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教学设计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师范生实习总结
新人教版2018年秋期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
1《大青树下小学》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课文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这
是一所美丽的、充满欢乐的学校,反映孩子们幸
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诵课
文。背诵
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
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
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友爱
团结
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词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教材上图片展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
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
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
的民族特色,介
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
,教师详细地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
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
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12支铅笔)。由学生熊江、肖宇轩带领。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
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
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
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用手机配乐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
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教师相机写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坪坝(bà) 绒球花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绚丽多彩
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āo)
山狸
凤尾竹 摇晃(huàng)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自豪、赞美)你从哪里体会到的?讨论交
流。
2、出示句子:从教材中寻找,鼓励找对了的学生。
(1)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2)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3、谁呢读好这几句话?各自练习读,赛读。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
指名读生字。做游戏巩固字词。
(1)“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课后小资料
图片)找到和图片有
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2)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生字。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1)学生自己识记,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师范写。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
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
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2)学生练写,师随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知道了作者是怀着自
豪赞
美之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
自豪的情感呢?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 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学校的美和团结)
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
2、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3、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难怪作者会如此的喜欢他们的学
校。你喜欢这时的校园
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读,交流评议。
△
读读说说,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感受学生上课的认真及下课玩耍时的快乐)
引:还有哪些地方让小作者感到自豪的?
1、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豪的理由,如:
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
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2、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读一读。
先提问熊江,翟丽萍等学生。利用教材出示句子: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
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步摇了,鸟儿步叫了,蝴
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
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指名读(殷悦、李锦锋、文利蝶),评议
师:难怪窗外十分安静啊,正是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
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
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1、小作者喜欢那儿的课间活动吗?你从哪儿看出来?那就来读一读吧!
(利用教材出示句子):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
,连松鼠、山狸也赶
来看热闹。
指名读(杨雪英,王思文),评议,齐读。
2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感情,放飞我们的想象,一起来读一读2、3自然段吧。
△第四段(进一步感受自豪之情)
1、利用教材(出示句子):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指名读,齐读。
2、齐读全段。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读着读着,我们都已被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
们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
一读,背一背,深深地记到我们的心里去吧!自由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第三课时
《大青树下小学》课后练习 与讲解
一、看拼音写词语。
蝴蝶 平坝 孔雀舞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铜钟 ( )的枝干
( )
的老师 ( )的服装 ( )的猴子
( )的同学 三、找一找,下
列句子中的哪个字写错了,在括号里改正过来。
1.大家穿带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
成了好朋友。( )
2.同学们向高高漂扬的国旗敬礼。( )
四、抄写课文中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五、读一读,写一写。 坪坝 穿戴 打扮 欢唱
招呼 飘扬 敬礼 蝴蝶 好奇 孔
雀舞 游戏 招引 热闹 古老 铜钟
粗壮 凤尾竹 洁白 摇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六、朗读课文后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这
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______________的民族小学。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
______________的民族小学。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______________的民族小学。
七、想一想,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能替换吗?
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
得更加绚丽多彩。( )
2.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 ) 八、你知道吗? 中国
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数千年来,经过长期的分化、融合和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今
天的汉族和蒙古、回、藏、维吾尔
、苗、彝、壮、布依、朝鲜、满等55个少数民族并存的局面。
其中少数民族约占我国总人口的8%。5
6个民族和睦相处,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
聚居的局面。
九、动动脑
课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小动物的,为什么在赞美民族小学的语言文字中还要
写这些小动物呢?
十、拓展活动
我们钟山小学也算是民族小学,其他民族小学的小朋友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
们热爱的
自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
br>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
学生写信后可以在学习园地里展示。教师从乡内选择一所小学的学生与本
班同学开展“手
拉手结对子“活动,比如土埠小学。
板书设计:
美丽
我们的民族小学 友爱 (自豪 赞美)
和谐
教学小结:
教学反思: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挺突出。一些
教学设计比
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很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我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有时还显得
有些繁琐。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
要
教师细心斟酌,多加锤炼,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在课堂
上快乐地学有所得!
2《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来练习朗读诗歌《花的学校》。
二、读准字音。
1、教师配乐朗诵全诗。
2、每一个孩子都听得
那么专注,你们一定是被这样一所美丽的学校给吸引了。自己想去看
看吗?那就赶紧拿起诗歌读一读,注
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自由朗读。
4、想把小诗读得更好,一定要先把诗中的每一个词语读准确。
出示词语:轰响润湿
口笛 狂欢 站壁角 碰触 飒飒 急急忙忙
自由读,指名读,领读,齐读。
三、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技巧
1、词语读好了,这样的句子你会读吗?试着读读看,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出示长句: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
舞。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么?
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么?
2、这么长的句子一口气读不完,恰当地在一些地方停顿一下,读起来会更有诗意。
师范读,生练读。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
舞。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么?
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么?
3、注意这两句话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出示句子: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么?
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么?
4、自己再把这几个长句读一读,指名读,纠正。
三、感情朗读
1、指名读第一节。师:课堂上最美的就是琅琅的书声,谁来给我们读一读第一小节。
师范读,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技巧,如语调的高低、强弱,语气的轻重,节奏的快慢等。
生练读,指名读,纠正。
2、朗读第二小节
花儿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出示第二小节)谁来读一读?
师范读。
生练读,指名读,纠正。
3、朗读第三小节
雨来了,花孩子们放假了。外面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
请男孩子和女孩子合作来读一
读这一小节。男生读上面一句,女生读下面一句,读出外面
世界的热闹和花孩子的急切和快乐。
在雨中花孩子是怎样出来的?“冲”应重读。生试读,指名读。
4、朗读第四小节
这么美丽的风光他们都无心欣赏,这是要急着到哪儿去呀?原来是想家了。谁能读出想家
的感觉
?(出示第一句)
指名读。谁读得更好一些?好在哪里?让学生自己来比较评析。练读。
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是多么的幸福快乐啊!让我们深情地来读最后一句。指名读,请读得
好的
同学示范读。
四、配乐朗诵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学完了这首小诗。诗人写了花孩子
的开心和幸福,同时也希望我们
这些孩子也能永远开心幸福。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感情,和着音乐,一
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
诗。
五、练习朗读《纸船》
我们今天朗读的这首
《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新月集》,《纸船》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
首。这首诗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
的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下面请同学
们练习朗读《纸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1、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伟大的爱。当太阳升起,我们会
感到光明与希望;而母亲的拥抱,
我们会感受到温馨与幸福。今天,让我们带着这种对母亲的爱一起走进
泰戈尔先生的《金色花》,
一起来感受母子至深之情。
2、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
3、扫除字词障碍
匿(nì)隐藏:不让人知道。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衍(yǎn)
4、检测同学们朗读准确性,注意纠正字音。
二、整体感悟
(录音
范读)这是一首散文诗,风格清新自然,韵律优美,我们要读好这首诗,在读中品
味诗歌,在读中获得美
的享受,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录音,然后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你听诗文后
的感受。
(可指导生从语速、语调、重音、节奏或诗文的思想感情入手进行谈论)
听过之后,我们都醉了。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三、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该用什么语气去读,为什么?
(1)、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
又在
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抓关键词:“笑嘻嘻”、“ 摇摆、跳舞”。
朗读指
导:关键词重读、读出轻松、欢快的语气,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教师提示,学生读)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不
见了孩子非常着急,语速稍快,读出焦急之情,“哪里
”重读,语速稍快。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哪里、坏”重读。 语速稍。
语气: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
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
妈惊喜的语气。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告诉”重读,这句
应读出 “我”的顽皮,撒娇。
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请同学们揣摩其他语句,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
遍。
然后老师请同学来演读、评点。
最后一起来读,再次感受语言美。(朗读指导: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
情)
四、配乐齐读:(钢琴曲《至高无上的爱》)
五、拓展朗读选文:
《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
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我的孩子,
我明白了为什么云中水上会幻弄出这许多颜色,
为什么花朵都用颜色染起——
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我的孩子。
当我唱歌使你跳舞的时候,
我彻底地知道为什么树叶上响出音乐,
为什么波浪把它们的合唱送进静听的大地的心头——
当我唱歌使你跳舞的时候
3《不懂就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乐于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态度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
重难点
1.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2.理解什么叫私塾。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课文分析
孙中山小
的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只是先生念,学生跟着读,然后把读的段落背诵下
来。句导读:这句话
向我们介绍过去私塾的教学情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解。
段导读:这段话描写了过去私
塾里的教学方法,即先生只是要求会读会背,学生根本学不到
什么知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先生只是让学生背诵却不讲解。
一天,
孙中山照例流利③地背出了前一天学的功课。先生在他的书上又圈④了一段,他读了
几遍,很快又背下来
了。[句导读:这两句话不仅再一次告诉了我们私塾简单的学习方法,同时也
把孙中山的
聪明伶俐表现了出来。]但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
糊里糊涂⑤地背,
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
么意思?您能讲讲吗?
”
段导读:孙中山不仅聪明好学,而且敢于不懂就问。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⑥。
段导读:孙中山向先生提问这一举动,把同学们都吓呆了。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这部分写孙中山在课堂上不懂就问的故事。
先生拿着戒尺⑦,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⑧问道:“你会背了?”
段导读:这一段写对于孙中山的提问,先生表示非常怀疑。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错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
坐下,[句导读:这句话描写了先生对孙中山怀疑态度的改
变。]说:“书中的道理,你们长⑨大了自然
会知道的。不过,学问,学问,不懂就问。现在你们既
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段导读:这个
段落描写了先生对孙中山怀疑态度的转变,并对孙中山主动提问的精神表示了
肯定。
先生讲得
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句导读:这句话描写了课堂上的变化。]从此,孙中山一
有不懂的事情,就
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 的学习习惯。
段导读:这个段落写先生仔细讲解,大家认真学习,孙中山也养
成了“不懂就问”的良好的学
习习惯,为我们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孙中山养成了“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字 词 导 读
①私塾:我国旧时一种私人办的学校。塾,易与“熟”搞混。
②背诵:靠记忆
把看过的东西念出来。背是多音字,这里读bâi,也可读bēi,如背包。
③流利:话说得快而清楚;文章读起来畅通。
④圈:画环形,如圈阅、圈点、圈定。圈是多音字,这里读quān,也可读juàn,如猪圈。
⑤糊里糊涂: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
⑥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声音。
⑦戒尺:旧时老师用来责罚学生的工具。戒,易与“戎”搞混。
⑧厉声:表示说话声音大而严厉。
⑨长:多音字,本课读zhǎng;另一种发音为cháng,如长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乐于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态度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孙中山的画像挂图。
2.师生共同交流有关孙中山的简要介绍。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他于186
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今中山)。1894年提
出政治革新主张,被拒绝后积极开展革命活动。1912
年1月在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4
年建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革命政策。
3.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学习的故事。(板书课文题目:
不懂就
问。)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孙中山小
时候读书时不懂书中的意思,向老师
提问的事。)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思”的读音为“sī”,在“意思”中读轻声。
“涂”的读音为“tú”,在“糊涂”中读轻声。
4.自己练读课文,特别是读得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5.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请在课文中不懂的地方用“ ?”标上记号。
老师对爱问、敢问的学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学生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大家评议:哪些问题是
重要的,需
要先弄明白;哪些问题可以在学习课文中再弄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讨论
解决。老师不要有
问必答,只在紧要处“点拨”。
学生甲:“私塾”就是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
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
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学生乙:“戒尺”就是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用来打手心。
学生丙:“照例”就是按照惯例,按照常理。
学生丁:“厉声”就是声音严厉。
三
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私塾里的先生怎样教书?
学生甲:先生念,学生跟着读,然后把读的段落背诵下来。
学生乙: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解。
(2)读了这段,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明白书中的意思吗?)
2.学习第2~7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要问先生问题?找出书中的句子读一读。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通过孙中山的想法,你能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他是个勤学好问的孩子。)
(2)小组讨论:既然勤学好问是好事,可是孙中山为什么还“壮着胆子站起来”呢?
学生甲:因为那时候先生很严厉,先生怎么教,学生就要怎么学。
学生乙:因为那时候对于不
听话的学生,先生就会用戒尺打,所以孙中山心中也有些害怕,但
是为了弄懂书中的道理,他还是壮着胆
子站起来提问。
请你用这种担心的语气读读孙中山的话,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3)同学们听了孙中山的提问是什么表现呢?从这里你能看出什么?
学生甲:同学们都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学生乙:从这里可以看出平时是没有人这样提问的,学生们都很担心孙中山会因此而挨打。
请你读出这种担心的语气来。
(4)先生听了孙中山的提问后是什么表现呢?默读第4~7自然段。
(先生先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后来收起戒尺,给学生们讲了书中的道理。)
(5)小组讨论:先生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学生甲:先生开始以为孙中山不好好学习
,故意捣乱。后来发现孙中山已经把要背的课文背
得很熟练了,所以态度发生了变化。
学生乙
:先生发现孙中山已经把要背的课文背得很熟练后,心里明白了原来孙中山是个勤学
好问
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学生,先生怎么还会生气呢?所以他给学生们讲了书中的道理。
(6)分角色练习朗读。
读出先生态度上的变化及孙中山有些担心的语气。
分组练习,朗读评议。
四 总结全文
1.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甲: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乙:我要学习孙中山这种不懂就问的精神。
学生丙: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2.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样做的?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3《不懂就问》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养成”练习说话。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
生字卡片。
一 激情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懂就问》这一课,谁来说一说孙中山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这节课,我们要和本课的生字交朋友。
二 教学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建立音和形的联系。
学生可以练习集体读、指名读、小组读。
2.分小组自学生字。
(1)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2)说一说你帮助了谁或者谁帮助了你。
学生甲:我们组学习了“教”字,这个字右边是“攵”,是左右等宽的字。
学生乙:我们组选择“理”来记,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是左窄右宽。
学生丙:我们组
重点学习了“良”和“尺”,这两个字是独体结构。“很”字去掉左边的“彳”,
右边加“丶”,就是“
良”。“尸”加一捺就是“尺”。
学生丁:我们组学习了“意、思、室、养”,这些字都是上下结构。
3.老师对学生说的重点可总结、强调。
4.重点指导“良”的书写。
良:第六笔“ ”起笔在横中线上,第七笔“ ”起笔在第四、第五笔交叉处,要捺出去。
课时练习:
1.抄写新词。(每词两遍)
意思 教室
戒尺 良好
养成 道理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画出。
背诵(bēi bâi)
圈了一段(juàn quān)
糊涂(tu dú) 摇头晃脑(huàng
huǎng)
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表达的兴趣和自信,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用普通话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态度自然大方。
3.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认真听别人讲话,同时把要讲的话说得清楚、明白,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老师出示课题:我的暑假生活。
2.师:看到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3.师:
“假期”的确是令人向往的,我们的许多梦想到要在那个时候实现。因此,“假期”
也总是给我们留下美
好记忆。
二、我来采访。
1.看图,说说图上的同学在做什么?
2.她的暑假生活怎样?
3.接受老师的采访。
(1)你的暑假生活是怎样的?
(2)你觉得自己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
(3)你觉得最有意义的是哪一件?
三、议一议:我的暑假生活
1.以4个小组为单位议一议我的暑假生活。要求:
(1)向你的同学介绍你的暑假生活,尽量做到说具体、说细致。
(2)介绍的暑假生活要有意义。
(3)可以选择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重点介绍。
(4)如果可以,你可以给自己介绍的内容取一个合适的题目。如:最有意义的事、最好吃
的美食、最有
趣的旅行等。
(5)介绍完成以后,可以请同学作补充。
(6)在别人介绍的时候,请你认真倾听。
(7)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介绍得最完美的同学作为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
2.各小组交流。
3.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台。
1.各小组推举同学在全班交流展示。展示的同学可以通过播放图片的方式边放图片边介绍。
2.待全班的代表都展示完后,评出班级“表达小明星”。
五、拓展训练
1.教师课件出示一位小朋友的暑假生活照片,大家自由说一说“他”的暑假生活。
2.你觉得暑假做什么更有意义?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六、活动总结
听了同学的发言,你认为谁的暑假生活过得最有意义?说说你的理由。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孙中山小的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只是先生念,
学生跟着读,然后把读的段落背诵下
来。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解。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
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
胆子向先生提问,请先生讲一讲书中的道理。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
很认真。从此,孙中山一
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是一个勤学好问的孩子。
知识链接:
1.私塾
私塾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它的规模一般很小,没有一定的学习年限。私塾产生于春秋时
期,
作为私学的一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除秦朝曾短暂停废外,两千余年延绵不衰。作为人才培
养的摇篮,
它与官学相辅相成,并驾齐驱,共同为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人才,作出了不可磨灭
的贡献。
2.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1866~1925),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名文,字德明
,号日新,改号逸仙,在日本
化名中山樵,后遂以中山名,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905年在日本东
京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为
总理;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
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
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遗著编有《孙
中山选集》《孙中
山全集》《孙文选集》等。
习作:《猜猜他是谁》教学设计
主题:我自己
【主题站点】
我和别人不一样
【活动名称】 猜猜他是谁(以语言领域为主)
设计思路
1、对活动价值的分析
《我自己》主题站点“我和别人不一样”中最为关键的经验就是对别人
有深入的了解,知
道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之处。《猜猜他是谁》让幼儿参与层层递进的活动环节,在和同伴
讲讲、看
看、玩玩、猜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同自己、了解同伴,体验和大家做朋友的快乐。
2、对幼儿经验的分析
幼儿现有经验:经过两年多的幼儿园生活,大班孩子们已经对同伴有较
多了解,但较主要
集中在外貌、突出的本领,对同伴的独特性缺少更深入的了解。
活动挑战点
:本次活动随着主题《我自己》的深入,孩子们对同伴的了解逐渐增多,以多
种形式由浅入深地进行猜测
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均有挑战。
3、对活动设计思考
本活动共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说说我和他。本环节通过谈话,让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及同伴
的长处,初步对自
己及同伴有认同感。
第二环节:猜猜他是谁。本环节依托游
戏展开,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猜测同伴,在观察、
提问、排除判断、记录中发现同伴的特点,体会别人和
我不一样。
第三环节:夸夸好朋友。本环节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观看视频,老师对同伴<
br>的介绍,了解每个朋友的独特,进一步感受每个人都是最棒的。
教学目标
1、能发现同伴的特点,并尝试根据特点猜出同伴。
2、在游戏中了解自己和别人的不同,有关注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
PPT课件、记录纸。
经验准备:“我自己”主题的开展,对自己,对同伴有关注,熟悉同伴的外貌特
征,兴趣爱
好等。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和他
【本环节通过“我”“他”
两个文字引发兴趣、谈话导入,让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及同伴的长
处,对自己及同伴有认同感。】
1、出示汉字“我”
关键提问:
(1)这是什么字?
(2)你觉得自己哪里很棒?
预设追问:除了xx,还有什么是你会,但别人不会的本领?
2、 出示汉字“他”
关键提问:
(1)这是什么字?什么意思?
(2)我们都有很棒的地方,那么你知道别人哪里很棒吗?请你说一说。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很棒的地方,和别人不一样。
过渡语:今天就来玩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就是关于自己和别人的一些特别之处的,想玩
吗?
(提示:这个环节以轻松的谈话为导入,将交流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教师给予幼儿充分表
达的机
会。这个环节中孩子说到的内容基本以本领为主,当孩子先说到自己的本领与其他孩子
类似,教师要做适
切回应,可追问引导其发现与他人的不同本领,特别关注幼儿个性化、贴近
其经验的表达。同时,教师要
梳理提升,拓展孩子表述的角度。)
二、猜猜他是谁
【本环节依托游戏展开,通过多种不同
的形式猜测同伴,在观察、提问、排除判断、记录
中发现同伴的特点,体会别人和我不一样。】
1、外型猜测
PPT出示幼儿照片(将五官遮盖,只呈现幼儿的发型、身体等):请你选择其
中一位朋友,
猜猜他是谁?
关键提问:
(1)请你猜猜他是谁?
(2)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小结: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可以从不同的外貌特征、身形来猜测。
(提示:此处的猜测主
要是运用幼儿的感官,凭借自己对同伴外貌、身形特征的观察,大
胆地进行猜测,感知每个朋友外在的独
特性。这是猜测中较粗浅的层次,为了激发幼儿参与的
兴趣让每位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此
处建议猜测3位同伴。)
2、提问猜测
(1)PPT出示幼儿照片,幼儿选择一张照片,幼儿提问缩小范围。
(2)这些照片有什么不一样?怎么才能知道藏在图形下的照片是谁呢?
(3)幼儿提问缩小范围,并将符合条件的幼儿照片选出。
关键问题:你是根据他的哪个特征猜出来的?
小结:每个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自己最独
特的地方,只有拥有特别之处,才是独一
无二的你。
(提示:此处的猜测主要发展幼儿的逻辑
思维能力,通过向教师提问的方式,对幼儿的猜
测缩小范围,选出符合条件的朋友。教师可引导幼儿从朋
友的性别、外貌特征、擅长的本领等
方面进行提问。此处猜测是外貌猜测的提高,对幼儿的也更有挑战。
此处建议猜测1-2名特征
较为明显的幼儿。)
3、记录猜测
(1)过渡语:我们一起看看照片,记录下他的特点,请朋友们来猜吧。
要求:2个朋友一组,选择一张幼儿照片,看看他是谁,说说他的特别之处,记录下来。
(2)幼儿自主选照片,分组记录。
重点关注:
●
观察幼儿是否能够发现同伴的特别之处。
● 每个人记录的特征不同。
●
能否用简单的图示记录。
过渡语:你们都很厉害,能够发现好朋友这么多不同特点,对他们可真了解。
(提示:此处提供3-4位幼儿照片,每位幼儿提供两张相同的照片。如16位幼儿开展活动,
即2-3组拿到相同幼儿的照片,主要引导幼儿关注并了解相同的幼儿在不同朋友眼中是不同的,
关注每位朋友的多样性。)
4、 猜猜好朋友
说说你们的记录,大家猜猜他是谁?
预设追问:你从哪里猜出来的?为什么同一个人在不同朋友眼中是不一样的呢?
小结:我们通过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发现,每个朋友都有不同的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都
很棒。
(提示:通过三种层层递进的猜测方式,对幼儿的挑战也由简到难,时刻让幼儿保持对活
动的兴
趣和热忱。在猜测环节中,教师将提供的3-4名幼儿照片分散贴于黑板上,当幼儿猜出
后将记录纸对应
贴于照片下方,便于幼儿进一步观察。此环节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
三、听听好朋友 【本环节是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观看视频老师对同伴的介绍,了解每个孩子的
独特,进一
步感受我和别人不一样。】
观看视频,听听老师眼中的同伴和自己的特别之处,并去找刚才发现你特点的朋友,抱一
抱。
(提示:此环节是情感的深入体验,建议在视频中配上教师煽情的讲述,教师对每位孩子
进行1
-2句的点评,例如:“xxx你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姑娘,跳舞是你的最爱,优美的舞蹈动作
真像一个小
小舞蹈家。”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和同伴的特点,在的美妙的意境中感受到前所未
有的自尊、自信,并
以此作为本次活动特别的结束方式,使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发现一些有新鲜感、有趣的语句,找找这样的语句,并试着积累这样的语句。
2.发现一些成语的特点,并试着找找有这些特点的成语。
3.了解同一个句子读法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试着读出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
4.学会给兴趣小组取响亮的名字,并能说出所取的名字所包含的意义。
5.熟读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重难点:
发现成语的特点,掌握句子的正确读法,会给兴趣小组取响亮的名字,熟读背诵古诗《所
见》。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发现一些有新鲜感、有趣的语句,找找这样的语句,并试着积累这样的语句。
2.熟读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重难点:
发现成语的特点,熟读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出示交流平台,学生自读。
(1)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
文。
(2)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2.讨论:这些句子有些什么特点?你喜欢这些语句吗?
3.学生交流汇报。
(1)这些句子是多少新鲜,柳枝、鸟儿、蝴蝶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好奇特的人啊,居然想当一名更夫,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3)这些句子都很有特点,与平时的句子不一样。
4.你还知道哪些句子也很新鲜,很有特点?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确定汇报人员,每个小组一名同学汇报。
5.学生汇报:
(1)柳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左右手。
(2)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
笛。
„„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2.出示古诗《所见》。
3.学生初读古诗,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4.
引导学生看课文情境朗读视频后说说:
诗人看到了什么?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牧童 黄牛 林
蝉
5. 学生自由读古诗,遇到不会的生字多读几次,要求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6 .
自由拼读--看拼音个别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齐读。
7.
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1)学生自由练读一到两次──
(
2)指名读后,师:“牧童的歌声响亮吗?他响亮的歌声传遍了整个树林,所以振字要读
得重些”。(出
课件解释:传遍了树林)──
(3)师范读──
(4)齐读──
(5)师:牧童骑着黄牛的心情怎样?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来读?──指名读──
(6)(
师:你们都是快乐的小牧童,那么牧童骑在牛背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呢?─
─男生读
(7)请同学们一起来读第一、二行古诗,)有感情、配以动作齐读。
8.
牧童唱歌这么高兴,他有没有一直唱下去?有没有?(引出课件古诗:意欲捕鸣
蝉 忽然闭口立)
(1)你从第三行诗哪一个词哪个看出来牧童很想捉蝉?(师:对,“意欲”就是心里想
要的
意思。并出示课件解释:“心里想要”)
(2)指导学生读好此句:意欲捕鸣蝉
师:要用怎样的心情来读?
9 .
师:我们读第四行时要小声点,千万不要惊动树上的蝉。引导学生读好第三、四行古
诗。
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配动作齐读
10. 你们能根据古诗描述的画面,说说诗意吗?
看图,指名学生说说诗意--师
再引导全体学生看诗句说说诗意。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11.
想像说话:牧童有没有捉到树上的蝉呢?
12. 课件出示全诗
(师:你们喜欢这个小牧童吗?那我们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把
这首古诗读熟)
(1)师范读
(2)两人一组互读
(3)齐读
13 . 背诵古诗。
14.学唱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发现一些成语的特点,并试着找找有这些特点的成语。
2.了解同一个句子读法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试着读出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
3.学会给兴趣小组取响亮的名字,并能说出所取的名字所包含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掌握句子的正确读法,会给兴趣小组取响亮的名字。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一说。
1、读下面的成语,说说都有什么特点?
干干净净
明明白白 日日夜夜 清清楚楚
自言自语 自说自话 自由自在 自给自足
是非不分 大同小异 黑白分明 吃里爬外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些成语,看看它们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词的运用
1.出示成语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2.学生自由读词语,不会的字借助拼音。
3.学生讨论:这些词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特点?
4.请同学们汇报。
5.师小结:在这些成语里都有近义词,比如:摇和晃、披和散、张和舞、提和吊、红和赤、
忙和乱、疾
和快、干和燥
6.师:你还能找出这样的成语吗?
7.学生汇报,如:
千辛万苦
左顾右盼 胡言乱语 惊天动地 生龙活虎
自由自在 万紫千红 日新月异 三言两语
山穷水尽
(二)句的运用
1.出示书上的句子。
(1)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2)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3)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这些句子,并讨论:这些句子应该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达
句子的意思?
3.请同学朗读。
4.交流在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5.师归纳小结:第一句
话是为了让妈妈相信“我”所说的话,所以应该强调“真的觉得”,
这里应该重读;第二句话是为了强调
他不懂书里的意思,所以应该强调“一点儿也不懂”,这里
可以放缓速度,且加重语气;
第三句话是为了强调弄清楚书里的道理的积极性,所以“学问学
问,不懂就要问和就是挨打也值得”应该
放慢读的速度,加以突出强调。
6.练习:
(1)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2)从明天起,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
(三)段的运用
1.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比如我喜欢读书,喜欢下数棋。
你们喜欢做什么?说说看。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分组。
3.以现在分的组为单位,给你们的兴趣小组起一个名字。要求:
(1)名字要响亮。
(2)名字要有特色。
4.学生开始活动。
5.每个小组的同学汇报本小组取的名字,并说说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是什么?
6.比一比:由同学们集体讨论交流,看看哪个兴趣小组的名字最有意义、最响亮。
7.老师总结孩子们这次给兴趣小组取名字的活动。
三、总结。
新人教版2018年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案设计
4、《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擎”等10个生字,会写“刘、枝、
记、首”4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
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
对朋友
的敬佩与鼓励。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刘、菊、残、擎”等10个生字,会写“刘、
枝、记、首”4个字。
2、练习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2、师:我们感受到了
秋天的多姿多彩,认识到了秋天的美
丽。那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
色
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两首》。
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3、齐读课题,书写“首”。
4、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赠刘景文》
二、听故事,理解课题。
1、苏轼是宋朝著名的大诗人,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他
有一
个好朋友叫刘景文,刘景文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
的人。当时刘景文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
朝廷的
重用,所以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苏轼就邀刘景文
到他家里做客,
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
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
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教学生字赠、刘。
3、书写“刘”字。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要求把字音读准,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标
注的拼音来读,把诗句读正确。
2、检查朗读整首诗。师生交换着读,把字音读准。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时要边读
边想,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板书:荷
尽 菊残)
3、欣赏图片,理解诗句。
(1)“荷”字的教学。
①出示夏季的荷花荷叶图,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
②出示秋季荷叶干枯图,体会荷的了无生息。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理解:擎雨盖
③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④师生交换读。
(2)同样的方法进行“菊”字的教学。
①出示菊花图,欣赏菊花的美。
②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
③荷、菊对比朗读。
④ 书写“枝”字。
4、教学“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过渡: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
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①出示橙黄橘绿图。
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
这真是
一个丰收的季节,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
吗?学生
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板书:橙 黄 橘绿 美
在秋天)
②书写“记”字。
五、读中悟情,孰能成诵。
师:同学们我们不但要理解诗意,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读
出诗的韵味。
1、教师范读,生划停顿线。
2、学生自由体会读。
3、个人展示读。
4、赛读,齐读。
5、指导背诵。
(1)师:孩子们,学到这里,
我们体会到作者写这首诗
送给一个朋友,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赞美秋天的景色。在欣
赏秋天的橙黄
橘绿,体会收获喜悦的同时,更通过菊花的
傲霜,揭示做人要有坚韧的品格。
在故事中,刘景
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
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
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励志的
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
吗?
(2)学生练习背诵
(3)个人展示背诵。齐背。
六、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孩子们,像《赠刘景文》这样描写秋天的古诗还有
很多。如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
屏,轻罗小扇扑流
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①师范读。
②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
2、孩子们,菊有菊的风韵,荷有荷的魅力,苏轼
赞美
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作为一名
求学的少年,我们更该努力学习,
生生不息。齐读“一年
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七、写字练习
1、学生练习写 “首、刘、枝、记”。
2、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要正确。
3、展示,讲评。
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苏 轼
荷 尽 菊残
美在秋天(乐观向上)
橙黄 橘绿
《山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一首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引入新课。
1、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学《赠刘景文》
3、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属四川)人。其文
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
术表现上独
具一格。(课件)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指导写字
1、 让姓“刘”的小朋友范写刘
2、 请部分学生指导写字,说清要注意什么?
六、家庭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二首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交流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背诵《赠刘景文》
2、 说说诗歌的描写的景色。
3、 出示《山行》
杜牧(803—852):唐
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
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
、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
杜”。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经验,讨论确定本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3、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三、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2、学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四、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3、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五、朗读、背诵古诗
1、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2、开古诗朗诵会,每个组出两个节目,一个集体朗诵,一个个人朗诵。
六、家庭作业
背诵古诗两首,家长签字。
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
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抒
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
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
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
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
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
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
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
种如归故里,如返
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诗文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一方面是要把古诗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
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意也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不要求学生
一一对译,
使学生产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
以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
陶感染,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法分析:
语文的阅读
教学应该坚持“以读为本”,诗歌教学更是如此。“三分诗,七分读”这句话
就强调了诗歌学习中读的重
要性。根据《夜书所见》一文的诗歌题裁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
用“以读促知、以读促
解、以读促悟”的方法进行教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相同的阅读
材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感
受,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在读的基础上,通过引进资源、
练习说话、启发想像、改编古诗等环节,引导
学生进入诗歌学习的自主状态。整个教学设计,
突出表现以读为本,说、写结合,突出能力训练。在琅琅
书声中,学生的情感得以最大限度地
激发,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诗歌的感染。课堂上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
地位,教师努力营造自主
空间,使学生学得得法,学得主动,学得生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促、深、忆、萧、梧”五个生字,会写“
促、深、忆”三个
生字。
(2)朗读、背诵诗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重难点、关键:
1.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2.朗读诗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具准备:
课文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
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 “同
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
一
起走进《夜书所见》!
(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
基础上创编故
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在
老
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齐读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老师正音、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从整体入手,把握
诗意,避免了机械的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
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
本的对话。)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
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
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板书“动客情”。)
3.
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以读促思,尊重学生个性化朗
读的感受,
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品“挑”)(
品词析句,积极思维,
展开联想,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性。)
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
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看图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鲜明的图
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图文结合
是第二学段阅读的重要途径。)
6.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家乡、童年。)
是的,这就是“江上秋风动
客情”中的“动客情”,也就是—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7. “动客情”就是全诗的中心句,文字中融进了诗人思乡之情,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想家”、
p>
“乡愁”的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感觉?
(抓
住文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想像,使之感受更为深入,学生体
悟了诗内涵,也
学会了阅读。)
四、诵读诗文,品味诗蕴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评出“朗读之星”。(
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及热
情,避免出现“朗读疲劳”。)
2.齐背诗文
。(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共处,同时进
一步升华了诗歌的情
感。)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与文中人物对
话,学生在情境中将自己融入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
共鸣,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
4.回忆一下关于思乡的诗,如《静夜思》。(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回应本课情感体验。)
五、小小诗人,再现诗韵
把这篇古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现代诗。
(
注重积累与表达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很自然地完成读写
结合。树立了
“生活中学语文,生活中用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拓宽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
文的空间。给学生留下自
主空间,可做课堂小练笔,也可课下写成,下节交流。)
板书:
见:梧叶 挑促织 一灯明
夜书所见 听:寒声
秋风
思乡、孤独
感:动客情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
版)》2015年第37期作品,作者是
张秋生。作者以简洁、平实又富有童趣的语言赞美这条铺满金色
巴掌的水泥道。通过生动、童
真的语言使得上学的路增添了许多的乐趣。作者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赞
美美!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会
写“金色、水泥”等
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悟课文内容,理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究竟是怎样一条水泥道。
4.在感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并学会发现美和赞美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究竟是怎样一条水泥道。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找找身边的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会写“金色、水泥”
等17个词语。
2.规范、公正地书写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你们见过水泥道吗?你见到的水泥道是怎样的?
2.师:那你们见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吗?
3.猜猜看: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什么样子的?
4.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吧,出示课题: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5.指导朗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铺满金
色巴掌的水泥道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金色巴掌真的是巴掌
吗?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呢?
2.自
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再把它画
出来。
3.欣赏课文动画。
4.出示生字认读:
洼、印、凌、增、棕、靴
5.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6.把这些生字的拼音宝宝去掉后你还认识吗?
7.这些生字都藏到句子中了,你还认识吗?
(1)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这是
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
到路的尽头……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4)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8.再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更加正确、流利。
三、我是小小书法家。
1.出示我会写的字,请你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怎样用,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
2.分组讨论:如何识记这些要求写的生字。
3.学生全班汇报交流。
4.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5.范写,重点指导:
(1)铺、泥、院、排、规、棕都是左窄右宽。
(2)印的第二笔是竖提,不是竖折。
(3)迟字的里面的尺的最后一画不是一捺,而是一点。
(4)乱字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不是竖提。
(5)在写紧字时要写得紧凑一点。
6.学生练习写字,把字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7.展示、交流、评价。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和文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悟课文内容,理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究竟是怎样一条水泥道。
3.在感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并学会发现美和赞美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究竟是怎样一条水泥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我
们首先来复习
一下上节课认识的生字新词。
2.看得出同学们对生词掌握得很好,那我们来读
读课文吧。你们想怎么读呢?谁来当一回
小老师,来分配一下任务吧!
二、读议课文,感悟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什么样子的
?勾画出相关的句子,多
读几遍。
2.分小组再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
(1)课文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2)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你还有哪些词语或句
子无法理解,请用横线画出来,再请教小组里的同学。看看采用
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
思?
(4)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究竟是怎样的?为什么说水泥道铺满了金色的巴掌?
(5)最后两个小节与第一、二小节有什么关系?
3.学生分小组交流,老师巡视引导。
4.学生汇报:
(1)课文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2)“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
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这一句写出了雨后的水泥地面的样子。词语也很美:
亮晶晶的水洼、小小的蓝天
师:你还知道哪些ABB式的词语?
(3)“道路两旁的法国梧
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
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
道上了。”一片片写出了梧桐树叶非常多,所以后面说它
像一块地毯;金黄金黄写出了梧桐树叶金光闪闪
的颜色。同时,也让我懂得了秋天到了,梧桐
树叶黄了,就掉了下来。
师:你还知道哪些ABCC和ABAB式的词语?
(4)“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
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彩色的地毯”告诉我们水泥道的颜色有很多,你知道有
哪些颜
色吗?为什么说这块地毯“闪闪发光”?
师:你能将“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缩成最短句吗?
(5)联系前面下过雨后天放晴了,我们可以理解“明朗”的意思,即明亮、晴朗。
(6)联系上面下了一夜秋雨,我们便能理解“潮湿的地面”和“湿漉漉的水泥道”。
(7)因为梧桐树叶是自己掉下来的,所以有些凌乱。我们理解“凌乱”的意思就是不整齐。
(8)“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民地粘在水泥道上。”
这里把金
黄金黄的梧桐树叶比喻成金色的小巴掌,梧桐树叶掉下来,铺在水泥道上,就像是铺
满了金色的小巴掌。
(9)“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为什么要一步一步小心地走?
要一
片一片仔细地数?
(10)“我穿着一又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色的小鸟
,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
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这里写出了小作者的心情非常愉快,通过写自己的
活动,突出了
小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
(11)“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
得很慢很慢的。”这里用“很慢很慢”说明我很不想离
开,可以用“依依不舍”来形容小作者当时的心情
。
(12)最后两个小节和开头的一、二小节是前后照应,最后一个小结总结全文。
三、总结
1.你觉得这篇课文美吗?那就让我们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吧。
2.再将你最喜欢的部分读一读,并试着背背看。
四、小练笔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
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
几句话写下来吧。
1.
学生自由进行练笔,老师巡视指导。
2. 请同学汇报。
3.
进行评价,表扬思维敏捷的同学。
五、布置作业。
6《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
1.播放课件,感受景色的美
2、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在自读
自悟、主动探究中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文章中的优美
语句。
3、动情朗读,体会秋雨的
美。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
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
三、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积累好词佳句。
3.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懂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余韵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秋雨的特点,感受秋雨的美。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今天我们大家共同沐浴着绵绵
的秋雨走进快乐的课堂,我们学习《秋天的雨》。(出
示课件)
2.齐读课题。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 播放朗读,闭眼想象
2)你仿佛在秋雨里看到了什么?
3)
全班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感受,说说你读了课文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A、品读第1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秋天的雨是怎么来的呢?
3.指导朗读:声音轻柔,给人轻松、舒服的感觉。
B、品读第2自然段。(看看秋雨的色彩)
导语:秋雨带着清凉和温柔,把秋天的大门打开后,给大家送来许多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
1. 首先秋雨给大家送来的礼物是颜料盒,它把颜色都送给了谁?自由读课文。
2. 读了这段课文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3.
边读边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4. 说一说有哪些颜色?
5.
秋雨把颜色都给了谁?(出示课件)“你挤我碰”说明了什么?
6. 秋雨最偏
爱谁?把最多的颜色给了谁?想想还会有什么颜色?这么多颜色能用一个词
语来概括呢?还能用什么词语
?(出示课件)
7.
秋雨给大地带来这么多颜色,看到五彩缤纷的秋天,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8.
就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吧!
C.品读第3然段。(闻闻秋雨的气味)
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秋雨还藏着什么?(出示课件)
2.好闻的气味藏在哪里呢?
3.想象一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好闻的气味?
4.齐读,为什么手躲在雨滴里呢?
D、品读第4自然段。(听听秋雨带来的消息)
导语: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呢?他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
家什么了
?(出示课件)
1.
谁愿意当森林中的小广播员,替秋雨广播广播?(指名读)
2.
有谁听到了?听到后小伙伴们都忙些什么呢?
3.
还有哪些小动物、植物们听到了,它们又是怎样做的?
4.
秋天的雨对它们非常的关心,让我们齐读。
E、品读第5自然段。
1.谁能说一说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出示课件)
2.秋天
的雨,给人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颜色、好闻的气味、还给小动物和植物带来了忙碌、带
来了喜悦。那我们
应该对秋雨说些什么呢?
3.让我们带着感激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训练,自选作业。
小结:小朋友们,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
天的美景数也数不清。回家
后选择你感兴趣的作业完成。
出示:金秋超市
1.
喜欢秋天的你,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一背。
2.
喜欢秋天的你,选一些有关秋天的文章、诗歌读一读。
3.
喜欢秋天的你,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秋景图。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看颜色
钥匙
闻气味 丰收 欢乐
听消息
7*《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听听秋的声音》选自人教版三年
级上册第12课,是第三组发现秋天之美的一篇略读课文。
文章抓住大自然的声响来赞美秋天,不管是详
写的“刷刷”落叶声、“口瞿口瞿”蟋蟀声、温暖
的大雁叮咛声、掠过田野的秋风声,还是诸多可心领神
会而不可闻的大自然美妙的声音,都带
我们走进秋天这辽阔的音乐厅,让我们在观赏其丰富绚丽的色彩的
同时,也感悟到秋天美妙的
声音。全诗优美生动,朗朗上口,适合孩子在读中感悟。其中一二节节奏相同
,结构相似,可
让学生仿写。
二、教学目标
1、学会进入情境、体会感情、带着感情读课文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
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秋天之情;
3、仿照诗歌的形式,仿写诗文。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在反复朗读中想象感悟,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秋天之情。
2、难点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美好的景色并仿照诗歌的形式,仿写诗歌。
四、教法与学法
师:创设情境,引导读议,启发想象
生:观察、想象、交流、朗读、背诵
五、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梳理字词
教师制作课件,收集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图片和适合做课文朗读背景的音乐。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流程
(一)、听听,秋的声音
同学们,不知不觉中,秋姑娘已经悄悄离开了我们,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她是大
自然的化装师,让大自然变得五彩缤纷,美丽极了;她是大自然的魔术师,顿时田野一片金
黄,
硕果累累;她还是大自然的音乐师,日夜不停,悦耳动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
走进秋的音乐厅,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板书:12.听听,
秋的声音)
请读课题。(生
读:12.听听秋的声音)同学们,请注意,在标题中出现了标点符号——逗
号,读的时候就需要停顿一
下。我们再来读。(12.听听,秋的声音)
(二)、读读,秋的声音
自由读诗
师:诗人通过标题,在呼唤我们重温秋天,去听听,秋的声音呢,让我们将书轻轻的
翻到
46页,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难读的地方,你就多读几遍。
师:如果你读好了,就将书像这样反面朝上(师做示范)放在左上角,并微笑的看着老师
。
师:这么多微笑向着我,看来你们已经读好了。首先得检测一下,你们是否认识这些词语?
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读。
谁想来读一读这些词句?(如果读得好,这些全归你读,若有错误
,其他的小伙伴就帮帮
他。)谁来试试?(指名一生。)
抖抖手臂(bì)——刷刷(shuā)
振(zhân)动翅膀——口瞿口瞿(qū)
秋风掠(luâ)过——送来歌吟(yín)
谷粒绽(zhàn)开——唱起歌韵(yùn)
蟋蟀匆匆(cōnɡ)——撒下叮咛(dīnɡ nínɡ)
走进这
辽(liáo)阔的音乐厅(tīnɡ)
评价后纠错:这里有几个字,孩子们读起来有点难度,“掠”“吟”“韵”,一起读一读。
检
查:大家都会读了吗?现在我想请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每人读半句,看是否将字音都
读准了。(同桌互
读)
读诗和唱歌一样,不光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男女合作读:现在我们男女生合作读,请女生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我们一起读出节
奏来。
师生合作读:看着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了。现在,我们师生共同读一读,老师读
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好不好?(好)好,那我们开始。
读好了这些词语,我们
再来看课文,这首诗共有六个小节,请你们再次读一读,读出节奏,
读出韵律,老师随堂巡视,如果发现
谁读得最认真,读动听,我就要谁来当小老师,范读。
评价后齐读:**读得真美呀!让我们像她一样,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吧。
听了大家的朗读,你听到了在秋天,有哪些声音?又是哪位音乐家演奏的吗?
(生答:大树(黄叶)、蟋蟀、大雁、秋风)(板书简笔画)
在这些音乐家里,你最喜欢谁的声音?
生答:大树声(简笔画)
请生读后,师点评
:这“刷刷”(板书),多么缓慢,多么动情,多有秋天的气息呀!让人
感受到了黄叶的不舍。你再试一
次好不好?(生读)
谁能像她那样美美的读一读呢?
请生读后,“真美!”
“大树抖抖手臂,我们也来抖抖手臂试一试!”请学生带动作自由读。(板书)
全体孩子一起带着动作美美的读。
孩子们,很多很多黄叶都随着风儿飘飘悠悠
,他们就要离开大树妈妈了,此时的音乐,是
离别的哀乐,缓慢而悠长。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这一
节。
你还喜欢什么声音?
生答:蟋蟀声(简笔画或板书)
请生读后,师:在草丛
中、树叶下,蟋蟀正在一声声地叫着呢!让我们一起来侧耳倾听吧!
(播放蟋蟀声)(板书)
秋风习习,蟋蟀再次来到阳台上,他曾在这里歌唱了整整一个夏天,现在天气凉了,卧室
也收拾好了,他
要和阳台告别了,他会怎么唱呢?又在唱些什么呢?(生模仿或者猜想蟋蟀唱
的感情及内容)。你能读出
这种感觉吗?(离别的不舍,歌颂秋天)(板书)
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各自的感受来读一读。(生齐读第二节。)
除了落叶声、蟋蟀声,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答:大雁声(简笔画)
请生读相关
部分后,师提问:在家里,我们的家长对我们千叮咛万嘱咐,在学校里老师也
反复地叮咛我们,我们在这
样的叮咛声中长大。我们通常听得最多的叮咛是什么?又是谁反复
的嘱咐我们?
(学生答妈妈或老师,“记得带红领巾”“记得上课认真”等)。这些叮咛让你感
受到了什么?(温暖)
那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在“嘎嘎”声中,大雁在对人们叮咛什么
呢?
(生答)
指名读。
留在这里的朋友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让
我们带着这份温暖与感动,一
起来读读。(齐读)
生答:秋风声(简笔画)
一阵阵秋风“呼呼”地吹过田野时,
田野又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
吗?(生答丰收)
出示一个老奶奶面对丰收时的笑脸图。
面对丰收,人们高兴得咧开嘴笑。看,你笑起来了,读
——,你也笑起来了,读——,这
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
让我们走进这丰收的田野,带着暖暖的叮咛,甜蜜的喜悦,一起来读读这一节诗。
过渡:(配乐,深情地)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
歌,
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
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配乐集体朗诵一二三节)
(三)、说说,秋的声音
文章讲究变化,同样是秋的声音,诗人却
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你能将第3节诗的形式换
成第一二节的形式吗?大雁和秋风在做什么?他们发出的
声音又是怎样的?想一想,同桌交流,
大胆试试吧!(学生想象交流,填空完成诗句)
合力成文,再齐读:
听听,
秋的声音,
大雁追上白云,
“嘎嘎”,
是对人们暖暖的叮咛。
听听,
秋的声音,
秋风掠过田野,
“呼呼”,
是对田野丰收的歌吟。
(四)、写写秋的声音
师导语: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
秋的声音。在美丽的秋天里,
何止这些声音啊!快把耳朵、把心、把想象带上,我们再去听听,出示第五
节。
“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
里。”(指名读表黑部分,再齐读)
秋的声音还会在哪里呢?你在秋天听到了哪些声音?引导
学生发散说,再出示象声词:刷
刷,呼呼,沙沙,哗啦哗啦,滴答滴答,哗哗哗,嘿哟嘿哟,啪啪,轰轰
,叽叽……(出示蜜
蜂采蜜图,让学生说声音,想象画面,并填空:
听听,秋的声音,蜜蜂————————,“————”,是——————。
听听,秋的声音,蜜蜂采撷(xiã)花蜜,“嗡嗡”,是对菊花的美好祝福。
孩子们,今天我们走进了秋的音乐厅,听到了这么多美妙的声音,还写下了一节秋天的
小
诗。秋的美好,秋的绚烂就这样走进了我们的心里。我们不由得想说,(出示第六节,生读)
“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学了这篇课文,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秋天吗?
秋天是一个(
)的季节。(生答)
现在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感情吧!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五)、布置作业
(1)爱诵读的你,可以美美地诵读课文,“读出”秋天的声音。
(2)爱绘画的你,可以“画出”秋天的声音。
(3)爱写作的你,可以“写出”秋天的声音。
板书
7*.听听,秋的声音
抖抖手臂
“刷 刷”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震动翅膀 “口瞿口瞿”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人人人人人
习作一:写日记
教学目标:
1.了解日记的格式和内容。
2.激发写日记的兴趣,养成自觉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日记的格式。
2. 选择合适的日记内容。
教学难点: 真实、清楚、通顺地记录所见所闻。
课前准备:课件 习作本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习作课我们学写日记。
二.复习回顾,了解写日记的格式和内容。
什么是日记呢?
1.请看这是我们二年级上学期学过的课文《观察日记》,谁来说说这篇日记里写了什么呢?
2.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看到的 做过的 想到的
作者把自己看到的、做过的像这样记录了下来,这就叫观察日记。
3. 大家再看这学期我们学的第四课——《日记一则》,这篇日记的内容和刚才日记的有什么不
一样呢?(作者把看到的内容摘抄下来,写出了自己读后的感受。)
4. 同样是日记,(课件出示
两篇课文)可以写自己看到的、做过的、想到的、还可以把自己读
过的摘抄下来,写自己感受到的,看来
我们的日记内容真是丰富呀!
5. 大家再看看这两篇日记,谁来说说写日记的格式?
6.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格式: 日期 天气
正文
看图片,教师指出这两种格式都可以,只要有日期和天气就行。
有了这些日期,就可以知道是哪一天写的,这就是日记!
教师归纳: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别人写
的日记,知道了日记的格式——第一行正中间写上日期(星
期)天气,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日记的内容
——可以写自己看到的、做过的、读过的、想到
的。
三.讨论交流,选择日记内容。
如果要你写一篇日记,你想写什么呢?
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反馈
学生思考时,教师注意提示可以写今天早上的,也可以写以前的事。
教师总结:大家看这些图
片(课件出示一组图片),我们日记的内容都是自己看到的、做过的、
读过的、想到的、听到的……(教
师给板书加上“听到的”和省略号。)内容可长、可短,想写
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下面请你写一篇日记。
四.学生习作——开始写日记,教师出示文稿纸:日记的格式。
教师巡视辅导。
五.指导评价:
选取2—3名学生日记,全班共同评价:
1. 日记格式
2. 日记的内容
3.
好词好句,标点是否正确,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
六.布置作业:
仔细修改自己的日记,然后读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日记
格式: 日期 星期 天气
正文
内容:看到的、做过的、想到的、读过的、听到的……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集思广益,交流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采取的方法,学以致用。
2.学习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感受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美。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词语。
4.提示学生横平竖直的书写,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5.积累描写秋天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美。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掌握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
4.积累描写秋天的成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集思广益,交流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采取的方法,学以致用。
2.学习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感受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美。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词语。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美。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引入。
师:你们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当你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是怎么处理的?
(生各抒己见)
2.分小组完成活动,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多。
(1)明确任务: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么做?
(2)分小组交流。
(3)学生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请各小组的同学汇报,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4.学习别人的方法,进行方法共享。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词的运用
1.师: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学生完成25页的词语补充。
3.学生将写下来的词语与同学交流。
4.师生共同总结
春:暖和 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 百花齐放 万象更新
夏:火热 五黄六月 草长莺飞 骄阳似火 烈日当空
秋:凉爽 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秋色宜人 一叶知秋
冬:寒冷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天寒地冻 寒冬腊月
……
(二)句的运用
1.学生自由读25页的句子,想想加点词语的意思。
2.和同桌交流讨论:怎样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3.请学生汇报。
4.老师总结方法:
(1)憧憬:从“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可以理解“憧憬”的意
思是对美好事物的
向往。
(2)忐忑不安:因为小明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害怕爸爸妈妈责备
他,所以心理才忐忑不
安。因此,联系句子的前后,知道忐忑不安的意思是心里很着急,心神不定。
5.拓展延伸
师:联系上下文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也要用这样的方
法理解词
语的意思。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提示学生横平竖直的书写,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2.积累描写秋天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
2.积累描写秋天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播放《中国娃》,学生聆听。
2.学生说说中国娃是怎样的中国人呢?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堂堂正正做人、一清二白、行得稳、走得正……)
3.写字与做人也是一样的,也要堂堂正正、横平竖直。
二、书写提示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狂、排、铺、票、盖、寒、臂、假。
2.老师出示写字坐姿图,让学生观察写字时钢笔的握笔姿势是怎样的?坐姿是什么样的?
3.学生根据老师指导的姿势握笔。
4.老师检查学生的握笔姿势,纠正不正确的握笔姿势。
5.观察要求写的生字,说说在写这些生字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把生字写好?
6.老师引导学生横平竖直地写字。横画要写得平稳,竖画要写得端正。
7.学生书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8.评选“书写小明星”。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的内容。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
2.学生自由读一读,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这些成语都是描写什么季节的词语?
4.学生交流讨论日积月累的成语的意思。
5. 读一读,记一记。
6.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秋天的成语?说说看。
7.老师小结。
四、老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
级上册第3单元全部教案
2018年部编本新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
《去年的树》
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感情充沛、引人
深思。课文讲述了一只
小鸟和一棵树的约定,来年再次相会,可是第二年树用自己的躯体点燃了
灯火,小鸟为了友谊,为了一个信念,一路追寻,对着灯火为大树唱起了
歌。
这个故事打动
我们的不只是鸟儿的信守承诺,而是一种伟大的友谊展
示。读完文本后略有一丝伤感。同情小鸟失去朋友
的悲哀,但又为小鸟这
种执著的精神而感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文本解读的多元化值得
我们去探索。细细品读文本,有的老师或学生可能会说:我们要学习小鸟
这种信守承诺的精神,要体现小
鸟和大树的这种纯真的友谊;甚至还有的
老师会提出,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要破坏树木。这些都是对课程
文本多元
化的解读,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
对文本多元
化的解读是件好事,但并非毫无边际。对于本文的教学,我
认为关键应放在使学生理解感悟小鸟为了纯真
忠诚的友谊、为了信守承诺
而苦苦追寻的精神。从另一侧面,我们还可以解读文本,就是大树最终燃烧了自己,照亮别人,这难道不是一种能够伟大无私的奉献吗?人类砍伐
树木,并不是随意砍伐,而
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因此说在保护环境的前题
下,我们更该理性的考虑到小鸟的纯真,大树的无私奉献精
神都值得我们
去反思的。
在解读文本的同时,我一直很困惑,由于没有教过本篇课文,第一
次安
排设计有些生疏,在预设中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阅读进程:
一读课文,读出多元。在
开学生读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他对这篇
课文的最初印象展示出来,形成多元。
二读课文,学生质疑。掌握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
三读课文,深入理解。解决疑难问题
四读课文,角色扮演。因为这篇课文对话较多,使学生深入理
解课文后,
带着这种感情深入体会文本的内涵。
五读课文,读出想象。小鸟究竟在想些什么。它想对大树说些什么?深
入理解文本内涵。
六
读课文,对话多元。面对学生初读课文时的不同观点,分析文本之后,
学生有什么样的认识,在读中体会
,在读中感悟,在对话中体会文章所蕴
含更深一层的含
[二]课堂建构的基本理念
1、主要形式:“阅读——阅读(质疑)——阅读(解惑)——对话(角
色朗读)——阅读(读出想象)
——感悟(读出多元)”辅助手段:多媒体
课件,音乐
2、价值定位:体会小鸟于大树的友谊,弘扬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
础上的。
3、行为习惯:从阅读走向多元,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预设的学习方向
1、字学生自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多种途径的阅读,感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的。
3、在朗读的基础上,倡导学生对多元化的思考。
4、在感悟课文的基础上,倡导多元,进行连笔。
5、复述故事内容。
[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读课文,品味重点词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会多元对话,多元交流。通过读来理解文本内在含
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小鸟与大树的纯真友谊,使学生感悟到真
正的友谊是建议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
教学重难点:感悟文中角色的对话,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片断(略带伤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钢琴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播放多媒体课件:当小鸟面对灯火唱歌时,表情非常悲伤,唱完歌后,
小鸟飞走了……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小鸟为什么对着灯火唱歌吗?
板书课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讲课文读通顺,读熟,不理解的反复读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意在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2、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学生汇报交流
三、学生默读课文,提出质疑
学生拿出笔默读课文,讲不懂得地方,惑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默读更有助于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掌握学生的原始认知水平)
教师预设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
A、小鸟为什么去寻找树?
B、小鸟和树是好朋友,从哪可以看出他们是好朋友?
C、小鸟飞走了,小鸟会想些什么?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答疑解惑,适时引导,点拨。
在理解小鸟寻找树的过程时,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小鸟一次又一<
br>次的失望,他的内心会想些什么?(这部分老师依据学生的的质疑,在解
答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去
读,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文
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角色朗读
1、通过上节课的学生,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分角色进
行朗读
(1)小组练习(2)推荐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播放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钢琴曲》烘托出
一种忧
伤的情感。)
二、再次朗读,读出想象
小鸟对着灯光在唱歌,唱完后飞走了,此时此刻,小鸟在想些什么呢?
(在以上感悟的基础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回归整体,对话多元 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读后你又有什么感受?你又体会到什么?读
完后拿出练习本将它记录下来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写,写完后进行汇报。
(学生在理解课文后,进行多元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回家后向自己的父母讲述这篇童话故事。
9*《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
《那一定会很好》是第三
单元童话篇的第二篇课文,它主要写一粒被
泥土紧紧包裹的种子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和希望,通过自己的努
力,从一粒
种子努力生长成一棵高大的树;然后被农夫砍来做成了一辆手推车;手推
车慢慢变老
,旧木料被做成了一把椅子;椅子也老了,农夫把椅子拆了锯
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课文,认识“缩、努、茎”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表演课文,通过表演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人只要有希望,就一定能够实现。”体会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重点词句的含义。
2.感受“人只要有希望,就一定能够实现。”体会生活的美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表演道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激趣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你现在的生活怎么样?你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吗?
说说看。
(生自由发表意见)
2.师:我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美好的愿望,你是不是觉
得那一定会很
好?对呀,就连一粒小小的种子也有自己的愿望,也觉得那一定会很好。
3.揭示课题:9、《那一定会很好》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像画面。
2.师:当我们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童话故事中,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3.师:此刻,你们一
定被这个奇妙的童话故事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朗
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字词上的拼音读一读
。
(1)出示生字:
缩 努 茎 推 吱 拆 旧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
(3)学生联系本课生字交流识字的方法。
(4)开火车读生字。
(5)将拼音宝宝去掉,学生再读生字。
(6)将生字放到词语中,读一读。
缩小 努力 根茎 手推车 吱呀
拆掉 旧木料
4.当生字跑到句子中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请再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
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主要写了什么事?
5.师概括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品读领悟。
1.分小组读课文,合作思考讨论:
(1)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
程?
(2)文中共出现了几次“那一定会很好”?找一找。
(3)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与小组的同学分享交流。
(4)为什么在课文最后会说“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5)比较一下,《那一定会很好》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分小组完成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同学汇报。
(1)一粒被泥土紧
紧包裹的种子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和希望,通过自己
的努力,从一粒种子努力生长成一棵高大的树;然后被
农夫砍来做成了一
辆手推车;手推车慢慢变老,旧木料被做成了一把椅子;椅子也老了,农
夫把
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
(2)文中共出现了4次“那一定会很好”。
A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B“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树这么想着。
C“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D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3)优美的句子:
A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表演怎样才能大口大口地吃东西,你们平时都大口大口地吃过哪些东西?
B过了些日子,它长
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
阳光下。长、钻、站这3个动词用得很好
,写出了种子通过自己的努力终
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站起来,非常兴奋。
……
(4)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就行。
(5)比较《那一定会很好》和《去年的树》相同点:
两篇都是童话故事,都写出了大树从种子开始到生命的最终结束的一
生。
不同点:
《那一定会很好》中,从种子到大树,从大树到手推车,再从手推车
到椅子,最后从椅子再到铺
成地板,都是随着它的愿望走的,整篇课文仿
佛都是在实现自己的愿望,很美。而《去年的树》中,从树
被伐木工人砍
来制成火柴,最后再用尽,都不是树想要的,是被迫的,它还没有完成和
鸟儿的约
定。整篇课文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4.再读课文,体会从种子再到木地板的整个过程,感受课文的美。
四、拓展延伸。
一粒种子从长大成大树,到最后被作为地板铺在阳台上,它那一生完
成了吗?如果你觉得还没有,那它
还会怎么样?仿照课文中的写法,你再
试试看。
五、布置作业。
将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二)能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本课生字
。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
解“贮藏”“蹭”等词语的意思。
(三)能在教师的引导
下提取文中信息,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牛
吃东西会反刍的现象,并能有条理地说清楚。
(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红头经历了一次十分危险的旅行,体会青
头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积极的
鼓励,及时的援助,帮助朋友红头拜托困
境。
(五)初步了解科普童话这类题材的基本特点。
(教参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蟋 蟀 嚼 贮 咽
蹭”6个,理解相关词语,区分“贮藏”
“蕴藏”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根据提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思。
3
能通过读文章、查阅资料解决阅读中的疑难,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
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了解本文的题材。
(四)读课题《微波炉的话》
《人体内的修理工》
(五)介绍课文题材
板书:旅行
指导“旅”书写
3.了解主人公
指导“蟋蟀”书写
4. 介绍旅行地点 齐读课题
二、学习1—7小节,试着概括故事的起因。
1.开火车读1-7小节。
2.
用上“谁干什么,结果如何”的句式概括故事起因。
三、学习8-20小节,体会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把科学知识告诉读者的方法。
1.自由轻声朗读8-20小节,圈出红头旅行的地点。
2.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说红头旅行的路线。
根据学生交流
板书:牛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箭头。
过渡语:红头被大黄牛吞进了嘴里,幸亏它的好朋友——青头在外面。
课文就是通过它们两个的对话展开的。同桌两个合作读好对话
出示对话。
(六)交流省略号在句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七)了解标点的作用,不能离开具体的语境。
(一) 学习第一组对话
(1)指名读红头的话,读出断断续续的语气。
(2)体会害怕恐惧的心情。
过渡语:红头陷入了危机,它的好朋友青头赶紧来救它。
(3)指名读青头的话。
(4)了解青头想表达的内容
板书:从不咀嚼
指导“嚼”的读音 跟读一遍
(5)体会青头说话时的焦急心情。
出示提示语
理解“一骨碌“ 开小车读
(6)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过渡语:尽管青头这样指导,红头还是说——(小组读)
(7)体会提示语的作用
(8)了解此处省略号的作用
小结:同学
们,第一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反映出人物的心情;第
二组省略号联系了下文,我们知道说话被打
断,表示说话内容的省略。
(二) 学习第二组对话
(1)那青头被打断了什么话呢?你说——
正音:贮藏 你读准了这个词,开小火车读
解释:贮藏的意思就是——储藏 你们用了找近义词的方法解释
(2)了解层意
读读这段话,你知道有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安慰、牛胃的功能构造)
看着图说说牛的胃是怎么样的。
出示图片:牛肚子结构图 板书:四个胃、贮藏、消化
(3)用上这两组关联词,把青头表达的两层意思连贯地说一说,小组讨论
一下。
(三)学习第三组对话
(1)引读红头的回答
(2)讨论青头的话到底有没有用
(3)提炼牛是如何反刍的信息
(四)小结
(1)引读红头和青头的对话
(2)关注标点
(五)体会青头的行为
(1)解释蹭,和同桌演示。
(2)表演打喷嚏。
(六)体会这是一场有惊无险的旅行
积累词语:化险为夷 有惊无险 转危为安 齐读
(七)根据屏幕,说一说自己了解了哪些科学知识。
四、总结全文
红头在青头的帮
助下脱离了险境。课文通过它们的对话,把故事写得一波
三折,生动而又有趣。最重要的是,我们还从这
次旅行中,了解到了一个
科学知识,也就是牛吃草有——反刍的特点。以后我们拿到一篇课文,首
先要关注文体。一定要读懂它的与众不同之处,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板书设计: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牛嘴
从不咀嚼 细嚼慢咽 反刍
第一个胃 第二个胃
四个胃
贮藏
消化
作业设计:
1.
根据提示写出第7节和第11节的主要内容。
第7节写红头和草一起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节写青头大声告诉红头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的胃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做个讲解员,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一下。
11.《一块奶酪》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一块奶酪》讲的是
蚂蚁队长集合队伍去搬粮,出发前,蚂蚁队长强
调了搬粮纪律:“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在搬粮的
过程中,蚂蚁队长
发现了一块奶酪,它们抬着奶酪,虽然很想吃,但一想到有纪律,都忍住
了,
蚂蚁队长用力过猛,拽掉了一角,它很想吃,经过内心的挣扎,它最
终把奶酪渣给了最小的蚂蚁。这样,
它们搬得更起劲了。蚂蚁队长以身作
则,以严格的纪律要求自己、要求它的蚂蚁团队,它们的队伍才能齐
心协
力将粮食搬进洞。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认识“宣、处、诱”等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品味重点词句
的含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蚂蚁队长严明的纪律性,以及它以身作则的美好
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品味重点词句的含义。
2.学习蚂蚁队长以身作则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播放蚂蚁搬食物的情境,说说蚂蚁是怎样搬食物的?
2.学生畅所欲言。
3.通过观看蚂蚁搬食物,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4.揭示新课《一块奶酪》。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听老师配乐读课文,边听范读边想象蚂蚁搬粮食的场面。
2.听了范读,你想说什么?
3.现在,你们是不是有点喜欢蚂蚁队长了呢?下面让我们将课文读一
遍。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
音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请作上记号。
4.学生自由读课文。
5.解决生字新词。
宣 处 诱 舔 强 犯 禁 稍 豫 跺 聚
(1)借助拼音读一读。
(2)学生交流如何更快地认识这些生字。
(3)开火车读一读。
(4)同桌互当小老师,考考你。
(5)去掉拼音宝宝再读读。
(6)把这些生字放在词语中再读读。
宣布
处罚 诱人 舔一下 强大 犯错 禁令
稍息 犹豫
跺脚 重聚
三、再读课文,品读领悟
1.解决了生字新词,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
2.分小组讨论交流:
(1)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
(2)蚂蚁队长宣布的运粮纪律是什么?
(3)从哪里看出蚂蚁队伍的纪律性很强?
(4)当地上掉了点奶酪渣时,蚂蚁队长想偷吃吗?最后偷吃了吗?从
哪里看出来的?
(5)“注意啦,全部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
这里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6)为什么最后大家干活的劲头更足了?
(7)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为什么?
3.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每个小组汇报一个问题。
(1)蚂蚁队长集合队伍去搬粮,出发
前,蚂蚁队长强调了搬粮纪律:
“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在搬粮的过程中,蚂蚁队长发现了一块奶
酪,
它们抬着奶酪,虽然很想吃,但一想到有纪律,都忍住了,蚂蚁队长用力
过猛,拽掉了一角
,它很想吃,经过内心的挣扎,它最终把奶酪渣给了最
小的蚂蚁。这样,它们搬得更起劲了。
(2)蚂蚁队长宣布的运粮纪律是:“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
偷嘴。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