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传奇个性签名-岳阳市一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学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
的小学》、《花的学校》
两篇精读课文和《不懂就要问》1篇略读课文组成。《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
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
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花的学校》是散文诗,通
过丰富的想象,把童真表
现的淋漓尽致,表现了孩子和妈妈之间深厚的感情;《不懂就要问》 通过孙中
山小时候向私塾先生提问
的故事,培养学生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
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
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有
特色
的、自己感兴趣的词句,能主动理解这些词句,交流阅读感受并主动积累。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一
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如文中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
族”
等新词、排比等有特点的句式;《花的学校》一文鼓励学生注意文中拟人的表达方式。教学时,要引
导学
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习拓展运用。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
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
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
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教材以游戏
的形式编排,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个转折时期,是一个由低段
向高段过渡的中段时期。一二年级的学习以识字写字为重点,
三年级更加重视阅读,并开始接触习作。学
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语文学
习内容由词句向篇章过渡。这是三年级开始的
第一个教学单元,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
累,享受阅读的乐趣;习作方面要敢于表达,乐
于表达,充分享受运用书面表达见闻、抒发情感的快乐。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关注有
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让学生说出自己关
注的词句,还要谈自己对
这些词句的理解。同时要鼓励学生通过摘抄等方式积累、运用这些词句。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
求。从本册开始,教材中出现了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
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
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
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
3.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教学中要从激趣入手,多种方式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愿望。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1.大青树下的小学 2-3
课文
2.花的学校
2
3.不懂就要问 1-2
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 1
习作 猜猜他是谁 2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 2
合计 10-12
1大青树下的小学(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
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
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教师口述: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
,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
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学校去看一看。(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读课题。)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同学
们看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展示图片:你知道这是哪些少数民族吗?你知道各民族有哪些特点?
教师提示:
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教师利用备课资料中的图片、资料,
补充介绍课文中
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这些小朋友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介绍作者
吴然:云南人,现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
诗创作。主要作品:
《歌溪》《一碗水》《走月亮》《小鸟在歌唱》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早晨 绒球花 汉族 鲜艳 服装 打扮 朗读 安静
停在 粗壮 影子 坪坝 飘扬 摔跤 凤尾竹 洁白
(重点指导生字“粗、族”为平舌音,“晨、装
、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
“静、停、扬、凤”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民族的词语:景颇族 傣族 阿昌族 汉族
德昂族 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好(hǎo hào)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hǎo
1>优点多或使人满意的,与“坏”相对,如好人、好汉、好歹、好事多磨。 2>身体康健,疾病
消失
,生活幸福.如您好、安好。3>友爱,和睦:友好。相好。3>容易.如好办、好使、好懂。
4>完成,
完善。如办好了。5>表示应允、赞成。如好!你干得不错。6>
很,甚,。如好冷、好快、好坏、好一会儿。
7>便于.如场地清理干净好打球。
hào
1>喜爱,与“恶”相对。如好奇、爱好、好高骛远。2>常常,容易(发生事情)。如刚学会骑车
的人
好摔跤。
②读一读:看着天空中火红的太阳好(hǎo)像一个大气球,三岁的小姑娘睁着大眼睛好
(hào)奇地看着,
妈妈发现了急忙拉她进屋。
(3)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新鲜 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打扮 鲜明而美丽。
绚丽多彩 吸引。
好奇 指粗大而结实。
招引
绚丽,灿烂美丽。形容色彩丰富华丽。
粗壮 修饰装扮出来的样子。
枝干 树木的主干与旁枝。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通过描写边
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
们的幸福生活。)
(2)梳理课文思路
练 填空:
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
小学)。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
四、学习“会写字”
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晨 绒 球 汉 艳 服 装 扮 读
静 停
粗 影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晨、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艳、服、静、
粗”左右结构,左右等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晨、装”和左右结构的字“绒、服”,学生练写。
晨:上短下长,下边部分笔画多而紧凑。上边的日字头要写的短而扁。
绒:右边部分,“戈”横短斜钩长,竖撇要穿插到左边部分提的下面。
服:左右同高,月字旁要写的窄而长,右上横折钩的折要短一些,右下的捺要舒展。
装:上边的“壮”要写的略扁,下边的“衣”横画不要太长,撇捺要舒展。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服装、校
园、国旗、铜钟、教室、树枝、枝干、影子;(2)表示动作的词语
:穿戴、打扮、敬礼、朗读、招引;(3)
描写事物活人物的词语:鲜艳、敬爱、安静、好奇、古老、粗
壮
2.练习运用:练习用服装、校园、教室说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
,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样的词语才有新鲜感,鼓励学生理解
这些词语并学习运用,同时也重视了单元语文
要素的达成。】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
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
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
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借助课文联系自己的校园生活,展开想象说一段校园生活场景。(重点)
3.能借助课
文中的语句和资料,了解大青树下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并受到民族团结
的教育。(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
和大青树下的小学
的小朋友成为知心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
学?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
的学习任务。】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板书:团结、美丽、祥和)
二、品读释疑
(一)这是一所民族团结的学校。
1.自由读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预设:这所学校学生来处不同
、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穿戴不同,却在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
跳舞、一起游戏,而且这儿的山林里
的朋友都可以到学校听讲……。(板书: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
言不同、穿戴不同,一起上课、一起读
书、一起跳舞、一起游戏)
小结:不同民族的学生,尽管穿着不同,但是大家一起聚集在大青树小学,
快乐学习,尽情玩耍,
没有任何隔阂,是真正的融为一体。
2.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
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
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
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
“从”字开头的排比句
写出了什么?运用“有…有…有…还有…”句式体现了什么?这段话说明了
什么?
(“从”字
开头的排比句写出小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运用“有…有…有…还有…”句式,体现
了这所学校的民族
特色,表明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是来自不同的民族。因为这句话说明各个民族的孩
子,虽然“大家穿戴
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从本段中,你找到的新鲜词句分别是什么?
(新鲜感的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新鲜感的句式:排比。)
(2)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语,老师为什么要读重音?(这几个词说明孩子们虽
然
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3)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
看热闹。
这句话,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这句话描写了孩子们课下玩耍的情景。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
人,说
明孩子们生活得很幸福,突出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同时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边疆民族小学
的特点,
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
(4)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大家在大青树下是怎样跳孔雀
舞、摔跤、做游戏的,并选择
其中一项写一写当时的情景。
预设: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
跳得可精彩了!一会儿像是孔雀在林中散步,一会儿像是在小溪
边喝水、梳理羽毛……
一只只小孔雀美丽极了。
(5)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想象画面写一写。
预
设:操场上,“丢沙包”的同学玩得可真起劲。两头丢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起猛
攻。中间
躲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眼睛盯着沙包飞来的方向,左躲右闪,蹦来跳去。沙包飞来了,只见一
个同学轻巧
地一抬腿,沙包“嗖”地从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从背后飞来了,他猛一转身,来个海底捞
月,抓住了沙
包。躲包的同学胜利了,他们蹦啊跳啊,心里多么欢畅!
小结:这所学校学生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
言不同、穿戴不同,却在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
跳舞、一起游戏,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
其实的一家人。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
(二)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这还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美丽的学校)从哪儿看出来?
1.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你从哪儿读出了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从“绚丽”一词读出。“绚丽”的近义词是“美丽”。不同民族服装各具特色
,读到“绚丽多彩”
眼前就出现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更加美丽。
2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这后面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你们认为校园里还有哪些景物?想象画面。
现在我们闭着眼睛,
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操场中间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大青树,粗
壮的枝干上挂着古老的铜钟
。校园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凤尾竹的脚下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
各种野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阵风吹来,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小结:校园外
山花烂漫,校园内高大粗壮的大青树,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翩
翩起舞的蝴蝶,还有
在校园里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服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三)这是一所祥和的小学
在课文中用笔画出你觉得新奇的词语或者句子。
(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小组交流:读到这些词句你眼前出现的画面?
(边读课文边想象,在脑海中就会出现学生不同
方式向小鸟打招呼,有的……有的……有的……向
老师问候的画面,以及敬礼的样子。)(新鲜感的表达
方式:排比、拟人。)
(2)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
,鸟儿不叫了,蝴
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
的朋友,是那样
好奇地听着。
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
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
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对窗外景物的描写,突出了“安静”二字,小动物静止不动是为孩子们的
书
读得好听所吸引和不忍心打扰孩子们的学习,感受到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声
有色
。)
方法指导:朗读课文时,书上的文字进入眼睛的同时好像变成了一幅幅画,出现在眼前。这种方法
就是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到将来你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就会想到这些句子。读课文时想画面可以<
br>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可以想与描述画面一样的生活场景、可以猜测可能发生了什么……
小结:
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学习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动物,人与环境融洽相处,真是一所祥和
的学校。
三、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通过
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
和团结,同时也
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自豪与赞美之情。(板书:民族团结友爱)
四、学习写作方法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排比手法的运用。)请找出相关语句。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2.使用排比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排比的修辞使文章读起来有节奏感,琅琅上口,增强了文
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比如上句写出
了学校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深化了民
族小学团结欢乐的特点。
3.运用排比的手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1)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2)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不得少于三项,彼此为并列关系。
4.照第1自然段的样子,用上“有…有…有…还有…”写一个排比句。
预设:公园里的人真多,有玩
耍的小孩、有锻炼的老人、有认真看书的少年、有热恋中的情侣还有
热衷于摄影的摄影师。
【设计意图: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学习文中的写法,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练笔,读写结合。】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的情景,让我们
体会到了祖国各民
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之情。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了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
,联系上下文理
解词语、句子的方法。
六、主题延伸
1.边疆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什么会如此美丽、团结祥和、欢乐?(因为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大青
树
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请同学们学唱歌曲《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
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七、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孔雀舞》《落满霞光的竹林》
(一)阅读《孔雀舞》:
1.说说《孔雀舞》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从短文中找出描写喊凤和小孔雀深厚感情的句子。
(二)阅读《落满霞光的竹林》,完成趣味语文。
1.请用一个词概括句子的意思或心情。
(1)这个傣家小姑娘的心里,像有一群花翅膀喜鹊做了窝,关不住的笑啊,飞上眉梢,溢出嘴角。
——(快乐)或(眉开眼笑)
(2)她的眼睛蒙上了薄薄的雾,笑声也失落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了。
——(悲伤)
(3)依香给自己的嘴巴上了锁,旁人就是挖空心思也别想猜着。
——(守口如瓶)
2.“泉水清亮,没有小依香的眼睛亮;芒果甜蜜,没有小依香笑起来甜蜜。”
这句话作者用了(b )的写作方法。( a比喻 b对比 c拟人)
七、当堂检测(选做)
1.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材课后题第2题。)
2.读到“绚丽多彩”,我眼前出现这样的画面:
八、课后作业(选做)
1.推荐阅读《课间十分钟》《民族团结之歌》,完成《点拨》1+x阅读攻略的练习。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
大青
树下
的小
学
团结
美丽
祥和
民族团结友爱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来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
激发兴趣,从而
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教师为
学生创设了一个
情境,“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
认真,课文读得
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怎么想?”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
思想感情,有
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
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
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
要改进的。
2 花的学校(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
.会认本课“荒、笛”等5个生字,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理解生字组
成的
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能通过想象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体会拟人的写法。
5.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6.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必备品格
【教学重点】
学会会认字和会写字,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
句的理解,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
【教学难点】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
关键能力真童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播放歌曲《上学歌》。
师生交流:同学们天天在学校里学习,谁能说说自己的学校
是什么样的?(学生各抒己见)你们可
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二课《花的
学校》,板书课题。(板书:2 花的学
校)学生齐读课题。
展示图片:你听说过“花的学校”吗?谁能看图说说你眼里的“花的学校”。
教师提示:提示学生大胆想象说说“花的学校”里的学生,说说“花的学校”里可能发生的事情。 <
br>教师小结,谈话过渡:课文《花的学校》是著名作家泰戈尔写的一首散文诗。
我们一
起走
进花的学校,领略一下它的美丽吧!
二、介绍作者
拉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1861年
—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
民族主义者。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
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
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
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
《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
等。
《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出版于1886年。当时,风华正茂的泰戈
尔,
正值春风得意。他的第一个女儿刚好降生,事业上也不断取得成功。温馨的家庭,锦绣的前程,使得
青
年诗人身心愉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了这本著名诗集。诗集问世之后,泰戈尔也因此被誉为“
儿
童诗人”。有人说,《新月集》是天使带给人间的浪漫,是天堂送给大地的诗篇。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荒野 口笛 罚站 放假 衣裳
(重点指导生字 “荒、裳”为翘舌音;后鼻音“裳”;多音字“假”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地(dì de)
假(jiǎ jià)
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①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地(dì
de)
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
去海洋、江
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5>土地、田地;地球上的一个区域:
地区;6>建筑
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
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②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假(jiǎ jià)
jiǎ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等。
jià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假日、假条、病假、放假、寒假、暑假等。
练读一读。
①燕子妈妈高兴地(de)对小燕子说:“我们要飞到南方过冬,小青蛙在地
(dì)下冬眠,明年春天大
家才会见面。”。
②放假(jià)了,我和爸爸去旅游,在一个公园里我看到很多假(jiǎ)山。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荒野】
高举,卷起。
【狂欢】 荒凉的野外。
【碰触】
潮湿;湿润。
【扬起】 接触、碰撞。
【润湿】
纵情欢乐。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顽皮活
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的想象力的
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儿时,就在
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
来。)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 课文先写(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再写(想象雨来时,关了
门在
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然后写(想象花孩子们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
在雨中穿着
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最后写(想象花孩
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学习“会写字”
落荒笛舞狂罚假互所够猜扬臂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落、荒、笛、舞、臂”,上下
结构,上宽下窄。“舞”,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罚”,上下结构,
上下基本同宽。
“狂、假、扬”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所、够”左右结构,左右等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荒、舞”和左右结构的字“够、猜”,学生练写。
荒:上宽下窄,下边部分笔画多而紧凑。中间“亡”字要扁小、竖折不要写成撇折,下边儿字中间
有一竖
。
舞:右边部分,上边中间是一横四竖,下边一横最长,倒数第二笔是撇折。
够:左扁右长,右边两个“夕”字上下排列,最下边的撇要长。
猜:左窄右宽,
“青”字上边三横中下横最长,中间一竖上边出头。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
:雷云、阵雨、荒野、竹林、口笛、绿草、花朵、学校、墙角、树枝、绿
叶、狂风、衣裳、星星;
(2)表示动作的词语:轰响、落下、走过、跑出、跳舞、狂欢、上学、游戏、碰触、扬起;
(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润湿
(4)叠词:一群一群、簌簌、急急忙忙
(5)描写颜色的词语:紫的、黄的、白的
2.练习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练习用狂欢、湿润、急急忙忙说话。
【设计意图:词语源于生
活,而为反映生活所用,对于学生初学词语时,我们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
活情景入手,来引导学生去感知
生活,总结归纳,学习词语,积累词语,增长知识。】
六、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本节课我们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读,读熟
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字形、字义,学会了正确书写
本课的会写字,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
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花儿们的活泼、
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通过想象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体会拟人的写法。(重点)
3.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美和意境美。(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给你们看一些美丽
的图片,想看吗?(课件出示)一组美丽的花儿图片,你们觉得
这些花儿怎么样?(漂亮)老师告诉你,
这些漂亮的花儿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妈妈,有自己的学校。
那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它们的学校?(想)这
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的学校》。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
文中花的学校是怎样的?
【设计意
图:运用学生喜欢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导入课文的学习,一方面使学
生明确了本课时
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了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良好习惯。】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花的学校是怎样的?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三、品读释疑
(一)朗读感悟,充分想象。
1.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是怎样的情景?
预设:一朵朵娇嫩的花儿从
草丛里,从小河边,从大树旁,使劲往外钻,很快地聚集到草地上手舞
足蹈。有的……,有的……,有的
……,还有的……玩得真开心!(板书:跳舞 狂欢 )
小结: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
是一个拟人句,“跑出来、跳舞、狂欢”突出了花儿
们的美丽、活泼、可爱、向上。
2. 自读课文,对于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1)想一想写的是哪些景、物?
课文写了雷云、阵雨、东风、花、树枝、绿叶等景物。
(2)用笔画出这些景物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品读吧。
(二)重点突破,精读解疑。
1.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1)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2)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3)“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哗啦啦、淅沥沥……)这样的词语是拟声词。
(4)“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谁能学一学这种声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br>
一、二自然段。)
(5)从“走过荒野、吹着口哨”你感受到什么?
(东风“走过原野、吹着口笛”这样拟人化的描写,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大自然雷雨交加的画卷。)
(6)读课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两个句子都是拟人的
写法,将东风、树枝、雷云当作人来写,这样写让我们感受到雷雨交加的
恶劣天气,可是花孩子却很愉快
的心情。)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1)反复朗读,说说自己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作者笔下,花儿是“跑出来的,在
绿草地上跳舞、狂欢”,读到这里,我们的脑海便会展现这样
一副流动的画面:一朵朵娇嫩的花儿从草丛
里,从小河边,从大树旁,使劲往外钻,很快地聚集到草地
上手舞足蹈。)
(2)想象过渡:
大胆想象,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它们
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
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用天真烂漫的语气来读好这段话。)
3.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1)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在孩子眼里,花儿是和他们一
样上学读书的。”生活中的孩子有太多的压力,家庭、学校、自
身,完全已经泯灭了他们该有的童真,多
么渴望外面精彩的世界。)
(2)想象过渡:大胆想象,花儿在学校里是怎样学习的?(学生各抒己见)
4.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散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1)指名朗读,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
师为什
么要罚站?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可以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板
书:关
门做功课 )
(孩子把花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是孩子猜想的,花儿会被“罚站壁角”,这
就是花和
孩子一样的生活。)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张开想象的翅膀,补充课文的空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想象过渡:这种时候花儿们最盼望的是什么?
5.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1)诗里的“雨”是花孩子最盼望的,因为只有下雨了,他们就可以放假了,就可以在草地上跳
着狂欢
的舞了。
(2)仿写:“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
预设一:清风一吹,他们便开心了。
预设二:蝴蝶一来,他们便撒欢了。
(3)想象过渡:放假后花儿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学生各抒己见)
6.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探究交流: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
着,说明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一句
的?“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理
解“簌簌”,这样的词语能再说几个吗?(积累拟声词)
(这是描写大雨来临前狂风大作的景象,但是
在孩子眼中就像人一样“互相碰触”、“簌簌地响”、
“拍着大手”,他们没有任何的害怕,表达出喜爱
。)
7.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1)你认为
这句话中的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这些各种颜色的花,都非常的欢乐,“冲”出束
缚,那么的迫不及
待。)(板书:冲进狂风 )
(2)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大雨来时花儿们更高兴了,雷电伴奏,
花儿娃娃冲出来,你来猜
一猜,穿着紫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着黄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着白色衣服的是
什么花?
(3)想一想大雨前花儿们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 <
br>(4)大家回忆一下阵雨时花儿们什么样?看一下大雨时花儿什么样?通过这样的对比,你理解到
了什么?对,其实这也体现了花儿们一种顽强的精神,环境越恶劣,它们越是冲出来,勇
于向困难挑战,
决不低头。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5)想象:这些花孩子冲了出来做什么?(这些花孩子在雨中自由的奔跑、游戏、打水仗等。)
(6)谈话过渡:课文告诉了我们会儿的学校,你想过没有花儿的家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
8.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1)作者为什么说花儿的家在天上?
(这是孩子的想象,他们化身为烂漫的小花!是对生活的渴
望,天空是辽阔的,星星所住的地方是宽敞的
,没有约束的,太阳妈妈对它们的爱是温和的。)
(2)谈话过渡:花儿玩够了,他们要到哪儿去呢?(学生各抒己见)
9.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1)反复朗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两个疑问句,告诉我们孩子是多么希望能得到太阳般的温
暖,天
空般的自由。)
(2)指导朗读,读出花儿急迫地想回家的语气。
(3)
问题过度:花儿急迫地想回家做什么?(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
有他们的妈妈
,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板书:扬起双臂 )
10.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你知道
了什么?想想花儿的妈妈是谁?学生讨论,汇报,随着学生汇报
就解决了刚开始提出的问题“花儿们的妈
妈是谁?”,充分理解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
(三)想象交流。
1.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你想象的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讨论形成想象的方法:把自
己当成那些花,如果让我狂欢
怎么做的,同学们怎么做?再想花在风雨交加情境中是什么样的?然后还
可以想同学们都是怎样跳舞的?
……这样就能说出来这道题的答案了。)
方法指导:互相交流,小结引导联系生活想象画面:边读边想
象画面方法很多,第二自然段想象
方法主要是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来想象。首先确定重点词语是“跳舞
狂欢”,然后我把自己当成那些
花,如果让我狂欢我怎么做的,同学们怎么做?再想花在风雨交加的情境
中是什么样的?接着还可以想
同学们都是怎样跳舞的?……这样我就能说出来这道题的答案了。
2.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
词
语。
四、总结课文主旨
读了课文你喜欢花的学校吗?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我喜欢花的学校这篇课
文,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运用拟人手法,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顽皮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
的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儿
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
自由驰骋起来。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
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板书:可爱 童真童趣 )
五、学习写作方法
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拟人化的写法)
(1)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
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
样子。本文全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勾画出甜美纯净的
儿童世界。如“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
吹着口笛。”中,“走过、吹着口笛”这些动作只有人才
会做,作者把“东风”当作人来写,让它像人一
样有这些行为,更加生动形象。
(2)你能说
几个这样的句子吗?(举例:一阵强风吹来,弄乱了花儿的美丽的秀发,也吹弯了草
儿笔直的腰板。)
(3)练一练:将下面的句子改写为拟人句
①太阳升起来了。(太阳露出了笑脸。)
②石榴熟了。(石榴咧开嘴笑了。)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各抒己见)
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
净的儿童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篇课文美而富有童趣。在
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了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植物的方法。
七、主题延伸
1.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预设:春天到了,花的学校里,花儿睁开了眼睛,只见她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
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这些花虽然不名贵,但它们用
自己的点点姿色把学校点缀得更加靓丽。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引导学生写一写,在训练学生书面
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联想
和想象能力。】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雨后》《几张飘落的红叶》。
(一)读《雨后》思考:
1.从哪里可以看出哥哥和妹妹玩水乐在其中?
2.妹妹为什么也想摔一跤?
(二)读《几张飘落的红叶》完成练习:
1.想象红叶是怎样飘落的,用你的笔写下来。
2.想象红叶“窃窃私语”会说些什么,并写下来。”
九、当堂检测(选做)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课后作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
花 跳舞、狂欢
的 关门做功课 可爱
学
冲进狂风 童真童趣
校 扬起双臂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条件,采用多种手段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
的表象储备,改进表象的
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如“大胆想象,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
舞,它们在想什么,在
说什么?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再如:“大胆想象,花儿在学校里是怎样学
习的?”“指名朗读,
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
为什么要罚站?花儿
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可以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想
一想大雨前花儿们在
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在教学中充
分利用图片、抓住空
白、借助问题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切实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
课堂上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评价,在课堂评价中运用欣赏的语气对学生给予充分
的肯定,
再加上婉言的引导性语言,适当配合动作、表情等体态,激起学生的想象、兴趣,激发学生以愉
快的心
情主动地展开想象,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时展开想象的有效手段。
不足之处:
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在“扶”中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利用学
生的
进步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放”手学生独立学习,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不懂就要问(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挨、背、圈”,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3.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必备品格
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学会会认字和会写字,引导学生通
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
句的理解,了解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
关键能
力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直接导题,了解人物。
质疑课题:
1.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
2.质疑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
br>预设: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3.课件出示孙中山头像,学生根据自己的印象说说:你知道这是谁吗?(孙中山)
人物简介: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为国父。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
省代表
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谈话过渡: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要更多地放手学生自学,教师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有
目
的地读书,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阅读能力。】
3.独立学习,提出质疑。
(1)这
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
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梳理主要问题:
①“照例”是什么意思?
②“先生”是谁?
③“戒尺”是什么?
④什么是“私塾”?
⑤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
⑥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
……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自学课文,找到自己学习中的的困难,互相交流,共同探究解决。锻
炼了学生自学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4.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背诵 照例
圈出 一段 练习 糊涂 吓呆 戒尺 厉声 挨打 清楚
(重点指导生字“诵”为平舌音,“楚”为翘舌音;前鼻音“圈、段、练”,后鼻音“诵”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动作的词语:背诵 圈出 练习
(2)学习多音字:挨(āi ái) 背(bēi bèi) 圈(quān juàn)
练读句子,找发现: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①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挨(āi ái)
āi 1>依次,顺次:挨门逐户;2>靠近:挨近、肩挨着肩。
ái 1>遭受:挨打、挨骂;2>拖延:挨时间、挨延。
②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背(bèi bēi)
Bèi1
>身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背脊、背包、背影;2>物体的后面或反面:背面、刀背、背后、背
景;3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背光;4>向相反的方向:背道而驰;5>避开,离开:背地、背井离
乡
;6>凭记忆读出:背书、背诵;7>违反:违背。
bēi人用背驮东西,引申为负担:背负、背包。
③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圈(quān
juàn juān)
quān >1环形,环形的东西:圆圈、花圈、圈套、画圈;2>周,周遭
:跑了一圈儿;3>画环形:圈
阅、圈点、圈定。
juàn
养家畜的棚栏:圈舍、圈养、圈牢、猪圈。
juān关闭起来,用栅栏等围起来:把鸡圈起来。
练读一读。
①妹妹挨(ái)打了,她很委屈,跑过来挨(āi)着我坐下。
②放学路上,弟弟背着背(bēi)包,一边走着,一边背(bèi)诵古诗。
③王小明用红笔在书上圈(quān)出了一个不懂得词语:羊圈(juàn)。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私塾】 极短的时间。
【照例】
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
教育机构。
【霎时】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形容对事物一点儿也不明白。
【戒尺】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糊里糊涂】 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摇头晃脑】 旧时教师对学生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鸦雀无声】
依照惯例或常情。
(4)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5.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出示问题:
(1)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
什么?(课文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
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方法指导(一):
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内容。
②看插图分别对应了故事中的哪些内容。
③借助插图,分步把故事的内容说清楚。
方法指导(二):
①认真对课文。
②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说说故事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③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对孙中山“不懂就问”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孙中山“不懂就问”反映了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方法指导(一):(从孙中山的角度思考)
①私塾先生是非常严厉的,为什么孙中山还要壮着胆子问先生?
②当先生拿着戒尺厉声问孙中山的时候,孙中山害怕吗?
③从孙中山“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的回答中能感受到什么?
方法指导(二):(从同学们、私塾先生的角度思考)
①同学们被孙中山的提问吓呆了,他们会怎样想?
②先生为什么会打破习惯把书中的道理讲给同学们听?
2.根据提示,学生自读课文,完成相关问题。
三、研读课文,交流展示
1.教师补充资料:
(1)私塾: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
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
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
限。
(2)先生: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
生
不许多问。
2.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读课文,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2)当孙中山
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变化?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是怎样读书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孙中山小时侯在
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
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
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读句子,说说从中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把学生读书比作唱歌,形象地写出
了学生读书的状态。从“从来不讲”我了解到当时先生是怎样
教书的。)(板书:私塾读书 从来不讲)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你也来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我像小蜜蜂从花丛中采蜜一样从读书中获
取知识。)
(2)孙中山小时后的学习怎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读句子,说说
从中能感受到什么?(“照例”写出了“流利地背出前一天学的功课”对于孙中山来说
不是偶然的。)
(3)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
刚才
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读上面的句子,说说你了解到
什么?(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壮着胆子”说明当时的教学方
法不允许学生提问,孙中山这一问
可要冒着被戒尺打的风险呢!)(板书:糊里糊涂背 没用 壮着胆子
讲讲)
(4)对于孙中山的提问,同学们有什么表现?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说说
读句子后了解到什么?(“摇头晃脑”写出了同学们读书时的状态。“吓呆了”写出了当时同学
们表情的
变化,从“鸦雀无声”可以感受到当时问题的严重性。)
拓展交流:孙中山向老师提问,把同学们吓呆
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想一想,同学们此时
会想写什么?(同学们会想:孙中山胆子真大,先生
肯定会揍他的。)(板书:同学们 吓呆)
(5)对于孙中山的提问,先生有什么表现?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
你们
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读一读,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什么?(先生的表现说明先生并没有生气,而是对孙中山主动提问表
示了赞扬与肯定,并耐心地讲解。)(板书:先生 讲得认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文后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1)小组交流。
(2)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5.你对孙中山不懂就问的看法是(
A )
A. 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态度和勇气,值得我学习。
B.
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也要敢于去问。
C. 孙中山不尊重老师。
6.教师小结: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设计意图:有感情朗读是学习语言文字,驾驭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
生
表达思想、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三年级学生应该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
四、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全班交流)
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
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态度和
勇气和勤学好问的精神,启发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去问。(板书:
不懂就问 勤学好问)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明知
可能挨打,还是向老师提问的
故事,反映了他学习主动、喜欢刨根问底的好品质。我们要联系自己的学习
生活,学习孙先生“不懂就
问”这一良好的习惯。
六、主题延伸:
1.提
出问题:读了本文,我们懂得了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敢于去问。此时,课文中你还有哪些不懂
的问题,写
在下面,然后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1)学生自由书写。
(2)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
有疑,大
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
为弄清道
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
理”的精
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2.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1)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3)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4)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6)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7)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来自勉呢?
七、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童年的问号》《不懂就问》
(一)阅读《童年的问号》思考:
1.文章写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如果有兴趣,查阅资料,了解:苹果为什么落
到地上,而不是飞向天空呢?壶盖为什么要跳舞?
天上到底有多少颗星星?
(二)阅读《童年的问号》思考:
1.你要向列宁学习什么?
2.你读懂了吗:屎克螂为什么要把粪球滚到窝里去呢?
八、当堂检测(选做)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九、课后作业(选做)
1.推荐阅读《童年的问号》《不懂就问》,完成相关练习。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基础练习”“主题探究”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
私塾读书 从来不讲
不 糊里糊涂背
没用
懂 敢于
勤学
就 壮着胆子 讲讲——同学们 吓呆
要 提问
好问
问 先生 讲的认真
不懂就问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设计中,联系课程标准,根据教材的特点和
儿童的认知规律设置了“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紧紧围绕“读”设计问题,引
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使学生读有
所思,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疑,读有所得,真正感受到读书的
收获。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
的主导作用,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及时评价,激
励性的评价语言调动学生参与
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自觉获取知
识的习惯。
不足之处: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习惯的养成教育。要培养学生用洪
亮的声
音、清晰的语言,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探究交流中文明有序地发言,认真、专注地倾
听别
人的发言。
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
【教学目标】
1.有表达的兴趣和欲望,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并充满自信。
2.能选择自己暑假生活中的新鲜事,用普通话把经历讲清楚,态度自然大方。
3.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述,讲的时候能借助图片或实物。
4.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认真听别人讲话,同时把要讲的话
说得清楚、明白,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是本次活动的
重点。
【教学难点】用普通话把自己
暑假生活中的新鲜事讲清楚,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述,态度自
然大方。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我的暑假生活
2.教师导言:前几天老师曾经收集过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照片,老师把手
机的照片分类整理,还做成
了精美的影集。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老师精心选择的几副照片。请同学们
细致观察,看照片上的学
生都在做些什么?他们是怎样做的?他们当时的表情是怎样的?想象一下他们当
时会有怎样的心情?
(课件出示多幅照片)学生观察,小组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
3.小组代
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导入话题:多么丰富的课余生活呀!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
来举行一次“多彩
的暑假生活”展示会,说一说你们的暑假生活。(板书:我的暑假生活)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通过
引导学生对普遍感兴趣的话题的讨论,培养了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倾听别人的发言、收集有关的资料等
多方面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明确交际要求。
1.读教材11页,说说这次口语
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选择别人可能跟兴趣的内容讲,和
同学交流的
时候,要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讲的时候,可以出示相关的照片或实物,帮助别人更好地理
解你讲的内容
。)(板书:选择别人可能跟兴趣的内容讲 借助照片或实物)
2.互相交流,说说这次口语交际可
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讲?(这次口语交际要求我们说一说自
己暑假是怎么度过的?经历了哪些新鲜事
?可以说一说自己都到过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哪些是你
最感兴趣的?有什么感受?要把你去过的地方
、做的事情、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的内容说给老师和同
学们听一听。)
3.小组交流:本次
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吐字要清楚;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
问。)
三、互动交流,汇报交际。
1.看图寻思路。
(1)课件出示图片(一)。
①仔细看看插图,想一想图上都画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我”又是怎样和同学们交流的?
②引导交际:我跟爷爷奶奶学会了做简单的农活,现在我会摘茄子,还会给菜地锄草……
③小组交际,
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小结:图中的小朋友是农村的孩子,和同学们交流的是跟爷爷
奶奶学做农活。
(2)课件出示图片(二)。
①仔细看看插图,想一想图上都画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我”又是怎样和同学们交流的? ②引导交际:爸爸带我去了游乐园。这是我第一次坐摩天轮,从空中往下看,视野一下子开阔了,
地
上的人和车都变小了……
③小组交际,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小结:小朋友讲了在游乐园玩摩天轮时的感受。
2.思考定主题。
(1)想一想你暑假经历过哪些新鲜事?哪件事是你最感兴趣的?注意选取
的事情一定不能是生活
中每天都能看到的,要有“新鲜”这一特点。“新鲜”既表现在以前没经历过或很
少经历过,又表现在
使人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事的感受和想法。如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去登长城、去海边
看日出、农村通上
了公交车、和老奶奶们一起跳广场舞等。 (板书:新鲜事 新体验)
(2)学生根据自己的亲生经历,结合自己收集的照片思考选择。
(3)小组交流,相互间提出意见或建议。
3.交际表观点。
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讲给同
学们听听,注意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重点讲述,注意要把“新鲜”
这一特点表现出来。
(1)小组合作交流。
交流要求:先想好了再说,注意叙述的顺序;态度自然大方,尽量把事
情说清楚,说具体,说有趣;
声音要洪亮。
(2)组内推选代表,参加全班的口语交际活动。
①汇报要求:发言的同学要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不要中途打断;有疑问或
者要提意见的,等听完之后再举手发言;发问和提意见要有礼貌,注意礼貌用语。
②各小组
推举代表轮流展示多彩的课余生活,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教师适当
指导点拨,重点
从语言表达是否完整和内容是否有趣两方面来指导,启发引导学生相互补充,学生相互
评价,发现优点和
不足)。
4.评议谁最棒。
(1)全班评议,看讲的同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语言是否流畅、重点是否突出。
(2)从说
得有趣,活动开展的过程精彩,收获丰富、感受深刻、说得好的学生中评选出“最自然
大方奖”“最佳口
才奖”,并宣布评选结果。
(3)教师小结:介绍暑假生活,可以先说说自己的暑假生活是什么,具体
的经过如何,怎么有趣,
再说说自己的心情、感受怎样,还可以讲讲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设
计意图:采取小组交流,当堂展示的方法,使小组同学在交际中享受了无穷的乐趣。在交流中
本组成员进行补充,培养了小组同学的合作意识。一方面,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获取了有关知识;
另一
方面,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变得能言善变。】
四、欣赏范例。
猴山看猴
暑假的一天,天气真好,瓦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暖暖的阳光,爸爸妈妈带我去动
物园游玩,我
高兴极了。
在猴山上
,我们看到一只只顽皮的猴子正在嬉戏玩耍呢!瞧它们有的津津有味地啃着苹果,有的把
尾巴倒挂在树枝
上荡秋千,有的懒洋洋地躺着晒太阳,还有的相互挠痒痒……我们把带来的糖果扔给猴
子,猴子们乐得冲
我们直扮鬼脸。猴山上的猴子真的太可爱了!
暑假已经过去了,猴山上那些顽皮的猴子们还时不时跳到我眼前。
1.小组交流对以上交际范例的评价。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猴山看猴”是大家喜欢的项目,所
以从选材看,小作者选择了大家感兴
趣的话题,把猴山看猴的情景描写的非常细致,让人仿佛看到了一群
顽皮的猴子。
五、总结收获,课外作业。
1.这节课我们重温了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进一
步感受了暑假生活的丰富多彩。学会了怎样把自己
的经历清楚地介绍给别人。希望同学们对今后的活动做
好计划,使自己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带给
自己更多的快乐。(板书:丰富多彩 带来快乐) 2.同学们,大家的暑假生活确实丰富多彩,谁能说说,介绍暑假生活应该注意些什么?(介绍暑假
生活,可以先说说自己的暑假生活是什么,具体的经过如何,怎么有趣,再说说自己的心情、感受怎样,
还可以讲讲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最好能介绍自己经历的新鲜事,说清楚自己产生的新体验。)
3.课外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交流自己更多的暑假生活经历。
板书设计
我的 选择别人可能跟兴趣的内容讲
暑假 借助照片或实物
丰富多彩 带来快乐
生活 新鲜事 新体验
课后反思
成
功之处:在本节课的口语交际中,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学生能积极地参与交际,课堂气氛空
前高涨,
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达到了预期的的效果。通过这次口语交际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
表达能力,
还让学生明白怎样把自己的经历清楚地介绍给别人,懂得了与别人分享生活的乐趣。导课环
节,运用多媒
体课件导入话题,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调动了学生生活积累,激发了学生的欲望。交际中,
学生与学生互
动,老师与学生互动,多层次的交际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融入生活,提高了学生的交际
能力。
不足之处:教师课堂评价的语言比较单一,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善于运用准确、
及
时的激励性评价,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习作 猜猜他是谁
【教学目标】
1.能选择一两点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几句话或一
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并注意写一段话时开头空两
格。
2.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兴趣爱好等。
3.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品质等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4.培养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抓住主要特点描写自己的同学,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1.玩游戏,轻松导入:同学
们都非常喜欢做游戏,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
就叫“猜猜他是谁”。老师提供人
物特点,看谁能最先猜出他是谁,也可以说说自己的理由。
(1)课件出示: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
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长衫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贪
吃好睡。
①学生交流,举手发言,猜出人物猪八戒,教师评议。
②引导学生说出猜出人物的理由:外貌
——黑脸短毛,长嘴大耳;衣着——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
的长衫衣服;性格——贪吃好睡;其他——提
一柄九齿钉耙。
(2)课件出示: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
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神
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
①学生交流,举手发言,猜出人物孙悟空,教师评议。
②引导学生说出猜出人物的理由:外貌
——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衣着——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
头戴金冠;品格——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
决心;其他——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
(3)它头上有卷毛,皮肤白皙,脸上总是带
着笑容,浓眉大眼,长得帅气可爱。它带着超能铃铛,
是青青草原上最聪明的小羊,一次次识破灰太狼的
诡计,是羊村的小英雄,深受大家的喜爱。
①学生交流,举手发言,猜出人物喜洋洋,教师评议。 <
br>②引导学生说出猜出人物的理由:外貌——它头上有卷毛,皮肤白皙,脸上总是带着笑容,浓眉大
眼,长得帅气可爱;衣着——带着超能铃铛;品格——是青青草原上最聪明的小羊,一次次识破灰太狼
的
诡计,是羊村的小英雄,深受大家的喜爱。
2.互相交流,说说猜猜他是谁的依据:外貌、衣着、性格、品质……
3.导入课题:我们来做一个“
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吧!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
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要能猜出你
写的是谁。(板书:猜猜他是谁)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能在最短时间内被同学猜出来说明你介绍
的很好,能抓住朋友的特点来说,
这样的同学为胜者。
(2)学生为游戏做准备。
(3)学生自愿举手发言,上台发言,隐去姓名随意介绍班上的一名同学,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判断,
说
说这个同学是谁?并说出性格特点,外貌特征等。
(3)全班学生抢答,猜一猜他是谁,猜对的同学要说一说是怎样想到的。
(4)评价:说的同学哪些方面说得好。猜的同学谁表现最好,理由是什么?
(5)教师小结,明确写
人的要求:怎样介绍才能让别人很快地猜中你说的那个人?自己先想一想,
然后同桌交流一下。(按一定
的顺序说出相貌上与众不同的地方;抓住性格、语言、行为及爱好等方面的
突出特点;讲清楚相应的具体
事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
“猜猜他是谁”导入教学,很自然地引出习作的题目,使学生明确习作的要
求。】
二、互相交流,掌握写法。
1.审题指导: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1)阅读课本上的有关内容,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猜猜他是谁”要求我们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
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要能
猜出你写的是谁。
要想让人猜出他是谁,我们就要抓住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特写,写出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抓住人物外貌、性格和爱好等主要特点来写作。
2.思路导航:
(1)要想让大家猜出这个人是谁,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物来写?(选择的人物应该是大家熟悉的,还要有与众不同之处!)
(2)要想让大家猜出这个人是谁,应该抓住人物的哪些特点来写呢?(
要选择爱好和他人不同的人
来写,要写人物最重要的爱好。)
3.技法点拨:
(1)抓特点,写外貌。
①人物外貌指的是什么?(人物外貌描写主要包括人的容貌、体态、服饰、风度等。)
②写好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a.
外貌描写要准。“准”就是要捕捉人物总貌,勾勒轮廓,准确地确定人物的年龄、身份。
示例
:他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他留着短短的头发,两道剑眉下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闪着智慧光
芒。黑里透
红的脸蛋上隐约有两个小酒窝。
b. 外貌描写要精。“精”就是要重点观察,局部细描,写
出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以便我们缩小目
标,让读者如见其人。
示例:他留着短短的
头发,两道剑眉下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闪着智慧光芒。黑里透红的脸蛋上隐约
有两个小酒窝。他一笑起来
,那两颗特大号的大门牙就出来亮相了。
c. 外貌描写要深。“深”就是选择能表现人物的
思想品质、精神风貌、个性特征、气质情感的外貌
特征重点描写,达到确认的目的。
示例:一副蓝框眼镜架在鼻梁上,一对眼睛滴溜溜地转,颇有几分学问。(板书:抓特点,写外貌)
(2)抓行为,显性格。
①要想让人猜出你写的人是谁,除了外貌,还应该写什么?(除了外
貌,还应该抓住人物的行为,
突显人物的性格。)
②描写行为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描写行
为可以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板书:
抓行为,显性格)
(3)抓爱好,表情感。
①要让人猜出他是谁,写好人物的爱好很重要。
②如何写
人物的爱好?(应该抓人物最主要的爱好,能突出人物的特点,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板
书:抓爱好
,表情感)
(4)示例一:
这时,跑在我后面的他忽然推了我一下,而我
也狠狠地推了他一下,谁知他没站稳,一屁股摔在地
上,我怕他告诉老师,便赶紧跑过去扶他起来,其实
当时我心里非常恨他的,但没办法,谁知他不但没
哭,反而哈哈笑了起来,你说他的性格怪不怪!
交流: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人物的哪些方面?(
“推”描写了人物的动作;“笑”描写了人物的神态。)
(5)示例二:
他呀,平
时很喜欢跑步,跳远,丢沙包,搞一些恶作剧……告诉你们,他搞起恶作剧是班上最厉害
的,大家在厕所
小便时,他就在这时趁机去打别人;体育课上,大家跑步跑到一半时,他就站在中间突
然不动,害得班上
许多同学都摔倒,而他却站在一边哈哈大笑……
交流:这段话主要通过什么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恶作剧:爱好能突出人物的特点。)
三、范文引路,掌握技法。
1.出示范文。
猜猜他是谁
他眼睛很小,笑起来眯成一条缝,额头中央有块红色胎记,看上去虎头虎脑的。
一进他的房间
,就能看见几本散乱的课本,明亮的灯光下他正在写作业,书桌上放些零零散散的笔。
地板上一个灰色的
书包里,塞满了卷角的课本,就像糟菜一样。他就是与我同窗四年的好伙伴,也是我
印象最深的人。 <
br>“咦?我的笔袋跑哪儿去了?”翻遍整个书包,就是找不到,结果发现就在自己手上。没错,他,
最大的特点就是马虎,因此闹出了很多笑话……
他虽然是个马大哈,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他擅长
球类运动,乒乓球、篮球根本不在话下,游
泳水平也是一流的。数学也非常棒!曾获得全国华罗庚奥数竞
赛第三名。
说了这么久,都忘了告诉你们“马大哈”的名字了,你们想知道吗?对了,他就是傅文杰。
2.学生自由朗读范文。
3.小组交流。
(1)范文从哪几方面介绍这个同学?是如何介绍的?
(2)为了能更突出特点,老师用了什么具体事例?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1)开篇引出外貌,缩小了范围:他
眼睛很小,笑起来眯成一条缝,额头中央有块红色胎记,看上
去虎头虎脑的。
(2)结尾总结
全文,通过反问句引出,告诉大家“马大哈”的名字,揭示了谜底:说了这么久,都
忘了告诉你们“马大
哈”的名字了,你们想知道吗?对了,他就是傅文杰。
(3)概括描写人物的性格,突出了其马虎的特
点:几本散乱的课本……零零散散的笔……塞满了卷
角的课本……
(4)语言、动作描写,突
出了同学的马虎,让人读了忍俊不禁。这里抓住人物的行为,表现了人物
的性格特征,缩小了目标:“咦
?我的笔袋跑哪儿去了?”翻遍整个书包,就是找不到,结果发现就在自
己手上。
(5)抓住
人物的爱好来写,表达了人物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他擅长球类运动,乒乓球、篮球根本
不在话下,游泳
水平也是一流的。数学也非常棒!曾获得全国华罗庚奥数竞赛第三名。
(6)总评:本文作者
能抓住人物的外貌进行细致描写,突出了外貌特点,同时还写了人物的语言和
动作,写的生动,写出了人
物的特点,结尾揭示谜底。
5.总结交流:按一定顺序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不
必面面俱到;通过具体事
例来突出人物的特点等。(板书:通过事例突出特点)
四、玩中交流。
1.小组同学玩“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让学生自主练说,互相评议,提出合理的建议。
2
.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在游戏中抓住学生说不准确的地方进行对比观察:区分高矮、胖瘦、
脸型、
衣着、爱好等方面的差异。
3.学生选择一个同学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让别人不知道你在观察他。和同桌说一说,猜一猜。 【设计意图:习作之前引导学生先进行口语表达,通过交流,打开了思路,为更好地完成书面习作
奠
定了基础。】
五、学生习作。
1.明确习作要求:写出突出人物特点、外貌特征、兴趣爱好等的习作。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一段话的开头空两格。
六、品读欣赏。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举办活动:猜猜他是谁?
2.小
作者读习作,其他学生根据描写猜测作文中描写的人物,看看学生是否能根据习作猜出描写的
对象?并说
说是依据哪一点猜出来的?
3.哪些同学的写作对象没有被猜出来,就把那篇作文展示出来共同修改。
七、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设计意图:写作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
,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
耐心。体现了“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的教学思想。】
板书设计
猜猜他是谁
抓特点,写外貌
抓行为,显性格
抓爱好,表情感
通过事例突出特点
课后反思
成功之
处:通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的学习,孩子们初步感知了通过具体的事情反映人物特点
的写法,本单
元的习作要求学生选择身边熟悉的人来写,让别人读后能猜出写的是谁。为了激发学生的
兴趣,我首先设
计了“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并选择了孩子们喜欢的动漫形象作为教学的媒介,让学
生在快乐游戏中感
受到人物外貌、衣着、性格、品质等在表现人物特点中的作用。然后组织学生积极参
与“猜猜他是谁”的
游戏,引导孩子们抓住人物突出的特点介绍人物。例文的选择和交流分析,引导学
生掌握了选择材料的方
向和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不足之处:教学中过分注重选材和组织材料,而忽略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
注意引导孩子展开想象,把人物形象描述得生动,具体,用上平时收集的词语,以
及学过的修辞方法。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发现和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2.能发现“摇头晃脑、披头散发”等词语的特点,并主动和同学交流。
3.学会朗读,能根据词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进行命名。
5.
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朗读并背诵古诗《所见》,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
点】引导学生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理解和积累四字词语,学会朗读,利用插图,了解古
诗大意。
【教学难点】感情朗读句子,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
窗外
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
的是,跑来了
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2)学生自由读句子,说说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3)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我发现这两个句子都是很有新鲜感的句子,例如“鸟儿、蝴蝶好
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猴子……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把动物当作有思维、有情感的人来进行描写;
再如“世界上最宽广的是……
比海洋更宽广……比天空更宽广的是……”利用排比句式,意思层层递进。
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可以帮
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练一练,学运用。
(1)读下面一段话,用“ ”画出你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
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于是,一
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
跑出来,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2)学生自由读这段话,找出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文或课外文章中往往有一些很新鲜、很生动、很有趣的句子,看到
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多读几遍,并
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板书 交流平台:有新鲜感的
语句)
(4)谈话引导:遇到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要多读几遍,摘抄积累。
(5)学生摘抄积累课本上的两个句子。
3. 我拓展,我积累。
(1)提出问题:小朋友,你在课文学习或课外阅读中遇到过有新鲜感的句子吗?(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示例: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树枝在林
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
的、白的衣裳,
冲了出来。
(3)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全班评议。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桃树
、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
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
小的蝴蝶飞来
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
呀眨的。 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
顿
时,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
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
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
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设计意图:从学过的课文和课外读物中选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
子,进行朗读和交流探究,鼓励
学生背诵和抄写,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句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1.读一读,找规律。
(1)读准字音。
①课件出示:
zhǎo dǎn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chì jí
zào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②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鼓
励学生借助拼音把八个成语读正确,重点指导学生把“爪、吊、
赤、疾、燥”的读音读准确。
(2)找规律。
①读一读这几行成语,想想下面的两行成语有什么特点?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②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含有人或动物器官名称的,我们可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
学习运用这些词语。(
板书 词句段运用:含有身体部位名称的词语)
(3)理解词义。
①小组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②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指导并小结:
摇头晃脑:脑袋摇来摇去。形容自己感觉很有或自己认为很不差的样子。
披头散发:头发长而散乱。形容仪容不整。
张牙舞爪: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面红耳赤:脸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渐而脸色发红。
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口干舌燥:口舌都干了。形容说话太多。
(4)成语分类。
①小组交流,试着根据成语的意思给这些词语分类。
②全班交流,教师相继引导。
a.描写人的动作: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手忙脚乱、眼疾手快
b.描写人的外貌、状态:披头散发、面红耳赤、口干舌燥
c.描写人的心理:提心吊胆
③都含有一组近义词。
a.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的意思相近: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板书:第一个字
和第三个字的意思相近)
b.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意思相近: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板书:第二个字
和第四个字的意思相近)
(5)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记住成语。
①老师读成语,学生做动作,如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手忙脚乱
②想想成语描写的动作、神态、心情等,男女生合作读成语: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上面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这只调皮的小猫时而上蹿下跳,时而__________,非常可爱。(摇头晃脑)
(2)敌人__________地向老百姓扑来,逼他们讲出地下党员的藏身之处。(张牙舞爪)
(3)沙漠中的旅行者感到 _________。(口干舌燥)
3.我拓展,我积累: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含有人或动物器官的词语?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这样的词语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含有人或
动物器官的词语还有——昂首阔步、挤眉弄眼、虎头虎脑、
眉清目秀、面红耳赤、心惊肉跳、眼高手低、
满面红光、满头银发、狼心狗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交流,认识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
成语,在读和活动中理解词语的
意思,加深印象,并积累下来。培养了学生分类积累词语的能力。】
(二)句子积累。
1.读一读,找规律。
(1)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想一想,练一练,然后和同学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①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妈妈,我真的觉得
那些花朵 是在 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 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 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 就要问。为了 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 也值得。”
②指导朗读:
◇妈妈,我真的觉得 那些花朵 是在
地下的学校里上学。(重读“真的觉得”,突出孩子的童真。)
......
◇书里说的是
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重读“一点儿”,表现出孙中山对知识的渴求。)
...
◇孙中山 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 。为了 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 也值得。”
(重
...
就要问
...
读“就要问”,强调出孙中山勇于提问的精神。)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板书 读好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
关注句子中的一些词
语)
(4)分小组比赛读。
2.练一练,学运用: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用“”画出停顿,用“.”标出重音。
(1)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2)树枝在林中互相碰撞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1.读一读,找规律。
(1)提出问题:在班
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
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2)出示范例,交流指导。
①课件出示:
②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
③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如“黑白棋社”肯定是
下围棋小组,围棋有黑色棋子和白色
棋子。
④小组交流:小朋友,观察这里出现的兴趣小组标牌,说说有什么特点?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①这里出现的都是一些兴趣小组的标志,上面的名字能体现出活
动的特点,一些名字中还加入了有
个性的词语,如“侠、巧手、鲲鹏、弈秋”等词语,让人一看就能记住
。(板书 设计兴趣小组的名字:
包括兴趣小组内容 体现兴趣小组的个性)
②同时标识牌上还有能体现其特色的图标,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这种活动的特点。
2.
练一练,学运用: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名字。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①阅读兴趣小组:书香伴我行、琴子共读苑、书香心语
②书法兴趣小组:书法乐园、书法天地、墨海弄潮、墨香堂
③钢琴兴趣小组,朗朗钢琴社、天籁音乐团
……
3. 我拓展,我积累:
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兴趣班的名字吗?(我还知道一些兴趣小组响亮的名
字:创意气球、艺术天堂、特
色功夫扇、捕捉瞬间、七彩画廊。)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所 见
(清)袁枚
mù zhèn yuè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师范读,学生跟读。
(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3)自由朗读。
2.简介古诗:《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
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
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板书 日积月累:所见)
3.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
随园
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
,
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
合称“乾隆三大家”。
4.理解重点词语。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5.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根据注释,借助插图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
要捕捉
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6.介绍创作背景:《所见》这首诗写的
是一个放牛的小孩骑着牛,大声地唱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
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了歌声,站立在柳
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写了一首诗,叫“所
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的
。
7.赏析: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
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
br>牧童天真烂漫、好动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8.学生练习朗读古诗,背诵积累古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9.延伸阅读。
观游鱼
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释和插图
,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古诗的意思。在理解
的基础上读读背背,学会积累诗句。在读读背背和探究交流中提
高了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有新鲜感的语句
第一、三个字的意思相近
含有身体部位名称的词语
第二、四个字的意思相近
一边读一边想象
语文园地一 词句段运用
读好句子
关注句子中的一些词语
包括兴趣小组内容
设计兴趣小组的名字
体现兴趣小组的个性
日积月累:所见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在
“交流平台”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内句子作为例子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想课外拓展,
鼓励学生在课内外阅
读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在“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了运用动作
理解词语的方法;掌握
了分类积累成语的能力;指导学生观察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兴
趣小组取名字,体现了语
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参与学校活动的同时,增强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
的意识。在“日积月累”的
教学中本着“以学定教”“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借助拼音,结
合插图,自读古诗,小组合
作交
流诗意,提高了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积累古诗的欲望。
不足之处:在古诗
学习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
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等画面,并鼓励学生把画面连接起来想象成动态的
故事,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