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班级德育工作总结
创新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
的
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饰
很漂亮,但各不相同;
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
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板
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 汉——汗 摔——率 跤——交 凤——风
(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6.评价: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你
读了每个自然段,
知道了什么?
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
上学路上
来到学校
上课
下课
3.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创新教案】
2.《花的学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认识本文的生字,会写13个字,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导入课题。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裳
2.交流、识记生字。
(1)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
(2)换偏旁记忆的字:慌——荒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落下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放假 互相 能够 猜出 扬起 双臂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润湿:潮湿润泽。
(2)荒野: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的地方。
(3)狂欢:纵情的欢乐。
(4)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自然段讲了
什么内容?教师相
机指导。
3.说说每部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部分(3-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7-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
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背、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
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
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
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伟人,导入课文
1.(课件出示2)(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
伟
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
先生。
2.(课件出示3)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
学习生活的课文。
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齐读课题。
二、出示提示,自学感知
1.(课件出示4)出示自读提示
(1)默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与同
学交流。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
这件事的想法。
2.根据提示,学生自读课文,完成相关问题。
二、独立学习,提出质疑。
【设计意图:略
读课文,应该更多放
手给学生自学,出示
1.这篇
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自读提示,学生带着
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
不懂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和解决主要问题:
(1)“照例”是什么意思?
(2)“先生”是谁?
问题读书,才能更好
地完成学习任务。】
(3)“戒尺”是什么?
(4)什么是“私塾”?
(5)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
(6)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
……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
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三、研读课文,交流展示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5:生字)
bèi sònɡ lì quān duàn liàn hú
tú dāi jiè lì ái chǔ
【设计意图:自
学,提出自己的困
背
诵 例 圈 段 练 糊 涂 呆 戒 厉 难,找出认为有新鲜
挨 楚 感的
语句,共同商议
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诵”,翘舌音“楚”,前解决。锻炼了学生自
鼻音
“段”,边音“例、厉”。
学和质疑问难的能
另外注意多音字“背”,在文中读“bèi”,组词为“背力。】
诵”,还
有一个读音是“bēi”,组词为“背包”。多音字“圈”,
在文中读“quān”,组词为“圆圈”,
还有一个读音是“ju
àn”,组词为“羊圈”。
2.教师补充资料:(课件出示6、7)
私塾: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
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
教学处所,一
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
的年限。
先生
: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3.学生交流如下: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
连点头
”“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
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
进一
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板书:背诵 很快)
4.(课件出示8)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吓
呆了、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
让孙中山坐下”。
(1)(课件出示9)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
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2)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
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
么变
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
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5.学
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
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
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教育
的不同。)
6.孙中山在那
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
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
做?
(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
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四、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3.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
同的语气。
(1)(如“……
,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
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2)“……
,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
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3)“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
生气的语气。
(4)又如“
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
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五、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1)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不糊里糊涂
,能够自己
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
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
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
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2)在一百多年前的封
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
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
要问”
,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
习了。(板书:不懂 提问)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六、拓展提高,积累运用
1.迁移练习。(课件出示10)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
清楚、
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
好问精神。
(板书:壮胆)
2.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
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课件出示10)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
一些抄下来自勉呢?
【板书设计】
背诵——很快
【设计意图:感
情朗读是部编版教
材的教学重点,三年
级应该训练有感情
朗读的能力。】
不懂就要问 心想——不懂 好习惯
提问——壮胆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我在设计教学时,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设置了“以读为主”的课堂
教学结构。教学时,紧紧围绕“读”设计问
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使学生读有所
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真正尝到读的甜头。坚持以“启发
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充
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直观演示
、动作
演示、生动语言、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
考
、自觉地获取知识。
2.在教学中,引用课外资料,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学生
局
限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那样太肤浅,在本课教学前,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教
学中学
生展示自己积累的资料后,我又补充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密切联系的课外资料。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文本。
不足之处: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
晰、连贯
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
有效地进行。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不懂就
要问》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
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
一件事;介绍了他勇于提出问题,主张不懂就要问的认
真学习的精神。它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目的
是通过学生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
勤学好问的精神。它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不离开记事,在事情的
发展过程中,运用
人物的语言和当时的环境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是课文突出的特点。
【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
帝象,化名
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
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
义
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
倡导者
,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
创新教案
【教学设想】通过有层次的训练,达到交际的目的。从个人训练到两人合作,
再到多想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刚刚度过了小学阶段的
第一个暑假,漫长而难忘。你在暑假中都到过
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指名来说一说)哪些是你最感兴
趣的?有些什么感受?把你
去过的地方、做的事情、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地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
今天我们
就来谈一谈:“我的暑假生活”。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挂图:请
同学们仔细看看插图,每幅图上都画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
说些什么?是怎么做的?你还做过其他
的事吗?
2.指名说一说(由同桌两个相互说一说)。
三、学生分小组交流发言。
1.从四幅图中选一幅想一想,说给同学们听,也可以说自己暑假里做的事。
2.分小组交流。(引导孩子学会倾听)
3.交流完毕,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说的好的同学准备好内容,准备在班里发言。
四、全班交流。
1.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在小组里讲了自己或者暑假里做过的事,各组又选
出了讲
的好的同学在班级里发了言,希望你们专心听,听一听这些同学说的是什么事,他们是
怎
样做的及有什么感受。
2.同学们轮流发言。
3.评一评。选出今天的明星。
五、教师总结。
1.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的暑假生活丰富而多彩。有的同学暑假里
不忘记读书学习,有的学电脑,有的和爸爸一起学习游泳,有的还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
也有不少同学和老师或爸妈一起游览观光,特别是——参加了夏令营,老师真为你们高
兴。
2.同学们认为怎样的暑假生活最好、最有意义呢?(自由说一说)
3.只要是对自己的学
习、身体、品德有好处的活动都是可以参加的,希望同学们在
今后每一个暑假中都过得有意义而且愉快。
板书设计:
我的暑假生活
旅游
学电脑 快乐
学书法 帮爸妈做事
有意义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词
句段运用,学习积累带有人体部位名称的成语,有感情朗读本单元的精彩
句子,练习给兴趣小组起个有创
意的名字。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所见》,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和句子,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
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2)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
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设计意图:
从
学过的课文中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选取有新鲜感的
影子。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说一说,说说这些句子有趣在哪里,你是怎么理解
的?
背一背。
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熟读成诵,
看谁背诵得快。
4.抄一抄,把这些有趣的句子抄写在你的笔记上,可能
的画配上插图。
5.教师评
议,并小结:课文中或课外阅读中往往有一些
很新鲜、很生动、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
多读几遍,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板书:新
鲜、有趣的句子)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课件出示3)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词语和句子,进行
朗读背诵和抄写,
养成积累语言的
好习惯。】
【设计意图:
认识带有人体部
位或器官名称的
成语,在读中理解<
br>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并积累下来。在读
特点。
<
br>读背背中,认识了
这些成语都是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板书:生字,
积累了词
成语)
语,以备写作时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用。】
有的描写人物动作,有的描写人物神态,有的描写人物心理。
4.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做动作演
示一下这些动作。
5.演一演:先小组内各选一组动词演一演,再选小
组代表上台表演。
(二)句子积累。
(课件出示4)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
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板书:句子)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3.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读出感情?
自由练读,分小组比赛读,代表展示读。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课件出示5)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
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
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1.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板书:兴趣小组)
2.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
黑白棋社
如“黑白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围棋有黑色棋子和
白色棋子。
3.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名字。
比如,书法兴趣小组,取名为“小小书法家组”;钢琴兴
趣小组,取名为“朗朗钢琴社”……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6)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所见》是一首五言
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
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
了作者对田园
风光的喜爱之情。(板书:《所见》 五言绝句)
4.(课件出示7)词语解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8)
【设计意图:
借助拼音会读、会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背古诗,通过看插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
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图和反复朗读诗
地站立在树旁。
(课件出示9)
句,了解古诗的意
思。在理解的基础
创作背景:《所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
牛的小孩骑上读读背背,学会
着牛,大声地唱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积累诗句,提高
古
然停止了歌声,站立在柳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诗鉴赏能力。】
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
眼看到的。
(课件出示10)
作者简介:袁枚(1716-
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
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课件出示1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
鸣蝉,忽然闭口立。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新鲜、有趣的句子
成语 句子 兴趣小组
《所见》五言绝句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由于大部
分都是本单元的重点词句,所以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先读读这些词句,再
互相交流对词句的理解,然后有
感情朗读,并抄写下来,能够很好地达到积累的目的。
学习古诗时,本着“以学定教”“学生为主体”的
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借助拼音,结合
插图,自读古诗,小组合作交流诗意,教师在关键的时候提示一下,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这种方式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增大了学生的负担。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3
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
块是通过读读、抄抄一些课文中出现的有
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学会积累;词句段分别
出示了成语、句子、短语,学会认读词句,积累语言,学会
感情朗读句子;日积月累部
分学习袁枚的古诗《所见》,充满儿童情趣,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背诵古
诗,理解
和积累诗句。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词有哪些?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4.《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榕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
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
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
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
累推测、
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山行
【课时目标】
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
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
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
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
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
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
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古诗,
古
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
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
都
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
下变得更加奇妙。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积
累的描写四季景
色的古诗。(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交
流四季古诗引入课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评议和小
题,使学生兴趣盎然
结。
3.(课件出示2—5)描写四季的古诗,鼓励学生阅
读积累。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地进入教学情景。】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交流秋天:同学们,现在正是深秋季节。你能用自
己
积累的四字词语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或你的感受吗?
(课件出示6)秋景图,学生自由交流。
5.导入课题:在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
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
秋的
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深秋的一天,诗人杜
牧乘着马车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
美景所吸引,山上
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触景生情,挥毫写下了千古传颂
的名诗——《山行》。
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
诗。板书:山行(杜牧)
6.(课件出示7)古诗《山行》,学生自由朗读。
7.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8)
杜牧(803~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
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他的七律和七绝
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
为后
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
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
提,称为“小李杜”。
二、诵读古诗,探究初成。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
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
朗读的时
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
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课件出示9)阅读与交流的要求: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3.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4.检查交流情况。
(课件出示10:生字)
hán jìnɡ xié shuānɡ
寒 径 斜 霜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霜”,前鼻音“寒”,后鼻音“径”。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
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课件出示11、12)
①山行:在山上行走。
②远上:登上远处的。
③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
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
br>天的山)。
④石径:石子的小路。
⑤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⑥生:产生,生出,文中是说形成白云的地方。
⑦车:轿子。
⑧坐:因为。
⑨爱:真爱,留恋。
⑩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1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
教师点拨“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
深:浓厚,浓郁。
生:
产生,生出(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
地方比较高。)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
br>缭绕和漂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课件出示13)有
关图片。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14:)寒 径 斜 霜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近字辨析:“塞—寒”“经—径”“雷—霜”。
加一加:“余+斗=斜”。
【设计意图:这
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是对会写字
的识记和
(1)“霜”:“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书写设计的环节。鼓
变成横钩。
(2)“寒”字的下面不是两点水。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
生字,体现部编版教
材多元识字的理念
。
这也体现学生学习的
“径、斜”是左右结构的字,“径”要写得左窄右宽;主体性、主动性和
自
“斜”要写得左右等宽。 觉性,可以提高自学
“霜”是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是上宽而扁
,下能力。对重难点生字
长而宽;“寒”上窄下宽。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的书写指导,培养学
生爱写字的兴趣,教
(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
同桌读。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法,为养成良好的书
写习惯打下基础。】
(一)初解诗意。
1.谈话激趣:杜牧在这首诗中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异常美丽的秋景图。诗人真了不起呀!
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
,下面我们
静下心来,来细细地品味,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
的意思。你知道作者在山
中行走时是什么季节吗?(深秋)诗中哪些地方告诉了
我们季节呢?(
霜叶、寒、晚表示季节)作者在山中行
走看到了什么?(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霜
叶
)
【设计意图:抓
3.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霜叶)
住重点字词,结合课
4.作者喜欢枫叶的原因是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 文插图,理解诗文,
5.正是美丽的枫林晚景使得作者难以抑制自己的惊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
喜之情,作者的什么动作让我
们感受到这份惊喜?(停有感情诵读古诗,锻
车)
炼了学生的理解古
6.让作者“停车”的原因是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感情诵读、积累
这里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眼里深秋的红叶有什么特古诗的能力。】
点? <
br>(和二月花相比,让我们感受到红叶红得鲜艳,红
得旺盛,红得有生命力;我们从秋天的叶子中感
受到的
是生机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觉生命力旺盛,丝毫看
不出要走进冬天、走进衰败的痕迹
。)
诗人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这
里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
这些景物构成了
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但是让诗人更动心的是深秋的红
叶!
作者是用什么手段表现出来的呢?(霜叶红于二月
花)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和二
月的红花对比。让我们看到了深秋的枫叶上
除了颜色的艳丽,还具有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经霜不凋,遇寒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深入体会。
1.教师导言:深秋时节,天气已经转冷。远处山林中
诗人杜牧乘坐的轿子正慢慢走来,首先映入诗人眼帘的
是什么?(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
人家。)
2.(课件出示15)多媒体出示情境图片,学生认真
观察说说看到的景物。结合图
片小组交流景物的特点。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一个“远上”写出了“山”的绵延起伏;
一个“寒”刻画了“山”的凄清寒冷。诗人面前是
一条石头铺就的小路。
一个“斜”
字让我们体会石径的弯弯曲曲。在虚无
飘渺,白云升腾的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有几户人家。
4.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5.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一条弯弯曲
曲的小路蜿
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6.学生边观察图画,边诵读前两句诗句。
7.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描绘出“远上寒
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简笔画。
8.教师导言:正当轿子缓缓前进时,诗人又看到了什
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停车坐爱
枫林晚,霜叶红
于二月花。”)
9.(课件出示16:后两句诗图片及译文)多媒体出
示情境图片,学生认真观察说说看到的景物。结合图片
小组交流景物的特点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
br>10.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诗人坐在轿子里,忽
然让轿子停下来,原来诗人看到了比二月的
鲜花还要艳
丽的霜叶,他想停下来仔细欣赏。
11.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1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停下来
欣赏这枫林的
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13.学生边观察图画,边诵读后两句诗句。
14.鼓励学生认真体会、感悟“停车坐爱枫林
晚,霜
叶红于二月花”,继续完善自己的简笔画。
15.引导体会:“停车坐爱枫林晚
”一句鲜明地表白了
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
作者对枫叶的喜爱、
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
至作为名句千古流传。
(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课件出示17):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山行》)
2.教师引导:诗中的竖线是停顿符号。单竖线表示停<
br>顿的时间稍短些,双竖线表示停顿的时间稍长些。
3.指名朗读。学生自由评议。
4.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
5.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6.自由读,练习背诵。
(四)检查背诵,体会感情。
1.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2.教师引
导,体会感情:诗人用寒山、石径、白云、
人家、枫林、霜叶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
色图。前两句写远景,诗人只是作客观描述。后一句写
近景,写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教师导言:同学们,唐代大诗人杜牧,用一首简短
的
小诗把自己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我
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林秋色图。我们家乡的大自然
的
秋天到处都是美丽的图画。希望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
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2.学生自选作业。(课件出示18)
(1)画:画一幅画,画出秋天的美景,在图画中表
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
/p>
(2)写: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亲眼所
见和亲身感受表达自己对秋天
的喜爱之情。
(3)找:另找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试着理解,体会
作者的情感。
(4)学:收集杜牧的诗,借助有关资料进行自学。
【板书设计】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感悟美景,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设计精美的深秋图片,营造出浓郁的深秋氛围,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意,
烘托出良好的教学
气氛。接着设计了问题:自由观图,用学过的表达秋天的四字词语来
形容秋天的美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交流总结时,导入对描写秋景古诗的了解,进而
导入课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对古诗的学习中
去。
第二步: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
导者,使学生学习中的合作
伙伴。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
们在自读
自悟,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引导学
生互相评议,教师鼓励性总结,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
生的自信心。
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在理解诗句
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
象,没有
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第二课时
赠刘景文
【课时目标】
1.会认“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
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
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
佩。
2.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
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
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
br>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
诗——《赠刘景文》(课件出示20)(出示诗人
、题目)
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认读生字:赠、刘,读准
平舌音“赠”,边音“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课件出示21)
【设计意图按照
“随文识字”的做法去
落实,使识字与学文相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结合。】
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
却没有受
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
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
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
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
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
文,希望刘景文能找
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板书:赠刘景文)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22)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
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zènɡ
liú ɡài jú cán jūn chénɡ yóu ào jú
赠 刘 盖
菊 残 君 橙 犹 傲 橘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赠、残”是平舌音,“橙”是翘舌
音。
开火车读,齐读。
(二)学习前两句诗。
1.指名朗读古诗《赠刘景文》,教师评议:同学们
读得非常
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
哪些景色?
(课件出示23)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2. 指名说,板书:荷
菊
【设计意图:本课
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
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
学生用自己最
喜欢的、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
图。
4.“荷”字的教学。
字,并提供平台让孩子
当小老师。而且遵循语
(1)
(课件出示24)荷花荷叶图(板书:荷花荷文识字的基本规律,通
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过图片帮助孩子直观理
解词意,迅速解开质疑,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课件出示25)
(2)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课件出示26)荷叶
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
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荷尽已无擎
雨盖)
引导理解——荷尽:荷花枯萎,
残败凋谢。擎:
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
子。
(3)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5.“菊”字的教学。
(1)(课件出示27)菊花图。(板书: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
呀,天气
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课件出示28)
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
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引导理解——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
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
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
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
枝)
(2)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3)对比朗读。
(三)教学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
绿时。”
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
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1.(课件出示28)橙黄橘绿图。(板书:橙黄橘绿
图)
师:除了橙子、橘子,还
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
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
书:橙 橘 秋之美)
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一年好景君须
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齐读诗句。
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
(一)谈话过渡: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
意,可还没
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下面老师教你们读古
诗的一个方法,好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体会读。
3.个人比赛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齐读。
6.指导背诵。
(二)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
【
设计意图:诵读
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古诗,展开想象,获得
有
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
绿时。”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
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到了语言的优美,同时
诗背下来吗?(指名背诵)
(三)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还引入古诗新唱的方
式,真正做到“创意地
同
学们,老师在课余的时间把这首古诗配上了音教古诗,快乐地学古
乐,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
听吗?欣赏“古诗”。】
诗新唱”——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设计意图:一节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
黄橘绿时。”赞美秋天课学习一首古诗的容量
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
五、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是很小的,所以拓展相
关作者的诗歌和同类型
1.
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的诗歌,积累优秀诗
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
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
字写
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文。】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30:)赠 刘 盖 菊 残 君
橙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曾+贝”是“赠”,“文+刂”是“刘”,<
br>“登+木”是“橙”,“+皿”是“盖”。
【设计意图:老师减一减:“群—羊=君”。
换一换:“线”把“纟”换成“歹”,变成“残”。 在教学生写字时,严格
3.观察生字在田
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落实新课标关于学生课
下:
(1)“盖”字的“羊”没有尾巴。
(2)“君”字的第二笔横要露头。
堂要写字
10分钟的要
求,避免啰嗦无重点的
“说”,给足时间让学生
(3)“赠、橙”都是左
窄右宽,“残”左右等宽,去识字、写字,提高了
“刘”左宽右窄。
4.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残”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两横一撇,不是一
横两撇。
“橙”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横撇,七、八笔是两
小撇。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荷花荷叶图
菊花图
橙黄橘绿图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首诗之前,我先对这首
诗的诗人苏轼的生平事迹作了一番讲解,从而拉近
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让他们理解这首诗的题目。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学生的书写质量。】
理解这首诗确实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擎雨盖”“傲霜枝”这样的词语。因此我让孩
子们一边
对照词语手册上的注解,一边自己理解课文,让他们对全诗有一个大概把握。
接下来我重点对“擎雨盖”
“傲霜枝”这两个词语进行了讲解,并找来一些图片,让他
们明白为什么要将“荷叶”叫做“擎雨盖”,
怎样的枝条叫“傲霜枝”。通过观察图片,
孩子们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有了基本的认识。
不足之处:
虽然孩子们对局部把握了,但由于教学上的不足,致使学生对全诗的把握不够,对
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没有很好的理解。古诗该如何进行教学,我想这是摆在我面前
的一个难
题,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第三课时
《夜书所见》
【教学目标】
1.认识“挑”1个生字,会写“送、挑”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课件出示32)出示图片,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小故事。
【设计意图:
从形象直观
的图
2.谈话导题: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画入手,符合儿童
这样美的画面写
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的认识规律。通过
书所见》。(板书:《夜书所见》)
二、认识生字,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引导解题。
(书:书写下来。 所见:所看到的。)
图片营造诗文意
境并在此基础
上
创编故事,一是为
了训练口语表达
2.齐读题目,板书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课件出示33)出示生字:
sònɡ tiǎo
送 挑
(1)老师指正:注意读准平舌音“送”。
的能力,二是为了
有一个轻松的开
始,创造自由的学
习氛围。在老师的
引导下提高同学
们的阅读期待,预
“挑”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tiǎo”,还有一个读音是热课堂。】
“tiāo”,组词为“挑担、挑粮”。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挑”:“扌”表意,“兆”表音。
加一加:“关+辶=送”。
(3)(课件出示34生字田字格课件)送 挑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4)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送”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写“关”,后写“辶”,“辶”
是三笔写成,第二笔是横折折撇。
“挑”第三笔是提,第七笔是竖弯钩。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课件出示35)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
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
猜诗人在想什么?
三、
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一)找出诗人所见。
师:这首诗是夜晚诗人写下所看到的情景,那么,诗人
【设计意图:
究竟看到什么呢?我们快到诗中找一找,看谁有发现?(梧从整体入手,把握
叶、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教师相机板书)
诗意,避免了机械
(二)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1.师生交流。 <
br>的分析,注重学生
的情感体验。学生
(1)生回答看到儿童挑促织时,相机出示第三行诗
句。通过整体感悟文
(课件出示36图文)知有儿童挑促织。 章内容,边读边
(2)生回答看
到儿童在捉蟋蟀,相机指导学习借助注释想,实现学生与文
理解诗句。
师:从这学期、这首
诗开始,古诗课文增加了一项内容
——注释(板书:注释)它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帮手,它能帮
我们扫清诗中的拦路虎,它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读懂诗句
的意思。
(3)理解“知”。
师:刚才借助注释我们知道“挑促织”的意思,那么这
个“知”是什么意思?(料想) (4)漆黑的夜晚诗人怎么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相机出
示第四行诗句。(课件出示37图文)夜深
篱落一灯明。
2.引导交流:你捉过蟋蟀吗?指名生说。
预设一:学生捉过蟋蟀。教师让学生自由交流分享体验,
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预设二
:学生没有体验过。教师充满激情地描述:一提
起捉蟋蟀,我就想起小时侯和小伙伴到草丛里捉蟋蟀的事
。
捉蟋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顺着声音好不容易发现一只,赶
紧用手去捂,觉得应该捂到手里了
,可是打开一看,却什么
也没有。如果能捉到一只,我会高兴得不得了!
3.朗读指导。
4.齐读。
5.师范读。
6.齐读。
(三)学习第一、二行诗句。
谈话过渡:谁知道捉蟋蟀最好的季节是什么时候?秋天
是捉蟋蟀的最好季节。这时的蟋蟀又大又壮,叫的声音最好
听。到书中找一找秋天,你一定能找到?
1.(课件出示38)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本的对话。】
读一读。
2.理解词语,初知大意。
3. (课件出示39)
(1)萧萧:风声。
(2)梧:梧桐树。
(3)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4.齐读。
5.师范读。
6.齐读。
7.理解“客”,相机介绍作者背景资料(课件出示字典中
“客”的多个解释,生选择字义。)
引导交流: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谁呢?是诗人就是叶绍
翁。(板书:叶绍翁)说起叶绍翁还有一
个故事:(课件出示
40)叶绍翁是福建人,小时侯被送给浙江的一个叶氏的人家
做儿子。他的
爷爷原来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为朝廷政变,
受到别人的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
凄惨不堪。他的爸爸妈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
8.读诗。
谈话过渡:了解了这些
,你就更能体会江上秋风为什么
牵动诗人的情怀?漂泊在外的他会想起——(生答……)那
就是
思乡之情。我们带着这思乡之情再读一读。
(四)指导全文朗读。
1.齐读。
师:就在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看到一群孩子
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想到什么?(生答)是呀
,也许他
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许会想起儿时的伙伴,也许想起家乡
的孩子,想到这些,他的思
乡之情就更浓了。身在浙江的他,
多么想回到福建老家,跟自己家人团聚啊。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4.配乐读(配乐曲马思聪《思乡曲》)。
5.唱诗(配上《世上只有妈妈好》旋律)。
【设计意图:
朗读古诗,配乐唱
6.指导背古诗:这首诗
要把诗人“想家”的感情读出来,诗,都是为了抒发
【
声调要缓慢些。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
确实令人高兴,但对家乡的思念之
板
书
设
计】
夜
书
所
见
梧
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
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情,为了更好地把
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学生先读,老师指导,老师再范读
,握古诗思想感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四、 趣味活动,强化记忆。
1.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3.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
止。
4.小组比赛。
五、 拓展阅读,增加兴趣。
1.你们还读过哪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
情。】
【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所以
,
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进行感悟。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让学
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
时,在学习古诗中,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方法、步骤。课堂上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一步一
步地去学这首古诗。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孩子们从学诗题、理解诗意到
感悟诗情
叶、
诗呢?谁来背一首试试!
儿
2.老师这里也有一首
古诗,请你们认真听一听,跟着一
童、
起体会诗歌的感。
挑
促
织、
篱
落、
一
灯
明
(课件出示41)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读一读,背一背。
都很积极,教学过程进行得也较为顺利。
通
过这节课,有几点需要说明:一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是
必要的。语文教学不光要
传授孩子们语文知识,更要让孩子们掌握如何去获取这些知识。
二是在教学前,教师必须对教材充分钻研
,正确把握教材内容,准确地设计教学中的提
问,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
不足之处:教师在教
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
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
的主人。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山行》是诗
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
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
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
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
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
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
br>《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佑五年(公元
1090年),
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
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
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
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
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
念起自己的家乡。
《夜书所见》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
夜间小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
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
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因晚
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
怀
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
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
本姓李,后嗣于龙
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
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
真德秀 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关于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归家》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其他资料】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
苏
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
袖,欧
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
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
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创新教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2.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的会写字。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
同学们,树叶是什么颜色的?(绿色)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叶吗?
2.
出示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水泥道为什么铺满金色的巴掌?金色的巴掌是怎
么回事?)
3.
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
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
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
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 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
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排列 迟到 规则 凌乱 亮晶晶
湿漉漉
闪闪发光”。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
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
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法国梧桐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
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
较、观察,法国梧桐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简单介绍法国梧桐: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
高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
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掌
状5-7裂,深裂达中部,裂片长大于宽,叶基阔
楔形或截形,叶缘有齿牙,掌状脉;托叶圆领状。花序
头状,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
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长,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花期4
-5月;果9-10月
成熟。
它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适应性强,又耐
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
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于甬道两旁,尤
为雄
伟壮观,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厂矿绿化颇
为合
适。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增、
棕
”,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三、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
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
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
识的面积。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
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水泥道上铺满金色巴掌?金色巴掌是
怎么回事?
2. 把你见过的法国梧桐树叶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法国梧桐树叶的图片(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说说自己眼中的秋风。
(2)说说自己了解的秋雨。
(3)课件出示描写秋风、秋雨的片段,欣赏阅读。
秋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树叶开始变黄了,风一吹,大片大片的叶子
从树上飘
落下来,满地都是干枯的叶子,走在上面,发出“嘎嘎”的声音。
秋天的雨水特别多,总
是滴滴答答下不完,害得我哪也去不了。不过空气变得
清新了,不再干燥了,雨一停,秋高气爽,很美丽
。
2. 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
(1)作者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①多么明朗的天空。
②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③道路两旁的法国
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
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
泥道上了。
④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
br>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⑤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
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
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
添了水泥道的美。
(2)作者在当时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作者心情
愉快。(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
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
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
着、歌唱着……)
②作者非常喜欢雨后的水泥道。(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当我背着
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三、思考交流。
1.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
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3.
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和同桌互相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个句
子?
(1)道路
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
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
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观察细致,描写具体。)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
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
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把水泥道上
的树叶比作一
块彩色的地毯。)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
帖地、平展地粘在水
泥道上。(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
(4)你瞧,这
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
唱着……(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句
子生动、形象。)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6 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料”等13个字。能读写“颜料、
邮票、淡
黄、一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到秋天的雨,背诵课
文
第二自然段。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课文中描写的秋天美景,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是
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料”等13个字
。能读写“颜料、
邮票、淡黄、一曲”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秋色,激趣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
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课件出示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
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引导交流,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课件配<
br>上优美动听的音
乐,让学生轻松愉
快地凭借音乐感知
(1)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
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秋天的画面形象,
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化抽象为具体,有
(2)有
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效地吸引了学生的
了我们。(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在他的眼里,那细细注意力。】
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读通课文,认识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3)
(1)框出生字,在生字框中给生字注音。
(2)标出段号,读通句子。把理解的或不理解的字词、
句子标上记号,以备讨论交流。
(3)把你喜欢的语句用“ ”画出来,并说说为什
么喜欢它。
(4)说说这篇文章介绍了秋雨的哪些方面?
2.学生按要求自学,批注或利用学习工具解惑,师巡视,
了解学情。
3. 反馈学生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课件出示4)
钥匙 缤纷 邮票 丰收 颜料
飘哇飘哇 争着
..........
勾住 喇叭 一盒 一枚 仙子 淡黄
好闻 香梨
........
厚厚的 一曲
...
自由读,小组交流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指正:注意读好翘舌音“匙”,同时在“钥匙”
里读轻声。
前鼻音“缤、颜、仙、淡、闻”,后鼻音“丰、争”。
(2)鼓励学生说说识字的方法,师适时点拨。
熟字带生字:是-匙 宾—缤 合一盒
彦一颜
形近字比较识字:枚-枝 勾-句
形声字识字:香梨,木本植物,“梨”是木字底。 仙子,
是人,所以“仙”是单人旁。
三、抓总起句,理清脉络。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再自主读文,画出
自己读不好的地
方,多读几遍。
2.学生逐段读课文,读不好的地方教师再指导,示范。
争取读正确、
读流利。
读第一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轻轻地,轻轻地”
【设计意图:
读出秋雨的润物细无声,抓住“趁你没留意”读出秋雨的调从整体入手,把握
皮可爱。为全文的
朗读定下情感基础。 诗意,避免了机械
3.学生再快速读课文,并画一画1-5自然段分别写了什的
分析,注重学生
么?教师巡视
指导。 交流后教师用课件出示:(课件出示5)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的情感体验。学生
通过整体感悟文章
内容,边读边想,
实现学生与文本的
对
话。】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
是一首欢乐的歌。 4.让学生读一读句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每段的主要
意思就是每段开头的一句话,这样的句子叫
总起句。这种概
括段意的方法叫“摘录法”。(教师板书)
5.试着让学生把这四句话的意
思连起来说一说,告诉学
生这几句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叫连接段意法,
是把握课文
主要内容的方法。
6. 同学们,请自由诵读四句话,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
面描写了秋天的
雨。(学生讨论,教师适时板书:颜色、气味、动植物)
四、规范写字,指导书写。
1. (课件出示6:生字田字格课件)
盒 颜 料 票 飘 争 仙 淡 闻 梨 勾 曲
丰
学生自读生字,观察字形结构。
2.教师范写,讲解写字要领。
【设计意图:
老师在教学生写字
票:上下结构,上半
部是“西”的变形,下半部“示”时,严格落实部编
的第一笔横在横中线上。
“盒、梨”和“票”一样也是上下结构,上下等宽。
五、课时小结:
版教材多
元识字,
关于学生课堂要写
字10分钟的要求,
秋天的雨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给我们带来了给足时间让学生去
丰收的喜悦。下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细细品尝秋雨的识字、写字
,提高
美好吧!
了学生的书写质
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读写“颜料 淡黄 仙子 好闻
香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课文第二
自然段。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听写后,出示课件,看
看你都写对了吗?(课件出示8)
【设计意图:
字词和课文的复
一盒 颜料 邮票 争着 仙子 淡黄 好闻
香梨 勾住 一习,起到过渡的作
曲 丰收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3.指名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导入下文的学习。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谈话导入: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
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
,下面
请再读读课文,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表象。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
段落多读几遍。
(2)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
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用,为下面的理解
分析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
本环节巧妙地
设计
(3)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问题,抓住关键词
雨神奇在何处?
(4)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课件出示9)
句,引导学生理解
课文,启发学生
的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思维,培养学生从
轻轻地,趁你没留意
,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文中找信息的能
(5)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力,为
探究性学习
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推波助澜。同时采
用课件展
示的方法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帮助学生突破教学
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课件出示10)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
朗读课文,喜欢
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
上。谈谈自己对句子
的理解。
(课件出示11—15)
①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
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把黄黄的银杏叶
比作小扇子。)
②它把
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
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把红红的枫叶比作一枚枚邮
票。)
③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把田
野比作金色的海洋。)
④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
人们去摘呢!(把橘子、柿子当成人来描写。) <
br>⑤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
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把菊花当成人来
描写。)
(板书:给颜色)
(4)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
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3.品悟、想象第三自然段内容。
(1)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
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16)秋天的雨,藏着非常
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
子,好
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3)鼓励学生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
让学生想
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甜的气味。(板书:藏气味 丰
难点。】
收)
(4)(课件出示17)“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5)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
:假如
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6)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三自然段,可
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四自然段。
(1)谈话过渡: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
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2)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
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
心地说些什么?
(3)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
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
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
冬的?
(4)语言训练:(课件出示18)
【设计意图:
读写结合,传授方
法,以读促写,读
它告
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写结合,水到渠成。
_______,小青
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树、柳树的叶既锻炼学生写作,
子_______。它们都
在准备过冬了。 又加深了对课文内
先让学生说说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容的理解。】
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板书:传信息)
四、总结感受,拓展活动。
1.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
这段话。
2.联系全文内容
,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
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板书:欢乐)
3.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4.引导学生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
来到了
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
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
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
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板书设计】
给颜色
丰收
秋天的雨
藏气味
欢乐
传信息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设计中,我重点设计以“读”为
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
想象,把抽象的、文学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想象,让一幅
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
的眼前。同时,通过模仿句式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去
发现生活
中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我
也注重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迁移
积累,让学生积累运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发挥想象,进行了说话
的迁移训练。
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营造了一个美的氛围,通过音乐、图片等渲染,创设了良好
的气氛,并通过教师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秋天的美,课文语言文字的美。在
朗读中遵
循学生的个性体验,并没严格按照课文中句子的排列顺序来指导学生朗读,而
是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性
地进行对句子的朗读指导,并没有过多理论上的要求,只是
用了一个动作,一张图片,让学生对整个句子
所描写的景物既有了形的感知,又有了情
的体验。
不足之处: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
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
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
提高学习有效性。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
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
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
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
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
个美丽、丰收
、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
的语
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
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
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
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
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作者介绍】
陶金鸿,女,1969年5月出
生,获硕士学位,现任浙江教育学院教授,其研究方向
为美术教育。曾获江苏教育学院04-05论文评
比三等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描写秋天的好段:
秋天到了
秋
天到了,秋风吹来让人觉得有些凉。小红把窗户关上,穿上秋装跑到院子里玩。
也看见苹果树上挂满了红
通通的大苹果,几片黄叶随风飘落,像蝴蝶在飞舞。草地像铺
上了金黄的地毯。菊花开放了,黄的、白的
,像一只只绒球,真好看!两只燕子从屋里
飞出来,对小红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小主人,我们
要去南方过冬,明年春天
再见!”
秋天真是个快乐的季节!
【其他资料】
描写秋天的4个字词语
天高云淡 秋风送爽 秋菊怒放 秋色迷人 金桂飘香 果实累累
秋意深浓
北雁南飞 满山红叶 五谷丰登 芦花飘扬 春花秋月 秋月寒江 天高云淡
红衰翠减 霜天红叶 枫林尽染 一叶知秋 秋阳杲杲 丹枫迎秋 秋风红叶
天高气清
秋高气爽 秋高气肃 金桂飘香 桂子飘香 稻谷飘香 春华秋实
梧桐叶落 玉露生寒 盈盈秋水
叶落知秋 望穿秋水 万代千秋 霜气横秋
秋收冬藏 秋毫之末 秋风过耳 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天朗气清 春种秋收
8 去年的树
【教学目标】
1.会认“伐、斧”
等7个生字,会写“等、剩”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切”。能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体验小鸟和大树内心的不同情
感。 3.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方面有所感染;
体会诚信的可贵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小鸟和大树内心的不同情感。
2.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难点】
懂得童话故事蕴含的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伐、斧”等7个生字,会写“等、剩”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切
”。能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动画,交代任务。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童话故事,
明白童话中所阐明的道理。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新
的童话故事《去年的树》,看看我们又会有什么收获。
2.(课件出示2)播放《去年的树》动画。
3.这节课我们就练习读好这个童话故事,注意
体验故事中小鸟和大树的内心情感的变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要求:(课件出示3)
1.请小朋友自读课文,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边读
边在文中框出生字,给生字表里的生字注音。
2.标出理解、不理解的词句。
3.标出小节号,并作读后感悟的批注。
4.想想文中写了树和鸟的什么故事?
(一)学生按初读要求自主预习。
(二)预习反馈:
1. 出示认读的词语 (课件出示4)
寒冷 融化 离开
等着 剩下 斧子 砍倒 山谷 切成
.........
条 火柴 煤油 告诉 睁眼睛
接着 伐木 锯木头 点燃
.........
法。
3.教师适时归纳
(1)正音。
【设计意图:这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开火车读,并说出识字方
一环节非常重要,这
是检查学生预习的效
果,同时也是扫清阅
读的障碍。生字的认翘舌音“睁 柴 燃”;前鼻音“砍 燃”;后鼻音“等 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
剩 睁 融”。
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形声字记忆:媒-煤 由-油
筝一睁
熟字带生字:父一斧 然一燃 居一锯
熟字加偏旁:戈+亻=伐 乘+刂=剩
妾+扌=接 石+欠=
砍 此+木=柴
4.巩固记忆。男女对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三、朗读读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些字宝宝放回课文中一起来读
读他,看我们能不能认识他。
1.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读。
师: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当春天来到
树林里的时候,(师示意,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
br>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说非常重要。会认字
才能通顺地读课文,
为接下来的理解分析
课文打下坚实的基
础。】
【朗读课文,整
体感知,避免了机械
师:从春天唱到夏天,从夏天唱到秋天,
(师示的分析,注重学生的
意,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情感体验。学生通过<
br>天听着鸟儿唱。) 整体感悟文章内容,
师:谁的眼前浮现画面了?老师告诉你啊,一边
读边想,实现学生
边读书,一边在脑海里浮现画面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与文本的对话。】
法,我们都要学会它。
3.谈话过渡:就这样,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
呢,
天天听着鸟儿唱,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
儿必须要飞到遥远的南方去,临别前,这对好朋友说了
些什么?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4.学生接着读后面的课文。
四、规范写字,书写指导
(课件出示5)(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冷 离 等 剩 斧 砍 谷 柴 煤 油 诉
睁 接
1.观察生字,书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
(1)左右结构的字:如“冷 砍 煤 油 诉 睁 接”
【设计意图:对
等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而“剩”书写时则左宽右窄。
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
(2)上下结构的字:如“等 斧
柴”,上边的部分导,培养学生爱写字
不要写得太宽,是上窄下宽的字。
2.练习写字,教师指导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的兴趣,教会学生正<
br>确的写字方法。为养
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
(2)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
鉴。 下基础。】
(3)小结:书写美观、正确的,请为自己再加上两
颗星。没有得到星的同学可要加油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体验小鸟和大树内心的不同情
感。 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方面有所感染;
体会诚信的可贵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7)播放小鸟为大树唱歌的动画,
教师配音。
【设计意图:运
用多媒体课件播放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
美丽的画面:一动画,让学生轻松愉
棵大树和一只小鸟是很要好的朋友,听,这只美丽的小鸟快地凭借音
乐感知
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大树唱歌呢,大树呢,摇曳着茂画面形象,化
抽象为
盛的枝条正动情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丽的画面具体,有效地吸引了
呀。
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段美丽的故事。(板
书课题:去年的树)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通读全文。你可以一个人读,可以找同桌读,要求边读边想一想课文的主
要内容是什么,完成屏幕出示的练习题。
(课件出示8)
(1)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
友
。
(2)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 ,
她着急地找呀找,问过了
、
和 ,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
2.交流过渡:同学们通过朗读课文,已经能感知课文
的主要内容了。你们真了不起。
(1)这篇童话故事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呢?
小鸟、大树、树根、大门、小女孩
(2)她们进行了几次对话呢?(4次)(课件出示9)
请你们用波浪线划出小鸟说的话,用直线划出大
树、树根、
门、小女孩说的话。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再
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
着我吧!”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
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
了。”
学生的注意力。】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
好朋
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树嘛,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做成
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
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
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学生自由朗读。)
三、研读对话,训练朗读。
1.指导学习第一组对话。 (1)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对话。第一次是谁和谁的对
话呢?(小鸟和大树。同时板书:小鸟——大树
好朋友)
冬天到了小鸟要到南方去过冬了,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
依依地惜别。
教师引读:大树说……小鸟说……(学生串读对话。)
(课件出示10)
【设计意图:本
环节巧妙地设计问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再题,研读对话,引导
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学生理
解课文,启发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学生的思维,培养学
着我吧!
” 生从文中找信息的
(2)你们想,这对好朋友在分别的时候,他们是能力,为探究性学习怎么对话的?请你也就近找一下你的同桌来练一下这组推波助澜。】
对话,好吗?(生就近找一位好朋友读,师指导)
(3)请一对同桌读对话。(老师
评价:老师发现
这只小鸟说:“我明年一定回来”时,语气特别坚定,你
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
样读吗?)
(4)再请一对同桌读。
过渡: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感觉到
这对好朋友
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啊,让我们的男孩子来读大树,像刚才
那位男同学这样读出自己的
个性,女孩子读小鸟。咱们一
起来对对话看,好吗?(男女生分角色读)
2.自学三组对话。
谈话过渡: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
了约定。第
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跑回来找她的好朋友大树。
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伙伴
却不见了。她着急地找了又找,
问了又问,下面的三组对话,老师想先请同学们在四人小
组里面
合作来练读,好吗?你们可以自己选定一个角色练
一练。(生自由练习)
(1)指定一个小组读,问:同学们,他们这一
组读得怎么样?(学生评价)
(课件出示11—13)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
儿着急地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
了。”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焦急地问大门:“门先生,
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树嘛,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做成
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一个小女孩。鸟儿怀着最后一
线希望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
柴在哪儿
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
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2)再指定一个小组朗读。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知道大树哪儿去
了吗?(板书:火柴、灯火)
四、角色扮演,体验感知。
【设计意图:角
是啊!小鸟焦急地寻找着她的好朋友大树,那么色的扮演,使学生入<
br>我们谁愿意来做一回小鸟?把这令人感动的场面表演出情入境体会友情,理
来呢?就在教室里,就
这样飞呀,飞呀,寻找着,你在谁解人物的内心活
的身边停下来,那个同学就做你的配角读。明白吗?你
们动。】
可以用自己的话,
小鸟,找到朋友大树了吗?(没有)
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
的心情怎样?
你们是不是在心里呼唤着自己的朋友大树。你们
怎么呼唤的?(大树,等等我,我来了!)
你们从小鸟的一声声呼唤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小鸟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
是奉献给大树的
最最珍贵的友情。)(板书:珍惜友情)那么让我们再来观
看小鸟寻找大树的全
过程,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五、观看动画,融入情境。
1.播放全部动画,教师配上音。
过渡:同学们,小鸟为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我
们的眼
前似乎又出现了去年小鸟为大树唱歌的情景,(板
书:唱歌)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三
个
自然段。
2.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自己的好朋友,心里是多么地
焦急啊!当它得知
树已经被“砍到”,被“切成细条条”“做
成火柴”“卖掉了”,而“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
br>点燃的灯火还亮着时,((课件出示14)“鸟儿睁大眼睛,
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这个
“看”字,你想象出此
时此刻鸟儿在想些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预设:大树,我来看你来了,你为人类燃尽了自
己,我却没有能再看到你最后一眼。
预设:看着这火光,就像看到了你,你很伟大,
牺牲自己为人类带来光明,我为你骄傲!
3.透过这一个“看”字,你们读出了这么多的内容,
我们再接着读下去:
(课件出示15)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看”字,这个时候,鸟儿又会想
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汇报。)
预设:你为人类牺牲了自己,带来了光明,我也
要为人类做些什么,向你学习!
预设:再见了,朋友,我不会哭泣,我要实现自
己的价值,为人类做些什么了!
4.大树已经不在了,但是为什么鸟儿非要找到大
树唱歌给他听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鸟儿飞走了,却给灯火留下
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就像同学们刚刚体会
到的,这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就是……(生说:友情、守信)
(板书:友情守信)
5.让我们饱含深情地为动画配音吧!(播放动画,
学生看着屏幕上的字配音)
六、拓展延伸,交流升华。
【设计意图:播
放动画学着配音,锻
同学们,作为这一篇美丽的童话的读者,
你还有炼了学生的口语表
什么话想说,你想对谁说?比如说对伐木人……想对谁达能力和表演的能
说,就对谁说。
(1)对小鸟
(2)对伐木工人
(3)对环保问题的思考,出示查找到的资料以
警告人们爱护鸟儿、爱护树木。
七、归纳中心,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个美丽而又令人深
思的童话故事,一起为小鸟和大树的深厚情谊而感动,一
起为大树的离去而伤心,那么让我们站起来一起
共同祝
愿:愿我们的世界---诚信之花遍地开放;友谊之树万年永
存;环保之河绵延不绝!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珍惜友情 友情守信
力。】
小鸟
好朋友 大树
唱歌
火柴 柴火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以情导读,以读
促悟,以悟激情。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
角色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
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
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如我逐步引导学
生揣摩课文中小鸟的三
次问话的语气,用多次换角色的方法来朗读,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
分难
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渐渐地,学生们走进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
握了
读的感情基调,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一步一步地深化情感。看着学生的表情变得
着急、担心、难过时,
我知道故事已进入他们的内心深处。
2.“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文章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
程中和面对灯火时的
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进行了补白。
既
然是想象,就没有标准答案。我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积极地肯定,鼓励他们。如最后
的小练
笔,我想学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想对谁说),就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并
进行了交流。学生们有赞
美、安慰小鸟的,有对伐木人提建议的,还有对作者说希望有
圆满结局的……我想这是学生对文本最好的
解读。
不足之处: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
生的
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
究和学习的。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是九年
制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的课文。文章讲述了
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
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
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
来找它的朋友时,树
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
还
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火灯,唱
起了去
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
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
【作者介绍】
新美南吉(1913~1943)曾经是与小川未明、坪田让治等人齐名的童话
作家。仅活了
30岁,他创作了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但大多是在逝世后出版的。非常强调故事性,起承<
br>转合,曲折有致。主要作品有《毛毯和钵之子》(1941)、《爷爷和玻璃罩煤油灯》(1942)、<
br>《新美南吉全集》(1965,八卷本)、《校定新美南吉全集》(1980~1981,十二卷本)等。
作品《去年的树》选入小学教材。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新美南吉被称作“日
本的安徒生”,是世界儿童文学界的天才作家;多部作品入选
中国小学语文教材和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书
目;名家经典译作,精美配图,双色印刷,
完美再现新美南吉童话的韵味;命途多舛、英年早逝的新美南
吉,其作品中有些淡淡的抒
情意味,充满对美好、纯真的向往,以及对人间真善美的珍惜;语言纯美、清
浅,文笔
细腻,情感真挚,意蕴深厚,耐人寻味。
《新美南吉童话故事全集(套装共6册)》
是纪念日本童话大师新美南吉诞辰100
周年的献礼之作。丛书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阅读推广
人梅子涵老师主编,精
心挑选能代表新美南吉创作特色的篇目,汇集而成,是目前国内最完整的关于新美
南吉
的作品集。同时,该套书还邀请国内著名的日本文学翻译家周龙梅、彭懿先生翻译,能
*限
度保持新美南吉作品的特点,以极富想象力的文字,为小读者打开一扇通往美丽心
灵的窗户。在该套书里
还将为文字配上插图,再现新美南吉作品的经典风格。名家作品,
名家主编,名家翻译。
【其他资料】
白蝴蝶(新美南吉)
一个老爷爷在街角卖气球。这束气球,有红的、
有蓝的、有黄的、有紫的,还有别
的颜色的。它们脸儿贴着脸儿,随着风在空中飘动。
一只白色的蝴蝶,每天都飞到这束气球这儿来,跟它们在一起玩儿。
这束气球里有个很小的红气球,白蝴蝶跟它最好啦!
有一天,一个背着娃娃的阿姨走过来,用一分钱买走了那个小红气球。
在走的时候,小红气球说:
“再见啦,蝴蝶!”
可是,白蝴蝶说:
“不,我要跟你走!”
白蝴蝶扇动着翅膀,跟在红气球的后边。
那个背娃娃的阿姨穿过一条林荫路,走向公园。红气球给一根细线牵着,跟在她背
后。在红气球
的后边,又跟着白蝴蝶。
阿姨一走进公园,就在长椅子上坐下来,唱起哄娃娃睡觉的催眠曲:
噢——噢——睡觉喽——
噢——噢——睡觉喽——
还没等小娃娃睡呢,她自己倒先“呼呼”地睡着了。
白蝴蝶不放心地问红气球:
“这以后,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呢?”
红气球说:
“我也不知道。”
这个时候,阿姨不知不觉地松开了手,细线滑了出去,红气球开始飘向天空。
白蝴蝶也跟着红气球,向天空飞去。
“我不知道会飞到什么地方,蝴蝶,你快回家去吧……”红气球说。
“不,我跟着你。”白蝴蝶说。
红气球越飞越高,白蝴蝶也越飞越高。往下看去,城市变小了,房子跟玩具积木似
的。
“别再跟着我了,好蝴蝶,我还不知道会飞到什么地方去呢!”红气球说。
可是,白蝴蝶还是扇动着翅膀,跟着他走。
不一会儿,红气球和白蝴蝶都看不见了。
【创新教案】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九课《那一定会很好》。(齐读课题)
2.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二、品读感悟,深化认识。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1.轻声读第1—4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交流:种子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
“这真难受”“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泥土中种子的难受,读出种子钻出泥土的决心。
(2)指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交流:种子是怎么做的?过了些日子,发生了什
么变化?
(课件出示)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
出
地面,站在阳光下。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指导朗读:读出种子喜悦的心情。
指导造句:鼓励学生用上“一边……一边……”说句子。
(3)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交流:种子长成大树后看到了什么?它的想法发生了
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
要
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愿望。
(二)学习第5—8自然段。
1.轻声读第5—8自然段,思考大树“做一棵会跑的树”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
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农夫把谷子、土豆……,还
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
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
舒服。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
(三)学习第9—10自然段。
1.轻声读第9—10自然
段,思考大树“坐着休息一会儿”的愿望实现了吗?它
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
“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疲劳,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
(四)学习第11—12自然段。
1.轻声读第11—12自然段,思考大
树“要是我能躺下”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
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
上。
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自己能够继续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
三、再读课文,总结提高
1.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2.(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词语。指名读,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3.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
4.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大家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种子或大树
说吧。请大家互相说一
说,把你心里的话说出来。
(1)要学习种子的精神,不断进步,不停奉献。
(2)学习大树精神,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类。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认识“咱、答”等15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认识多
音字“答、
应、骨、几”。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
感悟,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
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让学生懂
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学重点】
结合文本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
感受青
头的遇事冷静、机智、勇敢和见多识广。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咱、答”等15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
3个句生字,认识多音字“答、
应、骨、几”。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自主积累好词
好句。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取文中信息,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牛吃
东西会反刍
的现象,并能有条理地说清楚。
3.初步了解科普童话这类题材的基本特点;学习根据提示概括段的主要意思。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了解题材。
1.板书:旅行(“旅”的右下部分比较容易写错,跟
我一起写一写——撇、竖提、撇、捺。)
说说“你去哪里旅行过?感觉怎样?”
2.完整板书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课件出示1)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预设:在牛肚子里旅行感觉怎样呢?
3.了解文章题材:(课件出示2)
有的文章借助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知识,
像这样的文章,我们把它称为——科普童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科普童话,讲的
【设计意图:谈
话的形
式引入课题,
了解本课题材,初步
把握文章内容,使学
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
学
情景。】
是一次——旅行。
4.课文讲述的是谁的旅行?(红头)
红头是一只——蟋蟀。
蟋蟀是一种昆虫,所以两个字都是——虫字旁。
它们都是形声字,左表——意,右表——音。
5.红头旅行的地方可不一般,是在——牛肚子里。牛
肚中有些什么奥妙?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课文,长
长知识。
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课件出示3)初读提示,学生自学。
(1)读通课文,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2)读了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3)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2.全班交流,检查初读。
(1)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4)文中生字。
lǚ zán lián jiù mìng pīn sǎo wèi guǎn ɡānɡ liú
lèi
【设计意图:本
课在教学生字时,相
旅 咱 怜 救 命 拼 扫
胃 管 刚 流 信学生能够独立识
泪 字,鼓励学生用自己
tōu dā
yìng juǎn gū chǐ jiáo tūn bēi yàn jī mī
suà最喜欢的、最习惯的
n 方法认识汉字,并提
偷 答 应 卷 骨 齿
嚼 吞 悲 咽 几 眯 供平台让孩子当小老
算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而且遵循语文识
字的基本规律,通过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咱、扫、算”是平舌
课件提示,帮助孩子
音,“怜、拼、吞”为前鼻音;“命、刚”是后鼻音,“旅、直观理解词意,迅速<
br>怜、流、泪”都是边音。
解开质疑,提高了课
另外,“答”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dā”,组词为“答堂学习效率。】
应”;还有一个读音是“ dá”,组词为“回答”。“应”是
多音字,本文读“yìng”,
组词为“答应”;还有一个读音
是“yīng”,组词为“应该”。“骨”是多音字,本文读“g
ū”,组词为“骨朵”;还有一个读音是“gǔ ”,组词为“骨
头”。“几”是多音字,本文读“jī”,组词为“几乎”;还
有一
个读音是“jǐ ”,组词为“几个”。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2)多音字我能分。
(课件出示5)辨析多音字“答、应、骨、几”的读
音:在下面的括号中,填入正确的读音。
应:应该( ) 答应( )
答:问答(
) 答应( )
骨:骨头( ) 一骨碌(
)
几:几个( ) 茶几( )
(3)词语我理解
温馨提示:(课件出示6)
理解词语的方法:
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
手。
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
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
在什么场合?
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
①指储藏物品。( )
②远行;去外地办事或游览。( )
③慢慢地吃东西。引申为慢慢去体味。(
)
三、理清文脉,了解文意。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
2.开小火车轮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线路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从
整体入手,把握文意,
注
重学生的情感体
(嘴——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里)
验。学生通过整体感
(2)牛的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
学生交流:
悟文章内容,边
读边
想,实现学生与文本
(课件出示7、8)多媒体演示,学生学做讲解员,的对话。】
向大家介绍。
(1)牛的前三个胃都是用来贮藏食物的
,第四个胃
是用来消化食物的。【牛肚子的构造】
(2)牛在刚吃草的时候,它不会细嚼慢咽,而是直
接把草吞进肚子里。【牛的吃食方式】
(3)牛在休息的时候,会把吃下去的草再送回嘴里,
然后细嚼慢咽。【牛的吃食方式】
四、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9生字田字格课件)
旅 咱 怜 救 命
拼 扫 胃 管 刚 流 泪 算
1.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怜 刚 拼 救 管。如“怜”
“忄”表义,这个字和人的心理有关,“令”表音。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咱:自+口字旁
胃:月字旁+田
组词巩固:如“旅行 流泪 泪水
流水”
2.书写指导
说说本课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
老师相机指导写“救”“怜”“流”。
(课件出示10)
【设计意图:这
是对会写字的识记和
书写设计的环节。鼓
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
生字,体现部编版教
材多元识字的理念。
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
指导,培养学生
爱写
字的兴趣,教会学生
写好生字四步走:1.说一说。2.看一看。3.写一写。正确的写字
方法,为
4.对一对。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上下结构,写时要打下基础。】
上宽下窄。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救”左右等宽,4-6笔的写法是:点、提、撇、捺;
注意右边是“攵”,不是“夊”。
“怜”左窄右宽,注意“忄”的 笔顺:点、点、竖。
右边是“令”,不是“今”。
“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右边上部不是“云”,
上面的横变成了点。
写一写: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
遍及时改正。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师小结: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
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
更轻松的认读、识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
感悟,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的心情,读出
相应的语气。
2.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字检查,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认读。(课件出示12)
旅 咱 怜 救 命 拼 扫 胃 管 刚 流 泪 算
2.口头组词。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学习1—7段,试着概括故事的起因。
1.开火车读1-7段。
2.用上“谁干什么,结果如何”的句式概括故事起因。
预设:红头和青头一起玩迷藏的游戏,红头躲在了草
堆里,一只大黄牛把它和草一起吞到嘴里了。
【设计意图:字
词的复习,起到过渡
的作用,为下面的理
解分析做好准备。】
3.学生交流,教师
小结:课文的一到七段告诉了我们:
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的,也就是故事的——起因。
(二)学习8-20段,体会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把科学
知识告诉读者的方法。
1.
谈话过渡:就这样,红头不得不随着吃到牛嘴里的
草开始了它在牛肚子里的旅行。那么,在牛肚子里它到
过
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8—20段,把红头
到过的地方圈出来。
2.全班交流。
(1)指名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从
(课件出示13)牛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
整体入手,把握文
(板书:牛嘴 第一个胃 第二个胃) 意,避免了机械的分
(2)鼓励学生
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语,用连贯析,注重学生的情感
的一句话,把这个过程说清楚。
(
红头被大黄牛先是吞在了嘴里,接着到了肚子里的
...
第一个胃里,然后到达了第二个胃,最
后到达了牛嘴里。)
....
3.红头被大黄牛吞进了嘴里,幸亏它的好朋友——青
头在外面。
课文就是通过它们两个的对话展开的。同桌两个
合作读好对话,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14、15)
青头对红头说:“咱们玩捉迷藏吧!”
“那让我先藏,你来找。”红头说。
“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眼睛。
“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
啊!”
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
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
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
吞到肚子里去
……”
体验。】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
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
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
胃,前
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
要把刚才吞
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
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
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谢谢
你……”
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
作了一次旅行吧!”
4.指名朗读,教师评议。
(三)学习第一组对话。
1.我们先来读一读红头被牛吃到嘴里时和青头的话。
(课件出示16)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
啊!”
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
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
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
到肚子里去
……”
(1)指名朗读。
(2)教师评议,指导朗读。
①(课件出
示17)“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
里……救命啊!救命啊!”一句中,省略号在这里起什么作
用?(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②说话断断续续是因为什么?(害怕 着急)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红头陷入了危机,它的好朋友青头赶紧来救它。
指名读青头的话。(课件出示18)
【设计意图:本
环节巧妙地设计问
“躲
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是不会仔细咀嚼的,它题,抓住关键词句引
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导学生理解课文,启
青头想告诉红头什么?(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发学生的思维,培养
它
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板书:不会仔细咀学生从文中找信息
嚼)
的能力,为探究性学
(1)“这时候” 是指什么时候?(刚把草吃进去的时习推波助澜。】
候。)
这就是牛吃草的特点,青头通过自己的知识,为
红头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3.青头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呢?(焦急)
你从哪里看出来?(一骨碌
大声喊)
4.指名分角色读这段对话。师生评议。
5.尽管青头这样指导,红头还是说——(小组读)
(1)你读这句话的时候心情如何?(非常着急)
(2)是啊,急得都哭出来了,你知道提示
语为什么放
后面了吗?(说话很急)所以语速稍快,我们一起读——
6.所以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青头被红头打断的
话。
7.教师小结:同学们,第
一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
续,反映出人物的心情;第二组省略号联系了下文,我们
知道说话被
打断,表示说话内容的省略。
(四)学习第二组对话
1.那青头被打断了什么话呢?(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19)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
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
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
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
三个胃是
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板书:四个胃 贮藏 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