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巡山小妖精
849次浏览
2020年09月05日 00: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解放思想-歌唱祖国的歌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 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
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 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
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 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
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 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
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 的民族有不
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
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 习俗。教
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等 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 br>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
5、请大家读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 小学,去认识
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4、(1)、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早晨 绒球花 汉族 鲜艳 服装 打扮 朗读 安静
停在 粗壮 影子 坪坝 飘扬 摔跤 凤尾竹 洁白
(2)、重点强调生字“粗、族”为平舌 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
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
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3)、有关民族的词语。
(4)、景颇族 傣族 阿昌族 汉族 德昂族 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理解词语的方法:1.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有的词语应该
理解在文 中指什么?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
合?
5、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
形容色彩华丽。( )
山间平整的场。( )
边防,边境。( )
两人徒手较量,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
6、生字我会写
晨 绒 球 汉 艳 服 装 扮 读 静 停 粗 影
(1) 、识记字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装、晨”:“衣、日”是形 旁,表义;“壮、辰”是声旁,
表音。加一加:“氵+又=汉”“扌+分=扮”“讠+卖=读”“米+且 =粗”“青+争=静”
“丰+色=艳”。 换一换:“报”把“扌”换成“月”就是“服”。
(2)、说说本课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写好生字四步走:说一说、
看一看、写一 写、对一对。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上下结构,“晨、装”上窄下宽。 “汉、扮、
读、停”——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应
2


写得左右等宽。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巧记字形:“丰”“色”艳。 写一写:
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晨、装”,学生练写。 “晨”和“装”二字均为上下结构,但
要注意整个字不要写得过长,其中“晨”字要注意 “日”和“曰”的区别,“装”
字的“壮”要写得扁一些,按正确笔顺规范书写。 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
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 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
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 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
地认读、识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
么?
2、学习反馈,填空。
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
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是啊,这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 小学呢?请同
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引入,引起思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 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
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成为最知心的朋友。现在就请同学们继续品读课文,思 考: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
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一)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刚才同学们再次品读了课文,那么,“大青树下的小 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
呢?哪个小朋友最勇敢,敢第一个站起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
预设(1)、那鲜艳的服装, 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各式各样的服装鲜艳夺
目,使学校更加美丽。(板书:服装:鲜艳 绚丽多彩)
3


(2) 、你知道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 美丽吗?(绚丽多彩)“绚丽”的
近义词就是——美丽,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 了它的美丽?
(绚丽多彩)“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
3、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预设(1)、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 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
粉墙上摇晃……”
(2)、这句话在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观点吗?那我们一起
来读读。 < br>(3)、谁能来说说,这后面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那么你们认为校园里还有哪
些景物呢?现在我 们闭着眼睛,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操场中间有一
棵高大粗壮的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挂 着古老的铜钟。校园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凤尾
竹,凤尾竹的脚下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蜜蜂 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花
丛中飞舞。一阵风吹来,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4)、同学们,这样的校园美吗?你想不想去看看?那就带着对美丽的大青树
下的小学的向往,再读这 句话。(板书设计:校园美)
(5)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4、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预设(1)、我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 小学”很美丽。“早晨,从山坡上,从
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 生……”
(2)、为什么认为这句话也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3)我听明白了 ,这句话说明大青树下的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
说它很美。我们把它的美读出来吧!(板书 :山花烂漫)
5、小结,过渡。
确实,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高大粗壮的大青树,婀 娜多姿的凤尾竹,千姿百
态的各种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在校园里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服装构成了一 幅绝
妙的美景图。
(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课文仅仅写了大 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吗?你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
所怎样的小学呢?
预设(1)、 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我是从这里看出
的。“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 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
4


许多小学生,有汉 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
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2)、其他同学找到了这句话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3)、为什么从这句话中能看出“ 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因
为这句话说明各个民族的孩子,虽然“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 校,都成了好朋友”。
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谁来读这句话?
2、小结,过渡。
是啊,虽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实的一
家人。这是一所 多么团结的小学啊。其实,小作者为我们呈现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不仅
仅是美丽、团结,它还具有什么特色 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三)、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1)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欢乐的学校 。我是从这里看出的。“下
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 山狸也
赶来看热闹。”
(2)大青树下有多热闹?请同学们用下列句式来说说:大青树下多热闹啊!有
( ),有( ),还有( )。他们的欢笑声把( )都吸引过来啦。
(3)、谁能把孩子们的欢乐读出来?他读得怎么样?认为比他读得好的站起来
读。
(四)、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
1、这是一所多么欢乐的学校啊!还有谁有新的发现?
预设1、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 祥和的学校。我是从这里看出的。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 摇了,鸟儿不
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我们一起读这段话,你们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是 如何上课的?他们是怎
样读课文的?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 们
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怎么想?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
习认真, 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
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侧 面烘托孩子认真学习。) 是啊,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
生学习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动物,人与环境融洽 相处,怎么不是一所祥和的学校呢?
怎么不令人赞不绝口呢?让我们带着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赞美再读这 段话。
5


三、总结课文,指导朗读 。
1、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能
不能把它带进句子中去?师生 交流,教师小结。“美丽的学校、团结的学校、欢乐的
学校、祥和的学校”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 疆的小学。
2、同学们,你喜欢这样一所“美丽的、团结的、欢乐的、祥和的大青树下的小
学”吗?你愿意赞美它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赞美读这句话!
3、假如你是这所大青 树下的小学的学生,你会对这样的学校产生怎样的情感?
(自豪、骄傲)请自豪地读这句话!
4、请同学们再看课题,你们认为该怎么读?(“大青树下的”读重音。)为什
么?(为有这样 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而自豪,为自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一员而骄
傲。)
5、请同学 们带着赞美,带着自豪,带着骄傲美美地把课题再读一遍。资料不错
吧,请微信搜公众号关注:好老师好 童学教学团队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为什么一个边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会如此美 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
欢乐?(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 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
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 乐!大
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 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
华》。
板书设计
美丽:山花烂漫 服装鲜艳
团结:多民族 好朋友
欢乐:唱歌 跳舞
祥和:安静 学习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6



2 花的学校
教学要求:
1 .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等5个生字。掌握“假”这个多音字。会写
“落、荒、笛”等13个生 字。认读“湿润、荒野、簌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降、润、罚、扬、臂、赏、碰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闰——润臂——劈虫——触角——触
B、换偏旁以及的字:汤——烫壁——臂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突然原野互相狂欢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 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节诗讲
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节诗的内容。
7


第一节: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节: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变放假了。
第三节: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以上,冲了出来。
第四节: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节。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 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读
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8


2、学习第二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变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节。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
一句的?
“蕾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变穿了紫色的、黄色的、
白色的衣裳”的?你认为 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
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在作者看来,蛤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拉哪个度、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
在班上交流。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一节。
板书设计:
2、花的学校
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花孩子: 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 真可爱
教学反思:
9




安全提示: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 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课文里是讲谁
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 br>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
问题可划划、圈圈 。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
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过渡语:孙中山就读的私塾,学习模式可跟我们不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
1、齐读第一自然段,教师出示投影: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先生 ,
学生 。孙中山背得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 。
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私塾是古代
老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一般只有一个老师。老师只教学生读背,奉行棍棒教育。)
师:你能用文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他们的学习方式吗?
10


生:(跟着念、读熟、背诵、咿咿呀呀、从来不说)
师:如果我们这样学习,你对知识能了解吗?既然不懂,那么我们应该?
生:提问。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1)这段中说明孙中山学习怎样?
引导学生通过抓住“照例”、“流利”、“连连点头”等词语突出孙中山读书认
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 色。
(2)孙中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 。于是,他壮着胆子问先生刚才背的这
段书是什么意思。
(3)学生反复练读孙中山想的和说的话,读出当时孙中山的心理。
(4)“壮着胆子”说明什 么?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同学们有什么反映?学生
边读课文边体会勾画相关词句。然后学生反复练读课文 ,体会同学们害怕的心情。
3、观察图画,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同学们:(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厉声问道)
4、投影:孙中山给教师提了意见以后,别的同学 ,孙中山却 。
学生把这句话说完整。然后思考讨论:孙中山敢提意见,难道就不怕挨打吗?
5、讨论练说:为了 ,孙中山宁可 ,也要


起来提问。
6、先生听了孙中山的话后,态度有 了什么变化?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读
出先生前后语气的变化。学生思考讨论:先生的态度为什么有 这么大的变化?学生谈
谈自己的看法。
7.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 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
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 天民主开放
或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8、出示投影: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 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明
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三)拓展延伸,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11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四)课堂总结。
师小结:孩子们,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不懂就要问了吧,为了弄清 道理,不
懂就要问。学生再一次大声朗读课题。
(五)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弄清道理
不懂 就要问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我的暑假生活
知识目标:
说话有条理、规范、语句连贯、通顺。
能力目标:
讲述暑假生活的趣事,提高讲、听、问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暑假生活的乐趣,说出暑假生活的“趣”,和大家分享快乐。
2.训练有条理、语句连贯、通顺地说话的能力和认真有礼貌倾听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孩子们,我非常羡慕你们,因为你们的暑假生活丰富多彩。很多同学的家长都 你
们的照片分享我们班级群里,在刘老师的眼前展开了一幅幅五彩的画卷。你们想不想
看看?刘 老师有个条件:看到一幅图,就要用“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
例如……(课件)(第一关小 试牛刀)
(课件 第二关读懂要求)
二.指导说话写话。
1.揭题,明确要求: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我们的暑假生活”(板书揭题)
12


学生自主读要求。
课件出示 “能说会道”,再出示说话要求,倾听要求。
2.明确要求,再读要求,谁明白要求了,来说说。重点 是说说自己经历的,发生
在暑假的,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最好重点说清楚一件事。(课件出示要求)
3.了解“趣事”。课件出示课文情景图中的云图、人物,(第三关我能说得清)
4生进行片 段说话,用“什么时候我和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样的句式来说话,
再说说事情的过程,有趣在哪里。
5.生生互动,我们都是小记者,请你接受采访。(课件提问和回答的同学应面向
听众,声音响 亮,吐词清楚。听的同学要有礼貌,不插话,不哄笑。)
6.把发言整理成一篇文章。
7.小组为单位交流暑假中的趣事,推选出一个同学在全班说。(第四关守住擂台)
8.选取 一件事把自己的暑假生活写下来。(课件要求写清:什么时候我和谁在什
么地方干什么,事情的过程,有 趣在哪里,有什么感受)
9.展示学生作品
三.师总结:
1.这节课,我们分享了我们暑假生活中的趣事,大家学会了怎样通顺地说话和
有礼貌倾听。
2.拓展作业:课后我们把说的写成日记。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习作1 猜猜他是谁
教学要求
1. 学习描述人物的外貌,以及形象特点的方法。
2.学会抓住人物的特点去描写人物。
3.掌握开头空两格的写作格式。
4.描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特征。
5.选取一到二点刻画人物。
13


教学重难点:
学习描述人物的外貌,以及形象特点的方法。学会抓住人物的特点去描写人物。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我们请我们班三个同学上黑板来做一个小游戏,大家谁想上台。
游 戏规则:首先请上台的三个同学用丝巾蒙上双眼。下面再随便请上来三个同学,
让蒙眼的同学猜一猜是谁 。最多只能猜三次,三次猜不对者唱一支歌曲。
二、游戏环节。
台下同学不能提示,从班里分别挑选最胖的和最瘦的以及最高的三名同学,让蒙
眼的同学去猜。
三、游戏结束,点评。
请猜中的同学发言,谈猜中的依据是什么。
四、第二次游戏。
游戏规则:请同学们用笔描述班内同学的外貌以及性格特点和做事风格。然 后请
刚刚没猜中的同学继续猜描述的是谁。
五、游戏点评。
1.谁描写的最符合人物对象?
2.猜中的原因在哪里?
六、小结
每个人的外貌性格都有差异,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写出人物的特点,才能使人
物形象更生动!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积累《所见》一诗。
2.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表达句子意思。
14


3.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小组内成员策划活 动
方案。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教学重难点:
在班里组织几个 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小组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
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的地方。最 后开始实施方案。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让同学把课本看到第一课,找到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句子。
2.点名让学生大声朗读出来。
3.男生、女生分别读一些有新鲜感的句子。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4.师总结:有新鲜感的句 子一般都运用了某些写作手法。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
还可以尝试仿写。
二、词句段运用
1.把课本上13面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两行词语找男生读一次。
2.学生都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3.分组说说自己的发现。
4.师点拨。
5.课下让学生积累词语。
6.老师点名让学生读课本演示出来的三个句子。体会句子意思。
7.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8.同学间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一、组织兴趣小组。
1.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建立兴趣小组。
2.小组内为取小组名字献计。
3.最后把小组名字定下来。
4.学生间相互交流 活动内容。老师在一旁点拨,然后学生再思考。活动内容要
围绕小组名字来。
5.老师总结,学生课后思考。
15


二、日积月累
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3.生模仿读。
4.同学间比赛读
5.师生合作、表演。 然后竞赛背诵。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16


山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
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 ,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
(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 、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
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山行 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 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
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
“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 ,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
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 枯黄,给人一
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17


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
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 方比较高。)
⑹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⑺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⑻红于:比……更红-- 与“红如”区别。
6.理解诗意:
⑴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⑵教师点拨: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
的山峦。“寒” 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
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 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 字,
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
人联想 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
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 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 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
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 它蕴含多层
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
晚,还舍不得登 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
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
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
装点自然美 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
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漫游: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有何
感想?
18


4.朗读。(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 ,可以强化对诗的印
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作业布置:画一幅秋色图
板书设计:
山路绵长,山势高缓
白云深处,人家居住
山行 热爱自然
喜爱枫林,难抑惊喜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夜书所见
一、板书课题,释题
师:刚才同学们背了很多首古诗,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夜书所见》。(板书
课题)齐读课题
师: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反思: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题,简洁明了。再通过审题,引导 学生分析理解
文题入手,由题目生发开去,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师:夜晚诗人究竟看到什么,翻开书自由读一读,注意要 把字音读准准,把诗句
读通顺,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1.指名读(提示学生认真听,特别注意生字的字音)
2.学生评价,相机指导生字。
(在评价中,对提到的难读的字音相机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在书上动笔注
音。)
3.同桌互读,检查字音
4.齐读
19


[ 反思:初读古诗部分,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等都可能造成阅读中的障碍,成
为读诗中的拦路虎。如本诗 中的“挑tiǎo”,诗中没有注音,学生不解其意,大多
读成第一声“tiāo”;而生字“促cù” 则容易被读成翘舌音“chù”。这就需要老师
充分预设,注意倾听,加强指导,并通过动笔注音,反复 训练,不断巩固强化帮助学
生正音,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感悟诗情,理解诗意
(一)找出诗人所见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诗是夜晚诗人写下所看到的情景,那么,诗人 究竟看
到什么呢?我们快到诗中找一找,看谁有发现?(教师相机板书)
(二)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1.相机出示第三四行诗句
(1)生回答看到儿童挑促织时,相机出示第三行诗句。
(2)生回答看到儿童在捉蟋蟀,相机指导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师:从这学期、这首诗 开始,古诗课文增加了一项内容——注释(板书:注释)
它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帮手,它能帮我们扫清诗 中的拦路虎,它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
地读懂诗句的意思。
[反思: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 注释,有必要让学生认识注释,了解注释的
作用,并学习运用注释读懂诗句。]
(3)理解“知”
师:刚才借助注释我们知道挑促织的意思,那么这个“知”是什么意思?
(4)漆黑的夜晚诗人怎么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相机出示第四行诗句。
2.提问:捉过蟋蟀吗?指名生读
预设一:学生捉过蟋蟀。教师让学生自由交流分享体验,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预设二:学生没 有体验过。教师充满激情地描述:一提起捉蟋蟀,我就想起小时
侯和小伙伴到草丛里捉蟋蟀的事。捉蟋蟀 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顺着声音好不容易发现
一只,赶紧用手去捂,觉得应该捂到手里了,可是打开一看, 却什么也没有。如果能
捉到一只我会高兴的不得了!
3.朗读指导
4.齐读 [反思:在诵读理解第三四行诗句时,教师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
体会捉蛐蛐是有趣的 事情,指导学生把这有趣的画面读出来,这里突出一个“趣”字。]
20


5.师范读
师:哈哈,这有趣的画面也勾起了老师的童心,我也来读一读好不 好?提一个条
件,请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像看到诗句中的什么画面?
6.生叙述诗意,交流
7.再齐读.
[反思:边读边想象画面是学古诗的好方法。 教师在进入理解诗句教学时启发学
生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补充诗的语言,教给学生边读边想象的方法, 为学生的学习
指明方向。]
(三)学习第一二行诗句
师:谁知道捉蛐蛐最好的季 节是什么时候?秋天是捉蟋蟀的最好季节。这时的
蟋蟀又大又壮,叫的声音最好听。到书中找一找秋天, 你一定能找到?
[反思:老师从捉蛐蛐这一儿童世界中有趣的事件,生发出“你们知道吗?捉蛐
蛐最好的季节是什么?”这一问题,吸引学生在诗中寻找秋的影子,回到第一、二行
诗的教学,衔接自 然,富有新意。]
1.出示第一二句,读一读
2.理解“梧叶”,初知大意
师:见过梧叶吗?(出示实物)梧叶到了秋天有什么变化?
师:秋天一到,梧叶就黄了,阵阵秋风吹来,它就随风飘落,让人感觉怎样?
3.播放风吹梧叶动画
4.齐读.
5.师范读.
6.齐读.
[反思:通过认识梧叶实物、观看秋天落叶的动画,感受“萧萧梧叶”及“江上
秋风”带来的寒意,指导 读出深秋的寒冷,突出一个“寒”字。]
7.理解“客”,相机介绍作者背景资料(课件出示字典中“客”的多个解释,生
选择字义。)
师: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谁呢?是诗人就是叶绍翁。(板书:叶绍翁)说起叶绍
翁还有一个故事 :叶绍翁是我们福建人,小时侯被送给浙江的一个叶氏的人家做儿子。
他的爷爷原来是朝廷的一位大官, 因为朝廷政变,受到别人的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
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凄惨不堪。他的爸爸妈妈不得 不把他送给别人。
[反思:通过出示字典中有关解释进行“客”的教学,结合诗意相机补充叶绍翁
21


少小离家的背景资料,教得扎实,教法朴实。]
8.读诗
师:了解 了这些,你就更能体会江上秋风为什么牵动诗人的情怀?漂泊在外的他
会想起——(生答……)那就是思 乡之情。我们带着这思乡之情再读一读。
[反思:理解漂泊在外的人就是诗中的作者自己后,教师在贯 穿诗歌教学新理念
上做了有益的尝试,能联系儿童生活经验,理解诗人的情,共同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此时再读第一、二行,就突出“思乡之情”,语调略显低缓。]
(四)指导全文朗读
1.齐读
师:就在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看到一群孩子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想到什么?(生答)是呀,也许他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许会想起儿时的伙伴,也许
想起家乡的孩子 ,想到这些,他的思乡之情就更浓了。身在浙江的他,多么想回到福
建老家,跟自己家人团聚啊。 [反思:最后再回到第三、四行的朗读指导,思乡之情就变得更浓了。此时再读
全诗,字里行间无不 渗透诗人那深深的思乡之情。]
2.范读
3.齐读
4.配乐读(配乐曲马思聪《思乡曲》)
5.唱诗(配上《世上只有妈妈好》旋律)
6、背古诗
[反思:老师通过反复诵读:试读,范读,练读,配乐朗诵,唱读,师生入境入< br>情,声情并茂。通过层层引导、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做到读有层次,读有目标,读
有实效,达到 了本环节的教学目标:读出意境,读出感情。]
四、拓展
(一)复习古诗
师:古 今中外,很多文人墨客都像叶绍翁一样写下了描写秋天的诗篇。咱们一二
年级学过的古诗中就有,还记得 吗?(复习《山行》《赠刘景文》)
(二)学生自学古诗
1.小结借助注释学习古诗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唐刘禹锡《秋词》节选)
3.自由交流
22


[反思:拓展环节在诗中有诗,诗外带诗,以诗带诗方面做了有意的尝试。教师
想办法拉近学生与诗歌之间的距离,通过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有益于加深对古诗
理解,开阔学生视野 。但是如何进行最优化组合,找准拓展点,还需进一步思考实践。
这首诗的拓展点应在思乡之情上,放手 让学生学习古诗环节是否应该选择思乡之情的
诗?]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把《夜书所见》配上合适的音乐背给爸爸妈妈听。
3.课外搜集描写秋天的诗歌。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
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
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 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刘”。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田字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
23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几篇课文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我们认识 到
了秋天的美丽。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 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两首》。(相机板书)
2.生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3.书写“首”字。
二、教学《赠刘景文》
(一)故事铺垫,理解课题。
1.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
是一个有学问、不怕 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 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
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 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
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书写“刘”字。
【设计意图】按照我校上学期精品研究中“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
学文相结合。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自由读课文
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 ,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出示要求把字
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2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课件出示这两句诗)( 指名说,板书:荷 菊)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①出示荷花荷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
上头。
②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24


理解:擎雨盖
③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5.“菊”字的教学。
①出示菊花图。
师 :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
霜呢。出示菊残图(重叠在 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②理解“傲霜枝”。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
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③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④对比朗读。
⑤书写“枝”字。
6.教学“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①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②出示橙黄橘绿图。
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 的季节,
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 橘 秋之美)
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齐读诗句。
③书写“记”字。
【设计意图】本课 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
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并提供平台 让孩子当小老师。而且遵循语文识字的基
本规律,通过图片帮助孩子直观理解词意,迅速解开质疑,提高 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
师: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 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下面老师
教你们读古诗的一个方法,好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体会读。
3.个人比赛读。
4.男女生比赛读。
25


5.齐读。
6.指导背诵。
师: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 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
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 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指名背诵)
7.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师:同学们,老师在课余的时间把这首古诗配上了音乐,然而让这 首诗变成了一
首歌曲,你们想听吗?欣赏“古诗新唱”——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设计意图】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
同时还引入古 诗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创意地教古诗,快乐地学古诗”。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师: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与秋天有关的诗,如:杨万里《秋凉晚
步》:秋气堪悲未必然, 轻寒正是可人天。赞美秋天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
也可以找找读读哟!【设计意图】一节课学习 一首古诗的容量是很小的,所以拓展相
关作者的诗歌和同类型的诗歌,积累优秀诗文。
(五)书写生字:首 刘 枝 记
1.师: 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这四
个生字。
(写字 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
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 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2.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严格落 实新课标关于学生课堂要写字10分
钟的要求,避免啰嗦无重点的“说”,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 ,提高了学生的
书写质量。
三、全文总结
师:亲爱的同学们,菊有菊不可替代的 风韵,荷有荷无法言说的魅力,苏轼赞
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老师把这首诗最 后的一句改写了一
下送给大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读书黄金时。 (齐读后下课)
【设计意图】改编古诗,让学生产生喜欢读书的愿望。
四、板书设计

26


赠刘景文

秋之美: 荷 菊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 写“铺、泥”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排列、
规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
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
的愿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 br>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 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
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 发现生活中的美。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 字。正确读写“排列、
规则”等词语。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7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法国梧桐树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法国梧桐树。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法国梧桐 树,大乔木,高可达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
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 褐色星状毛。叶掌状,花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
形,3-6球成一串,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花 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 害气体,广
泛应用于城市绿化,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
3.谈话导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法国梧桐树有着密切的联系,板书课题:铺满金色
巴掌的水泥道。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
(2)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请你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
预设:秋天到了,巴掌似的树叶从梧桐树上纷纷落下。
二、学习生字、认读新词。
1. 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字词
(1)出示生字
pū ní jīnɡ jǐn yuàn yìn pái liè ɡuī zé luàn zōng chí
铺 泥 晶 紧 院 印 排 列 规 则 乱 棕 迟
指名领读,正音。
“则”是平舌音,“迟”是翘舌音。
“紧、院、乱”是前鼻音,“晶”是后鼻音。
(2)出示新词
wā yìn línɡ zēnɡ zōnɡ xuē
水洼 印着 凌乱 增添 棕红色 雨靴
28


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后鼻音。
3.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指名读。齐读。
5.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交流一下。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
水泥道上。
(3)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预设:我用联系上文的方法理解“明朗”就是“ 晴朗”的意思,因为上一个自然
段有句话“天开始放晴了”。
预设:“熨帖”就是紧贴的意思。我是通过查字典查到的。
预设:“凌乱”就是“杂乱无条理”的意思,我是通过上文的“它们排列得并不
整齐”。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 给课文分段,理清层次。
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第二段(第2至9自然段):“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铺满金色巴掌的
水泥道。
第三段(第10至11自然段):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3. 熟读课文。
四.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铺 泥 晶 紧 院 印 排 列 规 则 乱 棕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铺、 泥、院、列、棕、迟。如“铺”,“钅”是形
旁表义,表示这个字和金属有关,“甫”是声旁,表音。[
(2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排:扌+非 规:见+夫 则:贝+刂
(3)组词巩固:如“铺满 水泥 泥塘 水晶 院墙 规则 排列 凌乱 棕红色 迟到”
29


3.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田字格课件,弄清生字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
交流:
“铺、泥、院、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印 列 规 则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迟”半包围结构,“尺”的最后一捺变成点。
师重点指导“规、印、泥”。
“规”左右结构,左边的“夫”的捺变成了点,右边是“见”,不是“贝”。
注意笔画的穿插和避让。
“印”左右结构,第二笔是竖提,右边是单耳旁,不是双耳。
“泥”左右结构,第七笔是撇,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
指导。
五.反馈检查,比赛认读。
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
的又对又快。
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的多。
3.同位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指出读的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地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
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
的愿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
的叶子,一掉 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 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很美)
30


3. (板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
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评读。
2.秋风秋雨图,让学生谈感受。(板书:一夜秋风 一夜秋雨)
预设一:当我看 见这些无比巨大的森林,被秋风吹落在地,心里头有一种甜
滋滋的感觉,因为它美,瞬间会让我感到,这 里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秋天的叶子
会跟着秋风伴舞,它随风,轻轻的落下。落下。只到地上铺成一个 金黄的“地毯”,
在秋风之下,我也会跟着它奔跑。
预设二:秋天的雨,有一盒 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 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
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 看,田
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
花仙 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
频点头。
指导带有美好的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九自然段。
谈话过渡: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
有了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第二至九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
道路 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
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 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 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
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熨帖地、平展地
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板书:彩色的地毯 金色的小巴掌)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高兴,大家再来读读这部分课文。
(4)有了新发现后,“我” 是怎么做的?(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我一张一
张仔细地数着。)
31


读读第二至九自然段,读出“我”的喜悦之情。
2. 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板书:
水泥道真美)
带有赞叹地语气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读文,阅读链接。
1. 从我家到小 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
看、西看看,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 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
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 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
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
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
2.学生自由阅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3. 互相交流,说说“我”的上学路是怎样的?(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
的巷子)“我”在上学路上 都看到了什么?(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
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 、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
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 ,到车匠店看车匠
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我”有什么感受?(百看不< br>厌)
板书设计: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一夜秋风 一夜秋雨
彩色的地毯 金色是小巴掌
水泥道真美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32


1.会 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等
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
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字,体会
感悟文本。
2.重视读中积累好词好句。
3.自主合作探究,多种语文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
组交流,探究发现。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是课文的教
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
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
困难,是教学上的一 个难点。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教学中出示的诗、词语、句子、动物过冬图片、秋天景物的图片)。
2.《秋日私语》音乐录音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但是需要你们帮我填完整,填好了就
送给大家,好吗?
出示:
秋天的颜色。
33


谷子说:“秋天是( )的。”
高粱说:“秋天是( )的。”
棉花说:“秋天是( )的。”
松树说:“秋天是( )的。”
土地说:“秋天是( )的。”
小朋友说:“秋天是( )的。”
大家一起来读读吧!
师:秋天的色彩真多呀!你们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出来吗?
(学生用所学习的词语来表达,教师肯定他们的回答。)
有位朋友告诉我:“秋天是五彩缤纷 的。”想不想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
雨》。(板书课题)
在填诗的过程中 ,让学生感知秋天的景物,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同时也为学习课
文的第二自然段作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指导识记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1.秋天的雨可神奇了。听老师范读课文,看看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配乐朗诵)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小朋友们也想读读吗?
⑴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课后双线格里的8个生字。
⑵同桌之间互相指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⑶集体反馈。
①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一把钥匙、趁你没留意、 菠萝甜甜的、衔来
树枝、油亮亮的衣裳”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指导两个轻声(钥匙、衣裳)、区< br>分“衔”和“街”、学生齐读。
②出示句子: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这是两个什么句子?(比喻)谁会读?(指导扇的读音)指名读、齐读。
指导“枚、爽”的笔画,学生书空。
③出示句子:
“橘子、柿子倾斜角挤我碰。”
34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这两句又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拟人)谁来读读、齐读。
指导“柿”字的笔画,区分“喇”和“刺”。
⑷再读②③中的句子,像这样的好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很多,你快去找找看,读一
读。
⑸学生展示读,教师适时鼓励。
3.小朋友们读得真好,现在和伙伴们交流交流:课文是从哪能几个方面来写秋天
的雨 的?
教师适时板书:
是钥匙、是颜料、藏气味、吹喇叭。4、再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
要求:老师读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读后面的内容,最后一自然段齐读。(配
乐)
从教师的示范读,学生自读,读词语,读句子,再到读课文,不仅读的形式多样,
而且 读有层次。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本,体会感
悟文本。
三、课后练习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选择你喜欢的词句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第二课时
课时分解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
2.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它还会
吹金色 的小喇叭呢!同学们是想看看秋雨的颜色、想闻闻秋雨的气味,还是想听听秋
雨的声音呢?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秋天的美好
1.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2.个别汇报,相机点拨,朗读体会:
35


⑴喜爱秋雨颜色的同学们,看到秋雨的色彩了吗?给大家讲讲。
⑵课件展示(说一说,填一填描写颜色的词语)
()的银杏树()的枫树()的田野
()的果树()的菊花……
你知道秋雨还有哪些颜色吗?想一想,仿照上面短语的形式说一说。
⑶小结: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说秋雨“五彩缤纷”了吗?
⑷你喜欢哪种颜色?把有关句子读给大家欣赏。
⑸听说秋天的雨滴里藏着非常好闻的气 味,我们班哪位小朋友们被那诱人的
香味勾住了?想象一下,说说看,秋天的雨里还有哪些香味?(说中 扩展)
⑹秋天到了,水果成熟了,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令人陶醉!(引导朗读)
⑺秋天 的雨吹起了金色的不喇叭,同学们听到了什么?谁也听到了?(喜鹊、松鼠、
青蛙……)引读课文。
⑻小结:
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你看──(媒体展示动植物 准备过冬的情景图)
同学们快快选择一种可爱的动物或植物,说一说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⑼同学们喜欢秋天的雨吗?(说说喜欢的原因)
⑽激朗读: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⑾媒体播放“秋天美景”,感受秋天的美。
⑿配乐朗读全文。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探究发现。
三、小结
小朋友,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四、自主选择,感情朗读,积累背诵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赛读,评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配乐)
五、拓展延伸,鼓励展示
1.让我们一起再回到“秋天的颜色”这首小诗,现在你能按这个格式自己写一首
吗?
2.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你最想做
的又是会么?
3.自选作业:
36


⑴收集描写秋天的词句。
⑵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把看到的景色写成一段话。
延伸写话,进一步开放课堂,让学生在交流中集 思广益,把学习引深拓宽,并引导课
外进一步积累运用,读写画结合,加强习作训练,同时也为语文园地 的教学活动先作
铺垫。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听听 秋的声音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首现代诗,语言精练优美, 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
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教学时, 没必要太注重文章的内容, 把每句、
每段都搞清楚, 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精读课文获得的方法, 把课文读懂;着重是引
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 天
景象的美好。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
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 设计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
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 体提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旋律优美的轻音乐配上表现秋天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
37


的录音。
2.各种秋景的图片。
二、听听,秋的声音
师 :在你的眼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说秋天的样子。天气凉了,树
叶变黄了,从树上纷纷落下 来,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苹果红了,石榴裂开了嘴,大
雁南飞,小动物忙着准备过冬的粮食)
秋天到了————
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秋天:可以说( )的秋天(金色的,丰收的,收获的,
凉爽的,硕果累累的,美好的,美丽的)
“秋天不仅有 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
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我们就 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
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要求读得美一点。
三、读读,秋的声音
1.初读。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也可
以自己查字典)想想具体写了什么声音?
师: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落叶、蟋蟀、大雁、秋风的声音。
2.再读。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试着理解,然后分
小组交流:你用 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回忆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工
具书、找近义词、联系生活等方法。 )
“歌韵”
生自学后分小组交流。
师:请小组代表说说你们理解了什么词语,还有没解决的词语吗?
学生踊跃发言,汇报自学情况。
[ 教学略读课文时,应着重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
3.选读。
师:找出你喜欢的声音,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师:把最喜欢的部分,和同桌一起欣赏。
38


学生互相交流感受。
师: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边听边想:他读得怎么样?
指名读后组织其他学生自由评议。
生:第一节可以要读得快活一些,因为这是快乐的树叶,它在落下时在翩翩起舞
呢!
生:我认为可以读出一点忧伤,因为树叶还舍不得和大树妈妈告别呢!
生:第二节读得太好了 ,让我想象到了自己是一只蟋蟀,正张大嘴巴快乐地歌唱。
“蛐蛐”“蛐蛐”,实在太好听了。
生:读大雁的这句话要读出舍不得的语气,因为它就要去南方了
生:读第五小节要读出欣喜的感觉,因为大自然到处都有秋的声音……
4.演读
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秋景图片及句子: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大树妈妈我真舍不得
你。”
蟋蟀振动翅膀,“口瞿口瞿”,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我要回到
温暖的家里去了。”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再见了朋友,你可要注意身体哦”
一阵阵秋风斥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它欢快地唱着“人们又可以获得大
丰收了。”。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
读,也可以用 想象表演来促读。]
5.美读。
过渡:(配乐,深情地)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 妈妈的怀抱,小蟋蟀
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
了脸……
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
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师:谁有自信能读出秋天的美好。
指名朗读,学生大胆展示。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秋的美好吧!
全班配乐朗读
39


四、说说,秋的声音
师:走进秋,走进大自然这辽阔的音乐厅,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出示秋景图片,引导学生发散说)
生:哗啦哗啦,稻海翻起波浪。
生:“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呢!
生:“滴答滴答”秋雨在练习弹琴…… 师:秋的声音实在太丰富、太美妙了,你能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用“听
听,秋的声音……” 这样方式说一说吗?
学生先在小组里练习再全班交流。
生:听听,秋的声音,稻海翻起波浪,“哗啦”是它们欢快的歌声。
生:听听,秋的声音,秋雨落在地上,“滴答”,是秋雨正在弹琴。
生:听听,秋的声音,黄叶纷纷落下,“呼呼”,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
临。
五、写写,秋的声音
师:是啊,秋的声音令人遐想, 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像这个小诗人一样
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好吗?
学生写诗,每人写一小段即可,四人小组合成一首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师:让我们把自己写好的小诗展示出来吧!请小组代表把合作写的诗,在平台上
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 读给同学听。
指名学生代表上台,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学生们将会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
和风情。] < br>师总结: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让我们再次来感 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配乐感情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收集有关秋的诗歌
教学反思:

40



安全提示:


习作2 写日记
教学目标:
1.能读懂例文《日记一则》,知道例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
2.能借助“习作要点提示”,通过欣赏优秀日记,明确日记在选择材料方面的
要求。
3.能把握作业要求,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日记。
教学重点: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教学难点: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日记本四本:猜猜这是什么?
2.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学生传看。
4.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一行正中要写清年、月、日、星期几和天气情况,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
5.清楚日记的内容包括哪些。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都可以写。)
6.是不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应该记下来?
(不,应该选择有意义的材料。)
7.小结所写日记的格式、内容及选材要求。今天,我们就来学写日记。
二、阅读例文,感知写法。
1.这次学写日记,请同学们选择生活中的一件事,要求不但是有 意义的,而且
是能使自己动情的。
2.怎样写好这则日记呢?让我们先来读懂例文吧。
3.学生阅读思考。
(1)这则日记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41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4.检查阅读思考情况。
5.巧作点拨后,师生共同小结。
三、分组讨论,明确写法。
1.学生阅读“习作要点提示”,思考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
3.检查学生讨论情况。
4.明确写好日记的方法。
(1)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记录。
(2)真实细腻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学生再读例文《日记一则》,体会写好日记的方法,重点体会作者的真情实
感。
四、组织欣赏,引导选材。
1.引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作为作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内容:写一篇日记。要求:
(1)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动情的事。(2)注意表达真情实感。(3)注意日记格式。
2.展示教师的几篇教学日记。
3.幻灯片出示其中的两三篇日记,看看分别写了哪些事,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这些日记选 材的范围很广,有写人的,记事的,也有写景物的,状物的,不但
内容具体,而且较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感 情。)
4.知道教师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日记吗?
(1)能够善于观察。
(2)已经养成了勤写日记的好习惯。
(3)多观察、善思考、勤动笔,文章当然越写越好啦 !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
就一定能写出优秀的日记来!
5.从这几篇优秀日记中,你学到了什么?又准备选择怎样的材料呢?请同学们
小组讨论。
6.学生选择材料,同桌之间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7.教师抽查学生选材情况,并作点拨。
(1)写什么事?
(2)表达怎样的心情?
42


(3)按什么顺序写?
8.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这次习作指导我带着学生把课本上的习作读了几遍。然后和同 学们探讨了一下日
记的格式问题。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我很欣慰,下次再上课的时候我会多加一点和同< br>学们的互动时间,增强他们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2.知道哪些词语形容哪些季节。用正确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3.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4.积累一些描写季节的词语。
教学重点:
1.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2.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课前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交流平台。
1.组内交流一下,当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应该怎么做?
2.班里讨论一下有哪些形容季节的词语。
3.使用钢笔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一些春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春天的词语。
2.(出示一些夏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夏天的词语。
43


3.(出示一些秋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秋天的词语。
4.(出示一些冬天的图片)
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冬天的词语。
5.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学生相互交流。各自说说自己理解词义的方法。
6.教师在一旁点拨。
三、书写提示。
我们的汉字博大精深,要想写好看的钢笔字,就要注意执笔的姿势和坐姿。
1.观察钢笔字,你从中学到什么?
2.怎样才能把钢笔字写得规范、端正?
横画要写的平稳,竖画要写的端正,横平竖直,字就会平稳端正。
3.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
4.书写练习,老师边走边看,指出错误。
5.展示、交流、评价。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9个词语。
2.学生看课件和老师一起诵读。
3.小组讨论一下还有什么类似的词语。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中我先通过给同学们出一个之前他们不理解 的词语来引入新课,然后和他们一起
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接着让同学们通过PPT看到 一些关于四季的图
片等,让同学们真实感受四季的变化,把同学们带入到教材中,并且让同学们自己小< br>组内思考有什么形容季节的词语,随后全班一起讨论。最后练习正确的使用钢笔,注
意执笔的姿势 和坐姿。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44


去年的树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
意境美。
2.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
境)之间的 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融化、伐木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流利,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童话故事,明白童话中所阐明的道理。
今天,我们在来 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去年的树》,看看我们又会有什么收获。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把生字词读准确了。
2.说一说通过预习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
三、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四、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作业
查一查有关环保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
45


意境美。
2.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 ;体会人、动物、植物(环
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小鸟为大树唱歌的动画,教师配音。
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画面:一棵大树和一只小鸟是很要好的
朋友,听,这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 上,正动情地为大树唱歌呢,大树呢,摇曳着茂
盛的枝条正动情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丽的画面呀 。同学们,你们说,是吗?
(是)
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 们一起来读一段美丽的故
事。(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通读全文 。你可以一个人读,可以找同桌
读,要求边读边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完成屏幕出示的练习题。 (课件出示)
(教师巡视,学生读书3分钟)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她着急地找呀找,问过了()、()
和(),于是 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过渡:同学们通过朗读课文,已经能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你们真了 不起,
那么这篇童话故事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呢?(小鸟、大树、树根、门、小姑娘)她们
进行 了几次对话呢?(4次)请你们用波浪线划出小鸟说的话,用直线划出大树、树
根、门、小姑娘说的话。
三、研读对话,训练朗读
1.指导学习第1组对话。
(1)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对 话。第一次是谁和谁的对话呢?(小鸟和大树。同时
板书小鸟——大树好朋友)冬天到了小鸟要到南方去 过冬了,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
46


依依地惜别。大树说……小鸟说……(学生串读对话。)(幻灯片出示对话)
(2)你们想,这对好朋友在分别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对话的?请你也就近找一
下你的同桌来练一下这组 对话,好吗?(生就近找一位好朋友读,师指导)
(3)请一对同桌读对话.(老师评价:老师发现 这只小鸟说:“我明年一定回来”
时,语气特别坚定,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4)再请一对同桌读。
过渡: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感觉到这对好朋友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啊,让 我
们的男孩子来读大树,像刚才那位男同学这样读出自己的个性,女孩子读小鸟。咱们
一起来对 对话看,好吗?(男女生分角色读)
你们这是在向朋友保证啊,坚定些,再来一次,好吗?(女生读)
2.自学三组对话。
过 渡: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跑
回来找它的好朋友大树。然而 ,往日朝夕相处的伙伴却不见了。她着急地找了又找,
问了又问,下面的三组对话,老师想先请同学们在 四人小组里面合作来练读,好吗?
你们可以自己选定一个角色练一练。(生自由练习)
(1)指定一个小组读,问:同学们,他们这一组读得怎么样?(学生评价)
A.小鸟应该读得更焦急些。我觉得这样子还不够焦急。
B.我觉得小鸟应该读得再活泼一点。
C.我觉得树根应该读得悲伤一点。因为树根和树它们两个是命运相连的。就
等于是好朋友 一样。如果哪一方不见了,或者死去了,他们应该是很悲痛的。
从同学们的评价中,我们感觉到了 ,大家都觉得作为主角的小鸟的话非常重
要,应该好好地体会把握。那么就这样,让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 小鸟说的三句话。
幻灯片出示小鸟说的三句话。
(2)再指定一个小组朗读。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知道大树哪儿去了吗?(板书:火柴、灯火)
四、角色扮演,体验感知。
是啊!小鸟焦急地寻找着她的好朋友大树,那么我们谁愿意 来做一回小鸟?
把这令人感动的场面表演出来呢?就在教室里,就这样飞呀,飞呀,寻找着,你在谁的身边停下来,那个同学就做你的配角读。明白吗?你们可以用自己的话,
小鸟,找到朋友大树了吗?(没有)
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的心情怎样?你说
47


你们是不是在心里呼唤着自己的朋友大树。你们怎么呼唤的?
你们从小鸟的一声声呼唤中体会到了什么呢?(小鸟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
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 最珍贵的友情。)(板书:珍惜友情)那么让我们再来
观看小鸟寻找大树的全过程,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 情谊。
五、观看动画,融入情境。
1.播放全部动画,教师配上音。
过渡:同 学们,小鸟为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我们的眼前似乎又出现了去
年小鸟为大树唱歌的情景,(板书: 唱歌)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
三段。
小鸟看了灯火几次,她会怎么想,有 什么话想对大树说吗?你们现在就是这只
小鸟,请你们静静地凝视着灯火,把想对大树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写后汇报)
同学们,你们都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啊。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我们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板书:信守
诺言)。
六、拓展延伸,交流升华
同学们,作为这一篇美丽的童话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想说,你想 对谁说?比
如说对伐木人……想对谁说,就对谁说。
(1)对小鸟
(2)对伐木工人
(3)对环保问题的思考,出示查找到的资料以警告人们爱护鸟儿、爱护树木。
七、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个美丽而又令人深思的童话故事,一起为小鸟
和大树的深厚情谊而感动,一起为大树的离去而伤心,那么让我们站起来一起共同祝
愿:愿我们 的世界---诚信之花遍地开放;友谊之树万年永存;环保之河绵延不绝!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那一定会很好
48


教学目标
1.会认“缩、茎”等7个生字。正确朗读理解“舒服、舒展、努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种子成长,树木用途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ppt。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ppt图片:种子破土而出,枝繁叶茂的大树,手推车,椅子,说说想到
了什么? < br>2.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一棵树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其中能
让我们体会到什么 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课文内容。 < br>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大树走
过了一段怎样的历 程?在文中画出来。
2.小组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3.交流大树经历的历程。
(板书:种子被泥土包裹——钻出地面——长成高大的树——砍倒做成手推车
——拆了做成椅子 ——成为美丽的木地板)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在大树的变化过程中,大树的心情怎样?(板书:舒
49


服)
5.默读课文,把课文中含有“舒服”这个词语的句子划出来 。边交流边出示ppt
句子,各种形式读,体会感悟大树变化中的快乐。
6.课堂小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板书:成长快乐,服务他人也快乐)
四、对比学习,感悟体会。
我们学过《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也写了一棵树的经历,今天学的 这篇课文和《去
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1.ppt出示《去年的树》,学生自由朗读 。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
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
3.ppt出示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有感情地朗读两篇课文。
六、课堂练习
ppt出示练习题。
板书设计
那一定会很好
舒服种子被泥土包裹
钻出地面
长成一棵高大的树成长快乐
砍倒做成手推车
拆了做成椅子
成为美丽的木地板服务他人
也快乐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在牛肚子里旅行
50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蟋 蟀 嚼 贮 咽 蹭”6个,理解相关词语,区分“贮藏”
“蕴藏”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根据提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思。
3 能通过读文章、查阅资料解决阅读中的疑难,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教学过程:
一、 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板书:旅行
说说你去过哪里旅行?感觉怎样?
2、板书完整课题: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3、看图整体感知。(媒体出示)
过渡: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感觉怎样呢?
二、 初读课文,提出疑问。
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读通课文,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2、学生自学
3、交流:
(1) 分段指名读课文。
(2) 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媒体出示)读准字音:ɡú chù
骨碌 贮藏
(3) 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蟋蟀 贮藏 消化 悲哀 细嚼慢咽 知觉 蹭来蹭去
区别:贮藏 蕴藏
(4) 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
(5) 说说读文后知道了些什么?
4、 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呢?
51


(1)小组交流,尝试解决个别疑问,提出最想研究的问题。
(2)大组交流:
老师归纳整理、并板书:牛的胃是怎样的?
牛的胃是如何消化食物的?
三、深入理解,探讨疑问
1、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读读课文来研究,而有些问题需要查阅资料。
提出研究要求:(媒体出示)
(1)认真读老师提供的资料;
(2)每组一份资料,小组讨论;
(3)要求在交流时不看资料。
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媒体出示)
a)
b)
c)
d)
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
指名反馈。
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
(2)划出文中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媒体出示)
(3)引导学生用上“先…… 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
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4、交流研究成果
a、牛的胃是怎样的?
(1)学生交流。
(2)研究问题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动手画一画:请学生边画边讲解。
(3)引读课文:青头 对牛的胃了解得很清楚,所以当红头认为自己马上要死而
大哭起来的时候,青头安慰它说 因为
b、牛的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
(1)学生交流:
(2)结合读文。
5、再读课文,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帮助、鼓励。
学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
52


(1)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媒体出示)
(2)指名反馈找句子。(媒体出示)
(3)练习说话:(媒体出示)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 里时,青头(告诉红头躲
过牛的牙齿);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时,青头(告诉红头牛的前三个胃是贮藏 食物
的,第四个胃是管消化的);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青头(鼓励红头是勇敢的蟋蟀,
它一 定能出来);当红头重新来到牛嘴里,但已经不能动弹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
上,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当红头流着泪感谢它时,青头(开导红头不要哭,就算
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
(4)组织谈话:从青头的语言和行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5) 根据提示写出第7节和第11节的主要意思。(媒体出示)
第7节写红头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第11节写青头大声告诉红头(要躲过牛的牙齿。)
(6)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复习巩固
1、读词语
蟋蟀 贮藏 消化 悲哀 知觉 蹭来蹭去 细嚼慢咽
2、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
真是个奇迹啊!
五、完成作业,拓展延伸
1、抄写词语
蟋蟀 贮藏 消化 悲哀 知觉 蹭来蹭去 细嚼慢咽
2、引导想象: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还会对青头说了些什么?
3、拓展:你能试着讲一个有趣的历险故事吗?(媒体出示)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一块奶酪
53


教学目标
1.认识 本课9个生字,认读“诱人”、“恼火”、“犹豫”等词语,掌握“处”
“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 爱护幼小的品质,蚂
蚁群体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蚂蚁们的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吃过奶酪吗?好吃吗?
面对一块美味诱人的奶酪,搬运奶酪的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一块奶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 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
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ppt朗读课文的指导方法,按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
什么内容?教师相机 指导。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事。
三、精读课文,读出感受,读出感情。
(一)默读课文,思考:
1.蚂蚁队长的禁令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2.蚂蚁队长想吃奶酪吗?结合文中句子说一说。
3.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说说理由。
54


(二)小组交流讨论,把自己想象成是其中一只蚂蚁。
(三)全班交流,根据交流,出示ppt句子,边交流边读句子体会,师随交流板书:
蚂蚁们多么自律,多么有毅力!他们的心真齐啊!
蚂蚁队长严格遵守纪律,不违反禁令,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体会。
四、课外拓展,说一说。
结合课文的学 习,联系生活中曾经遇到的这样有诱惑力的事,当时怎么做的?学
习后觉得应该怎么做?今后在生活中面 对诱惑该怎么做?
五、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六、小组内演一演这个故事。
注意指导学生表演时的动作、神态,把蚂蚁们的心理活动演出来。
七、知识拓展。
出示ppt:
奶酪(cheese),又名干酪,是一种发酵的牛奶制品,类似酸牛奶,比酸 奶浓度
高,近似固体食物,营养价值更丰富。
板书设计
一块奶酪
蚂蚁们:自律,有毅力,心齐
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习作3 我来编童话
教学目标:
1.看图编写童话故事,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能了解童话故事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培养一定的想
55


象力。
教学重难点:
简单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想象力的培养。
学生课前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多媒体:(上课开始,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现白雪公主的画面。)
随着画面的出现,教师给学生讲《白雪公主》的故事。
2.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 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
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趣 的故事在全班讲。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小结并板书课题:同 学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让我们今天也一起走进童话世
界。(板书:走进童话世界。)
二、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1.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及《白雪公主》的故事加以点拨,明白什么是童话。
2.教师讲 解: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物体
人的感情。同时童话故事总是把恶和 善极端化,通俗地说,就是坏人非常坏,好人非
常好。
[出示多媒体:童话特点:(1)大胆的想象(2)有趣的内容(3)生动的语言]
三、自主审题,明确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读习作的要求。
2.小组讨论这次习作要求有几方面的内容。
四、观察动物,展开联想。
1.出示投影:有关动物活动的片断内容。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
3.指导写作:
(1)故事的人物不宜选得过多,可以是书上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
(2)想象“故事”要注意说清楚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么发生、怎么
发展、结果怎样。
(3)你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可以直接写出来,
56


也可以蕴含在故事里面。
4.选择动物,编写故事。
(1)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他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
(2)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写作。
二、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1.把写好的故事读给同学听,分享习作的快乐。
2.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
修改。
3.学生修改作文。
三、学生把修改好的作文誊写在作文本上。
要大胆地让学生去 想象,创新,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从而使学生体验创作童
话故事的乐趣。引导学生在讲述故事时不必 过于严谨,能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即可。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以童话为内容进行交流,要讲清童话的特点 ,感受童话鲜明的人物形象,以
及从中受到的启发。
2.通过“减一减”的方法,认识一些新字。能自己发现这些字在读音和字形上
的特点。
3.通过“读一读”对学生写字进行巩固,并能够自己发现这些生字与偏旁之间
的关系。
4.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试着修改自
己的习作。
5.积累一些谚语。
57


教学重难点:
1.能感受童话的奇特,和同学交流童话带给你的启示。
2.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一、交流平台。
1.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与同学们交流童话的特点。
(1)童话世界里的人物、动物、植物都会说话。
(2)童话世界里的居民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2.说一说,在这些童话里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3.读完童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你打算在生活中怎么去做?
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
(1)同桌之间读一读。
(2)齐读。
(3)指明读。
2.如果去掉这些生字的读音,你还认识它们吗?
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读读这些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a.小组交流。
b.全班汇报。
这些字都有“口”字旁,说明都与口有关系。
c.你能在写几个这样的字吗?请你写一写。
d.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2.学习修改符号。
a,认识什么是修改符号。
b.明确修改符号的具体意义。
c.学会运用修改符号。
58


4.巩固练习,修改符号的用法。
(1)爸爸尚班走了。
(2)妈妈穿着一件红裙子,一顶帽子。
(3)果园里有许多水果:苹果、鸭梨、黄瓜和桃子。
a.学生练习修改,并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b.小组内交流
c.全班交流
d.展示、评价。
5.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
2.学生随教师诵读。
3.说一说,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a.小组交流。
b.汇报。
4.生诵读。
5.尝试背诵。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 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
乐,感受汉语的丰富。引导发现时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
清即可。“日积月累”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59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学目标
1.会认“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 “晒、洞、准”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准
备、吃饱、晒太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想画面。
3.品味语言,感受故事独 特的表达方式,并在反复朗读中预测将要发生的故事。
并从课文中画出相关的依据。
课前准备
通过反复的朗读,找出依据,预测将要发生的故事。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揭 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你见过一百多年的老屋吗?想象一下老屋的样
子,怎么想都可以,读童话就要 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引导学生想象老屋之“老”)
今天,就让我们去课文中找一找老屋总也不倒 的原因吧!
2.板书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3.教师配乐范读。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座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相信同学们肯定知道其中的 原因。请你自己试
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
示。
三、朗读练习。
1.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60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暴、壁、晒”。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暴”是上下结构,注意“氺”不要写成“水”。
“壁”下面的“土”要写得宽一些,能托住“辟”,与它相近的字“劈”注意区
分。
“晒”左右结构,左面的“日”字旁千万不要写成“目”字旁。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在老屋身上发生的事情有哪些呢?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二自然段。
(1)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你能说说老屋是什么样子的吗?老屋为什么准备倒下
去?
(2)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老屋存在的时间、老屋现在的样子、用途等方面想象、讲述。
(3)老屋已经这 么老了,根据这一点,你能预测出什么结果?你的预测和课文中
所描述的一样吗?在朗读这一、二个自然 段的时候,你觉得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朗读
呢?
(4)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好评点,然后练习练习。
(5)指名朗读,最好对学生的评价(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2.第三、四、五自然段。
(1)“等等,老屋!”这是谁在和老屋说话?他和老屋说了什么?老屋是怎么做
的?
品读下列句子:
①“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小猫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品质?
②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
61


一个晚上。从加点的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如果你是老屋,你会怎么做?
3.第六自然段。
(1)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读完这句话,你觉 得老屋
能倒下吗?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4.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
(1)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第几自然段?用笔画一画。
(2)有哪些小动物遇到了困难,需要老屋帮助?他们分别遇到了什么困难?
(3)老屋每一次都是怎么做的?
(4)你觉得老屋能倒下吗?为什么?
5.如果你是老屋,帮助了那么多遇到困难的人,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又会怎么
去做?
三、分角色朗读,现身表演,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选择一个学生演老屋,3个孩子演其他的 小动物,其他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课堂上情景再现。
四、续写故事。
还有谁遇到了困难,需要老屋帮助?按照文章的写法,想一想,写一写。
板书设计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小猫 遇到了暴风雨
老母鸡 孵小鸡
蜘蛛 好饿助人为乐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教学目标:
62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会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2、学会句型:只要......就.......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会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突破方法:老师引导,学生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胡子在哪里可以见到?它有什么用处?
我们今天课文中的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用处可大了,大家想不想知道,他的胡子
有什么用处?
板书课题: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二、介绍什么是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就是写给 小孩子看的故事,不过这故事并不是普通的故事,也不是真
的故事。这故事是想出来的最可爱的故事。这 故事把天底下所有的东西都当作人来看
待,让所有的东西互相交朋友,让好的愿望能实现,让一切有趣的 事情能发生。
童话故事: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
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
动,对自然物的描 写常常用拟人化的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三、复习学过的生字,并组词。
出示幻灯片,点名读字组词。
四、学习课文。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么?( 老师不禁要问:他的胡子怎么了?有什么特
别的?)想不想知道答案?好,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
五、故事呈现、随机设疑:
(一)片段一
胡萝卜先生有着浓密的胡子,每天必须刮胡子。
可见,胡萝卜先生对他的胡子是非常的—?—发愁。可以看出,他喜欢不喜欢自
己的胡子?
(二)片段二
63


1、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地拿 着一片果酱面包就上街去了。当胡萝卜先生
吃果酱面包的时候,长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酱,就飞快的长了 起来。
2、(看图你观察到了什么?人物胡子、动物)胡萝卜先生拖着他的长胡子一步
一步往 前走,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
3、(看到这么神奇的胡子小动物们都感到很?(惊奇)
4、多有意思的胡子啊!胡萝卜先生就拖着它走啊走,接下来发生了哪些有趣的
事情呢?。
(三)片段三
1、你看到了什么?那么漂亮的风筝却没有飞起来,为什么?
找生读 (一个正在放风筝的男孩,风筝的线实在太短,他的风筝才飞过屋顶)小
男孩的心里很———?
2、正在难过、悲伤的时候他眼睛一亮,高兴起来了,他想到了什么这么高兴?
读文。出示:(谁能读 一下小男孩说的话?读: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怎么跟萝卜先 生借胡子呢?现在老师就是胡萝卜先生。谁
来借胡子?(这样有礼貌的孩子,我很乐意借给你。你这么尊 敬我,我得借给你长长
的一跟胡子。)
(男孩说完扯了扯胡子,确定绳子够牢固,就减了一段 用来放风筝)望着越飞越
高的风筝,小男孩的心情是多么——!(高兴呀)
3、那胡萝卜先生 他的心情怎么样?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呢?说的真好,帮助小男
孩,收获了小男孩对他的——(尊敬、感激 )?原来热心的帮助别人是这么开心的一
件事情!
(四)片段四
1、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当他走过鸟太太的树下,鸟太太正在发愁呢!鸟太
太在愁什么?
当鸟太太发愁时,一转头看见了胡萝卜先生,鸟太太高兴的笑了,它会说什么呢?
(当鸟太太看 见胡萝卜先生风里飘动的长胡子,高兴地说:“这下好了,我总算找到
一根够长的绳子了。”)(鸟太太 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
晾起了一长串鸟宝宝的尿布。)
你瞧,鸟 太太和鸟宝宝笑得多开心啊,鸟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干净舒适的尿布
了。胡萝卜先生又做了一件好事, 他开心的往前走。
2、现在碰见了谁?(螃蟹先生找绳子捆输书,哪儿也找不到)
64


这时,(他看见了胡萝卜喧声的长胡子)
他有了什么好主意?(指名说)
(他顺手剪下一段胡子,把书捆起来,拎着书走了)
过渡: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
4、(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他的长胡子飘在后面,不知不 觉被许多人剪下,
派上了许多用处。)(找找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帮助了谁?用胡子干了什么?(大家观< br>察的很仔细,说的很精彩)
过渡:胡萝卜先生帮助了这么多朋友,这时候才想到了自己,他出门是要去做什
么呢?
6、(他想为自己配一副近视眼镜,就走进白菜小姐开的眼镜店。配完眼镜,白
菜小姐说:“如果你怕 不小心把眼睛摔了,就在眼镜框上系一根绳子,然后挂在脖子
上”)
白菜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 ,用一根长胡子系住了眼镜。当胡萝卜先生的眼镜不小
心从鼻梁上滑落下来的时候,他的胡子系住了眼镜 。胡萝卜先生说:“我的胡子真是
太棒了!)
六、整体回味,感悟主题
1、设疑感悟:
(1)是呀,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是棒极了,不仅帮助了自己,更帮助了别人 。
(课件)让我们再来想想胡萝卜先生的胡子都帮助了谁?这是胡萝卜先生发自内心的
声音 ---我们一起读出来好吗?他用自己的胡子帮助了那么多人,他是快乐的。这真
的是帮助别人,快乐自 己。板书。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七、作业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可以帮助谁,用来做什么?
请你画一画,也可以画你印象最深的画面。并写上一两句话。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14* 不会叫的狗
65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
哞 嘶 喔 滑稽 寻思 怜悯 诧异 叼 谨慎 聘请 天赋 匍匐 吠
2.在分角色朗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
3.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
4.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
教学重点
1.从对话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2.增补课文情节,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教学难点
对童话主旨和借助想象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在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
人物形象。
2.讨论法。就课文主旨的解读设疑,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课堂讨论、合作
探究,深入品评童话故事。
3.探究拓展法。如续写童话的多种结局,从而达到对童话主题的多元阐释。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或图书查找有关童话的相关资料,了解童话的特点。
2.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哞、嘶、喔、滑稽、寻思、怜悯、诧异、叼、谨慎、聘
请、天赋、匍匐、吠”等字词及弄懂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说起童话,大家一定会兴趣盎然,因为诗意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记
忆,很多美丽的童话一定已在你们的头脑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下面哪位同学
愿意说说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哪篇童话对你的影响最大呢?(生举例)
优美的故事总是令人心醉的,今天我请同学们和老师再次满怀激情地重温一下童
66


话带给我们的快乐,我们将要学习意大利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贾尼·罗大里的一
篇童话,它有着很奇怪的名字叫《不会叫的狗》。(板书课题、作者)
(教学设想:童话是青少年喜欢的文体之一。利用学生对童话的喜爱,让他们对
童话进行介绍,进而让他们在初步掌握文体特点的基础上展开本课的学习。)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1.明确课文中出场人物的名单、人数;分组指定注意几个主要角色的对话朗读的
重音、声调、节奏。 揣摩人物心理,把握角色形象。选定、分配角色,进行朗读。屏
显:角色形象及语气特征提示
旁白:1人
不会叫的狗:1人
其余角色:1人
2.听读后学生简短评议。
(教学设想:分角色朗读,让不同角色粉墨登场,在学生们有声有色的角色朗读
中,孩子们的个性得以彰显。)
三、整体感知,讨论问题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一)畅所欲言
1.听读后根据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加以点评。
屏显:听读后根据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加以点评。
从贾尼·罗大里的作品中几乎任何一个有小学生认字能力的人都能充分地享受到
阅读的乐趣,并能对他作品所包含的寓意报之以会心的一笑。
2.读书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屏显:读了这则童话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1)社会上好人多,坏人少。
(2)我们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3)做事时要有恒心有毅力,并且要不懈地努力。
(4)逆境给人以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

者。
(5)苦难有如乌云,远望过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
(6)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一些人。
67


(7)要学有所长。
(8)找到真正的老师,做回自我。
(9)主动应对变化是一种享受,被动应对变化是一种痛苦。如果你不变化,就

被淘汰。
(10)善于变化,尝试冒险,去创造新的价值,实现自我超越。
(11)只有不断汲取营养,吐故纳新,生命才会有力量,人生才会有价值。
我很赞同你们的说法,大家发言越来越好,理解越来越深刻,思路越来越活跃,
角度选得也很恰当。
人在一生中不停地寻找人生的真理,但却不知道真理往往就在自己的身边,它们
就是通过身边的一个个小的故事来表达的,在《不会叫的狗》这个小小的童话中
也许就有着你寻找多时的人生感悟。
(二)合作研讨
本文作者最为有趣的是他为自己的一些童话作品设计了不同的结局,如这则童话
作者就设计了三种结局,在阅读后你认为哪种结局更好一些,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明确后,教师加以适当的点评。)
屏显:作者给这则童话设计了三种结局,你认为哪种结局更好一些,为什么?
同学们各抒己见,那么你们知道作者最喜欢自己的哪个结局呢?
屏显:本文作者在书后评价说:“我坚决支持第三种结局。找到真正的老师是十
分重要的,这比成为马戏团的明星或者每天有现成的一碗浓汤喝来得更重要。”
(在讨论中,不必拘泥于作者的评价,可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争论。)
四、活动探究
读完这篇课文,又分析了这么多的结局后,我想在座的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自己
的那颗激动的心,要讲给同学们听一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计的结
局越多越好、想象越离奇越好。)
屏显:“第四种结局”
当我 们耽溺于遥望远方的时候,我们会忽略身边的人和事物;当我们丧失想象
和幻想力的时候,我们就再也无 法看到神奇和美丽的人与事。但是,优秀的文学作
品会给我们开出特别的良方,使我们的智力和想象力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我
们尤其要感谢贾尼·罗大里给我们制造了这么好的机会,几乎任何一个有小学生
认字能力的人都能充分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并能对他的作品中所包含的寓意报
68


之以会心的一笑。
五、课堂小结
(结合同学们设计的N种结局)
童话不必飞得很高,也不必飞得很远,它完全可以作超低空的飞行,让孩子们在
笑声中来认识世界。这个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也是丑恶无比的,你随时随地都可
能看到自己喜欢或厌恶的一面。当然,这得取决于你的态度和你的努力。这个世
界就是这种颜色的,童话《不会叫的狗》告诉了你一个真实的世界,同时还告诉
你应该怎么做以及你努力之后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写好(读懂)童话需要一颗童心,在座的同学们早已拥有,还需要一颗爱心,只
要我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对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满希望,相信以你们的童心、
爱心和慧眼去发现、去创造,那些美好的事物就能自然而然地从你的笔端流淌出
来。贾尼·罗大里也因其出色的创作获得了1970年国际安徒生奖。
六、布置作业
1.将你的第四种结局写在文集中。
2.童话能以最简洁、明快、通俗、生动的方式传达人生的见解和主张,在这个领
域内,它是无所不包的。有时候,我都想把它称之为“感性哲学”或者说“现代
的神话”。贾尼·罗大里的优秀童话作品、“国际安徒生奖”获奖童话很多,同
学们在课外找来读一读,有条件的可以带到班级里大家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习作4 续写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续写的相关知识;学习编写习作提纲;积累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的
方法。
2.通过思维训练、创设情景、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
路,使学生明白怎么写 ,如何写好等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及思维方式。
69


通过思维训练、创设情景、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路,
使学生明 白怎么写,如何写好等问题。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习作资料。
一、思维训练,认识“续写”。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句子,请你们发挥想象,将句子补充完整。(出示扩句)
(1)春天 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啪”,花瓶打碎了,我<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春天的景物是什么样的?花瓶打碎和我有什么关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引导学生想象填充。
过渡:刚才我们是进行扩句训练,大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 想象力把句
子补充完整。今天咱们要完成的作文——续写形式跟扩句相似,不过有一定难度。我
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续写?(指名读)
出示:续写就是抓住“续”字,在原文的基础上想象和推测,接着 原材料的故事
情节延伸下去,直至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二、提炼要点,明确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
第一幅图:
同学A:“我上个星期过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
同学B:“我也刚满九岁,全家人一起给我庆祝了生日。”
同学们围在一起议论起自己的生日。
第二幅图:
李晓明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心想:我的生日也快到了,可是……
第三幅图:
同学A对同学B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我们一起为他庆祝生日吧……”
第四幅图:
结果会是什么呢?
以上是这幅图中提炼到的信息,即:只讲了事情的开头,没有详细地讲述事 情后
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
具体。
70


思考:从习作要求中你弄懂了什么?
2.教师引导归纳出示:
(1)范围:记事材料作文(给出开头,续写经过,结果)。
(2)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3)要求:展开想象;写清楚;写具体。
三、创设情景,师生续编故事。
1.谈话出示语言片断:(既然根据材料续编故事,那么我们就得弄清材料内容。)
下课了, 同学们在一起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况,可是李晓明的生日也快到了,但是他
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我们应该 怎么为他庆祝生日呢?……
2.研读材料:从这段话中,你了解了些什么?(四要素:时、地、人、事 、起因)
【板书:自己的生日】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准备生日】
结果又会怎样?【板书:庆祝生日】今天咱们一起把故事编下去。
小结:在续写之前我们首先要【板书:理清线索】
3.师生口头共同续编故事。
( 1)出示:下课了,同学们在一起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况,可是李晓明的生日也
快到了,但是他的爸爸妈 妈在外地,我们应该怎么为他庆祝生日呢?
(过渡)在续写过程中,除了理清线索之外还要对发生的事情进行合理想象。
回过头来看,在 叙述同学们打算为李晓明庆祝生日时,应该怎么对他说,又会怎么做
呢?李晓明有什么反应?他会怎么说 ?怎么做?
(2)出示:我们为李晓明的生日做了哪些准备?是靠自己还是在朋友及老师的帮
助?在这个过程中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其他同学呢?
(3)在续写时我们还要注意过渡和前 后照应,使文章过渡就是紧扣前文的最后一
句话,很自然地接上去。【板书:语意连贯】
(4)出示:常用的过渡方法有:
a.用一个句子过渡;
b.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
c.用提示语过渡。
(5)对于这件事,我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6)试着给这个故事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过渡:刚才我们共同续编了一个故事,这只是一种情况,可能还有很多意想不到
71


的情况发生,请大家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根据材料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四、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出示讨论提示:
(1)我们为什么打算为李晓明庆祝生日。
(2)我们为李晓明的生日做了哪些准备。
(3)李晓明当时有什么反应?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4)结局如何。
(5)我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2.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续写指导、理清线索、语意连贯、合理想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 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
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 ,而要抓
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全面把
握 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 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
助。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会用查字典的方式认生字。
2.学会用预测的方法理解文章意思。
3.掌握“假、几”等多音字,积累四字词语,熟悉引号的用法。
4.积累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
教学重难点:
72


1.学会用预测的方法理解文章意思。
2.掌握“假、几”等多音字,积累四字词语,熟悉引号的用法。
一、交流平台。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预测有什么好处?
(1)组内交流。
(2)同学之间说一说。
2.为了更好地做出正确的预测,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二、识字加油站。
1.同学们先用字典查“典、基”等生字。
2.同桌间相互检查、互相指正。
三、词句段运用。
1.读准加点的字音。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四个词语中的加点字。
(2)小组交流:组内同学互相读一读。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多音字。
(6)拓展练习。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你能举个例子吗?
2.下列成语有什么特点?你还能说出这样的成语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列三个成语的特点。
(2)小组交流:看看自己的发现是否和其他同学一样。
(3)指名朗读。
(4)全班交流。
(5)教师引导小结:这三列成语,都是含有数字的成语。
(6)拓展练习。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成语?你能举个例子吗?
3.读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句子。
(2)小组交流: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
(3)全班交流。
73


(4)教师引导小结:对于人物的语言描写,有的提示语在前,有的提示语在后,
有 的提示语在中间。
(5)拓展练习。
你能举个例子吗?
四、日积月累。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
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 讨。
2.小组朗读。
3.师生对读,齐读。
4.看谁最先背下来。
5.背诵比赛。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字、词、句的规律,并进行 迁
移。如“日积月累”等训练,都应该引导学生在自主发现的基础上认字、写词、说句
子,而后 以教材为依托进一步将教学作必要的延伸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74


搭船的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
2.小组展开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
4.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 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
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认读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喜欢那种鸟?(谈感受)
2.师出示”搭船”一词,问:你搭过谁的车或船?去过哪里?(生讲) 师:一次,
一只鸟 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这位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
们快去看一看吧! 引入新课 10《搭船的鸟》。
二、检查预习。
学生读文,纠正字音。遇到不认 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
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 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
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5.更换语境,课件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75


6.脱离语境,单独认读生字,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沙拉沙拉的小雨停了,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的小鸟啊!它 是
一只什么样的小鸟?你喜欢这只小鸟吗?这节课我们继续体会课文《搭船的鸟》
二、深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 鸟?
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
把你 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8分钟)
(一)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4分钟)
(二)班级内汇报。
重点句段指导:
1.“多么美丽的小鸟啊!”你会怎么读这个 句子呢?(指名学生读)这样的句子你
还能说出哪些?
2.你知道翠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翠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 美丽(根据板书引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3 .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
然段的问句。
4.“我”发现翠鸟后,正在仔细观察它,忽然, 我又看见它可爱的样子.找到句
子后反复的读一读。(生读) “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 一下子
没一会儿
得出:本领高
师指导朗读。
5.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 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
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6.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7.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76


第三课时
一、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二、选择练习。
1.连一连,读一读。
船舱 tun xia 鹦鹉 ying wu
吞下 bu yu 难道 mu qin
捕鱼 chuang cang 母亲 nan dao
2.选择合适的字填空。
夫 扶
(1)那是一位年老的船( )。
(2)我( )起那位摔倒的小妹妹。
漂 飘
(3)树叶在空中( )着。
( 4 ) 这是一只( )亮的小鸟。
边演一演。
2.指导朗读:此时,这两兄弟心情会怎样?把这种快乐兴奋的语气读出来。
(三)第三自然段
1.蒲公英不仅给兄弟俩带来了欢乐,它还非常有趣呢!有趣在哪里呢?请 你读第
三段,找出答案来。
2.学生读课文。
蒲公英的花瓣像人的手掌,可以合拢,张开。
3.一起读读第三段
4.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填一填。
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 。
早晨,花朵 ,它是 ,草地就 ;
中午,花朵 ,它是 ,草地就 ;
傍晚,花朵又 ,草地就 。
5.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奥秘说清楚?
77


“原 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
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 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6.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7.“我”是怎样知道这个有趣的事情的?——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再通过观察,
解决问题
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四)第四自然段
1.多么可爱的——引读第四自然段。
2.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 小朋友说蒲公英和
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怎么样?
让学生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谈体会。
3.穿插句子训练。
(1) 是我最好的朋友,他常常和我一起 ,
和我一起 。
(2) 一起 ,一
起 。
四、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 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
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 在那里你会长到
欢乐!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16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78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
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 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
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 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
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 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吗?谁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草地。
2.读了课题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
草地)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自由读,检查生字:
( 1)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
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3.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
问题。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文中的这片草地在哪里?草地是金色
跟什么有密切关系?
2.讨论交流:“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的
79


位置。“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关系。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认真读
一读。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样的游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
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分组讨论交流。
我的发现: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花朵(合拢),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
中午,花朵(张开),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拢),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
3.为什么小作者这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有了这一发现之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
2.讨论交流。
3.体会句子的作用:“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你是怎
么理解的?
四、总结全文
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神奇的植物,课文里的小朋友正是因为有一双善于观察、
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花朵与草地颜色的秘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透过一棵小小
的蒲公英, 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板书设计: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 金 绿
合 张 合
80


喜 爱
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
的变化,抒发了自己对 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通过阅读,学生对课前的问题已完全掌握,学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非最终目的。语< br>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的范例。让学生去留心大自然中的事物,练习说说他们的
新发现,享受 发现的乐趣。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习作五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在日常观察中的发现;
2.能认真听别人说话,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比较完整地转述;
3.把话说清楚明白,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能真实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交流生活中的观察发现。
(一)课件播放书中的“三幅图”
1.同学们在这三幅图中发现了什么呢?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学生说,老师及
时指导) < br>2.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不少身边的事物,你一定有了新发现。那我们每个人就
在小组里,说说自 己的发现。有一个要求,别人说的时候,要专心听,你要记住,你
们小组的同学都有哪些发现。(学生小 组交流。)
(二)好,老师特别想了解你们组的组员们都发现了什么?用“我们组的组员……”
的句式说,看谁记得多。(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81


1. 同学们说的真多,而且说得特别清楚,老师给你们一个建议,当你要说很多
个同学的发现的时候,不用说 每个人的名字,可以用上“我们组,有的同学发现了……
有的同学发现了……还有的同学发现……”句式 。(指几名学生说。)
2.听了同学们的发现,老师对其中的一个发现可感兴趣了,那大家又对哪一个
发现最感兴趣?(学生发言。)
3.如果你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就去问问他(发现者)到底怎 么回事?(学生提问,
学生解释。)
4.我们经过交流,就会越来越明白,因此老师提议,我 们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人
的发现,然后以他的话题,展开交流,可以提问,可以补充,你想说什么,就说什 么。
(小组交流。)
(三)老师发现有的小组交流得特别充分,而且有的同学还发现了一些特别有趣的
植物。
1.指名让学生说出发现,然后其他学生提问,发现者解释。
2.老师适时介绍自己的发现。
3.你还知道哪些有意思的植物吗?(学生回答。)
小结:同学们,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 ,如果我们有机会亲自去观察、去发现
这些有趣的植物,该多好啊!
二、总结下课。
同学们,从天到地,从地到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非常神奇,只要你是一个善于
观察的孩子,你一定会 发现更多的奥秘。这一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将重点都定在了发现一词上,大 家都很积极,好像争着比谁的
发现最多最奇,但把“观察中”忽视了,而怎么观察到的,自已观察时所做 了什么,
这个过程学生却大多数都是只字不提。引导学生将自已是如何观察到的,及观察时自
已 是否认真等过程说了出来,这就为观察的内容提供了真实性的证词。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望洞庭
82


教学目标:

1.学会《望洞庭》诗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透过品读,想象《望洞庭》 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
言美、韵律美。
3.在交流体会描述月夜洞 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体会作者的
情怀。背诵《望洞庭》。
4.拓展吟诵洞庭美景的名句,到达深化和积累的目的。
教学重点:
”理解“两相 和”、“白银盘”和“青螺”,想像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
的画面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喻 。
教学难点:
想像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
妆浓抹总相宜”是苏轼笔下的水,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 墨
客,写下了许多美诗佳句,这天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板书《望
洞庭》。 指导书写“庭”
二、读准古诗,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古诗,提出倾听的要求。
2.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借助插图、注释、字典理解古诗的大意。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句。
三、读好古诗,理解古诗
1.指名读诗。(透过评价导向,从读准字音,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
2.指名讲古诗的大意。
四、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一)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读到有所感觉时把你的手举起来。
(二)美读古诗,想象画面。
1.品读前两行诗,抓住“和”来引导学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和”
83


(1)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和”是什么意思?
(2)说说你想象的画面。
(引导学生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感受银色的光辉撒在湖面,朦胧的月光。)
(3)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如: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师生评价)就应怎样读?(轻轻地读、
读出柔和的美)
引读: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象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
是多么的宁静!一齐来读…… 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笼罩,点点银光,此时那就像一位
仙女降落人间,是那么温柔,一齐读……
小结: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首诗的“眼睛”叫诗眼。
2.品读后 两行诗,从形、色两方面引导学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进
一步品味“和”
(1)这洞庭湖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2)你能说说,到底从哪里感觉到,诗眼“和”你 想象的画面怎样样?(引导感
悟比喻用得形象、生动、巧妙。)
(3)你有这样的感受,你觉得就应怎样读?
(只要学生讲出读的理由贴合诗意即可,让学生 个性化朗读,或惊讶或赞叹等,
让学生练习读互相听,听出什么感觉,告诉同学。)
(4)指名读(以评促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味,逐步提升读的质量。)
(5)品味独特的比喻: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这样改行吗?
3.补充教材资料二,透过比较,欣赏比喻的巧妙
(1)谈话引出诗人“雍陶”,投影出雍陶 的《题君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
螺青黛镜中心”。
(2)学生自读,感悟诗意,品味语言的形象生动。
(3)师读,要求同学闭上眼睛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反复引读这两个比喻句,让学生体会两种不同的比喻生动和所描绘的美。
点点银光……翠绿的君山,诗人不由赞叹到——
君山倒映在洞庭湖中的妩媚姿态,美如仙女,楚楚动人如——
4.配乐朗读古诗一和补充材料
5.体会诗人宽广、豁达的胸怀。
(八百里洞庭在诗人的眼中是——
84


6.背诵古诗。
自古人称“洞庭天下水”。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 像李白、杜甫、孟浩然都慕名
而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传诵至今,我们一齐来欣赏。
1.还记得我们学习〈望洞庭〉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2.出示6个名句,提出要求。
(1)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两句诗,多读几遍,并品味诗句好在哪里。
(2)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3.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诗句读,并想诗句的意思,品味诗句。
4.群众交流感受。
交流2-3句诗,采用指名讲,讲后读,同学补充等形式,好的句子全班齐读。
5.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总结
六、作业
背诵剩下的名句,默写《望洞庭》。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光、色
和(柔)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孤、帆”四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85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
图片) < br>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两
山隔江相对,形 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
么感受?
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
天门山,看到 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 第二十一课,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班齐读,分小组读,指明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知道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
此回:到这里回旋。 出:耸出来。 孤帆:单独一只船。 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抽同学逐句
解释,再指导全诗 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
86


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情商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
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
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 丽雄伟,体现出诗人借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雄伟
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断、楚”
2.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 两岸的青山翠
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
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3.背诵并默写古诗
4.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
板书设计:
天门中断-楚江开 气势磅礴
碧水东流-至此回 雄伟秀丽
望天门山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青山--相对出 山水相映
孤帆--日边来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饮湖上初晴后雨
课前准备:
87


古诗对对碰游戏:可以学着诗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去吟诵,看谁最有感觉。
一、创设情境导入:
1.配乐陆续出示不同的西湖风景图,感受美
师:让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
2.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出示罗曼罗兰的话: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指名读
(2)谈感受
师:能用你自己的话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3)齐读
3.师:宋代大诗人苏轼,他就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当年他游览西湖时,就被
他的美所深深打动,不 禁饮酒作诗,写下了这首我们很熟悉的诗。
4.出示古诗,学生跟读
5.喜欢这首诗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西湖,细细去品位这首诗,我们会发现
更多的美。
二、初读
1.自由读
师:自己先练练,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并注意诗的节奏。
2.反馈读
(1)四人开火车纠音
(预设没读好: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并注意这个词。)
(2)这首诗有两个词特别难度,再试试:“潋滟”、“浓妆淡抹”
(潋滟:回到诗句中再读读。)
(3)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
评: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
(4)齐读
咱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一读
3.解诗题:古诗写到这儿,现在你们知道了苏轼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
吗?
(1)指名说
(2)还有呢——“饮”。饮就是喝酒呢
88


(3)指名读、齐读
4.研读
师:有味道吗?还想读吗?那就再去读读吧。一边读一边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
怎样一幅画面。
把你的感受和同桌进行交流。
反馈:谁来把你的感受和全班进行交流。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 ,要想把你的话
说得更好,你可以看看注释。
学习:水光潋滟晴方好
指明说。(谁还有补充)
(1)体会得这么好,你是从诗中的哪个词体会到的?读
(2)让我们去晴天的西湖去看看吧。[出示阳光下的西湖图片]
(3)如果这时你就置身其中,你最想说什么?
(4)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自己先练练
(5)指导朗读。
师:你把你的理解读出来了,潋滟这个词读得真好。(点:潋滟)
师:读得真好,晴天的西湖就是这么美。(点:晴)
师小结:看,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多么光彩夺目呀。
(4)真是——齐读
5.学习:山色空蒙雨亦晴
过渡:正当我们陶醉其中时,天空 忽然飘起了蒙蒙细雨。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
你的脑海里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音乐遐想)
(1)指名说。
(2)你讲得这么好,你是从哪个词读懂的——山色空蒙
(3)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句师
(4)这份奇妙的美只有在雨天才会出现。(看课件)
(5)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6.师引:无论是晴天的水光潋滟,还是雨中的山色空蒙, 西湖就是这样的美,这
美让无数人流连往返——
齐读1、2句,引读3、4句。
7.学习3、4句
(1)同桌练练这句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89


指名说、指名读
(2)西施什么美
(3)师补充,在人 杰地灵的江浙一带,出现过像西施这样的美女(出世图)淡
妆时犹如出水芙蓉,浓抹时更是风姿卓越。无 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让我们感受到她独
特的美。正所谓——淡装浓抹总相宜。
(4)指名读3、4句
(5)那么西湖呢?(那么西湖呢?联系前两句说说看)。
指名读——齐读
8.齐读3、4句
师:不同的天气有不同的美,正如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么美不胜收
啊!
师:西湖的这份美让苏轼陶醉其中,心驰神往。
9.齐读古诗
师:苏轼用眼睛发现了美,用心灵感受了美,更用这首流芳千古的名诗记录了美
师:这份美令古今中外多少游人为之沉醉,流连往返哪。
10.齐背古诗。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诗美美地背诵出来吧。
1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
(1)指名说
(2)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
自由读,说说都是西湖什么时候的美景
(3)指名说,读诗句。
(4)联系《饮湖上初晴后》时的西湖风光。对比彼此间的不同。
齐读古诗
评价:夏天的西湖就是这般色彩艳丽,风光无限啊。
雷雨中的西湖是这样的气势磅礴,别具风味。
(5)面对这样的西湖,诗人不禁感叹: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6)师小 结: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看西湖,都有不同的景致,这些景
色虽看似平常,但诗人却有心捕捉, 可见——再次出示罗曼罗兰的话,齐读
三、课堂练笔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就 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无
论何时,无论何处,西湖的美都是那么另人惊叹。此时此刻你是 否也想和诗人一样对
90


西湖欣赏一番,抒情一番呢?那就用你最美的语言把这份感受写下来吗?
师小 结:西湖不仅拥有迷人的风光,它还有着悠久的文化和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
故事呢,你想知道吗?课后去 找找吧。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材简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语言非常优美的写景名篇,作 者从海水、海底、海滩、
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课文的主旨是想让学生了解我国南 海水
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同时能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句,积累好词
好句 。本文用词准确,语言优美,同时大量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及总分或者总分
总的写作方法。

设计理念
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 以教师的分
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
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小学语文
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都是作者 “情动辞发”的结果,蕴涵了作者浓浓的情感。语
文教学过程既是学生与作者情感的交过程,也是其自我 情感孕育和升华的过程。
因此,本文的教学我努力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为他们创设主 动
积极的情感空间,从而达到“情融融,意切切”的境界。
学情分析
教学中需要注意 的是学生要从最基础的书法入门开始,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书写习惯,能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 写,尤其需
要教师着重指导用笔方法。
二、教材分析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衍变、发展、积淀,群
91


星璀璨,名家辈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人类艺术殿堂
中的一朵奇葩。因此 ,书法教学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我中华
民族文明的突出体现,写好汉字不仅具有展示、欣赏和收 存价值,而
且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书法课要讲究字形、运笔、结构、章法
四美,显然将其 提升到一个艺术高度来认识来衡量。
三、教学目标
1、书法课的教学要有人文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对全体,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书法教学
作为培养特长一面来讲,要让学生了 解书法的重要性,晓知并学习古
代名人学有所成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
心,从小养成喜好、爱好艺术的良好习惯,并且既学本领,又学做人。
2、书法教学要有针对性 < br>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图
人人都能当小书法家,但求个 个参与,书写水平都有所提高。其中还
必得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要注意选拔出类拔萃之优生作为培养对
象,给他们机会,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书写技能,真正使他们的
特长得到发挥,为他们的以 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书法教学要有持久性
欲获得某一知识、技能,并非三两日可成 ,必有时日来保证。“冰冻
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必须具有持久性。
1、学习书法不仅培养学 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要磨练学生的耐性。
要天天坚持不懈,如同做事,要有始有终。平时要求学生每 天利用一
92


点时间(三二十分)练习巩固自己所喜爱的书法。
2、开展书法兴趣活动,在活动中比进步,比质量,比速度,比特色,
并将学生的书法作业进行 展评,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方
可达到日久功成的目的。教诲学生:自古学艺无捷径,更不能 如行人
走路,三步并两步行。天赋自来是有,但不学无术,形同废物而无用。
4、书法教学要具有发展性
我们教书法的目标是:
(一)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特长,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个性得到
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观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借鉴、
引用、学习。
(三)能使整体进步,部分学生有为,并终身受益。
(四)教必有成,学必有果,培养学生自 信,展示自己、发挥才能、
发表作品。最终达到学生自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之目的。
5、书法教学要具有兴趣性
书法本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艺术,下有根上无顶,无人书写水平达 到
顶峰。小学阶段的书法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的四种格体,初
步认识真(楷书)、草、 隶、篆,大致区分各体的字形特点,尤其是
了解楷书中柳、颜、欧三体,倡导积极尝试、习练爱好之精神 ,让学
生观赏一些书法刊物,开阔眼界、欣赏佳品、品评杰作、学会审美、
勤学苦练、效仿名人 ,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平时注意用毛
笔示范学生,引导学生在“看、识、品、学、练”五点上 下功夫。经
93


启发诱导,渐渐使学生被书法艺术的美所吸引,情不自禁地步入书法
之门。
四、采取措施。
自来学艺均有百日之功,无论成效大小,观其自晓。时久习练,可以
使眼高手自高,功到自成,耗日太多使学生情绪低落。可也不能急于
求成,对小学生来说,要使他们循序 渐进,初见成效,也有以下的方
法: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自己喜爱的字体去练;
(二)按字形的要求,正规严格去指导习练;
(三)学会比较和鉴别的方法;
(四)教学生掌握运笔和写字的章法,一步一步练习,分步检查书写
效果强化过关。
第一课 认识基本的笔墨工具
教学内容: 认识基本的笔墨工具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毛笔。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
种变化。
3、认识和运用各种笔法。
过程与方法: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9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
教学重点:
1、掌握中锋用笔
2、体会和控制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教学难点:藏锋、回锋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毛边纸
教学过程:
一、执笔
1、对毛笔的认识
我们谁都见过毛笔。在我国,创 造毛笔的历史已经有五六千年了。据文
物考证,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了毛笔。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的毛 笔实
物,是1954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的战国楚墓中出土的毛笔。毛笔
的笔头一般都是 兽毫做的,柔软而有弹性,它能写出轻重浓淡、干湿枯
润、方圆多变的笔画来,也正因为如此,毛笔书写 才富有魅力。
(1)毛笔的种类
根据笔毫原料及性能,毛笔可分为硬毫笔、软毫笔和兼毫笔 。硬毫笔主
要是用黄鼠狼尾毛或兔毛等制成(又叫狼毫、紫毫),特点是弹性大、
硬度强,写出 来的笔画劲利挺健。软毫笔主要选用羊毛或鸡毛制成(又
叫羊毫、鸡毫),特点是弹性小、柔软湿润,写 出来的笔画丰满而富有
变化。兼毫笔在一支笔内兼用了软硬两类笔毫,其性能介于硬毫笔和软
毫 笔之间,刚柔相济,软硬适中(如白云笔)。
按笔头的大小来分,毛笔可以分为大字笔、中字笔和小字笔。比大字笔
95


大的还有提笔、斗笔、揸笔等。
依据笔毫的长短,毛笔还可以分为长锋笔、短锋笔。
毛笔有大小,笔毫有长短,种类繁多,要 根据不同的字体和写字的大小,
以及个人习惯进行选择。
(2)毛笔的构造
毛笔由 笔杆和笔头组成。笔头细分起来又分笔锋、笔腹、笔根三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在书写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 同的作用。笔画中最细的部分和
出尖儿的部分是笔锋写成的,笔画中等粗细的部分是用笔腹写出的,笔< br>画最粗的部分是用笔根写出的。
(3)毛笔的选择
无论什么种类的毛笔,都要求质量 要好,选料制作精良。衡量毛笔质量
的标准是四个字,即:尖、齐、圆、健。“尖”指锋颖尖,笔锋收得 拢。
“齐”是指笔毫化开后,捏扁起来看锋颖齐整。齐说明选毫纯净,制作
精良。“圆”指笔头 圆锥体规整饱满。圆则笔毫能聚中,可八面出锋。
“健”指笔锋劲健,富有弹性。
具有以上四种特质的笔就是好笔,所以“尖、齐、圆、健”被称为毛笔
“四德”。
(4)毛笔的“四面八方”——如米字格中“米”字所指的八个方向。
笔毫为锥体,分“四面八方”——习字本或毛边纸中的米字格正好能反
映它的“四面八方”。
(5)毛笔的使用与保养
新毛笔要用温水浸泡,让它慢慢化开。不可性急用蛮力捏开。每次用后
96


必须洗干净,吸去一部分水分,将笔锋理齐顺,使锋颖聚拢中正,然后
套上笔帽或者悬 挂起来。毛笔保养得好,利于书写,延处长使用寿命。
2、执笔法
人们普遍采用的执笔方法 是五字执笔法。五字执笔法也叫“拔镫法”。
它的特点是五指齐力,既可紧执笔管,又舒适自然,便于书 写。五字执
笔法将执笔的方法及五个指头的职责作用概括为五个字,即:擫、押、
钩、格、抵。
擫,即用大拇指指肚贴住笔管左侧,与食指相对用力。
押,食指中关节上突,指尖下倾,用指头的指肚处触管,与拇指相对用
力。
钩,中指弯曲,与食指轻轻相并,指尖下倾,指肚触管,钩住笔管向掌
心方向用力。
格,无名指爪肉交界处抵住笔管,用力与中指基本相对。
抵,小指自然弯曲,贴在无名指旁边,辅助无名指用力。
五字执笔法适合拿一般大小的毛笔写 字。如果是用提笔、斗笔写擘窠大
字,那么执笔方法又有所不同。执提笔、斗笔要将笔管靠在虎口或者食
指根部骨节处,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散开在前后左右包抓住笔管。
3、书写方法
(1)用腕法——枕腕法、悬腕法、悬肘法
(2)发力法——运指法、运腕法、运肘法 (3)执笔——执笔高的字飘逸,适宜定行草或草书,但易浮滑;执笔低
的字沉稳,适宜写篆、隶、 行、楷,但易呆扳。
97


(4)身法——坐势、立势
4、墨色的分类
墨分五色——浓墨、淡墨、枯笔、涨墨、渴笔
小结;
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低年级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对书法艺
术的热爱。
板 书 设 计
毛笔的种类----硬毫笔、软毫笔和兼毫笔
毛笔的构造----- 笔锋、笔腹、笔根
毛笔的选择-----尖、齐、圆、健
执 笔 法----- 擫、押、钩、格、抵。
书写方法----用腕法 发力法 执笔
课后反思:
通过第一堂课的学习,我对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没有学习书法的
基础,连基本的抓毛笔的姿势都不 会,因此本节课对学生的坐姿,以及
对毛笔的种类,构造,保养,抓笔姿势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学生对 书
法艺术的魅力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在好奇中期待新的知识。
第二课 认识藏锋、回锋、中锋
教学内容:用笔技法的基础训练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98


1、认识藏锋、回锋、中锋。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
种变化。
3、认识和运用各种笔法。
过程与方法: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
教学重点
1、掌握中锋用笔
2、体会和控制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教学难点:藏锋、回锋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毛边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
(一)用锋与用毫
毫——长而尖锐的毛。笔毫即是毛笔中兽毛的部分。
锋——刀剑等器械的锐利或尖端部分。笔锋即是笔毛中的尖端部分。
我们今天来认识和运用笔 法。笔法,就是正确地使用毛笔的方法,亦即
笔毛在点画中运行的方法。中国的书法,有篆、隶、楷、行 、草五种字
体,篆书有《大盂鼎》、《散氏盘》、《峄山刻石》;隶书有《礼器碑》、
《张迁碑 》、《史晨碑》;楷书有颜、柳、欧体;行书有《兰亭序》、
《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草书有 《十七帖》、《书谱》、《自
99


叙帖》……等等。如此林林总总 ,数目繁多,有如浩瀚星海中的颗颗明
星,熠熠生辉。如此众多的书法作品,面貌不同,神采各异,但它 们都
是优秀的传世书法作品,它们肯定有相同的东西和最本质的东西。这相
同的东西和最本质的 东西,就是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现在我们就
讲笔法。
1、毛笔的“四面八方”
◆大家肯定很奇怪,这节课我们为什么要带一杯清水来。我们这节课的
目的是要学习笔法,是要体会和 掌握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如果是
蘸墨汁来写,笔毫和线条都是黑的,看不清笔毫的变化。而蘸清水 ,我
们不但能写,而且还可以清楚地看到笔毫的各种变化,只是笔画干得比
较快。
我 们学书法,手中的毛笔就像武打小说中武士手中的剑一样,各种招式、
各种笔画全由它出来。笔毫为圆锥 体,分“四面八方”,就像是地理学
中的方位一样(用米字格说明),也分四面——上面、下面、左面、 右
面,分成八方——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左上方、右下方、右上方、
左下方。习字本或毛 边纸中的米字格正好能反映它的“四面八方”,中
间的交点就是笔心,米字格也能反映出八种基本笔画的 走向。这“四面
八方”也正是米芾的“八面出锋”的用笔方法,毛笔的八个面都用到了。
2、中锋、偏锋、侧锋
中锋,即蔡邕《九势》中所说的“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中锋运笔所
产生的线条,能给人以一种浑厚、饱满、圆润、富有立体而有质感的艺
术效果。初学书法,务必 从此入门,才能得到精妙的用笔。同学们按“四
100

女排精神-未来的热门专业


寸金学院教务系统-说明文作文400字大全


建造师挂靠协议-支行行长职责


党的发展历程-入团志愿书范文


校园文明标语-北京海关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黄河的作文-雾的作文


滁洲学院-2013北京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