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状元大课堂)打印版
于丹语录-白酒销售工作总结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状元大课堂)
1、古诗词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
四时田园杂兴
清平乐·村居
2、乡下人家
3、天窗
4、*三月桃花水
5、琥珀
6、飞向蓝天的恐龙
7、新奇的纳米技术
8、短诗三首
繁星(七一)
繁星(一三一)
繁星(一五九)
9、绿
10、白桦林的低语
11、*在天晴了的时候
12、猫
13、母鸡
14、白鹅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15、海上日出
16、记金华的双龙洞
习作例文
颐和园
七月的天山
17、小英雄雨来
18、*我们家的男子汉
19、*冰雕
20、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塞下曲(夜黑雁飞高)
墨梅
21、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
铁杵成针
22、“诺曼底”号遇难记
23、*记张自忠将军
24、宝葫芦的秘密
25、巨人的花园
26、*海的女儿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田园生活”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
下人家》《天窗》
《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文章语言优美,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表达
了
作者对田园风光、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古诗词三首》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
田园
风光图;《乡下人家》描写了自然和谐、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天窗》描写了乡下
屋顶上小小的天窗带
给孩子们的美丽、神奇的想象;《三月桃花水》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
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古诗词三
首
乡下人家
课
时
2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30
个词语。
2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三首》。默写
《宿新市徐公店》。
天窗
三月桃花
水
习作
2
3.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积累优美的句段,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1
5.自主阅读《三月桃花水》,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1.转述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把“我的乐园”介绍给同学,表达出自己快乐的感受。
2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策略
1.朗读入意境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
面,感
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2.想象入情境
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再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入情入境。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课时目标
1.认识“杂、篱”2个生字,会写“杂、稀”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背诵《四时田园杂
兴》(其二十五)。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初读感知
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2)师指名读;生齐读。
(3)师导入:今天,让我
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
的田园生活吧!
2.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的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件出
示《古诗词三首》)
(2)明确本节课目标:学习第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3.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认识“杂”字。
(1)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杂”读平舌音,“兴”读第四声。
(2)指导书写。
师范写“杂”字,生边看边书空。师提醒生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部分
不要写成“
木”。
(3)了解题意。
师引导:
“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一年四季,那么整个诗题的意
思是什么?
预设: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4)生齐读诗题。
4.简介诗人。
(1)师引导: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范
成大?
(2)师指名回答。(师相机出示课件)
(3)生自由读简介。
5.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引导: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诗中的生字。(出示课件)
6.检查自学,指导识记,读通、读顺本诗。
(1)生自主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稀xī 蜻qīnɡ 蜓tínɡ
(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形声字识记示例:“蜻蜓”是一种昆虫
,所以都是虫字旁,右边的“青、廷”分别是
这两个字的读音。
(3)师重点指导“蜓”字的书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强调右边不要写成了“延”。
(4)检查课文预习。
①课件出示全诗。
②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③引导生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师引导:小声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
园风光。你是从哪些
地方知道的?读完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④生小声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师指名交流。
⑤师小结: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
雪白的麦花,还有结了油菜籽的稀稀疏疏
的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联系生活实际来读
诗,能带我们快速进入诗
的意境。
7.指导读出节奏。
(1)师引导: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师指名读,相机指导:“
二二三”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奏的方法,但是为了
保持词语意思的完整,有时可以分为“四三”或者
其他节奏。
(3)师生合作朗读。
(师)“梅子金黄”——(生)“杏子肥”。
(师)“梅子金黄杏子肥”——(生)“麦花雪白菜花稀”。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课前查找资料的
习惯。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诗歌的意思。
板块二 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主读诗,感受诗中的“景美”。
(1)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也很有节奏,读出了诗歌特有的韵味。下面
让我们再次走进
诗歌,通过了解诗歌大意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2)生通过分小组读诗、想象画面、看注释等方法交流学习。
(3)指名交流。
师引导: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你读懂了什么,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示例1:我仿佛看到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挂满枝头。(相机出示梅子、杏子
挂满枝头的
图片)
示例2:读着“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春天田野中金
灿
灿的菜花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疏疏的残朵;一眼望去,全是雪白的麦花。(相机出示
麦花、菜花图片)
(4)理解“菜花稀”。
师引导:油菜花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
的油菜花,形成
金黄色的花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结出许多油菜
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的。这就是诗句中的“菜花稀”。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师引导:诗人范成大在初夏的乡村,看见了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雪白
的麦花和因结了
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顿时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出
示课件)
(2)师指名读。
(3)创设情境引导朗读。
①师引读: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跨越时空来到诗人范成大所在的这个美丽的乡
村,当我们置身于这迷人的风景当中,情不自禁地大声吟诵
的诗句是哪两句?
生: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②引导想象画面朗读。
师引导: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生大胆想象,自由交流。
④师小
结:这简简单单的14个字,描绘了一幅美若仙境的画卷,我们仿佛置身于美妙
的田园,这就是古诗的魅
力。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品读这两句诗。(板书:景美)
⑤配乐齐朗读。
3.想象画面,品读诗中的“人忙”。
(1)师引导:我们和诗人范成大一同游览的哪里是乡
村,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
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2)预设:农民在地里干活。
(3)引导理解“无人过”。
①师引导: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人们繁忙的劳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
活的呢?
②示例:我是根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初夏的时候
白日渐长,
正是农忙的时候。村子里没有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下地干农活去了。
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师
继续引导想象:联系前面的诗句和图片,想一想,农民们
在地里忙着干什么呢?(板书:人忙)
④示例:初夏的时候,农民们要把成熟的梅子、杏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
施肥。他们早出晚
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
见到行人。
⑤师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干农活,却要写“无人
过”呢?
⑥示例:侧面描写。
⑦师小结:诗人只用了3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
园里摘金黄
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地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的情景,婉转含蓄,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4)引导体会乡村的“宁静”。
①师引导:篱笆前没有人经过,显得那么安静。诗人在篱笆边看到了什么呢?
②课件出示蜻蜓、蝴蝶飞舞的图片。
③师引导:作者为什么要写蜻蜓和蝴蝶呢?
④示例:衬托村中的安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5)师生合作朗读。
①师引导
:白昼渐渐变长,篱笆外没有人来往。诗人看到了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
飞去,满怀喜悦之情,出口成
诗“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板书:热爱)
②师生合作朗读。
(6)引导想象画面。
①师引导:此时此刻,诵读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你的眼前仿佛
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②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
、注释等自主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是
为了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学习的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板块三 反复吟诵,品悟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1)创设情境,带着想象朗读。 <
br>师引导:如果你就是诗人,此刻正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
田园风光,你
陶醉其中,诗意正浓,于是作了一首《四时田园杂兴》。现在请你大声地吟
诵这首诗。(生齐读)
(2)引导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师引导: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勤劳忙碌的人们,
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
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记在心里。(生
齐读)(板
书:赞美)
(3)指导背诵。
①师引导:经过反反复复地吟诵,相信范
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已牢牢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了。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②师指名背诵。
2.课堂总结,激发兴趣。
师: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
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诗歌传递给了世
人。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人留下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脍炙人口
的诗篇,同学们在课后也可
以读读,增强自身的文学底蕴。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
境,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通
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
中感悟诗情。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宿新市徐公店》
▶课时目标
1.认识“徐、疏”2个生字,会写“宿、徐、疏”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理解诗题
1.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复习。
师导入:上节
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谁能背诵一下?
(2)师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3)师导入新课: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充满自然美的田
园风光!今天我们又将走进
杨万里向我们展示的那生机勃勃的暮春田园风光。
2.看图引入,知晓作者。
(1)课件出示初夏荷塘图片,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景色。
(2)师引导:图中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3)师指名背诵。(相机出示课件《小池》)
(4)师引导了解作者: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预设:杨万里)
3.揭题并板书诗题,学习诗题中的生字。
(1)师引导:杨万里是我们熟悉的诗人。今天,
我们就跟随他的脚步,去欣赏暮春时
节的乡村景色。
(2)板书诗题:宿新市徐公店。
(3)学习“宿、徐”。
①师指名认读“宿、徐”,相机正音。(“宿”读平舌音)
②师指导书写“宿”:上下结构;上面的“宀”要包住下面的“亻”和“百”;下半
部分的“亻”窄一
些。
(4)解析题目意思。
①师引导:你在哪里见过“宿、徐”这2个字?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②生交流。
示例1:我在招牌上见过“宿”,它是住宿、投宿的意思。
示例2:我们班的同学中就有姓“徐”的。
③师相机引导生理解“徐公”的意思。(一位姓徐的老人)
④师引导: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
⑤示例: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4.指导读诗题。
(1)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意思读出诗题的正确节奏。
(2)师指名读。(相机出示课件指导:宿/新市/徐公店)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原有知
识,以此为兴趣点,引入新诗的学习。而让学生把诗
题生字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联系,能激励学生在生活
中识字,树立识字意识,同时也降低
了诗题的理解难度。
板块二 看图初读,了解大意
1.故事引导,感受诗意。
(1)师引导:那一天,杨万里吃过午饭,走出客房,在徐公店附
近漫步,欣赏周围的
自然景色。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中的诗句,把生字圈出来,
把诗
句读正确。
(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生字。
(3)朗读诗句,学习读写“疏”。
①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疏”读“shū”。
②课件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疏”,师指导书写。
2.初读课文,了解景物。
(1
)师引导: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句,边读边想,诗人在诗中写到了
哪些景物?请在诗句中
做上记号。再看看文中的插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景物。
(2)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3)示例:诗句中写到的景物有“篱”“树”“菜花”“儿童”“黄蝶”“径”。
(4)师引导看插图,指导理解“篱落”“树头”。(板书:篱落树头)
(5)引导理解“径”。
①师引导:我们学过的《山行》中有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回顾
一下,这里的
“径”是什么意思?
②预设:小路。
③师引导:“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的“径”也是小路的意思。(板书:一径深)
3.生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
【设计意图】从诗中找景,再看
插图理解,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诗中所营造的意境,领
略诗中风光,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学习方法。
板块三 吟吟诵诵,渐入意境
1.联系诗句,想象画面。
(1)师引
导: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请联系诗句大胆地说一说想象到的画面。在
说之前,同学们可以想想用哪
些词语来形容诗中所提到的景物。
课件出示: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树
(2)生自由交流,大胆想象。
2.诵读诗句,理解诗意。
(1)生诵读诗句。师
引导:诗句中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谁来说一说?(提
示:借助注释引导生理解“疏疏”;联系诗
句“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走”在
古时指的就是跑;“无处寻”中的“无”,可引导生回想诗
句“荷尽已无擎雨盖”“泉眼
无声惜细流”等诗句中“无”的意思来理解)
(2)生交流。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出示课件)
(1)师引导:七言诗的节奏一般根据它的词义来划
分,划分时注意保持词语的完整。
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
(2)师指名读。
(3)正确划分节奏。(出示课件)
(4)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生齐读。
4.想象诗的意境。
(1)师引导:读着
读着,我们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你的眼前仿佛
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2)
示例: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幽深的小径,小径旁的树上刚刚长出来的叶子还没有
形成树荫。儿童奔跑着追
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相机板
书:儿童追黄蝶菜花)
(3)创设情境朗读。
①师指导: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会有什么感受
呢?
②生大胆想象交流。师相机引导生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感受最深的诗句。
③配乐读诗。 师: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诵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
受。(课件播放
古筝曲)
④指导背诵。师: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诵读着诗句,那些画面,那些文字,相信早已经
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谁能背诵给同学们听听呢?(师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入意境、悟诗情
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在交流中强调情感的激发,
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因此我安
排了说诗意、入诗境、悟诗情三个环环
相扣的步骤。
板块四 创编故事,默写古诗
1.展开想象,根据诗意创编故事。
(1)师引导:虽然这首诗只有28个字,但
它描绘的不止一个画面。想象一下那个追
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黄蝶停停歇歇的情境,孩子的想法与做法
,然后说给大家听听。
(2)四人小组编故事,互相评议;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赶一只黄色的蝴蝶。黄蝶儿
忽左忽右,忽上忽
下,好像在与他捉迷藏。过了一会儿,黄蝶儿大概也飞累了,它停了下
来,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男孩也
停住了脚,一边紧盯着蝴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
珠。这时诗人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圆圆的
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
天真和可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
艳丽。只见小男孩双手
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
油菜花
丛里,再也找不到了。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失望。他在菜花丛
旁站了一会儿,又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了。
(3)生评议。
2.默写古诗。 (1)师引导:同学们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啊!这样美好的画面诗人仅仅用了28个字就
描绘出来了。
赶快把这首古诗默写下来吧!
(2)生自由默写。
(3)师展示生默写的古诗,集体评议。
3.课堂小结。
师:一首诗,就是一道独
特的风景,就是一幅和谐的画卷。像杨万里这样热爱田园生
活的古代诗人还有很多很多,以后我们再接着
学习。
【设计意图】诗句的学习并不只是了解一首诗的内容,而是以诗为媒介展开听、说、
读
、写的训练。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深化诗的意境。另外,课内默
写有利于了解学情
,方便开展字词教学。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清平乐·村居》
▶课时目标
1.认识“锄、剥”2个生字,会写“茅、檐”等6个字。
2.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清平乐·村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诗句接龙,初识宋词
1.课前游戏,温故知新。
师引导:下面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词。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国度,唐诗宋词
是我国文学
史上的瑰宝。相信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诗句
接龙”的游戏。(出示课件
)
(1)师生互动游戏:师说上句,生接下句。
(2)师引导生把这些诗句连起来读一读。
(3)师小结:这些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句。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
客驻足于
乡村,寄情于田园山水,用诗句表达自己对乡村美好闲适生活的那份浓浓的情感。
2.导入词牌、词题,初识宋词。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和乡村生活有关的。(板书:词)
(2)读准词牌名字音。
①板书:清平乐·村居。
②师指名读,相机正音:“乐”读“yuè”。
(3)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①师引导:清平乐是词牌名。那么什么是词牌名呢?(出示课件)
②师指名读。(相机板书:词牌)
③师指导:那么“村居”是什么呢?“村居”就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板书:题)
④指导朗
读。书写词牌名和词的题目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或者用间隔号,朗读的时候
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
有停顿。(生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回忆原有
知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以此为兴趣点,引入
新课的学习,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也降低了学
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宋词是我国
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本板块引导学生
对宋词的基本常识
和词人进行了解,同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
自主朗读,检查预习
1.生自由朗读,自学生字。
(1)师引导: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
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拿起课本,用洪亮的声音
来读读这首词,圈出词中生字,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词
读正确,读流利。
(2)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课件)
(1)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锄”读“chú”;“翁”的韵母是“enɡ”。
(2)识记字形。
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茅=艹+矛;翁=公+羽;锄=钅+助。
(3)指导书写。(课件出示“檐、赖、剥”的书写视频,强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
书写笔顺)
(4)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
3.检查课文朗读。
(1)师引导:谁能把这首词连起来准确地读一读?
(2)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 <
br>(3)师指导:读通、读顺这首词并不难,但是,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稍加
停顿,就能
读出节奏,读出味道。如,读“茅檐低小”时,要注意“檐”字的声音稍微延
长,这就叫绵音,读诗词就
要这样读得停而不断。(师指名读)
(4)引导比较诗与词的不同。
①师引导: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除了题目外,诗和词还有不同之处?
②生交流讨论。
③师小结:“白发谁家翁媪”和“大儿锄豆溪东”之间有空格,说明词有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叫
上阕,后一部分叫下阕,朗读时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诗的每句话对仗都
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
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又叫长短句。
(5)男女生合作读词。女生读上阕,男生读下阕。 <
br>【设计意图】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诗比词多,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首词,因此通
过比较,帮助
学生感知词与诗的不同,激发学生对词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 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1.引导想象画面,体会词境。
(1)师引导:俗话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着读着,
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
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示例:一对白发夫妻说着一口吴音正在
亲密地聊天,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
儿子在编织鸡笼,他们最喜欢的顽皮小儿子,正伏在河边剥莲蓬
取莲子。
(3)指导朗读。
①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了白发夫妻正一边怡然自得
地喝着小酒,一边得
意地看着自己的儿子们在辛勤地劳作,快乐地玩耍。让我们把自己的这种感受放到词
当中
去,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②生小组内练习朗读,指名读后齐读。
2.引导了解词的意思,品味词境。
(1)师引导:我们通过想象,基本读懂了这首词的意思
。但是,还不够。有人说,一首
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品越觉得香气萦绕,韵味深长。所以,读词就要
读到词人的内心
深处去。那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吧。让我们一起再读课题。
(2)引导品味村居的“景美”。(出示课件)
①生齐读。(相机板书:简笔画溪声)
②师引导:读着这句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生交流)(相机板书:茅屋青青
草)
③指导朗读。
师指导:读着“青草”,我们就想到绿色的小草,那么读着“青青草”,你想到
了什
么?多一个字,画面是不是更丰富了?谁来读读第一句?(师指名读,评价朗读)
④师引导想象:你们还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
⑤生自由想象、交流。师引导结合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展开想
象。 ⑥师小结: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溪水、青青的草所构成的
美景令人心生向
往。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两句。
(3)引导感受村居的“人美”。
①师引导:同学们,村
居的景是美的,但村居中的人更美。有哪些人呢?给你印象最
深的或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呢?(出示图片
)
②生交流。
示例1:喜欢顽皮、淘气的小儿。(课件出示小儿卧剥莲蓬图和相关文字)(板书:剥
莲蓬人)
a.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句词?你能说说为什么最喜欢小儿吗?请读出你的喜爱之
情。 b.理解“亡赖”。你在生活中听说过“亡赖”这个词语吗?在这句词里,你觉得它是
无赖的意思吗
?再读读这句词,哪个字写出了小儿的“亡赖”?(预设:卧)
c.师:引导想象小儿“卧”的姿势。
这里的卧,是趴着,脸朝下。大胆想象,这个顽
皮的小儿剥莲蓬时还会有哪些姿势。(预设:一会儿趴着
,一会儿躺着,真是优哉游哉)
d.引导想象画面。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想象小
儿无拘无束的样子)
示例2:喜欢勤劳懂事的大儿、中儿。(出示课件)
a.引导想象画面。读着这句词,你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b.体会人物品质。大儿
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是那么懂事、心灵手巧,他们一起点缀
着这幅美丽的田园风景图。
c.师指名朗读,指导读出喜爱之情。
示例3: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妻,让我觉得美。(出示课件)
a.师引导:为什么老两口让你们
觉得很美,你看他们都满头白发了,也许牙齿都掉光
了,他们还美吗?美在何处?
b.示例:
老爷爷、老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但他们还互相逗趣、说笑,他们的相亲相
爱让人感到美。
c.理解“相媚好”。
师引导:用书中的词语来形容就是——“相媚好”。
d.师生合作朗读。
师引导:好一个“相媚好”,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相亲相爱,真让人惊
讶。请同学
们把这种感受带到词中,再读这句词。(生有感情地读)
师:不仅你惊讶,辛弃疾
也很惊讶,你看他都禁不住走进茅屋去问了。哪个词语表明
他在问?(预设:谁家)“白发谁家翁媪?”
注意“谁家”两个字,要读出问的语气。
(生读句子)这两位老人年纪已经很大了,还恩恩爱爱,亲密无
间,真是人老心不老哟!
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词。
(4)引导想象说话。
①师引导:
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心里那个美哟,你瞧,老两口几杯酒
下了肚,话就多了起来。
课件出示:
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着胡子笑着说:老伴呀……
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老头子呀……
②同桌练习说话。
③师指名交流。
(5)引导体会情感。
①师引导:老两口那个高兴呀,老爷爷笑着
说,想当初咱们认识的时候你还是个小姑
娘,一晃就是几十年了。虽然现在咱们老了,但孩子们却让我们
放心,高兴呐。这正应了
那句恩恩爱爱,白头偕老。这就是“相媚好”。
②有感情地朗读词。师: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再读这句词。(板书:相媚好情)
3.提炼词眼,沉醉词境。
(1)师引导: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
示例:“醉”不仅仅指老两口喝醉了,还指陶醉。
(2)引导体会乡村生活的乐趣。
①师引导:是啊,老两口很陶醉。我们再来联系上下文,品
味词中深意。从词的上阕
中那句“茅檐低小”,你读出了什么?
②预设:他们家生活条件并不好,很贫困。
③师:生活并不富裕,可为什么老两口还那么乐呵
呵地陶醉其中呢?老两口到底
“醉”在哪儿?请把你的想法简要地写在纸上。
④生练习写片段。
⑤师指名交流写的片段,师生共同评议。
(3)指导朗读。 <
br>①师引导:生活贫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
美,怪不得老
两口都陶醉了。陶醉的只是老爷爷、老奶奶一家人吗?陶醉的还有谁?(预
设:作者)是啊,词人辛弃疾
,也深深地陶醉了。
②师引导:请同学们读出词人那陶醉的感觉来。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
媪?
③师引导:读这首词的时候,还有谁陶醉了?(预设:我们)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
的美景中。
师配乐,全班朗读整首词。
④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村居生活?(
预设:幸福温馨,
富有人情味)
【设计意图】此板块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
探究,在读中感悟,有
效地突破了学词的重难点。采用“以图画为先导,以语言描绘作引子”的方法,让
学生在
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想象,使文中之境成为学生心中之境、口中之言。
板块四
拓展背景,体会情感
1.师过渡:同学们,一份温馨和谐、自在的乡村生活为什么让词人那么向往、那
么沉
醉呢?(板书:心醉田园)他在陶醉之余又会想些什么呢?相信读了下面这段文字之后,
你
会深有感悟。(出示课件)
2.师:看了这段资料,你们一定明白了辛弃疾为什么那么陶醉。此刻,看
着这安宁祥
和、温馨和谐的村居生活,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想什么呢?
(1)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体会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出
示课件)
(2)生自由读;师指名读。
3.课堂总结: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
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
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会在词的世界中尽情遨游,深切感受
到我国古
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同一词人的不同词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进
一步体会到田园生活
的恬静、和谐,领悟到词的内蕴,在读中获得情感的熏陶。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这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乡村田园风光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
,表现了作
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在教学时,我主要把握了以下两点:
1.把握诗词特点,教学各有“侧重点”。
教学《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主要任务是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想象,
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我主要抓住重点
短语“篱落疏疏”
“一径深”“未成阴”等,采用图文对照读等方式,通过学生学习体验的活动,把古诗
意
境变成具体的图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田园的美丽、恬静,感受在花丛中追蝶的快乐。教
学《
清平乐·村居》时,我从画面入手,引导学生走入词境,感受词的意境美。三首诗词
的教学“侧重点”虽
各不相同,但我准确落实,避免了教学中的雷同的模式,体现了教学
的针对性。
2.把握课文特色,信息支持有“突破点”。
课上我借助课件中的
精美图片充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结合背景音乐进行范读,建
立朗读的初步感知;而后通过关键词语和
课件出示的信息资料,逐渐深化实际语言感悟,
让学生与古诗词进行对话。
2 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
、构
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
情。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识字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师点拨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的
字。
2.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感悟乡村生活的美好。
想象画面。教学可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
式开展。
3.表达运用
读中悟写。采取自由读、想象读、体验读、配乐读、分工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领
悟作
者的表达方法。
读后练写。学生能依据课文中的画面,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脑海中浮现的乡
村景致,并
尝试着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
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
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归纳课文描写的乡下生活的场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板题读题。
(1)师导入:读了课题,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①师引导:你们瞧,这便是自然朴实、亲切祥和的乡下人家。(板书:乡下人家)在
这幅图画上你都
看到了哪些景物?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②生交流。
③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师引导: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会怎么描述呢?赶快读读课
文吧!
(2)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3.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生自由练读。师指名读,相机提问: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①分类识记生字示例。(出示课件)
②说文解字认识“率”字。
课件出示:
,率,现在指带领、坦白直爽、不慎重等含
义。
部的“
,像丝织的网;上部的和下
”,是捕鸟网的竿和手柄。所有与率相关的字,
都采用“率”作偏旁。
(4)师指导书写。
①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②师引导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书写。
③书写指导。
a
.“蹲”:左窄右宽,右边稍长一些,上半部不要少写了里面的一横。(课件出示
“蹲”的形近字)
课件出示:
久蹲容易累 尊老敬前辈 遵守交通法 樽酒不沾嘴
....
b.“觅”:上短下长,上半部分为“爫”。构字方法写字示例:“觅”,会意,由
“爪”和“见”组成
,表示用手和眼去寻找。本义:寻找,到处寻找。(视频出示“蹲”
和“觅”的书写笔顺)
(5)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
(6)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
①师引导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时令、照例”。(提示:用换词的方法理解)
②认识“纺织娘”。(课件出示纺织娘图片及文字介绍)
4.检查课文朗读。
(1)师引导:现在请将这些词语送回到课文中,四人一组练习轮读课文。
(2)指名轮读。
师指名任选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读。师相机指导,读后生参与评价。
5.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师引导:读熟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示例:展现了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设计意图】从读课题开始,
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再通过直观的图画整体感知课文
描绘的乡村美景,以此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块二 自读感悟,理清条理
1.理清课文条理。
(1)师引导:了解了课文的主
要内容,我们来具体看看课文中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
生活场景。请再自由地读读课文,试着给每个场景
起个名字,并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场景名。
(3)全班交流讨论,生读有关句段,概括场景内容。
(4)师根据生交流情况,归纳总结。(出示课件)
瓜藤攀檐 鲜花轮绽 雨后春笋
鸡群觅食 鸭子戏水 门前晚餐 月明人家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感兴趣的场景。
3
.师小结:读着课文,一幅幅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浮现在眼前,这一幅幅田园风光的
写意画卷,展示着乡
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这一幅
幅图画,体会乡下人家的那一份惬意
。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乡村生活场景,意在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
要内容
。给每个场景起名字,既可以促使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还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
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2.学习作者抓住乡村景物的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全文,找中心句
1.复习导入,轮读课文。
(1)师导入:上节课
我们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幅幅自然和谐的农
村生活场景仿佛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2)师指若干名分别选一幅画面,轮读相关的段落。
2.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1)师引导: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谁来读一读?
(2)师指名读。
课件出示: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生齐读。
(4)师引导: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两个词语最能概括乡下人家的特点?
(5)预设:独特迷人。(板书:独特迷人)
(6)师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欣赏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
【设计意图】品读描
【设计意图】在上新课之前,回顾课文内容,
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自读
自悟,才能在学习交流时畅所欲言。
板块二
品读课文,悟景中情
1.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哪儿能感受到乡村风景的美丽?
画出相关的语句,仔细体会,可以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
(3)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2.师指名发言,相机指导,重点引导生体会以下几个场景的美好。
(1)瓜藤攀檐。(出示课件)
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思考:这里的“装饰”指的是什么?
②预设:装扮。
③师引导比较:“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和“竖着两根大旗杆”给人怎样
的感
觉?农家小院的这种“装饰”又给人怎样的感觉?
④课件出示有关“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
狮子”的图片、“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图片与
“农家小院搭瓜架”的图片。师指名比较说不同。
示例:高楼门前的“装饰”严肃单调,农家小院的“装饰”自然清新。
⑤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与“瓜藤攀檐”相关的句段。
(2)雨后春笋。(出示课件)
①女生齐读。
②师引导:你怎样理解“探”字?
③示例:“探”字用了拟人化的手
法,准确生动地展示出雨后春笋的勃勃生机,更在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竹笋的喜爱。
④师指名说出自己的理解。
(3)鸡群觅食。(出示课件)
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
理解:这是农家常见的场景。从这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中
你体会到怎样的美感?
②示例: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
护着自
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4)门前晚餐。(出示课件)
①师范读,引导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画面说一说这里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风
景画。 <
br>②示例:临近晚上,红霞辉映,晚风轻拂,倦鸟归巢,在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边享用
晚餐,边闲话
家常,好一幅乡村晚景图!
③师引导积累: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并把它抄写下来。
【设
计意图】此处采用了“自读想象画面,自悟体会情味,交流畅所欲言”的方式展
开教学。以“你从哪儿感
受到了乡村风景的美丽”展开交流,给了学生较大的自主阅读空
间和感悟空间,使学生形成多元感受,在
交流中掌握作者抓住与乡下人家关系密切的普通
事物,仔细观察,掌握这种表达方式。
板块三
合作探究,明确主旨
1.明确课文主旨。
(1)师引导: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无论在房前屋
后,还是在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
天,还是秋天,无论在白天、傍晚,还是深夜,乡下人家都有着它独
特的、迷人的美。
(出示课件)
(2)师指名朗读。
(3)生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示例:“独特”指特有,独一无二;“迷
人”指使人陶醉,使人迷恋。这是课文
的中心句,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
情。
2.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1)师引导:再读读全文,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独特、迷人的风景的。
(2)生自由读全文。
(3)师小结:这篇课文,按照房前屋后的顺序和春、夏、秋三季及白
天、傍晚、深夜
的顺序交叉描写,抓住了普通的农家生活场面,写出了乡村生活的特点,向我们展示了朴
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
装扮自己的
家园,装扮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3.配乐朗读课文。
师:这么美丽
的画面,这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和着优美的音乐再读一读课文,再来
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意境吧!
【设计意图】配乐赏读,引导学生和着优美的音乐,将课文中生动的语言,变成一幅
幅美丽的画
面,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想象,感受如诗如画的乡村生
活,为课后的练笔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朴实自然,读起来有清风拂面之感。文章中没有难理
解的词句,
因此,教学时,我以读代讲,通过“想象画面,体味情感,自由交流”的方式展开教学,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创设情境,想象画面进行朗读。
课堂上我多次创设
情境,给学生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想象画面,引导学生对课
文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中
再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为学生朗读和入情入境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抓重点词语品读。
课文“段段是风景,句句是画面”。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中的关键词“独
特、迷人”展
开学习,先找出文中“独特、迷人”的画面,再找出文中关键语句理解体
会,同时学生也学到了拟人、比
较等写作手法,掌握了课文的描写方法。
3.多层次地朗读。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
练,让学生在评、读、悟中提高朗读能力。每一次读都
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类文链接两节课下来,学生
对乡下人家向往不已。读着课文,学生
们仿佛已行走在了乡间的小路上,嗅到
了泥土的芬芳,听到了熟悉的蛙叫虫鸣,感受到了
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
受着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
3天窗
▶教学目标
1.认识“慰、藉”2个生字,读
准1个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
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
快乐。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
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
穷快乐。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
“实”的。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学习本课生字,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如,“鹰—莺
”“蝙—偏”。本课词汇丰
富,可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引导阅读的方式教学:先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接着细读课
文并
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然后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
藉”
一句理解课文,最后结合全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家时的失落,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
穷的情形、故事,找
回了失去的快乐。
3.表达运用
运用读写结合的策略,学习课文后,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写感受。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慰、藉”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卜
”,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
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天窗图片。
(2)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3)了解课文题目。
师板书课题:天窗;指名读课题。
(4)设置疑问。
师引导: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示例:什么是天窗?)
2.生快速浏览课文,弄清楚什么是天窗。
(1)师引导:究竟什么是天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2)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相关语句。
(3)示例: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相机板书:一个小
方洞)
(4)师小结: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
下面让我
们一起去感受天窗的魅力。
【设计意图】利用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与作者对话,学会质
疑的方
法,产生阅读的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同桌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字音或词语。
(2)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2.检查字词预习。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说说是用怎样的方法记住字形的。
(3)形近字识记示例:慰(安慰)蔚(蔚蓝)藉(慰藉)籍(书籍)
(4)分别出示本课多音字“卜”和要求会写的字。
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
指导“鹰、霸”2个字的书写。鹰:注意是
半包围结构。霸:上短下长,注意雨字头的写法。(课件出示
“鹰、霸”的书写笔顺)
(5)课件出示本课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写字时,引导学生分析结构相同的字在写法上的异同点,然后逐步帮助
学生养成分析字形
、归类书写的习惯。正确书写汉字的基础是理解汉字的意思。
板块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1)师引导:快速默读课文,想想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概
括。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生交流。(相机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大声朗读全文,读通、读顺课文。
3.学习第1~3自然段。
(1)师引导:请大家小声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
天窗?
(2)指名交流。师引导生联系课文中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3)根据生的交流,出示相关语句。
(4)师:漆黑的屋子里有了天窗,有了亮光,天窗就
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我们下
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读课文,既
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
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句段和感受情境,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也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
间。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
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结合经历,释“慰藉”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同学们喜欢玩吗?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想象也是孩子们特有的优
势,即使一个小小
的天窗,也会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好玩的世界。这就是著名作家茅盾在
《天窗》一文中告诉我们的信息。这
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窗》。
(2)熟读课题。(板书:天窗)
2.整体感知。
(1)师引导: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
写的?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师指名交流,相机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①师指名读句子。
②师引导理解“慰藉”:谁能给“慰藉”找个近义词?
③预设:安慰。
④生齐读。(相机板书:唯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话语,既可
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速带领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课堂。紧接着联系自己的
生活经历理解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慰藉”。
板块二 反复朗读,悟“慰藉”
1.再读课文,圈画感受最深的词、句、段。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圈画出文中相关的词、句、段,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师巡视指导。
(3)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提示:结合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来理解)
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以下句段的交流)
(1)交流句段一,指名朗读,理解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出示课件)
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这时候”是什么时候?(预设:夏天阵雨来了时)
②师引导: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③示例: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玩耍和嬉戏,天窗便成了唯一的自我安慰。
④师引导
理解:此刻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能不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在
什么时候也有过这样的心情?
⑤生自由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a.“到屋里来啊!”这句应该用怎
样的语气读?(预设:命令、不可违抗)师指名
读。(板书:进屋)
b.“被关在地洞似的屋
里了。”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预设:无奈)师指名读。
(板书:被逼)
⑥师小结: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抚慰,因此天窗是孩子们唯一
的慰藉。
(2)交流句段二,指名朗读。(出示课件)
①生自由朗读。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比较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②示例:课文中的语言更生动形象。
③仿写练习。
a.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学习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模仿“想象”。
课件出示;
请运用拟人或比喻的手法将句子写具体:
这雨,像泼,像倒,从屋顶直泻下来;这风,用力地
撕扯着大地;这雷,一声怒吼,
震耳欲聋;这电,带子似的飞速一瞥。
b.生自由仿写。师巡视指导。
c.师指名交流,相机出示范例。
④生齐读。师引
导:“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
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
十倍百倍?
⑤师指名交流。(示例: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
⑥引导想象。
a.师引导:同学们,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透过小小的玻璃,你还可能看到什么?
b.示例:红叶……(相机指导朗读,想象着风、雨、雷、电威力巨大无比的状况进行
朗读)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1)引导思考:
①为什么要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②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预设:天窗给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板书:神
奇)
③“无”“有”“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
中看出“有”,从
“虚”中看出“实”?
(2)示例:孩子们是善于想象的,想象出的东西比现实看到的更丰富。句中的
“有”
与“实”指的就是想象出来的事物。孩子们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自由联
想,自由组合,天马行空,所以就会更“真切、阔达、复杂、确实”了。
(3)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在学生理解课文时
,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
悟、品味,突破了课文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授
之以渔的目的。
板块三 拓展交流,谈“慰藉”
1.拓展交流。
(1)
师引导:同学们,在你们失落和无奈的时候,什么事是你的慰藉呢?请大家分成
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
(2)生小组讨论后师指名交流。
示例: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什么小玩具……
2.小练笔。
师:大家也来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为自己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
忆。
3.课后阅读茅盾先生的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上,学
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这一板块,鼓励学生把教材与
生活结合起
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样,语言得以运
用,情感得以表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统一。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抓住关键词语,走进“天窗”。
教学《天窗》时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了文章的
脉络,抓住关键词语“慰
藉”与“神奇”走进“天窗”。“夏天阵雨来了时”“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
时候”,
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又是神奇的,因为它能让活泼会想的孩子从“无”
中看到“有”,从“虚”中看到“实”。
2.聚焦重点句段,反复诵读体味。
体味文末的
“无”和“有”,“虚”和“实”,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能够从文段中
发现写作的奥秘,掌握写作的金
钥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引
导学生尝试抓住课文的“留白处”,提供写作契
机给学生,让他们试着写一写“这雨
像……这电像……”。学生发挥了想象,也体会到了文中的“无”“
有”“虚”“实”。
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寻找灵感。
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
除了风雨雷电之外,你还可能看到什么?“孩子可
能看到两片红叶,可能看到明丽的亮光,可能看到……
”在大家的种种“可能”中,他们
的思路被慢慢打开了,“世界”进入他们的眼中。
类文链接
小天窗,大世界。要让学生从小小的天窗,看到这个大大的世界,想象力很
重要。今天,在课堂上,学生
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相信在未来,学生们一定能够乘
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世界中遨游。
4*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1.认识“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欣赏并归类积累字词。如,“绮丽
的朝霞、明洁的丝绸”“草
如茵、柳如眉、如雾如烟”“应和、低语、谈心”
2.阅读理解
遵循“初步感知—整体感知—精读品味—整体回顾”的阅读规律,采用以读为主线,
以读代讲,
从读中感悟的方法。
3.表达运用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课文情境,获取
真实的感受,让学生感受桃
花水的美,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谈话导入,课件逐一出示春景图。
(1)师引
导:同学们看,春姑娘唱着歌来了,她走过柳树,柳树变绿了;她走过桃
树,桃树开花了;她走过小河,
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流动起来。春姑娘所到之处呈现出
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今天我们就跟
着春姑娘走进三月的江南小镇,来欣赏三
月江南清净明洁的春水吧!
(2)板书课题。
2.释题读题。
(1)师指导:春天冰雪消融,雨水渐多,河水上
涨,便被称为“桃花水”。“桃花
水”指的就是“春水”。
(2)生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4.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引导:下面请
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
认真思考: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
的印象?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示例:飘洒着无数点点桃花的水;水声忽大忽小,仿佛一曲美妙的乐章……
(4)生听课文音频,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三月桃花水的?
(5)生交流。(示例:写声、写色)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春景图,加上富有画面感的导入
,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情
境之中,感受到春天江南小镇生机勃勃的美景,感受到三月江南春水的可爱
可贵。引导学
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
板块二
词串欣赏,精读感悟
1.读词入境。(出示课件)
(1)师指名认读,相机提醒生注意用声音和表情表达出词语的意思。
(2)发现词语排列特点。
①师引导:每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②示例:第一组词语
是表示颜色的;第二组词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三组词语
是形容说话、声音的。
(3)生认读第三组词时,师相机出示多音字“和”,指名认读后齐读。
2.过渡谈话。 <
br>师:用心地读这几个词语,就能想象它们所构成的画面,读出它们的色彩,读出作者
蕴含在其中的
感情……同样,用心地去读课文的每一句话,也能读出很多感受。课文的第
3、4自然段写的就是声音。
3.引导倾听桃花水的声音。(出示课件)
(1)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听到了什么声音?
(2)师指名交流。
示例:拖拉机的鸣响,纤细的低语……
4.引导进行“批注式阅读”。
(1)师引导:当你静静地用心读书时,读着读着,某个字或
某个词突然跳入了你的眼
帘,让你有不一样的感受。譬如,当老师读到“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
机的鸣
响”时,我感受到了三月桃花水是那样的生机盎然,就像一首欢快活泼的乐曲。
(2)
生自由读第3、4自然段,师引导生读思结合并做批注,如,在关键词语下面点
着重号,在诗歌旁边写下
自己的感受等。
5.师指名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师引导:围绕“纤细的低语、谈心”等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
6.指导融入自己的阅读感受,反复朗读重点句。
课件出示: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
..
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
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
....
7.师小结:读着读着,我们感受到了三月桃花水的美妙,它就像一根轻柔的弦。因此
作者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板书:春天的竖琴)
8.引导生交流朗读感受。
(1)生再自由读第3、4自然段。
(2)师引导: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第一次读的时候
我的眼前出现的是清亮的桃花
水,第二次读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了它的声音,第三次读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桃
花水的勃勃生
机。相信你们的感觉也跟我一样,这次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师指名读后交流。
示例:像春天的使者;像一位善解人意的春姑娘;像温柔的母亲,滋润着万物……
9.师课件出示桃花水系列图片,并做小结。
三月桃花水犹如美妙的精灵,犹如鲜
活的生命。它流过树林,树叶更绿了;它流过田
野,花儿更艳了;它流过高山,山林更茂密了……
10.师生合作朗读第3、4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关键词语“应和、低语、谈心
、叮当”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
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课文情境,获得真实的感受,让
学生感受桃花
水的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准。
板块三
仿写画面,精细感知
1.引导体会省略号的妙处。
(1)师引导:现在让我们循着三月桃花水的声音,一起去桃花水边看看吧!(出示课
件)
(2)师配乐范读第5、6自然段。生边听边思考: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3)师相
机提问:你刚才描述的画面,课文中描写出来了吗?(生交流)(板书:春
天的明镜)
(4)师引导:你是从课文哪个地方读出来的?(生再次朗读第5、6自然段)
(5)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省略号藏着的美。
2.小练笔。
(1)师引导:
大家读出了省略号藏着的美,这省略号里还藏着许多美,现在请大家将
省略号里藏着的美写出来,写一写
桃花水的宁静的画面……
(2)生练笔后,师指名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
师指导朗读:把自己当作桃花水,美美地读。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鼓励学生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真正
落实读中学写,以写
促读,读写结合。这样,才能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完美统
一。
板块四
朗读末段,总结全文
1.师过渡: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奏出了春天的乐章;三月桃花
水,是春天的
明镜,照出了春的明媚。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
br>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2.师生合作朗读,总结全文。
师:这节课,我们跟着
桃花水一起奔跑,一起歌唱,在这里,我们流连忘返。我们听
到了三月桃花水的声音(生:三月桃花水,
是春天的竖琴);我们看到了三月桃花水的色
彩(生: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我们还听到了一首
优美的歌,看到了一幅灵动的
画……这有声、有色、有情的三月桃花水使我们深深地陶醉。让我们听着轻
柔的乐声,欣
赏着色彩斑斓的画面,让这清净明洁的三月桃花水再次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永远流淌在<
br>我们的心田吧!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文字
的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
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悟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三月桃花水》这篇散文,不
仅文字优美,意境清丽,而且结构精巧,前后文之间,
有问有答,句式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
来令人身心愉悦。因此,在本次教学中
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
课堂上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识字,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边读边想象
画面。
2.给学生充分的自学空间。
学习第3、4自然段时,边读边写批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
会,有意识地训练学生
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串讲课文,教师只针对课文中疑难之处进行适当
引导、
点拨,就能让学生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上,逐步深入体会课文的精妙之处,更真切地与作者
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资料袋3.着眼于学生的语言发展。
学生为需要而学,教师为学生的真
正需要而教。注重学习过程,渗透学习方法,扎根
于语言文字,从关键字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
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
课文情境,获得真实的感受。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着“科普知识”这一主题,编排了《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
术就在我们身边》《
千年梦圆在今朝》4篇课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自然的奥秘,
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
《琥珀》通过想象推测了琥珀形成的过程。《飞向蓝
天的恐龙》介绍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和科学家
在古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
就。《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广
泛应用。《千年梦
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琥珀
飞向蓝天的
恐龙
纳米技术就
在
我们身边
千年梦圆在
今朝
口语交际
习作
1
1
2
能准确、清楚、连贯地传达信息。
能大胆展开想象,写自己想要发明的东西。
1.与同学交流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采取的解决方法。
2.通过“识字加油站”学习用减一减、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生字。
语文园地 2 3.通过“
词句段运用”,认识、了解近几十年出现的词语及旧词新
义,学习用与熟悉的事物作比较的方法来介绍另
一个事物。
4.背诵积累《江畔独步寻花》。
快乐读书吧 3
培养学生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
2
课
时
2
教学要点
2
1.认识43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的字音,会写45个字,正确读写
4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4.能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发现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激发探索科
学、大自然的热情。
5琥珀
▶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扎”,会
写“怒、吼”等15个
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策略
教学时化繁为简,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即“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
解
决”,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扎”,会写“怒、
吼”等15个
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故事导入,明确文体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导入:今天老师让一位“小美女”给大家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2)播放故事音频。(出示课件)
2.出示琥珀图片,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一组琥珀图片。师:这就是琥珀。(板书课题)
(2)介绍有关琥珀的知识。(出示课件)
(3)介绍文体,感受特色。
师:《琥
珀》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文,也就是文艺性说明文。现在请同学们打开
课本,随着作者的推测,去
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
【设计意图】为避免课堂教学沉闷,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
让学生对琥珀的
形成过程产生兴趣,再让学生了解、欣赏有关图片,初步感知琥珀的美丽。此板块旨在扫
除教学中潜在的理解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 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出示课件)
(1)认读生字。
①生开火车认读;自由练习认读。
②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脂、拭、渗”读翘舌音。师出示多音字“扎”。
(2)师:你认为哪些字在认读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
示例:“珀”读“pò”,不要读成“
bó”;“脂”读“zhī”,不要读成“zhǐ”;
“湃”读“pài”,不要读成“bài”。
3.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1)说文解字识记“餐”字。(课件出示“餐”的说文解字)
课件出示:
,餐,吞食。采用“食”作部首,采用“”作声旁。
指导书写“餐”字。(视频出示“餐”字的书写笔顺)
(2)比较形近字识记:脂—指;晌—响;测—侧;详—祥。
4.学习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出示课件)
师指名认读;小组轮读;全班齐读。(相机提示:“热辣辣”的“辣”读là)
5.生大声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语送回课文中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画出不懂的词语,交流讨论。(课件出示词语)郊
7.整体感知。
(1)理清思路。学习了生字、词语后,再次走进课文。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本课的行
文思路。
课件出示:
课文先写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再写琥珀被发现,最后写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2)概括主要内容。
(3)师小结:课文主要写了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
样形成的,怎样
被发现的,以及有什么价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
路,学会抓住主线,概括文章的主要
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他
们的概括能力。
板块三 合作朗读,尝试提问
1.朗读课文。
(1)四人一组合作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组内讨论交流:你对琥珀还有哪些了解?针对课文内容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2.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知道了文章的主
要内
容,还学会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收获可真不少。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琥珀》,
相
信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式之一,反复诵读文本,能
使学生深
入课文,发现问题,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
2.能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进入角色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琥珀》,现在请大家大声读课题。(板书课题:
琥珀)
(2)课件出示琥珀的化石。
(3)看图交流。
师引导: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看到这两只小动物,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景?
预设:琥珀是
透明的,里面包裹着一只小苍蝇和一只蜘蛛。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
挣扎了很久。
(4)师过渡:这是你们的想象,科学家们是怎样推测的呢?请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
段。
2.角色转换。
(1)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比较“想象”与“推测”。
①师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相机引导:“想象”是什么意
思?(预设:对于不在眼
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
②(板书:
推测)师引导:“推测”和“想象”都有“想”的意思,怎么理解“推
测”?(预设:“推测”就是根据
一种事实去想,要有理有据地想)
③师:你们的想象和推测,与科学家看到琥珀所产生的想象和推测是
一样的。现在我
们来进行角色转换,假如你就是科学家,这篇课文的内容,就是你想象和推测出来的。你
认为在想象和推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要有什么样的科学态度?
预设:要特别认真;要细心、严谨。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一个旁观者——看看科学家是怎样
“想象”和“推测”的,转
换为一个“主导者”——亲自进行一番“想象”和“推测”,使学生进入自主
学习的境
界。
板块二 大胆想象,情境朗读
1.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1)师导入: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角色转换,下面就请“科学家们”好好默读课文,描
述你们想象的一系
列情景。(板书:大胆想象)
师:你们愿意描述哪一个自然段?你们想描述事情的经过、当时的环境还
是故事的结
果?你们为什么这样想?“科学家”在描述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随时提出不懂的问
题,与大家交流。
(2)生默读,边读边想象。
(3)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2.大胆想象,全班交流。
(1)学习第3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②生读后交流:描写炎热的天气,为琥珀的形成做铺垫。
③师:这里想象的是小苍蝇来到树林
的情景,连它快乐的心情都想象出来了——它在
快乐地飞舞。请你读出小苍蝇的快乐和天气的炎热来。
④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
②生想象交流。
③指导朗读。
师:你们想象一下,蜘蛛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高兴)那你能用高兴的语气
读出来吗?
④师范读。
师:蜘蛛的心里多高兴呀!吃掉这只美味的小苍蝇,是多么高兴的事呀!为此,我
会
这么读。(用一种成年人的语气读)
⑤师启发生带着想象朗读:假如这是一只幼小的蜘蛛,你会怎么读?
预设:带着稚气的语气读。
⑥读出“自己的滋味”。
师:请你们自由朗读,读出属于“自己的滋味”。
⑦生自由朗读。
(3)学习第6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
②师引导:为什么这个故事会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呢?
③预设:因为天气炎热才会使松树滴出松脂。这也是琥珀形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
件。
④女生齐读。
(4)学习第7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
②生朗读。
③师引导:你能在这段文字中找出体现事情发生得很凑巧的词语吗?
④师指名回答,相机强调突出“刚、突然、刚好、一齐”。
⑤师小结:这是多么凑巧的一件事
情呀,就像这位同学分析的那样。让我们想象一下
当时的情景,通过朗读真实地再现这一凑巧的事情。
⑥生齐读第7自然段。
(5)学习第10自然段。
师过渡:请大家继续想象,还会有怎样的情景出现?
①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
②师指名朗读,相机引导:关于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③预设:为什么要用这么长的时间呀?
师:因为没有这么长时间,是无法形成琥珀的。
④师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出时间的漫长。
(6)学习第11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②师:为什么要写地壳的变化呢?
③预设:地壳的一系列变化,也是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
④全班齐读。
3.现场竞答,找寻根据。
(1)师引导:通过阅读科学家的想象的
句段,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琥珀形成的一系列画
面。现在再请“科学家们”推测以下几个问题。看看你们的
推测科学吗?有充分的依据
吗?
(2)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琥珀为什么能得到完整保存?
科学家研究琥珀有哪些价值?
(3)现场竞答。
①课文中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预设1:需要天气炎热、老松树、小苍蝇和小蜘蛛,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
预设2:还需要
形成化石,包括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地壳运动,海水淹没了那片松
林,松脂球被掩埋在泥沙下面。这些条
件合起来才应该是琥珀形成的条件。
②琥珀为什么能得到完整保存?
预设1:因为琥珀在地壳运动以后,一直被埋在泥沙下面,没有受到风沙、空气的腐
蚀。
预设2:发现琥珀的人能很好地将琥珀保护好并展现在世人面前。
4.“科学家”互访,质疑答疑。
(1)师引导:团结合作力量大。以上三个问题,大家答得
特别好。现在请“科学家”
进行互访:你可以向其他“科学家”发问,从课题到字句以及其他相关的内容
,只要有疑
问,都可以问。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
(2)生小声读课文并试着发现问题;“科学家”互访,提出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现场竞答,“科学家”互访,互提问题,共同讨论,学生对这种新颖的
学习方式很
感兴趣。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空间”和“合作互动”的机会,学生
的个性得以自由发展,聪明
才智得到尽情发挥。学生在一问一答间,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
了很好的锻炼。教师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
学生,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也突
破了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板块三
总结写法,鼓励创新
1.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1)师引导:你们的想象都很
细致、合理、科学,德国作家柏吉尔就是根据这样的推
测写成了这篇文章——《琥珀》。请大家再认真读
读课文,并思考:你认为他写得好不
好?好在哪里?
(2)生自由读课文。
(3)预设:《琥珀》中既有事实,又有想象,写得特别生动。
2.角色转换,鼓励创新。
(1)师引导:柏吉尔听了你们的评价,一定特别高兴。同学们,我们再次进行角色转
换。这次
不是让你们当科学家,而是当作家。
(2)师创设问题:听了科学家有关琥珀的想象和推测之后,要是
让你写,你会怎么
写?你一定会按照柏吉尔的写法来写吗?这只小蜘蛛一定是为了吃掉小苍蝇而不幸被淹
没
在老松树“粘稠的黄色泪珠里”吗?有没有别的可能?
(3)生回答。
预设1:可能是小蜘蛛寂寞了,想找小苍蝇玩耍,恰巧被困在了松脂里。
预设2:可能是小蜘蛛看小苍蝇太漂亮了,产生了妒忌心理,想吃掉小苍蝇,结果不
幸遇难了。
3.课堂总结。
师:你们都很有创作才能,都很了不起。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琥珀的
知识?
可以上网查一查,互相交流。我相信,只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学会大胆想象,合理推测,
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你们将来也会成为科学家或作家的。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想象、创作。通过角
色转换,鼓励创新,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
力,理解到位而深刻,思路通畅而开阔,想象丰富而合理,语言
表达清晰而流畅,既调动
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琥珀》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围绕“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
着解决”这
一单元语文要素进行。
1.“主题教学”使语言学习充满情趣。
在教学
的主体部分设计了两个情境,让学生想象琥珀形成的经过,能巧妙地将朗读指
导、口语交际练习、词句理
解等环节穿插其间。这些语言活动使师生间的互动流畅自然,
就像平时的闲聊,但比平时的闲聊更注重内
在的严谨逻辑。学生也完全置身于充满趣味的
教学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不知不觉中既
积累了语言,又获得了独特的
体验。
2.实现“用教材教”。
要“用教材教”,而
不是“教教材”。本课根据课文特点,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确
定为教学重点,但没有按部就班地讲解课
文,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课文解构,创设
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再通过教学提问和
学生提问两个环节组织小型的主
题研究活动。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相关知识得到整合,学生的想象力、表
达能力都得到快
速的提升。
整篇课文的教学中,老师不拘泥于教材,学生不受制于课文,课堂
气氛轻松愉悦。老
师完全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地表达,类文链接根据自己
的
方式讨论、交流、学习。学生们时而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历史的长空里翱翔,时而又回到现
实世
界提出一个个疑问。课堂上,学生的心灵是自由的、开放的,他们的思想也是自由
的、开放的,课堂由此
生机勃勃。
6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1.认识“
钝、仅”等12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正确读写“恐龙、笨
重”等14个词语。
2.默读课文,写下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体会课文中词句表达的准确性,能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过程中,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2.体会课文中词句表达的准确性,能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膨”为后鼻音;“钝、吨、仅、崭”读前鼻音,其中“崭”又读翘舌音;“辟
”读
“pì”,不要读成“bì”。“末”与“未”容易混淆,利用说文解字区分;“隧”字的笔画比较多,重点指导书写。
2.阅读理解
理解“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采用“先学后
教”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去读书、去
学习,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细心体会课文
在表达上的特点,体
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
3.语言运用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
主体性作用,在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语言实践的过程
中,都以学生为主体,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有
序地展开。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钝、仅”等12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正确读
写“恐龙、笨
重”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了解恐龙
1.导入新课,引起联想。
(1)师导入: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板书:恐龙)
(2)师引导联想:看到“恐龙”这个词,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形象?请用一个词
语概括。
预设:高大、凶猛、笨拙。
2.交流资料,了解恐龙。
(1)师引导:关于恐龙,你们了解多少呢?现在请大家交流课前查阅的文字或图片资
料。
(2)师指名交流。
(3)课件出示查找到的恐龙图片及文字资料。
(4)生小声读资料,提取信息。
3.设置疑问,引出课题。
(1)师设疑:从大
家的交流中,我们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
而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竟然很可能与
小巧玲珑的鸟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2)课件出示鸟儿飞翔图片。
(3)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板书课题)
4.读题质疑。
(1)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预设: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飞向蓝天的恐龙和地上行走的恐龙一样吗?……
【设计
意图】从课前查找到的相关恐龙资料入手,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了解,启发
谈话,丰富学生的认知,在
交流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相机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读题之后,启发学生质疑,实现向
课文内容的自然过渡。
板块二 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师述: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遇到难读的字、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也可以向同学请教,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预习。
(1)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①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字。
②师指名认读,相机正
音:“膨”为后鼻音;“钝、仅、衍、吨、崭”是前鼻音,其
中“崭”又读翘舌音;“辟”读“pì”,
不要读成“bì”。
③生开火车认读。
(2)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①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②生自由认读。
③师指名认读,并引导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形的?
④生交流。
示例1:可以用形近字识字法来记忆。钝—吨;翼—冀;膨—澎;末—未;毫—豪;
颅—硕。
示例2:说文解字分辨“末”与“未”。
课件出示:
,末,树的顶部叫“末”。字形采用“木”作偏旁,指事符号“一”表示位置在树
的上部。
,未,字形像树上枝叶重叠的样子。所有与未相关的字,都采用“未”作偏旁。
⑤师指导书写“隧”字。(视频出示书写笔顺)
(3)学习本课词语。
①课件出示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
②反复认读。师指名认读;生开火车认读;全班齐读。
③理解词意。
师:你能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吗?(师指名回答)(出示课件,相机
出示
课件中括号内的字)
课件出示:
颜色多,灿烂多彩。 (五彩斑斓)
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上的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的精辟语句。(点睛之笔)
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茹毛饮血)
指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毋庸置疑)
形容高兴、兴奋到了极点。(欣喜若狂)
3.理清层次。 <
br>(1)师引导:现在请大家把生字新词送回课文中,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
哪些内容。
(2)生交流。
(3)师小结。(出示课件)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变成了
飞翔的鸟儿。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科学家推测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通过化石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4.整体感知。
(1)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同桌交流。
(3)师指名回答。
(4)出示课件。
课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
龙的后裔。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生字新词较多,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识
字方法自主
识字,提高识字能力;教师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强了教学活动的目的
性。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
独特感受,培养了学生分析观察的能力,突破了这节课的重难
点。
板块三
合作朗读,提出疑问
1.合作朗读。
(1)师述:学会了生字新词,弄清了文章的层次,
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后,让我们再次
走进课文,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阅读要求:
四人一组,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边读边思考,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四人一组合作朗读。
2.提出疑问。
(1)生读后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要求:先提出不懂的问题,再说说解决的方法)
示例1:我不懂什么是中生代,通过查阅资料我弄明白了。
课件出示:
中生代:地质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约2亿5 000万年至6
500万年,持续的时间长达
1亿8
000万年左右,又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那时,在陆地上有恐龙,海里有蛇
颈龙,空中有翼龙。
示例2:我不明白什么是化石,小组交流的时候,通过请教同学知道了。
课件出示:
化石:指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
石可以了解生物的
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3.讨论解惑方法。
(1)师提问: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2)预设: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解决;也可以通过与同学讨论解决。
4.师:
同学们真不错!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尝试着自己解决,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飞
向蓝天的恐龙》。
再次通读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
习惯,为下节课
的学习做铺垫。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文,概括本文内容
,并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这是对全文整体
的把握,为更好体会人物的语言及心理活动描写做铺垫。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2.体会课文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认读词语,导入新课
1.复习巩固。
(1)课件出示词语。
(2)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发现词语规律。
(1)生自由读词,边读边观察:这些词语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示例:第1组词语是描
写恐龙的;第2组词语是描写鸟儿的;第3组词语是描写
科学家的研究价值及表现的。
3.导入新课。
师:如此凶猛、笨重、迟钝的恐龙,是怎样变成轻灵、五彩斑斓、凌空翱翔的
鸟儿的
呢?这节课我们就跟着科学家一起去探索恐龙的奥秘吧!
【设计意图】掌握生字新词,
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课前巩固复习,以便更好地了解
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通过交流,归纳总结词语
规律,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而问题的设
置则达到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的目的,这样的方式更利于学
生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二 深入研读,交流感悟
1.感悟“欣喜若狂”。
(1)读词理解“欣喜若狂”。
①课件出示“欣喜若狂”。
②师指名认读,要求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③全班齐读,读出“欣喜若狂”的感受。
(2)直接描写,感悟“欣喜若狂”。
①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研究者们欣喜若狂的句子,在句子下面画横线。
②师指名回答。
③出示课件。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
化石,顿时使全世
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④师指名读句子,要求生读出“欣喜若狂”的语气。
⑤课件出示恐龙和鸟儿的骨骼图片。
⑥师:瞧!图片中恐龙和鸟儿的骨骼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一发现会让人感受
如何?
⑦生齐读。
(3)发现证据,感悟“欣喜若狂”。
①课件出示句子。
②师指名朗读。
③师引导:读着读着,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预设:欣喜若狂)
④指导朗读。
(4)结合资料袋,感悟“欣喜若狂”。
①师课件出示课后资料袋。
②全班小声读后师指名读。
③指导生带着想象朗读。
师引导:如果你是一名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的发现,你会怎么样?(生齐读)
(5)发现成果,感悟“欣喜若狂”。
①师引导:为什么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保存有羽毛的恐
龙化石,会使全世界的研究者
们欣喜若狂?
②出示课件。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
点睛之笔。
③理解“点睛之笔”。(课件出示“点睛之笔”)师:什么是“点睛之笔”?
示例: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④生小声读句子,结合课文内容想想:这些发现有什么作用?
⑤预设:这无疑为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
⑥师指导朗读:这样巨大的研究成果,会让人怎么样?
生齐读: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
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
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2.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1)了解恐龙的庞大家族。
①课件出示表格。
②生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与小组同学合作填写表格。
③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④师引导讨论:通过这份表格,你知道了
什么?(示例:我知道了恐龙的生活习性、
形体特征等)
(2)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①师:那么恐龙究竟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
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
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②生读第4自然段,思考:陆地的恐龙
演化成天空中的鸟类要经历哪几个阶段?边读
边画出有关的句子,根据课文内容列提纲。
③师引导列提纲:先说说需要经历的几个阶段,再找出每个阶段最关键的一个词句。
示例:“第一种恐龙”。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相机板书:第一种恐龙两亿四千万年前)
④同桌合作完成提纲,师巡视指导。
⑤
师根据生的回答依次板书:数千万年后庞大家族(一些猎食性恐龙体表长出羽毛,
树栖生活)亿万年前学
习飞行
⑥课件出示提纲。
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庞大家族……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
为了躲避敌害或……具备了滑翔能力……飞向蓝天
⑦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假如你是一个讲解员,你会
怎样向大家介绍恐龙飞向蓝天演
化成鸟类的过程?
⑧同桌自由练说;师指名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3.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1
)师: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恐龙都演化成了鸟类呢?是哪一类恐龙演化成了鸟
类?这个演化过程是不是
一蹴而就的呢?
(2)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相关内容。
(3)师指名读文字,引导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4)师指名回答。预设: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5)生自由读句子,师引导:从加点的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
(6)预设:用对比强烈的词语、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表现了恐龙的形态、性情各异。
(7)师生合作朗读,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
(师)有些恐龙——(生)像它们的祖先……
(8)仿写练习。师:拿起你手中的笔,照样子也写一段话,介绍一种动物或植物吧!
【设计
意图】通过反复朗读,先让学生找出让研究者们“欣喜若狂”的句子,结合资
料的内容和相关图片,让学
生品读感悟。接着让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先列
提纲,再进行情境介绍,培养学生有条理地
表达的能力。在介绍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
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板块三
总结全文,鼓励探索
1.总结全文。
(1)师激情讲述: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研究,帮
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最
终演化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
科学家们并没有
就此止步,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更为美好的愿望呢!
(2)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3)生齐读。
(4)引导交流。师:你认为科学家们的这一愿望有没有实现的可能?说说你的想法。
2.感悟品质。
(1)师引导讨论:通过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测出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对于致力
于研究的科学家们,你想说点什么?
(2)生交流感受。
3.课堂总结。
师:越来越多恐龙化石的发现,给科学家们的研究提供了帮助,他们不断探索,通过
科学技术手
段,现在已经能够形象直观地再现恐龙生活的画面、演化的过程、灭绝的原
因。科学家们对于你们这些未
来的接班人寄予了厚望,希望你们能进一步揭示这一演化的
历史进程。
【设计意图】新课结束
之时,引导学生讨论,目的是激起学生热爱科学、主动探索求
知的浓厚兴趣,也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表达
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
助法和朗读
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课堂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抓住契机,激发兴趣。
“恐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课文从题目到内容都吸引着学
生的好奇心。教学中
要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网络,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丰富
知识,以自
主学习唤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用智慧的眼光去观察与发现,开启一扇探索古生<
br>物的科学之门。
2.反复诵读,自主阅读。
恐龙演变成鸟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学
中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理清恐龙的演变步骤,
在反复诵读中学习科学的推理想象与生动有序的表述,并
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
着与艰辛。
3.体会语言,学以致用。
类文链接
这篇科普课文语言生动,特别是用词十分准确。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
句进行细心体会,感悟作者
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对比写法的好处,并让学生仿写一个句
子,达到从学习过渡到学会运用的目的。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1个
多音字,会写“纳、拥”等15个字,正确
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科技术语,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能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2.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
br>学生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学大部分的字。“率”字是多音字,在“死亡率”这个
词中读“lǜ
”;“康”字被包部分的下半部分不要写错;“蔬”字笔画较多,要重点指
导。
2.阅读理解
主要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采取“读—画—议—悟”的方式,自读自悟,学
会自己分析
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纳米技术造福人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语言运用
学习课文中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
中。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纳、拥”等
15个字,正确
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科技术语,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谈话。
(1)师导入:这节课先请大家观看一段影片。
(2)师播放视频
。(课件出示:《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一只小虫,趁铁扇公主喝茶
时进入了铁扇公主肚子的片段)
(3)生交流观后感受。(感受影片故事的神奇)
2.导入新课。
(1)师述: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有比这更神奇的事物。
(2)课件出示医用纳米机器人工作时的图片。
(3)简介图片,导入新课。
师:
这是一张医用纳米机器人工作时的图片,它可以清理人体血管垃圾,可以将人脑
与云脑连接,可以送药、
手术……这样微小而具有神奇功能的机器人,就是用纳米材料和
纳米技术制造的纳米机器人。今天让我们
共同走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4)板书课题: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3.读题质疑。
(1)生齐读课题。
(2)师引导: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你最想知道什么?
(3)预设: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的新奇特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设计意
图】用视频、图片导入新课,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
课题中质疑,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引起阅读期待。
板块二 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师:究竟什么是纳米?它的新奇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快快走进课文去看看
吧。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生字、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3)生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2.检查预习。
(1)学习要求会认的字。
①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字。
②读准字音。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臭、蔬、症”读翘舌音,“灶”读平舌音。
③认识多音字。师:谁知道它的另一种读音?(课件出示“率”的读音)
(2)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①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②读准字音。生自由认读;师指名读,相机正音。
③识记生字。师引导: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字形的?(生交流)
示例1:说文解字识记“蔬”字。(出示课件)
示例2:顺口溜识记“臭”字。自大加一点,就读“臭”。
④指导写字。(视频出示书写笔顺)
师在田字格范写“康”,提醒“康”被包部分的下半部分不要写成“水”。
(3)学习要求会写的词语。
①课件出示词语。
②读准字音。师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③理解词意。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与同桌交流。(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多指没有能力完成某件事情或解决某个问题。
预防:事先防备。
④运用词语。师:谁能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并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句话?
4.了解科技术语。
(1)课件出示科技术语。
课件出示:
纳米技术 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天梯
吸波材料 探测雷达 癌细胞 病灶 缓释技术
死亡率
(2)反复认读。生自由练习读词语;师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5.整体感知。
(1)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关于纳米的哪些知识?
(2)生交流。
示例:简单而准确地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等科学知识,展示了纳米技术的美好前
景。
6.理清课文层次。
(1)师:你认为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2)师指名交流。(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述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什么是纳米技术。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介绍了在我们身边的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技术能让人
更健康。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讲了在不远的将来,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
刻的变化。
7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会了课文的生字、新词,而且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下节
课我们继续探寻纳米
的世界。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词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
教学内容。本课生字新词较多,而且科技术语较多,因此教学时将学生熟悉的语言因素作
为主要材料,引
导他们主动识字读词,力求识用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自主、合作探究纳米技术的奥秘。
2.有科学依据地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在纳米世界里感受神奇的纳米技术。
(2)板书课题。(板书: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3)读题思考。
①生齐读课题。
②理解“纳米”。师:什么是纳米?(预设:长度单位)
师:以前我们也许听说过纳米技术,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它吧!
③生再读课题。
2.回顾问题。
师述:上节课大家就课题提出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什么是纳米?
什么是纳米技术?
纳米的新奇特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中的“纳米”这个词语导入
新课,激发学生对陌
生的“纳米技术”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块二 小组合作,感受“神奇”
1.合作学习。
(1)明确学习方法。
①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就采用四人小组合作阅读的方式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
②出示课件。
四人小组合作阅读,思考: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
纳米的新奇特性具体
体现在哪些方面?
画出有关的句子,放声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进行说明的。
小组内交流讨论。
③师指名读,并相机指导阅读。
④师强调:每人先读一遍课文,再合作完成这些题目,最后在全班交流。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1)什么是纳米?
①出示课件。
②师指名朗读。
③归纳特点。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相机板书:纳米小)
(2)感悟纳米的“小”。
①出示课件。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非常非常小。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②师指两名生分别读这两个句子。
③引导比较。师:你觉得上面哪句话写得更好?为什么?
预设:第2句写得好,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纳米是很小很小的长度单位。
④指导朗读。师:再读这句话,读出纳米的小。(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⑤师:文章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向我们生动地介绍了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出示课
件)
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
⑥师指名读句子。
⑦师引导感悟作者运用作比较的方法来介绍纳米的小。
⑧生再读句子,感受纳米的小。
(3)探讨什么是纳米技术。
①出示课件。
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
00纳米之间,不仅肉眼根本看不见,就是普通
的光学显微镜也无能为力。这种纳米级的物质拥有许多新
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
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人类的一门学问。
②师:从这段话中可知纳米技术有什么特点?(预设:很小)(相机板书:纳米技
术)
③理解“无能为力”。
师:“无能为力”是指谁无能为力?(预设:人类和普通的光学显微镜)
师述:人类和普通的
光学显微镜无能为力的事情,纳米技术却可以做到,这就是纳米
技术的“神奇”。作者用举例子的说明方
法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纳米技术的“神奇”之
处。
④生齐读。
3.感悟写法。
(1)学习第2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②合作朗读,感悟写法。
(师)课文先提出问题——(生)什么是纳米技术呢?
(师)这句是总写,再分写——(生)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
(2)学习第3、4自然段。
①师引导:运用刚才的读书方法,同桌之间合作朗读,体会纳米技术的神奇具
体体现
在哪些方面。
②同桌互读。
③师指名合作朗读。
④交流写法。
示例1:第3、4自然段都是围绕纳米技术的运用来写的,与第2自然段一样,都是运
用先总后
分的写法。
(相机出示课件)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冰箱里使用纳米涂层就会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蔬菜保鲜期更长。
“碳纳米管”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
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
(举例子)
课件出示: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
未来的纳米机器人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
甚至一个月。
(举例子)
示例2: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纳米技术的“神奇”。
4.拓展延伸。
(1)师: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还知道哪些纳米技术早已悄悄进入我们的生活?
(2)生交流。
(3)出示课件。
洗衣机、高性能彩色打印墨粉等都采用了纳米技术,可以不沾油、不沾水。
在火箭燃料中加入不到1%的纳米铝粉,就可将燃烧热能增加一倍。
纳米技术应用在陶瓷上,可使陶瓷具有超塑性,大大增强了陶瓷的韧性,让陶瓷
坚固无比。
纳米技术和基因技术可以组合起来运用。
5.课堂小结。
(1)全班大声朗读第3、4自然段,要求读出自己的感悟。
(2)师:综合大家的交流,我
们不禁要说,纳米技术不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且应
用前景非常广阔。它就在我们身边,可以让我们更
加健康!这就是神奇的纳米技术!(相
机板书:改变生活应用前景广)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
明确指出:“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
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因此采
用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
行了指导,在交流时适时引导学生随文学习举例子、列数字
、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既让学
生直观具体地感受到纳米技术的“神奇”,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板块三 大胆想象,创造“神奇”
1.写话练习,创造“神奇”。
(1)
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很多关于神奇的纳米技术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
放飞思维,大胆发挥自己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让你利用纳米技术,你会把它运用到生
活中的哪些方面?
(2)课件出示写话要求。
以“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或“纳米技术可以使人们……”为开
头,采用“总—
分”的写法,写一段话。注意用上学到的说明方法哟!
(3)同桌讨论。
(4)生写话,师巡视。
2.全班交流,师适时评价。
3.出示图片,介绍神奇。师向生介绍查找到的有关纳米技术的新产品。(出示课件)
4.科海冲浪,搜罗神奇。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遨游了科技的世界,领略了纳米技术的神
奇,体验了阅读的
快乐,课后同学们还可以继续了解有关纳米科技的最新知识,感受它的神奇魅力。 <
br>【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想象
力、表达力,
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回顾教学的内容,我大胆采用了如下设计:
理解字词,正确朗读科技术语,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
教授课文中的说明方法,用教材教
。课文使用了很多说明方法说明纳米技术的神奇。
四年级的学生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时期,
这时候的学生开始转变思考问题的
方式,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
行分析,课文中的
一些科技知识对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因此掌握一些说明方法,对于阅读、理解说明文
帮
助很大,有利于学生逐步提升学习语文的能力。所以这节课着重强化学生这方面的锻炼。
把
学到的说明方法运用到说话与写作中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起到了巩固与强化的作
用。这样设计的目的在
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升学生学习
语文的能力。类文链接
课外
资料中补充了许多有关纳米技术的文字和图片,是为了让学生热爱科学,培养他
们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
8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学目标
1.认识“揽、焰”等9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尝试
运用所学方法,在阅读中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
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了解我
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梦圆”的经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尝试运用
所学方法,在阅读中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
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了解我国在
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
四字词语较多,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并主动积累。“嫦娥奔月”的“奔”
读“bèn”。
2.阅读教学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围绕“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这一问题展开阅
读,
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再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帮助学生正确
理
解课文。
3.语言运用
本课按照“提出问题—默读思考—讨论交流”的思路展开教学。首先
,引导学生提出
问题: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出示阅读指<
br>导,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感受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坚持不懈、默
默奉献、
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情导入,初读课文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先来谈论一个话题——提到祖国的航天事业,你会想到什
么?
(2)示例:“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等成功升空,并成功着陆。
(3)播放视频。(“神舟五号”升空视频)
师配音解说: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
,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巨
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
天飞船飞行实验的成功,
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
变,一瞬
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
实现的那一刻,你内
心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4)生交流。
2.板题读题。 (1)师:现在让我们登上时空飞船,沿着时间隧道,一起去了解我国数千年的飞天梦
的实现历程。
(2)师板书课题。(板书:千年梦圆在今朝)
(3)师指导读课题:你认为还可以怎样读?
(4)师指名读,指导读出自豪、骄傲、激动等语气。
3.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四字词语。
(2)师指名读,相机正音:“奔”读“bèn”。
(3)生再读归类。
①师引导:你发现这些词语排列的规律了吗?(生交流)
②师指名回答。示例:第一行的词语与传说、想象有关;第二行的词语与现代航天有
关。
(4)词语运用。结合课文内容,用其中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积累四字词语。
①全班齐读词语。
②师引导:文中像这样的四字词语还有很多,课后找一找,并摘抄下来。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3)交流第一个问题,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答案)
(4)交流第二个问题,理清条理。(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最现
实、最积极的因素。课前视频、图片及老
师饱含激情的配音能让学生情绪高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饱满的学习热情为提高学
习效率提供了基本保证。积累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并
进行归类,能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概
述文本的能力。
板块二 梦圆成功,追根溯源
1.自读感悟,找寻梦圆原因。
(1)师引导: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逐步实现的?
(2)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思考: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逐步实现的?
阅读方法:找一找,画一画,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批注。
(3)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批画。
(4)生汇报交流。
2.交流感悟,了解中国追寻飞天梦的历程。(相机出示课件)
在古代就有“嫦娥奔月”
的神话,有人飞上天、空中飞车的传说,还有“鲲鹏展
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富有激情、想象
力)
传说,我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利用火箭上天的人,他被
国际
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飞行探索的先驱。(勇于探索)
数百年来,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在实现
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
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坚持不懈
)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
“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太空中,第一
次响起了中
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
世界
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默默奉献)
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
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团结合作)
【设计意图】本
板块以教师引导为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
学习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
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体现了教师引导者的角色。
板块三 回顾“神五”,点燃激情
1.回顾“神舟五号”升空场面,点燃爱国激情。
(1)师导入:
同学们,千年梦圆在今朝。正因为中华民族有理想、有追求、勇于探
索、坚持不懈、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
决心,更有着默默奉献、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神
舟五号”终于顺利飞上了天。让我们再次回顾那激动
人心的时刻。
(2)播放“神舟五号”升空视频,激发民族自豪感。
①师播放视频并配音朗读。
课件出示:
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
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宛若一条
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
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②师引导: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③示例:激动、自豪、喜悦……(师指名读,相机指导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3)读杨利伟下飞船后接受采访时说的三句话,读出敬意。
①师引导: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太空的声音!
②音频出示杨利伟下飞船后接受采访时说的三句话。
③师指名读,并引导:你认为英雄的声音应该是怎样的?
预设:洪亮的、铿锵有力的、激动的、自豪的……
(要求生交流后读出自豪的感受)
④师指导朗读:让我们怀着对航天人的崇高敬意齐读这三句话。
2.学习第7自然段,感受辉煌。
(1)师引导: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的国家。继“神舟五号”之
后,中国的航天事业又有哪些喜讯呢?请自由读第7自然段,找到答案。
(2)生自由读第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3)生汇报交流。
(4)根据生交流相机出示答案。
3.展示查找的航天新成就图片。
(1)师述:近年来,我国航天的新成就远远不止这些。
(2)师依次展示“神舟六号”“神
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一
号”的相关图片。
(3)师引导:你还知道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哪些最新成就?
(4)随机展示生查找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4.再读课题,升华情感。
师:“千年梦圆在今朝”,这样美丽而又辉煌的成果,怎能不让富
有激情与魄力的中
华民族高兴、自豪、欢欣鼓舞呢?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课题。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
,
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师)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师)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5.课堂总结。
师:
千年的飞天梦圆在今朝,但更高更远的飞天梦却缘起今朝。同学们,就让我们满
怀激情,满怀感恩,踏上
圆梦之路吧!老师会为你们明天的精彩表现而喝彩!
【设计意图】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是阅读教
学的基本流程。学生再次朗读课
题,会将自读后的感受以及课堂学习的感受融入其中,获得思想的启迪。
这样教学,不仅
让学生感受飞船发射的壮观场面,而且给学生传达了两个信息:一是我国的航天技术已处
于世界领先水平;二是祖国未来的发展要靠年轻一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借助多样化多媒体手段教学。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授课时,我借用视频播放、图片展
示、音频播放等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朗读形式多样化。
譬如:为了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课堂上播放了“神舟五号”发
射时的真实场
景,资料袋在播放的同时,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了描写发射飞船的片段,那种抑制不住<
/p>
的澎湃的心情涌上学生的心头,让学生为祖国感到骄傲,为杨利伟感到骄傲;同
时,激发
了学生朗读的欲望,让他们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领会作者的意图,达到了精读理解的
教学目的。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着“现代诗”这一主题,编排了《短诗三首》《
绿》《白桦》《在天晴了
的时候》4篇课文,这些课文中的诗歌都有着浓浓的意味,饱含着作者的情感,
让我们用
美丽的眼睛看世界。《短诗三首》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绿》是对春天的赞
美,是对大自然的热爱。《白桦》歌颂了白桦的高洁之美。《在天晴了的时候》体现了热
爱生活、热爱大
自然的主题。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短诗三首
绿
白桦
在天晴了的
时候
课
时
2
教学目标
2
2
1
1.认识18个生字,会写23个字,正确读写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诗歌的韵味,与同学交流读后感。
4.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1.根据需要收集诗歌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综合性学习 2
2.尝试自己创作诗歌,合作编小诗集;朗读诗歌时能用恰当的语气、
表情、手势。
语文园地
2
1.能与同学交流诵读诗歌后的感受。
2.认识8个古代文人,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3.学习描写颜色的句子。
4.诵读诗歌,并尝试仿写诗歌。
5.积累有关诗的名言。
9短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
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3
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新词,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生字不多,主要指导学生读准“啊、膝”等字的音变和易误读的字,指导“繁、
藤”等笔画较多的
字的书写,理解“永不漫灭、思潮”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
的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
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现代诗歌的特
点:朗朗上口、富有节奏、蕴含丰富想象、
饱含真挚情感。
3.表达运用
在引导中
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赏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通过《繁星》学习现
代诗的特点,根据现代诗的特
点感受诗意诗情的融合统一。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
”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3
个词语。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释义诗题
1.谈话导入。
(1)师: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是美的?(预设:风景是美的;画画是美的;舞蹈是美
的……)
(2)师:人们常说“发现美是能力,留住美是本事”,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留住
美?(预设
:画画、拍照、写诗……)
(3)师:美就像一扇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诗歌这把钥匙开启美这扇
大门。(课
件出示单元导语)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4)全班齐读。
2.释义诗题。
(1)板书课题:短诗三首。(师指名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诗有短有长,其中篇幅不超过14行的诗可以称为短诗。
(2)了解“繁星”,指导书写。
①师:看看课文,我们将要学习的三首短诗的诗题是什么?
谁来读读诗题?(预设:
繁星)(板书:繁星)
②指导书写“繁”字。(出示课件)
③解释“繁星”。
a.师:再读诗题“繁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b.示例:密密麻麻的星星、满天的星星……
师:一首诗的题目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繁星,多
而密的星星,让我们感受到了夜晚的
美好。(生齐读)
(3)明确诗序,简介作者。
①明确诗序。
a.师:仔细看看三首短诗,诗题后面还有一串数字,分别是什么?(生齐读)
b.师:《繁星》共收录164首短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七一、第
一三一和第
一五九首。
②简介作者。(课件出示冰心简介)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
“短诗”;简介作者,了解诗题序号的意思;指导“繁”字的
笔顺、结构书写,强调易错笔画,学生巩固
练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板块二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初读课文。
(1)听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停顿。
(2)生自由读诗。
①生自由读诗,圈出生字新词。
②师指名读诗,相机正音,师指导读准“啊”的音变。(出示课件)
a.师范读后,指名读。
b.生在课本上标出读音,齐读;师生合作读。
c.师:把这两句送回诗中,再读读三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预习。
(1)检查要求会写的字。
①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②指名认读,注意读准字音。
③易错提示:“藤”读后鼻音,“膝”读“xī”,不要读成了“qī”。
④师引导记住这些标注拼音的字。
a.同音字识记:漫(漫灭)慢(快慢)萝(藤萝)箩(箩筐)
b.说文解字识记“蔓”字。(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蔓,形声,从艹,曼声。本义:木本蔓生植物的枝茎。
c.形近字识记:膝(膝盖)漆(油漆)躲(躲开)剁(剁肉)
⑤指导书写。“藤”下面的“
氺”,笔顺是:竖钩、点、提、撇、点,不要写成了
“水”。“躲”左边的“身”里面是两横,“身”为
偏旁时第七笔长撇改成短撇。
(2)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
【设计意图】识记生字的方法
有很多种,教学时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采用多种方法
识记生字新词,以便掌握更多的字。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3.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短诗三首》。
(2)师指名分别读三首短诗。
2.学习课文。
(1)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发现短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这里面可藏着秘
密呢!
(2)朗读《繁星》(一三一)。
师:大家集中注意力听朗诵,并想一想,短诗为什么朗朗上口?这里面究竟藏着什么
样的秘密?
3.反复朗读,发现诗“韵”。
(1)根据诗句开头的“哪一”可以看出,有的句子句式相仿。
①课件出示诗句。
②反复诵读。师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2)关注句末的“?”,读出节奏。师范读后,指名读,师生合作读,注意读出问号
的语气。
(3)关注“同音成韵”。感知“光、香、响”的韵脚“ɑnɡ”,读出节奏。
①课件出示诗句。
②师指名读,感受韵脚“anɡ”。
③师范读后生练习读。
④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感受通过排比句式表达的强烈情感。
⑤理解“思潮”。
师指导:作者一次又一次地问,一次又一次地想,这就是思潮。
⑥师指名读,读出作者起伏的思潮。
【设计意图】“诗和音乐一样
,生命全在节奏。”通过探究学习,初步发现现代诗不
拘格式和韵律相对自由的特点。在读中理解词语的
意思,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和节奏。
板块二 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1.学习《繁星》(一五九)。
(1)师引导:还有哪首诗,你也读出了这种感觉?
(2)课件出示诗句。
(3)反复诵读。师指名读后生分小组合作朗读。
(4)体会诗韵。
①师引导:你发现这首诗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的秘密了吗?
②预设:韵脚“了、里”。
③读出节奏。(出示课件)
a.反复诵读。师指名读,评价朗读;师范读后师生合作朗读。
b.理解“风雨”。师:“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一样吗?
示例1:“天上的风雨”指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
示例2:“心中的风雨”指经历的困难、挫折、痛苦……
c.朗读《繁星》(一五九),注意复沓的手法,体会情感。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人生经历,感受她“心中的风雨”。(出示课件,配乐朗
读)
2.学习《繁星》(七一)。
师过渡:当你一遍一遍读着这首诗的时候,不仅读出了它的节奏
,想到了它的画面,
更感受到了它的情感。在朗读中,你发现了这首诗的情感,这首诗便有了生命。作者
心中
的风雨、耳边的海浪声,都是作者的回忆。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回忆,学习《繁星》
(七
一)。
(1)出示课件。
小组合作学习:
自由读《繁星》(七一),想象诗中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
到了什么?
诗中的情景,让你想起了自己的哪些童年回忆?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2)生自由读诗,思考问题。
(3)同桌交流问题。
(4)师指名交流问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师指导朗读:把你看到的画面、听到的声音、想到的画面放到朗读中。
①延长字音:破折号和“中”“下”“上”停顿并增加音长。(师范读,生模仿朗
读)
②补白想象。
a.师指导想象:月是中国人心中共同的情怀,举头望明月……当时月明的园中
,藤萝
的叶下,作者会做些什么呢?此刻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b.生想象、交流后,再读诗句。
c.师引导: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谁言寸草心…
…在母亲的膝上作者感受到
了什么呢?
③顺势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月明的园中、藤萝的
叶下,这些记忆都是作者无法
忘记的,这就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5)师:让我们想象作者托
着下巴,静静地坐在桌前,回忆着那些发生在月明的园
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的事。带着这样的想
象,让我们再读诗句。
(6)师引导:诗中的情景,让你想起了自己的哪些童年回忆?(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以读、想象为“支点”进一步探究发现现代
诗的情感,
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意境。触景生情,情动而辞发。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情
感,同时将背诵巧妙地融于情
境之中。
板块三 情动辞发,仿写《繁星》
1.仿写诗句。
(1)
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渐渐进入作者的诗中,仿佛看到她童年的画面。现在请
你们自定题目,按照《繁
星》(七一)的句式,仿写诗歌。
(2)出示课件。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 )的( ),( )的(
),( )的
( )。
(3)生仿写诗句。师巡视指导。
2.分享仿写的诗歌。
(1)师指名朗读自创的诗歌。(相机出示课件)
(2)师生评议。
3.深情诵读《繁星》。
(1)师引导:听着你们朗读创作的诗,仿佛置身于我们童年的画面
之中,现在让我们
走进《繁星》,重温这段星光之旅。
(2)全班齐读。
4.师小
结:我们一遍一遍地读着诗歌,读出了诗的韵律,想象出它的画面,感受到诗
人浓浓的情感,不仅走近了
诗人,也走近了我们自己,这就是诗的味道。(板书:味)
5.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繁星》一书。
(2)推荐课后读物。(出示课件)
(3)师要求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
【设计意图】在反复朗读中发现现
代诗的特点,并结合这些特点学习现代诗。将习得
的特点落实到笔端,仿写现代诗,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激发他们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通
过综合性学习摘录积累,分享交流,将现代诗融入生活中。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诗歌是种子,应当在学生心底发芽、开花。在小学阶段,现代诗的教学,
我认为应该
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发现
现代诗的特点,读出节奏、停顿,把握好轻重
缓急,感受现代诗的韵律美,从而理解诗歌大意。
第二,通过有梯度、有层次的探究式学习,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生活,感悟诗
歌情感,体会现代
诗的艺术性,感受现代诗的人文性,领略现代诗的美。
第三,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以及情境创设
、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
感受现类文链接代诗的特点,将习得的特点落实到笔端,仿写现代诗
,鼓励学生大胆创
作,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通过综合性学习摘录积累,分享交流,将现代诗融
入
学生们的生活中,让学生们感受到生活中的“诗和远方”。
10 绿
▶教学目标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
个词语
。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
br>本课要求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字和8个词语,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方法,可以进
行自主学习。
“叉”读“chā”,要读准,重点指导书写“瓶”右边的“瓦”。
2.阅读理解
通过不同
形式的反复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去感受
现代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的
特点。
3.表达运用
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诗人的情感,通
过想象画面、
对比阅读感受诗意、诗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
绿、嫩绿”等8
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诗文引路,入《绿》之境
1.图画导入。
(1)师导入一组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课件出示青山绿水、禾苗、竹林、绿
树等图)
①师:看到这样一组图画,你想说些什么?
②示例:看到这一片绿色的景象,很自然地想起奶
奶家的那片竹林,一场春雨过后,
一个个手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就从土里探出来,可有意思了
。
(2)师小结:这生机勃勃的绿景实在让人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的象
征。绿
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历来就为文人墨客所歌咏。
(3)你知道哪些带有“绿”的诗词?
示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引入课题。
(1)师引导:诗人艾
青也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
这节课,我们就和艾青一起走进春天“绿
意盎然”的画卷中!
(2)板书课题,(板书:绿)生齐读课题。
(3)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歌,继续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出示课件)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4)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本板块以吟诵
含有“绿”的诗词为引,带领学生进入绿的意境,在旧知
与新知、古诗与新诗中架起一座桥梁,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
板块二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1)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2)师指名读。
(3)师:读了简介,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谁想补充说明一
下?
2.生听课文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停顿。
3.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瓶”
读“pínɡ”,不要读成了“pín”,“叉”读
“chā”,不要读成了“cā”。
(3)识记字形。
①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标注拼音的字的?
②生交流。示例:顺口溜记“叉”字。又字多一点就是叉。
(4)指导书写。师指导书写“瓶”字。
视频出示“瓶”书写笔顺;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练习书写。
【设计意图】此板块主要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识记生字新词,逐步训练学生的识记能
力。
板块三 朗读课文,初感绿意
1.释题。
(1)生齐读诗题。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2)预设: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一片一望无际的麦苗田……
(3)师指名读诗题,读出对绿的美好感受。
2.整体感知。
(1)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全诗共有几节?(预设:5节)
(3)师指名分节朗读全诗,相机正音。
(4)全班齐读;小组分节比赛读,要求:正确、流畅、声音洪亮。
(5)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①师引导:读着读着,整首诗的画面在
我们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谁来说说这首诗
主要写了什么?
②预设:诗歌描述了春天无处不
在的绿色景象。树木、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
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这首诗写出
了绿的摇曳、绿的梦幻、绿的闻风而
动。
(6)再读全诗,在读中理解。
3.四人小组内用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学生有
效学习的第一步。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比喻、拟人、想象、联想等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寻找“诗韵”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绿》。(板书课题:绿)
(2)师指名分节读诗。
(3)师述:《短诗三首》的学习帮我们解开了现代诗朗朗上口、悦
耳动听的秘密,这
节课我们就尝试着运用在上篇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找一找《绿》这首现代诗里藏着的秘
密
吧!
2.生自由读全诗,寻找“诗韵”。
3.全班交流。师重点引导交流以下内容。
(1)课件出示第2小节。
(2)注意诗句中含有“绿”的词语,反复朗读。
(3)感受“绿”的多。
①想象
“绿”的画面。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预设:各种
各样的绿色)都有哪些绿?
(预设:墨绿、浅绿……)
②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师:只有这些绿吗?从哪儿可以看出不只这些绿?(预设:从省略号可以看出)
③师引导发散思维:你还知道哪些绿?(预设:橄榄绿、苹果绿、黄绿……)
师:这么多的绿,都悄悄地藏在省略号中,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难怪作者这样
说——(课
件出示诗句)
生轻声读;师指名读;全班齐读。
(4)感受绿的美。
①师:作者的联想多么丰富啊!眼前各种各样的绿,在他眼里是什么样的?(生自由
交流)
②师指名读第1小节。
③理解“发黑、出奇”。
师:这么多的绿,在作者的眼里,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你怎么理解“绿得发黑”?
(预设:绿的程度深)
师:“出奇”是什么意思?(预设:特别,不平常)
④师指导朗读:读出诗中不寻常的“绿”。(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知绿的美,感受不寻常的“绿”。
板块二
精品细读,想象画面
1.学习第3~5小节。
(1)师引导: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读读课文第3~5小
节。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轻声地自由读第3~5小节。
你觉得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再仔细读读。
(3)生读第3~5小节。
(4)生交流,师相机出示第3小节。
①师小结:很多人喜欢这一节诗,喜欢的原因是,这一节诗句式相仿,使诗歌读起来
朗朗上口。
②师范读后指名读。
③引导想象,感受诗的意境。
一阵风吹来,(
)是绿色的。一阵雨冲刷过,( )是绿色的。
小溪潺潺流过,(
)是绿色的。一束阳光射进,( )是绿色的。
师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师相机指导,读出诗的韵味)
(5)学习第4小节。
①课件出示诗句。
②关注“在一起”的句式,读出节奏。
③师指名读后,全班读。
④师:注意表示动作的词,你读出了什么?将表示动作的词语读得重一些,你感受到
了什么?
示例1:这么多的绿融合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的、浅的、浓的、淡
的……满眼都
是绿。
示例2:一个“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绿色集中在一起的画面。
⑤师示范读后,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⑥拓展运用。(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
br>仿写练习: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意,你能写一写“所有的绿
集中起来”的
情景吗?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校园里( )在一起,
公园里( )在一起,
田野里(
)在一起。
a.生仿写,师巡视指导。
b.生朗读仿写句段,相互评价。
(6)学习第5小节。(出示课件,师指名读)
①师范读后指名读,相机引导:说说“所有的
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
你怎样的感受。
预设:这是作者的想象,写出了绿的摇
曳、绿的梦幻、绿的闻风而动,体现了绿是生
命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的主题。
②说话练习。(课件出示说话练习)
说话练习:一阵风吹来,小草( ),柳条(
),树枝( ),( )。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生自由练习读全诗。
(2)师指名分小节配乐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此板块主要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读出作者的想象,读出作者的情感,
读出诗的意
境。学生通过进一步自主探究发现现代诗是作者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作者触
景生情,情动而辞发。反复
朗读,又将背诵巧妙地融于整节课的教学之中,突破了教学重
难点。
板块三
对比阅读,感悟语言
1.学习“阅读链接”。
(1)师: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
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
给你怎样的感受?
(2)课件出示宗璞的作品。
(3)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
(4)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示例1:作者抓住了灵隐“绿”的特点,善于联想、想象。从“绿
意扑眼而来”“苍
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这些词句中可以读出。(课件出示:“绿意扑
眼
而来”“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
示例2:作者着重写层层叠叠的树木
和青苔的绿。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
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青苔“直绿到
了石头缝里”。(课件出示:有
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生齐
读)
2.师总结:同学们,生活中的美景无处不在。参天的古木、蜿蜒的小径、潺潺的流
水,
它们都以美的身姿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
睛。”但愿通过学习这
首现代诗,我们都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这个美丽的世
界。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
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词语和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
用。”有些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看起来很普通
、平实,但如果仔细思考、揣摩就会发现其深
刻的内涵。文章的主旨也往往在我们理解了关键的一个词或
一句话后豁然显现,学生的学
习由此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这类课文,不必进行过多的分析讲解,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
读中展开想
象,在脑海中浮现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并启发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进行补充和拓
展。在学习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通过反复朗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自然的美
景中,让学生
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是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
境界。诗歌的美不仅仅在于它
的定位,还在于它的意境。所以仅读熟、读流畅还不够,还
要通过阅读,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类文链
接更好地体会“绿”在作者眼中的意味,
“绿”在作者眼中的画面,“绿”寄托的作者的情感。对于现代
诗的教学,在让学生理解
诗意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我还尝试引导学生进行说话仿写练习,进一步提高他
们的语言
应用能力。
11白桦
▶教学目标
1.认识“绣、潇”等8个生
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白桦、毛茸
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作者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方法,都能完成识字任务。注意读
准叠
词“毛茸茸”,读准易错词“徜徉”;“潇”是左右结构的字,指导书写时强调间架结构
的
安排。
2.阅读理解
课堂教学中继续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
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
学策略,去感受现代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的特点。
3.表达运用
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想象画
面、
对比阅读感受诗意、诗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
“白桦、毛茸
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1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初识白桦
1.导入音频。
(1)音频播放加拿大儿童歌曲《白桦林好地方》,并出示歌词。
①师:侧耳倾听这首歌,你听出了什么?再看看歌词,你又明白了什么?
②学生交流。
示例1:听到了一群孩子的欢声笑语,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的欢腾和喜
悦。
示例2:听到了孩子们走向大自然的欢声笑语。
(2)师小结:听着这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儿
童歌曲,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水、山、
森林、湖泊,仿佛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中。欢快活泼的旋律
似乎是一队郊游的孩子们
踏着鼓声走向白桦林,走进美妙的自然……
(3)课件出示白桦图片。
①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树吗?看看图片,这种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②生交流。
示例1:这是一种高大笔直的树,很美丽。
示例2:无论是一棵白
桦,还是成片的白桦林,都很美。它有着洁白的树干,碧绿的
叶子,给人明朗的感觉。
(4)
师小结:白桦很美,有一个国家,就以它为国树。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白桦生
性耐寒,树干银白,气质
高雅。俄罗斯人民喜欢白桦的美丽、高洁。
2.引入课题。
(1)师引导:苏联诗人叶赛宁
,他留下了许多著名的作品。他的诗歌语言朴实动人,
多赞美家乡的风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叶赛宁
一起仰望他家乡的那棵高洁的白桦。
(2)板书课题:白桦。(生齐读课题)
(3)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歌,继续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出示课件)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4)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现代诗以其丰
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意象感染人、吸引人。为了让学生更好
地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就必
须拉近学生与诗歌作品的距离,让学生尽
可能熟悉作品的意象。本板块导入活泼轻快的、具有相同意象的
儿童歌曲,让学生很快融
入课堂,又展示了直观的图片,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诗歌中的画面。
板块二 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1)课件出示简介。
(2)生自由读。
2.听课文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停顿。
3.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桦”读第四声;“穗”读“suì”,不要读成了“s
huì
”或“huì”。
(3)指导识记。
①师引导: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标注拼音的字的?
②生交流。
示例1:利用形声字特点记住“桦、穗、绣、霞、潇、朦、胧”。
示例2:说文解字记“茸”,理解字义。
课件出示:
,茸,现多形容动植物细毛丛
生的样子。(艹,指嫩芽)+(耳,聪的简
写,表示机灵),茸字上下两部分合起来的意思是机灵的嫩芽
,机灵的鹿头上的芽状柔嫩
器官。
示例3:
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一组字:
绣(绣花) 霞(霞光)
锈(铁锈)
假(假日)
透(透过) 暇(目不暇接)
遐(遐想)
③书写“潇”字。
a.视频出示“潇”字的书写笔顺。
b.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练习书写。
【设计意图】初次接触课文时,指导学生关注题目、关
注作者信息,能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用多种形式识记生字新词,能逐步训练学生的识记能力。
板块三 初触白桦
1.释题。
(1)师指名读诗题,引导:读了诗题,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2)预设:一棵茂盛的白桦;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桦;一片白桦林,碧绿的叶,洁白的
干……
(3)生齐读诗题,师引导生读出对白桦的感受。
2.整体感知。
(1)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全诗共有几节?(预设:4节)
(3)同桌互读;小组分节比赛读,师相机正音;全班齐读。
(4)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
br>①师引导:读着读着,整首诗描绘的画面在我们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谁来说说这
首诗主要写了
什么?
②示例:《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它的美。
3.练习朗读。生分成四人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
【设计意图】经过反复朗读,使初读目标得以落实,为下一阶段理解诗歌奠定了基
础。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比喻、拟人、想象、联想等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2.联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解读明义
1.导入新课。
(1)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白桦》。(板书课题:白桦)
(2)师指名分节读诗。
(3)师引导:诗歌以“白桦”为题,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白桦
的?请大家试着从
每个小节中找到答案,并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
2.生自由默读全诗,试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
3.学习全诗。
(1)学习第1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1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指导:诗的开篇,就
让我们的目光停留在窗前的白桦上,我们仿佛看见诗人每日
与白桦对视,与白桦低语。窗前的白桦,是诗
人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朋友!
③师指名读。
④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的是怎样的白桦?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⑤生交流。
示例1:枝条挂满白霜的白桦树,是那么圣洁!
示例2:我仿佛看见一个沉思的诗人,伫立窗前,深情地看向白桦,眼里满是怜爱。
⑥师指导朗读。
a.师:娓娓道来的诗句——“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这句诗藏着作者
对白桦的
深情;如见其貌的诗句——“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字里行间藏着对高洁的白
桦的爱。
b.师指名朗读。
⑦概括本小节内容,拟小标题。
a.师引导:这一节诗主要写了什么?
b.生交流。(预设:窗前的白桦;涂银霜;披雪花……)
c.师小结:“披雪花”更具体地概括了本小节白桦的特点。(板书:披雪花)
⑧师引导想象画面,生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2)学习第2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2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范读后引导:在听的过程中,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预设:白桦在雪中傲然
挺立;白桦树的枝头沾满了雪,似乎是给树枝绣上了白色花
边;一串串的树枝交错着,像花穗绽放,像是
流苏舞动……
④生自由读:师指名读,并评价。
⑤概括主要内容,拟小标题。
a.师引导: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
b.生交流。(预设:雪中的白桦、白桦枝头、绽流苏……)
c.师小结:“绽流苏”与上一节的“披雪花”对称,显得更和谐。(板书:绽流苏)
⑥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3)学习第3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3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指名读,并评价。
③预设:这位同学读得很流利、准确;读的时候注意了“灿灿”“晶亮”这样的形容
词。
④想象画面。
a.师引导: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得慢一点,再慢一点。你会看到诗人眼中的白
桦。
b.生自由练习朗读;师指名朗读。
⑤引导理解。
a.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白桦?(生交流)
b.师讲解:白桦静中有
动。作者用感官相通的手法,用“朦胧”来修饰“寂静”,写
出了白桦的含蓄和高洁,“玉立”写出了它
的挺拔,写出了它的高贵气质,写出了它的非
同凡响;“灿灿的金晖”,衬托
出它的绚丽辉煌。“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使之前静
静挺立的白桦展现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⑥概括主要内容,拟小标题。
a.师引导:根据上两节的小标题,我们可以拟定结构对称的小标题,谁来说一说?
b.生交流。(相机板书:立金晖)
⑦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4)学习第4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4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你又读出怎样的白桦?(预设:朝霞中的白桦,身上披着彩霞,煞是好看!)
③指导朗读。
a.师指名读,引导评价:他读出白桦的美了吗?你会怎样读?
b.师指导:读的时候注意“白、银色”这样表示色彩的字词。(生自由读)
④引导理解。
师述:最后一节诗中,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一词运用了拟人的
手法,准确
而生动地表现了朝霞生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了朝霞的形态之美,更加
衬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
染下的白桦大有“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之意。
⑤拟小标题。
a.师引导:这一小节诗写了
朝霞中的白桦。谁能从下列短语中选择合适的小标题?
(生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
朝霞中的白桦;白雪皑皑的树枝;沐朝霞;抹光华
b.相机板书:沐朝霞。
⑥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此板块主要通过反复朗读,读出诗歌每一小
节的意思,读出诗歌描绘的
画面,从而初步感受作者对白桦的情感,为理解意象做准备。同时,学生在明
确意思、想
象画面的基础上反复读,熟读成诵。
板块二 品读悟情
1.师
述:叶赛宁的这首诗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它的美。满身的雪
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
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风姿绰
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
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自由读一读整首诗。
找出能表达作者对白桦不一样的情感的地方。
3.生自由朗读全诗。
4.生交流,师相机出示全诗。
(1)师指名交流。(相机将课件中的重点词设置成不同的颜色)
示例1:“银霜”和“雪花
”写出了白桦的洁白;“涂”准确描绘出白桦树干上的一
层洁白的表皮;“披”字把白桦拟人化了,字里
行间藏着对一身洁白的、高洁的白桦的
爱。
示例2: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落的叶子上
落满了松软的雪,“毛茸茸”的。白
色的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白桦镶了一道“雪绣的花
边儿”。那毛茸茸的
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如流苏一样好看。
(2)师小结:这些美丽的诗句中藏着诗人对白桦的爱!
5.体会意象,悟出真谛。
(1)师引导:作者为什么对白桦有着这样深厚的情感?
(2)生交流,师相机指导:白桦是
俄罗斯的国树,诗人对白桦的礼赞中,包含着对自
然的爱,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炽烈情感!
(3)师范读后指名读。
(4)小组读;全班齐读。师指导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诗中所传达的炽烈的爱国情感。
【设计
意图】此板块引导学生重锤敲打关键词,既是对诗意的体会,也是对作者情感
的感悟。对于诗歌中情感的
理解,不能是标签式的、程式化的,而是引领学生真正走进语
言文字中,真正感受到优美的语言是作者情
感的自然流露。
板块三 研读赏韵
1.拓展阅读《悬崖边的树》。
(1
)师:《白桦》,是诗人叶赛宁的情感流露;白桦,是诗人叶赛宁情感流露的寄
托。诗歌的魅力就在于此
,它需要解读,需要遐想,需要与诗人来个心灵之约。仔细读读
下面的小诗,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你有没
有读懂诗人的心?
(2)课件出示《悬崖边的树》。
(3)生自由朗读后,师指名读。
(4)生交流读后感受。
示例1:作者抓住了悬崖边这个特别的地方的树作为自己的写作内容,让人眼前一
亮。
示例2:诗中写了悬崖边的树虽然经历了风雨,但依然坚强。
师小结:诗人选取生活中独特的
自然意象,以表现人间的种种精神品质,字里行间透
露着作者对悬崖边的树的赞美,对不屈的精神、高远
的理想的赞美。
(5)比较阅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
①课件出示《白桦》和《悬崖边的树》。
②师引导:这两首诗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③示例:两首诗都借助事物表达情感,这样的情感不虚假。
(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
2.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如果说,诗歌是一盏灯,那么诗中美好的情感就是这盏灯的光。
生活就
是一首诗,只要我们有有趣的心灵,有友善的眼神,有倾听的耳朵,有真挚的情感,我们
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是语文素养的核心所在。因此,引导学生比
较阅
读,探究发现不同诗歌间的关联,是品赏语言的一种有效手段。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在现代诗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能
动性,充分
唤起学生的美感意识。
在教学中,要留足学生交流对话的时间。课堂上教师真正俯
下身子耐心倾听,才能引
导学生与课文进行精彩对话,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那么,老师的“讲
”在何
处?答案是在学生的知识“盲点处”,如“诗人笔下的白桦为什么这么
美”;在学生学习
的“浅海区”,如“把小标题拟得更有美感”。
在教学中,要留足学生品读
、赏读的时间,留足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课堂上真正还
学生“熟读深思”,才能换来“子自知”。无论
是初读,还是再读,或是反复读,都要让
学生真正读进心里。在读中熟悉内容,领悟情感,升华主题,品
味匠心,从而习得方法,
获得能力。学生读得不流畅,再读;学生无法表达自己,再读;学生欲言又止,
再读;学
生有所共鸣,再读……读,永远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类文链接在教学中,要留足学
生研读的时间。本课的研读放在拓展阅读上,鼓励学生
个性化阅读和理解,丰富了教学材料,拓宽了学生
视野,也与课后知识巩固呼应。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教学目标
1.认识“炫、怯”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悟课文。
3.结合自
己喜欢的诗句,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
过天晴的景象。
*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自己喜欢的诗句,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过天晴的景象。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用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主要指导
学生读准“
曝、晕”等字的读音。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现代诗的方法自读自悟。
3.表达运用 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自学,通过讨论、合作学习、诵读等形式,逐层理解
重点字词和关键
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能尝试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
过的雨过天晴的景象。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组有关春天的景物图片。
(2)词语联想。
①师引导:看着这明媚的春光,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②示例:草长莺飞、姹紫嫣红、花红柳绿、繁花似锦。
(3)交流春游经历。
①师引导:春光明媚,正是我们出去走走的好时候,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向大家介绍
一下吧。
②生交流。
示例1:周末我跟小伙伴们一起去郊游,看到公园里绿草如茵。
示例2:雨过天晴,小区树叶上那些俏皮的露珠,如一颗颗闪亮的钻石,十分耀眼。
(4)导入课题。
①师导入:诗人戴望舒就以《在天晴了的时候》为题写下了一首清新的小诗
。这节课
就让我们走进诗中,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与美丽。
②板书课题:在天晴了的时候。
③齐读课题。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能提高自学能力。同时,学生通过交流,引
发自身深度思考。这种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
培养了他们深入理解课文的能
力。
板块二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的音频,注意听清读音和节奏。
2.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词语。
(1)师指名认读,相机
正音:“赤、涉”都读翘舌音,不要读成了平舌音,“曝光”
的“曝”读“pù”,不要读成了“bào
”;“晕皱”的“晕”读第四声“yùn”。
(2)生开火车认读词语;全班齐读。
(3)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词语。
①课件出示自学方法。
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合作探究方法提示:可以查工具书,也可以用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
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②生交流。(炫耀:夸耀。曝:晒)
4.师指名分小节读诗歌,生评价。
5.生自由读诗歌,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写得特别优美、生动?
6.同桌合作读后互评。
师引导:相信同学们对诗歌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现在请大家把自己觉得最优美、最
生动的小节
挑出来,美美地读给同桌听,听的同学要专心、投入,边听边评价你最欣赏同
桌朗读的那一部分。
7.生齐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想象、体会雨过天晴的
美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
中逐步感受到自然之美。
板块三 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师:快速浏览全诗,诗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把这些景物圈起来。
2.生交流,师相机出示课件。
泥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儿 ……
3.默读诗歌,交流感受。
(1)师:雨过天晴,一切都是新的,小路、小草、小白菊,还有
凤蝶儿,这些都是多
么美好的景物啊!
(2)师引导默读诗歌:请大家默读诗歌,并想一想,
你最喜欢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默读时在相应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生边默读边写感受。(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①师引导:走在雨后的小路上,呼吸着野外的新鲜空气,你觉得此时的小路有什么特
点?
②示例:湿润的、凉爽的、温柔的、散发泥土芳香的、柔软的、空气新鲜的……
③师指导朗读:把你的理解融入你的朗读中,轻轻地读出这温柔,这凉爽。
(4)交流感受。(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①师引导想象:小草儿已没有了往日的尘垢,这时候
看起来生机勃勃。听一听,小草
在说些什么呢?
②生交流。
示例1:刚刚洗过澡,舒服极了。
示例2:瞧,小雨滴落在我身上,像给我戴上了一条漂亮的项链呢!
③师指导朗读:读出小草的炫耀,读出它的开心。
(5)交流感受。(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①师指导理解“绽透”。(播放花儿绽放的视频)
②师指导朗读:读出小白菊的自信、幸福。
(6)师引导交流感受。(课件出示凤蝶儿图片)
①通过图片理解“自在闲游”。
②说话练习,进一步体会“自在闲游”。
a.出示课件。
练习说一说: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
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瞧,
有的落在娇艳的花朵上,
在和花儿说着悄悄话呢;
有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四人小组内练习说话,全班交流。
4.读诗歌的第一部分。
(1)师引导:同学们,雨后的景色是多么美丽而清新!在天晴了的
时候,我们真该到
小径中走一走。在小径中你会发现什么?
(2)生分别齐读描写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
5.体会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