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教学反思

玛丽莲梦兔
710次浏览
2020年09月04日 18: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讲文明懂礼貌


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教学反思
【1】
在复习“数 与代数”这部分内容时,老师们总是不敢全然放手,
总认为学生无法解决问题,其实,这样做的后果,恰 好限制了学生的
思维,如果我们放开手,调动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以小组的形式
分别进行探 索,效果一定不错,多数小组通过自己的合作能够将问题
解决掉。
学生合作后, 虽然问题解决了,但是不能忽视在探索问题的答
案时,有的方法很好,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找得恰到好处, 解决问题的
逻辑性很好。但也有的小组在解决问题时,虽然探索出了问题的答案,
可是,逻辑思 维却显得不够周密,思路不够清晰。以学生探索P95的
第5题的过程为例,此题为四名学生(两男两女 )拍毕业照,要求男
女生必须间隔开,问有几种站法?有的组在探索时,能将方案非常圆
满的记 录了下来。讨论的答案是小明在前,女生互相调换一下位置,
就有两种站法;小强在前,两个女生再调换 位置,又两种站法;小丽
在前,两个男孩调换一下位置,同样的道理,另一个女孩在前,两个
男 孩调换位置,因此有八种站法。有些组探讨的确实小明在前一种,
小强在前一种,小丽在前一种,小红在 前一种,然后再调换位置,通
过这两种方法的对比,我们完全可以形象直观的对比出哪种方法好,
哪种方法不容易遗漏,哪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2】
在知识块的教学中常见错误案例分析:


1、信息误解
例:下面这个平行四边形形是根据1:3000的比例尺画出来的,
它的底是9厘米,宽式6厘米。这个 平行四边形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错解:9×6=54(平方厘米)再求实际面积
分析:没有真正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误认为长度的比也是面积
的比。教学中要强调容 易误解的内容,促进教学理解。
2、信息遗漏
一个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他们的底面积的比是3:5,他们的
高是几比几?
错解:学生无从下手。
分析:此题有个条件比较隐蔽复杂,既当一个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时,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同时,学生忘记或不能准确处理“”。
找出了这些信息,此题就简单 了。
3、隐喻的干扰
收音机厂生产一种收音机,现在每台成本是68元,比原来降低
了15%,原来每台成本多少元?
错解:68×(1+15%)=78.2(元)
分析:表面看是单位 “1”错误,实际上学生出错的根本原因是
由负迁移的干扰而产生的认知上的混淆。学生知道现在比原来 少了
15元,那么原来比现在就多了15元,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现在比原
来降低了15%,原 来就比现在升高了15%。因此,理解百分率的实际
意义是解决的关键。


4、数形结合不够
王叔叔买了3本《成语故事》和5本《儿童文学》共用50元。
1本《成语故事》比1本《儿童文学》贵6元。《成语故事》和《儿
童文学》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错解:《儿童文学》50÷(3+5)《成语故事》50÷(3+5)+6
分析:此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直接思考很难解决,但是用线
段图来表示具体的数量,就既简洁又直观, 很快就可以找到“替换”
的方法。
5、引实避虚
小张每天读书的页数比小刘多25%,有一本书小张8天读完,
小刘几天读完?
分析:学生在未学习比例之前,要弄清一本书总页数一定时,
每天都的页数与所需的天数之间的关系很困 难。况且题中又没有两人
每天都的页数,增加了难度,但如果假设一个人是已知的,就很好完
成 了。
6、化整为零
李林喝了一杯牛奶的16,
后加满水又喝这杯的13,再加满水又喝了半杯,又加满水,
最后把一杯都喝了。李林喝的牛奶多还是谁 多?
分析:按照常规思维,非常麻烦。不妨采用整体思维方法:李
林前后喝了四 次,牛奶正好一杯。那么,以为每次都加同样多的水,
所以水也是一杯。故喝的水和牛奶一样多。


7、求同存异
例5÷(+)(+)÷
=5÷+5÷=÷5+÷5
=16=
分析: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以 后,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遇到A
÷(B+C)的算式,就采用类比推理导出A÷B+A÷C的错误结论 。这就
是对比分析,求同存异做得不够。当然,如果学生知道两个式子互为
倒数关系,可以转化 算式教学计算。
8、概念的混淆
例:写出10以内的质数、合数、奇数、偶数。
错解:奇数、质数无法分辨,偶数、合数无法分清。
分析: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外延理解不够深刻。教学中,要注
意挖深、挖透知识的本质特征。
9、练习脱离学生实际
例:小明去买自行车,售货员告诉他“这辆自 行车的价格是旁
边洗衣机价格(4836元)的110的一半”自行车多少元。
分析:从数学逻辑上,这道题目没有问题,好像也贴近了学生
生活实际,学生解答问题也不大,但是,课 下学生毫不客气的说:这
根本不可能发生,都是老师编的,你想想:去商店买东西,售货员不
赶 紧告诉你价格,还让你站在那里猜,他有病呀!
10、注意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例:正方形的面积是10CM求圆的面积。


分析:在 平时的求圆的面积教学中,强调的是“必须知道圆的
半径”所以多数学生面对此题时,一般都会想怎么求 圆的半径,但是
半径又不能求,导致不能求解。
11、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是采用过去的“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是
“根据等式的性质”来 解答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教学中,要根据学生
的实际来确定。我认为“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来解答,
在小学阶段更好。

英文伤感签名-建筑合同


宿迁骆马湖-年度计划


金湖教育网-结婚父母贺词


校庆文章-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白岩松演讲稿


门可罗雀是什么意思-周庄水韵教案


母亲节祝福-江南摩尔


数学评课稿-自考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