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古诗三首
描写环卫工人的作文-入党申情书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生字十三个,背诵三首古诗。
2.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山行》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同学们,一年四季,你
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
(师)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
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
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
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山行 杜牧
2.师播放诗歌录音,生看课文听录音,注意“石径、斜、霜叶、坐爱”等词语的音形。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
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
“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
,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
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1)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2)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3)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
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
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4)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5)白云生处: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6)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7)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8)红于:比……更红。
6.理解诗意:
(1)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2)教师点拨: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
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
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
,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
地
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
坐”字解释为“因为”。句意是:因为真爱夕阳照射下
的枫林晚景,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霜叶”是指秋天的枫叶,“红于”是
“比……红”的
意思,这里是说霜叶的美是二月的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
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
考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漫游
:此时,你也随着杜牧来到了山脚下,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你产生了什
么感想呢?
4.生带着理解朗读全诗。
5.作业布置:根据诗意,画一幅秋色图吧!
板书设计:
寒山
山行 白云、人家
热爱自然
枫林
点明原因,揭示中心
第二课时
《赠刘景文》
一、复习导入
1.生背诵古诗《山行》。(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牧的诗,他用美
妙的语言赞
美了秋天。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另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
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2.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
br>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
叫刘景文的
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
叫《赠刘景文》。(学生
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1)指名读:
(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2)引出生字教学:
会读:赠 刘 残 犹 傲 君 橙
会写:赠 刘 盖 菊 残 君 橙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
3.朗读这首诗。
(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反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①出示2幅图片:
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②让学生说说哪幅图表现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③讨论:
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④指导朗读:
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
指生读。
女生读。
全班齐读。
⑤教师随机评价:
荷花再好,开尽的时候也只剩下一片萧条的景象了。
(2)菊残:
①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②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
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
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
4.引出诗句:
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
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
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
天。
5.齐读古诗:
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
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
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
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
赠、刘、盖、菊、残、君、橙。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荷尽
无擎雨盖
菊残 有傲霜枝
对比——秋美(正是橙黄橘绿时)—爱秋天
第三课时
《夜书所见》
一、复习检查
1.背诵前两首诗。
2.说说重要诗句的意思。
二、揭示新课
1.齐读《夜书所见》。
2.释题:“夜书所见”中的“夜书”指的是在夜晚读书,“所见”指所看到的。
三、读诗句,悟诗意
1.自由读诗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用笔画出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
决。
2.四人小组合作读诗句,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3.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明白?
4.全班交流。
5.教师指导理解未解决的词语。
如:篱落:篱笆的下面。 促织:蟋蟀。
6.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四、想意境,诵诗句
1.让学生朗读诗句,边读边想诗句描绘的情景。
2.让学生看着挂图,背诵诗句。
3.诵读诗句,读出品味来。
五、认字写字
1.重点指导“会写字”(如“送”,要指
出该字的结构、该字所在的田字格中位置及注意
易写错的地方等)。
2.看卡片识字,加强记忆。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板书设计:
梧叶 寒声
江 秋风 思乡之情
夜书所见
儿童 促织 回忆童年
篱落
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