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二篇)

萌到你眼炸
651次浏览
2020年08月31日 17:1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小松鼠-爱与责任演讲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二篇)

教师在对乘除法教学进行优化时, 一定要从小学二年级学生心理年龄、生理年龄和接
受能力入手,增加教学趣味性和生活性,让学生可以对 课程更好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
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加深学生对 乘除法计算知识理解,
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 用”,本文
将对如何优化小学二年级乘除法教学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策略。
二、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中存在问题
在小学二年级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还不 完全,处于思维养成时期,逻
辑能力水平低,因此在学习乘除法时略显吃力。
首先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旧使用传统“教师讲,学生听”方式,并没有
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主 体地位,而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
教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缺乏了解 ,课堂氛围越发沉闷,学生对乘除法也就越发没有学习兴
趣,课堂效率自然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其次,小学教师大部分毕业于师范类院校,虽然具有专业教育知识,但是小学二年级
学 生年龄小,教师缺乏相关幼儿教学经验,致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代沟不断变大,而乘除法教
学相对来说十分 枯燥,学生本身学习积极性就不高,这样一来学习效率就不断下降。
最后就是学生课后复习 效果差。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而言,课堂学习过程都只能在学
生脑中形成短暂记忆,想要学生真正掌握乘 除法知识,就一定要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
课程内容进行复习,以达到巩固效果形成长久记忆,从而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但是在小学数
学乘除法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年纪小,常常出现对课后复习缺乏 重视或是复习方式不
正确等情况,造成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 维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处理数学问题,更可以帮助学生对其他学科知
识进行有效分析、对比。在 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可以使用逻辑思维能力,对生活中事件进行
逻辑推导。
数学本 身就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
维能力的奠基时期。在小学 二年级,学生本就处于思维养成和习惯养成关键时期,对学生乘


除法教学进行优化,提高 学生乘除法计算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进程不断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因此在小学乘除法教学阶
段 ,教师一定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学方式,在实际乘除法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轻松课堂学习环
境,并对学生创 新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以引导方式传授给学生,提高课堂
灵活性,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 对乘除法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身各种素质。
(三)为学生奠定数学学习基础
乘除法在数学学习中,属于基础性知识, 但是其中涵盖广泛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
学阶段,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对学生乘除法计算能 力进行锻炼,还要帮助学生理
解乘除法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性思维,这样学生在后续对数学深入学习 过程中,就可以
对不断深入的数学思想进行更好理解。
(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
乘除法教学作为小学数学中第二基础教学阶段,不仅对学生 数学基础能力起重要作用,
还对学生今后数学学习起引导性作用。在这个时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 ,不仅可以提
升学生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后续深入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热情,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
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优化策略
(一)设立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想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就必须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原本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学习,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 魅力。为了达成这一
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建立具体教学情境,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 放在教
学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在轻松课堂氛围中学习数学乘除法,降低学生对乘除法抗拒心理,
同时可以通过教学情境将原本抽象的数学乘除法知识变得具体化,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从而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二)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 数学乘除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工具,将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帮
助学生进行理解。例如在4乘4等 于16这个算式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小棍摆出4行4列
小棍,让学生对乘法概念有更好了解。教师还可 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建立教学情境,教师可以
利用多媒体播出4只小狗图片,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图中一 共有多少条腿?”,这种方式可


以更有效帮助学生建立乘法理念。
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式引导,即通过不断提问,引导学生不断发散自身思维,
提高学生对乘除法概 念理解程度。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断提问,提高学
生课堂集中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 性。例如:“谁知道4乘4等于几啊?”这种乘除法问题,
既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锻炼,又可以提高课堂 互动性,加强师生间交流。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 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
教师问题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能力 ,使学
生可以更加集中于教学内容。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三)将乘除法教学融入学生生活中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中,教师为 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成绩,过度重视理论
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进行锻炼也只停留在重复练习阶段 ,没有对学生乘除法实际应用能力
进行锻炼,致使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造成学生成绩“虚高”。为了 提高学生数学实际应用
能力,小学教师应将数学乘除法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连接,例如教师可以设置生 活性教学
问题“一个苹果被切成八瓣,被分给四个小朋友,问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瓣苹果?”这种问< br>题贴近学生生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除法计算能力,还可以对学生除法实际应用能力进行锻
炼。同 时这种方式还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除法概念。
在乘除法生活化方面,小学教师还应加强和学 生家长间交流,向家长及时通报教学进
度,并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乘除法实际应用能力进行锻 炼。这样家长在生活中就
可以随时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 复习,还可
以拉近学生和家长之间关系。家长在对学生进行锻炼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检查乘除法教学效< br>果,并向教师及时反映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帮助教师及时解决学生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学习
效果。
(四)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课后复习
除了正常数学课堂教学之外,课后复习 也可以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提升教学效率。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进行乘除法课后巩固练习,小学教师可 以根据二年级学生接受能力和本班
实际教学情况,适量向学生布置乘除法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 巩固所学乘除法知识。
在设置乘除法作业时,小学教师应增加问题趣味性,以此降低单纯乘除法练习枯燥 性,提高
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设计乘除法问题时,教师可以在其中加入生活性, 提高学生乘除法应用能力。
“一名小朋友一天要喝八杯水,那么六名小朋友一天要喝几杯水?”这种有趣 的题目,增加学


生课后练习趣味性。
小学教师还要及时对学生乘除 法作业进行批改,在批改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了解学
生实际乘除法掌握情况,并掌握学生学习中问题, 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学
生乘除法掌握情况,让学生发自内心对数学产生热爱。
五、总结
小学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成长关键性奠基时期,因此教师在实 际教学过程中,要针
对这一年级特点,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提高学生对乘除法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 数学课
堂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要一味追赶教学进度,应在乘除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
生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在课后复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建立高效复习方式,帮助学
生养成良好 课后复习及自主练习习惯,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篇二】
一、数学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数学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 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或重
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呈现、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 中理解并建构知识,
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在一定意义上,体验教学是在 教学过
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的教
学价值观,教学方法论和教学策略与方法。换而言之,体验教学实际上是“为了体验,在体
验中,通过 体验”的教学。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体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 课程改革就是要将课程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因此,“体验”自然也就成
为新的学习方式 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
而不是具有鲜活个性的人, 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取,学生被
动学习、缺乏独立学习、思考、主动探 究的能力。教师过多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习
惯于传授现成的结论而不是向学生暴露解题思路、解 题方法,学生体验不到知识的形成、发
展过程,从而对数学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
另外,学生自学能力不够,缺少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 强烈,往往造成教师唱独角戏,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没有吸引力,较枯
燥呆板。
三、创设小学数学体验教学情境策略的体会与思考


(一)创设活动体验情境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
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 ,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
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二)创设问题体验情境。在教学中教师用简单浅显的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
置的圈内是一种较为 普遍的现象。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及问题的重要性,缺少探
究的方向和动力,严重抑制了学生 的探究热情。只有在适宜的情景中,才能体验到问题的必
要性,主动地投入到探究之中。
如教学“厘米的认识”一课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感性的探索情境:让学生用
牙签、火柴、硬纸 条等量一量数学书的一条边。经过实践操作,学生在测量数学书同一条边
长时,有的学生量出是5根半火 柴的长(有的量出是3根牙签的长,有的量出是2张硬纸条
的长。教师提问:“为什么同样的数学书的同 一条边量得的结果所表示的数却不同呢?”学生
根据测量的经验和通过讨论与观察发现:原来测量数学书 边长的材料长短是不一样的。
要注意引入时提出的问题应处于多数学生智力水平的“最近发 展区”,才能激起学生主
动参与的热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反思体验 情境。有反思意识的学生,一旦意识到问题,内心便产生认知冲
突,于是会自觉进入反思环节。但,使学 生明确意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往往不是很容易的。
因为,这是对他个人的能力、自信心的一种“威胁” 。所以,作为学生反思活动的促进者———
教师,在此时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帮助学生看到 学习中的问题所在,使反思活
动得以开展。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或实例以促 进学生的反思。
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设疑,并善于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从学生容易忽视的一 些
重要环节中提炼问题,然后通过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问题序列来引导学生反思。
(四)创设交流体验情境。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观念不同,因此不同的
学生对事物理解也不 可能完全相同,他们站在不同思维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
可利用这些反映面来引发学生交流 ,使学生互相促进。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探索的情境
中体验,所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感知和更 新的认识,更是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思维
火花的碰撞。
四、结论
走“体验”之路,是一条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成功之路。“体验
式教学”注重在实 践活动中让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切合了小学生爱表现、好动、具有丰富的
想象力等年龄和心理特征,教学 实践证明课堂气氛和谐浓厚,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也激 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情感。



关于诚实的名人名言-房屋租赁标准合同


郑州公务员局-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范本


过年作文600字-拥有爱


假期旅游-幼儿音乐游戏教案


道士塔-河北体育学院吧


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范本-赛龙舟的来历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述职述廉工作报告


有关老师的文章-四个意识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