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党员先进事迹范文-山东高考报名系统
12《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在
天晴了的时候》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诗。诗人以清婉的笔触向
人们展现了雨后扑面而来的清新
怡人,让我们感受到了闲适与欢乐。
诗歌语言自然、明丽、有韵味。整首诗节奏舒缓,一韵
到底,读起来朗朗上
口。句子结构并不齐整却设计精巧,诗节的前两句运用回环的方式,既突出和强调了同一情感的抒发,又表达出诗人微妙情感抒怀的变化。
三个诗节之间情感联系紧凑
:第一小节描绘了雨后小径中的景象,拟人手法
巧妙又自然,作者的的想象浪漫又丰富;第二小节道出雨
后散步的畅快感受,句
式灵动、富有感染力;第三小节意象简明、寓意深刻,用象征的手法,歌颂光明<
br>和解放,表达了诗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二、教学要点
1.生字识记。
课文要求会认读7个生字。“炫”是前鼻音。“涉”是翘舌音。“
晕”是个多音字,
在文中读“yùn”。
2.语言品味。
诗
人巧妙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为我们绘出了一幅雨过天晴的美丽画卷。小径
中普通的景物,在雨后似乎都焕
然一新,让人陶醉、向往。诗人想象丰富,每一
个意象都饱含深意,教学中需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象征意
。
3.要素实践。
本课是现代诗歌单元中的略读课文,学生应运用本
单元前三篇课文所学到的
“现代诗歌策略”: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
体
会诗歌的情感。并根据需要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帮助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进
一步理解诗歌
思想感情。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正确认读7个生字。
2.朗读诗歌,感受现代诗的音律美,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意象。
3.抓住诗歌中诗意的表达,体会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正确认读7个生字。
2.朗读诗歌,感受现代诗的音律美,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意象。
教学难点:
抓住诗歌中诗意的表达,体会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单元回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复习“现代诗”。
出示课题:《繁星》《绿》《白桦》
回顾本单元学习过的现代诗歌。和古诗相比,现代诗歌有哪些独特之处?
要点:
格式上,分行,富有节奏感……
内容上,富含想象……
情感上,动人的情意……
2.揭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就来结识“雨巷诗人”戴望舒,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
来到雨后那清新润泽
的郊外小径,共同分享诗人特别的发现和体验。
板块二:检查预习,梳理脉络
1.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分小节朗读?
(1)读准“炫耀、尘垢、胆怯、曝着、阴霾”等词语。
(2)提醒多音字“晕”(yùn)
,根据字典释义,选择“晕皱”的读音;结合图片理
解“小径”。
(3)指导读句子“看山间
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注意读出破折
号的不同表达语气。
2.在天晴了的时候,诗人邀请我们去哪里?
3.小径中有什么吸引着诗人?自由朗读,圈画出雨过天晴时的景物。
出示:小径、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新阳、溪水、云。
4.画一画,在天晴了的时候,诗人看到的画面。
板块三: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对照绘画,在小组里交流,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1)“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为什么泥路会给诗人“凉爽又温柔”的感受?
经过雨的洗礼,一切变得澄澈,
初晴时,会让人感觉清凉很多。拟人化的描写,
雨水温润了泥土,让泥路也变得柔软。赤脚走过,泥路仿
佛有了母亲一样温柔的
情怀。请你来读一读这凉爽又温柔的泥路。
(2)“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你见过雨过天晴的小草吗?诗人的眼里小草有什么不同?
小草像人一样洗净尘垢,焕然一新,
而拟人化的炫耀更进一步突显了雨后的小草
绿得旺盛,生机勃勃。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小草的炫耀?
(3)“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
地绽透;”
经过雨的润泽,小白菊有了什么变化?
天晴了,低垂了头的小白菊缓缓地迎着阳光,挺直了身
子,花瓣一一舒展,极致
绚烂。寥寥数语,把小白菊“胆怯低头—慢慢抬头—试寒试暖—瓣瓣绽透”的过
程
描摹清楚,富有动态美和生命力。试一试,什么节奏可以把小白菊生命的力量展
现出来? <
br>(4)“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
光一开一收。”
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书页”指什么?
凤蝶儿自由自在,悠然闲适地飞舞。在阳光的映
照下,那装饰了斑斓色彩的翅膀,
水痕点点,格外耀眼。不,那不仅仅是翅膀,那一开一收的分明就是智
慧的书页
——在诗人眼里,雨后的一切都变得灵动、鲜活。
2.雨后初晴的小径,给你带来怎样的享受?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3.啊!那清新,清新又怡人的小径!第一小节中,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生动?
诗人运用了拟人、比喻手法,赋予景物以生命,一切都是鲜活的、有生命的。
板块四: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1.在天晴了的时候,诗人呼唤我们去做什么? <
br>“到小径中去走走”,满眼是温柔的泥路,新绿的小草,绽透的小白菊,闲游的凤
蝶儿……满心是
赤脚踏过新泥的放松,携手涉过溪流的无忧……走走,是一种抛却
烦忧的漫步,在这鲜活的雨后微晴里,
一切都是自由自在的。
2.这样的呼唤在全诗出现了几次?
作者通过回环的修辞手法,表达
出“在天晴了的时候”和“到小径中去走走”的微妙
联系,前后两次的呼唤,让读者不由得对雨后的小径
心向往之。
3.
让我们一起跟随戴望舒来到雨后那清新润泽的郊外小路。你还会看到哪些美
景?或做什么乐事呢?
仿写
板块五:介绍背景,深化理解
1.诗人还看到怎样的景象呢?齐读第三小节。
板书 新阳 溪水 云
2.想一想,戴望舒仅仅在写在天晴了的美景吗?
3.小组内交流你搜集的诗人背景资料,认真倾听,注意精简自己的资料。
4.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强调搜集的资料可以删减、概括,更有利于我们交流运用。 <
br>这首诗写于1944年6月,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作者怀有一颗心在静静等待——
以一种在希望之
中守望的精神姿态。
5.说一说,了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你对诗句有了什么新认识?
引导学生理解“新阳、阴霾
、温风、云”的象征意,体会诗人热爱自然,歌唱光明
和解放的思想。
6.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7.把《在天晴了的时候》积累在小诗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