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
华理教务处-农家乐策划书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
1.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
语
交际的要求进行表达和评议,做到内容表述清楚具体。
2.认识描写人的品质、心情的词语。
3.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名言警句。
4.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其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学习“交流平台”。
在本单元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
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
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可以找到值得我们敬佩和
学习的人。现在我
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1.小组交流: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
人物中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具体生
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情说具体。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词,自学生字新词,体会其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这些描述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并联系课文用它们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中国名人故事》。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自读成语,要求字音读得准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试着说说它的含义和故事。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5.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二)第二题。
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1.写出连贯的动作,把大动作分解成小动作来写。
2.动作要体现人物的特点。
3.动作要符合生活实际。
4.准确运用多种词语描写人物动作,尽量避免重复。
5.从“蝴蝶飞舞”“小男孩在打羽毛球”“妈妈下班回到家”中选一种情况试写。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注意读准“强、患”的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的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人物品质的名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文: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译文: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文: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译文:因有忧患而使人得以生存,因沉迷安逸享乐而衰亡。
3.你还积累了哪些与人物品质有关的名言?请在班内交流。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学习了连续的动
作描写的方法,希望大
家课后继续搜集、积累与人的精神意志和品质有关的成语,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
在自己以
后的习作中正确运用它们。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积累与自强不息相关的名言警句,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2.以句子训练为中心,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将成语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以强化句
子训练
,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并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连续的动作描写应用于写作中,可以使习作更生动、具体。
二、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
2.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对视
有一天,萌萌望着我,突然说:“妈妈,你的眼睛里有我。”
接着,他又问:“妈妈,我的眼里有你吗?”
于是,我望着他说:“在我看你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有我。”
“你知道我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吗?”他又问。
“知道。”我说,“你聪明,顽皮,又听话,又不听话,有时又做鬼脸儿……”
“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他又问我。
我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但我却由
此想到: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
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到自己在别人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
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到这一点,那该多好。
(1)短文中不少句子里用了“眼中”“
眼里”“眼睛里”。这些词语有两种意思:A.就是视觉的眼
睛里;B.有“心目中”的意思。请你联系
上下文,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
①妈妈,你的眼睛里有我。________
②妈妈,我的眼里有你吗?________
③在我看你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有我。________
④你知道我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吗?________
⑤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________
⑥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________
(2)短
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母子对话;第二部分写由对话引起的联想,点明中心;第
三部分表达作者
真诚的希望。请根据提示,用“”在原文中划分出来。
(3)作者说:“如果每个人
都能注意到这一点,那该多好。”句中的“这一点”是指________。
(4)读了这篇含义深刻的小散文,我明白了什么的道理。
【答案】
(1)A;A;A;B;B;B
(2)第一部分:有一天.……他又问我;第二部分:我一下
子回答不上来……什么样子;第三
部分:最后一段。
(3)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
人,都注视别人。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
到自己在别人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
(4)提示: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即可。
【解析】【分析】(1)这是一
道“一词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
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
(2)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归为一段。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
语言
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
找最近的一句话。有
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
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⑴①A;②A;③A;④B;⑤B;⑥B;⑵第一部分:有一天.……他又问我
;
第二部分:我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什么样子;第三部分:最后一段。⑶我们每个人的眼中
都
有别人,都注视别人。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到自己在别人的眼中究竟
是什么样子;
⑷提示:写出自己的真实体会即可。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
多义词的理解,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
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
一对号座。
(2)此题考查给文章分段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
,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科学家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
来了。
苍蝇
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
灵敏,远在几千米
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
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
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
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
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
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
分析仪。
科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
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别具匠心的小型气体分
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
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
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
,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
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
里,用来检测舱
内气体的成分。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3-6年级)》2016年第2期)
(1)解释词语。
声名狼藉:________
别具匠心: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中,“鼻子”一词加引号是因为_
_______。这和文章前面一句________相
呼应。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苍蝇是非常脏的动物,所以它一无是处。
B.
苍蝇是依靠嗅觉神经细胞闻到气味的。
C.
科学家仿制的小型气体分析仪的探头是金属。
(4)你还知道哪些模仿生物的发明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答案】
(1)形容一个人的名誉坏到极点。;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
思。
(2)这里说的鼻子并不是真正的鼻子;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
(3)B
(4)科学家模仿鱼鳔的原理,发明了潜水艇。
【解析】【分析】(1)声名
狼藉:形容一个人的名誉坏到极点。别具匠心:在技巧和艺术
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2)引号的主要作用有:表示引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表示讽刺和嘲笑。
突出
强调。做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3)本题可以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进行判断。
(4)本题属于积累拓展,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解答。
故答案为: ⑴形容
一个人的名誉坏到极点。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⑵这里说的鼻子并不是真正的鼻子
;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⑶B;⑷示例:科学家模仿鱼
鳔的原理,发明了潜水艇。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因为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
达的意思各
不相同,做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
(2)本题主要考查的引号的作用,不同的语境作用也不相同,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解答。
(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
行筛选。
(4)根据自己的积累进行解答。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一
两把很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子,谁家想造梨,就
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
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
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各家各户一
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
顶冒出的紫烟消失
在天空中了。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
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8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5
天5夜,到第6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哪些锋利的斧头。
(1)“然而”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减少——________
这样——________ 消失——
________
(3)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1)表示转折
(2)增加;那样;出现
(3)要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环境,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的。
【解析】【分析】⑴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⑵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
义词。答案
合理即可,不唯一。如:减少:去掉一部分。根据其意思,减少的反义词可以
是“增加、增长、增多、增
添、添加”中其中之一。其他依次类推。
消失:逐渐减少以至没有或[人或事物]由近及远逐渐到看不见;不复存在。
⑶本题
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
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
感情。
故答案为:⑴表示转折;⑵增加;那样;出现;⑶要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为了眼
前
的利益,破坏环境,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点评】⑴本题考
查的是对词语意思的掌握能力。⑵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
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
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⑶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
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X射线的发现(节选)
1895年11月8日晚上,伦琴离开实验室回家时想起忘了关电源,便转身回实验室。忽
然,他看
到桌上有什么东西在闪光,走近一瞧,原来是一张感光纸。
伦琴知道,感光纸(
)受到光照时,(
)能放出幽幽的冷光。可是,房间里没有开
灯,哪里来的光呢?他的目光停留在放电管上。
<
br>伦琴注意到放电管外面包着厚厚的黑纸。“就算是放电管发光,也不会穿透黑纸呀!”伦琴
感到疑
惑,“难道说,放电管放出了能穿透黑纸的射线?”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弄个水落石
出。
从那以后,伦琴整天守在实验室中,白天黑夜地反复试验。他终于发现,放电管确实能放
出一种神奇
的射线。这种射线( )能穿透黑纸,(
)能穿透厚厚的书,穿透木头,穿
透玻璃,穿透铁,穿透铜……它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伦琴把这种奇妙的射线叫做X射线。
其实,早在伦琴发现X射线的17年前,法国的
克鲁克斯就注意到,照相底片放在放电管旁
边会变模糊。他以为是底片没有包好而漏了光,把这个现象放
过去了。美国的古兹皮德也
曾看到,使用放电管后照相底片会发黑,他也没有理会这个现象。后来,德国
的勒纳德观
察到在放电管附近出现了冷光,但是他也懒得去理它。所以,他们都错过了发现X射线的机会。
(选自《重大发现 见证人类前进足迹》,光明日报出版社)
(1).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伦琴知道,感光纸________受到光照时
,________能放出幽幽的冷光。可是,房间里没
有开灯,哪里来的光呢?他的目光停留在放电管
上。
②这种射线________能穿透黑纸,________能穿透厚厚的书,穿透木头
,穿透玻璃,穿透
铁,穿透铜……它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2).“水落石出”的意思是________。
(3).文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B. 表示列举同类事物词语的省略 C.
表示重复词语的
省略
(4).仔细读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
“穿透”后面的事物能换一下顺序吗?为什么?
(5).除了伦琴之外,还有谁差点发现了X射线?他们为什么和X射线的发现擦肩而过?
【答案】 (1)只有;才;不仅;还
(2)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3)B
(4)“穿透”后面的事
物不能换顺序,因为后面的事物是按照从薄到厚的顺序来写的,这样
排序能显示出X射线的威力很大。<
br>
(5)除了伦琴之外,还有克鲁克斯、古兹皮德、勒纳德差点发现了X射线,他
们是因为粗
心才和X射线擦肩而过的。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
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
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①分
句前后是条件关系。故选“只有……
才……”;②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故选“不仅……还……”;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了解省略号的作用,做题多读,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
子。
(4)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
合具
体语境进行分析。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内容,就能
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⑴只有;才;不仅;
还;⑵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⑶B;⑷“穿透”后面的事
物不能换顺序,因为后面的事物是按照从薄到
厚的顺序来写的,这样排序能显示出X射线
的威力很大。⑸除了伦琴之外,还有克鲁克斯、古兹皮德、勒
纳德差点发现了X射线,他
们是因为粗心才和X射线擦肩而过的。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
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
意外赔偿
①那年初春,我在房前的小院里种了一些蔬来。悉心栽培了数月
,到仲夏时院子里已是满
眼油绿,让人看着心醉。每天我都在这里盘算着能有多少收获。
②那天天气极好,阳光柔和,没有一丝风。看着蔬莱大多已经成熟,我兴奋地给朋友们打
电话,邀请
他们来与我分享劳动成果。打完电话,我便骑着单车到附近超市购买烹调所需
的调味品。
③两个小时后,我提着沉重的购物袋推开栅栏门,发现院子的地上凌乱地散落着一些嫩绿
的菜叶。天
啊!我的蔬菜转眼间已是叶落茎断。这是谁跑进来践踏了我的劳动成果?
④突然,一个黄白相
间、圆鼓鼓的家伙在蔬莱间蹒跚挪动,不时抖动着翅膀发出“嘎嘎”的
叫声。我站在那里,气得一时说不
出话来,真不敢相信这么一个小东西会把我的莱园糟蹋
成这个样子。
⑤和鸭子是讲不
通道理的。但是,我决定要为自己讨个说法。我想起住在隔壁的那个老妇
人养了几只鸭子
。甚至听人谈论过,那老妇人几十年守寡,性格古怪,与周围的邻居很少
讲话,她唯一的喜好就是饲养一
些小家禽。
⑥我按捺着心中的恼怒,用力敲开了她的房门:“请问夫人,您养的鸣子都在您的
院子里
吗?”
⑦她没有支声,默默地从我身边走过去,弓着腰用她那干瘪的手指指点
着地上的鸭子。她
反复数了几遍,然后转过头呆滞地打量着我。看得出,她的目光中带着许多疑问。
⑧
“如果少了一只的话,那么它现在正在我院子里美餐呢!”我直截了当地说。老妇人愣
了一
下,一言不发地跟着我到莱园子里去找鸭子。
⑨
此时,那鸭子依然不停
地啃着我的蔬莱。老妇人快步跑过去抱起鸭子,然后站在那儿静静
地等待我的发落。
10“夫人,让我说您什么好!请看好您的鸭子,这样的事我不想再看到厖”我气愤地说,但
不失礼貌。
11老妇人颤巍巍地点点头,一言不发,而后抱着那只鸭子蹒珊地走了。
12几个月后,老妇人搬走了。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而那场莱园“风波”也被时间渐渐
淹没了。<
br>
13圣诞节到了,轻柔的雪花把快乐的夜晚点缀得宛如仙境。晚上,我邀请了数位挚友到我家共度圣诞之夜。我们正开怀畅饮,门铃突然响了,邮递员给我送来了一个邮包。邮包上
没有寄出的
地址,邮包外面夹着一封信,上写:亲爱的孩子,你好吗?我曾住在你的隔壁
。半年前,我养的鸭子损坏
了你的菜,给你带来了极大的不快,我一直很内疚。今天是圣
诞节,我要送给你一样特殊的礼物,请一定
收下,因为这代表着我的深深歉意。
14我拆开包裹,轻轻剪开深色的密封塑料袋,一只焦黄
流油、香气四溢的硕大的烤鸭赫然
出现在我的面前。烤鸭的脖子上挂着一张塑料纸片,上面歪歪斜斜地写
着:“小姐,因为品
尝了你种的菜。所以我才长得如此肥硕。”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⑤段画横线句属插叙,请你说说其作用。
3.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你说说下面两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第一处:那天天气极好,阳光柔和,没有一丝风。
第二处:圣诞节到了,轻柔的雪花把快乐的夜晚点缀得宛如仙境。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老妇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5.仔细品味文未最后一句话,发挥你的想象力,你认为老妇人送的烤鸭是吃“我”家菜的那
只吗?说说理由。
1.老妇人养的鸭子毁坏了“我”的菜园,几个月后的圣诞节赔给“我”一只大烤鸭。
2.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内容上与下文老人的表现构成对比,丰富了人物形象。
3.烘托人物愉悦的心情。
4.老妇人宽容、善良而又幽默。(一定要联系原文,要具体分析)
5.示例一:是
。老妇人因为对“我”怀有歉意,所以特意将那只偷吃鸭养得肥硕来送给“我”。
示例二:不是。那句话
只是老妇人幽默的一种表达,善良的老妇人不一定舍得宰杀她养的
鸭子,那只烤鸭可能是她从别处挑选来
的。
7.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
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
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
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
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
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
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
望着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
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
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
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
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
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
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
地址,匆勿忙忙地赶了过去
。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
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
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
身对旁边的售货员
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
中,
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
她
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
叮嘱道,如果你要
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
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
现。
⑥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
了一位年轻
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
/p>
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
br>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
女孩眼睛里
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救
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
多年来,一直好想喊你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
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
发生怎样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
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
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笑容,她也笑了。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 第自然段中“冲”“搂”两个加点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3.文中第自然段和第自然段都写到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4、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请你想象一下,女孩的
“
一大堆话”中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
1.一位女教师救助一位偷书的小女孩,因此挽救了她的人生。
2.“冲”“搂”两
字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老师救助小女孩的急切之情,表现了老师对孩子
无私的关心和爱护。
3.第一次:为了安慰小女孩,解除她的恐惧。第次: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挽救女孩的一
生而欣慰高兴。
4.示例:谢谢您,如果不是当年您假扮了我的妈妈,将偷书的我救出来,就
不会有我的今
天。现在我大学毕业了,特意来感谢您,我好想叫您一声妈妈。(提到“偷书”“大学毕业
”
,用语得体即可)
8.
陪着母亲坐火车
张玉兰
陆
总的母亲想回乡下老家过年,他让秘书去买两张飞机票,可母亲却说这辈子从没坐过火
车,想坐一次火车
。
正连春运,秘书费了好大的劲,才买来两张硬座票。陆总担心母亲的身体吃不消,劝母亲<
br>还是乘飞机回去,可母亲却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一向孝顺的陆总只得依了母亲。
陆总扶着
母亲来到火车站,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让他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该往哪边走。
正不知所措的
时候,一个中年男于操着家乡话,一边喊:“让开,让开!”一边使劲儿地往
前挤。
母亲对陆总一笑说:“跟上他,错不了,一听那口音,就知道是咱武陵人”
娘俩跟着中年男人很快找到了要乘坐的那趟火车,很巧的是,那人正好坐在他们的对面。
车厢里闹哄哄的,充斥着各种难闻的味道。陆总觉得憋闷,站起来想去透透气,可过道里
站满了人,
挪个步都很困难,更别说要挤出去了。
中年男子看出陆总的不适,就说:“兄弟,没坐过火车
吧,要是感觉不舒服,就多看看窗外
的风景吧。”
陆总点点头,只得把注意力集中在
窗外。他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一边听母亲和那个中
年男子拉家常。从他们的交谈中,陆总知道那个中
年男子也是回家过年的,为了省路费,
妻子没回去,就自己一个人回家看看父母。
母
亲说:“是该回去看看,一年到头,家里的老人就盼着过年的时候,能见一见自己的孩子
。”
“谁说不是呢?我们出去打工挣钱,为的也是让父母孩子生活得好一些,可是……”男人的
话还
没说完,一阵卖盒饭的叫卖声由远而近。
陆总买了两份盒饭,他问中年男人:你要不要来一份?”
男人摇摇头说:“不了,我不饿!”
吃过饭,天也渐渐地暗下来了,陆总有了些困意
,靠在母亲的肩头沉沉地睡去。不知道过
了多久,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朦胧中,他看到一只手伸
进了母亲放在桌上的零食
口袋。
他正想制止,佯装睡觉的母亲轻轻拐了他一下,示意
他别出声,他知道了母亲的用意,也
就微闭了双眼。
那个男人似乎饿极了,又怕惊醒
了他们,悄悄拿起面包,将头埋在桌下,狼吞虎咽地吃起
来。男人很快吃完面包,抬起头,看所有的人都
在睡觉,并没有注意到他的举动,也就安
心地闭上了眼睛。
一大早,陆总就听到那个
中年男人对母亲说:“大婶,对不起,昨晚实在太饿了,我偷吃了
你的面包!”母亲说“吃就吃了吧,看
你是一天一夜都没吃东西了,肯定饿坏了,出门在外
不容易,可别亏了自己啊。”
男
人长叹一声,说:“大婶,我也不瞒你。这次回家,连路费都是借的,也没多余的钱买吃
的了。辛辛苦苦
干了一年,临到放假,老板却没了踪影,一分钱都没拿到。俗话说:儿行
千里母起忧’,要是过年都不回
去,家中父母又得担心一年了,作为子女那就太不孝了,所
以再没钱也得赶回去。”
男人的话引来车厢里很多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谴责那些无良的老板,都说回一趟家,这么
辛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回家尽尽孝,看看自己的爹娘啊!
列车快到站了,那个中年男人的手
机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说:“妈,我快下车了,你们放
心吧,我一路好得很,有吃有喝的。我买的是卧
铺票,休息得好,累不着,你们别担心…
…”
男人的话听得陆总的双眼涩涩的,下车
的时候,他掏出五百元钱递给中年男人,说:“大哥
,拿去给父母买点东西吧。”
男
人一再推辞不要,陆总的母亲说:“拿着吧,你这样空着手回去,会让父母担心的。你不
想让他们知道你
过得不好吧。”
男人千恩万谢的拿着钱走了。陆总掏出手机给公司打电话,他说:“你们赶快
把拖欠那些工
人的工钱全部结清了吧。另外要回家过年的,再给五百元红包,让他们拿回家孝敬父母。”
母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电话,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趟火车没有白坐,自己的良苦用心,终于让儿子找回了诚信和良知。
(选自《小说选刊》)
1.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
陪乘火车→(A)
→中年男子偷吃→(B) →掏钱资助→(C)
→
母亲欣慰
2.本文的题目是“陪着母亲坐火车”,但有的人认为,其实是母亲在陪
着儿子陆总坐火车,
你怎么看?
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说说它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4.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陆总是一个怎样的人?
5.从本文看来,儿子陆总是一个孝顺,有良知的人,那么他之前为什么会拖欠工资呢?发<
br>挥你的想象,大胆写出多种可能。
1.(A)偶遇中年男子(车上遇到中年男子、与中年男子交谈)(B)中年男子
诉说(遭遇
)(C)结清工钱(结清拖欠款)
2.示例,我认为题目是有道理的,因
为是母亲提出坐火车,儿子是因为孝顺陪同母亲坐,
但联系全文看,后者说法也有道理,母亲特意带儿子
坐火车是为了帮助儿子找回诚信和良
知,所以可以说是母亲陪儿子坐火车。
3.本句
运用了语言描写,描述中年男子故意编造“一路好得很”的谎言,表现他对父母的孝
心。
p>
4.①依顺母亲,陪乘火车表现有孝心;②想帮男子买盒饭,掏钱资助表现有助人之心、同<
br>情心(写爱心也可);③结清拖欠工钱并发红包表现曾经不守诚信,但能幡然醒悟,知错
就改,有
良知。
5.示例:①一时贪婪,利欲熏心;②身居高位,不知农民工处境艰辛;③公司处境不
好
,资金周转不灵等。
9.
天阶
赵恺
①在一次晚会上,我朗诵自己写的诗歌《二
泉映月》。为朗诵伴奏的,是二胡表演艺术家
闵惠芬。晚上演出,下午和她做准备。
②诚挚、率真、善良、热烈,和闵惠芬对坐,心弦和琴弦共振。
③与音乐有生死之约,自8岁始,一把胡琴伴随一生。
④二胡是东方乐器,亦是平民乐器。平民喜爱,闵惠芬便喜爱平民之喜爱。
⑤她去过
苏北高邮湖,登上船上的水上小学,为渔家孩子演奏。恭敬虔诚,置身船头仿佛
置身维也纳金色大厅。<
br>
⑥她去过甘肃煤矿,乘坐卡车跑了5个矿井,戈壁为剧场,车厢为舞台,她为矿工演出。
获得上海文联授予的“德艺双馨”称号,颁奖仪式,她请来甘肃镍矿矿工。从矿工手上接
过荣誉证书,
是她的最高荣誉。
⑦去过以干旱贫穷闻名于世的定西。坐在一个红柳沙墩上拉琴,老乡围着红
柳沙墩听琴。
听众之中还有一头牛,这牛也奇,琴声一起,它站定不动,仿佛一座生出耳朵的山,老牛<
br>知音,闵惠芬想与知音合影,牛却俯首不动。闵惠芬懂得牛的心事,便专门为它加演了一
曲,老牛
这才乐了,巍峨大山温顺得像个孩子,依偎着闵惠芬合影作别。
⑧曲终人不散,满坡响起大西北“花儿”。
⑨重病,医生从未见过的病。与死亡抗争
了17年。如何手术?从右肩到右肋得割出一条七
八寸长的口子。对于一位右手执弓的弦乐艺术家,这意
味着什么?
⑩琴手惶恐发问:“手术后,我还能拉琴吗?”
⑪医生悲怆作答:“要做好不能拉琴的准备。”
⑫问答之间,她们相拥而泣。
⑬三次手术,三次化疗,命运把闵惠芬推向地狱的门槛
。眼睁不开,耳听不见,她进入混
沌迷蒙。冥冥之中见一条蓝色云带,她向着缥缈云带飞去。就在那一刻
,听见一段乐句。
她知道,这是天籁。想记录天籁,可是举不起右臂。不能记录,天籁就不肯离去。盘旋
、
依偎、缠绕,乃至支撑、激励、召唤,直到她的体力渐渐恢复,直到她记下这段诞生在天
堂的
旋律。静卧病床,闵惠芬把这段乐句发展并结构成为一部作品,她把作品命名为《音
诗—
—心曲》,并委托弟子演奏。
⑭作品公演,闵惠芬去听了。
⑮她说:“音阶,天阶。历经劫难的我刻骨铭心,美的创造,当是生死攀援。”
(摘自《读者》2013年第2期)
1.围绕着“平民喜爱,闵惠芬便喜爱平民之喜
爱”,作者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
括。
2.画横线句“恭敬虔诚,置身船头仿佛置身维也纳金色大厅”中“恭敬虔诚”是对闵惠芬<
br>的______描写,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
3.试分析选文第⑦段详写“老牛听琴”的作用。
4.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闵惠芬的性格以及高度概括其品质的词语。
5.试分析本文以“天阶”为题的含义。
1.①为渔家孩子演奏;②为矿工演出;③坐在红柳沙墩上为众人拉琴。
2.神态 闵惠芬对人民和艺术的无限热爱、尊重
3.从侧面衬托出闵惠芬二胡演奏技艺高超、精湛和她为人的率真、善良。
4.诚挚、率真、善良、热烈
5.把音阶比喻成天阶,生动形象地表现闵惠芬对二胡
演奏无止境的生死攀援,也表达作者
对闵惠芬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