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巡山小妖精
595次浏览
2020年09月04日 22:5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华工汽车学院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走进大自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2.立于不败之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语段进行分析、体会。
难点:品析课文生动活泼的语言。
突破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结合教师的点拨进行体会。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激情导入
深 山小溪,红花绿草,飞禽走兽,蓝天白云……这一切多美啊!想去看看吗?来!让我们一起走进
大自然!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
2.教师教读生字,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住字形。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朗读、相互评议。

3.指导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1


4.教师指导、点拨。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当堂检测
1.同桌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五、课堂小结
小组间讨论交流读课文后的体会。
六、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写2个组两个词。要求书写正确、整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
一、复习导入
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精读研讨
1.学生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质疑问,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
2.教师引导,总结学生的疑问,形成问题组。
(1)什么是大自然,我们怎样走进大自然?
(2)走进大自然后我们该怎样体验、感受大自然?
(3)从大自然中我们能得到什么?
3.针对以上问题组,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4.师生共议
5.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语言赏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小组进行交流。
2.教师指名学生在班上交流。
3.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探究。
2


4.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点拨。
四、当堂检测
1.照样子写话。
五、课堂小结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小组用一两句话赞美大自然。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走进大自然
纯洁
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美好
智慧
情感
教学反思:






2.火烧云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 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
良好习惯。
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 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
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 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3.学会6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会用“必须”一词造句; 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
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5.背诵课文第4——7节。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自 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火
烧云》 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3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板书:上来了(1-2)
变化极多(3-6)
下去了(7)
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
(第一段第2节)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桌讨论)
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
②“烧”的意思和作用?
(“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
③除了“烧 ”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红彤彤、一直、
烧、好像……着 了火)
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四、导学第一段。
1.个 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
晚饭过后;夏 季——乘凉)
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 红公鸡变成—
—,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
(2)出示:“紫檀色”
注意“檀”的右下字形。
(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
(黑+红=紫,紫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看彩图左上角。)
(4)出示课后题3:
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
“排比 ”。
指名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
(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
4


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
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读文。
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
2.朗读全文。
六当堂检测
书写生字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家默词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
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
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二)小组交流: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
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
师提示: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
(突出了颜色变化之多,之快。)
讨论:一般情况下,“一会儿”表示时间短,为什么在这里能表现出“变化多”呢?
3.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这些颜色天空都
有,还有些——。
5


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
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5.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6.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 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
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
7.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交流一节,集体读一节。
8.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集体朗读4-6节。
9.试着背诵4-6节。自背,个别背,集体背。
三、学习最后一段。
1.个别朗读。
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多。
补充板书: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师引读: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
最后一句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快。
3.背诵这段。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 。无限循环,变
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五、当堂检测
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六、布置作业
1.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
2.背诵4-7节
3.完成练习册。
板书: 火烧云
变化(多):红彤彤 金灿灿……
颜色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白 百合色……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变化(快):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形状 变化(多):马 狗 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变化(快):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忽然 接着 一转眼

教学反思:


6





3.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2.认识本课9个生字,包括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 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
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 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
作,重点理解合拢。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
学 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7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 如“蒲、傍”,识字要与
词语的学习结合。
(5)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
三、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四、当堂检测
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
2.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蒲公英开放,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2.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3.“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
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
4.那“我”和弟弟是不是一直都在做这个游戏啊?
我们来看后面的课文
5.指导学生读课文第2部分(第3、4自然段)
6.作者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 们”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
英的变化”)
7.“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
引导:喜爱金色的草地→
为什么是金色的→不再随意揪→金色的草地
8.若“我”没有发现蒲公英的变化,后果会怎样?
三、思考交流
8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3.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填到语文天地中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五、当堂检测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课时三分钟:
1.小组内说颜色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
2.集体交流。
二、课堂补白,积累运用。
风的颜色
风有颜色有着变幻多端的颜色,它一年四季都 在忙碌,把世界装扮成美丽的画册。春天的风是
绿色的,染绿嫩草染绿树叶染绿山岗和原野。夏天的风是 蓝色的,浅蓝的林带,深蓝的湖泽,
蓝风送走太阳的炎热。秋天的风是金色的,金风迎来收获的季节,收 获遍地的金子。收获满意喜悦。
冬天的风是白色的,白风扬起鹅毛大雪,美丽的白天鹅啊。多么可爱多么 纯洁。风有颜色,有着
变化多端的颜色,要是没有风,就没有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小组讨论
1.风真有那么多颜色吗?
2.要是没有风的话……
四、当堂检测
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仿写一首诗歌。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新发现: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新发现前:我和弟弟揪它们做游戏
新发现后:我们不再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9


教学反思:



4.会说话的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我想》这手小诗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学生背诵《我想》。
小作者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展开遐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会说话的草》和这首诗有些相象,快打开
书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理解文中词语。
4.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认真读诗,边读边思考《 会说话的草》与《我想》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体会小作者置身于自
然,置心于自然的真实情感。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讨论。
4.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五、当堂检测
书写生字
六、拓展延伸
我们把自己投身于自然之中,在柳阴下、小河边、星夜里、草地旁……静静地坐一坐,躺一躺,去
领悟 大自然为你带来的独特感受。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一写。
板书设计:
10






教学反思:




5、古诗四首
回乡偶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
2.揭示课题:《回乡偶书》
二、初读感知
1.范读《回乡偶书》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认读生字:客何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并用它们组词。
4.说说你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
5.质疑并适时解疑。
6.看图说说《回乡偶书》这首诗的大意。
7.我会说:
贺知章小时侯离开自己的 家乡,直到老了才回来。在乡间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们地问:
“_____________。 ”
三、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 乡,回到了自己的爸爸、
妈妈身边,你的心情会怎样?
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示读)
11


(第一句:语速稍慢,读出诗人离乡之久。第二句:“无改”读得昂扬一些,“衰”读得起伏一些 ,
读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之情。第三、四句:语速稍快,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惊奇。)
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四、实践活动
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回乡偶书》。
2.师生评价表演情况
五、指导写字:音客何
先观察字的特点,再描红、临写,最后评一评。
六、拓展活动
课外阅读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
七、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泊船瓜洲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应放在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调查本班学生能背几首古诗,最喜欢那首古诗,有几位同学能背《泊船瓜洲》。)
一、设景激情:(幻灯片1)
1.师导:同学们,课前老师做了一项小调查,发现我们班的同 学真了不起,XX同学,现在已经能背?
首古诗,能背几首以上的同学有?个。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 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相信大家只要
坚持下去,也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的。
2.(过渡) 今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幻灯片2)(板书课题)齐
读诗题 。
3.解题: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什么意思)。
4.介绍作 者:师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
一下王安石?( 幻灯片3)
(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幻灯片4)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杰出 的政治家、
12


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泊船瓜洲》一诗,据 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应召再次赴京任翰
林学士,途径瓜洲泊船时而作。(古诗课件:幻灯片 5)
5.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给同桌听,注意读准多音字、诗句读通顺。
6.指名读: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
(你预习得真充分。诗中的多音字,你都读对了。第一 句诗中“一水间”的“间”很容易读错,我
们一起来读一读。)(幻灯片6:多音字注音)
7 .真好,谁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
不 是有节奏听清楚吗?好,开始。(教师适当讲评)
8.!同学们,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 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当然要
读得好,必须要先理解古诗的意思、蕴含的感情。
二、合作汇报: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注释及你们查找的有关的资料,小组内互相交流,说 说诗句的意思。(生
交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深究悟情
(一)学习一、二句
1.师总结过渡: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都很热烈,-----下面我们就一 起来仔细研读这首诗。(幻灯片7:
诗一、二句)
2.先请一个同学读一、二句诗;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想想:京口、瓜洲、钟山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师 标画瓜洲和钟山的位置),生指出位置。(幻
灯片8、9、10)
3.提问:王安石的故乡是?
4.看板书理解: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长江的南岸,他们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a.“一水间”一水指?间什么意思?(幻灯片11)谁能用“间”组词。(练习:用间组词。)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
“数重山”什么意思?(幻灯片12) 表示路途近还是远?从哪里知道?(抠住“只”补充介绍。)
(幻灯片13)
一道长江水,数 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板书:只隔。)
5.感情朗读指导:读一读,读出路程近的味道。(“只隔”重读。)
(二)学习三、四句:
(过渡: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这样静寂的夜晚,他辗转难
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感慨呢?)
1.请读第三、四句:(幻灯片14)
提问:这两句诗那句写景?那个字写出景物特点?“绿”什么意思?(幻灯片15)
师导:是 啊!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闭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你仿佛
看到了什么?用 上“我仿佛看到……”
(生说话训练,教师激情点评)。
13


2.体味“绿”字。说话训练。
师总结导:(出示课件:幻灯片16)是啊, 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了山岗,绿遍
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而诗人只用了 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
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 用绿字,曾用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
看课文插图,你能猜猜他用过那些字吗?( 激情研论)
(幻灯片17)比一比,讨论用那个字好?(幻灯片18)指名谈看法。王安石改字的故事 ,对你有
什么启发?
教师小结:是啊!一个“绿”字,使王安石炼字成了千古佳话。同时告诉 我们写文章要字斟句酌,
反复推敲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3.诗导:其实 ,这句诗精彩是“绿”字,重点却是“又”字,大家想想,这句诗中的“又”字是什
么意思,告诉我们什 么?(告诉我们在草长莺飞的春天,五十多岁的王安石又要再次离开家乡,春天去
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诗 人赴京城再次为官,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请大家读·:明月何时照我还。幻灯片19
这句诗什么意思,那个词表现出作者的心情?什么意思?表现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板书:何时。)
4.(师设景读):诗人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变法,却屡遭保守派< br>的反对,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回到家乡,第二年皇帝又启用他,在赴京路上,思乡情节更浓。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这句诗?
此时诗人如此想家,但不得不又要远离家乡了,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思乡的期盼,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十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心灵的遗憾,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到年老死去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精神的痛苦,再读:
5.说说两句诗的意思。
6.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通读全诗
1.配 乐朗读:(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人刚刚离开家乡、就想着回来的那种
思家非常 急切的心情,下面请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朗读这首诗。(视频配乐)
此时你就是诗人,站立船头, 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诗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带
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下这首诗。(生 读)
2.背诵全诗。
师:通过课堂的多次朗读,同学们都会背诵了吗?(会)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呢?
3.齐背古诗:配乐感情背诵。
五、音乐欣赏:
过渡:古诗是中华文明最宝贵的财 富之一。它讲究平仄押韵,言语精练,意境深远。学习古诗,在
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古诗与 音乐结合起来,用唱的办法来学习。大家想试一试吗?(课件)
六、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 们,其实从古至今,像王安石这样身在异乡,思家心切的诗人还有很多,也写下了无
数感人肺腑的思乡诗 。课前,老师收集了十首有关思乡的古诗,送给同学们。回去大家可以按照今天我
们学习《泊船瓜洲》的 方法,读读、议议、背背、唱唱,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起来赏读。今天的课就上
14


到这里,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杂诗
学习目标:
1.会认两个字“君”、“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古诗。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
教学重点:
读准诗句,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诵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简介王维
世称王右丞。王维 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
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 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
之中。苏轼谓其“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2.教师范读此诗。
说说你从诗中听懂些什么?
二、自主学习,读顺古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
2.集体正音。
重点提示:
“应、绮”的读音。
3.同座相互检查读诗情况。
4.小组比赛读诗。声音响亮,不乱喊乱叫;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三、读懂诗句,诵读古诗。
1.课件出示注释。
来日:自故乡动身那天。绮窗:镂花的窗。
著花未:开花没有。君:朋友。
自:从。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教师点拨。
15


这首诗通过设问的方式,把自己对故乡的怀念表达出来,令人有悠然不尽的情致。诗开头的两 句,
在设问中两次出现“故乡”的字面,看似重复,读起来反而觉得更加亲切。接着又问道:“来日绮窗 前,
寒梅著花未?”你动身那天,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啊?问得这样真挚,这样雅致,作者 的
思乡之情由此可见。
4.同座互相说诗句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四、当堂检测
背诵这首诗。
五、扩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
2.背诵王维的古诗。
六、小结、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6.泥姑娘
16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字写规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如: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配乐读、自由读 、小组读等方式
加深对课文的体验,通过感情朗读、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自己提问题,自己 解决的学习方
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主动关爱 、帮助别人和珍惜被爱都是幸福快乐的,激发学生从平时
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欢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捏过泥人吗?都捏过什么? < br>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名叫《泥姑娘》,相信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一定有很多的收获的
一定会被泥姑娘的行为感动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师:读完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呢?
4.是呀!泥姑娘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拯救了一个小生命,她多么伟大呀!
5.认读词语。
6.理解词语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情感
1.再读课文,泥姑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有关的词或句子。
2.学生自读。
3.全班交流。
预设:
(1)我觉得泥姑娘和可爱,我是从第一自然段看出来的。(读第一自然段)
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姑娘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她的可爱呢?(学生试读)
(2)我觉得泥姑娘很有爱心,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读3-4自然段。
问:此时,你觉得泥姑娘怎样呀?(学生表达情感)
(3)我觉得泥姑娘很勇敢、很坚强,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读5-7自然段。
问:你能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学生自由朗读)
问:如果此时你发现泥姑娘在救小蜜蜂,你会对她说些什么
4.课文学到这里,你佩服泥姑娘吗?你佩服她什么?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泥 姑娘的故事非常感人,也让人为她的命运担心。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你来续编一下这
个故事吧 !
17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六.当堂检测

七.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7.巨人的花园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4.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教学重点:
1.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 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今
天,我们就将学习一篇童话。齐读课题,提问。
学情估计:学生会提到巨人的花园是怎样一座花园?这个问题,教师以此展开教学。
学习课文
一、粗读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采用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
18


2.谈谈读后的感受。
3.认读生字
二、重点阅读,体会道理
1.再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一座花园?
学情估计:学生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
2.从哪里看出这个花园很美丽,很漂亮?
3.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花园的漂亮、迷人吗?
注: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方式要多样,如:赛读、品读。
4.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呢?
方法:学生再次读课文,并自己做简单的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1)第6自然段:春天到村子里时,巨人的花园还是隆冬。
A反复读3.4句,要读出村子和花园不同景色所蕴涵的不同情感。
B同是春天巨人的感受是什么?想象孩子们又在做什么?
学情估计:如果学生能说到孩子们想 到他们的乐园──花园里去,教师可以点拨:巨人在里面日子
过得并不好,孩子们也想进去玩,现在最好 的是什么?
(2)第7自然段:孩子们在时,花园草翠花开;孩子们离开后,花园冰雪覆盖。
A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B体会“与此同时”。
C朗读本段。
(3)第8.9自然段:小男孩用手摸了一下树枝,桃树开花了,巨人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A巨人终于明白了,他究竟明白了什么?
B讨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是什么意思?
5.句型训练,理解中心
(1)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
唤来春天的,。
(2)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注:要结合讨论的结果,让学生体会,教师要引导。
(3)反复阅读这两句话,在读中深化感受。
三、学习生字
1.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
2.师板书左右结构的字:溢、墙、牌……
方法:先让学生自由识字,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做有针对性的讲解。
需要重点讲解的字:溢:满;拆──折。
3.指导书写
“酷”左右差不多,其他的是左窄右宽。
4.学习剩下的生字“允、覆、”
“允”和“充”可辨析,“覆”的上面部分同“西”辨析。
四、本课小结
19


“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诗人白朗宁也曾这样说,在这里 我衷心大家能人人都
付出一点爱,让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五、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快乐需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不然,会出现什么情 况呢?请大家结合上节课你所懂得的道理来说一说。
明白了道理,那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大家再读读 课文。
二、学习新课
(一)、解决细节问题
1.自读课文
要求: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
需要指导的有:
(1)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方法:洋溢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个词语?(荡漾)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方法:巨人为什么感到火辣辣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必要时要引导。
(3)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
方法:从第一次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写
1.读课文,要求:看在读什么地方时脑袋里会出现相应的画面。
读写结合的点:
(1)巨人推倒围墙前后的情景。
(2)巨人生活在隆冬中的情景。
(3)孩子们在花园中玩耍的情景。
(4)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玩耍的情景。
……
20


2.交流汇报
建议:学生说的时候,要进行语言规范性的指导,同时要引导学生尽量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3.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语言积累
抄写喜欢的句子段落。
本课小结
童话读起来不仅有趣,而且还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 理,以后可以多读读,在后面的活动课上我们要
举行一次讲童话、演童话的比赛。推荐童话:《豪夫童话 选》、《一千零一夜》等。
三、当堂检测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巨人的花园
分享
冬────────────春
(孩子)



21

澳门科大-十八大工作报告


老师您辛苦了作文-武进中考分数线


祝考试顺利的话-中考物理压轴题


高考作弊-六一儿童节目


暖心写给爸爸的短句-地震捐款倡议书


关于冬天的诗词-准考证号


红河学院-姬晨牧


汉朝历史事件-新学期新起点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