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教案
新西兰留学签证-2014湖北高考数学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
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指导朗读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感受童年生活的精彩和欢欣,懂
得珍惜,懂得热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支美妙的旋律,谱写着热爱、追求和向往
;一曲动人的歌曲,传唱着理想、
幸福与希望。它伴随几代人的成长,回响在许多人的心上。它就是著名
词作家乔
羽爷爷所写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小诗,去感受它
永恒的
魅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词语。
双桨 绿树红墙 轻轻 倒映 幸福 环绕
四周 凉爽
洒
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4.通过读诗,大家知道了什么?
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
现在,就让我们也加入他们行列,与他们一起到北海泛舟去吧。
三、问题引领,深入感受
学案精品
1.“我们”在什么时候荡起了双桨,从哪句可以看
出来?默读课文,边读边
想,找到相关语句勾画下来。
2.当你们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是怎么
样的心情?都会玩些什么?(学生自
由说痛痛快快地玩,自由自在地欢乐,这就是尽情欢乐。带着你们的
体验和感受,
好好读一读。)
四、入情入境,读中感受
预设学习过程
1.学习第一节
“让我们荡起双桨……绿树红墙”
你读到这些诗句的时候,眼前一
定会出现一幅美丽的画面,能给大家说一说,
这画美在哪儿吗?(随机理解“倒映”“环绕”)们置身在
如此优美的环境中,怎
能不感到快乐。
让我们再来关注“荡起”和“推开”这两个动词,你体会到什么?
“推开”本是人的动作,把
小船当成人来写,感受到船儿慢慢行进在平静的
水面上;从“荡起”可以感受到小朋友荡舟的动作轻快,
情绪欢快。
划着几条小船荡漾在碧波上,欣赏如画的美景,怎能不感到快乐?指导读书
2.过渡:还有让你感受到快乐气息的语句吗?
学习第二小节
“红领巾迎着太阳……歌唱”
抓“愉快歌唱”体会小伙伴心情愉快,这愉快的歌声把水中的鱼
儿都吸引过来,
鱼儿真的会望着“我们”,倾听“我们”的歌声吗?谁来读读这四句诗句,读出
少先队员的高兴和愉快?
预设:抓“悄悄地”,轻读
我们的歌声太愉快了,太动听了,连水中的鱼儿都情不自禁放轻了动作,生
怕打扰我们。
再静下心读一读这几行诗句,如果你是画家,你还会给这美丽的画卷增添什么?
3.学习第三节
尽情欢乐的少先队员在想: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结合整首诗,<
br>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关爱我们的父母、老师、祖国……
这首歌创作之时,我们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五周年,少先队员在新中国和共产
学案精品
党的光辉下健康成长,他们快乐地泛舟北海,怎能不感谢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
4.细读这三节诗句,你有什么发现?
反复的修辞手法,诗歌创作中人们常常使用这样的手法
使诗句读起来更有节
奏和韵律美。再次诵读,感受少先队员的欢乐和幸福
五、总结全文
学了此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案精品
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
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白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
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透过文本,展开想象,浮现画面的方法,深入理解关键词语<
br>“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天各一方”以及相关句子、段落的意思,从而体会
诗人身居异乡
在重阳佳节时更加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了解王维,走进古诗的热情与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吗?
(二)我们把一些让人高兴的美好的节日称作(板书:“佳节”)
(三)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四)唐代有位诗人在佳节来临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完成板书:每逢
佳节倍思亲)
(五)个别读题目
逢:后鼻音
这句诗你在哪儿见过吗?
二、初读古诗
(一)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自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读古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顺。
学案精品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正音。
(三)再读古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1.佳节——重阳节(九月九日)
2.山东——不是现在所说的山东省,而指的是华山的东面。
3.茱萸——有浓烈香味的植物
,古代人认为重阳节戴着它可以祛邪避
灾。它代表了人们一种美好的心愿。
三、初读感悟 <
br>过渡: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
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
事中。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句时,多读几遍。
(2)
想一想:诗人在什么时候,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写出了《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1.出示词语,指名领读。
佳节加倍登高独自异乡相逢王维大街欢聚思念
头插茱萸手挽着手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登高远眺天各一方思绪万千
2.交流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首诗?
四、精读品析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谁能选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这句诗的意思?
2.“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3.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什么疑问?
预设:为什么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王维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4.明明是写王维
思念家乡,为什么却写别人欢度节日的情景呢,那我们就
一起去看看书中是怎么描写人们如何欢度节日的
?
“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指名读,其他同
学认真听,其中的哪个词深深吸引了你,看到它时你的眼前浮现
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人们在干什么
?又仿佛能听到些什么?
同学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人们欢度节日的情景生动地描述了出来,惟妙<
br>惟肖,此时,你的心情如何?谁能带着这种心情把这个句子再来读一读。
5.那么重阳节的街道上,人们是怎样欢度节日的?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想
学案精品
象,你的眼前浮现了怎么样的画面。
6.指名读,齐读。
7.大家的朗读声情并茂,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沉浸在热
闹欢乐的气氛中。我猜,王
维看到这种情景一定也很开心,也是兴高采烈的,你
们同意吗?他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
8
.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在长安生活,已经两年了,这700多个日日夜夜都
是孤独一人。此时恰逢重阳
佳节,他都不能与家人相聚,他的心情怎能高兴得起
来,他怎能不更加想念家乡的亲人。
出示:“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指名读。
齐读。
9.看着别人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登高游玩,王维最想做什么,他能实现
吗?看着别人一家团圆,围
在一起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王维最想做什么?他能
实现吗?看着别人秋游赏菊,与同窗好友吟诗作画,
王维最想做什么?他能实现
吗?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配乐范读。
2.你听出了什么?
3.与他天各一方的是谁?仅仅指兄弟们吗?还有谁?
4.如
果你是王维的兄弟,你想说:“如果你是王维的父母,你想说:“如果
你是王维的朋友,你想说? 5.王维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他想起了过去的欢乐,也想
起了独在异乡的孤独,想
到家乡,想到亲人,想到的太多太多(出示课件)真是
——思绪万千。于是他提起笔,将浓浓的思念寄予
四句诗中写下这传诵千古的名
篇。
(三)再读古诗,情感升华。
1.诵读、背诵。
2.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了吗?为什么明明是写王维思念家乡的亲人,却
要写别人欢度的节日
的情景。
五、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再次出示课题)师:“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
感叹的又何止王维一人
啊!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故乡时,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引说)。
学案精品
2.还在什么情况下,会让人想起这句诗?
3.能写出这么感人肺腑的诗句,王维真不愧是唐朝诗人中的大家!
王维(701-761)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王维不但精于诗文,而且擅长音
律、书画。人们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尤其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
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边疆关塞,或是小桥流水,都能写得鲜
活无比,
是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学案精品
所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图文结合,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
可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写“振、意、欲、忽”等8个生字,正确认读“樾、蝉”等5
个生字。
教学难点:图文结合,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可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到下面这幅国画,你能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读课题《古诗二首》
生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生2:《和桃花》
[宋] 赵希逢
红雨随风散落霞,
行人几误武陵家。
牧童若向青帘见,
应认枝头作杏花。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二首》。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
学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