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获奖小论文
摘抄500字-寒夜巴金
编号:001
换 句 话 说
马塘镇潮桥小学五0一班 任一鸣 指导老师:陈志刚
[题目1]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
的价钱相等。小明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
用去4.4元。日记本和练习本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这道题我是这样想的:把‚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价钱相等‛换句话说,就是‚1
本日记本和
2本练习本价钱相等‛;再把它换句话说,就是‚3本日记本和6本练习本价钱
相等‛,也就是说‚3本
日记本可以换成6本练习本‛。题目中的第二个条件‚买3本日记
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4元‛,
换句话说就是‚买6本练习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
4.4元‛。这样就可以先算出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
:
4.4÷(6+5)=0.4(元)
从而求出日记本的单价是:0.4×2=0.8(元)。
联系以前做过的一些题目,我又想,
有些题中的已知条件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说,解题
时,把它换句话来说,可以使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更加直接
,数量关系更加一目了然,也就
方便我们找到解题方法。我把这个想法告诉陈老师,陈老师肯定了我的想
法,还告诉我:
‚这就是转化的方法,转化就是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已经会解决的问题。‛
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
[题目2]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53.46。这个两位小数是多少?
我
想:把‚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换句话说就是‚把这个两位小数扩大100倍,
得到一个新数‛。再
想把原来的数看作1倍,新数就是100倍,又可以把‚去掉小数点后
比原来的数大53.46‛换句话
说成‚原数的99倍等于53.46‛。这样要解决的问题就可以
转化成:‚一个数的99倍是53.4
6,求这个数。‛
53.46÷(100-1)=0.54
解题时,把已知条件‚换句话说‛,还真能化难为易!
最后,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两
个数相除的商是21,余数是3。如果把被除数、
除数、商和余数相加,它们的和是225。被除数、除
数各是多少?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编号:003
肉价表里的数学知识
马塘镇潮桥小学五0一班 施鹏飞 指导老师 陈志刚
爷爷是潮桥街上开肉铺伙里有名的‚神算‛。今天是星期日,我早早起床,想随爷爷
一起去肉铺,实地考
察考察。
‚施老板,来点儿精肉,做馅儿的,半斤多就行。‛
1
‚好来!‛
爷爷利索地剁了一小块,一称,六两。
爷爷拉开抽屉,看了看说:‚15元一斤,六两,9块钱。‛
又来一位,‚施老板,帮我斫35斤肋条。‛
‚好来!‛
爷爷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大块肋条装进包装袋,递到买主面前。
爷爷又拉开抽屉,看了看,说‚肋条12块半一斤,35斤,437块半,你给435块钱。‛
爷爷的神算还真名不虚传,可爷爷在报价钱之前总在抽屉里看什么呢?我拉开爷爷的
抽屉,看到一张表
:
精肉
1斤
15
2斤
30
29
25
3斤
45
43.5
37.5
4斤
60
58
50
5斤
75
72.5
62.5
6斤
90
87
75
7斤
105
101.5
87.5
8斤
120
116
100
9斤
135
130.5
112.5
夹心、坐腯 14.5
肋条12.5
原来,爷爷算六两精肉,就是把6斤精肉的价钱90元,除以10(也就是把90的小数
点向左移动一
位),得9元;算35斤肋条的价钱,就是用30斤肋条的价钱加上5斤肋条
的价钱(这里运用了乘法分
配律),30斤肋条的价钱就是3斤肋条的价钱37.5元,乘10
(也就是把37.5的小数点向右移
动一位,得375元)。
35斤肋条的价钱
35×12.5
=(30+5)×12.5
=30×12.5+5×12.5 (运用乘法分配律)
=375+62.5 (查表,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437.5(元)
你可别小瞧这小小的肉价表,这里还真有学问呢!这里不但运用了小数点
位置移动引
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还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爷爷真有数学头脑,数学在生活中真有用处!
编号:030
买鞋的发现
如东县新店镇汤园小学五〇二班
李欣然 指导老师 顾振华
星期天,妈妈带我去买鞋。来到鞋店,妈妈让营业员给我拿了一双3
7码的运动鞋,
我试了试:‚哇!还挺合脚。‛接着妈妈又让营业员给她挑了一双,妈妈一试,大小刚好
。
我觉得妈妈的皮靴很漂亮,就拿来瞧一瞧。不看不知道,看了也不知道:咦?妈妈的鞋码
2
怎么比我的还小?我的鞋是37码,妈妈的鞋是24码。我奇怪地问妈妈:‚
妈妈,这鞋上
的数字是不是印错了,怎么你的鞋比我的还小,我的是37,你的怎么只有24?‛妈妈和
营业员一听,笑了起来。营业员阿姨说:‚小朋友,鞋上的数字没错,是你理解错了。你
的鞋标
的是多少‘码’,而你妈妈的鞋标的却是多少‘公分’。‛‚那我的鞋是多少公分?‛
营业员阿姨笑着说
:‚你自己算呀,你把你的鞋码加10,然后再除以2就得出你的鞋是多
少公分了。‛我算了算:
(37+10)÷2=23.5。‚我知道了,我的鞋是23.5公分。‛营业员
阿姨和妈妈点点头。
在回家的路上,我对妈妈说:‚原来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连买鞋也要用
到数学。‛
妈妈点点头:‚对呀!只要善于观察生活,你就会有更多的数学发现。‛
编号:032
巧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如东县饮泉小学502班 郑佳鑫 指导老师 王爱霞
我的数学成绩一向很好,素有‚数学小神童‛之称,我也常常引以为豪。
这天,我要去看电影
,爸爸不同意,两人争执很久,最后爸爸说:‚好,如果解决了
我的问题,我就同意你去看电影!‛我想
:为了看电影,花费点脑细胞,值!何况我的成
绩很好,随爸爸什么问题,我解决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于是,我信心十足地说:‚请出
题!‛
题目是这样的,一辆货车去山里运矿石,晴天每天可运
20次,雨天每天可运12次,
它一共运了112次,平均每天运14次。这几天中有几天晴天,几天雨
天?
我思索片刻,根据平均每天运14次,运了112次,可以列式112÷14=8(天),算出<
br>运了8天,假如这8天全是晴天,就能运20×8=160(次),比原来112次多运了160-
112=48(次),晴天多一天,就多运20-12=8(次),一共多运了48次,就有48÷8=6(天)雨天被当成了晴天,实际晴天就有8-6=2(天)。我又验证了一下:20×2+12×6
=112(次)。
于是,我把思路讲给爸爸听,爸爸听了直点头。
我得意地说:‚假如全是
雨天我也会做:[112-12×(112÷4)]÷(20-12)=2(天),
这是晴天天数,雨天
用112÷4-2=6(天)‛。
爸爸看到我的思路如此清晰,脸上挂满了笑容,我见此情景撒腿就向电影院跑去。
编号:039
不同的题目 不同的解法
苴镇德耀小学 502班 张璐超
指导教师:金铁梅
今天,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练习题:一张长方形红纸,长100厘米,宽60厘米,要
3
把它做成底是20厘米,高是15厘米的直角三角形小红旗,最多可以做多少
面?我画了一
个简单的示意图,很快就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要求最多可以做多少面,就是想这张长方形<
br>纸最多可以剪多少个直角三角形,先分别求出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面积,100×60=6000
(平方厘米) 20×15÷2=150(平方厘米),再想6000平方厘米里有几个150平方厘米,6000÷150=40(面),这样就求出了最多可以做40面。
我正为自己的解法沾沾自喜呢
,老师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一张长方形纸,长21厘
米,宽17厘米,做成两条直角边长都是4厘米的
等腰直角三角形小旗,最多能做多少面?
我很快地读完了题目,发现这一题和上一题差不多呀!我马上用
刚才的方法来解答这个问
题,21×17=357(平方厘米)4×4÷2=8(平方厘米)357÷8
=44(面)……5(平方厘米)。
怎么会除不尽呢?我把自己的疑问告诉了老师,老师说:‚如果沿着
长剪,能剪多少段4
厘米呢?沿着宽剪呢?‛ 如果沿着长剪,能剪5段4厘米,还
余1厘米,
沿着宽剪,能剪4段4厘米,也还余1厘米,余下
的部分不能再剪一个三角形了呀!我这才恍然大悟,原
来第一
题的方法根本不适用第二题。我重新画了一下示意图:
这一道题的解法是这样的:先算
沿着长剪,21÷4=5
(段)……1(厘米),能剪5段,再算沿着宽剪,17÷4=4(段)……<
br>1(厘米),能剪4段,5×4=20(个),一共能剪20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
能剪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20×2=40(面),这样最多能做40面小旗了。老师听了我的回
答,高
兴地表扬了我。
通过解答这两道题,我明白了: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题目也不能用固定的一种解法,<
br>每道题都有不同的解法,不能墨守成规,解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在学会一种方法后触类旁通
地去解答
不同的题目,这样你会发现数学海洋中的更多乐趣!
编号:051
积究竟有几位
如东县兵房镇丁店小学502班 陈金花 指导老师:曹德宣
通过小数乘法的教学,我明白
了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即: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得
出积,再看两个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
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位数不
够,要在积前用0补足后再点小数点。
这时有一道判断
题引起了我们不小的争议。这道题是判断‚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
一定是四位小数‛。对于这道题,大
家众说纷纭,结果理由各不相同。
有的同学认为是对的,意见归纳如下:
书中关于小数乘法
计算法则说:‚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
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
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两个因数一共有4
位小数,那么积肯定是四位小数。
4
有的同学认为是错的,意见归纳如下:
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如果
积的末尾有0,那积就不是四位小数,如0.125×0.8的积
本来是0.1000,但因小数末尾的
零可以省去,便得到积为0.1,于是就出现了三位小数乘一
位小数,积不一定是四位小数的情况! <
br>针对大家的不同意见,我认为数学讲究严密性,处理后的积不能与原来的原始积混为
一谈。做1.
25×0.08时,我们先用125×8=1000,然后看因数当中一共有4位小数,于是
就从积的右
面起数出4位点上小数点!而不是先去零后,再数位数!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点
上积的小数点时就已经确定
了一点:积是四位数!虽然为了书写简便,在不影响积的大小
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将小数部分
末尾的0省略掉。但省略不等于没有。我们在
判断小数乘法的积是几位小数时,要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
则,对原始的积进行判断,所
以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我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我十分开心。
通过对这道题目的思考,我觉得学习数学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如果在学习的过程
中自
己能多动脑筋,有些自己开始认为很难的题目也能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是多么有成就感
呀
。
编号:066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丰利镇丰西小学五年级 陈慧慧
指导老师:任银泉
问题:在一家体育商品专卖店中,规定羽毛球论盒卖,要么5个一盒,要么8个一盒
,
不能拆开盒零卖。请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买到哪些数量的羽毛球?哪些数量的买不
到?
解题思路:凡是能够买到的羽毛球的数量,一定能用若干个5与若干个8的和来表示。
如果能找
到符合条件的5个连续自然数,那么从这些数向后所有数量的羽毛球都可以在这
家专卖店买到,如果我们
假设有5个连续的自然数分别为:a、b、c、d、e,那它们后面
的每一个数都可以用(a+5)、(
b+5)……得到,也就是说,从a向后的所有数量都可以由
若干个5与若干个8的和来表示。
经过实验证明,不难找到符合条件的5个连续自然:28=(5×4+8×1),29=(5×1+8
×3),30=(5×6),31=(5×3+8×2),32=(8×4)。因此,从28向后的所有数量的羽
毛
球都可以在这家专卖店买到。
在1-27这27个数中:5=5×1,8=8×1,13=
5×1+8×1,15=5×3,16=8×2,18=5×
2+8×1,20=5×4,23=5×3
+8×1,24=8×3,25=5×5,26=8×2+5×2。所以这些数量的
羽毛球也可以在这家
专卖店买到。
由此看来,在不允许拆开盒零卖的情况之下,1、2、3、4、6、7、9、11、12
、14、
17、19、27这几个数量的羽毛球在这家专卖店买不到,其余数量的羽毛球都可以买到。
5
编号:067
单 价 问
题
丰利镇丰西小学五年级 肖祝钧 指导老师:任银泉
[问题]买3个书包和2个文具盒
要69.3元,买2个书包和3个文具盒要53.95元。
书包和文具盒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解法一]由题可知:5个书包和5个文具盒一共要69.3+53.95=123.25(元),所以1
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一共要123.25÷5=24.65(元),2 个书包和2个文具盒一共要24.65
×3=49.3(元),而买3个书包和2个文具盒要69.3元,得出书包的单价为69.3-49.
3=20
(元),文具盒的单价为24365-20=4.65(元)
[解法二]由题可知:1 个书包的价格比1 个文具盒贵69.3-53.95=15.35(元),
那么
买3个书包比买3个文具盒多15.35×3=46.05(元),而买3个书包和2个文具盒要6
9.3
元,则买5个文具盒要 69.3-46.05=23.25(元),文具盒的单价为23.25
÷5=4.65(元),
书包的单价为4.65+15.35=20(元)
[解法三]由题可
知:买6个书包和4个文具盒要69.3×2=138.6(元),买6个书包和
9个文具盒要53.9
5×3=161.85(元),所以买5个文具盒要161.85-138.6=23.25(元),
文
具盒的单价为23.25÷5=4.65(元),书包单价为(69.3-4.65×2)÷3=20(元)
编号:069
趣 题 巧 解
如东县宾山小学502班
李健 指导老师 姜 华
学校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姜老师讲到了苏步青教授小时候做过的一道题。题目是这
样的:
苏步青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次他出国访问,在电车上碰到了一位外国数学家,这
位外
国数学家出了一道题目让苏步青做: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
100千米。甲每小
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行10千米。
这只狗同甲一道出发,碰到乙的
时候,它就掉头朝甲这边走,碰到甲时又往乙那边走,直
到两人相遇。这只狗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老师提示我们说:如果你们想分段算出狗跑的路程,再求出所分路段的和,将很难算
出结果
,因此要从整体考虑。要求狗跑的路程,狗跑的速度已知,需要求出狗跑的时间,
而狗跑的时间就是甲、
乙两人的相遇时间。这样用狗跑的速度乘以它所跑的时间就可以算
出狗跑的路程。
根据老师提示我们解答如下:
先求甲、乙两人多少小时相遇(即为狗跑的时间)?
100÷(6+4)=10(小时)
再求狗跑的总路程是多少千米?
10×10=100(千米)
6
然而我却想出了另一种思
路: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知道狗一共跑了100千米。狗一小时
跑10千米正好等于甲、乙两人同时跑一小
时的路程和。甲、乙两人同时相向而行,经过
一段时间必然会相遇,这段时间内狗跑的路程应该就等于甲
、乙两人的路程和。由于两地
距离是100千米,因此甲、乙两人加起来的路程和就是100千米,所以
狗也就跑了100千
米。
如果按照我的解题思路,将原来题目中‚狗每小时行10千米‛
改为‚狗每小时行20
千米‛。那么根据我上面的分析,甲、乙两人加起来的路程和就是100千米,而
狗的速度
是两人速度和的2倍,在相同时间内,狗跑的路程就是两人路程和的2倍,即100×2=20
0(千
米)。假设将原题中‚狗每小时行10千米‛改为‚狗每小时行7千米‛,那么狗的速度是
两人速度和的710,在相同时间内,狗跑的路程就是两人路程和的710,即100×
710=70
(千米)。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平时敢于并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能够产生一
些‚奇思妙想‛,就一定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编号:075
东郭先生再次遇到狼
如东县浒澪小学501班 徐 优 指导老师:李 燕
话说那次东郭先生躲过了狼的攻击后,狼便怀恨在心,一直想找机会报复他。
有一天,东郭先
生正漫不经心地走在路上。突然,狼从草垛里跳了出来,张大了爪子,
虎视眈眈地望着东郭先生,一步一
步向他走去。东郭先生往往四周,心想:呀!这次的运
气可没上次好。对了,这只笨狼脑子也好不到哪儿
去,何不用一道题目考考它呢?于是,
东郭先生清了清嗓子对狼说:‚狼大哥,如果你能答对我说的两道
题目,我就任你宰割。
如果你答不上来,就得乖乖地放我走。‛狼眼珠子一转,心想:不管我能否答出来
,嘿嘿,
你今天就一人,反正跑不了了,今天我可美餐一顿罗。想到这儿,狼笑眯眯地很爽快地答
应了。
东郭先生提醒狼说:‚请听第一题,2.2×3.3的结果是几位小数?‛‚是两位小数。‛
‚恭喜你!答对了。请听第二题,2.8×3.25的结果是三位小数吗?如果不是,那结果是
几位小数呢?‛‚那还用说,肯定是三位小数。‛笨头笨脑的狼满有把握地答道。东郭先生
善解人意地说
道:‚兄弟,再给你30秒的时间,好好在地上算一算吧。‛狼听了,赶快找
了一根树枝,急切地在地上
算了起来……过了一会儿,狼高兴地叫了起来,‚先生,我有
答案了。是、是一位小数。对不对?‛狼为
了确保这次正确,又重新检查了一遍。狼有些
不耐烦了,‚到底对不对?‛边问边抬起头,‚奇怪,人哪
里去了?‛
而此时的东郭先生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那只笨狼气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叹着气说:
‚哎,又上了当。‛聪明的东郭先生又一次转危为安了,不过,这次他凭借的可是自己的
力量。
7
编号:079
还是画线段图易理解
如东县浒澪小学501班 徐睿妮 指导老师:李 燕
今天,老师在课堂上为同学们讲解试卷上的一道题。题目是这样的:
小阳说:‚我比红红重,比小明轻。‛
小君说:‚我比红红轻。‛
姓 名
体 重(kg)
36.5
43.6
38.2
40.4
题目要求我们根据提供的信息,把这四个人的姓名填在相应的体重前面的表格里。
李老师说:
‚题目中有重又有轻的,我们干脆先把它都改成同一种说法——谁比谁重,
这样理解起来就不觉得乱了。
‛
于是,我们说,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
小阳比红红重;小明比小阳重;红红比小君重。
老师又说:‚同学们,现在你们能把这三句话重新排一下吗?‛
语言基本功一向不错的杨晓敏
同学答道:‚小明比小阳重;小阳比红红重;红红比小
君重。可见,小明最重,是43.6
kg;其次是小阳,体重是40.4 kg;再次是红红,体重
是38.2
kg;最轻的是小君,体重是36.5 kg。‛
同学们边听着边看着老师的语言逻辑推理,似乎明白了,便在试卷上进行刚才的分析。
可我觉得这样还不够直观,于是我高高地举起了手。
老师对我说:‚徐睿妮,你还有什么?‛
我爽快地说:‚李老师,我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画线段图。‛于是,我向同学们作
了介绍:
我从小阳说的话开始考虑,把‚小阳的体重‛先用线段表示,接着,红红与小明
的体重线段图就以小阳体
重的线段图进行比较画出,小君的体重线段图再以红红的体重线
段图比较画出。见下图:
小阳:
红红:
小明:
小君:
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茅塞顿开,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并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好像在对我
说:‚不愧为班上的数学高手,连解题方法都比别人巧妙。‛老师也夸奖我说:
‚徐睿妮真会动脑筋,能
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解题方法。她的方法比老师的更简单更易理
解。‛
同学们,你知道吗?那天我特别开心。
8
编号:089
妮妮家的电话号码
如东县栟茶镇浒零小学503班 蔡丽丽 指导老师:缪小兰
双休日,奥运福娃贝贝、晶晶、欢欢 和迎迎聚集在一起准备邀请伙伴妮妮一起去踢
足球,可是
几个人又不知道他家住在哪里?贝贝建议给她打个电话,可问题是她们没有一
个人能完整地记得妮妮家的
电话,他们只依稀记得她家电话号码的一些特点。
晶晶说:‚我记得她家的电话号码的从左往右的第3
个到第6个数分别是:5282,因
为这几个数字正好是我上网的密码。‛
欢欢接着说:‚
我听她说过,如果把电话号码看作一个8位数,就能被2和5整除‛、
‚还能被3和4整除呢!‛
迎迎又补充道,我只记得她家的电话号码的第2个数字是4。
贝贝在一旁细心听着,突然她眼
珠子骨碌一转,兴奋地说:‚我猜着了。‛贝贝拨通了
84528240,果然是妮妮家的电话号码。
后来,大伙问起贝贝是怎么知道的,贝贝说:‚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南通地区的电话
号码由原来
的7位升级为8位,再前面统一加8,而第二个数字是4,第3个至第6个数
字是‛5282,这样8位
号码就已知了前6位:845282。‛‚就差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那么
我们还可以根据大家刚才回忆
的另一些特点再来进行判断、筛选,我们先来确定个位上是
几。因为由8个数字组成的电话号码是2和5
的倍数,2和5的倍数只需看个位上的数就
行了。‛
性急的晶晶连忙抢着说:‚我知道了,我
知道了,个位上是0!因为如是2的倍数,个
位应是0、2、4、6、8这几个数;是5的倍数,个位要
么是0,要么是5,这两个条件一
结合,毋庸置疑,个位上就是数字0。‛‚嗯嗯嗯……‛其它的同伴都
齐声附和着。
贝贝接着说:‚现在就剩十位上的数字了。‛
欢欢紧接着说:‚只要根据我回
忆的这个8位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这个信
息来思考。‛在欢欢的点拨之下,其它伙伴也都知道
了十位上是4。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出
了自己的想法:‚因为凡是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必须是3
的倍数,现有的7个数
的和:8+4+5+2+8+2+()+0=29,那么为符合3的倍数的特征,
十位上的可以是1、4、7,
再结合4的倍数的特征,末两位数是4的倍数,所以可肯定十位上的数字是
4。‛这样妮妮
家的电话号码不就出来了。
奥运福娃们经过合情推理,外加我们掌握
的能被2、3、4、5的倍数的特征准确地回
忆出了妮妮家的电话号码。同学们,你们也能根据她们提供
的有关线索推知得出妮妮家的
电话号码吗?
9
编号:101
形式一变 思路通
江苏省如东县拼茶镇浒零小学501班 沈鹏程 指导老师:缪小兰
‚注意了!注意了!
动物王国数学竞赛马上就开始了!请各位参赛选手做好准备。‛
大巴兔扯着嗓子喊着。小动物们个个摩拳
擦掌,跃跃欲试。
随着比赛信号一声令下,小动物们个个投身于紧张的考试之中,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难
题,本次比赛的杀关题是一道简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11.8×43-860×0.09 ,小动物看
了题目,个个冥思苦想,小皱起了眉头,小狗抓耳挠腮,小猴灵灵看看题目,联想到前面
学过的
知识,符合乘法分配律展开后的‚两边乘,中间加或减‛这一形式,但是两边的乘
法当中没有相同的因数
,也就不可以将相同的因数提取出来,‚860 与43有关系,是43
的20倍,‛能否将它转变成两
边有相同的因数的形式呢?小猴就这样想着、在草稿本上画
着、算着……,渐渐的,题目在小猴的转换中
有了眉目:
11.8×43-860×0.09
=11.8×43-(43×20)×0.09
=11.8×43-43×(20×0.09)
=11.8×43-43×1.8
=(11.8-1.8)×43
=10×43
=430
就在小猴把这道
题目写完后,比赛结束的铃声也敲响了。小猴灵灵高兴地与同伴交
流着自己的思路,小动物们在灵灵的讲
解下个个拨开了云雾,犹如见到了晴天。慨叹道‚这
真是形式一变,思路通呀!‛
同学们,如果是你,你会做上面类似的题目吗?那就请尝试用简便方法计算:3.6×
31.4+43.9× 6.4这道题目吧!
编号:130
巧用平均数
如东县兵房镇兵房小学501 周袁缘 指导老师:李 玮
一天晚上,我刚做完作业要整理书包时,妈妈喊了我一声:‚快点过来!‛
我走过去后。妈妈笑着对我说:‚我给你出一道题,快点做起来吧!‛
题目:有六块岩石标本
,它们的重量分别是8.5千克,6千克,4千克,4千克,3千
克,2千克,要把它们分别装在三个背
包里,要求最重的一个背包尽可能轻一点,请写出
最重背包里装的石头标本是多少千克?
我一看题,觉得真是‚小菜一碟‛!然后就提起了笔‚唰,唰,唰‛地写了起来。
10
我是这样认为的:六块岩石,每包两块,最重的和最轻的放在一起,次重与次
轻的放
一包,还有中间的两块放一包,这样就得出三个背包的重量分别是10.5千克、9千克和8千克,于是答:最重的背包里装10.5千克。
妈妈看了我的答案,却说我这是错的,并说我没有认真分析。
随后,妈妈这样解释给我听。她
说:‚这三个背包重量的平均数为:(8.5+6+4+4+
3+2)÷3=9.17(千克)。所以最
重的背包的重量肯定要超过9.17千克。由于只有1块
重量不是整数,其余的各块均为整数,所以最重
的背包的重量只可能是9.5千克、10千克,
或者更多。但用8.5千克与其余五块中任何一块都不能
得到9.5千克的重量,所以最重的
背包的重量不可能是9.5千克,那背包重量最小就得是10千克。
在这六个重量中,正好
有6+4=10(或4+4+2=10),也就是说可以取到10千克;剩下的石
头可以一个背包重
9千克4+3+2=9(或6+3=9);一个背包重8.5千克。所以这道题的正确
答案应该是10
千克。‛
听了妈妈的一番解释,我有点儿懂了。
编号:138
集体午餐中的统筹安排策略
如东县丰利小学五0三班 王城培
指导老师:王晓琴
我们在学校吃午饭,由于人数众多,只能在教室里吃,每四个人为一组。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是随机安排的,想盛饭的盛饭,想盛菜的就盛菜,虽然人人都很
积极,但是却是乱成
一团。你瞧:教室里到处人碰人,人挤人,想过去都困难。陈鹏手里
端了一碗滚烫的汤,却与季世新碰上
了,结果汤洒了一地,教室里更乱了。
这一周,轮到王老师值班,看到我们吃饭时这样的情形不由得皱
紧了眉头,她叫我们
都先上位置,问我们这午餐怎样才能做到井然有序呢。我正有一肚子话想说,连忙举
手。
王老师让我说说看。
我说:‚其实不需要这么多人,只要一个人盛汤,一个人送,一个人
盛菜,一个人送,
还有一个人盛饭,两个人送。送的时候几个人可以错开来,两人从南边开始,两人从北
边
开始,这样就不会碰撞了,每个星期可以轮值的。‛王老师对我竖起大拇指,对同学们说:
‚
那我们就这样来试试看!‛
接下来,几个人果然井然有序地把饭菜都盛好了,速度比刚才快了好多,而
且教室里
没有一点喧哗声,这才像文明就餐的样子。王老师说:‚知道这叫什么吗?这就是统筹安
排!这样做事才会有效率。‛
我听了真高兴,原来自己已经学会了统筹安排呀!
11
编号:162
先想办法消去一个量
河口小学吴埝办学点五年级 马玉蓉 指导老师 蒋 晖
[题目]学校第一次买了3
个水瓶和20个茶杯,共用去134元;第二次又买了同样
的3个水瓶和16个茶杯,共用去118元。
水瓶和茶杯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这道题我是这样想的:134元与118元的差正好了4个茶杯的价钱
,我们就可以用134
-118=16(元),16÷4=4(元),每个茶杯是4元,20个就是80
元,要求每个水瓶是多
少元,就得先算出3个水瓶是多少元,134-80=54(元);54÷3=1
8(元),每个水瓶的
价钱是18元。
这道题中两次买的水瓶数正好是相同的,但如果是不同的,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假设第一次买
了3个水瓶和20个茶杯,共用去134元;第二次买了4个水瓶和16个
茶杯,共用去136元,我们
又如何求水瓶和茶杯的价钱呢?
这道题与上题不同在两次买的水瓶数和茶杯数都不同,因而我们应想办
法让它们变得
相同想来,这样才好做题。我们可以把水瓶数和茶杯数同时扩大,让两次买的水瓶数或茶<
br>杯数有一种是相同的。我先把第一次买的水瓶数和茶杯数都扩大4倍:3×4=12(个),
20
×4=80(个),共用的钱数也相应的要扩大4倍,134×4=536(元);我又把第二次买
的水
瓶数和茶杯数都扩大了3倍:4×3=12(个),16×3=48(个),同样钱数也要扩大3
倍,1
36×3=408元。这样我们就可以按照第一题的思路继续解答,我们很快就能求出水
瓶和茶杯的价钱
是多少。
后来在一次作业中,我又发现了一道类似的题目:
7袋大米和3袋面粉共重425
千克,同样的3袋大米的7袋面粉共重325千克,求每
袋大米和每袋面粉的重量。
仔细观察
这道题,我发现两次买的大米和面粉的袋数各不相同,但两次买的大米和面
粉的总袋数却是相同的,都是
10袋,有没有其它的解法呢?这道特殊的题目,我又想出
了一种特殊的解法。我们可以先求出10袋大
米和10袋面粉的总重量,然后再算出每袋大
米和每袋面粉分别重多少千克。解法如下:
(1)10袋大米和10袋面粉共重:
425+325=750(千克)
(2)1袋大米和1袋面粉共重:
750÷10=75(千克)
(3)3袋大米和3袋面粉共重:
75×3=225(千克)
(4)4袋大米重:
425-225=200(千克)
12
(5)每袋大米重:
200÷4=50(千克)
(6)每袋面粉重:
75-50=25(千克)
答:每袋大米重50千克,每袋面粉重25千克。
我这次的作业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夸我的解法比他想的还简单,我对数学更感兴趣
了。
编号:176
大树有多高
如东县河口镇河口小学503班 孙荣培
指导老师:孙向阳
我家院子有一棵银杏数,每逢夏季炎热,枝繁叶茂,我们便在树下纳凉、嬉戏,它成
了我家院子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天,妈妈指着银杏数,神秘地问我:‚你知道这棵树
有多高
吗?‛我不禁一下子楞住了,心想:‚这棵树这么高,尺子又不能伸上去,该怎么
办呢?‛想着想着,忽
然想到了数学课上学到的倍数,于是有了办法。我胸有成竹地对妈
妈说:‚只要给我一把尺子,我就能量
出这棵树的高度,不过你要配合我。‛妈妈半信半疑
地说:‚那好吧。‛
于是,妈妈给了我一
把尺子,我开始测量。今天是个晴天,我让妈妈背对着太阳,和
大树并排站着。先测量出妈妈影子的高度
是100厘米,再测量出树影的高度是300厘米。
然后我问妈妈实际身高是多少?她说是165厘米。
过了一会,我不假思索地说道:‚树的
高度是495厘米。‛妈妈听后疑惑地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
的?‛我充满自信且略有些
得意地说:‚我是用倍数法计算的。我先测出你的影子长度和树影的长度,然
后算出树影
长度是你影子长度的3倍,由此推出树的实际高度也是你身高的3倍。算式:165×3=4
95
厘米,所以树高是495厘米。‛
我用数学知识算出了大树的高度,通过这次测量,使我
明白:只要留心观察,用心发
现,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的作用可真大呀!
编号:178
都是假币惹的祸
如东县河口镇河口小学503班 蔡佳颖
指导老师:孙向阳
今天,我和妈妈去集市水果店买水果,我远远地就看见水果点老板正在和售货员阿姨
争辩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是售货员阿姨不小心收了一张假的50元钱,又白白送了一箱
水果,
还找给顾客15元,老板计算一共损失了100元。于是,决定从售货员阿姨的薪水
中扣除100元。售
货员阿姨想了一会儿争辩道:‚不对呀!我收了一张50元假币,又找给
13
15元,应该损失了65元啊!‛
了解了他们争吵的原因后,我便走上前笑着对他们说:‚你们都错了!‛
‚小孩子少管大人的事!‛老板一边对我呵斥一边与售货员争辩。
‚叔叔阿姨,我哪是要管事
的啊,我只是想说明一个数学问题。‛我反驳道,‚我算了
一下,其实你们亏了不是65元,更不是10
0元,而是50元。‛
‚怎么是50元?‛两人异口同声,一下子停止了争吵,疑惑不解地望着我。
我顿了顿,说道:‚一箱水果35元,加上你们找出的15元,共计50元啊。‛‚那50
元假
币呢?‛老板急切地问。‚那50元假币本就不是你们的啊。‛‚还真是,还真是。‛大
家恍然大悟,售
货员阿姨似乎特别感激我,连连夸我聪明。
看到这一情景,我心里也甜滋滋的,因为我运数学知识解决了问题,帮助了别人。
编号:179
巧算‚袋‛数
如东县河口镇河口小学503班 缪蕴赟
指导老师:叶亚均
我的邻居——刘丛飞家承包了一个面包作坊,加工的面包花色品种多,口味好,价格
低,名副其实的价廉物美。尤其是奶油小面包,既清甜松软,又价钱便宜,远近闻名。最
近,他
家又新购进一台蛋糕机,生产各种高级蛋糕,其中苹果夹心蛋糕香甜可口,最为畅
销。他家一天到晚顾客
盈门,产品供不应求。
一天,来了一位帅气的小伙子,当他知道奶油小面包3袋售价1元,高级苹果夹
心蛋
糕1袋售价3元后,便笑呵呵地对伙计说:‚我用100元买100袋小面包和高级夹心蛋糕。小面包和高级夹心蛋糕的袋数谁多谁少不计较,但是一定要100元正好买100袋。‛
那小伙计
一听,顿时傻了。他算来算去就是弄不清小面包和高级夹心蛋糕的袋数,只
好试着拿。可是,他一直是拿
着放,放着拿,不是袋数少,就是钱数少。这可难倒了那位
小伙计,他满头大汗,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我正好坐着爸爸的小汽车回来了,便于小伙计一起思考。经过一番思索,我终
于想出了答
案,我自豪地说:‚100元买100袋,说明钱数与袋数相等。而3袋小面包1元,
1袋高级夹心蛋糕
3元钱,如果把3袋小面包和1袋高级夹心蛋糕放在一起,则正好是4
袋4元,1组4袋4元,100袋
便有这样的100÷4=25组,钱正好是100元。因为每组中
有3袋小面包和1袋高级夹心蛋糕,所
以小面包共有3×25=75袋,高级夹心蛋糕共有1
×25=25袋。‛
小伙计听罢,惊得
目瞪口呆,连连夸我聪明。他立刻按照我计算的结果,75袋小面包
和25袋高级夹心蛋糕交给顾客。
顾客点了点头,满意地笑了。
14
编号:185
差点上了‚想当然‛的当
如东县掘港镇环北小学502 孙 颖
指导老师:王咸芳
今天,老师布置我们回家做‚滚球‛实验,让我们在实验中发现小球滚得远的秘密。
实验方法是:用垫纸板在地面上分别搭出30°、45°和60°的斜坡。把一个小球放在斜
坡
的最高处让它自然地往下滚,看小球在哪个斜坡上滚得最远。
吃过晚饭,我开始做实验。我先做好30
°的斜坡,然后把小球放在斜坡上的最高处。
我一松手,小球顺着斜坡滚落下来。小球停止滚动后,我用
尺一量,小球在平面上滚动了
大约6米远。我又做好60°的斜坡进行实验,结果小球滚动了7米多远。
我得意忘形地对在一旁观看我做实验的妈妈说:‚斜坡的角度越大,小球滚动得越远。
这我和做
实验前想的一样。小球滚动得远的秘密也不过如此。‛
妈妈平静地对我说:‚不要轻意下结论,把45°斜坡的滚球实验做完再说。‛
妈妈的态度让
我感到扫兴。我坚信:小球在45°斜坡上滚动的实验做与不做,都改变
不了我的结论。
既然
妈妈要我做,那我就做着玩吧。我不太情意地做好45°的斜坡,漫不经心地将小
球放在斜坡的最高处…
…小球慢慢地停了下来。我用尺一量,结果吓了我一大跳,我小球
竟然滚动了8米多远。真是不可思议,
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我赶紧又在45°斜坡上做了两次滚球实验,结果基本相同。
实验证明:小球在45°斜坡上滚动得最远。
通过实验,我不仅发现了小球滚得远的秘密,也
明白了一个道理:科学真理来这得半
点虚伪,一定要通过认真严谨的实践来检验。
编号:187
我发现了被忽略的答案
如东县掘港镇环北小学502 顾倩雯
指导老师:王咸芳
一天,老师突然说要出一道题目让同学们做,看看哪个同学聪明。题目是这样的
:一
辆客车从东城开到西城,每小时的速度是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
西两城的中点还有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听了这道题后,同学们几乎做出同
一种方法,就是
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
br>米)。同学们自然有些疑惑,这种题目这么简单,哪有老师说得那么难?可这时我们班上
的数学课
代表陈冒然却高高地举起右手,表示要发言。他说自己做好的答案是189。这时
周媛嵈同学又举手说:
‚应该等于261千米。‛王老师听完他们俩的答案后笑着说:‚其实
呀,你们俩做得都对!‛同学们更
疑惑了。于是,老师说:‚不忙,听老师解释给你们听!
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
时刚好离东城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
15
条件中说的‘离’
字,没有说到底是没有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有超过中点的
话,就是陈冒然同学所说的,最后
等于261千米。如果是已经超过了中点,那么就是这样
做:45×2.5=112.5(千米),11
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说,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261千米和189千米。‛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
考试中被忽
略。这就需要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编号:191
寻找规律真简便!
掘港镇环北小学五(1)班 夏添 指导老师 许新华
一天,爸爸让我做这样几道数学题:15×15、25×25、35×35、45×45、55×
55、
65×65、75×75、85×85、95×95的积分别是多少?
我认真地用稿纸
计算起来。做到第三题时,我觉得太麻烦了,心里想:‚爸爸出这么
简单又这么麻烦的题目给我做,真没
意思。‛但我还是耐心的做了下去。
做着做着,我发现结果很有趣:15×15=225、2
5×25=625、35×35=1225、45×45=2025、
55×55=3025、65×6
5=4225、75×75=5625、85×85=7225、95×95=9025。爸爸问:‚你
能不能在这些得数里找出规律呢?‛我看着这些算式,思考着。忽然发现这些得数的后两
位数都是25,
前一位或两位都是因数的前一位数×(因数的前一位数+1)所得的积。如
15×15的得数的后两位数
为25,前一位数是1×(1+1)=2,结果得225;同样95×95的
得数的后两位数是25,前
两位数是9×(9+1)=90,结果是9025。爸爸告诉我,这就是‚头
同尾合十‛的计算题的规律
。我用这个规律又做了一题:26×24,我用2×(2+1)=6,4
×6=24,结果是624。真
简便啊!
找到了以上规律,以后做这些题目,我就可以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了,再也不麻烦了!
原来,数学里蕴藏着无穷的奥妙,学习数学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啊!同学们你也来试几题
吧:计算38×
32,53×57,41×49,64×66的积。
编号:196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掘港镇环北小学五(1)班 季蓉蓉 指导老师 许新华
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问:‚你们猜一猜,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能浪费多少水呢?‛
我满不在乎
地想:大约只有一小桶罢了!我又问了问周围的几个同学,他们有的说是一杯,
有的说是一大碗。那到底
是多少呢?我决定回家测算一下。
回到家,我立刻拿出量杯,让妈妈协助我看时间,计算一分钟的滴水量。我把水龙头
16
调成滴水的状态,然后就开始计量起来。‚滴滴答答‛……1分钟过去了,一
看量杯里的
水约有10毫升。我还是不以为然:只有10毫升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时,
妈妈对我说:‚蓉蓉,你别小看这10毫升的水,你算算看,就一个滴水的龙
头,一年能浪费多少水?‛
这难不倒我,我立刻算了起来:
一年按照365天计算,共有365×24×60=525600(分钟)
每分钟浪费10
毫升的水,525600分钟就浪费了525600×10=5256000(毫升)的水,
也就是52
56升。
哇,仅一个龙头一年就能浪费这么多的水,那么我们学校共有49个水龙头,也照这
样滴水的话,一年就会浪费5256×49=257544(升)水。如果把这些水都节约下来,不知
又可以方便多少同学!
通过调查,我又了解到,现在一吨水2.5元钱左右。1毫升水重一克。那么
一个滴水
的龙头一年浪费的水费约是:
5256÷1000×2.5≈13(元)
学校一年多支付的水费就是:
257544÷1000×2.5≈644(元)
可以看出,如果每一个同学洗完手都不把龙头关好,那么一年至少会为学校损失600
多元的水费啊!
我继续计算,中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个人在用好水后都不把龙头关紧,那么,一
年(按36
5天计算)浪费的水就是:
365×24×60×10×1300000000=68328(毫升)=68328000亿(毫升)
1×68328000亿=68328000亿(克)=6832800000(吨)
2.5×6832800000=(元)
算到这里,我不禁惊得吐了吐舌头。一
百七十亿八千二百万元哪,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第二天,全班交流调查情况的时候,我把计算结果告诉了
同学们。同学们深深感到节约用
水是多么重要。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西部有些山区就严重
缺水。假如一年
就要浪费6832800000吨水,那么必将使我们的水资源越来越贫乏。
算一算,也算出了大问题。地球上,可以使用的水并不多。如果这样浪费下去,地球
上的水最终会消失
。我呼吁:请大家自觉节约用水!希望地球上最后一滴水不会是人类的
眼泪。
编号:197
买菜中也有大学问
掘港镇环北小学五(1)班 陈 丰
指导老师 许新华
星期天,我和奶奶去买菜。菜市场里可热闹啦!买菜的和卖菜的高声商讨着价格。卖
17
菜的非常麻利地称菜、装菜,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我东瞧瞧,西看看,发现
那些卖菜的
人算帐可快了。菜刚一称好,他们便流利的报出了价钱。难道他们有什么巧妙的方法?我一边想,一边和奶奶来到卖黄瓜的摊前,奶奶买了3条黄瓜称了一下,1斤半重。只见卖
黄瓜的老爷
爷脱口而出:‚1块8毛钱。‛我好奇地问:‚老爷爷,您怎么算得这么快?‛
老爷爷笑呵呵地说:‚我
有计算窍门呢!‛‚那是什么呀,老爷爷,您能告诉我吗?‛老
爷爷说:‚一斤是1元2角,半斤就是6
角,总共是1元8角。‛哦,原来是这样。我们
又来到肉摊前,奶奶称了一块重2斤2两的肉,卖肉的马
上报出价钱:28元6角。我问,
‚叔叔,1斤肉是多少钱啊?‛‚13元‛叔叔答道。我马上用老爷爷
教给我的方法算起来:
1斤肉是13元,2斤肉就是13元×2=26元,还有2两是2元6角,加起来
就是28元6角,
一点都没错。我把自己的算法告诉了叔叔。叔叔说:‚不错,我正是这样算的,小姑娘
你
真行。‛我高兴地笑了。
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多么广泛
!学好数学,用好
数学,将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
编号:201
多边形的内角和
如东县掘港镇环北小学 501 丁宇霜 指导老师:徐小聪
老师布置了一项任务给我们,让我们计算各个图形的内角和,找一找求任意一个多边
形的内角和有什么
规律。一向爱思考的我立即来了兴趣,决定要探它个究竟。
我们知道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
是180°,可四边形中有规则的四边形(如长方形、
正方形)和不规则的四边形(如图),长方形、正
方形的每个角都是直角,所以长方形、
正方形的内角和就是90°×4=360°。那么不规则的四边形
内角和是多少呢?对,用量角
器。我拿来量角器认真地量起来,好不容易量了四个角的度数,而且知道这
样做肯定会有
误差,看来这个方法有局限性。究竟该怎么办?妈妈在一旁指点迷津 ‚添加辅助线,看<
br>看对你有没有帮助‛?一番思考后,我突然恍然大悟,可以把不规则的四边形分成两个三
角形,这
样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不就是180°×2=360°吗?我用同样的方法求出了
五边形、六边形、
七边形、八边形……的内角和。如图º:
五边形的内角和度数是180º×3=540º;
六边形内角和的度数是180º×4=720º;
七边形内角和的度数是180º×5=900º;
18
八边形内角和的度数是180º×6=1080º;
……
我高兴跳起来,迫不及待
地把我的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也非常高兴,可是妈妈的一
个问题把我刚才的喜悦与兴奋一下子全抛到九
霄云外,‚那你知道三十边形、一百边形的
内角和是多少吗‛ ?这下可难倒了我。要知道三十边形、一
百边形的内角和,就必须知
道他们能分成几个三角形?我在纸上胡乱地图画起来,一边念念有词,一个四
边形可以分
成2个三角形,一个五边形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一个六边形可以分成4个三角形,一个七边形可以分成5个三角形,一个八边形可以分成6个三角形……原来如此!三角形的个
数与边长数
相差2,只要用(边长数-2)×180°就可以求出内角和的度数。所以三十边形
的内角和是(30-
2)×180°=5040°,一百边形的内角和是(100-2)×180°=17640°。
妈妈赞
赏地摸摸我的头,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再次对这个结论作了整理,得到n边形内角
和的度数是180°×
(n-2),(n≥3)。得出了这个结论我非常开心,真的太有成就感了。
编号:202
三思而后行
如东县掘港镇环北小学 501 陈超 指导老师:徐小聪
前不
久,我的叔叔到人才市场去找工作,回来之后在我家吃饭,他告诉我和爸爸:在
人才市场同时有两家商务
公司愿意录用他,合同为4年。这两家公司给叔叔的工资是:
A工司:年薪3万元,一年后每年加薪2000元。
B公司:月薪2000元,一年后每月加薪100元。
爸爸和叔叔在讨论两家公司的情况,我
只顾着玩,哪知爸爸突然对我说:‚超超,你
也是个大孩子了,你帮叔叔做个参谋,你认为叔叔应选择哪
家公司?‛我知道爸爸考我呢,
这还难得了我吗?我赶紧拿出本子算起来。
刚开始,我想:A
公司第二年有30000+2000=32000(元);而B公司只有2000×12+100
×12
=25200(元),肯定A公司发的钱多。
我算完就把结果告诉了爸爸,可爸爸对我说:‚考虑事情
要慎重哦。‛难道我算得不对?
我又检查了一遍解题的过程,突然想到,B公司第二年不只发25200
元,因为每月加100
元,所以一年就加了100+200+300+……+1200=7800(元)
,第二年就有24000+7800=318
00(元),第三年就发24000+1300+1400
+1500+……+2400=46200(元),第四年就发2400
0+2500+2600+……
+3600=60600(元),一共就有24000+31800+46200+60600=162600(
元)。
而A公司只有30000+32000+34000+36000=132000(元)。整整相
差162600-132000=3060
0(元),所以我建议叔叔不急着用钱的话,就应选择B公司
;如果叔叔头两年急着用钱的
话那就要选择A公司了。我这样和叔叔一说,他们俩都夸我很聪明,我甭提
多开心了。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的脚步无处不在!学好数学,方能‚笑傲江湖‛。
19
以后遇到问题,我会再三考虑,再下结论。古人云‚三思而后行‛嘛!
编号:213
为什么下水道的盖是圆的?
洋口镇新林小学503班 缪亚玉 指导老师:徐九华
不知道你仔细观察过没有,你身边各种
大大小小的下水道盖子大多是圆形的,而不是
方形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这里面还包含着一个数
学问题呢!
我们知道,方形盖子的直角边明显比它的对角线要短的多,如果我们把方形的盖子侧
立起来,那么盖子就很容易掉到里面去,会增加很多麻烦。而圆形的盖子则不然,圆是轴
对称图形,而
且有无数条对称轴。因此,不管你怎么放,圆形的盖子始终会卡在洞口,不
会掉到洞里去。另外,圆形的
井盖可以滚动,搬动起来非常省力。
把下水道的洞口设计成圆形,可能还有其他原因,但是我
觉得这个数学上的原因会是
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看来生活中真的处处有数学,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
同学们,你
们说是吗?
编号:246
与众不同的解法
如东县河口镇景安小学新华分部 孙维山 指导老师 丛金山
数学课上,丛老师出
示了下面一道应用题,让孙蓉和我在黑板上演算,其余同学做在
作业本上。题目如下:
一辆汽
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45千米,行了6小时到达目的地,从乙地返
回甲地用了5小时。返回时
比去时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孙蓉和我两人很快做好,都自豪地上位坐下,等老师讲解。
孙蓉是这样做的:
45×6÷5-45
=54-45
=9(千米)答:略。
我是这样做的:
45÷5=9(千米)答:略。 丛老师先评讲孙蓉的解法,未等老师讲话,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对!‛老师一统计,
大家和孙蓉
的解法一样。
再讲我的做法时,有同学抢着说:‚不对!‛,有同学说:‚得数一样,对!‛而大多数
同学则用疑惑地目光看着丛老师,等待老师‚裁判‛,而丛老师却笑着对我说:‚孙维山,
你说
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算?‛
20
我理直气壮地把我地
想法说出来:‚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45千米,6小
时到达。返回时比去时少用1小时,这
1小时行的45千米被平均加到返回时行的路程里,
就是45÷5=9(千米),这就是返回时每小时多
行的千米数。‛
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报以热烈的掌声。丛老师夸奖我说:‚你真是个爱<
br>动脑筋的好孩子!‛
编号:250
巧用和差公式
如东县景安小学新华分部五0三 吴慧颖 指导老师 刘先华
今天,上数学课时没注意听讲,被
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老师为了让我知道不听讲的
危害,特意出了道题为难我。
题目是:甲、
乙两车同时从相距160千米的两站相对开出,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
经过4小时两车在途中第二次
相遇。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120千米。求甲、已两车的速
度。我满脸无奈的说:‚老师我连题目都没
听清楚,怎么会知道答案。‛
下课后,我决定去问老师这道题怎么解答。老师说:‚这是一道稍复杂的
行程问题,如
果要硬套行程问题的有关公式来解答,很是麻烦。仔细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
br>间的关系,如果把它转化为‚和差问题‛。运用和差公式,情况就简单多了。由题意,甲,
乙两车
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一共行了3个行程,即两车4小时共行路程和为160×3=480
(千米 ),
而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120千米,这‚120千米‛即为两车4小时所
行的路程差,根据和差
公式‚大数=(和+差)÷2‛,可求出甲车4小时行的路程为(480
+120)÷2=300(千米
),因此甲车的速度为每小时300÷4=75(千米)。类似的,可求
出乙车的速度为每小时(480
-120)÷2÷2=45(千米)。我说:‚ 老师,我们也可以这
样求:先求出甲、乙两车的速度和
为160×3÷4=120(千米),再求出两车的速度差为120
÷4=30(千米),然后根据和差
公式,直接求出甲车的速度为每小时(120+30)÷2=75
(千米),乙车的速度为每小时(12
0-30)÷2=45(千米)。‛
从这次上课不听讲,我知道了不听讲的危害。你们可不要学我哦!
编号:264
勇闯数学岛
掘港镇童店小学502班 徐俊
指导老师:朱爱霞
迷你兔和胖小猪生活在魔法王国里,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可是有一天,胖小猪不幸被
黑暗魔王抓到数学岛里,关了起来。有智慧老人看守牢门。迷你兔决定要去数学岛救出胖
小猪,
于是迷你兔就带着降魔镜去数学岛救人了。
迷你兔来到了数学岛,对着魔宫大喊放人。见里面没有一丝动静,就用了一招‚五行
21
八卦掌‛,不费吹灰之力地将这坚硬无比的石门打破了。迷你兔进了黑乎乎的
魔宫,刚一
进洞,远处忽然有一群小妖杀了过来。他看了,丝毫没有害怕之意。有一只小妖溜到迷你兔的身后举起手中的大刀,向下砍去。迷你兔笑了笑,用了一招‚凌波微渡‛快速离开。
大刀一落,
居然砍到了另外一个小妖,被砍的妖精怒发冲冠,于是两个妖精打了起来。魔
王出来说:‚你杀了我没有
关系,但没有我的魔法,你是进不去牢房的!‛听了这话,迷你
兔心情沉重起来,于是他举起了降魔剑,
劈掉了魔王的一只手,迷你兔恐吓魔王如果不打
开牢房的门,就杀了他。魔王害怕了,就打开了牢房的门
。迷你兔见门一打开,就杀死了
黑暗魔王,进了牢房。
到了牢房里,智慧老人正在等待迷你兔
的到来。智慧老人笑着说:‚想要过此关,必
须要答对一道难题,答题机会只有一次,限时三分钟,如果
答错,你们永远也出不去了。
不答也行,这头肥猪留下,我可以把你变回去。你可要想好了,答还是不答
?‛
迷你兔想了想,慎重地说:‚我答,什么题目,你快些提问吧。好让我快些救出胖小
猪。‛ <
br>‚好,爽快!我问的是一道‚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不知其数,只知头共有35
个,脚共有
94只。问鸡和兔各有几只?现在开始计时。‛智慧老人对迷你兔说。
迷你兔觉得这道题较难,就用树
枝在地上算了起来。两分多钟时,迷你兔说出了答案,
是鸡有23只,兔有12只。智慧老人高兴极了,
并问是怎样解开这道难题的。
于是,迷你兔津津有味地讲解了起来:‚题目中给出了头有35个。我先
假设这35只
全是兔子,那么脚就应该有4×35=140(只)。而题目告诉我们一共有94只脚,1
40只脚
其实比实际多算了140—94=46(只)脚。因为1只鸡只有两只脚,而我当成4只脚算了
。
如果用一只鸡换一只兔,就要减少4—2=2(只)脚。那么要知道46只脚中包含了多少个
两只脚,也就把鸡假设为兔子,显然就是46÷2=23(只),所以鸡有23只,兔子的只数为
35—
23=12(只)。‛
智慧老人听了连连称赞。于是智慧老人放走了胖小猪。迷你兔带着胖小猪离开了
数学
岛,回到了他们的家园——魔法王国,从此以后,他们过上的快乐的日子!
编号:265
勇敢和智慧
掘港镇童店小学503班 王如玉
指导老师:陆美红
从前,有一个森林,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动物。可是有一天,森林中的某处不停
地闪着绿光。动物们都发觉了,但是一个动物也不愿去那儿,因为关于那里有许多传说。
有的动
物说:‚那里可能被诅咒了。‛这件事传进了探险家熊猫皮皮的耳朵里。于是,皮皮
便请它的朋友猴子空
空、小兔芳芳、老鼠东东跟它一起去山洞探险。
第二天,它们来到山洞前,只见山洞附近的一块大石头上一行字‚谁闯过三关,就会
22
得到宝藏。‛然后,它们进入了山洞。山洞里一片漆黑,突然,整个山洞亮了
起来。小兔
芳芳吓得连忙跳到皮皮身旁。前方出现了一扇门,铜门上写着:‚8,15,22,(
),36。‛
老鼠东东几乎不假思索地说:‚这道题难不倒我,当然是29了。用15—8=7,它们之
间相
差7,15+7=22,22+7=29。‛‚真聪明‛。芳芳赞叹道。‚咔‛铜门打开了,它们走
了进去,
随之而来的是一扇银门,上面写着:‚578.47—4.62—78.47—3.38,用简
便计算。‛
空空说:‚这还不简单,518.47—4.62—78.47—3.38=(578.4
7—78.47)—(4.62+3.38)
=500—8=492。‛‚砰‛银门也打开了。伙伴们连
忙跑进去,迎接它们的是一扇金门,门上
写着‚2+4+8+16+32+64+…+1024+240
8的和。‛伙伴们都不会做了。它们有的在地面上画画,
有的在抓耳挠腮。‚啊!我知道了,结果是40
94,‛皮皮说:‚可以这样求:
S=2+4+8+16+32+64+2084,2S=4+8+16
+32+64+…+1024+2048+4096,用下面的式子减去上面
的式子,就得到S=409
6-2=4094。‛很快,金门也打开了,伙伴们看见一棵月桂树下有一个
盒子,它们跑了过去,发现
月桂树下的树干下有一个盒子,它们跑了过去,发现月桂树的
树干上写着:‚打开盒子,你们就会得到智
慧和勇敢。‛皮皮打开盒子,盒子里立刻飞出一
块紫水晶,有一道光从紫水晶里射出,一转眼,它们就回
到森林里……
通过这次探险,伙伴们学到了许多知识,当然,它们也同样得到了勇敢和智慧。
编号:267
钱为什么少了
如东县洋口镇光荣小学 504班 顾启敏
指导老师 赵 玲
前几天,我到南通的姑妈家玩。一到姑妈家,就看见她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我
忙上
前问姑妈发生了什么事,她对我说:‚前天我进了一批贺卡,第一次卖出大、小贺卡各900
张,大贺卡1元钱2张,小贺卡1元钱4张。第二次我又取出大、小贺卡各900张,我想:
两种贺卡
分开卖太麻烦,不如将它们混起来卖。于是,第二次我就以1元钱3张的价钱卖
完了这900×2=18
00(张)贺卡。可卖完后,我发现第二次卖的钱比第一次少了。我正为
这事儿烦恼呢。‛
我
对姑妈说:‚您不用着急,我来帮您算算。‛我找来笔和纸算了起来。我分别计算
了两次的收入,第一次
:900÷2+900÷4=675(元);第二次:900×2÷3=600(元)。
我想姑妈是错误
地运用了‚移多补少‛的方法。因为第一次卖贺卡时,每张大贺卡能卖1
÷2=0.5(元),而第二次
每张贺卡只卖1÷3≈0.33(元),这样一张小贺卡就多卖了
0.33-0.25=0.08(元)
。两次相比,小贺卡多卖的钱并没有大贺卡少卖的钱多,所以姑
妈第二次的收入就少了。
我把
其中的道理讲给姑妈听,她这才恍然大悟。姑妈摸着我的头说:‚哟,学得还真
不赖呢,看来以后我做生
意还得多请教请教你呢!‛我也开玩笑地说:‚那你就请我做你
的顾问吧!‛
23
编号:269
梯形面积公式真神通
洋口镇光荣小学 503班 倪天益 指导老师 陆 华
一天,老师在帮我们整理平行四
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时,要求每个小组写出
一组能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的数据进行计算。
冯莉一组是这样写的:上底8米,下底15米,高4米。同学们三下五除二,很快就
解决了:
(8+15)×4÷2=23×4÷2=92÷2=46(平方米)
於鑫泽一组是这样写的:
上底5分米,下底5分米,高2分米。。同学们也很自然地
列式完成了:
(5+5)×2÷2=10×2÷2=10(平方分米)
就在这时候,周琼说:老师,上底和
下底都是5分米的图形不是梯形,这组数据不符
合要求。一开始大家没在意,经周琼一提醒,哎,真的!
老师不慌不忙地说:‚那我们就照於鑫泽的数据缩小10倍,画一画图形,验证一下好
吗?‛说
干就干,大家一下忙开了,不一会儿,几个小组的图形证实这不是梯形,而是一
个平行四边形,而且於鑫
泽自己还分别画出上底下底都是3厘米和4厘米的图形,发现都
是平行四边形。於鑫泽不好意思地涨红了
脸。这时,老师用鼓励的眼光看着於鑫泽对大家
说:‚我们一起来算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行吗?‛话
音刚落,‚5×2=10平方分米‛陈
婷婷嘴真快。大家都点头称是。
老师说:‚同一个图形
,如果看作是平行四边形,面积是10平方分米。如果看作是一
个梯形,面积还是10平方分米。说明了
什么呢?‛大家议论开了。有的说,平行四边形
可以看作是上底等于下底的梯形。也有的说,当梯形的上
底等于下底时,就成了平行四边
形。老师说:‚照你们的说法,平行四边形面积也能用梯形面积公式来计
算啦!‛‚能。‛同
学们异口同声而且高得刺耳。
谁知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李於佳拿着陈杰的
数据哈哈大笑起来,我接过来一看,惊呆
了。‚上底是0厘米,下底是6厘米,高是2厘米。‛‚哪有上
底是0的梯形呢?‛陈杰却
理直气壮地说:‚允许你把上底等于下底是平行四边形的看作梯形,就不允许
我把上底等
于0的三角形看作是一个梯形啊?‛就在我和陈杰争论的空档,几个同学已经画出了图形,<
br>又有几个同学分别用梯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他们对我都挤挤眼,意思
说,陈杰
有道理。这时我也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对呀!梯形面积公式真神啊!
通过了这节课,我不仅懂得用梯形
面积公式能计算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
明白了:世界上的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事物会由
于数量的变化,演变成另一种事物
的道理。
24
编号:273
正确的答案是多少?
如东县大豫镇豫北小学五年级 陆欲娟
指导老师:顾季红
今天,老师布置一道思考题给我做,题目是这样的:小明在计算12.6除
以一个小数
时,由于除数的小数点向左点了一位,结果算到84,你能算出正确的答案吗?
我拿到题目一看,咳!真是太简单了!老师以前教过我们用被除数除以商算出错误的
除数,同志把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不就知道了正确的除数,接着用被除数除以正确的除数
不就算出正确的答案了吗?想完,我
就立刻算了起来.怎么84除以12.6算不出结果?是
不是老师出错题?还是我抄错题?……
突然,我发现题目上说除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也就是说除数缩小了10倍,
那
算到的商不就被扩大了10倍吗?商扩大10倍是84,那正确的答案不就是8.4吗?又差
点上老师的
当了,这道题根本就不需要计算呀!看来,审题还是需要细心点,这不,这么
简单的题目,差点又做不起
来了。
不过,做出了老师布置的思考题,我的心里还是比吃了蜜要甜的。
编号:285
生活中的近似值
如东县洋口镇南渔小学五0一班 刘玉驰
指导老师 张学明
今天,老师在我们学会了用‚四舍五入‛法取小数的近似值后给我们出了两道题目:
(1)小王批发了13.6吨梨,他租了一辆载重量4吨的卡车来运,他至少要几次才能
运完?
(2)某服装店每套衣服用布2.4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
我一看到题目就
特别兴奋地用四舍五入法将它们解决了13.6÷4=3.4(次)≈3(次)
50÷2.4=20.8
(套)≈21(套)。心想:这太容易了,不就是要注意保留整数吗?这个陷
阱套不住我。我迅速将答案
告诉老师,老师用一种鼓励的语气对我说:‚你离成功越来越
近了。‛我狐疑地看着老师,再看看自己的
答案,百思不得其解。这时老师说:‚请大家在
做题时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该怎么做?这两题都不能用
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值,第一题
剩下的零点几车是扔掉呢?还是再运一次?第二题剩下的零点几套够不够
做一套呢?‛
我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做题目要联系实际,不能死搬硬套,学习了四舍五入法就形成了定向思维,没能灵活处理。像运货,装油,装水等等类型的题目在取近似值时不管小数
点后是几都
要向个位进一;像做衣服,做家具等等类型的题目在取近似值时不管小数点后
是几都不向个位进一。想明
白以后,我立刻重算起来:13.6÷4=3.4(次)≈4(次)50
÷2.4=20.8(套)≈2
0(套)。我把这个结果告诉了老师,并说了我的想法,老师终于满
25
意的笑了。并顺便说了这两种取近似值方法的名称:进一法,去尾法。
通过这次求近
似值的练习,使我认识到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死学习,要将课堂上
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要学
得活,用得灵。
编号:289
一共有多少种坐法?
马塘镇马丰小学
501班 王锡波 指导老师:单群贵
[题目] 学校组织看电影,五(1)班安排在第18
排,这一排有30个座位。小鹏和小飞
是一对孪生兄弟,班主任安排他俩坐在一起,小鹏和小飞有多少种
不同的坐法?
这道题我刚开始是这样想的:要求出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就必须先从题中找出有
一
共有多少个座位,哪几个人必须坐在一起。
由题意可知:有30个座位,有两个人
必须坐到一起。这样我们便会运用所学规律:
一共有多少种坐法=总座位数-
坐在一起的人数+1,即:30-2+1=29(种)。
后来,细细想来不对劲呀,题目告诉我们:小
鹏和小飞是一对孪生兄弟,班主任只是
安排他们坐在一起,可并没有说谁坐在谁左边,谁坐在谁右边。经
这样仔细一琢磨,才恍
然大悟:小鹏坐在小飞的左边有29种,小飞坐在小鹏的左边也有29种,即:
30-2+1=29(种)
29×2=58(种)
显然,答案应该是一共
有58种不同的坐法。由此,我想对大家说:希望同学们在解
题的过程中,要认真审题,细心答题,这样
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编号:291
应该从0想起
如东县马塘镇马北小学五(1)班 薛沉云 指导老师:韩朋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65页(《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有这样一道例题:例
3
旅游团23人到旅馆住宿,住3人间和2人间(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不
同的安排?
教科书上的提示是:‚从只住1个3人间想起。‛示范的解法如下:
3人间 间
2人间 间
1
10
2
——
3
7
4
——
5
4
6
——
7
1
答:一共有4种不同的安排。
我认为,这道题应该从只住0个3人间想起,也就是从全部住2
人间想起,因为题目
中没有明确规定两种房间都要住。《自主练习与检测作业本》第47页有一道类似的
题目,
如果从1想起,就会漏掉两种情况,只有从0想起,才能一一列举出所有符合题意的答案。
26
[题目]五(1)班24名同学准备乘船游濠河,现有限乘
3人和限乘4人的两种船可供
选择。如果每条船不能有空位,你能算出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方法吗? <
br>题目中并没有要求3人船和4人船都要选,因此,我们可以全选4人船,也可以全选
3人船,也就
是要从选0条3人船想起或从选0条4人船想起。正确的解法如下:
3人船条
4人船条
0
6
1 2 3 4
3
5 6 7 8
0 ——
—— —— —— —— ——
答:一共有3种不同的安排方法。
由此可见,像上述问题,在没有特殊规定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从0想起。
编号:300
小数的遭遇
如东县河口镇烈士小学 五年级 薛玉涵
指导老师:吴亚忠
我的名字叫小数,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基本不认识我,三年级的小朋友们开始渐
渐的认识我了。学生们和我相处还可以,因为我和学生们才刚刚接触,学生们对我还不够
了解,
不是有一句话吗?无知者无畏。可到了四、五年级,我的境况就举步为艰罗。这不,
四年级计算小数加减
时,写竖式老师要求数位对齐,五年级计算乘法时,写竖式我数位对
齐了,老师说我站得不对,要我末位
对齐。不但把我搞晕了,还害得学生们对我是满腹牢
骚,你也变得太快了吧?给我们学生计算增加了难度
不说,还当我知道加减法和乘法是怎
样站位时,又来了个除法,这回可不是什么对齐了,老师要我移动我
小数点的位置,如果
除数是小数,计算前要把小数扩大成整数,而被除数也跟着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点
也要
移动相同的位数。商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孩子们可麻烦了,有的记
住
了,有的没记住的计算就错了,可害苦孩子们了。
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增添了不少的麻烦,可在生活中更
是给人们添乱。这不,有一天,
小数偷偷溜出校园,它想知道在大人们的眼里,我小数是怎样的待遇呢。
它悄悄的来到大
街上,见到王阿姨在市场上买了一把韭菜0.74千克,每千克0.6元。王阿姨应付0
.444
元,可只给了四角四分,这回让王阿姨占了点便宜,少付了0.004元,为啥呢?我正在纳<
br>闷,王阿姨说话了:‚不怪我没道德,不付0.004元钱,因为没有这种货币,只好四舍五
入了
。‛小数又走到蛋糕店,听见一位顾客在问老板:‚用7.5克奶油做一个蛋糕,50克奶
油最多可以加
工多少个这样的蛋糕?‛见老板一算帐说:‚可以做6个‛。小数想:‚不对
呀,应该是6.6……个,
按照四舍五入法应该可以做7个蛋糕才对呀?可怎么老板只能做
6个呢?‛老板继续说道:‚尾数0.6
……个不够一个,所以也就不好做了,要不顾客会告
我偷工减料了。‛‚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只能去
掉整数后面的尾数来计算蛋糕的个数。‛
小数遇到这样的情境,心想:真是拿我好说话,一会儿要什么四
舍五入法,一会儿又什么
去尾法。可倒霉的事还在后面呢。小数还没离开蛋糕店,又看见幼儿园阿姨来买
50个奶
27
油蛋糕,要营业员每8个装一盒。小数自己算了一
下:‚要6.25个盒子。按照四舍五入法、
去尾法我想怎么也是个6个盒子呀,‛可营业员说要用7个
盒子,因为还有2个怎么也得
用盒子装啊,这时的小数都得采用进一法,所以是7个盒子。‚人家说得也
有道理呀。可
想起自己今天的遭遇,心里感到实在是无能为力。‛
晚上小数回到家里,气愤地
对整数说:‚不管怎么的,在科学家眼里我小数还是个大
红人儿呢?‛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谜底
还是自己去找找吧。
编号:327
巧 分 书
如东天一学校501班 曹正阳 指导老师:黄威
603班小军、小红和小华分别被
评为‚三好生‛、‚科技标兵‛、‚文娱标兵‛。一天,班
主任老师拿来了《十万个为什么》3本,《一
千零一夜》2本,《格林童话》和《成语故事》
各1本,共7本书。老师说:‚三好生分得这些书中的一
半,科技标兵分得剩下书的一半,
文娱标兵分得最后剩下书的一半。‛这时,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谁也没法分。忽然,
小明举手了,他说我帮他们分。于是,他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一本《十万个为什么》
放在
一起说:‚这样就有8本书了,得三好生的学生分得8÷2=4本,得科技标兵的学生分得4
÷2=2本,得文娱标兵的学生分得2÷2=1本。‛这时,桌上还剩下一本书,小明又说:‚这
本书
就归我了。‛这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阵经久不息的掌声。
小明说:‚我想,1+1=2,2+2=4
,4+4=8,老师只拿来了7本书不好分,我借出一本不
就好分了吗?‛
编号:338
谁先到终点
如东县天一学校503班 刘泽娜
指导教师:葛剑锋
今天我正在做<<奥林匹克数学>>。突然,我被一题题目给吸引住了
。题目的内容大概
是这样的:龟兔赛跑,全程2.5千米,兔子每小时跑20千米,乌龟每小时跑3千米
。乌
龟在不停地跑,但兔子却边跑边玩。他先跑1分钟然后玩20分钟,再跑2分钟然后玩20
分钟,再跑3分钟然后玩20分钟……那么,谁先到达终点呢?他比后到达终点的早到多
少分钟?
读到这儿,我便想如果兔子是不停地跑,那么跑完全程就要5.2除以20等于0.26(小时),也就是等于15.6(分钟).但是15.6=1+2+3+4+5+0.6,所以兔子中间玩了
5次,
兔子跑完全程需要5.2除以3等于104分钟。所以乌龟先达到终点,而且还比兔子早到
115.6-104=11.6(分钟)。
28
编号:342
最多能叠多少层?
如东县天一学校 五O四班王弋山尧
指导老师:丁福平
[题目]一群动物在一起玩叠罗汉游戏,每只动物的重量都是整千克数,其
中最轻的
重1千克,最重的重60千克。如果规定每只动物上面的总重60千克。如果规定每只动
物上面的总重不能超过自己的重量。在重1至60千克的动物都有的情况下,它们最多能
叠几层?最上
面一层就要是最轻的动物,也就是1千克的;更使每只动物上面的总重要
尽量等于而不超过自身的重量。
只要按照这样叠罗汉,就很容易算出最多能叠多少层了。
从上到下,动物重量为:
第一层
1千克
第六层
24千克
第二层
2千克
第七层
48千克
第三层
3千克
……
……
第四层
6千克
第五层
12千克
如果再往下叠,就是96千克了,所以我认为最多只能叠七层罗汉。
所以我推断:像这种用重
1-60千克重的东西叠罗汉,且每个东西上的总重不能超过
自身的重量,最多只能叠7层。
编号:355
小数点的威力
如东马塘小学六0一班 毛浩凯 指导老师:张玲玲
在很久很久以前,数字王国只有九
个家族,它们分别是:1、2、3、4、5、6、7、8、
9,王国有一个规矩,谁最大,谁就当国王,
在三十年以来,9都是国王,而1是一个逍遥
快活的数字,但它是最小最卑微的数字,别人都看不起它。
一天,从远方的国家来了一个客人——0。0在散步的路上碰到了1,便紧紧地跟在1
的后面,
变成了10,国家里的人看见了10,便把10当作国王。
平常逍遥快活的1,哪受得了宫殿的礼节啊
!但0不肯离开1。1开始下达圣旨,谁能
把0从我身上除去,奖100万两黄金。
从邻国的
小数点听到了1的苦衷,便去帮助1,小数点往1和0中间一站,变成1.0,
0只好乖乖的走了。
1又过起了逍遥快乐的日子。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数点的威力了吗?
编号:358
29
巧解数学题
如东县马塘小学501班 朱雨秋 指导老师 郭维维
今天,我做了一道题,题目是这
样的:两个一位小数的和是6.4,差是0.6,这两个
一位小数分别是多少?我想了老半天,也没理出
个头绪。忽然,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教我
的一种解题方法——用形象的符号来表示抽象的数字。用了这种
方法,再难的题目也迎刃
而解了。对这道题我是这样做的:
将其中的大数看作‚□‛,把小数看作‚△‛,根据题意,可以得到以下两个式子:
□+△=6.4
□-△=0.6
将等式左边的部分相加就是:
□+△+□-△=2□
将等式右边的部分相加就是:
6.4+0.6=7
于是,2□=7,则□=3.5,那么小数就显而易见了,就是:
3.5-0.6=2.9
后来,妈妈又给我介绍了两个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相比之下,我觉得还是‚用形象的符号来表示抽象的数字‛的方法更为优越些。
编号:359
巧数风哨
如东县马塘小学502班 朱 超 指导老师 于九法
南通博物院东大厅门口,陈列着几只大板鹞。这些板鹞制作精美,上面画了许多栩栩
如生的神话
人物,更令人称奇的是上面布满大大小小的风哨,小的如乒乓球,大的象大南
瓜。据说板鹞放在天上,这
些风哨‚声闻数里‛,奏出具有南通风情的空中交响曲。
其中最大的一只,有两米见方,其风哨排布如下图:
正看着,爸爸突然问我:‚你数数有多少
风哨呢?‛
我一听,数数谁不会呢,便认真地数起来,费了好大的
劲才数完,跑到正在看其他展
品的爸爸跟前:‚114个。‛
爸爸转过头来,‚不对,少两个。‛我很不服气,又重新
输了一
遍,果然116个。爸爸看着我:‚服气了吧,你们
光知道做题目,数学知识一点也不用,今天晚上你就
琢
磨怎样巧数风哨吧。‛
回到家,我仔细研究了风哨的排布规律,豁然开朗,
30
除去最下面两行,上面15行都是按8、7、8、7的规律排列,可以有这样几种算法:
(1)每行都看作8个,再减去7
8×15—1×7+3=116(个)
(2)每行看作8个,再加上8个
7×15+1×8+3=116(个)
(3)15行可以分作两类,8个的8行,7个的7行
8×8+7×7+3=116(个)
我很自信地向爸爸炫耀,他微微一笑:‚不错,动动脑子,还可以按找规律的方法做。
把1、2
两组看作一组,7+8=15……‛
我一听,嚷了起来:
‚可以有7组,余一行是8个的,总的个数=15×7+8+3=116个。‛
爸爸连连点头
:记住,数学不能只盯住书本,它能解决很多的问题!
看来,生活中的数学还真无处不在呢?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