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别妄想泡我
754次浏览
2020年09月05日 01: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爱情公寓搞笑台词-广东嘉应学院


第4课 三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
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 ,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 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
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 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山行
【课时目标】
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
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 完整地理解诗意。
新 课 标第 一 网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
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 意境。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
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古诗,古诗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
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 br>都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请同
学们交流自己积累 的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学生自由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评议和小结。
3.(课件出示2—5)描写四季的古诗,鼓励学生阅读积累。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交流秋天:同学们,现 在正是深秋季节。你能用自己积累的四字词语说说这个
季节的景色或你的感受吗?(课件出示6)秋景图 ,学生自由交流。
5.导入课题:在我国唐代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 的生
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深秋的一天,诗人杜牧
乘着马车在 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触景
生情,挥毫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 —《山行》。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


这首诗。板书:山行(杜牧)
6.(课件出示7)古诗《山行》,学生自由朗读。
7.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8)
杜牧(803~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
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他的七律和七
绝都写 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
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 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
李杜”。
二、诵读古诗,探究初成。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 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
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
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课件出示9)阅读与交流的要求: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3.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4.检查交流情况。 (课件出示10:生字) hánjìnɡxiéshuānɡ 寒
径斜霜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霜”,
前鼻音“寒”,后鼻音“径”。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课件出示11、12)
①山行:在山上行走。 ②远上:登上远处的。 ③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④石径:石子的小路。 ⑤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
意思。 ⑥生:产生,生出,文中是说形成白云的地方。 ⑦车:轿子。
⑧坐:因为。 ⑨爱:真爱,留恋。 ⑩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1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12红于:比……更红。

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教师点拨“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 深:浓厚,浓郁。 生:
产生,生出 (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一个“生”字,形
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种 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课件出示13)有
关图片。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14:)寒径斜霜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近字辨析:“塞—寒”“经—径”“雷—
霜”。 加一加:“余+斗=斜”。
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1)“霜”:“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寒”字的下面不是两点水。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径、斜”是左右结构
的字,“径”要写得左窄右宽;“斜”要写得左右等宽。 “霜”是上下结
构的字,写的时候是上宽而扁,下长而宽;“寒”上窄下宽。 4.学生练习


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初解诗意。
1.谈话激趣:杜牧在这首诗中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 一幅异常美丽
的秋景图。诗人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下面
我 们静下心来,来细细地品味,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2.“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你知道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是什么季节吗?
(深秋)诗中哪些地方告诉了我们季节呢?(霜叶、寒、晚表 示季节)作者在山
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霜叶)
3.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霜叶)
4.作者喜欢枫叶的原因是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
5.正是美丽的枫林晚景使得作 者难以抑制自己的惊喜之情,作者的什么动作让我
们感受到这份惊喜?(停车)
6.让作者“停车”的原因是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里让我们感受到
作者眼里深秋的红叶有什么特点? (和二月花相比,让我们感受到红叶红
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有生命力;我们从秋天的叶子中感受到的是生机勃勃,
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觉生 命力旺盛,丝毫看不出要走进冬天、走进衰败的痕迹。)
7.诗人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动人的 山林秋色图。这里有寒山、石径、白云、人
家、红叶,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但是让诗人 更动心的是深秋的
红叶! 作者是用什么手段表现出来的呢?(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是什
么意思呢? (和二月的红花对比 。让我们看到了深秋的枫叶上除了颜色的
艳丽,还具有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经霜不凋,遇寒更显 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深入体会。
1.教师导言:深秋时节,天气已经转 冷。远处山林中诗人杜牧乘坐的轿子正慢慢
走来,首先映入诗人眼帘的是什么?(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 生处有人家。)
2.(课件出示15)多媒体出示情境图片,学生认真观察说说看到的景物。结 合
图片小组交流景物的特点。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一个“远上”写出了“山”的绵延起伏;
一个“寒”刻画了“山”的凄清寒冷。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就的小路。 一
个“斜”字让 我们体会石径的弯弯曲曲。在虚无飘渺,白云升腾的远处隐隐约约
可以看到有几户人家。
4.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5.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一条 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
地方有几户人家。
6.学生边观察图画,边诵读前两句诗句。
7.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描绘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的简笔画。 8.教师导言:正当轿子缓缓前进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接下
来发生了什么事?(“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9.(课件出示16:后两句诗图片及译文)多媒体出示情境图片,学生 认真观察
说说看到的景物。结合图片小组交流景物的特点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10.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诗人坐在轿子里,忽然让轿子停下来,原来诗人
看到了比二月的鲜花还要艳丽 的霜叶,他想停下来仔细欣赏。
11.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 /p>


1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
二月的花还要红。
13.学生边观察图画,边诵读后两句诗句。
14.鼓励学 生认真体会、感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继续完善
自己的简笔画。 15.引导体 会:“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
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 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
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至作为名句千古流传。 (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课件出示17):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板书带节奏标志
的古诗《山行》)
2.教师引导:诗中的竖线是停顿符号。单竖线表 示停顿的时间稍短些,双竖线表
示停顿的时间稍长些。
3.指名朗读。学生自由评议。
4.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
5.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6.自由读,练习背诵。
(四)检查背诵,体会感情。
1.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2.教师引导,体会感情:诗人用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绘出了一
幅色彩热烈、艳丽的 山林秋色图。前两句写远景,诗人只是作客观描述。后一句
写近景,写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感 受。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教师导言:同学们,唐代大诗人杜牧,用 一首简短的小诗把自己对秋天的热爱
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林秋色图。我们家 乡的大自然
的秋天到处都是美丽的图画。资料不错吧,请微信搜公众号关注:好老师好童学
教学 团队。希望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2.学生自选作业。(课件出示18)
(1)画:画一幅画,画出秋天的美景,在图画中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写: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表达自己对秋
天的喜爱之情。 (3)找:另找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试着理解,体会作者的
情感。
(4)学:收集杜牧的诗,借助有关资料进行自学。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默写古诗《山行》。




赠刘景文
【课时目标】
1.会认“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个字。 < /p>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
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 橘绿中体
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2.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
吗? < br>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
作词来赞美秋天 。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课件
出示20 )(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认读生字:赠、刘,
读准平舌音“赠”,边音“刘” 。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课件出示21)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 ,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
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 闷不乐,心情很不好。
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 br>刘景文树立信心。
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 这首
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板书:赠刘景文)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22)
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zènɡliúɡàijúcánjūnchénɡyóuàojú 赠刘盖菊残君橙犹傲橘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赠、残”是平舌音,“橙”是翘舌音。
开火车读,齐读。
(二)学习前两句诗。
1.指名朗读古诗《赠刘景 文》,教师评议: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
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课件出示23)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2.指名说,板书:荷菊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1)(课件出示24)荷花荷叶图(板书:荷花荷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蜻蜓立上头。(课件出示25)
(2)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课件出示26)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 引导理解——荷
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
展的样子。
(3)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5.“菊”字的教学。
(1)(课件出示27)菊花图。(板书: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 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
得见霜呢。(课件出示28)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 菊花怎样了?
引导理解——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师:那你
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枝)
(2)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3)对比朗读。
(三)教学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师:我们跟着
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1.(课件出示28)橙黄橘绿图。(板书:橙黄橘绿图) 师:除了橙子、橘
子,还有哪 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
呀!(板书:橙橘秋之美) 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一年好景君须
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齐读诗句。
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
(一)谈话过渡: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诗 的节奏,读出诗的韵
味。下面老师教你们读古诗的一个方法,好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体会读。
3.个人比赛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齐读。
6.指导背诵。
(二)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 ,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
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
绿时。”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指名背诵)


(三)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同学们,老师在课余的时间把这首古诗配上了 音乐,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
曲,你们想听吗?欣赏“古诗新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 时”。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赞美秋 天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课
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 五、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写字 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
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 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出示生字
田字格课件30:)赠刘盖菊残君橙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熟字
加偏旁:“曾+贝”是“赠”,“文+刂”是“刘”,“登+ 木”是“橙”,“+
皿”是“盖”。 减一减:“群—羊=君”。 换一换:“线”把“纟”
换成“歹”,变成“残”。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1)“盖”字的“羊”没有尾巴。
(2)“君”字的第二笔横要露头。
(3)“赠、橙”都是左窄右宽,“残”左右等宽,“刘”左宽右窄。
4.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残”是左右结构的字,
右边是两横一撇,不是一横两撇。 “橙”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横撇,七、
八笔是两小撇。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 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
同时还引入古诗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创意地教古诗,快乐地学 古诗”。】
【设计意图: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的容量是很小的,所以拓展相关作者的诗歌和同类型的诗歌,积累优秀诗文。】
【设计意图: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严格落实新课标关于 学生课堂要写字10分
钟的要求,避免啰嗦无重点的“说”,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 br>生的书写质量。】














夜书所见

【教学目标】
1. 认识“挑”1个生字,会写“送、挑”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
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课件出示32)出示图片,请 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
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小故事。
2.谈话 导题: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
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 《夜书所见》。(板书:《夜书所见》)
二、认识生字,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引导解题。 (书:书写下来。所见:所看
到的。)
2.齐读题目,板书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课件出示33)出示生字: sònɡtiǎo 送挑
(1)老师指正:注意读准平舌音“送”。 “挑”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
“tiǎo”,还有一个读音是“tiāo”,组词为“挑担、挑粮”。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挑”:“扌”表意,
“兆”表音。 加一加:“关+辶=送”。
(3)(课件出示34生字田字格课件)送挑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
交流讨论如下:
(4)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送”是半包围结
构的字,先写“关”,后写“辶”,“辶”是三笔写成,第二笔是横折折撇。
“挑”第三笔是提,第七笔是竖弯钩。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课件出示35) 夜书
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
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三、
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一)找出诗人所见。 师:这首诗是夜晚诗人写下所 看到的情景,那么,
诗人究竟看到什么呢?我们快到诗中找一找,看谁有发现?(梧叶、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教师相机板书)
(二)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1.师生交流。


(1)生回答看到儿童挑促织时,相机出示第三行诗句 。(课件出示36图文)知
有儿童挑促织。 (2)生回答看到儿童在捉蟋蟀,相机指导学习借助注释理
解诗句。 师:从这学期、这首诗开始, 古诗课文增加了一项内容——注释(板
书:注释)它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帮手,它能帮我们扫清诗中的拦 路虎,它能帮
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读懂诗句的意思。
(3)理解“知”。 师:刚才借助注释我们知道“挑促织”的意思,那么这
个“知”是什么意思?(料想)
(4)漆黑的夜晚诗人怎么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相机出示第四行诗句。(课件出
示37图文)夜深篱落 一灯明。
2.引导交流:你捉过蟋蟀吗?指名生说。
预设一:学生捉过蟋蟀。教师让学生自由交流分享体验,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预设二: 学生没有体验过。教师充满激情地描述:一提起捉蟋蟀,我就想起小时
侯和小伙伴到草丛里捉蟋蟀的事。 捉蟋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顺着声音好不容易
发现一只,赶紧用手去捂,觉得应该捂到手里了,可是打开 一看,却什么也没有。
如果能捉到一只,我会高兴得不得了! 3.朗读指导。
4.齐读。
5.师范读。
6.齐读。
(三)学习第一、二行诗句。
谈话过渡:谁知道捉蟋蟀的季节是什么时候?秋天是捉蟋蟀的 季节。这时的
蟋蟀又大又壮,叫的声音听。到书中找一找秋天,你一定能找到?
1.(课件出示38)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读一读。
2.理解词语,初知大意。
3.(课件出示39)
(1)萧萧:风声。
(2)梧:梧桐树。
(3)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4.齐读。
5.师范读。
6.齐读。
7.理解“客”,相机介绍作者背景资料(课件出示字典中“客”的多个解释,
生选择字义。) 引导交流: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谁呢?是诗人就是叶绍翁。
(板书:叶绍翁)
说起叶绍翁还有 一个故事:(课件出示40)叶绍翁是福建人,小时侯被送给
浙江的一个叶氏的人家做儿子。他的爷爷原 来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为朝廷政变,
受到别人的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凄惨不 堪。他的爸爸
妈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
8.读诗。 谈话过渡:了解了这些,你 就更能体会江上秋风为什么牵动
诗人的情怀?漂泊在外的他会想起——(生答……)那就是思乡之情。我 们带着
这思乡之情再读一读。
(四)指导全文朗读。
1.齐读。 师:就在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看到一群孩子在捉


蟋蟀,诗人又会想到想到什么 ?(生答)是呀,也许他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许
会想起儿时的伙伴,也许想起家乡的孩子,想到这些, 他的思乡之情就更浓了。
身在浙江的他,多么想回到福建老家,跟自己家人团聚啊。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4.配乐读(配乐曲马思聪《思乡曲》)。
5.唱诗(配上《世上只有妈妈好》旋律)。
6.指导背古诗:这首诗要把诗人“想家 ”的感情读出来,声调要缓慢些。最
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 ”思念家乡
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学生先读,老师指导,老师再范
读,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四、趣味活动,强化记忆。
1.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3.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
4.小组比赛。
五、拓展阅读,增加兴趣。
1.你们还读过哪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谁来背一首试
试!
2.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请你们认真听一听,跟着一起体会诗歌的感。
(课件出示41)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 读一读,背一背。
3. 【设计意图: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图片 营造
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
有一个轻松的开 始,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
读期待,预热课堂。】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排 列、
规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 在铺满金
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
的愿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 活
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内 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
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 ,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 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排列、
规则”等词语。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法国梧桐树

【设计意图:从形象
直观的图画入手,符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法国梧桐树。
合儿童的认识规律。
通过图片介绍,通过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课题质疑,提高同学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可达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 至
们的阅读期待,预热
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掌状,花黄绿< br>课堂。】
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

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

气体,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


3.谈话导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法国梧桐树有着密切的联系,板书课题: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

(2)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请你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

预设:秋天到了,巴掌似的树叶从梧桐树上纷纷落下。

二、学习生字、认读新词。

1. 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词义。

2.检查字词
(1)出示生字
pū ní jīnɡ jǐn yuàn yìn pái liè ɡuī zé luàn zōng chí
铺 泥 晶 紧 院 印 排 列 规 则 乱 棕 迟
指名领读,正音。
“则”是平舌音,“迟”是翘舌音。
“紧、院、乱”是前鼻音,“晶”是后鼻音。
(2)出示新词
wā yìn línɡ zēnɡ zōnɡ xuē
水洼 印着 凌乱 增添 棕红色 雨靴
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后鼻音。
3.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指名读。齐读。
5.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交流一下。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

..
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
预设:我用联系上文的方法理解“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因为上

一个自然段有句话“天开始放晴了”。

预设:“熨帖”就是紧贴的意思。我是通过查字典查到的。

预设:“凌乱”就是“杂乱无条理”的意思,我是通过上文的“它们排

列得并不整齐”。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 给课文分段,理清层次。



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第二段(第2至9自然段):“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铺满金
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三段(第10至11自然段):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3. 熟读课文。

四.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设计意图:从整体
1.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铺 泥 晶 紧 院 印 排 列 规 则 乱 棕 迟 入手,把握文章脉
络,避免了机械的分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析,学生通过整体感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铺、泥、院、列、棕、迟。如“铺”,“钅”
悟文章内容,边读边
想,实现学生与文本
是形旁表义,表示这个字和金属有关,“甫” 是声旁,表音。[
的对话。】
(2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排:扌+非 规:见+夫 则:贝+刂

(3)组词巩固:如“铺满 水泥 泥塘 水晶 院墙 规则 排

列 凌乱 棕红色 迟到”
【设计意图:本课在
3.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教学生字时,相信学
(1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田字格课件,弄清生字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
生能够独立识字,鼓
位置。
励学生用自己最喜
欢的、最习惯的方法
并交流:
认识汉字,并提供平
台让孩子当小老师,
“铺、泥、院、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提高了课堂学习效
“印 列 规 则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率。】
“迟”半包围结构,“尺”的最后一捺变成点。
师重点指导“规、印、泥”。


“规”左右结构,左边的“夫”的捺变成了点,右边是“见”,不

是“贝”。注意笔画的穿插和避让。

“印”左右结构,第二笔是竖提,右边是单耳旁,不是双耳。

“泥”左右结构,第七笔是撇,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
指导。
五.反馈检查,比赛认读。
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
的又对又快。
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的多。
3.同位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指出读的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
地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
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 走的情形。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
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 读过课文之 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水泥道上铺满金色巴【设计意图:图文结合,
掌?金色巴掌是怎么回事? 导入课文,诠释课题,感
受水泥道的美,激发学生
2. 把你见过的法国梧桐树叶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学习的热情】
出示法国梧桐树叶的图片(学生描述。)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评读。
2.秋风秋雨图,让学生谈感受。(板书:一夜秋风 一夜秋雨)




预设一:当我看见这些无比巨大的森林,被秋风吹落在地,心

里 头有一种甜滋滋的感觉,因为它美,瞬间会让我感到,这里才是
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秋天的叶子会跟着秋 风伴舞,它随风,轻轻的
落下。落下。只到地上铺成一个金黄的“地毯”,在秋风之下,我

也会跟着它奔跑。
预设二: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

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

的炎热。它把红色 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
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 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
花仙子 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

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指导带有美好的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九自然段。

谈话过渡: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样的

变化?“我”有了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第二至九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
闪着雨珠的叶子, 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 着落叶图案的、闪闪
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
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

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板书:彩色的地毯 金色的小巴掌)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高兴,大家再来读读这部分课文。

(4)有了新发现后,“我”是怎么做的?(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

我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

读读第二至九自然段,读出“我”的喜悦之情。
【设计意图:结合图文,
2. 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受到了水泥道
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
感体验,
的美,培养学生感受美,
啊!)(板书:水泥道真美)
鉴别美的能力。】
带有赞叹地语气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读文,阅读链接。

1.

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放学
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

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

店去看银匠在一个 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
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 状的器

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

2.学生自由阅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3.互相交流,说说“我”的上学路是怎 样的?(要经过一条大街,
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在上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看看那

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

灰麻刀的铺子、染 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
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 车匠店看

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我”

有什么感受?(百看不厌)
【设计意图:拓展资料的

阅读,了解作者生活 的时
代背景,更全面的理解文
本,了解作者表达的思
想。】




【板书设计】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一夜秋风 一夜秋雨
彩色的地毯 金色是小巴掌
水泥道真美
【课后反思】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
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 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
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 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
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 愿望,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是激发学 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
好教材。
【作者介绍】
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 刊编辑工作,曾任少
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从少年时代开始,喜欢阅读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发
表儿 童文学作品,所写诗篇及歌词《喂得猪儿肥油油》《火车向着韶山跑》《我
和星星打电话》等曾在少年儿 童中厂为流传。
80年代开始创作童话作品,所写“小巴掌童话”将诗、散文、童话揉为一体,
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
曾出版诗集、童话集、散文集 《校园里的蔷薇花》《小巴掌童话百篇》《新编小
巴掌童话百篇》《张秋生童话精选》《森林里的红鬼和 蓝鬼》《傻瓜魔法师》《骑
在扫帚上听歌的巫婆》《阁楼上的童话》等70多种。
作品曾获新 时期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图
书新作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张天 翼童话寓言奖,及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
种奖项。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法 国梧桐树,大乔木,高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
剥落。幼枝、幼叶密 生褐色星状毛。叶掌状5-7裂,深裂达中部,裂片长大于宽,
叶基阔楔形或截形,叶缘有齿牙,掌状脉 ;托叶圆领状。花序头状,黄绿色。多
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长,呈刺毛状,果 柄长而下垂。花
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 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道
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 于甬道两旁,尤
为雄伟壮观,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
厂矿绿化颇为合适。
【其他资料】
《小巴掌童话》获全国第二届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宋庆 龄儿童文学奖,童话集
《小巴掌童话百篇》获全国新时期儿童读物二等奖。作品还曾获冰心图书新作奖;
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张天翼童话寓言奖,及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
《张秋生小巴掌经典童话 (注音版)(套装全6册)》包括了:《打喷嚏的兔子(注音
版)》《有魔力的怪草莓(注音版)》《爱 打扮的豹先生(注音版)》《哭鼻子的灰


小狼(注音版)》《顶呱呱的呱呱先生》《蓝天 里的蜗牛(注音版)》。《张秋生小
巴掌经典童话(注音版)(套装全6册)》精选了张秋生小巴掌童话 各25篇,故事
语言简练,意境优美,配以精美的黑白手绘插画,充满童真、童趣。每册书分5
辑,每辑前面由张秋生先生亲自讲述故事前面的故事,让阅读更加充满趣味。




第6课 秋天的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会认8个生字:钥匙、五彩缤纷、频频点头、小喇叭、衔来、衣裳、小喇叭、
趁;会写12个生字:扇哪 扇哪、一枚枚邮票、凉爽、柿子、仙子、梨、菠萝、
粮食、加紧、杨树;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 炎热、邮票、凉爽、柿子、
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
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体会课文比喻、拟人等描写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情
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会作者赞美秋天,热爱秋天的情感。
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的重难点:
1.让字词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音,形,意上,引导学生字词从课文中来,又回
到课文中去,通过联系 课文理解字义,又通过字词来感受课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2.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从多个层面去体会秋天的美好。
3.学以致用,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练笔作业单。
四、教学课时: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解题,初读课文,感受秋雨。 1.(板书“雨”)雨。交流:我们对它并不陌生,每个季节的雨都有不一样的特
点,春雨绵绵,夏 雨滂沱,带来暂时的凉意。冬雨深沉,令人感到寒冷。那秋天
的雨又是怎么样的?秋天里有那么多景物值 得我们写,作者偏偏写秋天的雨,他
想告诉我们什么?他要与我们分享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带着这些问题走近课文,自由地读读课文。
(课件出示)友情提醒:
(1)读通课文,做到三点: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思考: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3.交流学习成果。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分散识字,及时纠正字音。
(2)过渡:不仅要读通课文,还要读懂课文,知道了秋雨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4.互相交流,教师小结:有些小朋友眼睛真 亮,早发现了二、三、四段的开头句,
概括地写了秋雨的特点。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二、研读课文,感受景美,感悟情美。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
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1.同学们,大声地读读吧。边读边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读。把秋天的雨当成了 一把钥匙,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小朋友们,
你家里的钥匙干什么用的?这里的钥匙打开的是什么? 开的是秋天的门,是大自
然的门。这秋雨可真神奇啊。你再轻轻地读读,你想说点什么呢?
3 .秋天的雨很清凉,凉凉的,感觉很舒服。——绵绵细雨,真的很舒服,你来读
读。感觉到清凉了吗?
4.你还想说点什么吗?交流对秋雨的感受。
5.这么美的语言,我们怎么舍得放过?一起背背,记在心中了。
(二)品读第二小节,感受秋天之美,语言之美。
1.导读:(总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美美 地读,品味到了秋雨带给我们的快乐,
这叫品读。(板书)一个“品”字三个口,就是要我们一遍一遍反 复地读。请同
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看到了很多漂亮的颜色?找找这些颜色的词,可
以 圈出来。
2.默读课文,感受色彩美。


(1)找找表示颜色的词。
(2)你看,这么多的颜色同时出现在一个季节,你感受到了什么?——秋天是
个五彩缤纷的季节。好 一个五彩缤纷。还可以用上哪些词来替换五彩缤纷?
(课件出示)五彩缤纷
这五彩缤纷的颜色可真美啊,难怪画家们都喜欢用彩笔来表现秋天。
3.说话训练,感受意境美。
(1)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雨把那么多五彩缤纷的颜色都分别给了谁?
(2)引导交流,(课件出示)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
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
里频频点头。
(3)指导朗读,教师小结:这么多五颜六色的景物都在秋雨轻轻地呼唤下,聚
集在了一起,多 么快乐,多么美啊!
4.比较句子,感受语言美。
(1)老师也好喜欢这缤纷的秋天,也想来写一写,你们来评一评。朗读比较的
句子。
(课件出示)“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银杏树变黄了,枫树变红了,
田野变金黄了,果树 变橙红了,菊花变成紫红、淡黄、雪白的了。”
你们说谁写得好?为什么呀?我也把什么景物什么颜色都写了呀,一看就明
白。为什么你不喜欢? (2)你们都觉得是课文中的句子美,那课文中是怎样把这些秋天的景物写美的?
请你挑选自己喜欢 的一句,读读,想想。
(3)交流学习,初步感受写法。
①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
了夏天的炎热。(把银杏树的叶子比作小扇子,多形象啊 ,作者真会观察。)
②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
爽。(把红红的枫叶比作一枚枚邮票,形象生动。)
③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把田野比作金色的海洋。)
④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 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你挤我碰:
这里用上这个词,你发现了什么呀?说明果子实在 太多了。)
⑤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
秋雨里频频点头。(频频点头。你做做看?哦,这样。对的,那菊花怎么会点头
呢?好像是一个有生命的 人在点头一样。)
5.迁移仿写,创造美。
(1)导写:作者一定很喜欢秋天,他通过观察 ,用了那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写
了秋天的雨带给景物们的快乐。其实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东西都在分享 着秋雨
的快乐。用我们的笔也去写写这神奇的秋雨吧!

电影影评-小学财务管理制度


秦朝皇帝-真心话问题


儿童日-湖南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网


南充会计-高三毕业感言


金钱的魔力教学反思-研修心得


广东省邮电学校-如何申请哈佛大学


日历表2015日历-51代理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七星瓢虫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