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莉(教学论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温柔似野鬼°
657次浏览
2020年08月31日 20:2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五年级下册数学题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龙湖区西南小学 林明莉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 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
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
师的责任,更是压在 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焕
发强大的生命力?

一、创设良好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 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数
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让学生在 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
数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 供全
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
掌握数 学知识。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
得到增强。

在情境中创设悬念,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
生探求知识的 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
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 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
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修改例子)如教学“0表示没 有的意义”时,我有意创设生
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 新知的探
求过程。上课开始,用课件播放五颜六色的气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来气球
和 学生一起玩放飞气球的游戏:每次放飞一个,每放一次问学生手里还有几个气球,
把手中的最后一个也放 飞了,手中没有气球了,还能用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来表示吗?
怎么办?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 通过安排儿童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放飞气
球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提出问题,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 出“一个也没有,用什
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 的
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
负担,而会成为一种 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创造性地运
用知识,变苦为乐。实践证明,引人入胜 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
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 活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 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
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 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
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 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
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 行引
导和点拨。


1



例如教《 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时,首先通过学生投票统计并提出问题:“喜欢
篮球的有11人,喜欢足球的有9 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
20人。“对吗?”教师轻轻的一句追问,立即激起 了学生的思考。原来直接用加法求
总数的简单问题遭遇了新的情况,学生开始关注信息之间的关系,产生 整理杂乱信息
的必要。这时,放手让学生整理学号,当学生调整学号时把既喜欢篮球又喜欢足球的
放在中间,老师提问:“这里有16张学号卡,究竟是几个人呢?”学生马上想到可
以把重复的学号叠 在一起或干脆拿掉一张,老师再次引导:“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
家一眼看出:喜欢篮球的有几人,喜欢 足球的有几人,两种都喜欢的有几人?”通过
讨论学生觉得可以用笔圈一圈,于是韦恩图自然生成了。教 师又巧妙地再次组织如下
活动:“如果让你上来贴,你会把学号贴在图上的哪一部分?为什么?”通过这 个活
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韦恩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李老师做到该
让学生 研究时放手给学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决不浪费时间,从容不迫的巧妙引导大
大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三、认真准备教具、学具,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
效性。
1、巧妙运用彩色粉笔的可擦性。
有人认为,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没有必要再用粉笔了。其实 不然,多媒体只是一
种辅助教学工具,粉笔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工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正常的板书
是不可缺少的。在板书时,可以利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关键词或重要的结论,如数
学中重要的 定义、结论、公式、例题的解答过程等,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由于粉
笔具有可擦性,在画图时也有它 的独特功能,它可以让图形变得越来越来复杂,也可
以让图形变得越来越来简单。不同颜色的粉笔在几何 图形的一些标注中起着强调作用,
如直角符号、角的符号等可以用彩色粉笔标上颜色。
2、合理运用“专业”教具的直观性
数学研究对象是数字与图形,在代数领域,能够使用数学 教具参与教学并不明显,
然而在几何领域,牵涉到图形,而图形是我们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来的,我们可 以从
实际生活中找到材料,也可以制作成模型。这些就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专业”工具,
课堂中 使用教具进行教学,它直观、生动、形象,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带来了无限的
生机与活力。只有合理的使 用数学教具,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收到良好
的效果。如研究三角形或四边形定义及性质时可 以让学生们用三(或四)根木条构成
三角形或四边形教具帮助教学。研究矩形的定义与性质时,让学生们 课下都制做一个
平行四边形教具,老师在演示教具时,每个学生也跟着演示,学生通过演示,自我观察,当转动到有一个角为直角时的平行四边形就是矩形,体验到了矩形就是平行四边
形的一种特殊情 形,有利于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和同位同
学相互配合,用两个同样的三角板拼 成矩形,以研究矩形的部分性质以及了解矩形与
直角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可是我们的多数教师在教学矩形 及其性质时,都是陈述性教
学,很少演示教具,更谈不上每个学生也准备教具,结合教具进行教学了,这 样课堂
效率会大打折扣。
3、利用学具操作,渗透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

2



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数学思维方式的训练,而 学具就是我们的
好帮手。像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学生们通过割、补、移、拼,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特殊的梯形还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再利用转化出的图形
推导出梯形的面 积计算公式,这就渗透了转化的思维方式。像有时在计算时遇到算理
难以理解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摆 小棒、数圆片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就渗透了数
形结合的思维方式。量身高时,学生们准备的学具也是各 种各样,皮尺、卷尺等等,
还有的只准备了一根绳子,测量的内容也不是单一的课桌或书本的长、宽,他 们可以
走下座位,合作测量黑板或教室的长、宽等,这样多种形式发现问题,多种方法解决
问题 ,采取不同策略为学生设计展示才华的舞台,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更
加注重了学生知识获得的 过程,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体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
快速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 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4、运用多媒体的特殊性(我们现在用的比较多的)
随着社会的 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技术也随之现代化,多媒
体课件的使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小 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由“静”变
“动”,这是教育的进步。应该说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 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
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公开教学的时候,有些教师为了追求一种时髦 ,片面
追求形式上的花俏,在课堂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其实
并没 有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
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 思维程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恰
到好处,这样才能发挥其优势和特长,才能促 进学生积极思维。一年级小朋友在学生
求“被减数”的“解决问题”时,应该说此类问题对一年级小朋友 来说属于逆向思维
的问题,学生总是定势地习惯地运用顺向思维来思考和解决,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的< br>口算比较简单,学生总能一下子把答案口算出来,然后把答案带入算式中进行列式计
算。例如,我 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体育室有一些篮球,被小朋友借走8个,还剩
7个,学校体育室原来有多少个? 一些后进生,遇到这样的题目总是用列式为15-8=7
(个)。这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对此类问题的结构 以及所求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
进行理解,为帮助这部分学生扭转思维上定势,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 课件来帮助学生
理解,运用多媒体课件中“动”的画面来帮助思考“原来”、“借走”和“剩下”三者之间的关系。多媒体课件首先出示一个体育室(没有标明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
情景,教师此时 问:“体育室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你们知道吗?”“不知道。”此
时课件动态演示借走8个,此时教师 又问:“是从哪儿借走的?”“从原来里面借走
的。”当借走8个演示完后,课件演示出体育室还剩下7 个,此时教师追问:“这时
你们知道体育室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吗?”学生异口同声:“15个。”“ 你们怎么
知道的?”一位学生在下面插话:“把借走的8个篮球再还给它就知道了。”这时课
件 演示借走的8个又回到原来的体育室里,教师问到:“那你们说说要求原来有多少
个篮球,怎样算呢?” 学生看着课件的演示过程立刻回答到:“把借走的和剩下的加
起来。”在这样的解决数学问题中巧妙的运 用现代教育手段,不仅帮助了学生理解了
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方法,也有利地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 ,使教学难点得到很
好的解决,从而发挥了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和作用。

四、建立师生互动关系,提高课堂有效性


3



和谐的气氛,是教育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 愉快学
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
主 体作用,使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到激活,从而把教和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
而教学活动中的学习 气氛是教师培养起来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
生的兴趣和注意至关重要。教师对每个学 生的态度,双方情感的协调或建立愉快的信
任和合作关系,需要以教师自身积极情感的建立为基础,以此 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
习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
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说一 些肯定和鼓励的话。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学生的错误反
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数学课堂上,应 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激
励性和幽默风趣性的语言来鼓舞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计 算“119+59”这道
题,教师可问:“这题要简便计算,谁会?”当学生纷纷举手时,说:“那就试 试,还要看
谁的方法多、妙。”当学生列举了很多种方法时,立即肯定:“你们真能干,找出这么
多不同的方法。”对待经常回答问题出色却一时没说对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体态语
言,眼睛稍微瞪期 待性的直视他:“是这样吗?”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
自尊心。对于差一些的孩子,只要有 勇气举手,即使回答出人意料时,教师还要大加赞
赏。如此一来,课堂上用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熏陶,是 对学生的信任,对促进学生展示
自已的能量有神厅的功能,更能有效促进课堂气氛围的融洽。 课后,教 师应该与每一
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针对他们的作业内容、完成方式等说一些支持的话,并认真倾听和接受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不要只注意个别的学生。

教学实践证明,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
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 ,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
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 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
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 凸
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
着上课不 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 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
我们强调这些,也真是新课程目标所十分期待的。

总之,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
各种 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
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 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 了能力,发展了素质。


4

哈姆雷特经典台词-小学国庆节黑板报


安妮宝贝吧-女人心情


鸟的作文-天津中考吧


甘肃高考人数-个人礼仪培训


踌躇满志-洛阳师范学院分数线


2013成人高考-贷款收入证明格式


四川高考志愿-凡卡读后感


樱桃汁怎么洗-职业生涯规划书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