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绝世美人儿
520次浏览
2020年09月04日 23: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在幸福中成长作文-中秋快乐祝福语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
饰, 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
关图片,介绍自己 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 br>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
族、阿昌 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
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
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1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
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1)着重分析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归纳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
左窄右宽:绒、球、汉、艳、服、扮、读、静、停
左宽右窄:影
左右等宽:粗
(2)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3)学生写字。
(4)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早晨、穿戴、鲜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继
续朗读感悟,进一步地发现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2


1.第一自然段
(1)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读后交 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
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3)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4)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5)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1)“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
各自轻声 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
知道的。
(2)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3)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
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4)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
句子。
4.第四自然段。
(1)这所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2)我们参观了 这所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
的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 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拓展延伸
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写一写。
(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图书室里、教学楼前、大树下)
板书设计: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穿戴不同 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 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3




4


2 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节。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 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印度诗人泰
戈尔的《花的学校》,板书课题。齐读 课题。
3.简介作者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 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
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 个人》《家庭与世
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
13岁即能创作 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
至1911年 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
遗言《文明的危机》。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荒 笛 罚 假 赏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 青——猜
B.换偏旁记忆的字:汤——扬 汪——狂 劈——臂
3.读读写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思考每一部
分讲了什么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2):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部分(3—5):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部分(6—7):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8—10):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部分(1—2)。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味语言的精妙。
(1)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①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6


②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③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①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②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③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④“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部分(3—5)。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①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②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部分(6、7)。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①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②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一句的?
③“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④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的?
⑤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部分(8—10)。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①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
②“那儿”是指哪儿?
③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④在作者看来,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拉哪个度、感悟、想象。
5.小结。

7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
交流。
板书设计:
2 花的学校
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花孩子 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 真可爱
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8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背、圈”。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
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 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
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 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可查字典,查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先做
上标记。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 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
出问题的故事。)
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 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
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
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 五权宪法》。他首举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的教学与现在的学校教学有什么不同?

9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 所以才发
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 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中山
的学习背诵是“连连点头”,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读 书没有什么用。孙
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 用语
说明了什么?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 子”等词语
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 br>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接着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围绕上面的词语展开讨论研 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
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
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4.学生质疑 :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
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 :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 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
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 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
精神。)
三、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 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有什么用呢?”这
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 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是别的
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 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
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 求、期待的语气;“我
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10


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①孙 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
“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 ,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
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 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
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 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
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板书设计:
私塾读书 像唱歌
唯有一人 壮胆问 边学边问
3 不懂就要问 学生惊呆 静无声
戒尺拿起 厉声道 收获多
先生细讲 学生听


11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教学目标:
1.有表达的兴趣和自信,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要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态度自然大方。
3.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与所讲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播放动画短片——《图图的假期》,从短片中你知道图图在假期间都做了些什么
吗?
2.教师谈话:小朋友,刚刚过去的暑假,你是怎么度过的?经历了哪些新鲜事?有什么
感受呢 ?和同学分享一下吧!
3.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我的暑假生活 ”。教师板书“我的暑假生活”。
二、师生交流
1.指导学生看一看课本上的插图和对应气泡里的文字:图上画的小朋友暑假 里都在干什
么?你在暑假里做过这些事情吗?是怎么做的?还做过其他的事吗?怎样把做这件事情的经过描述清楚呢?
2.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听,并评价。
3.教师表扬表达清晰、态度自然大方的学生。
三、举例训练
1.教师课件出示一位小朋友的暑假生活照片。
2.自由说一说“他”的暑假生活。
3.小组交流。
4.全班展示,教师点拨方法,怎样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重点讲。
四、学生交流
1.学生先想好要讲的内容,自己想一想该怎么说。(提前把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准备好。)

12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暑假里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把你的 感受讲给小伙伴听听,可以
互相提提意见。
3.四人小组交流。和同学交流的时候,把自己 的经历讲清楚。讲的时候,可以出示预先
准备好的相关的图片或实物。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重点讲 述。
4.各组推选代表到班上交流。
5.评一评,谁说得最好?
6.选出今天的“表达小明星”。
五、活动总结
1.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 知道了同学们的暑假生活丰富而多彩。有的同学暑假里不忘
记读书学习,有的玩电脑,有的和爸爸一起学 习游泳,有的还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也有不
少同学和老师或爸妈一起游览观光……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2.你认为谁的暑假生活过得有意义?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
我的暑假生活
旅游 学电脑 快乐
学书法 帮爸妈做事 有意义


13


习作:猜猜他是谁

教学目标:
1.弄清习作要求,按要求作文。
2.学习写人习作的基本方法。
3.写作的时候,注意格式要规范。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猜人物游戏)
1.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猜猜他们是谁?
出示两张图,他们是谁?你是怎么认出他们的?
看来大家都很熟悉,因为他们极具特点的外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图上主人公的特 点一目了然,如果是一段文字呢?你能不能从中捕捉主人公的外貌特
征从而猜出他是谁?试试看。
出示文字,你是根据哪些信息猜出来的?
示例:他悄悄地走了过来,全身灰色,脸上还有一条 长长的伤疤,贼溜溜的眼睛,缺了
一块的左耳,还有大嘴巴里面缺了一块的牙齿。他戴着一顶有黄色补丁 的帽子和一条黄色围
巾,他是青青草原最聪明却又是最倒霉的一只狼。
3.过渡:你看 ,描写一个人的外貌特征多重要啊!简单的几句话就能把一个人的形象勾
勒出来,让我们一猜就准。
二、初次创作
1.我们呢?朝夕相处了两年多,一定也有同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不 能也通过
外貌描写刻画一位同学的形象,也让大家来猜一猜。
2.读一读课本上的例子,想一想,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提示:外貌、爱好、典型事例……

14


3. 自己选择一个想要写的人,想一想,他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让你印象深刻?选择一两点,
写下来。
注意:写的时候,要开头空两格。一定要抓住他(她)的特征,描写他(她)的与众不
同之处。不可以 写出他(她)的名字。
4.根据上面所说的,自己列一个写作提纲。
三、自由习作
1.学生自由习作。
2.写完以后小声读一读,看看句子是否通顺。

第二课时
一、小组交流
1.在小组内交流,互相猜一猜写的是谁。
2. 成员进行点评,看看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所写人物特点是否突出,有没有
更好的写法,哪些地 方可以修改、补充。
3.自己修改习作。
二、全班交流评改
1.请小组派代表读给大家听,看看谁能猜出来。
小组代表朗读片段,其他人边听边想:仔细听,你猜出是谁了吗?你是根据哪些信息猜
出来的?
2.选择1—2篇例文,实物投影呈现片段,边读边改:认真想,你能提些建议,帮助他
描写得 更准确吗?
3.集体修改。
三、再次修改
1.看自己的习作,根据所学经验,再次进行修改。
2.誊写作文。
习作例文:
猜猜他是谁
他留着短短的头发,一双小小的眼睛,目光非常有神,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镶着 金边
的小眼镜儿,一张樱桃小口总是振振有词。

15


他是一个智慧少年,学习成绩一直在我班名列前茅。但是,最近他在学习上有些松懈,
成绩有些 退步。
他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好动。有一次数学老师正在讲课,同学们都专心听讲,只有他东
瞅瞅、西看看,还不时弯下腰掏书包。老师转过身来,不动声色的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
肩,把他叫了 起来严厉地说:“专心听讲,小动作不要太多!”只见他大惊失色,马上坐好。
过了一会儿,他又把手伸 进桌子下面,好像在玩什么东西,他的所作所为又被老师发现了,
老师走到他的身边,耐心地教导他:“ 别玩了,上课走神一分钟,下课学习10分钟也补不
回来!”他低下了头,开始反省自己所犯的错误。
这就是我要向你们介绍的人,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16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习精彩句子的写法。
2.学习写人物外貌、神态的成语。
3.掌握朗读技巧和方法。
4.熟读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自由朗读“交流平台”中的两个句子。
2.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两个句子写得好吗?好在哪里?
3.小组交流。说一说,议一议。
4.指名说一说。说完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提示:第一个句子是一个拟人句,把鸟儿、蝴蝶等都当人来写,它们都在听同学们读课
文,这样写既生动 形象,又能突出同学们读书读得好。
第二个句子,把自己写作一个更夫,做更夫的事情,很有新鲜感。
5.有感情地齐读这两个句子。
6.在积累本上抄写这两个句子。
7.总结:阅读 时,有些精彩的句子能使我们读来很有新鲜感,能让我们怦然心动,能够
激发我们的想象力,给我们带来 启迪等。我们要善于捕捉这样的句子,积累这样的句子。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第一题。
1.学生自由读一读第一题的成语,想一想,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读,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听,并评价。
3.师指导难读的字,如“张牙舞爪”的“爪” 读zhǎo,“面红耳赤”的“赤”是翘舌
音,“口干舌燥”的“燥”是平舌音。
4.指名回答,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提示:这些成语都是表示人的神态和动作的。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用到哦!

17


每个四字词语中,都有一组近义词,前面四个词是第一、三两字为一组,后面 四个词是
第二、四两字为一组。
5.指名开火车读一读成语。
(二)学习第二题。
1.自由朗读这三个句子。
2.小组内互读,并讨论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提示:朗读的时候,要把感情代入其中,假设句子中的角色就是自己,不同角色的人物
应该用不 同的语气来读。
注意重音,突出句子的意思。如第一句中的“真的”要重读,第二句中的“一点儿”要
重读,第三句中“就是”要重读。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朗读,比一比,哪一个小组读得好。
4.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三)学习第三题。
1.请一个学生读一读这一题的要求。
2.学生看一看课本上的例子。
3.调查一下,班里学生都有哪些兴趣爱好。
4.将班里的学生对号入座,把有相同兴趣的学生归类到一个小组。
5.小组成员讨论商议,给自己的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注意:所取的名字要能体现出兴趣的特点,并且让人印象深刻。
6.商量好以后,用一张好看的卡纸写下自己小组的名字。
7.全班展示自己兴趣小组的名字。
8.评一评,哪个兴趣小组的名字取得最好。
三、日积月累
1.同学们知道古代的孩子都干什么吗?有一位诗人,在路上遇到一个小童,觉 得很有趣,
于是把这个小孩写进了诗里。这位诗人是清朝的袁枚。(简介袁枚)
2.能让诗人如此喜欢的一个小童,他在干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古诗《所见》,了解一下
吧。
3.读完古诗,有谁知道,这个小孩在干什么?(放牛)
4.他一边放牛一边干什么?(唱歌)

18


5.理解古诗的意思。先自己结合每个字的意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最后指名学生 在全班说一说。
6.是什么让这个小牧童停止了歌唱呢?(因为他听到树上有蝉在叫,想去捕捉那只蝉 ,
所以突然不唱歌了,凝神听蝉鸣声在哪里。)
7.你喜欢这个小牧童吗?为什么?
8.小结。这是一首五言绝句,短短的20个字,把小牧童放牧的生活描绘得生动有趣,
表达了诗人对 小牧童的喜爱之情。
9.齐读古诗,背诵古诗。



19


4 古诗三首


第1课时:学习《山行》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4.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深秋,天
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 走来,今天
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的读音,理解“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字词的含义。
小结:这首诗 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
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 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地品味它,一定
会有新的发现。
三、再读感悟,背诵古诗

20


1.边放 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
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 ,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
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 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
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 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 来吗?
(齐读)诗人写得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由背)
四、指导写字
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五、拓展活动
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 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
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 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
能遵循客观实际,
2.背诵、默写《山行》。
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 石径斜 人家
近景:枫林 霜叶

第2课时:学习《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秋天景色吗?

21

深秋美景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
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
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 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
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 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
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 醒注意后鼻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学生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2)引出生字教学:赠 刘 盖 菊 残 犹 傲 君 橙 橘
相互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
中 描绘了哪些景物。这首诗的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出示两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些?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 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
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2)菊残

22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适时出示图片)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
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
4.引出诗句:看来 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
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 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
爱秋天。
5.齐读古诗:现在再 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
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平常你都是如何背诗的 呢?你有什么好
的方法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赠 刘 盖 菊 残 君 橙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教师补充总结。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枫桥夜泊》(唐·张继) 《秋词》 (唐·刘禹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荷 菊
秋之美
橙 橘


23


第3课时:学习《夜书所见》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诗趣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两大瑰宝。之前 ,我们也已经学习、
积累了不少唐诗宋词,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吧。
2.学生展示《山行》《赠刘景文》《所见》等诗词。
3.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古 诗——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请同学们伸出右手
的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诗的题目。
4.板书诗题——夜书所见
二、解诗题
1.一首诗的题目就是这首诗的眼睛,透过 这双眼睛我们能看到诗的灵魂,请同学们自读
课题,想一想你能从诗的题目中知道些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
时间——夜晚
书:写
所见:所看到的
重点强调——诗中的“书”,在这里当动词“写”来讲。
3.适时介绍作者叶绍翁。
叶绍翁:南宋诗人,最有名的诗是《游园不值》,流传千古的名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 来。”
三、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朗读情况,适时正音。

24


3.读给同桌听一听,看看有没有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四、品一品,知诗味
1.同学们读了古诗,谁能说一说诗中写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深秋)
2.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再读古诗,把这些词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出来。
3.小组间交流。
4.集体交流。指名说一说。
(梧叶、寒声、秋风、促织) < br>学生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古诗的注释,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并适时引导学
生谈对这些 词语的认识。
5.教师引导:是的,诗人叶绍翁就是抓住了秋天的梧叶、寒声、秋风来写秋天的,一下
子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个阴冷、萧瑟的深秋时节。
(板书:景——冷)
6.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并出示前两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学生补充填空:
一阵阵( )吹动( ),发出( )的声音,让人感到( )。
7.此情此景,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作者形象?
(孤苦、忧愁……他最想念的就是家)
教师点出,这就叫——思乡之情。
(板书:思念家乡)
8.于是,此情此景,独自一人在外的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写出了这样的诗句: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学生读,读出此时作者的悲秋、思乡之情。
这就叫——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
9.可是,叶绍翁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能把秋愁写 得淋漓尽致,更在于,他能让自己
从秋愁中跳出来,发现生活中别样的美。
你们瞧,作者走出了屋子,放眼望去,他看到了什么?
——“一灯明”
这是什么呀?(这是小孩在打着灯笼捉蛐蛐呢!)
于是,作者笔锋一转,写到:“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5


学生读,体会此时作者的惊喜。
10.作者为什么如此肯定,这“一灯明”就是儿童在挑促织呢?
(因为他小时候也在夜晚打 着灯笼抓蛐蛐。他此时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
的朋友,想到了自己的家。)
童趣萦绕心头,让作者感觉如此温暖、如此亲切。这是一种暖暖的思乡之情。
板书:事——暖
五、品一品,悟诗韵
无论是深秋景色带给作者的冷,还是童年童趣带给作者的暖,都寄托的是 作者对家乡浓
浓的思念之情。
1.小组合作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律美。
2.你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这首古诗,把它也纳入你的积累库。
3.你可以和着熟悉的调子,唱一唱这首古诗,感受诗的意境美。
板书设计:
景——冷
夜书所见 思念家乡
事——暖



26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读写 “印、规、铺、迟”等生字,理解“明朗、
湿漉漉、熨帖、规则、凌乱”等词语。
2.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感受秋天的水泥道上的美丽,体会作者的心情。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读写“印、规、铺、迟”等生字。
2.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感受秋天的水泥道上的美丽,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湿漉漉、熨帖、规则、凌乱”等词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挂图、法国梧桐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一叶落而知秋,铺满落叶的水泥道路上会是怎样的景象 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去欣赏秋天的美吧!师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理解课题含义。
“金色巴掌”是指的什么?(文中是指“水泥道两边的法国 梧桐树的落叶,它们像一个
个金色的小巴掌。)
3.“铺”是个多音字,引生注意积累。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生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你难理解的词语,读出文章的感情。
2.检查预习情况。
(1)我会读

27


洼 印 凌 增 棕 靴
(2)我会写
铺:左右结构,不能少写一点。
泥:右边是半包围结构,竖弯钩要写规范。
晶:品字结构,上面一个日要写扁一些,
印:左边的部分不要少写一横。
迟:“之”字底要舒展。
(3)我积累
明朗 湿漉漉 熨帖 凌乱 增添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我”在一段落 满梧桐树叶的水泥路上的所见所想,表达了“我”
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读完课文,你产生了什么样的疑问呢?
预设:(1)为什么“我”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它美在哪里?
三、熟读课文,积累优美句子
1.熟读课文,把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录在摘抄本上,并且多读几遍。
2.写一写。在田字格中把本课的生字词语各抄写两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
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复习认读。
2.回顾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我”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它美在哪里? 3.生自学课文第7—10段,边读边思考上面的问题,在文中勾画出写水泥道的美的句子,
和同学 之间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二、精读课文
1.美在晴朗的秋日里。
(1)师出示句子:
啊!多么
明朗
的天空。

28


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2)指生读这两句话,读出惊奇、高兴的语气来。
(3)生自由发言,交流读这两个句子的收获。
(4)师点拨:
“明朗”一词怎么理解?能不能换成“明亮“?为什么?
2.美在金色的落叶中。
(1)师出示相关句段: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 发光的地毯,从脚
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 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
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 尽头……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
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指生读这两段话,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3)班级展示交流结果,师适时点拨。
a.理解“熨帖”“规则”“凌乱”“增添”等词语的含义。
“熨帖”(yù tiē)是一 组多音字,意思是贴切、妥帖;也可以理解为舒服。在本文中
是指梧桐叶很服帖粘在水泥道上。
“凌乱”一词在字典上的含义是“杂乱而无条理”,在本文中则是指梧桐树叶随意落在
地上,排列不整 齐。
b.(大屏幕出示金色的小道和金黄的梧桐叶)
师:作者把这条铺满金黄色梧桐叶的水 泥路想象成一条金色的地毯,把这一片片梧桐叶
想象成一个个金色的小手掌,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 泥道和梧桐叶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请发挥你的想象,仿照上面的句子,也来写一写呢?
练习1:水泥道像
练习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像
3.美在欢快的脚步下。
欣赏了水泥路的美丽,连我们也要忍不住上去走一走了。真羡慕作者 啊,看看他走在水
泥道上的真切体验吧!
(1)师出示句子:

29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
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2)生齐读这一段,边读边体会。
A.“我”为什么要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 细地”数着?试着读出作者的心
情。文段中还有哪些词语也可以看出来?(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B.文中把 比作 ,写出了自己走在这条路上的欢快心情。
三、发现身边的美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真美 ,这是多么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都看到了
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四、推荐阅读
汪曾祺的《自报家门》原文。
板书设计: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
美在晴朗的秋日里
美在金色的落叶中 赞美秋天
美在欢快的脚步下


30


6 秋天的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缤”等10个生字。会写“盒、颜、料”等13个字。能读写由生字组
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
如 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a.学生自由朗读。
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31


d.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e.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2自然段。
a.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b.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秋天的色彩)
c.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 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
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d.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
可。)
e.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一样,说得那样有
趣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五、拓展练习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
2.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
分。
2.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32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引述 :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
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 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
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
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
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
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
友 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 :你还知
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 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
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 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
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四、总结感受,拓展活动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
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33


a.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
b.然后集体交流。
3.引导学生拓展: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
课件出示示例:它把黄 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
的炎热。
板书设计:
6 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
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带来冬天的消息



丰收

34
欢乐


7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妙。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前准备:
课件,布置学生搜集秋天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秋天的景物图片,我们一起看看。
怎么样?
秋天太美了。其实秋天不仅有这么美丽的景色,还有美妙的声音。有位作家就把这声音
写成了一首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他的诗——板书:听听,秋的声音。齐读课题。
比较:与“听,秋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课题用两个“听”,是要仔细地听,认真地听,安静地听,才能
听到秋的声音。)
二、初读诗文
1.请大家轻轻打开语文书第7课。请看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和第5、6课 有什么不
太一样?那与第4课古诗又有什么不同呢?
(让学生认识现代诗,了解诗节。)
2.那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听读课文。(出示课文朗读示范)
3.学生练习朗读:
a.分组读。(1—4组分别读1—4小节,男女生分别读5—6小节。)
b.全班读,矫正“叮咛、音乐厅”的读音。
c.配乐朗读。


35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学生自学课文,老师给你一点提示:
自己小声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 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碰到不懂的可以翻
翻工具书,问问别人。
2.作者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请用笔画出来。板书。
3.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最喜 欢的那一节读读,边读边想像,你好像看
到了什么?同桌互说。
(1)品读第一节
问:a为什么喜欢?你好像看到什么了?黄叶会怎么道别?
b.这么美妙的声音背下来了吗?指名,齐背。
(多种形式的读,读熟,为后面的仿做准备。)
(2)品读第二节
我们一起来听听。听蟋蟀声。读出你的喜欢。评读。
(3)品读第三节大雁句
这句中有没有不懂的?大雁会对它的好朋友叮咛些什么呢?
每天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对你怎么说呢?(指名说)
妈妈一遍又一遍地说,这就叫“叮咛”。那大雁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又会对它的好朋
友叮咛些什么呢?
留在这儿的好朋友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这就叫“暖暖的叮咛”。齐读。
(读好“暖暖的叮咛”是学生理解字词的需要,也是为感受“秋的温暖”作铺垫。)
(4)秋风句
为什么喜欢?丰收了,田野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读出你的感受。
四、仿写诗歌,升华理解
1.读第一、二、三小节。
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好像来到了大自然,看到了一望 无际的田野,看到稻子成熟了,
在对着我弯腰;甘蔗成熟了,在向我点头;果园里,苹果、梨子、桔子、 葡萄都在向我微笑;
还有呢,黄叶正在与大树告别;蟋蟀正在说,再见了阳台;大雁正在叮咛白云哥哥, 别冻着
注意保暖……多么美妙多么温暖的秋的声音啊!一起来读读第一、二、三小节。(配乐)
2.引读第四、五节。教师配乐范读。

36


评读。谁愿意像老师这样读读?
知道老师读这段时为什么越来越喜悦,越来越高兴吗?
是啊,从每一片叶子,每一朵小花,每一滴 汗水,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我们都感受到
了秋,感受到了秋的声音,感受到了秋的美丽、秋的丰收、秋 的温馨和喜悦。让我们带着这
种温馨与喜悦一起再读读第5节。
(让学生在体会老师读的 过程中,感受秋的美丽、秋的丰收、秋的温馨和喜悦。这种感
受让学生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
3.秋的声音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每位同学都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再仔细去听听秋的
声 音。想想看,秋天还会有哪些声音?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声音,仿照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写下来。
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这是学生对“秋”的深入体会,也是体味语言、运用语言、积淀语言的契机。)
4.小朋友都很 有心,都用心体会到了、用心听到了各种各样秋的声音。是啊,秋的声音
也在每一个石榴上,在每一…… 大自然处处有秋的声音。难怪作者说:(师引读第六节)。
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开心吗?一起再读第六 节。
五、总结
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 再次来感受秋
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配上音乐一起读读整首诗,会背的可以背。
板书设计:
黄叶 道别
蟋蟀 告别
7 听听,秋的声音 大雁 叮咛
田野 歌吟
……



37


习作:写日记

教学目标:
1.了解日记里可以写什么。
2.知道日记的基本格式。
3.树立写日记的意识,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写过日记吗?谁 喜欢写日记呀?写日记有用吗?写日记真的有那么
难?应该怎样写日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些 问题。看看学完之后对你们有没有一
些帮助。
二、阅读例文,感知写法
1.怎样写好这则日记呢?让我们先来读懂例文吧。
2.学生阅读思考。
(1)这则日记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3.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作补充。
4.巧做点拨后,师生共同小结。
三、分组讨论,明确写法。
1.小组讨论:
(1)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提示:重要的事情记下来,以后可以查看,俗话说的好:“好记性 不如烂笔头。”有意
义的事情记下来,对自己是个教育。写日记也是积累作文材料,作文练笔的好方法, 经常认
真地写日记,就不愁写不好作文了。
(2)日记里可以写些什么?

38


提示:日记的内容包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都可以写。
师提问:日记是不是把一天中从早到晚发生的每件事都按照顺序记
录下来呢?(应该选择有意义的材料。)
(3)日记的格式是怎样的?
提示:第一行正中要写清年、月、日、星期几和天气情况,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
2.检查小组讨论情况。
3.明确写好日记的方法:
(1)选择有意义的事情,把所记的事情写具体。
(2)真实细腻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日记的格式要正确。
四、学生写日记,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小组交流
1.写好日记后,先自己检查。
2.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读一读,发现错误及时修改。
二、全班交流
指名读比较好的日记,师生共同评议。
(重点看格式对不对,选的材料好不好,写清楚了吗,通顺与否)
三、总结
1.学生自己修改日记。
2.师小结:写日记的好处很多,我们要从小养成每天坚持写日记的 习惯。这样,我们学
习用笔记录自己的生活,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生动、丰富。
习作例文:
9月28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放学回到家,弟弟刚从奶奶家回来,我正要放下书包写作业,弟弟就对我说:“姐
姐,姐 姐,你先不要写作业,听我给你出个谜语吧,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我说:“好啊,
你出吧!”
弟弟说:“头上一个眼,嗯嗯,后边的想不起来了。你先等一等我……”说完就又往奶

39


奶家跑了,不到五分钟就又跑回来了,弟弟对我说:“姐姐你 听着啊:头上一个眼,腿上一
排牙,回家先求它。你猜猜这是什么?”这么简单的谜语我当然知道是什么 了,我就没有直
接说出答案。于是我却装作思考的样子,弟弟歪着头看着我,停了一会我说:“是不是钥 匙
啊?”弟弟说:“姐姐你真聪明,一猜就猜对了,谜底就是钥匙。”
你知道刚才弟弟跑去奶 奶家干什么了吗,后来我听奶奶说弟弟是去问爷爷谜语的后两句
了,他给我出的时候忘记了,赶紧跑去奶 奶家问爷爷后两句是什么了,我这个弟弟还真是太
可爱了。





40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词语常用的方法。
2.会运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
3.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
4.学习书写的姿势和基本方法。
5.会背会写“日积月累”中的四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出示问题: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样做?
2.四人一个小组,讨论交流,回顾平时学习词语的好方法。
提示:在说某一方法的时候,最好能举一个相应的例子。
3.指名小组在全班交流。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第一题。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关于秋季的诗歌和课 文,诗人和作家笔下的秋是多彩的、明媚
的……除了秋季,我们地球上的一年四季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 现在化身小作家,想一想,
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吧!
2.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中 的例子——形容春季的词语。想一想春季你见到过哪些风景,
还有哪些词语也可以形容春季?
3.指名说一说还有哪些形容春季的词语。
提示:万紫千红、百花齐放……可以是二字词语,也可以是四字词语,要能描述出季
节的特点。
4.仿照上述例子,拿出笔分别写一写形容夏、秋、冬季的词语,看谁得写多。(注意:
所写词 语要能体现季节特点。)
5.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写的词语,可以适当进行补充。
6. 比赛。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你写的形容夏、秋、冬季的词语。看一看哪个小
组说的又多又好。

41


7.小结。指导这些好词语在写作的时候可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里去。
(二)学习第二题。
1.学生自由读题。
2.指名学生读这两个句子,并猜一猜加点字的意思。
3.小组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理解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指名汇报,教师点拨。
提示: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这是理解词语的重要手段);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③通 过想象理解词语;④查找工具书理解词语(工具书包括字典和书下注释);⑤运用动作
理解词语(此方法 适用于低年级);⑥采用词语说话理解词语;⑦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词语
(如果学生读出了相应的语气, 也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⑧还有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
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
5.举一反三(列举几个相似的例子,练习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书写提示
1.让学生摆出 平时书写姿势,教师随机抽看,点评,指导规范坐姿。(根据坐姿、执笔
姿势等评价)
教师强调,进入三年级,使用钢笔,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
洁。
2.规范执笔姿势和坐姿,让学生再次摆出书写姿势,看看还有谁不会的,进行纠正。
3.让 学生看到课本上“书写提示”里的田字格部分,认真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分析
每个字的笔画在田字格 中的占位。
4.学生小组内讨论,结合右边的气泡里的提示,分析每个字应该如何写好。
提 示:(1)横画要写得平稳,竖画要写得端正。横平竖直,字就平稳端正。(2)左右
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上下结构的字注意字体的协调。
5.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6.学生自由书写生字,注意写字姿势要正确。
四、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日积月累”中的四字词语。
2.说一说,这些词语都是写什么的?(都是描写秋天的词语)
3.每个学生分别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42


4.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句子。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完后点评。
5.全班齐读四字词语。
6.把这些词语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43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针对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谈感受。
3.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 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
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所产生的幻想,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
生的笔下,有一 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
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 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
交加的大年夜。(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
冷,小女孩还在街上 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
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 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 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
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2.齐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思考: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

44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 着脚
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
漠,痛苦孤 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
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 她的。)
4.找学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
再 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5.指名配乐朗读。(播放《天鹅》)
6.如果你 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
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 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
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
感受到女孩现实 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
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 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
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 ,越是衬托出
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
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 问题。
2.课件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
着她奶 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
部分,画出来。

45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
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
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 br>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
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冒出火焰来了!
(2)她又擦了一根。
(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
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 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
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 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
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 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
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 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
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 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
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 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
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 种的
“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六、拓展延伸
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 学
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

46


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
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100多年过去
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板书设计:
8卖火柴的小女孩
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命运悲惨

教学反思:
我们除了 落实“从小女孩残酷的现实生活中感悟社会的黑暗和人情的冷
漠”外,还应该教给学生更深层次的东西, 例如:不同国家的多样文化、小女孩
面对生活的态度等都是可以挖掘的,但我却比较禁锢自己,教学中没 有很好的把
这些“点”铺出来给学生想象。常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看别人的模式也要有
自己 的创新,我想,我应该朝此目标迈进。
达标检测
一、看拼音,写字词。
huǒ chái miè là zhú lí qù
( ) 熄( ) ( ) ( )去
二、词语填空。
又( )又( ) 又( )又( )
越( )越( ) 越( )越( )
摇摇( )( ) 哆哆( )( )
三、组词
饿( ) 富( ) 挣( ) 擦( )
四、《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第一次擦然火柴看到了( ),说明她感到
寒冷,渴望暖和一点;小女孩第二次擦然火柴看到了( ),说明她很饥饿,
渴望得到吃的;第三次看到( ),说明她很羡慕有圣诞树的人,渴望得到幸

47


福;第四,五次看到( ),说明她( )
五、把下列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可是有什么用呢?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六、你觉得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奇异的幻想?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火柴 灭 蜡烛 离
二、冷黑 厚冷 飞高 升高 摆摆 嗦嗦
三、饥饿 富人 挣钱 擦洗
四、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想念奶奶,渴望得到亲人的爱。
五、1.她不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
2.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可是没有用。
六、因为她太冷,渴望温暖。



48


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目标:
1.会认“缩、努、茎”等7个生字。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归纳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的变化 历。体会这棵树对生活充满希望,不断追求,并默
默奉献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归纳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的变化历。体会这棵树对生活充满希望,不断追求,并默默
奉献的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在森林里,在道路两旁,在公园里,我们到处都可以看见树。你 知道一棵树能用来干
什么吗?它会有怎样的经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 好》。
2.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
这样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 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画画、圈圈。
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2.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 ,它不断地想拥有很好的状态,最终通过自己的
努力成为现实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相关句子画出来。

49


(1)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2)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3)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4)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2.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提示:根据画出的关于“那一定会很好”这条线索来寻找相关内容、归纳。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3.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在一次次的变化中, 为什么会说“那一定会很好”呢?每一次
愿望实现后,心情怎样?
提示:(1)第一次还是种子的时候,向往外面的空气,觉得出来了一定会很好。
(2)第二次是高大的树,希望自己做一棵会跑的树。
成为手推车后,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觉得真舒服。
(3)第三次是手推车变老了,跑起来费力了,希望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
(4)第四次是作为椅子,已经老了,吱呀摇晃了,觉得躺下来会很好。
4.你喜欢文中的这棵树吗?为什么?
5.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提示 :一棵树的一生,心里都充满着希望,不断追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无私地、默默地奉献着 。
6.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这棵树的乐观与追求。
四、对比阅读,感悟主题
1.师出示短文《去年的树》。
2.同学们对比阅读,你能说出《那一定会很好》和《去年的树》这两篇文章的相同与不
同吗?
(相同:都是童话,都以课题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不同:前文侧重从心理变化去塑造人物形象,后文侧重从语言方面去刻画人物形象。)
五、拓展延伸
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事物,想一想,它会经过一段怎样的历程?仿照着课文的手法 ,自己
编一个童话故事吧!


50



板书设计:
9 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51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答、应、骨、几”,积累词汇。
2.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
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3.体会青头临危不惧,解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激发学生珍惜友情,
团结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
2.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质疑
1.同学们,你们去过外地吗?你去那里干 什么?问题即出,孩子们可能会回答:“我去
过北京,是去天安门玩。”“我去过山东,是去看望住在那 里的奶奶。”在学生说到兴起时,
老师及时总结:人们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就叫旅行 。(我这样设计是为
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谈话和点拨的方式让学生正确理解“旅行”。)
2.学习“旅”字。“旅”是本课会写字,老师板书“旅行”时要求学生一起书空,并引
导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如果学生没有好的办法,老师可以提供一个形象的谜
语:“西方人横 卧,下穿半截衣”帮助学生记忆。
3.质疑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次特殊的旅行,板书“在 牛肚子里”,补充完整课
题。读一读后质疑:读完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呢?
(题目体现 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它是新鲜的,引人遐思的。学生可能提出许多与课文内
容有关系的问题。比如:谁在 牛肚子里旅行,怎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因为问题的答案就在
课文之中,学生读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 为学习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试着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学生提出了问题,就有了读书的需要与兴趣,这时 让学生自己去读书,试着解决问
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读结束后,让学生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2


(这一反馈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读有所获的快乐)
3.指名读文,指导将字音读准确,将课文读通顺。
(在这篇课文中,“贮藏、悲哀、一骨碌”, 虽然不是会认字,但学生也很陌生,需要
老师指导其读音。还有一些长句子的朗读,比如“可怜的红头还 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
起被大黄牛吞到嘴里了。”学生不容易读通顺,这时可以多叫几个同学读,必 要时老师可以
范读。)
4.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初读环节不能忘记生字的任务。老师通过出示词卡,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领
读等多种形式检查 学生对生字的自学情况。)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我准备采用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A.默读课文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红头旅行的故事吗?
B.你能用两三句话说清课文讲的主要意思吗?
C.完成填空练习,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青头和红头是( )。有一天,红头不小心( ),青头( )。在青头的
帮助下,红头( )。
(三年级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 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时期,概括文章的主要
内容这个感知环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设 计时,我特别注重层次性。在
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故事,在叙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简明”的要求 ,最后由老师引
路,以填空的方式完成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由易到难,读书与说话训练得到有机统一 ,
突破了第一课时的难点。)
三、学习生字
1.出示字卡,先进行抽读,再练习组词造句。
2.学生小组内说说生字的间架结构,交流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学生练写。(学生的书写工具 已经由铅笔变为钢笔,写字教学要注意提示使用钢笔写
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作业
1.练习写生字,巩固记忆。
2.朗读课文,为下一节课的细读感悟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青头和红头是( )。有一天,红头不小心( ),青头( )。在青头的

53


帮助下,红头( )。

二、细读感悟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红头的这次旅行,都到过哪些地方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老
师板书: 红头:牛嘴里 牛肚里 ( 清晰地展示出红头的旅行路线。)
2.这是一次危险的旅行,红头的转危为安离不开青头的帮助。沿着红头的旅行路线,边
读 边画出描写青头的句子。想一想,青头是怎么样帮助和鼓励红头的呢?老师随机板书:青
头:“鼓励 帮助”。(明确读书任务)
3.交流指导,品读感悟。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 进入角色,体验朗读。这里没有设计电教媒体的使用,只有
老师绘声绘色地用语言来渲染,精辟巧妙地点 拨,把学生从旁观者变为当事人,带领学生进
入教材与文本对话。随后,将体验所得通过朗读凸显出来。 我认为只有抓住红头的心理变化,
才能深入理解青头的言行,所以由老师来引读红头的话,用语言来创设 情境是必要的。)
(1)在牛嘴里
我首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青头和红头正在兴 致勃勃地玩着捉迷藏呢,这时意外发生
了,一只大黄牛低下头吃草,可怜的红头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 里去了。瘦小的红头只能
看到大黄牛那白白的牙齿,你能想象小红头此时的心情吗?”学生可能会说到“ 害怕、慌张”,
老师顺势而导,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红头的话。在一问一答中,通过想象朗读,学 生
体验到了当时的危险场面。 接着老师继续问:“这时青头是怎么帮助和鼓励红头的呢?”
指 名读相关段落。引导学生明白青头是在告诉红头保全自己的方法。理解透彻青头话语的用
意后我这样要求 学生:“再读这一部分,说说你在这些描写青头的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你
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引 导学生抓住“大吃一惊、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大声喊”这
些词语体会青头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只想 救朋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朗读比赛,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读出青头在朋友遇到危险时那种 着急的关心朋友的心情。
(2)在肚子里
过渡语:当红头听说大黄牛会把它和草一 起吃到肚子里时,红头是怎么想的呢?(指名
说出红头大哭以为自己马上就要死掉了。) 此后我再次用 语言创设情境:“红头已经进了
牛的肚子里,里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你能想象此时红头的感受吗 ?”学生可能说出
它害怕,近乎绝望了。老师追问:“作为朋友的青头此时又在做什么呢?”读相关段落 ,谈
体会。在指导感情朗读中使学生悟出青头是在用话语鼓励红头,给它以信心。青头的知识丰
富,明白牛吃食的特点,用上这知识帮助自己的朋友。理解透彻后再次进行朗读训练,此时
可以采用分角 色读,体会青头对朋友的真心鼓励。读后,我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假如你
就是在牛肚子里的小红头, 听了青头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想象青头的话产生

54


的作用和结果,初步感受遇到困难时,朋友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
(3)回到牛嘴里
“红头终于又见到了光明,可是他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想一想这时如果没有人帮 助它,
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学生可能会说:“红头又被牛吞下去吃了。”此时老师话锋一转:“多亏红头有个好朋友,青头是怎么做的?”指名说一说青头的做法。
4.想象对话
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死里逃生,这时他会对自己的朋友说些什么呢? 同桌一人当青
头,一人当红头, 想象当时的对话。充分交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这是因课而设的语言训
练,利用文本的空白点给予学生 个性表达的机会,要鼓励学生的不同说法,不要急于否定学
生的想象,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5.分角色朗读
再次体会青头是怎样帮助、鼓励红头的。
三、总结升华
读了青头和红头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些什么?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继
续引导学生,“红 头和青头是好朋友,我们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好朋友。读了它们的故事,你
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朋友?”让 学生懂得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帮助他,我们的帮助对
他来说很重要。从而突破本课教学难点。
四、延伸扩展
这篇童话故事,还包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那就是牛吃食的特殊之处。指名 学生读文中
相关语句和信息窗的知识,了解牛的反刍(chú)现象。提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查资料
进行深入地了解。
五、作业
1.自主积累语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这两个作业的设计是课堂教学在时间上的延伸,是语言内化的过程。)
板书设计: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青头:鼓励 帮助
红头:牛嘴里 牛肚里



55


11 一块奶酪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处、稍”。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感受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蚂蚁队长坚守原则的品质和领导才能。
教学重、难点:
1.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感受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蚂蚁队长坚守原则的品质和领导才能。
教学准备:
蚂蚁搬食物的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视频:画面中描述的是一个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奶酪,这块奶酪非常大, 比蚂蚁大
20倍,于是小蚂蚁召唤同伴过来一起搬奶酪,几十只蚂蚁都过来了,它们用自己的方式搬起奶酪,准备运回住所……
2.视频播放完后,师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3.学生各抒己见。
4.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蚂蚁搬奶酪的童话故事——《一块奶 酪》。学生齐读
课题,师板书。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
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 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
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56


5.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搬奶酪的故事。)
三、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说一说这一部分讲了什么。
这一部分是事情的起因。讲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搬运粮食,并定下规矩,蚂蚁们很积极
地投入到 搬运中。
2.蚂蚁队长集合的时候,定了什么规矩?
(二)学习第4—12自然段。
1.默读这一部分,回答: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意外?
2.当奶酪被拽掉一角后 ,蚂蚁队长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小蚂蚁们又是怎么想
的,怎么做的呢?找出相关的句子。
蚂蚁队长:
①心理变化历程:心里七上八下——恼火——犹豫——决定
②行为:盯 着奶酪渣子——下令休息——让大家分散开——下令小蚂蚁走到草丛中——
下令小蚂蚁们回来——命令年 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
小蚂蚁:放下奶酪,却不走开——依旧不动,眼睛望着别处,心却牵挂着奶酪渣子
3.思考,蚂蚁队长为什么命令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
4.你认为蚂蚁队长这样的处理方式好吗?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2自然段。
2.思考:为什么大家干活劲头比刚才更足了?
3.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提示:蚂蚁队长在诱惑面前,能够坚守原则, 并灵活应变,有领导才能,想出方法,让
大家干活的劲头更足了。
四、深入画面,分角色表演
1.自由组合,7—8人为一组练习分角色表演。
提示:练习的时候,注意认真研究文本,注 意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演好蚂蚁队长
和小蚂蚁的神态表情。

57


2.请两组同学汇报表演。
3.点评。
五、拓展延伸
1.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呢?想一想,然后说一说吧。
2.回家后把《一块奶酪》这个童话故事讲给父母听。
3.课外搜集有趣的童话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11 一块奶酪
心里七上八下——恼火——犹豫——决定



58


习作:我来编童话

教学目标:
1.弄清习作要求,按要求作文。
2.学习编写童话的基本方法。
3.写作的时候,注意格式要规范。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童话故事,你喜欢这些童话吗?为什么?
2.指名学生说一说。
提示:①把动物、植物、物品当作人来写,展开丰富联想,情节生动有趣。
②童话故事既生动有趣,又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的道理。
3.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来当一回童话作家,编一编有趣的童话故事吧!
二、写法点拨
1.点击课件,出示课本中的词和相关的图片:
国王 黄昏 厨房
啄木鸟 冬天 森林超市
玫瑰花 星期天 小河边
2.大家看,这么多的童话故事的主人公聚在一起,他们都有谁?快认认他们吧。
3.学生独 立思考:看到上面这些词,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样
的故事?
4.阅读习作要求,小组内讨论:
①你选的是哪几个角色呢?
②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哪里发生的?

59


③他们会发生什么事呢?
④你打算通过这个故事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说明什么道理呢?
5.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6.板书童话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7.为了把童话编得更精彩,你还有什么秘诀要告诉大家呢?
8.总结编童话故事的方法:
编故事时,为了把故事编得条理清楚,我们除了要想好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在哪个 地方,有几个小动物,在干什么事情之外,注意,还要按照事情发生的一定顺序把事
情说清楚,最好能说 明一个道理哦(板:道理);最后,我们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
态、心理等进行描写。下面我们就 沿着这条思路去具体编,看谁编的故事别人最喜欢听。
三、编写童话故事
1.学生自由习作。
2.写完以后小声读一读,看看句子是否通顺。

第二课时
一、小组交流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编写的童话故事。
2.成 员进行点评,看看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所写故事精不精彩,有没有更好
的写法,哪些地方可以 修改、补充。
3.自己修改习作。
二、全班交流评改
1.请小组派代表读给大家听,看看谁的故事最精彩。
2.选择1—2篇例文,实物投影呈现 片段,边读边改:认真想,你能提些建议,帮助他
写得更精彩吗?
3.集体修改。
三、再次修改
1.看自己的习作,根据所学经验,再次进行修改。
2.誊写作文。


60



习作例文:
霸道的小老虎
森林里住着小狗、小熊和小老虎。小老虎很不合群,总是不和小狗、小熊它们一起玩。
有一天, 小狗、小熊一起去集市上买了些好吃的,回来后,它们坐在小河边高兴地吃
起来。小老虎躲在 树林里看见了,便冲到它们面前,抢走了骨头和蜂蜜,小狗气得坐在地上
哭了起来,小老虎若无其事地走 了! 小狗和小熊气坏了,决定想办法教训一下小老虎。
第二天,小狗找到小老虎,对它说:“我 们发现了一头小狮子,它嘴里咬着个皮球,我
们让它送给你,它不但不同意,还说你是个笨蛋,你快去看 看吧!”
小老虎听后生气地说:“好,带我去看看。”小老虎跟着小狗来到了庙前的石狮子处,< br>小狗神秘地说:“就在那,你自己去吧!”说完就跑进了树林。小老虎冲着石狮子喊道:“快
把皮 球给我,不然让你尝尝我的厉害”!石狮子没理它,小老虎气坏了,张开大嘴狠狠地扑
向了石狮子,只听 “砰”的一声,小老虎坐在地上捂着头号啕大哭,地上还有它的半颗牙齿!
这时,躲在树林里的小 狗和小熊出来了,对坐在地上的小老虎说:“以后可要记住,不
要再欺负别人了,特别是抢别人的东西是 不礼貌的行为,大家应该相互友爱团结。”




61


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阅读的好处。
2.学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
3.了解与“口”部相关生字的字形、字义,掌握基本的修改符号。
4.熟读背诵关于“理”的俗语。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这个 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童话故事,大家也都很喜欢读童话,阅读童话可以说是好
处多多啊。我们一起来看 看课本中三个同学在阅读童话时又怎样的体会吧。
2.自由朗读“交流平台”中的三段话。
3.指三名学生分别读一读。
4.同桌之间相互讨论:阅读童话,你有什么样的体验呢?也来说一说吧。
5.指名说一说。说完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6.教师总结阅读童话的好处,鼓励大家多阅读童话。
二、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由读一读,观察,然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说一说。
提示:前一个字减去偏旁之后,变成了新字,再用新字组词
3.师点拨,这也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识字方法,叫——(减一减)
4.你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例:煤—某(某地) 怜—令(命令)
5.指名学生说一说。
6.认读双横线中的生字。
三、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第一题。
1.自由读一读。
2.小组内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62


3.指名说一说你的发现。
提示:这些字,都带有“口”字旁,并且意思也都是和“口”有关的动作。
第一组:是和嘴有关的动作
第二组:是和语言有关的词语
第三组:都是用口模仿出来的象声词
4.读一读,记一记。
(二)学习第二题。
1.先自由学习这几个病句和所使用的修改符号。
2.同桌讨论,在哪种情况下,该使用哪种修改符号。(以课本上的三个句子为例来说)
3.指名同学说一说。
4.举几个类似的病句,让学生练习修改。
5.布置让学生在习作的时候,用这些修改符号来修改。
四、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三句俗语。
2.指名学生读一读。
3.评一评,谁读得最好,怎样能读得更好?
4.同桌相互说一说这三句俗语的意思。(都是关于“理”的俗语)
5.指名学生说一说,其他学生补充。
6.教师点拨。
7.全班齐读这三句俗语。
8.背诵俗语。
9.把这些俗语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63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读写“暴、壁、饿”等生字,理解“准备、偶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3.能有根据地预测故事情节,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故事内容,能有根据地预测故事情节。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老屋的挂图,引生说感受。
是啊,这是一幢破旧的老屋,它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可 是它却总也倒不了,难道是被施
了魔法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去找一 找原因吧!
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提出质疑。
为什么总也倒不了?老屋倒底有多老?
3.生自由读课文,读准文中的字音,读通句子,注音体会文中的感情。
二、初探课文,把握大意
1.检查预习情况。
(1)我会读:
暴 凑 喵 孵 叽 饿 偶 尔
(2)我会写:
洞 准 备 暴 墙 壁 饿 蜘 蛛 漂 撞 饱 晒

64


(3)我理解
准备 偶尔 使劲
2.讲读课文。
(1)指生读课文第1—2段,结合文段中的词句,说说老屋到底有多老?
师出示相关文字: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
了。
(2)读这段话,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老屋很老了?
(“黑窟窿”“破了洞”“没人住”可以看出老屋很破旧了。)
(3)出示第2段: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这样想,便准备往旁边倒去。
(思考:它为什么觉得自己“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准备”是什么意思?你想到了什么?
3.我来猜猜看:
破旧的老屋想要倒下去,它真的倒下去了吗?你猜老屋后来会怎么样呢?
生说自己的猜测。
引生自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认读。
2.出示老屋图片,引生观察评价。
指生说话:
这是一个 的老屋;
这是一个 的老屋;
这是一个 的老屋……
(3)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老,那么旧,那么慈祥……它想倒下去,却总也倒不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在它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接着来
学习课文 。板书课题。

65


二、细读课文
1.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2.老屋总也倒不了,是因为——
(1)小花猫要来避雨
指生读第3自然段。
注意“暴风雨“中暴的字法,理解“老花”的含义,感受老屋的“老”。
指导学生读出小猫可怜的语气,。
如果你是老屋,你会怎么回答呢?
指生读第4段。你觉得老屋是个怎样的人?
指名男女生分角色读一读第3—6自然段,感受老屋热心助人的品质。
师:小猫走了,它们认 真的道了别,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这时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它是——
(2)老母鸡要在这里孵小鸡
①指生读第7段,了解老母鸡的困难。你们猜一猜,老屋听了老母鸡的请求,它会怎样
回答呢?
②生说自己的猜测,并说出依据。
③师及时评价,肯定学生的思考。
④指生读第8段,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结合旁批,想想此时老屋的心情。
⑤体会“低头”“吱吱呀呀”等词,读出老屋因衰老、体力不支而带来的疲惫感。
⑥指生分角色朗读第7—10段,注意读出老母鸡的请求和老屋的体弱却平静的语气。
师:二 十一天过去了,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老屋说:“再见!好了,
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你觉得老屋会倒下去吗?会不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呢?
(3)小蜘蛛要在这里织网捕食
①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11—17段。
②指生回答:
A.谁又来找老屋了?它提出了什么请求呢?
B.老屋会怎样回答它呢?

66


C.老屋最终倒下去了没有呢?
③读了这一部分,你觉得老屋具有哪些品质?
④师小结:破旧的老屋帮助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动 物度过难关,它那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
们感动万分。可是越来越老的老屋最终会怎么样呢?
三、想象情节
1.师:老屋听着小蜘蛛的故事,过了一天又一天,老屋越来越老了,它会一直 站在那里,
听小蜘蛛给它讲故事吗?
2.仔细阅读课文,并发挥你的想象,老屋还可能会遇到 其他需要帮助的小动物吗?它们
又会有怎样的对话?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3.组内交流,推荐优秀的同学展示。
4.师:老屋不断的帮助别的小动物,估计它不会倒了吧?你能来猜一猜老屋的结局吗?
5.学生续写故事结尾,师巡视指导学生说出自己创造故事结尾的依据是什么。
6.班级展示,评出最具创意的故事结局。
四、小结
1.学生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2.师:预测故事的发展,要有一定的依据,文章的题目、 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
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当然,预测的内容可能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 可能不一样。
板书设计: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小猫避雨
准备倒下 老母鸡孵蛋 乐于助人、善良、慈祥
小蜘蛛织网


67


13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边读边进行预测。
3.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学习胡萝卜先生助人为乐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边读边进行预测。学习胡萝卜先生助人为乐的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汉字:胡子
师:你认识这两个字吗?谁有胡子?
师:是啊,我们的爸爸、叔叔、爷爷等成年男性一般都 有胡子,可是啊,今天有一位特
别的先生也有胡子,他是谁呢?
2.出示课题——《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齐读。
师:这位特别的先生就是胡萝卜先生,那 么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怎样的呢?会发生什
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①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 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
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后面可能发生的事情。
(预测的时候,要结合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先想一想,再把预测的内容批注在旁边。)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交流预测的情况。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说,再在全班交流,听的同学注意认真听别人

68


是根据什么预测的。
5.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共读故事,随机设疑
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
(1)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是什么样子的?(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浓密)
(2)胡萝卜先生每天都要做什么?(刮胡子)
2.默读第2—4自然段,想一想:
(1)胡萝卜先生刮好胡子到哪儿去了?(上街去了。)
(2)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是怎么长长的?(吃果酱面包的时候,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酱。)
( 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究竟有多长?(只要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就
可以知道胡萝卜先生 的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
(4)胡萝卜先生知道自己的胡子长长了吗?(完全不知道)
3.朗读第5—6自然段,思考讨论:
(1)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小男孩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用来放风筝)
(2)想一想, 如果胡萝卜先生知道了小男孩剪了自己的胡子用来放风筝,他会怎么样?
(会不高兴吗?还是……)
提示:结合胡萝卜先生每天都要刮胡子来说……
4.自由朗读第7—8自然段,交流:
(1)胡萝卜先生又遇到了谁?(鸟太太)
(2)鸟太太遇到了什么困难?(没有绳子晾小鸟的尿布)
(3)当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小鸟 的尿时,“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接下来会发什么什么呢?请结合故事情节,续编故事 ……
提示:参照上一个故事情节,续编故事,注意文中两次出现的句子“胡萝卜先生的胡子
刚 好在风里飘动着”这句话。
四、拓展延伸
1.创编故事: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会继续长长, 一路上,他的胡子还可以帮助谁,用来
做什么呢?想一想,编一个故事吧!
2.读读下面这些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
①躲猫猫大王 ②夏洛的网 ③帽子的秘密

69


④柔软的阳光 ⑤团圆 ⑥小灵通漫游未来

板书设计:
13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吃果酱 —→ 长胡子
小男孩 放风筝
鸟太太 晾尿布


70



14 小狗学叫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吗、担、压、中、弹”。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边读边进行预测。
3.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品味蕴藏在作品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获得人生的启迪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边读边进行预测。品味蕴藏在作品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获
得人生的启迪和 教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境导入,形成期待
1.请同学们看图片猜故事。
这些美丽动人的故事像一 颗颗珍珠把我们的童年装点得五彩斑斓,我们把这些神奇的珠
子叫做童话。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 ,我们一起重温童话带给我们的快乐,走进意大
利作家罗大里的童话故事,他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不会 叫的狗》。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之后,你有哪些猜想?
提示:
(1)这只狗为什么不会叫?
(2)一只不会叫的狗肯定有很多奇遇,它遇到了哪些事情?
二、自主学习,边读边预测
1.初读课文。
①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 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
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后面可能发生的事情。
(预测的时候,要结合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先想一想,再把预测的内容批注在旁边。)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71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交流预测的 情况。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说,再在全班交流,听的同学注意认真听别人
是根据什么预测的。
5.检查生对课文内容感知情况:概括主要内容。
三、整体感知,讨论问题
(一)畅所欲言
1.听读后根据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加以点评。
课文中的小公鸡、 狐狸、杜鹃和猎人是如何看待这只不会说话的小狗的?分角色将相应
的态度读出来。
小公鸡:关心小狗,诚心诚意地教
狐狸:嘲笑、看不起
杜鹃:怜悯、关心
猎人:厌恶、猜忌
2.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狗?
提示:不幸、可怜、勤奋刻苦、有尊严、有追求、不甘人后、憨厚老实
2.读了这则童话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提示:
(1)社会上好人多,坏人少。
(2)我们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3)做事时要有恒心有毅力,并且要不懈地努力。
(4)逆境给人以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5)要学有所长。
(6)找到真正的老师,做回自我。
(二)合作探究
作者给这则童话设计了三种结局,你认为哪种结局更好一些,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明确后,教师加以适当的点评。)
同学们各抒己见,那么你们知道作者最喜欢自己的哪个结局呢?
提示:本文作者在书后评价说 :“我坚决支持第三种结局。找到真正的老师是十分重要
的,这比成为马戏团的明星或者每天有现成的一 碗浓汤喝来得更重要。”(在讨论中,不必
拘泥于作者的评价,可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争论。)

72


四、活动探究
发挥你的想象力,为小狗设计第四种结局,并说一说你的设计理由。
读完这篇课文,又分析了 这么多的结局后,我想在座的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自己的那颗
激动的心,自己设计一种结局,讲给同学们 听一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计的结
局越多越好、想象越离奇越好。)
五、布置作业
1.将你的第四种结局写下来。
2.选一本同学不熟悉的故事书,朗 读给他们听。朗读的时候,在某些地方停下来,让他
们猜猜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
板书设计:
14 小狗学叫
小狗:不幸、可怜、勤奋刻苦、有尊严、有追求、不甘人后、憨厚老实
小公鸡:关心小狗,诚心诚意地教
狐狸:嘲笑、看不起
杜鹃:怜悯、关心
猎人:厌恶、猜忌




73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了解自己名字里的故事。
2.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清楚明白的向别人介绍自己名字里的故事。
3.乐于交流,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态度礼貌大方,能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人展开交
谈。
教学准备:
课前每个学生向家长了解自己名字里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猜姓名,揭题
1.教师导语: 同学们,认识老师吗?怎么称呼我?
对,老师也想认识一下你们,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
那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 br>2.教师引导:知道老师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猜猜看?(生答)告诉你们,老师这个名
字是…… 所以就给我取……这个名字了。
3.揭示课题:现在同学们都知道我名字里的故事了,老师还不知道你 名字里有些什么故
事呢。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向父母了解你名字的来历,现在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
二、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
1.指名交流,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告诉大家你名字里的故事?(指名 说,随机强调说话时
的注意点。)
2.师评点,并出示说话要求:(1)说说姓什么,叫什么 ;(2)说清楚是哪个字;(3)
名字是谁给取的;(4)为什么叫这个名字;(5)说说小名。 3.现在你想不想把你的名字里的故事告诉你周围的同学听?这样吧,我们六人合成一组
来讲讲。( 生小组交流)
4.周围的同学都知道你名字里的故事了,可老师还不知道,其他同学也都不知道呢,你
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说,师随机点评。)
三、拓展练习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你有,我有,大家有。有些知名人物的名字也很有趣,老师

74


来说两个人的名字,你们看认不认识。王昊、谢婉滢?不知道 吧。那知道月亮姐姐吗?冰心
呢?告诉你们,其实王昊就是月亮姐姐,谢婉滢也就是冰心奶奶。原来王昊 、谢婉滢是她们
的父母给取的大名,而月亮姐姐、冰心是别人或者自己根据她们的职业、爱好等给取的昵 称
或笔名。假如让你给自己取个名字,你会取怎样的名字?
2.你现在取好名字了,你能把你 取的小名或者别名来告诉大家吗?你还要告诉大家你为
什么取这个名字。(生说)
3.有些知名人物的名字也很有趣,课后可以去搜集、了解一下。
4.回家以后,和家里人说说,你从名字里知道了哪些新鲜事!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家名字里的故事,原来小小的名字里有着大
学问呢!


75


习作:续写故事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图画,激发联想。
2.充分发挥想象力,按要求续写故事。
3.写作的时候,注意格式要规范。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猜人物游戏)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故事,边读的 时候还边猜测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你有没有
想过,如果你接着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呢?
2.今天,我们就来续写一个故事吧!
二、写法指导
1.出示课文中的图画,要求 仔细观察,结合图画和气泡里的文字,展开联想,说一说这
几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 么?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学生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听,进行补充。
4.教师进行指导、补充。
5.总结续写方法:
(1)紧扣前文续写故事,中心明确,体裁一致。
(2)故事情节合理、完整。
(3)故事中蕴含一定的道理或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三、自由习作
1.学生自由习作。
2.写完以后小声读一遍,把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改过来。

76


第二课时
一、小组交流
1.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最喜欢谁的故事。
2.成员进行点评,看看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 否通顺,所写人物特点是否突出,有没有
更好的写法,哪些地方可以修改、补充。
3.自己修改习作。
二、全班交流评改
1.请小组派代表读给大家听,看看谁遍的故事最精彩。
小组代表朗读片段,其他人边听边想:仔细听,你猜出是谁了吗?你是根据哪些信息猜
出来的?
2.选择1—2篇例文,实物投影呈现片段,边读边改:认真想,你能提些建议,帮助他
写得更 精彩吗?
3.集体修改。
三、再次修改
1.看自己的习作,根据所学经验,再次进行修改。
2.誊写作文。



77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了解“预测”的好处。
2.巩固查字典学生自的方法。
3.掌握多音字、带数字的成语和引号的用法。
4.熟读背诵关于“团结”的俗语。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预测故事情节的一些基本方 法,那么预测有什么好处,怎样运
用到平时的阅读中去呢?我们一起来读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吧。
2.自由朗读“交流平台”中的四句话。
3.指四名学生分别读一读。
4.同桌之间相互讨论:预测的好处有哪些?
提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可以使我们读书更仔细,关到注更多的细
节……
5.除了课本上讲的,你还能补充一些吗?
6.指名说一说。说完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7.我们怎样将“预测”运用到平时的阅读中去呢,除了课本上讲的,还可以怎么做?
8.学生交流。结合自己平时的阅读,开动脑筋想一想,说一说。
提示:看书时,先看标题猜内容;查找资料时,也可以用预测的方法判断是否有用。
9.教师总结,希望大家在阅读中多用“预测”的方法去读书。
二、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由观察“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和加点字,看看是否认识。
2.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识字?(查字典——部首查字法)
3.和同桌交流,回忆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4.指名说一说,归纳步骤。(主要分三步:确定 部首和笔画,去掉部首剩几画,根据检
字表页码去正文找)
5.按照部首查字法的步骤,独立查一查加点的不认识的字,标注拼音。
6.指名汇报。

78


7.全班齐读。
三、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第一题。
1.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
2.小组内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指名说一说你的发现。
提示:每一排的加点字都是多音字,在不同的词语里发音不同,要根据词语读准字音。
假:( 1)意为和“真”相对,念jiǎ(三声);(2)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
或学习场所,念j ià(四声)。
几:(1)表示数量,念jǐ(三声);(2)小或矮的桌子;将近,差一点;念jī (一
声)。
中:(1)和四方、上下或两位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在一定范围内,里面,念zh ōng(一
声);(2)恰好合上;受到,遭受或科举被录取,念zhòng(四声)。
处: (1)居住;存在,置身;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决定,决断;对犯错误或有罪
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 止,隐退;念chǔ(三声);(2)地方;点,部分;机关,或机关、
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念chù (四声)。
4.读一读,记一记。
(二)学习第二题。
1.先自由朗读成语。
2.同桌讨论,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3.指名同学说一说。
提示:第一列的成语 首字都是“百”;第二列的成语首字都是“四”;第三列的成语第
一个字是“七”,第二个字是“八”。 这九个成语都是含有数字的成语。
4.小组内交流,分别说出几个类似的成语。
5.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比一比哪个小组说的最多。
(三)学习第三题。
1.生自读书上的句子。
2.指生说发现。
3.师明确:

79


这三个句子分别以不同形式的提示语提醒此处正在引用人物的话。
一是提示语在前,如:鸟儿问女孩儿:“……”
二是提示语在后,“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了起来;
三是提示语在中间,如:“哎呀,”狐狸说道,“原来是这样……”。
【注意提示语前后的标点使用】:
当提示语在前,说话内容在后,就在提示语后加冒号、双引号。
当提示语在后,使用这种对话形式,能够强调说话的内容。先标双引号,在提示语后加
句号。
当提示语在中间时,这种方法就是先写一句或一段人物的话,然后交代话是谁说的和人
物继续说 的话。在提示语前、后的说话内容加双引号,提示语后加逗号。
4.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写,注意引号的用法。
四、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朗读这四句俗语。
2.指名学生读一读。
3.评一评,谁读得最好,怎样能读得更好?
4.同桌相互说一说这四句俗语的意思。(都是关于“团结”的俗语)
5.指名学生说一说,其他学生补充。
6.教师点拨。
7.全班齐读这四句俗语。
8.背诵俗语。
9.把这些俗语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80


15 搭船的鸟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啦”。正确认读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
情感。
4.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
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鸟会搭 船,奇怪不奇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船的鸟》,看看会搭船
的是什么鸟?(板书课题)提出问题,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
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
请 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
4.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5.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 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
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6.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它句子,让学生再认。
7.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 识字情况。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 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自由阅读课文,看看搭船的鸟是 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从课文中
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从整 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81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位,理解课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多么的美丽。”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作者对小鸟的赞美之情)
你想怎么读这句话?
2.出示翠鸟图片,结合第2自然段,观察翠鸟的外形,引导学生感受翠鸟的美丽。
3.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预设:它站在船头做什么呢?
它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
4.引导学生读好文章第3自然段的问句,体会 “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5.读第4四自然段时 ,引导学生透过“一下子”、“没一会儿”想像翠鸟的动作,体会
小作者好奇欢快的心理。
引导学生一边想象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使学生进入情境,自
由发散思维,有利 于自由在读中品位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二、积累与扩展
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三、识记生字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然后进行小组间交流。
2.利用动作识记“搭”、“吞”。
3.指导书写时,引导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清每个 字的占格位置,把字写匀称
美观。强调:“舱”这个字要注意“舟”字旁的横不能写出头。
在指导中注意老师的示范,便于学生模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掌握汉字结构
规律和特点,写出 美观的字。
四、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语言积
累,发展语感。
板书设计:
15 搭船的鸟
嘴 红色
美丽 羽毛 翠绿
翠鸟 翅膀 蓝色
一下子
本领高
没一会儿

82




83


16 金色的草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积累部分好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教学准备:
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有个小朋友问我“金色的草地”可不可以说,你们说可以吗?
2.草地为什么会是金色的呢?请同学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好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1)检查读音。(2)检查字形。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师:咱 们现在带着生字朋友一起去一片金色的草地上玩,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思考
一下:草地为什么会是金 色的?
1.自由朗读。
2.交流。
预设答案:上面长满了蒲公英,草地才变成金色的。
蒲公英的资料:谁了解蒲公英?
课文中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蒲公英的呢?
四、精读课文,理解草地的颜色变化与蒲公英的关系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质疑:

84


老师估计学生的问题有:
①乡下是什么地方?
②为什么蒲公英开花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
③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④我的新发现是什么?
⑤草地的颜色是做梦变化的?
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⑦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后当时就解决。
⑧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草地的颜色变化与蒲公英有什么关系?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出示上面两幅图,让学生观察,直观上的不同。
(1)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老师行间巡视。老师把蒲公英的实物交给动手实验的这
一组学生。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件。其中有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种子的画片。
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小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
作的学习能力。
五、指导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自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例:“而”下加“女”,耍耍耍;
“取”字会“走”真有趣。
3.指导写字
a.让学生观察生字的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c.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d.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85


e.巩固检查。
六、作业
1.完成生字抄写本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给家里人听。
3.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积累下来。
4.请用你学会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你喜欢的花草树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激发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加以巩固。
2.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 学习,我们知道了草地会变成金色的是因为上面长满了蒲
公英。早上,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拢的,草地是绿 色的,中午,蒲公英的花朵是张开的,草地
是金色的,傍晚,花朵又合拢了,草地又成了绿色的。这草地 是多么的(生接:可爱),这
蒲公英是多么的(生接:有趣啊)。
二、精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1.引入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从那时起——
生:接读下面的句子
师: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除了因为它的花朵能张开、合拢,使草地变颜色
外,还因为什么?
生:我们总是在这片草地上寻开心,这片草地为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师: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相关段落,看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蒲公英为我们带来了无穷
的快乐。
2.学习课文第二段。
看大家读得笑眯眯的,肯定发现了不少快乐的地方,谁愿意来读一读?

86


(1)学生读。
(2)理解“一本正经”。
师:谁来装着“我”一本正经的样子来喊一喊。
生:谢廖沙师:叫我吗?有什么事?(听到你喊弟 弟,好象真的有什么事跟弟弟说似的,
连老师都被你骗了等在情景中指导学生朗读)
师: 好象真的有什么事要说,没事却装着有事的样子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那就是
“一本正经”。(指导 朗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好想到那吹吹蒲公英。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看,他们笑得多灿烂呀!他们玩得多开心,多有意思啊!(出示课件或课
文的插图 )你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演一演吗?
(3)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4)汇报表演。
师:真开心呀!我们和草地连在了一起,我们和蒲公英连在了一 起。这里的蒲公英不
只一株、两株,而是——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这片金色的草地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想象一下,它
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 快乐?(想象说话)
(5)这片草地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真是——
学生接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师:从此——
生接: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6)理解“一起睡觉,一起起床”的含义。
3.引导、教育学生要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
师: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虽然它看起来是那么的不起眼。
同学 们,自然界还有很多东西像蒲公英一样随处可见,不被人们重视,可是它们对人类却非
常有用。你知道哪 些东西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总结: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展延伸,实践探索

87


1.你特别喜欢课文中的哪一部分?大声地读出来。
2.请你用学会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你喜欢的花草树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五、作业小超市
1.写一写:你的身边有没有这么有意思的地方或者东西呢?写下来和同学交流一下。
2.演一演:和你的小伙伴演一演我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3.说一说:把这么可爱的草地,这么有趣的蒲公英介绍给你周围的人。

板书设计:


蒲公英的花朵
草地的颜色




16 金色的草地
早 晨 中
色 (张开)金
绿 色 金


88
午 傍
色 (合拢)绿
色 绿






(合拢)绿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教学目标:
1.弄清习作要求,按要求作文。
2.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3.写作的时候,注意格式要规范。
教学准备:
观察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入)世间 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孩子们只要细心
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事物的 奥秘,享受到观察的乐趣。
2.通过第五单元的学习和平时的积累,你知道哪些观察事物的方法呢?
生:我们可以用眼睛看。
师:看什么呢?
生:看形状、颜色、大小…… 3.(小结)其实,孩子们,我们观察一种事物,要发现它的特点,不光要看、摸、闻、
尝,还要充 分的发挥想象,谁最会观察,最会想象,谁就会有了不起的发现。
二、写法指导
1.生自由观看课本上的图画,想一想,这些事物或场景你都见过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你们在学习或生活中,有哪些观察中的新发现呢?发生了什么有趣 的事情?哪一次印
象最深?
4.小组合作,说一说,并填写观察表。
(1)小组内交流观察表,看看谁的发现最多?谁的发现最新奇?谁最有思想?
(2)同学的发现给了你哪些启发?你有类似的发现吗?继续补充填表。

89


5.捕捉素材。
(1)在这么多的发现中,你最想告诉别人的是哪 一个发现?或者是观察过程中哪一件
事最有趣?选中三个材料打上∨。
(2)再斟酌,在三个材料中,你最最想表达的是哪个材料?选中一个注上★
(3)同桌交流:说出观察中最吸引你的地方,请同学评价帮助。
6.全班练说,师生指导。
(1)选派同学说话:观察中最吸引你的地方?
(2 )师生倾听,及时指导:①说得好的地方;②一点建议;③教师及时给予语言材料、
表达技巧的指导、引 领。
三、自由习作
1.学生自由习作。
2.写完以后小声读一读,看看句子是否通顺。

第二课时
一、小组交流
1.在小组内交流,把你认为写得好的部分读给小组同学听,展示你的观察所得。
2.成员进 行点评,看看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观察得是否细致,有没有更好的
写法,哪些地方可以修改、 补充。
3.自己修改习作。
二、全班交流评改
1.请小组派代表读给大家听,看看谁能猜出来。
小组代表朗读片段,其他人边听边想:仔细听,看看是否观察细致了。
2.选择1—2篇例文 ,实物投影呈现片段,边读边改:认真想,你能提些建议,帮助他
描写得更准确吗?
3.集体修改。
4.交流习作之后,试着用一句话说说最近的观察感受,和同学分享心得。
三、再次修改
1.看自己的习作,根据所学经验,再次进行修改。
2.誊写作文。

90



习作例文:
天空的表情
你们观察过天空的表情吗?如果有,你一定知道天空的表情是多么丰富多彩、瞬息万变
吧!
阳光明媚的日子,那就是天空灿烂的笑脸。天空碧蓝碧蓝的脸庞,好似一块用清水洗过
的蓝宝石 ,那是天空在向你微笑,让人看了心情感到特别愉快。天空也有好朋友的,白云是
天空的妹妹,每天与天 空玩耍,累了就躺在天空那庞大的胸怀。小鸟也是天空的好友,每天
清晨,唱着欢乐的歌曲,为天空演奏 美妙的歌曲。太阳更是天空的老朋友,每天从东方升起,
和天空谈心,再从西方回家。因为友谊像糖果般 甜蜜,所以阳光明媚的日子,就是天空灿烂
的笑脸。
阴雨绵绵的时候,那是天空苦 闷的表情。也许是工厂排放的黑烟,呛到了天空那湛蓝的
脸庞;也许是伐木工将森林砍光,让那些小鸟、 兔子、熊……动物失去了自己美好的家园;
也许是人们乱扔垃圾,制造了一座座垃圾山,让自己的邻居— —大地苦恼……这些都会让天
空苦闷。
当暴风骤雨时,那是天空愤怒的表情。看,电闪雷鸣 、乌云密布、滂沱大雨,那是天空
代替大自然惩罚人类。
天空的表情真是瞬息万变。当然我 们也要保护大自然,比如植树造林,保护动物,不随
地乱扔垃圾……让我们一起与天空共同快乐。



91


第五单元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会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2.写一写生活中的观察。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自由朗读“交流平台”中的几段话。
2.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这几段文字写的是什么?
3.指名说一说。
提示:这几段话都是写的让我们学会留心观察。
4.结合学过的课文,想一想,怎样进行细致的观察?有什么好处?
5.指名说一说。说完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6.总结。留心周围的事物,就会有新的发现 ;细致地观察,能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深入
的了解……这样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就能写得更加精彩了。
二、初试身手
1.想一想,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读一读两篇例文,说一说,文中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4.指名说一说。
5.写一写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
6.小组内交流你写的片段。
7.全班交流,评价。
三、习作例文
(一)我家的小狗
1.自由读例文
2.文中哪些地方写了“王子”的淘气可爱?把你觉得它淘气可爱的部分找出来和同学交
流。
3.小组交流。

92


(二)我爱故乡的杨梅
1.自由朗读例文。
2.说一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给你印象深刻的片段有哪些?
3.认真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杨梅
外形
颜色
味道
特 点
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
4.总结细致观察的方法。
(1)善于抓住细节。
(2)观察要全面,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3)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
(4)通过比较,得出观察结论。










93


17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学习《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 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望天门山》
(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 字音多读几遍,在读
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至 孤 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94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练习背诵古诗
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至、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断) 楚江(开)
碧水(回) 青山(出)
孤帆(来) 红日

第二课时: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宜”两个字,会写“饮、初”,掌握多音字“抹”。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 中的西湖,那才别有
一番滋味呢!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

95


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重点指导:潋滟liàn yàn 空蒙kōng méng
淡妆浓抹dàn zhuāng nóng mǒ 相宜xiāng yí
3.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4.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1.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2.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4.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总相宜
方好 亦奇
浓抹 淡妆

第三课时:学习《望洞庭》
教学目标:
1.认识“庭、未、盘”,会写 “镜、未、磨、遥、银、盘”5个字,掌握多音字“磨”。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96


教学思路:
1.以学过的古诗导入。
2.组织教学,每 一首诗大体步骤:了解诗人,理解诗题;抓住字眼,明白诗意;想象意
境,领悟诗情;积累内化,拓展迁 移。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望洞庭。你从题目知道了些关于这首诗的什么信息?
写的是洞庭,从“望”角度来写的,是远看。
2.介绍诗人。
刘禹锡,洛阳人,它的诗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初读
1.自由读诗,想想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读,正音:潭、磨、螺。
3.齐读。
三、精读感悟(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1.“湖光秋月两相和”
(1)感受“和”──和谐、协调。
(2)你读出时间了吗?
(秋天的夜晚:“秋月”)
(3)你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 天上明月清光交
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结合看插图。
(4)“两相和”这“两”谁与谁?
(湖光与秋月)
(5)湖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
2.“潭面无风镜未磨”
(1)感受“镜未磨”──风平浪静。
(未:没有)
(2)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
(把“潭面”比作“铜镜”)

97


(3)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为什么?
(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
(4)这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一派迷蒙之美!
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感受“遥望”“银盘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绝伦。
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2)指名读,想象:白银作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
么感觉?
(3)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插图。说说感受。
月夜遥望, 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绝伦
的工艺珍品,让人爱不忍释, 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四、积累内化,迁移运用
1.朗读、背诵。(指名有感情读背,因已有基础,重点放在投入情感上)
2.延伸:其实写洞庭湖的 诗还有许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临洞庭上张丞相》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 坼,乾坤日夜浮。”他们的特点是把洞庭湖写得
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 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有兴趣的
同学不妨读读比较一下。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 月
和 山 水
人 景


观察
想象

98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参”。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
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
了解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连接成自然段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挂图、课文挂图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教师挂出中国地图)你能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吗?(学生指出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
位置。)
教师简介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中四大群岛之一。在海南岛东南330公里 。主要岛屿有永兴岛、珊
瑚岛、中建岛等,以永兴岛为最大。多为椭圆形珊瑚岛、礁。热带资源丰富,盛 产鱼类、海
参、海龟等。每到渔汛,海南、湛江一带渔民多来此捕鱼。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 br>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位,是我国的海防前哨。读读课文,你一定会爱上西沙群岛。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书的时候要读准字音,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2.检查预习。

99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词。
(2)重点指导难读的生字词。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讲西沙群岛在哪里,是一个可爱的地方。
第2自然段:讲西沙群岛的海面景色。
第3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珊瑚、海参、龙虾。
第4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鱼。
第5自然段:讲西沙群岛上的鸟类。
第6自然段:讲祖国的英雄儿女守卫着西沙群岛,要把它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教师板书要点。)
2.课文的六个自然段,是分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学生结合板书回答。)
课文的六个自然段,从三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
第一方面(第1自然段):讲西沙群岛的位置。
第二方面(第2~5自然段):按海面、海底、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
物产。
第三方面(第7自然段):讲英雄儿女守卫着祖国南大门。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课文共几个自然段,分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
(课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三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
二、指名学生按三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00

安徽省二本院校排名-大学生学年总结


广东省考试院-关于理想的诗歌


活火山-宁夏中考试卷


青衣江-婚礼证婚人致辞


写老师的作文题目-文员的职责


深水炸弹什么意思-六年级语文手抄报


冷笑话谜语-教师节朗诵


野鸡大学名单-三本院校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