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全套教学设计-教案【2020最新版精品】

巡山小妖精
622次浏览
2020年08月31日 11: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北工大录取分数线-圣保罗大学


【统编】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
教学设计 教案
(建议先预览30页)
专家团队打造,全册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精品设计

1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


2


1.古诗词三首
《从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新知探究:
3
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1、指导看课文插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汇报,小结。
新绿初绽的树枝、栅栏、花丛掩映的小径。小男孩在菜园里追胡蝶。可老
师怎么没看见蝴蝶呢?
3、古时候有位著名诗人叫杨万里,他觉得这个小男孩捕捉蝴蝶的情景非常
有趣,就写下一首诗 叫《从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课题)
4、读课题,认读“宿”。
5、轻声读诗句,读准“徐、上疏、未”
6、认读生字,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7、朗读感悟。
(1)交流,理解词语。
径:小路,急走,快跑。疏疏:稀疏
无:没有。寻:寻找。
(2)交流,理解诗的大意。
A、在稀蔬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
没有长茂盛。
b、一个孩子奔跑着追逐扇扇起舞的黄蝴蝶,这蝴蝶飞入金黄的菜花从中,
怎么也找不到了。
8、朗读全诗,感悟意境。
这首诗描绘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表达了诗人
的喜悦之情。
三、指导书写6个字。
未:(一)(木)(独)(未来)(未必)(未卜)(未卜先知)
店:客店、旅店、商店、店长、店铺
徐:徐徐、徐步、姓徐、清风徐来
菜:白菜、青菜、菜刀、菜园、菜场
4


宿:住宿、宿舍、宿营
四、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老师范读
使学生对古诗诵读有进一步的感悟。
3、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 组读得最好。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
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
4、学生美读
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
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 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五、板书设计
篱笆小路
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
黄蝶菜花
美丽、可爱
5







【教学反思】
本课是宋代诗人写的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
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 境。
学生对古诗已经不再陌生,所以在本学期教古诗时除了要引起学生对学习
古诗的兴趣之外 ,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三
步学习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 诗意”“想情景,体感情”。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而且由于古诗的琅琅上口,学生多数比较感兴趣,我感 觉效果
很不错。











6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
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
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
好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
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 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
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诗,题 目叫《四时田园杂
兴》。
2、介绍作者:
⑴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 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
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
7


少。)
⑵介绍作者:
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范成 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
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 士。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此后10年隐
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 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
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
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 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3、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
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 春日”“晚春”“夏
日”“秋日”“冬日”五组。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⑵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听范读
⑷个人自由朗读。
⑸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8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 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
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昼:白天。
⑵耘:除草。
⑶耘田:在田里除草。
⑷绩麻:把麻搓成线。
⑸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⑹未解:不懂。
⑺供:参加。
⑻耕织:耕田织布。
⑼傍:靠近。
⑽桑阴:桑树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质疑: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⑵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 “耘田绩
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
会对“ 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⑶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
9


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 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 真、勤劳、不怕苦、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 出小孩子的调皮
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
次 比一次读得好。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老师配乐吟读。
4、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六、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
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 美好。
七、知识的延伸
1、说明《四时田圆杂兴》还有60首,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 、王
维、陶渊明……(课件)
2、再学习一首(课件)田园诗篇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 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
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首诗人们在田园生 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习:
要求大家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并尝试背下来。
夏时田园杂兴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口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
八、总结
10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 课后可以多
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
李白一 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 弃疾的一首田园小令,好似一幅有声有色
的农村风俗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赏心 悦目的感觉,
抒发了词人对村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和
劳动 场景,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图景,二老融洽,孩子孝顺,老有
所养,少有所事。在写景方面, 作者把茅檐、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
的事物组合成一幅清新的画面,淳朴、自然;在写人方面, 作者把一家老小不
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
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
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 真实地反映出来。词人尤喜小儿,“无赖”、“卧
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真活泼的神态。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词意,想
象词中描绘的情景。
2、有感情读词,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11


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
生受到美的熏陶。
2、喜爱宋词。能融入课文,感受村居生活的宁静祥和之美。
【设计理念】
这首词 由景见人,因人及事,以事传情。作者将景、人、事、情融为一体,
以明快、流畅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 一幅恬淡、惬意的田园美景。对于这样意
境幽美的词,在教学中应积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 复诵读,指导
学生注意词的韵律、节奏和情感。重点抓住描写小儿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
生的 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
词意。
【设计思路】
本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景,下片叙事。作者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新、
悠闲美好的乡村家庭生 活画卷。在教学时,教者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感知、
感悟全词。真切地领会词的意境美、情感美。领会 “醉”的深刻含义。
【预设流程】
1.开门见山,了解宋词。
2.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3.精读课文,品悟词意。
4.赏读课文,体验词境。
5.吟唱课文,追溯词源。
6.拓展延伸,词韵袅袅。

12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了解宋词
1、师板书“村居”。同学 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预设)(就
是“农村人家”的意思)生:(清)高鼎古诗《村居》以 及田园生活画面。
2、师小结:同学们能联系生活浮想联翩,老师真佩服你们。但今天我们学
习的“村居”不是诗,而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师板书“词”。和“诗”
一样,“词”也是一种 文学体裁。说白了,“词”就是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配乐而唱的诗,因先有乐,后有词,所以也称“ 曲子词”。《村居》就是这首词
的题目,而为“村居”所配的乐曲是…师板书“清平乐”,师:谁来读一 读?生
读。师点拨乐的读音。“清平乐”也就是词牌名。词牌名很多,也很美,比如“虞
美人” 、“满江红”等都属于词牌名。那么,认识了词,再让我们响亮地读一读
这首词的全称吧!注意词牌名和 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生读:《清平乐村居》。
3、师:了解了课题,接下来我们应该解决什么?生:作者。
师:你说得真好!谁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生:辛弃疾。师板书作者。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所查阅的关于作者的资料?生介绍,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词人。(播放画面)
4、师:接下来,我们将轻松地走入课文,去用心品读这首清词丽句。
二、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1、师:请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个字音读准确、读响亮。生放声读文。
2、师正音。一生读文,其他生在心中跟读。
师:这首词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叫上片,后一部 分叫下片,朗读时两片之
间要略有停顿。细心的小朋友们,我们从诗与词的
外形上比较一下, 它们有什么不同?生:诗句字数相同对仗工整,而词句
字数或长或短,这是为了吟唱时和所配的曲调押韵 。因此,词还有一个小名叫
长短句。有趣吧?
13


师: 谁再来展示读一读?生读,注意上下两片之间的停顿。请男女同学分
别读上、下两片。生再齐读。师板书 剥。读bao音是指去掉外皮或外壳。比如,
去掉香蕉皮就叫剥香蕉;去掉大蒜皮则称为剥大蒜;去掉桔 子皮就称为剥桔皮;
去掉莲蓬的外皮就叫生:剥莲蓬。好,齐读。生齐读。生书写“剥”字。
师:再请生读课文,看着屏幕读。一生读。师强调“蓬”作为韵脚的读音,
这是古诗词中和仄、押韵的需 要。应该读蓬音。如:“小、草、好、媪;东、
笼”。生齐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三、精读课文,品悟词意
1、师: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观察画面边思考每句话都写了什么。 生
默读。师:好,这首词写得朴素易懂,请联系插图说说哪些话你自己就读懂
了。
生 :无赖。师板书无赖。师:联系生活,说说你对无赖的理解。(生:活
泼可爱)再读读感受小儿子的天真 可爱。
师:文章中哪句能看出小儿子的天真可爱?生:卧剥莲蓬。
师:他剥莲蓬时还会有哪些姿势?生:躺着、趴着、打滚等。
师:这一个卧字真是神来之笔呀!那么诗人是怎样点评这个小儿子的?生:
最喜。
师:你知道这“最喜”是什么意思吗?生:最喜就是最可爱,最讨人喜欢。
2、师:还读懂了哪些诗句?生:锄豆就是在豆田中锄草。织:用竹条编织
鸡笼。
师:请你读一读相关词句。生:“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师:请你点评一下这两个儿子吧!生:这两个儿子多么勤劳,多么懂事啊!
3、师:谁还想说你读懂了什么?生:翁媪(一个老公公,一个老婆婆)。
师:现在,老师把 两位老人家请出茅屋。你来对照画面,读词中的句子。
生:“白发谁家翁媪。”师:齐读。生齐读。
师:我们看看这对老夫妻在做什么?生:在聊天。
师:怎样聊天?生:喝酒、带着醉意,醉就是带着醉意。师板书“醉”字。
14


师:请你读出文中的句子。生:醉里吴音相媚好。
师:播放词句:请齐读。
师:那你知道什么是吴音吗?生:吴音(作者当时被贬居住在江苏上饶,
当地的方言就叫吴音, 是一种温柔绵软,婉转动听的语言)
师:哈哈,我们肯定听不懂。
师:老夫妇不仅喝醉了,而且还被自己的幸福生活陶醉着。
师:“相媚好”是什么意思?生:相亲相爱亲亲热热的样子。师板书相媚好。
师:老两口操着 吴音相媚好,那你知道他们在用当地方言聊什么吗?生自
由想象答。师:说不定看着儿子大了想给儿子说 房媳妇呢,也说不定在回忆自
己年轻时谈恋爱说的悄悄话呢。
师:孩子们长大成人已经能帮父 母耕田持家,老两口喝点小酒,说说笑笑,
享受着天伦之乐。多么温馨幸福的画面呀!虽然生活清贫,但 一家五口其乐融
融,沉醉其中,就连路过的作者也被深深陶醉。让我们也带着醉意,感受这醉
人 的生活画面吧!师引读“醉里吴音…”生齐读。
3、师:还有谁读懂了别人没读懂的?生:茅檐低小就 是茅屋低矮小巧。生:
溪上青青草就是溪边绿草茵茵。
师:那么看着那一丛丛青翠的小草,你打算怎么读这句话?生读。
师:周围绿草茵茵,那么你知道小溪什么样吗?生说:清澈、潺潺、淙淙。
师:小溪里会有什么?生:有小鱼、莲花和莲叶,并散发着清香。
师:屋矮檐低,门前溪流潺 潺,岸边碧草如茵,清水碧草相映生辉。这么
美丽的居住环境多么令人陶醉啊!我们来读读整首词好吗? 生齐读。
四、赏读课文,体验词境
1、师:读着看着,看着想着,这首村居就是描写一家五 口生活的画面。请
默读,想象画面。生默读。
2、师:假如你就是作者,路过这座小山村,请 问,首先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茅屋、小溪。师:书上是怎么写的?生读诗句。
15


师:接着你又看到了什么?生: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两口在聊天。师:请你读书上的诗句。生读。
师:再接着走,你又看到了什么画面?生说:大儿、中儿,小儿。师:请
你读读诗句。生读。
师:好哇同学们,我们随着词人的脚步走走停停,用想画面说画面的办法
就能记住整首词。这种 学习方法你喜欢吗?生:喜欢。
3、师:那么细心的小朋友,你一定发现会这首词中有个字被反复使用 ,是
哪个字呢,谁知道?生:“溪”字。
师:仔细看书这三个“溪”字有什么不同?生说。师板书:溪上、溪东、
溪头。
师: 看到这几个表示地点的词,你想到什么?生:说明这里有一条清澈的
小溪把周围的景物串连起来。 师:你真是个有想象力的孩子。三个“溪”字串成了词的脊梁。词人沿“溪”
而行,周边的景物尽收 眼底,心情陶陶然,脚步飘飘然,怎一个“醉”字了得。
师: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写好这个“溪”字?生想。生书写“溪”及“奚”
字。
4、师 :如果此时,你与词人一道漫步溪边,看到这户人家老人在饮酒聊天,
青年在辛勤耕作,小儿在卧剥莲蓬 …说不定你也诗兴大发想吟词一首呢!请你
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来点评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吧!生 :温馨的村居。
和谐的村居。无忧无虑的村居。充满亲情的村居。美好的村居。温情的村居。
令 人向往的村居。富有诗意的村居。清新秀丽的村居。和睦的村居…
师:村居生活多么安宁和谐!田园风 光多么清新动人!用一个字来形容,
村居生活怎么样?生:美!师板书“美”。
师:是啊,村 居生活人美、景美、情更美。让我们吟出大词人对村居生活
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吧!《清平乐村居》起!生 读。
五、吟唱课文,追溯词源
16


师:一首词就是一 首歌。学习之初老师就介绍了,词是配乐而唱的诗,那
么古人配的是“清平乐”的韵律,而今人则为它配 上了现代的乐曲,同学们想
不想听听?喜欢的也可以跟着唱一唱。(播放歌曲)
六、拓展延伸,词韵袅袅
师:感受了这首清新欢快的田园小令,再请同学们欣赏这位豪放派大 词人
的另外两首作品,请看屏幕:自读后,齐读。
师总结:可怜白发生!同学们,喜欢这位大 词人和他的作品吗?生:喜欢!
多美呀!词中有画,画中融情,余韵袅袅,传诵不息。唐诗宋词既是我国 古典
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
习更加热爱祖 国的传统文化。记住:腹有诗书,生接:气自华。
七、布置作业:
背诵《清平乐村居》,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词)
(宋)辛弃疾
青青草溪上景美
醉相媚好溪东美情更美剥
无赖溪头人美

17


2.《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培养语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读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与和谐,获得美的享受。
3、体会感受乡村生活,培养学生热爱乡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读课文,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
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一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独特的美,特别
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的孩子;二是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
的顺序。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18


(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
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叫做陈醉 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
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
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饰”不要读成“shì”,“巢”不要读成
“cáo”,冠字 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
的含义。
学 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
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 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
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 读课文,从作者
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五、自由读课文, 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
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 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
美丽的画面。
六、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19


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
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由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
获,为交流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
着的独特、迷人的美? 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 体会乡下人家独
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
方 式来参与学习。)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
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20


(再请 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
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
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
再想象一下“高楼 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
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 ,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
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 鼻
子走。)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 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
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 再来
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
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 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 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
“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 br>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
动(如乡村图片展、收 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21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
诵下来。
(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
笔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无论何时
屋前:瓜、藤、叶(别有风趣)春天
院子里:花、竹、笋(朴素中带着华丽)
四处:鸡(悠闲自得)
小河:鸭(快乐游戏)
门前:吃晚饭(和谐自然)夏天
瓜架上:纺织娘(快乐歌唱)秋天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无论何时
屋前:瓜、藤、叶(别有风趣)春天
院子里:花、竹、笋(朴素中带着华丽)
四处:鸡(悠闲自得)
22


小河:鸭(快乐游戏)
门前:吃晚饭(和谐自然)夏天
瓜架上:纺织娘(快乐歌唱)秋天



教学反思:
《 乡下人家》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作者
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 自己的感情,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
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耸着尾巴的雄鸡,
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纺织娘在月明人静的夜里,便唱起歌来”都体
现了作者喜爱乡村生活的感情。



3、《天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悟“中而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2、会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话。
3、学会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难点:
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23


一、情景导入
“活泼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善于想象也是孩子们特有的优势 ,即使一
方小小的天窗,也会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好玩的世界。一方小小的天窗会给乡下
的孩子带 来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透过天窗,探个究竟。(板书课题齐读)
二、自主探究
(一)学习第二部分:
生默读课文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成了他们 唯
一的慰藉?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认真默读课文4—7自然段,在感受深的地方
写上自己的体 会。
1、图文结合、小组讨论
(1)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透过天窗,孩子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分别用直线、波浪线划
出。
(3)联系课文与实际情况,理解“慰藉”、“唯一”。
2、汇报点拨:(课文从下雨时、晚 上两个时间写,孩子们被关进了黑压压
的屋子时,他们十分孤独、寂寞时,天窗给他们带来了慰藉)
3、汇报
生:透过天窗,孩子们看见了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
雨脚卜落卜落跳得多欢快,孩子们多羡慕呀!
生:孩子们看见了闪电。
生:透过天窗,孩子们看见了一颗星、一朵云。
生:透过天窗,孩子们看见一条黑影掠过。)
大家开动脑筋,孩子们还会看见什么?
(生:流星;萤火虫;月亮??)
透过这小 小的天窗,孩子们由自己看到的点点滴滴又想到了什么呢?从文
中找出相关内容,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读书。)
生:汇报——(孩子们由看到的雨、闪电,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
24


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
倍百倍。)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你听到了什么?(我听到了风像狮子一样的吼叫,雨
像千万条鞭子打向地面,雷就像有人重重敲响的锣,电就像就像利剑划破了夜
空??)把我们带进的一个 风雨交加的世界!我们都来通过读,一起感受想象的
威力。
生:齐读第5自然段。
雨天,透过天窗,孩子们由自己丰富的想象感受到了外边世界的精彩;晚
上,他们得到了更多的精彩:一 颗星、一朵云、一条黑影,让活泼会想的孩子
们想到了什么呢?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 ,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无数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你 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
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 猫头鹰。
读到这儿,我想问大家,作者在这部分的表达时,为什么要用上一系列的
“也许呢” ?(因为孩子们还没来得及看清楚,黑影就消失在视线,不能确定,
只能猜测??屋子里黑压压的,孩子 们很无奈,但天窗给他们带来了快乐。)
用读把你的感受到的快乐体现出来。
快速读第7自 然段。通过学习,我知道天窗是非常神奇的。小玻璃上面掠
过的这条黑影,你想到了什么?(生:太白金 星的拂尘、来寻食的野猫、娥姐
姐的丝带、悟空的金箍棒、主人遗弃的可怜的小猫、利波特的神扫帚?? )
同学们,当这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在孩子们的想象中展开时,
黑暗、(恐惧孤独 、寂寞)离孩子们——(远去!)师:而留在孩子们心中的
只有这——(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 )
(2)练习用“慰藉”、“唯一”造句。
(二)第三部分:
1、小组分任务读。
25


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 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起看课文最后一部
分,男女合作读,边读边感受。
2.引导理解关键句子。
师:是啊,为什么说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生:天窗虽小, 可是
给孩子们的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是神奇的;生:天窗是神奇的,可孩子们的心、
孩子们的想 象更神奇;
生:神奇是因为只是一块普通的玻璃,却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带来了许
许多多。
生:透过天窗,孩子们从无中看出了有,从虚中看出了实,太神奇了!
生: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无尽的空间,孩子们的思绪在这里不受任何限
制,非常神奇??)
三、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不但说得好、读得更好。同学们,在你们今后的生活道路
上 ,也会遇到像茅盾爷爷一样孤独、无奈、失落的时候,我希望这时候你们也
能时时打开自己心灵里那一扇 神奇的天窗,张开想象的翅膀,这样,你的心灵
也会感受到慰藉,你会感受到创造带给你的快乐。想象是 首隽永的小诗,想象
是只悠扬的曲调,想象是一对金色的翅膀,有了它,我们就可以飞起来离开熟
悉的陆地,离开司空见惯的事物,进入一个个神奇、美妙、广阔的境界。愿同
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使 得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愿你们的人生永远有一扇
天窗向你们开放。三、拓展积累
四、扩展:
下雨了或下雪了,透过玻璃窗,写写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板书:
26



3、“天窗”

慰藉(看到想到)
神奇(从“无”到“有”从“虚”到“实”)






4.《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实际和
自己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在 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2.写摘录笔记,自学生字新词。认字6个,写字8个。学习多音字“和”。
3.通过学习与 交流,理解“映照、绚丽、流淌、回旋、轻柔、应和、纤细、
催促、袅袅、沉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并指导学生运用抓关键词和写作
句式的方法学习,提升学生诵读和理解的习能力。
4.继续 学习针对课文的层次结构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
问,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 点;学习旁注心得笔记。
5.在老师引导下,学习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写景中的抒情,指导学生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编创,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和表达春水的不同特点,提升
语言表达能力。 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27


1、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本语言的美感。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多角度描述,丰富情感,练习
表达
【教学准备】
1.生查资料理解“三月桃花水”;
2.教师ppt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情感。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还沉浸在以锐不可挡之势而来的滚滚二
月春潮里,今天,三月桃花 水犹如一架竖琴带着它的节奏和明净向我们涓涓流
来。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2.指导学生读好课题,与《春潮》进行对比阅读。
3.练习对课文题目质疑。(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三月桃花水指的是农历三月江河水涨 ,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所以被
人们称三月桃花水或者桃花汛。
4.播放三月桃花水视频 ,请同学们谈一谈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
象?(陶醉,很美……)
师:同学们,三月桃 花水以它美丽的倩影从色、形、声等角度由动态、静
态出发,向我们诉说着春天的赞歌,那么著名散文家 刘湛秋先生又是如何赞美
它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悟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整体感悟。
1.师:昨天已经预习课文了,现在我们找几个同学读课文,检查预习课文的
情况。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2.检查生字词。
28


映照绚丽流淌樱花回旋竖琴波纹轻柔琴弦应和纤细催促开犁披上袅袅沉醉
鞠一捧
1)自读词语。2)指名读。3)交流自己利用工具书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
师:同学们把词语学习的认真扎实,老师要为你们点赞。现在请同学们默
读课文:
要求:1.用双直线画出文中的中心句,并且在这个中心句找到关键词语,
用“”做标注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师:ppt出示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师:指导学生在该句旁边做简洁的批注——中心句这个句子用到了什么修
辞手法呢?
比喻把三月桃花水的声音比喻为“一串小铃铛”,形容它的声音悦耳;把
三月桃花水的光芒比喻为“一匹 明洁”的丝绸,形容它的光亮。(师指导学生
做批注比喻)
课文开头以两个问句的形式出现, 请同学们齐读。那么它们的答案在哪里
呢?就在课文中,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与这两个问句相 对应的段落,
然后读一读,把三月桃花水还比喻成什么呢?开始吧。
(生浏览找出相应段落自由朗读)
3.交流汇报。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1)对应3、4段,写的是三月桃花水的声音。
(师:把34自然段的段号连在一起画||, 表示这两段都描写三月桃花水
的声音,指导学生用双斜杠做标注,并写上声音、比喻。)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对应5、6段,写的是三月桃花水的光芒。
29


(师:把56自然段的段号连在一起画||,表示这两段都描 写三月桃花水
光芒,指导学生用双斜杠做标注,并写上光芒、比喻。)
课文的7、8、9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指名交流师总结:我们旁注的就是心得,每个人阅读 时的心得体会都不一
样,旁注的内容也会不同,但旁注一定要简洁。指导写赞美。
同学们,我们还有一个第2自然段没有学习,它讲的是什么呢?
指名交流——河流醒来的样子。
师总结:对照板书复述课文内容,说明课文结构就是总—分—总。
我们刚才阅读第一自然段时 找了相应的段落,解答了课文开篇提出的两个
问句,作者最后由衷的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我们把这种结构 方式叫做总-分-总。
同学们,知道了课文脉络,还远远无法欣赏课文的文字美和表达的思想,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汇报:抓重点段落和特点;抓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配乐朗读……
老师建议大家还可以带着问题朗读,慢慢品味课文。
三、潜心品读,感悟美。
1. 师:请同学们继续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作者描写的三月桃花水中,你仿佛
听到了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同学们边读边画一画边圈一圈。并简单写
好心得体会。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清新活泼的文字,从而
得到美的体验。]
(一)品味声音
2.学生交流汇报。
生:我听到了有节奏的鼓点;
生:我听到了纤细的低语;
生:我听到了忽大忽小的水波声;
生:水波声
师:这么多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好听,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这么多不相同
30
< /p>


的声音放在一起怎么用朗读体现出来了?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试着读一读,待会
儿我 们看谁最读的悦耳动听!
(生自由读一读)
(指名读,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
师起头,生每人一句读,强调“应和”的意思,师水流“哗哗”,生拖拉
机“突突”。
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强调长句读好;
那激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师:指导读的时候“激流”读好。想一想三月的桃花水为什么要催促村民
们开犁播种啊?
生: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最好的播种季节。
师:确实如此,在激流 的水浪声的伴奏下,农民们开始了一年中忙碌的播
种季节,配乐欣赏播种图。好一幅欣欣向荣的春耕图, 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句
话:那激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总结,同学们刚 才通过读,已经再次创造了读书,把别人的文章变成了自
己的文章,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三月桃花水正 在演奏着春天的序曲,怪不得
作者这样写到: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师:通过读课文 ,我们知道了,原来这么美的声音都是三月桃花水发出的,生
动形象的比喻和富有人性化的特点,再加上 整齐而又富有变化的描写,让我们
感受到了三月桃花水的美。接着,让我们伴着竖琴的音乐再次感受三月 桃花水
声音的美。老师先读,你们接读。
师读:每一条波纹,生:都是一根轻柔的弦,一次类推。
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怪不得作者在问候由衷的赞美到:三月桃花水比金
子还贵啊!
(二)光芒
师:,三月桃花水不仅是竖琴,它还是春天的明镜,那么作者在水中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用刚才的阅读方法自学。
31


生:我看见了垂柳披上了长发;
生:我看见燕子飞上了天空;
生:我看见一群姑娘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
……
生边说师边画提到的景物。除此之 外,你还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利用省
略号做好课后小练笔,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抓住段后的省略号,引导孩子展开想像,丰富已有的表象,培养其想象能力
和表达能力。]
四、总结课文内容。
总结: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下今天欣赏阅读课文用到的方法有:
抓重点段落和特点;
抓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
配乐朗读;
带着问题品读;
画图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在以后更好地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课文。
五、练习。
1.课文内容大回放。
课文是按照()____()____()结构写的;从()和()两 个方面描写三月桃
花水的。
2.我能读准确,写美观。
shùqÍnxúanzhuǎncuīcùqÍnxián
竖琴旋转催促琴弦
3.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òóC.hèD.héE.hú
1)他俩和()好了,真让人高兴。
2)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
32


3)爸爸正在和()水泥。
4)这件衣服我已经洗三和()了。
4.“是”在不少句子中表示“好像”,想想下列哪个句子表示“好像”。
1)是什么声音, 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
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2)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3)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
4)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的麦苗谈心。
六、作业。
1.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和优美的句子,写好摘录笔记。
2.小练笔——在三月桃花水中,你还看到了什么……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竖琴
是什么光芒?明镜







《口语交际:学会转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3

赞美
比金子还贵
比银子还亮


2、学会将听到的话转述给 第三者听,要求将主要内容陈述清楚,意思表达
完整;
3、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课前准备】
1、转述试验:
(1)、要求每位家长在今天晚上6点到8点这段时间里给语文老师打一个电
话。具体内容由学生干部布置。
(2)、与家长电话联系,由他们自行设计几句话让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转
述给老师。
2、随便准备一些小道具(诸如:剪刀、书籍、花盆、制作材料等等)。
【教学时间】一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同学们 ,昨天老师没有亲自来布置作业,而是让玲玲来告诉大家的,大
家听得明白吗?老师从昨天晚上所接到的 电话中就知道谁明白了,谁没有明白。
今天,有没有人让你告诉老师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转述家长交待的话。
3、听到了各位家长让你们告诉我的话,真高兴。你们看昨 天老师和你们没
有见面,而你们是怎么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呢?你们的家长没有和老师见面
又 怎么知道给老师打电话的呢?老师没有见到你们的爸爸妈妈又怎么知道了他
们要告诉老师的话的呢?对呀 ,都是请另外一个人转告的,把你知道的消息告
诉一个当时不在现场的人,这就叫“转述”。
4、板书课题:学会转述
二、指导转述的方法:
1、调查:刚才向老师转述了你们家长的话的同学举手。
2、谈话:其实这些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转述,只要将意思说明确,注意不
34

第一批本科院校-礼仪的重要性


红楼梦读后感200字-教师党性分析材料


后乐园-奥巴马开学演讲稿


辞职报告的格式-华工教务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澳际留学网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五年级寒假作业答案


外贸职业-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昌吉学校-婚礼答谢宴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