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3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版】

余年寄山水
519次浏览
2020年09月04日 23: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方阵解说词-十九届三中全会


部编版 三 年级 语文 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时间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教 学 内 容
1大青树下的小学2花的学校
3不懂就要问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习作
语文园地一4古诗三首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6秋天的雨7*听听,秋的声音 习作:写日记
语文园地二8去年的树
9*那一定会很好10在牛肚子里旅行
11*一块奶酪 习作:我来编童话 语文园地三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14*不会叫的狗 口语交际 习作:续写故事
课时数
5
6
6
6
3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备注




国庆节
















10
语文园地四 期中复习考试
11
15搭船的鸟16金色的草地 习作
12
17古诗三首18富饶的西沙群岛
这儿真美
13
19海滨小城20美丽的小兴安岭 习作:
14
语文园地六21大自然的声音22父亲、树林和鸟
15
23带刺的朋友 口语交际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16
语文园地七24司马光25掌声
17
26灰雀27*手术台就是阵地 口语交际:请教
18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语文园地八
19
20
21
总复习
总复习
期末复习考试


第 一 单 元
本单元围绕“美好生活”这一主题共安排了三篇课文《大青树下
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 懂就要问》。同时,本单元还安排了综合
性学习的内容:口语交际、习作以及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安 排了
“我的暑假生活”这一话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习作”
通过写几句话或一段 话介绍某个同学的形式,旨在初步培养学生的习
作兴趣;“语文园地”借助相关词语、句子的实践活动以 及古诗文诵
读等多样化形式,重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语文的能力。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坝、汉、艳”等10个生字,学会“晨、绒、球 ”
等13个生字,理解“绚丽多彩”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描述的民族小学里学生幸福的学习
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 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识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各民族儿童友爱团结、幸福学习生活的情形,体会贯
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各民族文化的资料;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坝、汉、艳”等10个生字,学会“晨、绒、球”
等13个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初步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
方面来写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图并想想自
己都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师:孩子们,快乐的暑假结束了,今天我们又坐到教室里开始了
新学期的学习。看,图画中的孩子们 跟你们一样,也正在教室里认真
地读书呢。不过,你们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那些孩子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
师:你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下子就看到 了关键。老师告
诉你,其实这所学校的孩子来自不同的民族,而这所学校也是边疆的
一所小学。说到这里,老师想考考大家了,你们知道我们国家都有哪
些民族吗?
生:汉族。
生:维吾尔族、蒙古族。
生:苗族、壮族、彝族。
师:看来大家对我们国家的民族了解得还不少呐!虽然民族不同,
但这些孩子都在这所学校共同学习祖国 的语言。孩子们,你们想去


看看他们,与他们交朋友吗?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
学吧。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话题 交流激趣法,通过图画
创设交流情境,自然引入对我国多民族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巧妙引入
了本 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朗读,注意生字词的正确
朗读。
2.引导学生 自主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圈画出课文
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想想每一自然段分别都写了什么内容。
3.检查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的情况:
(1)课件出示“早晨、汉族、鲜艳”等词语,引导学生 自主朗读
词语,读得不正确的借助拼音自主巩固朗读。
(2)指名朗读词语,教师适时进行范 读指导,重点指导:“静”读
后鼻音“jìng”,注意发音准确到位,“晨”读前鼻音,而“凤”读第
四声,不要读成了“风”的拼音。
(3)师生开展词语巩固小游戏:教师随机指词语,学生快 速准确
地朗读该阋,最后教师再次针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巩固纠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课文,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指导
读好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少数民族名称(课件再次出示少数民族 名


称)。
4.指名说说课文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注意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述,并予以归纳: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早晨,各民族的孩子们穿着不同的
服饰来到学校,把学校装扮得绚丽多彩。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课上、课下同学们一起友好、快
乐的学习生活。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表达了对这所可爱的边疆小学的喜爱
之情。
5. 再读课文,试着根据每段话的内容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适时补充(课文主要描写了边疆的一所小 学的孩子们幸福快乐的
学习、生活情形)。
6.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同学站起来继 续朗读,结束
后教师请那些仍旧坐着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朗读经验,教师及时予以肯
定,并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 取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与
文本的初步对话,扫清了朗读障碍,并对课文的条理及主要内容均有
了较明晰的感知,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 抽取课文中的生字,小组开小火车朗读,并试着给生字组词,
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火车开得最顺畅。教师 再次进行生字认读巩固。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后生字,看看自己都有哪些巧妙的识字


方法,并与同学、老师分享(“跤”字跟腿脚有关,所以左边有个“足”;
“凤”跟“风” 很像,不过里面的部分不同……)。教师适时引导学
生利用形声字形旁加声旁的特点识记“坝、扬、摔、 清”等字,同时
运用汉字添加偏旁的方式记住“汉、艳、读”等字。
3.课件再次出示课后要 求书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及结
构,说说在书写时哪些字需要提醒别人注意。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 过
结构给13个生字归类(大多是左右结构,且多是左窄右宽型),同时
进行生字范写指导,重 点指导:“晨”上面的“日”扁而略宽,下面
“辰”的竖钩的左边不能多写出一撇;“装”上紧下松,上 面“壮”
最后一笔横画略短,下面“衣”的撇、捺相对较舒展;“静”的横画
较多,要注意横画 之间的紧凑,且要做到等距,另外左边“青”的第
三笔横画应变成平提。
4.学生认真描红、 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并结合书写
情况再次进行部分生字的书写强调指导。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初步感知
汉字的识写要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范写 指导,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汉
字书写要领,提升书写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所小学的孩子们在学校里过樗开心不开心呢?下节课我们继
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这所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
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学习
1.听写课文中的部分词语,接着课 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自主
进行听写检查、纠正,最后齐读词语。
2.指名试着用上其中的几 个词语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
适时引人:看来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效果不错,这节课继续努力,相信
你们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通过听写词语并用词语串讲课 文内
容的形式,既有效进行了基础认知的回顾与夯实,同时又为本节课的
学习奠定了理解基础。
二、探究交流,感悟文情
(一)品读课文,感受学校的“美丽”。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述的画面,并用
一个词语来描述自己对学校的感受(美 丽),教师板书(美丽)。
2.再读第1自然段,看看自己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学校的美
丽的。画出相关句子。
3.学生朗读、圈画,同时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读画的句子。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聚焦 第1自然段,从“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
上”感受学校周边的环境美。课件重点出示句子:“那鲜艳 的服装,
把学校扣扮得绚丽多彩。”引导学生理解“绚丽多彩”(形容颜色多样,
灿烂美丽), 同时想象学校里到处都是鲜艳华丽的颜色,成了五彩缤
纷的海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质疑交流:谋文还有哪个地方也在写学校的美丽?根据学生
的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古老的铜钟 ,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引导学生抓住景物“铜钟、大青树、凤尾竹、粉墙”及其特点,感受校园里的景物美。同时引导
他们展开想象,补充省略号的内 容(花坛里五颜六色的鲜花、花丛中
翩翩起舞的蝴蝶、透亮干净的窗户……)。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句
子,注意读出对学校的喜爱。
(二)研读课文,感受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1.过渡:孩子们,认真读一读学校里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画面,
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认真自读思考,并结合具体的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
会。
师:走进这样美丽的校园,你一定感受到了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能跟大家说一说吗?
生:我感受到了这里的孩子们都很有礼貌,我是从“同学们向在
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 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
礼”中体会到的。


生:我从“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这句话中
体会到了他们相处很友好。
生:我还从“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 看热闹”这句话中体会到他们
在一起学习生活得非常快乐、友好。
师:是啊,这些孩 子们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但是彼此团结(板
书:团结),相处的氛围更是祥和、欢乐(板书:祥和、欢 乐)。
生:我还体会到了孩子们上课时都非常认真,我是从第3白然段
第2~5句话 中体会到的。他们读得那么认真,把校园里的植物和动
物都吸引住了。
课件出示第 3自然段第2~5句话,引导学生抓住“树枝、鸟儿、
蝴蝶、猴子”等的表现,体会校园里非常安静,只 有教室里孩子们认
真好听的读书声。
(三)质疑探究,体会文章情感。
1 .质疑思考:孩子们,假如你也来到了这所小学,看到此情此
景,你心里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呢?
2.学生交流(开心、自豪……),教师适时小结:是的,我们伟
大祖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像兄弟姐妹一 样和睦共处,看到这样祥和、美
好的画面,我们的心里怎能不为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和骄傲呢?(补充板书:自豪、骄傲)
3.出示句子:“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指
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读出自豪、骄傲之情,教师适时指导强


调“这、我们可爱的 ”两个词语的朗读重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抓关键词句研读感悟法,让
学生 借助具体的语句反复研读揣摩,从中感受到了文章所表达的对这
所边疆小学的喜爱、赞美之情,也激发了 他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课堂小结,拓展升华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注意读出对学校的喜爱以及自
豪、骄傲之情。
2. 教师小结:孩子们,我们的祖国是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
中,每一个民族都是祖国妈妈最亲的孩子,他 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共
同为祖国妈妈的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让老师不由自主地想
起了 一首歌(课件播放《爱我中华》,师生一起跟唱)。
3.拓展实践:搜集我国不同民族的文化、风俗图 片或文字资料,
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小报。
板书设计:
美丽、团结
l大青树下的小学 (自豪、骄傲)
祥和、欢乐

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并没有采用逐段式教学形式,而是遵循了
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表及 里地组织教学,让他们通过感受学校的美丽从
而体会孩子们的幸福快乐生活,不断与课文语言文字进行对 话,从中


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文字中对于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样组织教
学 ,既有效培养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又避免了教师枯燥
的说教,确实体现了对学生自主探究学 习培养目标的落实。但是,由
于本课生字较多,教师在指导书写时只是抓住了少数几个进行范写指
导,因而没有指导的生字,学生书写起来难免会出现书写结构不太合
理,甚至部分生字的笔画写得不够 规范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教师
又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强化指导,确保了孩子们的汉字书写能力达到既< br>定要求。

2 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1.认识“荒、笛、罚”等5个生字,学会“落、荒、笛”等13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散文诗。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能够借 助具体语境想象
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中花儿富有的灵性及文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丰富大胆的想象。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泰戈尔的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荒、笛、罚”等5个生字,学会“落、荒、笛”等13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3.感知诗歌大意,能够简单描述诗歌画面。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引入
1.教师直接板书课题:花的学校, 引导学生读题并由题质疑(为
什么会有“花的学校”?难道花儿们也有自己的学校?这个学校是不
是教人种花的……),教师适时引入:孩子们,你们的小脑瓜里问题
可真多哇!这节课就让我们自己到 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吧。
2.简介课文作者(课件出示泰戈尔的头像及文字简介:印度著
名 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同时引
导学生明确课文是一首散文诗歌。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直接引题法,让学生快速进
入学习状态的同时,也 激发了他们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观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边听边注意部分生字、句
子的正确朗读。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提醒他们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将课文读 得正确、流畅。
3.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同桌间互相检查朗读,注意在读错的地方做上记号,及时予
以提醒、纠正。

< p>
(2)抽政课文中的生字卡片,指名朗读生字,同时试着给生字组
词、扩词(其中一个必须 是文中的词语),教师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重点指导:“裳”在文中读轻声,且是后鼻音,同时,注意“ 假”是
多音字,在词语“放假”中读第四声,另外,“荒、狂”两个字都是
含有介母的后鼻音, 注意发音时不能将中间的介母丢了。
(3)巩固生字认读小游戏:将生字卡片随机发放给班里的同学,
指名没有拿到卡片的同学完成“找生字”任务。如一同学问:“落、
落、落,你在哪儿?”手持 生字卡“落”的同学快速站起来,高举卡
片回答:“落、落、落,我在这儿。”
(4)课件出 示生字,引导学生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利用形近字比较、形声字形旁加 声旁以及汉字添加
部分等方式记住生字。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句段的范读指导,
重点指导读好长句子:
A.“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
来……”
B.“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C.“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
/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D.“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
5.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在朗读的过裎中做到眼到、口到、
心到。


6.再读课文,说说自己通过初读课文对课文都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了这些花孩子特别喜欢六月的阵雨,一下雨,他们就
在绿革上跳舞、狂欢。
生;我知道了雨一来,花孩子们就放假了。
生:我知道了花孩子们一看到下雨就非常激动开心。
生:我还知道放假后这些花孩子们急急忙忙地要回家去找妈妈。
师:初读课文就知道了这么多 的信息,孩子们,你们在朗读的时
候确实做到了眼到、口到、心到。那么,你们能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吗?
生:我觉得这篇课文写了在阵雨到来的时候,花孩子们是如何快
乐、激动的情形。
生:我想补充一下,文章除了写花孩子们快乐激动的情形,还写
出了他们可爱、调皮的样子。
师:老师将你们的回答结合起来就是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课件出
示:诗人借助奇妙的想象,展现了大自然 中花儿在六月的阵雨中活泼、
调皮、快乐的生活情形)。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 自主朗读与规范指导相结合
的方式,让学生不仅在读中实现了对字词句朗读的准确把握,同时也
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知。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学生学会书写 的13个生字,引导学生先将
生字按照结构进行分类(“狂、假、所、够、猜、扬”是左右结构,


“落、荒、笛、舞、罚、臂”是上下结构,“互”是独体字),再说说
哪些宇书写时需 要重点注意(如假、落、舞、臂)。教师适时指名四
位同学板演“假、落、舞、臂”四个生字,其他同学 进行书写评价。
2.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适时进行修正,并予以范写指导:“假”
中间部分的 笔顺是横折、横、竖、横、横,右边上半部分右半框不能
写成了“口”;“落”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了 左右结构,同时,下面
“洛”的“氵”要注意与反文的横撇做到穿插避让;“舞”中间部分
是四 竖,要注意竖画之间紧凑、等距,第三笔横画略长且稍有弧度;
“臂”是上展下收型生字,注意上半部分 “辟”的撇域略微舒展,另
外下面部分的第一笔是竖画,注意横画间等距。
3.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进行部
分笔画的书写强调。
【设计意图】此环节采取“观察——发现——归纳——指导”这
一步骤进行教学,既给了学生充足的自主 探究生字书写要领的空间,
同时又让他们在规范指导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了生字的书写要领,提
升了对汉字的审美和书写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些花孩子们为什么会那样 喜欢六月的阵雨呢?孩子们,下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课下请大家再认真地朗读课文,看看自己能否将
课文读得非常有感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能够借助具体 语境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
感受大自然中花儿富有的灵性及诗歌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学习
1.指名学生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适时再次纠 正部
分字词的读音,同时引导他们读准课文中的几个长句子的朗读节奏。
2.指名学生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点拨、
归纳,同时引入:这些可爱的花孩子们为什么会对这场六月 的阵雨如
此喜欢呢?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此环节教学主要借助朗读课文、说课文主要内容等
形式,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再次有效夯实了朗读基础 ,同时对课文
内容有了更加准确的认知。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1、2两小节。
(1)课件出示1、2小节,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两个小 节
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两小节的内容进行概述。
(2)引导学生自主朗 读,看看自己更喜欢哪一小节,再结合对具
体语句的理解说说自己喜欢它的理由,并将自己的理解简单写 在句子


旁边。
(3)引导学生父流汇报,课件适时出示句子:
A.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引导学生边读
边思考:句子中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 特点?(课件适时聚焦“湿
润”)同时引导他们抓住“走过”“吹着口笛”想象湿润的东风吹过荒
野给万物带来了生机,而穿过竹林时又发出美妙如笛音的声音。
B.“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 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
上跳舞、狂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
“一朵一朵的花”呢?(说明花非常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想象:你
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 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
什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花儿们因为阵雨的滋润,挣脱了泥土的< br>束缚,都争先恐后地开放了。
(4)质疑交流:“狂欢”是什么意思?
生:老师,我通过查词典知道“狂欢”的意思是“纵情欢乐”。
师:我们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来理解它的意思。想一想,你们在
高兴的时候会有哪些表现?
生:我会大声唱歌。
生:我会用又蹦又跳的方式表达开心的心情。
生:我还会用跳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高兴心情。
师:文中的这些花孩子们又采用了什么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兴奋之
情呢?
生:跳舞。


师:想象一下,他们跳舞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呢?
生:他们手拉着手一起跳。
生:他们还会边唱边跳。
课件适时播放花儿欢快摆动的动态视频,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花
孩子们的快乐心情。
师:这些花孩子们跟我们其实是一样的,因为这场阵雨的到来,
让他们一下子都绽放了,他们又怎么能不 开心呢?所以他们用自己
的方式——跳舞、狂欢来表达欣喜、兴奋的心情(板书:跳舞狂欢)。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2两小节,注意读出花孩子在雨
中的高兴心惰。
2.学习第3~5小节。
(1)质疑引入:花孩子们为什么会如此喜欢这场阵雨呢?孩子们,
读一读诗歌第3~5小节,看看你们能否帮助老师解开心中的疑惑。
(2)学生自主朗读、思 考,然后交流汇报(因为他们觉得在学校
上学如果功课没完成老师会罚站墙角的,雨一来,花孩子们就放 假获
得自由了),教师归纳板书:完成功课,课件适时出示第4小节,引
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花 孩子们既渴望游戏又担心没完成功课会被罚的
复杂心情,同时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体会花孩子们 的感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3~5小节,注意读出花孩子们
害怕被罚站墙角 的心情,以及一放假时的激动心情。
3.学习第6小节。
(1)认真朗读诗歌第6小节,想 一想自己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有


趣的画面。学生交流(似乎看到了花孩子们快速地从学校 冲出
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放学时是如何表现的,从“冲”
字体会花孩子们挣脱 束缚、获得自由时的激动心情。
(2)课件出示句子:“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 br>地响,雷云拍着大手。”引导学生思考:“树枝在林巾互相碰触着”说
明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 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雷云
拍着大手”又是什么意思?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树枝、绿叶, 雷云”
的表现中体会他们为花孩子们获得自由而感到高兴的情形。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6小节,注意读出欢快、激动的感
觉。
4.学习第7~9小节。
(1)质疑想象:花孩子们冲了出来,他们要到哪里去?教师引导< br>学生大胆想象,同时联系自己的真实经历描述花孩子们可能要去的地
方。
(2)学生自 主研读7~9小节,交流花孩子们会去哪里(花孩子们
要回自己的家),课件适时出示句子“他们的家是 在天上,在星星所
住的地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会把花孩子们的家想象“在
天上”? 却把学校想象在“地下”?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
引导他们抓住自己在学校和家里不同的感受, 从中体会家才是花孩子
们的快乐天堂,而学校则是束缚他们自由的地狱。
(3)探究交流:花 孩子们为什么要那么急急忙忙地回家呢?(板
书:急急忙忙)适时引导学生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 的情景,


抓住诗歌最后一小节“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
们 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体会花孩子们看
到妈妈时的开心与快乐心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最后三个小节。
5.指导学生将诗歌连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 取了读中想象法,让学生在研读
诗歌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的实际经历展开想象,体会花孩子们在雨中的快乐情形,更体会到了他们急迫地要回家的心情。
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联系全诗想一想,花孩子们不喜欢什么?喜欢什么?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花孩子们讨厌学校 生活的束缚,心申充满了对
自由和母爱的渴望(板书:向往自由、渴望母爱)。
2.教师小结 :是呀,这些花孩子其实不也是我们这些孩子的化
身吗?他们向往自由的生活,渴望被母爱包围着,你们 难道不跟他们
一样吗?

板书设计:
2花的学校
跳舞狂欢
花孩子 完成功课 (向往自由、渴望母爱)
急急忙忙



教学反思:
泰戈尔的这首散文诗看 似简单有趣,实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
是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的。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诗歌中富于 生活
气息的画面,并读懂藏在诗歌中的主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采用
了“读中想象”与“点 拨归纳”两种手法展开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在
读诗歌的过程中紧紧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以己 推及花孩
子,从而自然能够对他们的表现感同身受a另一方面,教师还在感悟
文情的过程中适时 予以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想表达的思想情
感。不过,也正是担心学生不能理解文情,教师的讲解 才稍显多了一
点,因此学习目标也人为拔高了一点。其实教师在教学中要精讲少讲,
而把时间 更多用在有感情地朗读指导上,相信学生在形成积累以后再
慢慢理解,也是可以准确感知诗歌主旨的。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背、诵、例”等13个生字,理解文中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


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结尾处孙中山说的两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孙中山的相关资料以及关于勤学好
问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导入一:
一、课件激趣,引出故事
1.课 件出示孙中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并交流对图上人物的
认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孙中山,同时交流 课前对他的了解。教
师简单补充(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的
先行者 ,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被尊
称为“中牮民国国父”)。
2. 过渡引题: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大家一定想知道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小时候到底是什么样 子的吧。这节课我们就来
学习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 计意图】此环节借助人物图片直接引出话题,既精简了“导
人环节”的时间,同时又能够自然引入学习内 容,更激发了学生对孙
中山小时候故事的探究兴趣。
导入二:
一、话题交流,引出课题
1.引导学生说说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懂的问题自


己会怎么做。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引出课题,板书:不懂就要问。
2.引入故事人物: 同学们,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故事主人公是谁
吗?(孙中山)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你们搜集关于孙中山的资料 了,谁
能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3.教师简单补充关于孙中山的资料(中国近代 民族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
者,三民主 义的倡导者,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同时引入:这
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相信大家 一定可以从孙中山的身
上学到不少知识呢。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由学生真实的学习经 历人手,创设
轻松交流的氛围,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效激发了学生更
多地了解关于 “学问”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感知故事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借助拼音 读准生字的读音,同时读
通课文语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教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及时予
以 个别学生朗读指导。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适时出示读错
的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注意“例、厉”两个字的读音相同,同时,要
注意“挨”在文中读第二声。
3.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孙中山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情。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故事说得简洁具体, 同时归纳课文的主要内
容(课件出示:主要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


思的事)。
4.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
顺序)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这件事情所在的段落(第2~6
自然段),同时指导他们将课文划分为三个 部分,并用自己的话简要
概述每部分酌主要内容,教师补充: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写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先生只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从来不讲书里的意思。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孙中山大着胆子问先生课文的意
思,之后先生很详细地给他们进行了讲 解。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写孙中山告诉同学们“不懂就要问”
的道理。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朗读法,让学生在自主
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扫清了阅读障碍,同时 也初步建立了对课文内容的
整体感知。
三、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品质
1.快速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想一想自己从中对私塾教学方
式都有哪些感知。
(1)学生交流,课件适时出示私塾教学的视频画面,引导学生感
知“咿咿呀呀”的意思,同时体会私塾 先生的教学方式(板书:只背
不懂)。
(2)指名说说自己对私塾教学方式的看法(不好,连 意思都不懂,
不算是真的学到知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晦容,说说


面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孙中山又有什么想法。课件出示“孙中山想: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私塾教学方式
的缺点(板书:糊里糊涂)。
2.质疑引入:面对这样落后的教学方式,文中的同学们是怎么
做的?孙中山又是如何做的?
(1)学生交流(同学们按照先生的要求只背不想着理解,但是孙
中山却想知道书里的意思), 教师适时板书:不懂就问,同时引导学
生再读课文,说说孙中山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画出 相
关语句,并把自己的理解简单写在句子旁边。
(2)学生读书、图画,并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教
师深入组间进行点拨指导。
(3)组织学生班内交流:
生:我觉得孙中山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我是从第2自然段中他< br>背书特别快的描写中体会到的。他总是比别人背得快,他很聪明,所
以先生对他“连连点头”,这 也是对他的夸赞。
生:我觉得孙中山比别的同学肯动脑筋、胆子更大,先生说做什
么 ,别人就做什么,只有他敢壮着胆子问先生书里的意思。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锯词语“鸦雀无声”(指很安静,一点儿声
音也没有)。
师:如果你是孙中山的同学,看到他胆子这样大,你会怎么想?
生:我会想,这下他完蛋了,先生肯定要用戒尺打他了。
生:我会想,孙中山怎么这么大胆子啊,竟然敢违背先生的意思!


教师简单补充古时候私塾先生严厉教学的故事,同时引导他们猜
一猜文中先生的表现。
生:我觉得先生肯定会骂孙中山。
生:我觉得先生肯定会让孙中山把文章背一遍,要是背不出来就
揍他一顿。
3.引导学生认真 朗读课文第3~6自然段,从文中找出先生的所
作所为,想一想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拿着戒尺”“厉声”等体
会先生的严厉,同时指导朗读先生的话, 注意读出严厉的语气。
(2)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中先生说的话,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从
中体 会到了什么(先生以为这些小孩子还漫到懂得书中道理的年龄,
所以不要求他们理解意思……)。教师适 时引导学生从中明确,孙中
山从小就善于质疑,不懂就问。同时抓住课文第7自然段中的“很详
细、很认真”体会先生治学态度的认真以及同学们对于学习知识的强
烈渴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先生 的话,注意读出此时话中慈祥、
语重心长的语气。
4.再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探寻故事结果。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想 一想孙中山不懂就问
的结果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弄清道理,同时引
导学生 根据板书比较“只背不懂”与“不懂就问”的不同结果。
(2)质疑讨论:难道孙中山不怕挨打吗?引 导学生讨论交流,教
师适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明白其实孙中山不是不怕挨


打,而是为了弄明白道理,挨打也值得,并从中体会孙中山为了探求
学问勇敢无畏的精神。引导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孙中山的话,读时表现
出他“为了学问不怕挨打”的精神。
(3)补充孙 中山长大后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怕牺
牲的精神,让学生从中懂得从小培养“不懂就要问” 的精神的重要意
义。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书、思考、讨论、补充等
多样化学习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进行了对话,从中感受到了补
中山为了探寻书中道理而不怕挨打的 精神,更好地体会到了他身上勤
学好问的美好品质。
四、延伸拓展,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通过本课学习,都有哪些重要的收获(知
道了学问是“不懂就问出来”的…… ),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表述,
同时引导他们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经历,说说自己从孙中山的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遇到问题就要大胆询问、要做一个勤奋好学的
人……)。
2.教师小结: 是啊,孙中山说得好“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学问是学出来的,更是问出来的(补充板书:学问是学 来的,更是问
来的)。
3.课件补充出示几则关于学问的名言警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
齐读句子。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板书设计:
只背不懂——糊里糊涂
3* 不懂就要问 →学问是学来的,更是问来的
不懂就问——弄清道理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只安排了一个课 时,因此,在组织教学上应该有别于前
面三篇课文。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真正读懂、读透文章的内 容,
并从中读有所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做到精讲少讲,将更多的
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 经历与课文语言文字零距离对话的过程。为此,
教师将教学重点落实在感悟入物精神品质这一着眼点上, 以文中对孙
中山所思、所想、所为的具体描写作为抓手,指导学生进行研读,让
他们从中感受到 了孙中山在求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勤学好问的优
秀品质,并从故事的结果中进一步懂得了“不懂就要问 ”的价值和意
义。更重要的是,学生从这一故事中深受启迪,这对于培养他们自身
的良好学习习惯大有裨益。





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
教学目标:
1.培养表达的兴趣和自信,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能够比较具体、清楚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暑假生活经历或见
闻,态度自然大方。
3.养成认真、礼貌询问的良好习惯,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能够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暑假生活内容重点讲述。
教学难点:在交流暑假生活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精彩的暑假生活片段)
教学过程:
一、课件激趣,引入话题
1.课件播放一组“快乐假期集锦”的主题图片,引导学生观图
并说 说自己的感受(图上小朋友们的暑假生活真快乐,他们玩得开心,
也笑得尽兴……),教师适时激趣:孩 子们,看到这些快乐的画面和
灿烂的笑容,是不是也勾起了你对暑假生活的美好回忆呢?
2. 学生交流自己的暑假生活并用一个词来描述自己的感受(快
乐、开心、难忘……),教师小结:看来,一 提起难忘的暑假,我们
便有一肚子的话想说呢!那好,接下来的这节课,就让我们开展一次
有趣 的话题讨论(板书:我的暑假生活)。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借助媒体 课件展示快乐的假期生活
图片,有效唤醒了学生对暑假生活的难忘记忆,从而为后面的话
题交流奠定了积极的情感基础。
二、唤醒记忆,聚焦画面
1.引入:孩子 们,认真观看课本中的两幅插图,看一看图上的
小朋友们分别都在做什么事情。试着用自己的话将画面内 容描述清楚
(课件出示)。
2.学生观图、说图,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图上人物的神态、< br>动作等想象他们的心理活动,同时注意用完整的话概述图意。
生:我从第一幅图上看到了一个小女孩正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在地
里学习锄地呢。
生: 我想给他补充一下,第一幅图土的小女孩学得非常认真,旁
边的奶奶看到孙女这样认真,开心地笑了。
师:你观察得十分细致,注意到了人物的神态,并由此想象到她
的心理活动。再想象一 下,小女孩在学习锄地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有
趣的事情呢?
生:可能刚开始她还不 认识地里的菜,把它们当成草给锄掉了,
后来爷爷慢慢教她怎样认识地里的菜,她才没有犯同样的错误。
师:你是个善于想象的孩子,如果你就是图中的小女孩,相信只
要你一想到这幅画面, 肯定会忍不住乐呢!
生:我从第二幅图中看到一个小女孩坐在摩天轮上非常高兴。
师:你坐过摩天轮吗?还记得自己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吗?


生:坐过,刚开始的 时候我很害怕,吓得连眼睛都不敢睁开.生
怕不小心从高处掉下去了。可是后来我慢慢睁开眼睛,哇,好 神奇的
感觉啊,一切事物都被我踩在了脚下!
师:现在回忆起你当时坐摩天轮的情景,觉得自己的想法可笑
吗?
生:确实感到有些可笑,当时为什么会那么胆小呢?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补充出示两幅图的 内容描述:“我
跟爷爷奶奶学会了做简单的农活。现在我会摘茄子,还会给菜地锄
草……”“爸 爸带我去了游乐园。这是我第一次坐摩天轮,从空中往
下看,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地上的人和车都变小了 ……”
4.谈话过渡:孩子们,图上的小朋友不仅给我们展示了自己最
有趣的暑假生活镜头, 同时还完整地对其进行了描述。不过,老师最
想了解你们有趣的暑假生活,那么,你的暑假是怎么度过的 ?经历了
哪些新鲜事?说出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5.引导学生回顾、整理自己暑假生活中 最有趣的画面,在小组
内与同学一起交流,教师深入小组间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予以
点拨 、指导,注意提醒他们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讲的时候可以借助
图片或实物,让别人更好地理解自己所讲 的内容。同时小组内其他同
学在倾听他人发言时要做到认真、有礼貌,有不清楚的地方等别人讲
完了再进行质疑、询问。另外评评本组内谁讲述得最有趣,推选到班
级参加交流,并简单记录推荐的理由 。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借助教材插图}}入,进一步让学生在观


图说图的 过程中唤醒了更多的生活积累,并让他侗在小组交流的过程
中初步培养了流畅表述的信心。
三、创设情境,展示交流
1.激趣引入:同学们,刚才听了你们在小组中的精彩交流,老
师发 现咱们班还真有不少好口才的孩子呢。不过,谁才是咱们班口才
最好的呢?接下来我们比一比,看看到底 花落谁家。孩子们,你们想
比试一下吗?
2.小组推选出本组内的代表,并请小组长简单说说本组推荐的
理由。
3.开展班级内“我的暑假生活”话题交流活动:
(1)小组代表上台讲述自己的暑假生活, 教师适时再次提醒他们
可以借助图片或实物进行辅助描述,同时注意说清楚自己的暑假生活
中最 有趣的经历。另外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看他们中谁的讲述
更加具体、精彩。
(2)引导 学生对上台进行展示的同学予以点评,教师提醒他们注
意从事情讲述的完整性、生活画面是否有趣精彩、 有没有借助相关图
片或实物使自己的讲述更加具体清楚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还要看
看讲述者 的态度是否大方得体、发言是否洪亮、清晰。
(3)教师根据同学们的评价意见评选出本次活动表现得 更优秀的
同学,予以表扬、激励,同时引导其他同学在今后的口语交际活动中
也要做到大方、自 然,有自信心。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通过评选班级口才最好的同学这一


富于竞争性的活动,有效搭建了展示平台,自然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
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在参与表 述、点评的互动学习过程中,不断
提升了清楚、流畅表达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不知不觉一节课的时间又过去了,孩子们,茌这节课的学习中相
信大家再一次重温了美 好的暑假时光。但是因为时间有限,不能让你
们一一分享自己暑假生活的精彩画面,希望课余时间,大家 可以跟其
他同学说说自己最难忘、最有趣的暑假生活片段。

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教学,因为交流的话题源自学生刚刚经历的真实
活,是他们再熟悉并感兴趣不过的内容,因 而,只要教师善于给他们
创设有趣的交际氛围,孩子们一定可以快速进入交流情境并畅所欲
言。 为此,教师特别注重对趣味学习情境的创设,充分利用多媒体课
件、谈话交流以及评选口才最好的同学 等多样化的方式,轻松营造出
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因此,孩子们真正做到了将简单的交流
话题赋予了鲜活的生活化情趣。另外,在本节课教学中,由于教师还
十分注重对学生口语表达的规范指 导,让他们不仅“敢说”“乐说”,
同时还真正做到了“会说”,从而保证了能够将自己最有趣的暑假生
活画面清晰地描述出来,自然能够有效提升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
力。





习作 猜猜他是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等,培养善于观
察的良好习惯。
2.学习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以及品质等多方面
的描述,反映人物的特点。
3.掌握习作的正确格式,初步培养习作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等表现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从众多的特点中抓住最有代表性的特点对人物进行描
述。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秀习作范文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
1.师生互动,通过提示语竞猜故事人物:
师:他是从石缝里蹦出来的,浑身长满了 毛,有一双千里眼、一
对顺风耳,他有七十二变的本领,还有一件神奇的宝贝——金箍棒。
孩子 们,他是谁?
生:孙悟空!
师:看来这个对你们役有一点难度,老师再来 一个难一点的,听


好了——耳朵大,鼻子长,大大的肚皮真能装,一根钉耙走四方。
生:猪八戒!
师:咦,你们怎么又猜到了?
生:因为老师说了这个人耳朵大、鼻子长,猪八戒不就是这样的
吗?
生:还有,猪八戒的肚皮很大,能装很多食物。
生:最主要的是他还有一根钉耙,猪八戒的武器不就是钉耙吗?
师:看来,你们能够从老师说 的信息中一下子就猜到了故事中的
人物,真不错!孩子们,接下来我们继续玩这样有趣的游戏,不过,
猜的人物可是我们身边的人哟。
2.板书习作话题(猜猜他是谁)。
【设计意图】 此环节教学通过说特点、猜故事人物的方式创设趣
味引入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 自然引出了本
次的习作话题。
二、互动交流,明确要求
1.过渡:大干世 界,茫茫人海,总有一些人会给你留下特别深
刻的印象。孩子们,想一想,那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人,为 什么有的
人你印象模糊.而有些人却能深深地刻在你的脑海中呢?(因为有的
人长得跟别人不一 样、有的人性格跟别人不一样……)教师归纳板书:
外貌、性格、爱好、品质,同时引导学生明确这几个 方面都是能够体
现人物特点的重要方面。
2.引导学生回顾、整理自己课前准备的人物资料, 选择自己打


算让别人竞猜的人物,教师适时提醒他们注意在描述人物每一方面的
特点时,要能够抓住其中最明显的特点(也就是最能区别他与别人的
地方)来描述,譬如外貌方面,不 能眼睛、鼻子、嘴巴、眉毛等都一
一进行介绍。同时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范例,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抓< br>主要特点”的核心要求。
3.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说特点、猜人物”的活动,教师深入
组间了解交流情况,适时再次提醒他们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
述,同时给予点拨、指导,引导他们 注意在介绍人物的时候要一方面
说完了再说另一方面(板书:按顺序、有条理),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br>没听明白的地方等该同学说完再进行提问。
4.开展班内“猜猜他是谁”的活动,引导其他学生 说说自己为
什么一下子就猜出来了,或者猜不出来的原因是什么。教师适时再次
强调“抓主要特 点”进行描述的重要性。同时抓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
人物描述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此环节 教学由猜“故事人物”过渡到猜“身边人物”,
让学生进一步在趣味学习情境中感知了介绍人物的要领, 同时在“说”
的过程中初步培养了表达的条理性。
三、范文引路,自主习作
过渡引入:孩子们,刚才你们在游戏中表现得非常棒,要是能拿
起笔来用几句话或一段 话再写一写这个人物,让更多的人来猜一猜,
那就更有趣啦!有个小朋友是这样写的(课件出示优秀习作范文《猜
猜他是谁》):


优秀习作范文
猜猜他是谁
他,一个聪明伶俐的男孩。一双 黑亮亮的大眼睛透着机灵。一张
能说会道的嘴巴,遇到反对者就叽里呱啦地讲个不停,直到把那个人说得晕头转向为止。
他爱唱歌,成天嘴里小曲儿不断,就连做梦都在唱“哆、唻、咪”。
他还爱跳街舞、打乒乓球、下围棋、玩滑板……因此他在班里还得了
一个好听的绰号——“全能 王”。他也暗自为自己感到自豪。
当然,这么活泼的人也有很安静的时候。他经常在书海里畅 游,
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别人跟他讲什么都听不进去,时而自言自语,
时而哈哈大笑。外婆说 他是“书痴”,外公笑他是“书虫”。他倒是很
喜欢听他们这样喊他,因为在他看来,一个喜欢与书交朋 友的人,才
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你能猜出化是谁吗?哈哈哈,他其实就是我——张若雷,一个活
泼、可爱、爱看书,还有点马虎的男孩。
句段赏析
习作开头简单描写外貌,让人很快建立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略写“他”的诸多爱好,交代“全能王”绰号的来历。
详写“他”身上最突出的特点——爱看书,让人物的形象更
加清晰。
结尾引出“他”就是自己,出人意料。
总评:这篇习作其实就是“自我介绍”的另一种呈现方 式,文章


小作者并没有直接交代人物是谁,而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从外貌、爱
好 、性格等多方面来细致介绍人物的特点,直到结尾方才点明人物,
确实让人在“猜”的过程中获得了不一 样的感受。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范文,看看小作者都抓住了哪几个方面的特
点来介绍人物的。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小作者是从“外貌、爱好、
性格”三个方面来描写的,同时引导学 生再读范文,看看哪些地方写
得最有趣。教师适时聚焦习作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小作者抓住
了人物“爱看书”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板书:有详有略),另
外,体会小作者文章最后揭示人物 的巧妙。
3.学生试着进行习作练写,教师注意提醒他们一要抓住“印象
深刻”的特点,二要 注意开头空两格(补充板书:开头空两格)。同
时巡视了解他们自主练写的情况,及时予以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范文引路法,让学生在练写
之前研读优秀习作范文,直观感 知了“写人物”的要领,从中获得了
有益的借鉴。
四、交流评价,尝试修改
1.指名两位学生(好、差各一位)朗读展示自己的习作,引导
其他同学认真听朗读,猜一猜他们所写 的是谁。根据交流情况,教师
适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猜对了,为什么没有猜对,同时,对他
们的习作进行评价,指出习作中的主要问题(没有抓住印象深刻的特
点、描写有些凌乱不清楚)。 < /p>


2.引导学生按照老师的点评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注意修改后
朗读出来,并在朗 谖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同时引导他们结合范文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补充与 调整。
3.引导学生将修改好的习作誊写到作文本上。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 读、评、改相结合的方式,
让学生通过比较感知,进一步内化了“抓特点、有条理”地进行描写
的要领。
五、课堂小结
孩子们,今天大家的表现不错,能够把熟 悉的人物较准确地介绍
给大家。老师希望你们课下能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只有这样,
你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

教学反思:
这是孩 子们第一次正式地写作文,虽然要求只是几句话或一段
话,但是,对于缺乏习作经验的孩子们来说r无疑 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为了让他们能够在初次习作中培养习作兴趣,教学本课时,教师尤其
注重了 对学习情境的刨设,借助“猜故事人物”“猜身边的同学”等
系列游戏让他们积极参与人物竞猪活动,初 步建立了对人物特点的感
知。与此同时,教师还特别注重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点拨、指导,甚至
是 直接范说,不断引导学生感知写好人物的简单方法,因而,从总体
来看,孩子们表现还不错,能够大致借 助外貌、性格、爱好等方面的
特点写好身边的人物。但是,也存在部分学生不能从人物的众多特点


中聚焦其主要特点进行描写的现象,写由来的片段显得零散且缺乏条
理,这需要教师在 课下要做到有针对性的一对一辅导,让他们对本次
习作要领有所感悟。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学会在读书的过程中摘抄好词佳句,培养感悟文字、积累文
字的能力与习惯。
2.体会成语对于描写人物的重要作用,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
力。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初步掌握朗读技巧,不断提升良好
的语感。
4.通过实 践活动,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同时能够给自己
的兴趣小组取个响亮、有个性的名字。
5.诵读古诗《所见》,感受诗歌中的童趣,丰富古诗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培养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形成语文知识的不断累积。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兴趣小组的特点有创意地给小组取名。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在读书的过程中摘抄好词佳句,培养感悟文字、积累 文


字的能力与习惯。
2.体会成语对于描写人物的重要作用,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
力。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初步掌握朗读技巧,不断提升良好
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交流平台”
1.谈话激趣:孩子们,我们要想长得高长得更结实,都有哪些
办法呢?
生:平时要多吃饭。
生:还不能挑食,如果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很多营养就不能被
吸收,时间长了我们就会营养不良,那样会就影响身体健康了。
生:除了要吃好,我们还要锻炼身体,这祥我们的身体才能真正
结实健康。
师:身体的成长需要营养,那么,我们的大脑成长是不是也需要
丰富的营养呢?
生;是的。
师:如何强健我们的大脑呢?
生:我们可以多读书,获得更多的知识。
生:我们还要认真学习,不懂的东西就要问别人,这样我们才能
真正学到知识。
师:是啊,我 们要多读书,才能不断强健我们的大脑。说到读书,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有效积累知识的小 妙招呢,孩子们,你们想知道是
什么吗?
2.出示“交流平台”中的第一句话,引导学生读一 读并说说它
的出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说这句话写得好不好(好,写出了孩子
们读课文读得非 常认真……)。教师适时小结:这么好的句子,我们
需要把它记在脑海里。但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最好的方法就是
把它摘抄下来。
3.课件继续出示第二句话,引导学生再读句子,说说这句话 好
在哪里,教师适时提醒他们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生活中“更夫”这一
职业的向往,表现作者对 呆板、传统教育的反感。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上两句话,然后将句子认真地抄写
下来 。同时引导他们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要养成摘抄优美词句的习
惯。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 主要借助学生熟悉的话题创设交流情
境,让他们初步建立了“让知识丰富大脑”的意识,同时,在教师的
引领下明确摘抄好词佳句是丰富语言文字认知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词句段运用”
1.趣味引入对成语的学习。
(1)师生互动小游戏:老师做动作,学生通过动作、神态等猜 出
对应的成语(课件出示:摇头晃脑、张牙舞爪),同时小结:别小看
刚才这两个成语,它们可 是把老师刚才的动作非常有趣地表现了出
来。如果我们能将它们合适地运用剥说话、写话的过程中,保准 会让


别人觉得你是个非常有文采的人。
(2)课件出示“摇头晃脑、披头散发 ”等8个成语,引导学生认
真朗读成语,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朗读成语、小组开 火车轮读成语,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读
准多音字“爪”(zhua)。学生齐读成语,注意成语间的短暂停 顿。
(4)引导学生再读成语,看看这些成语都有什么特点,并将自己
的发现与同学交流。教 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这两行成语都是描写动
作、神态、心理的成语,同时引导他们简单交流对成语大意的 理解。
教师补充说明“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口干舌燥”(口舌
都干了。形容说 话太多)等成语的意思,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些成语
对描写人物的具体表现的重要作用(更加形象、生动 )。
(5)指导学生试着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成语说话,进一步体会成
语的作用,教师点拨、指导。
(6)学生再次齐读成语,想象成语所表达的人物情态。
(7)延伸:想一想自己还知道哪些 类似的成语,教师补充出示(眉
飞色舞、笑逐颜开、忐忑不安……)。
2.练习句子的朗读。
(1)质疑引入:平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
达出句子的意思呢?(边读边 想、把部分字词的读音加重……)教师
适时小结:是啊,通过强调部分字词的朗读重音,无疑是突出句子 意
思的重要方式。
(2)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中的三段话,想


一想怎样朗读才能准确地表达出句子的意思。试着根据自己的理解练
习朗读。
(3)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笫一段话中的
“那些花朵”是天真烂漫、渴望自然的 儿童的化身,而“地下的学校”
说明作者认为学校阻断了儿童与大自然的联系,抹杀了儿童的天性;< br>第二段话中“一点儿”这个词语写出了孙中山对书里说的意思丝毫不
懂,正因如此才产生了“问” 的念头;第三段话中的“不懂就要问”
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段话,注意强调句子中的几个词语
的朗读重音。学生齐读句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观察思考与交流指导相结合
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发 现,初步感悟了词语的特点以及句子
朗读情感的处理技巧,并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体会了词句的
特点,进而提升了语言积累的有效性,也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三、课堂小结
语文学习其实就是一个不断丰富与积累的过程,孩子们,让我们
把今天所学到的学习方 法运用到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相信你们会
更多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积极健康 的兴趣爱好,同时能够给自己的
兴趣小组取个响亮、有个性的名字。
2.诵读古诗《所见》,感受诗歌中的童趣,丰富古诗文化积累。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教学
1.话题交流:孩子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干什么?有没有属于自
己的兴趣爱好呢?
2 .学生交流(跳舞、唱歌、下棋……),教师适时引入:因为有
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我们的生活才更 加精彩。不过,老师发现,
我们很多同学的兴趣爱好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成立一些兴趣
小组呢?这样我们就能够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啦。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 爱好,自然引出后
面的学习内容,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兴趣小组取名
的积极性 。
二、探究交流,创意取名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由组合,并由小组成员
推荐出本兴趣小组的组长。
2.指名小组长汇报本组的兴趣爱好内容,教师适时板书(书法、
跳舞、篮球、足球……)。
3.课件出示课本中几个兴趣小组的名称“篮球侠、巧手剪纸组”
等,引导学生说说对这些兴趣 小组名称的理解(好在哪儿),教师适


时引导他们明确在给兴趣小组取名的时候一定要注 意本组的关趣爱
好特点,同时要把名字起得响亮,让人一下子就能记住。
4.引导各兴趣小组合作探究,为本兴趣小组取名,同时简要记
录名字的来由。
5.小组长汇报本组的名字。
生:我们小组的名字叫“一剪美”,因为我们都喜欢剪纸,而且
我们能用剪纸来表现生活中的美。
师:不错,这个名字既让我们知道了你们小组同学的兴趣,更感
受到了你们用剪纸创造美的愿望。
生:我们小组的名字叫“棋逢对手”,别人一听就知道我们小组
喜欢下棋,而且我们的棋艺都差不多呢。
师:真有创意,能够用一个成语作为小组的名字,响亮、大气、
准确!
生:我们小组取的名字叫“书友之家”,我想请大家猜一猜我们
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生:我觉得是爱好读书吧?
生:我认为你们小组成员一定是喜欢书法。
生:对,我们都喜欢书法,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小组应该是我们这
些同学共同的家园。
师:连老师也忍不住要给你们鼓掌啦,一个“家”体现了你们对
这个兴趣小组的喜爱之情。
6 .教师简单小结:孩子们,我们的兴趣小组已经成立了,而且


还拥有了自己响亮的名字, 老师希望你们今后能够把各自兴趣小组的
活动开展起来,这样,我们就能真正在集体中共同成长、共同进 步啦!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采取了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
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 碰撞,既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也
让他们初步感受到了培养健康兴趣爱好的乐趣。
三、教学“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图上的内容(一个小牧
童骑在 牛背上,正准备去捉知了……),教师适时引入:这是一幅富
于童趣的图画,其中还藏着一首小诗呢。
2.课件出示古诗《所见》,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朗读节奏(牧
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呜蝉,忽然/闭口立)。同时
引导他们明确古诗的作者(清代袁枚)。
3.指导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准诗歌
的节奏停顿。
4.指名朗读古诗,教师再次范读指导,学生齐读古诗。
5. 再读古诗,试着理解诗句的意 思,同时展开想象:自己似乎
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6.学 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理解“振林樾”(歌声嘹亮,在
树林里回荡)、“意欲”(打算)、“闭口立 ”(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
在树下),同时引导他们明确诗歌的大意以及所描绘的牧童在林中歌
唱、意欲捕蝉的有趣画面。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出诗歌有趣的画面感。


8.试着背诵诗歌,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
【设计意图】此环节 教学由观图说图引入,让学生建立了直观的
画面感,并在此基础上引入诗歌学习,降低了他们理解诗歌的 难度,
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诵读积累诗歌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 生说说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适时再次引导他们明
确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的重要意义,同时引导他们从 诗歌诵读中体会
童真童趣。
2.教师小结: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到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 br>号,看到你们收获了不少新知识,老师为你们感到开心。相信在下一
单元的学习中,你们会掌握更 多有价值的新知识。






第二单元
4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
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 表达
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
(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 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
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 作,25岁就
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
具一格。他又 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
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 官,但没有实权,
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
情有独钟 ,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
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 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
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 的一部分,其
最高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
观赏红叶的 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
在岳麓山腰 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
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 一人抱不住的枫树,
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
区秀如 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
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 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
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
跟 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
谁愿意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呢?如:
我想请XX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后这位同学有权请后面的同学回答他
提出的问题。
5.预设问题:
(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
寒山、石径。


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
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
第三句是什么意思?
(4)“霜叶”是什么意思?“红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
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 有
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生提问)
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2)“白云生处”说明山 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
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
(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 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
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
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


诗人置身这 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
观赏。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 的心情──“爱”。
(课件: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
人 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
(二月花)
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
了……
是啊,二 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
红艳。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诗人 更重要的是在赞美什么
呢?(请注意“霜叶”的“霜”。经霜打过的枫叶一般都是怎样的?
你认 为诗人在赞美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枫叶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抗
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吗?
五、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
的美景。(多种形式反复读,直 到背诵。)
六、课外作业。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一首好诗是美的,一 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
游览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 吗?

第二课时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 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
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 苏东坡写
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六、指导书写。
1.师写生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 秋天,他离开家乡,
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
大家 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课件显示课
题——夜书所见)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观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
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放
映第三张幻灯片,重点指导生 字词)
3.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
点。
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句诗的意思。
(放映第五张幻灯片,画面中出现两个问题。)
问题一: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


问题二: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放映第六章幻灯片,画面出现参考答案:)老师重点点拨理解:
答案一:诗中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灯明。
答案二: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拓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放映第七张幻灯片)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教学反思:
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
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 ,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学生根本无
法体验。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情< br>境,进行感悟。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目标: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 上美丽的风
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
会发现美、描述 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 939年8月生于上海,
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
编 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
主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 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
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 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
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
梧”。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
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 ,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
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
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 案的、闪闪发
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 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
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
上了 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
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 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
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
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 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
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 ,通过比喻的手法
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 (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 (青灵灵)的树叶

板书设计: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发现)(用比喻手法描写)(赞赏)
水泥道上布满落叶水泥道——地毯
落叶——小巴掌
小雨靴——小鸟水泥道真美

教学反思:
教 学中,我首先通过问学生在上学路上有什么发现,引入新课。然后
让学生通过PPT课件感受上学路上水 泥道的美。把学生带入课文中,
让学生在读中抓住重点句子:“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
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感受水泥道的美。使学生真正感受到
发现美的乐趣和美带给人的快乐。



6 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 “盒、丰”等13个字。能读
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
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
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
件。


3.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
前?
b.有位作 家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
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 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 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
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多读几遍。
4.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读给同桌听听。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
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 理解。
(3)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 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
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
(4)品析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 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
上那样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
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点评。
五、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注:注意区别“飘、漂、票”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3.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 颜料,她
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
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
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
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
花丛中,最想做的事 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
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
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
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 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
让学生说说 :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 _____。小喜
鹊____________,小松鼠____________,小青蛙_____ _______,松柏
_____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 过冬了。”先
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
文中,放在哪 里最合适。
三、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句,让学生 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
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秋天的雨,吹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 我们的
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
地的教学活动作铺垫。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
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带来冬天的消息丰收 欢乐

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散文中优美及巧妙比喻的意境,我以提问的
方式引发学生带着思考导入主题, 给他们逐一看课件和故事,让他们


找一找秋天有些什么景色,并边进行提问:把什么比喻 成了什么?视
频中小朋友们为什么喜欢秋天?引发学生学习并回答:作者把秋天的
雨比做一把钥 匙,秋天有很多的水果,也有很多非常漂亮景色。
但是由于准备不是很充足,缺少了单张图片展示,因 此,学生在理解
秋天的颜色,秋天的气味的方面都不是很顺利。尤其是“把黄颜色和
红颜色给了 谁?(银杏、枫树)没有孩子能回答出来,说明孩子们的知
识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以后在活动之前,我都 应该考虑到前期经验的
灌输,使活动能很好地开展。比如说,秋天的气味方面,我可以让他
们先 闻一下橘子的香味,菠萝的香味……这样,他们就能充分的体验
到秋天的好多气味。
综合本次 欣赏活动,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视频中学
习到比喻手法和欣赏观看的讨论形式,使学生 充分感受到秋天的美。

7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秋的声音是什么?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课前准备:
1.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
2.准备录音机1台、实物投影仪1架。
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
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 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
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
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
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_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 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
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b.指名朗读,当堂展示。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 你听到的声音也
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当堂展示:把自己写 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
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
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
四、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黄叶
蟋蟀
大雁
秋风
……声音美妙
秋天美好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 言文字的兴趣,我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秋天还有哪些特有的声音,并用诗歌的形式
来表现。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自由组合写小诗的过程中,
个别学生还没有完全融入进 去,合作意识不够,另外,学生想象力丰
富,但语言贫乏、口语表达能力也跟不上,导致了“我口难表我 思,


我手难写我想”,这些都是我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
是日后 语文教学努力探索并积极改进的方向。


习作2 写日记
教学目标:
1.能读懂例文《日记一则》,知道例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
2.能借助“习作要点提示”,通过欣赏优秀日记,明确日记在选择
材料方面的要求。
3.能把握作业要求,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日记。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难点: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教师日记本。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日记本四本:猜猜这是什么?
2.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学生传看。
4.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一行正中要写清年、月、日、星期几和天气情况,第二行开头空
两格写正文 。)
5.清楚日记的内容包括哪些。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都可以写。)
6.是不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应该记下来?
(不,应该选择有意义的材料。)
7.小结所写日记的格式、内容及选材要求。今天,我们就来学写日
记。
二、阅读例文,感知写法。
1.这次学写日记,请同学们选择生活中的一件事,要求不但是有 意
义的,而且是能使自己动情的。
2.怎样写好这则日记呢?让我们先来读懂例文吧。
3.学生阅读思考。
(1)这则日记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4.检查阅读思考情况。
5.巧作点拨后,师生共同小结。
三、分组讨论,明确写法。
1.学生阅读“习作要点提示”,思考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
3.检查学生讨论情况。
4.明确写好日记的方法。
(1)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记录。


(2)真实细腻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学生再读例文《日记一则》,体会写好日记的方法,重点体会作
者的真情实感。
四、组织欣赏,引导选材。
1.引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作为作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内容:写一篇日记。要求:
(1)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动情的事。(2)注意表达真情实感。(3)注
意日记格式。
2.展示教师的几篇教学日记。
3.幻灯片出示其中的两三篇日记,看看分别写了哪些事,表达了怎
样的心情。
(这 些日记选材的范围很广,有写人的,记事的,也有写景物的,状
物的,不但内容具体,而且较好地表达了 自己的感情。)
4.知道教师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日记吗?
(1)能够善于观察。
(2)已经养成了勤写日记的好习惯。
(3)多观察、善思考、勤动笔,文章当然越写越好啦 !养成勤写日记
的好习惯,就一定能写出优秀的日记来!
5.从这几篇优秀日记中,你学到了什么?又准备选择怎样的材料呢?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6.学生选择材料,同桌之间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7.教师抽查学生选材情况,并作点拨。
(1)写什么事?
(2)表达怎样的心情?


(3)按什么顺序写?
8.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指导我带着学生 把课本上的习作读了几遍。然后和同学们探
讨了一下日记的格式问题。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我很欣慰,下 次再上
课的时候我会多加一点和同学们的互动时间,增强他们的积极性。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2.知道哪些词语形容哪些季节。用正确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3.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
洁。
4.积累一些描写季节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2.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
洁。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组内交流一下,当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应该怎么做?
2.班里讨论一下有哪些形容季节的词语。
3.使用钢笔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一些春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春天的词语。
2.(出示一些夏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夏天的词语。
3.(出示一些秋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秋天的词语。
4.(出示一些冬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冬天的词语。
5.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学生相互交流。各自说说自己理解词义的方
法。
6.教师在一旁点拨。
三、书写提示。
我们的汉字博大精深,要想写好看的钢笔字,就要注意执笔的姿势和
坐姿。
1.观察钢笔字,你从中学到什么?
2.怎样才能把钢笔字写得规范、端正?
横画要写的平稳,竖画要写的端正,横平竖直,字就会平稳端正。
3.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


4.书写练习,老师边走边看,指出错误。
5.展示、交流、评价。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9个词语。
2.学生看课件和老师一起诵读。
3.小组讨论一下还有什么类似的词语。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先 通过给同学们出一个之前他们不理解的词语来引入新课,
然后和他们一起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些 问题,接着让同学们
通过PPT看到一些关于四季的图片等,让同学们真实感受四季的变
化,把 同学们带入到教材中,并且让同学们自己小组内思考有什么形
容季节的词语,随后全班一起讨论。最后练 习正确的使用钢笔,注意
执笔的姿势和坐姿。








第 三 单 元
本单元的主题是“童话”,共选编 了《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四篇童话故事。同时,本单元还安< /p>


排了综合性学习内容:“习作”“语文园地”以及“快乐读书吧”等训
练内容,旨 在让学生通过编创童话、交流阅读童话故事的收获等形式,
进一步感知童话故事的特点;在对词句段的训 练过程中更好地感知汉
字构字特点,并能初步掌握基本的修改病句的方法。


8 去年的树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融、伐、斧”等7个生字,学会“冷、离 、等”
等1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小鸟和树之间的真挚情 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
信的基础上的,懂得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能够体会小鸟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
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难点:领悟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懂得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
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鸟儿和树的图片;搜集关于“友谊与诚
信”方面的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融、伐、斧”等7个生字,学会“冷、离、等 ”


等13个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故事内容,能够初步感受鸟儿和树之间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出课题
1.课件播放树林中鸟儿快乐嬉戏的动态画面,引导学生认真观
看并 说说自己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鸟儿在绿色的森林中生活得非
常开心……)。教师适时小结:森林是鸟 儿的家,树更是鸟儿朝夕相
处的好朋友。鸟儿因为有了树的存在,生活才能踏实快乐;树因为有
了鸟儿相伴,才会感受勃勃的生机。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
话,讲述的就是鸟儿与树之间的故事 。
2.板书课题:去年的树,引导学生读题并由题质疑(为什么要
写“去年”的树?这棵树有 什么值得写的……),教师简单梳理并引
入:要想解决脑瓜中的小问号,还是跟老师一起走进故事中去吧 。
【设计意图】此环节利用鸟儿在树林中快乐生活的美好画面,引
发学生思考树与鸟儿之间的 密切关系,同时为引出故事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注意借助拼
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自主朗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朗读词语,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 br>导,重点指导读准“等、剩、睁”三个字的后鼻音,同时注意“斧”


读第三声。指 名朗读较好的学生担任小老师带读词语各两遍。
(2)课件再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生字结构和
字形,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煤、燃”两个字都表示
与“火”有关, 所以都有一个火字旁;“柴”是从树木来的,所以“柴”
下面有个“术”……),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注意 借助字形比较、添加
偏旁等方式记住生字。
(3)聚焦本课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引导学生 根据对字形和结构
的感知,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提醒他人注意。教师适时进行范
写指导, 重点强调:“剩”字注意左边“乘”正确的书写笔顺(第三
笔是中间的长竖,最后两笔分别是撇、捺), 同时注意捺画变成点画;
“接”字右半部分“妾”上面的“立”要写得紧凑偏小,下面“女”
的横画最长。引导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同时及时
强调指导部分难写笔画的书写要领。
(4)指名朗读课文,注意在课文中读准字词,同时能够将课文语
句读得正确、流畅,教师适时 进行部分句段的范读指导。
3.质疑引入:孩子们,这篇童话故事分别都写了哪些人物?(鸟
儿、树、树根、门、小姑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张贴鸟儿、树的图
片。
引导学生再 读课文,想一想故事主要写了鸟儿和树之间怎样的故
事,试着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内容,教师适时予以归 纳(主要讲述了
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约定好第二年春天见面后,鸟儿继续为
树唱歌,但 是,树却被人们砍伐并做成火柴燃烧了,鸟儿只好对着灯


火唱歌)。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读、交流、指导、归纳等
综合学习方式,让学生不断进行了字词巩 固,同时,有效提升了规范
书写、课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等学习能力。
三、研读课文,感受友谊
1.质疑引入:故事中的鸟儿和树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非
常 友好,是好朋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自然段中感
受到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的(第1~5 自然段)。
2.认真朗读课文第1—5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最能体现鸟儿和树
之间深厚友谊的句子。
3.学生读文圈画,同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
生:我是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两个“天天”体会到的,说明鸟儿
每天都很开心。
师:你能猜猜鸟儿为什么每天都很开心吗?
生:我觉得是因为她有树这样的好朋友。
师:树喜欢听鸟儿唱歌吗?
生:喜欢,所以他“天天听”都不会觉得腻烦。
师:你能把这一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读吗?摁一想,应该注意强
调哪些词语的重音?
生:我觉得需要强调两个“天天”,这样能突出总是如此的感觉。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师:当鸟儿要飞到遥远的南方过冬时,你从文中又体会到了什


么?
生:我体会到他们都舍不得离开对方,并且约定等鸟儿回来的时
候还要继续唱歌。
师:谁能给我们分角色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两个好朋友依依不
舍的情感?
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注意体会各自的不舍之情。
师:孩子们,因为鸟儿美好的歌声将两个好朋友紧紧联系在一起,
所以他们相约明年春天再见。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5自然段。注意读出两个故
事人物之间的美好友谊。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探究交流法,让学生由问题
人手深入到课文中,读中感受到了鸟儿与 树之间的深厚友谊。
四、课堂小结
第二年春天,鸟儿是不是按照约定又回 来了?后来故事又发生了
什么变化呢?孩子们,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探究故事内容,从中寻找问
题的答案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朗读故事中的人物对


话。
2.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诫信的基础上的,懂得自然万物和
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学习
1.指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 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故事内
容的了解,回顾鸟儿和树之间的深厚友谊。
2.过渡引入:两个好 朋友相互约定——明年春天到来时,鸟儿
还要继续为树唱歌,可是,当鸟儿再次飞回来时,两个好朋友还 能像
以前那样开心快乐地在一起生活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借助简述故事内容的形式, 让学生更为
准确地建立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也激发了他们深入探究故事的兴
趣。
二、探究学习,深挖文情
1.过渡:好不容易到了第二年春天,当鸟儿兴致勃勃地飞回来
时, 可是她的好朋友树却不见了。孩子们,树究竟到哪里去了呢?认
真读一读溧文第6~16自然段中鸟儿与 树根、门以及小姑娘的三次对
话,试着帮助鸟儿找到树的去向。
2.学生交流对树的去向的了 解(砍倒——做成火柴——用光了),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如果你就是这只鸟儿,当得知自己的 好
朋友遭遇了如此的不幸,你的心情会如何?(难过、伤心……)教师
适时引导学生再次研读三 次对话,试着体会鸟儿的不网心情。


3.课件出示鸟儿与树根、门以及小姑娘的三次对 话,指名学生
说说每次对话中鸟儿的心情都是怎样的。
生;我觉得鸟儿和树根对话时,内心一定充满了着急。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的好朋友的去向,所以会非常着急地询问
树根。
师:说得很好,来,让我们把鸟儿和树根的对话读一读,试着表
现出鸟儿的焦急之情。
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
生:我从鸟儿跟门的对话中,体会到了 鸟儿此时更加着急的心情,
因为她特别想马上就见到自己的好朋友。内心一定充满了焦急,同
时,因为知道树已经被砍倒了,她心里肯定又很伤心。
师:是啊,此时的鸟儿,心情 已经发生了变化,既有焦急,又有
伤心,相信你们也能通过朗读传达出自己对鸟儿心情的体会。
指名两位学生继续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师:可怜的鸟儿并没有放弃寻找 朋友下落的希望,可是,小姑娘
的话却让她此时心里又多了一份别样的情感,你们体会到了吗?
生:我觉得应该是绝望,因为树被做成了火柴,而且火柴已经用
光了。
师:是啊,这意味着鸟儿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好朋友了,鸟儿的心。
隋该是多么悲痛啊。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次对话,注意读出对鸟儿心情的体会。


4.课件出示教材中鸟 儿对着灯火唱歌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图并
简单描述画面,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想 一想
自己从中体会到了鸟儿怎样的内心感受?画出相关词句,简单写出自
己的体会。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盯着”“又盯着”两
个词语,想象鸟儿内心对于曾经快乐生活的画面的美好回忆 ,以及因
为再也见不到好朋友的伤心、绝望之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
三个自然段,边读 边想象感人的画面。
5.探究交流:孩子们,故事中的鸟儿经历了千辛万苦,到底是
为了什么 呢?学生交流(是因为去年她和树的一个约定),教师适时
再次出示课文第3、4自然段中鸟儿和树的对 话,指导学生有感情地
朗读,感知鸟儿和树的美好约定。
6.引导学生从鸟儿寻找好朋友的表 现中,想一想自己从故事结
尾鸟儿的歌声里听懂了什么。教师适时引导他们从友谊、从对待约定
的态度等方面进行理解,同时归纳板书(友谊之歌诚信之歌),并让
学生根据板书进行话题交流:怎样的 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教师再次
引导学生懂得友谊是建立在互相信任、诚信守约的基础上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通过抓住故事中的三次对话组织教学,
既让学生准确感知了故事的发展过程,也 从品读、分角色朗读等过程
中不断深入到鸟儿的内心世界,体会了鸟儿对于友谊和约定的坚守。
三、深化感悟,总结课文
1.过渡:一对好朋友原本是可以继续快乐地生活下去的, 可是
却这样生生地经历了生离死别。孩子们,故事读到这儿,你们又有什


么感受 呢?(对砍伐树木的人很痛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文
章作者借鸟儿的歌声表达对于乱砍树木行为 的痛恨以及对于自然万
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希望(补充板书:和谐之歌)。
2.拓展延伸:展开想象,鸟儿飞走了,她会飞到哪儿去?又会
做些什么呢?
(1)学生自主想象、练说,并与同桌进行交流。
(2)指名学生展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次体会鸟儿对人类爱护
自然环境的呼唤。
3.教师小结:鸟儿忧伤悲情的歌不仅是唱给好朋友听的,也是
唱给我们所有人听的。孩子们,让我们记 住这个悲伤、凄美的故事,
努力要求自己不做破坏自然和谐的行为吧。

板书设计:
8去年的树
友谊之歌
诚信之歌
和谐之歌


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缩、努、茎”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大树在成长 过程中情感发生的变化,
懂得对于快乐的理解是会随着成长的过程而发生着不断变化的。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大树在成长过程中情感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懂得对于快乐的理解是会随着成长的过程而发生着不断变
化的。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一:
一、话题交流,引入学习
1.板书“很好”,指导学生朗读词语,说说对这个词语意思的理
解 ,教师补充(比好还好、非常好),同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
时候会产生这样的感觉(看到美丽的风 景、劳累过后休息……)。
2.引入课题: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
“很好”的感知,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感受。同学们,你们想知道
一棵树对于“很好”的理解是怎样的 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童话
故事《那一定会很好》(板书课题)。
3.指导学生朗读课题,注意读出“一定”的朗读重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由熟词“很 好”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让
他们在真实的体验中唤醒愉悦的情感体验,同时引出对“一棵树”关
于“很好”感觉的遥想,自然激发探究故事的积极性。
导入二:


一、想象体验,引入学习
1.质疑想象:孩子们,你们渴望长大吗? (渴望)教师适时引
导他们说说为什么渴望长大(长大了就可以更加自由了、长大了能够
想到哪 里就到哪里……)。教师引入:有一棵大树,跟你们产生了一
样的想法,它一直渴望长大,做一棵能够自 由行走的树,它的愿望实
现了吗?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中去看个究竟吧。
2.板书课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想一想课题在朗读时需要读
好哪些地方 。教师根据学生的感知提醒他们注意强调“那一定”三个
字的朗读重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 教学通过交流“长大”这一话题,让学生由
自己的真实愿望想及“树”的感受,自然激发了探究了解故事 的兴趣。
二、了解故事,明确主线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想一
想故事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自主读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适时出示部分< br>读错的生字并予以指导,重点指导读准:“努”的声母是“n”;“茎”
读后鼻音,且是第一声。
(2)引导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感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
师适时归纳(主要讲述了一粒 种子在逐渐成长为大树这一过程中,不
断体会成长的快乐),同时引导他们深入到课文中,根据“种子 ——


大树——不同变化”这一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教师适时归纳: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子被泥土紧紧包裹,非常渴望能
够站起来。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种子努力长成大树后,渴望能够
做一棵行走的树。
第三部分(第5~12自然段):写树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对“快
乐”的体验也随之发生变化。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一共几次出现了“很好”这
一词语。
(1)学生自读思考问题,并将含有“很好”的句子画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一共出现 了4次),教师引导他们从文中准确
找到“很好”一词所在的句子,课件出示:
A.“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B.“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C.“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D.“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3)引导学生齐读句子,试着比较四个句子出现形 式的异同(这
四个句子都表现出了树渴望拥有的“很好”的感觉,只是后面三个句
子都是以“要 是”开头的假设句),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课文以“那
一定会很好”为主线,串起了种子到大树再到慢 慢变老这一生命过程。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
的方式 ,让学生夯实了朗读基础,也通过抓句子的方式逐渐明晰了课


文的线索,为进一步感受“ 树”的成长经历奠定了基础。
三、探究交流,感受成长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 看从开头的“种子”到结尾时的“木
地板”,文中的“树”前后都有哪些经历?
2.学生交流 ,教师归纳板书:种子——大树——手推车——椅
子——木地板,同时引导他们从文中找出每个成长阶段 在课文中所在
的段落。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含有“很好”一词的四句话,看看“树”< br>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这种想法的。你从中体会到它怎样的情
感?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种子的想法:
生:种子第一次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在它被泥土裹得紧紧的,感到
很难受的时候。
师:如果你就是这颗小种子,你最希望做什么?
生:我希望赶快挣脱泥土,自由自在地冒出来呼吸空气。
师:你有过种子的这种感受吗?
生:有,就是被爸爸妈妈管得特别紧的时候。
师:这样的时候你最大的愿望是佧么?
生:我特别想赶紧长大,然后就能离开家到外面去了,那样他们
就管不了我啦!
师: 你好像说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声,小时总想快点儿摆脱父母的
束缚,觉得那样就自由了(板书:小时候)。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第4自然段找出大树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为什么会产生 那样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抓住“做
一棵会跑的树”体会大树长大后对“很远的地方” 的渴望,同时抓住
第5自然段中的“这棵树的树叶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体会其
追不及待 的心情。
(3)品读课文第7~12自然段,看看当“树”在经历“手推车—
—椅子——木地 板”这个过程,对“很好”的体会都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他们抓住“跑 起来的时候、呼呼
的风声”体会“手推车”觉得“跑来跑去”是一种快乐,“慢慢变老”
时觉得 能够“坐着休息一会儿”是一种快乐,而“越来越”老时则觉
得“躺下”是一种快乐(板书:长大——慢 慢变老——越来越老)。
同时引导他们明确“树”对于“快乐”的理解是随着成长而不断发生
着 变化的。
4.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一说:自己从小到现在,对
于“快乐”的理解是 否也像故事中的“树”那样发生了变化?教师及
时点拨,引导他们进一步明确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成 长。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以“树”的前后情感变
化为突破口,边读边抓住 文中关键词句体会其内心对于“快乐”的不
同感知,提升了品读感悟能力,也初步明确了故事所蕴含的道 理。
四、课堂小结
1.质疑讨论:孩子们,故事的作者只是在写一棵树的成长故事
吗?


2.教师小结:其实文中的“树”是我们人的真实写照,我们不
也一样吗?小时候渴望长大、渴望自由, 长大后总是喜欢满世界地跑
来跑去,觉得那是一种快乐。但是,当我们慢慢变老后,才发现原来
最大的快乐就是能够平静安定地生活着。正因为我们在不断地成长,
所以对于“快乐”的定义也就必然地 发生着变化。

板书设计:
9* 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小时候——长大——慢慢变老——越来越老)

教学反思:
对这篇童话 故事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怎样让孩子们能
够从“树”的经历中体会课题“那一定会很好”所传 达的情感体验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文中聚焦四个含有“很好”的句子,让学生在
反复研读 几句话的同时再回归到具体语境中.不断挖掘出“树”不同
成长阶段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从而感知到“快 乐”的意义在此过程中
所发生的变化。但是,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有做得不够满意的地
方, 那就是教师对于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讲解稍微多了一点,在一定程
度上弱化了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学习目标。 其实,对于童话故事,三年
级学生只要能够从中有所启迪即可,大可不必硬性达到某种高度。这
一点是教师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答”等15个生字,学会“旅、咱、怜”等1
3个生字,认识三个多音字“答、应、几”,理解“悲哀”等词语的
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4.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 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学
会真心帮助朋友,同时从小培养遇事冷静、机智、勇敢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感知朋友间的美好真情,懂得朋友在遇到困难时要真心帮
助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遇到危险时要冷静机智、勇敢面对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关于牛反刍的简单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咱、偷、答”等15个生字,学会“旅、咱、怜”等
13个生字,掌握三个多音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故事的内容,了解牛的习性。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出课题
1.教师讲述故事: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 头,另一只叫红头。
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它们决定玩捉迷藏的游戏,可
是,危 险却不知不觉就发生了。孩子们,你们想知道故事的经过和结
局吗?(想)那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 有趣的童话故事《在牛肚
子里旅行》。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书写并注意生字“旅”的写法,同时读
准字音(声母是边音“l”)。
3.引导学生由题质疑(谁在牛肚子里旅行?怎么会在牛肚子里
旅行……),教师及时肯定他们 的质疑,同时引导他们从故事中寻找
答案。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故事激趣法, 让学生在听故
事的过程中激发了了解故事经过和结果的浓犀兴趣,自然引入了对故
事的探究学习 。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教师读故事,引导学生边听边想想自己从听读过程中对故事
都有了哪些了解。
2 .学生简单交流听读收获(知道了红头遇到了怎样的危险、知
道了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脱险的……),教 师及时肯定学生的感知。
3.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注意借助拼
音读 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4.小组合作,检查字词朗读情况,及时将容易出错的生字或词


语做上标记。
5.检查生字识写情况。
(1)指名小组汇报哪些字词容易读错,教师根据大家的汇报适时< br>重点出示“嚼、咽、怜、拼”等生字,指导学生“怜、拼、咽”都是
前鼻音,“怜、咽”两个字的 韵母要读准。另外“答、应、几”三个
字是多音字,其中“答…‘几”读第一声,“应”读第四声。 < br>(2)课件出示文中生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特点,试着用
自己的方法记住它们,教师适时 引导他们根据字形结构特点进行生字
识记(结合形声字构字规律、汉字添加偏旁、形近字比较等多种方式 )。
(3)教师再次出示田字格中的13个生字,学生交流对生字书写要
领的感知,重点找出 自己认为特别难写的生字,难写的地方都在哪儿。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重点聚焦“旅、胃、算”3个 生字进行范写
指导,其中:“旅”左窄右宽,左边“方”的第三笔横折钩注意横画
部分略向右下 倾斜,钩部分则要略向内收以保证字整体的稳定,右边
部分最后两笔是点、捺;“胃”最难把握的是字的 宽度,要注意“田”
的最后一笔横画要与下面部分等宽,另外这个字的横画之间要注意等
距;“ 算”上、中两部分要紧凑,下面的横画略长。学生自主描写生
字,教师巡视检查并进行重点笔画的书写强 调。
6.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惰况适时指导朗读部分
句段,注意提醒部分字词 的正确朗读。
7.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根据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简要说说
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师适时板书故事中的两个人物(红头青头),同


时让他们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说清楚。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与交流巩固相结合
的方式,不仅让学生 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了字词识写认知的自主构
建,也让他们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巩固了认知,进一 步扫清了
阅读障碍。
三、研读课文,了解牛的有趣习性
1.过渡引入:孩子们,这 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不仅故事内
容本身非常精彩,还藏着一个关于牛生活习性的科学小知识。孩子们 ,
认真读一读课文,看看你们对牛有什么了解。
2.学生再读课文中关于牛的描写内容,思考并与同学交流:
生:我知道了牛是有四个胃的。
生:我想为他补充关于牛胃的知识,这四个胃中的前三个胃都是
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才管消化。
师:你们知道“贮藏”的意思吗?
生:我知道,就是储藏的意思。
师:那么牛吃食物的时候都有什么特点呢?
生:牛先把草吞进胃里,等休息的时候再把草送回嘴里,然后细
嚼慢咽。
教师适时引导他们随 文理解“细嚼慢咽”(慢慢地吃东西),同时
补充有关牛的四个胃的知识(牛属于反刍动物,具有瘤胃、 网胃、瓣
胃、真胃4个胃,在瘤胃内有大量的细菌和纤毛虫,它们可以分解和
消化饲料中的粗纤 维,这是能够给牛大量饲喂粗饲料的主要原因之


一。由于牛的反刍特点,能把吃进瘤胃的 大量粗饲料吐回口腔内再细
细咀嚼,在喂牛时必须使牛具有充分酌反刍时间,以保证饲料的正常
消化)。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故事中蕴藏着的
科学知识,既让他们 获得了科学认知,又激发了学生对故事中红头的
旅行过程的探究兴趣。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懂得了关于
牛的习性的科学小知识 。这个童话故事确实太有趣啦!那么,故事
中的红头到底在牛肚子里经历了一场怎样的旅行呢?下节课我们继
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 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学
会真心帮助朋友,同时从小培养遇事冷静、机智、勇敢等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了解故事起因
1.指名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 容,教师适时进行梳理、补充,
重点引导他们说清楚故事人物的关系以及故事的经过和结果等。


2.质疑;故事中的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去旅行呢?(不小
心被牛吃进了肚子里)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1~7自然
段,找出故事发生的起因,适时引导他们用简洁的话进行 描述(红头
和青头在玩捉迷藏游戏,红头藏在草堆里,不小心被牛连同草一起
吞进了嘴里)。
3.指导学生齐读课文第1~7自然段,注意想象两只小蟋蟀玩游
戏的有趣画面。
【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由对故事内容的感知顺势切人到对故事
起因的了解,既凸显了教学安排的详略,为 本节课的精读“旅行”
经过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又让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故事情境。
二、精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认真朗读课文第8—18自然段,看看红头都经历了怎样的“旅
行”过程,试着根据课文中的描述简要说说它的“旅行”路线。
2.学生交流。教卿适时引导 他们抓住文中的介绍感受红头先后
待过的地点,同时归纳板书:嘴巴——胃部——嘴巴。
3. 引导学生再次认真研读第8~18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描写红
头表现的句子,想一想自己体会到了它怎样 的心情变化过程。
(1)学生交流对红头心情的感知,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找出红头说
的话,抓 住第1、2句话(重点抓住两个省略号)体会“拼命求救”
的强烈欲望,抓住第3、4句话以及“哭起来 ”“悲哀地说”体会其“害
怕、绝望”的心情,抓住第5句话以及“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体会它虽然失去了挣扎的力气但却


开始变得顽强、勇敢 起来。同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幻化成故事中的红头,
再次准确体会它的情感变化过程。
(2)指名学生分别朗读红头说的话,注意读出它当时的心情。
4.过渡:当红头遇到危险时 ,作为好朋友的青头又是怎样做的
呢?孩子们,再读课文第8~18自然段,结合相关句子说说青头的具
体做法。
生:青头首先是努力地想办法来营救红头(师板书:救助)。
师:青头都是如何救助红头的呢?
生:它蹦到牛身上,想把红头从牛嘴里救出来。
课件重点出示第11、13、17三个自然段,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摔
到、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大 声喊、又跳到、爬到、用它的身体
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等词句体会青头为了救助好朋友所表现出来的< br>奋不顾身的精神。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段落,边读边注意通
过强调词语朗读重音的方式体 会青头不顾自身安全想法救助朋友的
精神。
师:为什么红头一开始感到害怕、绝望,但后来却变得勇敢起来
了呢?
生:我觉得是因为青头对它的鼓励(板书:鼓励)。
师:青头是如何鼓励红头的?
生:青头对红头说牛的吃草特点,其实是为了告诉红头不要绝望,
因为它可以借助牛吃草的特点逃生。
师:你不仅善于思考,还善于总结,一下子就说出了青头介绍牛


吃草特点的用意了。
课件出示课文第16自然段,再次感受青头对红头讲的话的重要
意义。
5.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第19、20自然段,看看自己又从中体会到
了两位好朋友怎样的心情。学生交流,教 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各自的
语言描写体会红头死里逃生后的高兴、激动以及青头为朋友终于脱险
了而感到高兴,以及对红共的安慰(板书:安慰)。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青头和红头的对话,注意读出两个故事
人物的不同语气。
【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抓住了“旅行”引导学生进行故事的研
读,并随着故事人物经历了情感的变化,感 受到了故事的惊险有趣,
更为感悟故事主旨奠定了基础。
三、感悟主旨,拓展延伸
1.过渡:红头终于脱险了,我们也为这对好朋友松了一口气。
孩子们,你们觉得红头成功脱险 ,青头在此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
用?(帮助红头分析、寻找办法,并奋不顾身地进行救助……)教师< br>适时引导他们简单评价青头,同时根据他们的评价归纳板书:遇事冷
静、团结互助。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都从这个童话故事中受到了哪
些有益的启示。
(1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既可以从“友情”的角度谈
感悟,也可以从“战胜困难”的角度去理解 。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次


回归到课文中,感受两个好朋友的深厚友情及它们面对困难时的 具体
表现。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如何面
对的, 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次感受故事中青头的美好品质。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借助人物评价、联系生活 实际等方式,
让学生从故事内容的感知上升到对故事人物以及故事所蕴含的主旨
的体悟,实现了 价值观的提升。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跟随着小蟋蟀红头一起经历了一次 难忘的“旅行”,觉
得是不是非带刺激、有趣?回家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把这个故事讲给
爸爸妈 妈听哟,比一比,看谁讲得最生动。

板书设计: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红头 青头
(嘴巴——胃部——嘴巴) (救助、鼓励、安慰)
(遇事冷静、团结互助)


11* 一块奶酪
教学目标:
1.认识“宣、处、诱”等11个生字, 理解“争先恐后、七上八


下”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 变化过程,
同时体会他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美好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准确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懂得具有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美好精神品质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纪律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导入一:
一、谜语激趣,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谜语:“忙碌小兵丁,工事勤又精。力气何其 大,合
作又热忱。(打一昆虫)”引导学生边读边根据谜面的提示,试着猜出
谜底。
2.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谜底(补充出示“蚂蚁”),同时引导
学生根据对谜语的理解,简单说说蚂蚁 都具有怎祥的精神。教师归纳
(勤劳、团结),同时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童话故事的主人公
就是勤劳、团结的小蚂蚁。孩子们,你们想了解故事的内容吗?那就
赶快打开课本,翻到第11课吧。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指导读准“奶酪”(“奶”的声母
是鼻音,“酪”的声母是边音 )。
【设计意图】利用谜语创设趣味导人情境,不仅遵循了孩子的认
知心理,也能够让他们在 初步感知蚂蚁特点的基础上自然引出了要学


习的童话故事。
导入二:
一、话题交流,引出课题
1.板书“奶酪”一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词语,教师适时 提醒
他们读准字音(“奶”的声母是鼻音,“酪”的声母是边音),同时出
示一组奶酪图片,引 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图感受(特别想吃、感觉非
常诱人……)。教师适时激趣:不光你们想吃,小蚂蚁们 见到奶酪也
会馋得流口水呢。孩子们,小蚂蚁们面对这样美味的奶酪,他们会有
怎样有趣的反应 呢?接下来让我们到童话故事中去一探究竟吧!
2.补充板书,指导学生齐读课题,再次强调读准“奶酪”的读
音。
【设计 意图】此环节教学直接由关键词语创设话题交流情境,不
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也让他们瞬间产生了 认同心理,进而渴望
了解蚂蚁们面对奶酪时的反应。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边听边试着简单交流自己对故事都
有哪些了解。教师及时肯定他们对故 事的初步感知,间时引导他们自
主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同时想一想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
2.指名分自然段轮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字词的朗读提 醒,
重点范读指导生字:“诱”读“yòu”,不要读成了“秀”的音节;“舔”
读第三声, 同时引导他们借助动作理解词义;“禁”的韵母是前鼻音,


且在文中读第四声;“稍”是 一个多音字,在“稍息”一词中读第四
声,教师同时用肢体动作引导学生明确词义。
3.指名 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课文
讲了由“一块奶酪”所引发的故事(重点讲清楚故 事的经过、结果),
并予以归纳(主要讲述了一只蚂蚁队长带领蚂蚁们在搬运一块奶酪
时,面对 美味的诱惑,他选择了遵守既定的禁令,从而赢得了其他蚂
蚁的敬重的事),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对故事的 了解,说说故事中的“禁
令”究竟是什么,又是谁定下的。
4.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 抓住课文第1~3自然段,找到
“禁令”的具体内容,同时体会蚂蚁队长宣布“禁令”时能够做到一视同仁,正因为如此,所有蚂蚁才能够争先恐后地参加到搬运粮食的
活动中来(随文理解“争先恐后 ”:文中指蚂蚁们抢着向前,唯恐落
后)。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法, 通过引导学生
进行认真的自主读课,初步扫清了文章认读障碍,也整体感知了故事
的主要内容, 更感知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三、探究交流,感知人物
l.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蚂蚁搬运奶 酪的内容所在段落(4~
l3),同时认真朗读课文第4~13自然段,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奶
酪?蚂蚁们面对奶酪时又是怎样反应的?
2.学生交流对奶酪的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第5、 11两个
自然段感知奶酪“味道香”,同时引导他们从蚂蚁队长以及蚂蚁们对

克服困难名言-司仪词


关于保护环境的标语-空城计剧本


数据管理员-写字楼租赁合同


99宿舍四级查询-景点策划


网络的利弊-领导祝酒词


越来越好-德育处工作计划


端午节作文600字-商品销售合同


不可多得-中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