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标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玛丽莲梦兔
911次浏览
2020年09月04日 23:0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英语六级总分-双十二促销


精选资料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
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三年 级第一学
期使用。在保持前四册教材特色的基础上,三年级上册教材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编课文到 设计练习,从内
容安排到呈现方式及版式设计,又有新的突破。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 32 篇,其中精读课文 24 篇,略读课文 8 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 8 篇选读课文。每个单
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
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 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
学习要求和方法。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第一 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
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
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 体现时
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要求认识 200 个字,会写 300 个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 , 这些字一般安排
在精读课文后。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第五个栏目是机动
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 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全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和语文园 地里的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书第一次出现
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里的不认识 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这个字要求学生认
识为止。课文中的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学 习伙伴的话和文章作者的姓名一律不注音。有些字在具体
的语境中读音要发生变化,课文标注的是变调音 或轻声。如,“黄澄澄”的“澄”,在课文里标注的是 dēng 。
二、教材的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前四册教材“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 强整合”的编写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老师们的充分肯定。本册教材
在继承中又有创新,从导语到 课例、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都紧密围绕本单元专题而展开,教材的整合性进
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
1 、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从本册开始,每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 面安排导语内容。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 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每组导语都
配有表现专题内容的背景图 ,用直观的方式更形象地揭示专题。如,第一单元,导语一开始就用诗一样的语言为
学生描绘了五彩斑斓 的儿童生活情景,点明主题,并用召唤性的语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配以精美的反映儿童
生活的画面, 使学生很快进入本单元的学习情境中。第二单元导语在点明专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后,提出“在
学习 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收集名人的资料,更多地了解他们。”目的是为后面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做好了铺垫,
使单元内的各项学习活动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 、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 ,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
可修改编辑


.
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 如,学
了精读课文《陶罐和铁罐》,在略读课文《狮子和鹿》前有这样一段话:《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 应该正确对待自“
己和他人。下面这篇课文,又会给我们什么启发呢?认真读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个 什么故事,再联系实际说
说自己的体会。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这两篇课文联系起来,想想它们有哪些 相同的地方。”这段话承上启下,
既概括了前面精读课文所学的内容,又引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内容,同 时还把两篇课文联系起来,提出略读要求。
3 、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如,第四单元专题是 “细心观察”。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在观察中的发现。有观察 鲜花,发现
鲜花开花的不同时间;有观察蜜蜂,发现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有在玩耍中发明显微镜的;有 在观察中发现骆驼
特征,进而找到骆驼的。教材在导语中就建议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 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
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 “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 让学生说说最近
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 “习作” 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 “日积月累” 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
菜的韵文。 “宽带网” 引导学生搜集和阅读更多的发明与发现的故事。可以看出,整个单元围绕专题内容,将听
说读写等语文实 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
展、交流 。单元内各部分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对于这样的编排,审查意
见 这样写道:“每组教材能围绕专题合理有序地组织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学习内容与< br>训练内容,阅读理解与口语交际、习作彼此关联,紧密结合。 …… 使语文各项能力的培养训练能整体推进,协
调发展。”

( 二)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
“综合性学习” 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重的一个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即全面
提高学 生的语文素养。正如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
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
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其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更 能在发展
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
本册分别在第一单元 “多彩的生活” 和第五单元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两个专题中安排了综合性学 习,一个是记录自
己的课余生活,一个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两个综合性学习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 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
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 。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
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 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
文与生活的联系。
如,第一单元的专题是 “多彩的生活” 。在导语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各种儿童生活的画面后,安排《我们的
民族小学》这 篇精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里学习、活动的情景。在这篇课文后,提出
开展 “ 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 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并提示记录的方法 “ 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
画图画 ……” 。接着学习两篇分别表现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和假日 里登山游玩的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和《爬天
都峰》。考虑到教材初次安排综合性学习,对这一活动不 太了解,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掌握的方法还比较少,
因此教材在《爬天都峰》后,编排了 “综合性学习提示” ,提醒学生注意记录活动进行得怎样,并提供记录的示
范供学生参考。接着,教材 用一段简洁的话语,概括前面所学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介绍乡村儿童生活的略
读课文《槐乡的孩子 》。在语文园地里, “口语交际” 让学生交流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习
作” 让学生写课余发生的事, “读读背背” 编排的是反映儿童生活内容的古诗《小儿垂钓》, “展示台” 用搜集邮
2
..


精选资料

票、阅读课外书、小组合作办图片展的方式,展示学生的课余生活。
又如,第五单元专题是 “灿烂的中华文化” 。简短的 “导语” 点明专题之后,编排《孔子拜师》这篇精读课文,让
学生认 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并在课文之后提出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开展 “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的
传统文化” 的要求。怎么开展?教材提出了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建议: “大家自由组成小组,
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然后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 ” 然 后
学习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接下来学习精读课 文《赵州
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课后安排 “综合性学 习提示”,引导学生进
一步搜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再用一段简短的过渡语,由古代建筑引到古代绘 画,引导学生略读介绍《清明
上河图》的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最后,在 “语文园地” 的 “口语交际” 中,让学生交流在“综合性学习”中
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 “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 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
化的十二 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中,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专题,开展听说读写各项活动,既培养 了语
文能力,又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综合性学习不是标准化 的学习,它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教材不仅提出了活
动的内容,还体 现了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这不仅表
现在学习 方式的选择上,也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
自 己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中,教师要参与其中,有督促和检查。活动后,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展示活动的成果,如,办小报,办展览,交流课外阅读的书籍。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觉到,语文 很
有用,体验成功的快乐。
开展综合性学习要因地制宜。各个地方、各个学校都蕴藏着自然 、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可根据
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 ,创造性地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目前, 许多学校都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如,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单元整组教学有
机结合起来,将综合性学习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在单元学习之前,先进行单元导读,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学习< br>内容,同时明确综合性学习的任务。然后,从多数学生感兴趣的一课开始进行精读训练,根据学习需要进行 学习
内容的重组。学习活动中,每一单课的学习都有课外实践活动的要求,将综合性学习贯穿到语文教学 的各个环节
当中。在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和交流。我学到哪些知识,我掌握了哪些本领。并随机 向课外拓展,展示
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
(三)大量更新课文,合理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
课文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 养的主要凭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册教材在选文方面,注意密切联系
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有反映中外、城乡儿童生活故事的《我们的民族小学》《金
色的草地》《槐乡 的孩子》;有反映领袖、科学家优秀品质的《我不能失信》《奇怪的大石头》;有反映现代儿童关
爱他人 的《掌声》《给予树》《好汉查理》;有反映中华优秀文化、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有表现秋天景物的《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许多新选的课文角度新颖 ,有助
于启迪学生的思想,如《矛和盾的集合》《狮子和鹿》。选文努力做到语言规范,在文字上做了认 真的加工。课文
体裁丰富,有散文、故事、诗歌、寓言、神话、科学小品,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蕴涵着 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
生不仅学到语言,在思想上也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从本册 开始,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这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的划分。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
可修改编辑


.
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 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
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精读不同,略读 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 “资料袋”,其形式有文 字介绍,也有图片介绍等。“资料袋”一般是给学生提供与课文
内容相关的一些知识。其中,有的是课文 相关知识点的介绍。如,《我们的民族小学》课后安排的少数民族生活
的图片,《蜜蜂》课后对蜜蜂采蜜 的一些知识介绍,《玩出了名堂》课后对微生物作用的介绍。有的是介绍课文的
主人公。如,《我不能失 信》《奇怪的大石头》《孔子拜师》课后,有分别介绍宋庆龄、李四光、孔子的图片、文
字。还有的是与 课文内容有关的一些历史、风俗的介绍。如,《风筝》课后介绍风筝的历史,《给予树》课后介绍
圣诞节 的风俗习惯。设置这个栏目,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 、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
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 逐渐悟
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围绕课文提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1)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 有的在课文的关键处提出思考的问题。如,《灰雀》一课,在 “一定会飞
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这句话的旁边提出一个思考的问题:“ 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有的引导学生运用
多种方法理解 词语的意思。如,《陶罐和铁罐》一课,在“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 这句话的旁边,
提出“‘ 奚落 ' 是什么意思呢?我要往下读读看。”有的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 想画面。如,《美丽的小兴安岭》
文后,学习伙伴说“我仿佛看到了各个季节不同的景色”,启发学生一 边读书,一边把语言文字迅速地转换成形象,
想象课文描述的美丽景色。
(2)用感悟性、点评性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内容。 如,在《奇怪的大石头》里有一段李四光 向老师提
出问题的描写,学习伙伴在这段文字旁边,发出“李四光真会提问题”的感叹,这其实是引导学 生留心李四光提出
的问题,揣摩他思考、提问的方法。
(3)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 如,《赵州桥》一课,在“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句话旁边,
提出“ 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的问题;《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文后有“我发现 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
这一关于写法的提示。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孔子拜师》一课,在“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这句话
的旁边,学习伙伴说“ 联系生活实际,我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 ;《矛和盾的集合》一课,在“谁善于把别人的
长处集于一 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旁边,提示“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等等。
2 、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
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 、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
鼓励大家讨论、交流。
与低年级教材“我会读”“我会 写”的设计思想一脉相承,结合中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本册教材在课后练习的设计
上,改变了过去以 布置、要求的语气提出思考练习内容的叙述方式,采用了以激励的口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第
一人称叙述 方式。这不仅仅是形式的改变,而是体现了编写指导思想的变化。其中,有的是以 “ 我能 ……”“我
要 ……” 的方式引领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如,在《盘古开天地》一课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 “ 我能用
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 ,取代过去复述课文的要求。有的是以“我们来讨论讨论 ……”“我们来交流交流 ……” 这
样一些富有激情的话语引导大家合作学习。如,在《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之后,用 “我很喜欢这所民族小学,
4
..


精选资料

让我们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有的用富有活力和个性的儿童化语言,激励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如,“ 课文写得真美,
我要好好读一读,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多么优美的古诗,我要把它背下来。”“课 文使我很受启发,我要认真读”
一读。“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有的课后练习鼓励学 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究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一种是提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
讨论。如,《 爬天都峰》一课,“老爷爷和‘ 我 ' 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我们来讨论一下。《掌声》”< br>一课,“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到了很多,让我们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一种是以学习伙伴的探究为引导 ,激励大
家有新的发现。如,《灰雀》一课,“我发现列宁非常喜欢灰雀,你发现了什么?我们都来说一 说。《美丽的小兴安”
岭》一课,“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出” 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 的词语,体会体会。这些都反映了教材
在转变教学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的努力。
3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册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且较好地体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的思想。
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如 , “我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了下来,你抄了哪些?”“读了第二段基础上,提出 “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尽量说得生
动一些”“讲的时候要有感情,使听的人受到感染”等要求。
4 、丰富语文园地的内容和形式,增设“趣味语文”“成语故事” 两个栏目。
全册八个语文园地,“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宽带网”“展示台” 这四项内容分别交叉安排两次。
(1)“趣味语文”,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学语文。教材在语文园地三安 排了绕口令,
在语文园地八安排了猜字谜。这部分教学以学生的交流活动为主。可事先布置学生准备相关 的内容,还可以创设
一些生动有趣的形式,增强趣味性。
(2)“成语故事”,中华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许多民族文化的信息,既是结合本组课文的拓展阅读,
同时让学生受到中华优 秀文化的熏陶。教材安排的两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是历史故事,《刻舟求剑》是寓言
故事,分别安 排在语文园地二和语文园地七。成语故事的安排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积累,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 中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老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或者说说自己读后
的感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3)“宽带网”,主要是通过引导 学生自己动手,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课内外的联系。语文园地四介绍了鲁
班、牛顿和瓦特发明和发 现的故事,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古今中外更多这样的故事;语文园
地六介绍了祖国大 江南北有代表性的风景和物产后,让学生搜集更多反映祖国风光和物产的资料,去感受祖国的
美丽和富饶 。这样的安排,将有限的课堂学习延伸到无限的生活空间,加强了课内外的沟通。
宽带网有“资料补 充”和“拓展活动”两个方面的功能。从教学的角度看,“资料补充”部分只需学生读一读就可以了,
“ 拓展活动 ” 部分则体现了一定的弹性,可以先布置搜集资料,再交流搜集所得。因“宽带网”的 内容与单元的专
题相关,所以资料的搜集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先行提出。如,语文园地六关于 “ 搜集 更多反映祖国风光和物产的
资料,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就可以结合《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 兴安岭》的学习进行布置,在单元末
的“宽带网”教学时主要是进行资料的交流。也可以在单元学习结束 之后,根据教材中提示的活动内容,深入开展
一些搜集资料、课外阅读、交流展示的活动。
(4)“展示台”,主要结合综合性学习进行。园地一展示收集的邮票、课外阅读的书籍和小组合办的图片展。园 地
五展示小组合办的手抄报、爷爷写的春联、自己做的风筝。教材从不同的方面,展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 成果。它
具有举例的性质,既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课内外语文学习成果的舞台,又是一种提倡和引导,激 励学生自觉地在
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不断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教材中的内容只是例子,教师应 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
可修改编辑


.
组织学生展示相应的内容。要 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与同学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在生活
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快 乐。
(五)注意体现弹性,增加适用性
在阅读方面,教科书在最后编排了八篇选读课文 ,供学生选读。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但对认真阅读的学生,
教师要予以鼓励。
为了增强 教材的适用性,部分课后练习中安排了选做题。选做题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多样化,总的思想是引导学生
从 课文扩展开去。有的选做题引导课外阅读,如,《盘古开天地》一课,引导学生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丰富课文阅读的感受。有的选做题建议进行课外学习成果的展示,如,《孔子拜师》一课,展示学习伙伴搜集的孔 子
名言,启发学生也这样做。《古诗两首》后,让学生读读自己知道的一些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有的选 做题引导
课外搜集资料,如,《蜜蜂》一课,引导课后查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有的选做 题引导学生把课
文内容演一演。如,《陶罐和铁罐》一课,让学生把这个故事演一演。有的选做题引导学 生课外开展一些活动,
把课文的学习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如,《赵州桥》一课,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古 建筑,了解它的历史,并把它
画下来。选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选择权在学生手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 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决定是否选
做。教师要通过组织交流,通过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做选做题的兴趣 。选做题,学生可做可不做。对于主动做且
完成较好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部分课后练习从学生个体 差异出发,可不作统一要求。如, “诵自己喜欢的
部分”“我要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 但一定要落 实,要有检查。综合性学习,可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做灵活的安
排,但要保证一学期安排两次综合性学 习。“语文园地” 中的 “展示台”和“宽带网”,分别从展示和拓展上提出一些体
现弹性的要求,供师生在教学中灵活处理。
1 、习作。
一共安排八次。分别是: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身边熟悉的一个人,写一幅 秋天的图画,写一则观察日记,写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写自己去过的地方,编一个童话故事,自由习作。 习作在编排上尽量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方
便,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一般都是提出内容、范围,绝大多数学 生都有可写的内容。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此外,
在语文园地八还安排了一次不提任何范围的习作,完全 放开,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教材十分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教材 多处提到“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
乐”“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 评评写得怎么样”“读给同学听”“读给大家听”“把习作和图画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
赏”等等。把写 、说、评、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注意对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培养。如,语文园地四在习作
提示里 这样写道:“你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日记里了吗?让我们先交流一下各自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再写一
则观察日记。” 语文园地八建议学生把一学期来的习作进行一个归纳整理,保存好。这些提示都是在逐步引导 学生
经常动笔,把平时的练笔和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养成整理习作、保存习作的好习惯。
2 、我的发现。
根据年段发展特点,拓展“我的发现”的内容,由以前单纯地发现识字方 法,拓展到发现词和句的一些规律,认识
一些语言现象。如,语文园地二,给出三个句子: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然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说: “ 我发现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三种形式的区
别。全册共安排八次 “ 我的发现 ” ,分别是:多音字,引用人物说话的不同形式,描写颜色的词,区别形近字,
成语中 的反义词,一字多义,词的褒贬义, ABB 的构词形式。发现的内容都是从本单元的一些语言现象中归纳
6
..


精选资料

或生发出来的。 “ 我的发现 ” ,从名称已经显示出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发现的意图,在教学时不要包办代
替,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并乐于跟 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把发现的方法迁移运用于
今后的学习之中。
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审查意见写道:“我的发现' 能针对不同学段的水平、要求设计内容,有序拓 展,既引导
学生发现新知,发现规律,又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使学生爱学、会学。 ”
3 、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系统编排了古诗、古诗中的名句、成语、名言警句、 三字经、对子歌、农谚等传统文化内容。园地一
安排的是古诗《小儿垂钓》,园地二是有关勤奋学习的名 人名言,园地三是描写秋景的对子歌,园地四是反映四
时果蔬的韵文;园地五是十二生肖,园地六是写景 的古诗佳句,园地七是描写思想方法的成语,园地八是三字经
节句。这些内容,无论对于学生学语言、学 文化、学做人都是十分有益的。通过上述内容,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
的丰富多彩,祖国语言文字的隽永、 优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自觉地学习、了解祖国的语言、文
化,不断丰富语言、文化的积 淀。这部分内容教师不必讲解。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也没有关系。重在鼓励学
生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 佳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
“读读认认”和“连连认认” 。 语文园地一、四、五、七安排了四次认字的内容,这四次认字的安排,充分考虑汉字
本身的规律,采用熟 字去偏旁识字、归类识字、熟字加偏旁识字、利用形声字规律识字等方式,引导学生识一些
字。这些字只 认不写。到了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引导学生利
用已经 掌握的识字方法来识字,如,熟字减偏旁,熟字加偏旁,利用象形、会意、形声等特点识字。教学中可以
设计多种活动,如,字词游戏、字谜、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识字的乐趣。
“我会填”和“读读记记 ”。教材在语文园地二、三、六、八分别安排了词句训练方面的题目。园地二是形近字组词练
习,园地三 是形容词和动词的搭配练习,园地六是三组按不同形式归类的词语,第一组是 AABB 式,第二组是
“又 … 又 …” 的形式,第三组是“不 … 不 …” 的形式,园地八是三组按不 同内容归类的词语,第一组侧重表现
旅途的艰辛,第二组侧重表现商品的实惠和丰富,第三组表现人的神 情、外貌和动作。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
多接触一些语言现象,读一读,记一记,有的还可以做一做。 不要讲解语法知识。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 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
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可修改编辑


.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 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
团结及他们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 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
更有不同的风俗。下 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
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 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 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
阿昌族、德昂族 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 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
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 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 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
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
8
..

天真蓝-英语课文


春节电子贺卡-齐鲁工业大学招生网


关于昆虫的作文-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密西西比河-一分钟演讲


党史资料-建材市场调查报告


网络营销师待遇-吉林职考办


名人名言爱情-年度考核个人述职


关于九寨沟的资料-校运会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