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温柔似野鬼°
686次浏览
2020年08月31日 11: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推荐函格式-远东地区


第1课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徐、篱、疏”等生字,会写“宿、徐、篱”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学习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词语含义并想象画面。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想象古诗词描绘的画面。
突破方法 ()在反复诵读和多媒体画 面的直观辅助下理解诗词大意,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1.
反复诵读,尝试吟诵,理解诗词大意。2 .对比阅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 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并体会其精妙之处。
突破方法 反复品读,并借助多媒体画面理解诗词大意,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讲读教学法。()引导法、探究教学法。
学法 ()体验法、诵读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徐、篱、疏”等生字,会写“宿、徐”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
一、明确单元主题,引入新课
1.明确单元主题:学生自读单元导语。
师:同学们 ,城市是热闹、繁华的,对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充满了吸引力。可是,淳朴、自然
的乡村在很多文人 墨客的笔下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单
元,去感受乡村生活 的美好。
2.揭题:首先,让我们穿越到宋朝,看看那时诗人笔下的乡村生活吧。(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宿新市徐公店》。
二、解读诗题,了解诗人
1.读诗题,想想意思,并思考该如何读好诗题。
(1)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在今湖南 攸县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公:古代对男子
的尊称)
(2)教师指导读诗题:宿新市徐公店。
2.了解诗人。
(1)教师指名介绍。
(2)教师补充:杨万里,南宋诗人,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据说一生写诗达两万多首。他的< br>诗以描写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比较有名的两首写荷花的诗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
三、反复朗读,理解诗意
(一)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识记生字词。
2.教师指名朗读古诗,正音。
3.学习生字词。重点指导“篱、疏”的写法。篱,“⺮”扁“离”大,注意上下结构的字不要写得太长;疏,左窄右宽,注意左边部分的写法。
(二)读出节奏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
(三)读懂诗意
1.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小组内先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2.集体交流:
(1)齐读第一、二句:
①第一句诗写了哪几种景物?(篱落、径)有什么特点?(疏疏、深)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翻译时调一下词语的先后顺序,第一句可翻译为: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②“篱落疏疏一径深”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 ,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
了什么呢?
③板书:树头
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④同桌对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句说——齐读这两句(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
⑤师: 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
画面,这叫 静态描写。(板书:静态)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了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
句所表达 的。
(2)理解第三、四句。(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后两句诗,生齐读)
①这两句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②女生读第四句:飞入菜花无处寻。
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③教师指名描绘这两句诗所写的画面。
④师: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 情景。“走、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备感亲切、耳目一新。
⑤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3.教师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四、尝试背诵、默写古诗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并尝试让学生默写古诗。
板 书 设 计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静态) (动态)
篱笆、一径 儿童、黄蝶
树头 菜花 急走飞、寻
课 时 作 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ù sù xú ɡōnɡ lí luò xī shū
( 住 宿 ) ( 徐 公 ) ( 篱 落 ) ( 稀 疏 )
二、背诵并默写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杂、稀”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理解诗意。
一、复习背诵,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宿新市徐公店》一诗,谁能有感情地背一背?
2.师:你们能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吗?
3.揭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板书课题)
二、解读诗题,了解诗人


1.教师指名读诗题。正音:兴,读第四声。
2.师:你们知道诗题是什么意思吗?(教师指名猜一猜)
教师补充:《四时田园杂兴》,是 诗人晚年退居家乡养病时写的一组大型田园组诗。组诗分“春日”“晚春”
“夏日”“秋日”“冬日”四 时五组,每组12首,共60首。课文选的是“晚春”诗中的一首,描写了农村
晚春的景色。
3.诗人简介。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三、朗读古诗,学习字词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教师指名朗读。
3.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
4.学习生字:杂、稀、蜻、蜓。注意“蜓”字右边的写法。
四、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1.自读古诗,标画出诗中描写景物的诗句。
2.同桌间合作交流,用学过的方法试着理解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3.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理解的诗句意思或由相关诗句想象到的画面。
教师相机指点:一树树 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麦花一片雪白,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
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 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4.教师口头描述,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画面。
5.交流:这些看似普通平凡的事物,在诗人 的笔下却成了一幅幅独特、和谐的风景画,你们从哪些关
键词句中读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6.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然后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7.学生集体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五、尝试背诵
学生尝试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板 书 设 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景物)
梅子、杏子
麦花、菜花 (色美、静态)
篱笆
蜻蜓、蛱蝶 (动态)
课 时 作 业
一、我会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二、我搜集到了范成大的另一首诗,并抄了下来: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我朗读了( )遍,知道它描写的是乡村夏日时候的景色。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锄、剥”等生字,会写“茅、檐”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宋词《清平乐·村居》,理解词意。
一、复习背诵,导入新课
1.集体背诵前面两首诗《宿新市徐公店》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教师指名背诵学过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
3.揭题并板书:清平乐·村居。
二、理解诗题,了解作者
1.“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


2.辛弃疾是南宋 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廷重用,晚
年隐居在江西信州( 今江西上饶),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在
那时候写的。
三、朗读宋词,学习字词
1.自读宋词,读准字音。
2.教师指名朗读。
多音字正音:剥,bāo(口语),去掉外面的皮或壳,如“剥花生”“剥皮”;bō(书面语),用于合成词 或成
语,如“剥落”“剥离”等。
亡赖,读作“wú lài”。
3.学写生字词。
重点指导:檐,左窄右宽,右边部分不要写错;锄,最后一笔“撇”写长一 点,伸展到中间部分下面去,
整个字各部分要写紧凑,不可过宽;剥,左宽右窄,左边部分不要写错。
四、分组互动,自悟词意
1.师:刚才读词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师:我们先在小组 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大家都不懂的地方。(老
师把学生说的展示在大 屏幕上)
3.师: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这么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同 学们真是
会学习。
4.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们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来证实一下自 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
还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请 教。
5.师:你们又理解了什么?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的?
6.师:词语都理解了,现在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整首词是什么意思。
五、朗读成诵,领会词的情趣
1.师:请同学们再看看图,再读读词,你们觉得画中、词中哪 几处最有情趣呢?你们能有感情地把词
中的情趣朗读出来吗?
2.师:老师也觉得“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最有情趣,老人会聊些什么呢?请展开想象跟
同桌说一说。
3.教师 指名表演,其他同学补充。(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安逸,难怪辛弃疾对此充满了向往,
我们就 用朗读的形式把它再现出来吧!)
六、总结全课,集体背诵
1.师: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 br>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能在宋< br>词中尽情遨游,去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集体背诵。
板 书 设 计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 檐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大儿 中儿 小儿 亡赖
课 时 作 业
一、我会背《清平乐·村居》。
二、给诗词配画。
从本课的三首诗词中任选一首,创作一幅画。


教学反思:














第2课 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会认“构、朴、素”等生字,会写“倘、绘、寄”等生字。正确读写 “屋檐、构成、装饰、顺序、
照例、倘若、率领、天高地阔、催眠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自读自悟,学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
3.学习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 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边读
边思考。
难点 ()体会和谐的景色之美及劳动创造美的内涵。()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突破方法 ()借助图片,感受乡村之美。(B 案)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授法、谈话法。 ()讲授法、 讨论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联想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构、朴、素”等生字,会写“倘、绘、寄”等生字。正确读写“屋檐、构 成、装饰、顺序、
照例、倘若、率领、天高地阔、催眠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自读自悟,学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们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 晚的池塘边,你们会听到青蛙的歌
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们会看到成群的牛羊……有一位叫陈醉云的作 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描写了
乡下人家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将随着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走 进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
活的美好。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乡间小路、竹林等)
2.师: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们感觉怎么样?你们最喜欢哪一幅画面?
3.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今天,我们就跟随着著名作家的文章走进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2.自由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3.检查生字词。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教师指名读)
(2)多音字:冠。(齐读,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冠”的两种读音)


(3)师:你们见过这样的花吗?(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
(4)师:用一个词形容刚才你们看到的画面。
(5)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读花名。教师指名读,齐读。
(6)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教师指名读)
(7)齐读,师引读。
4.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图中的内容?)
(教师指名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三、巧分类,理清脉络
1.师:其实乡下人家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去找找课文中写了乡下人家的什么?
(教师指名回答并同时板书:瓜、鸭、鸡……)
2.师:谁能根据课文的顺序给它们分分类?(教师指名说)
(随机板书:植物、动物、人)
3.聊一聊分类的依据。
教师总结:作者就是通过描写植物、动物和人的活动来介绍乡下人家的。
四、想象画面,感知美丽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
预设:(1)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2)乡村生活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3)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的?抓住了哪些生活的场景?
3.默读课文,自由学习,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4.交流发现的生活场景。(教师相机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应的图景)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解疑。
教师吟诗小结:是啊!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 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信
你们听!
教师相机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长藤绿叶瓜架,
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
秋虫伴人入眠,
最美乡下人家。
五、课堂小结
1.可以像老师这样吟诗。
2.可以试着再读读课文。
3.试着作为导游向大家介绍“乡下人家”
板 书 设 计
2 乡下人家
植物 瓜、花、竹子
动物 鸡、鸭
人 自然、和谐
课 时 作 业
一、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横线。
鸡冠花(ɡuàn ɡuān) 倘若(tǎnɡ shǎnɡ) 归巢(cháo cáo) 捣衣(dāo d
....
ǎo)
二、仿写。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你们能用上这个句式来说说
你们现在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例如:乡下人家,不论早晨、中午、夜里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不论春、夏、秋、冬,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作家陈醉云,他带着我们走进了诗情画意的 乡村。大家看,这里柳
枝摇曳,流水潺潺,野花遍地,果实满园。如果说繁华的都市带给我们的是喧闹与 嘈杂,那乡村生活的美
好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陈醉云走进乡村生活,走进平 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
田园生活的美好。请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默读课文,并找一找文中的哪句话写出 了作者的感受。
2.教师指名读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 人的风景。学生说
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师:“不论什么时候”指的是什么?“不论什么季节”指的又是什么?
二、研读品味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你们喜欢的一处乡村风景的描写认真地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师:读时画出你们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语句并做上记号,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br>尝试在脑海中勾画美丽的画面。
3.全班交流。
(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 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 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4.请用心去朗读,把乡村美景的可爱读出来。
教师再 请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评价。(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们还能比他读得
更好吗?)
三、整理回顾
1.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 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
乡下人
家总是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 后一个自然段,相信你们读后一定会有更深刻
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配乐)
3.讨论探究:“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描写配乐朗诵,再次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四、激发兴趣
1.师:读了这篇课文,如果让你们来给课文配图,你们觉得可以配哪些图?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群鸡觅食图、鸭群嬉戏图、日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 br>2.小组合作,说说你们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交流感受,并尝试在头脑中勾画出美丽的画面。
3.各组交流,派代表回答。
4.从文章中找出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2 乡下人家
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
群鸡觅食图 独特、迷人
鸭群嬉戏图
日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课时作业
小练笔。
乡村的冬天可能是怎样的景象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教学反思:















第3课 天 窗
教学目标
1.会认“慰、藉”等生字,会写“帐、滩、锐”等生字,掌握多音字“卜”, 正确读写“慰藉、扫荡”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慰藉、扫荡”等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感受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5.学习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重点、难点
重点 ( )弄明白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
窗的特殊感 情。
突破方法 反复朗读重点语句。
难点 ()体会句子“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 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的深刻含意。()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天窗的神奇。
突破方法 反复朗读、想象说话并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理解。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授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联想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独立思考法、小组合作法、交流探究法、展
示汇报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慰、藉”等生字,会写“帐、滩、锐”等生字,掌握多音 字“卜”,正确读写“慰藉、扫荡”
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通过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天窗”。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师:每栋房 子都离不开窗,同学们知道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的吗?教师用多媒体
课件出示课文第1 ~3自然段。
(1)师:读读这三段话,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天窗,人们在屋顶上开天窗的目的是什么。
(2)师: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进些许光亮的天窗,却是著名作家茅盾(板书:茅盾)儿时最美好
的 回忆,于是,他写下了这篇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散文——《天窗》。
(3)板书课题:天窗。
(4)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茅盾,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人。中国作家、社会活动 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


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等。
茅盾出 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
务印书馆编 译所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
人之一。
3.师:“天窗”为何让茅盾魂牵梦萦?它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教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4.指导区分“藉”和“籍”两个字;指导“霸”字的书写:上面的“雨”应该宽并且短。
5.指导学习多音字“卜”。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2.完成填空。
《天窗》首先交代了( 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
逼着上床“休息”)时,这 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这应该(感谢发
明天窗的大人们)。
3.依据这样的条理试着将文章分为三段。
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2.摘抄文中描写屋子、闪电、云彩、星、蝙蝠、夜莺、猫头鹰的短语。
板 书 设 计
3 天 窗
小小的天窗 神奇的世界
课 时 作 业
一、组词。
鹰(老鹰) 慰(慰藉) 蝙(蝙蝠) 锐(锐利) 烁(闪烁) 霸(霸气)
二、填空。
(闪烁)的星星 (严寒)的冬天
(五彩缤纷)的世界 (绚丽)的云彩
(漂亮)的夜莺 (破旧)的屋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悟第4~8自然段,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领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
中看出“实”的真谛,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感受通过“ 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2.学习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一、复习导入
1.师:通过上节课 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窗是怎么来的。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为什么发明了天
窗。
2.导入。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 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
想的孩子
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
杂,更确实!
师:课文的最后,茅盾先生说,发明 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生接读:活泼会想……)
(2)师:你们怎么理解“无”“有”“虚”“实”?
(3)师:简要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引入中心问题:小小的天窗是怎样让孩子 们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是应得感谢的? 让我们走进课文第 4 ~8 自然段。
师:因为这小小的天窗是夏天阵雨来时和晚上被逼着上床“休息”时的孩子们内心唯一的慰藉。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夏天阵雨来时”
1.教师指名读第4自 然段,其他学生思考: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用“△”标出最能表现孩子们
心情的词语。
2.师:屋子,被关上了,天窗,却无法关上;身体,被锁住了,想象却无法锁上!透过这扇天窗,文
中的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教师用多媒 体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师生合作,把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教师的
引读。
4.语言训练。
师:这风雨雷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想象一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 br>透过那小小的天窗,你们会看到_____________,你们会看到_____________。
你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到_____________,你们想象_____________。
5.师:夏天阵雨来时,这一方小小的天窗抚慰了孩子们沮丧孤寂的心灵。因而,作者说——(生接读)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
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二)学习“晚上被逼着上床‘休息’时”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习指导。
(1)默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你们
是 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2)默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事物,用波浪 线勾画出孩子们由看到的事
物想象到的景象。
2.学生阅读,思考,勾画。
3.品读交流。
(1)师:天黑了,孩子们还留恋着月光下的草地游戏或河滩上的追逐嬉闹, 却被大人们逼着上床“休
息”,这时候,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抓住“忘不了”“偷偷”等关键词体 会孩子们的无奈和不甘)
(2)师: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绪扯得很远很远。请根据你们对第7自然段 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语言
训练。
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粒星),想象到的是(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看到的是_ ____________,想象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想象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想象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小结: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纵即逝的一 条黑影,通过奇妙
的想象组成一体,构成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
4.师生合作朗读第6、7自然段。
5.语言训练。
师:老师相信,如果换成你们 ,也一定和作者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所以让我们走进那一间黑得像地
洞似的屋子,透过天窗看那下着阵 雨的天空;当我们沮丧地躺在床上,面对那一方小小的夜空……我们的
思绪又会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试着描绘出一幅幅奇妙的画面吧!
(1)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奇幻的云彩,有的像( ),有的像( ),
有的像( )。
(2)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 ),也许是( ),也
许是( )。
(3)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它们也许是( ),也许
是( ),也许是( )。
6.师:晚上,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想却 没有“休息”。这一方小小的天窗让孩子们想象出了一个美
丽而又广阔的世界。因而,作者说——(生接 读)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 “虚”
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小练笔。


2.再次朗读第4~8自然段。
板 书 设 计

课 时 作 业
一、填空。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 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
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 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
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 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
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因为孩子们被关在黑暗的屋里,所以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因为孩子们被逼着去床上睡觉,所以小小的天窗又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因为天窗可以让孩子们展开无限的想象,所以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
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 中,感受课文的整
体美。
2.让学生用心体会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和对偶句等句式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
语言美的熏陶。
3.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达到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课文的整体美。
突破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难点 让学生用心体会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和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
到语言美
的熏陶。
突破方法 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达到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讲读教学法。()引导法、探究教学法。
学法 ()体验法、诵读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进入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课文的整体美。
2 .通过用心体会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和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
言美 的熏陶。
3.熟读成诵,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一、激情导入
师:(教师用 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并播放音乐)春水,滋润了大地,催生了万物。春天,是一个美丽
的季节,在这个季 节里,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教师范读)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 描写这美妙的春景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美妙的《三月桃花水》
吧!(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字词检测。(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绮丽、谈心、应和)
3.说说“应和”中“和”的读音。
4.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并相机纠正错误的读音。
5.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
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
6.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7.学生质疑。
三、精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且有感情。
2.教师指名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在课文中找出和这几句话对应的段
落。(两句话,是疑问句,分别对应第3、4自然段和第5、6自然 段)
3.

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作“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作“丝绸”,明亮耀眼)
4.齐读第2自然段。思考:当你们读这一自然段时,你们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5.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景象。
6.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啊,河 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啊”,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
缚了一个 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漩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桃花”“酒窝”。(比喻的修辞手法)
7.男、女生分别读描写“水声”和“水面”的段落。
8.小组自学: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 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
么关系?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9.教师提问:
课 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运用了
排比 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桃花水”比作“竖琴”“明镜”,把“垂柳”拟人化,说它披上了“长发”,把
姑娘抖落的“水”比作“花瓣”等)
10.小结: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 品一口,就好像美妙无比的桃花水流进
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 情赞美和无比热爱。
四、拓展
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的句段,并模仿句段写一写其他季节的自然景观。(也可安排在课后进行) < br>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们是三月桃花水,你们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 br>在水面的朋友说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 书 设 计
4* 三月桃花水
春天的竖琴
春天的明镜
沉醉
课 时 作 业
一、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绮丽 ) 纤小——(纤细)
二、仿写句子。
草如茵 柳如眉 歌如潮 花如锦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1.文中用“一万个小酒窝”来比喻朵朵桃花。(×)
2.“三月桃花水”的意思是三月的河水像桃花一样美。(×)
3.课文的第3自然段是从声 的角度来写三月的桃花水的,第5自然段是从形的角度来写三月的桃花水的。
(√)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转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训练,使学生了解转述的含义和重要性,掌握转述的基本技能。
2.知道转述时要说清楚主要内容。
3.养成诚恳倾听的好习惯,做到在流畅自如的表达中获得自信,在与别人交际中做到自然大方。
重点、难点
重点 能听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并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突破方法 弄清楚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难点 积极参与角色表演,态度自然大方。
突破方法 根据不同情境练习转述。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谈话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通过口语练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转述,并掌握转述的基本技能。
2. 知道转述时要说清楚主要内容。
3. 在与别人的交际中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看到了一个通知,你们想知道通知的内容吗?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第 11 页看看这
个通知吧。
2. 揭示课题。
师:从这个通知中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
刚才这位同学扮演了转述者的角色,像这 样把通知的内容由他转告给你们,也就是把看到的东西或者
别人的话传达给另外的人,这就叫“转述”。 (板书课题:转述)


(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巧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激发学生 参与口语交际的积极性。)
二、明确要求,引导交际
1.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转述,那么转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随机板书。(板书: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注意人称的转换)
3.师:大家已经清楚转述的注意事项了,那现在谁愿意试着把老师刚才说的内容转述一下?
(此环节通过独立阅读教材,让学生初步了解该如何转述。接着,把活动实践与指导表达结合起来进
行, 进一步明确转述应注意的要点,并进行实践训练)
三、模拟情境,实际交际
(一)向同学转述活动通知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第11页的两幅情境图。
1.实践训练。
小组合作,每组选派两人,任选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其他人认真倾听并进行评 价。之后,组内再轮换
一次进行转述实践。
2.选代表进行表演,全班学生集体评议。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评价要求:
(1)转述者要把通知内容说清楚、说明白,并做到表达流畅,自然大方。
(2)扮演小军或小丽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并做出回应。
在小组内进行转述实践时,教师要做到 评价与指导有机结合,对于表现好的要及时鼓励。如果交际双
方表述不够清楚,要进行转换演练,让学生 在实践中提高交际能力。
(时刻注意面向全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
际”,因此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交际双方倾听、表达和应对的 能力,努力实现“听”与“说”
的双向互动)
(二)请学生向家人转述通知
在第二 幅情境图中,如果小丽同学因病没来上学,我们打电话向她转述学校的通知,而接电话的是小
丽的家人, 此时该怎么转述呢?
1.实践训练。
同桌之间进行口语交际实践练习。
2.请同 学与老师合作来表演,其他同学评价。教师分别扮演小丽的妈妈、爸爸等不同角色,训练学生
的应对能力 。
评价要点:引导学生从应对能力与礼貌用语上讲行评价。
(对象不同,交际的语言和方式 也有所不同。所以本课的课堂情景,做到了“一景多用”“一题多练”,
提高了训练效率)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转述的情况。
预设:妈妈有事让你转告爸爸;把听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转述家长要对老师说的话;等等。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组内进行转述。
3.根据时间情况请一两个小组汇报,注重相应的评价。
(关注学生的感悟体验,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总结提升,课外交际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从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引导)
2 .师总结:要想把一件事情转述清楚并不难,只要把握好转述的注意事项,并在生活中多练习,相信
你们 一定能行。
3.作业:请同学们把今天的“通知”转述给家长,明天再把家长对此次活动的意见转述给老师。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处不需要口语交际。希望同学们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经常练习说
话,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经常练习说话,
板 书 设 计
口语交际:转述
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
注意人称的转换
教学反思:

















习作:我的乐园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喜爱的一个地方,并写清楚为什么喜爱。
2.试着用本单元中学到的方法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 介绍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介绍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难点 试着用本单元中学到的方法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突破方法 仿照文章的句式练习写作。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照片。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介绍自己喜爱的一个地方,并写清楚为什么喜爱。
2.试着用本单元中学到的方法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淳朴的乡村有着独特的风景。在陈醉云的笔下,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在茅盾的笔下,小小的天窗,却给予了孩子们极大的乐趣;在刘湛秋的笔下,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那在你们的生活中,< br>有没有一个地方让你们感到快乐?这个地方在哪里呢?
导出话题:我的乐园。
二、启发学生,广开思路
1.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乐园,有的是游乐园,有的是校园的操场。你们的乐园在哪里呢?
2.学生自由说,教师指导。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概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乐园, 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地方,有
烦恼,有快乐,烦恼时在自己的乐园发泄,快乐时在自己的乐园静 静思考……
三、讨论交流
1.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交流:你的乐园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 可以在里面干什么?给你带来了哪些
快乐?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说,教师进行点评。
4.全班交流,评出优秀者。


四、范文引路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范文一:谈起我的乐园,它并不像富 贵人家的豪华园那样金碧辉煌,也不像
鲁迅先生的百草园那样趣味丛生,它只是一间将简陋的书房和卧室 集为一体的小房间。房间里没有多少东
西,唯独书最多。大部分书都是爸爸给我买的,他经常对我说:“ 这些书也能帮助你学习,教科书只是书
籍中很小的一部分,只有将课内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 有学识的人。”房间里还有一张小床,
伤心时,我会在床上乱打滚,使劲地捶打枕头;高兴时,我会在床 上乱蹦乱跳,或者大叫……当然,它晚
上也会照顾我—— 给我一个甜美的梦。虽然它没有带给我太多的趣味,但它依然是伴我成长的“乐园”。
2.教师点评:一开始就用作比较的方式展现我的“乐园”,然后展现出一幅幅“乐园”中的“乐事”。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范文二:不必说桂花含苞待放,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也不必说石榴树的树叶< br>苍翠欲滴,深邃中透着生机;单说那普普通通的花儿,就美丽无比。花儿们争奇斗艳,红、黄、蓝、白、< br>紫……五彩缤纷,互相媲美。那不知名的、素雅的小白花星星点点地缀满学校的小花园。它们像天边的彩< br>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我们的校园到处充满了生机、快乐。
4.学生点评。
5.教师总结。
五、总结方法,指导写作
1.以环境描写为主,环境描写中可以采 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但应注意所写内容要符合生物或物
件的基本特点。
2. 写出“乐 园”大致包括些什么(如花园里重要的花草,书房中温暖的地毯、古朴的书柜,餐厅里各
样的蔬果等)。
3.乐园中哪些事物使你感到快乐,乐园的基本构造与布局方位,乐园中发生了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事< br>等,逐一罗列。
六、起草
1.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写之前,可以仿照图示继续填一填书上面的表格)。
2.写完后,自己修改习作,同桌相互交换欣赏,看完后相互评议。
3.作文点评: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习作中的佳作。
(2)朗读习作。(作者自己读)
(3)同学评价,教师相机指导。通过评价,使学生受到启发,产生再次修改自己习作的愿望。
(4)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思路:赏析班级中成功的习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 客观评价和指导,对有进步的学生或者有
些微闪光点的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习作成功带来的快乐 )
七、誊写
誊写自己的习作。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本单元学会的“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学会与同
学交 流分享己的阅读所得。
2.了解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不同,并学习相关词语。
3.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并能清晰地描述自己想象出的画面。
突破方法 反复朗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
难点 熟读并理解《卜算子·咏梅》。
突破方法 教师讲解词意,并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不同,并学习相关词语。
一、回顾导入
师:本单元 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篇课文,包括《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和《三月桃花水》。
它们中有的是 写诗人在乡村的所见所感,有的是向我们展示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有的是回忆
童年时对美好 世界的向往和追求,还有的为我们勾画了美丽的春景图。在这四篇课文中,我们看到了画面
不同却同样美 丽的乡村生活画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去回顾一下几位作者给我们展现的这份
美好吧!
二、交流平台
1.回顾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本单元课文时,主要采用了什 么方法理解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感情?谁能举例说
一说。
2.学生思考问题,交流讨论后回答。
3.教师总结:本单元我们主要采用的是抓住关键语句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4.读一读,说一说。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交流平台”的内容,学生齐读并思 考:怎样从关键语句体会课文表
达的思想感情?
(2)教师指名说一说。
(3)教师小结: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小组交 流:聊一聊本单元课文中自己印象最深刻、最有感触的内容,或者聊一聊自己读过的文章中,
主要是通过 哪些词句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
三、词句段运用
教师直接导入,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灯火辉煌
肥沃 静谧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1.认真观察这些词语,发现第一行是描写城市生活的,第二行是描写乡村生活的。
2.学生读,体会它们描写环境的不同,并与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指名说。
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进行补充。
5.教师补充提问:谁能说一说:城乡生活还有哪些不同吗?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
语文园地
们一起回
抓住关键语句
顾了本单
城市生活 乡村生活
元的四篇

课文,并交
流讨 论了城市与乡村生活的不同,大家在课后也可以尝试写一段话来介绍自己喜欢的城市生活或乡村生活,
并 注意将本单元学的“抓住关键语句来表达情感”的方法运用于其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词句段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
2.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描写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词语,大家都还会读会认吗?
2.分享课后运用“抓住关键语句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写关于乡村生活或城市生活的小作业。
二、“词句段运用”二
教师直接导入,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上的文字和图片:
天 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
一幅自 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1.读一读,边读边想自己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教师指名说。
2.选择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1)抓住景物的特征写一写。
(2)写完后,同桌交换看,看完提出自己的意见。
(3)教师巡视,相机指导修改。
三、“日积月累”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词,提出学习要求。
2.学生先大声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出节奏感。
3.引导学生逐步感受词的意境。
4.教师小结:老师搜集了毛泽东主席写的另外一首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毛泽东主席的《卜算子·咏梅》,了解了词的魅力。
五、课后拓展
搜集其他类似的词,读一读。
板 书 设 计

卜算子·咏梅
课 时 作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默写
《卜算
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灿漫时,她在丛中笑。
教学反思:


















第5课 琥 珀
教学目标
1.会认“琥、珀、嗡”等生字,会写“怒、吼、脂”等生字,掌握多音字“扎”。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过程及其在科学上的价值。
4.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重点、难点
重点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突破方法 ()课前自主预习,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在课 堂上尝试解决。()1.学生自主朗读,体
会课文内容。2.多次朗读,掌握课文。
难点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突破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课 前预习和老师的讲授理解课文内容,
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点拨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自读自悟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琥、珀、嗡”等生字,会写“怒、吼、脂”等生字,掌握多音字“扎”。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3.理解“推测”的意思。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琥珀》。(板书课题) < br>2.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看看它们都是什么偏旁。再读读这一组带“王”的词(教师用多媒体课< br>件出示),
说说它们都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特点。(都是“王”字旁,大多表示珍贵的玉器或宝石)


3.师:汉字的偏旁大多都是表意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琥珀的哪些特征?(指名回答)
二、交流预读,初步感知
1.师: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什么是琥珀?你们见过吗?(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琥珀图片)
2.师:这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科学小品文)
3.师:通过预习,你们能提出哪些疑问?(有关科学的问题,思考的角度)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汉字的字音。
琥、珀、嗡、脂、拭、渗、俯、番、埋、澎、湃。
2.交流、识记生字。
(1)加偏旁记忆的字:孔——吼 旨——脂 羊——详 参——渗。
(2)换偏旁记忆的字:试——拭。
3.写一写下面的词语。
蜘蛛 挣扎 晌午
4.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多音字“扎”。
四、研读贯通,交流感悟
1.快速读课文,找出琥珀形成的条件,小组交流。
2.师: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请在文中找一找,画出来。
3.师:请你们用一个词语概括课文最后一段话。(推测)
4.师:“推测”是什么意思?谁能给它找一个近义词?(推想、推敲)
5.师:几万年前的详细情形,科学家是亲眼所见吗?(不是)
6.师:这个故事确实是科学 家想象出来的。那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不用“想象”而要用“推测”这个词呢?
(理解“推测”的意思)你 认为作者的依据是什么?(那块琥珀的样子)
7.师:请一个同学读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其他同学边 听边想:你们从这块琥珀中看到了什么?在文中
画出来。
五、课后拓展
师:几万年 前的情景真的是这样吗?如果让你们推测,你们会想象出怎样的故事?请展开你们的想象,
开始推测。
板 书 设 计
5 琥 珀
怒 吼 脂 拭 餐 划 晌 辣 渗 挣 番 埋 刷 测 详
课 时 作 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nù hǒu cā shì mái mò shǎnɡ wǔ měi cān
( 怒 吼 ) (擦 拭) ( 埋没 ) ( 晌午 ) ( 美 餐 )
二、我会填。
( 澎湃 )的波涛 ( 古老 )的森林 ( 透明 )的琥珀
( 金黄 )的色彩 ( 淡雅 )的香味 ( 明媚 )的阳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其在科学上的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一、复习旧知识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并生动描绘琥珀的样子。
二、尝试提问,梳理内容
1.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自己能提出哪些问题?
2.过渡:琥珀形成的过程是多么神 奇啊!你们也一定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小组交流组内成员提出的问
题,并尝试解决。
3.小组整理问题清单,将能解决的问题归为一类,不能解决的问题归为另一类。
4.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各小组的问题清单,引导学生梳理出关键问题,全班尝试解决。
三、穿越时空: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1.师:科学家是怎样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的?请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段落。


2.师:自由读第1~14自然段,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都知道了什么?
(琥珀的形成分为几个阶段?抓住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松脂球、化石)
4.师:形成松脂球、化石分别是在哪些段落提到的呢?找出来。
松脂球在第2~9自然段
化石在第11~12自然段
5.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琥珀的形成过程。
6.同桌之间互相复述,看谁说得好。
四、我是科学家:了解琥珀形成所需要的条件
师:今天老师想让大家当一回科学家,大家愿意吗?今天的科研主题是:研究琥珀形成所需要的条件。
1.我是科学家。
“松脂球”科研组、“化石”科研组,你们分别读一读,议一议,并完成表格。
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需要条件 理由






化石形成的条件

需要条件 理由





2.科研组分别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3.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提出汇报要求:
我会读: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我会演:尝试动手表演写得精彩的部分,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语言,自由发挥。
4.学生汇报,教师随机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性与准确性。
5.这块琥珀的形成是科学家推测出来的,这样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在海滩上发现的,推 测出大水淹没森林,松脂球淹没在沙石里,逐渐形成化石;二从琥珀的样子可以
想象
出它们曾经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过)
师小结:想象要合理,要以现实为依据。
五、课后拓展
1.师:同学们,这一块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你们能运用优美的语 言,按照一定顺序,并结
合你们对生
命的理解,为这块琥珀写一份解说词吗?
2 .师:本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乌拉·波拉故事集》
是集
科学知识与想象情节于一体的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科普读物,里面一共有十五个有趣的故事,包含 的范围
相当广泛,是一本内容通俗易懂、文字生动活泼的科普著作集。在书里,柏吉尔以拟人、夸张和想 象的写
作手法,描述了天体运行的关键,揭示了自然界乃至宇宙的奥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读他的著 作。
板 书 设 计


5 琥 珀

教学反思:














第6课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1.认识“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会写“恐龙、笨重”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
3.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研究科学的热情、探索求知的兴趣。
4.体会课文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老师知道,我们班有很多男生喜欢恐龙,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恐龙?(学生交流)
2.恐龙简介:“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是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命名的。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 br>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恐龙家族的成员种类很多,形体大小各异。大的, 庞
大笨重的身躯可超过大象;小的,轻盈灵活的身体酷似雄鸡。恐龙在中生代末期突然全部灭绝,成为地 球生物
进化史上的一个谜。我们现在知道的恐龙,是根据发掘出的恐龙化石复原出来的。
3.欣赏恐龙图片。看了这些图片,恐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通过预习,谁能帮助同学解决疑问?
2.认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3.重点指导“隧、翼”的写法:“隧”字最后写“辶”; “翼”分为上下两部分,写时注意紧凑,“共”的第
二横较长。
4.理解词语意思。(互相交流)
5.把你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 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
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 裔。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
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 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2.简要概括课文每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第二部分(2):写这一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
第三部分(3~4):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第四部分(5):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 好愿望——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全面揭示恐龙飞向蓝天这一
历史进程。
四、交流感受,品味句子。
1.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找出本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
2.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1)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
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 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2)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一些”表示不是所有 的恐龙;“应该”表示这是一种
推测,说明在没有找到证据之前,不能确定。)
(3)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全面”说明科学家们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依据。)
五、布置作业。
1.读课后的“资料袋”。
2.搜集关于恐龙的资料。
- 第二课时 -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读了生字新词,理清了课文的层次,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恐龙和鸟类各有什么特点?(恐龙:凶猛、笨重、迟钝;鸟类:轻灵、五彩斑斓。)
2. 恐龙和鸟类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3.科学家们经过研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
出示句子:20世纪末期,我国科 学家们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
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 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
笔。
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发现啊!我们来读一读这几句话,体会科学家们当时的心情。(欣喜若狂)
(二)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默读第3、4自然段,想想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儿的。画出描写恐龙特点的词句,准备交流。
2.全班交流。
(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 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
身体。
去掉“大约”行吗?为什么?(不行。“大约”是指不精确的估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 (2)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 龙
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 凶猛异
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①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对比、排比)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恐龙家族形态各异的特点。)
③恐龙家族的成员真是形态各异!请你读出它们的不同。(男女对比着读。)
(3)其中,一 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
前肢 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
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其中”“一些”说明了什么?(准确地表达了不是全部的恐龙。)
(4)这些树栖的恐龙在 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另一种看法
是,飞行并非始于 树栖生活过程。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


翔。
恐龙是怎样学会飞翔的?(科学家给出了两种推测:始于树栖生活过程,在奔跑过程中学会。)
(5)不管是树栖生活使鸟具备了滑翔能力,并逐渐能够主动飞行,还是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 跑过
程中学会了飞翔,最终的结果是——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 天,从
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三)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恐龙飞向蓝天只是科学家们的推测,他们更美好的心愿是什么?齐读第5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科学家们经过研究,让我们 了解了恐龙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但想要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你 想对科学家们说点什么?
四、布置作业。
1.向家长介绍恐龙变成鸟儿、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小练笔: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事物的不同特点。
板书
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鸟类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猎食性恐龙(树栖)
带羽毛恐龙(奔跑)
教学反思:















第7课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1.会认“乒、乓、拥”等生字,会写“纳、拥、箱”等生字,掌握多音字“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把文中的科学术语读准确。
3.抓住关键语句,提出疑问并尝试解答。
4.了解纳米的相关知识,以及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5.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正确的科学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文中的科学术语读准确。2.了解纳米的相关知 识,以及纳米技术在生
活中的应用。
突破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2.了解纳米的相关知识。()1.通过反复朗读,
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
难点 抓住关键语句,提出疑问并尝试解答。


突破方法 ()通过朗读,抓住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疑问。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分组学习法、实践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乒、乓、拥”等生字,会写“纳、拥、箱”等生字,掌握多音字“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把文中的科学术语读准确。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师:(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同学们,这是哪部电视剧中的镜头?《西游记》里,孙悟空变成
一只虫子落入铁扇公主的茶杯里,在铁扇公主喝茶时进入了她的肚子里。“孙悟空进入铁扇公主肚子”的
情节是小说虚构的,但在纳米时代,通过精密仪器,我们可以做到许多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那么什么是
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大家想不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
这篇课文,去感受纳米技术的新奇。
2.师: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3.师:同学们,当你们读了这个标题后,你们最想知道些什么?
二、学习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练读。
2.小老师领读。
3.全班齐读。
4.开小火车,组词读。
(1)乒乓、杀菌、概率。
(2)蔬菜、癌症、预防。
(3)疾病、健康、细胞。
5.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并适时讲评。
三、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1.教师指名朗读课文。
2.师:听完课文,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3.引导学生把问题分类,提炼出主要问题。
4.小组合作,尝试解决。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寻找答案,读的时候画一画、写一写。
(2)与小组同学分享学习的收获。
四、梳理课文,深化理解
1.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关于纳米的哪些知识?
这篇科学小品文向我们简单而准确地介绍 了纳米、纳米技术等科学知识,展示了纳米技术美好的前
景。
2.理清文章条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讲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技术。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介绍在我们身边的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技术能让人更健康。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不远的将来,纳米技术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师:你们认为最难写的是哪几个字?说说你们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师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另外,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临写“纳、拥、箱、臭、蔬”等生字。教师讲评字写得又端正又漂亮的同学。
板 书 设 计


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纳 拥 箱 臭 蔬 碳
钢 隐 健 康 胞 疾
防 灶 需
课 时 作 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pīnɡ pānɡ ái zhènɡ bìnɡ zào shā jūn
( 乒 乓 ) ( 癌 症 ) ( 病 灶 ) ( 杀 菌 )
二、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纳米技术
1.一种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 ( 碳纳米管 )
2.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 纳米机器人 )
3.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 纳米缓释技术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提出疑问并尝试解答。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正确的科学观点。
一、复习导入,检测字词
乒乓 杀菌 概率 蔬菜 癌症 预防 疾病 健康 细胞
二、研读重点,细读感悟
1.默读第2自然段,了解什么是纳米技术,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
2.这种小小的物质有多小?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 100纳米之间,不仅肉眼根本看不见,
就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能为力)
师:纳米技术就是研究这么小的物质变化的特性。
3.第2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师小结:纳米技术很神奇,试试带着我们的感受把这一自然段再读一读。
三、阅读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边读边画出我们身边哪些方面使用了纳米技术。
师:说一说,从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2.四人一组选一个喜欢的自然段合作交流,用简洁的 语言说说纳米技术有哪些神奇之处?把感受代入
课文读一读。
3.汇报探究结果。
四、拓展延伸
1.大胆想象,创造神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标题)
同桌两人之间各自开动思维,根据自己的想象,构想纳米技术还可以运用到哪些地方,并作简单介绍。
2.请以四人为一小组,通过查阅报纸、杂志或上互联网查阅资料,每一个小组办一份以纳米科技为主要 内
容的手抄报。
板 书 设 计

课 时 作 业
体会说明方法。
列数字 举例子
1.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列数字)
2.冰箱里如果使用一种纳米涂层,就会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蔬菜保鲜期更长。(举例子)
教学反思:


















第8课 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学目标
1.会认“揽、焰、驱”等生字。
2.读课文,提出问题,选择自己认为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并尝试解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4.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
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课文生字。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突破方法 ()1.学生通过朗读,学习和记忆生字。2.学生反复朗读,提出问题。()1.小组合作,学

生字。2.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难点 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
而不舍的
科学精神。
突破方法 ()1.学生朗读感悟。2.教师点拨。()1.小组讨论,探究问题。2.学生独立阅读,小组合

交流。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揽、焰、驱”等生字。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选择自己认为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尝试解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一、播放视频,引入新课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
2.师: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们最想说些什么?(生自由发言)
过渡: 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中华民族数千年来

的飞天梦。
二、出示课题,质疑问难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同时板书:千年梦圆在今朝。
2.学生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预设:千年的“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说千年的“梦”今朝圆了?)
三、读“阅读提示”,自定目标
读“阅读提示”,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数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变为现实的,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3.学习作者的写法。
四、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数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变为现实的。(学生自由交流)
2.默读课文,思考:你们从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
(首先在自己感受深刻的词句旁作批注,然后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补充)
3.汇报交流,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补充。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 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4 .让学生抓住具体事例和重点语句体会、交流,感受圆梦的艰辛和不易。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
法。 在谈体会的过程中,重点点拨以下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多媒体课件链接按钮,相机灵活出
示) :
(1)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 价,
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抓住“坚定而执着”“无数”“惨重”“但是”“ 没有放弃”等部分体会实现飞天梦的艰辛。体会过
渡句的作用。
(2)1992年9月21日 ,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
射任务。经过广大科技人 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随 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教师用多媒体课
件播放“神舟 五号”发射时的视频)
①具体抓住“一百一十多个单位”“广大”这些部分体会参加载人航天工程的单 位及工作人员之多,
体会他们的同心协力、团结合作。
②结合“1992年”“2003年” “十余年”等词语,知道时间跨度长,体会工作人员为了航天事业坚持
不懈、艰苦奋斗的高贵品质。 < br>5.小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它实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br>这真是——(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五、拓展朗读,升华情感
1.师:千年梦一次又 一次地圆了,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中华民族有了更高远更绚
丽的梦想——登上月球 、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教师用多媒体课件配乐:在《超越梦想》
的歌声中齐读最后一 个自然段)
2.师:同学们,让我们接过先辈的旗帜,把航天精神发扬光大。相信你们一定会以百倍的 精力投入到
科学技术建设的大潮中去。未来,中国航天事业的接力棒就交给你们了!
六、布置作业
办一张以“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 书 设 计
8* 千年梦圆在今朝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课 时 作 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áo yóu lǎn yuè pò lì cāng qióng
( 遨 游 ) ( 揽 月 ) ( 魄 力 ) ( 苍 穹 )
liáo kuò xuàn lì tàn suǒ zhǎn xīn
二、( 辽 阔 ) ( 绚 丽 ) ( 探 索 ) ( 崭 新 )
三、我能分清下列生字并分别组词。
协( 协助 ) 索( 索道 ) 航( 航天 ) 懈( 坚持不懈 )
胁( 威胁 ) 萦( 萦绕 ) 般( 一般 ) 解( 解答 )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说新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多了解社会新闻事件,丰富自己的认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2.引导学生学会播新闻,讲新闻,提高学生的口头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
3.让学生在新闻发布会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通过 发布、交流、评议,激励学生关心大事、国事、天下事,激发学
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指导学生大方自然地发布新闻,并学会认真倾听。2.培养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
突破方法 搜集新闻,准确传达信息。
难点 引导学生概括好新闻的主要内容。
突破方法 反复朗读新闻内容,清楚、连贯地讲述。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多了解社会新闻事件,丰富自己的认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2.引导学生学会播新闻,讲新闻,提高学生的口头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
3.让学生在新闻发布会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看视频,导入活动主题
1.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有 有趣的、可悲的、值得反思的……很多时
候,我们都是通过电视、报纸、电脑才了解它、走近它。今天老 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热点视频。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新闻视频。
同学们,谁能说说刚才我们看的视频属于什么?(新闻)
3.明确新闻定义。
新闻也叫消息,指报纸、电台、电视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泛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4.明确新闻特点。
新闻必须要新,更要真。(把板书中的“最近”和“发生”两个词用红色粉笔圈画出来)
5.明确播报仪态。
发布新闻时,发布人要做到态度大方,举止得体,声音洪亮,亲切自然。
二、明要求,齐定评价标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班级小小新闻发布会,由同学们来说自己所知道的新闻。
1.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口语交际的要求)
师:每个同学感兴趣的 事件不同,搜集的信息也不尽相同,分享自己所知的,有助于别人和自己的共同进
步。但是,是否所有发 生的事情都值得我们拿出来播报呢?
2.筛选新闻事件。
教师相机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内 容,让学生对新闻的选择有所了解,同时知道新闻的大致分类:按内容
分可以分为时事新闻、教育新闻、 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按新闻发生地可以分为身边新闻、国内新闻、
国外新闻。
师:知道了 新闻的大致种类,我们还必须了解对新闻播报进行评价的要求,以便于我们等一下评选出最佳
新闻发布人 。
3.了解评价要求。
(1)发布内容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2)语言简练,表达准确清楚。
(3)仪态大方,语调有感染力。(板书)
师: 这节课我们将根据同学们的表现评出“最佳台风奖”“最佳口才奖”“最佳勇气奖”“最佳感情奖”和“最
佳新闻奖”各一名,希望同学们都能大胆展示自己的语言才能,并以优异的表现赢得最终的奖项。
三、说新闻,小组播报乐趣多
师:为了让同学们都能有说的机会和了解多一些新闻,下面,就 让我们先分成四人一小组来说新闻。注意:
发布新闻的同学,要让人听得明白,要讲清楚事情的起因、经 过、高潮和结果。听新闻的同学,要认真安
静。如有疑问,等发布人说完再提出来,以免打断他的思路。
学生四人一小组发布新闻,教师巡看指导。
四、播新闻,你说我说大家说
全班交流,教师重申注意事项。
1.推选出一名口齿伶俐、应变性强、组织能力好的同学当主持人。
2.主持人:同学们,我 们的班级新闻发布会在万众期待中正式拉开帷幕,下面我宣布“小小新闻发布会”
正式开始。这次发布会 分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首先是身边动态新闻播报,然后是国内社会新闻播报,最
后是国际新闻选播。
3.主持人随机请同学上台发布新闻。
4.待每名新闻发布人发布新闻后,主持人留时间给同学提问或说感受。
5.主持人组织学生 评选“最佳台风奖”“最佳口才奖”“最佳勇气奖”“最佳感情奖”和“最佳新闻奖”,获
奖者合影留念 。
五、多肯定,鼓励做个“知新”人口语交际。希望同学们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经常练习说话,
板 书 设 计
说新闻
及时性 真实性
(最近) (发生)
把新闻讲清楚
准确传达信息
教学反思:













习作:我的奇思妙想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学生能用通顺、具体的语言写下自己的奇思妙想。
重点、难点
重点 想象要合理。
突破方法 结合生活实际,合理想象。
难点 想象要有新意。
突破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学生能用通顺、具体的语言写下自己的奇思妙想,并描写清楚想象事物的样子和功能。

一、引导回顾,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 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
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互联网查阅资料的时候,是否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巨大 威力。我们了解到已经
过去的100年真可以称得上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因为科学技术的威力,许多伟大 的发明让我们的幻想
变成了现实。“莱特兄弟梦想着能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于是制造出了第一架飞机 ;瓦特呢,看到
水壶里的水烧开了,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来了,想到了水蒸气的力量,发明了蒸汽机……正 是科学家们
的这些奇思妙想,才有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发明。这些伟大的发明,其实都来源于科学家们一个 个小小
的奇思妙想。(板书:奇思妙想)
二、自主读题,明确要求
1.师:请同学 们打开课本第30页,自己读习作内容,看看这次习作都有哪些具体要求?(学生说
要求,教师随机用多 媒体课件出示)
2.联系今天的作文主题“我的奇思妙想”,谈谈在习作中怎么做到这些要求?
(1)想象要丰富:内容新奇奇特,想象大胆,但想象要合理。
(2)内容要具体:抓住事物的特点,使用一些修辞手法,要写得有趣。
(3)语句要通顺:没有语病。
3.师:老师认为,要是同学们的作文还能做到“叙述有顺序 ,取材很新颖,表达有个性”的话,
相信你们的作文就能更加的出类拔萃了。
4.齐读习作要求。
三、指导交流,拓展思路
1.师: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美梦成真 的事情,真让人激动!你们有梦想吗?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奇
思妙想?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文字:
师:愿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畅 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说说未来的衣服、食品、
住宅、交通等,也可以介绍个人的制作。
(2)教师指名说。
2.讨论采取哪种交流形式。
边画边说,边演示边说,补充说明,提出问题,就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3.相互交谈,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
四、列举题目,拓展思维
1.师:老师也有 自己的奇思妙想,而且还有好几个呢,我想把它们全都写下来。现在要请同学们
紧扣这次习作要求,给我 提出建议,怎样写好这几个作文?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吧。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文题目:全能救 生圈、吃垃圾的鱼、神奇的拐杖。提示学生从“奇、
妙”角度来想象)
2.师:同学们的建议 真不错,怎样写好我的奇思妙想,我已心里有数。要写好你们自己的奇思妙
想,同学们是否也都胸有成竹 了呢?
3.师:那就给自己几分钟时间,给你的奇思妙想,先拟一个一开始就能抓住读者眼球的题目, 再
好好想想怎么才能把它写得新奇有趣。
4.师:现在谁愿意来给我们大家说说:你给自己的 奇思妙想拟了一个什么样的题目?你准备如何着手
去写?
五、发挥想象,独立习作
1.师:看来同学们还真是胸有成竹了。虽然同学们的想象还不够完善,甚至还有些幼稚,但谁敢
说你们 今天的奇思妙想不会是明天的伟大发明呢?也许若干年后,最有影响力的伟大发明家,就有今
天我们在座 的同
学呢。
2.师:那现在就让我们拿出纸,提起笔,把我们伟大的奇思妙想先记录下来吧。
(学生写作文,教师巡视)
板 书 设 计
我的奇思妙想
大胆想象
内容具体
语句通顺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借助“交流平台”,强化提问的意义、方法,引导学生从不 同的角度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
决问题。
2.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3.学习“词句段运用”,感受词句段的准确运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4.熟练朗读并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词语的准确运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突破方法 学生把词语多读几遍,并摘抄下来。
难点熟练朗读并理解《江畔独步寻花》。
突破方法 教师借助图片,讲解古诗,并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其读音。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景教学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2.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一、回顾导入,交流互助
1.交流、回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2.揭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引导学生自由交流: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4.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次的“交流平台”,看看这些小朋友掌握了哪些方法。
(1)分角色朗读“交流平台”。
(2)教师归纳,板书理解句子的方法:
①联系上下文。
②结合生活经验。
③查阅资料。
④向别人请教。
5.除了书上说到的这些方法,你们还有哪些理解句子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得出:
(1)抓住关键词理解。
(2)抓住修辞手法理解。
(3)想象画面理解。
……
6.教师小结:理解不懂的地方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遇 到难懂的地方,好
好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识字加油站”
1.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上的12组字,学生齐读。
2. 仔细观察每组字,说一说你的发现。
3.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形声字”的解释。
4. 结合对形声字的理解,学生再列举几个例子。
5. 学生齐读。
板 书 设 计
语文园地
宾 吉 咸 兆 廷 予
肿 阶 趾 巩 政 浏
课 时 作 业
一、把下面的字去掉部首变成新字,再组词。
嗓—( 桑 )( 桑树 )
湘—( 相 )( 相信 )
铭—( 名 )( 名字 )
露—( 路 )( 马路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词句段运用。
2. 熟练朗读并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一、回顾旧知
师: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1. 联系上下文。
2. 结合生活经验。
3. 查阅资料。
4. 向别人请教。
5. 抓住关键词理解。
6. 抓住修辞手法理解。
7. 想象画面理解。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1.教学第一题。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说说它们新的含义。
①桌面
原义:指桌子平时放东西的一个面。
新含义:指计算机打开并成功登录系统之后看到的显示器主屏幕区域。
②窗口
原义:窗户;开在墙上的窗形的口子,用来售票、付款或医院挂号等。
新含义:比喻同外界相互往来联系的单位、部门或地区;计算机中一种新的操作环境。
③潜水
原义:为进行水下查勘、打捞、修理和水下工程等作业而在携带或不携带专业工具的情况下进入水面以< br>下的活动。
新含义: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隐秘地观看共享信息或留言,而不主动表露自己身 份、发布信息和回
复他人信息的单独个体的行为。
(2)了解近些年新出现的词语的含义。
①云技术:在广域网或局域网内将硬件、软件、网络等系列资源统一起来,实现数据的计算、储存、处< br>理和共享的一种托管技术。
②多媒体:是多种媒体的综合,一般包括文本、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
③克隆: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的个体或种群的过程。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
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
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
.......
(1)读一读上面三个句子中的加点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 )点明说明方法:作比较,是指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
特征 的说明方法 ,作用是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
(3)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个事物。
三、学习“日积月累”
1.板书诗题,学生齐读。
2.指名说说诗题的意思。
3.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黄师塔前 的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懒洋洋地发困,我倚着和煦的春风缓步前行。“黄师塔前江
水东”,写 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憩。
(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一丛丛盛开的桃花好像没人经管,你喜欢深红色的 桃花,还是浅红色的?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
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且又是紧跟着“开无 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
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 ,诗也如锦似绣。


4.品味赏析。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借助板书背诵古诗。
四、课堂拓展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 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我们今天学的是第五首,请同学们课外搜集其
余六首读一读。
板 书 设 计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教学反思:
















第9课 短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灭”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诗,背诵短诗。
3.感悟“诗”的整体特点——篇幅短、字少意精,收录自己喜欢的诗文。
重点、难点
重点 1.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诗。
突破方法 ()1.学生自主识字,仔细观察字的笔画、偏旁的位置,通过临写等方式熟悉生字的字
形。2.学生朗 读短诗,整体把握短诗内容,体味其中的丰富情感。()1.学生自主朗读,感受短诗内容,
感受其中的 丰富情感。2.收集整理,对比归纳。
难点 收录自己喜欢的短诗,感悟“诗”的特点。
突破方法 ()在课中感悟,课后收集。()收集交流,朗读展示。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点拨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自读自悟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收录本。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灭”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诗,初步感受诗中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


1.师:1999年2月28日,中国“文坛祖母”冰心老人在北京逝世,时年99岁。冰心老人自五四
运动步入文坛,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她一直坚持写作,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作品,为中国< br>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三首小诗,借此来纪念这位文坛世纪老人。
2.请学生介绍冰心老人。(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诗
集《繁星》《春水》。冰心 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影响很大。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
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该 作品显示出了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练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
力,相比小说和诗歌,取得了 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并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 集》的影响,创作了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
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 》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此外,她的不少作品也被译成多种外
文出版。
二、朗读短诗
1.自读感悟,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出感情。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繁、漫、灭”等生字,检查学生生字预习情况。
3.指导朗读。(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节奏划分)
4.教师指名朗读,全班分读,齐读课文。
三、学习字词
1.学习“繁、漫、灭”等生字。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生字的特点让学生运用给生字注音、找音序、找部首、组词、造句等方
式巩 固生字。
4.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繁”字应该将上部分写得宽扁,为下部分留下空 隙,“藤”
和“膝”里面都不是“水”,要写成点,不能写成撇捺。
5.组织全班同学相互评价生字书写情况,激励大家把字写得更好。
四、课后作业
师:通过阅读书籍、杂志或者上网查找资料,读读冰心老人的《繁星》和《春水》,将喜欢的诗工整地
抄 写在摘抄本上,并读一读。
板 书 设 计
9 短诗三首
繁 漫 灭 藤 萝 膝 涛 躲
课 时 作 业
一、、比一比,再组词。
慢( 缓慢 ) 萝( 萝卜 ) 藤( 藤萝 ) 膝( 膝盖 )
漫( 漫长 ) 箩( 箩筐 ) 腾( 腾飞 ) 漆( 油漆 )
二、下面诗句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
A. 这些事 是 永不漫灭 的回忆。
B. 月明的 园中,藤萝的 叶下,母亲的 膝上。
C. 哪一颗 星 没有 光,哪一朵 花 没有 香,哪一次 我的思潮 里,没有 你
的 波涛清响?
D. 心中的 风雨来了,我 只躲到你的 怀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诗,背诵短诗。
2.感悟“诗”的整体特点——篇幅短、字少意精,收录自己喜欢的诗文。
一、朗读短诗,感受美丽
1.学生读全诗。
2.分小组朗读短诗。
3.交流读后的发现。
师:现代诗也有韵脚,在《繁星(一三一)》中,“光”“香”“响” 是明显的韵脚排列,让诗歌有了
声韵美。
师:现代诗还有队列,在《繁星(七一)》中,从“ 月明的园中”到“母亲的膝上”,作者让文字整


齐排列,让诗歌有了形式美。
师:现代诗虽然短小,却也能前后呼应,在《繁星(一五九)》中,“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
前 后是呼应也是升华,让诗歌有了内涵美。
二、再读短诗,理解美丽
1.齐读《繁星(七一) 》。师问:“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们怎样的感受?
“这些事”的指代内 容:一是“月明的园中”,即自然之趣;二是“藤萝的叶下”,即童心童趣;三
是“母亲的膝上”,即母 爱及亲情。这都是作者永远也不能忘记的珍贵回忆。
2.男生读《繁星(一三一)》。师问:你们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写的是冰心对大 海的感受,是对大海的颂歌。诗人由波澜壮阔的大海想到了浩瀚的宇宙,想
到了自己的胸怀,想到了人类 的博大和宽广。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运用排比和连续的反问,加强了抒情
的效果。
3.女生读《繁星(一五九)》。师问:这里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吗?
前一个“风雨 ”主要是指大自然中真实的风雨;后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挫折
等而引起的不愉快乃 至痛苦的心情,所以说是“心中的风雨”。
三、分享时刻,表达美丽
1.小组之间互相分享自己喜欢的冰心老人的诗文,说说喜欢的理由。
2.小组代表在全班分享。
四、课后作业,延续美丽
师: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的珍 宝,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歌的魅力,推荐同学们阅读泰戈尔的诗歌,可以
将喜欢的诗句摘抄下来。
板 书 设 计
9 短诗三首
声韵美
形式美
内涵美
教学反思:















第10课 绿
教学目标
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叉、挥”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3.感受作者对“绿”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重点、难点
重点 1.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特色。
突破方法 ()1.学生自主识字,仔细观察笔画、偏旁的位置,通过临写等方式熟悉生字的书写。2.学
生朗读课 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课文内容。2.学生多次朗读,掌握课文,感


受现代诗的独特表达方式。
难点感受作者对“绿”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突破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读中体味,对比阅读感受。()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读写结合,感< br>受现代诗的魅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点拨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自读自悟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叉、挥”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绿”的赞美。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教师手持图片)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 画,你们知道画中画的是什么季节吗?
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
师: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 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诗
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就 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板书课题:绿)
2.全班齐读课题。(边读边想象画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轻声读课文,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教师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教授生字“瓶”“挤”,注意读音。
3.学习其余生字:“叉、挥”。
(1)小组自学生字:在组长的带领下先读准这些生字的字音,再说说自己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2)抽读生字字音。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瓶、挤、叉、挥”。
师:这些生字大多是表示动作的词,我们现在一起来做“我说你做一做”的游戏。
(4)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叉”字。
它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相似?(又)
4.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组织全班同学评价生字书写情况,激励大家把字写得更好。
板 书 设 计
10 绿
瓶 挤 叉 挥
课 时 作 业
读一读,工整地抄在摘抄本上。
江南春
[ 唐 ]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 宋 ]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诗,感受诗歌的优美。
2.感受作者对“绿”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一、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 br>1.听着录音(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带有配乐的录音)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春姑娘用巧手为我< br>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2.板书: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色卡),感受“绿”的多。
3.师: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们还知道有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学生轻声读。教师指名读,全班齐读。
5.师:这各种各样的绿,却“绿得发黑、绿得出奇”?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感受绿的美)
6.全班齐读第一、二小节。
7.师: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读读课文第三、四、五小节。
(1)轻声地、自由地读第三、四、五小节。
(2)师:你们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们最喜欢的一节再仔细读读。
预设:第三小节。
(1)板书说话练习。
说一说:
风中的 是绿色的。
雨中的 是绿色的。
水里的 是绿色的。
阳光下的 也是绿色的。
(2)教师指名读,全班读。
预设:第四小节。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预设:第五小节。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插图,练习说话。
(2)说一说: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都……
(3)教师指读,示范读,全班读。
8.朗读全文,尝试背诵。
二、拓展延伸、深入体会
1.“所有的绿”是哪些“绿”呢?
预设:“刮的风”“下的雨”“流的水”“阳光”……
师:可是这些原本都不是绿色的呀?春天的大自然就是有这样神奇的力量,在作者的眼里、心里都
铺上了“绿”,所以这原本不是绿色的风、雨、水、阳光都“披”了满身的绿。
2.“阅读链接”:对比阅读艾青笔下的“绿”和宗璞笔下的“绿”,聊一聊: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板 书 设 计
10 绿
风中的 是绿色的。
雨中的 是绿色的。
水里的 是绿色的。
教学反思:













第11课 白 桦
教学目标
1.会认“绣、潇、绽”等生字,会写“桦、涂、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作者对白桦的赞美之情,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感受诗歌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 1.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突破方法 ()1.学生自主识字,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的位置,通过临写等方式熟悉生字的字
形。2.学生朗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感情。()1.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感情。 2.多
次朗读,熟读成诵。
难点 能理解诗歌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突破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朗读 了解诗歌内容,学习生字词。()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老师讲授理解诗
歌内容,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点拨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自读自悟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绣、潇、绽”等生字,会写“桦、涂、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白桦图片)图片导入,介绍白桦。
师:俄罗斯有这样一个谜语:
有一种树有四种特性:
第一,照亮世界;
第二,修补碎物;
第三,医治病人;
第四,保持清洁。
谜底就是:白桦树。
白桦的象征意义为“生与死的考验”,它是俄罗斯的国树,也是这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
白 桦是一种落叶乔木,在植物学上属于桦木科、桦木属。它的树干最高可达二十几米,直径可达一米有
余。 其树干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上面缠着白垩色的树皮。
2.介绍作者。
师:谢尔盖·亚历山德 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
由富农外祖父 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
夫文学音 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
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25年
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3.让学生朗读诗歌,检查预习读书情况。指导学生认识巩固“茸、朦胧、徜徉”等生字词。
二、学习字词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桦、涂、茸、绣”等生字,检查学生生字预习情况。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生字的特点,让学 生运用给生字注音、找音序、找部首、组词、造句等方式巩
固生字。
4.学生书写生字,师巡 视,个别指导:“潇”字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穗”和“朦”“胧”,左
边都要写
得窄一点,为右边留位置。


5.组织全班同学评价生字书写情况,激励大家把字写得更好。
三、朗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诗歌。
2.学生读诗歌,边读边想:在作者的眼中,白桦是怎样的?
3.交流:初读后,作者描写的白桦让你们想起了身边的什么植物?
四、课后作业
师:诗歌中常常会写到一些植物,如松、竹、梅、兰,你们还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请把它工整
地 摘抄下
来,再选择一首你们最喜欢的和同学交流,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板 书 设 计
11 白 桦
桦 涂 茸 绣 潇
穗 朦 胧 寂 霞 抹
课 时 作 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énɡ lónɡ huà xiāo xiá suì
( 朦 胧 ) 白( 桦 ) ( 潇 )洒 朝( 霞 ) 花( 穗 )
二、我会填。
( 洁白 )的流苏 ( 姗姗来迟 )的朝霞 ( 灿灿 )的金晖
( 晶亮 )的雪花 ( 白雪皑皑 )的树枝 ( 银色 )的光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体会作者对白桦的赞美之情,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感受诗歌的魅力。
一、听读复习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配乐并朗诵《白桦》。
2.学生体会这首诗和之前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诗歌,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或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学生自由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们眼前仿佛出 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白桦》以白桦树为中 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
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 ,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出了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
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 美感。白桦树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白
桦树的赞美,以及对家乡 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分享交流
1.小组内分享自己喜欢的有关植物的诗歌,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小组代表分享。
3.总结你们发现的这些诗歌的特点。
师总结: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 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
象、联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五、课堂总结
全班尝试背诵这首诗。
板 书 设 计


11 白 桦
高度集中、概括
抒情言志
丰富的想象
语言具有音乐美
教学反思:
















第12课 在天晴了的时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尝试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学习课文,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 ()反复朗读,理解词语,了解文章大意。()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2.教师引导学生
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悟自然,体验生活。
难点 尝试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 br>突破方法()1.学生朗读感悟。2.教师相机点拨。()1.小组讨论,探究问题。2.自创诗歌,读写 结
合。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1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尝试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1.师:唐代李商隐有一 首诗描写了雨后初晴的景象,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美好诗句:“天意怜幽草,人
间重晚晴。”现代著名诗人 戴望舒也写了一首这样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在天晴了的时候》。
2.请学生读课题,并谈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3.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初入情境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3.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4.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三、再读课文,走进自然
1.朗读全诗,说说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教师板书)
2.交流看到这些景物的感受。
3.师: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让我们继续欣 赏这幅图,来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
的美景,记住这首诗。
4.引导学生品读诗句。
(1)教师指名读描写小路的诗句。
(2)小路为什么会是凉爽又温柔的?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4)引导学生尝试背诵。
5.小结学法。
(1)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2)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3)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四、交流讨论,感悟诗歌
1.师:你们喜欢哪句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结合重点的词句来说)
2.进一步体会诗句的美好,想象画面并练习背诵。
3.背诵全诗。
五、课堂延展,读写结合
师:模仿这首诗的写法,把你们观察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写出来。
板 书 设 计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小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儿……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会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与同学交流,学会分享。
2.学习“词句段运用”。
3.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从侧面认识到诗歌的文学地位。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生字新词,学会鉴赏和积累好的词句。
突破方法 学生多读、多练习书写,将自己喜欢的具有新鲜感的语句多读几遍,并抄写下来。
难点 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从侧面认识到诗歌的文学地位。
突破方法 背景介绍、对比阅读探究。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景教学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生字新词,学会积累具有新鲜感的语句。
一、问题导入,趣味交流
1.师:同学们,我们最近读了这么多的诗,大家喜欢诗歌吗?为什么?
2.学生思考问题,然后自由回答。
3.读一读,聊一聊。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繁星(七一)》的内容。
语句:“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2)学生朗读。
(3)预设: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悦耳动听。
(4)教师示范领读,学生跟读。
4.找一找,聊一聊。
(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片段。
语句:“风是绿的,雨是绿的”“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2)学生朗读。
(3)预设:作者的诗句富有画面感。
(4)教师示范领读,学生跟读。
5.听一听,聊一聊。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片段。
语句:“这些事——使用不漫灭的回忆”“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在你的怀里。”
(2)学生朗读。
(3)预设:诗句里蕴含着无限的情感。
(4)教师示范领读,学生跟读。
二、识字加油站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屈原 陶渊明 孟浩然 杜甫
韩愈 刘禹锡 范仲淹 龚自珍
2.师:你们了解这些古代文人吗?和同学交流一下吧!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中国历史上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
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 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
新时代。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陶渊明,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最末
一次出仕为彭泽令,上任八十多天便弃 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
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孟浩然,襄州襄阳 (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区)人,唐代著名诗人,世称“孟襄阳”。与王维齐名,并
称“王孟”。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 白齐名,世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今
河南巩义西南)。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对 历代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
韩愈, 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
家、思想家、哲 学家、政治家。
(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 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州)。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有“诗豪”之称。
(7)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
范仲淹,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龚自珍,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同桌间相互交流。
教师指名说,并纠正读音。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屈 渊 孟 甫 韩 愈 禹 锡 仲 龚”
(1)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2)同桌间互相认读生字。
(3)教师指名认读,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些古代文人都为我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诗作 ,或表达自己的爱国
情怀,或记录历史的发展,或描述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应该记住他们,记住他们 的作品,记住他们的
名字。
板 书 设 计
语文园地
屈 渊 孟 甫 韩
愈 禹 锡 仲 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与同学们交流,学会分享。
2.积累写诗的名人佳句,熟练朗读并背诵。
一、词句段的运用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三个句子:
(1)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披了一身雪花。
(2)白雾与远天晴空连在一起,、,一碧万顷。
(3)那草滩的绿,,那菜花的黄,;而那湖水的蓝,又是啊!
2.教师指名朗读。
3.请学生谈一谈发现。
(每个句子中的颜色描写都十分特别与生动)
4.学生尝试其余的表达方式。
5.比较总结。
6.分享其余诗歌中描写颜色的句子,读一读。
7.摘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8.拓展延伸:古诗中的色彩。


(1)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王涯《游春曲二首·其一》
(2)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刘昚虚《阙题》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4)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
(5)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丘为《题农父庐舍》
(6)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9.师: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第二题的两首诗,说说你们的发现。
10.模仿写一写。
11.学生仿写,教师巡视。
12.组内互评。
13.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师:“我不能离开 诗歌而生活。它帮助我生活得更具体、更深刻。它塑造了我的思想,活跃了我的
精神,为我提供了忍受生 活的新方式,甚至让我能够享受生活。”不止一位文人、哲学家、音乐家甚至政治
家这样赞扬诗歌的存在 。
2.读名言,感受诗歌的魅力。
3.认识名人。
(1)朱光潜,别名孟实,安 徽桐城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主要著作
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 》《西方美学史》《谈美》等。
(2)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当代文学家、诗人。艾青被 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
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北方》等。
(3)华兹华斯, 英国诗人,曾被封为桂冠诗人。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
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 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他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最重要的英国诗人之一,其诗句“朴
素生活,高尚思考 ”被作为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的格言。
4.学生齐读名言,尝试背诵。
三、课堂拓展
查阅资料,找找其他描写颜色的诗句和赞美诗歌的名言。
板 书 设 计
语文园地
色彩美 形式美 内涵美
教学反思: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教学目标
1.会将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3.学会朗诵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 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突破方法 学生准备好自己的摘抄本,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小组合作创编。
难点 学会朗诵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突破方法 朗诵练习,表演评价。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景教学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将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3.学会朗诵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一、合作编小诗集
1.小组发布征稿消息,组员填写推荐表。
诗 歌 作 者 推荐理由



2.小组合作编小诗集。(每个小组的诗集类别不同)
诗集名称
组 别 诗集类别
冰心的诗 《我喜爱的“繁星”》
第一组
原创诗 《谁说我不是诗人》
第二组
诗人们的故事 《诗人的诗意生活》
第三组
国外的诗 《漂洋过海让你读》
第四组
形式特别的诗 《“乱七八糟”都是诗》
第五组
我国的现代诗 《祖国文学的瑰宝》
第六组
3.小组准备多媒体课件或者用投影仪展示本小组的诗集。
4.小组互评。
5.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二、举办诗歌朗诵会
1.小组初赛,根据诗集的主题选择自己喜欢的篇目进行朗诵。
2.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决赛选 手。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
合诵,还可以配乐朗诵。
3.由课代表组织进行决赛安排:力求每个同学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节目单编排、化妆等,使每
一 个同学都有为班级朗诵会出力的机会。
主 题
时 间
形 式
主持人
教室布置
串词准备
道具准备
评委安排
场地清洁















“我爱的诗歌我来诵”诗歌朗诵会
地 点







活动报道
4.决赛开始,先齐诵诗歌《成功的花》。
成功的花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5.决赛朗诵。
6.大众打分,学生代表点评。
7.教师点评总结。
8.颁奖仪式:给朗诵会颁奖,给小诗集颁奖。
板 书 设 计
轻叩诗歌大门
我们都是小诗人 我爱的诗歌我来诵
课 时 作 业
回家向父母展示小组的小诗集,向家人朗诵一首诗歌。
教学反思:













第13课 猫
教学目标
1.会认“虑、职、屏”等生字,会写“忧、虑、贪”等生字,掌握多音字“屏、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举例说明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
3.认真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讲了哪几层意思,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的写法跟它一样。
4.感受课文语句的幽默,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幽默语句的描述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
突破方法 ()找出课文中描写猫淘气、可爱的句子,反复朗读,借助文字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
1.
学生自主朗读,在自读自悟中体会课文内容。2.学生多次朗读,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边读边体会猫的可爱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
难点 用幽默的语句来表达情感。
突破方法 反复品读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找到关键词,感受猫的可爱与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点拨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自读自悟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虑、职、屏”等生字,会写“忧、虑、贪”等生字,掌握多音字“屏、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猫的生活习性。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几组猫的 图片,你们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图
片中的猫呢?
2.教师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文——《猫》。(板书课题:猫)
3.认识老舍先生。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195 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
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还有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等,剧本《方珍珠》《春
华秋实》等。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标出自然段序号,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流利,把词语读正确。
2.检查自读情况。
(1)教师指名开火车读生字,纠正字音。
(2)集体交流生字词。
①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学生读。
②给多音字正音:
屏(bǐng)息凝视、屏(píng)风;
枝折(shé)花落、折(zhé)断、折(shé)本。
③重点指导生字书写:贪、遭、殃,对易错的笔画进行强调。
“贪”:上下结构,上面是“今”而不是“令”。
“遭”:半包围结构,里面是“曹”字。
“殃”:左右结构,书写时左边窄一点,右边的“央”字宽一点。
④理解词语。
屏息凝视:有意识地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烦恼。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学生分组轻声朗读课文,思考:
(1)师: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用笔在课文中圈出相关的词语。
(板书:性格 古怪 淘气 可爱)
(2)师:再读课文,想想哪些自然段写了猫的古怪?哪些自然段写了猫的淘气?用“ ”在课文
中画出来。
第1~5自然段:成年猫的性格古怪。
第6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3)齐读标记的句子,体会成年的猫与满月的猫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文章用风趣的语言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但字里行间却流露着对猫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深入学习。
板 书 设 计
13 猫
性格古怪(第1~5自然段) 屏(bǐng)息凝视
淘气可爱(第6自然段) 枝折(shé)花落
课 时 作 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gaǎo zhǐ tān wán zāo yāng shēng qì bó bó
( 稿 纸 ) ( 贪 玩 ) ( 遭 殃 ) ( 生 气 勃 勃 )


qiāngdiào jìn zhí jiě mèn wú yōu wú lǜ
( 腔 调 ) ( 尽 职 ) ( 解 闷 ) ( 无 忧 无 虑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屏( bǐng píng )息凝视 屏( bǐng píng )风
枝折( zhé shé zhē )花落 打折( shé zhē zhé )
折( zhé zhē shé )本 骨折( zhé zhē shé )
暖和( hé huo hè ) 和( hé huo hè )平相处
三、将课文读两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读懂字、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语言的幽默,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谈话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通过熟读课文,了解了猫的主要特点,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这节课,我们将继续
学习课 文,
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品读感悟
1. 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
(1)师: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作家老舍先生家的猫性格古怪,大家读 一读,用笔圈画出体
现古怪的句子和词语。
(2)学生汇报:从第 2 自然段里找到体现性格古怪的词语。
(板书:古怪、老实、贪玩、尽职)
(3)围绕关键词“老实”“贪玩”“尽职”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①教师引读:“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②教师引读:“ 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
③“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做一做动作。
“非……不可……”体现了猫的坚持与决心。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看出猫等待老鼠的耐心。
④师:“老实”“贪玩”“尽职”这三种性 格,哪种性格都不古怪,但是,当三种性格集聚在一只猫
的身上,那就真的有点“古怪”了。读中心句—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 学习课文第 3、4 自然段。
(1)师:刚刚学习的第 1、2 自然段,用总—分的方式介绍了一只集“老实”“贪玩”“尽职”于 一
体的猫,那它的古怪性格还体现在哪呢?自由读读第 3、4 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
(2)学生按照学习第 1 自然段的方法交流、汇报。
(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教师相机板书:温柔可亲 一声不吭)
(3)老舍先生在描写猫的特点时,语言特别的幽默,请你们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4)讨论:猫把老舍先生的稿纸踩脏了,老舍先生是讨厌吗?
(区分:脚印与梅花,从“小梅花”体会到了什么?)
3. 自主学习第 5、6 自然段。
师:刚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体现在哪?学生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句子,然后再仔细读读。
板书:学会淘气、胆子越来越大
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三、巩固延伸
1. 我们学完了课文,老舍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一只怎样的猫?给老舍先生的写作之余带来了怎样的快
乐?
2. 拓展阅读:体会不同的作家怎样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自主阅读课后“阅读链接”,找出句子再读,体会作家怎样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
板 书 设 计
13 猫


古怪 老实 贪玩 尽职
温柔可亲 一声不吭
怕 藏 勇猛
学会淘气 胆子越来越大 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教学反思:













第14课 母 鸡
教学目标
1.会认“疙、瘩、侮”等生字,会写“讨、厌、坝、忠、毒”等生字,掌握多音字“恶”。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随文理解“颤颤巍巍”“如怨如诉”等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品味文中的具体描写,感受老舍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的情感变化。
4.初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感受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文章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疙、瘩、侮”等生字,会写“讨、厌、坝、忠、毒”等生字 ,掌握多音字“恶”。
2.初步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感受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积累优美词 句,体会文章的情感。()1.学生通过自学
课文,学习生字。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品味文中的具体 描写,感受老舍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
的情感变化。3.初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感受作者细 致传神的描写,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文章的情感。
突破方法 1.通过拼音和朗读,学习和记忆生字。2.通过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感受作
者细致传
神的描写,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文章的情感。
难点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细致 传神的描写,体会文章的情感。2.通过与《猫》的对比,
感受作者
在描写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
突破方法 ()借助朗读,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积累优美的词句。()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

受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领悟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授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相互交流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随文理解“颤颤巍巍”“如怨如诉”等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师:著名诗人但丁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今天 就让我们跟
随老舍先生一起去认识一位特殊的母亲。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母鸡)
2.齐读课题。
3.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们的小脑瓜子里冒出了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词语预习:相信同学们在家里已经认真地预习过了,所 以在读课文以前,我们先读读这几个
词语,谁愿意试试?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
第一组:颤颤巍巍 如怨如诉 小疙瘩 反抗 可恶 欺侮 趁其不备 一撮儿 成绩 聋人
第二组:挺着脖儿 警戒 歪着头 凄惨 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1)分两组出示词语 ,教师指名读,要求读得准确、清楚、响亮。(正音:“颤颤巍巍”以及儿化音)
(齐读)
(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一起解决。(组词理解,如“警戒”即警惕戒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颤颤
巍 巍”“趁其不备”等)
2.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孵、警”(笔画多,布局指导)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全班齐读课文,思考:
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
讨厌(第1~3自然段) 喜欢(第4~10自然段) (师板书:讨厌 喜欢)
2.学习第一部分。
①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们是 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
“ ”画出来。
(板书:颤颤巍巍 如怨如诉 欺侮 发了狂)
②读一读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
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
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
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 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
了。
③归纳:
这是一只( )的母鸡。
板 书 设 计
14 母 鸡
讨厌 喜欢
(第1~3自然段)
颤颤巍巍 如怨如诉

欺侮 发了狂

课 时 作 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tǎo yàn è dú jǐng jiè kě wù
( 讨 厌 ) ( 恶 毒 ) ( 警 戒 ) ( 可 恶 )
chéng jì tí jiào tián bà zhōng chéng
( 成 绩 ) ( 啼 叫 ) ( 田 坝 ) ( 忠 诚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如 )怨( 如 )诉 趁( 其 )( 不 )备 颤颤( 巍 )( 巍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通过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2. 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文章的情感。
(第4~10自然段)


一、引入课堂
师:昨天我们共同学习了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那一向让 作者讨厌的母鸡,后来是怎么让作者改变
看法,
喜欢上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品读课文,感受情感
1.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 4 ~10 自然段。
2. 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 师: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自己,所以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后来,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它
了呢?
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你们找到了吗?(提示:第 9 自然段,全班齐读第 9 自然段)
(2)老舍先生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 5 ~ 8 自然段,看看哪些
词、句写
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有给你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就勾画,批注在 旁边,母鸡的特点可以是书上的词语,
也可以是自己读后的感受。
(3)试着说一说:
这是一位( )的母亲。
①(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第 5 自然段:立刻警戒、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警告……
②(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第 6 自然段:鸡雏的肚子像装了汤圆,自己却消瘦许多……
③(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第 7 自然段:别的鸡来抢食……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④(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第 8 自然段:教鸡雏,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半蹲、一声不哼……
⑤(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第 9 自然段: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
(3)这只母鸡如此爱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们无悔 付出,真让我们感动。所以,让我们带
着对鸡妈
妈的敬佩和喜爱,带着你们对母爱点点滴滴的感受,再来读读第 9 自然段。
三、总结积累
1.总结:正因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正因为母爱的伟大,所以 老舍先生的情感才从“一
向讨厌母鸡”
变为“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此时此刻,你们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了吗?
2.从课文中找出赞美母鸡品格的句子,读一读,再摘录下来。
板 书 设 计
14 母 鸡
敢于搏斗
讨厌 喜欢
(第1~3自然段)
颤颤巍巍 如怨如诉
(第4~10自然段)
负责 慈爱
欺侮 发了狂 勇敢 辛苦
课 时 作 业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写了“我”对 母鸡的看法,由(讨厌)转变为(喜欢),这是因为母鸡的(负责)、(慈爱)、
(勇
敢)和(辛苦)让“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三、摘录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教学反思:















第15课 白 鹅
教学目标
1.会认“看、嚣、吭、吠”等生字,会写“吠、促、颇、剧、苟、譬”等生字,掌握多音字“看”。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语言的趣味。
重点、难点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趣味。
突破方法 ()1.圈画出文中描写白鹅高傲的词语与句子。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白鹅的高傲。 ()
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白鹅的高傲。2.抓住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白鹅的高傲写 清楚的。
3.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学习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写作方法。
难点 ()多形式的朗读。()探究关键语句,感受白鹅的高傲。
突破方法 (A)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课文 内容。(B)案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并联系上下
文来理解。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情感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分组学习法、实践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看、嚣、吭、吠”等生字,会写“吠、促、颇、剧、苟、譬”等生字,掌握多音字“看”。
2.能流利地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白鹅的高傲。
一、谈话导入
1.师:孩子们,还记得儿时的那首古诗吗?引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
波。”这
是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在7岁时写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咏鹅》。古往今来喜欢鹅的人还真不少,著名
画家、作家丰子恺老先生也喜欢鹅,瞧,这就是那只白鹅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鹅的图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对照拼音读准生字、新词,扫除字词障碍。
认读:嚣 吭 吠 促 颇 奢侈 苟 侍 窥伺 供
多音字认读:看kàn(看见) kān(看门)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了解词语意思。
(1)第一组:供养不周、窥伺、净角。
①给“供养、窥伺、净角”加注音节,教师指名认读、正音。
②去掉音节再读词语。
③了解“窥伺”“净角”的意思。
(2)第二组:步调急速、步调从容、局促不安、大模大样。
①读词语,要求读音准确。
②区别“步调急速”与“步调从容”,请两个学生示范。


③了解“局促不安”“大模大样”的意思。
(3)第三组: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厉声叫骂、昂首大叫。
①读词语,要求读音准确。
②这六个词语有什么共同之处?
(都是大声叫,但是用在不同的角色、不一样的环境中)
3.指导书写生字:
侍:与“待”区别,不混淆。
昂:上部分写得宽一点,扁一点,下部分舒展一些,不是“卯”。
颇:左边的“皮”字,“捺”变成了“点”。
譬:布局要注意,上部分紧凑一点,下部分占格多一点,舒展开。
馆:左窄右宽,高低一致。
把字、词带进课文中,把课文读准、读顺畅。
三、教学课文第1自然段
1.全班读课文,思考:这只鹅初到丰子恺家是怎样表现的?
2.交流:
(1)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
(2)作者丰子恺先生看到这姿态,不由得脱口而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①除了“高傲”之外,还可以用什么词语?(骄傲)
②有没有喜欢的意思?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高傲”是什么意思?架子大)
③为什么作者要用“高傲”形容白鹅,难道他不喜欢这只白鹅吗?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探讨。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是先 生的评价,下节课我们
再共同研讨,一起深入了解这只独具特色的白鹅。
板 书 设 计
15 白 鹅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伸长了头颈
左顾右盼
课 时 作 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zuǒ gù yòu pàn lì shēngjiào xiāo
( 左 顾 右 盼 ) ( 厉 声 叫 嚣 )
yǐn háng dà jiào bù diào cóngróng
( 引 吭 大 叫 ) ( 步 调 从 容 )
jú cù bù ān dà mú dà yàng
( 局 促 不 安 ) ( 大 模 大 样 )
yì sī bù gǒu cóngróng bú pò
( 一 丝 不 苟 ) ( 从 容 不 迫 )
gōng yǎng bù zhōu
( 供 养 不 周 )
二、比一比,再组词。
侍( 侍候 ) 剧( 剧情 ) 譬( 譬如 ) 附( 附近 )
待( 等待 ) 据( 根据 ) 劈( 劈柴 ) 符( 符合 )
三、读课文,把文章读顺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多形式的朗读体会白鹅的高傲。
2.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趣味。
一、谈话引入

< br>师: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丰子恺先生家的白鹅的特征,为什么丰子恺先生要用“高傲”来形容白鹅?< br>难道丰子恺先生不喜欢这只白鹅吗?我们继续走进这篇课文。
二、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个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并谈自己 的看法:是文章的中心句,作者就是从叫声、步态、吃相这三个方面来介绍白鹅的)
2.教师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鹅的叫声的?
(1)画出描写叫声的词语。
(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高歌)
3.把词语代入句子中读一读,感受作者对这只白鹅的感情。
(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
4.师:鹅的步态,真的更是傲慢吗?
(1)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白鹅步态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
(2)听老师范读,想象白鹅走路的画面。
5.品读第5~7自然段。
(1)师:鹅的吃饭,为什么常常使“我们”发笑?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
(2)学生自由读第5~7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语与句子。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全班一起读一读。
①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 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
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 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
②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③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④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三、总结课文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
(透过文字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挑出有趣的句子再读一读。
板 书 设 计
15 白 鹅
叫声:厉声呵斥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步态: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
吃相:使人发笑 架子十足
教学反思:


















习作:我的动物朋友
教学目标
1.养过动物的学生,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
2.没有养过动物的学生,也可以写自己熟悉的动物。
3.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把动物的特点写清楚。
重点、难点
重点 写作文之前,要想清楚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养过的动物或者熟悉的动物。
突破方法 想清楚介绍的方法后,再结合具体的方法进行观察。
难点 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把动物的特点写清楚。
突破方法 习作前认真观察动物,做到习作中有素材;借助同伴间的交流,把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
与动物之
间发生的难忘的事等写清楚,再互相评一评,看是否写出了动物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谈话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介绍自己养过的或熟悉的动物。
2. 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把动物的特点写清楚。
一、话题导入,明确主题
师:同学们,我们最近学习了三篇关于动物的课文,有脾气古怪的猫;有负责、慈爱、勇敢的母鸡;还有
高傲的白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拿起笔,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吧。
板书习作题目:我的动物朋友。
二、讨论交流,打开话题
1. 讨论:你们养过的动物或者你们熟悉的动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踊跃发表个人观点,教师整理板书:
(1)外形特点;
(2)生活习性;
(3)与小动物之间的趣事。
2. 师:是呀,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与小动物相处的时候,只要你们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小动物们就
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三、问题引路,规范思路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1)你喜欢什么小动物?说说它的特点吧。(包括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2)讲述一件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吧。(能通过这件事表明你喜欢它)
(3)它身上有你要学习的什么品质呢?(例如:母鸡的勇敢负责、狗的忠厚老实等)
2.共同完成问题:你喜欢什么小动物?说说它的特点吧。(包括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1)选一种小动物(如小狗),学生自主发言,把自己印象中的小动物的样子说出来。
(2)引导学生整理刚才的发言,把小动物的外形与生活习性记于脑中,为习作做准备。
(3)范文引路,学习描写顺序。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 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
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 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
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作者抓住翠鸟羽毛颜色特别鲜艳的特点,按头上、背上、腹部的顺序去描写,再写眼睛和嘴,抓住了翠
鸟外形的特点)
3.共同讲述一件发生在动物身上的故事。
(1)教师讲述一件自己和动物之间的故事给学生听。


(2)教师指名讲述一件发生在自己与小动物之间的故事。
4.教师小结。
师:在你和动物的相处中,发生了哪些属于你和它之间的故事,它的身上又有哪些品质是值得你学习的?
(如母鸡的负责,白鹅的高傲,猫的可爱等)
四、总结方法,指导写作
1.总结方法。
(1)认真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
(2)理清习作顺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动物的外貌特点和生活习性,包括动作、神态等。
(4)用动静结合的方法进行描写。
2.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1)适当加入比喻、拟人、排比等句式,让句子优美起来。
(2)利用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让文章生动有趣起来。
(3)采用首尾呼应、过渡句(段)等方式,让文章结构更加完善。
3.学生创作自己的习作。
五、习作评鉴,共同提升
1.评改重点。(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1)是否按顺序写清楚了动物的外形特点?
(2)是否把动物的生活习性写具体了?
(3)是否写出了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同桌互评。
(同桌互相评一评,看看是否根据需要写出了动物的特点)
3.个人再次修改。
板 书 设 计
我的动物朋友
外形特点:顺序描写(静态)
生活习性:写出特点
有趣的事:喜爱之情(动态)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单元学会的阅读方法,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所得。
2.学习运用词句段。
3.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练习把字写漂亮、端正,学习把文段抄写得美观。
4.积累更多生字、词语,熟练朗读古诗《蜂》。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清晰地表达喜爱之情。
突破方法 反复朗读,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难点 学习把文段抄写得美观。
突破方法 教师借助实物展台,进行正反面书写材料展示讲评。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景教学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中的精彩文段,体会句子里表达的喜爱之情。
2.抄写文段,练习把字写端正、漂亮,注意布局美观。
3.用换偏旁的方式认识新字。
一、问题导入,集体交流
1.回顾交流。
师:同学们,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学习课文时,我们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来阅读理解?
2.读一读,说一说。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1)学生读一读,想一想:从这三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情感?
(2)教师指名说一说。
(3)小结。
从字面上看这几句话,作者好像并不喜欢这些小动物,实际上字里行间却藏着对它们的喜爱。
二、识字加油站”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熟字:
杆 消 捕 轮 换 骏
2. 由熟字换上偏旁,认识新字。
杆—肝—秆 轮—沦—抡
消—俏—峭 换—涣—焕
捕—哺—浦 骏—俊—峻
(熟字换上新偏旁,字义变了)
3.给新字标注拼音读一读,再组成词读一读。
三、学习“书写提示”
1.师:学 习语文不仅要会读会说,还要会写。随着我们语文能力的提升,大家要写的字越来越多,要求也
越来越高 。除了单个的字词,我们更多的时候要进行文段书写,那么如何才能把文段写漂亮呢?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上的“书写提示”,然后指名朗读。
3.学生观察,说说抄写文段应注意什么?
4.共同交流。
字间距离——字距要比行距小
字的大小——基本一致
字的留白——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书写态度——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5.学生练习抄写,教师巡视,提醒注意握笔姿势和坐姿。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作品展评)
6.学生根据评写要求再抄一段文字进行书写练习。
板 书 设 计
语文园地
字间距离——字距要比行距小


字的大小——基本一致
字的留白——大致相等
书写态度——认真对待
课 时 作 业
一、按要求抄写下面一段话。
小家伙生气了,它急躁地乱抓乱扑,从草丛中挣脱出来,执拗地往白鹅的翅膀上爬去。小鹅终于爬到

父亲的背上,在那儿站住不动了。它还从来没有攀登得这样高。
小家伙生气了,它急 躁地乱抓乱扑,从草丛中挣脱出来,执拗地往白鹅的翅膀上爬去。小鹅终于爬到了父

的背上,在那儿站住不动了。它还从来没有攀登得这样高。
二、读文段,你们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情感。
小鸡的两只眼睛又大又圆,像两只黑色的宝石一 样,闪闪发光;鼻子长在既坚硬又漂亮的嘴巴上;耳

躲在头两侧毛茸茸的毛里面;它没有 牙齿,是囫囵吞枣;两只翅膀还可以飞起来呢!毛黄黄的远远望去,

一个黄色的小球在滚 动;尾巴短短的,爪子特别锋利。小鸡最爱吃黄色的小米,它先瞄准米粒把头一低,
一 粒小米就进肚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运用词句段,了解冒号的用法、语气词的妙用。
2.学习古诗《蜂》。
一、词句段的运用词句段的运用
1.词的运用。
(1)读一读下列词语。
千里马 老黄牛 百灵鸟 领头羊 小蜜蜂
纸老虎 变色龙 铁公鸡 应声虫 哈巴狗
(2)师:你们知道上面这些词语说的是哪一类人吗?
千里马:比喻有才干的人。
老黄牛:比喻老实肯干的人。
纸老虎:比喻外表强大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
铁公鸡:比喻一毛不拔,非常小气的人。
……
(3)选择一两个词语说一说生活中的人。
2.体会句子中冒号的用法。(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出示本单元“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里第二部分的三
组句子)
(1)自主读三组句子。
(2)认识冒号的特殊用法。
用在提示词或提示语后边,表示引出具体内容,引出的下文完成,要用句号。
例: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它 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是提示语,用“冒号”引出下文“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
你给 它抓痒”)
(3)师生共同合作读第2、3组句子。
(师:读冒号前面的句子;生:读冒号后面的句子)
(4)学生试着仿照例句说一段话。
(5)用指定的“活泼的小狗”“粗心的小亮”“热心肠的老奶奶”来练说。
(教师指名自由说,再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调整)
3.语气词的妙用。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师:读一读,从句子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感?(喜爱)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说它贪玩,的确是,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


师:读一读,从句子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感?(责备)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2、3句,对比。
师:把语气词(啊、啦)置于句子中,会让 语气更柔和,情感也充盈其中。我们要擅用语气词来表达情感。
二、日积月累
1.师:小蜜 蜂勤劳一生,为别人劳碌一生,但是自己却留之甚少。古往今来,赞美蜜蜂的文人不少,也留
下了不少的 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罗隐的一首诗——《蜂》。
2.认识诗人罗隐:罗隐(833—91 0),唐代文学家。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其诗多为讽刺现实
之作,多用口语,于民间流传 颇广。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把古诗读顺畅。
(2)再读古诗,注意把句子读流利。
(3)教师指名读、齐读古诗。
4.自主读古诗,用学过的方法自读、自悟、思考。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诗人罗隐赞美了蜜蜂的什么?
(3)学生交流。
5.体会作者的情感。
(1)前两句写蜜蜂采蜜的辛苦,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
(2)学生再读后两句,然后揣摩思考。
后两句写蜜蜂“为谁辛苦为谁甜?”采了“百花”酿 成了蜜,体现了蜜蜂的辛苦;“为谁甜”更体现了蜜蜂
把辛苦留给自己,把甜蜜带给他人的高尚品质。
6.作者是如何借助诗歌表达情感的?
(1)“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终日劳作的辛苦。
(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诗人以一个问句写出对劳动人民终日劳碌却常被剥削的同 情,
以及对剥削阶级的愤慨之情。
7.小结。
师:这首诗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 现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比直接描写劳动人民的效果会更好。学
了这首诗后,你们也可以将这一表现 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8.全体背诵,积累古诗。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特殊的动物名词去隐喻生活中不同的人物;认识了冒号的特
殊用法; 知道巧用语气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还通过古诗《蜂》的学习,了解了“借物喻人”的表现手
法。
板 书 设 计

唐罗隐
平地 山尖
百花成蜜
(为谁辛苦?)
教学反思:











第16课 海上日出
教学目标
1.会认“扩、刹、镶”等生字,会写“范、努、烂”等生字,掌握多音字“荷”。
2.朗读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情趣。
3.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突破方法 ()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课文内容。2.多次朗读,
熟悉课文。
难点 课文第5自然段是课文教学的难点。
突破方法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读第5自然段第1~3句,抓住“然而”“后来”这些词语,理解太阳
的动 < br>态和云片色彩的变化,想象当时天空的美景。然后着重理解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这时候发亮的不仅< br>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想象这时阳光照亮一切的奇景,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 br>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和老师的引导理解课文内容,并交流探究。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点拨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自读自悟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扩、刹、镶”等生字,会写“范、努、烂”等生字,掌握多音字“荷”。
2.正确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1.师:谁看过日出吗?是什么样的?当时心情怎样?
2 .师: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有许多令人怦然心动的自然景观,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丽的。今天,
让我们
随着作家巴金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吧!
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师 :巴金(1904―2005),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黑浪、余一等。四川成都人。巴金除了擅长小
说、戏剧的创作,在散文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海上日出》就是巴金 先生的名作之一。
(板书课题:海上日出)
齐读课题。
三、指导自学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
2.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找出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4.把作者描写日出时最美的句子画下来,并思考作者观察到了哪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四、交流自学情况(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荷”的读音。
2.教师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得流利、正确)
3.讨论。
(1)作者观察到了哪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象?(天气晴朗时、有云时)
(2)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四段)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第1自然段)
1.教师指名读第一段,思考:在这一段中,作者向我们交代了什么?
2.师:“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3.师:这一段与全文关系怎样?(结构上有提挈全文的作用——总起全文)
板 书 设 计
16 海上日出
扩大 范围 努力 刹那
灿烂 替 镶 紫色 不仅
课 时 作 业
一、我会写。
chà nà nǔ lì càn làn fàn wéi
( 刹 那 ) ( 努 力 ) ( 灿 烂 ) ( 范 围 )
二、我能填。
( 夺目 )的亮光 ( 不转眼 )地望着 ( 慢慢 )地上升
( 灿烂 )的亮光 ( 发光 )的金边 ( 慢慢 )地扩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作者是运用哪些词语、句子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生动地描述出来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一、复习检查
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和理解词语的情况。
二、品读课文第二段(第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太阳还没有露面之前,天空的颜色有些什么变化?
2.师:“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这句话中的“知道”是什么意思?
3.教师指名读第3自然段。学生思考:课文第2、3自然段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描写太阳升起的过程的 ?
4.师:文章用了哪些词句来写太阳升出海面时的颜色、形状、光亮和动态?
5.导读第3自然段。
6.师:读“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这 句话与“太阳向上升”相比较,哪
句好?为
什么?好在哪里?
7.齐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第4~5自然段)
1.教师指名读第4、5自然段。学生思考:两个“有时”各指什么样的情况下的日出景象?
2.师:当云薄时,海边的日出是怎样的景象?(水天一色,一片灿烂)
3.师:当云很厚时,海边的日出又是怎样的奇观?
4.师:第5自然段中,你们觉得哪几个词用得特别好?
5.齐读第三段。
6.教师小结:课文第二、三段描写了不同情况下海上日出美丽雄奇的景象。
四、朗读第四段(第6自然段)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2.师:这句话与全文有什么关系?(总结)
五、课堂小结
1.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师:作者写的这篇《海上日出》有什么特色?
(1)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2)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太阳升起的过程描写得生动、传神。
(3)文章用词非常准确、传神。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 书 设 计
16 海上日出
日出前:浅蓝——红霞——越来越亮
日出时:上升——冲破——跳出
云薄时:走进云堆,直射水面
云片很厚:镶上金边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教学反思:














第17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会认“浙、簇、臀”等生字,会写“罗、杜、鹃”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 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激发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
思想感情。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了解双龙洞的特点,知道作者是怎样按游览
顺序有条
理地进行叙述的。
突破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词句,感受双龙洞的奇特景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

当点拨,让学生充分朗读,从而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空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突破方法 ()抓住重点语段及句子,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细致观察,从而突破难点。()找出重点

句,通过朗读、交流、讨论,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景教学法、点拨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自读自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3.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一、谈话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师总结: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有地面上的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风光,在地下也有着很
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揭示本课内容。(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齐读课题。
二、介绍作者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代表作品有《隔膜 》《稻草人》和《倪焕之》等。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画出不懂的词语。
(二)检查预习情况,指导读准生字词
1.读准字音。
zhè qū jì wān yán jí
浙江 盘曲而上 系着绳子 蜿 蜒 即使
2.认读词语。
孔隙 突兀森郁 漆黑 上源 杜鹃 一簇 额头 臀部
(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 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
接进入内洞的吗?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 。
(板书:入山路上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四、朗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朗读课文。
教师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想课文每一个自然段都讲了些什么。
2.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六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 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
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 第8自然段)
学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按游览顺序分段和概括段意就比较容易了。
3.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交代游览的时间和地点。第二段:写去双龙洞的路上的见闻。 第三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
景。第四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第五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第 六段:写乘船出洞)
4.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生词。
板 书 设 计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课 时 作 业
一、在正确的读音下面“ ”。
上源(yuán yán) 盘曲(qū qǎ)而上 浙(zhè zè)江
仿佛(fú fó) 呈(chéng céng)粉红色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粉红色 )的沙土 ( 各色 )的映山红 ( 盘曲而上 )的公路
( 慢慢 )地移动 ( 缓缓 )地流着 ( 高高 )地举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空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思考: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见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 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并说说对这句话的理
解,理清句子间的因果关系,体会作者当 时的心情等。
指导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研读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外洞和内洞特点的词语或者自己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石钟乳和石笋。
2.从文中找到作者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方法。
(让学生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了解文中所采用的写作方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的“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再适当点拨。
三、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的某一个景点进行简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的形式进行。
先组内练习,再推选代表展示。
四、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
2.教师小结。
五、布置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板 书 设 计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游览时间、地点
路上:公路 山上 溪流
外洞:洞口 外 洞口 洞内泉水
孔隙:泉水的来路
孔隙的大小
进出内洞的方法
进内洞的经过
内洞:光线暗
双龙
石钟乳 石笋
比外洞大
泉水的上源
出洞
教学反思: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归纳梳理《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的写作方法。
2.通过“ 初试身手”,练习通过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并用一段话介绍参观顺序;能把观察到的景物,
按顺序说 给别人听。
重点、难点
重点 回顾《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的写作顺序及方法。
突破方法 通过“交流平台”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学过的写作方法。
难点 将图片内容说得既清楚又生动。
突破方法 通过仔细观察、发挥想象、交流分享等多种形式练习生动表达。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景教学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揭示本课内容。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大家说两篇文章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写景;能按一定的顺序;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遣词用句准确、形象……)
师:是啊,这些 地方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交流平台”来交流我们的收获或
启发,然后也来试 试身手。
2.比较文本,讨论写作顺序。
师:每处景物的特点不同,观察方法也有不同,写 景物的顺序也不尽相同。本组课文中的两位作者就以
不同的观察视角,恰如其分地描绘出景物的鲜明特点 ,使景物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回顾课文,说说这两篇课文分别运用了什么写作顺序?
( 《海上日出》——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记金华的双龙洞》——空间顺序:路上见闻→外洞→由孔
隙进 入内洞→内洞→出洞)
师:我们介绍或是描写景物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说的话或是写出来的文 章才会条理清楚,层次
分明。
3.品文赏句,见识写作妙处。
教师重点引导: < br>《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作者以空间转换的顺序写了双龙洞各处的特点。现在大家再次来读一读、品一品,看看这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妙处?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 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
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
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 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
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 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


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记 金华的双龙洞》片段)
小组交流,教师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通过运用“先……其他……” 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语,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让读者有
很明确的
思路和认识;作者重点写内洞,可见这是很吸引他的一处景物。
二、“初试身手”
(一)说一说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欣赏画面,再思考“初试身手”中的第一题。
2.独立思考、画线,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指名说,全班评议。
4.师:能否将刚刚这位同学述说的那一段话写下来?可以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6.优秀片段展示,师生评议。
(二)交流
师: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和同学交流看到了什么。想一想:按什么顺序说才能使别人听明白?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以下几个地方的组图:
校园 中心广场 岳麓山
请小组合作,任选一个地方的一组图来讨论,想想按什么顺序说才能使别人听明白。
小组内部交流,推荐代表上台说,教师点评。
三、课堂小结
师:想要写好游记并不难,我们要学会细致观察,用心感受,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景物的特点描写清楚。
板 书 设 计
写景
按游览的顺序
抓住特点 重点写一两处
教学反思:














习作例文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进一步感知按游览顺序写景的写作方法。
2.学习按照游览顺序的写作方法记叙景观;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写景类游记。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学习按照游览顺序的写作方法记叙景观。
突破方法 通过“习作例文”帮助学生进一步提炼方法、感知方法,从而学会运用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景教学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
一、词语比拼大热身
交流本单元积累的描写景色的精彩词句。
如:五彩斑斓 重重叠叠 峭壁断崖 雪水清流 轻轻荡漾
五彩缤纷 突兀森郁 隐隐约约 或浓或淡 盘曲而上
1.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2.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 ,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不断,像天
边的霞光那么灿烂耀眼,像高空 的彩虹那么绚丽夺目。
3.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师:同学们的交流中出现了两篇例文中的词句,看来同学们的预习非常认真、仔细。
二、指导习作
(一)话主题,圈定写作内容
师:阅读本单元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你 们是否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些美妙的文章,引领我们观赏了
一幅又一
幅美轮美奂的画面。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写出来,然后彼此交换阅读,从中增加见识,那该是一件多么< br>有意义的
事啊!下面,就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你们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 地方给你们留下的
印象最深?
同桌互相交流,教师指名回答。
(二)理顺序,确定写作思路
1.师:上一节课我们着重品析了《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 龙洞》的写作顺序,现在你们能说说《颐
和园》和《七月的天山》分别运用了什么写作顺序吗?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1)默读《颐和园》,画出起过渡作用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 游览的顺序写清楚的,再把下面的路
线图补充
完整。
长廊→( )→( )
(2)默读《七月的天山》,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天山的,你们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在游览中,我们是移步换景,随着观察点的变化,映入眼帘的景物也在发生着变化。
2.过渡:怎样才能把顺序写清楚呢?
重点引导: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读一读,想一想,这几句话的写法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1)进 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2)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3)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一边走一边看,再依次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这就是移步换景法。文章中这几个过渡句自然、
巧妙,清晰地写出了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地点的转换。
(三)小结方法,提出习作要求
1.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在写景类游记文章方面,我们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
归纳:
(1)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2)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3)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2.提出本次习作要求。
在横线上填上景点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按照游览顺序写写这个景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3.构思习作,画出游览路线图。
4.自主习作。
板 书 设 计

《海上日出》 太阳变化的顺序
《记金华的双龙洞》 移步换景
《颐和园》 抓重点
《七月的天山》 巧用过渡句
教学反思:














习作:游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参与交流的意识。
2.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评改,从中学到评改的方法。
3.回顾并掌握“游记”最基本的习作要点。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修改作文,从中学到评改的方法;掌握“游记”最基本的习作要点。
突破方法 多读优秀范文,多练习修改。
难点 回顾并掌握“游记”最基本的习作要点。
突破方法 教师指导归纳习作要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将学生的习作分成A、B两组,A组为平时写作比较优秀的文章,剩下的为B组。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同学们 已经用笔记录下了自己游览过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
将进行作文讲评。
二、教师引导学生互评
教师把学生的习作分成了A、B两组,首先同桌之间共同来评改A组文章,然后再评改B组文章。
1.回忆本次习作要求。
师:本次习作要求是写一篇游记,那么一篇游记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 呢?(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习
作要求)
2.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互评。(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评改要求及评改符号)


师:那下面我们就按照习作要求,来对我们手上的文章进行评改。
第一项:将题目补充完整了。
(能体现是一篇游记;能清楚地点明游览的是什么地方)
学生读一读手上文章的题目,并且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是否合格写出不同的评语。
教师巡视,发现写得不错的,让他读一读;没有按要求来写的,也指出来说一说。
第二项:按照游览顺序介绍,着重描写了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你们 手上的文章是否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手上的习
作,用波浪线勾画出反映游览顺序的 语句。
师:谁认为自己手上的文章是按照游览顺序来介绍的?请站起来读一读。
教师引导学 生对文章游览顺序是否描写清楚进行不同的评价。教师要注意,如果有写得不合适的一定
要及时进行指导 。
师:一篇游记不仅要按照游览顺序来写,还要有重点,不能一一列举。快速浏览文章,找出文章中重
点描写的部分。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写出评语。
学生交流写出的评语。
第三项:抓住了景物的特点。
师:一篇好的游记还要注意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读一读你们手 上的文章,看看作者介绍景物时是否
突出了景物的特点,有哪些好词好句或者好的段落值得我们学习。勾 画一下,并且写出批注。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写出评语。
教师引导学生写评语时要多写优点,然后再委婉地提出建议。
第四项:开头、结尾。
师:除此之外,你们认为一篇好的游记,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开头和结尾要和文章内容是一致的)
师:读读你们手上的文章,哪一篇的开头和结尾是你们很欣赏的?哪一篇的开头和结尾还可以修改?
(教师指名读,并提示学生做好评改,有问题的给出建议)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一次从头 到尾浏览一下你们所评改的文章,看看还有没有问题,如果可以自己解
决的,就给出恰当的建议,如果不 能解决的,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共同解决。
3.评改B组文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有问题及时提出来。
三、课堂总结
1.师:这节课我们对习作进行了评改,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优秀的评改建议稿。
板书设计
习作讲评课
优秀的游记
题目完整 按游览的顺序
有重点 开头、结尾与题目一致
……
课时作业
读读被评改后的文章,可根据评改建议再次修改。
教学反思:












第18课 小英雄雨来(节选)
教学目标
1.会认“晋、絮、扭”等生字,会写“晋、炕、铅”等生字,掌握多音字“吧、塞、哇”。
2.能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并能简要复述主要内容。在读中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学习给课文各部分
加小标题。
3.体会课文中丰富的词语和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 争的故事,了
解雨来的
勇敢机智,学习雨来热爱祖国的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概括法和引用法),并通过给课文拟定各个小标题进行练习和巩固,让
学生在以
后学习类似的文章时能迁移运用。
突破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自主学
习。
()学生自主朗读,合作探究文章的表达方法及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感悟小英雄雨来的勇敢机智并学习他热爱祖国的可贵品质,以及体会景物
描写的作
用。
突破方法 ()1.学生朗读感悟。2.教师点拨。 ()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
对话,甚至与文本中人物的对话,使情感体验得 以交流,并在交流中不断修正,从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
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引导法、点拨法。()情境教学法、点拨法。
学法 ()讨论法、自读自悟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小英雄雨来》电影、连环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晋、絮、扭”等生字,会写“晋、炕、铅”等生字,掌握多音字“吧、塞、哇”。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一、提问导入,激起学习兴趣
1.师:你心目中的英雄都有谁?这些英雄所具有的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2.师:在抗日战 争中,除了在前线浴血奋战的中国军民,还有无数像你们一样大的孩子,他们热爱祖
国,机智勇敢,和敌 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3.理解课题: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雨来——课文中
的主人公。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4.师:看到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
预设: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二、初解疑,学习生字新词
(一)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阅读要求
1.因为课文比较长,请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2.在阅读中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和课文初读情况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指名读,并口头解释。
2.理解难词。 晋察冀边区:晋,山西省简称;察,察哈尔省(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两省)简称;冀,


河北省简称。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抗日根据地之一。
泥鳅(qiū):一种灰黑色的身上很光滑的鱼。
门槛: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
晌(shǎnɡ)午:中午。注意“晌”的读音。
枪栓(shuān):枪上的机件,前端的撞针可以撞击枪弹发火,射出弹头。注意“栓”的读音。
劫难:灾难;灾祸。
趔趄(liè qiè):身子歪歪斜斜的,脚步不稳的样子。
漩涡(xuán wō):液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注意“漩”字的读音。
嘟(dū)嘟囔(nānɡ)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注意“囔”字的读音。
作文中还有哪些是表示声音的词?(呜哩哇啦、吧嗒吧嗒、哐啷)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一)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二)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各部分要点,梳理、概括信息点,并提炼成为小标题
1.以第一部分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汇报。预设: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家乡美,他的游泳本领高。
(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
(4)总结方法:标题可以在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也可以选 用课文中的语句。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可
以概括为“游泳本领高”。
(三)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其他部分并加小标题
小组内交流,统一自学的结果。(教师随机板书)
1.游泳本领高
2.上夜校念书
3.掩护李大叔
4.勇斗鬼子
5.宁死不屈
6.机智逃生
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作为小标题(引用原句要加引号),如:
1.“望着妈妈笑” 2.“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3.“把缸挪回到原地” 4.“什么也没看见”
5.“有志不在年高” 6.“雨来没有死”
四、小组共读,感受英雄形象 1.以小组为单位,快速默读课文,并从课文的事件和相关语句里分析:为什么要把雨来叫作“小英雄”?< br>课文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
2.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一下,然后把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派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可以融入一个小组内,进行点拨指导。
3.全班讨论,并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教师着重 点拨:①巧妙地帮助并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②意志
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依然坚贞不屈 ;③利用自身特点,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
4.小结并板书: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勇敢机智、不畏强敌、宁死不屈的小英雄。
五、边读边演,品读精彩片段
1.确定研读的重点: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部分就是重点段。
(第四部分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分组讨论:作 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来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
的手段是哄、骗、 恐吓、毒打,甚至用“枪毙”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小组内分角色或者分任务进行合作朗读。
4.教师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其余同学评议。
六、课堂作业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用简洁的话写出来。
板 书 设 计



课 时 作 业
一、读一读,写一写。
qiān bǐ dí rén ɡē bo
(铅 笔) (敌 人) (胳 膊)
qiānɡ shuān jié nàn huānɡ mánɡ
(枪 栓) (劫 难) (慌 忙)
二、根据课文填空。
1. 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 光溜溜 )的像条( 小泥鳅 ),怎么也抓
不住。
2. 雨来像( 小鸭子 )一样( 抖 )着头上的水,用手( 抹 )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 吹 )着气,
( 望 )着妈妈( 笑 )。
3. 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 一块一块红绸子 ),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深入学习故事内容,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2.体会课文中丰富的词语和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
3.揣摩文章六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简要复述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一、复习检查
1.回顾课文六个部分的内容。
2.说说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精读人物,学习品质
1.小组合作学习。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中对“雨来”的描写,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巡视。
2.全班讨论,并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教师着重点拨。
举例:
(1)雨来巧妙地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
原文: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师:雨来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这么做呢?
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 的机智勇敢。面对敌人,雨来不顾一切朝后院跑去,实际上
他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交通员。
(2)“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师:这一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出现?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热爱祖国的思 想感情,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一是起强调作用,二是作为全文的一个
线索。
(3)雨来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依然坚贞不屈。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 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
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 上……
师:读这一段话的时候,你们心里有所感触吗?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这是一处细节描 写。鲜血滴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几行字上,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
交通员李大叔,和敌 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4)“有志不在年高。”
师:谁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是乡亲们对雨来的赞 扬,从侧面描写出雨来是一个有志气、懂事的孩子,他的品质深深地感动、激
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3.师:同学们,从刚才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你们已经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动,你们喜欢读这 篇文章吗?
那就再快速地读一次,看看文章中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了你们,画出相关句子。
4.学生汇报交流。
雨来,你
雨来,你
雨来,你
……
雨来,你真是一位小英雄!
教师总结:雨来可真是一位机智勇敢、舍己为人、无私爱国的小英 雄!他生动的人物形象深深地留在
我们的心里,我们要向雨来学习。(板书:生动的人物形象)
三、赏读美景,品悟作用
1.师: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我们一起在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板书:具体的环境描写)
2.学生画记相关句子,自由朗读。
3.思考并交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 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
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 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预设: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反映了雨来家乡的美丽,反衬出日本侵略者的凶残。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五部分第1自然段: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 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
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 悠悠地飞着。”
预设:①“太阳已经落下去”点明了时间。②“红绸子”“鸡冠花”,这红红的颜色暗 示雨来的“死”
的伟大。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六部分第5自然段:
“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预设:以周围安静的环境烘托出当时人们悲痛的心情。
4.教师小结:为了使小说中的人物形 象更加生动,情节更加吸引人,作者往往会加入景物的描写来烘
托气氛。因此,环境描写对于人物形象的 塑造、故事情节的推动起到积极的作用。(板书:烘托气氛)
四、整体把握,简要复述
(一)前后联系,理清关系
1.师:课文主要通过“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这两个部分来 表现雨来是小英雄。那其他几个部分
与全文又有什么关系呢?(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六个小标题)
2.引导学生体会。
(1)正因为第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雨来游泳本领特别好,所以后文中他才能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逃脱。
(2)正因为第二部分写了雨来在夜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懂得了中国人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 br>侵略自己国家的鬼子面前,他能表现得非常英勇。
(3)第五、六部分是事情的结果。
3.师:看来同学们清楚地了解了六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从全文来看哪些部分是重点内容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第三、四部分前标记“★”)
(二)学习串联小标题,简要复述课文
1.师:《小英雄雨来(节选)》这篇课文比较长,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怎样才能既< br>抓住重点又清楚明白地把故事讲出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方法——简要复述。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简要复述”的要点:
用自己的话、按课文顺序、抓主要内容。
抓住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板书:完整的故事情节)
3.师:咱们怎么理解“用自己的话、按课文顺序、抓主要内容”的要求呢?
“用自己的话”就是不要背书,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讲出来。
“按课文顺序”就是不要打乱课文的写作顺序,课文先写的就先讲,后写的就后讲。
“抓主要内容”就是抓住最主要的内容来讲,不重要的一带而过。


4.讲故事有妙招。
(1)课文有六个部分,我们可以按顺序把六个小标题串联起来,这样讲故事时就不会颠倒。
(2)第三、四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应讲得详细一些,其余四部分内容可讲得简单一些。
(3)不是重点的内容可以用一两句话概括。
(三)故事擂台
1.师:下面就依据 这些要求先自己练习简要复述《小英雄雨来(节选)》,谁准备得好,一会儿就请
他来给大家讲故事。
2.学生自由练习。
3.教师指名复述。
4.师生评价。
五、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师:通过阅读,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他的所作所为让你们感动 吗?如果他站在你们面前,你们有
什么想和他说的吗?
2.师:我们被小英雄雨来的爱国精神 和坚强意志所感动,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位小英雄。课后请大家从
以下的作业中任选两项完成。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后作业(三选二)
(1)和同学谈一谈文中你们感受最深的地方。
(2)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3)有条件的同学读一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板 书 设 计
18 小英雄雨来(节选)
生动的人物形象
具体的环境描写 (烘托气氛)
完整的故事情节 (小标题串联法)
教学反思:














第19课 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学目标
1.会认“徽、谜、唇”等生字,掌握多音字“强、吭”。
2.快速默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品味生动、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3.理解“男子汉”的含义,培养争做男子汉的信心和勇气,树立敢于面对挑战的思想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品味生动、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突破方法 通过品读重点词语、句段来积累、理解。
难点 理解“男子汉”的含义,培养争做男子汉的信心和勇气,树立敢于面对挑战的思想意识。
突破方法 ()教师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理解课文。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导读法。()讲授法、练习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联想学习法。()类比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徽、谜、唇”等生字,掌握多音字“强、吭”。
2.快速默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品味风趣、幽默的语言。
3.理解“男子汉”的含义,培养争做男子汉的信心和勇气,树立敢于面对挑战的思想意识。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请你们给“男”字组词,表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
预设:男婴、男孩、男青年、男子、男子汉。
2.师:你们认为现实中或文学作品中有哪些人物能称得上男子汉?
预设:司马光、梅兰芳、普罗米修斯、雨来、自己的爸爸……
3.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欢迎来到“男子汉超市”,品质优秀,数量有限,赶快选购!
(健壮、成熟、高大、积极进取、事业心、自信、勇敢、刚强、诚实、乐观、自由、坦荡)
学生谈论,教师认真倾听,共同交流。
4.

师: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 欣赏的男子汉,他们有着各自独特的气度和风范,不同的品质和性格,
令人可敬
可叹。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的心目中也有一个男子汉,大家想不想认识他?
5.介绍作者,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进行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安徽 谜语 嘴唇 和尚 荤菜 倔强 嘱咐 沮丧 情绪 一声不吭 嘹亮 妨碍 轮廓
辨析多音字:倔强jiàng 坚强qiáng 勉强qiǎng 一声不吭lkēng 引吭高歌háng
区分字形:“徽”左中右结构,形近字有“微”;“嘹”左右结构,形近字有“潦”。
理解词义:
风靡全国:指事物在整个国家非常盛行。
嘱咐:告诉对方记住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我们”家的男子汉的?
(1)对食物有极大的兴趣;
(2)处处要求独立;
(3)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2.用准确的词语或短语概括出小男孩的特征。
天真 幼稚 可爱 沉着 勇敢 刚强
3.作者王安忆对这个男子汉有着怎样的感情?
无尽的怜爱与关注。
四、主体部分,合作探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小男孩对食物有极大的兴趣的?是怎样写的?
吃的量多、范围广、有滋味。
(概括叙述、详细叙述、细节描写)
2.阅读“他对独立的要求”这一部分,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小男孩要求独立的特点的?
(1 )要自己走,要自己买东西。(对神态的观察、描写真实、准确——胆怯、紧张、勇敢、沮丧,表现
了心 理的变化)
(2)自己换橘子水。(熟练——狂热,努力地喝)显示自己长大了,显示自己的成就。
(3)探讨:由“忍不住”到“忍住了”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忍不住 ”是“我”不忍心看到他失败,不忍心看他独立的要求受挫,是对小男孩的关心和爱护。“忍
住了”是要 维护小男孩要求独立的自尊,是对小男孩的理解和尊重。这也是对小男孩的关心和爱护,也正
是有了这种 关心和爱护,小男孩才能真正成长。
3.了解“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这一部分表现出的小男孩的个性特点。
面对进入陌生的环境这一挑战,他镇静、坦然,很快适应。
面对不得不回安徽的事实,他勇敢地跳进车厢,踏上回乡之旅。
五、总结全文
1.本文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的成长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
2.写作特点:
(1)按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
(2)细致的观察,细腻的描写。
六、拓展延伸
1.对小学生来讲,哪些行为可称得上是男子汉的行为呢?
2.寄语男同学。请同学们写一段话,写给班上的男同学。
男生:勉励自己和身边的男孩成为男子汉。
女生:寄语身边的男孩成为男子汉。
建 议:开头使用“亲爱的男同学”之类的称呼;中间语句可使用一些关联词,如“无论(不管)……只要……
就一定会成为……的男子汉”“尽管……但是……也一定会成为……的男子汉”。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第20课 芦花鞋
教学目标
1.会认“搓、葵、祈”等生字。
2.读通 课文,学习阅读长文章。了解用空行将长文章分成小部分的方法,继续学习运用小标题把握文章的
主要内 容。
3.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用空行将长文章分成小部分的方法,继续学习运用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寻找文中关键信息。


()反复朗读,了解文章大意。
难点 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以及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
()联系《青铜葵花》一书,了解人物的特点和故事背景。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分组学习法、实践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搜集《青铜葵花》及作者曹文轩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搓、葵、祈”等生字。
2.读通课文,学习阅读长文章。了解用空行将长文章分成 小部分的方法,继续学习运用小标题把握文章的
主要内容。
3.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成长故事解说员。
师:深深浅浅的脚印,写满成长的 故事;长长短短的故事,感动你我的心灵。同学们,咱们这个单元的主
题是“成长的故事”,谁能来当当 成长故事解说员,说一说《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的主
要内容呢?(教师指名回答)
2.阅读长文有妙招。
师: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小说,而且篇幅比较长,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 ,你们收获了哪些阅读长文章的小
妙招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一侧板书:边读边想、前后联系、串联小标题。
(1)教师用多媒体课 件出示课题,学生质疑,预设:芦花鞋是怎样的一双鞋?围绕芦花鞋发生了什么故事?
(2)朗读导语,明确学习任务,激发探究兴趣。
二、初读课文,探究新知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检查预习情况,要求读准字音。
搓草绳 葵花 祈求 遗憾 污迹 雪屑
2.默读课文,拟写小标题。
(1)师:同学们,咱们在读一些课外书的时候经 常看到段落之间会空出几行,作者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每一
段故事情节分开,这样读者看起来不会觉得故事 太长,阅读体验更舒适。
(2)师:《芦花鞋》也利用了空行将课文分成几个小部分,请你们快速浏览,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拟写各部分的小标题。可以用“芦花鞋”为关键词,提炼故事情节为小标题。
(4)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提炼出最佳小标题,派代表上台写在黑板上。
(5)全班交流,共同评议,确定每部分的小标题。
预设:“全家编鞋”“坚持卖鞋”“雪地卖鞋”“最后一双鞋”。
3.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同桌合作,口头复述。请用咱们学过的“小标题串联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师生合作,小结方法。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小标题串联起来,就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体会爱,感悟美
1.再次默读课文,思考:哪些内容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最深?请在文中相关地方做标记。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感悟人物形象。
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前后联系,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小结:阅读 长文章时,边读边想,联系前后文的内容,就能拉近与故事中人物的距离,更全面地了解人物
形象。
四、推荐阅读,激发兴趣


1.介绍作者曹文轩。
2.教师出示《青铜葵花》实体书,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这本书的“内容提要”。
(教师指名读 )这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
花和乡村男孩 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
的城市。男 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目录,引导学生围绕人物形象及目录,预测故事内容。
4.《青铜 葵花》用一个个故事,一个个细节,打动了每位读者的心。作者在封底上给读者留下了这样一段
话:每一 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
痛苦的风 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们的感受。
2.教师总结: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中还有很多精彩的作品,如《根鸟》《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 》(教
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书的图片)等,每一部都能震撼我们的心灵。同学们,好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好书
能伴随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走进书的海洋,行走在充满真、善、美的世界中,做一个热爱阅读的 人,热
爱生活的人,用书打开我们心中明亮的窗,用书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板 书 设 计
20* 芦花鞋
编芦花鞋→卖芦花鞋 大爱 纯美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表达、倾听及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把自己和朋友相处的故事与大家交流,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愉快和谐地进行沟通。
3.学会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信息、整理信息,有条理地汇报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把和朋友相处的故事与大家交流,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
突破方法 小组交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讨论。
难点 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信息、整理信息,有条理地汇报观点。
突破方法 通过闯关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潜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景教学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表达、倾听及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2.把自己和朋友相处的故事与大家交流,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愉快和谐地进行沟通。
3.学会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信息、整理信息,有条理地汇报观点。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班上学生在一起学习、玩耍的照片。
2.师:谁来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是怎样成为朋友的?
二、明确任务,激发兴趣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名人名言,学生齐读:
“我把痛苦向朋友诉说,就只剩下半份痛苦;我把快乐与朋友分享,就会变成两份快乐。”
2.师:你们同意这样的说法吗?根据实际体会,和同桌讨论、交流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3 .师:大家刚刚的发言很精彩。那么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是彼此信任;有人认为,
是愿意分享,不自私……你们的看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主题就是“朋友相处的秘诀”。 4.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麦咭,播放语音:嗨,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疯狂的麦咭》 。
和朋友相处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我想你们和我一样,特别想知道!悄悄告诉你们,秘诀就藏在城堡里 ,
想要获取秘诀,大家必须通过三个关卡,集齐三座石像。现在请大家分小组组成闯关小队,开始闯关之 旅。
三、快乐闯关,智慧分享
(一)第一关:摩拳擦掌
1.自问自答:我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谁是小组长?谁是小小记录员?谁是小小汇报员?
2.师生互动:怎样才能更好地汇总小组意见呢?
(1)小组讨论怎样写“怎样和朋友相处”的记录单。
(2)说说你的发现。
(3 )小结:小组可以先记录每个组员的想法,再把相近的整合在一起,然后标记出大多数同学认同的想法。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麦咭的话:同学们,恭喜你们闯关成功,获得一座石像。
(二)第二关:火花四射
1.各小组计时讨论5分钟,要求全员参与,认真讨论。教师巡视。
2.小小记录员记录讨论的重要信息。
3.各小组计时讨论3分钟,对记录的信息进行筛选。教师入组指导。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锦囊”:
整理方法:①删除不符合主题的信息;②合并意思相近的 信息;③选出大多数小组成员认同的想法;④分
类、按一定顺序排列。
4.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麦咭的话:同学们,恭喜你们闯关成功,获得一座石像。
(三)第三关:各抒己见
1.小小汇报员在本组预演,听取本组成员意见并改进。
2.各小组汇报员上台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教师收集各小组的记录单)
3.全班评议。你认为哪个小小汇报员的表达最清晰?除了本组意见,你还赞同哪些观点?
4.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麦咭的话:同学们,恭喜你们闯关成功,获得一座石像。
(四)闯关成功。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麦咭的话:同学们,恭喜你们通过重重关卡,获 得三座石像,现在我们进入城堡
领取秘诀吧!
2.切换课件至投影,教师展示各小组的记录单。
师:这些就是和朋友相处的秘诀!同学们, 恭喜你们,凭借集体的智慧获得了秘诀。希望你们能领悟这个
秘诀,和自己的朋友保持友谊,共同学习, 快乐成长!
四、畅谈收获,总结课堂
1.师:通过今天的“口语交际”,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
2.教师总结课堂。
板 书 设 计
朋友相处的秘诀
分组讨论—→记录重要信息—→整理信息—→汇报观点
闯关成功


教学反思:














习作:我学会了
教学目标
1.学会写叙事作文,能够从学会的本领中,选择感触最深的写下来。
2.能按一定顺序把学习本领的过程写具体。
3.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重点、难点
重点 准确选材,按一定顺序把学习本领的过程写具体。
突破方法 回顾本单元课文的叙事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完成习作。
难点 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突破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写叙事作文,能够从学会的本领中,选择感触最深的写下来。
2.按一定顺序把学习本领的过程写具体。
3.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回顾精彩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1.师:在一节节班队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在一次次社 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都曾展现过各自拿手的本
领。现在就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再来回忆一下那令 人难忘的一幕幕。
2.播放轻音乐的同时,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学生以往展示本领或才艺的录像、照片资 料,学生边听边欣赏。
3.师:从同学们兴奋的表情、开心的笑声中,我知道这些照片勾起了你们美好 的记忆。哪一次学本领的过
程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最深,能和大家分享吗?
教师指名回答。(多名学生)
预设:
做家务:包饺子、收拾房间、做菜……
学习生活:电脑打字、上网查资料、查字典……
运动:踢毽子、踢足球、游泳、滑冰、骑车……
娱乐:跳皮筋、画画、弹钢琴、照相…… < br>4.师:同学们真棒!你们的学习、你们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今天这节课就把你们学会本领的过程记下来 ,
好吗?


二、认真审题,准确选材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2.思考:这次作文要求写谁?要求写什么内容呢?怎么写?
3.教师指名交流。(①写自己 ;②写学一项本领;③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要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4.师:听了刚才同学 们的介绍,老师知道你们的本领真多真大,太令老师羡慕了。其实从小到大,我们学
会的本领还有很多很 多,如果让你们数一数,肯定数不过来吧!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这次作文只能选一项
来写,那要选择哪一 项呢?为什么?(教师指名回答)
5.学生生交流回答:比较有趣的、比较有意义的、比较难忘的……
三、范例引路,指导习作
(一)指导过程写清楚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 一个小朋友也学会了一项本领,他学会了煮蛋花。可是,他忘记了先后顺
序,谁来帮帮他?(教师出示多 媒体课件,指名读句子)
在括号里标上序号使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 )接着用筷子把蛋清和蛋黄搅拌均匀。
( )然后往锅里倒上水,打开燃气灶,等水开后把搅拌均匀的蛋清和蛋黄倒入锅中煮熟。
( )先拿出两个鸡蛋,把蛋打入碗中。
( )最后,关闭燃气灶,把煮好的蛋花舀入碗中,加入白糖。
(1)从句子中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2)把它们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2.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我学会了煮蛋花。先拿出两个鸡蛋,把蛋打入碗中,接着用筷子把蛋清和蛋黄搅
拌 均匀。然后往锅里倒上水,打开燃气灶,等水开后把搅拌均匀的蛋清和蛋黄倒入锅中煮熟。最后,关闭
燃 气灶,把煮好的蛋花舀入碗中,加入白糖。
请同学们把这段话齐读一遍。(生读)
3.教师 总结:我们在叙述时要注意动作的先后顺序,把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叙述清楚,可以借助一些表示先
后顺序 的词语,如:先……接着……然后……最后……
(二)指导过程写具体
1.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小朋友在描述煮蛋花的过程中抓住了哪些方面来写?
预设:动作方面,如:拿、打、搅拌、倒、舀。
其实,在叙述时除了抓住人物的动作来描写,还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 心理活动来描写。 2.师:请同学们再看这段话,认真思考,然后给这位小朋友提提建议,看看哪些地方还可以写得再详细些,
或者怎样把他煮蛋花的过程叙述得更具体。
预设:为什么要学呢?动手前心里想什么?会说些 什么?遇到困难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最灰心
的时候,是谁提供了帮助、鼓励?面对自己的劳动 成果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学完后有什么想法?……
3.教师总结:像同学们提出的建议一样,我们可以 抓住自己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叙述,此外,
还可以介绍其他方面的内容。
(三)指导语言写生动
1.教师出示范文:
我学会了煎鸡蛋
在这个愉悦的暑假,我觉得令我最难忘记的事就是学会了煎鸡蛋。
平时,我常常看爸爸煎鸡蛋 。爸爸每次煎鸡蛋时那熟练的样子令我十分羡慕,于是,我也想亲手下厨煎一
次鸡蛋。
一天早 晨,我鼓足勇气来到厨房,从冰箱里拿出了两个鸡蛋,再从柜子下面拿出了清油,走到了厨房来准
备煎鸡 蛋。我用微微发抖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打开灶台上的按钮,“咦,为什么点不着呢?”妈妈笑着走过来,
说 :“你这个小粗心鬼,都忘记开气了!”说着,妈妈随手扭开燃气按钮,火一下子燃起来了,好像一个个
蓝色的小精灵围着支架翩翩起舞呢!接着我往锅里倒了一点油,将鸡蛋轻轻一敲,双手用力一掰,把蛋打
在了碗里面。等油热了以后,我就把打好的鸡蛋顺着铁锅缓缓地倒了下去。过了一会儿,鸡蛋发出了“吱
吱”的声音,仿佛在对我说:“小主人,快翻个面,否则我要被煎焦了!”小鸡蛋的话还没说完,我就立即
翻了个面。这时的鸡蛋已是香气扑鼻!我将它盛在了盘子里。
吃着自己亲手煎的鸡蛋,我心里美滋滋 的。通过这次煎鸡蛋,我明白了“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
甜”的道理。
2.师:这位小作家抓住自己哪些方面来叙述?大家来夸夸小作家,看看谁能夸到点子上。


预设:
①动作:我用微微发抖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打开灶台上的按钮。
②语言:“咦,为什么点不着呢?”
③心理:吃着自己亲手煎的鸡蛋,我心里美滋滋的。
④好词:小心翼翼、翩翩起舞、香气扑鼻、美滋滋。
⑤佳句:火一下子燃起来了,好像一个个蓝色的小精灵围着支架翩翩起舞呢!
3.教师总结: 同学们,在叙述时要注意学习的过程一定要叙述具体,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心理活动来描 写。
四、学生习作,应用练笔
师:夸完别人的作文,你们愿不愿意自己写一写,和大家一起 分享?现在就开始写,注意写的时候一定要
有顺序,用上“先、接着、最后”这样的词语,还应该写动作 、语言、感受等,写完后和同学互换修改。(学
生当堂习作)
五、分享习作,取长补短
师:谁愿意第一个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习作?(教师指名汇报,集体交流)
今天我们在作文课 上了解了同学们那么多的拿手本领,学会怎样把自己学本领的过程清楚、具体、生动地
表达出来,你们可 真了不起!回家后,把自己写的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夸夸你!
板 书 设 计
我学会了
合理的顺序 具体生动的语言
动作神态描写 真实的心理感受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交流学习本单元课文时的发现和新方法。
2.品读词句段,学习使用修改符号修改句段,体会修辞手法在人物描写中所体现的感情色彩。
3.熟读并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养成积累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交流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突破方法 课前组织学生复习课文内容,课堂上让学生交流长文章小标题的特点。
难点 理解“日积月累”中的古诗。
突破方法 让学生独立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了解其大意。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景教学法、点拨法。
学法 体验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学习本单元课文时的发现和新方法。
2.品读词句段,学习使用修改符号修改句段,体会修辞手法在人物描写中所体现的感情色彩。
一、复习导入
师:本单元安排了三篇长课文,分别是《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 汉》《芦花鞋》,我们通过这
三篇课文体会了不同的“成长的故事”。优美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幽默的 表达,一次次震撼我们的心灵,
引发我们无限的深思。我们在品读中思索,在思索中收获。今天让我们一 起走进“语文园地”,来谈谈我们
的收获。
二、“交流平台
1.讨论:这三篇课文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1)学生快速回顾课文。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2.交流:阅读这样的长文章,你学到了哪些方法呢?
(1)学生讨论。
(2)以课文为例,教师指名回答。
(3)教师小结:阅读长文章可以用“边读边想”“前后 联系”“小标题串联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词句段运用”
1.独立思考,修改病句。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句段。
我特别喜欢游泳, 每天都坚持练习。工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学校组织了一次游泳竞赛,
同学们都忍不住 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我果然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告诉我们,好成绩的取得,跟是否勤学
苦练有很大的关 系。
(2)思考:这段话存在哪些错误或不恰当的地方?
(3)师:你们知道有哪些修改符 号吗?怎样用修改符号修改这段话?(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常用修改方
式及符号)
①增:
②删:
③调:
④换:
(4)独立完成修改,教师讲评。
2.小组合作,品读词句。
(1)学生读两组例句,体会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这两组句子中带点的部分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
(2)第一组句子 中把雨来比作“小泥鳅”“小鸭子”,体现了雨来的机灵和游泳本领的高超,表达了作者的
喜爱之情。
(3)师:在我们的印象中,还有哪些动物是可爱机灵的呢?
预设:蝴蝶、猴子、兔子……
(4)师:谁能尝试用这些可爱机灵的动物作为喻体来写比喻句吗?
她( )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穿红衣服的小男孩( )爬到了树上。
“淘气包”马小跳( )跑开了。
预设:像蝴蝶一样;像猴子一样;像兔子一样。
(5)第二组句子加点的部分所用的动物又有什么特点呢?(凶猛、狡猾)
用“像鹰的爪子” 形容鬼子的双手,用“恶狼般的眼睛”形容德军的眼神,体现了敌人的心狠手辣。像这
样,用凶猛、狡猾 的动物来比作人通常表达了作者的憎恶之情。
(6)师:在我们的印象中,还有哪些动物是凶猛、狡猾的呢?


预设:老虎、豺狼、狐狸、老鼠……
(7)学生尝试用凶猛、狡猾的动物作为喻体来写比喻句。
敌人( )大吼起来。
即使敌人狡猾如( ),也逃不过战士的眼睛。
那个小偷( )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
3.教师点评并总结。
板 书 设 计
语文园地
1. 边读边想 前后联系 小标题串联法
2. 修改病句方法:增、删、调、换
3. 用不同的动物来比喻人,所表达的情感不同。
课 时 作 业
一、先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再把改好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
1. 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校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
2. 他因为获得了诺贝尔奖 , 所以写了一篇诗篇。
他因为写了一篇诗篇 , 所以获得了诺贝尔奖。
二、补充下列句子,用动物来比喻人。
1. 他被激怒了,恶狠狠地盯着我。
他被激怒了,像豺狼一样恶狠狠地盯着我。
2. 她的歌声婉转悠扬。
她的歌声像百灵鸟一样婉转悠扬。
3. 三毛瘦瘦的。
三毛像只猴子一样瘦瘦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并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养成积累的习惯。
2.通过品析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回顾旧知,导入课题
1.古诗接龙。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古诗前半句,学生接出后半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师:你们知道这几句诗都是谁写的吗?(李白) 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
《独坐敬亭山》。(生齐读课题)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1.师:同学们再读诗,不理解的词,可以通过查字典来找出释义,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
2.集体交流。
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地飞走了。
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
闲:悠闲。相看:互相看。
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 哪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


(孤单寂寞)
6.教师适时补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四、配乐朗读,背诵古诗
1.师:诗人如此心情,咱们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们把自己当 作李白来诵读这首诗。(教师用多媒体课
件出示图片,学生看图朗读)
2.配乐朗读。
3.教师指名读。
4.学生齐读。
5.背诵古诗。
五、扩展延伸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李白的《秋浦歌(其十五)》:
秋浦歌(其十五)
李 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2.听古诗配乐朗读。
3.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4.理解古诗大意。
板 书 设 计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鸟飞尽
云独闲 孤独寂寞
山相对
教学反思:














第21课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芙、蓉、洛”等生字,会写“壶、雁、砚”等生字,掌握多音字“单”。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3首古诗,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能从古诗中的关键词知道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高尚的情操。
重点、难点
重点 1.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突破方法 ()1.学生自主识字,利用“换一换”“加一加”等识字方法识字,通过临写、书空等方式熟悉
生字的 笔顺。2.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古诗写作背景和大意。()1.学生自主朗读,体会古诗内涵。2.


多形式朗读,体会古诗情感。
难点 体会古诗意境,感受古诗中包含的情感。
突破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古诗意境,体会古诗包含的情感。()学生通过了解古诗创作 背
景,体会古诗包含的情感。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景教学法、朗读法。()想象法、讲授法。
学法 ()体验法、自读自悟法。()合理想象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芙、蓉、洛”等生字,会写“壶、雁、砚”等生字。
2.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一、谈话交流,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今天,让我们一起追随伟人的足迹,好好地去感受古人身上散发的光芒吧。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及写作背景。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 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人誉“七绝圣手”。他的
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 向上的精神。《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被贬为江宁(今江苏省南
京市)丞时所写。辛渐是他的朋友,这 次拟由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渡江,北上洛阳。王昌龄陪他从江
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此诗原题共 两首,一首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另
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清晨在江边送别的情 景。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写的就是清晨江边送别的情景。
2.通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指名读。教师点拨“芙”“蓉”“洛”的读音,学生给生字组词,了解字义。
3.指导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停顿,并在诗中用“”画出来。
(2)学生交流:朗读时应该在哪些地方停顿?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正确停顿:寒雨 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
冰心在玉壶。
(4)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4.借助注释,了解诗意。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①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②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什么。
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标上问号。
(2)汇报交流。
(3)品读第一、二句诗。(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诗句)
①学生想象诗歌第一、二句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②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寒”字与“孤”字的意思。
(自然的“寒”与楚山的“孤”;离别的“寒”与内心的“孤”;对世态心寒,更觉孤立无援)
③学生朗读,教师指名读,齐读。
(4)品读第三、四句诗。(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诗句)
①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什么?
②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冰心”“玉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尽管当时的天气十分阴 沉,朋友远离,还有众多的毁谤以及朝廷的贬谪,但诗人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
应对一切,表明自己的心 仍像玉壶里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③情境朗读:诗人如此豁达,因此在临别之时,他坚强地对辛渐说——
一切的一切,王昌龄没有失望,而是乐观地对辛渐说——
让我们像王昌龄一样,坚强而乐观地说——
5.总结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小结。
(3)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诵古诗。
三、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教师指名认读。
2.请学生说说这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3.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范写,学生按笔画顺序书空,重点指导“蓉”“乾”“坤”。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并没有因为友人的离别而伤感,相反,却乐观地要友人给亲人传达自己的< br>信念,即“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诗人没有因为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与豪迈。
2.布置作业:背诵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并默写古诗。
板 书 设 计
21 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 孤 冰心 玉壶 坚强 乐观
课 时 作 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fú róng luò yáng shuǐ hú dà yàn yàn chí qiánkūn
( 芙 蓉 ) ( 洛 阳 ) ( 水 壶 ) ( 大 雁 ) (砚 池 ) ( 乾 坤 )
二、按要求回答问题。
1. 解释词语。
平明: 天刚亮 冰心: 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2.《芙 蓉 楼 送 辛 渐》是 唐 朝诗人 王昌龄 写的一首 送别 诗。诗人与 友 人 分 别 的 时 间 是
早晨 ,具体的地点是 芙蓉楼 ,友人所去的地方是 洛阳 。
3.《芙蓉楼送辛渐》最后一句是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 清廉正直、永葆高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多音字“单”。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能从古诗中的关键词知道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高尚的情操。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复习背诵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2.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3.导入:古诗简短,却能给我们无限的想象,让我们受到心灵的 震撼。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人物品质有
关的诗歌。
4.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 塞下曲》的作者卢纶(约742—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河中蒲(今山西永济西南)人。著有《卢纶诗集》。
二、朗读古诗,理解词义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2.教师指名朗读。注意读准多音字“单”。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
4.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
5.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1)师: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们懂得了哪个词或哪句诗的意思?
(2)初步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在乌云遮月、大雁高飞的夜晚,敌军首领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3)初步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大雪纷纷,顷刻便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三、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1.感悟前两句。
(1)师:从“月黑雁飞高”一句中你 们感受到了什么?(“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
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 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个字,既交代了时间,又
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2)师:“单于夜遁逃”中的“单于”是谁?“夜遁逃”说明了什么?(“单于”是古时候匈奴的最高统治< br>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说明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夜色的掩护仓皇逃
遁)
(3)指导朗读。
2.学习后两句。
(1)教师指名朗读第三、四句诗,引导学生回答读后的感受。
(2)理解“轻骑逐”。想一 想:发现敌军潜逃,为什么选择“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率领轻装
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 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
(3)如何理解“大雪满弓刀”?(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 时,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一会儿工夫,
弓刀上落满了雪花。将士们虽然还未出发,却像一支支 即将离弦的箭,怀着必胜的信心。这句诗表现了战
斗的艰苦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4)引导朗读。
四、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过渡:在寒冷的冬天,除了有奋勇 善战的战士,还有与严寒抗争,傲放枝头的梅花,下面我们来学习一
首与梅花有关的诗。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引导学生理解诗题。(墨梅就是用水墨不用颜料画的梅花)
4.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元章,号 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
5.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
(1)练习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一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6.检测古诗朗读的情况。
(1)教师指名读,并相机纠正字音。
(2)注意读准“砚”“乾”“坤”等字。
(3)请小组同学来读,读出节奏。
7.小组合作学习。
(1)自读古诗,交流读懂的词语和诗句。
(2)小组成员间交流收获和疑问。
8.小组汇报交流。
(1)理解“我家”。教 师讲述故事: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家的门口有一个水池,他每次练完书法都在此
洗毛笔。他把门前原本清 澈的水池都洗成了黑色。之后人们便把那水池称为“墨池”了。这就是“墨池”
的典故。诗人与王羲之同 姓,故说“我家”。
(2)体会“淡墨痕”。(淡淡的墨痕)
(3)体会“满乾坤”。(充满天地之间)
(4)这是一株怎样的梅?(色淡、气清、低调、不张扬)
9.听故事思考:王冕出身贫寒, 自学成才,不仅善于画荷花,画梅花更是他的一绝,被称为“画梅圣手”。
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 ,劲健有力。在大都期间,士大夫都争着向他求诗索画。据记载,他不愿意
为达官贵人服务,曾有官员和 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向他求画,但都被他拒绝。当官员亲自下乡去见他时,
他听到消息后躲了起来,让官 员吃了个闭门羹。
师:听完这些,你们认为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10. 学生深情朗诵诗歌,教师小结。
板 书 设 计


塞下曲
轻骑逐 必胜信念
满弓刀 奋勇善战
墨 梅
色淡、气清、低调、不张扬
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教学反思:














第22课 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会认“恭、勤、焉”等生字,会写“囊、萤、恭”等生字。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3.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4.通过朗读,体会车胤读书的刻苦,明白做事情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再困难的事也能做到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1.会认“恭、勤、焉”等生字,会写“囊、萤、恭”等生字,能正确读写词 语。2.读准字音,读通课
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突破方法 ()1.学生借助已有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文言字词。2.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合作交流 等方法
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品质特点。()1.学生通过自学课文,学习需要掌握的生字。 2.学生通
过自主反复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
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车胤读书的刻苦,明白做事情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再困难的事也能做到的道理。
突破方法 ()1.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多次朗读课文,从读中感悟。2.教师指导朗读,并引导学生理 解文言
字词。()1.学生提前练习朗读课文。2.学生合作朗读课文,互相解决心中的疑惑。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授法、引导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关于读书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恭、勤、焉”等生字,会写“囊、萤、恭”等生字。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一、揭题导入,引入课文
1.引言:有一个故事流传千古,每当人们读起,都会肃然起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囊萤夜读》 。希
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设疑:“囊萤 夜读”是什么意思?“囊萤”是萤火虫,萤火虫怎么会读书
呢?)
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生字“恭”“勤”“焉”等字的读音。
3.教师指名读,学生评议,注意文言文朗读的节奏。
4.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尝试疏通文意。
2.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说出文意,然后在小组内和组员们说一说。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囊萤”“通”“练囊”等。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恭:谦逊有礼。通:通晓。练囊: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文章大意:(晋朝人)车胤谦逊勤劳 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
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
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4.学生练习朗读,将文章的句子读通顺,并读出文言文的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1.文章开篇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怎样的车胤?请用原文回答。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 br>2.车胤的故事:车胤,生于晋朝,本是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变得一贫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却能
自强不息。车胤年轻时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劳。由于白天要帮别人干活,因此他想利用漫漫长夜多读些
书,好好充实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贫,根本没有闲钱买油点灯,有什么办法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呢 ?
最初,他只得在白天背诵书本内容,直到一个夏天的晚上,他看见几只萤火虫在飞舞,点点萤光在黑夜 中
闪动。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法子,这个法子是什么呢?
预设:他捉来许多萤火虫,把它们 放在一个用白练缝制的小袋子里,因为这个白色袋子很薄,可以透出萤
火虫的光,他把这个袋子吊起来, 就成了一盏“照明灯”。
3.车胤为了读书,夏日利用萤火虫来照亮书本。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些什么?
4.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5.师生一起诵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囊、萤、恭、勤、博、贫、焉。
2.观察生字,教师指名说一说书写要点。
3.教师范写,强调书写要点。
4.监督学生练习。
5.书写评议。同桌之间互相评议,说一说对方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并 对对方的不足之处提出恰当的建议。
板 书 设 计
22 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
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 刻苦学习
课 时 作 业
一、解释加点字和词语。
通( 通晓,明白 ) 家贫( 贫穷 ) 练囊( 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
....
二、翻译句子。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车胤谦逊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三、你知道“囊萤夜读”的意思吗?
原指车胤利用萤火虫刻苦学习的故事,后多形容在艰苦的环境中勤奋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卒”字,会写“逢、卒”二字。
2.读准字音,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3.理解部分文言字词的意 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体会做事只有努力坚持,才能有所收获的道
理。
一、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1.比赛诵读李白的诗歌。
引言:同学们,大诗人李白的 诗,大家都背了不少吧!你们最喜欢哪一首?谁愿意背一首给大家听一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 有关的小古文,请看课题。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揭示课题,理解“铁杵”。
(1)读一读:教师指名读,读后评议。
(2)猜一猜: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
(铁杵,即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很不容易)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引导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也可以问问同桌,做到读准字音 ,
读通句子。
2.同桌合作,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1)自由读一读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2)与同桌交流,自己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写,交流写字方法。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和短语:铁杵、磨针溪、逢、老媪、还卒业。
(2)教师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
(3)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响亮。
(4)教师指导书写“逢”和“卒”字。
4.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文本,标好停顿。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2)教师引领,逐句诵读。
(3)学生齐读,读出节奏。
三、了解大意,细读感悟
1.引导学生自行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2.小组交流难懂的字词。
3.观察字形,说说“曰”字。
(1)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字形,说说“曰”的意思。
(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2)读一读带有“曰”的语句。
4.猜猜“之”字。
(1)“之”,指代的是谁?“问之”,问的又是什么?
(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2)读一读带有“之”字的语句。
5.联系语句,说说“其”字。
太白感其意。“其”是代词,在这里代指老婆婆。
6.人物称呼,不断变幻。
(1)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
(李太白、太白)
(2)辩一辩:为什么不都称呼李太白?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
(3)读一读带有上面人称的语句。


7.调调顺序,感受句式。
(1)看看下面这三句话,读一读,说一说,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意思一样,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
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感觉是大白话,语言不简练了)
(2)读一读书中的语句: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8.梳理文章大意,学生进行汇报。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这条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在做什么),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四、回顾总结,尝试背诵
1.填空,并尝试背诵。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内容。
磨针溪,在 。世传 ,未
成 。过 ,逢老媪 。问之,曰:
“ 。”太白 , 。
(2)自由背诵。
2.乐于展示,我来背诵。
3.眉飞色舞,齐声背诵。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从这个故事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引言: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教师指名朗读。
4.齐声诵读。
板 书 设 计
22 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
有决心
做事情——成功
下苦功
教学反思:















第23课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1.会认“脉、剖、汹”等生字,会写“伦、腹、剖、窟、窿、混”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危险来临时哈尔威船长是怎 么做的,从而体会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心
理素质和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1.会认“脉、剖、汹”等生字,会写“伦、腹、剖、窟、窿、混”等生字。 2.通过人物的语言以及行
为,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突破方法 ()以读为主,抓住文中关 键句段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人物的高大形象。教师可以适当地创 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再现当时的情景,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
悟。()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
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品质。
突破方法 ()1.学生朗读感悟。2.教师点拨。()1.小组讨论,探究问题。2.教师引导学生理 解课文的思
想,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启发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学法 ()自读感悟法、讨论交流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泰坦尼克号》主题曲。()多媒体课件、关于雨果的照片和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脉、剖、汹”等生字,会写“伦、腹、剖、窟、窿、混”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欣赏音乐,导入新课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歌,引发学生联想。
2.师:你们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影的插曲吗?(教师指名说说对《泰坦尼克号》影片的了解)
3.教师小结: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悲剧,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的艺术创作,从而产生了许多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来欣赏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板书课题)
4.引言:《“诺曼底号”遇难记》为我们描述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按要求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围绕下面的要求,同桌合作,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同桌检测认读生字的情况,并交流识记书写的要点。
(2)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和词语,全班读一读。
(2)教师指名反馈生字的读音以及书写的要点。
字音:“号”是多音字,在文中读“”;“秩”是卷舌音,“嘶”“宰”是平舌音。
字形:“嘶”是左中右结构,各部分要写紧凑一点。
(3)开火车读生字词,在读中巩固。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指名反馈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
地点
起因
经过
1870年3月17日夜晚。
从南安普敦到根西岛的航线上。
雾大,全速前进的“玛丽号”撞向了“诺曼底号”的侧舷,< br>将“诺曼底号”的船身剖开一个大窟窿。
人们惊慌失措,你推我搡,船上一片混乱,哈尔威船长沉
着镇定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逃生。


60人全部获救,船长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随轮船一起沉
入了大海。
(2)教师指名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4.教师指名反馈:了解了“诺曼底号”遇难的整个经 过,这个故事带给你们怎样的感受呢?谁能用一个简
单的词语说一说?(感动、激动、自豪、惊魂未定、 害怕、恐慌、慌张……)
三、抓住关键语句,探究海难发生的原因
1.引言:同学们,“诺 曼底号”造于1863年,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
之一,像这样一艘 邮船,晚上出航时没有什么可怕的。然而危险就这样没有任何预兆地降临到了这艘船上,
这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
2.教师指名反馈。预设:
(1)大海上夜色正浓,烟雾弥漫。
(2)雾越来越浓了。
(3)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隐约可辨。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读出雾的大。
4.过渡:因为当时的雾太大了,所以这 艘船的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
乡。突然一声巨响……
5 .教师紧张地追问:发生了什么?(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然后用文中的句子说。在说的过程中,通
过教师的表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惊恐地问:黑夜里,发生了——(教师指名读)
(2)教师恐惧地问:宁静的黑夜里,发生了——(小组读)
(3)教师惊慌而恐惧地问:宁 静的黑夜里,“诺曼底号”的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突然一声巨响,发生了—
—(全班读)
四、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一艘“年轻”的“诺曼底号”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发生了海难。当时 船上包括船长在内一共61
人,我们知道最后除船长外,其他人全部逃生。那么,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 船长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呢?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 书 设 计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结果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课 时 作 业
一、给加点字注音。
湍急( tuān ) 酣睡( hān ) 漆黑( qī ) 窟窿( kū )
....
蓦地( mò ) 幽灵( yōu ) 岗位( gǎng ) 履行( lǚ )
....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mí 漫( 弥 ) pōu ( 剖 )开 wéi ( 维 )持 主 zǎi( 宰 )
hùn ( 混 )乱 bēi( 卑 ) 微 cuò ( 措 )施 穿 suō( 梭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危险来临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从而体会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
的心理素质和舍己为 人的高尚品质。


一、谈话导入,激发好奇
1.引言:同学们,当你们正在沉睡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时会怎么样?
(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2.过渡:是啊,谁都会感到惊慌、害怕。当“诺曼底号”的乘客们被 巨响惊醒,并且知道自己所乘坐
的船身上已经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时,又会是怎样的局面呢?
二、想象品读,体会惊慌
1.学生想象,交流汇报。
2.过渡: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一场面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
3.教师指名反馈。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 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
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 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
直喘粗气。
(1)教师指名读文,其他人评议。
(2)在同学们提建议的基础上,再请该同学读一读。
(3)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们来读,你们会怎么读?会强调哪些词语?为什么?
(4)教师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悟后有感请地读。
(5)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角色朗读,体会镇定
1.引导学生想象 :同学们,求生的欲望让乘客们一窝蜂地拥上救生艇,你推我搡,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
会出现什么新 的危险呢?
(推搡中有人会落海,抢救工作变缓慢,老弱妇孺会落后,救生艇会翻……)
2 .师:同学们,再这样下去,救援工作无法开展,可能会有更多的人丧生于大海,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
黑暗中传来了简短有力的对话。
(学生朗读文中对话部分)
3.教师指名反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一个怎样的声音?
(坚定的、镇定的、果断的、严厉的、威严的……)
4.教师指名反馈:这声音让你们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船长?
(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处事果断、指挥有方)
5.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船长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处事果断、指挥有方。
四、想象画面,体会英勇
1.过渡:黑暗里坚定而严肃的声音,使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上只
有一个人没有逃生,他就是——(学生:哈尔威船长)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悲壮的音乐,示范读课文。
(船头先下去……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3.师:同学们,你们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学生发挥想象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4.教师小结:感人的画面已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大家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自然段。
5.教师根据情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教师用多媒体课件配乐,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7.师:同学们,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得救的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五、理解句意,深化主题
1 .过渡:同学们,在危险面前,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沉着地指挥人们逃生。作者这样评价这位伟大的船
长:(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语句)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2.引导学生讨论这几句话的意思。
3.学生集体交流反馈。
(提示:在死亡面前 ,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己为人,他的高贵品质是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
与他相提并论的)
4.教师小结:“诺曼底号”不幸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慌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 指挥


船员,使船上所有的人获救,而自己却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危难时刻舍己为人、 沉着冷静、指挥有方
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 人生犹如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前方也许风平浪静,也许惊涛骇浪,但不管何种境遇,你
们都得努力驶 向前方。面对惊涛骇浪,你们要冷静,要临危不惧、机智冷静。只有这样,你们才能成为生
活真正的舵手 。
板 书 设 计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教学反思:














第24课 黄继光
教学目标
1.会认课文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通过感受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勇与顽强。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课文生字。2.通过自我阅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突破方法 ()1.学生通过朗读,学习和记忆生字。2.学生反复朗读,理解词语,了解文章大意。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2.教师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通过感受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勇与顽强。
突破方法 ()1.学生朗读感悟。2.教师点拨。()小组讨论,探究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上甘岭战役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课文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通过感受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勇与顽强。
一、揭示课题
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人物,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认识其中 一位英雄,他就是——黄继
光。(板书课题)
二、细读理解,感受英勇顽强


(一)通读课文,疏通字词
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在读的过程中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
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识字。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2)开火车认读;(3)同桌互读。
(二)感受接受任务之紧急
1.迅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这 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主要写了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夺下597.9高地,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
敌人的火力点,最后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枪口的感人故事)
2.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 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英雄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到了上
级怎样的命令?课文是在第 几自然段描写的?
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朗读。
(2)师:听了同学的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时间紧、任务重)
(3)小结:战斗已经持续了四天四夜,多么激烈啊!战士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3.同学们自 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屡次”“比雨点还密的枪弹”,思考:如果不在黎明前攻下597.9高
地 ,事情会怎么样?
(当时情况危急,如果不果断采取措施,就会完不成任务,甚至全部暴露直至全部牺牲)
4.师:在这万分紧急、千钧一发的紧急时刻,是谁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板书:黄继光主动请战) < br>5.师:黄继光是如何向营参谋长请战的?他当时的神情如何?请同学们读一读第5自然段。(用多媒体课 件
出示)
6.指导朗读。
(三)体会英雄的信心与无畏
1.师:当黄继 光接受了这个任务之后,大喊了一声(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黄继 光在喊出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是怎样的心情?(坚定、充满信心)
2.指导朗读。
3.敌人会让他们顺利地摧毁火力点吗?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4.此时这个重任就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身上,他是否完成了任务?他做出了怎样的壮举?
5.默读第8~11自然段,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然后读给大家听。生汇报。
(1)体 会第11自然段“张开”“猛扑”“堵”等词语;(2)播放电影《黄继光》堵枪口的片段;(3)谈感
受,指导朗读。
6.英勇的黄继光就这样牺牲了,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他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 的战友们愤怒了,大
声地喊着:“冲啊!为黄继光报仇!”
7.是谁激励了战士们?最后的结果怎么样?(板书:消灭全部敌人)
8.让我们带着战友们对敌人的仇恨,再带着夺取胜利的喜悦,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升华
师:黄继光倒下了,他永远地留在了朝鲜,留在了中朝人民的心中,此时此刻你 有怎样的感受?你想对黄
继光说些什么?
板 书 设 计

课 时 作 业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是( C )。
A. 战役(yì) B. 屡次(lǚ) C. 摧毁(chuī) D. 胸膛(táng)
二、给下面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 黄继光充满了信心和力量,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三、朗读课文中,令你感动的段落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教学目标
1.知道自我介绍的基本形式,学会清楚、规范地自我介绍。
2.能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自我介绍,知道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应有所侧重。
3.别人介绍时能学会倾听,并及时做出评价和反馈。
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自我介绍的基本形式,学会清楚、规范地自我介绍。
突破方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难点 1.能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自我介绍,知道对象和 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有所侧重。2.别人介绍时能学
会倾听,并及时做出评价和反馈。
突破方法 小组交流后模拟练习,教师点拨。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点拨法。
学法 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自我介绍的基本形式,学会清楚、规范地自我介绍。
2.能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自我介绍,知道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应有所侧重。
3.别人介绍时能学会倾听,并及时做出评价和反馈。
一、谈话引入,明确基本形式
1.引言:同学们,如果你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怎样让大家快速地认识你们?
(学生回答:自我介绍)
2.板书课题。
3.谁来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自己?(随机采访,教师回应)
4.过渡:姓名、年龄、来自何 处是一个人的基本信息。这些基本信息我相信每个同学在自我介绍中都能说
清楚。(板书:说清楚)我们 在自我介绍时,还可以说些什么?
(指名回答,预设:突出的外貌、性格、爱好、特长等)
5.教师小结:只要介绍了自己的基本信息、外貌特征、性格、兴趣爱好等,再加上开场白和结束语(板书:开场白+内容+结束语),自我介绍就说清楚了。
二、情境转换,学会选取重点
1.情境一:打电话向陌生客人介绍自己
情境再现:星期天,妈妈让你去家门口的车站接一位 不认识的客人,你需要先在电话里介绍自己,以便接
站时让他能够认出你。你会怎么向这位客人介绍,好 让他快速认识你呢?

2013高考成绩查询-英国建筑学排名


商鞅变法时间-六五普法宣传标语


生活启示-演讲比赛策划书


兴致勃勃-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松觉不爱-上海财经大学招生办


上海复旦视觉艺术学院-革命先烈故事


处暑养生-安徽城市建设学院


2016湖北高考分数线-出国留学人员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