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中国概况-写景抒情的作文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
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
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
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
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相关人物资料,多媒体课件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读熟,读准字音。
2、结合注释或相关课外资料初步理解诗文大意。
3、了解诗人杜甫。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就学习
两首描写春天的诗。 先看——《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谁
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其他情
况?
(出示多媒体课件)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
上了安定的日子。这
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
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
吸引着杜甫
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
幅美妙的画卷展
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身在
仙境一般。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
这一美景,诗人
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范读)
好,下面的时间我交给同学们,请你们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老师布置的
预习作业,自学这首诗。
二、学习古诗。
我们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1、检查预习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现在我请同学们
当小老师,把你自学的内容讲给大家听。我们都知道
要学会一首诗,首先要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谁
来讲讲你理解了
哪些词语?
在预习中你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
学生提出,交流。(字词讨论解决。思想含义方面可保留在后面的深
入学习中处理)
2、理解诗句
同学们学习词语又快又好,我相信大家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也初步理
解
了诗句。谁来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不用按照顺序)
谁能按顺序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教师引导)
3、感情朗读
在理解诗句
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写景的诗。那么,诗中主要
写了几种景物?(花,蝴蝶,黄莺)
哪句写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谁来朗读这
两句诗?(读,评)让我们齐读这两句
,感受春天的欣欣向荣。
前两句写花,后两句写什么?(蝴蝶,黄莺)
蝴蝶在花丛中干什么?(翩翩起舞)黄莺呢?(放声歌唱)
如果你是美丽的蝴蝶,可爱的黄莺,游戏在这美景中,会有什么感觉?
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怎么读?(读,评)让我们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齐读)
诗中写了这三种景物,抒发了
作者的什么感情?(赞美春天)让我们
怀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朗读这首诗。
4、理解意境 <
br>哪位同学认为自己学的最好,读得最棒,就站起来,像一位诗人一样
朗诵这首诗?其他同学闭上眼
睛,认真听,听他的朗诵是否能将你带
入这指名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二、学习《寒食》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美好的春天让人陶醉。清明是春游的好时候。随
着清明节的到来,中
国另一个传统节日“寒食节”也来到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
,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
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
寒食。)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寒食节的故事。(介子推与清明节的由来)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
历
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2、明诗意,感情读。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4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学生谈,教师结合时代背景,适时引导加深理解。
思考理解:
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
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3、再次感情诵读
三、引申拓展
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
你喜欢
小路两旁繁花似锦,蝴蝶在飞舞,黄莺在歌唱的美景,还是喜
欢那柳絮纷飞的皇家花园?请画一画。
第二课时
学习《泊船瓜洲》
一、复习导入
背诵《江畔独步寻花》《寒食》
二、学习《泊船瓜洲》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
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5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
洲》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
—?(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
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 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 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 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6
a. “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看图。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
”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
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
补充介绍,点击“京口”。)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 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
br>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
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
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
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
何
时照我还)
d. “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e.
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7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f. 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
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
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
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
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
诗人产生共鸣。共3页,当前第2页123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
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把我们想像到的春景告
诉想家的诗人吧!
(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
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
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
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
“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
情于一个“绿”字呢?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8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一个“绿”
字不仅
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
漫的桃花,各色的野
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绿”原是形容词,
用在这里却有了动态感,春风拂过,吹绿江南两岸。“到
”“过”“满”
都不能让人产生这种既动态变化,又能让读者想像春天来到江南一片
绿色的画面
感。
(5)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
,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
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
在江南,故心
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导品读
4.小结:
作者在此地
——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
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四、拓展阅读
1、无论春夏秋冬,不管身在何地,遥远的家乡总是心中最温情的牵
挂---
(交流收集的思乡诗文)
9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推敲”的故事》
《刘公嘉话》一书记载着: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
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
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
寺院的门。”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
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
美传
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
这时,吏部侍郎兼
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
队的第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
面前,贾岛一
一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
是用‘敲’字
更好啊。”于是与贾岛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很长时
间二人不舍离开,讨论诗歌写作,虽为大官,韩愈
却与贾岛这个平民
诗人结为好友。
五、作业
给下列诗句选择合适的字,并说说理由
1.满 过 绿 入 到
春风又(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动 拂 翻
皱 起
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0
1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