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四首》教案

巡山小妖精
954次浏览
2020年09月05日 01: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大学生形象-保洁员岗位职责


第5课古诗四首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偶、鬓、泊、隔、杂、君、未、< br>怯”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偶、改、杂、君、寒、未、
岭、历”八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
会默写。
3.情感目标:感悟作者在四首诗中体现的思乡之情。
深入理解诗的大意,体会四位诗人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感受四首诗中不同的情景和思乡之情的不同表达方式。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偶、鬓、泊、隔”4个生字,学会“偶、改”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3.理解领悟诗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课件,搜集有关贺知章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介绍背景。(出示课件插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 贺知章,这位老爷爷啊
活了85岁,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求学,离开家乡后,和 父亲
两人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
知章 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
常在一起喝酒、作诗, 相处得十分融洽。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
了家乡。瞧。这就是他回到村口遇到孩子 们时的情景。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
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生:他们互相不认识。
2.揭示题目。
此时贺知章十分激动,于是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回乡偶书》。板书:《回乡偶书》。
3.据题质疑。:
⑴读了题目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重点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生:偶是偶然的意思,书是写出来的意思。
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诗人为什么在回乡的时候偶然写出来这首诗啊?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偶、鬓、泊、隔”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2个生字“偶、改”。给这两个字组词。
生:偶(偶尔)改(改正)。
(2)仿写,小组评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
学生自读,解决疑难 。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字面意思,不理解的字
词记录下来。
生:衰:鬓发稀疏;改:改变。
四、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小朋友,刚才在老 师的介绍中已经了解到贺知章在10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直
到82岁才回到家乡,古诗中哪个诗句向我 们介绍了这个内容?
生:少小离家老大回。
2.引出并学习诗句一:(课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吗?
生: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
小朋友们,贺知章在回到家乡时头发都白了,可见模样发生了改变,可是什么没有
改变呢?
生:乡音。
谁能完整的说说说说诗句一的意思?
生: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 ,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这时,他的家乡话没
有改变,但是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
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诗句一。
3.引出并学习诗句二:(课件图片)
请小朋友仔细 观察,这是贺知章牵着马儿回到家乡来到村口时的情景。请你读读诗
句二(出示句子二)并联系图片,猜 猜他们在干什么?
交流并小结:
生:孩子们看见贺知章却都不认识,于是笑着问贺知章:“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
的?”
4.感情朗读整首古诗。
五、故事续编。
1.小朋友们,82岁的贺知章老爷爷终于回到 了自己的家乡,离开了那么多年,此时
此刻,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激动。
孩子们遇到这位老爷爷,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生:高兴。
2.看图进行想象,孩子们和诗人贺知章还会说些什么,作些什么?
生:孩子们说:“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
贺知章说:“我呀也是这个村的人,很小的时候离开了 家乡,现在回来了,你们欢
迎我回来吗?”
孩子们说:“欢迎您回来,老爷爷去我家做客吧!”
贺知章说:“谢谢你们,家乡真好啊!”(等等)
3.小朋友们,这么动人的故事,你愿 意把它讲给家长听吗?(要求学生把古诗背
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把古诗变成故事讲给家长听。)。
小结:小朋友们,你听说过“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这句诗句吗?我们的贺知
章老爷爷在回 到家乡时就有着这样深切的感受,离开家乡多年,又重新回到家乡,这种
心情是激动的,又是喜悦的。让 我们带着贺知章老爷爷的那种心情把古诗背一遍吧。
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回家
回乡偶书人老思念家乡
不识
作业新设计:
一、选出下列拼音正确的一组( )









A、少年(shào) 偶然(ǒu) 家乡(xiāng)
B、笑话(xiào) 儿童(tōng) 分离(lì)
C、双鬓(bìn) 为何(hé) 改正(jǎi)
D、互相(xiāng) 衰败(suāi) 客人(kè)

二、孪生兄弟辩长相。

衰( ) 识( ) 想( )
哀( ) 织( ) 相( )

三、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悉,填序号。

老:①年岁大;②在某此方面富有经验,老练;③陈旧;④很,极。
1.少小离家老大回。 ( )
2.太阳已经老高了。 ( )
3.这座老房子有百年历史了。( )
参考答案:
一、A
二、衰败 悲哀 识字 组织 想念 相似
三、1. ① 2. ④ 3. 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泊、隔”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3.理解诗的内容,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搜集有关王安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设景激情。
1.同学们,课前老师做了一项小调查,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XX同学,现在
已经能背?首古诗 ,能背几首以上的同学有?个。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
作诗也会吟。”相信大家只要坚持下 去,也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的。
2.今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板书:《泊船瓜洲》。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识生字“泊、隔”。读准音,记准形。
(2)同桌互相读一读。
三、初步感知,积淀学生的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给同桌听,注意读准多音字、诗句读通顺。
2.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
生:瓜洲停船。


3.这 首诗的作者是谁?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
下王安石?
生: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泊
船瓜洲》 一诗,据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应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学士,途径瓜
洲泊船时而作。
4.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第一句诗中“一水间”的“间”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
来读一读。同学们, 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
的味道来。当然要读得好,必须要先 理解古诗的意思、蕴含的感情。谁再来读一读《泊
船瓜洲》?
四、抓住诗眼,品悟诗情。
让我们踏上王安石的那条小船,去品味诗人那份浓浓的思乡情吧。
1.请同学们用心读读此诗,多读几遍,标出来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词
句。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学生自学后交流。
3.品读诗句。
(一)品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从“一水”“只”中明白了什么?(教师引导)
生:“一水”“只”对比滚滚长江水和 数重山,体会作者明明离家很远却觉得很近的
这种感觉,从而读懂因为思念才让天涯变成了咫尺。
(2)小结:是啊,诗人虽然身在途中,却心系家乡,即使离家再远,也觉得家乡
就在眼前。
(3)我们齐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二)品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学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读 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朗诵那些描述江南春景的妙 词佳句。)
生:有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2)一个“绿”字用的好吗?好在哪里?
生:一个“绿”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景。
(3)透过这一个“绿”字,我们还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生:诗人热爱家乡、赞美家乡、思念家乡、依恋家乡之情。
(4)“明月何时照我还”,你可以读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生:忧伤,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归心似箭,思念亲人。
是啊,明月自古就有团圆之意,诗人 睹月思亲,归心似箭,可是皇命难违,只能这
样问——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诗人发自 肺腑的一声沉重叹息,这是
诗人内心忧愁的真实写照。
让我们带着感情去朗读这两句诗。
五、熟读成诵,升华情感
1.站在瓜洲古渡的诗人,此时千种滋味,万般愁绪,涌上心头,他 遥望家乡,请
你来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2.九百年前,瓜洲古渡口,站 着一位诗人,他的身后是深深依恋的家乡,他的前
方仕途茫茫,你再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
3.能背下来了吧?我们一起背全诗。
六、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 其实从古至今,像王安石这样身在异乡,思家心切的诗人还有很


多,也写下了无数感人肺 腑的思乡诗。课前,老师收集了十首有关思乡的古诗,送给同
学们。回去大家可以按照今天我们学习《泊 船瓜洲》的方法,读读、议议、背背、唱唱,
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起来赏读。
作业新设计:
一、默写古诗。

二、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诗中强烈抒发了作者的
之情。
三、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 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
水”“只隔”呢?

A.因为诗人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B.因为诗人已经回到家门口了。

参考答案:
一、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北宋 王安石 思念家乡
三、A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思念家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杂、君、未、怯”4个生字,学会“杂、君、寒、未、岭、历”6个生
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3. 理解领悟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搜集有关贺知章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介王维。
世称王右丞。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 自成一家。虽为朝廷命官,
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 乐,善以
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
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教师范读《杂诗》。
2.简介宋之问。
宋之问宋之 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
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 的著名诗人。


教师范读《渡汉江》。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杂、君、未、怯”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5个生字“杂、君、寒、未、岭、历”。给这五个字组词。
生:杂(杂志)君(君王)寒(寒冷)未(未来)岭(山岭)历(日历)。
(2)仿写,小组评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
学生自读,解决疑难。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字面意思,不理解的字
词记录下来。
生:来日:自故乡动身那天;绮窗:镂空的窗;著花:开花;音书:音讯;怯:畏
缩、胆怯。
四、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一)杂诗。
1.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生: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
2.“故乡”“应知”分别表现了什么?
生:“故乡”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表现出了解乡人,乡 事之情的急切,透露
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3.“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生:请先告诉我你来的时候我窗前的,梅花是否已经开花?。
4.故乡事实在太多了,作者为什么只问了窗前那株寒梅?
生:因为窗前的寒梅最能引起作者亲切的怀想,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
的情事。
5.这里的“寒梅”象征着什么?
生:“寒梅”象征着故乡。
6.学生齐读、背诵。
(二)渡汉江。
1.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生: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
不敢询问遇到的家乡 来人。
2.有人评价此诗前两句中“断”“复”两字,似不着力,却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
说明,这两字有怎样的意味?
生:一个“断”字将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
活情景真 实地再现出来。一个“复”字又将作者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表现出
来。这两个字可以说意味深 长,耐人寻味。”
3.后两句,按常情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行人”,作者笔下所写却与常情相悖 ,
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谈谈你的理解。
生:这种担心越近家乡的时候,越加强烈,他忧 惧自己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
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 情更怯”,“急
欲问”变成了“不敢问”。
4.有感情朗读古诗。


五、扩展。
搜集有关思乡的古诗。
作业新设计:
一、给形近字组词。
未( ) 历( ) 塞( )
末( ) 厉( ) 寒( )
二、解释下面字的意思。
绮:
著花:
岭外:
三、连一连。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要到家乡的时候,心里感到担忧,害怕家里有什么坏消
息,所以不敢问碰见的人,怕听见坏消息。


近乡情更怯,不敢为来人。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参考答案:
一、未来 末尾 历史 严厉 塞住 寒冷
二、绮:有花纹的丝织品。著花:开花。岭外:大庾岭外。
三、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要到家乡的时候,心里感到担忧,害怕家里有什么
坏消息,所以不敢问碰见的人,怕听见坏消息。


近乡情更怯,不敢为来人。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板书设计:

杂诗渡汉江

断复
寒梅故乡渡汉江思念家乡
情更怯不敢问

正定中学-清明的手抄报


河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我有一颗坚强的心-医学生自我鉴定


风波庄-思念情人的短信


毕业生登记表个人小结-入党自传


理科生可以报哪些专业-会议通知


日记400-水浒传第二回读后感


会计从业资格证答案-英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