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电子备课表格式
屈原名句-会计简历范文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1、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教学
目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
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
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
情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难点 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批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
背一背?(《春晓》《咏柳》……)
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
们再学习
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
(根据学生的回
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
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再齐读诗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
br>音,互相学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
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
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
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
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
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
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
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
远的
意境。)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教
学
过
程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篱笆
。
疏疏:稀疏。径:小路。阴:树荫。描写景象: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
一直伸向远方,树枝
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
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
不到了。)
4.
思考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
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对乡村美景和田
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5.集体朗诵,读出古诗的趣味。
6.谁愿意把整首诗背给大家听?
四、关注细节,拓展延伸。
1.回想整首诗,小朋友在干什么?(捉蝴蝶)
你愿意来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吗?大家仔细看,评一评
谁是“最佳小演员”。
2.依次请几位学生表演“捉蝴蝶”。(预设:分别表演“走”着追
蝴蝶和“跑”着追蝴蝶。)
3.我们再来看诗句中写的是“急走追黄蝶”,表演时到底是应该
“走”着追还是“跑”着追?
(学生讨论)我们来看看古代汉语词典中
“走”的意思。(走:跑,疾行。)
4.现在,你觉得刚才哪位同学可以被评为“最佳小演员”呢?说说
你的理由。
五、延伸故事,感悟诗境。
1.动动手,画一画。
读了这首诗,你觉得图上该画出哪些景物呢?
2.这是一首诗,是一幅画,也是一个小故事,
请你回家先把诗背给
父母听一听,再依照自己的画把诗歌编成故事说一说。
板
书
设
计
作
篱落疏疏一径深
田园春光
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也是
业
树头新绿未成阴
设一个有趣的故事,请把这个故事写下
儿童急走追黄蝶
计
来,看谁写得生动,想象丰富。
儿童追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1、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2课时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
目的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
美好,体会作者对
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难点
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以题目导入:齐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
3.回顾学过的有关乡村的古诗有哪些。(《村居》《所见》……)
4.简介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来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
(2)介绍作者:播放课件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正音。
注意生字,要读得字正腔圆、准确流利、有板有眼。
指名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读通诗文。(注重纠正字音)
2.注意节奏。
(1)听范读。(出示课文朗读)
(2)自主练习朗读。(朗读诗歌,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3)指名试读,评议。
(4)教师示范指导。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再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乡村场景。(读注释)
2.交流感想。
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分
享一下。(农家忙)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梅子金黄杏子肥,
批 注
教
学
过
程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4.理解诗意。
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查阅自己不明白的词语,理解诗意。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果实肥硕;荞麦扬花,一片雪白,
油
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篱笆前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
着篱笆飞来飞去。)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读出你的喜爱与赞扬之情,并评价。指名说。
(加强对诗意的理解) <
br>在美丽的田园里,果子快要成熟了,荞麦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黄
稀疏,蜻蜓蝴蝶飞舞,寄托着收
获的希望,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呀!齐读
本诗。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
活的恬静,他们写
下了大量的田园诗篇。请看南宋翁卷的《乡村四月》。(体会又忙又
乐的心情
)
5.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再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齐诵,感受大家在田间忙碌劳作之美。
3.引导学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诵给父母听。
板
书
设
计
作
梅子黄 杏子肥有花有果
描写
业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也是
麦花白
菜花稀有色有形
设一个有趣的故事,请把这个故事写下
篱落无人过
衬托
更显寂静
计 来,看谁写得生动,想象丰富。
蜻蜓蛱蝶飞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1、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3课时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教学
目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
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
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
情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难点 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批 注
一、直接导入,明确诗题。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
——《清平乐·村居》。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解题: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富于感情。
2.学生自读: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教师正音)
3.指导书写“锄豆”的“锄”。
4.指名学生朗读。
5.齐读全词,读的同时请注意观察,这首词与前面的两首诗有什么
不同?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
1.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就会有更深刻
的理解了。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特别想读一读。教师入情入境地范读。
3.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方法。
教师简单介绍:请读这三个字,“小”“草”“媪
”(课件闪烁),发
现了什么?(这三个字最末有相同的韵母,都有“ao”。)韵母相同或相
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大家读读词的上片,感受一下。(生练习读)
看看词里面还有哪些字押韵?(“东”“笼”“蓬”)读一读,再次
感受一下。
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教
学
过
程
四、品读诗词,展开想象。
1.品读乡村美景。
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我们首
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你从这两句
中体会到了什么?
美丽的
风景不仅要用眼睛去欣赏,还要学会用耳朵去聆听!(课件
播放潺潺的溪流声)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2.品读人物画面。
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片。
这一家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预设: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哪个字最能看出小儿可爱呢?(从“卧”字可以看出小儿可爱。)
想象“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你能想象出来
吗?
想象画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
莲蓬。
五、多层朗读,品读诗词。
1.带着感情来朗读。
2.师生合作引读。
喜欢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地说着话,聊着家常,读出他们的—
—“相媚好”。
喜欢大儿,读出他的——勤劳。
喜欢中儿,读出他的——心灵手巧。
六、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1.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
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2.延伸补充。
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如
此向
往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资料吧。
3.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清平乐·村居》。
板
书
设
计
景物
茅屋、小溪、青青草
作
业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也是
翁媪
醉里吴音相媚好
大儿
锄豆溪东
设一个有趣的故事,请把这个故事写下
人物
计
来,看谁写得生动,想象丰富。
中儿 正织鸡笼
勤劳可
小儿 卧剥莲蓬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2.乡下人家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
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
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
说课文描写了哪几幅图画。感受乡村生活的
教学
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目的
3.围绕文中最感兴趣的景致展开交流,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4.了解课文
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
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
重难
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课文描写了
哪几幅图画。感受乡村生活
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
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难点
课前
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批 注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回顾古诗:同学们,乡村生活是美好的
,像一幅画卷,一起回忆
一下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
br>
居》。
2.导入新课:还有一位老人,他离开家乡几十年了,后来终于又回
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当看到家乡的美丽景色,禁不住写下了这样一
篇美文——《乡下人家》,请齐读课
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读一读。
2.认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构、饰、蹲、率、倘、眠”。
教
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构”是左右结
构,右边是“勾”,不要写成“勺”。“
蹲”是左右结构,右边“尊”中
的短横一定不能忘记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眼中的乡下人家,请用横线
画出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
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
人的风景。)
2.通读课文,作者介绍了哪几道独特、
迷人的风景?请简单概括一
下。(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
餐图、秋夜睡梦图。)
教
学
过
程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1.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直线画出表现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
2.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和同组同学交流,并进行批注。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
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板
书
设
计
屋前 瓜藤攀檐 鲜花绽放
作
空间
屋后 雨后春笋 鸡鸭觅食
业
设
夏天 院落晚餐
时间
计
秋天 秋夜睡梦
总结 风景独特、迷人
本文作者(
)向我们展示了:
( )图、( )图、( )图、
( )图、(
)图、( )图,
体现了乡村生活的( )、( )是
特点。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2.乡下人家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2课时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
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
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
说课文描写了哪几幅图画。感受乡村生活的
教学
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目的
3.围绕文中最感兴趣的景致展开交流,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4.了解课文
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
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
重难
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课文描写了
哪几幅图画。感受乡村生活
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
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难点
课前
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批 注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
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
独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乡下人家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整体品读。
1.乡下人家的一幅幅画面展现在
我们眼前,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
的?(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
风景。)
2.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体会。(独特、迷人)
3.课文围绕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描写了哪些乡村风景,你最感
兴趣的一处是哪里?
(二)根据学生的沟通,依次进行品读感悟。
1.品读第1自然段。
(1)要求:哪些同学被屋前瓜架吸引住了,就请站起来、读出来。
(2)那你能说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对比)
师:对比之下,瓜架让人觉得——
生:可爱多了。生机勃勃……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站——乡下人家屋前瓜架
。
谁想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指名学生说)
2.品读第2自然段。
教
学
过
程
过渡语:乡下人家不但屋前有别有风趣的瓜架,门前还有令人
眼
前一亮的鲜花绽放。
(1)课件播放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的图片。
(2
)研读:同学们,乡下人家门前的鲜花让人如痴如醉,屋后的风
光也别有一番景象。瞧,几场春雨过后,
鲜嫩的春笋迫不及待地探出头
来。
(3)带着小春笋们的渴望、迫切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句子。(生齐读
句子)
3.默读第3自然段。
(1)过渡语:农家小院的植物生机勃勃,动物也是悠闲自在,你们<
br>看谁来了?(课件出示:小鸡觅食。)
(2)指名读读,读完思考:我看到了(
)的母鸡,( )的
公鸡,它们走来走去干什么呢?这么慈爱的母鸡、尽职尽责的大公鸡,
请大家带着幸福快乐的语气齐读。
4.品读第4自然段。
过渡语:除了母鸡、大公鸡,作者还生动地描写了哪种小动物?(鸭
子)
出示:“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它们也从不吃惊。”(生
自由读句子)
想想:除了鸡、鸭,乡下人家还会养些什么动物呢?(狗、鹅、
羊……)
5.品读第5、6自然段。
(1)再读一读他们之间和谐相处的画面。(生读)乡下人家的生
活
就是这样平淡,但平淡中也不乏甜美。乡下人家就是吃晚饭也这么美。
(师生接读)
(2)文中把纺织娘的叫声说成是唱歌,赛过催眠曲,谁来读读它的
歌声?(缓缓的、柔柔的,像催眠
曲)(指名读)这是什么写法?(拟人)谁
再来给大家读读?
三、仿写练笔,拓展延伸。 <
br>你们眼中乡村的景致是什么样子的?学习作者的一些写法,来写
一写我们身边的乡下人家的风景或
者是你喜欢的一处景物。
屋前 瓜藤攀檐
空间
屋后 雨后春笋
夏天 院落晚餐
时间
秋天 秋夜睡梦
总结
风景独特、迷人
你们想不想赞美自己身边的乡下人
鲜花绽放
作家?我们学习作者的一些写法:比如具
鸡鸭觅食
业体描写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
设写,对比的方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计
等,来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乡下人家的风
景或者是你喜欢的一处景物。老师相信
你们一定会写得很美,很有特色的。
板
书
设
计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3.天窗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
等10个字,会写“慰
藉、扫荡”等13个词语。
教学
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
目的
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教学
重难
点
重点
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
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
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难点
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忆生活:同学们,童年生活是美好的,一起回忆一下你最喜欢
的是什么。
2.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
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下面我们就
一同来领略一下天窗的乐
趣。请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多读几
遍。
2.认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慰藉(jiè) 一瞥(piē)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朗读。
着重分析、指导“慰、藉”。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慰”是上下
结
构,上边是“尉”。“藉”是上下结构,上边是“艹”,一定不能写成
)
三、再读课文,了解天窗。
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什么。
2.学生讨
论、交流:天窗开在哪里?(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
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四、朗读课文,小组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开天窗?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
子。(碰着大风大雨……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批 注
课前
准备
教
学
过
程
2.
学生把自己画出的段落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并进行批注,
还可以写写发现的问题或者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谈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天窗的神奇、有趣)
作
业
设
计
《天窗》首先交代了(
),接着
写了当( )时或(
)时,
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
里的( ),想到应该
(
)。
板
书
设
计
天窗的来历
慰藉
夏天阵雨时
晚上 休息 时
神奇
看到、想到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3.天窗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
等10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
13个词语。
教学
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
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
目的
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教学
重难
点
重点
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
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
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难点
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批 注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
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天窗的趣
味。这一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看看天窗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在什么情况下,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
的慰藉?学生结合插图和课文内容,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二)根据学生的交流,依次对相关语句进行品读。
1.品读:“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课文第4、5自然
段的语句)
夏天阵雨来了时,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
了什么?
(出示句子)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
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2.把孩子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如果将“雨脚”
“一瞥”分别换成“雨点”“一闪”
,好不好?(不好。“雨脚”“一
瞥”凸显了孩子眼光的独特,令人感受到童心的跃动,体现了作者遣词
造句的精当。)
从小小的天窗看到的只是闪电、雨,想象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
难怪作者说——
出示课件:“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
课前
准备
教
学
过
程
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
‘有’,从‘虚’中看出‘实’,
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3.品读“晚上……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从“逼”字读出孩子的心情。
引导:是啊,孩子还想在月光下
的草地河滩再玩会儿,不想休息,
也睡不着,他又想起了那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可爱的天窗。这时,天窗又
给了孩子怎样的慰藉?
学生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用双直线画出“看到的”,用波浪线画
出“想到的”。(出示句子)
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
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指名朗读这些句子,学生谈谈感受。(夜的美丽神奇)
师生共同合作朗读,用声音传递夜的美丽神奇,体会天窗的神奇、
有趣。
小结:看到的只是一粒星、一朵云、一条影,想到的却是夜的美丽
神奇,难怪作者说—— 出示课件:“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
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
‘有’,从‘虚’中看出‘实’,
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三、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师生再次走近天窗,从课文的文
字中感受这份神奇之美。
2.齐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
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
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
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课件出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总结全文:小小的天窗一次又一次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发明<
br>天窗的大人们应该被感谢。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风雨雷电的威力
无比、夜的美丽神奇、天窗的
无限魅力,所以我们感谢写下《天窗》
的茅盾先生!
板
书
设
计
天窗的来历
慰藉
夏天阵雨时
晚上 休息 时
神奇 看到、想到
作
业
设
计
和父母讲一讲“天窗”的故事吧。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4.三月桃花水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1.认识“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
3.学习针对
课文的层次结构,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方法提问,体会
目的
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4.学习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难点 学习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批 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想一想:我们会领略
到怎样的风景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学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
确,把比较难理解的词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辨析字音、字形。
绮 谈 和(多音字)
4.小组朗读,初谈印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师: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
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
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课文?(欢快、愉悦)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交流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思考:这两句话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了什么句式?在课文中
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
辞手法。疑问
句。分别对应第3、4自然段和第5、6自然段。)
教师引读体会: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
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
教
学
过
程
丝绸,明亮耀眼。)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什么
样的景象?(课件展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啊,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啊”,表现了作者
乍见春
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
写活了。(拟人)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漩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桃花”
“酒窝”。(比喻)
男生、女生合作朗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3.朗读课文第3~6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
样写?(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
明镜”,第6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
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春天里美好的事物,生动形象地突出了
三
月桃花水的美丽。)
4.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
爱之情。)
让我们再来齐读课题,读出你们的理解。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回顾总结: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的句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
如果你是三月桃花
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些什么?
板
书
设
计
三月桃花水
作
业有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设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
计 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什么?
沉醉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口语交际:转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理解什么是转述,掌握转述的基本要求。
教学2.根据要求进行转述训练。
目的 3.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倾
听的习惯,
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根据要求进行转述训练。
难点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批 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事情,在解决这些事情
的过程中,人们常常请人把话
转告给别人,这就叫“捎话儿”,也叫“转
述”。今天我们来学习口语交际——转述。(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结合通知,把握要点。
1.谈话:让我们来看这个通知,动动你的小脑筋,想想怎么来转述
呢。
通 知
本周五(3月23日)下午两点,在本班教室召开家长会,交流家庭
阅读情况,评选“书香家庭
”。
温馨提示:
(1)请家长带好纸、笔,以便记录和填写选票。
(2)因为学校停车不便,建议家长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3)请提前十分钟到会场。开会期
间请自觉遵守会场秩序:关闭手
机,不随意走动,保持安静。
新华路小学四年级(3)班
3月21日
2.思考:根据上面的通知,转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自己先认真读一读上面的通知,想一想自己该怎样转述。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转述要求:
转述应注意:转述别人的话,首先要听清、记准别人的话,别弄错;
转述的时候,要把原话说清楚、说明白,不然就会耽误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通知该怎么转述?
引导学生针对不同意见进行交流,从而达成共识。
教
学
过
程
讨论后小结: 转述要求。
(1)转述时,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三、小组讨论,学生互动。
1.阅读通知,小组讨论。
2.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时,小组成员分别讲述对这个通知
转述的方式,表达对这个问
题的看法。
讨论时,听到不同意见,要换位思考,积极沟通。
四、创设情境,练习转述。
1.向父母转述。
学生分角色扮演爸爸、妈妈、女儿、儿子,由儿子或者女儿向爸
爸或妈妈转述通知的内容。
2.其他学生做倾听者,听后进行评价,并进行新一轮的转述。
3.拓展活动。
小组内开展转述活动,各小组创设不同的情境,练习转述。
4.小结:让我们运用这次口语交际学到的好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遇
到的转述内容吧!
板
书
设
计
转述
注意:听清、记准说清楚、说明白
要求:要抓住要点,不遗漏
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作
周末带你们到书店看看课外书,并买
业
一本《弟子规》。今晚同
学们把老师的
设
要求转述给爸爸妈妈,并叫爸爸或妈妈
计
把听到的内容写在你的家庭作业本。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习作:我的乐园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明确“我的乐园”的写作内容。
教学
2.写出乐园的特点,以及乐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目的
3.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法,表达对乐园的喜爱之情。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写出乐园的特点,以及乐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难点
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法,表达对乐园的喜爱之情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欢乐,同学们,你们的乐园是哪
里呢?(引入)
2.组织同学交流介绍。(学生各抒己见)
现在,让我们以“我的乐园”为题开始这次习作之旅吧!(板书课
题)
二、启发思路,讨论交流。
1.打开思路。
你的乐园都有哪些呢?
是“
满是玩具的房间”“村头小河边的草地”,还是“班级图书
角”“自己家的院子”?或者是“学校的篮球
场”“爷爷的菜地”?……
(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先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乐园是哪里。
(2)乐园有什么特点?(此处可作细节描写)
三、习作指导。
1.阅读感受。
先来读一读表格中的内容。
指名读。
读后交流:“村头小河边的草地”上都有什么?小朋友喜欢在这里
做什么?
2.整理思路。
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喜爱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
带来了怎样的快乐?
让我们把自己的乐园介绍给同学吧。
开始小组交流。
3.写作提示:写之前可以仿照课本中的样子,做一个表格。
批 注
教
学
过
程
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同学听,让他们来感受你的快乐。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1.选出两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班级进行点评。
2.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乐园是什
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
喜爱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注意语言通顺、用词
恰当
等。
五、习作小结。
我们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园,抓住乐园的特点,写出了乐园里
做的事情和获得的快乐。
六、延伸活动。
将你的作文与你的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文字描
写,
画出对方作文中所刻画的具体场景。(看看是否刻画到位)
板
书
设
计
我的乐园
乐园有哪些
乐园有什么特点
带给你怎样的快乐
作
写出景物的内容,抓住重点景物写,
业
写出在景物里做些什么,带给自己怎
样
设
的快乐,写出自己对景物的赞美和喜爱
计
之情。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语文园地一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教学
2.学习积累词语,体会乡下与城市生活的不同,并能选择一幅画写一写。
目的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卜算子·咏梅》的意境,积累古诗。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学习积累词语,体会乡下与城市生活的不同,并能选择一幅画写一写
难点
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卜算子·咏梅》的意境,积累古诗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批 注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的4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学习
语文园地。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4篇课文的题目。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
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请你阅读第一单元的课文中表达作者情
感或想法的句子。(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句子:
《清平乐·村居》,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我感受
到作者对乡下朴素生活的喜爱之情。)
《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
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我从这最后一句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想
法。)
《天窗》,“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我从这句话中体
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齐读这几句话,再次感受体会。
3.还有些句子特别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想法,到课文里面找一
找,读一读。
4.小结:以后我们要继续多多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
句子。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课文中有很多词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下
面这一题。
课件展示:读一读,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
活的不同。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大街小巷
肥沃 麦浪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分行读,指名读,学生齐读。
说说从这些词语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
活的不同。(第一行描
写的是城市生活,第二行描写的是乡村生活。)
2.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二)第二题。
1.“词句段运用”还有两个句子,先读一读。
(1)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
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
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2)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带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
岸线。
2.选一幅画面,照样子写一写。
(1)仿照上面的两个句子,仔细观察课文的三幅图,说一说。
(2)选一幅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①广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
绘成了一幅草原风景图。
②山间流水潺潺,溪边树木葱茏,小鸟欢唱,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山
水画。
③高大的教
学楼,宽阔的塑胶操场,再加上跑道上奋力奔跑的孩
子,构成了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
3.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日积月累”。
1.指名朗读“日积月累”中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2.学生齐读。
3.了
解词意,体会情感。(托物言志,通过对梅花俏丽而坚韧不拔
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
、谦虚磊落、藐视各种困
难的情怀。)
4.试着背诵。
五、小结。
这节
课我们积累了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积累了词
语,仿写了句子,还背诵了一首毛泽东的词。
板
书
设
计
一、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情感
作
二、城市生活 农村生活
业
三、田园风景画 海边风景图
设
四、《卜算子.咏梅》 计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5.琥珀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
”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
17个词语。
教学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目的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难点
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批 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课件出示琥珀图片)
2.你们知道
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
石,透明或半透明,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小动
物。在蜜汁般的色
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
见。琥
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的典雅之气,深
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
。琥珀可用来做装饰品,如首
饰,还可入药。)
3.(出示琥珀图片)大家来看这块琥珀,谁
能说说它的样子?(透
明,里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在它们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
圆环
。)
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琥珀》这篇课
文来了解一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柏吉尔: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
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
《活动》《爱的代价》。而著名的《琥珀》一文,则是根据德国作家
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
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
生动有趣,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
用。
2.认读生字词语。
着重指导读音:热辣(là)辣 晌(shǎng)午
3.理解词语意思。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教
学
过
程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拭、餐、晌、辣”,在田字格中示范。(“
拭”字
不要多撇。“餐”是上下结构,左上方是五笔写成。)
5.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预设:(1)那只苍蝇
和蜘蛛当时在干什么?(2)它们是怎样被包在
琥珀里的?(3)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的是作者根
据
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
成、怎样被发现的,同时讲
述了这块琥珀的价值。)
2.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12):写这块奇异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二部分(13~17):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18):写这块琥珀的形态和价值。
四、布置作业。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2.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
板
书
设
计
琥珀
形成松脂球:阳光、松脂、苍蝇、
蜘蛛
变为化石: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作
业
设
计
想一想:琥珀形成的原因。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5.琥珀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
”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
17个词语。
教学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目的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难点
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批 注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同桌互相交流琥珀形成的过程。
3.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形成松脂球、变成化石)
二、学习课文,体会文中推测的合理性。
1.这块琥珀的形成始于几千万年前,作者是怎样知道琥珀的形成
过程的?(推测)
出示句子: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
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推测,在远古时代
,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
了。
2.作者根据这块琥珀作了哪些推测呢?你觉得这些推测科学合理
吗?说出自己的理由。
(1)天热,松树才会滴下松脂。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描写太阳的句子。
读一读这几个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天气非常炎热,气温越来
越高。)
请你读出气温的不同。
作者为什么推测天气很热?(因为只有天热,松树才会渗出大滴的
松脂并不断滴下。)
(2)松脂恰巧滴在苍蝇和蜘蛛上。
请大家朗读第3~8自然段的内容,推测作者描写的小苍蝇和蜘蛛
是什么样子的。
①小苍蝇很快乐。(从“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可以
想象到小苍蝇很快乐。)
出示句子: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教
学
过
程
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读出小苍蝇的快乐。
②小苍蝇停在松树上很放松。(从“伸”“掸”“拂拭”这几个
词,可以体会到小苍蝇很放松。)
出示句子: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
袋。
读出小苍蝇的放松。
③蜘蛛小心翼翼,很谨慎。(“小心”一词,写出蜘蛛偷偷摸摸的
样子。)
出示句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
来越近了。
读出蜘蛛的偷偷摸摸和小苍蝇面临的危险。
小苍蝇想好好地歇歇,蜘蛛想饱餐一顿,哪能想
到大祸就要临头!
这个大祸就是——落下的一大滴松脂!它“刚好”落在树干上,把小苍
蝇和蜘
蛛包在里头,这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3)松脂继续滴下来。
一大滴松脂能形成松脂球
吗?(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小家伙拼命挣
扎,说不定还能挣扎出来。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无法形成球;即
使形成
球,如果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4)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出示句子: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说明时间长)
出示句子: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
,逼近那古老
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
根拔起。树
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
在泥沙下面。(说明时间漫长,沧海桑田,松
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三、拓展延伸。
1.思考:作者是怎样做到科学合理地推测的?(观察仔细,推测有
据。)
2.请你
用“因为……所以……”来说说作者推测的依据。(因为
这块琥珀是在海滩上发现的,而松脂只能在树林
里产生,所以这里经
历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因为要形成琥珀必须要有松树或柏树,所以在
作者想
象中,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因为琥珀要有松树渗出
的松脂,所以作者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
炎热的夏天。因为琥珀里
有苍蝇和蜘蛛,所以证明远古时候就有苍蝇和蜘蛛了。)
板
书
设
计
琥珀
形成松脂球:阳光、松脂、苍蝇、
蜘蛛
变为化石: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作
业把你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想写一篇想
设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计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6.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
br>1.认识“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会写“恐龙、笨
重”等17个词
语。
教学2.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
目的
3.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研究科学的热情、探索求知
的兴趣。
4.体会课文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难点
体会课文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批 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老师知道,我们班有很多男生喜欢恐龙,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你
知道的恐龙?(学生交流)
2.恐龙简介:“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是英国科学家理
查
德·欧文命名的。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
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
统称。恐龙家族的成员种类很多,形体大小各
异。大的,庞大笨重的身躯可超过大象;小的,轻盈灵活的
身体酷似雄
鸡。恐龙在中生代末期突然全部灭绝,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
谜。我们现在知
道的恐龙,是根据发掘出的恐龙化石复原出来的。
3.欣赏恐龙图片。看了这些图片,恐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向蓝天的恐
龙》,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通过预习,谁能帮助同学解决疑问?
2.认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3.重点指导“隧、翼”的写法:“隧”字最后写“辶”;
“翼”分
为上下两部分,写时注意紧凑,“共”的第二横较长。
4.理解词语意思。(互相交流)
5.把你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是一篇科普文章
,
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
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
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西首次发现了
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
鸟类的演
教
学
过
程
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2.简要概括课文每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
过漫长的
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第二部分(2):写这一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
第三部分(3~4):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第四部分(5):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
好愿望——希望找到更多的、
更充分的证据,全面揭示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四、交流感受,品味句子。
1.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找出本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
2.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1)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
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
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2)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一些”表<
br>示不是所有的恐龙;“应该”表示这是一种推测,说明在没有找到证据
之前,不能确定。)
(3)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全面”说明科
学家们希望找到更多的、更
充分的依据。)
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鸟类
板
书
设
计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猎食性恐龙(树栖)
带羽毛恐龙(奔跑)
作
业
设
计
1.读课后的“资料袋”。
2.搜集关于恐龙的资料。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6.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钝、仅”等13个生字,会
写“笨、钝”等15个字,会写“恐龙、笨
重”等17个词语。
教学2.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
目的
3.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研究科学的热情、探索求知
的兴趣。
4.体会课文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难点
体会课文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读了生字新词,理清了课文的层次,这节课我们主
要学习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恐龙和鸟类各有什么特点?(恐龙:凶猛、笨重、迟钝;鸟类:轻
灵、五彩斑斓。) 2.恐龙和鸟类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
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
翔的鸟儿。)
3.科学家们经过研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
出示句子:20世
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
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
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
涂上了点睛之笔
。
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发现啊!我们来读一读这几句话,体会科学
家们当时的心情。(欣喜若狂)
(二)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默读第3、4自然段,想想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儿的。
画出描写
恐龙特点的词句,准备交流。
2.全班交流。
(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
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
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去掉“大约”行吗?为什么?(不行。“大约”是指不精确的估计,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
批 注
教
学
过
程
(
2)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
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
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
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
物为食。
①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对比、排比)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恐龙家族形态各异的特点。)
③恐龙家族的成员真是形态各异!请你读出它们的不同。(男女对
比着读。)
(3)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
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
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
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
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其中”“一些”说明了什么?(准确地表达了不是全部的恐龙。)
(4)这些树栖的恐龙在
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
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
树栖生
活过程。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
程中学会了飞翔。
恐龙是怎样学会飞翔的?(科学家给出了两种推测:始于树栖生活
过程,在奔跑过程中学会。)
(5)不管是树栖生活使鸟具备了滑翔能力,并逐渐能够主动飞行,
还是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
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最终的结
果是——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
飞向
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三)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恐龙飞向蓝天只是科学家们的推测,他们更美好的心愿是什么?
齐读第5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科学家们经过研究,让我们
了解了恐龙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
演化过程,但想要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你
想对科学家们说点什么?
飞向蓝天的恐龙
板
书
设
计
恐龙——鸟类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猎食性恐龙(树栖)
带羽毛恐龙(奔跑)
作1.向家长介绍恐龙变成鸟儿、飞向蓝
业天的演化过程。
设2.小练笔: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事物的
计 不同特点。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内容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认
识“乒、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个
字,会写“纳米、无能为力”
等17个词语。
教学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
目的
3.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联系实际,体会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
学科学、爱科学
的精神。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
难点 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批 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一只虫子落入铁扇公主
的茶杯里,随茶水进入铁扇公主肚子里的镜头。
2.同学们,这样的情景以前就只能存在于神
话世界里,而现在,这
样的情景也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这就是纳米时代!今天让我们走
进《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篇课文,去感受纳米技术的神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读了课题之后,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存在于哪些地方?
谁能来帮助同学解决这几个问题?
2.认读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读,再指名读。
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找出文中的科技术语,把它们读准确。
课件出示,学生读。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臭、蔬”,在田字格中示范。(“臭”字不
要少点。
“蔬”是上下结构,左下方的写法要注意,是五笔。)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有关纳米的哪些知识。
(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纳米
和纳米技术的定义,纳米技术的应用以
及纳米技术的美好前景。)
2.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教
学
过
程
第二部分(2):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技术。
第三部分(3~4):写纳米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第四部分(5):写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
3.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来写?(总—分—总)
4.找出第2~4自然段的中心句,读一读。
什么是纳米技术呢?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总讲: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设
分述:纳米技术及其应用
计
总结:纳米技术发展前景广阔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1.把课文读熟练。
2.搜集关于纳米技术的资料。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内容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认
识“乒、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个
字,会写“纳米、无能为力”
等17个词语。
教学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
目的
3.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联系实际,体会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
学科学、爱科学
的精神。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
难点 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课文。
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
二、学习课文,了解纳米技术。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什么是纳米技术?请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句子。
2.读了这一段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
3.纳米究竟有多小?作者是怎样说明的?
课件出示:
①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比较句子,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非常非常小。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你觉得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第二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准确地写出纳米的大小。)
②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
在地球上。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更直观形象)
4.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0.6毫米,它有多少纳米呢?(约60万纳
米)
5.这种
小小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
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这真的是太
神奇了!带着这种感
受再读这段话。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批 注
教
学
过
程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使用了纳米技
术。
课件出示:
①冰箱里面用到一种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食
物保质期和蔬菜保鲜期更长。
②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
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
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③在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
雷达波吸收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④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
预
防。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⑤现在吃一次药最多管
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
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2.在介绍这些纳米技术时,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
作比较)
3.读
了这些句子,你有何感受?(纳米技术的使用会让我们的生活
更加幸福、健康、方便……)
4.出示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学生欣赏。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纳米技术在人类生活中
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纳米技术正在逐步提
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2.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如何? 齐读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
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在不远的将来,我们
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
“在不远的将来”说明了什么?(纳米技术发展很快)
“衣食住行”说明了什么?(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受到纳米技术的
影响。)
3.这段话与第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首尾呼应)
三、拓展延伸。
1.把你收集到的运用纳米技术的新产品介绍给大家。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提到的纳米技
术的应用和你课后搜集到
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大胆想象,小组合作,运用纳米技术来尝试进
行发明创造,并把你们的发明思路介绍给大家。
板
书
设
计
作
1.对纳米技术进行进一步了解。
业
总讲: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2.请仿照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你
设
利用纳米技术构想的创造发明。
分述:纳米技术及其应用
计
总结:纳米技术发展前景广阔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8.千年梦圆在今朝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揽、焰”等8个生字。 <
br>2.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
教学
展历
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目的
3.查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
成就,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
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难点
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批 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
一声巨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我国自
主研发的“神舟五号”飞入太空。
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
梦想。下
面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播放视频)
2.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何感受?
3.今天我们来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了解
一下中国
人飞天梦想实现的过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谁能说说课题中的
“千年梦”指什么?“千年梦圆在今朝”又
是什么意思?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请你在
文中找出答案,并用简洁的语言按
时间顺序加以概括。
2.学生交流。
(1)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
,人飞于天、
车走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古人的奇妙想象)
(2)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
的人。他用四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
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
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万户尝试火箭飞行)
(3)1970年4
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
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
内外华人振奋不已,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发射)
教
学
过
程
(4)2003年10月15日早
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
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神
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5)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月
球探测卫星—
—“嫦娥一号”,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中
国第一颗月
球探测卫星发射)
3.播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频。
4.载人航天工程有什么伟大意义?
(1)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
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
术的国家。
(2)“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
座里程碑。
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自豪)
让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再读这两句话。
四、拓展延伸。
1.为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
他们付出的是青春,是健康,甚至是生命。(出示补充材料)
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
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
方案保证航天员的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
实验室,有的为了寻找飞船的残
骸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为了排
除险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2.让我们向航天英雄
致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我们中华
民族的飞天梦才得以实现。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出:千
年梦圆
在今朝!
板
书
设
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
飞天梦想、不断探索
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嫦娥工程
作
业
搜集关于航天技术的资料,感受中国
设
航天事业的伟大。
计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口语交际二:说新闻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新闻,能够清楚、连贯、准确地传达信息。
教学2.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学会沟通和交往,培养合作精神。
目的
3.培养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的生活态度,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和关心别人的习
惯。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新闻,能够清楚、连贯、准确地传达信息
难点 培养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的生活态度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批 注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
关心。”同学齐读,你知
道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吗?(读书人不仅要读
好书,还要关心家事,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体会世间百态,
而不要死读书。) <
br>2.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新鲜事。有些
事被报纸、电视媒体报道出来
,就成了新闻。新闻包括哪些事情?(发
生在国内、国外的大事,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
3
.同学们,前几天老师布置作业让大家收集新闻,你们收集了吗?
你是从哪里收集的?(网络上、电视上
、报纸上)
4.你们在收集新闻的过程中,发现新闻都有哪些特点?(新闻要真
实,要及时,
还要有价值。)
5.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小小的新闻发布会,把自己所知道的新闻
分享给同学们听。
二、明确要求。
1.在说新闻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说新闻时应注意什么?
2.在书上找出要求。
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1)要说明新闻的来源,把新闻
讲清楚,不要随意更改内容。最后,
还可以说说自己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2)准确传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讲述。
3.当别人发言时,我们要怎么做呢?
认真倾听;不要打断别人;别人讲完后或经允许后,提出问题。
三、发布新闻。
1.小组交流。
现在我们四人一小组来说新闻。请同学们将自己知道的新闻,先
教
学
过
程
在自己小组内交流。小组内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
,可以质疑,也可以评
价。各小组选出组内最佳的一位新闻播报员,准备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现在,我们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要评出
“最
佳新闻播报员”。期待各位播报员的精彩播报,也希望同学们用
心倾听,以便对他们的播报提出疑问或进
行评价。
(1)首先,我们进行国内新闻的发布。谁先来?
①你对他发布的新闻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向发布人提问或进行
评价。
②还有谁来播报国内新闻?请上来播报。
(2)现在要发布的是国际新闻,谁先来?
(3)同学们,在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生活的小区或村里、
我们的家里,每天也一定有许多
事情在发生。谁能把我们身边的新闻
向大家发布出来?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做准备,可以和同学交流。准备
好
了吗?请同学们自由发布新闻。
3.评一评。
谁能成为今天的“最佳新闻播报员”,由同学们来决定,请同学们
投票。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你们都表现得特别棒!在我们的生活
里,每时每刻都会发生许许多多
的事情。有很多事情离我们很远,但是
新闻可以及时报道这些事情。新闻不仅可以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
丑,
还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美好。让我们一起来关注生活,
关注社会,多读、多看
新闻,在新闻中增长见识。
齐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板
书
设
计
说新闻
准确 清楚 连贯
作
业
设
计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的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快乐读书吧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2.让学生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
,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
好的阅读习惯。
重点
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难点
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批 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厚薄大小不相同,世界万物都包
容,只要你能打开看,增加知识力无穷。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书)
你们喜欢读书吗?为什么?(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
界。)
就让我们一起到书的世界里看一看吧。
二、指导方法,交流体会。
1.出示《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的封面。
师: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你能了解到什么呢?
(师相机介绍:中文题目、英文题目、作者、译者、图、出版社)
2.作者及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米·伊林(1895—1953),苏联著名科普作家、工程师、
儿童文学作家。致
力于写作通俗科学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房
间的故事》《山与人》《人与自然》《在你周围的事物
》等。
内容简介:《十万个为什么》的书名是截取了英国作家约瑟夫·鲁
德亚德·吉卜林的一
首小诗“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办,十万个为
什么”中的一句,在俄语中,“十万”用以形容数量之
多,其实这本书
并没有十万个问题。米·伊林创作了这本书,他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
对日常生
活中的许多事物提出饶有兴味的问题,进行有启发性的解
释。
3.这是一部科普作品,同学们知道该怎么阅读这类作品吗?
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1)找出不懂的科技术语,通过上网查资料、与同学交流、请教老
师或家长等多种方式弄明白,才能
理解文章;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3)反复揣摩语言,增强感悟语言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
/p>
(4)读完之后思考总结,对于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深入研究,关注最
新的研究成果
。
4.课件出示书中的一段内容,学生交流。
教师节选片段,引导学生体会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5.教师小结: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
,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回答。书中
还有很多千奇百怪的问题,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要去读一读了呢?课下同学们找来这本书,读一读吧。
三、阅读推荐。
世界上还有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
如李四光的《穿过地平线》、
高士其的《细菌世界历险记》等。读了这些书,你一定会为科学世界
里有那么多的奥秘而惊奇。
板
书
设
计
理解科学术语的方法
明白书中道理
创造新的研究成果
学习写作方法
作
业
选择一本书读一读,然后写一写自己
设
的读书心得。
计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的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习作二:我的奇思妙想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合理想象,能用通顺、具体的语言写下自己的奇思妙想。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重点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难点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批 注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想过发明一种东西?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让以前的许多幻想变成现实。牛顿说过: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3.正是由于一个个小小的奇思妙想,莱特兄弟制造出
了世界上第
一架飞机,诺贝尔发明了炸药,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
4.这节课,就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并把
它记录下来。
二、明确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同学
们,请打开课本翻到第30页,读要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交流小结。
(1)想象既要丰富,又要合理;内容既要新奇,又要具体。
(2)要突出事物的特点,介绍它的样子及功能。
(3)语句要通顺,表达要有个性。
3.齐读习作要求。
三、启发思路。
1.老师也有些奇思妙想,你们想知道吗?
(课件出示:会飞的汽车、雾霾处理器、神奇的轮椅。)
2.你们的奇思妙想是什么? 你们的奇思妙想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看似不可思议,但只要
你们努力学习,这些终有一天会变
成现实的。
3.根据大家的交流,我们把这些奇思妙想归纳一下:
生活用品:衣服、鞋子、家具、伞、扫地机器人……
学习用品:书包、书、文具盒、笔、学习机……
教
学
过
程
公共设施:医院、学校、公路、社区健身器材……
4.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展开想象,可以画一画,也
可以写一写。
四、习作指导。
1. 请你先想一想:拟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才能吸引读者呢?
学生交流题目。(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带人飞的鞋子……)
2.我们这篇习作可以怎样写?可以列一个提纲。
开头:写你为什么要发明这个东西。
中间:详细介绍它的特点,如样子、结构、特性、功能、使用方法
等。
结尾:写你发明这个东西后生活有什么改变。
3.大家可以把你要写的东西画出来,也可以参
考课本上“会飞的
木屋”的提示,做一个思维导图,在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4.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点评。
1.教师选出在巡视中发现的优秀习作,让作者读一读。
2.全班进行点评。他的习作好在哪里?
3.根据刚才的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之后,同桌交流。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的这些奇思妙想,在不久的将来,一定
也会成为伟大
的发明创造,老师希望由你们来把它们变成现实。
板
书
设
计
我的奇思妙想
样子 结构 特性
功能 使用方法
作
业
设
计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的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语文园地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岳、湘”等8个生字。
2.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3.积累描写自然风光的对联,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
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 积累描写自然风光的对联,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二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
彩)
2.请同学
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讲
了什么内容?(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
着解决。)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自评式的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呢?
2.你是怎样解决那些不懂的问题的?
3.读课本第31页“交流平台”的内容,归纳解决问
题的方法。(联
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资料、请教别人)
4.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一定
要积极思考,想办法解决。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看课本中的图片。这是什么?(一张汇款单)
2.请你仔细观察,你有什么疑问?(汇款单上的金额为什么要大
写?)
3.学生讨论解决问题。(为了防止金额被篡改。)
4.
出示大写数字,指名认读。(壹、贰、叁、肆、伍、陆、柒、
捌、玖、拾、佰、仟)
5.同桌合作。一个说数,另一个用大写数字写出来。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由于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他们的
名
称有的是新出现的,有的是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含义。
2.出示词语:云技术、多媒体、克隆、互联网,桌面、窗口、潜水、
批 注
教
学
过
程
文件夹。
3.读一读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分别属于哪一类。
4.小组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第二题。
1.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作者是怎样介绍事物的?读一读课本中的
句
子,指出说明方法。(作比较)
2.作比较有什么好处?(将我们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
明的效果。)
3.
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句子,并
与同学们交流,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4.拓展练习:请你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
事物。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中的句子,注意读准“塞”“锁”的读
音。
2.学生交流句子的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自然风光的诗
句。
(1)“白马西
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这是出自徐悲鸿的一副对
联。此段用南北方景色的不同,道出了地域文化的差
异。
(2)“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这是一副回文对联,
就是上下联从最后一
个字往前倒着念和顺着读是一样的。回文要做到
“似倒而顺,似顺而倒”,这有赖于巧妙的艺术构思和艺
术匠心。
(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是苏州沧浪亭的对
联。上联出自欧
阳修的诗歌《沧浪亭》,“清风明月”指的是自然界
的景物,它们没有主人,人人可得而享之,所以说原
本是无价的。下联
出自苏舜钦的诗歌《过苏州》,写苏州景物美好宜人,山水亦似有情,
真不愧
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4)“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济南大明湖的一副七言对联,语言精练,对仗工整。上下联巧用两组数词,仅用了“四
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
色”“半城湖”几个最具特色的景观,
就极其生动逼真地概括了济南古城风貌的秀美景色。这不仅是对大
明
湖绮丽风光的精彩描绘,也是对风景如画的济南城的由衷赞美。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对联?请全班交流。
(有雨云生石,无风叶满山。雨过山
头绿,云来地上阴。万色云霞
花四照,一潭水月镜双清……)
4.读了这些对联,你有什么感受?
板
书
设
计
同一字族
新词含义
作比较
描写景物的古诗
作
业
设
计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9.短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
”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
教学波涛”3个词语。
目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难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批 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
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
至今,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
像一串串璀
璨的珍珠。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
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
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
人、儿童文学家。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
无
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主要作品有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
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
《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繁星 漫灭 藤萝 膝上 波涛
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方不是“水”,而是五笔写
成的“”。
4.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一)。
(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月亮、
教
学
过
程
藤萝、母亲的膝上”来想象这些形象的样子。)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4)“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
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
受?(对母亲的怀念和儿时快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5)出示图片,配乐朗读诗歌。
(6)试着背诵诗歌。
(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诗歌的?请你归纳一
下。
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请你按照以上思路来学习《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
2.交流自学内容。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
习背诵。
(1)出示第二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强调了星星的光、花的香、思潮里波涛的
清响。)
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大海的热爱。)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出示第三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中有两个“风雨”,请你圈出来,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
。
(第一个“风雨”指的是刮风下雨,第二个“风雨”指的是作者遇到的
坎坷、挫折。)
②心中有了“风雨”,作者要躲到哪里?(母亲怀里)
③一个“躲”字,你体会出了什么?(
“躲”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
的依恋,同时也赞颂了母亲怀抱的温暖和母爱的伟大。)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四、拓展延伸。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新诗”
,一般指五四运动以后在继承发
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和日本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现代诗具有形式自
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它的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
诗歌形式自由,意蕴丰富,一般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本课所选的三
首
短诗均为抒情诗。
板
书
设
计
短诗三首
怀念往事 热爱大海 赞颂母爱
作
业1.阅读《繁星》中的其他诗歌。
设2.搜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并摘抄下
计 来。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10.绿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
4个字,会写“墨水瓶、墨绿”
等11个词语。
教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目的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
动。
4.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
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春天绿色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景色属于哪个季节吗?
你有什么感受?
2.绿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希望的象征。现代诗人艾青也非常
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是什么样
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他
去欣赏那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吧。(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艾青(19
10—1996),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努力反映民
族和人民的苦难和命运,反映现实的生
活和斗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
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他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
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
这土地》《向太阳》等。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随时正音。
批 注
教
学
过
程
3.指导书写“瓶”字: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瓦”字的写法
,共四
笔,第二笔是竖提。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配乐范读,学生思考:诗人看到了哪些绿?
2.学生交流。
出示: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3.第二小节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说明还有很多绿,启发读者
思考,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你还知道哪些绿?(草绿、苹果绿、橄榄绿……)
4.难怪作者说:“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齐读。
5.这各种各样的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你知道“出奇”是什么
意思吗?(特别)
(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齐读。
6.在作者眼中,什么是绿的?(风、雨、水、阳光)
在你的眼中什么是绿的?(山是绿的,田野是绿的,树是绿的……)
仿照第三小节写一写你眼中的绿。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读读诗歌第
四、五小节。
找出
诗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挤”“重叠”“交
叉”“指挥”“飘动”。所有的绿色都源于
诗人心中,所以一切的绿
色都会随着诗人愉快的心情,按着节拍飘动。)
读诗想象:所有的绿交叉在一起,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的画面。
8.朗读全诗。指名读,齐读。
9.读了这首诗,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春风又绿江南岸,万物
复苏的生动画面。)
10.朗读诗歌,你有什么体会?(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四、拓展延伸。
1.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
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2.学生读《西湖漫笔》中的段落,体会并说说感受。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
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
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
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
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
了石头缝里。
3.学生交流。
4.总结:这段选文主要写的是西湖六月时的绿色。作者描绘
了各
种各样的绿。有苍松古木的浓绿,有小径青苔的嫩绿。有的绿,深得发
黑;有的绿,绿得发
蓝。连小径、石头缝里的青苔都被勾勒出来,可见
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板
书
设
计
绿
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作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业2.春天的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充满了
设绿色,与家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
计
“绿”。
风 雨 水 阳光
挤 重叠 交叉 指挥 飘动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11.白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
.认识“绣、潇”等9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
教学茸”等7个词语。
目的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积累和摘抄与植物有关的诗歌,并尝试写诗交流。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 积累和摘抄与植物有关的诗歌,并尝试写诗交流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白桦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植物是什么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外国诗歌——《白桦》。(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读准“桦”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白桦是落叶乔木,
树干端直,树皮灰白色,纸状,分层脱落。是形
成天然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木材可供一般建筑及制作器具
之用,树皮
可提桦油。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是这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
2.读词语:白桦
涂上 毛茸茸 潇洒 花穗 金晖 徜徉
3.重点指导:“潇”字是左右结构;“朦”字书写时注意右
部不要
少了短横;“抹”字右边上横长,下横短。
4.指名朗读诗歌,思考:诗歌的每一小节写的是什么?
第一小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第二小节:写白桦在雪中的美。
第三小节:写白桦在朦胧寂静中的美。
第四小节:写白桦在朝霞映照下的美。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批 注
教
学
过
程
1.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这是一棵怎样的白桦?(美丽)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桦的美丽?(雪中、寂静中、朝霞中)
3.在文中找出表现白桦美丽的词语。(如画、玉立、光华)
4.想象白桦“如画、玉立、光华”的样子,读出白桦的特点。
5.出示短语,学生读。
洁白的流苏 姗姗来迟的朝霞 灿灿的金晖
晶亮的雪花 白雪皑皑的树枝 银色的光华 同学们,读了这些词语,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
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选择几个
短语描述一下这棵白桦。
6.配乐范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白桦的赞美、对大自然的
热爱之情。)
7.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分组赛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
2.出示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读一读。
一朵梅花
一朵梅花
开在洁白的雪中
北风萧瑟
一朵梅花
开在迷离的夜里
寒光冰冷
宛若——
苍茫中的奇葩
泪水里的新芽
一朵梅花
一幅图画
板
书
设
计
白桦
雪中——花穗齐绽 流苏如画
寂静——玉立
朝霞——光华
作
业
设
计
以自己喜欢的植物为题,写一首小诗。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的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炫、垢”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试着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难点
试着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批 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雨后景色的图片,学生欣赏。
2.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
3.你在雨过天晴后,最想做的是什么? <
br>4.诗人戴望舒以“在天晴了的时候”为题,写下了一首优美的小
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中,
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与美丽。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
戴望舒
(1905—1950),现代诗人,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
称为“雨巷诗人”。
2.读诗歌,找出诗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同学互相帮助,可以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不理解的
词句。
3.同桌互读。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泥路、小草、小白菊、
凤蝶儿等。)
2.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是什么样子的? 请用文中的词语
教
学
过
程
来说说。
(凉爽又温柔)的泥路
(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自在闲游)的凤蝶儿
3.这
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泥路、小草、
小白菊,还有凤蝶儿,这一切都是多么美好的
景物啊!默读诗歌,想一
想:你最喜欢哪一样景物?为什么?
(1)泥路:凉爽又温柔。
走在这样凉爽又温柔的泥路上,呼吸着野外的新鲜空气,你想说
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事物的特点。
(2)小草: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
小草没
有了往日的尘垢,炫耀着清新的绿色,看起来是那样的生
机勃勃,听一听,小草在说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想象小草炫耀新绿的样子。
(3)小白菊:不再胆怯。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指导朗读:想象小白菊慢慢绽放的样子。
(4)凤蝶儿:自在闲游。
指导朗读:想象凤蝶儿自在闲游的样子。
小练笔: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瞧,有的落在娇艳的花朵上,在和花儿说着悄悄话呢;
有的 ,
;
有的 , 。
4.指导朗读:雨后的景色多美呀!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5.天晴了,除了可以看
到润湿的泥路,洗净了尘垢、炫耀着新绿的
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
景象呢?
请同学们读读第二小节。
读了第二小节,你的感受是什么?(快乐)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赤、携、踏、涉)
6.在天晴了的时候,一切是那么美丽,那么让人快乐。齐读第三小
节。
读了第三小节,你的感受是什么?(清新、舒适)
7.在这首诗歌里,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热爱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你观察到的雨后景色是什么样的?模仿诗歌来写一写。
板
书
设
计
在天晴了的时候
泥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儿—
—美丽
赤 携 踏 涉——快乐
推开 晕皱 闲游——舒适
作
业
设
计
1.背诵诗歌。
2.搜集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歌。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的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语文园地三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
3.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
重点 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练习仿写现代诗
难点
积累有关诗歌的名言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批 注
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现代诗)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现代诗有什
么特点?(有节奏感;蕴含丰
富的想象;饱含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诗歌,归纳现代诗的特点。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这些古代文人你都认识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你对他们
了解多少。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屈、渊、孟、甫、韩、愈、禹、锡、仲、
龚。)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分析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
会如何描写颜色。
(2)找一找其他描写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2.读一读,注意节选诗歌的加点部分,说说加点的文字运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排比)
(1)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再找出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句子,并与
教
学
过
程
同学们交流、品味,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2)仿写练习:请你运用排比手法写一首小诗。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诗歌特点的。
(1)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艾青(谈诗美)
(2)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谈诗的节奏)
(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
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英国]华兹华斯(谈诗歌创作)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诗歌的名言?请在全班交流。
(1)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
烧。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2)和谐是诗的语言的生命。——郭沫若
4.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确诗歌的特点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诗,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认识了八位古代文
人,
并尝试仿写现代诗,积累了有关诗歌的名言。在以后的学习中,我
们可以多多积累和摘抄现代诗,体会现
代诗优美、简练、富有节奏的
语言艺术特色。
板
书
设
计
现代诗的特点:
有节奏感 丰富的想象 独特的感
受 真挚的感情
认识古代文人,学习生字
作
业
设
计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
内容 大门
教学
目的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诗歌是世界文学
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用妙笔
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叩击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今天
,让我
们一起走近诗歌,轻叩诗歌的大门。(板书课题)
二、了解诗歌。
1.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朗读并学习了很多诗歌,你觉得什
么是诗歌?
我国现
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
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
感情,常常以直接抒
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
上,它
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2.诗歌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三、合作编小诗集。
1.请各组把课前编好的诗集,带到前面展示。
2.各组组长分别介绍。
批 注
教
学
过
程
(1)诗集的名字、封面、目录。
(2)编排内容:收集的诗、写的诗、与诗有关的故事或资料。
(3)编排形式:给诗歌分类、配插图。
四、诗歌朗诵会。
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希望同学们在朗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
魅力,体会诗歌的情感。
1.课内的诗歌。
(1)回顾《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你有
什么感受?(《短诗三首》感受冰心对往事的怀恋,对母爱和大海的赞
颂;《绿》想象艾青眼中春意盎
然的绿色;《白桦》体会叶赛宁对白桦
的喜爱之情;《在天晴了的时候》与戴望舒一起在雨后漫步。 )
(2)小组交流,读出诗歌的韵味。
温馨提示: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表情、手势要自
然。
(3)小组展示并评比。
2.收集的诗歌。
(1)大家收集了许多优美的诗歌,请
在组内朗读。(先背或读出自
己喜欢的一首诗歌,再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小组讨论选择哪几首诗歌朗诵,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能使本组
的朗诵更精彩。
(
3)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它。(可以从诗
人、内容、形式等角度来表达自己的
观点。)
3.创作的诗歌。
刚才朗诵的都是别人的诗歌,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自己也
创作了诗歌。现在就是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刻,请把你自己创作的诗
歌充满感情地诵读给大家听
。
学生诵读自己的诗歌。
小结:诗歌就在我们身边,诗歌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听了大家的
原创诗歌,我相信,有朝一日,我们班会有人成为诗人,让我们一起期
待着这一天!
五、拓展延伸。
1.通过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轻叩诗歌大门,你有什么收获
呢
?(我们在学习中获得了关于诗歌的知识,知道了理解、欣赏诗歌的
方法,还学习了一些写诗的方法。)
2.我们在诗的海中徜徉,我们在诗的海边拾贝,这让我们收获满
满,也叩响了诗歌的大门。诗
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让我们
以这次综合性学习为起点,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得到更多的收
获和
更大的乐趣!
板
书
设
计
轻叩诗歌大门
了解诗歌 编排诗集 诗歌朗诵
感受诗歌魅力
作
业1.继续收集诗歌,并读给家长听。
设2.自己观察周围的事物,创作一首小
计 诗。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13.猫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屏
、折”,会写“忧、虑”等15
个字,会写“无忧无虑、呼唤”等17个词语。
教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目的 3.学习文中的“说……吧…
…可是……”的句子,思考这种写法是如何具体展
现猫的性格特征的,并照样子写一写。
4.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
重难
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难点
学习文中的“说……吧……可是……”的句子,思考这种写法是如何具体
展现猫
的性格特征的,并照样子写一写
课前
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批 注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2.哪位同学养过猫?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3.猫是那么活泼可爱,充满灵性,它
不仅是画家爱画的小动物,也
是作家爱写的小动物。大作家老舍先生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无忧无虑 任凭 尽职 蹭 稿纸 丰富多腔 遭殃
枝折花
落 责打
生气勃勃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
重点指导:“蹭、腔、殃”的读音,注意“屏、折”的多种读音。
2.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教
学
过
程
重点注意“忧”与“扰”、“虑”与“虚”、“稿”与“搞”的
区别。
3.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在读中巩固
对生字新词的掌握。
4.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中的语句
理解。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儿忧愁和顾虑。
任凭:无论,不管。
尽职: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屏息凝视:抑制住呼吸,集中注意力地看。
①猫怎样屏息凝视?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猫“屏息凝
视”的情形?
②引导
学生说:“猫一听到老鼠的响动,就弓起背,悄悄地来到洞
口,只见它瞪大眼睛,连呼吸也不敢。”你在
生活中遇到过需要屏息凝
视的情形吗?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屏息凝视”进行说话练习。
丰富多腔:本课指猫的叫声种类多。
遭殃:遭受灾殃。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读课文,划分段落。想一想:课文第一部分,主要写猫的什么特
点?课文第二部分,写小猫
的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1~3):猫的性格实在古怪。
第二部分(4):满月的小猫的可爱。
2.请你把两部分内容串联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写了猫的古
怪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的可爱。)
四、课堂小结。
读了课文之后,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古怪、可
爱)
板
书
设
计
老实 贪玩 尽职
温柔可亲
一声不吭
胆小
勇猛
作
业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
设具体的话吗?
计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13.猫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屏
、折”,会写“忧、虑”等15
个字,会写“无忧无虑、呼唤”等17个词语。
教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目的 3.学习文中的“说……吧…
…可是……”的句子,思考这种写法是如何具体展
现猫的性格特征的,并照样子写一写。
4.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
重难
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难点
学习文中的“说……吧……可是……”的句子,思考这种写法是如何具体
展现猫
的性格特征的,并照样子写一写
课前
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一、检查生字,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2.上一节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作者主要写了猫的古怪和
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课文,看看
猫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分别具体表现在哪里。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猫性格的古怪。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
找出描写猫“古怪性格”的句子,用横
线画出来。
2.交流:
①你能找出概括猫性格的词语吗?(老实、贪玩、尽职)
②它的老实、贪玩、尽职各体现在哪里呢?
引读:说它老实,是因为——
说它贪玩,是因为——
批 注
教
学
过
程
说它尽职,是因为——
③“古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性格
古怪?(古怪:跟一般情况
很不相同,让人感到奇怪。因为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④通过读这一自然段,你体会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对猫的喜
爱)
⑤反复读,读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3.课文第2、3自然段也写出了猫性格的古怪,请你速读
课文,找
出表示古怪的重点词语。(温柔可亲、一声不出;什么都怕、那么勇猛。)
4.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
你写作的
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
长短不同,粗细
各异,变化多端。
①“小梅花”指的是什么?(猫的脚印)
猫在写作的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老舍先生非但不冒火,反而
戏称是“踩印几朵小梅花”。
②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猫的叫声是否总是那么动听,为什么在作
者听来会是“丰富多腔”的。
模仿猫的叫声,理解“丰富多腔”。
③猫的叫声是“丰富多腔”的,这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对
猫的喜爱)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
(二)猫的可爱。
1.出示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
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①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启下)
②你从“更”字体会到什么?(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
更爱小猫。)
2.小猫的可爱,你感觉到了吗?找出写小猫淘气的句子。
①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它的淘气?(没完没了、再跑再跌、胆子越
来越大、摔跤、打秋千)
②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把小猫当成一个孩子来写,突出了它的天
真可爱。)
④出示
老舍先生的《养花》片段,读一读。再读课文中的相关内
容,看有什么新的体会。(从《养花》一文,可
以体会到老舍对花的喜
爱,再联系课文中小猫对花的糟蹋,可以看出老舍对小猫的爱更深。)
⑤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
一只普通的猫,在老舍笔下是那么
栩栩如生,这都源自老舍对猫
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吧!
三、拓展延伸。 <
br>1.不仅老舍爱猫,很多作家都喜欢猫,如夏尊、周而复等,认真
读读“阅读链接”中的文字,体
会作者的感情。
板
书
设
计
没完没了
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作
1.搜集关于老舍的资料,阅读老舍的
业
作品。
设
2.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写出
计
它的特点,表达出对它的感情。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14.母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
.认识“疙、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
字,会写“讨厌、理由”
等14个词语。
教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描写母鸡的词语中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
目的
会母爱的伟大。
3.找到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变化的原因。
4.比较《母鸡》和《猫》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从描写母鸡的词语中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难点
比较《母鸡》和《猫》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母鸡图片。提问:大家都见过母鸡,它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
象?
2.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
另一篇文章——《母鸡》。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先读读这些词语,看看你是否已
经通过预习认识了它们。
出示词语,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再齐读。
重点指导“疙瘩、侮、撮、啄”的读音和“恶”的多种读音。
2.重点指导“毒、孵、警、戒
、伏”,在田字格中范写。(“孵”
左边“卵”的笔顺:撇、竖提、点、撇、横折钩、竖、点,7笔写成
。
“伏”字不要漏了点。)
3.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批 注
教
学
过
程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笔下的母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
2.学生读书,然后交流感受。(讨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伟大)
3.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是不一样的,请用横线画出作者直接表
达对母鸡态度的句子。
4.出示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①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读句子,抓住“一向”“不敢”体会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态度。
③从开始的“讨厌”母鸡,
到后来的“不敢再讨厌”母鸡,作者的
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着读出情
感
的变化。
5.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
鸡,哪些
自然段写了作者不讨厌母鸡。
1~3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
4~10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
四、课堂小结。
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作者对母鸡的尊敬、赞颂)
母鸡
板
书
设
计
讨厌 不敢再讨厌
叫声
欺软怕硬
喜欢炫耀
勇敢 负责
慈爱 辛苦
伟大
作
业
设
计
1.阅读课后“资料袋”,了解作者。
2.找一找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14.母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疙、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
“恶”,会写“讨、厌”等15个
字,会写“讨厌、理由”等14个词语。
教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描写母鸡的词语中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
目的
会母爱的伟大。
3.找到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变化的原因。
4.比较《母鸡》和《猫》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从描写母鸡的词语中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难点
比较《母鸡》和《猫》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一、复习检查,回顾导入。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老舍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是不
一样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
呢?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请大家默读第1~3自然段,想想:老舍为什么讨厌母鸡?画出相
关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
(1)母鸡的叫声。
(2)母鸡还有哪些方面让人讨厌?
③读出对母鸡的讨厌之情。
3.通过刚才的交流,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请用恰当的词
语概括一下。
批
注
教
学
过
程
出示:这是一只(
)的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喜欢炫
耀)
(二)学习第4~10自然段。
1
.因为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自己,所以作者讨厌母
鸡。后来,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它了呢
?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
诉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
出示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
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
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齐读第9自然段。
2.老舍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哪些句子写出了
母鸡的这些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10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在旁边做批注。
3.学生交流。师小结: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它确实是一位伟大
的母亲。
4.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再读句子。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
雏。它伟大,因为
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5.你对这三句话有了哪些新的
体会?(这三句话既是在赞颂母鸡,
也是对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6.因为母鸡负责、慈爱
、勇敢、辛苦和伟大,所以作者“不敢再
讨厌母鸡了”。试着说说你的体会。三、拓展延伸。
老舍认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你是如何理解母爱的?
四、比较《猫》和《母鸡》的异同。
1.《猫》和《母鸡》都是老舍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
物的,它们
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2.学生交流。
3.相同之处:①
文章结构清晰。《猫》用过渡句将猫的古怪性格
和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母鸡》用过
渡段将母鸡孵小鸡前后的不同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浑然一体。
②善用“总—分”结
构。《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再具体写古怪的表现。《母鸡》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
再写母鸡
令人讨厌的三个方面。
③都列举具体事例来表现动物的特点。例如,《猫》列举了猫
遇
到蛇也敢斗一斗的具体事例,来表现猫的勇猛;《母鸡》列举了母鸡教
鸡雏们啄食、掘地、用
土洗澡的具体事例,来表现母鸡的不辞辛苦。
不同之处:①写作手法不同。《猫》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
法,把猫
当作孩子来写。《母鸡》主要运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
②表达的情感不同。《猫》
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
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母鸡》写了对母
鸡由
“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通过前后的强烈对比,表达了
对母爱的赞颂。
母鸡
板
书
设
计
讨厌
不敢再讨厌
叫声
欺软怕硬
喜欢炫耀
勇敢 负责
慈爱 辛苦
伟大
作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业
2.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爱
你的?点滴
设
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
计
的话写下来吧。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15.白鹅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
.认识“郑、嚣”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看”,会写“吠、促”等14个
字,会写“即将、姿态”
等17个词语。
教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目的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和语言的幽默风
趣。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和语言的幽默风趣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教
学
过
程
2.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这首诗突出描写了鹅的外形特
征和动作特点。)
3.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又写出了鹅的什么特点呢?今天一
起来学习《白鹅》。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批 注
1.作者简介。
丰子恺(kǎi)(1898—1975),曾用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人。我
国著名的画家
、文学家、美术家和音乐教育家。他在文学、绘画、音
乐、翻译、书法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的
文笔隽永清朗,语
淡意深。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漫画集《子恺漫画》等。
2.出示生字词语,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
查。
3.指名认读生字。
重点指导:“看守”的“看”读kān;“侍候”的“侍”读shì,<
br>书写时要与“待”区别开。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
和字形复杂的字。) 重点指导:“颇”第二笔是撇,第三笔是竖,第五笔是点;“脾”右
边的笔顺为撇、竖、横折、横、
横、撇、横、竖,要特别提醒学生注
意,中间的撇是从“白”中撇下来的。
5.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用课文中的词
概括)
这是一只(
)的白鹅。(高傲、傲慢、一丝不苟、从容不迫、
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候、架子十足……)
2.读了课文后,你觉得作者主要写的是白鹅的什么特点?(高傲)
3.课文中有许多表现白鹅高傲的词语,请同学们在文中圈出来。
学生交流,归纳分类,并读词语:
叫声:严肃郑重、厉声叫嚣、引吭大叫、厉声叫骂、昂首大叫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傲然、毫不相让、大踏步
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架子十足
板
书
设
计
白鹅
叫声 步态 吃相
严肃郑重 步调从容
三眼一板
厉声呵斥 大模大样 一丝不苟
作
业
设
计
1.抄写表现白鹅高傲的词语。
2.阅读“阅读链接”《白公鹅》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15.白鹅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
.认识“郑、嚣”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看”,会写“吠、促”等14个
字,会写“即将、姿态”
等17个词语。
教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目的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和语言的幽默风
趣。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和语言的幽默风趣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并订正。
2.《咏鹅》这首诗着眼于鹅的形象——色彩的美丽和动作的优雅
,
而在《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的高傲。
二、品读课文,感悟高傲。
1.白鹅的高傲体现在哪几方面?(叫声、步态、吃相)
2.课文第2自然段清楚地告诉我们
白鹅的高傲体现在三个方面,
看看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这段话是文章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白鹅高傲的三个方面。同时,它也是过渡段,不仅承接了上文,还引
起了下文,使文章表达通畅、
条理清晰。)
批 注
教
学
过
程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画出表现白鹅高傲的句子,
做好批注。
4.学生交流。
(1)白鹅的叫声。
①读了句子,你能想象出白鹅在干什么吗?(想要把陌生人和狗赶
走。)
②白鹅给你
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养鹅等于养狗”可以看出,作
者认为白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凡有生客进
来,鹅必然厉声叫嚣”
等语句可以看出,白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尽职尽责。)
③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白鹅叫声的特点?(用白鹅的“引吭大
叫”与狗的“狂吠”作对比,突出白鹅的
叫声大而严厉的特点。)
④朗读课文时,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
傲,
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请你从作者的角度出发,
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白鹅的步态。
①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白鹅步态的特点?(通过鹅与鸭步态的
对比,突出了鹅步态的从容、傲然。)
②同学们能从写白鹅和鸭的句子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
吗?谁来演一演?
③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
凸显出白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
家风范。)
④男女分别读描写白鹅和鸭的句子,加深体会。
(3)白鹅的吃相。
①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白鹅的吃相的?(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
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
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
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②白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因为有狗来偷
食。)
③在文中找出描写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
来,努力地吃它的饭”
“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偷偷摸摸的行为的描写,彰显鹅的“老
爷
”派头。)
④文中的“我们”是怎么侍候的?找出相关句子。(“这样从容不
迫地吃饭,必须
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这时我
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
⑤
作者把白鹅称作“鹅老爷”,你体会出了什么?(“老爷”一词
原是旧社会对官吏及有权有势的人的称呼
,现在用时含讽刺的意思。
作者用来称呼白鹅,看似带有贬义,实际上是调侃白鹅拥有特殊“地
位”,表现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明贬实褒的写法。)
5.为了表现白鹅的高傲,作者主要
运用了什么手法?(对比)这样
写的好处是什么?(既突出了白鹅的特点,又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三、拓展延伸。
1.把《白鹅》与《白公鹅》进行对比,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
有
什么共同点。(高傲,步态从容,惹人喜爱)
2.两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①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②运用拟人手法,非常亲切。③语
言风趣幽默。 )
白鹅
叫声 步态 吃相
严肃郑重 步调从容 三眼一板
厉声呵斥
大模大样 一丝不苟
板
书
设
计
作
1.找出文中运用对比的句子,抄写下
业
来。
设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说说它
计
的特点。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的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习作:我的动物朋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观察一种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抓住它的特点写下来。
2.写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动物的情感。
重点
观察一种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抓住它的特点写下来
难点
写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群朋友:他们有的在天
上
飞,有的在地上跑,有的在水里游;他们有的高大强壮,有的小巧玲珑;
有的凶猛,有的温顺
。它们与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你们
知道它们是谁吗?(动物)
2.在这一单元
里,我们认识了老舍笔下性格古怪可爱的猫、“负
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丰子恺笔下高傲的白
鹅,叶·诺索夫
笔下具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
3.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更多的动物朋
友,首先大家一起来看个视
频,观看过程中注意观察它们的特点。(播放动物视频)
4.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我们的动物朋友,让更多的人来认识
它们,了解它们。
二、明确习作要求。
批 注
教
学
过
程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
2.学生读要求。提问: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选一个自己喜欢
的动物,突出这种动物的特点。)
3.习作内容:齐读课题“我的动物朋友”,突出“朋友”。
4.联系实际,说说你的动物朋友是谁,你为什么把它当作朋友。
三、习作指导。
1.大家想知道我的动物朋友是谁吗?(出示小狗的图片)你们想了
解我的动物朋友的哪些方面呢?(外
形特点、生活习性等)
2.观察小动物的外形时,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从整体到部
分、
从部分到整体、从上到下、从头到尾等)
3.我们要怎样介绍小动物的外形才能更加生动形象?(介绍
外形
时要多运用各种形容词,如油光发亮的毛、大大的眼睛、尖尖的牙齿、
灵敏的鼻子等;还可
以运用比喻手法,如眼睛圆溜溜的,像两颗黑珍珠
等。)
4.观看小狗吃食、嬉戏、休息的视
频。在描写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时,要抓住什么来写才能突出它的特点?(动作,准确的动作描写可以很好地突出小狗的特点。)
5.小结:动物的生活习性包括很多方面,同学们在描写时可以抓住某一个方面来写具体,也可以写两到三个方面,写多个方面时要注
意分清主次、有详有略。
6.观察动物的活动情况,想象会发生哪些事情?
7.通过刚才的介绍,你对这个动物朋友产生了什么感受?
四、自由表达。
1.通过刚才的交流,我觉得我的动物朋友更可爱了!每一种动物
的外形、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介绍不同
的动物要抓住不同的特点。你
能像刚才介绍我的动物朋友这样介绍一下你的动物朋友吗?
2.小组交流:可以拿着你的动物朋友的照片来介绍。
3.小组内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交流:
(1)你的动物朋友是谁?
(2)为什么喜欢这个动物朋友?
(3)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
(4)它有哪些生活习性?
(5)你和它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
4.学生自主习作,把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写下来。
五、习作点评。
1.欣赏自己的作品。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在觉得自己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
2.选出两篇优秀习作,集体点评,再次强调习作要求。
3.引导学生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修改完善。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介
绍自己熟悉的动物朋友,从外形、生活习性
和共同经历的事情等方面来写,突出了动物的特点,表达了对
动物朋
友的喜爱之情。
七、拓展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朗
读自己的习作。组员之间,互相评一评,
看谁写得更精彩,哪个地方值得大家学习,哪个地方还要修改。
2.小组推选写得好的习作读一读,读出感情来。
板
书
设
计
我的动物朋友
外形 生活习性 经历
事情 顺序 特点
作
业
设
计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的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语文园地四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肝、秆”等8个生字,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2.了解反语和冒号的用法,并学会运用。
3.积累描写动物的古诗,激发热爱动物的情感。
重点
认识“肝、秆”等8个生字,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难点 积累描写动物的古诗,激发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批 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关于动物的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自己读“交流平台”的三个句子。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2.从这三个句子中,你体会
到了什么?(从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
不喜欢这些小动物,实际上课文的字里行间却藏着对它们深深的爱
。)
3.联系生活,想一想,谁曾对你说过这样的话?
4.我们平时说话和作文时,可以试着运用这种方法。(明贬实褒)
教
学
过
程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词语,学生读。
2.通过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换偏旁识字)
3.这种识字方法有什么好处?(使生字的学习更加简单和系统化)
4.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肝、秆、俏、峭、浦、哺、轴、届)
5.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出示词语,读一读。
2.你知道这些词语分别说的是哪一类人吗?小组讨论交流。
千里马:比喻有才干的人才。
老黄牛: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百灵鸟:比喻声音动听的人。
领头羊:指带领大家前进的领头人。
小蜜蜂:比喻勤劳能干的人。
纸老虎:比喻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
变色龙:比喻在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铁公鸡:比喻一毛不拔非常吝啬的人。
应声虫:称随声附和的人(含鄙视意)。
哈巴狗:比喻驯顺的奴才。
3.体会两行词语有什么不同?(第一行是表示赞美的;第二行则用
于讽刺。)
4.选择一两个词语练习说话。
(二)第二题。
1.出示三个句子,分别指名读。
2.小组讨论冒号的用法。(用在总结性语句后面,下文具体来描
写。)
3.再读句子,体会冒号的用法。
4.从下列短语中选择一个,仿照着写一段话。
爱臭美的小狗 粗心的小杰 热心肠的老奶奶
(三)第三题。
1.出示三个句子,读一读。
2.去掉语气词再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语气词能增强感情
色
彩,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表达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3.男女对比读。
五、学习“书写提示”。
1.同学们,我们经常抄写课文中的一段话或者自己写作文,回顾<
br>自己平时的作业,与文中的书写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①字距要比行距小。②字的大小基本一致。③两边留的空白大
致相等。)
3.按照刚才的要求来写一段话。
六、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蜂》,指名读。注意读准“占”的读音。
2.齐读古诗,注意最后一句是问号。
3.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无论是
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无限的
风光美景都被蜜蜂占有。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忙碌,又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4.你体会出作者的感情了吗?(对蜜蜂辛勤劳动的赞美,对不劳而
获之人的痛恨。)
5.带着体会读诗,尝试背诵
板
书
设
计
交流平台:明贬实褒的写法
识字加油站: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作
业
设
计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16.海上日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会写“扩
、范”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荷”,
会写“清静、浅蓝”等11个词语。
教学
2.
默读课文,能复述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赞美之
目的
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欣赏文中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难点
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欣赏文中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海上日出的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2.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板书课
教
学
过
程
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
作家。他是20世纪我
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被授予“人民作家”
荣誉称号。巴金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翻译了大
量的外国作
品。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
批 注
曲”(《雾》《雨》《电》)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重点指导“范、荷、刹”的读音。
同桌互相指读词语,再齐读。
3.指导写字:指导“镶”的字形,“镶”字右边比较复杂,两个“口”
下面是“”。
4.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画面。
2.说一说,刚才你的脑海中都浮现出了哪些画面?
3.作者围绕“海上日出”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
第二部分(2~5),写“我”所看到的天气晴朗时和天空有云时海上
日出的景象。
第2自然段:写日出前天空色彩的变化。
第3自然段:写由露出小半边脸到完全跳出海面时奇妙而壮观的
景象。
第4自然段:写天空有云堆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5自然段:写天边有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三部分(6),赞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4.指名读第1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突出“常常”和“早起”。)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和“早起”说明了什
么?
(“早起”的目
的是看“日出”。“常常”说明“我”观察海上
日出是一种经常性的行为,因此本文所写的不仅仅是一次
日出的过程
与感受。)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总领下文)
5.出示第6自然段,齐读。“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个什
么句子?(反问句)
读出反问的语气。
换成肯定的说法,应该怎么说?(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联系上文思考,“这”指什么?(海上日出)
你觉得第6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四、课堂小结。
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呢?下节课我们再读课文,
深入探究。
海上日出
板
书
设
计
日出前 浅蓝 红霞
作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业
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
设<
br>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了吗?请按照时
计
间顺序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日出时
雄伟壮丽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16.海上日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会写“扩、范”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荷”,
会写“清静、浅蓝”
等11个词语。
教学
2.默读课文,能复述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
赞美之
目的
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欣赏文中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难点
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欣赏文中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2.指名读课文。
3.作者为什么称“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呢?
二、品读课文,感受奇观。
1.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感受深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2.交流:
(1)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
的亮光。
①这句话中什么在变化?(红霞)
批 注
教
学
过
程
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③作者此时什么心情?(惊喜、盼望)
④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句子。
(2)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
却没有亮光。
这
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有什么作用?(描写生动形
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
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
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①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太阳向上升)
②作者是怎样
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地写出来的呢?(作者将
太阳在海上升起的情形比作“负着重荷”。“一步一步
”“努力上升”
“冲破”“跳出”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太阳由慢到快向上升的过程。)
③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太阳升起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
④想象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4)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
人眼睛发痛。
①
“一刹那间”是什么意思?(时间很短)除了“一刹那间”,你
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或短语?
(转眼间、一瞬间、霎那间、
顷刻间……)
②“深红的圆东西”指的是什么?(太阳) ③为什么把“太阳”称作“深红的圆东西”?(既写出太阳的形状
和颜色,又表达出作者对太阳的喜
爱之情。)
④为什么说太阳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表现出阳光的强
烈。)
⑤太阳升起时是那么艰难、那么努力,现在终于升起来了,多么令
人振奋呀!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
br>(5)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
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
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
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①结合句子,品味“镶”字的表达效果,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②这两句话中,你觉得哪几
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镶”“冲”
“染”等动词,既形象地写出了黑云遮不住太阳的奇特景观,也
赞美了
太阳奋力冲出黑云的重围、势不可挡的上升力量。)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三、拓展延伸。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海上日出的?(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
顺
序来写的,先写日出前的景象,再写日出时的景象。)
2.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转眼间、过了一会儿、到了最
后)
3.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日出时的景象。
4.《海上日出》来源于巴金先生
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体验。如
果我们在生活中也像巴金先生一样留心生活、勤于观察,那么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海上日出
板
书
设
计
日出前 浅蓝 红霞 作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业
2.你
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
设
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了吗?请按照时
计
间顺序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日出时
雄伟壮丽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
等17个词
语。
教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目的
3.领悟课文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
和
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它有什么独特的风
光?
教
学
过
程
2.今天,我们一起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金华去看看双
龙洞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注意“簇、兀、漆、蜿、蜒”的读音。注意“臀”
的写法。
2.出示词语,先指名读一遍,然后让学生齐读一遍,随机指导读
音。
批
注
3.理解词语意思。
盘曲:环绕弯曲。
明艳:鲜明艳丽;明丽。
时而:重复使用,表示不同的现象或事情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发生。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聚集:集合;凑在一起。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
登陆: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
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本文指洞
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进:量词,用于旧式建筑房院前后的层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题
目是“记金华的双龙洞”,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个景点叫
双龙洞吗?谁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首先当然是
蜿蜒在洞顶的双龙,
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2.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游览的顺序)
3.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出金华城、一路迎着溪流、在洞口
抬头望、这是外洞、孔隙、这就到了内洞、出了洞)
4.理清顺序,填写路线图。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四、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用笔圈出作者在路上看到的
景物。(映
山红、油桐、沙土、溪流)
2.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映山红多而茂盛,油桐
花很多,沙土
是粉红色的,溪流随山势不断变化。)
3.你怎样理解“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
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
杜鹃显得有精神”?(映山红生机勃勃,充满了自然美,表达了作者对映山红的喜爱之情。)
4.在学生发言基础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
(1)映山红:指杜鹃花。
(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3)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
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①“迎”字说明什么?(表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②“时而”是什么意思?(有时候)
③“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
溪流的蜿蜒曲折。由于溪
流缓急不同,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
④为了说明溪流的形态,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两对反义词。(宽——
窄;缓——急。)
⑤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作者愉悦的心情。)
⑥带着感受朗读句子。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这篇文章的,通过描写作
者路上所见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当时愉悦的心情,感受作者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
板
书
设
计
洞口——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狭小
内洞——黑、奇、大
作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业
2.请参考第3自然段对溪流的描写,用设
“时而……时而……”的句式,仿写一
计
段话。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
等17个词
语。
教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目的
3.领悟课文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
和
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批 注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2.指名读课文。
3.作者边欣赏山中
明艳春色,边倾听淙淙溪声,一路逆流而上,来
到双龙洞洞口。双龙洞究竟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接着
学习课文。
二、品读课文,感受特点。
1.朗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画出描写双龙洞特点的句子。
2.学生交流。
(1)洞口——很宽。
①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一特点的?(打比方)
教
学
过
程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动形象)
③洞口的景色
让你产生什么感觉?(高山之上,突兀森郁,很有气
势,让人觉得双龙洞很神秘。)
(2)外洞——宽敞。
哪句话说明了这一特点?(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
得拥挤。)
(3)孔隙——狭小。
①读一读第5自然段,仔细体会作者经过孔隙时的感受。
②这么狭小的孔隙,当我们准备通过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非常
紧张、害怕)
③作者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后脑、肩背、臀部、脚跟都贴着船
底。)
④现在让我
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过孔隙的感觉。假设你就是这样一
个从后脑、肩背、臀部一直到脚跟都紧紧贴着船底的
游客,而老师是
洞中的工作人员,拉着你通过孔隙,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船开始慢慢移动
了,你的眼前渐渐感觉到昏暗,你感觉左右和上
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你挤压过来。就在这时船突然不动了
,你睁开眼
睛一看……这时你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心情会如何?
⑤这时假设你稍微抬头,会怎样?(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4)内洞——黑、奇、大。
①作者描写了内洞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双龙——
蜿
蜒;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泉水——缓缓、轻
轻。)
②读句子,想象画面。
双龙:仿佛在嬉戏,张牙舞爪,瞪着灯笼般的眼睛。(可以提示学生:眼睛、龙头、胡须、躯干、爪子等。)
石钟乳和石笋:仿佛一群仙人摆了一桌酒席,在一起开心地聚会。
③出示石钟乳、石笋的图片,试着给它们起名字。
④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中描写石钟乳、石笋的句子。
3.文中多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它是文章
的另一条线索。)
4.作者游完内洞,又排队出洞,你能结合第5自然段的句子说说
该怎样出洞吗?
三、拓展延伸。
1.怎样来写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呢?(按游览的顺序;把吸引你的景
物作为重点来写;如果景物发生变化,可以按照变化顺序来写。)
2.出示参观植物园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记金华的双龙洞
板
书
设
计
洞口——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狭小
内洞——黑、奇、大
作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业
2.请参考第3自然段对溪流的描写,用
设
“时而……时而……”的句式,仿写一<
br>计
段话。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的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习作:游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
2.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
,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热爱
自然的感情。
重点
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
难点
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一、导入新课。
1.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篇文章?(《海上
日出》《记金
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
2.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描写时
抓住景物特点。)
3.我们的祖国有很多美丽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自
己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
2.学生交流:要按游览顺序写;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
写,写出景物的特点;可以用过渡句
,使景物转换自然。
3.习作标题:游
批 注
教
学
过
程
三、启发思路。
1.请同学们欣赏一
组图片。(出示: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世人瞩
目的天安门广场,一望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
)
2.刚才老师展示的这些地方,你去过吗?有什么印象?
3.同学们在假期里还游览过哪些地方呢?
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
印象最深?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如何才
能把你游览过的地方清楚地介绍给大家,使别人也对这
个地方感兴趣呢?请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1)要抓住景物最吸引你的地方来介绍,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
到的都记录下来。
(2)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游览的顺序、从
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3)要用上过渡段或者过渡句。
(4)要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形状、颜色、
大小等)。
(5)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习作指导。
1.补充题目。在横线上填上游览
的地方名称,可以是小区附近的
公园、果园、田野,也可以是各地的风景名胜等。
2.画路线图。可以先画出游览的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3.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例如,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
寿山脚下。
4.习作思路示例:
开头:可以总体介绍你所要写的地方。例如,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
丽的大公园。
中间:详细地描述这个地方的风景。
(1)抓住景物的特点,如长廊的长和美。
(2)按照一定的顺序,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提示:可以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每个
自然段。描写时适当
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结尾:总结自己对景色的感受。例如,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
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欣赏。
5.学生自由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评中促改。
1.教师选择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两篇优秀习作,请作者读给大家
听一听。
2.同学们,你觉得他的习作好在哪里?(围绕习作要求来谈)
3.结合刚才的点评,我们可以围绕这些习作要求来修改自己的习
作。
(1)是否按照顺序来写;
(2)是否写出景物的特点;
(3)是否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4)是否运用过渡句;
(5)感受是否真实。
4.学生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拓展延伸。
写完之后,同桌交流,互相修改习作。
板
书
设
计
游
游览顺序 景物特点 详略得当
运用修辞 巧妙过渡 真情实感
作
业
设
计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的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习作例文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揣摩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
感。
重点 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揣摩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节假日里,我们经常跟父母去旅游,你都去过哪些地
方?
批
注
教
学
过
程
2.这些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能把它们
介绍给大家吗?今天
我们通过两篇文章来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颐和园》。
1.自由朗读文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颐和园。(美丽)
2.文中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颐和园美丽的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
览文章,找到句子并画出来。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颐和园的?(游览顺序)
4.默读文章,找出体现游览顺序的句子,读一读。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
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5.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清
楚地交代了
游览顺序,使文章过渡自然。)
6.游记往往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即按照地
点的转移和一定
的视角,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
7.游览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美;万寿山——高、建
筑金碧辉煌;昆明湖——静、
绿;十七孔桥——石柱多、雕刻的狮子多。)
8.品味句子。
(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
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
眼底。
“抬头一看”和“向下望”告诉我们什么?(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
时,视角也有变化。)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
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
一点儿痕迹。
①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什么?(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②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静、绿)
③“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
三、学习《七月的天山》。
1.自由朗读文章,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游览顺序)
2.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
处)
3.品味文章特点。
(1)第2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雪峰、雪水、溪流)作<
br>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这些景物?(运用比喻)
(2)第3自然段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有什么特点?(面积大、树木
茂盛)
(3)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绵
延、耀眼、绚烂)
4.小结。
(1)按照游览顺序来写。
(2)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3)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更形象。
四、归纳写作方法。
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写作文。
(1)写什么?(审题)
中心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选什么?(选材)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湖心小岛、十七孔
桥
(3)怎么写?(组材)
板
书
设
计
习作例文
游览顺序
景物特点
“总—分—总”结构
作
请仔细观察我们的校园,然后按照游
业
览顺
序写一篇游记,注意写出景物特
设
点。
计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18.小英雄雨来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晋、扭”等13个生字,读准
“囊、吧”等4个多音字,会写“晋、炕”
等15个字,会写“芦花、发愣”等16个词语。
教学
2.带着“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的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目的
3.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找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找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批 注
一、视频导入,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电影吗?我们先来看一个电影片段吧。
(出示电影片段)
2.看了这个片段,大家有什么感受?
3.抗日战争时期,晋察
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
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
得鬼子
鬼哭狼嚎……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教
学
过
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要求:自己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笤帚”中的“帚”要念轻声。
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强调。
3.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生字新词。
芦花 发愣 铅笔 枪栓
胳膊 劫难 炕沿 鬼脸 戒指
柜板
绸子 枪声 敌人 尸首 防备 慌忙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并按顺序概括小标题。
(1)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
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
把长长的一部分内容浓缩成一个简短的小标题,必须抓住
内容要
点,用语精练。小标题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
概括,也可以用自
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上夜校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交通员
第四部分:勇斗鬼子
第五部分:河沿枪声
第六部分:机智逃生
2.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段,评价检测学生读的情况。
(1)确定重点段: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
是一位小英雄,哪部分就是
重点语段。(第四部分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
大叔的藏身之处,所以重点段是第四部分。)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
是一个小英
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
甚至用死来威
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试着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3.把六个小标题连起来,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
容吗?(预设:老师
帮你在最前面加上时间——抗战时期,地点——芦花村,这样故事的
主要内
容就变得更完整了。)
四、课堂小结,畅谈体会。
读了课文之后,雨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坚
强不屈。)
游泳本领高
板
书
设
计
上夜校读书
掩护交通员
勇斗鬼子
河沿枪声
机智逃生
作<
br>业鼓励学生把整个故事讲给家长听,注
设意语言流畅,讲述生动真实,突出雨来
计
的精神品质。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18.小英雄雨来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晋、扭”等13个生字,读准
“囊、吧”等4个多音字,会写“晋、炕”
等15个字,会写“芦花、发愣”等16个词语。
教学
2.带着“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的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目的
3.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找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教
重点 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找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批 注
学
过
程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检查掌握情况。
2.上节课,通过读课
文,我们学习了用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提纲,思考问题:
(1)文章通过哪几件事表现了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交
通员、勇斗鬼子)
(2)文章其他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
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
第一部分: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样?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
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从哪里可以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的机智勇敢表现在哪些地方?
第四部分:雨来是怎样与鬼子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的?
第五部分: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的行为有什么反应?
第六部分:雨来是怎样机智脱险的?
2.以学生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培养学生边读、
边想、边标画的阅读习惯。
3.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重点词语、句
子和段落以及重点人物、细节
等。
三、深入文本,感受形象。
(一)理清联系,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导学生讨论、理解重点句子。
在课文
中画出句子“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重点
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的作用,从而体会雨
来的优秀品质。
(二)重点研读,感受英雄形象。
第四部分描写了雨来与鬼子作斗争的场景,最能表现雨来的英雄
形象。
1.请同学们默读第四部分,边读边思考,从哪里能具体感受到雨
来是一个小英雄。
预设一:品读雨来和鬼子之间的对话。
(1)在鬼子对雨来的一连串盘问、哄骗、利诱的对话
中,你感受到
什么?(鬼子的奸诈狡猾,雨来的沉着与机智。)
(2)学生自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预设二:品读鬼子毒打雨来的片段。
(1)找一找鬼子毒打的动作。
(2)从这一连串的扭、打、揪、拧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
鬼子是
多么——(残忍、残暴、没有人性)
2.小结:我们刚才交流了第四部分的重要片段,品读了其中精彩
的语言,小英雄雨来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更加生动立体了。
(三)回顾总结,畅谈感受。
1.读了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全班交流:
鬼子的威逼利诱,也没有让雨来屈服,说出李大叔的下落。(板书:
坚强不屈)
雨来
被鬼子毒打得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但他想到的却是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板
书:热爱祖国)
雨来小小年纪就智斗鬼子,与鬼子斗智斗勇。(板书:机智勇敢)
四、拓展延伸,活学活用。
分享你所知道的其他英雄故事。
游泳本领高
板
书
设
计
上夜校读书
掩护交通员
勇斗鬼子
河沿枪声
机智逃生
作
业鼓励学生把整个故事讲给家长听,注
设意语言流畅,
讲述生动真实,突出雨来
计 的精神品质。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19.我们家的男子汉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徽、谜”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济”。
2.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教学
3.结合课文中的小标题,说说为什么称这个
孩子是个“男子汉”,作者对他有
目的
着怎样的情感。
4.尝试给每一部分换个小标题。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结合课文中的小标题,说说为什么称这个孩子是个“男子汉”
难点
尝试给每一部分换个小标题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男子汉”的含义吗?
2.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男子汉?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忆写的《我们家的
男子汉》,看一看
她笔下的男子汉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有何不同。(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解决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
字,查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倔强——多音字“强”。
人才济济——多音字“济”。
三、整体感知。
1.解题:题目中“男子汉”指的是谁?
(1)简介作者:先让学生介绍,教师再进行补充。
(2)“男子汉”是指姐姐家的孩子,即“我”的侄子。
(3)作者写了侄子哪一段时间的生活经历?(从出生到四岁)
2.再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形象。(学生分小组讨论,师生互
动。)
预设:你觉得文中所写的小男孩可爱吗?你最喜欢课文哪一部分?
请简要说一说你的理由。
(1)开头部分:交代写作对象,写孩子出生、留在外婆家的原因及
与“我”的关系。
(2)他对食物的兴趣。
①量很多,范围很广,极有滋味,“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
来”。
②写吃青菜一事,写出了他的天真可爱。
③“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
。”对一个
孩子来说是极难安静“三刻钟”的,但“他”却很有“耐心”,可见其
对吃的兴趣之
浓厚。
④他为了去少林寺,愿意在吃上做出一些牺牲(对于一个孩子来
说,已经不简单了),
但最终还是吃的诱惑力更大。
⑤这一段通过具体事例写小“男子汉”非常贪吃。
(3)他对独立的要求。
①走路时,他挣扎着不愿让人牵手,可见他想要独立的愿望很强
烈。
②去买山楂片时
,“我”本想帮他的,却使他失去了一次锻炼自己
的机会,因而他显得“沮丧”。
③对去换橘子水的狂热,表现出他对独立做事的狂热。
④在柜台外等候的细节,可拓展一些内容。
引导:每个人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
顺。不经历风
雨,怎么见彩虹?不接受风雨的洗礼,怎么能在社会上独当一面?
(4)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①只是觉得应该哭才哭的,符合一个孩子的性格。
批 注
②“可是他明白了自己不得不去……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
。”表
现出他作为一个“男子汉”的刚强和成熟。
③回安徽时的勇敢,也是细节描写,表现了他的沉着。
(5)结尾部分。
开头一句
总结点题。一个“这”字,指代了上文主体部分所写的
内容,抒发自己从“我们家的男子汉”身上引发的
感受,体现了作者对
这一个孩子的关爱。(从其观察细致、长期可看出。)
四、总结全文。
本文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对人物的各方面特点进行细致描写,
表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小男
子汉形象。我们在日后的写作中也要善
于从人物的不同方面(外貌、行为、语言、心理、神态等)去进行
细致
描写。
我们家的男子汉
板
书
设
计
性格:对食物有极大兴趣 处处要
求独立 沉着面对挑战
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
描写 外貌描写
作
业
设
计
《我们家的男
子汉》作者是(),是一
篇成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课文以()
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用生动、风
趣、幽
默而又含蓄的语言描写了一个逐渐成
熟、()、()的男子汉形象。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20.芦花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
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为每个部分列出
小标题,把握主要内
教学
容,把其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目的
3.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
章。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
难点 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
示课文插图)
2.在这张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分享)
3.这张图片的主人公叫青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板书课题)
二、解决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
字,查阅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雪屑”——“屑”的读音。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
三、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对作者的认知,教师再补充。
2.你能用简短的语言为每部分拟写小标题吗?
第一部分:青铜一家做了一百零一双鞋
第二部分:青铜冒雪去卖鞋
第三部分:青铜卖鞋给城里人
第四部分:青铜准备卖掉自己的鞋
3.结合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冬季快
要来了,青铜和妹妹葵花去采芦花,他们一家子为了生计,
要做一百双芦花鞋来卖钱。有一天下着鹅毛大
雪,青铜为了家里生计,
冒雪到镇上去卖鞋。幸运的是,有几个城里人把剩下的十双芦花鞋全
部
买去了。最后青铜甚至连自己脚上的鞋子也要卖出去……
四、品读文本。
(一)
1.青铜一家费尽心血编织了一百零一双精美的芦花鞋,那芦花鞋
的制造工序是什么样的?(先将上等的
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
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
2.这芦花鞋捧在手里是那样的
精致,穿在脚上是那样的温暖,而
这些芦花是青铜一缕缕采来的。找到那段文字,说说青铜是怎样采摘<
br>这些蓬松美丽的芦花的。
3.出示课件。
4.想象一下,青铜在采摘芦花时,他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
么?
(二)
1.最后十双芦花鞋怎么样了?(城里人买了十双,最后,青铜连自
己脚上那一双也要卖掉。)
2.青铜在冰天雪地中,终于卖掉了所有芦花鞋。卖掉所有芦花鞋
的青铜又做了什么呢?
3.课件出示。(赤脚追顾客)
同学们,让我们和青铜一起置身于鹅毛大雪漫天飞舞的世界,假
如是你,你会怎样?
4.想一想,你觉得青铜是一个怎样的人?(冰天雪地里,那透骨的
批 注
寒冷,青铜忍受住了。他是一个能吃苦,勤劳善良,聪明,执着倔强的
人。)
(三)
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选择一处摘抄下来,再谈谈自己的
体会。 1.“但青铜却坚持着今天一定要去镇上。他对奶奶他们说:‘今
天天冷,更会有人买鞋的。’”
从“坚持”二字可以看出青铜脾气倔强,再联系句子来看,又能从
中体会到他为了家人而坚持在
冰天雪地里卖芦花鞋的执着、坚强的品
质。
2.“他的赤脚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
说明青铜的坚强,让人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善良、很为家里人着想
的孩子。
芦花鞋
板
书
设
计
吃苦耐劳
无私善良
执着倔强
为他人着想
作
1.鼓励学生把整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业
注意讲述流
畅明白、生动真实,突出青
设
铜的精神品质。
计
2.阅读《青铜葵花》。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
课型
内容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能表达清楚自己对朋友相处的看法,每个小组至少提出三条大家认为最重
教学要的意见。
目的 2.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认真倾听,会根据讨论目的,记录重要信息。
3.能分类汇总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重点 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认真倾听,会根据讨论目的,记录重要信息
难点
能分类汇总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教
学
过
程
批 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说到“朋友”,你先想到了谁?(我的同桌,我的邻居小
伙伴,舞蹈班的同学……)你们认识多长时间了?(四五年,两三年,几
个月……)
2.在你心目中“朋友”是什么样的人?(一起玩的,有共同爱好的,
有困难出手相助的,彼此信任的,
能讲心里话的,一同分享快乐、分担
痛苦的……)
3.在讲起我们的朋友时,大家的脸上都洋
溢着笑容,是什么浇开
了友谊之花呢?也许是共同的喜好,也许是知心的交流,也许是彼此的
欣
赏,也许是困难时的温暖相助……那么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
么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朋友相处的
秘诀”。
二、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1.同学们,想想自己与朋友相处的过程,思考:你认为和朋友相处
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小组同学讨论,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出示“温馨提示”。
(1)小组确定组长、发言序号、记录员、时间提醒员。
(2)每个人都要发表观点,表达清
楚。当前面有同学表达了和自己
相同的观点时可以表示赞同后,再说其他观点。
(3)记录员要认真倾听,把握主要内容,简要记录每个同学的想
法。
(4)小组同学要积极表达,对同伴给予鼓励和肯定。
2.刚才各小组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得
热火朝天,大家也记录了很
多的想法。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组视频,评价一下视频中交流的怎样。 预设:(1)确定组长和发言序号后,有一个同学不想发言,只是表
示他对同学的赞同,同伴鼓励他
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同
伴互助,从而做到了人人积极交流。
(2)有同学在讲完
自己的观点后开始嘀嘀咕咕讲话,有同伴及时
提醒,询问他的观点与刚才同学的观点有什么不同,友善提
醒小组讨
论的有效参与。
(3)记录员没有记清刚才同学的观点,同伴一起回顾,补充记录内
容,体现合作交流。
3.投影展示几组记录,看看你又有什么收获。(记录简要,关键词
记录,姓名代号……)
4.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小组汇报,此时应该如何汇总同学们提出的
观点呢?
我们来看这个例子:
出示某小组在讨论“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时做的记录。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第一步:先分别记录同学的观点。
第二步:把相同或相近的观点整合在一起。
第三步:根据大家的意见,标记出大多数同学认同的想法。
小组尝试来做,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汇报,师生评价。
小组推选代表上台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进行适时补充。
根据要求,师生评价。
要求:
1.仪态大方,文明礼貌。
2.表达口齿清楚,条理清晰。
3.小组人人发表观点,至少提出三条大家认为最重要的信息。
4.汇总简要清楚,其他成员补充。
四、课堂总结,提升情感。
今天,我们和同学
们一起讨论了和朋友相处的秘诀。是共同的喜
好收获了友谊,是诚信和热心稳固了友谊,是分享和交流促
进了友谊,
是信任和互助加深了友谊。同学们能够积极发表观点,根据讨论主题
提出意见,并能
认真倾听,把握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做复述或记录,
还能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那么在以后与朋友的相处中,我们要做到什么呢?(彼此信任、乐于分
享、互相帮助……)
板
书
设
计
朋友相处的秘诀
积极发言 认真倾听
记录要点
分类整理 条理汇报
作
业
设
计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的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习作:我学会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能把自己学会的让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按顺序写清楚。
2.能够写出学做这件事的经历和体会,积极和同学互换修改。
3.注重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重点
能够写出学做这件事的经历和体会,积极和同学互换修改
难点 注重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教
学
过
程
批 注
一、导入新课,唤起记忆。
同学们,成长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一天天长大,学会的事情
也越来越多。 <
br>回想一下,你学会的哪件事情让你印象最深、最有成就感?(学会
了轮滑,学会了弹曲子,学会了
包饺子,学会了打乒乓球……)
二、畅所欲言,确定选材。
1.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学本领的照片)
学会的本领,有体育类、有文艺类、有家务类。
你想到了哪次学本领的片段?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说说为什么让
你印象深刻。(因为初次尝试所
以印象深刻,因为学习的过程、特殊的
体验……)
2.指名讲,引导提示:
先讲清
楚自己印象深刻的是学会什么事情(本领)。然后用简单一
两句话说说为什么要学这个本领。再想想自己
是怎样一步步克服困难
学会的,还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心情有哪些变化。
3.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可以提问、追问,也可以提建议。
4.学生交流,师生评价。
评价点拨:
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遇到困难时的想法,克服困难学会后的感受;
按顺序,有条理(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板书:讲清楚 按顺序
有条理)
三、片段赏析,指导习作。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重点是把学做这件事的经历和体会写清楚、<
br>写具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作家是怎么把过程写具体的。
出示片段:
1.毕淑敏作品:《学会看病》。
2.学生作品:《我学会了捣大蒜》。
读一读,说说读后的收获:受到了什么写法启示?
回想一下本单元课文,出示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句子。(板
书:写具体
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四、不吐不快,妙笔生花。
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准
备写什么,然后将题目补充完整。
认真构思一下,可以简单列出提纲或思维导图。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五、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把你认为自己写得最精彩、最得意的部分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待
会儿我们再来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修改。
教师总结:
回顾本次作文的全过程,你收获了哪些写作的经验?
(选材方面:
选择印象最深的来写有话可说;按顺序写更有条理;要抓住人物特点,
描写具体;
要把有趣的经历和心情的变化突出写,让作文更打动人;要
有真情实感。)
板
书
设
计
我学会了
讲清楚 按顺序 有条理
写具体 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描写
作
业
设
计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的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语文园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能将自己的收获表达清楚,能运用上积累的优美词句。
2.体会拟人句的特点,学会写拟人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充分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培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重点
体会拟人句的特点,学会写拟人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
充分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培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批 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
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阅读第
六单元的课文时有什么新发
现?(学生自由交流,并推选出表达清楚的同学。)
2.表扬有新发现的同学,让学生交流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
3.课本里有4位同学也有自己的发现,请女生、男生分别读一下。
4.小结:边阅读边思考
,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
要多用新发现的方法进行训练,大家的语言能力才可以进一步
提高。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复习学过的修改符号(添加、删减、置换)。
2.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教
学
过
程
(二)第二题。
1.初读理解,用心体会。
读下列各句,体会各组句子间的共同特点。(课件出示)
◇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
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
.....
.
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
◇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
......上。
2.分析比较,感悟发现。
(1)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
从带点词语体会)
(2)总结:前两句写雨来,把他比作小泥鳅、小鸭子,生动地表现了
他机灵、活泼的形象;后两句写
不同的敌人,把他们的手、眼比作鹰的
爪子、恶狼的眼睛,生动地表现了敌人的凶狠。
3.联系阅读,拓展视野。
(1)说说你还从本单元各课中搜集了解到哪一些类似的句子,找
出来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说说你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到的类似的语句,比一比谁积累得
最多。
四、学习“日积月累”。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
诗创作最兴盛
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顺势揭题,简介背
景。
3.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4.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又会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自学。
初步理
解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
逐句说说诗意。(尽:完。独去闲:形容云彩
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指名回答,评议交流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
学习了用序号、小标题和空行的方式,将长文章分成几部
分的写法;还学习了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人物的
神态和动作,从而让
表达更生动形象的方法;积累了修改符号和一首古诗。同学们要多多
将积累
的学习心得运用到日常的阅读和写作中,努力增强自己的语文
学习能力。
板
书
设
计
列小标题 串起来 停下来 翻到前
面
交换符号
删除符号 修改符号 增
加符号
作
业
设
计
课后
反思
两江新区人和实验学校(语文)学科教案
班级: 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的
教学
重难
点
课前
准备
21.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熟悉课堂内容
教
学
过
程
批 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赠汪伦》,读一读,你们能读出什么?(有不舍、嘱托、思
念……)
2.
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
的韵味。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
3.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谁送别谁?(芙蓉楼,故址
在今江苏镇江北。王昌龄
送别辛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洛(luò)阳 玉壶(hú)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芙、蓉、洛、壶”,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
示范。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抽生读诗,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
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
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交流反馈。
(1)寒:结合学过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秋冬季节。
“寒雨”,这寒冷的雨,透着萧瑟和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
感。
(2)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
增添了萧瑟、悲凉之感。
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
心上。
(3)孤:孤独,孤寂,孤零零。楚山孤,还有谁是孤独的?送别友人的
作者。
(4)夜、平明:表示时间的词语。平明,天刚亮。补充诗句,指名读。
3.再来读这两句诗,作者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
么?
学生描述“吴江夜雨图”:寒气笼罩的江面上,纷纷扬扬的夜雨连
绵……
4.走近作
者,品读感悟:送别辛渐的王昌龄从寒冷的夜雨、浩渺的
江面、孤寂的楚山着墨描写,你是否能读出他的
孤独和悲凉呢?他又为
何会有此心境呢?(出示资料,屡次被贬)师领诵,师生诵读古诗。
5.作者送别友人,请友人带去书信,亲友可能会问什么?
6.为什么王昌龄不是通常的报平
安,而是传达自己冰清玉洁的信
念呢?(更能表达他对亲友的深情。)你还读过王昌龄的什么诗?(边塞
诗《出塞》《从军行》)这样一个忧国忧民、满怀壮志的王昌龄,在屡
次被贬后,仍不改壮志雄
心,这期间也有友人作诗表达对他的同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