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绝世美人儿
863次浏览
2020年09月04日 23:3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有关尊严的作文-关于秋天的作文600字


部编版 三 年级 语文 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教 学 内 容
1大青树下的小学2花的学校
3不懂就要问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习作
语文园地一4古诗三首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6秋天的雨7*听听,秋的声音 习作:写日记
语文园地二8去年的树
9*那一定会很好10在牛肚子里旅行
11*一块奶酪 习作:我来编童话 语文园地三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14*不会叫的狗 口语交际 习作:续写故事
语文园地四 期中复习考试
15搭船的鸟16金色的草地 习作
17古诗三首18富饶的西沙群岛
19海滨小城20美丽的小兴安岭 习作:这儿真美
语文园地六21大自然的声音22父亲、树林和鸟
23带刺的朋友 口语交际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语文园地七24司马光25掌声
26灰雀27*手术台就是阵地 口语交际:请教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语文园地八
总复习
总复习
期末复习考试
课时数
5
6
6
6
3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备注




国庆节

















第 一 单 元
本单 元围绕“美好生活”这一主题共安排了三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花
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同 时,本单元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口语交
际、习作以及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安排了“我的暑假 生活”这一话题,旨在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习作”通过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某个同学的形式,
旨在初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语文园地”借助相关词语、句子的实践活动以
及古诗文诵读等 多样化形式,重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语文的能力。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坝、汉、艳”等10个生字,学会“晨、绒、球”等13个生字,
理解“绚丽多彩”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 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描述的民族小学里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
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 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识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各民族儿童友爱团结、幸福学习生活的情形,体会贯穿全文的自
豪、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各民族文化的资料;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坝、汉、艳”等10个生字,学会“晨、绒、球”等13个生字,
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初步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图并想想自己都从图上
看到了什么。 师:孩子们,快乐的暑假结束了,今天我们又坐到教室里开始了新学期的学
习。看,图画中的孩子们 跟你们一样,也正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呢。不过,你们
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那些孩子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
师:你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下子就看到 了关键。老师告诉你,其实
这所学校的孩子来自不同的民族,而这所学校也是边疆的一所小学。说到这里 ,
老师想考考大家了,你们知道我们国家都有哪些民族吗?
生:汉族。
生:维吾尔族、蒙古族。
生:苗族、壮族、彝族。
师:看来大家对我们国 家的民族了解得还不少呐!虽然民族不同,但这些孩
子都在这所学校共同学习祖国的语言。孩子们,你们 想去看看他们,与他们交朋
友吗?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吧。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话题 交流激趣法,通过图画创设交流情
境,自然引入对我国多民族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巧妙引入了本节课的学 习内容。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朗读,注意生字词的正确朗读。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 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出自然 段的序号,想想每一自然段分别都
写了什么内容。
3.检查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的情况: (1)课件出示“早晨、汉族、鲜艳”等词语,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词语,读得
不正确的借助拼音自主 巩固朗读。


(2)指名朗读词语,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指导:“静”读后鼻音 “j
ìng”,注意发音准确到位,“晨”读前鼻音,而“凤”读第四声,不要读成了“风”
的 拼音。
(3)师生开展词语巩固小游戏:教师随机指词语,学生快速准确地朗读该词,
最后教 师再次针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巩固纠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 指导读好课文第
1自然段中的少数民族名称(课件再次出示少数民族名称)。
4.指名说说课 文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注意用简洁的
语言进行概述,并予以归纳: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早晨,各民族的孩子们穿着不同的服饰来到学
校,把学校装扮得绚丽多彩。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课上、课下同学们一起友好、快乐的学习生
活。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表达了对这所可爱的边疆小学的喜爱之情。
5.再读课文 ,试着根据每段话的内容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补
充(课文主要描写了边疆的一所小学的孩子 们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情形)。
6.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同学站起来继续朗读,结束后教 师请那
些仍旧坐着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朗读经验,教师及时予以肯定,并要求学生在朗读
时要做到 眼到、口到、心到。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初 步
对话,扫清了朗读障碍,并对课文的条理及主要内容均有了较明晰的感知,为理
解课文奠定了 基础。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抽取课文中的生字,小组开小火车朗读,并试 着给生字组词,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小火车开得最顺畅。教师再次进行生字认读巩固。
2.引导 学生认真观察课后生字,看看自己都有哪些巧妙的识字方法,并与
同学、老师分享(“跤”字跟腿脚有关 ,所以左边有个“足”;“凤”跟“风”很


像,不过里面的部分不同……)。教师适时引 导学生利用形声字形旁加声旁的特
点识记“坝、扬、摔、清”等字,同时运用汉字添加偏旁的方式记住“ 汉、艳、
读”等字。
3.课件再次出示课后要求书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及结构,说说 在
书写时哪些字需要提醒别人注意。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结构给13个生字归类
(大多是左右 结构,且多是左窄右宽型),同时进行生字范写指导,重点指导:
“晨”上面的“日”扁而略宽,下面“ 辰”的竖钩的左边不能多写出一撇;“装”
上紧下松,上面“壮”最后一笔横画略短,下面“衣”的撇、 捺相对较舒展;“静”
的横画较多,要注意横画之间的紧凑,且要做到等距,另外左边“青”的第三笔< br>横画应变成平提。
4.学生认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并结合书写情况再次进< br>行部分生字的书写强调指导。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初 步感知汉字的识写
要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范写指导,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汉字书写要领,提升书写
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所小学的孩子们在学校里过得开心不开心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这所小学 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
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学习


1.听写课文中的部 分词语,接着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听写检
查、纠正,最后齐读词语。
2.指名试 着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人:
看来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效果不错,这节课 继续努力,相信你们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通过听写词语并用词语 串讲课文内容的形式,
既有效进行了基础认知的回顾与夯实,同时又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理解基础。
二、探究交流,感悟文情
(一)品读课文,感受学校的“美丽”。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述的画面,并用一个词语来
描述自己对学校的感受(美 丽),教师板书(美丽)。
2.再读第1自然段,看看自己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学校的美丽的。画出
相关句子。
3.学生朗读、圈画,同时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读画的句子。教师适时引
导学生聚焦第1自然段,从 “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感受学校周边的环
境美。课件重点出示句子:“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 扣扮得绚丽多彩。”引导学生
理解“绚丽多彩”(形容颜色多样,灿烂美丽),同时想象学校里到处都是 鲜艳华
丽的颜色,成了五彩缤纷的海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质疑交流:谋文还 有哪个地方也在写学校的美丽?根据学生的回答,课
件出示句子:“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 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
的粉墙上摇晃……”引导学生抓住景物“铜钟、大青树、凤尾竹、粉墙”及其 特
点,感受校园里的景物美。同时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补充省略号的内容(花坛里
五颜六色的鲜 花、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透亮干净的窗户……)。指导他们有
感情地朗读句子,注意读出对学校的喜 爱。
(二)研读课文,感受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1.过渡:孩子们,认真读一读学校里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画面,想一想你从
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认真自读思考,并结合具体的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


师:走进这样美丽的校园,你一定感受到了什么不一样的东西,能跟大家说
一说吗?
生:我感受到了这里的孩子们都很有礼貌,我是从“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
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 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中体会到的。
生:我从“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他
们相处很友好。
生:我还从“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
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 看热闹”这句话中体会到他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得非
常快乐、友好。
师:是啊,这些孩 子们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但是彼此团结(板书:团结),
相处的氛围更是祥和、欢乐(板书:祥和、欢 乐)。
生:我还体会到了孩子们上课时都非常认真,我是从第3白然段第2~5句
话 中体会到的。他们读得那么认真,把校园里的植物和动物都吸引住了。
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第 2~5句话,引导学生抓住“树枝、鸟儿、蝴蝶、猴
子”等的表现,体会校园里非常安静,只有教室里孩 子们认真好听的读书声。
(三)质疑探究,体会文章情感。
1.质疑思考:孩子们 ,假如你也来到了这所小学,看到此情此景,你心里
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呢?
2.学生交流(开 心、自豪……),教师适时小结:是的,我们伟大祖国的五
十六个民族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共处,看到这 样祥和、美好的画面,我们的心里
怎能不为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和骄傲呢?(补充板书:自豪、骄傲)
3.出示句子:“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指导学生有感
情地朗读这句话, 读出自豪、骄傲之情,教师适时指导强调“这、我们可爱的”
两个词语的朗读重音。
【设计意 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抓关键词句研读感悟法,让学生借助具
体的语句反复研读揣摩,从中感受到了 文章所表达的对这所边疆小学的喜爱、赞
美之情,也激发了他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课堂小结,拓展升华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注意读出对学校的喜爱以及自豪、骄傲之
情。
2. 教师小结:孩子们,我们的祖国是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每一个
民族都是祖国妈妈最亲的孩子,他 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为祖国妈妈的繁荣富
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让老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首歌( 课件播放《爱我中华》,
师生一起跟唱)。
3.拓展实践:搜集我国不同民族的文化、风俗图 片或文字资料,小组为单
位,共同完成一份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小报。
板书设计:
美丽、团结
l大青树下的小学 (自豪、骄傲)
祥和、欢乐




2 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1.认识“荒、笛、罚”等5个生字,学会“落、荒、笛”等13个生字,认
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散文诗。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能够借 助具体语境想象文中描绘的
情景,感受大自然中花儿富有的灵性及文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丰富大胆的想象。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泰戈尔的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荒、笛、罚”等5个生字,学会“落、荒、笛”等13个生字,认
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3.感知诗歌大意,能够简单描述诗歌画面。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引入
1.教师直接板书课题:花的学校, 引导学生读题并由题质疑(为什么会有
“花的学校”?难道花儿们也有自己的学校?这个学校是不是教人 种花的……),
教师适时引入:孩子们,你们的小脑瓜里问题可真多哇!这节课就让我们自己到
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吧。
2.简介课文作者(课件出示泰戈尔的头像及文字简介:印度著名诗人、文
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同时引导学生明确课文是一首
散文诗歌。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直接引题法,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的同时,也 激发了他们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观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边听边注意部分生字、句子的正确朗
读。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提醒他们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
好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将课文读 得正确、流畅。
3.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同桌间互相检查朗读,注意在读错的地方做上记号,及时予以提醒、纠
正。
( 2)抽政课文中的生字卡片,指名朗读生字,同时试着给生字组词、扩词(其
中一个必须是文中的词语) ,教师适时进行朗读指导,重点指导:“裳”在文中读


轻声,且是后鼻音,同时,注意“ 假”是多音字,在词语“放假”中读第四声,
另外,“荒、狂”两个字都是含有介母的后鼻音,注意发音 时不能将中间的介母
丢了。
(3)巩固生字认读小游戏:将生字卡片随机发放给班里的同学, 指名没有拿
到卡片的同学完成“找生字”任务。如一同学问:“落、落、落,你在哪儿?”
手持 生字卡“落”的同学快速站起来,高举卡片回答:“落、落、落,我在这儿。”
(4)课件出示生字, 引导学生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教师适时
引导他们利用形近字比较、形声字形旁加声旁以及 汉字添加部分等方式记住生
字。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句段的范读指导,重点指导
读好长句子:
A.“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
B.“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C.“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
样急急忙忙吗?”
D.“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
5.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在朗读的过裎中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6.再读课文,说说自己通过初读课文对课文都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了这些花孩子特别喜欢六月的阵雨,一下雨,他们就在绿革上跳
舞、狂欢。
生;我知道了雨一来,花孩子们就放假了。
生:我知道了花孩子们一看到下雨就非常激动开心。
生:我还知道放假后这些花孩子们急急忙忙地要回家去找妈妈。
师:初读课文就知道了这么多 的信息,孩子们,你们在朗读的时候确实做到
了眼到、口到、心到。那么,你们能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 容是什么吗?
生:我觉得这篇课文写了在阵雨到来的时候,花孩子们是如何快乐、激动的
情形。


生:我想补充一下,文章除了写花孩子们快乐激动的情形,还写出了他们可
爱、调皮的样子。
师:老师将你们的回答结合起来就是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课件出示:诗人借
助奇妙的想象,展现了大自然 中花儿在六月的阵雨中活泼、调皮、快乐的生活情
形)。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 自主朗读与规范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让
学生不仅在读中实现了对字词句朗读的准确把握,同时也对课文的 内容有了初步
的认知。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学生学会书写 的13个生字,引导学生先将生字按照结
构进行分类(“狂、假、所、够、猜、扬”是左右结构,“落、 荒、笛、舞、罚、
臂”是上下结构,“互”是独体字),再说说哪些宇书写时需要重点注意(如假、落、舞、臂)。教师适时指名四位同学板演“假、落、舞、臂”四个生字,其他
同学进行书写评价。
2.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适时进行修正,并予以范写指导:“假”中间部分的
笔顺是横折、横、 竖、横、横,右边上半部分右半框不能写成了“口”;“落”是
上下结构,不能写成了左右结构,同时, 下面“洛”的“氵”要注意与反文的横
撇做到穿插避让;“舞”中间部分是四竖,要注意竖画之间紧凑、 等距,第三笔
横画略长且稍有弧度;“臂”是上展下收型生字,注意上半部分“辟”的撇域略
微 舒展,另外下面部分的第一笔是竖画,注意横画间等距。
3.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进行部分笔画的书
写强调。
【设计意图】此环节采取“观察——发现——归纳——指导”这一步骤进行
教学,既给了学生充足的自主 探究生字书写要领的空间,同时又让他们在规范指
导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了生字的书写要领,提升了对汉 字的审美和书写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些花孩子们为什么会那样喜欢六月 的阵雨呢?孩子们,下节课我们继续学


习课文,课下请大家再认真地朗读课文,看看自己 能否将课文读得非常有感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能够借助具体语境想象文中描绘的情 景,感受大自
然中花儿富有的灵性及诗歌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学习
1.指名学生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适时再次纠正部分字词的读< br>音,同时引导他们读准课文中的几个长句子的朗读节奏。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 主要内容,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同
时引入:这些可爱的花孩子们为什么会对这场六月的阵雨如此喜欢呢 ?接下来,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借 助朗读课文、说课文主要内容等形式,让学
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再次有效夯实了朗读基础,同时对课文内容 有了更加准确的认
知。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1、2两小节。
(1)课件出示1、2小节,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两个小 节主要写了什
么内容。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两小节的内容进行概述。
(2)引导学生自主朗 读,看看自己更喜欢哪一小节,再结合对具体语句的理
解说说自己喜欢它的理由,并将自己的理解简单写 在句子旁边。
(3)引导学生父流汇报,课件适时出示句子:
A.“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 在竹林中吹着口笛。”;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句


子中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 课件适时聚焦“湿润”)同时引导他们抓
住“走过”“吹着口笛”想象湿润的东风吹过荒野给万物带来了 生机,而穿过竹
林时又发出美妙如笛音的声音。
B.“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 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
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 ”呢?
(说明花非常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想象: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
方突然跑 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花儿们因为阵雨
的滋润,挣脱了泥土的束缚,都争 先恐后地开放了。
(4)质疑交流:“狂欢”是什么意思?
生:老师,我通过查词典知道“狂欢”的意思是“纵情欢乐”。
师:我们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来理解它的意思。想一想,你们在高兴的时候
会有哪些表现?
生:我会大声唱歌。
生:我会用又蹦又跳的方式表达开心的心情。
生:我还会用跳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高兴心情。
师:文中的这些花孩子们又采用了什么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兴奋之情呢?
生:跳舞。
师:想象一下,他们跳舞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呢?
生:他们手拉着手一起跳。
生:他们还会边唱边跳。
课件适时播放花儿欢快摆动的动态视频,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花孩子们的快
乐心情。
师:这些花孩子们跟我们其实是一样的,因为这场阵雨的到来,让他们一下
子都绽放了,他们又怎么能不 开心呢?所以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跳舞、狂欢来
表达欣喜、兴奋的心情(板书:跳舞狂欢)。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2两小节,注意读出花孩子在雨中的高兴心
情。


2.学习第3~5小节。
(1)质疑引入:花孩子们为什么会如此喜欢这场阵 雨呢?孩子们,读一读诗
歌第3~5小节,看看你们能否帮助老师解开心中的疑惑。
(2)学 生自主朗读、思考,然后交流汇报(因为他们觉得在学校上学如果功
课没完成老师会罚站墙角的,雨一来 ,花孩子们就放假获得自由了),教师归纳
板书:完成功课,课件适时出示第4小节,引导学生边读边想 象花孩子们既渴望
游戏又担心没完成功课会被罚的复杂心情,同时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体
会花孩子们的感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3~5小节,注意读出花孩子们害怕被罚站
墙角的心情,以及一放假时的激动心情。
3.学习第6小节。
(1)认真朗读诗歌 第6小节,想一想自己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有趣的画面。
学生交流(似乎看到了花孩子们快速地从学校冲 出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
联系自己放学时是如何表现的,从“冲”字体会花孩子们挣脱束缚、获得 自由时
的激动心情。
(2)课件出示句子:“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 ,雷云
拍着大手。”引导学生思考:“树枝在林巾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你是怎么理
解“绿 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雷云拍着大手”又是什么意思?教师适
时引导学生从“树枝、绿叶,雷 云”的表现中体会他们为花孩子们获得自由而感
到高兴的情形。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6小节,注意读出欢快、激动的感觉。
4.学习第7~9小节。
(1)质疑想象:花孩子们冲了出来,他们要到哪里去?教师引导学 生大胆想
象,同时联系自己的真实经历描述花孩子们可能要去的地方。
(2)学生自主研读7 ~9小节,交流花孩子们会去哪里(花孩子们要回自己的
家),课件适时出示句子“他们的家是在天上, 在星星所住的地方”,引导学生思
考:为什么诗人会把花孩子们的家想象“在天上”?却把学校想象在“ 地下”?


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自己在学校和家里不同的感受,从
中体会家才是花孩子们的快乐天堂,而学校则是束缚他们自由的地狱。
(3)探究交流:花孩 子们为什么要那么急急忙忙地回家呢?(板书:急急忙
忙)适时引导学生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 情景,抓住诗歌最后一小节“我
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 我自己
的妈妈一样”,体会花孩子们看到妈妈时的开心与快乐心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最后三个小节。
5.指导学生将诗歌连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 取了读中想象法,让学生在研读诗歌的基础
上联系自身的实际经历展开想象,体会花孩子们在雨中的快乐 情形,更体会到了
他们急迫地要回家的心情。
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联系全诗想一想,花孩子们不喜欢什么?喜欢什么?教师适时
引导学生明确花孩子们讨厌学校 生活的束缚,心申充满了对自由和母爱的渴望
(板书:向往自由、渴望母爱)。
2.教师小结 :是呀,这些花孩子其实不也是我们这些孩子的化身吗?他们
向往自由的生活,渴望被母爱包围着,你们 难道不跟他们一样吗?

板书设计:
2花的学校
跳舞狂欢
花孩子 完成功课 (向往自由、渴望母爱)
急急忙忙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背、诵、例”等13个生字,理解文中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结尾处孙中山说的两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孙中山的相关资料以及关于勤学好问的名言警

教学过程:
导入一:
一、课件激趣,引出故事
1.课 件出示孙中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并交流对图上人物的认知,教师
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孙中山,同时交流 课前对他的了解。教师简单补充(中国近代
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 国和中国国民党的
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被尊称为“中牮民国国父”)。
2.过渡引题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样一个伟
大的人物,小时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一个故
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此环节借助人物图片直接引出话题,既精简了“导人环节”的
时间,同时又能够自然引入学习内容,更激 发了学生对孙中山小时候故事的探究
兴趣。
导入二:
一、话题交流,引出课题
1.引导学生说说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懂的问题自己会怎么做。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引出课题,板书:不懂就要问。
2.引入故事人物:同学们,知道今 天要学习的故事主人公是谁吗?(孙中


山)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你们搜集关于孙中山的资料 了,谁能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
搜集到的资料?
3.教师简单补充关于孙中山的资料(中国近代 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 者,
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同时引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
相信大家 一定可以从孙中山的身上学到不少知识呢。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由学生真实的学习经历人手, 创设轻松交流的
氛围,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效激发了学生更多地了解关于“学问”
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感知故事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的读音,同时读通课文语句,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教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及时予以个别学生朗读指导 。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适时出示读错的生字,重
点指导学生注意 “例、厉”两个字的读音相同,同时,要注意“挨”在文中读第
二声。
3.再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主要写了孙中山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情。教师适
时引导学生将故事说得简洁具体,同时归纳课文的主 要内容(课件出示:主要写
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事)。
4.引导 学生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教师
适时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这件事情所在 的段落(第2~6自然段),同时指导他们
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每部分酌主要 内容,教师补充: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先生只要求学生背
诵课文,从来不讲书里的意思。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孙中山大着胆子问 先生课文的意思,之后先
生很详细地给他们进行了讲解。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写孙中山告诉同学们“不懂就要问”的道理。
【设计意图】此 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朗读法,让学生在自主朗读课文的


过程中扫清了阅读障碍,同时 也初步建立了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三、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品质
1.快速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想一想自己从中对私塾教学方式都有哪些
感知。
(1)学生交流,课件适时出示私塾教学的视频画面,引导学生感知“咿咿呀
呀”的意思,同时体会私塾 先生的教学方式(板书:只背不懂)。
(2)指名说说自己对私塾教学方式的看法(不好,连意思都不 懂,不算是真
的学到知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晦容,说说面对这样的教学方式,
孙中山又有什么想法。课件出示“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私塾 教学方式的缺点(板书:糊里糊涂)。
2.质疑引入:面对这样落后的教学方式,文中的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孙中
山又是如何做的?
(1)学生交流(同学们按照先生的要求只背不想着理解,但是孙中山却想知
道书里的意思), 教师适时板书:不懂就问,同时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说说孙中
山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画出 相关语句,并把自己的理解简单写在
句子旁边。
(2)学生读书、图画,并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教师深入组间
进行点拨指导。
(3)组织学生班内交流:
生:我觉得孙中山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我是从第2自然段中他背 书特别快
的描写中体会到的。他总是比别人背得快,他很聪明,所以先生对他“连连点头”,
这 也是对他的夸赞。
生:我觉得孙中山比别的同学肯动脑筋、胆子更大,先生说做什么,别人就
做什么,只有他敢壮着胆子问先生书里的意思。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锯词语“鸦雀无声”(指很安静,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师:如果你是孙中山的同学,看到他胆子这样大,你会怎么想?
生:我会想,这下他完蛋了,先生肯定要用戒尺打他了。


生:我会想,孙中山怎么这么大胆子啊,竟然敢违背先生的意思!
教师简单补充古时候私塾先生严厉教学的故事,同时引导他们猜一猜文中先
生的表现。
生:我觉得先生肯定会骂孙中山。
生:我觉得先生肯定会让孙中山把文章背一遍,要是背不出来就揍他一顿。
3.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 第3~6自然段,从文中找出先生的所作所为,想
一想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学生交 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拿着戒尺”“厉声”等体会先生的严
厉,同时指导朗读先生的话,注意读出 严厉的语气。
(2)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中先生说的话,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从中体会到了
什 么(先生以为这些小孩子还漫到懂得书中道理的年龄,所以不要求他们理解意
思……)。教师适时引导学 生从中明确,孙中山从小就善于质疑,不懂就问。同
时抓住课文第7自然段中的“很详细、很认真”体会 先生治学态度的认真以及同
学们对于学习知识的强烈渴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先生的话,注意读出此 时
话中慈祥、语重心长的语气。
4.再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探寻故事结果。
(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想一想孙中山不懂就问的结果是什
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 纳板书:弄清道理,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比较“只
背不懂”与“不懂就问”的不同结果。
( 2)质疑讨论:难道孙中山不怕挨打吗?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出示
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明 白其实孙中山不是不怕挨打,而是为了弄明白道理,
挨打也值得,并从中体会孙中山为了探求学问勇敢无 畏的精神。引导学生有感情
地朗读孙中山的话,读时表现出他“为了学问不怕挨打”的精神。
(3)补充孙中山长大后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怕牺牲的精神,
让学生从中懂得从小培养“ 不懂就要问”的精神的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书、思考、讨论、补充等多样 化学习
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进行了对话,从中感受到了补中山为了探寻书中道理

< br>而不怕挨打的精神,更好地体会到了他身上勤学好问的美好品质。
四、延伸拓展,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通过本课学习,都有哪些重要的收获(知道了学问是< br>“不懂就问出来”的……),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表述,同时引导他们结合自己
平时的学习经历, 说说自己从孙中山的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遇到问题就要大胆
询问、要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 br>2.教师小结:是啊,孙中山说得好“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学问是学出
来的,更是问出来的 (补充板书:学问是学来的,更是问来的)。
3.课件补充出示几则关于学问的名言警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句子。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板书设计:
只背不懂——糊里糊涂
3* 不懂就要问 →学问是学来的,更是问来的
不懂就问——弄清道理





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
教学目标:
1.培养表达的兴趣和自信,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 br>2.能够比较具体、清楚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暑假生活经历或见闻,态度自


然大方 。
3.养成认真、礼貌询问的良好习惯,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能够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暑假生活内容重点讲述。
教学难点:在交流暑假生活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精彩的暑假生活片段)
教学过程:
一、课件激趣,引入话题
1.课件播放一组“快乐假期集锦”的主题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自己< br>的感受(图上小朋友们的暑假生活真快乐,他们玩得开心,也笑得尽兴……),
教师适时激趣:孩 子们,看到这些快乐的画面和灿烂的笑容,是不是也勾起了你
对暑假生活的美好回忆呢?
2. 学生交流自己的暑假生活并用一个词来描述自己的感受(快乐、开心、
难忘……),教师小结:看来,一 提起难忘的暑假,我们便有一肚子的话想说呢!
那好,接下来的这节课,就让我们开展一次有趣的话题讨 论(板书:我的暑假生
活)。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借助媒体课件展示快乐的 假期生活图片,有效
唤醒了学生对暑假生活的难忘记忆,从而为后面的话题交流奠定了积极的情感基础。
二、唤醒记忆,聚焦画面
1.引入:孩子们,认真观看课本中的两幅插图 ,看一看图上的小朋友们分
别都在做什么事情。试着用自己的话将画面内容描述清楚(课件出示)。 < br>2.学生观图、说图,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图上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想象
他们的心理活动,同时 注意用完整的话概述图意。
生:我从第一幅图上看到了一个小女孩正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在地里学习锄地
呢。
生: 我想给他补充一下,第一幅图土的小女孩学得非常认真,旁边的奶奶看
到孙女这样认真,开心地笑了。


师:你观察得十分细致,注意到了人物的神态,并由此想象到她的心理活动。< br>再想象一下,小女孩在学习锄地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生:可能刚开始她 还不认识地里的菜,把它们当成草给锄掉了,后来爷爷慢
慢教她怎样认识地里的菜,她才没有犯同样的错 误。
师:你是个善于想象的孩子,如果你就是图中的小女孩,相信只要你一想到
这幅 画面,肯定会忍不住乐呢!
生:我从第二幅图中看到一个小女孩坐在摩天轮上非常高兴。
师:你坐过摩天轮吗?还记得自己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吗?
生:坐过,刚开始 的时候我很害怕,吓得连眼睛都不敢睁开,生怕不小心从
高处掉下去了。可是后来我慢慢睁开眼睛,哇, 好神奇的感觉啊,一切事物都被
我踩在了脚下!
师:现在回忆起你当时坐摩天轮的情景,觉得自己的想法可笑吗?
生:确实感到有些可笑,当时为什么会那么胆小呢?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补充出示两幅图的 内容描述:“我跟爷爷奶奶
学会了做简单的农活。现在我会摘茄子,还会给菜地锄草……”“爸爸带我去 了
游乐园。这是我第一次坐摩天轮,从空中往下看,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地上的人
和车都变小了 ……”
4.谈话过渡:孩子们,图上的小朋友不仅给我们展示了自己最有趣的暑假
生活镜头, 同时还完整地对其进行了描述。不过,老师最想了解你们有趣的暑假
生活,那么,你的暑假是怎么度过的 ?经历了哪些新鲜事?说出来跟同学们分享
一下吧!
5.引导学生回顾、整理自己暑假生活中 最有趣的画面,在小组内与同学一
起交流,教师深入小组间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予以点拨、指导, 注意提醒
他们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讲的时候可以借助图片或实物,让别人更好地理解自
己所讲 的内容。同时小组内其他同学在倾听他人发言时要做到认真、有礼貌,有
不清楚的地方等别人讲完了再进 行质疑、询问。另外评评本组内谁讲述得最有趣,
推选到班级参加交流,并简单记录推荐的理由。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借助教材插图,进一步让学生在观图说图的过程中
唤醒了更 多的生活积累,并让他侗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培养了流畅表述的信
心。
三、创设情境,展示交流
1.激趣引入:同学们,刚才听了你们在小组中的精彩交流,老师发现咱们< br>班还真有不少好口才的孩子呢。不过,谁才是咱们班口才最好的呢?接下来我们
比一比,看看到底 花落谁家。孩子们,你们想比试一下吗?
2.小组推选出本组内的代表,并请小组长简单说说本组推荐的理由。
3.开展班级内“我的暑假生活”话题交流活动:
(1)小组代表上台讲述自己的暑假生活, 教师适时再次提醒他们可以借助图
片或实物进行辅助描述,同时注意说清楚自己的暑假生活中最有趣的经 历。另外
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看他们中谁的讲述更加具体、精彩。
(2)引导学生对上 台进行展示的同学予以点评,教师提醒他们注意从事情讲
述的完整性、生活画面是否有趣精彩、有没有借 助相关图片或实物使自己的讲述
更加具体清楚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还要看看讲述者的态度是否大方得 体、发
言是否洪亮、清晰。
(3)教师根据同学们的评价意见评选出本次活动表现得更优秀的 同学,予以
表扬、激励,同时引导其他同学在今后的口语交际活动中也要做到大方、自然,
有自 信心。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通过评选班级口才最好的同学这一富于竞争性
的活动,有 效搭建了展示平台,自然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也让他
们在参与表述、点评的互动学习过程 中,不断提升了清楚、流畅表达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不知不觉一节课的 时间又过去了,孩子们,茌这节课的学习中相信大家再一
次重温了美好的暑假时光。但是因为时间有限, 不能让你们一一分享自己暑假生
活的精彩画面,希望课余时间,大家可以跟其他同学说说自己最难忘、最 有趣的
暑假生活片段。



习作 猜猜他是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等,培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
惯。
2.学习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以及品质等多方面的描述,反
映人物的特点。
3.掌握习作的正确格式,初步培养习作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等表现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从众多的特点中抓住最有代表性的特点对人物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秀习作范文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
1.师生互动,通过提示语竞猜故事人物:
师:他是从石缝里蹦出来的,浑身长满了 毛,有一双千里眼、一对顺风耳,
他有七十二变的本领,还有一件神奇的宝贝——金箍棒。孩子们,他是 谁?
生:孙悟空!
师:看来这个对你们役有一点难度,老师再来一个难一 点的,听好了——耳
朵大,鼻子长,大大的肚皮真能装,一根钉耙走四方。
生:猪八戒!
师:咦,你们怎么又猜到了?
生:因为老师说了这个人耳朵大、鼻子长,猪八戒不就是这样的吗?
生:还有,猪八戒的肚皮很大,能装很多食物。
生:最主要的是他还有一根钉耙,猪八戒的武器不就是钉耙吗?
师:看来,你们能够从老师说 的信息中一下子就猜到了故事中的人物,真不
错!孩子们,接下来我们继续玩这样有趣的游戏,不过,
猜的人物可是我们身边的人哟。


2.板书习作话题(猜猜他是谁)。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通过说特点、猜故事人物的方式创设趣味引入情境,
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 极性,同时,也自然引出了本次的习作话题。
二、互动交流,明确要求
1.过渡: 大干世界,茫茫人海,总有一些人会给你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孩子们,想一想,那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 人,为什么有的人你印象模糊.而有些
人却能深深地刻在你的脑海中呢?(因为有的人长得跟别人不一样 、有的人性格
跟别人不一样……)教师归纳板书:外貌、性格、爱好、品质,同时引导学生明
确 这几个方面都是能够体现人物特点的重要方面。
2.引导学生回顾、整理自己课前准备的人物资料,选 择自己打算让别人竞
猜的人物,教师适时提醒他们注意在描述人物每一方面的特点时,要能够抓住其中最明显的特点(也就是最能区别他与别人的地方)来描述,譬如外貌方面,不
能眼睛、鼻子、嘴巴 、眉毛等都一一进行介绍。同时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范例,引
导学生边读边体会“抓主要特点”的核心要求 。
3.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说特点、猜人物”的活动,教师深入组间了解交
流情况,适时再 次提醒他们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述,同时给予点拨、指导,
引导他们注意在介绍人物的时候要一方 面说完了再说另一方面(板书:按顺序、
有条理),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没听明白的地方等该同学说完再 进行提问。
4.开展班内“猜猜他是谁”的活动,引导其他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一下子
就猜出 来了,或者猜不出来的原因是什么。教师适时再次强调“抓主要特点”进
行描述的重要性。同时抓住其中 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描述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由猜“故事人物”过渡到猜“身边人物”, 让学生
进一步在趣味学习情境中感知了介绍人物的要领,同时在“说”的过程中初步培
养了表达 的条理性。
三、范文引路,自主习作
过渡引入:孩子们,刚才你们在游戏 中表现得非常棒,要是能拿起笔来用几
句话或一段话再写一写这个人物,让更多的人来猜一猜,那就更有 趣啦!有个小


朋友是这样写的(课件出示优秀习作范文《猜猜他是谁》):
优秀习作范文
猜猜他是谁
他,一个聪明伶俐的男孩。一双黑亮亮的大眼睛 透着机灵。一张能说会道的
嘴巴,遇到反对者就叽里呱啦地讲个不停,直到把那个人说得晕头转向为止。
他爱唱歌,成天嘴里小曲儿不断,就连做梦都在唱“哆、唻、咪”。他还爱
跳街舞、打 乒乓球、下围棋、玩滑板……因此他在班里还得了一个好听的绰号—
—“全能王”。他也暗自为自己感到 自豪。
当然,这么活泼的人也有很安静的时候。他经常在书海里畅游,一看就是好
几 个小时,别人跟他讲什么都听不进去,时而自言自语,时而哈哈大笑。外婆说
他是“书痴”,外公笑他是 “书虫”。他倒是很喜欢听他们这样喊他,因为在他看
来,一个喜欢与书交朋友的人,才能够学到更多的 知识。
你能猜出化是谁吗?哈哈哈,他其实就是我——张若雷,一个活泼、可爱、
爱看书,还有点马虎的男孩。
句段赏析
习作开头简单描写外貌,让人很快建立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略写“他”的诸多爱好,交代“全能王”绰号的来历。
详写“他”身上最突出的特点——爱看书,让人物的形象更加清晰。
结尾引出“他”就是自己,出人意料。
总评:这篇习作其实就是“自我介绍”的另一种呈现方 式,文章小作者并没
有直接交代人物是谁,而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从外貌、爱好、性格等多方面来细致介绍人物的特点,直到结尾方才点明人物,确实让人在“猜”的过程中获得了
不一样的感受。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范文,看看小作者都抓住了哪几个方面的特点来介绍人
物的。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小作者是从“外貌、爱好、性格”三
个方面来描写的,同时引导学 生再读范文,看看哪些地方写得最有趣。教师适时


聚焦习作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小 作者抓住了人物“爱看书”的特点进行了
详细的介绍(板书:有详有略),另外,体会小作者文章最后揭 示人物的巧妙。
3.学生试着进行习作练写,教师注意提醒他们一要抓住“印象深刻”的特
点 ,二要注意开头空两格(补充板书:开头空两格)。同时巡视了解他们自主练
写的情况,及时予以个别指 导。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范文引路法,让学生在练写之前研读优
秀习作范文, 直观感知了“写人物”的要领,从中获得了有益的借鉴。
四、交流评价,尝试修改
1.指名两位学生(好、差各一位)朗读展示自己的习作,引导其他同学认
真听朗读,猜一猜他们所写的 是谁。根据交流情况,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
为什么猜对了,为什么没有猜对,同时,对他们的习作 进行评价,指出习作中的
主要问题(没有抓住印象深刻的特点、描写有些凌乱不清楚)。
2. 引导学生按照老师的点评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注意修改后朗读出来,
并在朗谖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 教师巡视点拨、指导,同时引导他们结合范文
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补充与调整。
3.引导学生将修改好的习作誊写到作文本上。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评、 改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
比较感知,进一步内化了“抓特点、有条理”地进行描写的要领。
五、课堂小结
孩子们,今天大家的表现不错,能够把熟悉的人物较准确地介 绍给大家。老
师希望你们课下能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只有这样,你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描
写 对象的主要特点。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学会在读书的过程中摘抄好词佳句,培养感悟文字、积累文字的能力与
习惯。
2.体会成语对于描写人物的重要作用,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初步掌握朗读技巧,不断提升良好的语感。
4.通过实践活动, 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同时能够给自己的兴趣小组
取个响亮、有个性的名字。
5.诵读古诗《所见》,感受诗歌中的童趣,丰富古诗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培养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形成语文知识的不断累积。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兴趣小组的特点有创意地给小组取名。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在读书的过程中摘抄好词佳句,培养感悟文字、积累文字的能力与
习惯。
2.体会成语对于描写人物的重要作用,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初步掌握朗读技巧,不断提升良好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交流平台”
1.谈话激趣:孩子们,我们要想长得高长得更结实,都有哪些办法呢?
生:平时要多吃饭。
生:还不能挑食,如果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很多营养就不能被吸收,时 间
长了我们就会营养不良,那样会就影响身体健康了。
生:除了要吃好,我们还要锻炼身体,这祥我们的身体才能真正结实健康。
师:身体的成长需要营养,那么,我们的大脑成长是不是也需要丰富的营养
呢?
生;是的。
师:如何强健我们的大脑呢?


生:我们可以多读书,获得更多的知识。
生:我们还要认真学习,不懂的东西就要问别人,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到知
识。
师:是啊,我 们要多读书,才能不断强健我们的大脑。说到读书,老师这里
还有一个有效积累知识的小妙招呢,孩子们 ,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2.出示“交流平台”中的第一句话,引导学生读一读并说说它的出处,教< br>师适时引导学生说说这句话写得好不好(好,写出了孩子们读课文读得非常认
真……)。教师适时 小结:这么好的句子,我们需要把它记在脑海里。但是“好
记性不如烂笔头”,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摘抄 下来。
3.课件继续出示第二句话,引导学生再读句子,说说这句话好在哪里,教
师适时提醒 他们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生活中“更夫”这一职业的向往,表现作者
对呆板、传统教育的反感。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上两句话,然后将句子认真地抄写下来。同时
引导他们在今后的阅读过程 中,要养成摘抄优美词句的习惯。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借助学生熟悉的话题创设交流情境,让 他们初
步建立了“让知识丰富大脑”的意识,同时,在教师的引领下明确摘抄好词佳句
是丰富语 言文字认知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词句段运用”
1.趣味引入对成语的学习。
(1)师生互动小游戏:老师做动作,学生通过动作、神态等猜出对应的成语
(课件出示:摇头 晃脑、张牙舞爪),同时小结:别小看刚才这两个成语,它们
可是把老师刚才的动作非常有趣地表现了出 来。如果我们能将它们合适地运用剥
说话、写话的过程中,保准会让别人觉得你是个非常有文采的人。
(2)课件出示“摇头晃脑、披头散发”等8个成语,引导学生认真朗读成语,
并借助拼音读准 字音。
(3)指名朗读成语、小组开火车轮读成语,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爪”
(z huǎ)。学生齐读成语,注意成语间的短暂停顿。


(4)引导学生再读成语,看看这 些成语都有什么特点,并将自己的发现与同
学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这两行成语都是描写动作、神 态、心理的成语,
同时引导他们简单交流对成语大意的理解。教师补充说明“眼疾手快”(形容做
事机警敏捷)、“口干舌燥”(口舌都干了。形容说话太多)等成语的意思,让学
生更好地体会这些成 语对描写人物的具体表现的重要作用(更加形象、生动)。
(5)指导学生试着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成语说话,进一步体会成语的作用,
教师点拨、指导。
(6)学生再次齐读成语,想象成语所表达的人物情态。
(7)延伸:想一想自己还知道哪些 类似的成语,教师补充出示(眉飞色舞、
笑逐颜开、忐忑不安……)。
2.练习句子的朗读。
(1)质疑引入:平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出句子的
意思呢?(边读边 想、把部分字词的读音加重……)教师适时小结:是啊,通过
强调部分字词的朗读重音,无疑是突出句子 意思的重要方式。
(2)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中的三段话,想一想怎样朗
读才能准确地表达出句子的意思。试着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习朗读。
(3)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 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笫一段话中的“那些花朵”
是天真烂漫、渴望自然的儿童的化身,而“地下的学校”说 明作者认为学校阻断
了儿童与大自然的联系,抹杀了儿童的天性;第二段话中“一点儿”这个词语写出了孙中山对书里说的意思丝毫不懂,正因如此才产生了“问”的念头;第三段
话中的“不懂就要问 ”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段话,注意强调句子中的几个词语的朗读重音。
学生齐读句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观察思考与交流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让
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发 现,初步感悟了词语的特点以及句子朗读情感的处理技巧,
并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体会了词句的 特点,进而提升了语言积累的有效
性,也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三、课堂小结
语文学习其实就是一个不断丰富与积累的过程,孩子们,让我们把今天所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相信你们会更多地感受到语文学习
的无限乐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积 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同时能够给自己的兴趣小组取
个响亮、有个性的名字。
2.诵读古诗《所见》,感受诗歌中的童趣,丰富古诗文化积累。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教学
1.话题交流:孩子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干什么?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
好呢?
2 .学生交流(跳舞、唱歌、下棋……),教师适时引入:因为有了各种各样
的兴趣爱好,我们的生活才更 加精彩。不过,老师发现,我们很多同学的兴趣爱
好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成立一些兴趣小组呢? 这样我们就能够在一起共
同学习、共同成长啦。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 爱好,自然引出后面的学习内
容,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兴趣小组取名的积极性。
二、探究交流,创意取名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由组合,并由小组成员推荐出本兴
趣小组的组长。
2.指名小组长汇报本组的兴趣爱好内容,教师适时板书(书法、跳舞、篮
球、足球……)。


3.课件出示课本中几个兴趣小组的名称“篮球侠、巧手剪纸组”等,引导
学生 说说对这些兴趣小组名称的理解(好在哪儿),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在给
兴趣小组取名的时候一定要注 意本组的关趣爱好特点,同时要把名字起得响亮,
让人一下子就能记住。
4.引导各兴趣小组合作探究,为本兴趣小组取名,同时简要记录名字的来
由。
5.小组长汇报本组的名字。
生:我们小组的名字叫“一剪美”,因为我们都喜欢剪纸,而且 我们能用剪
纸来表现生活中的美。
师:不错,这个名字既让我们知道了你们小组同学的兴趣,更感受到了你们
用剪纸创造美的愿望。
生:我们小组的名字叫“棋逢对手”,别人一听就知道我们小组喜欢下棋,
而且我们的棋艺都差不多呢。
师:真有创意,能够用一个成语作为小组的名字,响亮、大气、准确!
生:我们小组取的名字叫“书友之家”,我想请大家猜一猜我们的兴趣爱好
是什么。
生:我觉得是爱好读书吧?
生:我认为你们小组成员一定是喜欢书法。
生:对,我们都喜欢书法,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小组应该是我们这些同学共同
的家园。
师:连老师也忍不住要给你们鼓掌啦,一个“家”体现了你们对这个兴趣小
组的喜爱之情。
6 .教师简单小结:孩子们,我们的兴趣小组已经成立了,而且还拥有了自
己响亮的名字,老师希望你们今 后能够把各自兴趣小组的活动开展起来,这样,
我们就能真正在集体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啦!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采取了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
中进行思维碰撞,既有效激 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也让他们初步感受到了培


养健康兴趣爱好的乐趣。
三、教学“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图上的内容(一个小牧童骑在牛背上,正准备去捉知了……),教师适时引入:这是一幅富于童趣的图画,其中还
藏着一首小诗呢。
2.课件出示古诗《所见》,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朗读节奏(牧童/骑黄
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呜蝉,忽然/闭口立)。同时引导他们明确古诗的
作者(清代袁枚)。
3.指导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准诗歌的节奏停顿。
4.指名朗读古诗,教师再次范读指导,学生齐读古诗。
5. 再读古诗,试着理解诗句的意 思,同时展开想象:自己似乎看到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6.学 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理解“振林樾”(歌声嘹亮,在树林里回荡)、
“意欲”(打算)、“闭口立 ”(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同时引导他们
明确诗歌的大意以及所描绘的牧童在林中歌唱、意 欲捕蝉的有趣画面。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出诗歌有趣的画面感。
8.试着背诵诗歌,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由观图说图 引入,让学生建立了直观的画面感,并
在此基础上引入诗歌学习,降低了他们理解诗歌的难度,同时也激 发了他们诵读
积累诗歌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说说本节课的 学习收获,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明确培养良好
的兴趣爱好的重要意义,同时引导他们从诗歌诵读中体会 童真童趣。
2.教师小结: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到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看到你
们收获 了不少新知识,老师为你们感到开心。相信在下一单元的学习中,你们会
掌握更多有价值的新知识。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径、斜、赠”等11个生字,学会“寒、径、斜”等13个生
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够进行背诵积累,同时默写《山行》。
3.理解诗歌 大意,能够融人诗歌的意境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秋色,
体会诗人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激发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
第一课时 山行
课时目标:
1.认识“径、斜”2个生字,学会“寒、径、斜、霜”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山行》,并能够默写诗歌。
3.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 ,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
祖国美丽风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解释课题
师:孩子们,秋天正向我们走来,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生: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不再那样炎热,凉丝丝的很舒服。
生: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很多果实都成熟了。
生:我也喜欢秋天,因为秋天的山林色彩缤纷,就像一幅画那样美。
师:老师也很喜欢秋天,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秋天的大自然走一走、看
一看吧。
课件出示几幅秋天的风景图片,最后定格在火红的枫叶图片上。
师: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色,尤 其是最后一张枫叶图片,孩子们,老师突然想


起了一句诗(课件出示“霜叶红于二月花” )。你们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吗?
生:知道,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歌的名字叫《山行》。
师:你们想知道《山行》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
走进诗歌中吧。
板书诗题,简单释题(在山间行走),引导学生交流对杜牧的了解,教师简
单补充(唐代杰出昀诗人,以 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人称“小杜”,
以别于杜甫)。
【设计意图】 以秋天的风景图片创设话题交流情境,唤醒了学生对秋天美景
的感知,初步激发了他们对秋天大自然的喜 爱之情,为学习古诗奠定了积极的情
感基础。
二、初读诗歌,疏通词句
1 .教师范读诗歌,边读边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课件出示“远上
/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 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
月花”)。
2.引导学生自主练习诗歌朗读,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结合朗读情况,再次指导读准节奏,同时强调生字“径”读
后鼻音。
4.再读诗歌,借助诗歌旁边的注释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记
号,请同学、老师帮助理解, 也可以结合对诗句意思的感知尝试自主理解。
5.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教师适时引导其他同学 帮助解决。对于学
生不能理解的字词,教师再进行补充,其中注意“远上”(伸向远方)、“石径斜”< br>(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于”(比)。
6.指导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停顿与韵味。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重在指导 学生在初读诗歌的过程中,扫清字词认读
障碍,将诗歌读通读顺,并能够解决字词的意思,为理解诗歌内 容做好铺垫。
三、精读诗歌,体会意境
1.质疑交流: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呢 ?(深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


诗中找出依据(课件聚焦诗句中“寒”“霜叶”两个词语 )。
2.自主探究: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在山间小路上行走,远远地他都看到了
哪些景物呢? 边读边画出诗中的景物。
(1)学生读书、交流,教师归纳板书(寒山石径 白云人家),同时课件 出示
相关景物,引导学生结合画面试着串讲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补充(一条弯弯曲
曲的小路蜿 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2)想象体验:诗人面对这样凄清寒冷的秋色图,心 里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
呢?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寒”体会诗人心中的悲秋之情。同时指< br>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注意读出诗歌稍微低沉的语调。
3.过渡引入:咦,诗人杜牧为什么 走着走着停了下来呢?(因为他看到了
一大片火红的枫叶)板书:枫林、霜叶,同时引导学生明确这是诗 人看到的近景,
课件适时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引导学生看图想 象:夕阳照耀下的枫林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学生交流(红
得似火、跟二月的花儿一样红艳……)。教师适 时引导学生理解“红于二月花”
(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同时出示枫叶图,引导学生再次感受枫叶的 色彩美。
(2)引导学生理解“坐”(因为),同时想象此时诗人看到此景会怎样说(太
美了 ,太漂亮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枫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
书:喜爱、赞美),同时试 着串讲后两句的诗意。教师补充(停下来欣赏这枫林
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并 引导学生明确后两句诗已经
成了赞美秋色的经典名句。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
情。
( 4)学生练习朗读诗歌,教师播放《秋日私语》,引导学生随着舒缓的音乐放
慢自己的语速,同时注意读 出诗句情感由低沉到高昂的微妙变化。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试着进行背诵。学生随着音乐齐背诗句。
【设计意图】此环 节教学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引导学生跟随他一起边走边
赏秋色,让学生巧妙地融人到了诗歌意境中,既 受到了审美熏陶,同时也准确感


知了诗人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指导书写
1.是啊,秋天的山野,也许草木不再葱绿茂盛,但是,那火红的霜叶,不
正是秋天唱响的一首 激越美好的赞歌吗?
2.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寒、径、斜 、霜”,指名朗读、组词,教
师再次强调“径”的正确朗读。
(2)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 的书写要领,教师适时指名四位同学板演生字,
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教师根据评价情况进行书写修正、范 写,提醒他们注意:“寒”
下面部分的三横要写得紧凑、等距,且要注意最后一横略长,撇、捺要舒展; “斜”
左右两边注意避让穿插,写得协调美观;“霜”上面的“雨”要略呈扁势,下面
“相”的 “目”要注意横画之间等距。
(3)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根据书写情况及时进行书写强
调。

板书设计:
4古诗三首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山行 (喜爱、赞美)
近景:枫林、霜叶




第二课时 赠刘景文
课时目标:
1.认识“赠、刘、残”等8个生字,学会“赠、刘、盖”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从荷枯、菊 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和
对朋友的勉励、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引入诗题
1.谈话回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刚学过杜牧的描写秋天的诗歌《山行》 ,
来,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歌。
2.质疑交流:在你们的印象中,秋天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句子“在我的
印象中,秋天 。”引导学生利用给定的句式描述秋天给自己的
印象。
3.小结引入:在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心 目中,秋天却有着别样的风情。这节
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苏轼描写秋天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注
意“赠”是后鼻音)。随后教师简单释题,引导学生明确这首诗歌是诗人写给自
己的 好朋友刘景文的,并简单介绍苏轼(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
【设计意图】由上节课古诗学习回顾,让学生有效实现了认知内化,同时,
通过句式说话训练的形式, 自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究苏轼眼
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强烈欲望。
二、初读古诗,感知画面
1.课件播放舒缓的钢琴曲,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交< br>流自己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及时予以肯定。
2.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不好的字词借助拼音反复
朗读。
3 .指名朗读诗歌,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强调生字“犹”读第二声,“橙”
不要读成了“登”。同时,注 意指导读好诗歌的停顿与节奏(课件出示“荷尽/
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 须记,最是/橙黄/橘绿
时”)。


4.再读诗歌,想一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荷、菊、橙、橘。
5.学生齐读诗歌,注意想象画面中的几种景物的样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重在让学生 在读中扫清字词障碍,达到将诗歌读通、
读顺的学习目的,同时,对诗歌中描述的画面建立粗浅的认知。
三、品读赏析,融境悟情
1.质疑引入:古人作诗最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那么在苏轼这首诗
歌中,又藏着一幅怎样的秋色图呢?认真朗读诗歌,看看你眼中都见到了怎样的
秋景。
2.学生自读,思考第一、二两句,并与同学、老师交流:
生:我感受到了一种很凄凉的味道。你看,荷花已经开完了,并且已经枯萎
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尽”字中体会到的,再看课文中的插图,荷叶都枯萎了。
师:想一想,夏天的时候,荷叶的样子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夏日荷花图)
生:碧绿的荷叶被高高地举起,就像一把把小伞。
师:对,所以第一句诗中的“雨盖”是指“ 雨伞”的意思。这样缺乏生机的
荷叶,确实让人感到凄凉悲伤。那秋天的菊花又是怎样的呢?
生:秋天的菊花虽然也开始枯萎了,但是它却不怕塞冷,还在傲然绽放。
师:你是从哪个地方感受到菊花这样的精神的?
生:“傲霜枝”说明它不怕寒霜,还是很勇敢地在秋霜里绽放。
师(课件出示“菊残犹有傲霜 枝”):正是因为菊花有如此不屈的精神,所以
才能成为秋天精神的代表,也才更让诗人喜爱秋天(板书 :喜爱)。来,让我们
带着喜爱之情读读这两句诗。
3.继续出示第三、四两句诗“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引导学
生朗读并思考: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学生交流(对秋天的赞美),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说说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到

< p>
的(板书:一年好景君须记),并思考诗人赞美秋天的原因。教师适时引导学生
抓住“最是 橙黄橘绿时”体会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注意读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4.学生自由吟诵,同时尝试背诵。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诗歌。
5.质疑思考:诗人明明是写秋天 的景物,为什么题目偏偏要用“赠刘景文”
呢?教师简单补充诗歌的创作背景资料(刘景文具有菊花一样 的品格和节操,引
导学生从中明确诗人借这首诗歌表达了对朋友刘景文的敬佩与勉励之情(补充板
书:抒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中想象法,让学生在品读诗句的过程
中 不断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并从中感受到了秋天景物虽然难免凋谢,但部是个果
实成熟丰收的季节,从而与 诗人的情感形成共鸣,更好地感悟了诗情。
四、指导书写,课堂小结
1.指导生字书写。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本首诗歌中要求会写的几个生字,看看在书写时 需要
注意些什么。教师适时进行书写指导,重点强调:“赠”左窄右宽,右边“曾”
中间的部分 不能写成了一笔横画;“盖”上半部分的三横略短,且注意等距,下
面的“皿”略扁而宽,最后一笔横画 较长且略有弧度;“残”右边半部分前两笔
横画不能写成了短撇,斜钩要舒展;“橙”右边的“登”要注 意上展下收。
(2)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重点强调部分易错笔画、
结构的书写。
2.教师小结:不知不觉我们又诵读与积累了一首苏轼赞美秋天的诗歌。本
课中还有一首与秋天 有关的诗歌《夜书所见》,这就留待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吧。

板书设计:
4古诗三首
写景:荷、菊、橙、橘(喜爱)
赠刘景文


抒情:一年好景君须记(赞美)



第三课时 夜书所见
课时目标:
1.认识“挑”这个生字,学会“送、挑”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教材《夜书所见》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图并 说说对图画内容
的感知(有人家、有孩子提着灯笼在篱笆旁边玩耍……)。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
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夜晚),同时引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宋代诗
人叶绍翁即兴写下了一首 古诗《夜书所见》,板书诗题,引导学生简单释题(夜
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情景),明确“书”(写)、 “所见”(所看见的)。
2.简介诗歌作者叶绍翁(南宋诗人,最有名的诗是《游园不值》,其中的“ 春
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利用直观 的画面引入教学,让学生在认真观图、说
图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诗歌的画面,为更好地理解诗意奠定了基 础。
二、初读诗歌,夯实基础
1.课件出示古诗,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自主朗读情况,教师适时正音 ,并强调:“挑”是个多音字,在诗中
读第三声,词语“挑促织”是指“捉蟋蟀”。同时引导学生读好诗 句的停顿写节
奏(课件出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
深 篱落/一灯明”)。
3.出示课文中要求会写的两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及结构,看看应该


如何写好这两个生字。教师适时范写指导,强调:“送”的笔顺是先内后外,“关”
最 后一笔是点画,“辶”的平捺要写得舒展;“挑”左窄右宽,右边“兆”的正确
笔顺应该是撇、点、提、 竖弯钩、撇、点。学生临写生字,教师根据书写情况再
作强调。
4.引导学生再次练习诗歌朗读,并与同桌进行朗读互查,注意将诗句读得
流畅。
【 设计意图】此环节针对生字较少的特点,将生字识写随机融人到朗读检查
的过程中,凸显了随文识字、写 字的理念,同时有效实现了对读写基础的夯实。
三、融入诗境,体会诗情
1.过渡 引入:诗中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深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认
真朗读诗歌,从诗中找到相关体现季节 特点的词语。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
聚焦词语“梧叶、寒声、秋风),同时引导学生说说对这几个词 语的理解。教师
适时补充“寒声”(秋天的寒意)。
2.想象体验:秋天的夜晚,如 果此时你正坐在船上,你从诗人所描述的这
几个充满秋意的词语中会产生怎样的感受?(悲凉、寒凉)教 师适时引导学生再
读诗歌,思考在诗人所描绘的这幅画面中,哪些是他所见到的?(板书:所见)
哪些是他所听到的?(板书:所听)
3.学生交流诗人所见情景,教师归纳板书(梧叶儿童 挑促织篱笆一灯明),
同时引导他们孤住“萧萧”一词体会寒风吹过的声音(板书:萧萧寒声)。
4.再读诗歌,思考面对此情此景,诗人的内心都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生:诗人的心里应该感到孤独吧?因为这样凄寒的秋夜,他还在江上奔波着。
生:他可能还觉得秋天到了,梧桐叶落了,感觉有些凄凉吧?
生:他一定是想家了,希望早点儿回到自己的家中。
师:是啊,迎着寒冷的秋风,他想到了家的温暖,于是他的悲秋情、思乡情
顿时被唤醒。
板书(所感:动客情),引导学生理解“动客情”的意思(牵动了游子内心
的情感)。


出示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注意读出诗人的悲秋、思乡之情。
5.再读一读诗歌第三、四两句,体会诗人此 时的心里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课件出示“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内 心的
想法(此时诗人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想到了自己的家人,
从而更加 思念自己的家乡),板书:思念家乡,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后两句,注意读时情感基调稍微上 扬。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注意体会诗人内心的伤感与思乡之情。
7.练习背诵诗歌,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在读中 想象、在读中感悟,同时借助
诗歌所描绘的景物感受诗歌意境,从中准确体会诗人内心的悲秋、思乡之情 。
四、课堂小结
也许秋天看上去确实有些萧条落寞,不似春夏万物蓬勃生长的盎然 ,但是,
秋天却也是成熟的季节,充满了丰收的气息。孩子们,让我们课下再读一读其他
描写秋 天的诗歌,你们一定能感受到更多属于秋天的别样的美!

板书设计:
4古诗三首
所见:梧叶 儿童 挑促织 篱笆 一灯明
夜书所见 所听:萧萧寒声 (思念家乡)
所感:动客情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目标: < br>1.认识本课“洼、印、凌”等6个生字,学会“铺、泥、晶”等13个生字,


理 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 语言美,体会梧桐叶的可爱与美好,读懂作
者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秋天大自然的美好
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秋天的梧桐叶的可爱与美好。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曲《秋日私语》、梧桐叶以及梧桐叶形状的生
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洼、印、凌”等6个生字,学会“铺、泥、晶 ”等13个生字,
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梧桐叶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精美的梧桐树叶,引导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树叶以及< br>它的样子如何。学生交流(像小手掌……),教师适时引导他们从叶片的颜色、
形状等方面来具体 描述。
2.谈话引入:这样一小片梧桐树叶,在大家的眼里就已经很有趣可爱了,
大家想象一 下,如果满地都铺满了像巴掌一样的梧桐叶,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
美好情形呢?孩子们,接下来就让我 们去欣赏铺满了梧桐叶的水泥道吧。板书课
题,引导学生一起书空,强调“铺、泥”两个生字的写法及读 音(“铺”读第一
声,“泥”的声母是鼻音“n”)。
3.课件播放画面,引导学生观图并简要说说自己的感受(很美、像铺了一
层地毯……)。 < /p>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借助梧桐叶实物引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并在此基础
上再引 出课题,显得水到渠成,同时也让他们在直观的画面中激发了学习课文的
欲望。
二、自主朗读,感知文意
1.过渡:课文又是如何来描述的呢?孩子们,听老师朗读课文,看着哪些< br>字词自己读得不太好,记得做上记号哟。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进行国画。
3.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或难读的地方多
读几遍。
4.检查自主学习字词的情况:
(1)抽取梧桐叶形状的生字卡片,指名朗读、小组开火车朗 读,教师适时进
行范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准生字“凌、增、晶”三个字的后鼻音,同时,注意“印”字是前鼻音,另外,还要注意“靴”字的读音,不要读成了“化”的音。
(2)认真观察课文中的生字,看看自己都有哪些识记生字的方法。
生:我用顺口溜的方式记住了“晶”字——三个日头亮晶晶。
师:既抓住了字形,又记住了字音,很好!
生:我也用顺口溜“歹徒真可怕,带刀走天下”记住了“列”字。
师:非常形象生动的识字方法。
生:我用熟字添加偏旁的方式记住了“铺、泥、院、迟”等生字。
师:这是我们记住生字的主要方式。孩子们,我们再齐读梧桐叶上的这些生
字。
(3)出示课 文中的生字词,指名学生朗读词语,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
结合词语再次进行范读强调指导。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句段的朗读指导。
6.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想 一想“金色巴掌”在文中指什么(梧桐叶)。教师
适时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找出文中描写梧桐叶的部 分(第5~9自然段),同
时再读并思考:作者分别都写了梧桐叶哪些方面的特点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


答,归纳板书(颜色样子状态)。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由字词朗读到课文 内容感知,遵循了学生学习认知
规律,让他们夯实基础的同时,也建立了对课文的整体印象,同时,更初 步感受
了作者重点描写的内客。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13个 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及占格情况,想
一想哪些生字在书写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教师适时进行部分生 字的范写指导,
重点强调:“铺”左窄右宽,右边的“甫”横画较多,注意横画之间等距,且里
面的两笔短横不能连接到了外框;“晶”上面的“日”略比下面的两个宽,且正
好落在它们中间位置的上 方;“印”左边的笔顺是撇、竖提、横,右边单包耳的
第一笔是横折钩;“排”右边“非”的两边的三笔 横画要注意对应,且略向右上
斜,注意横画之间等距。
2.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予以重点字的书写强调指
导。
【设 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审美与书写能力,因而教师
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归纳 ,让他们经历了汉字书写认知的自主建构过程,
同时,通过教师的范写指导与强调,进一步规范了他们的 书写意识,提升了书写
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些铺满了水泥道的 梧桐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文章作者为什么要写它们
呢?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到课文中去探究了解。接下来 让我们再来写一写本课中的
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感受课 文的语言美,体会秋天梧桐叶的可爱样子,读懂作者
对于美好的秋色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秋天的美好情 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学习
1.听写词语,课件补充出示 词语,引导学生对照修改,同时将写错的词语
挑出来进行巩固练习,教师结合书写情况予以朗读、书写强 调。
2.指名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指导学生朗读
课文。 3.引入:孩子们,这么美的景致,不去亲自领略欣赏真是太可惜了。接下
来,让我们一起出发,去 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走走吧!
【设计意图】利用词语听写、说课文内容的方式,让学生有效进行 了旧知学
习巩固,同时,也在积极的期待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自然地为理解课文做妤了
铺垫。
二、精读课文,体悟文情
1.质疑交流:一场秋雨过后,世界给我们呈现出了怎样的 一种美好景象呢?
认真读一读课文第l—4自然段,看看作者都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1)学 生自读体会,同时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感受(天空很明朗、地上
还很潮湿……),教师适时出示雨后 天空的画面,引导学生说说对“明朗”一词
的理船,教师补充(光线充足,看上去很明亮),同时引导学 生说说看到这样明
朗的蓝天,自己的心情如何(非常轻松、快乐,天终于放晴了……)。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4自然段,注意读出快乐、欢欣的感觉。
2.激趣引入: 走着走着,咦,什么东西落到了头上?(梧桐叶)孩子们,
认真读一读课文第5~9自然段,看看梧桐叶 的颜色、样子以及它们落到地上后
的状态都是怎样的。试着用文中的词语来描述它们的不同特点。 (1)学生自读圈画,并与同学、老师交流,教师适时归纳板书:金黄金黄、
闪闪发光、像一个金色 的小巴掌、平展、凌乱,同时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理解“凌


乱”(杂乱而无条理)的意思 。
(2)再读第5~9自然段,边读边看看课文中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好在哪里。
将自己的 理解简单地写在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旁边,同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
受。
(3)师生共同交流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生:我非常喜欢“金黄金黄”这个词语 ,因为它写出了梧桐叶颜色既黄又闪
着金子一样光芒的样子,看上去很漂亮。
师:这是一个叠词,确实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生:我觉得“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 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
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这句
话写得特别好,因为它写出了梧桐叶颜色各不相同,而且满地都是的样子。
师: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样写又有什么好处呢?
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梧桐叶多而且颜色很丰富的特点写出来了。
师:你们也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一说自己眼中的事物特点吗?
生;秋天的小草,就像营养不良的麦穗一样,枯黄而且没有精神。
师:一下子就写出了秋天小 草枯黄的特点,很好。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
谁还发现了?找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生:“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
粘在水泥道上。”这一句也是 ,把梧桐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让我们一下子就
想到了梧桐叶的颜色和样子。
课件出示巴掌与梧桐叶,引导学生再次进行比较,体会比喻的奇妙、准确。
生:我觉得还有这 两句——“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
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 蹦跳着、歌唱着……”作者把自
己穿的小雨靴比作成了两只棕红色的小鸟,读起来很有趣。
( 4)课件重点出示句子“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
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 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引导学生思
考:为什么作者会把自己的小雨靴比作小鸟呢?学生交 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


住“蹦跳着、歌唱着”体会作者心中如同小鸟一样地欢快和开心 ,同时展开想象
补充后面省略号的内容(挥舞双臂、大声欢呼……)。教师再次引导学生体会作
者心中对于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5~9自然段,注意读出作者对梧桐叶的喜爱之
情。
3.想象体验:孩子们,如果你兢是文章的作者,你此时最想说的是什么话?
(这景色真是美极了……) 教师归纳并板书:真美。同时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强调“真美啊”几个 字,突出“!”的赞叹语气。
4.质疑探究:文章作者仅仅只是喜欢这些梧桐叶吗?(不是,他还喜欢 秋
天……)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借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表
达对秋天的喜 爱之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重点借助读画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巧妙融入了对
句子的品 读感悟以及句式说话训练等学习目标,因而学生可以准确感知语言的表
达效果,更感知到了作者流淌在字 里行间的对于秋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三、课堂小结.延伸拓展
1.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课文的
语言美。
2.教师小结:很多人都会因为秋天的到来而生发悲秋之情,但其实,秋天
远比我们想象中的美好,甚 至一点儿也不比春天逊色。课件出示刘禹锡的诗歌《秋
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 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指导学生齐读诗歌。
3.实践活动:搜集关于秋天风景的图 片或者文字资料,小组合作完成一份
以“秋色”为主题的手抄报,下周进行班级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颜色:金黄金黄、闪闪发光
梧桐叶 样子: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真美)


状态:平展、凌乱





6 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缤 ”等11个生字,学会“盒、颜、料”等13个生字,
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季节特点及其美好的景象,体会作者对秋天
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准确感知秋天的季节特点,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秋雨沙沙沙》和钢琴曲《秋的思念》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钥、匙、缤”等11个生字,学会“盒、颜、料”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分别都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秋天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课件播放歌曲《秋雨沙沙沙》,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欣赏歌曲并说说自己的
感受。
生:我从歌曲中感受到秋雨非常轻柔。
生:我似乎看到了一幅秋雨朦朦胧胧的美好画卷。


生:我好像还听到了秋雨“沙沙沙”的声音,就像是一首美妙动听的音乐。
师:孩子们,再展开想象,这首美妙的乐曲,唱出了人们怎样的感情呢?
生:我觉得唱出了人们对秋天丰收景象的希望之情。
生:我听出了人们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师:说得真好,孩子们,你们喜欢秋雨吗?
生:喜欢。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秋雨中(板书课题)。孩子们,赶紧跟秋雨打声招
呼吧!
生(齐):你好,秋天的雨。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利用歌雎引入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 到了秋雨的
美妙与神奇,同时也自然引出了课题。
二、自主朗读,扫清障碍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
2.检查学生自主朗读的情况:
(1)课件出示文中的词语,指名朗读,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 导,重点强调:
“匙”读轻声;“缤”读前鼻音,不要发成后鼻音了;另外“勾、淡”两个字不
要读成了“句、谈”的音。学生齐读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后生字,看看自己都有哪些识记 生字的方法,教师
适时引导他们利用形近字比较、形声字形旁加声旁、儿歌以及熟字添加偏旁等多
样化的方式进行识记。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范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好课文第
2自然段。
(4)学生比赛朗读课文(读错的同学自觉站起来,看看最后谁读得最好)。
3.再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都写了什么内容,并试着用自己
的话概述各段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他们抓住 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进行概括,
从而学会抓中心句概述课文的方法(第1自然段写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第2


自然段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第3自然段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 br>好闻的气味;第4自然段写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最后一自然段写作
者对秋天的喜爱和 赞美)。接着引导他们试着结合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概述课
文的主要内容,教师补充:课文通过写秋天 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深秋
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美丽、丰收、欢乐 的秋天的喜
爱和赞美之情。
4.再读课文,看看课文除了写秋雨,还写了什么(秋天)。教师 适时引导学
生明确,课文借秋雨写秋天的美景,同时引导学生看看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
描写 秋雨和秋天的。
5.学生自读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教师归纳板书(颜色气味动植物)。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通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让他们借助拼音读准了字
音、读通了句子,并在此过 程中初步感知了文意,为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提供了必
要的保证。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书写的13个生字,引导学生再次朗读生字,同时试着
给生字组词、扩词,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注意准确区分形近字。
2.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笔画 以及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况,说说这些生字
在书写时需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勾”里面的部分不要写成 “、”或者“口”……)。
教师适时进行范写指导,重点强调:“颜”左边“彦”下面的三撇要注意方向 大
致一致,且要做到撇画之间的等距;“淡”右边“炎”上面的“火”要写得略小,
且捺画变点 画,下面的“火”撇、捺则要写得舒展;“梨”要写得上收下晨,下
面“木”的横画较长,且撇、捺要舒 展;“曲”整体成扁势,主体部分写得略宽,
横画、竖画之间要做到大致等距。
3.学生自主描红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反馈学生的书写情况并予
以重点强调。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与交流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让
学生不断培养了对汉字的 书写、审美认知,同时,也凸显了教师的范写作用,提


高了生字教学的效果。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不仅准确识写了生字,还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但是,作者笔下的秋雨和秋天到底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探究交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季节特点及其美好景象,体会作者对秋天的
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学习
1.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进行归纳。
2.再次播放歌曲《秋雨沙沙沙》,教师 过渡引入:秋雨开始下起来了,孩子
们,你听,秋雨的声音美妙吗?带上雨伞,跟老师一起走进秋雨中, 感受它充满
诗意的美好吧!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要读得舒缓轻柔。
【设计意图】利用歌曲刨设 唯美、引人遐想的意境引入学习,激瓣了学生对
于秋雨的遥想,同时能让学生带着更为愉悦的情绪走进文 本学习。
二、品读文字,感悟“秋之美”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秋雨的“神奇”。
(1)引导学生认真品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秋雨的特点是什么,并从文中画
出相关词语。
(2)指名朗读文段,教师适时引导其他同学进行朗读评价,同时进行范读指
导。学生齐读。
(3)学生交流秋雨的特点(清凉和温柔).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秋雨与夏天的


暴雨进行比较,体会秋雨绵绵的特点。
(4)课件聚焦“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引导学生读句子, 想一想作者为什
么会用“钥匙”来比喻秋天的雨(写出了秋天是被秋雨带来的……)。教师适时
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秋雨的神奇——它不仅带来了秋天,而且还让大自然发生了神
奇的变化。同时,引导学 生再读第1自然段,看看这把“钥匙”神奇茌哪些地方
(不知不觉地就把秋天带来了)。教师适时指导他 们朗读句子“轻轻地,轻轻地,
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注意读出轻柔、神奇的感觉。
2.品读第2自然段,感受秋雨的“色彩美”。
(1)过渡引入:秋天的雨,是一位绘画高手 。你瞧,它带着一盒五彩缤纷的
颜料来啦,它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
(2)课件出示秋 天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图说说画面上都有怎样的色彩。教师
适时板书:五彩缤纷,引导学生借助对画面的 感知,理解词语的意思(表示颜色
很多很绚烂),同时引导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意思相似的四字词语(五 颜六色、
五彩斑斓、五光十色……)。
(3)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文中的 秋天又有哪些色彩,并
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学生交流,课件聚焦“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 br>红、淡黄、雪白”,引导学生再次体会秋天色彩“五彩缤纷”的特点。
(4)引导学生再读文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5)指名朗 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指导学生随文理解
“频频”(表示连续发生),抓住文段中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对突
出不同事物特点的重要作用。同时,抓住“橘子、柿子你挤我碰 ,争着要人们去
摘呢”体会果园里秋天丰收的美好景象。
(6)想象拓展:秋天的雨还会把哪些色彩带给谁呢?展开想象,试着补充文
段中的省略号。
生:粉红色是给玫瑰花的,花坛中到处都是小娃娃粉嘟嘟的笑脸。
师:写出了玫瑰花的颜色,更写出了花儿绽放时的可爱样子,很有想象力!
生:火红色是给高粱的,你看,高粱地里到处都是红彤彤的脸庞。


师:是啊,这火红的脸庞不正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的秋天吗?
生:紫色足给葡萄园的,瞧,一串串紫葡萄多像珍贵的玛瑙。
师:哟,多形象生动的比喻,老师也被你说得流口水啦!
师:孩子们,秋雨的色彩美吗?让我们有感情 地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注
意读出对秋天色彩美的喜爱之情。
(7)课件播放钢琴曲《秋 的思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在
脑海中想象美好的画面。试着进行背诵练习,教师适 时予以点拨、指导。
3.合作探究,感受秋雨的“气味”。
(1)过渡:秋天的雨不仅有五彩缤纷的颜料,还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呢!(板
书:非常好闻)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示气味的词语,想一想自己读到这些词
语时都会产生怎样 的奇妙反应。
(3)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同时交流表示气味的词语。课件聚焦“香香的、
甜 甜的”,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到这些词语时有什么感受(被深深吸引了,不由
得停住了脚步……)。教师 适时引导他们从文中找出最能表达这种心理的词语,
课件聚焦“勾住”,引导学生说说这个词语用得好不 好。教师归纳:作者并没有
直接写气味好闻,而是用一个“勾住”巧妙地体现了气味的好闻,让小朋友都 不
由自主地朝着好闻的气味奔去。同时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类似的经历,进一步体
会一个好词可 以带来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4)指导学生有感清地齐读第3自然段,注意读出对秋天气味的喜爱之情。
4.再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一看茌秋雨的热心提醒下,动植物们都在做些
什么。
(1)学生读书交流,教师归纳板书:准备过冬。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想自己都 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动物们很忙
碌……)。课件出示填空练习:“小喜鹊衔来树枝 ,小松鼠找来松
果 ,小青蛙在 ,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
上 、 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 。它们都在准


备过冬了。”适时引导他 们进行填空练习,并抓住动植物的表现体会它们为过冬
积极准备的忙碌情形,同时抓住植物们的样子,体 会秋天不同植物的特点。
(3)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可以借助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开放式学
习方法解决问题,充分地调动 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培养了他们展示自我
的自信心,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深化文情,总结全文
1.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试着用文中的词语概括秋天的特点。教师适< br>时板书:丰收、欢乐,同时引导学生抓住这两个词语体会作者对秋雨以及秋天的
喜爱和赞美之情。
2.延伸拓展:秋天的雨能给我们小朋友带来哪些快乐呢?(能够让我们看
到更多的色彩,能让 我们闻到好闻的味道……)教师及时予以肯定、引导。
3.教师小结:是啊,作者描写秋雨,实际上是 为了描述美丽、丰收的秋天。
孩子们,让我们也走进秋天的大自然吧,然后用自己善于发现的双眼去欣赏 秋天
别样的美景。
4.实践活动:(1)搜集并积累一些描写秋天的句子、段落;(2)自主 阅读课
后的“阅读链按”,然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3)双休日与父母一起去秋
游, 并把观察到的景物写成一段话。

板书设计:
6秋天的雨
颜色:五彩缤纷
秋天 气味:非常好闻 (丰收、欢乐)
动植物:准备过冬





7*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认识“抖、蟋、蟀”等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够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妙。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延伸。
教学重点:从秋天的声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教学难点:准确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作者对于秋天浓浓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曲《秋日私语》
教学过程:
一、课件激趣,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对秋天你有哪些了解?老师也搜集< br>了一些有关秋天的景物和声响,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样?
2.课件播放秋天的景物图片以及有 趣的声音,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着到了什
么,又听到了什么。教师小结:秋天的大自然不仅有缤纷
绚丽的景色,还有美妙的声音。有位诗人就把这些声音写成了一首诗歌,孩子们,
接下来就跟老师一起 来学学这首诗歌。
3.教师板书课题:听听,秋的声音。学生齐读课题,教师适时质疑讨论:
诗题中如果去掉一个“听”字,表达结果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
课题用两个“听”,目的 是要仔细地听,认真地听,安静地昕,这样才能听到秋
的声音)教师肯定学生的理解,同时归纳引入:孩 子们,接下来让我们也走进大
自然,来认真聆听秋天大自然里的有趣的声音吧。
【设计意图】 此环节教学主要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风景图以及有趣的声
音,让学生自然融人到秋天美妙的意境之中, 从而激发了进一步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话题交流、引出课题
1.质疑交流:在你 们的眼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天气凉了,树叶变黄


了,从树上纷纷落了下来,地里的 庄稼都成熟了,苹果红了,石榴咧嘴笑了,大
雁南飞,小动物忙着准备过冬的粮食……)教师适时引导学 生用一个词语说说秋
天给自己的印象(丰收的、美好的、凉爽的……),教师肯定学生的个性化感知。
2.过渡引入:秋天的景色是迷人的,而秋天的声音也是充满趣味的。孩子
们,这节课我们就一 起走进秋天的大自然,来听听秋天的声音。(板书诗题:听
听,秋的声音)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诲题,注意读得轻柔、缓慢一点。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 取了谈话交流法,让学生在轻松的话题交流
过程中初步建立起对秋天的感知,为融人到诗歌意境中奠定良 好的情感基础。
三、自主学习,了解诗歌
1.过渡;秋的声音是怎样的呢?老师想 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诗歌,相信你们
一定会昕到很多有趣的秋的声音。提醒学生在朗读诗歌的时候,注意几 点要求(课
件出示:自由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碰到 不懂的可以翻翻工具书,请教老师、同学)。
2.检查反馈自主朗读诗歌情况:
(1)课件 出示文中要求会读的9个生字,引导学生说说在朗读的过程中有哪
些生字的读音容易读错。教师适时重点 聚焦“振、掠、吟”三个生字,其中“振、
吟”都是前鼻音,不要读成了后鼻音,“掠”中间的介母不要 读掉了,不要将“掠”
读成了“京”音。学生再次朗读生字,同时试着给生字组词、扩词。
(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诗歌,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进行范读指导,特
别要随文强调生字的正确朗读 。引导学生齐读诗歌。
3.引导学生再读诗歌,说说诗歌作者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用“——”画出来。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教师适时归纳板书:落叶、蟋蟀、大雁、秋风,
同时引导学生明确诗 歌第1~3小节具体描写了秋天的声音,并再次齐读三小节,
注意读准表示声音的词语。
【设 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与规范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培
养了学生自主识字、朗读等学习能 力的同时,也让他们在教师的规范指导过程中


更好地进行了基础知识的有效夯实。
四、聆听声音,想象体味
1.质疑探究:这些声音都是怎样的?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呢 ?认真朗读诗歌
第1~3小节,找到你最喜欢的那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同桌之间互说自己好像
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对声音的感知,教师适时播放落叶、蟋蟀、大雁、秋风的声音,
引 导学生借助声音体会景物的特点。
3.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生:我喜欢诗歌第1小节,因为我从“唰唰”这个词语中感受到了树叶在秋
风中挣脱树枝、慢慢飘到地上 的样子。
师:诗歌中将这个声音比作了什么?
生:比作为黄叶与树枝道别的话音(板书:话音)。
师:从这样的道别场面中,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似乎看到了树叶依依不舍的样子,听到了它对大树反复说“再见”。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1小节,注意想象落叶与大树道别时的不舍
情形。)
生:老师,我喜欢秋天蟋蟀的叫声,它听起来就像是谁在唱歌。
师;你特别善于想象。是啊, 诗歌作者也跟你一样,觉得蟋蟀的叫声就是它
和阳台告别时的歇韵(板书:歌韵,引导学生说说对“歌韵 ”的理解,教师补充
解释:歌曲的韵味)。
(课件播放蟋蟀呜叫时的动态画面,引导 学生感受其动作、声音的特点,同
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小节;读中体会蟋蟀声音的美妙特点。)
课件出示第3小节。
师:可爱的大雁就要到南方去过冬啦,孩子们.临走前大雁会对好朋友说些
什么呢?
生;叮嘱好朋友们做好过冬的准备。
师:你知道“叮咛”的意思吗?(板书:叮咛)


生:就是一遍又一遍地说。
师:是啊,有这样暖心的叮咛, 大雁的朋友们一定非常激动和开心。除了大
雁的叮咛,在秋天的田野上,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听到了秋风的歌吟(板书:歌吟,适时补充解释“歌吟”:歌唱吟咏)。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交流秋天的田野是一幅怎样的景象,从中体会
秋天丰收的喜悦之情。 4.播放《秋日私语》,指导学生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1~3小节,注意体会
不同声音的美妙特点。
5.过渡:同学们,让我们走进秋天、走进辽阔透明的音乐厅,你从哪些地
方听到了秋天的声音 呢?(课件出示诗歌第5小节)
(1)学生自主朗读第5小节,看看秋天的声音都藏在哪些地方。 < br>(2)学生交流,课件聚焦“叶子、小花、汗水、谷粒”,同时补充出示相关事
物的图片,引导学 生从每一片叶子、每一朵小花、每一滴汗水、每一颗饱满的谷
粒里感受秋的声音、秋的美丽、秋的丰收以 及秋的温馨和喜悦。
(3)指导学生带着温馨与喜悦之情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5小节。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谋前聆听到的秋天大自然的声音,说说秋
天还会有哪些声音。教师适时引导 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声音,仿照课文第
1、2小节的样子写下来,并与同学交流,教师指导并在全 班展示,课件再次播
放《秋日私语》,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自己的小诗。
7.小结:是啊,秋的 声音无处不在,它们从远方匆匆地来,又向远方匆匆
地去。同学们,来,让我们再次认真听听秋的声音( 课件出示第6小节,学生齐
读)。
8.指导学生将诗歌连起来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课件播放音 乐,学生在美妙
的旋律中读出诗歌的画面感以及声音的美妙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 采取了探究交流与读中想象相结合的方式,让
学生不仅经历了与语言文字理性的对话过程,同时,也让他 们在想象中更好地融
人到诗歌意境之中,从而真正体会到了秋天的美好。


五、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适时引导他们从秋天的声音里体会
诗人 对于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补充板书:喜爱、赞美)。
2.教师小结:美丽的秋天已经向我们走来, 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同学们,
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配上音乐,指导学生有感情 地齐读
整首诗歌)!

板书设计:
落叶:话音
蟋蟀:歌韵
7* 听听,秋的声音 大雁:叮咛 (喜爱、赞美)
秋风:歌吟
……




习作 写日记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阅读日记范文,了解日记的内容及正确的格式。
2.初步体会写日记的乐趣及意义,培养坚持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学会认真观察生活,并能够及时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同时表达真情
实感。
教学重点:学会选择生活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能够在叙述的过程中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日记本以及优秀的日记范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交流,引入教学
1.教师出示日记本,引导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记录 了什么(账本、记事本、
作文本……)。教师适时解疑:其实这是老师以前读书的时候的日记本,里面是
老师当年所写的日记(板书:日记)。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说说对“日记”的了解 ,教师适时补充关于
“日记”的相关知识(指每天记事的本子或对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 br>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写物,可以写景,也可以记述活动)。
3.过渡引入:日记到底怎么写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写日记(补充板
书:写日记)。 < br>【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激趣交流法,通过展示教师的日记本引
发学生的猜想,并在此 过程中引出本节课的习作话题,有效激发了他们学写日记
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感知写法
l.过渡:那么,日记到底怎么写呢?孩子们,还是让我们先来读一篇别人的
日记吧,说不定会给你们非常有益的帮助。
2.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日记范文,引导学生自主朗 读日记,看看自己都有什
么发现,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3.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日记的第一行有日期、星期,还有当天的天气情况。
师:你非常善于观 察,是的,日记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在记录事情之前,首先
写清楚当天的日期(年、月、日)、星期和天气 情况。这是它的重要格式之一(板
书:格式)。还有其他特点吗?
生:我还发现日记第二行开头要空两格。
师:如果不看第一行的日期和天气情况,后面的内容 就是一篇作文,因此每
段话的开买自然是要空两格的。再读一读这篇日记,看看日记在内容上又有什么< br>特点。
学生再次认真研读日记的主要内容,思考并互相交流。


生:日记作者把这一天中难忘的一件事情写出来了。
师:说 得很好,这就是日记的内容特点——选择当天发生的一件令自己难忘
的事情记录下来(板书:印象最深刻 的事情)。
生:还有,我还从日记里感受到了作者的感受和心情。
师:对,日记不仅要把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清楚,同时还要表达出自己的真
情实感(板书:真情实感)。
4.引导学生再读日记,看看小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按照什
么顺序来写的,以及 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5.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话说清楚事情的主
要内容(掉牙的事情),体会日记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牙齿松了——
想把它摇掉——终于掉 了),并抓住文中“这颗摇摇欲坠的牙齿让我感觉很难受”
这句话,体会作者难受的心情。
6 .结合板书,教师简要归纳写日记的要领(首先要写清楚月日、星期几以
及天气情况,然后要选择当天令 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
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同时,还要注意在记述事情 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
情实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借助教材中的日记范文,让学生通 过自读探究,初
步了解了日记的格式及内容特点,同时,再通过老师的归纳总结,让他们更全面
地建立了对日记的认知。
三、回归生活,聚焦素材
1.引入:孩子们,生活中我们 肯定也会遇到像上述小作者遇到的生活小事,
但这些小事情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今天在 你的生活中都发生过
哪些事情,其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又是哪一件?
2.学生认真思考并 整理自己当天的生活经历,然后与同桌交流。教师适时
提醒他们,也可以想一想以前哪一天发生过的事情 ,从中选择一件令自己印象最
深刻的说给同桌听,注意将事情的经过说清楚,还要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同
时提醒他们要认真倾听他人的表述,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询问、质疑。


3 .指名说说自己打算写哪件事情。指导他们将事情说清楚,同时引导他们
说说自己为什么会对这件事情印 象最深刻,并将自己内心的感受说清楚。
4.引导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表述进行评价,重点看看他们有没 有完整地描述
一件事情,同时说说他们所说的事情是不是也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引导学生根据师生的点评再次合理筛选日记内容,注意体现“印象最深
刻”的特点。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回归自己的生活经历并聚焦生活中
“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 ,初步感知了日记在选材上的特点。
四、范文引路,读评习作
1.引导学生完成日记初稿, 教师巡视学生自主练写的情况,提醒他们日记
的日期一定要跟日记中所写的事情一致(即日期一定要是发 生在这件事情的那一
天),同时注意把事情写具体。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自己的日记初稿, 看看自己是否将一件事情完整记述
下来了,以及有没有写出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
3.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1)课件再次出示优秀的日记范文,引导学生边读边将自己的 日记初稿与之
比较,看看范文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
优秀习作范文:
3月18日 星期日 睛
今天晚上,爸爸带我到文峰广场去玩,一路上,我蹦蹦跳跳,像一只快乐的
小兔子。
突然,我发现被灯光映照的地上有我的影子。咦?我怎么变成小矮人了?离
路灯远时,嘿!这下我又变成 了又大又高的巨人!真有趣!
我挥手,影子也挥手。我蹦蹦跳跳,影子也蹦蹦跳跳。它老是跟我学,我做
什么,它也做什么。真调皮!
影子一会儿跑到我后面,一会儿跑到我左边,真淘气!
我跟它说什么,它总是不回答我,像个哑巴。


原来,跟自己的影子一起玩耍,竟煞是这样有趣的一件事情!
日记格式正确。
第1自然段简单交代了时间和自己当时的心情。
第2~5自然段是日记的主体部分,写出了自己跟影子之间的故事,读来有
趣,富于童真童趣。
日记结尾进一步点明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总评:小作者在日记中讲述 了一次路灯下观察自己的影子并与之玩耍的经
历,借助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影子的调皮、可爱,同时也将 属于孩子的天真无邪
的童心写得活灵活现。这则日记结构紧凑,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自己影子的喜爱之情。
(2)学生认真朗读日记范文并与自己的日记进行比较,同时说说这篇日记哪
些 地方值得自己学习(事情写得很有趣、把自己和影子一起玩耍的情形写得较具
体……),教师适时引导学 生再次对照范文,看看自己日记的格式是否正确,事
情有没有写清楚,同时看看有没有表达出自己内心的 真实感受。
(3)引导学生尝试进行自主修改、同桌互改,教师巡视了解修改情况,并予
以点拨指导。 < br>(4)指名2~3位同学展示自己的日记,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予以评价,
教师适时针对他们 日记中的问题予以指导,引导他们再次进行习作修改。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再次利用范文进行评价 教学,让学生在研读、比较
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启发,并认识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从而激发自主修改习作 的
欲望。
五、课堂小结
1.质疑交流:这节课我们不少同学都学会了如何 写日记,但是你们知道写
日记有什么好处吗?(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记下来了……)教师及时肯定学
生的认知。
2.教师小结:坚持写日记不仅能培养我们认真观察、思考等学习习惯,而
且还能培养我们持之以恒的耐心,更重要的是,长期坚持写日记,还能提高我们


写作文 的能力呢。孩子们,准备一个日记本,从今天开始写日记吧!坚持下去,
你一定会大有收荻。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交流,了解更多理解词语的方法,提升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2.了解关于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语言文字的有效积累。
3.掌握汉字书写最基本的规律,提升汉字的书写及审美能力。
4.通过诵读描写秋天的词语,进一步感知秋天的季节特点,激发对秋天的
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秋天季节特点,激发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掌握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以及相应的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探究交流,了解更多理解词语的方法,提升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2.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语言文字的有效积累。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话题
1.谈话引入:孩子们,你们平时喜欢读课外书吗?(喜欢)是啊, 读书能
够让人学到很多知识,也能明白很多道理。老师也喜欢阅读,但是,有时候在阅
读的过程 中老师会遇到很多不了解的词语,影响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那么遇到
了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呢? < br>2.学生简单交流自己的意见(可以请教别人、可以查字典……),教师适时
引出话题:看来能够 解决问题的办法还真不少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自己的读书方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引出交流话题,并通过问题的呈
现,激发潜藏在学生内心的“ 乐助”意识,从而为接下来的交流奠定良好的情感
基础。
二、教学“交流平台” < br>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引导学生首先认真回顾、整理自己平时
都是如何理解词语的。
2.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长注意记录并整理本小组的交流情况,教师深入
小组间了解学生的交 流情况,适时提醒他们注意将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说清楚,
同时予以点拨指导。
3.指明小组 代表进行班内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最多、最好。
教师注意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予以点拨指导 ,让其将自己的方法表述清楚。
4.教师予以方法归纳:如果遇到了不了解的词语,查字典无疑是最快 、最
有效的方法。有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请教同学、老师的方法,或借助自己的生活
认知准确体 会词义。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饲语的意
思,因为同样的一个词语,在不同的 句子中可能会存在不同的意思。
5.课件出示含有同一词语“漂亮”的两个例句:
A.“这个小姑娘长得很漂亮,非常惹人喜爱。”
B.“人们都说他这件事做得漂亮,为老百姓解决了生活困难。”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联系上下 文的方法明确第一句话中的“漂亮”指长得好看,
而第二句话中的“漂亮”则指事情做得成功,让人称赞 。
6.巩固拓展:课件再次出示本单元学过的句子“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
至有些凌乱,然 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引导学生体会句子中“规则”一
词的意思,教师适时提醒他们借助对“凌 乱”一词的已有认知,理解该词的词义。
同时引导他们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注意借助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 解生词的词义。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让学生充分与同学、老师进行话题交流,让他们在
思 维碰撞过程中不断丰富了自己的认知,同时,也通过拓展练习,进一步巩固、
内化了对理解词义方法的认 知。


三、教学“词句段运用”
1.感受不同季节的特点,丰富对形容不同季节词语的认知。
(1)谈话引入:孩子们,在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说说自己喜欢
它的理由。
生:我最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来了,天气就暖和了,大自然都变成了生机勃
勃的模样。
师:我也喜欢春天,它总是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生:我喜欢冬天,因为冬天会下雪,世界一下子就变成了童话般的美妤样子
了。
师:是啊,洁白的雪确实能够让世界变得更加诗意和美好。
生: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来了可以去游泳,晚上还能看到很多萤火虫呢!
师:这真是一个浪漫、美好的季节。
生:我更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同时更是一个收获的季
节。
师: 你的认知很独到。秋天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人喜爱的季节。孩子们,
一想到四季,你们的脑海中一定 会跳出一些与季节有关的词语,想一想你们都想
到了哪些词语呀?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 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的题目内容,明确题意,并
与同学交流。教师巡视了解交流情况,同时予以点拨指 导,引导他们重点抓住不
同季节的特点准确描述。
(3)试着将自己想到的词语分别写在四个 季节后面的横线上,然后再与同桌
交流,看看谁写得又多又好。
(4)指名朗读展示,教师适 时引导学生注意结合不同季节的特点准确填写,
同时将部分好词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齐读词语。
2.联系生活认知,理锯加点词语的意思。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 的两个句子,看看加点词语
的大致意思是什么,自己又是用什么办法理解的。


(2)学生交流对第一句中“憧憬”一词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想象体验:
如果你就是句子中的“我 ”,如果你即将参加一次活动,在听到老师的鼓励后,
你心里会产生怎样的期侍?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 引导他们理解词义(美好的愿
望)。
(3)学生继续交流对第二句中“忐忑不安”一词的理解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
想象体验:如果是你打碎了家里的花瓶,你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害怕、不安)教师适时补充词义(指因为做错了事情而感到害怕和不安)。
(4)教师归纳小结:看来,联 系生活经历去理解词语及句子,也是一个很不
错的学习方法,这样,我们不仅能够理解句子的意思,还能 准确体会句子所表达
的情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与点拨指导相结合 的方式,培
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有效提升了他们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回顾本节课的
学习内容。
2.教师小结: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大家不仅积累了很多形容不同季节的词
语,同时,也学到了不少理 解词语的方法,希望你们能够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今
后的语文学习中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汉字书写最基本的规律,提升汉字的书写及审美能力。
2.通过诵读描写秋天的词语,进一步感知秋天的季节特点,激发对秋天的
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激趣,引入学习


1.谈话引入:孩子 们,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又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
不知道大家还认不认识它们?
2.抽 取生字卡片“狂、排、铺”等,指名朗读生字、小组开小火车朗读生
字,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予以及 时纠正、指导,强调“铺”在本单元中读第
一声。学生齐读生字。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 要从复习单元生字人手,让学生在回顾学习的过
程中再次进行生字识读、认知巩固,同时为巩固书写做好 了铺垫。
二、教学“书写提示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书写提示”中的8个汉字, 想一想怎样书写才能把
这些生字书写得又端正又美观。
2.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书写经验进行 交流(要注意字各个部分之间的合理
安排、要注意横画之间等距……),教师适时补充出示书写提示:“ 横画要写得平
稳,竖画要写得端正。横平竖直,字就平稳端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横
平 竖直”的意思(横画要平稳,但不要写得太平整,而略去了斜势;竖画要挺直
有力)。
3.学 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根据学生的
书写情况,及时进行部分生字的强调 指导:“排”字左窄右宽,且要注意右边横
画之间要做到等距;“臂”字上宽下窄,且上下两部分要写得 稍扁,另外,还要
提醒他们注意端正坐姿,保持书写整洁、规范。
4.指名学生展示书写作品 ,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再次结合书写情
况予以纠正,并适时进行范写指导。
【设计意 图】此环节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在观察、练习的过程中实现对学过的
生字进行书写认知巩固,并进一步准确 理解汉字书写的规律,提升汉字的书写和
审美能力。
三、教学“日积月累”
1.谈话激趣,引入话题:
师:孩子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描写秋天的古诗和 文章,感受到了秋


天的美好。展开你们大胆的想象,说说一想到“秋天”,你的脑海里就 会出现怎
样的画面?
生;我想到了蓝天白云。
生:我想到了南飞的大雁。
生:我想到了火红的枫叶。
生:我还想到了金色的田野。
师:是啊,秋天确实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孩子们,一想到“ 秋天”,老
师的脑海里情不自禁地就蹦出了这样一些词语。
2.课件出示“秋高气爽、天高云 淡”等9个词语,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词语,
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时注意读出词语间的短暂停顿。
3.指名朗读词语,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读准“累”的字音(多音字,在“果
实累累”一诃中读第 二声,表示果实非常多的意思)。
4.小组开火车朗读词语,教师再次进行朗读强调指导。
5.引导学生再读词语,并试着理解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请教同
学或老师,也可以通过查字典 的方式理解。
6.学生交流对词语意思的理解,教师适时补充:“秋风习习”(轻柔的秋风
暖 暖地、慢慢地吹动的样子);“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
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 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层林
尽染“(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春 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
喻事物的因果关系,后引申比喻文采与德行,亦指时间的流逝、岁月 的变迁)。
7.指导学生再读词语,注意在读中想象词语所描绘的画面,并从中感受秋
色的美好。
8.尝试背诵词语,指名背诵展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诵读法,让学生通过 反复朗读词语,不
断激发对对秋天美好景象的感知,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语言文字的认知积累。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短短的一节课又将结束了,看到你们不仅能够将汉字 写得端正美观,


还能准确诵读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老师也为你们感到开心,希望在后面 的学习
过程中,你们能够始终保持这样积极的学习状态。





8 去年的树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融、伐、斧”等7个生字,学 会“冷、离、等”等13个生字,
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小鸟和树之间的真挚情 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的,懂得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能够体会小鸟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
基础上的。
教学难点:领悟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懂得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鸟儿和树的图片;搜集关于“友谊与诚信”方面的
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融、伐、斧”等7个生字,学会“冷、离、等 ”等13个生字,
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故事内容,能够初步感受鸟儿和树之间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出课题


1.课件播放树林中鸟儿快乐嬉戏的动态画面,引导学生认真 观看并说说自
己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鸟儿在绿色的森林中生活得非常开心……)。教师适
时 小结:森林是鸟儿的家,树更是鸟儿朝夕相处的好朋友。鸟儿因为有了树的存
在,生活才能踏实快乐;树 因为有了鸟儿相伴,才会感受勃勃的生机。孩子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讲述的就是鸟儿与树之间 的故事。
2.板书课题:去年的树,引导学生读题并由题质疑(为什么要写“去年”
的树?这 棵树有什么值得写的……),教师简单梳理并引入:要想解决脑瓜中的
小问号,还是跟老师一起走进故事 中去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利用鸟儿在树林中快乐生活的美好画面,引发学生思考
树与鸟儿 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为引出故事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交流自主朗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朗读词语,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 ,重点指
导读准“等、剩、睁”三个字的后鼻音,同时注意“斧”读第三声。指名朗读较
好的学 生担任小老师带读词语各两遍。
(2)课件再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字结构和字形 ,试着
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煤、燃”两个字都表示与“火”有关,所以都
有一个火 字旁;“柴”是从树木来的,所以“柴”下面有个“术”……),教师适
时引导他们注意借助字形比较、 添加偏旁等方式记住生字。
(3)聚焦本课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引导学生根据对字形和结构的感知 ,看
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提醒他人注意。教师适时进行范写指导,重点强调:“剩”
字注意 左边“乘”正确的书写笔顺(第三笔是中间的长竖,最后两笔分别是撇、
捺),同时注意捺画变成点画;
“接”字右半部分“妾”上面的“立”要写得紧凑偏小,下面“女”的横画最长。
引导学生自主 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同时及时强调指导部分难写笔画的


书写要领。
(4)指名朗读课文,注意在课文中读准字词,同时能够将课文语句读得正确、
流畅,教师适时进行部分 句段的范读指导。
3.质疑引入:孩子们,这篇童话故事分别都写了哪些人物?(鸟儿、树、树
根、门、小姑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张贴鸟儿、树的图片。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故 事主要写了鸟儿和树之间怎样的故事,试着用
自己的话概述故事内容,教师适时予以归纳(主要讲述了鸟 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
他们约定好第二年春天见面后,鸟儿继续为树唱歌,但是,树却被人们砍伐并做< br>成火柴燃烧了,鸟儿只好对着灯火唱歌)。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读、 交流、指导、归纳等综合学习方
式,让学生不断进行了字词巩固,同时,有效提升了规范书写、课文朗读 、整体
感知课文等学习能力。
三、研读课文,感受友谊
1.质疑引入:故 事中的鸟儿和树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非常友好,
是好朋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从哪些 自然段中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深厚
友谊的(第1~5自然段)。
2.认真朗读课文第1—5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最能体现鸟儿和树之间深厚友
谊的句子。
3.学生读文圈画,同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
生:我是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两个“天天”体会到的,说明鸟儿每天都很开
心。
师:你能猜猜鸟儿为什么每天都很开心吗?
生:我觉得是因为她有树这样的好朋友。
师:树喜欢听鸟儿唱歌吗?
生:喜欢,所以他“天天听”都不会觉得腻烦。
师:你能把这一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读吗?摁一想,应该注意强调哪些词语
的重音?


生:我觉得需要强调两个“天天”,这样能突出总是如此的感觉。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师:当鸟儿要飞到遥远的南方过冬时,你从文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他们都舍不得离开对方,并且约定等鸟儿回来的时候还要继续
唱歌。
师:谁能给我们分角色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两个好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感?
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注意体会各自的不舍之情。
师:孩子们,因为鸟儿美好的歌声将两个好朋友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们
相约明年春天再见。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5自然段。注意读出两个故事人物之间
的美好友谊。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探究交流法,让学生由问题人手深入到
课文中,读中感受到了鸟儿与 树之间的深厚友谊。
四、课堂小结
第二年春天,鸟儿是不是按照约定又回 来了?后来故事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呢?孩子们,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探究故事内容,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吧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朗读故事中的人物对话。
2.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诫信的基础上的,懂得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重
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学习
1.指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 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故事内容的了解,


回顾鸟儿和树之间的深厚友谊。
2.过 渡引入:两个好朋友相互约定——明年春天到来时,鸟儿还要继续为
树唱歌,可是,当鸟儿再次飞回来时 ,两个好朋友还能像以前那样开心快乐地在
一起生活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借助简述故 事内容的形式,让学生更为准确地建立
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也激发了他们深入探究故事的兴趣。
二、探究学习,深挖文情
1.过渡:好不容易到了第二年春天,当鸟儿兴致勃勃地飞 回来时,可是她
的好朋友树却不见了。孩子们,树究竟到哪里去了呢?认真读一读溧文第6~16
自然段中鸟儿与树根、门以及小姑娘的三次对话,试着帮助鸟儿找到树的去向。
2.学生交流对树的 去向的了解(砍倒——做成火柴——用光了),教师适时
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如果你就是这只鸟儿,当得 知自己的好朋友遭遇了如此的不
幸,你的心情会如何?(难过、伤心……)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次研读三 次对话,
试着体会鸟儿的不网心情。
3.课件出示鸟儿与树根、门以及小姑娘的三次对话,指 名学生说说每次对
话中鸟儿的心情都是怎样的。
生;我觉得鸟儿和树根对话时,内心一定充满了着急。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的好朋友的去向,所以会非常着急地询问树根。
师:说得很好,来,让我们把鸟儿和树根的对话读一读,试着表现出鸟儿的
焦急之情。
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
生:我从鸟儿跟门的对话中,体会到了 鸟儿此时更加着急的心情,因为她特
别想马上就见到自己的好朋友。内心一定充满了焦急,同时,因为知 道树已经被
砍倒了,她心里肯定又很伤心。
师:是啊,此时的鸟儿,心情已经发生了 变化,既有焦急,又有伤心,相信
你们也能通过朗读传达出自己对鸟儿心情的体会。


指名两位学生继续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师:可怜的鸟儿 并没有放弃寻找朋友下落的希望,可是,小姑娘的话却让她
此时心里又多了一份别样的情感,你们体会到 了吗?
生:我觉得应该是绝望,因为树被做成了火柴,而且火柴已经用光了。
师:是啊,这意味着鸟儿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好朋友了,鸟儿的心。隋该是多
么悲痛啊。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次对话,注意读出对鸟儿心情的体会。
4.课件出示教材中鸟儿对着灯火唱歌 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图并简单描述画
面,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想一想自己从中体 会到了鸟儿
怎样的内心感受?画出相关词句,简单写出自己的体会。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
导学 生抓住“盯着”“又盯着”两个词语,想象鸟儿内心对于曾经快乐生活的画
面的美好回忆,以及因为再也 见不到好朋友的伤心、绝望之情。指导学生有感情
地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感人的画面。 < br>5.探究交流:孩子们,故事中的鸟儿经历了千辛万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学生交流(是因为去 年她和树的一个约定),教师适时再次出示课文第3、4自然
段中鸟儿和树的对话,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感知鸟儿和树的美好约定。
6.引导学生从鸟儿寻找好朋友的表现中,想一想自己从故事结尾鸟儿 的歌
声里听懂了什么。教师适时引导他们从友谊、从对待约定的态度等方面进行理解,
同时归纳 板书(友谊之歌诚信之歌),并让学生根据板书进行话题交流:怎样的
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教师再次引 导学生懂得友谊是建立在互相信任、诚信守约
的基础上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通过抓住 故事中的三次对话组织教学,既让学生准
确感知了故事的发展过程,也从品读、分角色朗读等过程中不断 深入到鸟儿的内
心世界,体会了鸟儿对于友谊和约定的坚守。
三、深化感悟,总结课文
1.过渡:一对好朋友原本是可以继续快乐地生活下去的,可是却这样生生< br>地经历了生离死别。孩子们,故事读到这儿,你们又有什么感受呢?(对砍伐树


木 的人很痛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作者借鸟儿的歌声表达对于乱砍
树木行为的痛恨以及对于自 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希望(补充板书:和谐之歌)。
2.拓展延伸:展开想象,鸟儿飞走了,她会飞到哪儿去?又会做些什么呢?
(1)学生自主想象、练说,并与同桌进行交流。
(2)指名学生展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次体会鸟儿对人类爱护自然环境的
呼唤。
3.教师小结:鸟儿忧伤悲情的歌不仅是唱给好朋友听的,也是唱给我们所
有人听的。孩子们,让我们记 住这个悲伤、凄美的故事,努力要求自己不做破坏
自然和谐的行为吧。

板书设计:
8去年的树
友谊之歌
诚信之歌
和谐之歌




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缩、努、茎”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大树在成长过程中情感发生的变化,懂得对于快
乐的理解是会随着成长的过程 而发生着不断变化的。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大树在成长过程中情感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懂得对于快乐的理解是会随着成长的过程而发生着不断变化的。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一:
一、话题交流,引入学习
1.板书“很好”,指导学生朗读词语,说说对这个词语意 思的理解,教师补
充(比好还好、非常好),同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看到美丽的风景、劳累过后休息……)。
2.引入课题: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很好”的
感知,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感受。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一棵树对于“很好”的理解是怎样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板书课题)。
3.指导学生朗读课题,注意读出“一定”的朗读重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由熟词“很 好”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在真实
的体验中唤醒愉悦的情感体验,同时引出对“一棵树”关于“很好 ”感觉的遥想,
自然激发探究故事的积极性。
导入二:
一、想象体验,引入学习
1.质疑想象:孩子们,你们渴望长大吗?(渴望)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说说< br>为什么渴望长大(长大了就可以更加自由了、长大了能够想到哪里就到哪
里……)。教师引入:有 一棵大树,跟你们产生了一样的想法,它一直渴望长大,
做一棵能够自由行走的树,它的愿望实现了吗? 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
的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中去看个究竟吧。
2.板书课翘 ,引导学生齐读课题,想一想课题在朗读时需要读好哪些地方。
教师根据学生的感知提醒他们注意强调“ 那一定”三个字的朗读重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通过交流“长大”这一话题,让学生由自己的真 实
愿望想及“树”的感受,自然激发了探究了解故事的兴趣。
二、了解故事,明确主线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想一想故事主要


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自主读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适时出示部分读错的生字
并予以指导,重点指导读准:“努”的声母是“n” ;“茎”读后鼻音,且是第一声。
(2)引导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感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 适时归纳
(主要讲述了一粒种子在逐渐成长为大树这一过程中,不断体会成长的快乐),
同时引 导他们深入到课文中,根据“种子——大树——不同变化”这一顺序理清
文章的脉络层次,教师适时归纳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子被泥土紧紧包裹,非常渴望能够站起来。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种子努力长成大树后,渴望能够做一棵行走
的树。
第三部分(第5~12自然段):写树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对“快乐”的体验
也随之发生变化。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一共几次出现了“很好”这一词语。
(1)学生自读思考问题,并将含有“很好”的句子画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一共出现 了4次),教师引导他们从文中准确找到“很好”
一词所在的句子,课件出示:
A.“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B.“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C.“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D.“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3)引导学生齐读句子,试着比较四个句子出现形 式的异同(这四个句子都
表现出了树渴望拥有的“很好”的感觉,只是后面三个句子都是以“要是”开头
的假设句),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课文以“那一定会很好”为主线,串起了种
子到大树再到慢 慢变老这一生命过程。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夯实了朗读基础,也通过抓句子的方式逐渐明晰了课文的线索,为进一步感


受“ 树”的成长经历奠定了基础。
三、探究交流,感受成长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 看从开头的“种子”到结尾时的“木地板”,文中
的“树”前后都有哪些经历?
2.学生交流 ,教师归纳板书: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
板,同时引导他们从文中找出每个成长阶段 在课文中所在的段落。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含有“很好”一词的四句话,看看“树”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这种想法的。你从中体会到它怎样的情感?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种子的想法:
生:种子第一次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在它被泥土裹得紧紧的,感到很难受的时
候。
师:如果你就是这颗小种子,你最希望做什么?
生:我希望赶快挣脱泥土,自由自在地冒出来呼吸空气。
师:你有过种子的这种感受吗?
生:有,就是被爸爸妈妈管得特别紧的时候。
师:这样的时候你最大的愿望是佧么?
生:我特别想赶紧长大,然后就能离开家到外面去了,那样他们就管不了我
啦!
师: 你好像说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声,小时总想快点儿摆脱父母的束缚,觉得
那样就自由了(板书:小时候)。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第4自然段找出大树产生了怎样的想法,为什么会产
生那样的想法?教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抓住“做一棵会跑的树”体会大
树长大后对“很远的地方”的渴望,同时抓 住第5自然段中的“这棵树的树叶向
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体会其追不及待的心情。
(3 )品读课文第7~12自然段,看看当“树”在经历“手推车——椅子——
木地板”这个过程,对“很好 ”的体会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回
答,适时引导他们抓住“跑起来的时候、呼呼的风声” 体会“手推车”觉得“跑


来跑去”是一种快乐,“慢慢变老”时觉得能够“坐着休息一会 儿”是一种快乐,
而“越来越”老时则觉得“躺下”是一种快乐(板书:长大——慢慢变老——越
来越老)。同时引导他们明确“树”对于“快乐”的理解是随着成长而不断发生
着变化的。
4.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一说:自己从小到现在,对于“快乐”
的理解是否也像故事中的“树 ”那样发生了变化?教师及时点拨,引导他们进一
步明确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成长。
【设 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以“树”的前后情感变化为突破口,
边读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其 内心对于“快乐”的不同感知,提升了品读感悟
能力,也初步明确了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四、课堂小结
1.质疑讨论:孩子们,故事的作者只是在写一棵树的成长故事吗?
2.教师小结:其实文中的“树”是我们人的真实写照,我们不也一样吗?
小时候渴望长大、渴望自由, 长大后总是喜欢满世界地跑来跑去,觉得那是一种
快乐。但是,当我们慢慢变老后,才发现原来最大的快 乐就是能够平静安定地生
活着。正因为我们在不断地成长,所以对于“快乐”的定义也就必然地发生着变
化。

板书设计:
9* 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小时候——长大——慢慢变老——越来越老)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答”等15个生字,学会“旅、咱、怜”等1 3个生字,
认识三个多音字“答、应、几”,理解“悲哀”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4.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 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学会真心帮助
朋友,同时从小培养遇事冷静、机智、勇敢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感知朋友间的美好真情,懂得朋友在遇到困难时要真心帮助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遇到危险时要冷静机智、勇敢面对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关于牛反刍的简单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咱、偷、答”等15个生字,学会“旅、咱、怜”等13个生字,
掌握三个多音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故事的内容,了解牛的习性。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出课题
1.教师讲述故事: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 头。它们是一
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它们决定玩捉迷藏的游戏,可是,危险却不知不觉
就 发生了。孩子们,你们想知道故事的经过和结局吗?(想)那好,这节课我们
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 《在牛肚子里旅行》。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书写并注意生字“旅”的写法,同时读准字音(声
母是边音“l”)。
3.引导学生由题质疑(谁在牛肚子里旅行?怎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师及时肯定他们 的质疑,同时引导他们从故事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故事激趣法,让学生在 听故事的过程中
激发了了解故事经过和结果的浓犀兴趣,自然引入了对故事的探究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教师读故事,引导学生边听边想想自己从听读过程中对故事都有了哪些
了解。
2 .学生简单交流听读收获(知道了红头遇到了怎样的危险、知道了青头是
怎样帮助红头脱险的……),教 师及时肯定学生的感知。
3.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4.小组合作,检查字词朗读情况,及时将容易出错的生字或词语做上标记。
5.检查生字识写情况。
(1)指名小组汇报哪些字词容易读错,教师根据大家的汇报适时重 点出示
“嚼、咽、怜、拼”等生字,指导学生“怜、拼、咽”都是前鼻音,“怜、咽”
两个字的 韵母要读准。另外“答、应、几”三个字是多音字,其中“答…‘几”
读第一声,“应”读第四声。 < br>(2)课件出示文中生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特点,试着用自己的方法
记住它们,教师适时 引导他们根据字形结构特点进行生字识记(结合形声字构字
规律、汉字添加偏旁、形近字比较等多种方式 )。
(3)教师再次出示田字格中的13个生字,学生交流对生字书写要领的感知,
重点找出 自己认为特别难写的生字,难写的地方都在哪儿。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
情况重点聚焦“旅、胃、算”3个 生字进行范写指导,其中:“旅”左窄右宽,
左边“方”的第三笔横折钩注意横画部分略向右下倾斜,钩 部分则要略向内收以
保证字整体的稳定,右边部分最后两笔是点、捺;“胃”最难把握的是字的宽度,< br>要注意“田”的最后一笔横画要与下面部分等宽,另外这个字的横画之间要注意
等距;“算”上、 中两部分要紧凑,下面的横画略长。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
巡视检查并进行重点笔画的书写强调。 < br>6.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惰况适时指导朗读部分句段,注意
提醒部分字词的正确朗 读。
7.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根据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


内容,教师适时板书故事中的两个人物(红头青头),同时让他们将故事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说清楚。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与交流巩固相结合的方式,不
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 程中进行了字词识写认知的自主构建,也让他们在交流学习
的过程中更好地巩固了认知,进一步扫清了阅 读障碍。
三、研读课文,了解牛的有趣习性
1.过渡引入:孩子们,这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 话,不仅故事内容本身非常
精彩,还藏着一个关于牛生活习性的科学小知识。孩子们,认真读一读课文, 看
看你们对牛有什么了解。
2.学生再读课文中关于牛的描写内容,思考并与同学交流:
生:我知道了牛是有四个胃的。
生:我想为他补充关于牛胃的知识,这四个胃中的前三个胃都是贮藏食物的,
第四个胃才管消化。
师:你们知道“贮藏”的意思吗?
生:我知道,就是储藏的意思。
师:那么牛吃食物的时候都有什么特点呢?
生:牛先把草吞进胃里,等休息的时候再把草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教师适时引导他们随文理解“ 细嚼慢咽”(慢慢地吃东西),同时补充有关牛
的四个胃的知识(牛属于反刍动物,具有瘤胃、网胃、瓣 胃、真胃4个胃,在瘤
胃内有大量的细菌和纤毛虫,它们可以分解和消化饲料中的粗纤维,这是能够给< br>牛大量饲喂粗饲料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牛的反刍特点,能把吃进瘤胃的大量粗
饲料吐回口腔内再 细细咀嚼,在喂牛时必须使牛具有充分酌反刍时间,以保证饲
料的正常消化)。
【设计意图】 此环节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故事中蕴藏着的科学知识,
既让他们获得了科学认知,又激发了学生对 故事中红头的旅行过程的探究兴趣。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不 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懂得了关于牛的习性的


科学小知识。这个童话故事确实太有 趣啦!那么,故事中的红头到底在牛肚子里
经历了一场怎样的旅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 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学会真心帮助
朋友,同时从小培养遇事冷静、机智、勇敢等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了解故事起因
1.指名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 容,教师适时进行梳理、补充,重点引导他
们说清楚故事人物的关系以及故事的经过和结果等。
2.质疑;故事中的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去旅行呢?(不小心被牛吃进
了肚子里)教师适时引导学 生快速阅读课文第1~7自然段,找出故事发生的起
因,适时引导他们用简洁的话进行描述(红头和青头 在玩捉迷藏游戏,红头藏在
草堆里,不小心被牛连同草一起吞进了嘴里)。
3.指导学生齐读课文第1~7自然段,注意想象两只小蟋蟀玩游戏的有趣画
面。
【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由对故事内容的感知顺势切人到对故事起因的了
解,既凸显了教学安排的详略,为 本节课的精读“旅行”经过提供了充裕的时间,
又让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故事情境。
二、精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认真朗读课文第8—18自然段,看看红头都经历了怎样的“旅 行”过程,
试着根据课文中的描述简要说说它的“旅行”路线。
2.学生交流。教卿适时引导 他们抓住文中的介绍感受红头先后待过的地点,
同时归纳板书:嘴巴——胃部——嘴巴。


3.引导学生再次认真研读第8~18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描写红头表现的句
子,想一想自己 体会到了它怎样的心情变化过程。
(1)学生交流对红头心情的感知,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找出红头说的 话,抓住
第1、2句话(重点抓住两个省略号)体会“拼命求救”的强烈欲望,抓住第3、
4句 话以及“哭起来”“悲哀地说”体会其“害怕、绝望”的心情,抓住第5句
话以及“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 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体会它虽
然失去了挣扎的力气但却开始变得顽强、勇敢起来。同 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幻化成
故事中的红头,再次准确体会它的情感变化过程。
(2)指名学生分别朗读红头说的话,注意读出它当时的心情。
4.过渡:当红头遇到危险时 ,作为好朋友的青头又是怎样做的呢?孩子们,
再读课文第8~18自然段,结合相关句子说说青头的具 体做法。
生:青头首先是努力地想办法来营救红头(师板书:救助)。
师:青头都是如何救助红头的呢?
生:它蹦到牛身上,想把红头从牛嘴里救出来。
课件重点出示第11、13、17三个自然段,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摔到、不顾
身上的疼痛、一骨碌、大 声喊、又跳到、爬到、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等词句体会青头为了救助好朋友所表现出来的奋 不顾身的精神。指导学生有感情
地朗读这三个段落,边读边注意通过强调词语朗读重音的方式体会青头不 顾自身
安全想法救助朋友的精神。
师:为什么红头一开始感到害怕、绝望,但后来却变得勇敢起来了呢?
生:我觉得是因为青头对它的鼓励(板书:鼓励)。
师:青头是如何鼓励红头的?
生:青头对红头说牛的吃草特点,其实是为了告诉红头不要绝望,因为它可
以借助牛吃草的特点逃生。
师:你不仅善于思考,还善于总结,一下子就说出了青头介绍牛吃草特点的
用意了。
课件出示课文第16自然段,再次感受青头对红头讲的话的重要意义。


5.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第19、20自然段,看看自己又从中体会到了两位好朋
友怎样的心情。学生交 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各自的语言描写体会红头死里
逃生后的高兴、激动以及青头为朋友终于脱险了 而感到高兴,以及对红共的安慰
(板书:安慰)。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青头和红头的对话,注意读出两个故事人物的不同
语气。
【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抓住了“旅行”引导学生进行故事的研读,并随着
故事人物经历了情感的变化,感 受到了故事的惊险有趣,更为感悟故事主旨奠定
了基础。
三、感悟主旨,拓展延伸
1.过渡:红头终于脱险了,我们也为这对好朋友松了一口气。孩子们,你
们觉得红头成功脱险 ,青头在此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帮助红头分析、寻
找办法,并奋不顾身地进行救助……)教师适 时引导他们简单评价青头,同时根
据他们的评价归纳板书:遇事冷静、团结互助。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都从这个童话故事中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
示。
(1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既可以从“友情”的角度谈感悟,也可
以从“战胜困难”的角度去理解 。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次回归到课文中,感受两
个好朋友的深厚友情及它们面对困难时的具体表现。 < br>(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如何面对的,教师
适时引导他们再次感 受故事中青头的美好品质。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借助人物评价、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让学生从故
事内容的感知上升到对故事人物以及故事所蕴含的主旨的体悟,实现了价值观的
提升。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跟随着小蟋蟀红头一起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旅行”, 觉得是不是非
带刺激、有趣?回家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哟,比一比,


看谁讲得最生动。

板书设计: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红头 青头
(嘴巴——胃部——嘴巴) (救助、鼓励、安慰)
(遇事冷静、团结互助)




11* 一块奶酪
教学目标:
1.认识“宣、处、诱”等11个生字,理解“争先恐后、七上八下”等词语
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 变化过程,同时体会
他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美好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准确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懂得具有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美好精神品质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纪律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导入一:
一、谜语激趣,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谜语:“忙碌小兵丁,工事勤又精。力气何其 大,合作又热忱。
(打一昆虫)”引导学生边读边根据谜面的提示,试着猜出谜底。
2.教师 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谜底(补充出示“蚂蚁”),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对


谜语的理解,简单说 说蚂蚁都具有怎祥的精神。教师归纳(勤劳、团结),同时
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童话故事的主人公 就是勤劳、团结的小蚂蚁。孩子们,
你们想了解故事的内容吗?那就赶快打开课本,翻到第11课吧。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指导读准“奶酪”(“奶”的声母是鼻音,“酪”
的声母是边音 )。
【设计意图】利用谜语创设趣味导人情境,不仅遵循了孩子的认知心理,也
能够让他们在 初步感知蚂蚁特点的基础上自然引出了要学习的童话故事。
导入二:
一、话题交流,引出课题
1.板书“奶酪”一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词语,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读准字< br>音(“奶”的声母是鼻音,“酪”的声母是边音),同时出示一组奶酪图片,引导
学生说说自己的 观图感受(特别想吃、感觉非常诱人……)。教师适时激趣:不
光你们想吃,小蚂蚁们见到奶酪也会馋得 流口水呢。孩子们,小蚂蚁们面对这样
美味的奶酪,他们会有怎样有趣的反应呢?接下来让我们到童话故 事中去一探究
竟吧!
2.补充板书,指导学生齐读课题,再次强调读准“奶酪”的读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直接由关键词语创设话题交流情境,不仅有效激发
了学生的想 象,也让他们瞬间产生了认同心理,进而渴望了解蚂蚁们面对奶酪时
的反应。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边听边试着简单交流自己对故事都有哪些了解。
教师及时肯定他们对故事的初步感知,间时引导他们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
音读准生字的读 音,读通句子,同时想一想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
2.指名分自然段轮读课文,教师适时 进行部分字词的朗读提醒,重点范读
指导生字:“诱”读“yòu”,不要读成了“秀”的音节;“舔” 读第三声,同时
引导他们借助动作理解词义;“禁”的韵母是前鼻音,且在文中读第四声;“稍”
是一个多音字,在“稍息”一词中读第四声,教师同时用肢体动作引导学生明确


词义。
3.指名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课文讲了由“一
块奶酪”所引发的故 事(重点讲清楚故事的经过、结果),并予以归纳(主要讲
述了一只蚂蚁队长带领蚂蚁们在搬运一块奶酪 时,面对美味的诱惑,他选择了遵
守既定的禁令,从而赢得了其他蚂蚁的敬重的事),同时引导学生结合 对故事的
了解,说说故事中的“禁令”究竟是什么,又是谁定下的。
4.学生交流,教师适时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第1~3自然段,找到“禁令”的
具体内容,同时体会蚂蚁队长宣布“禁令”时能够做 到一视同仁,正因为如此,
所有蚂蚁才能够争先恐后地参加到搬运粮食的活动中来(随文理解“争先恐后 ”:
文中指蚂蚁们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
自主读课,初步扫清了文章认读障碍,也整体感知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更感知了
故事发生的背景。
三、探究交流,感知人物
l.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蚂蚁搬运奶 酪的内容所在段落(4~l3),同时认真
朗读课文第4~13自然段,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奶酪?蚂 蚁们面对奶酪时又是
怎样反应的?
2.学生交流对奶酪的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第5、 11两个自然段感知
奶酪“味道香”,同时引导他们从蚂蚁队长以及蚂蚁们对奶酪的反应“多诱人啊、< br>淌口水、趁机舔一下、趁机吃掉它”以及“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子”等
词句,体会奶酪对 他们充满了诱惑,他们每只蚂蚁心里都想偷着吃奶酪。
3.质疑: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喜欢文 中的这位蚂蚁队长吗?简要
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喜欢,因为他虽然想吃奶酪,但是因为遵守纪律放弃了 ,
还让一只年龄最小的蚂蚁吃了奶酪渣)。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同时引入:那么,
这位蚂蚁队 长是不是从一开始就能够坚持做到遵守纪律呢?孩子们,再认真读一
读故事,相信你们会对他有更多的了 解。
4.引导学生再读故事第4~13自然段,看看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心情

都有什么不同变化,找出最能反映其心理活动的词语,想一想自己从中都体会到
了什么,简单写出自 己的理解。
(1)学生读画、思考,同时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生:蚂蚁队长一开始特别想偷吃掉在地上的奶酪渣子,但又害怕犯禁令,所
以心里十分矛盾。
师:你从哪个地方体会到他的矛盾心理的?
生:我从课文第6自然段对蚂蚁队长想法的描写中体会到的。
生:我还从第6自然段申“七上八下”这个词语看出他已经拿不定主意了。
教师板书(七上八 下),引导学生随文理解词语(形容心里慌乱不安),并进
行同类词语的拓展(忐忑不安)。同时想象自 己面对奶酪时的反应,更好地体会
蚂蚁队长的感受。
师:再找一找,看看蚂蚁队长的心理接下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导学生继续交流表现蚂蚁队长心理变化的词语,教师适时归纳板书(生
气 犹豫 坚定),同时引导他们随文理解词语(犹豫:心里拿不定主意),引导
他们想象蚂蚁队长的心理活动,并 朗读几次“下令”的话,读出语气所发生的微
妙变化。
(3)引导学生说说,面对这样的蚂蚁 队长,自己会产生怎样的感受?(敬佩)
同时引导他们再读课文第1 3自然段,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蚂蚁们对于蚂蚁队
长的敬佩之情,更加团结)。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蚂蚁队长对于奶酪的态度变
化直接影响着其他蚂蚁的态度,因而明了作为“领袖”人物对于团队战斗力的影
响意义。
5 .讨论交流:你觉得文中的蚂蚁队长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带头遵守纪
律……)教师归纳补充板书:遵守 纪律、严于律己。
6.深化巩固: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故事,然后再选择1—2组班内
展示,师生评价,重点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 取了“抓主线”法,让学生重点抓住蚂蚁队
长的心理及情感的前后变化进行品读感悟,不仅准确感知了人 物,还深化了对文


旨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1.延伸拓展:引导学 坐联系生活说一说对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重要
意义的理解(也可以说说不遵守纪律、不严于律己会 造成怎样的后果),课件适
时出示关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名言警句(A.不要过分地醉心于放任 自
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一一克雷洛夫 B.在
危险关头 ,要拯救大家的生命,所有的人就得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
恩格斯),学生齐读句子。 2.可爱的蚂蚁队长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有懂得遵守纪律、严于律
己的人,才能够赢得他人 的尊重,也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有魅力的领袖!

板书设计:
11* 一块奶酪
七上八下→生气→犹豫→坚定
遵守纪律、严于律己



习作 我来编童话
教学目标:
1.弄清童话的特点,能够根据给定的词语创编童话,并将词语合理地融合
在故事中。
2.一通过创编童话,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习作的兴趣。
3.在创作童话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给我们带来的
快乐。
教学重点:能够体现童话故事的特点,将故事编创得具体、完整。
教学难点:能够将童话故事编创得生动、有趣。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秀习作范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唤醒认知
1.谈话激趣: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大家能够联系课文
中的故事简单总结对童话故事这类体裁特点的了解吗?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示:童话是 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
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 特征,出现于
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3.过渡引入: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当一回童话小作者,展开自己大胆、合
理的想象,编一个具有我们自 己情感色彩的童话故事。大家愿意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回顾总结法,让学生充分利 用旧知学习
进行系统认知建构,为本课创编童话故事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明确要求,指导创编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习作内容提示,看看本次习作任务是什么。 2.学生自读、思考,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选择词语编 童话故事)。
3.出示“国王、黄昏、厨房”等9个词语,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词语,边读
边想 一想:看到这些词语,自己的脑海中会想到怎样的画面或者故事?
4.学生朗读并展开合理、大胆的想 象;教师提醒他们既可以选择其中的一
个词语,也可以是其中的几个词语组合在一起,还要记得为自己故 事中的人物取
个喜欢的名字。
5.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深入到小组间了解他们的交 流情况,适
时引导他们将自己想到的画面或者故事说清楚。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指出自己不
明白 的地方,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可以适当予以补充。
6.引导学生班内交流: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或 哪几个)词语?由此想
到了怎样的画面或故事?教师根据学生的想象描述,适时引导他们说清楚故事人< br>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故事的经过和结果等。


7.指导其他学生对他们 所讲述的故事进行评价,注意引导他们从故事的完
整性、有趣性以及语言的生动性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 。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构思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合作、班内交流编故事活动,
并在此过程中 互相评价,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获得动口、动脑以
及合作学习等能力的培养。
三、范文引路,自主创编童话
1.引入: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短短的一会儿工夫,你们就根据9个 词
语想象到了这么多有趣的童话故事,想不想把它们写出来,然后参加咱们班里的
童话故事展呢 ?(想)不过,在写童话故事之前,老师有必要再给大家几点温馨
提示(课件出示:①注意所编写的故事 一定要含有所给定的一个或几个词语;②
将故事中的角色、时间、地点以及故事的内容写清楚;③注意做 到语言准确、流
畅)。
2.学生认真准备自己的习作初稿;教师巡视了解练写情况,及时对部 分学
生进行选题、构思等相关指导。
3.组织学生进行习作初稿自主评价。
(1) 出示优秀习作范文,引导学生认真朗读并将其与自己的习作进行比较,
着看范文都运用了哪些词语进行故 事编写。
优秀习作范文:
聪明的小羊
一天黄昏,一只小羊独自在森林里玩。玩着,玩着,小羊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迷路的小羊在森 林里横冲乱撞,一不小心被大灰狼给抓住了。小羊吓得发抖,
因为森林里许多小动物都被凶狠的大灰狼给 吃掉了,小羊可不想变成大灰狼的美
餐。“吱呀,得想个办法!”小羊心想。
“嗯, 就这么办!”小羊灵机一动,装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对大灰狼说:
“狼伯伯,在吃掉我以前,能不能 让我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的,不然影响你的食
欲。”
“不错,你还了解本狼爱干净的 习惯。”大灰狼开B地笑道,他可不喜欢吃


下一只脏兮兮的小羊。
于 是大灰狼抓着小羊来到了小河边,打算把小羊身上的泥巴给洗掉。正在这
时,河对岸传来了几声枪响,只 见几个森林警察赶了过来。小羊赶紧呼救道:“警
察叔叔,赶快救我!大灰狼要吃我!”
森林警察听到小羊的呼救,赶紧举起枪瞄准大灰狼。大灰狼慌忙丢下小羊,
朝森林里跑去,就这样小羊得 救了。
句段赏析:
故事以“黄昏”一词展开想象,准确交代了故事的时间,为引入故事埋下伏
笔。
通过细节描写,将狼的凶恶与小羊的聪明刻画出来了,读起来生动、有趣。
以“小羊得救”结束故事,让故事显得完整、具体。
总评:本文小作者借用了两个词语“黄昏 、小河边”展开想象,给我们描述
了聪明的小羊动脑脱离危险的趣味、4凉险故事。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 巧妙运用
了细节描写,让故事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因而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学 生交流:课件聚焦“黄昏、小河边”,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对范文故事进
行评价,如,故事是否完整、有趣 ?语言顺畅与否?同时引导他们重点抓住故事
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语言体会文章小作者想象的大胆与合 理。
4.引导学生根据对范文的感知,尝试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重点在故事中
体现人物动作 、神态以及语言等细节描写的作用。然后再与同桌交流,进行互改
互评,重点从词语、句子等方面评价修 改。
5.指名2~3位学生展示朗读自己的童话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对他们
的故事进行 评价,教师适时予以点拨、梳理与指导,引导他们将句子表述得更流
畅、生动,同时将故事描写得更加完 整、具体。
6.学生誊写自己的习作初稿。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综习与 比较感悟相结合的方式,让
学生在练写过程中体验创编童话故事的乐趣,同时更好地习得把故事写得具体 、
生动的方法,提升习作能力。


四、课堂小结
孩 子们,创编童话故事是不是非常有趣呢?老师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今天
回到家以后,将自己编创的故事 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一起分享分享你们的
快乐吧。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非常贴近学生阶段学习的内容,更扣住了他们的表达兴趣点。因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都能 够对创编童话故事兴趣十分浓厚。如何能够让学生
将自己的故事编创得生动、饱满呢?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一方面给予学生充分想
象的空间,让他们在想象的王国里自由驰骋,因而他们的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并
不拘泥于“人云亦云”。另一方面,教师还巧妙借助范文的引领作用,通过让学
生读、评范文, 感受到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离不开对人物进行细节刻画的,然
后再让他们进行习作的评价和二度创作, 从而保证了故事内容更为生动、有趣。
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题目的拟写还缺乏一定的概括性,如不少 学生拟题要么
冗长不简洁,要么与内容不够一致。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中,
不仅要做好对习作内容的写作指导,更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拟题指导,让他们
真正认识到:“题目”是 文章的高度概括,更是文章“眼睛”的意义。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对童话故事的学习认知,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提升自主阅
读童话的能力。 < br>2.通过汉字减去偏旁部首的方式自主学习生字,提升独立识字能力,激发
学习更多汉字的积极性 。
3.通过探究交流,感知汉字偏旁部首与字义之间的关系,掌握汉宇“偏旁


表义”的构字规律。
4.掌握简单的修改符号及其用法,并能试着进行运用,提升准确运用语言
文字的能力。
5.诵读关于“道理”的名言警句,不断丰富语言文字积累。
教学重点: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简单的修改符号及其用法,提升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需要修改的句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交流对童话故事的学习认知,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提升自主阅
读童话的能力。 < br>2.通过汉字减去偏旁部首的方式自主学习生字,提升独立识字能力,激发
学习更多汉字的积极性 。
教学过程:
一、话题交流,引入学习
1.教师谈话引入:孩子们,在 刚刚学过的这一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四篇童话
故事。说一说:你们喜欢阅读童话故事吗?如果喜欢,能说 说自己为什么喜欢阅
读吗?
2.学生简单交流自已喜欢阅读的原因,教师归纳引入:那么,学 习童话故
事都可以让我们学到哪些有价值的知识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享自己阅读童
话故事 的收获。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由单元学习认知回顾人手,激发了学生探究交流的
兴趣,也 让他们更为积极地参加到接下来的交流活动中。
二、快乐交流,丰富认知
1.引导 学生自主朗读“交流平台”两位同学和老师分别所给出的提示语,
看看每个人都是从哪一方面来介绍关于 童话知识的。教师适时归纳板书(体裁特
点故事内容有益启示)。


2.引导学 生再次认真回顾自己本单元学习童话的经历(电可以是课外阅读
的其他童话故事),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 进行归纳整理,提炼出自己打算交流的
知识内容,同时简单记录下来。
3.引导学生小组内交 流自己阅读童话放事的收获,教师深入到小组间进行
点拨指导,注意提醒他们结合读过的童话故事进行交 流,只要能说出自己印象最
深刻的一、两点即可。
4.开展班内读故事交流活动。
生:我喜欢童话故事中的那些人物,它们虽然不是真正的人,但是它们有着
我们人类一样的动作、神态、 语言和思想,所以它们事实上就跟我们是一样有情
感的。
师:是的,这就是童话故事 的最大特点,是故事作者通过想象赋予了它们情
感和思想,因而才让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活起来了,跟我们 一样拥有普通的喜怒哀
乐诸多情绪。谁能具体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人物呢?
生 :我最喜欢《-块奶酪》中的那个蚂蚁队长,因为他做到了一个队长的样
子,面对那样美味的奶酪都做到 不违背禁令,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好队长。
生:我喜欢《在牛肚子里旅行》中的那个青头蟋蟀 ,他为了自己的朋友奋不
顾身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也有这样的朋友,那该多好哇!
师:老师相信只要你真诚、友好地对待自己的朋友,你也会拥有像青头那样
的好朋友的。
生:在《去年的树》这一课中,我认识了一只对朋友特别讲诚信的鸟儿,她
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朋友之 间一定要信守承诺。
师: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保障,鸟儿用自己的行为给了你启示,相信 我
们大家也从中受到了有益的教诲。
生:除了这些人物之外,我还觉得《在牛肚子里 旅行》这个故事非常有趣、
惊险,好像我自己也跟着红头一起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
5.教 师简单小结:孩子们,正如文中的老师所说(课件出示):我们不仅能
从童话故事中交到很多奇特的朋友 ,还能经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更重要的是,


我们还能从有趣的故事中获得很多有益的 启示呢!今后哉们一定要多读童话故
事,特别要读那些优秀的童话故事。
【设计意图】此环节 教学主要通过读书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学会从多方面去
享受阅读童话故事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了他们 阅读更多更好的童话故事的兴
趣。
三、教学“识字加油站”
1.引导学生 认真观察“识字加油站”中的汉字,想一想,每组中的两个汉
字在字形和读音上都有什么特点?
2.学生自主朗读、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每组中的两个字在字形上有
共同的部分、读音也相似…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每组中第一个汉字去掉
偏旁部首就是第二个汉字,同时,在读音上也相同或 者相似,但是字义却发生了
变化。
3.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汉字,借助拼音读准部分汉字的读音。
4.同桌互相检查汉字朗读情况,注意及时纠正字词读音。
5.依次出示每组中的两个汉字, 指名朗读汉字及词语,教师适时提醒他们
读准“绍、乙、召”等字及相关词的读音,尤其要区分“绍”和 “召”的字形和
字音。学生齐读六组词语。
6.再读词语,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太理解,教 师适时补充“申请”(向上
级或有关部门申述理由,请求批准)、“乙方”(一般指完成目标并获得利益 的一
方)。
7.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再举几组这样形式的两个汉字(城一成、露路、蚂
马……),教师小结:在汉字王国里,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一个汉字去掉偏旁部
首就变成了另一个汉字 ,虽然字形、读音仍有相似点,但在意思上已经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孩子们,我们在认读理解的时候,千 万不能犯”秀才认字认半边”的
错误哟。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观察与教师 点拨指导相结合的方
式,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汉字的构字规律,激发了学习更多汉字的浓厚兴趣。

新年日记-护士辞职信范文


深圳外国语学校-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2014浙江高考语文-校园广播稿


国学经典文章-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负隅顽抗


师德先进个人材料-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泼水节是什么时候-关于食品安全的文章


搞笑的qq个性签名-三分钟自我介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