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巡山小妖精
682次浏览
2020年09月04日 22: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青海省地震局-司法考试时间2019


第一单元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坝、 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
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 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
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 睦相处。不同民族
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1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板书设计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反思







2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 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
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
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
点后再指名练习 。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 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
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 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
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
蹦来跳去都不去 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
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
课文朗读 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 教室里优
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3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
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 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
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 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反思













4


2.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 ”等5个生字。掌握“假”这个多音字。
会写“落、荒、笛”等13个生字。认读“湿润、荒野、簌簌” 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
意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
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 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
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 》《文明的危机》等。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荒 笛 罚 假 裳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荒—谎
B.换偏旁记忆的字:笛—油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湿润:潮湿润泽。
荒野:荒凉的原野。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5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段讲了什么内
容?教师相 机指导。
3.说说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段(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段(第7自然 段~第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
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板书设计
2.花的学校






教学反思









6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段。
A.教师指名读。
B.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 )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
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 怎样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你认为花会从
什么地方跑出来呢? 教师引导,启发想象。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
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狂 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
的情景吗?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你是怎么 理解“雨一来,他
们便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段。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
“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7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 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
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 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
上交流。
板书设计
2.花的学校






教学反思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诵、例”等11个字, 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私
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8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 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
孙中山先生。
2.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
就要问。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
要问谁? “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师: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请“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生读生
字,相互指 正。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分组识字竞赛。
三、整体感知。
9

1.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时、
鸦雀无声” 的词义)还有什么不懂的?
2.指名分读课文正音。(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座互相交流后,举手回答。(这
篇课文记叙的是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
的故事。)
四、学习生字。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
评奖。
五、课堂作业。
1.抄写写字表一遍。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一段话。
板书设计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反思











10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
2.听写本课生字。
二、四人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交流: a.从“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
成得极为出色, 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 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 ,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
真、执著的态度)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 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
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 式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
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
的意思 。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提出来讨论交流。
5.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
1.(出示PPT)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同学们,我这里有一 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
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1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⑧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五、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
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 好问精神。
2.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3*






教学反思











不懂就要问







12


口语交际 1.我的暑假生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锻炼语感。
2.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认真听别人说话,不要打岔。
3.学会对别人说的话进行评价。
教学重难点
1.表达时要口齿清楚,声情并茂,并配合图片动作等。
2.注意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前因后果表达清楚。
课前准备
生活照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老师课余生活的照片)漫长的暑假生活很快过去了,老师在暑假里经历了一件新
鲜事,请大家说一 说老师在做什么啊?
二、问同学们看相片的感受。
问:想不想知道老师在暑假做了什么啊?
三、结合照片,老师讲述自己暑假经历过的新鲜事。
四、让学生复述老师的经历。
1.注意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
2.师生共同点评。
(讲故事一要选别人感兴趣的事,二要恰当地选用图片和实物)
五、分小组讲自己经历的新鲜事。
1.交流自己经历了什么新鲜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其他同学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六、每组选派一名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经历的新鲜事。
1.生讲,师略记条理。
13


2.予以讲评、梳理。
七、评比。
大家评比谁讲得最好,评出讲故事小能手。
八、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1.我的暑假生活







教学反思









《猜猜他是谁》作文教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
2.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轻松导入。
14


1.猜猜他是谁。
这节是作文课,我们先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 字就叫“猜猜他是谁”。
要求学生说出你的好朋友的一些情况,让同学们猜一猜你说的是谁,在最短时间 内被同
学猜出来说明你介绍得很好,能抓住朋友的特点来说,这样的同学为胜者。你们愿意一
起 游戏吗?(学生自由上台发言,隐去姓名随意介绍班上的一名同学,其他同学根据自
己的判断,说说这个 同学是谁?并说出性格特点、外貌特征等。)
2.让同学们猜一猜,猜对的同学要说一说你是如何想到的。
3.评价刚才说的同学是从哪几方面说的。
4.明确写人的要求: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总结 一下,你要如何介绍才能让同学们
很快地猜中你说的那个人?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2)
(1)说相貌上与众不同的地方,并按一定的顺序。
(2)抓住性格、语言、行为及爱好的突出特点。
(3)讲清楚相应的具体事例。
二、介绍同学,交流讨论。
1.想一想,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介绍一个人?(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3) 外貌、性格、爱好以及优缺点等。
2.全班交流:别人是怎样评价这个同学的?你认为他最突出的一两个特点是什么?
3.同桌互说互评,尝试口头习作。
(1)要求抓住一两个特点介绍一个同学。
(2)互相评议介绍得是否具体。
三、听范文,打开思路。
15


1.老师朗读一篇介绍自己同学的文章,请同学们听清楚:
(1)老师从哪几方面介绍这个同学?是如何介绍的?
(2)为了能更突出特点,老师用了什么具体事例?
2.课件出示例文 (课件出示4)
他有一头黑油油的头发,弯弯的眼睫毛,亮晶晶的眼睛,眼角 底 下有一个调皮的
小黑点。他性格有点内向,不爱说话 。 他有一对甜甜的酒窝,一笑起来 特 别好看。
他喜欢运动,每次都跑在最前面。他上课认真听讲,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作业很整
齐 ,字写得很大、很漂亮,每次考试他都是最好的。我喜欢他,他是我的好榜样,我要
向他学习。
他是谁,你们猜到了吗?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方法。
(课件出示5) 按一定顺序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不必面面
俱到;通过 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的特点等。 (板书:外貌特征 具体事例)
四、玩中交流。
1.玩“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让学生自主练说。
2.说中抓住学生说不准确的地方进行对 比观察:区分高矮、胖瘦、脸型、衣着、爱
好等方面的差异。
3.学生选择一个同学进行认真 仔细地观察,让别人不知道你在观察他。和同桌说一
说,猜一猜。
五、学生习作。
1. 写话要求:(出示课件6)
(1)每段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不认识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等。
16


(2)突出人物特点(外貌特征、兴趣爱好等)。 (板书:兴趣爱好)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品读欣赏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举 办活动;猜猜他是谁?看看你根据谁的作文猜出了他
的写作对象?是依据哪一点出来的?
2. 哪些同学的写作对象没有被猜出来,就把那篇作文展示出来共同修改。七、学生修改
自己的作文。
板书设计
《猜猜他是谁》作文教学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积累《所见》一诗。
2.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表达句子意思。
3.在班里组 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小组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
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和完 善的地方。
教学重难点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小组内成员策 划活动方案。成
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的地方。最后开始实施方案。
17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让同学把课本看到第一课,找到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句子。
2.点名让学生大声朗读出来。
3.男生、女生分别读一些有新鲜感的句子。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4.师总结:有新鲜感的句 子一般都运用了某些写作手法。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还
可以尝试仿写。
二、词句段运用
1.把课本上13面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两行词语找男生读一次。
2.学生都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3.分组说说自己的发现。
4.师点拨。
5.课下让学生积累词语。
6.老师点名让学生读课本演示出来的三个句子。体会句子意思。
7.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8.同学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教学反思



18








第二课时
一、组织兴趣小组。
1.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建立兴趣小组。
2.小组内为取小组名字献计。
3.最后把小组名字定下来。
4.学生间相互交流 活动内容。老师在一旁点拨,然后学生再思考。活动内容要围绕
小组名字来。
5.老师总结,学生课后思考。
二、日积月累
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3.生模仿读。
4.同学间比赛读
5.师生合作、表演。 然后竞赛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4.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9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
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 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
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 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
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 ,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
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 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
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
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
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
是_ 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 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
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
20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 森。在岳麓山腰青
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 周
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
山。 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
亭、岳麓书院、麓山 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
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 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
叶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
谁愿意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呢?如:
我想请XX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后这位同学有权请后面的同学回答他提出的问题。
5.预设问题:
(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
寒山、石径。
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
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
意思?
(4)“霜叶”是什么意思?“红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
进一步研究。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21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 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
方都可以提出来。(生提问)
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2)“白云生处”说明山 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
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
(3) 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
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 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
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 中,激动不已,怎能不
停下来细细观赏。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
(4) (课件: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
到了枫 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
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
是啊,二月的鲜花 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诗人仅仅
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诗人更重要的 是在赞美什么呢?(请注意“霜叶”的“霜”。经
霜打过的枫叶一般都是怎样的?你认为诗人在赞美一种 怎样的精神呢?)枫叶那种不屈不
挠,顽强抗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吗?
五、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找出你认为重要的 词句,带着
赞美的语气朗读。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六、课外作业。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一首好诗是美的,一 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游览岳麓山看到
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 吗?
板书设计
22


4.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介绍引入
同 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
叫苏东坡。他很欣赏一 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
下这首诗,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3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六、指导书写
1.师写生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4.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 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
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 了什么吗?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下这首诗。(课件显示课题——夜书所见)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观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24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出示生字卡片 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放映第三张幻灯片,
重点指导生字词)
3.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句诗的意思。
(放映第五张幻灯片,画面中出现两个问题。)
问题一: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
问题二: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放映第六章幻灯片,画面出现参考答案:)老师重点点拨理解:
答案一:诗中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灯明。
答案二: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拓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放映第七张幻灯片)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板书设计
4.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


25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 者就
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 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
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 员,上海作
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 br>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
本课就选 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 国人种植于上海的
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 或
26


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 ,是世界著名的优良
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板书设计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7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 的地毯,从脚
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 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
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 的地毯”、“每一片法国
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 ,这多像
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
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 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
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 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
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28


(湿漉漉)的水泥道 (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 (青灵灵)的树叶
板书设计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反思












6.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丰”等13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
子”等1 6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
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29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
秋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 br>b.有位作家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
雨犹如一位变 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 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
和段落多读几遍。
4.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读给同桌听听。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30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 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
词需引导学生理解。
(3)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 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
所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
(4)品析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 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优美的
语言表达出来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点评。
五、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注:注意区别“飘、漂、票”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
醒大家?
3.练写生字。
板书设计
6.秋天的雨





教学反思
31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 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
得格外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
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
被香味勾住 ?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
做的事 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
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
好朋友关心 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32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 :“它告诉大家,____________。小喜鹊____________,
小松鼠______ ______,小青蛙____________,松柏_____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_ ____,
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三、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
分。 < br>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美 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
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
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作铺垫。
板书设计
6.秋天的雨



教学反思

7.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教学难点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一、导入新课
1、春天有五彩斑斓的鲜花, 夏天到处是异常茂盛的绿树,冬天遍地纷纷扬扬的雪花,
那么秋天呢?在你的眼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33


((预设: 1:秋天硕果累累;2:秋天瓜果飘香;3:秋天天高云 淡;4:秋天庄稼
大丰收,农民伯伯可高兴了。)(天气凉了,树叶变黄了,从树上纷纷落下来,地里的 庄
稼都成熟了,苹果红了,石榴裂开了嘴,大雁南飞,小动物忙着准备过冬的粮食)
2、同学 们,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听的声音呢。让我们一
起走进秋天的世界,去听听秋 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
这是一首现代诗,谁来读课题?
生:听听,秋的声音。
师:后面的“听”要轻声;注意题目中的逗号,这个逗号提示我们要仔 细去听;听听,
秋的什么?生:秋的声音师:听听,谁的声音?生:秋的声音 (引导学生读好重音)三、
初读,听秋声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秋的声音吧!打开语文书第46页,
1.初读
要求:有感情 的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在每一小节
前标上序号。2、检查生字词掌握 情况。
这首诗很美吧,诗人运用的词语也很美。让我们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带读。)
手臂刷刷蟋蟀振动
歌韵叮咛掠过歌吟
辽阔大厅绽开匆匆
3、通过初读课文,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
(生说,师随机板书。)
板书:
黄叶刷刷
蟋蟀口瞿口瞿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
(学生都会说到这四种可以用耳朵听到的声音,而不可闻但可感觉的声音在第5段)
师:秋的声音只有这些吗?还藏在哪儿了?(引导读第5节)
板书:在叶子、小花、汗水、谷粒……
34


师:前四种声音是我 们可以用耳朵具体听见,后面的声音是我们听不到,但可以感受
到的,到处都有秋的声音,这是秋天给我 们带来的一种美好感觉。
四、品读,说秋景。
那同学们,你最喜欢那种声音呢?为什 么?
(预设:1、我喜欢“蛐蛐’的声音,因为蟋蟀的叫声想唱歌一样好听。2、我喜欢刷
刷的落叶 声,这告诉我们秋天来了。)说得好!
请同学们再来轻声读或默读课文1至4节,边读边想象画面,并 说说“你仿佛听到什
么声音?看到什么景象?”
1.读的很认真,谁先来读第一节?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
黄叶和大树在道别时,他们说了些什么话?
(黄叶说: “大树妈妈,我真舍不得你。”)
(大树说:黄叶你不要走,你走了我会想你的。)
(黄叶说:大树,你不要伤心了,我落到地 上,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肥料,到时你
会长得更茁壮,我也会更茂盛。)
瞧!大树听了黄叶 的话乐了,大家也乐了。所以咱们读这一小节时,一方面要读出他
们道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还要读出对 黄叶的赞美之情。
学生齐读第一节诗。
2、在黄叶和大树告别的同时,看蟋蟀它在干什么?谁来读第二节。
学生: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口瞿 口瞿”,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你仿佛听到了蟋蟀在说什么?
学生:我仿佛听见蟋蟀说:再见了,阳台,我明年春天还回来唱歌给你听。
“歌韵”在这里指什 么?
(学生1:歌声、歌曲。)
老师知道大家个个都能歌善 舞,其实蟋蟀也是动物界一位非常出名的歌唱家,它的叫
声非常动听,好像在唱歌。“歌韵”在这里指的 就是蟋蟀的歌声。
看,秋天多美好,黄叶不想走,蟋蟀也不想走, 我们一起来当当可爱的小蟋蟀吧!
(男女生赛读)要读出它对秋天的留恋,喜爱之情。
3.这时大雁来了,它又在和谁告别呢?谁来读一读。
35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大雁对白云说了什么?——
学生1:白云,再见了,我要去南方过冬。
她还要“叮咛”几句什 么?——
学生2:天凉了,要加衣裳,别着凉。
这就是“暖暖的叮咛”。白云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
这时候秋风也来了,秋风掠过田野,最开心的是谁啊?(农民伯伯)谁来读一读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秋风在歌唱什么?——
它又会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呢?
(秋风会对农民伯伯说:1.“丰收了,丰收了,快到田里收 稻谷吧!”2、玉米丰收
了,农民伯伯快来采收吧。3、大豆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收割吧。)
这真是一片丰收的美景啊!农民伯伯们乐得嘴都合不住了,我们用朗读来表达丰收的
喜悦之情吧!
生分两组比赛读课文第三节。
4.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 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
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秋天的一切 是多么
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全班朗读。
五、续写,写秋声
1.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
谷粒里。 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其实秋的声音还
有许多,你还能听到哪些 秋的声音?
(苹果成熟后掉在地上的“扑嗵”声。小溪流水的“哗哗”声。收割机的“隆隆”声。青蛙的叫声 “呱呱”。燕子的声音“喳喳”。“哗啦哗啦”稻海翻起波浪。“嘿呦嘿呦”
小蚂蚁忙 着准备粮食过冬。“滴答滴答”秋雨在练习弹琴。“哈哈”是农民伯伯收割时的
欢声笑语 。“哗哗”是秋风和落叶跳舞的声音。)
2.老师:大家听到这么多声音!老师这里也有几幅秋天的画 面,想不想看看啊?看了
这些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3.秋的声音令人遐想, 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模仿诗的1、2、3小节,把自己
听到的声音写下来,每人写一小段。
(听听,秋的声音,
36


黄叶纷纷落下,
“呼呼”,
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临。
听听,秋的声音,
秋雨落在地上,
“沙沙”,
弹奏出动人的琴声。
听听,秋的声音,
蜜蜂翩翩起舞,
“嗡嗡’,
是它收获甜蜜的欢歌。
听听,秋的声音,
石榴露出笑脸,
“哈哈”,
美丽的籽儿撒下阵阵欢笑。
听听,秋的声音,
小朋友们在郊外游玩,
“哈哈”
是他们欢笑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
田野里一片金黄,
“咔嚓”
这是农民收割稻谷的声音。)
六、课堂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
来感受秋声 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有感情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7.听听,秋的声音

37







教学反思



















习作:写日记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掌握日记 的格式、内容,明白写日记就是把一
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下来。
2、将 今天来上公开课的事情按照开始、经过和结果记下来,要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
写成一篇日记。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养成
爱观察、善 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并逐步培养自己写日记的习惯。
38


教学重点、难点:
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所见所闻所感。
课前准备 写日记要求,一则日记范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你们捉过鱼吗?
2、好!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和你们一样大的学生写的一篇日记 ,看一看文中的这位
小朋友是怎么捉鱼的?看一看他最后捉到鱼了吗?
3、教师范读日记,学生看书。
4、问:小朋友捉到鱼了吗?你觉得这件事情有趣吗? 5、问:是啊,今天我们一起享受到了小朋友捉鱼的乐趣。同学们想一下,如果没有
这篇文章,没有 这篇日记,我们能这么快乐地享受到小朋友捉鱼的乐趣吗?不行吧!如果
没有这篇文章,没有这篇日记, 这个乐趣也只能埋在小朋友的心里,没人和他一起分享,
那多么可惜啊!如果小朋友不把捉鱼的这个乐趣 写下来,没有这篇文章,没有这篇日记,
时间长了也就忘记了,那又多么可惜啊!
值得庆幸的 是,这位小朋友把他捉鱼的这件事和捉鱼的乐趣用日记的方式写了下来。
这才让小朋友珍藏了他自己生活 中的这段有趣的往事,这才让我们同小朋友一起分享到了
他自己生活中这段有趣的往事。
所以 啊,同学们写文章、写日记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写文章、写日记又是多么有趣
的一件事。不管时间过去 多久,不管日月如何变化,不管世界如何发展,我们都可以用写
文章、写日记的方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 感写下来,并用文字的方式永远地保留下来,这
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把当天看 到的事、听到的事、想到的人事
物写下来,就是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是很多有成就的人一个共同 的特点。
二、看看你们会不会学----读懂例文
1、学生快速浏览例文,思考:日记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区别呀?
(1)格式不一样:日记的第一行要写上某月某日、星期几以及天气情况,然后再写
正文。
39


用笔在语文书中画出来,全班来读一读。
(2)指导生分别在作文纸上和条纹纸上写一写。
指导写日期,天气的格式,强调漂亮美观,一般开头空1格,每写一个内容空一格。
(3)正文空2格。
2、学生再读例文,体会文中的趣味。
(1)请小朋友再读读 这一则日记,虽然不长但是很有趣,把你觉得特别有趣的地方
画出来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这样写就有趣 ?
(2)小组里交流。
(3)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写就有趣?
捉鱼的动作:逼到、舀进、抓住。
小鱼的机灵:逃走了、一挺身、滑到了。
捉鱼的心情:没想到这鱼那么机灵、我想这下你可跑不掉啦、弄得我哭笑不得。
板书: 真实 明白 通顺
三、看看你们会不会写——仿写日记
1、学生回忆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想今天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做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其
中有你觉得特别有趣或者挺有意思、值得写下来的事情吗?
2、提炼题材:今天上公开课
师:每天都上课,但是每天都上公开课吗?那可值得好好去写写,怎么写呢?
3、同桌讨论:
公开课可以写什么内容?
上课的心情 上课的准备 上课的老师 听课的老师 上课的过程……
提示:这么多内容,自己多问几个问号?再一个一个回答清楚,这个作文肯定符合30 0
字的字数要求了。好日记的检验的标准就是你把这篇日记写完,带回去给爸爸妈妈一看,
爸爸 妈妈就知道你今天上公开课了,上了什么内容,怎么上的,写清楚说明白了,你就成
功了。
40


4、指导写:上课前 课堂上、下课后
(1)怎么想怎么写;怎么说怎么写;怎么做怎么写;
(2)师生评议。
5、学生练写。
小朋友说得很精彩,我们赶紧把它写下来,免得溜走了。如果把你们刚才说的 写下来
就是一篇很好的日记了。
四、指导互改
1、学生练写草稿。
2、同桌互评,互相帮助纠正补充。
3、学生互荐作品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4、学生修改,誊写习作。
五、写作儿歌
多观察能把文章写真实;
多思考能把文章写明白;
多修改能把文章写通顺;
多读书能把文章写精彩。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2.知道哪些词语形容哪些季节。用正确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3.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4.积累一些描写季节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2.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41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组内交流一下,当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应该怎么做?
2.班里讨论一下有哪些形容季节的词语。
3.使用钢笔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一些春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春天的词语。
2.(出示一些夏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夏天的词语。
3.(出示一些秋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秋天的词语。
4.(出示一些冬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冬天的词语。
5.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学生相互交流。各自说说自己理解词义的方法。
6.教师在一旁点拨。
三、书写提示
我们的汉字博大精深,要想写好看的钢笔字,就要注意执笔的姿势和坐姿。
1.观察钢笔字,你从中学到什么?
2.怎样才能把钢笔字写得规范、端正?
横画要写的平稳,竖画要写的端正,横平竖直,字就会平稳端正。
3.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
4.书写练习,老师边走边看,指出错误。
5.展示、交流、评价。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9个词语。
42


2.学生看课件和老师一起诵读。
3.小组讨论一下还有什么类似的词语。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教学反思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把握“答”、“应”、“骨”、“几”多音字
的读音。
3.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的同时,获得语言
概括能力的 训练。
4.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5.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43


教学重点
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 有何
感受?(指名说)
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广。今天吴老师也带着同 学们去一个
神秘的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0课。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 处行走。
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 ,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预设学生
可能提出的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 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
行?)
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 里旅行的)结合图片指
名让学生写写“蟋蟀”,并说说识记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 找到的信息。(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18小节
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
过渡语: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
2.学习多音字“答”。
44


课件出示多音字“答”,指导学生朗读。
3.探究原因。
同桌进行 口语练习(用课件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说红头到牛肚子旅
行的原因。)
过渡 语:对于红头来说,这次旅行纯属意外。红头是怎样进行这次意外的旅行的?
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课文 的8-20小节。
(三)再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提出合作读书的要求:
(1)女同学读红头说的话,男同学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2)边读边思考: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2.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1)课件出示多音字,学习多音字,相机指导书写“应”,指导理解相关词语。
(2)指名说说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A.指名说。
B.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3)口语练习:由于得到青头 的帮助,红头顺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红头的
旅行路线是怎样的?请与同桌合作完成下列练习。
红头从________走到________,又从________来到了________。最后 ,在牛________
的时候,随着________。
(过渡语:牛到底有几个胃?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
(4)指名结合画面内容完成以下口语练习。
牛共有________胃,前________,只有________。
四、归纳小结
1.初步了解科普童话小品的文学体裁。
师:课文用童话的形式,通过红头在牛肚子旅行的经 历,向我们介绍了牛胃的特殊
构造及功能,这样的体裁就是科普童话小品。
2.概括分析,明晓事理。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得到青头的帮 助,它也不可能
顺利地从牛肚子里出来。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悟?(预设学生的回答:相互
帮助,团结友爱,遇事冷静不慌张)
45


是啊。不论我们遇到什 么样的事,都不能紧张,一定要发挥聪明才智,冷静处理好
事情。更重要的是学会互相帮忙,共同解决困 难。请记住:团结就是力量。





















一块奶酪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 生字,认读“诱人”、“恼火”、“犹豫”等词语,掌握“处”“稍”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 爱护幼小的品质,蚂蚁群
体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蚂蚁们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
46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吃过奶酪吗?好吃吗?
面对一块美味诱人的奶酪,搬运奶酪的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了
解一下。
板书课题:“一块奶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 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
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ppt朗读课文的指导方法,按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内容?教师相机 指导。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事。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受,读出感情。
(一)默读课文,思考:
1.蚂蚁队长的禁令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2.蚂蚁队长想吃奶酪吗?结合文中句子说一说。
3.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说说理由。
(二)小组交流讨论,把自己想象成是其中一只蚂蚁。
(三)全班交流,根据交流,出示ppt句子,边交流边读句子体会,师随交流板书:
蚂蚁们多么自律,多么有毅力!他们的心真齐啊!
蚂蚁队长严格遵守纪律,不违反禁令,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体会。
『本资料来自』
五、课外拓展,说一说。
47


结合课文的学习,联系生活中曾经 遇到的这样有诱惑力的事,当时怎么做的?学习
后觉得应该怎么做?今后在生活中面对诱惑该怎么做?
六、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七、小组内演一演这个故事。
注意指导学生表演时的动作、神态,把蚂蚁们的心理活动演出来。
八、知识拓展。
出示ppt:
奶酪(cheese),又名干酪,是一种发酵的牛奶制品,类似酸牛奶,比酸 奶浓度高,
近似固体食物,营养价值更丰富。


习作3 我来编童话
教学设计:
1.看图编写童话故事,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能了解童话故事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培养一定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简单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想象力的培养。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多媒体:(上课开始,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现白雪公主的画面。)
随着画面的出现,教师给学生讲《白雪公主》的故事。
2.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 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请你们先在小组
然后选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
(1)小组交流。
48


(2)全班交流。
3.小结并 板书课题: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让我们今天也一起走进童话世界。(板书:走
二、点拨角度,开阔 思路。
1.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及《白雪公主》的故事加以点拨,明白什么是童话。
2 .教师讲解: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物体人的感情。同时
通俗地说, 就是坏人非常坏,好人非常好。
[出示多媒体:童话特点:(1)大胆的想象(2)有趣的内容(3)生动的语言]
三、自主审题,明确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读习作的要求。
2.小组讨论这次习作要求有几方面的内容。
四、观察动物,展开联想。
1.出示投影:有关动物活动的片断内容。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
3.指导写作:
(1)故事的人物不宜选得过多,可以是书上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
(2)想象“故事”要注意说清楚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么发生、怎么发展、结果怎样。
(3)你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可以直接写出来,也可以蕴含在故事
4.选择 动物,编写故事。『本资料来自』
(1)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他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
(2)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写作。
二、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1.把写好的故事读给同学听,分享习作的快乐。
2.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3.学生修改作文。
三、学生把修改好的作文誊写在作文本上。
如需下水文请点击:《习作3我来编童话》习作指导(含下水文)
教学反思:
要大胆地让学生去想象,创新,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从而使学生体验创作童话故事的乐趣
49


于严谨,能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即可。
第三单元习作指导
我来编童话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本次习作主要是写童话。我们要以发挥自己 的想象,写出以事实为基
础的有想象力的童话。
2.选定内容:
(1)故事里有哪些角色。
(2)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哪里发生的。
(3)他们在那里做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
4.表现手法:开门见山,首尾呼应。
5.结构顺序:先交代时间、事情的起因。接着描写啄 木鸟看病和治病的过程,最后
写治好病后的啄木鸟和树的心情。
(本资料来自)
下水文:
啄木鸟治病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小猴爸爸风风火火闯进了啄木鸟的诊室, 慌慌张张地说:“我
的桃树要死了。前一段时间还好端端的。可前两天开始,它好像快干枯了。眼看我就 有
鲜美的桃子吃了,这下可泡汤了。你快去我家看看吧。”
50


来到小猴家,啄木鸟医生看着那棵桃树,从容镇定地绕着树枝飞了一圈。啄木鸟一
边飞,一边细心地观察 :“这棵树啊,如果不是缺水,就是树虫惹的祸。”果然,他看
见树上有许多小洞。于是,啄木鸟医生就 用尾巴支着身子,用爪子抓住树干,稳稳当当
地站在树干上,把它尖尖的嘴巴,伸进树洞里,把一只黑色 的毛毛虫叼了出来,给猴爸
爸看了看,然后吃了下去。
治完病后,啄木鸟说:“猴爸爸,你放 心好了。我保证你会有桃子吃的。包你吃个
够。”猴爸爸很感激啄木鸟医生,说他是森林好医生。 两个星期后,桃树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生机盎然。小动物们在树上玩耍,猴爸爸
也收获了很多桃子 ,他拿出桃子和森木里的动物一起分享。
开头扣题,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用“风风火火”写出小猴爸爸的紧张的心情。
动作描写,写出了啄木鸟工作认真。
首尾呼应。
童话世界多么神奇啊!我们也来编一个童话故事吧。
语文园地三
教学设计:
1.以童话为内容进行交流,要讲清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 从
中受到的启发。
2.通过“减一减”的方法,认识一些新字。能自己发现这些字在读音和字形上的特
点。
3.通过“读一读”对学生写字进行巩固,并能够自己发现这些生字与偏旁之间的关
系。
4.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试着修改自己的
习作。
5.积累一些谚语。
教学重难点:
1.能感受童话的奇特,和同学交流童话带给你的启示。
2.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51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与同学们交流童话的特点。
(1)童话世界里的人物、动物、植物都会说话。
(2)童话世界里的居民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2.说一说,在这些童话里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3.读完童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你打算在生活中怎么去做?
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
(1)同桌之间读一读。
(2)齐读。
(3)指明读。
2.如果去掉这些生字的读音,你还认识它们吗?
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读读这些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A.小组交流。
B.全班汇报。
这些字都有“口”字旁,说明都与口有关系。
C.你能在写几个这样的字吗?请你写一写。
D.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2.学习修改符号。
a,认识什么是修改符号。
B.明确修改符号的具体意义。
C.学会运用修改符号。
4.巩固练习,修改符号的用法。
(1)爸爸尚班走了。
(2)妈妈穿着一件红裙子,一顶帽子。
52


(3)果园里有许多水果:苹果、鸭梨、黄瓜和桃子。
A.学生练习修改,并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B.小组内交流
C.全班交流
D.展示、评价。
5.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
2.学生随教师诵读。
3.说一说,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A.小组交流。
B.汇报。
4.生诵读。
5.尝试背诵。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 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
感受汉语的丰富。引导发现时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学生用自己 的话大致说清即可。
“日积月累”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学目标
1.会认“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晒、洞、准”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准 备、吃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想画面。
3.品味语言, 感受故事独特的表达方式,并在反复朗读中预测将要发生的故事。并从课文中画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的朗读,找出依据,预测将要发生的故事。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5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揭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你见过一百多年的老屋吗?想象 一下老屋的样子,怎么想都可
己的想象。(引导学生想象老屋之“老”)今天,就让我们去课文中找一找 老屋总也不倒的原因吧!
2.板书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3.教师配乐范读。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座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相信同学们肯定知道其中的 原因。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
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三、朗读练习。
1.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暴、壁、晒”。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暴”是上下结构,注意“氺”不要写成“水”。
“壁”下面的“土”要写得宽一些,能托住“辟”,与它相近的字“劈”注意区分。
“晒”左右结构,左面的“日”字旁千万不要写成“目”字旁。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在老屋身上发生的事情有哪些呢?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54


1.第一、二自然段。
(1)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你能说说老屋是什么样子的吗?老屋为什么准备倒下去?
(2)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老屋存在的时间、老屋现在的样子、用途等方面想象、讲述。
(3)老屋已经这 么老了,根据这一点,你能预测出什么结果?你的预测和课文中所描述的一样吗
候,你觉得应该用什么语 气来朗读呢?
(4)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好评点,然后练习练习。
(5)指名朗读,最好对学生的评价(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本资料来自〗
2.第三、四、五自然段。
(1)“等等,老屋!”这是谁在和老屋说话?他和老屋说了什么?老屋是怎么做的?
品读下列句子:
①“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小猫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品质?
②老屋低下头 ,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从加
你是老屋,你会怎么做?
3.第六自然段。
(1)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读完这句话,你觉 得老屋能倒下吗?你
4.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
(1)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第几自然段?用笔画一画。
(2)有哪些小动物遇到了困难,需要老屋帮助?他们分别遇到了什么困难?
(3)老屋每一次都是怎么做的?
(4)你觉得老屋能倒下吗?为什么?
5.如果你是老屋,帮助了那么多遇到困难的人,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去做?
三、分角色朗读,现身表演,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选择一个学生演老屋,3个孩子演其他的 小动物,其他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课堂上情景
四、续写故事。
还有谁遇到了困难,需要老屋帮助?按照文章的写法,想一想,写一写。
板书设计:
55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小猫 遇到了暴风雨
老母鸡 孵小鸡
蜘蛛 好饿助人为乐
教学反思:
在这个童话中,有几处 写了“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但是要学生
印象,也许他们还体会不出来,也 说不会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老屋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学中需要让
一次,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 下的时候了!”我让学生做出老屋将要倒下,放弃一切时
在全文学完后,我和全班学生一起进行故事情景 表演,一个学生演老屋,3个孩子演其他的小动物
在边读边演的过程中把课文内容再现,有助于帮助学生 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教学目标
1.借助阅读,在观察、想象、发现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情趣。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并学会有理有据的
预测故事将要发生的事情。
3.合理地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学会通过故事情节预测故事的发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位特别的先生来到了我们的童话乐园里,他是谁呢?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在打开课文之前,让我们看看胡萝卜先生给我们布置了哪些任务?
(1)自由读课文五分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真读课文,看看在胡萝卜先生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2.本课中出现了几个生字,谁能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读看。
56


A.指名学生读。
B.加上拼音读。
C.让我们将词语送入句子读一读。
我们刚才不知不觉就完成了胡萝卜先生给我们的第一个任 务,谁来完成第二个任务
呢?能告诉我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环节。 < br>1.孩子们,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因为近视而漏刮了一根。这根胡子蘸到
了甜甜的果酱 疯长起来。你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怎么样?
浓密的胡子令胡萝卜先生很发愁,但这根胡子在别人看来 却有着另一种意想不到的
用处。(大屏幕出示这段内容)
A.读课文的时候根据课文中的关键 词语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
份子,就能体会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自由练读)
B.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对自己来说是烦恼,对别人来说呢?
C.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帮助了小男孩解决了什么难题?
D.帮助鸟太太解决了什么难题?
『本资料来自』
E.还有可能帮助谁解决什么样的难题?想一想,说一说。
所以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3.出示:“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谁来当胡萝卜先生夸夸自己的胡子?
4.设疑感悟:胡 萝卜先生的胡子真是太棒了,不仅帮助了自己更帮助了别人。可是,
胡萝卜先生是那么喜欢自己的胡子, 当他发现自己心爱的胡子被别人用掉的时候,他会
生气吗?为什么?想一想。
小结:我明白了 ,胡萝卜先生不会生气还会很快乐,因为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可是假如有一天,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越 来越少了,甚至用光了,没有了,他还会快乐吗?
不管快乐还是不快乐,我们都能感觉胡萝卜先生有一课 乐于助人的心。
四、创编故事,绘写结合。
(1)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的很神奇啊,帮助了 那么多人,让那么多人快乐。当胡萝卜
先生继续往前走,还会发生什么样神奇的故事呢?用你的画笔画下 来并写一写你的故事
吧。
(2)评价交流。
板书设计:
57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胡萝卜的长
胡子帮助了小男孩→替代风筝线
鸟太太→替代绳子晾尿布
……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孩子们兴致勃勃,颇有收获,我也上得轻松、兴味盎然。如果给点时间让
孩子们自主选择胡萝卜 先生帮助别人的一个场景,和同桌合作表演,然后叫几组同学上
台表演,能培养更多孩子的即兴表演能力 和合作参与意识,效果会更好。
不会叫的狗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认读课文中出现“吗、讨、厌、怒、批、访”等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创造的能
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及不幸,要学会和善待人,互相尊重, 对
小狗的遭遇产生同情心的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请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篇,并说明理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的名字叫“不会叫的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
到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14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58


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划(边读边划出生字所在的词语)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我想你们一定 掌握了不少知识,谁来说说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你真了不起,只读了一遍就知道 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
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来拼读下面的生字。
干吗 讨厌 批评 来访 搞不清 刀叉 压根儿 差不多
4.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下面我们 男女同学比赛读,看看谁读的好。你们读得很棒,
为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三、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只狗为什么要学叫?都向谁学了?
四、品评形象,深入理解。
1.想想文中一共出现几只小动物?
2.公鸡和杜鹃出 于什么心理教这只狗叫的?教的时候表现怎么样?狗学的时候表现
怎样?从文中找关键性的词语与句子。
(小鸡-同情、杜鹃-怜悯、狐狸-嘲笑)
3.狐狸为什么嘲笑它?从哪句话中你读出了这种嘲笑的。
4.面对这种嘲笑小狗有怎样的反 应?(指导读出伤心的语气)从动作表现来看你觉得
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呢?(师引导自尊心强并可怜的 狗。)
五、探讨结局,挖掘内涵。
1.课文设计了三种结局,请速读并说说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结局,为什么?
2.你希望这只狗有怎样的结局?请为这只狗续写个结局。
六、联想续写,布置作业。 读童话需要一颗童心,还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用心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真
与假,这样真实的 生活自然会从你的笔间流出。学完这篇童话相信你也会按捺不住写作
的欲望,请你提起你手中的笔来表达 自己的心声。
为此文加上第四个结局,最好能像作者一样,在文中有一个关键句来表达自己的观
点。
59


[本资料来自]
板书设计:
不会叫的狗
小公鸡 同情
小狐狸 嘲笑
杜 鹃 怜悯 和善待人,互相尊重
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安排了一个续写结尾的环节,但这个环节到底应该安排在哪里 ,
一直没有定下来。按常理应该是安排在分析完课文之后,因为先把握文本再进行写作训
练更符 合教学规律。
口语交际4名字里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名字或他人的名字。
2.对名字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清楚其中蕴含的意义。
3.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勇于评价,学会评价。
教学重难点:
1.表达时要口齿清楚,思路清晰,讲清名字里蕴含的意义。
2.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勇于评价,学会评价。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 ,每一个名字往往都蕴含着父母对你们的期待与希望,你知
道自己的名字里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请跟大 家说一说!
二、小组合作,交流。
和同学说一说名字的含义或来历,可以是关于自己名字的 ,也可以是关于他人名字
的。听同学讲的时候,如果有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向同学提出来。
注意:要学会倾听,有不懂的地方,适时发问。别人讲话时,要有礼貌地回应。
通过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60


四、全班交流。
1. 每一组挑选一名同学,与全班同学互相交流,讲明名字里蕴含的故事,说清父母
对自己的期待或希望。注 意:口齿清晰,讲述完整具体。
2.听了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感受?
3.讲讲今后的打算。
4.师生共同点评
5.评比:谁讲得最好。
五、作业。
回家和家里人说一说,你从同学的讲述里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并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来体会名字中包含的意义,以及
父母为我们起名字时寄托在里面的希望和对我们的爱。并且能够了解一些名人的名字的
含义,以 此增加语文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习作4 续写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续写的相关知识;学习编写习作提纲;积累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
2.通 过思维训练、创设情景、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路,
使学生明白怎么写,如何写 好等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及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思维训 练、创设情景、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路,使
学生明白怎么写,如何写好等问题 。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习作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思维训练,认识“续写”。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句子,请你们发挥想象,将句子补充完整。(出示扩句)
(1)春天 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啪”,花瓶打碎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


小结:春天的景物是什么样的?花瓶打碎和我有什么关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引导学生想象填充。
过渡:刚才我们是进行扩句训练,大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 想象力把句子
补充完整。今天咱们要完成的作文——续写形式跟扩句相似,不过有一定难度。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续写?(指名读)
出示:续写就是抓住“续”字,在原文的基础上想象和推测,接着 原材料的故事情
节延伸下去,直至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二、提炼要点,明确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
第一幅图:
同学A:“我上个星期过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
同学B:“我也刚满九岁,全家人一起给我庆祝了生日。”
同学们围在一起议论起自己的生日。
第二幅图:
李晓明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心想:我的生日也快到了,可是……
第三幅图:
同学A对同学B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我们一起为他庆祝生日吧……”
第四幅图:
结果会是什么呢?
以上是这幅图中提炼到的信息,即:只讲了事情的开头,没有详细地讲述事 情后来
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思考:从习作要求中你弄懂了什么?
2.教师引导归纳出示:
(1)范围:记事材料作文(给出开头,续写经过,结果)。
(2)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3)要求:展开想象;写清楚;写具体。
三、创设情景,师生续编故事。
1.谈话出示语言片断:(既然根据材料续编故事,那么我们就得弄清材料内容。)
下课了, 同学们在一起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况,可是李晓明的生日也快到了,但是
他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我们应该 怎么为他庆祝生日呢?……
62


2.研读材料:从这段话中,你了解了些 什么?(四要素:时、地、人、事、起因)【板
书:自己的生日】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准备生日】
结果又会怎样?【板书:庆祝生日】今天咱们一起把故事编下去。
小结:在续写之前我们首先要【板书:理清线索】
3.师生口头共同续编故事。
( 1)出示:下课了,同学们在一起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况,可是李晓明的生日也快到
了,但是他的爸爸妈 妈在外地,我们应该怎么为他庆祝生日呢?
(过渡)在续写过程中,除了理清线索之外还要对发生的事情进行合理想象。
回过头来看,在 叙述同学们打算为李晓明庆祝生日时,应该怎么对他说,又会怎么
做呢?李晓明有什么反应?他会怎么说 ?怎么做?
(2)出示:我们为李晓明的生日做了哪些准备?是靠自己还是在朋友及老师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其他同学呢?
(3)在续写时我们还要注意过渡和前 后照应,使文章过渡就是紧扣前文的最后一句
话,很自然地接上去。【板书:语意连贯】
(4)出示:常用的过渡方法有:
A.用一个句子过渡;
B.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
C.用提示语过渡。
(5)对于这件事,我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6)试着给这个故事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 br>过渡:刚才我们共同续编了一个故事,这只是一种情况,可能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
情况发生,请大 家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根据材料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四、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出示讨论提示:
(1)我们为什么打算为李晓明庆祝生日。
(2)我们为李晓明的生日做了哪些准备。
(3)李晓明当时有什么反应?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4)结局如何。
(5)我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2.讨论交流。
63


3.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续写指导
理清线索
语意连贯
合理想象
如需参考范文请点击:部编本三上《习作4续写故事》范文:过生日
教学反思:
读 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
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 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
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 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全面把握材料
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 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
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第四单元习作指导
续写故事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看课本插图的内容,我们可以将本次习作的题目定为“过生日”。
2.选定内 容:(1)写同学们课间讨论自己的生日怎样过。(2)写李晓明为自己的生日
发愁。(3)写同学们打 算为李晓明过生日。(4)同学们为李晓明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
日会,李晓明感动得哭了。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4.表现手法:开门设疑。
5.结构顺序:先写同学 们课间讨论自己的生日怎样过,接着写李晓明伤心的原因,
然后写同学们打算为李晓明过生日。最后同学 们为李晓明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会,
李晓明感动得哭了。
下水文:
过生日
铃铃铃,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到李梅和王明的座位旁聊天。有同学问:“你们的生
日是怎么过的 ?”李梅开心地说:“我上个星期过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蛋
糕。”王明也抢着说:“我也刚满 九岁,全家人一起给我庆祝生日。”刘东问:“李晓
明的生日到了吗?”
64

< p>
李晓明听了李东的话默默地回到自己座位上。他看着窗外,心里想:我也快生日了,
但是… …想着想着就流出了眼泪。
李梅看见了李晓明哭了,就问“他怎么哭了?刚才还好好的呢?我记得过几 天就是
他生日了,应该高兴啊。”王明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我们一起为他庆
祝 生日吧,怎么样?”李梅立刻赞同。
到了李晓明的生日那天,当他走到教室门口,发现教室的门关着, 窗帘也拉下来了,
教室黑黑的。他一边嘀咕:“同学们在搞什么鬼?难道同学忘记上学了?”一边推开门 。
这时候,他惊呆了:他看到了李梅和王明笑眯眯地捧着点燃了生日蜡烛的生日蛋糕向他
走来,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唱着“祝你生日快乐……”。他激动得流下眼泪,说:“谢谢
大家……”李晓明在同学 的祝福声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日。
(本资料来自)
提出问题,激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心理描写,写出当时李晓明的想法。
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我也能找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来续写。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会用查字典的方式认生字。
2.学会用预测的方法理解文章意思。
3.掌握“假、几”等多音字,积累四字词语,熟悉引号的用法。
4.积累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预测的方法理解文章意思。
2.掌握“假、几”等多音字,积累四字词语,熟悉引号的用法。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预测有什么好处?
65


(1)组内交流。
(2)同学之间说一说。
2.为了更好地做出正确的预测,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二、识字加油站。
1.同学们先用字典查“典、基”等生字。
2.同桌间相互检查、互相指正。
三、词句段运用。
1.读准加点的字音。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四个词语中的加点字。
(2)小组交流:组内同学互相读一读。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多音字。
(6)拓展练习。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你能举个例子吗?
2.下列成语有什么特点?你还能说出这样的成语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列三个成语的特点。
(2)小组交流:看看自己的发现是否和其他同学一样。
〔本资料来自〕
(3)指名朗读。
(4)全班交流。
(5)教师引导小结:这三列成语,都是含有数字的成语。
(6)拓展练习。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成语?你能举个例子吗?
3.读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句子。
(2)小组交流: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
(3)全班交流。
(4)教师引导小结:对于人物的语言描写,有的提示语在前,有的提示语 在后,有的
提示语在中间。
(5)拓展练习。
66


你能举个例子吗?
四、日积月累。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 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
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2.小组朗读。
3.师生对读,齐读。
4.看谁最先背下来。
5.背诵比赛。
教学反思: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字、词、句的规律,并进行迁移 。
如“日积月累”等训练,都应该引导学生在自主发现的基础上认字、写词、说句子,而
后以教 材为依托进一步将教学作必要的延伸。
搭船的鸟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师: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喜欢哪种鸟?(谈感受)
2.师出示“搭船”一词,问:你搭过谁的车或船?去过哪里?(生讲)师:一次,一
只鸟就搭 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这位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
去看一看吧!引入新课《搭 船的鸟》。
二、检查预习。
67


学生读文,纠正字音。遇到不 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
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 读。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
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 价。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4.学生描红、摹写。
(本资料来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 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
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 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
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68


2. 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
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
(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 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
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 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
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翠鸟 美丽 嘴——红色
羽毛——翠绿
本领高 翅膀——蓝色
一下子
没一会儿
教学反思:
《搭船的鸟》一课,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 用浅近、朴素而又清
新的语言,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 不
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在教学中设置相
关提问 :搭的是谁的船?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做什么?为切入点作为上好课的先决
69


条件,三个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不仅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把学生很自然地
带入到了 文本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 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
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 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 ,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
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 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2.抓 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
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 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吗?谁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草地。
2.读了课题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草
地)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自由读,检查生字:
( 1)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本资料来自』
3.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70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
理 问题。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 读边思考:文中的这片草地在哪里?草地是金色跟什
么有密切关系?
2.讨论交流:“我们住 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的位置。
“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 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句话告
诉我们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关系。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认真读一读。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样的游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
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分组讨论交流。
我的发现: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花朵(合拢),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
中午,花朵(张开),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拢),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
3.为什么小作者这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有了这一发现之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
2.讨论交流。
3.体会句子的作用:“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你是怎么理
解的?
四、总结全文
71


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神奇的植物,课文里的 小朋友正是因为有一双善于观察、善
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花朵与草地颜色的秘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 透过一棵小小的蒲
公英,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板书设计:
发 现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 金 绿
合 张 合
喜 爱
教学反思:
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
变化,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通过阅读,学生对课前的问题已完全掌握,学会理解 课文内容并非最终目的。语文
教材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的范例。让学生去留心大自然中的事物,练习说说 他们的新发
现,享受发现的乐趣。
第五单元习作指导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本次习作的范围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缤纷的世界可以是写 一
种事物,也可以写一处景物。
2.选定内容:(1)描写一种植物——仙人球。(2)抓住 仙人球颜色和形状进行描写。
(3)描写仙人球的生活习性。
3.表达方式:描写、抒情。
4.表现手法:对比手法,首尾呼应,借物喻人。
5.结构顺序:先直接点题,告诉读者我最 喜欢的是仙人掌,并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仙
人掌的特点——坚强;接着写仙人掌的样子;然后写仙人掌的生 活习性,再借物喻人,
赞美解放军叔叔;最后在结尾赞美仙人掌与开头相呼应。
『本资料来自』
下水文:
仙人掌
72


我家 养了许多花,它们争奇斗艳,可是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虽然它没有玫瑰的艳
丽,没有牡丹的娇贵,也没 有九里香的香味,它总是默默无闻地站在那里,不会去引人
注目,但我喜欢它的顽强。
仙人掌 的颜色是墨绿色的,绿得健康,绿得倔强。一眼望去仙人掌像一个个绿色的
手掌。它的叶子就是那一根根 刺,你可别小瞧那一根根小刺,它可以不浇水,而且在沙
漠地带有特别多仙人掌,听说它那一根根刺,可 以给它留住水分和养分,让它更加滋润。
只需一点点水,它就可以顽强地生活。所以我非常喜欢仙人掌的 坚强。虽然它外表不好
看,而且看上去有点可怕,但它身上有许多东西值得我学习。仙人掌可以药用,也 可以
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健脾止泻,安神利尿等功效。
仙人掌对人无所求,但有 顽强的生命力,就像保卫国家的解放军叔叔,他们在严寒
的风雪中站岗;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放哨。不正是 仙人掌顽强的精神的体现吗?
我爱那墨绿色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仙人掌!
我以对比的方式开头,突出仙人掌的特点,和让我喜欢的原因。
接下来我描写仙人掌的样子和生活习性,突出它的顽强,为下文打下铺垫。
接下来我借物喻人,通过写仙人掌来赞美解放军叔叔,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
结尾再次强调我爱仙人掌,与开头相呼应。
我能写一种我观察到的植物的变化过程,还能写得很有条理。
习作5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在日常观察中的发现;
2.能认真听别人说话,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比较完整地转述;
3.把话说清楚明白,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难点
能真实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73


一、交流生活中的观察发现。
(一)课件播放书中的“三幅图”
1.同学们在这三幅图中发现了什么呢?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学生说,老师及时指
导) < br>2.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不少身边的事物,你一定有了新发现。那我们每个人就在小
组里,说说自 己的发现。有一个要求,别人说的时候,要专心听,你要记住,你们小组
的同学都有哪些发现。(学生小 组交流。)
(二)好,老师特别想了解你们组的组员们都发现了什么?用“我们组的组员……”
的句式说,看谁记得多。(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1.同学们说的真多,而且说得特别清楚,老师 给你们一个建议,当你要说很多个同
学的发现的时候,不用说每个人的名字,可以用上“我们组,有的同 学发现了……有的
同学发现了……还有的同学发现……”句式。(指几名学生说。)
2.听了 同学们的发现,老师对其中的一个发现可感兴趣了,那大家又对哪一个发现
最感兴趣?(学生发言。)
3.如果你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就去问问他(发现者)到底怎么回事?(学生提问,学生
解释。 )
4.我们经过交流,就会越来越明白,因此老师提议,我们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人的发
现,然 后以他的话题,展开交流,可以提问,可以补充,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小组
交流。)
『本资料来自』
(三)老师发现有的小组交流得特别充分,而且有的同学还发现了一些特别有趣的植
物。
1.指名让学生说出发现,然后其他学生提问,发现者解释。
2.老师适时介绍自己的发现。
3.你还知道哪些有意思的植物吗?(学生回答。)
小结:同学们,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 ,如果我们有机会亲自去观察、去发现这
些有趣的植物,该多好啊!
二、总结下课。
同学们,从天到地,从地到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非常神奇,只要你是一个善于观
察的孩子,你一定会 发现更多的奥秘。这一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如需范文请点击: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仙人掌作文400字
74


教学反思:
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将重点都定在了发现一词上,大家都很积极 ,好像争着比谁
的发现最多最奇,但把“观察中”忽视了,而怎么观察到的,自已观察时所做了什么,< br>这个过程学生却大多数都是只字不提。引导学生将自已是如何观察到的,及观察时自已
是否认真等 过程说了出来,这就为观察的内容提供了真实性的证词。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
片) < br>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两山
隔江相对,形 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
受?
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
门山,看到 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75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 :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
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 :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 的意思。(先抽同学逐句解释,
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 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
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 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
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
示了祖国山河的壮 丽雄伟,诗人借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雄伟秀丽、对祖
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断、楚”。
2.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 江两岸的青山翠峰,
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 爱,
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3.背诵并默写古诗。
4.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
『本资料来自』
76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气势磅礴雄伟秀丽
青山—相对出
孤帆—日边来
山水相映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
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 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
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 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
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 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
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 既活跃了课堂气
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77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 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1)熟 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
意,讲出重点词的意思。(3)由词到句串 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 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
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
教师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
(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过渡:刚才我们初步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了解这首诗的大意, 但如果我们想领略
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诗歌审美三法:
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
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
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 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
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 想象看到的美丽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
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 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
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出示:美女西施)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 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
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 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课件展示: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
不同的风光)
78


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体会作者用西子的两种美丽 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
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
空蒙的山, 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
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
以适时补 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
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晴:水——潋滟
雨:山——空蒙比西子(娇艳、迷人)
《望洞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感悟古诗的意境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 br>爱与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79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
我们将追随唐代 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对刘禹锡和洞庭湖的了解。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 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
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
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相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 和:和谐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 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
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80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
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
谐;湖上无风 ,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
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 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水翠,
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 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
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投影映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81


一螺青黛镜中心。
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
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 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
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 的同情。她们忍
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
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看到 联想 比喻
湖面镜未磨→把湖面比作铜镜
银盘→把湖面比作银盘
君山→青螺→把君山比作青螺热爱
教学反思:
我在古诗教学中努力实践叶圣陶老先 生提出的吟诵要求:“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
看做一种享受而不看做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 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
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认识“饶”等11个生字。会写“富”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 产
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82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一张中国地图。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彩色挂图。
3.小黑板三块,或投影片四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
个怎样的地方 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你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深蓝 懒洋洋 披甲 划来划去 威武 拣贝壳 形状 渔业工人 肥料 祖祖辈
辈 富饶 岛屿 山崖 栖息 鸟粪
A.指名读,注意正音。
B.开火车练读,齐读。
C.重点指导难认难写的字:懒 威武 拣 辈
D.学生练写生字。
3.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A.从地图上指出西沙群岛的具体位置。
B.根据学生的回答,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
地方。
三、朗读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
3.全班交流。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
83


4.重点感悟。
A.出示句式。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鱼成群结队地在 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
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 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
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B.朗读体验。这两段话写了什么,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C.仿照句式写话。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四、课后拓展。
1.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2.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3.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
①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如:
《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
②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二、积累语言。
1.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3.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三、拓展延伸。
学生把自己心中的西沙群岛用绚丽的色彩描绘出来,办一期《可爱的西沙群岛》画
展。
84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五光十色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鱼类
海岛:海鸟、鸟蛋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开课让学生围绕题目中的“富饶”读课文,大部分同学一下就能找到全文
的中心句。接下来的学习中就围绕中心句来具体说明,充分朗读。课文很长,第一课时
的朗读效 果不是很好。第二课时由于大量的图片使没有见过海的孩子们激动无比,朗读
效果迅速提升。孩子们随着 “导游”的带领,到西沙群岛遨游了一番。
海滨小城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 天,我
们又要到美丽南国来欣赏,地处广东海滨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板书课题:20海滨
小城)
85


2.分析审题:海滨指的是哪里?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课文 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同
学们,思考一下。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读课文,标 清段的序号,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滨的,哪几自然段
是写小城的?
2.讨论分析:
第一部分(1-3)海滨的景色。
第二部分(4-6)小城的景色。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海滨的哪些景物?用“横线”标出来。(板书:大海
沙滩)
2.自由读1-2节,用“( )”标出体现大海是美丽的词语,加以理解。
3.学生找句子——抓词语——谈体会(板书:蓝 棕 银白 白 灰 金黄)
小结:这两段主要抓住景物的颜色进行描写,表现了大海是迷人的,景色异常美丽。
4.自由练读——互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颜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
5.默读3节,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板书:贝壳 船队)
6.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1)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2)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7.二人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要分别读出海滩的宁静与喧闹氛围)
四、学习第二部分。
1.过渡:刚才学习了1-3节,了解了海滨是美丽的,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学4-6
节。
3.投影显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用“ ”标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 )”
标出。
(2)抓住关键句体会:它们美丽在哪里?
『本资料来自』
3.讨论板书:
庭院——树多 花园——树茂 街道——干净
4.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86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5.指导朗读 :作者把小城写得这么美、整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赞美之情,要通过你的朗读,让别 人也体会到这种情感。
6.自由练读——齐读。
7.根据提示练背5节,投影显示:
小城的公园( )。这里栽着( )。一棵棵榕树就像( )撑开的
( ),树叶( ),可以( ),( )。树下( ),每逢
( ),( )总是( )。
五、总结。
1.齐读全文,体会作者的热爱、赞美之情。
2.结合板书,思考: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板书设计:
海滨
小城 海滨(1-3)大海
沙滩
小城(4-6)庭院
花园
街道美丽
整洁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一开始我并没有告诉学生此文的写作顺序,而是让学生自 己讨论,同桌间
相互交流,结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就给了我一个启示:很多事要学生自己去思考、< br>去探讨才会加强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初步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体会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
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 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
87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搜集的资料,揭题。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地出示
课件(中国政区图,红点闪烁显示小兴安岭的位置),帮助学生了 解小兴安岭的位置。
二、初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
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析文悟情。
1.利用写春、夏美景的段落,渗透学法:
(1)默读2~5自然段,想:在小兴安岭一年四 季中,你认为哪个季节的景色最美?
划出有关的词句。
(2)按照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重点指导(次序不定)。
夏天(当学生谈到夏天时) ①出示夏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认为夏天的景色最美,是从哪些词
句读出来的?(学 生自由感知,次序不定)
•野花
学生自由读写野花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导读出野花的美。
•树木
你从这句 话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树木长得这么密,怎么样能把它
读出来,自己练习读。指名读, 请小老师给他评一评。指名读。
②观看展示夏天美景的视频。提问:看了视频,你想什么了?
春天(当学生谈到春天时)
①出示描写春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这个学生谈谈为什么认为春天的景色最美。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重点指导:
•写小鹿的句子
88

< br>自己读写小鹿的句子。你能读懂了吗?谁能加动作读一读?全体学生起立加动作读
写小鹿的句子。
•比较句子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树木长出新的枝条。
把“抽出”换成“长出”行不行?为什么?可以做动作体会体会。
②春天的这一段,老师也很 喜欢,我想读读行吗?教师看着屏幕配乐读该自然段,
学生闭上眼睛想: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③指名配乐读该段。学生齐读,能背的站起来背。
2.总结学法,自主运用:
(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春、夏两段的方法。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学要求:
①看一看,4、5自然段描写了秋、冬季节的哪些景物;
②想一想,这些景物美在哪,用“________”划出有关的词。
③抓住划“________”的词反复读句子,体会景色的美。
④读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
(2)学生自学。
(3)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要求:有不同意见的,一起讨论,看看哪种意 见最好;在
自学过程中读不懂的词句提出来,请小组内同学帮忙。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①这两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择机请喜欢野果、小动物的同学站
起来读有关的 句子,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
四、总结,深化认识。
1.学完课文,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2.带着赞美的感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继续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本资料来自』
板书设计:
89


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述:树多、景美
分述春夏秋冬
总结:花园宝库景色美丽
物产丰富
教学反思:
在设计《美丽的小兴安岭 》这一课的时候,我打破了传统的讲授式的阅读教学模式,
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以陶冶 情趣为主:这篇课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所以在学生反复读课文之后,
可以直接引导他们热爱自然、热 爱祖国美好山河的同时,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情感。
2.以培养能力为主: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收集 信息的能力,虽然是三年级的小学
生,但是在父母的帮助下,他们给通过报纸、网络等渠道去收集想要得 到的信息。同时
也培养了他们朗读、欣赏,与人合作的多方面的能力。
3.以发展个性为主: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赏析完课文之后,让他们用
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小兴安岭的热爱。孩子们 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各显其能,张扬了个性,
体现了学科的整合。
习作6 这儿真美
教学目标
1.观察插图,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
2.积累好词、好句,引导学生在进行描写时,适当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 自己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写之前仔细观察,看看这个地方有什么,是
什么样子的,能够详细的描写出 来。
难点:写作的时候,尽量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
课前准备:
PPT课件。课本插图,风景画为主要素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大家为什么喜欢把书上图画涂上颜色?引入本次看图写话主题。板书:这儿真美。
90 < /p>


出示PPT1(没有颜色),按顺序观察图中景物。1.学生说图中景物,引导学生注意听 ,
并补充。
2.提问:能按顺序把图中景物说一说吗?
3.师板书引导: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
演示先后次序。
天空、白云—群山—树林—草地、鲜花—小河。
二、补充想象,丰富画面。
1.出示PPT2,引导。PPT1缺少了什么,你想加上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颜色、动物……
2.少了它们你会觉得怎么样?(冷清、寂寞……)
三、学生练习说话。
1.出示PPT3,添加Gif图片格式的风景画。
说话要求:选一种景物,用“多么……多么……”句式练习说话。
2.欣赏PPT4,美丽的学校操场画面,感知整幅画面。(热闹非凡)
3.词语欣赏。
五彩斑斓 咯吱咯吱 清澈见底 绿绒大伞
五颜六色 浩瀚 自由自在 葱葱茏茏
热热闹闹 淙淙流水 嫩绿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成群结队
5.比较句子。
河岸边开满了小花。
河岸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
〖本资料来自〗
四、写话练习。
练习写话,写完后读给家长听一听。
如需范文参考请点击:这儿真美作文400字
板书设计:
习作6这儿真美
按顺序 当成人
美丽 热闹
有的……有的……还有的……
91


多么……多么……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时考虑到三年级上学期的学 生阅历和体验较少,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但
缺乏顺序重点,所以把“一句话表达一段的主要意思”,也 就是写关键句列为一个主要
教学环节,列为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即是运用教材所学到的 内容,围绕“关键句”来写,尽可能使用最
近学到的描写景物的词语。考虑到学段的要求,可能拔高了, 所以定为“把想到的内容
通过说表达出来”,从教学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达到。在观察方面,我把能 按“从
上到下、从远到近”改为“能按一定的顺序”,这不是对目标的外延扩大,而是针对学
情 做了适当的调整,例如学生以小河为界,先中间后两边进行观察与叙述也未尝不可。
一节课下来,感觉 到“如何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从设计上的定位,再落实到
教学中的具体指导,没有课改的新理念及 丰富的实践经验,很难把握得住。
第六单元习作指导
这儿真美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我们周围有许多美丽的景物,如花香四溢的花园、硕果累累的果园,
辽阔无垠的田野 ,波光粼粼的小河……让我们心驰神往,让我们流连忘返。请同学们从
这些美景中选择一处介绍给大家吧 !
2.选定内容:
例如选取“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这个内容。也可以选取一些你认 为你想写
的地方的美景。
3.表达方式:
“这儿真美”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所以在 选定“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这个
内容时,选择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并在描写的基础上适当的抒发 自己的思想感情。
4.表现手法:
(1)抓住特点,大胆想象,景中有物,物有生情;
(2)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多种表现手法。
(3)采取首尾呼应的手法。
5.结构顺序:
92


本文按照季节的顺序进行描写。首先在文章 开头写出“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这
一总起段,然后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介绍花园四季特点,最 后再与开头相呼应,
总结花园美丽。
[本资料来自]
下水文:
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
①我们学校操场后面有一个小花园,这个小花园可真美!
春 天来了,②沉睡了很久的小花园睁开了朦胧的睡眼,花儿的枝条抽出嫩绿的芽儿。
迎春花不愧为报春的使 者,一朵朵黄色的小花在枝头绽放,③像一只只黄色的小哨子,
吹来了春天,为校园增添了无限生机。
夏天是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小花园里葱葱茏茏。④月季花开了。红的像火,粉的似
霞,白的如雪 。成群结队的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嘤嘤地呼朋唤友般唱着歌。
我们在花园边赏花,边玩耍,真 是其乐无穷啊!
秋天是个万物凋零的季节,可是小花园里却依然充满了花的芬芳。园丁爷爷亲手培植的各种各样的菊花竞相开放。大的像团团彩球,小的像盏盏精巧的花灯。我们从这些
怒放的菊花中 看到了生命的顽强。
冬天,小花园也安静下来了。花儿都被皑皑的大雪盖住了,准备在来年绽放得更加
美丽。
我爱我们学校操场后面的小花园,它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美丽。
①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对小花园的赞美之情。
②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花园当作人来写,表现了对花园的喜爱和期许。
③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迎春花的样子。
④既是排比句,又是拟人句,表现月季花的种类和颜色多。
⑤短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
我也能照样子写一处景物。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在交流平台上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了解本课新学生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3.在词句段运用中扩大见识、开阔视野。
4.在背诵中积累,增长知识。
93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
2.加深对偏旁相同的生字的理解。
3.学习ABB式词语,根据词语写句子。学会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
4.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照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偏旁相同的生字词语:蝌蚪、飞蛾、螃蟹……
2.生自由轻声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二、引导学生。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
2.老师点评。
3.揭示发现:
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偏旁相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三、导入。
1.课件播放ABB式词语。
2.生自由轻声读词语,让学生思考。
3.让学生自由朗读课件上面的词语。
4.指名读。
四、引导学生。
1.生自由选择两个词语造句。
2.师指名讲述。
3.老师点评。
4.齐读巩固。
五、扩展知识。
1.课件展示句子开头,让学生自由发挥说一段话。
2.老师点名,根据开头说一段话。
94


3.老师点评。
六、日积月累
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3.生模仿读。
4.比赛读。
5.师生合作、表演。
6.竞赛背诵。
教学重难点:
本次在教学识字加油站时我特地把带有“虫”和“鱼 ”的生字的动物图片放出来给
同学们看,让他们自己说说这些图片都有哪些动物,同桌间互相交流,这样 做可以帮助
学生自己体会学习的快乐。
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目标
1.学会写12个字,熟悉本课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 分。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
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有些什么新的发
现。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有花、草、蝴蝶、 小鸟等动植物,这
是看到的。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大自 然
95


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 自然,走进语言文
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1.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读流利。
2.检查反馈:
(1)要去参加大自然的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认识 他们吗?
自由读一读。
演奏 温柔 雄伟 充满 威力 汇聚
呢喃细语 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 敲敲打打
淙淙 潺潺 哗啦啦 唧哩哩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2)先看第一行 ,谁愿意读?(评:你不仅字音读得准,而且声音非常响亮。)还有谁
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全班一起读一 遍。
(3)再看第二行词,谁来读?(评: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尤其是“呢喃”鼻音读得很
准 。)全班一起读“呢喃细语”。
师:你们看,“呢喃”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怎样说 话才是呢喃
细语呢?我们去听听。(课件)两只小鸟挨在一起,轻轻的、柔柔的说话,这就是“呢喃细语”,全体女生读。
师:再来看这“汹涌澎湃”四个字,都是什么旁?说明什么?(水多)我们 去看看。(课
件)海浪猛烈地拍打着礁石,声势如此浩大,真是“汹涌澎湃”,全体男生读。全班一起< br>把这些词连贯地读一遍。
(4)这些词谁会读?(评:这位同学的平舌音和翘舌音读得很清晰) 来,请这一大组的
同学读。这些词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表示声音的词,我们把它叫做——象声词。
这些象声词读起来可有节奏了,声音听起来美妙极了(老师范读),请全体女生带着男生
读。
三、整体感知。
1.现在字音读准了,让我们把这些小伙伴带入到文中,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
朗读课文,看你知道了什么?【随机板书:风 水 动物】
2.大家真会读书。文中写 了大自然里的风、水、动物都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其
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况了全文的所有内容, 齐读第一自然段。【板书:美妙】
96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那么风的声音美妙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这
一段有几句话?
2.是哪四句话呢,下面老师想请四位同学来给我们一句一句地读。
3.现在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一句话,看你读懂了什么?他是在哪里演奏手风琴?
你们看,作 者把风比喻成了一位音乐家,他在森林里演奏着手风琴!那么风用他的
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下文。
4.出示: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1)哦,他是这样翻动着手风琴,就能演奏出不同的歌曲啦!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2)还有谁来读?原来风是这样演奏手风琴的,就像人一样。
(3)他用手风琴还演奏了怎样的乐曲呢?
5.出示: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1)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第三句,看你知道了什么?
(2)好,同学们,老师来举个例子让 大家好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柳树叶会发出“沙
沙”的声音,梧桐树叶发出“唰唰”的声音。
(3)你们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树叶长得嫩绿嫩绿的,女生就是春天那柔柔的声
音,女生齐读这句 。秋天来了,那一片枫树叶都变红了呢,那第一大组来读一下。冬天
来了,男同学就像松树那样依然挺拔 ,树叶发出深沉的声音,男生齐读。
(4)这里用了四个“不一样”(在课件里将“不一样”点红), 风这位音乐家可真了不
起,用不同的乐谱奏出不同的乐曲。真是——生读“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 音;
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6.除此以外,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还用他的手风琴演奏出怎样美妙的乐曲呢?
出示:“当 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
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 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
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1)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微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吗?谁来模仿一下?
(2)学生模仿“沙沙沙 ”的声音。(评:你的声音多柔和呀,多舒服啊!)还有谁来试
试?再轻一点?全班来试试!
97


(3)你们听,这声音轻轻柔柔的,就像两个小朋友在小声说话一样,谁能带着这 种感
受读一读微风部分?指一人读,(评:他的手风琴演奏的乐曲可真轻柔呀。)
(4)还有谁愿意来演奏?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多么美妙的声音呀!让我们仿佛看到微风拂过 的情景。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来读,举
手的同学一起来读。
(5)同学们,微风给我们的感觉竟 是如此温柔(板书:温柔),那狂风又是怎样的呢?
谁来学一学狂风吹起的声音?
(6)学生 模仿“呜呜呜”的声音。评价:你瞧,狂风吹起来了,你这棵小树怎么就没
激动起来呢?小树激动起来是 什么样子?大家做一做。
(7)狂风吹过来了,风声越来越大,森林的小树们都高兴起来了,兴奋起来 了,激动
起来了,这是一首多么有力量的乐曲啊!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狂风部分?狂风吹得更
猛了,你们这一大组读。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了,全班一起读。
(8)多么有力量的声音啊,这真是一首雄壮而激荡人心的乐曲。【板书:雄壮】
(9)大自 然里的风,有时是轻轻柔柔的,有时是雄伟而充满力量的,让我们一起来把
这一句完整地读一读,女生读 “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准备好了吗?『本
资料来自』
7.小结:
( 1)风真是一位可与贝多芬媲美的音乐家呀!既会演奏舒缓的小夜曲,又能合奏出雄
浑的交响曲,让我们 发现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2)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自然段,微风的声音,狂风的声 音还有翻动树叶的
声音,实际都是在围绕这一段的第一句话写,我们把这样的第一句话叫做总起句(课件 显
示“总起句”),后面的三句话都围绕着这句话,在具体的描写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用
他的 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我们称作分述句(课件显示“分述句”)。这种先总
起后分述的写法就是 我们今天学的新的构段方式,称为总分的构段方式(学生说一遍“总
分的构段方式”)。
8. 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在书上画出总起句,写上总起句和分述句,还在第二自然
段的下面写上总分的构段 方式。
9.下面让我们合作读读这个自然段,老师读第一句总起句,你们读后面的分述句,
让 我们在读中进一步感受风演奏出的美妙声音(配乐)。
孩子们,在作者的描写下,我们感到风所发出的美妙声音真是太令人陶醉了!
五、感知第三自然段的构段方式。
98


1.除了风以外,水的声 音又如何美妙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这一
段的总起句,画上横线。
2.你真 棒,这么快就掌握了这节课学的新知识,全班一起把总起句读一遍。那么这
段话同样是——总分的构段方 式。
3.作者又是怎样围绕这一个总起句具体描写水的美妙声音呢?我们下节课再去欣赏
吧!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 他的家族里有好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
歌手。今天,他想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你们知道 是什么吗?(齐读课题)
2.不过,大自然说,要去参加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 (出示词
卡)。认识他们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分小组开火车读词语。
二、入境想像,美读感悟。
1.教师过渡:我们跟着大自然出发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 自然段,看看你找到
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用自己喜欢 的符
号做上记号。)
2.师:你们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说出“水、动物”的声音,教师相机板书)
3.关于水的声音(直观感知,美读悟趣)。
过渡: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书上找一找,自己读一读。
(1)指名生回答,为什么 这样说呢?出示相关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
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 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
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①“滴 滴答答……叮叮咚咚……”声音多好听啊!连水也能演奏,真是趣事,像这
些描写事物声音的词,它有个 名字叫“象声词”。想像一下,小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还
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能不能也说几个?(劈劈啪 啪……)
②同学们说的这些词所描绘的声音真像。如果把它们补充到课文中来,小雨滴这敲
敲 打打的音乐会,也是生动有趣、热闹非凡啊!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读,指导
读好“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的不同音效。
(2)指名生说: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唱歌。出示相关句子: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
海,大海哗啦啦地 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99


① 指名学生读。是什么让小小的雨滴拥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唱出“大合唱”?一
滴小雨滴能做到吗? < br>②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水之乐曲的美妙。想象小雨滴“汇聚”起来,从小溪→河
流→大海的美妙 经历。(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
③出示填空: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小溪________,河流________,大海________。从________,唱到_ _______。
指名学生填空。
④师生小组合作朗读。1组读小溪,2组读河流,3、4 组读大海,老师读最后一句
话。(从体会“淙淙、潺潺、汹涌澎湃”感受水声变化的美妙。)
(3)小雨滴又会演奏,又会唱歌,可真了不起!让咱们一起随着小雨滴的伴奏一起唱
歌吧!(全班配乐 读第三自然段)
(4)你们喜欢这个自然段吗?喜欢就试着背一背吧!
(5)学生试背——指名当堂背诵——想背的一起背。
4.关于动物的声音(角色体验,美读悟乐)。
(1)教师导语: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
(2) 谁想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学生模仿出相应动物的叫声。大自然中,还会有
哪些动物的叫声。看谁敢 挑战难关,说说像课文中这样的词,学着叫一叫。
(3)情境互动。
师:小鸟(小虫、蝈蝈 ),你在唱什么呀?出示句子“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
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 快乐!’”教师范读句子。真是太快乐了,
你们自己也读读吧。
(4)指名读,同座轮读,小组赛读。
(5)看来,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全班一起齐读第4自然段。
三、回归全文,积累语言。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的感受。这样
吧,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全班有感情地配乐< br>朗读课文。
四、想像拓展,课外延伸。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 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相信你一
定会有新的发现,把你有趣的发现写下来吧。
100

描写秋天的好句子-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我的爸爸作文400字-隐晦的表白


国际预科-校企合作协议书


古巴留学吧-人民调解工作总结


专科生的出路-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


病句-金吉列留学


创先争优标语-公务员制度


勇敢的心观后感-重庆招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