验,深化情感。

1. 还有什么地方也令你深深地感动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最后两节。

2. 重点研读:(1)“骄傲” 一词,文中几处用到这个词,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
傲?为什么?(2)出示 句子: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
膜。①“这一刻”是哪一刻?②那么,琳达的父亲 留下的是什么?③你能读出之中
的骄傲吗?联系上文温迪说的话,以及下文琳达的动作神态。

三、质疑深入,延伸情感。

1.温迪说,她也要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 他们重见天日。这一刻,
妈妈紧紧搂住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妈妈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 而
骄傲。是呀,温迪是妈妈的骄傲,也是我们大家的骄傲——

2.课文到这里戛然而 止,但故事本身并没能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
事原文的结尾,读后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话想说 。(配乐小提琴《爱的礼赞》)

那天我紧紧搂着温迪,没能想到,仅仅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 器官捐献组织签署
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身了……

失去温迪三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

亲爱的瑞弗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 一位
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如果哪位被捐献者有机 会到我们的家乡一游,并且爱上马,坐下描绘它们,我想
知道那慷慨“施主”是谁。金发的温迪的画笔依 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
烁着骄傲的光芒。

3.(教师朗读)这是文章真正的结尾,读了听了以后有什么新的感受?

4.课前的 那着诗就是获得温迪捐赠的角膜的人写出来的。现在假如你们就是重
见光明的人,知道为你们捐赠角膜的 人是金发碧眼的温迪,最想与温迪或者她母
亲、还有外公她们一家人说些什么吗?

5.将想说的话写下来,用心写!

四、回归主题,升华情感。1.链接相关资料:

①邓小平爷爷逝世后,捐献了自己的 眼角膜,将生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的
中国人民。

②深圳大学生吴翼飞捐赠角膜,让四位患者重见光明……

④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 孝子田世国,在2004年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
的母亲。

⑤据卫生部统计,我 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过
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 ,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
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2.温迪一家是伟大无私的,她的外公、她虽然永远离开这个人世,再也看不到
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了, 但她们的眼角膜却给他人带去了光明,带走了黑暗。让
我们一起读课题——永生的眼睛。现在你明白课文 为什么用《永生的眼睛》作题
目了吗?

3.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和身边的人听,唤醒 人们的捐献意识。替重见天日的角
膜受者写一封感谢信。

【课后反思】:

1.《永生的眼睛》是“热爱生命”单元的一篇文章,展示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
能够更好的 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可贵品
德,并借此来教育所有的读者,宣扬 了“一个人不但自己要热爱生活,活得美好,
而且更要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道理。虽说是教育 ,但这是语文课,我
们在具体执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进行空洞、抽象的说教,应让学生读中感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作者的
思想情感。


2.教材是一个例子,内容也相对简单,如果就文而文,一味地把文章内容展示
给学生,更是显得刻板、程式化,所以必须对课文内容做具有个性特点的生活化
的、活动化的处理和加工 。引入的资料要恰到好处地呈现并与文本内容有机融合;
延伸的实践活动也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切勿 好高骛远;研读有一定内涵的句
子必须在语境在进行,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教学要贯串一条 主线,
实现各种资源在整合中融合,在融合中内化,在内化中升华。

3.学习这篇课 文,不必强求学生作一些号召性的表态性发言,如:死后也要捐
赠眼角膜,或让爸爸妈妈也去捐赠器官什 么的。教育旨在唤醒,培养一种意识,
树立起对生命的热爱,对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愿望和热情。



19 生命 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情感目标: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 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
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作者杏林子的简介。2、纸条。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人。(打开多媒体资料中作 者的图像)她叫
杏林子,本名刘侠,台湾著名女作家。出生于西安,12岁时得了罕见的“类风湿
性关节炎”,至今全身关节均损坏,但她并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
加珍惜、热爱生命。6 9年当选十大杰出女青年,72年获颁国家文艺奖,79年获
吴三连基金会社会服务奖。著作有剧本、散 文、小说、传记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的文章——《生命 生命》。

板书课题。品味探究

(一)出示探究题目(小黑板)1、课文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共写了哪几个事例?
作者分别从每个事例中想到了什么?2、在2—4自然段中,划出 你认为含义深刻
的句子,试着解释。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理解。

(二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以上题目,自由讲一讲,遇到难得可以和同桌讨论。
全班交流汇报。


(三)听课文录音,谈感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怎样珍惜生命,怎样让生
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师总结 是啊,我们今天的课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 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
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 大海的,不是每一粒种
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 br>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
兴奋、痛苦又何尝 不是美丽的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 ,
让你的人生更有意义。

延伸作业 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定,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生命 生命

飞蛾 强烈的求生欲

瓜苗 顽强的生命力

心跳 积极的生命观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课后反思:

《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通过捕捉飞蛾、砖缝中生长的瓜苗和倾听心跳 三个事例,
让我们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
生命 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在本课教学中我成功地体现了如下几点:

1、充分利 用多种学习资料,沟通课内外联系,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新课开始,
我打开多媒体资料中作者的图像, 让学生了解作者,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教学中
放课文录音,使学生接收、内化、感悟、理解文章主题。同 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 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
探究、感悟”。一味的告诉只会扼杀孩子的一切,所以我让 学生自己去体验、去
探索、去感悟、去创新、去尽情地展示自己。课上让他们自己先讲一讲,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汇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和发散思维,使他们在“自主、合作、探
究”中学文并感悟作 者对生命的思考。


3、反复品读重点句段,理解感悟文章情感。反复品读文中 最后一自然段,让学
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情感,在读中体会思想,在读中受到教育。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专家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 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
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对《生命 生命》这一课的教学还不能达 到这
个境界。对于教学中如何很好的落实教学三维目标还需进一步实践、探索。但我
一定会继续 努力,因为追求无止境。



20《花的勇气》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 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学习重难点:重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

教师导语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
朵,无意是春 天里最绚丽多彩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
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对 于千万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
怎样的感受呢?板书课题 :20*花的勇气

认真读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初读知大意:1小组合作:互相检查课文 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
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2自学反馈:指名按自然段 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正音。 师生共同质疑问难。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意见什么事?

三、细读理清脉络:1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六下了 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 想,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 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和
作者的情感脉络。


四、 品读感悟美:1把自己喜欢 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
揣摩作者内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2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反复阅
读 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
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 动发表高见吧。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
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五、美 读入情景:1循着作者情感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2举办朗读比
赛,评出优胜者。

六、回读抒胸臆: 生命是宝贵的,却是短暂的 。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
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 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 ,当你
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是,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
花丛中感 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
呢?》请你把你的所思所感记录到自 己的日记中吧。



语文园地五

一、 教学目标 :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课前准备: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

生命,对于我们每 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
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 考的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
信大家一定对生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可就让我们共同交 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2:投影出示:a:说说
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b: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c: 谈谈自己获得
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么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己选择伙伴互相 交流,互相批评、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
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 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
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 、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 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 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
思维是否踊跃,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 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
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 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
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 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要求。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a:内容具体b:写出真实感受c:题名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写出来的!请同学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提出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 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使片
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五:誉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 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
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 br>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
法,让学生自己发 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
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 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
含义或言外之意。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的句子,先指导学生 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
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 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
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
-------------- 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又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 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四: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 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
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21《乡下人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 ”等十四个生字。正
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1、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2、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走近 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
的兴趣和热爱。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 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也可以用书上的
几幅插图代替)

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 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
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
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饰”不要读成“s hì”,“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
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 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
这句话是说乡下人 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
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 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
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五、自由 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
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六、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由读 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获,为
交流做准备。

三 、全班交流: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
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体 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 会乡下人家独特、迷
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 br>学习。)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 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
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 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
(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
想象一下 “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
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 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
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 br>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
语言描绘一下吧 ,说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 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
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 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
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 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
来。

(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 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
下来吧。



22牧场之国

学习目的:

知识目标: 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技能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2、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情感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
然的向往之情。

学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课件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累词句

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 盛开的美丽国度,
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
场之国。

齐读课题。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今天我们就通过这 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
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 ,
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师: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 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
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
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 读,充分地体会。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 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学
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师:这一段说了什么?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
在低头吃草。”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体
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师板书。(牛多)

师: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
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
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4、大家注意到了吗?咱们刚才是怎 么学习这一段的?师引导总结学法:
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6、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就是这辽 阔无垠的草原
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
呢 ?

同桌交流。

7、师: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 色呢?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
吗?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三、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
过的词句。

作业:小组合作办一期异国风光的剪贴小报,并配以简短的说明,课外
展览并分小组评比。



23 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
首古诗。

技能目标: 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了解诗词意思。
情感目标: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
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 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
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 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
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积累语言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渔歌子
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
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 。由于词的长短
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
解,解决不了 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
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3.默写两首古诗。

24 麦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
童年生活。

技能目标: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 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
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 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
由的主人。

教学流程:一、初读课文1、范读 激情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
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2、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3、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
撩”,要 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
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 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
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 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
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 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
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 ,就可
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
柔美 ”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3、
(2)学生“欢快、 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
快、柔美”。(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 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
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 欢快、柔美的生
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
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 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
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经老师的这一点拨,学生不难感受到人们“欢快、柔美”的背后,是老
人的健康长寿 ,是孩子的聪明可爱,是夫妻的恩爱美满,是邻居的和睦友好。从
孩子们欢快的神情,看到人们的欢快生 活;从人们的欢快生活,联想到整个乡村
欢快、柔美的生活。)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 文之后,激动不已,
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
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 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
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板书设计】

麦 哨

碧湖,绿田,孩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油菜,蚕豆,稻花,一曲欢庆丰收的歌;

翻跟头,竖蜻蜓,麦哨声声,小伙伴们乐开怀!



语文园地六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
达的能力。

二、 课前准备:

1 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 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 复习词语:1 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2 听写词语。

3 同学们,在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二 我的发现: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

1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2 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3 组内交流。

4 换一换,将加点的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还会发现什
么?5 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三 日积月累:1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 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 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第二、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 习作 展示台

一、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 学习,大家在综合时间活动中又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
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 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 口头交流展示:1 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 边展示课外学习的成果,如:
搜集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 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三、 习作:1 精彩回放:

读一读:上节课整理好的好词佳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写一< br>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情、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
活的表达方法。

2 学生习作:教师启发思路。 教师个别指导。同桌互相交流 推荐代表交流 师
生共同评议。独立进行修改

3 展示台: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反映自己
农村家的 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展或照片。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 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并学习伽利略大胆怀疑,相信科学,追求执著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启发,初步学习一些
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1、伽利略的生平图像及故事。2、课文插图幻灯片

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的电影片断或课件。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展示伽利略的图像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他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我所知道的他的情况 有限,哪位同
学向我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成就。

1、伽利略发明了“液体静力天平”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当时年仅25岁。

2、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倍数为33倍的天文望远镜。

3、月球表面是不规则的凹凸起伏并非光滑。

4、出版《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通信》

5、伽利略被判处终身监禁,监外 执行。他又完成一部巨著《关于力学和位
置运动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和数学证明》。

6、伽利略的斜塔实验动摇了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同意
断。触怒了地萨大学中的一些 人,他被赶出了比萨大学。

7、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 辩论家”伽利
略通过严密的思考发现了疑点,说明他善于思考。

(二)学生展示自己 的课前预习情况。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丰富,除此之外,
哪位有心的同学收集有亚里士多德的故事给大家 讲一讲。学生会争先恐后,因为
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的很广。(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科 学家,
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马克思、思格斯称他为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他
将科学 分为理 论的科学、实践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他在生物学、生理学、医
学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亚里士 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


置疑,他对人类所做出的贡献是永远不会被颠覆的。)

(三)激发完兴趣后,学生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1)自己小声读课文。2)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生字词,借助字典,消化生字。

2、小组合作互相听读课文,并及时正音。

3、小组自主合作分段朗读课文,老师分别巡视指导。

4、自由默读课文,画出自己 感兴趣和使自己深受启发的句子。在文章的空
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四)全班读书交流

1、自己放声朗读课文,或与同桌互相读。

2、互相找一找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

3、小组推举一位读的好的同学,为大家范读。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合作研讨

1.(出示插图幻灯片)这就是意大利闻名世界的比萨斜 塔,年轻的数学教授
伽利略要在这里做试验,楼下是想看他出丑和围观议论的人们,当然也有记者。在这个名垂千古的试验中,你是想扮演做试验的伽利略还是做见证现场的记者?
(学生自由选择)< br>
2.请大家认真研读课文,思考:如果你是记者,应向伽利略提什么问题?如
果你是伽 利略,有可能回答什么问题,怎样回答?在文中勾画重点语句,并在空
白处进行批注。

3.同一组中扮演相同身份的同学互相交流: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回
答才更加严密。

(二)模拟采访,交流体会

(推选代表进行采访,同样身份的同学可以补充)

1.您是怎样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话有错误的?


我先假设他的话是正确 的,但是却得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觉得无法解释,
所以产生了怀疑,又经过反复的试验证明他确实错了 。

你能不能更简单明白地说一说“一个事实,两个相反结论”的意思?

( 引导学生共同研读第三自然段,以公式法(10+1>1010+1<10自相矛盾)、
图示法、描述法 等进行说明,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您的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要到比萨斜塔上来做公开试验呢?

因为人们过于崇 拜和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但他
的话的确有错误。而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盲 目迷信只会阻碍科

学的发展。我要通过公开试验来让人们改变观念,那就是不要盲从,要追求
真正的真理。

(教师指导:当时人们是如何信奉亚里士多德,又是如何讥讽伽利略的 呢?
可补充介绍亚里士多德的伟大成就,确实值得人们敬仰。请同学

们练习有感情地 朗读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并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胆大
妄为”和“固执”)

3.……

4.通过采访,你对伽利略有了怎样的认识?(不迷信权威,执著追求真理 ,
为了科学勇于献身等)

(三)升华感悟,拓展训练

1.到底实验结果怎样呢?(演示课件,分组做试验,范读最后一段)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
的。

2、指名朗读这句话,说出自己的理解并读出来。

(突出“才”字,人们原来一直信 奉亚里士多德,直到伽利略登上斜塔,仍在
说他“胆大妄为”,直到看试验后才恍然大悟;
< br>突出“大”和“全”,像亚里士多德这样伟大的哲学家,也有说错话的时候,更
何况常人。所以不 要迷信任何人,应该追求的是真理)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课给自己的启示。
< br>(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4.随文练笔(出示插图幻灯片) :想象一下,试验结束后,人们又会怎样说,
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 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四)延伸作业(任选一题):

1、如果把课文题 目改成《两个球同时着地》,你认为可以吗?请课下仔细
研究,并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设想试验结束后第二天的报纸会如何报道这件事,写一则新闻。

3、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

教学反思:
< br>《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是人教版的一篇老课文,要在旧教材中渗透新的理念,
是我这节课教学设 计的意图。教完这一课,给我有惊奇的喜悦:
这篇课文的难点在于理解伽利略的想法,学习他善于 思考的好品质。《新课
标》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难点我抛给学生让小组自由讨< br>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事先我也以学生的角度,曾绞尽脑汁地想,得出要理解
这段话所采用的方 法不外乎两种:(1)画图法(2)抓住关键词。没想到在交流
汇报时,不经意的我看到学生思维迸发出 创新的火花,学生竟告诉我,他们小组
采用列算式来理解:[(10+1)>10快][10-1<10 慢],这样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
学科间的知识是相通的,这是语数学科间多么巧妙的结合啊!他们在讲述 过程是
那样的有条不紊、句句在理,这真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节课让我深深的明白 :一节精彩的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
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教 师运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学
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设计的课堂有无基 础
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由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
强烈的好奇心 和探究欲;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
判了多少,在于他们是否展开想象的翅 膀,拓展广阔的心灵,在于学生对自己的
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

26 全神贯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 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理解“全神贯注”
的意思,体会 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

情感目标: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课前准
1、 名人名言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激发阅读兴趣
1、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 ---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出示名言,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 里学到的,比我多 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
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 该全
神贯注。
二、带着问题读书,并把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如,邀 挚
痴 锁)
2、以自读为重点,读出全神贯注
3、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一些批
注。
4、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三、以诵读为重点,感受全神贯注 < br>1、同一段落比赛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体
会得深刻,读得动 情。
(如,第一自然段,通过罗丹语言中的“偏了点儿,等一等”等诩,说明在朋友认
为是杰 作的情况下,罗丹仍能找到瑕疵,并“立刻”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严肃
认真的工作态度。读时应能领 会到这一点。
2、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罗丹动作神态的变化,谳出工作的时间长
和如痴如醉的状态,谳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可通过多名学生比赛读、教
师范读、看插图想象情境 读多种开工,将这一段读充分,在评读中逐步深入体会
罗丹工作时全身心的投入。)
3、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感受,加深对“全神贯注”一
词的理解。
四、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1、再次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写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的,说 说自己的发
现。(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2、选择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教学反思:

略读课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训练和帮助 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
方法,能够让学生爱读书并且会读书,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这是课标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编者的意图。所以我们在教研时制定了学习略读课文的几个
大环节,这样更便于 学生操作,使学生在学习时能有据可依,然后在学习不同类
型的课文时再根据文前的提示制定每一环节的 具体的学习目标,本课在初读到位
的基础上,直入研读专题:“全神贯注”,让学生们在交流中相互碰撞 、相互融合、
相互启迪,最后内化生成为自己的技能。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

< p>
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
的语文学科个 性,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获
取知识,获取成功的喜悦。最后创设情景 ,进行写作训练一环节,也很巧妙地做
到了读写结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让学生迅速掌握并运用本 课作者展现人
物品质的方法,能够学以致用,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体现了学语文、用语文
的 大教学观。

27 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真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意思。

2.学习作者是怎样积累材料的。

教学重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 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含
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从中受 到启发;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
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 教 具】多媒体、 金鱼图片、录音机(磁带)。

【课 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多媒体出示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脑海中有什么问题?

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们大家一定能够完成的。有没有信心?

二、小组交流,提出问题,梳理排序

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习,我们先 来看看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多媒体出示生
字,指读。一人读,再齐读)

我们都知道鱼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时看看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笔 来边读边作上记号。

自读课文。

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先说说哪 些问题你没弄懂,如果小组内理解不了,等一
会儿,老师发给你们纸,把它写在上面,我们大家共同来理 解。请同学们现在开
始小组交流吧! (小组交流。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共同解决,组
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写在纸上。) [小组 交流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横向交


流信息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学生精神放松,无拘无束 ,能者为师,人人参与,
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投影仪显示学生的问题:

(1)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2)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3)这位青年
举止特别在哪儿? (4)这位青年特别在哪儿?

(5)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6)鱼游到了纸上和鱼
先游到心里两者是什么关系?

(7)鱼游到心里怎么理解? (8)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之间是什么
关系?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其中有重复的,咱们把它拿掉?

教师梳理问题 现在还剩下这几个问题,根据课文的顺序,看看我们应该先理
解哪个问题? (教师随机排序并画上序号)先理解“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
儿”这个问题。

再理解“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第三个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最后理解“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每个 小组的代表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这些问题具有共性,也是应该解决
的重点问题。巧妙的是教师首先让学 生自己把问题写在胶片上,自己走到前面用
投影仪放出问题;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把重复的问题 去掉;再启发学生
按照课文内容叙述的先后,调整了顺序。教师精心设计的这个教学环节,极大地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

三、探索 感悟

下面根据排好的顺序,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书中找到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
的词、句进 行理解,然后讲给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请你们现在开始吧!

(给学生5分钟读书时间) 生讨论学习

[又一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按照排好顺序的问题,在书中找有关的段落,< br>抓住重点的词、句子进行理解。又一次发挥群体的智慧,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
习。教师非常善于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我们理解“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先得知道“举止”指的是什么?(板书:
青年) 2.师:“举止特别”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板书:
忘我境界) 3. “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看鱼

从你们抓住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
多好啊!

我们一齐读读,读时突出那些重点词、句,语速不要太快,准备好了吗,让我们
也来感受一下那忘我的 境界吧!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也是本课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 ,组织全体同
学进行讨论,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不强求答案一
致 ,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

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看看这幅 图,说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
忘我的境界?注意观察青年人在做什么,他的动作、神态;再看看 周围人的神态、
动作,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多媒体显示青年画鱼的图像,学生观察。)

[采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谁能结合课文的词、句说一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1.“唯一”是什么意思?谁还能再说说。

2.这是达到忘我境界的一种表现。“青年怎 么和鱼融为一体”这个问题我们是
不是解决了。(把这个问题拿下来。)谁能再补充?

( “一丝不苟”的意思是一点儿也不马虎,说明青年画鱼认真、全身心地投入,
与别人不一样。)

[教师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紧紧抓住关键的词、句子适时点拨、精讲,使学生
理解 聋哑青年举止特别是因为爱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与鱼融为一体。]

小结:正因 为青年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我们才感到他的“举止
特别”。这个问题你们弄懂了吗?(把 第一个问题拿下来)

1.接下来我们来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谁能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说给大
家听听。 (先在心里出现了一个印象,牢牢记住。青年要很多次去看,结
果才画出这么好的金鱼。 )

小结:青年通过反复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
在自己的心里, 他的心里装的都是金鱼鲜明、生动的形象。这就是“鱼游到心里”
的意思。(拿下这个问题) 我们 最后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要
理解二者的关系,必须知道每句话的意思。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已 经知道,咱们先
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的意思。 1.“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

2.在书中找到,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齐读)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哪个字可以看出青年画鱼画得像?

5.一个“游”字告诉我们青年画的鱼像真的那样在纸上游动,这是小女孩对青年
的一句赞叹,用这种赞叹的语气练习读读好吗?(生练读) (师指名读,生齐
读。)

6.小女孩一句赞叹的话让我们感到青年那忘我的精神终于有了回报——鱼游到
了纸上,所以 作者要以此为题。(指题目,学生齐读。)

7.“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清楚了,“鱼游到心里”也理解了,现在谁能说说他们
之间的关系。


小结: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 地刻
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
纸上。(教 师边多媒体演示,边说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把这个问题拿下。)

这些问题我们全 都理解了,你们真行!经过前面读书自学,提问,讨论,我们
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 的一个青年人呀?

讨论

你们说的都对,是一个勤奋专注的青年。(板书:勤奋专注)

[“鱼游到了心里”是“鱼 游到了纸上”的前提,“鱼游到了纸上”是“鱼游到了心里”
的结果,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 点。教师抓住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巧妙地点拨了一个“游”字,让学生体会青年人勤于观察,刻苦练 习,达到忘我境
界的专注品质,进一步理解了内容。]

多么好的一个青年 人,为了画好金鱼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忘了自
己,我被他勤奋、专注、忘我的品质深深地打 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同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站起来带着这种敬佩之情放声朗读。 (全体起立朗读课
文)

四、拓展、积累

过渡语 :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青年
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 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
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 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
方法进行观察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作者到玉泉观鱼,不仅看鱼,还留心那里的人,发现
了一位青年举 止特别,他就多次跟踪观察,看他怎么看鱼、怎么画鱼,同时注意
听听别人的议论,当发现他是聋哑青年 ,又采取笔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作者就
是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材料(板书:积累材料),把 这些材料加以整
理,以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今天我们只是初步学习,以后的学习还要逐
步深入学习积累材料的 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教师注意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 在指导学生理解内容
的基础上,落实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启发学生,适时点< br>拨,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了材料,水到渠成,非常自
然地加强了读写之 间的联系。]

【板书】 27.鱼游到了纸上

聋哑青年 举止特别(忘我境界)游到纸上 先游到心理

勤奋专注

认识 了解 敬佩

积累材料

【反思】

1、上课开始,我将学习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引导、规范了 学生的学习行
为,同时激发了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2.教学过程科学、


优化。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在小组内讨论;经过
讨论仍 然有不理解的问题再一次提出来,老师引导全班同学进行梳理;然后指导
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比较、分 析、理解。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
自读、自悟、自解、自练,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真正居 于主体地位。 3.教学
方法、教学手段合理。教师在揭示课题时问学生:“鱼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
纸上呢?”并用彩色粉笔在“游”字下面重重地画了个“…”符号,留给学生一个悬
念。在引导 学生反复讨论、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大屏幕显示出几条金鱼游动的姿
态,教师边演示边做小结。一个“游 ”字,画龙点睛,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了“鱼
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同时悟出了课题 的深刻含义,水到渠成
地归纳出中心思想。4.读写结合,突出读写训练重点。本组读写训练重点是“注
意积累材料”,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举止特别”“融为一体”等词语时,有意识让学
生体会聋 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学习,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因而能画
出鲜明、生动、活灵活现的鱼。教 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作者是怎样
观察,怎样选择材料写出这篇文章的?”让学生悟出作者到 玉泉观鱼,发现一位
举止特别的青年,就跟踪观察,通过看、听、问等方式,积累了很多有关聋哑青年的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达到忘我境界”为主线,写成这篇文章。学生完全
是在自然状态下弄 懂了什么是积累材料,怎样积累材料,感受到积累材料之重要。
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突出了本组读写训 练重点。 5.加强了读的训练。 教学
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读的训练。自读课文给以足 够的时间,全体
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书,边读边思,真正地读书,不是走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读
书能力和读书习惯。当理解了内容,学生为聋哑青年忘我、专注的品质所感染,
情感的闸门打开的时候, 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渲染了气氛,加深了内容的
理解,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教育。可以看出教师 在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
学过程,探索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有所创新,效果比较好。 。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 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 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
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
2、 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 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 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词语。
5、 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 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
做好准备。
2、 《成语故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
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痴全 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
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 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


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上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的人。这次口语
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1、 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 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任务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 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 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
选出说得最生动具体的同学。
5、 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把事例说得清楚
具体。
全班交流
1、 各组代表轮流说,劝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得内容是否具体, 能
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浑厚。
2、 教师 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建议,重说
某一部分,也可以椐理力争,说得真实 自然。
3、 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报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
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
上。

第二、三课时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 愤怒学习的人,这节
棵课,让我们把这些任务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要求,通过任务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 点;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1、 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 回忆在全班交流是,被老师和同学们称赞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习作
1、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 按照要求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评议
1、 把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做上记号。
2、 与组内同学互相习作,写几句评语。
3、 再次修改后在组内朗读欣赏,推选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
全班交流。
4.全 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
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 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 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3、 翻阅类似的课文找出类似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 想想课外的读物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
它的哪一种作用?
日积月累
1、 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 你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3、 自选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
4、 开展读的竞赛,熟记这些成语。
阅读
1、 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 指名朗读。
3、 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练习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2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目标:联系有关词 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
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 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
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 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
箭能手。他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相学习射箭;
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
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 ,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
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 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同学们
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朗读课文
1、指名课文,注意随机指导读正确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 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
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 做之后,
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
放箭?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相机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1)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一 项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
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
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
电脑
本领,就要……;要想掌握……,
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2)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
吗?
小结:看来,学习本领和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2、3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
明白。二是要读 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
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 。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力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
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 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
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五、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事、虱。
2、写字、写词。
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部分与“女”连起来。“刺”
左半部分是“ ”不是“束”。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古代名医,他是谁
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发下阅读资料,学生阅读,了解扁鹊其人: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 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
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 活动,把国家大事
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
劂”(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
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 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
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 做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
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 术。
生读短文回答: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


小结: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
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
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把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 等词语和第6自然
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1)交流学生的疑问。
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
①扁鹊是有名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
②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③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 觉察到自己有病,
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
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相机指导读好扁鹊的话 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
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好。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
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恒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
又会怎么想
(2)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为患的是皮肤 上
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
讳疾忌医,固 执已见等道理。
(3)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
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出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
话》。

例文:
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蔡桓公,虽 然你是国君,又快死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
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 ?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
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 有及时
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 评得没错。我快死了,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


中吸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 对,叫“防微杜渐”吧!

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重点指导: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
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30文成公主进藏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 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
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技能目标: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
单地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播放文 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
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 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
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 把她当成神
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
是 其中的一个故事。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因为是民间< br>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 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
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 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
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学生可能 提出这样的疑问: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
一定是文成公主”?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鲜 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
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 出区别
的地方。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 文中还有许
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
树木 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 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
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 讲述。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 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
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 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
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 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
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 四周。让这7位使者
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
上等草料,让它们吃 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
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 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 使者花了
半天的时间,想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
他捉来 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
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 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 ,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
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 量,
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
轻者为梢 ,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 谁
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
公主,要认 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
从一位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 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
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
别的东西都不 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子、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
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子、1 000驮锄犁,还有数
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 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
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 她
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
于是急忙取 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
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 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
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 ──后人称之为日月
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
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 藏公路旁。
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 内容的
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正

< br>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努力建
设开放而有活力的 语文课程。本教学设计就力图体现这一教学理念,以读为根本,
以“动人”为研读专题,开展研究性阅读 ,采用板块式设计,从整体感知形成专题、
深入研读、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从整体入手(初步整体感受 )──部分(抓住
重点、难点、特点研读)──整体(感受和领悟写法、学法的升华),体现阅读
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程序。另外,通过研究性阅读这一载体,努力实现学生学
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 生个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不足探讨]
1、本课教学中, 教师放手还不够,唯恐学生理解不到位,扶得太多,导得
太多。使学生的个性阅读未能充分展开。
2、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因为个性阅读未能充分展开,使部分学生对文本
的感受深度不够 ,感情没有达到共鸣。

31普罗米修斯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学习复述课文
技能目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情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三、教学难点: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神话 ,对普罗米修斯和人间为什么
没有火种有大致了解。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阅读了许多中国神 话故事,
比如《女娲补天》、《猎人海里布》等。但你们知道吗?古希腊也流传着许
多动人的神 话故事,你能说说自己看过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吗?(生介绍,师
可以适机梳理各位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古希腊神话中
的一位正义之神——普罗米修斯。对这个神,你们有所了解吗?(生根 据收
集的资料做简要的介绍: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
了人,同时仿造 音神,终于使人类发出声来,而且教给人类知识和技术方法。)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注意正音:“恕”是翘舌音。
3、在读文中,有没有艰涩的词或 长句子不好读的,提出来当堂解决。
(生提出,可采用学生互助的方式解决)
多音字:肝脏()
“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人名连读,引导生多练习。


4、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语,在文中标注出来。
5、生提不懂的词语,可采用师启发或众生帮助的形式解决。(以下两
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本
文指宙斯十分恼怒。
惩罚:严厉地处罚。本文中指宙斯对普罗米修斯采取了一些残忍
的手段。
三、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答,注意引导学生说得简要一些,“抓主去次”。(普罗米修斯
为人类盗取了火种。)
3、然后呢?这部分注意引导学生:普罗米修斯所受到的折磨不用一一
说出来,可概括为 :宙斯知道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
4、最后呢?(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5、把这三部分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生自己先练习一
下,再指名生说。)
四、分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
谁的哪个字写得好 ,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众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答)
二、学习课文。
1、对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诸神,我们以前了解得不多。读了普罗米
修斯的故事,我们接触到了几个神:普罗米修斯、众神领袖宙斯、火神、大
力神赫拉克勒斯,不知道这几 位神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结合课文有
关词句谈一谈吗?(先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2、关于“普罗米修斯”:
(1)普罗米修斯很勇敢,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到 太阳神阿波罗那里
去拿取火种。(有感情地读读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名读,生评,师注
意 引导学生谈感受:这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因为从一开始,
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 —冒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
盗火。)
(2)普罗米修斯是个真正的英 雄,他很有正义感,认为是对的事,
就义无返顾地去做,不怕受到宙斯的惩罚。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和无
畏。(自读、竞读、齐读)
(3)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勇敢的神,任凭宙斯用残忍的手段折磨他,
他也不屈服。
宙斯用了哪些残忍的手段?(指名说)
(多媒体播放图片)师: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 戴着铁环,


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高加索山,到现在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他独< br>自被锁在这里,既不能动,也不能睡,不光日夜经受风吹雨淋,凶恶的鹫鹰
还每天剖开他的肚子, 啄食他的肝脏,他要忍受撕心裂肺的痛苦。结合你的
理解,再读读6、7、8自然段。
忍受这样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也没有屈服,从文中哪些地方可
以看出?
(4)普罗米 修斯还是一个善良的神,当他看到人类吃生东西,在无
边的黑夜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长夜,他很同情人类 ,就决定为人类盗取火种。
(5)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值得敬佩的神,他的行为让执行惩罚的火神
都敬佩。
3、对别的神,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宙斯:冷酷无情,看到人类受苦一点也不同情。而且, 他还很残忍,
就因为拿了一颗火星给人类,他就用那么残忍的手段折磨普罗米修斯。
宙斯作文众神的领袖,太霸道了,他很可怕,几乎没人敢违抗他的
命令,一旦违抗,他就会给以最严厉的 惩罚。
火神: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神,他对普罗米修斯的行为很佩服,并且
他想救普 罗米修斯。(指导读第三自然段)但是,他也很软弱,尽管他知道
普罗米修斯没有错,却不敢违抗宙斯的 命令。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力气很大,还很有正义感。
4、师小结:同学 们说得都很不错,我想,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之所
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大概是他为正义而战,不屈 服权势的原因吧。在人
们心中,他是真正的英雄!
三、充实所概括的主要内容。
(出示上节课概括的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能更准确地概括课文的
主要内容,在理解完 了课文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上节课所概括的
主要内容,你可以怎样适当地添加一些词语,体现 普罗米修斯的无畏、为人
类献身的精神。(生试着添加,师作引导)
添加后的主要内 容: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盗取了火种,
宙斯发现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 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
服。最后,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四、课外拓展。
1、在我们的课文中,除了普罗米修斯,还有一位正义之神——赫拉克
勒斯,他也有一番 不平凡的经历呢!有同学知道关于他的故事吗?(如生收
集到了可由生介绍,师注意提醒学生讲故事的技 巧)
2、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课后的“资
料袋”。( 了解众神,激发学生阅读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反思:

普罗米修斯 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了人,同时仿造音神,终于使
人类发出声来,而且教给人类知识和 技术方法,同时他同众神之王宙斯及其对人
类的统治霸权发起挑战。本文就是写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 没有火种的困苦,
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
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
伟大精神。课文重点写 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所受的残酷惩罚。宙斯让火神把


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上,让他日 夜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不屈服;宙
斯又派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让他的肝脏日 食夜长,痛苦没有尽头,
普罗米修斯被折磨了许多年,依然没有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学习这篇课文
的目的,一是使学生对外国神话故事有所了解,知道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
的一位神,是英 雄的化身,具有为人类谋利益不畏强权、勇于牺牲的精神;二是
进一步学习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归纳课文 主要内容的方法;三是激发学生读神话
故事的兴趣。学习课文前,我首先让学生查找有关古希腊神话中诸 神的资料,这样
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了解.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
读顺。对课文中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鼓励他们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或联
系上下文等办法解决 ,也可以通过向老师,同学请教或和老师同学讨论来解决。课
文中普罗米修斯个性鲜明,主要是从他的语 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要引导学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指导中,
我重点注意到这些句子:“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
太 阳神阿波罗那里去取火”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因为从一开始,
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 果──冒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
我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性读书的能力,围绕“ 普罗米修斯、宙斯、火神、大
力神赫拉克勒斯”是怎样的神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读中感悟,透过词句揣摩 人物
的心理,以此来认识人物的不同特点。 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对故事特别感
兴趣,发 言涌跃,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虽然学生都知道这并非是真实的故事,但
大家都感受到了古代神话的魅力 ,了解了古代人民的想象力。 没想到学生查到的
资料如此丰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他们经常查资 料,锻炼他们查找资料的
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渔夫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复述课文内容。
技能目标:学习民间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层次结构清楚
情感目标:领会本文寓意: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了吗?听说过《神灯》的故事
吗?是呀这些故 事伴随我们长大,给了我们无数美好的幻想,这些故事都是出自
一本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今天我们要学
习其中的一篇——《渔夫的故事》。
教学达标:
1、了解文学常识:你知道《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2、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并且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3、教师抛砖引玉,提示性表演开头:
我是一个穷渔夫,以打鱼为生。我打了一辈子的鱼,养成了一个习惯——每
天只撒四次网, 这就足够我维持一天的生活了。可是今天我已经撒了三次网了什
么也没捞到,难道今天这么倒霉吗?我再 撒一次看看,上帝保佑我捞一条大鱼。


(做撒网状)哎呀怎么这么沉,上帝真的保佑我捞 着大鱼了。(做用力拉鱼网状)
4、学生排练。
两人一组自愿组合,排练在魔鬼和 渔夫之间发生的故事,通过排练熟悉语言,
进一步了解课文细节,体会人物形象。教师提示可以利用现有 的条件做道具。
5、学生表演。
.每一对学生表演完,请同学来评价表演的优点与 缺点,让下一对表演的同
学引以为戒。找三对学生表演较好。
6、教师小结:
渔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总结出: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
斗争还要善于斗争,既勇敢又 要机智。
开拓扩展:
这是一个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我国古代有没有类似的故事?(东郭先生)
能力延伸:
通过这篇民间故事的学习,你能总结出民间故事的特点吗?
欣赏体会:
动画片《皇帝的新装》中节选:“老大臣看新衣”一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
课本的基础上怎样表演得更 加生动,加深对表演课本剧的理解。

语文园地八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好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读书意识。
2.向学生讲述怎样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得清楚,了解课文的主要内
容。
3.让学生认识积累一些歇后语,激发学生积累歇后语的兴趣。
4.让学生体会我国对联语言的奇妙和人物敏捷的才思,感悟祖国语言的
无穷魅力。
5.给学生自由的习作空间和更宽泛的习作内容,并进行习作兴趣的激发
和习作方法的指导。
二、教学时间
四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口语交际
1.让学生先交流一下互相都读过什么书,再介绍自己 喜欢的书。(与本
年级要求阅读的课外书结合起来,《爱的教育》《格林童话》等)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介绍书的主要内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和读书
后的感想;欣赏书中有趣的插图、 精彩的片段;讲述与书有关的趣话、故事。(从
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介绍整本书介绍书的部分,不 拘一格)
3.多向交流,听的人提出问题,介绍者回答补充。教师相机评价,关注
语言 的流畅性条理性,即评即改,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二)我的发现


1.以《普罗米修斯》一文为例,让学 生弄懂抓课文主要内容最常用的方
法——弄清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 要内容。
2.初步训练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用学过的课文或片段在抓准上下
功夫 ,语言要求不一定简练,精练。
3.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多种方法,允许学生用行之有效的、适合自己
需要的方法,并给予鼓励推广。
(三)日积月累
1.熟读歇后语,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形象传神的作用。
2.请学生说说在什么地 方遇到过歇后语,教师出示几句歇后语,鼓励学
生积累歇后语,尽力背诵歇后语。
3. 书上前三句比较容易理解,后三句都包含着典故。教师相机讲述《关
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的 由来》《周瑜打黄盖》的典故。
(四)趣味语文
1.放手让学生自己熟读感悟, 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对仗的工整,“趣”在
哪里,“巧”在何处。(第一个故事中对联巧妙之处在于运用 顶真的修辞手法,第
二个故事中对联巧妙地将“一百四十一”这个数字隐含在一些典故和非数字的文字中,因此称这副对联是绝妙的“数字对联”)
2.“扇”是个多音字,注意区别。注音、组词、练读。

第三、四课时
(五)习作
1.充分交流,开拓思路,激发兴趣。习作前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写
什么,互相启发,打开思路。
2.指导习作,不拘一格,强调清楚。习作时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后,
运用平时积累的 语言材料,把内容写清楚。
3.全班交流,欣赏评价,讨论修改。进一步打开思路,全班评价, 以欣
赏为主,发现别人的精彩之处进行点评。另选一篇缺点明显的习作,讨论怎样修
改。引导、 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重庆邮电大学移动学院-莫言诺贝尔奖


东南大学历年分数线-中原工学院教务处


江歌-自述作文


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劳动合同文本


励志词-马来西亚留学费用


陕西省招生考试信息网-监理员实习报告


上海大专学校-养老产业可行性报告


石家庄邮电技术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