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新版
春联图片-团支部书记竞选稿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 一 单 元
教材
分析
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单元
教学
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
感情;感
悟祖国山河秀丽,引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单 元 训 练 重 难 点
重 点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结合上
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
有
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掌
握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了解
我国壮丽、奇特的景色,培养学生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
察、抓
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引导学
生把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景物的各种方法,<
br>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难 点
诗意思.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
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
的方法.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容. 2、方法与过程: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
文,背诵并默写《古诗词三首
》,背诵《桂林山水》,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
华的双龙洞》重点让学生了解作者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
感,学习按游览的
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以及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七月的天山》要着重培养
第一单元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教材围绕学习写景物的方法
来编排,还要体会用优美语句表
情达意的作用,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的美好.
《古诗词三首》要背诵、默写,了解诗句的意思并引导学
生想象画面.《记金
1 42
单元
课时
安排
《古诗词三首》 3课时
《桂林山水》 2课时
《记金华的双龙洞》 3课时
《七月的天山》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4课时
《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 授课人
主备人
授课时间
顾存军
课 题
授课班级
知识与技能: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教学目标
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
在诗句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重点
庭》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讲授法
课件
3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 题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 授课人
主备人
授课时间
顾存军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
1、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
意.
2 42
2、背诵此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
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讲授法、探究法
课件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1、导语:我们先进
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
br>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
一、揭题
导入
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
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
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诗
1、进行课外知识
抢答
2、指名背李白的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读题,看注释,结
合老师介绍,体会背景.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
挫
,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
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
二、释题,
简介背景
<
br>、人与山“相看两不厌”
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
,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
使
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
之感.)
2、过渡:李白坐在
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
到些什么呢?
3
42
2、介绍背景.
结合自我理解,
1、读题,看注释,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
三、学生
自学,初步
理解古诗
1、指名回答,评议交
流.
2、老师点拨:“闲
”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
br>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
“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
.“厌”的注释是“满足
四
、全班
交流古诗
”.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
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
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
础上,想象一下“众鸟
高
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
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
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
现.
《独坐敬亭山》围绕
五、指导
朗读
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
感.
;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
小组读—齐读等.
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
指名读—同位读—
着“静”来写,朗读时注
多种形式读诗:
生共同解答.
2、学生质疑.师
议交流.
1、指名回答,评
意.
句说说诗意.
互读古诗,交流诗
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习
四人小组合作学
4 42
六、吟读,
体会诗人
的思想感
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
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
欣赏哪一句?
1、背诵古诗
1、自由吟读.
2、讨论.
布置作业
2、抄写生字
独坐敬亭山 李白
鸟飞
孤独
板书设计 云去
相看
相知 敬亭山
相悦
教学反思
5 42
第 二 课 时
课 题
授课班级
《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 授课人
主备人
授课时间
顾存军
1、学习《望洞庭》.
教学目标
2、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
3、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1、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
教学重点
2、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难点
.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一、形象
感知,揭题
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样描
导入
写的.
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
二、自由
吟读古诗
或集体理解.
问.
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
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
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
学生边读边参阅
?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
讲授法
课件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6 42
1、点拨理解“两相
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
图吟诵体会.
2、诗人通过恰
当的
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
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
三、指名
朗读,同桌
互说意思
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
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
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
妙.
3、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
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
述得最美.
1、你觉得哪一句诗
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
体会诗人的心情.
四、引导
赏析
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
山》、《望洞亭》.
4、比较体会
7
42
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
2、背诵
2、与上一首比较,体
1、交流
“镜未磨”写出了一
说意思
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指名朗读,同桌互
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
五、交流
课外积累
.
布置作业
默写诗歌.
望洞庭
刘禹锡
潭面镜未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板书设计 湖光秋月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色, 遥望洞庭山水色, 对比体会
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学反思
8 42
水风光的古诗.
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指名读一读.
第 三 课 时
课 题
授课班级
《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 授课人
主备人
授课时间
顾存军
1、学习《忆江南》.
教学目标 2、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
3、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
2、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难点
.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导入
致,怎样的心情呢?
教师做如下点拨:
二、读课
文,理解内
容
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
意思.
2、指名看图说出
9 42
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准生字,结合注释
理解
,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理解意思.指名读,读
“忆江南”是词牌名
水风光的古诗、
1、带着上面的问
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
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
讲授法
课件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2、《忆江南》是一
学生活动
1、背诵前两首以
二次备课
1、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
江南风光.旧:从前.曾:
曾经.谙:熟悉.胜:超过
,胜过.
意思.朗读领悟词义.
3、根据提供的词
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
说词句的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
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
图吟诵体会.
2、诗人通过恰
当的
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
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
三、指名
朗读,同桌
互说意思
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
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
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
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
妙.
3、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
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
述得最美.
三、小组
合作学习,
相互交流
诗意
四、教师
小结
1、诗一开头,诗人先
说:“江南好”,这是诗
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
10 42
互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相
指名朗读,同桌互
说意思
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
,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
?
(第二句做了回答:
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
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2、江南风景好在哪
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
老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
的时
候,百花盛开,每
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
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
加艳丽,春暖水碧
,绿波粼
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
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
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
水碧绿.“蓝”字形容春
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
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
所以词的结尾说——
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
人回忆吗?
11 42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
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
处理:一、二句
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
五、指导
有感情地
朗读和背
诵
缓慢回忆,“日出”句声
调高昂,“春来”句声调
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
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
是问他人,“能不”语气
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
练习背诵.
六、布置
作业
抄写或默写古诗
背诵
有感情地朗读和
忆江南
白居易
板书设计
忆江南————————————好词
思念
教学反思
12 42
赞美
课 题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桂林山水》
授课人
主备人
授课时间
顾存军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
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写景物的方法.
13 42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讲授法
课件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 题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桂林山水》
授课人
主备人
授课时间
顾存军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教学目标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教学重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讲授法
课件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1、播放韩晓的《我
想去桂林》,体会歌词意
境.
2、听了这首歌,现在
一、欣赏
歌曲,导入
最大的欲望是什么?最大
的问题是什么?
3、今天,我们要跟随
课文一起去神游桂林山水
,(出示课题:桂林山水
)
二、学习
第一自然
导语:那么,课文是
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词.
14 42
自读全文,学习字
学生听读指名谈
感受.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段
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
思?(天下第一)桂林山
水天下第一,那
将是多么
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
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
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
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
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
己的话
来描述.
1、作者是怎样描写
的?
(1)齐读(根据课
堂读的实际情况,
可以让
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
三、学习
第二自然
段
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
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
啊,静得
让你感觉不到它
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
石;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
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
翠.
(特点之一“静”.
15
42
(2)品读作者怎么
.
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自己感情地读)
,找出概
读准字音,找出新
词,对不懂的词句,可
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
者请教
同学、老师.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
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
了漓江水的“静”)
(特
点之二“清”.
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
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
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
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
暇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
喻,从
色彩和品质上突出
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翡水平如镜的西湖?
在读议中让学生体
会,用
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
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
情.
2
、指导学生有感情
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
水的静、清、绿,读出对
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
3、引导学生“发现
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让
学
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
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
好“真静啊”“真清啊”
“真绿啊”三
个“啊”的
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
16 42
面当堂背诵.
指导: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
澜:前鼻音.右边“
门”里面是“柬”.
四、巩固
识字,练习
书写
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
”比较读音.与“恋”比
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
不要丢撇.
布置作业
2、抄写生字词语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课 题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桂林山水》
授课人
17 42
主备人
授课时间
顾存军
1、熟读课文
是两个“”习,整个字要
翡:上下结构,下边学生临写.
比较.注意右上是“]”.
瑕:可与“假”进行
1、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
教学目标
2、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
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讲授法
课件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1、导语:那么桂林
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2、请同学们自己读
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
欣赏.
3、互相交流:课文
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
一、学习
第三自然
段
(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
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
师随机展示,让学生进一
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
“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
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
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
18 42
1、反复诵读课文
2、同学们自己读
一读,画一画,结合插
图来欣赏.
3、互相交流:课
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
点的?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
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
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
描写景物的方法.
解“峰峦雄伟”“红叶似
火”.
看资料的补充资料图
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
、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
练习,说说
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
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
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
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
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
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
的
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
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
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br>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
“秀”得郁郁葱葱,色彩
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
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
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
面、结合语句领会.如“
危
峰兀立”,字面上指导
“兀”的意思即“高耸突
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
起来解释,并
放到句子中
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
再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
嶙峋”的意思.
19 42
4、练习朗读,读出桂
林山的奇
、秀、险,读出
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
“真秀啊”
“真险啊”.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
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
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
相
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
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
1、指导有感情地朗
读.
2、理解句子:“像
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
二、学习
第四自然
段
卷,一般要
卷起来收藏.“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
长很长的画卷.(
2)介绍
画中游”这种陶醉山
:“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
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
br>,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
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
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
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
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
20 42
自己的体验.
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
会“舟行碧波上,人在
是怎样的一种景
象,休
映着这样的山”
意思,“画卷”即绘画长
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
(1
)引导理解字面
象“这样的山围绕着
画中游’”.
3、引导边读边想
.
波上,人在画中游’”
的画卷,真是‘舟行碧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
2、理解句子:“
.
1、有感情地朗读
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
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相呼应.”
三、指导
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
习背诵
布置作业
总述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教学反思
课 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21
42
主备人 顾存军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讲授法
有关双龙洞的资料、课件
3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 题
授课班级
《记金华的双龙洞》
四年级 授课人
主备人
授课时间
顾存军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
式和运用恰当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教学目标
3、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3、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讲授法
有关双龙洞的资料、课件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22 42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
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
一、谈话
导入课文
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
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
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
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
提出自读要求
1、读一读生字表中
的13个生
字,要求读准字
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
二、自学
课文,认读
理解生字
新词
字如“簇、臀、擦、蜿”
读.
2、画出课文中的
新词并
根据上下文或
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
1、同桌互相检查
1、给同学们介绍
一下
……
2、读题.结合认
读“溶洞、石钟乳、
石笋”等词语.
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大概意思.
2、画出课文中的新
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
具
3、质疑问难.(
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
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问,
也可向老师提出不
3、质疑问难.(可以
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
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
的词
语.)
提出初读要求
1、自由朗读全文,遇
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几遍.
,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
1、自由朗读全文
能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
课文
3、默读全文,要求边
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
br>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
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
成.)
览路线示意图.
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
3、默读全文,要
朗读.
2、指名分自然段
23 42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
四、交流
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
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
布置作业
2、抄写生字词语
教学反思
24 42
1、熟读课文
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对照示意图,找到
第 二 课 时
课 题
授课班级
《记金华的双龙洞》
四年级 授课人
主备人
授课时间
顾存军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
教学目标
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
教学重点
入内洞.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讲授法
有关双龙洞的资料、课件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
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思考:作者见到些什
么?
出示感悟句子:
一、学习
作者在去
双龙洞的
途中所见
的景物
1、粉红色的山,各色
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
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
“明艳”一词,写出金华
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景色
.
2、随着山势,溪流时
而宽,时而窄……时时变
换调子.
25
42
述句子.
(3)反复朗读上
(2)指名回答
边画出有关句子.
(1)生一边读一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洞进入内洞.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
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
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
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
的心情等.
1、引导学生找到课
1、学生找到课文
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
能用恰当的词
语概括.
洞口:像桥洞似的,
很宽.
二、学习
洞口、外
洞各自的
特点,以及
作者是怎
样把这些
特点写具
体的.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2、从文中找到作者
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
出来.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
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
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打比方,说感觉等
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
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
适当的点拨.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
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
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
行.
26 42
复述
手法.
用的
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
2、让学生体会这
中概括特点的词语
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布置作业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教学反思
27 42
第 三 课 时
课 题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2、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复习检查
了解内洞的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讲授法
有关双龙洞的资料、课件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1、同桌学生相互检
学生活动
1、生一边读一边
二次备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
四年级 授课人
主备人
授课时间
顾存军
1、了解内洞的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查课文第5自然段的背诵. 画出有关句子.
2、教师了解学生背
诵的情况
2、指名回答
3、反复朗读上述
句子.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
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
联系上文
引入新课
势
,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
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
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
景象呢? <
br>2、讨论学习:内洞
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
了解内洞
特点,感受
内洞
的“
奇”
感觉是什么?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
笋,它们形
状变化多端,颜
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
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
请一名学生有感<
br>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
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
28 42
学生朗读课文
……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
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
得多)
(板书:奇)
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
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
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
洞
顶双龙,为什么?
(因为这是“双龙洞”名
称的由来)
双龙有形有态,更妙的是
一黄一青,双龙盘绕在洞
顶,为洞中平添了几分气
势
.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
钟乳和石笋,侧耳倾听,耳
边响起轻缓的声音,寻声
找去,只见
……
)
(板书:深黑的石洞里)
1、概括课文中心思
想.
练习给课
文编写提
纲
(课文通过记叙作者游览
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
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
热爱)
29 42
纲
学生讨论概括
学生分组编写提
学生四人一组讨
论学习,互相启发,开
阔思路.
请一名学生朗读
描写双龙的句子
学生接下去读写
泉水的句子句子.
2、练习给课文写提
纲.
我们学习了《记金华的双
龙洞》,按
照刚才老师讲
的写作思路,我们试着给
课文写个提纲.
指导学生给课文写提纲.
布置作业 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一课,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记金华的双龙洞
游程
山路
-----洞口---------外洞---------
板书设计
-----------------------------------
----------------孔隙---------内洞(深黑的石洞)
(险) (奇)
教学反思
30 42
(美) (宽) (大)
课 题
授课班级
《七月的天山》
四年级 授课人
主备人
授课时间
顾存军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
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
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环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天山的美好.
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讲授法
有关天山的资料
1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板书课题.
一、揭题
解题.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
二、学生
自学
整体感知,提问:文
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
找出新词.
准生字,找出新词.
,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
问题,初读课文,并读
带着过渡语提示
的过渡语.
学生活动
指名读课文前面
二次备课
31 42
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
线路读文,初步感知新疆
天山的美丽风光.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
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
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
三、引导
读通课文
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
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
暑、山涧、饮马、萦绕等
.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
大的雪峰……”这句,需
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
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
四、合作
学习
词语好
在哪里?在四人小
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
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
的可以请教老师
.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
五、班集
交流
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
读加深体会.
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
班上汇报讨论情况.
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
各小组派代表在
在四人小组中阅
读交流,说出感受.
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
指名读好课文各
32
42
进入天山 雪峰 雪水
七月的天山:再往里走 森林 日影 水声 美
走进深处 溪流 野花
教学反思
课 题
授课班级
《语文园地及习作》
四年级 授课人
主备人
授课时间
顾存军
知识与技能: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
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
教学目标 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
读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积累词句,学习排比句.
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讲授法
4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 题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语文园地及习作》
四年级 授课人
主备人
授课时间
顾存军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
33 42
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
联想.
教学重点
主合作参与意识.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并由此引发的联想.
讲授法
春游的知识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谈话引入:春天已经
悄悄地来了,你从什么地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
,怎样才能快乐、安全、
有意义地找到春天.
1、自读课题,弄明白
说话的主题是什么.(春
游计划)
二、读课
题,明要要
求.
2、围绕这个中心,要
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3、除了书上提到的
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
必要说清楚什么.(自由
补充)
(3)开展的活动
(2)准备工作
(1)时间、地点
1、春游计划
2、点名回答
天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的春天气息
方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春1、小组讨论身边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
34 42
1、提出要求
(1)围绕中心话题进行
讨论.
(2)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
(3)学会倾听
写:
三、分小
组讨论
式进行.
2、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
.
3、进行讨论.
4、各小组进行汇报.
5、评一评:取长补短,统
一意见,形成班级的春游
方案.
其它
分工
准备工作
计划草案.可以表格的形
活动内容
(4)作好记录,形成书面
地点
时间
小组按照格式填
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盘点
教学反思
35 42
第 二 课 时
课 题
授课班级
《语文园地及习作》
四年级 授课人
主备人
授课时间
顾存军
教学目标
生动具体.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
讲授法、练习法
习作范文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
36 42
谈话引入:春天来了
,校园也呈现出不同于以
往的生机,同
学们在课前
一、导入
新课
仔细面容了校园.你觉得
我们的校园美吗,最美的
是什么.(自由发言)想
把这些美用笔记录下来吗
?
1、自读题目,弄清写
作的内容和要求.
2、梳理:内容:(1
二、读题
:明要求
(3)发生在校园的一
件事
要求:顺序清楚,内
容具体,语句通顺.
1、典型性:写一处
三、指导
选材:
2、新颖:善于发现
别人没有发现的
1、要有一定的顺序
四、指导
写法:
2、怎样写具体:观
察要细致;采用多种表现
手法;语言优美.
1、分小组交流自己
五、相互
交流:
的构思,在交流中得到启
发.
2、提出自己在思考
37 42
相互交流
运用多种写法
观察得最仔细的. 选材
景物,选择最美的、自己
(2)别处的景物
)校园的一处景物
2、点名回答
里春天的气息
1、小组讨论校园
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拟定
草稿.
教师指导,及时发现
优点和问题.
部分学生完成后,选
择一篇较为典型的文稿做
拟定草稿
七、点评
点评,肯定优点,指出问题
,然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
修改.
习作范文:
美丽的校园
我们的学校美丽极了.每当我走进这可爱的学校时,就让我感到神清气爽,心情舒
畅.
春天,我们的校园生机勃勃.桃花开了,露出那粉红的脸,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
惹得蜜蜂来忙着采
蜜,蝴蝶也赶来凑热闹,小鸟儿更不用说,也叽叽喳喳的唱着歌,高兴
极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钻了出来,
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大地仿佛是软绵绵的,同学们
在上面玩耍.
夏天,校园里绿树成荫,舒
服极了.在小操场里有一棵大榕树,茂盛的枝叶绿油油
的,像是一把绿色的大伞.别的地方像火炉一样热
,这里却是凉快极了.同学们的脸滚热
滚热的,一走到它的怀里,就马上凉下来了.
秋天,校
园充满了梦幻.树上的叶子变黄了,一阵秋风吹来,一片片黄叶就像是一只
只黄蝴蝶在风中飞舞.小草原
来是嫩绿的,渐渐变成枯黄了.这时的校园仿佛进入金色
的世界,真漂亮!
冬天,校园就变得安静了.同学们都回到教室里学习了.这时,有的树叶子落光了,只剩
下鹿角似的树枝
,别以为它会寂寞,其实它正在欣赏自己另一面的美,还有北风不时吹
来,为它解闷.
学校是我们学习的天地,是我们成长的乐园,我爱我的学校.
38
42
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课 题
授课班级
《语文园地及习作》
四年级 授课人
主备人
授课时间
顾存军
1、在评点作文中总结作文得失,借鉴优点,克服不足.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自主习作能力,探究写好作文的方法.
3、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2、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自主习作能力,探究写好作文的方法.
39 42
1、培养学生自主习作能力,探究写好作文的方法.
2、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讲授法
优秀作文和不合格作文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根据草稿,撰写作
一、习作 教师巡视
文
二次备课
二、点评 教师评点作文 认真听,补充点评
三、总评
优秀作文数
:
不合格作文数:
教学反思
第 四 课 时
课 题
授课班级
《语文园地及习作》
四年级 授课人
主备人
授课时间
顾存军
有待提高作文数
1、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目标
2、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3、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小组合作探究法
40
42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导入
有关描写景物的古诗词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检查读词语盘点里的
词语,有选择地听写.
1、分角色读对话.
2、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
了什么?
3、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
二、我的
发现
?
4、全班交流.
5、摘抄.
6、想一想:我们在哪些
课文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
子.
1、自由朗读诗句.
2、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
三、日积
月累
3、教师点评释译.
4、比一比,看谁背得多,
看谁背得快.
41 42
诗句.
理解诗句意思
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
自由朗读诗句
说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分角色读对话.
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
点名听写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自读.看图,读文,
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
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四、宽带
网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
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
水水.
4、
集体交流:图片附文
交流,或者就图片口头介
绍,或者借助投影仪口头
介绍.
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教学反思
42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