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附反思及课后作业
2008高考分数线-房地产工作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全册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
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
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
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
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
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
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
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
早
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
树下的小学学
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课件出示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
段: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
2.引导交流:我
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
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
小
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
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
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
服饰特征、生活习俗。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
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
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
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
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
学
习。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课件出示
2)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5.请大家读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
把课题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所
大青树
下的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
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设计意图:以优
美的音乐导入新
课
,既激发了学生
学习的兴趣,又使
学生感受到了民
族大团结的热烈
气氛。】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
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4.(1)(课件出示3、4)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组含有会写字,第二组含有会认字):
早晨
绒球花 汉族 鲜艳 服装 打扮 朗读 安静 停
...........
在 粗壮 影子
..
坪坝 飘扬 摔跤 凤尾竹 洁白
......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设计意图:先出
师生参与评
价,重点强调生字“粗、族”为平舌音,
示自读要求,再引
“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
音“汉、艳、扮”,后
导学生根据要求
鼻音“静、停、扬、凤”等。
读课文的教学方
法体现了“学生为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2)有关民族的词语。(课件出示5)
景颇族 傣族 阿昌族 汉族 德昂族
主体,教师为主
导”的教学理念。
】
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5.词语我理解
温馨提示:(课件出示6)
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2.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
3.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
用在什么场合?
(1)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2)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课件出示
7)
①指旌旗随风摆动的样子。 ( )
②形容色彩华丽。 ( )
④边防,边境。 ( )
⑤两人徒手较量,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 )
6.生字我会写
(课件出示8:生字田字格课件)
晨 绒 球 汉 艳 服 装 扮 读 静 停 粗 影
(1)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装、晨”:“衣、日”是形旁,表
义;“壮、辰”是声旁,表音。
【设计意图:引导
加一加:“氵+又=汉”
“扌+分=扮”“讠+卖=读”“米+
学生运用多种方
且=粗”“青+争=静”“丰+色=艳”
。
法去自学词语,既
换一换:“报”把“扌”换成“月”就是“服”。
锻炼了学生的主
(2)说说本课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课
动性,又加深了学
件出示9)
生对词语的理
写好生字四步走:1.说一说。2.看一看。3.写一写。4.对
解。】
一对。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上下结构,“晨、装”
③山间平整的场地。 (
)
上窄下宽。
“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巧记字形:“丰”“色”艳。
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晨、装”,学生练写。
“晨”和“装”二字均为上下结构,但要注意整个字
不要写得过长,其中“晨”字要注意
“日”和“曰”的区
别,“装”字的“壮”要写得扁一些,按正确笔顺规范书写。
【设计意图:分步
骤引导学生学习
会写字,降低学生
学习会写字的难
度,使学
生完全、
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彻底地掌握会写
遍及时改正。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师
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
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
者
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
更轻松地认读、识写。
7.再次巩固字词:
把表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的图片和
相应的词语连线。(课件出示10)
8.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
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学习反馈(课件出示11)(填空):
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
,下
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是啊,
这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是
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
字书写。】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zǎo chén hàn zú
xiān yàn fú zhuānɡ
( ) (
) ( ) ( )
dǎ bàn ān
jìnɡ cū zhuànɡ
( ) ( )
( )
2.我国有( )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
)个。
3.填词练习。
( )的服装
( )的小鸟
( )的国旗 (
)的铜钟
参考答案
1. 早晨 汉族 鲜艳 服装 打扮 安静 粗壮
2.56 55
3.鲜艳 欢唱 飘扬 古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
学习生活,体会
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起思考。
同学们,上节
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
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成为最知心
的朋友。现在就请同学们继续品读课文,思考:“大青树下的
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课
件出示13)
学生品读。
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一)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刚才同学们再次品读了课文,那么,“大青树下的小学”
【设计意图
:运
用提出核心问
题的方法来导
入本课,起到了
提纲挈领的作
用,使
学生明确
了本课时的学
习任务。】
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哪个小朋友最勇敢,敢第一个站起来,
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
学?
(学生讲到哪句,教师就顺势指导哪句。视课堂生成情况
灵活地驾驭课堂。)
预设1:
(1)生:我是从这里看出的。(课件出示14)“那鲜艳的
服装,把学校
打扮得绚丽多彩。”各式各样的服装鲜艳夺目,
使学校更加美丽。(板书:服装:鲜艳 绚丽多彩) <
br>(2)你知道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吗?(绚
丽多彩)(课件突出显示15)“绚丽”
的近义词就是——美丽
(3)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如果此时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
所美丽的小学,教师可这样处理: <
br>老师来读一句话:“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
多彩。”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学校的什么
呢?
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绚丽多彩)“绚
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
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3.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预设2:
(1)生:我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美丽。(课
件出示16)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
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2)这句话在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同意他的
观点吗?那我们一起来读读。
(3)谁能来说说,这后面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那么你
们认为校园里还有哪些景物呢? (4)现在我们闭着眼睛,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
的美景:操场中间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大青树
,粗壮的枝干上挂
着古老的铜钟。校园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凤尾竹的脚
下是五彩缤纷、
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
【设计意图:抓
住关键词,理解
重点句,进而过
渡到对课文的
理解,
再把理解
通过读表达出
来,层层递进,
学生对课文的
理解会更加透
彻
。】
蝶在花丛中飞舞。一阵风吹来,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
上摇晃……
(5)同学们,这样的校园美吗?你想不想去看看?那就
带着对美丽的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向往,再读这句话。(板书设
计:校园美)
(6)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4.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预设3:
(1)生:我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美丽。“早
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
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课件出示17)
(2)为什么认为这句话也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
丽?(学生阐述)
(3)我听明白了,这句话说明大青树下的小学矗立在山
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我们把它的美读出来吧!(板
书:山花烂漫)
5.小结,过渡。
【设计意图:体
会省略号的作
确实,校园外山花烂漫,校
园内高大粗壮的大青树,婀娜
用,填补课文空
多姿的凤尾竹,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翩翩起舞的
蝴蝶,还有
白,展开想象的
在校园里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服装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
(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翅膀,使学生进
一步体会到了
】
1.课文仅仅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吗?你认为“大青
校园的美丽。
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
(方法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类似。)
预设1:
(1)生: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
校。我是从这里看出的。“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
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
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
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课件出示18)(板书:
多民族)
(2)其他同学找到了这句话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3)为什么从这句话中能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
一所团结的学校?
(4)生
:因为这句话说明各个民族的孩子,虽然“大家
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
团结
的学校。
(5)讲得好。谁来读这句话?
(6)他读得怎么样?
(7)我们一起超过他,好吗?
2.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预设2:
(1)生:我还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团结。“上
课了,不同民
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
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课件出示19)
(2)找到这句话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3)听老师怎么读。(师范读)
(4
)说说“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
语,老师为什么要读重音?(这几个词说明孩子们
虽然民族不
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5)你们可不可以像老师一样再读这句话?
3.小结,过渡。
是啊,虽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
彼此,是
名副其实的一家人。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其
实,小作者为我们呈现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不仅仅是美
丽、团结,
它还具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你一定会有所发
现!
(三)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预设1:
(1)生: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
”还是一所欢乐的学
校。我是从这里看出的。“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
摔跤、做游
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课件出示20)(板书:唱歌、跳舞)
(2)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3)大青树下有多热闹?请同学们用下列句式来说说:
(课件出示21)大青树下多热闹啊!有( ),
有(
),还有( )。他们的欢笑声把
(
)都吸引过来啦。
(4)谁能把孩子们的欢乐读出来?他读得怎么样?认为
比他读得好的站起来读。
(四)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
1.这是一所多么欢乐的学校啊!还有谁有新的发现?
预设1:
(1)生: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祥和的学
校。我是从这里看
出的。“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
在
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
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
样好奇地听着。”(课件出示
22)(板书:安静 学习)
(2)好,我们一起读这段话。
(3)你们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是如何上课的?
(4)他们是怎样读课文的?
(5)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
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
怎么做,怎么想?
(6)为什
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
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
都
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习。——意思讲
到就行)
(7)是啊,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
学习认真、书声悦耳,
【设计意图:通
人与动物,人与环境融洽相处,怎么不是一所祥和的学校
呢?
过关键词的重
怎么不令人赞不绝口呢?让我们带着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赞
美再读这
段话。
音范读,引导学
生体会词语的
三、总结课文,指导朗读 意思,加深了学
1.(课件出示23)“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
生对词语的理
小学。”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能不能把它带进句子中去? 解,同时也使学
2
.师生交流,教师小结。(课件出示24)“美丽的学校、生掌握了朗读
团结的学校、欢乐的学校、祥和
的学校”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的方法。】
一所边疆的小学。
3.同学们,你喜欢这样一所“美丽的、团结的、欢乐的、
祥和的大青树下的小学”吗?你愿意赞美它吗?那就让我们带
着赞美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在
4.假如你是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你会对这样的学
充
分理解全文
校产生怎样的情感?(自豪、骄傲)
5.请自豪地读这句话!
6.请骄傲地读这句话!
7.请同学们再看课题,你们认为该怎么读?(“大青树下
的基础上,再次
引导学生去朗
读课文,能使学
生深刻体会到
的”读重音。)为
什么?(为有这样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而自豪,
作者表达的思
为自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一员而骄
傲。)
想感情,并读出
】
8.请同学们带着赞美,带着自豪,带着骄傲美美地把课题
这种感情。
再读一遍。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为什么一个边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会
如此美丽,如此团
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
姐妹是一家”。我们五十六个民族
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
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
活才会
如此幸福,如此欢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
如此团结、祥和!
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连线。
dǎi zú 景颇族
一定要细心
dé ánɡ zú 阿昌族
ā chānɡ zú 傣族
jǐnɡ pō zú 德昂族
hàn
zú 汉族
2.我能填。
píng dài hú
( )坝
( )表 ( )蝶
( )果 ( )领
二( )
( )等 爱( ) ( )水
3.我会选:把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1)放学了,操场上十分(安静 宁静
平静)。
(2)想着妈妈期待的目光,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安静 宁静 平静)。
4.想想说说:这所小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要和小伙伴说说。
(1)我喜欢大青树下的小学,因为( )。
(2)我喜欢大青树下的小学,因为( )。
(3)我喜欢大青树下的小学,因为( )。
参考答案
1. dǎi zú jǐnɡ pō zú ā chānɡ zú
dé ánɡ zú hàn zú
傣 族 景 颇 族 阿 昌
族 德 昂 族 汉 族
2. 坪 苹 平 代 带 戴 蝴 胡 湖
3.(1)宁静 平静
(2)安静 宁静
4.(1)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
(2)这是一所团结的小学
(3)这是一所欢乐的小学
【板书设计】
服装鲜艳
美丽: 山花烂漫
1大青树下的 团结:多民族 好朋友
民族 欢乐: 唱歌 跳舞
祥和:安静 学习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时,让学生充
分读书,谈读书感受,来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
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
的目的。 如在学习窗外十分
安静一句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
、一
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
么做,怎么
想?”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
点拨指
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
进的。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
习生活,体现了
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
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
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
民族特色。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
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
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
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
学校:
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
对孩子们
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
【作者介绍】
吴然(1946~),原名吴兴然,云南宣威县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
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春城晚报社高级编辑。1973
年在
《云南日报》发表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海花》。曾获中国作协第二、五届全国
优秀儿童文
学奖,以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项。作品选入上
百种选本,其中《新年礼物》《珍珠
泉》《杨梅会》等被编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
语文教科书。 已出版散文、散文诗集《歌溪》、《一碗水》
、《我的小马》(台
湾版)、《小鸟在歌唱》、《天使的花房》等10多部。
他在高中毕业后当过工人和小学教师。后调《春城晚报》作编辑,1985年
起主编该报《小橘
灯》儿童副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
委员会副主任。80年代以来主要致力于儿
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出版有散文、
散文诗集《歌溪》《凉山的风》《风雨集》《珍珠雨》《小鸟在歌》
。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中国有56个民族:
汉族 阿昌族 白族
保安族 布朗族 布依族 朝鲜族 达斡尔族 傣
族 德昂族 侗族 东乡族
独龙族 鄂伦春族 俄罗斯族 鄂温克族 高山
族 仡佬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赫哲族 回族 基诺族 京族 景颇族 柯
尔克孜族 拉祜族 黎族 僳僳族
珞巴族 满族 毛南族 门巴族 蒙古族
苗族 仫佬族 纳西族 怒族 普米族
羌族 撒拉族 畲族 水族 塔吉克
族 塔塔尔族 土族 土家族 佤族 维吾尔族
乌兹别克族 锡伯族 瑶族
彝族 裕固族 藏族 壮族
【其他资料】
我国民族种类巧记:
五十六族细细数,朝鲜布依回蒙古。
土家哈尼黎傈僳,毛南撒拉布朗土。
基诺仡佬门巴壮,高山锡伯京阿昌。
乌孜别克傣满畲,柯尔克孜侗佤藏。
纳西东乡水拉祜,景颇赫哲仫佬怒。
鄂伦春瑶哈萨克,维吾尔苗鄂温克。
俄罗斯白塔塔尔,达斡尔羌塔吉克。
珞巴得昂彝保安,普米裕固独龙汉。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划去不正确的汉字读音。
摔
绒
shuāi
lónɡró
nɡ
suāi
洁
ji
jiē
é
二、读拼音,写词语。
xiān yàn
yī fu
zhuānɡ bàn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 )、( )、( )、(
)的学校。
四、重点段落品析。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
,树枝不摇了,
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
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
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 )
2.这段文字是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
)、( )的学
校。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你们学校是什么样的?你们都在学校干什么?
我们的学校是一所(
)。上课了,我们在教室里( ),
下课了,我们在( )做游戏。
参考答案:
一、lónɡ suāi jiē
二、鲜
艳 衣 服 装 扮
三、美丽 团结 欢乐 祥和
四、1.安静——热闹 2.祥和 欢乐
五、祥和的学校 静静地听讲 操场上
2 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1. 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
“假”。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
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
质疑、表达、想象
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
“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
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二课《花的学校》,(课件出示1)板书课题。
(板书:2 花的学校)
3.齐读课题。
二、按照要求,自主预习
1.我们先来看看第2课要完成的预习任务。
(课件出示2)
(1)正确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及新词,结合具体语言
环境
辨析多音字“假”的读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借【设计意图:课件出
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
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示预习任务,放手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使用生自学,让学生有据
“
”标画生字新词;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
”可依,体现了学生是
画出精彩的语句;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主体的教学理念。】
疑惑,用“?”把没弄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
交流、
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
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
步学会学习。
指名读预习任务。
2.“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同样要动笔墨。下面我<
br>们就把自己对本单元预习的感悟用特定的符号标记出来,
在书本上留下智慧的或是思考的痕迹。
三、检查预习,进行闯关
大家认真预习了这些课文,预习得怎么样呢?下面,
老师带
来了一个闯关游戏,大家比一比,看一看你能闯过
几关?得到几颗星?
(课件出示3)
第一关:汉字大本营。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生字新词,
使用钢笔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获得“写字【设计意图:闯关游
之星”。
戏,是把枯燥的检查
第二关:阅读展示台。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概预习变成一种有趣的
括出课文内容,获得“阅读小明星”。
活动,体现在玩中学,
第三关:智慧少年。能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就寓教于乐的精神。】
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获得“智慧少年”。
(一)汉字大本营
1.认读生字新词:我会读。
(1)(课件出示4)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罚站 衣裳
猜出 扬起 双臂
能够 放假 落下 互相
(2)自由读,同位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重点强调:
注意读准平舌音“猜”,翘舌音“裳”,后鼻音“荒、
狂、扬”。
“假”是个多音字
,本文读“jià”,组词为“放假”;
还有一个读音是“jiǎ”,组词为“真假”。
(3)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
2.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5)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落 荒 笛 舞 狂 罚 假 互 所 够 猜 扬
臂
(1)你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加一加:“艹+洛=落”“⺮+由+笛”“犭+王=狂”。
换一换:“霞”把“雨”换成“亻”就是“假”,“杨”
把“木”换成“扌”就是“扬”。
猜谜语:“舞”的谜语是“四十年隔别,惟一夕相逢”。
扩展组词 :“荒山 互相 能够
猜猜 双臂”。
(2)连接前置性预习,反馈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
同位互批自己练写的生字。
要求:一看写正确了吗,二看写规范了吗,如有写得
不正确或者不规范的字,就圈出来。
(3)错别字报给小组长,由小组长把本组内同学的错
别字写在黑板上。
(4)根据黑板上的错别字组织学生交流识记,教师重
点针对以下几个字进行指导、范写:
“落”:上面的草字头要写宽一些,横写长一些,盖
住下面的“洛”。
“荒”:上下结构,注意上面部分是“芒”,不要在竖
折上再多加一点。
“舞”注意中间是四竖,不宜写长,要写短一些,下
面的部分右面不是“牛”。
(5)小结:我们以后写字时要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
注
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争取把每一个字都写正
确、规范。书写正确规范的同学教师颁发“写字之星
”,
恭喜大家。继续勇闯下一关。
(二)阅读展示台
谈话过渡:生字词大家都掌握
了,那么课文能读好
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要
求:把自己喜欢的
句子读正确、流利,把你认为难读的地
方再练练,读出自己的感受。
1.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
读好难读的句子。(课件出示6)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
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我自然能
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
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
样。
(1)展示读书成果,并抓住关键词语谈淡自己的感
受。
(2)师生交流评价学生读书情况,多角度、有感情
朗读课文。
2.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诗歌的语言好美,
花儿好可爱!)
(三)智慧少年
1.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不仅会读、会写
了生字词,能
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还知道了课文的
主要内容,真了不起!在预习时,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请在小组内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大家讨论解决,如果【设计意图:抓住这
你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个年龄
段学生爱好游
看法,解答别人的疑问,就能获得“智慧少年”称号。 戏,善于表现自己的
2.
组内交流预习记下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了解,特点。竞赛和评选是
特别关注学困生的疑难点。
3. 班内交流。
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依据学情认真梳理,有的当堂
解决,有的放到以后的课时中学习。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
……
四、总结提高,交流收获
1.学生交流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得到
了几颗星?比
一比,看一看谁是“闯关小能手”?
2.师总结:语文学习贵在实践,只有实实在在去读、
去
画、去思、才能获得真知,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熟读课文,
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感受,摘抄积累自己
喜欢的词
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的良药。】
luò xià
huānɡ yě kǒu dí tiào wǔ
(
) ( ) ( ) ( )
kuánɡ huān fànɡ jià cāi chū
shǒu bì
( ) ( ) (
) ( )
2.选字组词。
裳 棠
海(
)衣( )
湿 碰
( )撞 ( )润 潮( )
3.找出下面花朵中不是同一季节开花的一项,用“ ”标出。
(1)桃花 杜鹃花
梅花 月季
(2)荷花 菊花 牡丹 向日葵
(3)桂花 牵牛花 芙蓉 百合
(4)腊梅 水仙 杜鹃 马蹄莲
4.按原文填空。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
)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 ),
在竹林中吹着( )。
于是,(
)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 )跑出来,在绿草上( )、
( )。
参考答案
1.落下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放假 猜出 手臂
2.棠
裳 碰 湿 湿
3.(1)梅花 (2)菊花 (3)牵牛花 (4)腊梅
4.落下 荒野 口笛 一群一群 突然 跳舞 狂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
的
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给你们看一些美丽的图片,想看吗?
(课件出示8)一组美丽的花儿图片,你
们觉得这些花儿【设计意图:出示美
怎么样?(漂亮)老师告诉你,这些漂亮的花儿和你们
一样
,有自己的妈妈,有自己的学校。那你们想不想去
看看它们的学校?(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的学
校》。
(板书:2花的学校)
二、默读课文,读文质疑。
丽的花儿图片,自然
导入新课的学习,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9)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
题。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
……
导言:这些问题会在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中逐步解决。
你们知道吗?泰戈尔写《花的学校》时,已年近不惑,但
仍以纯真的童心感受世界。那质朴的语言闪耀着写作的快
乐,奇妙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现在让我们走进花儿学
校,去感受这些奇思妙想。
三、重点突破,精读解疑。
1.指名学生读课文,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属于描写
花儿很欢乐的?(一、二、六自然段)
2.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1)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哗
啦啦、淅沥沥……)这样的词语是拟声词。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谁能
学一学这种声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
段。)
(2)(课件出示10)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
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板书:跳舞 狂欢 跑出来)
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子?
(拟人句)“跑出来、跳舞、狂欢”突出了什么?(花儿
们的美丽、活泼、可爱、向上)(板书:美丽 活泼 可爱 向
上)
(3)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
什么,在说什么?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引导学生自
由想象说一说。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天真烂漫)
3.指名读三、四、五自然段,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
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谁
是它们的老师?老【设计意图:抓住关
师为什么要罚站?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可以引键词句理解
课文,张
导学生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大胆想象,用自开想象的翅膀,补充
己的语言
来进行描述。
4.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
课文的空白,更好地
理解课文内容。】
(1)(课件出示11)出示“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照样子写一写:
蜜蜂一来,他们
。
(2)(课件出示12)出示句子:“树枝在林中互相碰
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
云拍着大手。”
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大雨来时花儿们更高兴
了,雷电伴奏,花儿娃娃冲出来,你来猜一猜,穿着紫色
衣服的是什么花?穿着黄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着白色
衣服的是什么花?理解“簌簌”,这样的词语能再说几个
吗?(积累拟声词)
(2)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
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
述。
(3)阵雨和大雨中各色鲜艳的花,大家看一下阵雨
时花儿们什么样?大雨时花儿什么样?通过这样的对比,
你理解到了什么?对,其实这也体现了花儿们一种顽强的
精神,环境越恶劣,它们越是冲出来,勇于向困难挑战,
决不低头。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5.指名读七、八自然段,你还想提什么问题?想一想,
说一说:
花儿的家在哪里?(天上)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大
胆说出自己的理由。指导学生朗读。
(课件出示13)读好问句“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
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
吗?”,读出花儿急迫地想回家的语气。
(板书:急急忙忙)
6.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花儿的
妈妈是谁?学生讨论,汇报,随着学生汇报就解决了刚开
始提出的问题“花儿们的妈妈是谁?”,充分理解最后一
句话,指导朗读。
四、拓展想象,感悟积累
【设计意图:小练笔,
写一写,是在训练学
1.想
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
,写得美妙。 以及学生的联想和想
2.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熟读课象能力。】
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3.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
收获?希望你
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
丽的世界。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文中说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这符合实际吗?为什么?(不超过10个
字)
2.“地下的学校”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3.对下列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例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A.比喻
B.比喻、拟人
C.拟人 D.夸张
参考答案
1.符合实际。因为作者明写花朵暗写风。
2.指不自由的读书生活。
3.C
【板书设计】
2 花的学校
跳舞 狂欢
花孩子 跑出来 美丽、活泼、可爱、向上
急急忙忙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增加表象,扩展想象空间。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创设条件,采用多种手
段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
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表象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如“各色鲜艳的花,
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
自由描述。”再
如:“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
写一写。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丰
富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大量的、单一的阅
读材料简单重复,而需要多方位、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参与感知等
途径,才能在
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加强直观
教
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 鼓励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多角度思考。
一个人被肯
定,受到别人的欣赏,其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想象力被老
师肯定,其心情更是高兴无比。不管这些
学生的天分与潜质如何,只要能给他们
予以适当的肯定,利用表扬、鼓励或婉言的引导的语言,再加上适
当的动作、表
情等体态,可以激起学生的想象、兴趣,他就会以愉快的心情主动地展开想象力,
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时展开想象的有效手段。
不足之处:
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师
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
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喜欢上语文课。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花的学校》节选自泰戈尔《新月集》。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
美
纯净的儿童世界。顽皮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的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
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
草地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
起来。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美丽、
活泼、可爱、向上,充满了
儿童情趣。
【作者介绍】
泰戈尔(1861—1941
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
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年5月7日,泰戈尔出
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
贵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亚洲人。
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
表作《
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
《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
拉》《文明的危机》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泰戈尔名言
1.如果错过太阳时你留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2.你看不见你的真相,你所看见的是你的影子。
3.不要因为你自己没胃口,而去责怪你的食物。
4.水里的游鱼是沉默的,陆地上的禽兽是
喧闹的,空中的飞鸟是歌唱着的;但
是人类却兼有了海里的沉默、地上的喧闹与空中的音乐。
5.群星不怕显得像萤火虫那样。
6.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给你执灯的人,他是坚韧地站在黑暗
当中呢。
7.小草啊,你的足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
8.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他欺骗我们。
9.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10.尘土受到损辱,却以他的花朵来报答。
【其他资料】
雨天
作者:泰戈尔 翻译:郑振铎
乌云很快地集拢在森林的黝黑的边缘上。
孩上,不要出去呀!
湖边的一行棕树,向暝暗的天空撞着头;羽毛零乱的乌鸦,静悄悄地栖在罗
望子的枝上,河的东岸正被乌沉沉的暝色所侵袭。
我们的牛系在篱上,高声鸣叫。
孩子,在这里等着,等我先把牛牵进牛棚里去。
许多人都挤在池水泛溢的田间,捉那从泛溢的
池中逃出来的鱼儿,雨水成了
小河,流过狭街,好像一个嬉笑的孩子从他妈妈那里跑开,故意要恼她一样
。
听呀,有人在浅滩上喊船夫呢。
孩子,天色暝暗了,渡头的摆渡船已经停了。
天空好像是在滂沱的雨上快跑着;河里的水喧叫而且暴躁;妇人们早已拿着
汲满了水的水罐,从恒河畔匆
匆地回家了。
夜里用的灯,一定要预备好。
孩子,不要出去呀!
到市场去的大道
已没有人走,到河边去的小路又很滑。风在竹林里咆哮着,
挣扎着,好像一只落在网中的野兽。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比较下面的字,再组词。
裳( ) 扬( ) 臂( )
棠( )
场( ) 壁( )
二、看看下面的词语有什么特点,再照样子写几个。
一群一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哗啦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急忙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
花儿们每天在( )学校里( )做功课,当(
)一来,他们便放假
了。他们穿着各色的衣服( ),在(
)上跳舞、狂欢。他们的家在
( ),在(
)所住的地方,他们的妈妈在家里着急地等着他们。
四、重点段落品析。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
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
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
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雷云拍着大手”既指(表层意思)
,又指(深层意
思) 。
2.为什么说“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怎样的一个家?请通过想象加以描述。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你知道这些花经常穿什么颜色的衣裳吗?
(
)的丁香花 ( )的月季花
( )的玫瑰花 (
)的牵牛花
参考答案
一、衣裳 飞扬 胳臂
海棠
一场 墙壁
二、一串一串、一朵一朵、一只一只 哗哗、隆隆、嗖嗖
整整齐齐、方方正正、明明白白
三、地下 关了门 雨 跑出来 绿草 天上
星星
四、1.自然界的电闪雷鸣 对花孩子们的热情欢迎
2.有了雨的滋润,花朵才能自由自在地生长、开放。
3.是他们的乐园,那里无拘无束,充满欢乐和幸福,尤其是充满爱——神圣的
母爱。
五、示例:紫色 白色 红色 粉色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背、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
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
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
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2)(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
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
生。
2.(课件出示3)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
学习生活的课文。
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齐读课题。
二、出示提示,自学感知
1.(课件出示4)出示自读提示
【设计意图:略读课
一、简介伟人,导入课文
(1)默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与同
学交流。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
这件事的想法。
文,应该更多放
手给
学生自学,出示自读
提示,学生带着问题
读书,才能更好地完
成学习任务
。】
2.根据提示,学生自读课文,完成相关问题。
二、独立学习,提出质疑。
1.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
读
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和解决主要问题:
(1)“照例”是什么意思?
(2)“先生”是谁?
(3)“戒尺”是什么?
(4)什么是“私塾”?
(5)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
(6)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
……
【设计意图:自学,
提出自己的困难,找
出认为有新
鲜感的
语句,共同商议解
决。锻炼了学生自学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和质疑问难的能
力。】
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三、研读课文,交流展示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5:生字)
bèi sònɡ lì
quān duàn liàn hú tú dāi jiè lì ái chǔ
背 诵
例 圈 段 练 糊 涂 呆 戒 厉 挨 楚
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诵”,翘舌音“楚”,前
鼻音“段”,边音“例、厉”。
另外注意多音字“背”,在文中读“bèi”,组词为“背
诵”,还有一个读音是“bēi”,组词为
“背包”。多音字“圈”,
在文中读“quān”,组词为“圆圈”,还有一个读音是“ju
à
n”,组词为“羊圈”。
2.教师补充资料:(课件出示6、7)
私塾:在孙中山小的时候
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
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
般只有一个
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
的年限。
先生: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
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3.学生交流如下: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
”“流利”“连
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
业完成得极为出色,
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
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板书:背诵 很快)
4.(课件出示8)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呆了、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
、收起
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1)(课件出示9)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
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2)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
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
么变
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
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5.学
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
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
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教育
的不同。)
6.孙中山在那
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
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
做?
(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
好问的可贵精神。)
四、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3.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
同的语气。 【设计意图:感情朗
(1)(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读是部编版教材的
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
定的语气; 教学重点,三年级应
(2)“……,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该训练有感情朗
读
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3)“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
生气的语气。
(4)又如“
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
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五、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1)孙中山小时候
读书背诵,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
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
小悟
,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
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
2)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
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
不懂就
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
习了。(板书:不懂
提问)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六、拓展提高,积累运用
1.迁移练习。(课件出示10)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
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
神。
(板书:壮胆)
2.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
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课件出示10)
的能力。】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
一些抄下来自勉呢?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连线。
糊里糊涂
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壮着胆子 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
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 没弄明白
一字不漏
头摇来摇去
2.比一比,再组词。
堂( ) 戒( ) 厉(
) 既( )
常( ) 械( ) 历( ) 即(
)
详( ) 塾( ) 涂( ) 提( )
祥( ) 熟( ) 途( ) 题( )
3.读句子,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1)先生讲得很详细。( )
..
(2)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
..
(3)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 )
..
4.选字填空。
厉 历
(1)墙上的挂( )又翻过了一页。
(2)没想到,他会这么( )害。
提 题
(3)他( )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
(4)这篇课文的( )目是《不懂就要问》。
参考答案
1.糊里糊涂——没弄明白
壮着胆子——大着胆子
摇头晃脑——头摇来摇去
鸦雀无声——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一字不漏——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2.课堂 戒尺 严厉 既然 详细 私塾 糊涂
提出
经常 机械 经历 立即 慈祥 成熟 前途 问题
3.(1)细致(2)刹那(3)照旧
4.(1)历(2)厉(3)提(4)题
【板书设计】
背诵——很快
不懂就要问
心想——不懂 好习惯
提问——壮胆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我在设计教学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儿童的认知
规律设置了“以读为主”
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紧紧围绕“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真正尝到读的甜头。坚持以“启发式”
教学理论为指导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从实际情况
出发,采用直观演示、动作演示、生动语
言、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主动性,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自觉地获取知识。
2.在教学中,引用课外资料,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局限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那样太肤浅,在本课教学前,我要求学生搜集有
关资料,在教学
中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资料后,我又补充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密
切联系的课外资料。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文本。
不足之处: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
生清晰、
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
能够有
序、有效地进行。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不
懂就要问》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孙中山小
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
思的一件事;介绍了他勇于提出问题,主张不
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它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
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精神。它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不离开记事,在<
br>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运用人物的语言和当时的环境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是课文突
出的特点。
【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
帝象,
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
青少年
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
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
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
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
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
“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我会读,我会连。
诵
呆 段
楚
挨 戒
二、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孙中山想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 有什么用呢 于是 他壮着胆子站起来
问
先生 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请您给我讲讲吧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重点段落品析。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
也值得。”
1.在语段中找出一组近义词,用“______”画出来。
2.用“就是……也……”写一句话。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我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
参考答案
一、sònɡ duàn dāi jiè chǔ
诵
段 呆 戒 挨 楚
二、 , , ? , , :“ , ?
!”
二、1.详细——认真
2.为了学习知识,就是受点委屈也值得。
四、就及时查阅书籍、向同学或老师请教,直到弄懂为止。
chǔ
jiè
dāi
ái
sònɡ
duà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1.有表达的兴趣和自信,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重点讲述。
3.恰当使用图片和实物。
【教学重点】
认真听别人讲话,同时把要讲的话说得清楚、明白,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是本
次活动的重点。
【教学难点】
讲的时候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帮助别人更好地理解你讲的内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交际话题。
1.(课件出示1—3)多媒体出示学生课余生活的照片。
教师导言:可能有心的学生会发现,平时同
学们活动时老
师经常拍摄照片,老师不但拍了照片,还做成了影集。现在我
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看一看,照片上的学生都在做些什么?他
们是怎样做的?想象一下他们当时的心情。
看电影电视、旅游观光、玩游戏、上网查资料、学游泳、
跟爸爸妈妈干活、唱歌跳舞、读书做作业等图片
。
导入主题:多么丰富的课余生活呀!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
就来举行一次“多彩的暑假生活展
示会”,说一说你们的暑假生
活,比一比谁说得有趣,说得清楚。(课件出示4)我的暑假生
活
。(板书:我的暑假生活)
二、自主交流,尝试交际练习。
1.启发学生回忆生活,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师:(课件出示5)以上我们看到的是同学们的
课余生活记
录照片,非常生动,非常有趣。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自己的暑假
生活是怎么样的?有哪
些有趣或者特别的事情呢?在这个过程
中,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
设
计意图:通
过他们感兴趣
的语题的讨
论,培养他们
发表见解,倾
听发
言、收集
资料等多方面
的能力和口语
交际的能力。
】
2.鼓励学生自主练习,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1)师生讨论,指导口语交际的方法与技巧。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①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重点讲述。
②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或者实物帮助别人更好地理解自己
讲述的内容。
(板书:感兴趣 图片 实物)
今天你想跟大家分享你课余生活的哪项活动?
你能把暑假生活的过程说清楚吗?
你能把课暑假生活的过程说清楚,并且说得有趣些吗?
谁能当小老师评一评以上学生的发言?
3.小组合作,练习口语交际。
(1)提出小组合作交流要求:先想好了再说,注意叙述的
顺序;态度自然大方,尽量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说有趣;
声音要洪亮。
(2)先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再评一评。组内推选代表,参
加全班的口语交际活动。教师参与各小组的交流讨论,并进行
个别指导。
三、互动交流,全班分享小组的汇报交际。
1.(课件出示6)汇报要求:发言的同学要发挥自己的最
高水平;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不要中途打断;有疑问或者要
提意见的,等听完之后
再举手发言;发问和提意见要有礼貌,
【
设计意图:先
注意礼貌用语。)
小组交流,选
2.各小组推举代表轮流展示多彩的课余生活,本组的同学代表展示,本
可以补充,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教师适当指导点拨,重点从语组其他成员补
言表达是否完整和内容是否有
趣两方面来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充,其他小组
相互补充,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优点和不足)。
3.师生评议,学会方法。
成员可以提
问,每一组同
引导学生从“态度自然
大方、完整、清楚明白、具体有趣”学在交际中享
几个方面进行互相评价。(板书:自然大方、完整、清
楚明白、受了无穷的快
具体有趣) 乐,在激烈的
4.评选、小结。 竞争中获取了
从暑假生活中选择说得有趣,活动开展的过程精彩,收获暑假
生活的有
丰富、感受深刻、说得好的学生中评选出“最自然大方奖”“最关知识,锻炼
佳口才奖
”,并宣布评选结果。 了口语交际能
教师小结:介绍暑假生活,可以先说说自己的暑假生活是
力,变得能言
什么,具体的经过如何,怎么有趣,再说说自己的心情、感受善变。并通过
怎样,
还可以讲讲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四、总结收获,课外作业。
大量的口语交
际实践活动,
1.这节课我们重温了以前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
学会了怎内化为口语交
么与同学交流。希望同学们对今后的活动做好计划,使自己的际能力。
】
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带给自己更多的快乐。
2.课外作业:回家后跟爸妈交流自己的暑假生活。
【板书设计】
我的暑假生活
感兴趣 图片 实物
自然大方、完整、清楚明白、具体有趣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学生说的欲望非常高,听的同学也十
分认真,课堂气氛空前高涨,
达到了我意想中的效果。通过这次口语交际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
达能
力,还让学生明白怎样的生活才是快乐而有意义的。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感受颇
深:
第一,设置“语境”,让学生有话可说。这节课的引入,我运用了多媒体课
件,出示小
朋友看电影电视、旅游观光、玩游戏、上网查资料、学游泳、跟爸爸
妈妈干活、唱歌跳舞、读书做作业的
情景。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调动了学生
生活积累,激发了学生的欲望。
第二,多
向互动,发展学生的“语技”。口语交际课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
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看法、意见时进
行的心与心的对话。本堂课,做到了真正
的互动,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多层次的交际,使学生真正
进入角色,进入
生活,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第三,准确及时的
评价,体验到语言的魅力,获得身心愉悦和审美感受,激
发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不足之
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
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
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习作《猜猜他是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
2.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轻松导入。
1.猜猜他是谁。
这节是作文课,我
们先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
【设计意图:游
字就叫“猜猜他是谁”。要求学生说出你的
好朋友的一些情况,
戏导入,自然引
让同学们猜一猜你说的是谁,在最短时间内被同学猜出来说
到习作题目及要
明你介绍得很好,能抓住朋友的特点来说,这样的同学为胜
求。】
者。你们愿意一起游戏吗?(学生自由上台发言,隐去姓名
随意介绍班上的一
名同学,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判断,说说
这个同学是谁?并说出性格特点、外貌特征等。)
2.让同学们猜一猜,猜对的同学要说一说你是如何想到
的。
3.评价刚才说的同学是从哪几方面说的。
4.明确写人的要求: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总结
一下,
你要如何介绍才能让同学们很快地猜中你说的那个人?自己
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
。
(课件出示2)
(1)说相貌上与众不同的地方,并按一定的顺序。
(2)抓住性格、语言、行为及爱好的突出特点。
(3)讲清楚相应的具体事例。
二、介绍同学,交流讨论。
1.想一想,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介绍一个人?(自由交
流)
(课件出示3)外貌、性格、爱好以及优缺点等。
2.全班交流:别人是怎样评价这个同学的?你认为他最
突出的一两个特点是什么?
3.同桌互说互评,尝试口头习作。
(1)要求抓住一两个特点介绍一个同学。
(2)互相评议介绍得是否具体。
三、听范文,打开思路。
【设计意图:书
面表达之前应该
先口语表
达,说
清楚,就打开了
思路,为书面写
作打下基础。】
1.老师朗读一篇介绍自己同学的文章,请同学们听清楚:
(1)老师从哪几方面介绍这个同学?是如何介绍的?
(2)为了能更突出特点,老师用了什么具体事例?
2.课件出示例文(课件出示4)
他有一头黑油油的头发,弯弯的眼睫毛,亮晶晶的眼睛,
眼角底下有一个调皮的小黑点。他性格有点内向,不爱说话。
他有一对甜甜的酒窝,一笑起来特别好看。他喜欢运动,每
次都跑在最前面。他上课认真听讲,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作
业很整齐,字写得很大、很漂亮,每次考试他都是最好的。
我喜欢他,他是我的好榜样,我要向他学习。
他是谁,你们猜到了吗?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方法。
(课件出示5)按一定顺序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抓住
人物的主要特点,不必面面俱到;通过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
的特点等。(板书:外貌特征 具体事例)
四、玩中交流。
1.玩“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让学生自主练说。
2.说中抓住学生说不准确的地方进行对比观察:区分高
矮、胖瘦、脸型、衣着、爱好等方面的差异。
3.学生选择一个同学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让别人不知
五、学生习作。
1.写话要求:(出示课件6)
(1)每段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不认识的字可
以用拼音代替等。
(2)突出人物特点(外貌特征、兴趣爱好等)。(板书:
兴趣爱好)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品读欣赏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举办活动;猜猜他是谁?
道你在观察他。和同桌说一说,猜一猜。
看看你根据谁的作文猜出了他的写作对象?是依据哪一点出
【设计意图:写
来的?
作后,再引导学
2.哪些同学的写作对象没有被猜出来,就把那篇作文展
生修改,培养学
示出来共同修改。
七、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生修改作文的能
力和耐心。】
【板书设计】
习作:猜猜他是谁
外貌特征
兴趣爱好 具体事例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三年级习作,要求从
之前的写一段话过渡到写一篇结构完整的作文,对孩子
们来说是一个巨大转折,习作的指导对老师来说也
是一个跨越。
在以前的学习中,孩子们通过课文的学习,初步感知了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特点的写法。孩子们基本上掌握了这个写法。我设计的这
节作文指导课《猜猜
他是谁》,是想在巩固之前的写法的基础上,指导孩子们学
会细致观察人物形象的外貌特点,并用自己的
语言生动地描述出来。让孩子们学
会结合人物的外貌特点、语言行为特点、优缺点,描写出一个完整的活
灵活现的
人物。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选择了简单的
游戏“猜猜他是谁”,引导孩子们
抓住人物突出的外貌特点对于外貌的描述,一二年级时孩子们就有尝试
,但都停
留在比较简单的层面,这节课我重点是引导孩子展开想象,把人物形象描述得生
动,具
体,用上平时收集的词语,以及学过的修辞方法。
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
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
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
答,
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
词句段运用,
学习
积累带有人体部位名称的成语,有感情朗读本单元的精
彩句子,练习给兴趣小组起个有创意的名字。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所见》,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和句子,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2)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
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设计意图:从学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过的课文中选取
影子。
1.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 说一说,说说这些句子有趣在哪里,你是怎么理解
的?
3. 背一背。
有新鲜感的词语
和句子,进行朗读
背诵和抄
写,养成
积累语言的好习
惯。】
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熟读成诵,
看谁背诵得快。
4.抄一抄,把这些有趣的句子抄写在你的笔记上,可能
的画配上插图。
5.教师评议,并小结:课文中或课外阅读中往往有一些
很新鲜、很生动、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
多读几遍,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板书:新
鲜、有趣的句子)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课件出示3)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设计意图:认识
带有人体部位或
器官名称的成语,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在读中理解并积
特点。 累下来。在读
读背
这些成语都是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板书:背中,认识了生
成语)
字,积累了词语,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以备写作时用。】
有的描写人物动作,有的描写人物神态,有的描写人物心理。
4.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做动作演
示一下这些动作。
5.演一演:先小组内各选一组动词演一演,再选小组代
表上台表演。
(二)句子积累。
(课件出示4)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
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板书:句子)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3.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读出感情?
自由练读,分小组比赛读,代表展示读。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课件出示5)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
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
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黑白棋社
1.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板书:兴趣小组)
2.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
如“黑白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围棋有黑色棋子和
白色棋子。
3.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名字。
比如,书法兴趣小组,取名为“小小书法家组”;钢琴兴
趣小组,取名为“朗朗钢琴社”……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6)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所见》是一首五言
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
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板书:《所见》 五
言绝句)
4.(课件出示7)词语解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8)
【设计意图:借助
拼音会读、会背古
诗,通过看插图和
反复朗读诗
句,了
解古诗的意思。在
理解的基础上读
读背背,学会积累
诗句,提高古诗鉴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赏能力。】
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
站立在树旁。
(课件出示9)
创作背景:《所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骑着牛,
大声地唱
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
了歌声,站立在柳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
写了
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
的。
(课件出示10)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
时期代表诗人之一,
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课件出示1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
鸣蝉,忽然闭口立。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新鲜、有趣的句子
成语 句子 兴趣小组
《所见》五言绝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摇(
)晃( ) 披( )散( ) 张( )舞( )
提( )吊(
) ( )红( )赤 ( )忙( )乱
( )疾( )快 (
)干( )燥
2.默写古诗《所见》。
参考答案
1.
头 脑 头 发 牙 爪 心 胆 面 耳 手 脚 眼 手 口 舌
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由于大部分都是本单元的重点词句,所以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先读读这些词句,再互相交流对词句的理解,然后有感情朗读,并抄写下来,能够很好地达到
积累的目的。学习古
诗时,本着“以学定教”“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
学生借助拼音,结合插图,自读古诗,小组合
作交流诗意,教师在关键的时候提
示一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这种方式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增大了学生的负担。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3项内容,分别是交
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
平台版块是通过读读、抄抄一些课文中出现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
子;学会积累;
词句段分别出示了成语、句子、短语,学会认读词句,积累语言,学会感情朗读
句子;日积月累部分学习袁枚的古诗《所见》,充满儿童情趣,正确有节奏的朗
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
和积累诗句。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词有哪些?
1.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4.《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榕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
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
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
累推测、
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山行
【课时目标】
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
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
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
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
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
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
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古诗,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
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
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
下变得更加奇妙。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积
累的描写四季景【设计意图:交流四
色的古诗。(学生自由交流) 季古诗引入课题,使
2.全
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评议和小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
结。 教学情景。】
3.(课件出示2—5)描写四季的古诗,鼓励学生阅
读积累。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交流秋天:同学们,现在正是深秋季节。你能用
自己积累的四字词语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或你的感受
吗?(课件出示6)秋景图,学生自由交流。
5.导入课题:在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眼中,秋天
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
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深秋的一天,诗人
杜牧乘着马车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山
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触景生情,挥毫写下了千古传
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
首诗。板书:山行(杜牧)
6.(课件出示7)古诗《山行》,学生自由朗读。
7.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8)
杜牧(803~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
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他的七律和七绝
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
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
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二、诵读古诗,探究初成。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
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
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
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课件出示9)阅读与交流的要求: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3.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4.检查交流情况。
(课件出示10:生字)
hán jìnɡ xié shuānɡ
寒 径 斜 霜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霜”,前鼻音“寒”,后鼻音“径”。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
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课件出示11、12)
①山行:在山上行走。
②远上:登上远处的。
③寒山:深秋时节的山(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
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
天的山)。
④石径:石子的小路。
⑤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⑥生:产生,生出,文中是说形成白云的地方。
⑦车:轿子。
⑧坐:因为。
⑨爱:真爱,留恋。
⑩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
11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教师点拨“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
深:浓厚,浓郁。
生:产生,生出(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
地方比较高。)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
缭绕和漂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课件出示13)
有关图片。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14:)寒 径 斜 霜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近字辨析:“塞—寒”“经—径”“雷—霜”。
加一加:“余+斗=斜”。
【设计意图:这是对
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会写字的识记和书
写
(1)“霜”:“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设计的环节。鼓励学
变成横钩。
(2)“寒”字的下面不是两点水。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生多种方法识记生
字,体现部编版教材
多元识字的理念。这
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
“径、斜”是左右结构的字,“径”要写得左窄右宽;体性、主动性和自觉
“斜”要写得左右等宽。 性,可以提高自学能
“霜”是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是上宽而扁,
下力。对重难点生字的
长而宽;“寒”上窄下宽。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
同桌读。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初解诗意。
书写指导,培养学生
爱写字
的兴趣,教会
学生正确的写字方
法,为养成良好的书
写习惯打下基础。】
1.谈话激趣:杜牧在这首诗中只用了二十几个字,
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异常美丽的秋景图。诗人真了不起
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下面
我们静下心来,来细细地品味,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新的
发现。
2.“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你知道作者在
山中行走时是什么季节吗?(深秋)诗中哪些地方告诉
了我们季节呢?(霜叶、寒、晚表示季节)作者在山中
行走看到了什么?(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设计意图:抓住重
霜叶)
点字词,结合课文插
3.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霜叶)
图,理解诗文,在理
4.作者喜欢枫叶的原因是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的基础上学会有感
5.正是美丽的枫林晚景使得作者难以抑制自己的惊情诵读古诗,锻炼了
喜之情,作者的什么动作让我
们感受到这份惊喜?(停学生的理解古诗、感
车)
情诵读、积累古诗的
6.让作者“停车”的原因是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能力。】
花)
这里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眼里深秋的红叶有什么特
点?
(和二月花相比,让我们感受到红叶红得鲜艳,红
得旺盛,红得有生命力;我们从秋天的叶子中感受到的
是生机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觉生命力旺盛,丝毫看
不出要走进冬天、走进衰败的痕迹。)
7. 诗人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这里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这些景物构成
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但是让诗人更动心的是深秋的
红叶!
作者是用什么手段表现出来的呢?(霜叶红于二月
花)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和二月的红花对比。让我们看到了深秋的枫叶上除
了颜色的艳丽,还具有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经
霜不凋,遇寒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深入体会。
1.教师导言:深秋时节,天气已经转冷。远处山林
中诗人杜牧乘坐的轿子正慢慢走来,首先映入诗人眼帘
的是什么?(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课件出示15)多媒体出示情境图片,学生认真
观察说说看到的景物。结合图片小组交流景物的特点。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一个“远上”写出了“山”的绵延起伏;
一个“寒”刻画了“山”的凄清寒冷。诗人面前是
一条石头铺就的小路。
一个“斜”字让我们体会石径的弯弯曲曲。在虚无
飘渺,白云升腾的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有几户人家。
4.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5.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6.学生边观察图画,边诵读前两句诗句。
7.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描绘出“远上
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简笔画。
8.教师导言:正当轿子缓缓前进时,诗人又看到了
什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
红于二月花。”)
9.(课件出示16:后两句诗图片及译文)多媒体出
示情境图片,学生认真观察说说看到的景物。结合图片
小组交流景物的特点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10.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诗人坐在轿子里,忽
然让轿子停下来,原来诗人看到了比二月的鲜花还要艳
丽的霜叶,他想停下来仔细欣赏。
11.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1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
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13.学生边观察图画,边诵读后两句诗句。
14.鼓励学生认真
体会、感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
叶红于二月花”,继续完善自己的简笔画。
15.引导体会
:“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
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
将
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以至作为名句千古流传。
(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课件出示17):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山行》)
2.教师引导:
诗中的竖线是停顿符号。单竖线表示
停顿的时间稍短些,双竖线表示停顿的时间稍长些。
3.指名朗读。学生自由评议。
4.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
5.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6.自由读,练习背诵。
(四)检查背诵,体会感情。
1.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2.教师引
导,体会感情:诗人用寒山、石径、白云、
人家、枫林、霜叶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
色图。前两句写远景,诗人只是作客观描述。后一句写
近景,写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教师导言:同学们,唐代大诗人杜牧,用一首简
短的
小诗把自己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
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林秋色图。我们家乡的大自然
的秋天到处都是美丽的图画。希望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
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2.学生自选作业。(课件出示18)
(1)画:画一幅画,画出秋天的美景,在图画中表
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写: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亲眼所
见和亲身感受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找:另找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试着理解,体会
作者的情感。
(4)学:收集杜牧的诗,借助有关资料进行自学。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参考答案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
(2)白云生处有人家
(3)停车坐爱枫林晚
(4)霜叶红于二月花
【板书设计】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感悟美景,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设计精美的深秋图片,营造出浓郁的深秋氛围,让
学生感受浓浓
的秋意,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接着设计了问题:自由观图,用学过的表达秋
天
的四字词语来形容秋天的美景,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交流总结时,导入对描写
秋景古诗的了解,进而导入
课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对古诗的学习中去。
第二步: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学生
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学习中
的合作伙伴。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
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
让他们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
感知大意。在检查初
读情况时,可引导学生互相评议,教师鼓励性总结,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会
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在理
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没有引导学生放飞
想象的翅膀,根
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第二课时
赠刘景文
【课时目标】
1.会认“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
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
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
佩。
2.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
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
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
诗——《赠刘景文》(课件出示20)(出示诗人、题目)
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认读
生字:赠、刘,读准【设计意图按照“随文
平舌音“赠”,边音“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课件出示21)
识字”的做法去落实,
使识字与学文相结合。】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
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
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
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
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
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
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板书:赠刘景文)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22)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
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zènɡ
liú ɡài jú cán jūn chénɡ yóu ào jú
赠 刘 盖
菊 残 君 橙 犹 傲 橘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赠、残”是平舌音,“橙”是翘舌
音。
开火车读,齐读。
(二)学习前两句诗。
1.指名朗读古诗《赠刘景文》,教师评议:同学们
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
哪些景色?
(课件出示23)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2. 指名说,板书:荷 菊
<
br>【设计意图:本课在教
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
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
用自己最喜
欢的、最习
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并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提供平台
让孩子当小老
图。
4.“荷”字的教学。
师。而且遵循语文识字
的基本规
律,通过图片
(1)(课件出示24)荷花荷叶图(板书:荷花荷叶帮助孩子直观理解词
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意,迅速解开质疑,提
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课件出示25)
(2)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课件出示26)荷叶干
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
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荷尽已无擎雨
盖)
引导理解——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
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5.“菊”字的教学。
(1)(课件出示27)菊花图。(板书: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
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课件出示28)
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引导理解——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
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
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
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
枝)
(2)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3)对比朗读。
(三)教学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
时。”
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
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1.(课件出示28)橙黄橘绿图。(板书:橙黄橘绿图)
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
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
书:橙 橘 秋之美)
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一年好景君须
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齐读诗句。
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
(一)谈话过渡: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
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下面老师教你们读古
诗的一个方法,好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体会读。
3.个人比赛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齐读。
6.指导背诵。
(二)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 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设计意图:诵读古诗,
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
时。”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
这首诗情感体验,感受到了语
背下来吗?(指名背诵)
(三)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言的优美,同时还引入
古诗新唱的方式,真正
同学们,老师在课余的时间把这首古诗配上了音
做到“创意地教古诗,
乐,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欣赏“古快乐地学古诗”。】
诗新唱”——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
设计意图:一节课学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赞美秋天习一首古诗的容量是很
的
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
五、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小的,所以拓展相关作
者的诗歌和同类型的诗
1.
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歌,积累优秀诗文。】
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
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
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30:)赠 刘 盖 菊 残 君
橙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曾+贝”是“赠”,“文+刂”是“刘”,
“登+木”是“橙”,“+皿”是“盖”。
【设计意图:老师在教
学生写字时,严格落实减一减:“群—羊=君”。
换一换:“线”把“纟”换成“歹”,变成“残”。 新课标关于学生课堂要
3.观察生字在田
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写字10分钟的要求,避
下:
(1)“盖”字的“羊”没有尾巴。
(2)“君”字的第二笔横要露头。
免啰嗦无
重点的“说”,
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
字、写字,提高了学生
(3)“赠、橙”都是左窄
右宽,“残”左右等宽,的书写质量。】
“刘”左宽右窄。
4.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残”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两横一撇,不是一
横两撇。
“橙”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横撇,七、八笔是两
小撇。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
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
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
节啊。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荷花荷叶图
菊花图
橙黄橘绿图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首诗之前,我先对这首
诗的诗人苏轼的生平事迹作了一番讲解,从
而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让他们理解这首诗的题目。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
的学生来说,理解这首诗确实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擎雨盖”“傲霜枝”这样
的词语。因此我让孩子们一边对照词语手册上的注解,一边自己理解课文,让他
们对全诗有一个大概把
握。接下来我重点对“擎雨盖”“傲霜枝”这两个词语进
行了讲解,并找来一些图片,让他们明白为什么
要将“荷叶”叫做“擎雨盖”,
怎样的枝条叫“傲霜枝”。通过观察图片,孩子们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有
了基本
的认识。
不足之处:
虽然孩子们对局部把握了,但由于教学上的不足,致使
学生对全诗的把握不
够,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没有很好的理解。古诗该如何进行教学,我想这
p>
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第三课时
《夜书所见》
【教学目标】
1.认识“挑”1个生字,会写“送、挑”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课件出示32)出示图片,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
设计意图:从形
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小故事。 象直观的图画入
2.谈话
导题: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手,符合儿童的认
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
来,我们一起走进《夜识规律。通过图片
书所见》。(板书:《夜书所见》)
二、认识生字,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引导解题。
(书:书写下来。 所见:所看到的。)
2.齐读题目,板书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课件出示33)出示生字:
sònɡ tiǎo
送 挑
(1)老师指正:注意读准平舌音“送”。
营造诗文意境并<
br>在此基础上创编
故事,一是为了训
练口语表达的能
力,二是为了有一
个
轻松的开始,创
造自由的学习氛
围。在老师的引导
下提高同学们的
阅读期待,
预热课
“挑”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tiǎo”,还有一个读音是堂。】
“tiāo”,组词为“挑担、挑粮”。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挑”:“扌”表意,“兆”表音。
加一加:“关+辶=送”。
(3)(课件出示34生字田字格课件)送 挑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4)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送”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写“关”,后写“辶”,“辶”
是三笔写成,第二笔是横折折撇。
“挑”第三笔是提,第七笔是竖弯钩。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课件出示35)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
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
猜诗人在想什么?
三、
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一)找出诗人所见。
师:这首诗
是夜晚诗人写下所看到的情景,那么,诗人【设计意图:从整
究竟看到什么呢?我们快到诗中找一找,看
谁有发现?(梧体入手,把握诗
叶、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教师相机板书)
(二)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1.师生交流。
意,避免了机械的
分析,注
重学生的
情感体验。学生通
(1)生回答看到儿童挑促织时,相机出示第三行诗句。过整体感悟
文章
(课件出示36图文)知有儿童挑促织。 内容,边读边想,
(2)生回答看到儿童在捉蟋
蟀,相机指导学习借助注释实现学生与文本
理解诗句。 的对话。】
师:从这学期、这首诗开始,古诗课文增加了一项内容
——注释(板书:注释)它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帮手,它能帮
我们扫清诗中的拦路虎,它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读懂诗句
的意思。
(3)理解“知”。
师:刚才借助注释我们知道“挑促织”的意思,那么这
个“知”是什么意思?(料想)
(4)漆黑的夜晚诗人怎么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相机出
示第四行诗句。(课件出示37图文)夜深篱落一灯明。
2.引导交流:你捉过蟋蟀吗?指名生说。
预设一:学生捉过蟋蟀。教师让学生自由交流分享体验,
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预设二:学生没有体验过。教师充满激情地描述:一提
起捉蟋蟀,我就想起小时侯和小伙伴到草丛里捉蟋蟀的事。
捉蟋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顺着声音好不容易发现一只,赶
紧用手去捂,觉得应该捂到手里了,可是打开一看,却什么
也没有。如果能捉到一只,我会高兴得不得了!
3.朗读指导。
4.齐读。
5.师范读。
6.齐读。
(三)学习第一、二行诗句。
谈话过渡:谁知道捉蟋蟀最好的季节是什么时候?秋天
是捉蟋蟀的最好季节。这时的蟋蟀又大又壮,叫的声音最好
听。到书中找一找秋天,你一定能找到?
1.(课件出示38)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读一读。
2.理解词语,初知大意。
3. (课件出示39)
(1)萧萧:风声。
(2)梧:梧桐树。
(3)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4.齐读。
5.师范读。
6.齐读。
7.理解“客”,相机介绍作者背景资料(课件出示字典中
“客”的多个解释,生选择字义。)
引导交流: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谁呢?是诗人就是叶绍
翁。(板书:叶绍翁)说起叶绍翁还有一个故事:(课件出示
40)叶绍翁是福建人,小时侯被送给浙江的一个叶氏的人家
做儿子。他的爷爷原来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为朝廷政变,
受到别人的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
凄惨不堪。他的爸爸妈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
8.读诗。
谈话过渡:了解了这些,你就更能体会江上秋风为什么
牵动诗人的情怀?漂泊在外的他会想起——(生答……)那
就是思乡之情。我们带着这思乡之情再读一读。
(四)指导全文朗读。
1.齐读。
师:就在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看到一群孩子
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想到什么?(生答)是呀,也许他
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许会想起儿时的伙伴,也许想起家乡
的孩子,想到这些,他的思乡之情就更浓了。身在浙江的他,
多么想回到福建老家,跟自己家人团聚啊。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4.配乐读(配乐曲马思聪《思乡曲》)。
5.唱诗(配上《世上只有妈妈好》旋律)。
【设计意图:朗读
古诗,配乐唱诗,
6.指导背古诗
:这首诗要把诗人“想家”的感情读出来,都是为了抒发对
声调要缓慢些。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
令人高兴,但家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为了更好地把
握
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学生先读,老师指导,老师再范读,古诗思想感情。】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四、 趣味活动,强化记忆。
1.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3.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
止。
4.小组比赛。
五、 拓展阅读,增加兴趣。
1.你们还读过哪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
诗呢?谁来背一首试试!
2.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请你们认真听一听,跟着一
起体会诗歌的感。
(课件出示41)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读一读,背一背。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1.(1)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4)篱落:篱笆。
2.瑟
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
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梧叶、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
分领悟诗人的情感,
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进行感悟。
在这首诗的
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同时,在学习古诗中,让学生知道学
习的方法、步骤。课堂上,教师能够引
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学这首古诗。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孩子
们从学诗题、
理解诗意到感悟诗情都很积极,教学过程进行得也较为顺利。
通过这节课,有几
点需要说明:一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上的
指导是必要的。语文教学不光要传授孩子们语文
知识,更要让孩子们掌握如何去
获取这些知识。二是在教学前,教师必须对教材充分钻研,正确把握教材
内容,
准确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
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
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
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
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
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
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
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
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
互
为一体。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佑五年
(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
仍要保持傲雪冰霜
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
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
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
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
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
家乡。《夜书所见》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
何独栖孤馆、思念家
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约85
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
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因晚年居
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
歌以七言绝
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
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
途坎坷,学
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
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
建瓯),本姓李,后嗣于
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
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
真德秀 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
酬唱。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关于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归家》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其他资料】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
古文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
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
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
曾
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
貌焕然一新。
课后作业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径斜( ) 霜叶( ) 犹有( ) 傲霜( )
....
擎雨盖( ) 萧萧( ) 篱落( )
挑促织( )
....
二、比一比,组词语。
径( )
寒( ) 赠( ) 盖( ) 残( )
经( ) 赛( ) 增( ) 糕( )
戏(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山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山: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尽: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傲霜:_____________________
萧萧: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尽: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重点段落品析。
记诵《山行》这首诗,并回答问题。
1.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2.诗中首句用“寒”来修饰山,你认为改作“青”或“苍”好吗?为什么?
3.诗中第三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写作者被枫叶的美丽所吸引。若改作“停
车坐爱枫林美
”,好吗?(提示:想像一下,“枫林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山行》的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秋天之美描写得胜过春天。
在你的生活体验中,是否也感到秋天的某一处胜过春天呢?谈谈你的感受吧!
(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xié shuānɡ yóu ào qínɡ
xiāo lí tiāo
二、石径 寒冷 赠给 盖住 残疾
经过 比赛 增加 年糕 唱戏
三、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菊残:菊花凋谢。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四、1.“霜叶红于
二月花”,这一句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
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
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
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
,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
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
种热烈的、
生机勃勃的景象。
2.改作“青”或“苍”不好。因为“青山”与“苍山”都无法
表现出深秋时
节的山的特色:萧索、清寒,而在寒山的背景下望见一片“红于二月花”的枫叶,
诗人是何等惊喜!
4.改句不好。因为“美”只是抽象的评价,而“晚”表面上只是点明时间,
其实却能令读者想像到这样的画面:夕阳的晖映下,枫叶流丹,如闪烁着金红光
芒的彩霞,这样火红的
色彩,才比二月春花更艳丽,更生机勃勃。
五、如秋风之高爽清朗、秋月之皎洁清静、秋菊之傲霜怒放
、秋叶之翩然从
容等等皆可。重在个性感受。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
3个生字。正确读写“排
列、规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
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
自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
br>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内
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
,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
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排
列、规则”等词语。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法国梧桐树(课件出示2)
【设计意图:从形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法国梧桐树。
象直观的图画入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课件出示3) 手,符合儿童的认
法国梧桐树,
大乔木,高可达20-30m,树冠阔钟形;识规律。通过图片
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
枝、幼叶密生褐色介绍,通过课题质
星状毛。叶掌状,花黄绿色。多数坚果聚
全叶球形,3-6球疑,提高同学们的
成一串,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花期4-5月;果9-10阅
读期待,预热课
月成熟。 堂。】
它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
并能吸收有害气体,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是世界著名的优
良庭荫树和行道树。
3.谈话导题。
铺 泥 晶 紧 院 印 排 列 规
则 乱 棕
迟
指名领读,正音。
“则”是平舌音,“迟”是翘舌音。
“紧、院、乱”是前鼻音,“晶”是后鼻音。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5:词语)
wā yìn línɡ zēnɡ
zōnɡ xuē
水洼 印着 凌乱 增添 棕红色 雨靴
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法国梧桐树有着密切的联
系,板书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水泥道上怎么会铺
满金色巴掌?
(2)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请你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
说一句话。
预设:秋天到了,巴掌似的树叶从梧桐树上纷纷落下。
二、学习生字、认读新词。
1. 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字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4:生字)
pū ní
jīnɡ jǐn yuàn yìn pái liè ɡuī zé luàn zōng ch
í
“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后
鼻音。
3.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指名读。齐读。
5.(课件出示6)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
解的?交流一下。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
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
(3)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
的意思,因为上一个自然段有句话“天开始放晴了”。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预设:我用联系上文的方法理解“明朗”就是“晴朗”
预设:“熨帖”就是紧贴的意思。我是通过查字典查到的。
预设:“凌乱”就是“杂乱无条理”的意思,我是通过上
文的“它们排列得并不整齐”。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设计意图:从整
么内容。
2. 给课文分段,理清层次。(课件出示7)
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体入手,把握文章
脉络,避免了机械
的分析,学生通过
整体感悟文章内
第二段(第2至9自然段):“我”在上学路上看到
的情容,边读边想,实
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现学生与文本的
第三段(第10至11自然段):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对话。】
3. 熟读课文。
四.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8)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铺 泥 晶 紧
院
印 排 列 规 则 乱 棕 迟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本课
在教学生字
时,相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铺、泥、院、列、棕、迟。信学生能够独立
如“铺”,“钅
”是形旁表义,表示这个字和金属有关,识字,鼓励学生用
“甫”是声旁,表音。
(2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排:扌+非
规:见+夫 则:贝+刂
自己最喜欢的、最
习惯的方法认识
汉字,并提供平台<
br>(3)组词巩固:如“铺满 水泥 泥塘 水晶 让孩子当小老师,
院墙 规则 排列 凌乱
棕红色 迟到”
3.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提高了课堂学习
效率。】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田字格课件,弄清生字每个笔画
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并交流:
“铺、泥、院、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印 列 规 则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迟”半包围结构,“尺”的最后一捺变成点。
师重点指导“规、印、泥”。
“规”左右结构,左边的“夫”的捺变成了点,右边
是“见”,不是“贝”。注意笔画的穿插和避让。
“印”左右结构,第二笔是竖提,右边是单耳旁,不
是双耳。
“泥”左右结构,第七笔是撇,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
指导。
五.反馈检查,比赛认读。
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
读
的又对又快。
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的多。
3.同位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指出读的好的地方
或是不太好的地方。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拼音,写字词。
ní tǔ shuǐ jīng jǐn zhāng
jiǎo yìn
( ) ( ) (
) ( )
chí dào pái liè
ɡuī zé
( ) ( ) (
)
2.照样子写词语。
亮晶晶
金黄金黄
闪闪发光
3.连线,组成恰当的短语。
明朗的 水洼
亮晶晶的 天空
小小的 叶子
金黄金黄的 蓝天
湿漉漉的 地毯
彩色的 小巴掌
金色的
水泥道
仔细地 歌唱
愉快地
数着
参考答案
1.泥土 水晶 紧张 脚印 迟到 排列 规则
2.红彤彤 急匆匆 黑乎乎 白茫茫 懒洋洋 绿油油 慢吞吞 金灿灿
考虑考虑
活动活动 比划比划 打扫打扫 商量商量 研究研究
步步为营 彬彬有礼 楚楚动人 绰绰有余 咄咄逼人 喋喋不休
3.明朗的天空
亮晶晶的水洼 小小的蓝天 金黄金黄的叶子 湿漉漉的水泥
道 彩色的地毯 金色的小巴掌
仔细地数着 愉快地歌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
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
自然的愿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10图片)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设
计意图:图文结
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合,导入课文,诠释
一
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 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很美)
课题,感受水泥道的
美,激发学生学习的
3.
(板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把你看到的感热情】
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评读。
2.(课件出示11)秋风秋雨图,让学生谈感受。(板
书:一夜秋风 一夜秋雨)
预设一:当我看见这些无比巨大的森林,被秋风
吹落在地,心里头有一种甜滋滋的感觉,因为它美,瞬间
会让我感到,这里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秋天的叶子会
跟着秋风伴舞,它随风,轻轻的落下。落下。只到地上铺
成一个金黄的“地毯”,在秋风之下,我也会跟着它奔跑。
预设二: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
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
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
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
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
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
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指导带有美好的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九自然段。
谈话过渡: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大自然发
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有了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第二至九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
新发现?
(2)总结:(课件出示12)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
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
,便紧紧地粘在【设计意图:结合图
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文,展开想
象,获得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初步的情感体验,感
铺到很远
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受到了水泥道的美,
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熨帖地、平展地粘培养学生感受美,鉴
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别美
的能力。】
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板书:彩色的地毯 金色的小巴掌)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高兴,大家再来读读这
部分课文。
(4)有了新发现后,“我”是怎么做的?(我一步一
步小心地走着,我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
读读第二至九自然段,读出“我”的喜悦之情。
2. 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第一回觉得,门前
的水泥道真美啊!)(板书:水泥道真美)
带有赞叹地语气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读文,阅读链接。
1.(课件出示13)
【设计意图:拓展资
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料的阅读,了解作
者
巷子。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店铺、生活的时代背景,更
手工作坊、布店
、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全面的理解文本,了
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
匠在一个模子解作者表达的思
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想。】
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
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
2.学生自由阅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3.互相交
流,说说“我”的上学路是怎样的?(要经
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在上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
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
子、染坊……
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
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
竿做成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
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我”
有什
么感受?(百看不厌)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形近字组词。
铺( ) 泥( ) 院( )
葡( )
尼( ) 完( )
列( ) 则( )
排( )
例( ) 测( ) 非( )
2.按原文填空。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
)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
的叶子,一掉下来,便( )地粘在(
)的水泥道上了。
3.加上合适的标点。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
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
靴 你瞧 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 愉快地蹦跳着
歌唱着
4.仿写句子。
(1)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
水泥道上。
(2)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
歌唱着……
参考答案
1.床铺 水泥 院子 排列 规则 排列
葡萄 尼姑 完成 例子 测量 是非
2.金黄金黄 紧紧 湿漉漉
3., 。 。 , , , 、 ……
4.(1)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
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
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2)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板书设计】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一夜秋风 一夜秋雨
彩色的地毯 金色是小巴掌
水泥道真美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
过程。让学生在每
次读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如: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并
且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和主人公一同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
道上,去感受在铺满金
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的那份快乐和欢愉,以及对铺满金色巴
掌的水泥道由衷的喜爱之情。
学
会认真细致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必备的
能力。通过本文作者仔细观察而
使自己有了新发现,作者抓住水泥道的变化,描
写了雨后水泥道的变化,特别是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的描写更是形象,文章
写得很美,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又使学生真正懂得细致观察是认识事<
br>物的前提,这样就非常自然地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的兴趣,去
发现生活中的美。
不足之处: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力做到用微笑来面对学生
。不放过每一个可以
锻炼学生的机会,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这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
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
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
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
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
望,在大自然的
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
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
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
识的好教材。
【作者介绍】
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
刊编辑工作,曾
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
会主任。
从少年时代开始,喜欢阅读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于上世纪50年代末开
始发表儿
童文学作品,所写诗篇及歌词《喂得猪儿肥油油》《火车向着韶山跑》
《我和星星打电话》等曾在少年儿
童中厂为流传。
80年代开始创作童话作品,所写“小巴掌童话”将诗、散文、童话揉为一
体
,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
曾出版诗集、童话集、散文集
《校园里的蔷薇花》《小巴掌童话百篇》《新
编小巴掌童话百篇》《张秋生童话精选》《森林里的红鬼和
蓝鬼》《傻瓜魔法师》
《骑在扫帚上听歌的巫婆》《阁楼上的童话》等70多种。
作品曾获新
时期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
心图书新作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张天
翼童话寓言奖,及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
等多种奖项。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
呈薄
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掌状5-7裂,深裂达中部,裂片长大
于宽,叶
基阔楔形或截形,叶缘有齿牙,掌状脉;托叶圆领状。花序头状,黄绿
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
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长,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
垂。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
行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
化,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于甬道两旁,
尤为雄伟壮观,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
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
厂矿绿化颇为合适。
【其他资料】
《小巴掌童话》获
全国第二届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童
话集《小巴掌童话百篇》获全国新时期儿童读物
二等奖。作品还曾获冰心图书新
作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张天翼童话寓言奖,及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
。
《张秋生小巴掌经典童话(注音版)(套装全6册)》包括了:《打喷嚏的兔子(注
音版)
》《有魔力的怪草莓(注音版)》《爱打扮的豹先生(注音版)》《哭鼻子的灰
小狼(注音版)》《顶呱
呱的呱呱先生》《蓝天里的蜗牛(注音版)》。《张秋生小
巴掌经典童话(注音版)(套装全6册)》精
选了张秋生小巴掌童话各25篇,故事语
言简练,意境优美,配以精美的黑白手绘插画,充满童真、童趣
。每册书分5
辑,每辑前面由张秋生先生亲自讲述故事前面的故事,让阅读更加充满趣味。
课后作业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一、连线。
ɡuī zé
凌乱
zēng jiā 增加
líng luàn
水洼
shuǐ wā 靴子
二、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
一定要细心
xuē zi
规则
( )的水洼 ( )的麦苗 ( )的树叶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重点段落品析。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
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
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我走在
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
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
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
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
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
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
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
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
着……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水泥道像________。梧桐树的落叶像________。棕红色的小雨靴像________。
2.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短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抄写下来。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看一看,写一写。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
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
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参考答案
一、xuē zi ɡuī zé shuǐ wā líng
luàn zēng jiā
靴 子 规 则 水 洼 凌 乱 增 加
二、亮晶晶 绿油油 青灵灵
三、1.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
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
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
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
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
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四、上学的路上有一垅稻田,那里稻香扑鼻。旁边是花的海洋
,花儿上有晶莹的
露珠,闻着香气迷人,十分炫目。还有一片树林,那里绿树成荫,像一块无瑕的
翡翠。银杏树那边阳光明媚、景色宜人。然后要经过一条马路,马路上,车辆川
流不息,像闪电一样冲
过去。好不容易过了马路又要经过一片草地。草地上;飞
翔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十分舒畅。像薄纱一
样的晨雾被慢慢地掀开了。我奔
跑在河畔田间里的小路上,不知跑了多久,才跑到我们的小学。
6 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料
”等13个字。能读写“颜料、
邮票、淡黄、一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了解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到秋天的雨,背诵课
文第二自然段。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
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课文中描写的秋天美景,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
情
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料”等13个字
。能读写“颜料、
邮票、淡黄、一曲”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秋色,激趣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
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课件出示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设计意图:运用
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引导交流,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多媒体课件配上优
美动听的音
乐,让
学生轻松愉快地凭
借音乐感知秋天的
(1)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
把美好的秋画面形象,化抽象
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为具体,有效地吸
(2)有位朋友觉得是那
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引了学生的注意
了我们。(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在他的眼里,那细
细力。】
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读通课文,认识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3)
(1)框出生字,在生字框中给生字注音。
(2)标出段号,读通句子。把理解的或不理解的字词、
句子标上记号,以备讨论交流。
(3)把你喜欢的语句用“
”画出来,并说说为什
么喜欢它。
(4)说说这篇文章介绍了秋雨的哪些方面?
2.学生按要求自学,批注或利用学习工具解惑,师巡视,
了解学情。
3. 反馈学生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课件出示4)
钥匙
缤纷 邮票 丰收 颜料 飘哇飘哇 争着
..........
勾住 喇叭 一盒 一枚 仙子 淡黄 好闻 香梨
........
厚厚的 一曲
...
自由读,小组交流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指正:注意读好翘舌音“匙”,同时在“钥匙”
里读轻声。
前鼻音“缤、颜、仙、淡、闻”,后鼻音“丰、争”。
(2)鼓励学生说说识字的方法,师适时点拨。
熟字带生字:是-匙 宾—缤 合一盒
彦一颜
形近字比较识字:枚-枝 勾-句
形声字识字:香梨,木本植物,“梨”是木字底。 仙子,
是人,所以“仙”是单人旁。
三、抓总起句,理清脉络。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再自主读文,画出
自己读不好的地
方,多读几遍。
2.学生逐段读课文,读不好的地方教师再指导,示范。
争取读正确、
读流利。
读第一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轻轻地,轻轻地”【设计意图:从整
读出秋雨的润物细无声,抓住“趁你没留意”读出秋雨的调体入手,把握诗意,
皮可爱。为全文的朗读定
下情感基础。 避免了机械的分
3.学生再快速读课文,并画一画1-5自然段分别写了什析,注重学
生的情
么?教师巡视
指导。 交流后教师用课件出示:(课件出示5)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感体验。
学生通过
整体感悟文章内
容,边读边想,实
现学生与文本的对
话。】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
是一首欢乐的歌。
4.让学生读一读句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每段的主要
意思就是每段开头的一句话,这样的句子叫总起句。这种概
括段意的方法叫“摘录法”。(教师板书)
5.试着让学生把这四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告诉学
生这几句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叫连接段意法,
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6.
同学们,请自由诵读四句话,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
面描写了秋天的
雨。(学生讨论,教师适时板书:颜色、气味、动植物)
四、规范写字,指导书写。
1.
(课件出示6:生字田字格课件)
盒 颜 料 票 飘 争 仙 淡 闻 梨 勾 曲 丰
学生自读生字,观察字形结构。
2.教师范写,讲解写字要领。
【设计意图:老师
在教学生写字时,
票:上下结构,上半部是“西”的变形,下半部“
示”严格落实部编版教
的第一笔横在横中线上。
“盒、梨”和“票”一样也是上下结构,上下等宽。
五、课时小结:
材多元识
字,关于
学生课堂要写字
10分钟的要求,给
秋天的雨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给我们带来了足时间让学生去识
丰收的喜悦。下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细细品尝秋雨的字、写字,提
高了
美好吧!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看拼音写汉字。
yán liào wén dàn fēng
(
) 好( ) ( )黄 ( )收
2.本文从( )方面写了秋天的雨,分别是(
)、( )、( )、
( )、(
)。
3.从课文中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颜料 闻 淡 丰
2.五 一把钥匙 一盒颜料 许多好闻的气味 金色的小喇叭 一首歌
3.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读写“颜料 淡黄 仙子 好闻
香梨”等词语。
学生的书写质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课文第
二自然段。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听写检查
生字新词掌握情况。听写后,出示课件,看【设计意图:字词
看你都写对了吗?(课件出示8)
和课文的复习,起
一盒 颜料 邮票 争着 仙子 淡黄 好闻 香梨 勾住
一到过渡的作用,为
曲 丰收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3.指名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导入下文的学习。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的理解分析做
好准备。】
1.谈话导入: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
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
请再读读课文,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表象。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
段落多读几遍。
(2)指
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设计意图:本环
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节巧妙地设
计问
(3)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题,抓住关键词句,
雨神奇在何处?
(4)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课件出示9)
引导学生理解课
文,启发学生的思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维,培养学生从文
轻轻地,趁你没留意,
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中找信息的能力,
(5)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为探究
性学习推波
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助澜。同
时采用课
件展示的方法帮助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学生突破教学
难
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点。】
(课件出示10)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
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
上。谈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课件出示11—15)
①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
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把黄黄的银杏叶
比作小扇子。)
②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
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把红红的枫叶比作一枚枚邮
票。)
③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把田
野比作金色的海洋。)
④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
人们去摘呢!(把橘子、柿子当成人来描写。)
⑤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
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把菊花当成人来
描写。)
(板书:给颜色)
(4)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
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3.品悟、想象第三自然段内容。
(1)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
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16)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
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
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3)鼓励学生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
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甜的气味。(板书:藏气味 丰收)
(4)(课件出示17)“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5)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
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6)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三自然段,可让
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四自然段。
(1)谈话过渡: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
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2)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
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3)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
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
的?
(4)语言训练:(课件出示18)
【设计意图:读写
结合,传授方法,
它
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以读促写,读写结
_______,小青
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树、柳树的叶合,水到渠成。既
子_______。它们都
在准备过冬了。 锻炼学生写作,又
先让学生说说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加深了对课文
内容
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板书:传信息)
四、总结感受,拓展活动。
1.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
这段话。
2.联系全文内容
,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
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板书:欢乐)
3.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4.引导学生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
的理解。】
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
么事?(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
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写一写。
清凉 留意 扇子 炎热 邮票 凉爽 柿子
仙子 菠萝 气味 香甜 粮食 加紧 油亮亮 杨树 丰收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
(1)这篇课文是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几方面
描写秋天的雨的。
(2)秋天的雨给植物带来了__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给果实带
来了
__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给小动物带来了_______________。
(3)读了课文,我认为秋天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季节。如果我是秋雨,
我准备给__________带去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 2.略
3.(1)秋天缤纷的色彩 秋天的丰收景象
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
(2)五彩缤纷的颜色 好闻的气味 冬天快要来了的信息
(3)略
【板书设计】
给颜色
丰收
秋天的雨
藏气味
欢乐
传信息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