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那一定会很好-部编版 (6)
以友情为话题的作文-厦门市教育局网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一棵
大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一段生
命历程。在这个历程中,主人公不断转变,每一次转
变都是一个愿望的开始,每一个愿
望最终都实现了。一粒种子的愿望,经过一段段的历程,最后回到原点
。这是经历了生
命体验后的一种回归。
课文想象丰富,内容生动,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为4
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
第三自然段)描写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的历程;第二部分(第四至第七自然
段)描写
大树变成手推车的历程;第三部分(第八第九自然段)描写手推车变成椅子的历程;第
四部分(第十至第十二自然段)描写椅子变成木地板的历程。
课文具有情节反复的特点,文中4次出现
“那一定很好”,凸显“心怀美好,享受
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人生态度,也使结构更加清晰。 <
br>本文和《去年的树》一样,都描写了树,都有情节反复的特点;不同的是,《去年
的树》主要写鸟
儿和树的故事,本文则是主要写了主人公生命中的一段段历程。和《去
年的树》中弥漫的淡淡哀伤对比,
本文的情感基调平和,乐观,充满希望。
课文配有3副插图,呈现出主人公经历的手推车,椅子,木地
板这3个阶段,有助
于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体会主人公在几段生命历程中平和,愉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1、个性差别大: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
评价中能
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
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
有的孩子由于成
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
对自己失去信心。
2
、情绪不稳定: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
束、遭受指责等情况
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
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
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
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
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
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
强: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
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
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
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
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
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4.学习方面:
从三年级开始,学习需要拿出真本事。三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
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
决。一、二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
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三年级就没
有那么简单了,稍有马虎,学习成绩
就有可能滑下来。常听有些家长说:我孩子一二年级一直考99、1
00分,怎么到三年级
只有90来分、八十几分了,的确是这样,三年级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阶段,由于学
习内
容多了,难度大了,孩子要保持高分,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马
虎的
话,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但是只要各位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抓住这关键的一年,
培养孩子养成踏实、勤
奋的学习态度,一般成绩不会下滑,而且这一年保持了良好成绩
的话,小学阶段以后几年的学习会变得更
加顺利。相反,如果三年级成绩滑下去了,那
基础肯定不会扎实,以后的学习也会越来越困难。所以,如
果现在孩子的成绩偶尔下滑
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我们家长要正确帮助他们顺利学好这一年。在教育孩子中
要掌握技
巧,常常正确的评价孩子。我们一定要记住: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拇指别用食指。当然,
表扬、鼓励也要注意方式,应该多精神的、少物质的,尽量不要用钱去贿赂孩子。当孩
子学习马虎时,
我们要及时督促,严格教育,更不能听之任之,过于迁就,溺爱孩子。
【教学目标】
1.会
认本课“缩、努”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缩成一团、茎、手推车、
吱吱嘎嘎、拆开、陈旧
。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并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重视朗读的同时,持续
默读练
习,使学生逐渐能够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并能在默读的同时思考问题,为学生
提升阅读品质,不断提高
阅读速度打下良好基础。)
4.与《去年的树》进行比较,能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
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的木地板的心路历程,感受“心怀美好,享受生命中每一
段历程”
的熏陶。
【教学难点】
与《去年的树》进行比较,能够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这一教学目标作为三年级的孩子来说
,进行课文异同的比较,他们可能只会从表面进
行分析,例如只能分析这两篇课文都有树啊,或者这两篇
都是童话故事啊等等,所以,
老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发现更深层次的东西,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上有一
定的难读。)
【教学准备】
上课教学课件,预习单,思维导图
【学习过程】
一、课前分享:
1.请邓同学来读一读她搜集的一首儿童诗:
棕榈树
向着雨水,
向着太阳,
伸出一个个
绿色的巴掌。
棕搁树,
你要什么?
快快对我讲。
太阳的金线亮闪闪,
雨水的银线闪闪亮,
我用金线和银线,
拧成棕丝做衣裳。
2.
这首儿童诗赞美了一棵什么树?(棕榈树)
(设计意图:结合我校“书韵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进行
课前三分钟的分享。一般学
生分享的都是自己平时阅读的一些儿童诗,小故事或者是小谜语。本课特地选
取了一位
同学积累的关于树的一首儿童诗,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也让学生认识更多关于树的
知识。)
二、谈话导入。
1. 回忆口袋:
我们之前
也学过关于树的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通过梧桐树赞美秋天。上
一节课刚刚学完的《去年的树》
,感受到了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情。
2.
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关于大树的童话,叫《那一定会很好》(板书课题)
3.
齐读课题。读完课题有什么想问的?(课文中有哪些人物或者事物?什么东西
一定很好?等)
4. 你有什么发现?(复习略读课文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课文来引入课文,让
学生初步进行课文之间的对比。并且引起学
生的关注,让学生从自己提出问题,到下面的自己找出学习的
目标,让学生能够快速掌
握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二、课前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指名领读
缩成 努力 根茎 手推车
吱吱嘎嘎 拆了 旧木料
师:这位同学声音清晰响亮。谁来评价一下他的朗读。
师强调:“努”字要读鼻音,“根茎”的“茎”是第一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注意区分“推、茎”及其形近字,以免误读。
(出
示形近字让学生比较
)
再次指名领读,相机正音。
2、理解“茎”:看图,请一位同学指出哪里属于植物的茎?(茎
是连接植物根部
和叶子、花、果实的中间部分,因为经常和根部比较密切地连接,经常会说“根茎”。)
3、自读学习提示,找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并用笔把自学目标划出来,并标上序
号。
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与《去年的树》进行比较,能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
三、快速默读,尝试解决问题
1.默读课文,寻找答案。想一想导读部分提出的问题: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
地板
,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大树经历的历程,并且设计板书:(可以利用思
维导图,简笔
画或者表格进行展示。)
3.小组展示:小组代表进行展示,边展示边解释自己小组的设计。
(1)文字表述法:(:
种子被泥土包裹——钻出地面——长成高大的树——砍倒做
成手推车——拆了做成椅子—
—成为美丽的木地板)
(2)图画表示法:(板书:———————
—)
(3)思维导图表述法: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学生
要在仔细默读课文之后,才能
提取关键的信息进行讲述。在这里安排了小组的学习,不仅是让学习困难的
学生能够在
优秀生的带领下,突破这一学习重点,更是让优秀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表述方式进行多种
尝试。特别是对于一些在小组内比较有表现欲望的同学,可以带领着小组一些比较内向
的同学,进行画
图、思维图的创作,提高兴趣之余,更是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在课
前学生在完成预习单的时候,有很
多同学都是比较单一的进行文字的表述,在上课的时
候,大家互相交流,让小组的成语之间互相地沟通,
更好地拓展了大家的思维方向,让
他们知道,原来进行一个故事的表述可以有很多的方式。)
四、精读课文,课文内容。
1、师:种子一步步成为了木地板,这一过程,他是怎么实现的?
当时他的心情
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从课文中找找吧。
2、种子为什么想成为
一棵大树?(想站起来)这个愿望实现了吗?种子想站起
来的时候,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一定很好)
3、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大树又有什么愿望,实现了吗?
但是心理想......
4、很多年后,当它慢慢变老了,
跑得越来越费力了,它的想法发生变化了吗?
(停下来)因为他想.......
5、几年之后,挺直腰背坐得越来越吃力的它又是怎么想的?(躺下),他
想......
6、数一数,课文一共出现了几次“那一定很好”这个句子?都是在什么情况下
出现
的?那么愿望都实现了吗?这几个句子,你们认为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怎么
读好它?
7
、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都是主人公得偿所愿的时候发出内心的满足,试试想
象自己在一个愿望得到实现
的时候,心情如何?带着这种心情朗读一下这几个句子,把
你认为读的最好的句子给大家展示展示。
例子: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过了很多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设计意图:这一个心路历程,是本课一个人文
素养的渗透。种子在经历了大树、
手推车、椅子、木地板之后,回归到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这一心
理的历程,
课文用了几个“那一定会很好”来表达了种子的喜悦。在设计本部分教学内容
的
时候,一直都觉得如果给学生讲心路历程,回归本心,一定非常地抽象,所以选
取了另一个角
度,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想象自己愿望达成之后那种高兴愉悦的心
情,从而读好本课的主题“那一定很好
”,让学生从一个个小小的愿望出发,感受
到从期望,到愿望达成时候,心里的期盼和高兴,结合大树的
心情感受他一路期
盼,然后努力,最后达成目标的心路历程。)
五、回顾全文,体味感悟。
1、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2小组讨论交流,填写表格,并汇报展示。
3.小组展示,教师在荔湾教育网上进行填写:
(1)相同点:
都是写的是一棵树被砍伐后的变迁。
《去年的树》中,树先是被伐木人砍倒,后被切成细条
条,做成火柴,最后变成了
点燃的活。本课中的种子先是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后又变成了手推车、然后
变成了一
把椅子,最后变成了阳台上的木地板。
两篇都是童话故事。
两篇文章
都有语句的来回往复。《去年的树》小鸟不停地问“我的朋友在哪里”《那
一定会很好》重复着主题“那
一定会很好”
(2)不同点:
《去年的树》中,树的变化不是按照它想变成的
样子改变的,而本课中的种子
则一直是按照自己想成为的模样变化的。
前一篇是歌颂友情、守信,后一篇是主要写大树的奉献精神和不同的追求。
前一篇是带着淡淡的忧伤,后一篇感情一直都是期待的,高兴的,愉悦的。
2.师小结:本文写种子随着时间的变化,感受、追求也在不断
变化,从而度过了充
实的一生的故事。说明了人经历的阶段不断,追求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一
个人,婴儿时代,或许希望能用自己的双脚走过那条街道;孩童时代,或许希望
自己能像哥哥姐姐那样背
着书包走进校园;学生时代,或许希望所有的努力都能结出丰
硕的果实;走入社会,或许希望自己能拥有
喜欢的事业.....
每个阶段,我们都会有不同的追求
,让我们坚定自己的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
斗吧!
(本部分的学习内容是本课的难点,要
让学生进行两篇课文的比较,表面上的异同,
学生是很容易找出来的,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找出
不同点,则要老师不断地启
发和追问。老师可以从文章的题材,文章的感情,文章的写作方法等等入手进
行点播,
优秀学生能够找出深层次的异同,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而学习困难生可以找到浅层次
的方面,老师也应该给予鼓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填写表格,可以让学生互相补充和质
疑,让他们在展示
中不断地刷新自己的思考范围。)
六、布置作业:
1.
根据自己设计的板书提示,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 推荐书单。
(1)童话类
1. 米切尔恩德童话作品集
2. 格列佛游记
3. 长袜子皮皮
4. 汤姆索亚历险记
5. 小布老虎系列
(2)科学类(动画视频):
1、微观小世界
2、狐狸与我
3、北极故事
4、深蓝
5、失落的蚂蚁谷
【课后作业】
阅
读推荐书目其中一本,可以与家长一起亲子阅读,选择完成读书笔记或者观看其中推
荐的小视频,写观后
感。
阅读时间
阅读时长
亲子阅读 独自阅读
阅读书目
喜欢的词语
喜欢的句子
是否推荐
推荐原因
观看片名
观看感受
喜欢的人物
观看时长
(可以画画)
是否推荐推荐
原因
【附件】
9 那一定很好
课前预习单
姓名: 班别: 学号:
1. 你会读下面的词语吗?不认识的字借
助课文后面的识字表认一认。试着读两次。请
听的人帮你签个名吧。( )
2.
我们之前学习了很多理解词语的方法,你试一试选择一个方法,理解上面词语的其
中一个。
★
我用________方法理解了词语_________,它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还有哪个词语不明白吗?__________上课的时候请同学帮帮你吧。
3.
这一课带着星星,是一篇( )课文,我们可以从阅读提示知道我们要学习什么。
4. 我们来根据阅读提示来学习吧。
(1)
你能把课文读两次给家长听吗?记得请家长帮你签名哦。
(2)
从一粒种子到阳台的木地板,一棵树经历了什么历程?你能填一填吗?也可
以画一画哦。
(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不同和相同的地方?你来填一填表格。
去年的树
那一定很好
【板书设计】
9. 那一定会很好
种
子被泥土包裹——钻出地面——长成高大的树——砍倒做成手推车—
—拆了做成椅子——成为美丽的木地
板——好像变成一棵大树
相同的
不同的
【教学反思】
新教材略读课文教学和“书韵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融合
——《那一定会很好》教后反思
今天教学的《那一定会很好》是一篇新教材的
系内容,也是一篇孩
子们很喜欢阅读的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变成手
推
车,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一段生命历程。在这个历程中,主人公不
断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是一个愿望
的开始,每一个愿望最后都实现了,一
粒种子的愿望,经过一段段历程,最后回到原点,这是经历人生体
验后的
一种回归。
而且,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设计本课的时候,我就发现略读课文
和我校大阅读教学教育模式非常地吻合,都是让学生自主地发现目标,自
主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故此,
今天的评课,我就根据我校大阅读教学教
育模式和新教材略读课文的特点,进行反思。
一、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大阅读模式。
大阅读课堂模式注重三段四环,分别是“课前”
“课中”“课后”,在进
行教学之前,我就设计了本课的课前预习单,让学生根据预习单进行课文
的预习。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不一样,不安排写字,不设课后题,而是在
文前安排了“学习提示”,提
出要求学生思考的问题。在“小老师”的带领
下,学生们认读了生字词,理解了重难点词语,扫清了默读
课文的障碍。
之后,我就根据本课的学习提示,让学生自己找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并且
让小组参
照这两个学习目标展开研究性的学习,让他们自己进行讨论和交
流,自主地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在展示的
同时,还尊重各个小组的个性化
学习,让他们用自己最擅长的方法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达到了意想不
到的效果。
二、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
部编版新教材着力加强
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版块内容形成合力,
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话王国”,
二“语文要素”则
是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这双线组织,要求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
环环
相扣,相互配合,使单元形成一个系统。在本课教学提示中,就有一
个教学目标是“与《去年的树》进行
比较,能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点”,这
一教学要求明确地提出了课文之间的整合。为了达到这一个教学要
求,我
在导入部分,就让学生先复习了一遍,在我们这个学期中,之前课文有哪
些和树木有关的
,各自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学生通过这一回忆,马上回
想起《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和《去年的树》
这两篇课文表达不同的人
文情感。当学生阅读完今天这篇也有关树的的课文后,就会主动地进行了
比较。
为了更加清晰地让学生了解到这两篇课文的异同点,我设计了表格,
让学生自己在小
组内畅所欲言,发表自己不同的发现并且把大家的发现进
行总结,填写表格,进行展示,补充。有的学生
只能发现一些浅层次的异
同,而有的学生会发现一些比较深层次的异同,我并没有拔高要求,尊重
学生的理解,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发现进行展示和汇报,无论说道什么,说
道什么效果,我都给予他们鼓
励和肯定,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让他
们在今后的学习和课外阅读中,自然而然地进行知识的整合。
三、强化阅读,构建阅读体系。
部编版新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形成“精读”“略
读”“课
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
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
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通过这样的设计,
是的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整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
力的提升。这一
单元,编排也很有心思。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次的“快乐读
书吧”
活动。这样的编排,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方法,运用方法,最后安排
了阅读童话的活动,进行额外阅读的拓
展,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目
标落到实处。
在本次的教学中,我就非常注重让学生把上一
遍精读课文学习到阅读
方法运用到今天这篇略读课文的学习中来。在小组合作,了解主人公从一
粒种子到木地板的生命历程这一学习中,我就要求学生运用从上一课中学
习到的,利用图表圈画课文主要
内容的学习方法,使用到这一课中来,各
个小组积极地开动脑筋,用不同的图表方式来表达和展示,说明
学生在上
一节课学习的阅读方法,基本上已经掌握。
四、利用思维导图,促进能力提升。
新教材的教学中,集中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运用。所以,在上一个
学期,我就开始聚
焦学习方法的指导。围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提取课迁移运用的方法,总结
出一些最基础,最重要
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恰好,学校增校长给
我们进行了一节“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讲座,我就开始在我班
进行了思维导图教学研究。 <
br>上一学期学期末,我在期末复习阶段,开始教学生用思维导图来归纳总结
整一册书
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开始逐渐掌握归纳知识的方法,
并且提高了逻辑思维的能力。在本学期
,我继续让学生利用每个单元的学
习,进行单元知识的归纳。这个单元。我更是根据每一课的学习目标,
创
设情景,让学生尝试用思维导图来整合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有更清晰
的线索去了解课文,
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经过两篇童话故事的学习,学
生自己基本掌握利用思维导图去分析课文的主线,我
希望在这个单元的阅
读和写作中,学生也能根据这种方法,去进行阅读和写作,使得自己的阅
读
能力和写作水平有所提升。
今天这一节课只是我在新教材教学的路上一次小小的尝试,希望今后
有
更多这样的机会和各位领导,老师一起共同研究和探讨,也希望老师们提
出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