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在分享中碰撞思维
六一放假-劳务合同
在分享中碰撞思维
匡玉梅
英国戏剧作家萧伯纳说过:“倘若你有
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
彼此交换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
一种思想,
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思
想上的交流是一种分享,孩子在学习中特别需要这种带有自己思想的分享。然
而,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不
管在小组内交流,还是在全班交流,很多孩子都喜欢
“照本宣科”,拿着书念,把书上的一些知识读一遍
而已,而其他同学认为书上
的知识就是权威,对于“照本宣科”的同学没有任何质疑,课堂上的这种分享
只
是流于形式,没有一点思维的碰撞,直接把很多年前“照本宣科”的主角由老师
变成了学生。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
怎样才让学生在分享中撞出思维的
火花呢?
一、 独立思考是前提。
(一) 老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要让学生在分享中撞出思维的火花,关键要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
己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就
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
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
题的理解,提出自己对问题的
看法。在执教《小数的近似数》时,我先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课本,记
下自
己的收获,提出自己的困惑,然后请同学们大胆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困惑。于是同
学们按照自
己的理解分享出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最有意义的是还有不少同学
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求小数的近似
数与求整数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除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为什么小数表
示近似数时末尾的0就不能省了呢?”„„孩子们课堂上的这些分享正是他们思
维碰撞的产物。
(二) 老师要创造独立思考的动力。
1、
孩子都有爱表现的天性,有展示的机会才会有思考的动力。
独立思考后一定要给学生分享展示的机会,
如果独立思考后有了自己的想
法却没有机会分享,还是老师的说了算,那么独立思考的意义何在?学生会
认为
直接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更省事,或者听老师的灌输更容易理解!例如,在《找次
品》的教学中探究找次品的方法时,我鼓励学生:“看谁想出的方法多,看谁想
的办法妙!”于是孩
子们都努力地想出多种方法,并积极地把自己的方法分享出
来,分享方法时,其他同学既要思考方法的正
确性,还要分析方法是否“妙”,
学生的动力十足,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都争着分享自己的观点,
时时碰撞
出孩子们思维的火花。
2、
教师要为学生独立思考创设有趣的素材,有兴趣才会有思考的动力。
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既要便学生
感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要做
到材料与内容相吻合,还要使学生展开积极思考,同时在多向参
与的过程中寻求
规律,掌握知识,养成思考习惯。
二、学会质疑是保证。
爱因斯坦
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要让学
生在学习中学会质疑,在质疑中学会思
考,学会探究。有疑才有思,质疑是良好
的习惯,是积极学习的表现。
(一)
学会对书本知识的质疑。
身边的学生都认为书本是权威,他们认为数学书上的知识就肯定是正
确的,
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一味地接收记忆,极少有人对课本上的知识提出质疑。那
么 ,在
平时的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正确对待书本知识,对于书本上的
知识要多提“为什么”,带着研究
的心态去学习,而不是一味地欣然接收。还要
鼓励学生敢于对书本上的知识提出质疑,多发表自己独到的
见解。比如 ,我在
教学0不能做除数时,就有一个学生提出:“既然0不能做除数,那为什么0×0<
br>=0又可以呢,这样的话我觉得0×0也没意义,什么都没有去乘什么都没有,
太没意义?”这时
我表扬这个学生敢于对课本提出质疑的勇气,表扬他有自己的
思想!不管学生质疑的价值有多大,但是透
过质疑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宝贵的东西:
善思考、有勇气。
(二) 学会对他人分享的质疑。
在课堂分享中,不管是学生对老师的质疑还是学生之间的质疑都会引发学生
和老师的共同思考,
而思维的火花一般会在师生或生生互动中产生。所以,要教
会学生如何质疑,老师要做好示范,创设和谐
的课堂氛围,鼓励质疑。课堂上,
当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不要急于做评价,要多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为什
么要这样做?”,要让学生表达出解答问题的思维过程。同时,要教会学生对
他
人分享的质疑:“你的见解我还不是很懂,能再讲讲吗?”“我与你的看法不同,
我是这样想
的„„”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于是有一个学生
说:“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邻边相乘,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那样的。”马上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
:“我反对,如果是邻
边相乘,那就与我们刚才数格子得出的结果不一样了,请大家看我们刚才数的格<
br>子„„”于是真理就在质疑中慢慢浮出水面。
三、学会表达提质量。
思维的呈现离不
开语言的表达,如果表达不清或不流畅,即使再精彩的思维
也难于让他人理解。所以,在分享中不仅要让
学生愿说、敢说,关键要培养学生
善说的能力。善说在于语言的流畅,思路的清晰,还要学会利用肢体或
图文帮助
自己表达。比如,在教学《植树问题》这一课时,学生在表达两端都栽的棵数与
间隔数
的关系时,很多同学只能含糊地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光凭口说总显得有
些干瘪,不利于中下学生理解。
这时,有个学生直接伸出自己的双手用手指和指
缝的关系直观演示出了两端都栽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后来,又有一个学生在
黑板上画出了一些线段图来解释说明,这样的分享把倾听者的视觉和听觉一并冲<
br>击,使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化。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一
些画数形图、集合
图、线段图的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直观的“形”把抽象的
数学概念、数量关系形象具体地表示出来,
从而使课堂的分享更显数学思维更精
彩!
总之,数学课堂的精彩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在课堂的分享中,老
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应勇于创新、大胆质疑,多做研究性的学习,
力争在分享中尽显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