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湖北考研成绩-出国留学的费用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
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
《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
课文和一篇略读课
文《我不能失信》以及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
分别讲述了列
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
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
故
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
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
活中的平凡小事,体现出
了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
二、教学建议
教学本组教材,
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
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
br>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
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组的四
篇课文,通过具体的
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在具体
的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
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德,并使学生受到<
br>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
累语言的习惯。
第 1 页
三、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
交际、习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单元文本特点,我们应
该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
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
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灰雀》、
《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中人物的对话。
3、
在对课文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句体
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
清
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
更多的名人名言。
7、学会通过事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养成修
改文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
容。
2、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第 2 页
【教学难点】
1、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心理。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
5. 灰雀
教材简析
《灰雀
》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
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
br>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
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非常喜欢公园里
那:只灰雀。第2—10
自然段讲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
它冻死了,
感到很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
只是坚定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第11~13自然段讲
第二
天,列宁果然又看见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再问那个男孩,
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
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
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
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理解课文内
容,懂得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体会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及小男孩的认识过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
一.学习目标
第
3 页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
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
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
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
br>现。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
事,
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
现。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 4 页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
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
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
平凡而又不平
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
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
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
(sàn)步”、
“胸(
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
“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
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
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
第 5 页
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
,相机理解“婉
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3、教师引读列宁喜
爱灰雀的句子,体会
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
br>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
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
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
“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
喜爱。列宁
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
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
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
第 6 页
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
br>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
读列宁的这几
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
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
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
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
、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
回来的!”教师
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
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
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
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
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
然段,
第 7 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
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
生交流、提出疑
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
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
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
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
为孩子改正
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
5 灰雀
列宁 男孩
惹人喜爱 每次……都要…… “没看见”
经常带…… “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 果然
6《小摄影师》
第 8 页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
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
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
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
高尔基欣然答
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
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了
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提供胶卷,他
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
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
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个故
事体现了文学
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
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
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
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
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
儿童的思想感情。
第 9
页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方法
:电教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
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
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
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
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师出示高尔基的画像,并归纳:高尔基(1
886年~1936
年),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世界著名的文学家。
他写了很多书,
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
亲》等多部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和一系列
剧本。
第 10 页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
高
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他的作品在我国广为
流传,得到人们的喜爱。今天,我
们来学习高尔基与一位小
学生之间的故事:小摄影师。(板书,提示“摄”的读音。)
高尔基与小摄影师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下面来
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
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不明白的词语、
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
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
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
br>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
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
、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
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字音方面:“摄”“桌”“志”“社”是翘舌音,
“侧”“杂”是平舌音,要读准确。
字形方面:“摄”“鞠”笔画较多,可引导学生采用部件识
第 11 页
字法识记。“躬”可采用形象识字法帮助识记。“社”字右
面是“土”,“志”上面是“士”;“桌
”下面是“木”,
“杂”下面是“木”的变形写成“朩”,应鼓励学生观察、
比较、分辨。“秘
”与“密”,经常混淆,可通过组词比较,
加以区别。
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摄”“按”“侧”“社”都是左窄
右宽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
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
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
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
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第 12 页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
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
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
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小男孩是怎样吩咐高尔基的?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
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
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
的话。
3.读句知内容
第 13 页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
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
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
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
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
“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
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
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
”二字,展开讨论,
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
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
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
学生反复
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
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第 14 页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
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
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
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
感
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
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
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
同学间
相互交流。
板书
17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 小摄影师
有礼貌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小摄影师》讲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
br>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
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一、抓关键点,理解课文
在教学时,我用课文中的一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主要内
容,然后以两个“突然”句作为切入点,让生针对两个突然
第 15 页
提
问,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作为串接主课的“珠子”。在朗
读与理解方面,针对第一个“突然”,我紧紧抓
住“请让我
进去吧”。“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一切准备停当。”三
个短句展开教学。后一个
突然,我则抓住“赶紧、大声
喊……”等重点动作词加紧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让学生
在整体
上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二、 细品词语,深化爱意。
在小男孩准备给高尔基
照相时,高尔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坐
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高尔基侧过脸,对着小男孩微
笑
……其中,“吩咐、微笑、赶紧、喊”等词。充分地体现
了高尔基的耐心和对小男孩的关怀。读完第七自
然段第一句
后,我故意说:“吩咐是指长辈对晚辈或上级对下级的命令。
用在这里老师觉得这个
词用错了。你们同意吗?”学生议论
纷纷,很快得出了结论:“这词没用错,因为小男孩正给高
尔基照相,高尔基必须听小男孩的话。”“这个词用得好!
这体现了高尔基对工作认真的小摄影师的尊重
和表
扬……”“那么,这两个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又能体现这种情
感?”这一引一导,学生很快就
找了出来:“小男孩虽然摆
弄了很久,可高尔基微仍笑着,说明了高尔基很有耐心、非
常和蔼可
亲。”“小男孩虽然忘记了带胶卷,哭着走了,但
高尔基没责怪他,赶紧站起来……”有了这样的理解,
学生
读起书更投入了,更有感情了。在读书中加深高尔基对小男
第 16 页
孩爱的理解。
三、激发想象,拓展爱意。
这篇文章,以高尔基和
小男孩的对话为主,我本打算安排学
生有情感朗读课文,再让他们自己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
演
,在表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组织学生讨论“小男孩
还会回来吗?”,学生们一听,兴趣大增,多数
说男孩会回
来,理由是说男孩不会留下遗憾给自己的,要不他会被班上
的同学嘲笑。也有少数学
生说男孩子不好意思回来了,因为
他浪费高尔基太多的时间。也许由于学生对课文还不足够熟
悉
,也许是课时安排的内容太多,也许我在角色分工不够清
楚,学生在表演时不够出采,出现了课堂的混乱
。
7 奇怪的大石头
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
br>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
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
、推动、旅行、考察、
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
求索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
第 17
页
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三、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四、教学方法:自学法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
石头)你是否
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
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
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
第 18 页
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
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
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
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
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
br>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
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
地方被冰川覆盖,称
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
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一、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
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
看这是一块怎
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
零”)
第 19 页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电脑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李
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
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
导学
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
(石头大,
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
首先想到的是
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
想?同学们读读课文,
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
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三、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
有解开
,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读后讨论: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
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第 20 页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
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
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
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
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
好奇心,遇事
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
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六、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 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大石头)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震惊世界
8 我不能失信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 21 页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
特点。
三、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四、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
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
故事。板书
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
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第 22 页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
家去,二
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
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
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
色朗读,一位读
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
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
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六、板书设计 我不能失信
宋庆龄 答应 小珍
(诚实)
《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第 23 页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
同时认真听
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教学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准
备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大方和他人进行交流的好品质;
2、注重交际习惯的提示和引导:讲的同
学要讲清楚,让别
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3、学生体会到和同学交流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
第 24 页
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
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读读要求
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
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组内交流
1、各人先在
组内展示自己所画(或收集到)的名人像或图
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3、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
“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
“听得最
认真的同学”名单,教师颁奖。
2、全班交流:
荣获“故事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
事王”们肯定愿
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王”给全班
同学讲讲?
3、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
有声有色等等。
第 25
页
五、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王”讲的名人故事
,
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
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教师小结:
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
品格就像一座
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
获得力量,学得智慧,
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六、作业设计
课后继续交流名人故事。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课时目标〗
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
人,他们或关爱自然,
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
跃然纸上。我
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
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第
26 页
二、帮助选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1、小组交流:
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
2、小组交流: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他身上有什
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
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
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
的
事。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学生有话可说,也使学生在自然而
然中进入了写作的
状态,降低了学习难度。
3、教师指导写好事件: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
的来龙去
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
清楚。
⑴事情发生的时间。
⑵事情发生的地点。
⑶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⑷事情的起因。
⑸事情的经过。
⑹事情的结果
三、教师指导写好人物形象
1、抓特征,一定要抓好肖像描写:
千人千面,人的外表是很少有雷同的。但是仅有外表描写是
第 27 页
不够的,因为人是立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自己
的思想,有不同于他人的行为和习惯,所
以写人物外貌时要
体现出人物神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要学会
画眼睛,学会抓住
描写对象身上最能表现个性特征的东西进
行刻画,这样,这个对象就能栩栩如在眼前。
2、抓语言,一定要抓好对话描写:
语言要个性化,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流露,不要人云亦
云,千人一腔。
3、抓事例,一定要抓好细节描写。
四、学生动笔写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课时目标〗
欣赏佳作,欣赏过程中提高写作技能,培养写作兴趣。
〖教学流程〗
一、经典欣赏
1、课件展示,教师以评书方式讲给学生听:
水浒英雄──武松(节选)
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此去离县治还远。
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
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
碗不过冈”。
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哨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
来吃。”只见店主人
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
第 28 页
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
。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叫道:
“这酒好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买些吃酒。”酒家道:
“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吃酒。”店
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
放在武松面前,
随即再筛一碗酒。武松吃了道:“好酒!”又筛下一碗。恰
好吃了三碗酒,再也
不来筛。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
怎的不来?”
“筛酒?”酒家道:“客官要肉便添来。”武松道:“我也
要酒,也再切些肉来。”
酒家道:“肉便切来添与客官吃,酒却不添了。”武松道:
“却又作怪!”便问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
卖酒与我
吃?”酒家道:“客官,你须见我门前招旗上面明明写道:
‘三碗不过冈’。”武松道
:“怎地唤做‘三碗不过
冈’?”
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
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因此唤做‘三碗不过冈’。若是过往
客人到此,只吃三碗,
更不再问。”武松笑道:“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如何
不醉?”
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做出门倒。初入口时,
醇、好吃,少刻时便倒。”
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第 29 页
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武松吃道:“端的好酒!
主人家,我吃一碗,还你一碗钱,只顾筛
来。”
酒家道:“客官休只管要饮,这酒端的要醉倒人,没药医。”
武松道:“休得胡鸟说!
便是你使蒙汗药在里面,我也有鼻
子。”店家被他发话不过,一连又筛了三碗。
武松道:“肉
便再把二斤来吃。”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
再筛了三碗酒。武松吃得口滑,只顾要吃,去身边取出些碎
银子,叫道:“主人家,你且来看我银子,还你酒肉钱够
么?”酒家看了道:“有余。还有些贴
钱与你。”武松道:
“不要你贴钱。只将酒来筛。”酒家道:“客官,你要吃酒
时,还有五六碗
酒哩!只怕你吃不的了。”武松道:“就有
五六碗多时,你尽数筛将来。”酒家道:“你这条长汉,倘<
br>或醉倒了时,怎扶的你住?”武松答道:“要你扶的,不算
好汉。”酒家那里肯?
将酒
来筛。武松焦燥道:“我又不白吃你的!休要引老爷性
发,通教你屋里粉碎!把你这鸟店子倒翻转来!”
酒家道:
“这厮醉了,休惹他。”再筛了六碗酒,与武松吃了。前后
共吃了十五碗,绰了哨棒,
立起身来道:“我却又不曾醉!”
走出门前来笑道:“却不说‘三碗不过冈’!”手提哨棒便
走
。
2、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感受到的?
二、读文猜人
第 30
页
其实,我们班上也有这样的传神之作: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
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
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
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三、总结习作要领
引导学生明确:
1、写的都是生活中真真实实的事情。
2、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
3、平常多积累,多读经典、名著,学习他人写法。
四、修改习作
五、小组互相学习
把自己的精彩习作读给学习小组的其他同学听。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2、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3、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流程〗
一、我的发现
第 31 页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
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
流发现。
⑴指名读句子。
⑵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个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
的部分都是
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
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
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
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
边
,也可以放在中间。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
形式。
二、读读背背 <
br>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
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
耀着思想的光芒,多
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
从中汲取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
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第 32 页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
1、导入:
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
背后包含着一
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
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
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
到“闻鸡起舞”这个成
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
说话写作,你
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
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了。
第 3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