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阅兵的意义-工作自我评价
西师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我们的学校
【教材分析】
《我们
的学校》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
描写了郊区大山怀抱里的一所小学,介绍了学校
的位置及学校周围美
丽的环境,表达了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热爱之情。课文通过对学校环境
的具体
描写体现了学校周围环境的美丽,通过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描写,
表现了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快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
、端正、整洁,
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坐落”“浓
密”“
晨曦”“掩蔽”“絮语”“茁壮成长”等。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
象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
意
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导游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
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
1
196
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自从我们背着崭新的
书包走进校园的那一天开
始,我们就开始慢慢地爱上了自己的校园,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爱上
了
自己的同学,爱上了有趣的书本,爱上了清脆的上课铃声,爱上了
充满欢声笑语的大操场——上课前我们
又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现
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你的内心感受吗?(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
提示用下面的句式来说:我爱校园的 ,因为 。)
2.同学们喜欢交
朋友吗?今天,老师从山里学校给你们带来了一
些朋友,你们想知道关于他们的什么呢?——学生自由交
流提出问题。
教师导入课题。(板书课题:《我们的学校》)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就能很
自然地引入新课。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
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2 196
(1)出示生字:怀huái 铺pù 板bǎn 瓦wǎ 脆cuì
顿
dùn 笋sǔn 茁zhuó
①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
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②指名领读。
③开火车读。
④齐读。
(2)多媒体出示词语: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
意思读出来。
怀抱
铺路 石板 白墙红瓦 清脆 顿时 春笋
茁壮成长
①指名读,师生评价。
②再指名读。
③指名领读。
④齐读。
(3)理解词语:
①提示朗读带有“坐落”“怀抱”“弯弯曲曲”等词语的句子。
②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同学们在朗读这篇课文时,要用欢快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山
村学校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采用指名读、分组读、开火车读、范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3 196
(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
,坐落
在 。
,飘着歌声。 ,荡着笑语。
响起,同学们“飞”进教室。山间的新笋, ,山里的孩
子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学生字新词,并采用
多种形式地读,帮助学生理
清文章的脉络。
三、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描写了北京郊区大山怀抱里的一所小学,介绍了学校
的
位置及学校周围美丽的环境,表达了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热爱之情。
四、随堂作业
1.比一比,组词语
顿( ) 茁( )
吨(
) 出( )
笋( ) 板( )
群( ) 饭( )
2.用适当的词语填空。
(
)的竹子 ( )的孩子
( )的竹林 (
)的红领巾 ( )的石
板路 ( )的山溪
(
)的铃声 ( )的书声
4 196
【板书设计】
山溪里,飘着歌声。
竹林间,荡着笑语。
我们的学校
快乐、幸
福、自信和自豪
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
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是二年级识字教学的延续,在三年级的教学中识字教
学仍占
有重要的地位。在识字教学中让识字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能
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取得事半功倍
之效。通过多样的识字游
戏,引导学生在自由、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汉字,让学生享受成
功
的自豪感与快乐感。这样做,不但能巩固认读效果,还能使学生掌
握识字的技巧。
吹肥皂泡
【教材分析】
这是冰心一篇非常贴近学生生活而又高于学生生活的文章,文笔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淳朴,意境深邃精美,儿童时代的游戏和快乐唤
醒童趣和美好童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
5
196
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
法目标:课前游戏,玩吹肥皂泡,为教学做准备,谈话
导入,情境渲染,读读议议,读思结合,在充分的
朗读中感受语言文
字的美,感悟“吹肥皂泡”游戏的快乐,教学中再次体会“吹肥皂泡”
的过程
与心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冰心奶奶的童真与梦幻,感受童年的
乐趣,拉近学生与冰
心奶奶的距离。
【教学重点】
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联系自己的
游
戏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习。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游戏过程描写得有序及细致,并体会作者由“玩吹肥
皂泡”的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
br>你们吹过肥皂泡吗,这个游戏好玩吗?(出示图片)我们去看看
冰心奶奶是怎么吹肥皂泡的?(学
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一定也玩过这
个游戏,对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课文,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吹
肥皂泡的,好吗?(板书课题《吹肥皂泡》)
师简介作者:
6 196
冰心(1900—1999),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
促进
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
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
一片冰心在玉壶”。
设计意图:对于吹肥皂泡这个游戏,学生并不陌生,鼓励学生去
说一说自
己的亲身体验,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质疑探究。
1.学生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难
读的句子和长句子要反复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多媒体出示文中的生字:
féi zào
lèi shèng nòng ruò shàn hu
ò
肥
皂 类 剩 弄 若 扇 或
①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
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②指名领读。
③齐读。
(2)多媒体出示生字的形近字,对比识记生字。
肥、皂、类、剩、弄、若、扇、或
把、白、粪、乘、卉、苦、篇、式
①指名对比读
,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
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7
196
②指名领读。
③开火车读,边读边组词。
(3)指导书写生字。
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用钢笔练习书写生字,要求尽力做到规范、
端正、整洁。
(4)多媒体出示词语: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
意思读出来。
种类
破裂 和弄 四散纷飞 光影零乱
飘游 扇子 或者 渡过天河
飘过大海
①指名读。师生评价。
②开火车读。
③齐读。
(5)理解词语
光影零乱 四散纷飞 和弄 飘游
(6)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哪位同学来说说看?)(学生自愿回答)
提示:先介绍吹泡泡的时间和地点,接着写怎样吹
泡泡及肥皂泡
的美丽和神奇,最后写喜欢吹肥皂泡。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首先
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
然后再读课文,去体会肥皂泡的美丽和神奇。
三、全文总结
大家看,在我们眼中普普通通的吹肥皂泡游戏,经过我们的手做,
8 196
嘴吹,眼看,还有用心去体味,吹出了我们美妙的情趣,吹出了我们
美妙的幻想。让我们伴 着音乐,把这篇课文再读一读吧。
【作业布置】
经过对课文初步的理解,我们也知道了课文的大概内容。现在老
师交给大家两个小任务:
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肥皂泡
吹 看 想
【教学反思】
《肥皂泡》不仅介绍了吹肥皂泡游戏的方法和过 程,还把吹肥皂
泡的美好心情写了出来。因此,学习本文除了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还
应体会作者 的情感和态度。为此,课前让孩子们回忆自己娱乐休闲的
游戏,创设一个快乐自由的情境,拉近了学生与 文本的距离,为更好
地理解课文奠定较好基础。
日记两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
2.过程与方法:试着独立阅读课文 ,能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
仔细观察的方法。学习体会和领悟简单的表达方法。
9 196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写日记的方法,了解写日记的好处,产
生写
日记的愿望和兴趣。试着写一则日记。
【教学重难点】
试着独立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的方法。
学习体会和领悟简单的表达方法。学习写日记的方法,了解写日记的
好处,产生写日记的愿望和兴趣。试着写一则日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
大家都听过闻名世界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坐在
鸡蛋上孵小鸡的故事,爱迪生小时侯就喜欢观察和思考
,长大后成为
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在我们身边,就有像爱迪生一样遇事好奇、喜欢
观察、善于思
考、乐于探究的同学。
2.《日记两则》就是一位喜欢观察的小朋友写的自己的亲眼所见
和亲
身经历,他和妈妈一起到乡下的外婆家去。在外婆家玩的时候,
看见母鸡孵化小鸡,产生了观察的欲望,
几天后,他又仔细地观察小
鸡出壳,并即时把看到、听到、想到的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看
到的《日记两则》。(板书课:日记两则。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探究初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
10 196
句子和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读通顺,读连贯。
2.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先读准字音,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语,
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字意、词义,互相交流找出形近字,组
词
辨析。
3.检查生字自学效果:出示生字,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
正确。其
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lú
shǎ ruò bō zhōng bāo kào shī
芦 傻 弱
拨 钟 剥 靠 湿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出示词语,指名读,要求声音响
亮,读
音正确。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其他
同学仔细听,读对了
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阳光明媚 观察 拨开 微弱 小鸡雏 春风送暖
注视
剥去 硬喙 湿漉漉
4.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指出书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重点指导:芦、傻、弱、拨、钟、剥、靠、湿的写法。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lú huā
shǎ zi wēi ruò bō k
11 196
āi
( ) ( ) ( )
( )
fēn zhōng bāo qù yī kào
gān
shī
( ) ( ) ( )
( )
2.比较形近字,组成词语。
芦( ) 弱( )
拨( ) 钟( )
护( ) 羽( )
波( ) 种( )
剥( ) 靠(
) 湿( )
录( ) 告( ) 显(
)
3.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好( ) ( )
壳( ) ( )
露( ) ( ) 似(
) ( )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看拼音,写词语。
芦花 傻子 微弱 拨开 分钟 剥去 依靠 干湿
2.比较形近字,组成词语。
芦(芦花) 弱(弱小) 拨(拨开)
钟(钟表)
护(保护) 羽(羽毛) 波(波纹 ) 种(种地)
剥(剥去) 靠(依靠) 湿(干湿)
录(录取) 告(告诉)
显(显示)
12 196
3.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好hǎo(很好)hào(好学) 壳ké(外壳)qiào(地壳)
露lù(露出)lòu(露头) 似sì(似乎)shì(似的)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文中词语,指名读、齐读。
2.自由读课文。
3.多媒体播放母鸡孵小鸡的视频资料。学生观看后谈发现和体会。
二、朗读课文,深入探究。
1.自由读第一则日记,根据提示进行思考,解决问题。
(1)反复读课文,用横线勾画出作者看见的句子,用波浪线勾画
出作者听见的句子,用虚线勾画出作
者想到的句子。
(2)小组交流,统一意见。
(3)教师小结,多媒体出示:这是一个阳光
明媚、春风送暖的日
子。我和妈妈一起到乡下外婆家去玩。一进门,我就看见墙角的草窝
里,一
只芦花母鸡一动不动地蹲在那儿。我好奇地问:“外婆,芦花母
鸡生病了吗?”外婆笑着说:“傻孩子,
芦花母鸡正在孵小鸡呢!再过
几天小鸡就要出壳了。”我真想亲眼看看小鸡是怎样出壳的。
2.再读第一则日记。小组讨论:“我”为什么要记下这件事?
(1)学生朗读讨论,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2)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
住重点词语“好
奇地问”“真想亲眼看看”,体会作者记下母鸡孵小鸡的事,是因为感
13
196
兴趣。
(3)教师小结:日记就是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真实地记下来。
3.自由读读第二则日记,小组交流:小鸡怎样出壳的?
(1)反复读课文,用横线勾画出作
者看见的句子,用波浪线勾画
出作者听见的句子,用虚线勾画出作者想到的句子。
(2)小组交流,统一意见。
(3)教师小结,多媒体出示:“嗒,嗒嗒……”我听到小鸡雏
在
蛋壳里啄壳的声音。声音很微弱。我轻轻拨开母鸡身下的羽毛,发现
有一个鸡蛋壳的上端已经
露出米粒大小的孔,从那个孔里能看见小鸡
雏用力啄壳的硬喙。“嗒,嗒……”几分钟过去了,那孔似乎
没有多大
变化。怎么回事呢?可能是小鸡出不来吧。我对外婆说:“让我帮它剥
去那个硬壳。”
外婆告诉我:“别碰它,它能出来。小鸡只有靠自己啄
破硬壳才能活。”原来是这样。我点点头,又悄悄
地注视着。过了一阵,
终于,从母鸡身下的蛋壳里艰难地钻出一个湿漉漉的小脑袋——小鸡
出世
了!
(4)全班讨论:小鸡出壳的过程。(小鸡雏在蛋壳里啄壳,鸡蛋
壳的上端露出米粒大小
的孔,小鸡雏在蛋壳里继续啄壳,过了一阵,
终于,从母鸡身下的蛋壳里艰难地钻出一个湿漉漉的小脑袋
——小鸡
出世了。)
(5)讨论:作者是怎样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看、听、想)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互相交流自己学了课文后最大的收获:
读了第一则日记了解了“我”到外
婆家玩,看见母鸡孵小鸡,想亲眼
14 196
看见小鸡是怎样出生的。
读了第二则日记了解了“我”观察到的小鸡
出壳的过程。
5.教师小结:小鸡出壳这么一件小
事原来那么有趣!读了作者的
日记,我们仿佛听见了小鸡“嗒嗒”的啄壳的声音。仿佛看见了蛋壳
孔里小鸡那尖尖的嘴、刚出壳的湿漉漉的小鸡脑袋……小作者用他的
笔,把他亲眼看见的、亲耳听见的
和想到的写了出来。在阅读中让我
们增长了知识。
三、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1.浏览课文,小组交流:日记与前面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地
方?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评议或进行补充。
3.教师评议并小结:日记没有题
目;在文章的第一行写事情发生
的日期、星期和天气情况;内容是当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或自己的新发现。
四、深入探究,积累实践。
写一则日记,尝试写日记的快乐,然后评一评,看谁写得好!
五、课堂作业新设计
1.照样子写出你积累的描写天气的词语。
阳光明媚 春风送暖: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观察( ) 注视( ) 似乎(
) 出世( )
3.按要求完成练习。
15 196
“嗒,嗒嗒……”我听到小鸡雏在蛋壳里啄壳的声音。声音很微
弱。我轻轻拨开母鸡身下的羽毛
,发现有一个鸡蛋壳的上端已经露出
米粒大小的孔,从那个孔里能看见小鸡雏用力啄壳的硬喙。“嗒,嗒
……”
几分钟过去了,那孔似乎没有多大变化。怎么回事呢?可能是小鸡出
不来吧。我对外婆说
让我帮它剥去那个硬壳 外婆告诉我 别碰它
它能出来 小鸡只有靠自己啄破硬壳才能活
原来是这样。我点点头,
又悄悄地注视着。过了一阵儿,终于,从母鸡身下的蛋壳里艰难地钻
出
一个湿漉漉的小脑袋——小鸡出世了!
(1)用横线画出作者看到的。
(2)用波浪线画出作者听到的。
(3)用虚线画出做着想到的。
(4)给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4.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亲身经历。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照样子写出你积累的描写天气的词语。
阳光明媚
春风送暖
风和日丽 秋高气爽 万里无云 碧空如洗 天寒地冻 云开雾
散
秋高气爽
风轻云净 云开雾散 碧空万里 阴雨绵绵 春暖花开 阳光普
16
196
照 北风呼啸
大雪纷飞 晴空万里 倾盆大雨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骄阳似
火 雷电交加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观察(观看)
注视(凝视) 似乎(好像) 出世(出生)
3.“嗒,嗒嗒……”我听到小鸡雏在蛋壳里啄壳的声
音。声音很
微弱。我轻轻拨开母鸡身下的羽毛,发现有一个鸡蛋壳的上端已经露
出米粒大小的孔
,从那个孔里能看见小鸡雏用力啄壳的硬喙。“嗒,
嗒……”几分钟过去了,那孔似乎没有多大变化。怎
么回事呢?可能
是小鸡出不来吧。我对外婆说:“让我帮它剥去那个硬壳。”外婆告诉
我:“别
碰它,它能出来。小鸡只有靠自己啄破硬壳才能活。”原来是
这样。我点点头,又悄悄地注视着。过了一
阵儿,终于,从母鸡身下
的蛋壳里艰难地钻出一个湿漉漉的小脑袋——小鸡出世了!
4.
2015年10月3日 星期六 天气:晴
国庆节放假了,爸爸妈妈到朋友家去了,
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
我打开课外书看了一会儿,觉得累了,于是,我放下课外书,我想妈
妈每
天为了家务活忙得团团转,我应该帮妈妈干点家务活,就帮妈妈
扫地吧。
我拿来扫帚,认认真
真地扫起来,可是,纸片好像和我捉迷藏一
样,我往东扫,它往西跑;我往西扫,它却躲进了茶几底下,
怎么也
不肯出来。弄得我满头大汗,我想大概是我太用力的原因吧!然后,
我轻轻地扫,纸片果
然乖乖地进入了垃圾桶里,我脸上露出得意地笑
17 196
容。 我坐在沙发上自豪地欣赏着我的劳动成果。爸爸妈妈回来了,看
见了井然有序、焕然一新的家,夸我
长大了。听了爸爸妈妈的表扬,
我高兴地笑了,以后我还要帮父母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设计】
内容:看、听、想
日记两则
当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或
自己的新发现
格式:日期、天气
【教学反思】
《日记两则》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应用文——日记体习作范
文。阅
读课文能使学生受到启发,自觉地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
的心去感悟生活,主
动地用自己的笔去记录生活,使他们把记录生活
的冲动化为自己的行动。
第一:本课生字较多
,并且不少生字笔画较多,结构复杂,在教
学中我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我采用了指名读、领读
、齐读
等形式,指导学生能读准字音。然后通过组词、扩词、理解词语等方
式让学生加深记忆。
在指导书写时,对于一些复杂的字通过示范,帮
助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强
化记忆。
18 196
第二:在阅读理解环节中,启发学生反复读课文
,用横线勾画出
作者看见的句子,用波浪线勾画出作者听见的句子,用虚线勾画出作
者想到的句
子。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看、听、想从多角度观
察事物的。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
事物的能力。
第三:指导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对比
中发现日记与前
面学习的课文的不同的地方。了解日记的格式:日记
没有题目;在文章的第一行与事情发生的日期、星期
、天气情况;内
容是当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或自己的新发现。学会用正确的格式来写日
记。 第四:要求学生写一则日记,尝试写日记的快乐,然后评一评,
看谁写得好!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
存在的问题:由于时间把握不好,学生日记没有写完,只能留作
课外作业。
今后
改进的方案: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
要把朗读教学落到实处,采用自由读、指名
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尤其是课文中的一些难句、长句,教师可以适
当范读,帮助学生克服难关。尤其应注意的是帮助学生改正加字、减
字的缺点。
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19 19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
己
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学习
能理解
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绘的情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有感情
地朗读、背诵诗句,体会诗人思
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
所描述的情境。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
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老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
人们愁思
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
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板书课题《夜书所见》,学
20 196
生齐读课题两遍。
4.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你知道这首诗
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
下写下这首诗的呢?(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
流,老师
可适当进行补充。)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学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
呢?
A.“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
B.“所见”呢?(所看到的)。
C.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
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多媒体出示古诗:
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
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
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
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
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2.老师:
刚才看见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感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
学好这首诗。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
么?
3.学生汇报。(老师随机板书: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寒声)
4.刚才所画的这些词语有没有读懂的呀?
21 196
学生
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帮助解决。(结合注释解词,并教会学
生看注释解释词语。)(理解“促织”时,
出示图片,了解蟋蟀。)
5.学习生字(萧xiāo、梧wú、促cù)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2)找出难记的字,互相交流,学习识记方法。(学生自由讲识
字方法)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仿写词语。
6.生字能读好了,现在老师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
古诗读好。(课件出示全诗)
7.现在让我们先听一听录音朗读。同学们听得真认真!那么,谁
能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自由读,齐读。)
三、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1.赏析第一、二行诗。
(1)下面我们来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
结合注释解词。
(4)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
(因为他身在异乡) (5)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
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
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
是这个独自在外地做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
br> 22 196
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 <
br>(6)我们班有外地的孩子,当你们当离开家乡来到这里读书,你
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呀?请你
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7)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对呀,看
到这样
的秋景,很容易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什么呀?(板
书:动客情)
(8)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
指名读,齐读。
(
9)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人,读出了他的寂寞,读出了他的思乡
之情。谁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2.赏析第三、四行诗。
(1)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呢?现
在我们来学习后面两行诗。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插图、注释来
想一想。
(2)女同学读,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
(3)读到这里,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
①学生提出疑问,师生一起解决。
②老师也可提出疑问:在这里想问一问:“知”字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你想一想,诗人是在
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
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不能)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
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
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猜想孩子还能在玩些什么呢?
23 196
(4)老师:是的,他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的时候,
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
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板书:思乡之
情)
(5)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
年,他那孤独
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吗?
①指名说:生可能会直译诗句,这时师可引导:你是按照每个字
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通顺吗?怎样才
能说得通顺呢?有时候在把古
诗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调换词语、诗句的顺序。所
以可以将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顺序调换一下。
②谁来根据老师刚才的提示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6)指名读诗,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四、游戏练习,加深理解。
1.刚
才同学们对诗的大意基本弄懂了,那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吧!
游戏的规则是:我说诗句的意思,你们来猜相
应的诗句,好吗?
2.这个游戏好玩吗?你们同桌来试试你说我猜。
五、深入朗读,感悟诗情。
1.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
感情,读出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认真地听一
听。老师配乐范读。
2.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自由读)
3.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配乐,指名读)
24 196
4.你认为他读得怎样?学生互相评价。
5.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
(男女赛读)
6.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被你们那深深的乡愁打动了!
六、拓展延伸,质疑问难。 1.在秋天的夜晚,周围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于是就写下《夜
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
篇。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
诗呢?(指名读或背)
2.小结: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
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
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3.课文学到这里,你们还有没有不懂的呢?
【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3.把古诗的意思和感情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夜书所见 听:寒声 思乡之情
感:动客情
【教学反思】
《夜书所见》是一首描写客游在外的诗人因秋风落叶,倍感孤独
25 196
郁闷,加倍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
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 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本诗景象鲜明,
反衬出游客的孤寂失落之情及深深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思想 感情。这份
浓郁的思乡之情让本诗读来带着长长的惆怅,但又不失亲切感。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 ,我认为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
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节课我坚持以读为主,在读中 感悟,读
中悟情,以读促思,将“读”贯穿到整节课堂中去。充分尊重学生的
个性化朗读感受, 在读的基础上,通过图文结合、启发想象、练习说
话、读背诗文等,大大增强了课堂上的学习乐趣,激发 了学生学习的
自主和积极性。
品词也是本节课的一大重点,如何抓住文中的重点字词来理解诗
文内容,我想法设法重现古诗中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将上下文联系起
来进行分析想象,使学生能 够感同身受并且理解诗人的苦闷之情。这
一环节不仅让学生感悟出了诗的内涵,更学会了阅读。
当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还有很多的不足:如在备课时只备
教材,对学生考虑的不够周到,导致课 堂气氛不够活跃。
通过这节课,我有几点想法:一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孩子进行学习
方法上的指 导是必要的。语文教学不光要传授孩子们语文知识,更要
让孩子们掌握如何去获取这些知识。二是在教学 前,教师必须对教材
充分钻研,正确把握教材内容,准确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巧妙地引
导学生 学习。
桑茶坑道中
26 19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生字词,学习借助注释理解
诗意。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会用自己的语言
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陶醉于田间风光之际,对于人与自
然之间和谐美的赞颂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
的情境。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陶醉于田间风光之际,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美的赞颂
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诗人杨万里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2.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
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
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一生力主抗金,与范
27 196
成大、陆游等
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
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
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
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
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
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
兴四大诗人”。
3.我们之前学过杨万里的哪些诗?请同学背诵。
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我们今天接着学习杨万里的另一首诗《桑茶坑道中》,板书课
题。
解题:桑茶坑:地名,在安徽省泾县。
题意:桑茶坑路上。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地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多媒体检查生字的认读。
28 196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4.指导书写。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仿写。教师指导。
眠:读mián,目字旁,左右结构,组词:睡眠、失眠。
5.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
再指读,齐读。
三、品读诗歌,了解诗意。
(一)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南宋诗人杨万里吟咏《桑茶
坑道中》的诗共有8篇,是到漳州赴
任途经安徽宁国县境所写。这是其中一篇。
此诗当作于宋
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杨万里六十六岁。当年朝
廷下令于江南诸郡行使铁钱会子,杨万里上书谏
阻,不奉诏,得罪宰
臣,因而改任赣州知州,杨万里未就职,并请求任祠禄官,获授秘阁
修撰、
提举万寿宫,于八月谢病自免,回归吉水。“自是不复出矣。”(《宋
史·杨万里传》)这首诗是杨万里
当年在安徽泾县桑茶坑路上所作。
(二)学习“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1.初读指导,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
提出不懂的地方。)
2.理解字义:
29 196
晴明:晴朗明和。
风日:风和日丽。
草满花堤(dī):此处倒装,即花草满堤。
3.诗意:雨后的
晴天,风和日丽,雨水蒸发得无影无踪。小溪的
河槽水流上涨,岸边丛生绿油油的野草,盛开着绚丽的野
花。
4.品读诗句,感悟情境。
(1)这句诗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满”
字用得好。这种情景用“满”字是合适的,常见的;而以
“满”字写堤上花儿草儿繁盛之状,原也不足为
奇,但“满”在这里
作为动词,仿佛青草有意识地去装点堤岸一般,这就生动有趣了。这
样的“
花堤”,正是放牛的好去处啊。
(2)这句诗展现的并不是大自然的死寂,而是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于风中摇曳,
大自然充满了生机的律“动”。
(三)学习“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初读指导,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
提出不懂的地方。)
2.理解字义:
童子:儿童;未成年的男子。
30 196
眠正着:睡梦正甜。
柳阴:柳下的阴影。诗文中多以柳阴为游憩佳处。 3.诗意:一个牧童躺在柳荫下,睡梦正甜。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
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
4.品读诗句,体会诗意。
(1)这句诗中牧童和牛儿分别在做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牧童在安然静止睡眠,牛儿得以自由自在地吃草,悠然地动着。
这样一静一动,和谐自然。这里把牧牛童子和牛的神态写活了,
富有生活气息。
四、再读诗歌,感情升华。
1.集体有韵律的朗读诗歌,概括全诗的意境。
学生试着回答,教师引导。
教师总结:此诗写的是桑茶道中所见的儿童牧牛情景,展现了夏
日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
2.全诗以动静结合描绘的儿童牧牛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因为作者陶醉于田间风光,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美
的赞颂之情。
3.集体诵读诗歌。
【作业布置】。
搜集另外七首《桑茶坑道中》诗歌,品读感悟。
瀑布
31 19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可文中的生字,理解“瀑布、景象、比喻、
衬着、仰望”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
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理解重点
诗句表达的意思。理解诗中的比喻
句,了解诗句所描绘瀑布的声音、色彩、形状。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
br>比喻生动地描写景物的。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有感情
的朗读、背诵课文,积累优美
词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瀑布景色的壮丽,获
得美的熏陶,体会
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
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的河山,受到美的感染。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诗中的比喻句,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
同观
察点听到瀑布的不同声音和看到瀑布的不同景象,把看到和听到
的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背诵课文。在读中培养语
感,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
然、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可文中的生字,理解“瀑布、景象、比喻、衬着、仰望”
32 196
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
意读出诗歌的节
奏、韵律,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解题、读文,理清写作顺序,
提出不懂问
题。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瀑布是一种很美妙的自然
景观,相信很多同学都亲
眼见到过瀑布,有的同学可能是在电视或其他画面上见过。说一说,
在
你的印象里瀑布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2.教师评议并小结,多媒体播放我国著名瀑布的录像,让学生深
入感知瀑布的形象。
3.瀑布是从高山陡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远看
好像挂着的白布,瀑布一泻千里,气
势磅礴,非常壮观,非常美丽。
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赞美瀑布的诗篇。(鼓励学生交流描<
br>写瀑布的古诗)引导学生齐背《望庐山瀑布》。
4.导入课题:《望庐山瀑布》是李白笔下的瀑
布,今天这节课我
们要学习的《瀑布》这首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
作品。那
么,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又是怎样一幅画卷呢?
5.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6.鼓励学生说说“瀑”这个字怎么写?是什么结构?(“瀑”字
33 196
是左右结构,它的右下部分不是水,而是像一朵溅起的水花。)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1.简介作者: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
,
著名作家、教育家。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
《城中》、《未
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主要散
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
》,《小记十篇》等。叶圣
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鲁迅说,叶圣
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
2.谈话过渡:这么有名望的作家的
小诗,想不想自己把课文读一
读。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在小组里读一读。
3.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词,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小组学习,互相帮助,学会生字。(学生小组学习生字)
(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小组交流。
5.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瀑pù、叠dié、般bān、喻yù、衬chèn、仰yǎng、伟wěi、
尘chén
(2)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好结构复杂的字。
34 196
(4)检查学生读写情况并随机纠正问题。
6.检查对课文的理解。
(1)小组代表回答: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按什么顺序来<
br>写的?(瀑布的声音、颜色、形状。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描写
的。)
(2)教师评议并小结。
7.指名朗读课文。(多人)
三、教师小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理解诗
中的比喻句,了解
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生动地描写景物的。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3.引导学生
了解诗句所描绘瀑布的声音、色彩、形状,感受瀑布
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
河无比热爱的思
想感情。
4.帮助学生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5.通
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瀑布景色的壮丽,获得美的熏陶,体会
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
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
秀丽的河山,受到美的感染。
【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
35 196
1.指名朗读课文。
2.教师范读。
3.欣赏配乐诗朗诵。思考:课文主要是写得什么?(课文主要是
写瀑布的美景。)
4.谈话过渡:(多媒体滚动播放瀑布景观,教师随机介绍)在我
们祖国辽阔的大地上有许多世界闻名的
瀑布,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
浙江的雁荡山瀑布,江西的庐山瀑布,还有黄河流域上的人造瀑布等
等。这些瀑布都是以雄伟奇丽、气象万千的姿态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
下面,我们就随着作者去领略一
下瀑布的壮丽景色吧!
二、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一)学习第一节。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鼓励小组交流:
(1)课文的第一节写了瀑布的什么?(声)
(2)作者在听到瀑布的声音时看见瀑布没有?(没有)
(3)作者听到瀑布的声音时,他在在哪儿?(山的背面)
(4)你认为瀑布的声音到底是怎样的呢?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诗人未见瀑布,先闻其声。瀑布的声音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小节。
4.引导交流,启发学生从瀑布的声音体会瀑布的气势雄伟。
(1)多媒体播放瀑布的声音。(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听到的
声音。)
36
196
(2)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瀑布的声音的?(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
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3)“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①什么是“叠叠的浪”?(叠
叠就是一层又一层,前浪未平,后
浪又紧跟着涌上来,后浪推前浪。)
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课件播放有关声
音。)
(4)“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①什么是“阵阵的风”?(阵阵就是一阵又一阵,阵阵的
风就是
一阵风连着一阵风,连续不断。)
②“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课件播放有关声
音。)
(5)鼓励学生交流:从瀑布的声音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瀑布的
气势雄伟)
5.在
这一小节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把瀑布的声
音比作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和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突出瀑布声音响亮,气势雄伟;把抽象的声音形象化,使人觉得生
动
、真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激动,对瀑布的喜爱和
赞美。)
6.指导朗读。
(1)怎样读好这一小节?(我们在读这一节时要把瀑布雄伟的气
势读出来,读出作者对瀑布的
喜爱和赞美之情。)
37 196
(2)指名朗读,教师评议并小结:
指导朗读:“涌”字要读出浪
涛的气势。“吹”字要读得轻柔,仿佛在倾听瀑布在山谷里的回荡之音。
(3)教师范读。
(4)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7.谈话过渡:这如浪涌上岸滩
、如风吹过松林的瀑布声,吸引着
我们急切地向瀑布走去,走啊,走啊,山路忽然一转……
(二)学习第二节。
1.指名的第二小节,全班齐读。
2.小组交流:
(1)从“忽然一转”这几个字中,你能想到作者刚才是在瀑布的
哪一面听到声音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
么?(从背面听声音大,现在
转到正面声音就更大了,感受到瀑布的声势巨大,一定雄伟壮观。) (2)“啊”字该怎么读呢?为什么这么读,或从他的读中你听出
了什么?(用惊讶的语气来大声朗
读。读出作者的惊喜。)
(3)瀑布的样子像什么?(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4)这一节介绍了瀑布的什么特点?(颜色)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我
们在读这一节时,要
用赞美、欣赏的语气来读。“啊”字要读出刚看到瀑布是惊喜的语气。
“望
见了”要把望见瀑布的激动心情读出来。
4.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5.深入体会: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是
一种怎样的景象?(“千丈”说明山高而陡,瀑布壮
观。“白银”是瀑
38 196
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光的样子。)
6.假如现在你们的脚下就是青山,你们站在瀑布对面看瀑布。你
们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赞美起
来,你可能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朗
诵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在这一小节中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瀑布的样子的?(用比喻的写
法,把瀑布比作白银。) <
br>8.多媒体展示瀑布,教师小结:作者描绘瀑布的声音,连用了两
个表示打比方的句子:“好像叠
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
松林”;在描写从远处看到的瀑布的样子时,又把瀑布比成了“一
道白
银”。打比方,是这首诗表达方法的一个主要特点。
9.谈话过渡:来到瀑布的脚下,作者眼中的瀑布又像什么呢?
(三)学习第三节。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三小节。
2.小组交流站在瀑布脚下作者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站
在
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
如烟,如雾,如尘。 )
3.小组交流:
(1)“仰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仰望”?(“仰望”是从低处
抬头向高处看。因为作者来到了瀑布近前,所以要仰望。)
(2)为什么把瀑布比成“珍珠的屏”?(
从全貌看,瀑布像一座
屏风;从细节看,组成瀑布的水珠形似珍珠;颜色光泽与珍珠相似,
晶莹
透明。)
39 196
(3)为什么说被风吹过的瀑布如烟、如雾、如
尘?(因为被风吹
过的瀑布溅起一阵阵水雾,轻柔飘逸,白茫茫一片,朦朦胧胧,弥漫
如烟、如
雾、如尘,纷纷扬扬的落下。)
4.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播放瀑布视频,教师小结:瀑布从千丈青山直泻而下,被风一吹,溅起许多的小水珠,那些
轻飘飘的,纷纷扬起,像烟;那
些密集一些的,迷迷蒙蒙的像雾;那
些细小飞散落下的像尘。这样美丽的景象,如人间仙境。你此时的心
情如何呢?(陶醉)作者的心情呢?(陶醉)
5.为什么作者写到的瀑布的样子,两个小节会
不一样呢?(因为
作者所处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瀑布的样子不同)
6.
教师小结:远望瀑布,瀑布好像一道白银。写出了瀑布的色彩
美。走到近处,仰望瀑布又像珍珠做的屏风
。一阵风吹过,水珠像烟
一样轻飘,像雾一样白茫茫,像尘一样纷纷扬扬。写出了瀑布的形态
美
。
7.指名朗读二三小结。
三、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瀑布的?(由远到近)
2.作者从瀑布的哪些方面来进行描写?(
声、形、色三个方面)
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雄伟壮丽)
3.教师小结:还没有看见瀑布
,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然后远远
的看到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一座珍珠的屏,不但叶圣<
br>陶老爷爷被这美景陶醉,我们也被陶醉了,让我们带着陶醉的情感一
40 196
起读读小诗,能背诵的可以不看书。
4.播放瀑布动漫视频,学生欣赏画面,聆听朗读。
5.配乐读全诗,再次感受瀑布的壮丽奇
异的景象。(学生自由朗
读,指名多名学生朗读,全班齐读。)
6.播放世界著名瀑布视频,学生自由欣赏。
【作业布置】(可选择完成)。
1.背诵诗歌。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
3.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处自己喜爱的家乡美景。
4.搜集写瀑布的词语、句子、古诗、文章,准备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声:浪涌、风吹 远 雄
瀑布 色:一道白银
伟
形:珍珠的屏 壮
烟、雾、尘 近 丽
家乡的红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运用学过的方法
,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
观地书写生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
41 196
红橘有哪些可爱之处;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
开想象,写一写。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
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组织学生研读、感悟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
子的形象生动,了解家乡红橘的
可爱。
【教学难点】
学着本文的写作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
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
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之处;仔细观察一种自己
喜欢的水果,抓住
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
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42 196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家乡
有哪些水果呢?(苹果、鸭梨、葡萄、杏
子、金丝小枣、冬枣……)你最喜欢哪些水果?(金丝小枣味美
,营
养丰富,所以去喜欢金丝小枣。)
2.启发交流:同学们,你们见过红橘吗?吃过红橘吗
?你对红橘
有哪些了解?(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3.出示水果红橘,教师谈话:孩子们,这
是什么?(红橘)看到
它,你想说些什么呢?(红橘的颜色鲜艳、形状可爱、味道鲜美……)
4.教师小结导入课题:红橘的颜色鲜艳、形状可爱、味道鲜美,
的确很讨人喜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
篇介绍家乡红橘的文章(板书
课文题目:家乡的红橘 学生齐读课题)。
5.水果的品种非
常繁多,作者偏偏抓住家乡的红橘进行描写,红
橘肯定有它的独特之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作者
眼中的红橘。
二、自读课文,探究初成。
(一)自读课文,解字词:
1.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连贯,把课
文读正确,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生字、词读音。
(1)出示生词卡片开火车认读、教师及时纠错,抽生读,小组比
赛读、齐读。
43 196
考kǎo 验yàn 竞jìng 争zhēng 骨gǔ
妆zhuāng 瓣
bàn 朴pǔ 素sù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醒学生读
准字音,把词语读准确,
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读准后鼻音(竞jìnɡ),前鼻音(瓣bàn),<
br>平舌音(素sù),翘舌音(状zhuàng)多音字(骨),形近字(辩、
辨、辫、瓣)(竟、
竞)
4.家乡的红橘可真惹人喜爱呀!为了表现红橘的可爱,课文中哪
些好词佳句立下了大功
?快把它找出来欣赏吧!
(1)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表现红橘可爱的词语。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多媒体出示:
考验、竞相开放、花骨朵、形状、花瓣、朴素
(3)指名读,指名领读。
(4)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浏览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自然段,学生自读,教
师巡视。
2.小组交流: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第一自然段:我的家乡在长江边上,那里有成片的橘园。
第二自然段:春天来了,经受了风霜考验的橘子树更加茂盛。
第三自然段:到了四五月,橘子花开了,那阵阵香气扑面而来,
会使你醉倒。
44
196
第四自然段:秋天,橘子树结出了肥实的青色果子。
第五自然段: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
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赞美家乡的红橘。
三、指导书写,生字练习。
1.鼓励学生用自己了解的方法说说识记本课生字的技巧,其他同
学可以补充,也可以说出不同的意见。
2.指名几个学生到黑板书写。师生评议。
3.教师重点指导“骨”字的写法,请生观察写“骨”字时应注意
什么?(骨字的第四、第五画是点、横
钩。)
4.教师范写“骨”字。学生书空3遍。
5.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利用投影展示学生书写,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书写中不规范的
地方,表扬书写好的同学。
【作业布置】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之处;仔细观察一种自
己喜欢的水
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
2.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
感。
45
196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分小组赛读、齐读。
2.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
二、品读欣赏,质疑深探。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出示第一自然段:我的家乡在长江边上,那里有成片的
橘园。
2.全班齐读,指名回答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家乡成片的
红橘生长在长江边。) 3.过渡:作者家乡的红橘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课文又是从哪些方
面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请自读课
文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也可
以小组交流。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标出作者描写橘子树叶子可爱的词语。
2.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小结
:春天来了,经受了风霜考验的橘子
树更加茂盛,那四季常青的叶片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着绿油油的光。
3.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茂盛、四季常青。
(茂盛指植物生长得好,枝叶
繁茂,亦用以形容事业兴旺或德行卓著。
四季常青形容花草树木每个季节都生长的青翠碧绿的意思。)
4.小组交流:经过风霜考验是什么意思?(经过风吹霜打)。从
中体会到什么?(橘树叶经过
风吹霜打后更加茂盛,它是多么坚强啊!)
46 196
5.指导朗读:抽生读,师生点评,齐读,鼓励学生试着背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交流:这部分课文从哪个方面地方<
br>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主要写橘子花的可爱)
2.学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
些方面写橘子花的
可爱?勾画表现橘子花可爱的词语。
3.学生会保护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小
结:到了四五月,各种花竞
相开放,争奇斗艳,而橘子树却不声不响地长出米粒大小的花骨朵。
花骨朵绽放开来,形状像茉莉,一瓣一瓣的,有指甲那样大,小巧、
洁白、清新、朴素,一簇簇藏在枝叶
间,星星点点的,不大起眼。但
当你走近,那阵阵香气扑面而来,会使你醉倒。
4.鼓励学生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竞相开放、争奇斗
艳、星星点点。(竞相开放含意:竞,攀比,争先;
相,互相。本意是
形容植物的花开放的过程,一朵朵,一簇簇地,争着抢着绽放自己的
姿彩,生
怕自己落在别的花后面。后来这个词语被用来形容人类活动
中的一些行为,多指那些有意义的,符合潮流
的,受群众欢迎和支持
的各种活动,积极踊跃开展的情形。争奇斗艳的意思,奇:奇异;艳:
色
彩鲜艳。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星星点点形容多而分散;形容
少许或细碎。)
5.小组交
流:红橘的花骨朵有什么特点?勾画出写花骨朵特点的
词。(米粒大小、洁白、形状像茉莉、一簇簇、指
甲那样大、香气。)
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写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香味)
47
196
6.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花儿竞相开放,花香醉人的情景,读出
陶醉
其中的感情。
7.练习背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四自
然段。交流:这部分课文从哪个方面地方
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主要写橘树青色的果子。)
2.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橘子花的
可爱?勾画表现橘子花可爱的词语。
3.学生会保护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小结:秋天,橘子树结出了肥
实的青色果子,一串串压弯了
树枝,谁见了谁爱,但这时的果子吃起
来又酸又涩。
4.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
词语:肥实。(肥实指果
实等又大又饱满,多形容果实鲜美多汁。)
5.指导朗读:齐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果实缀满枝头的情形。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小组交流:
(1)到了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成熟的果子又有哪些可爱之
处呢?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成熟的红橘的呢?请生自读第5段。
3.小组讨论、代表汇报,教师点拨:
(1)颜色: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金黄色的瓤。
48 196
(2)形状: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
(3)味道:掰一瓣放入嘴里轻轻一咬,满嘴都是甜甜的汁。
(4)感受:使人感到舒畅极了。
(5)其他:它们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有的四五
个抱成
团……沉甸甸的,把枝条儿越压越弯。
4.多媒体出示句子:它们有的两个一排,有的
三个一束,有的四
五个抱成团……(学生品读句子,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
说话
。)
5.教师小结:作者观察细,从颜色、大小、数量、味道写了果实
的可爱。想象美妙,用
了“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出
了自己的想象。表现了橘园的丰收景象。
6.指
导背诵:有感情地朗读并把它背下来,体会作者对家乡红橘
的喜爱之情。(学生自由背、指名背、教师引
背、学生齐背。)
三、理清顺序,总结全文
1.小组交流: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家乡的红橘的?找出表示顺
序的词。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春天来了、
到了四五月、秋天、十一月左右。)
(2)课文是按红橘生长的时间顺序写的
,先写叶,再写花,最后
写果实由青变红。(春天来了,那四季常青的叶片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着
绿油油的光。到了四五月,橘子树却不声不响地长出米粒大小的花骨
49 196
朵。秋天,橘子树结出了肥实的青色果子。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
3.
教师总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家乡红橘的生长变化,还特别
注意认真观察了红橘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
特点。家乡的红橘每一阶
段都有它的可爱之处,无论是橘树叶、橘子花,还是橘树的果实,都
让
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可爱。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
顺序观察一件事物的写作方法,把自己
的文章写得更有条理。
4.鼓励学生朗读全文,试着背诵。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
br>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思考它有哪些特点(颜色、形状、味
道等)。选择相同水果的同学分为
一组,讨论它的可爱之处,相互补充
介绍,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下来。
【板书设计】
春天橘叶:茂盛、四季常青、闪着绿油油的光
家
四五月橘子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星星点点、阵阵香
气
乡
秋天青色果实:肥实、一串串压弯了树枝、又酸又涩
的
颜色: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金黄
色的瓤。
红
形状: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
的小灯笼。
橘 十一月果子成熟了
味道:放入嘴里轻轻一咬,满嘴都
50 196
是甜甜的汁。
感受:使人感到舒畅极了。
荷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
能力: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
范、端正、整洁,结合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
中词语。欣赏并积
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能联系全文,感受荷
花从选藕到开花的生命历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在跳跃的意象中展
现的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能联系全文,感受荷花从选藕到开花
的生命历程,体会文章在跳跃的意象中展现的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思
考。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
51 196
洁,结合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欣赏并积累文中的优美
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在跳跃的意象中展现的作者对生活的
热爱与思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
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赞美荷花的诗文数
不胜数,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
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
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板书课题:《荷花》齐读课题。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
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褐hè 缝féng 担dān 倾qīng 泻xiè 沾zhān
蒸zh
ēng 肉ròu
①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
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②指名领读。
③开火车读。
52 196
④齐读。
(2)多媒体出示词语: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
意思读出来。
黄褐
浓密 晨曦 掩蔽 絮语 倾侧 铺路 流泻
顿时 春笋 蒸肉 茁壮
两担水 拔地而起
①指名读,师生评价。
②再指名读。
③指名领读。
④齐读。
(3)理解词语:
①提示朗读带有“坼裂”“花蕊”“流泻”等词语的句子。
②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坼裂:裂开。
花蕊:花的雄蕊与雌蕊的统称。
流泻:迅速地流出、射出、跑过。
(4)认读生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仿写。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采用指名读、分组读、开火车读、范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三、教师小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说说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我知道汪曾祺眼中的
荷花早开放、晚收朵的特点。)
53 196
【作业布置】。
1.朗读全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能联系全文,感受荷花从选藕到开
花的生命历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在跳跃的意象中展现的作者对生活的
热爱与思考。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分段合作朗读。
3.教师范读。
二、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一)学习第一段。
多媒体出示第1段:
1.同学们阅读,思考从第1段我们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
第1段告诉我们我家每年都种荷花。
3.第1段开门见山引出“主人公”——荷花,那么我家的荷花又
有什么不同?
54 196
我家的荷花种在缸里。
(二)学习第2—3段。
1.同学们仔细阅读2、3段,总结出段意。
第2段:我家如何在缸里种植荷花。
第3段:荷花的生长过程。
2.再次阅读第2段,小组合作,说出荷花种植过程里的种植步骤。
小组汇报:选藕——铺马粪——盘藕秧子——倒河泥——晒河泥
——倒两担水。
3.第2段中表示种藕动作的词语有什么?
种藕动作的词语有:铺、盘、倒。
4.第2自然段通过写种藕的方法可以看出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荷花的熟悉程度,从侧面写出了作者对荷花
的喜爱。
5.荷花生长过程是什么?
冒出小荷叶——冒出花骨朵——荷花开——露出小莲蓬——花蕊
盛开
6.如何理解第3段最后一句“我开了”?
“我开了”,这是一句再简单明白不过的大白话,可用在这里,使
前面的文字一下子活了起来。
7.文章第3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荷花盛开?表达了什么?
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荷花盛开后我的欣喜与自豪。
(三)学习第4—6段。
55 196
1.阅读第4、5、6段,总结段意。
第4自然段,写荷花开花的特点。
第5自然段,写雨中的荷叶。
第6自然段,表达作者的疑问:为什么荷叶不沾水呢?
2.荷花开花有什么特点?
荷花到了晚上要收朵,轻轻地合 成一个大骨朵。第二天一早,又
放开。
3.阅读雨中的荷叶,你觉得哪些词用的好?你有什么感受?
“水银似的摇晃”“倾倒”“流
泻”,这些词使雨中的荷叶呈现出了
一种动态美,让我充满了无限喜爱。
4.第6段,作者问而不答,这样写好吗?
作者问而不答,给我们对于荷叶留下了无限的思考
与探究,更能
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对荷花的喜爱。
(四)学习第7、8、9段。
集体阅读,认真思考。
1.第7段写了什么?
荷叶的作用。
2.再次阅读第8、9段,说说写了什么?
这两段写了冬天来了,荷叶枯了。
三、品读课文,感情升华。
1.全班集体阅读文章。品读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带着感情阅读。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56 196
荷花种植、生长、开花、枯萎的过程。
3.作者在写作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作者
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荷花的
生长,通过荷花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分段合作阅读。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温庭筠《莲花》
【作业布置】。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我家种荷花
种植过程
荷花 荷花 生长过程
思考人生
荷花特点 热爱生活
雨中荷叶和作用
荷花枯了
【教学反思】
回顾《荷花》这堂课的教学,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
学过程
,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
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情景,营造民主、平等、开放的氛围空间,
57 196
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必要的引导—
—让学生开展合作学
习,通过讨论,把各自在独立探究中的发现进行
交流,从而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动地学。然后,组织学
生之间的交
流汇报,学生在悉心倾听中发现见解的异同,比如让学生谈谈思考问
题、带感情阅读
等。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使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从课堂总体效果来看,这节课还是能达到预期目标
,但从中也折
射出了一些问题,今后在学生创新思维及好词佳句的积累上,还需更
加重视。
可爱的大熊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运用掌握的识字方法,学
会课文中的生字,能正
确、工整地书写生字及所组成的词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理解课文
内容
,了解大熊猫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食物及进食特点,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所喜
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熊
猫贪吃好喝的生
活习性,产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找出描写大熊猫
生活习性的重点句子并说出这样写的好处,同时照样
子描写出一种你
最喜爱的小动物。引导学生运用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阅读
方式反复朗
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熊猫的外貌
特征和贪吃好喝的
生活习性,感受大熊猫的可爱,产生对大熊猫的喜
58 196
爱之情。
通过感受大熊猫的可爱懂得该如何去关爱大熊猫、保护大熊
猫,进而关爱动物。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本课
后你对大熊猫的了解,
或者描述出一种你最喜爱的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
运用学
过的识字方法,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生字及所组成的词语。引导孩子从具体描写中体
会大熊猫的可爱。通
过感受大熊猫的可爱懂得该如何去关爱大熊猫、保护大熊猫,进而关
爱动物
。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运用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
写生字及所组成的词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
2.了解大熊猫的样子可爱。学习作者描写动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大熊猫图片及多媒体课件(大熊猫的生活片断:吃箭竹、喝水、
淘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的国宝有什么吗?(大
59 196
熊猫、扬子鳄、金丝猴、白鳍豚、中华鲟、娃娃鱼、褐马鸡、东北虎、
华南虎等。)
2.看图欣赏:多媒体课件展示上述国宝的图片,学生欣赏图片,
图片最后停留在大熊猫。
3.鼓励交流:大熊猫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可爱、漂亮)
4.总结导题:既然你们觉得大熊
猫很可爱,那我们去了解大熊猫
吧。板书:可爱的大熊猫。学生齐读课题。
5.简介大熊猫:
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的一种哺乳动物,体
色为黑白相间,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
嘟的身体,
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
可爱的动物之一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
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
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
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大熊猫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至2011年
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中国野生成年大熊猫现有1596
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
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
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野外大熊猫的寿
命为18~
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是中国特有品种,现存的主要栖息
地是中国四
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3.谈话过渡:大熊猫有很多可爱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通
过课文来了解它吧。
二、诵读课文,探究初成。
(一)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60 196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和读不通顺的
地方多读几遍,或请
教同桌。勾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卡片,师生评议,指名读,
开火车读,领读,齐读。
既jì 扯chě 克kè 闯chuǎng 迟chí 迅xùn 速s
ù <
br>(2)举手自由选择,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可
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扩词等方
法。)
(3)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特有 珍奇 胖胖 短短 滑滑 扯掉
箭竹 撕开 消
耗 千克 刨开
水洼 爪子 摆动 温和 邻居
青鹿 淘气 闯进 稳
重 迟钝 侵犯
敏捷 攀登 迅速
赠送 使者 毛茸茸 慢腾腾 胖乎乎 津
津有味
咕噜咕噜 和睦相处
逗人喜爱
①指名读,师生评议,纠正错误的读音。
②指名领读。
③全班齐读。自由举手选择,练习课文或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词
语的理解。
3.小组交流:读了课文,你了解了大熊猫有哪些可爱的地方。(外
61 196
貌、吃食、喝水、逗人喜爱的形象、迟缓有趣的动作、温和稳重的性
情等。)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多媒体出示文中的词语,学生自由举手说说自己觉得这几个
字
当中哪个最不容易写好?(重点指导:既、爪、闯等字)在写这几个
字时应该注意什么?(根
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加以适当指导)
2.学生自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根据学生书写情况教师评议并指出应该注意的地方。
(三)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点。 <
br>1.多媒体出示: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奇动物。它身子胖胖的,
尾巴短短的,皮毛滑滑的,头和
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它头上长
着一对毛茸茸的黑耳朵,还有两个圆圆的黑眼圈,可爱极了!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画出描写大熊猫样子的句子,再读一读。
(提醒学生读出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4.多媒体出示:
(1)这段话先描写大熊
猫的什么?(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奇动
物。)再描写大熊猫的什么?(大熊猫的外貌)
(2
)你从哪些词能体会到它的可爱?(胖胖、短短、滑滑、白、
黑、毛茸茸、圆圆、黑)你最喜欢大熊猫的
什么?(胖胖的身子;短
短的尾巴;滑滑的皮毛;白色的头和身子,黑色的四肢;毛茸茸的黑
耳
朵;圆圆的黑眼圈……)(黑白相间的外形,憨态可掬的神态。)
62 196
(3)教师评议并小结:大熊猫黑白两种颜色的勾勒,加上“胖胖
的”“短短的”“滑滑的”等
叠音词的运用,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大熊
猫外形的可爱。
5.指导朗读:读出大熊猫的可爱。
6.学生朗读,练习背诵。
7.自愿举手有感情地大声背诵(多人),师生评议,集体背诵。
三、仿说练习。
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生活当中肯定也见过不少可爱的动物,你
能
学着课文中描写大熊猫的方法来说说你喜欢的动物的样子吗?
2.小组交流进行说话练习,并互相评议,提出合理的建议。
3.小组推选代表参加全班说话比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熊猫贪吃好喝的
生活习性,产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3.通过感受大熊猫的可爱而懂得该如何去关爱大熊猫,保护大熊
猫,进而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
情感。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多媒体投影展示文中的生字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大熊猫样子的可爱。
3.安排学生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
63 196
二、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了解大熊猫其他可爱的地方。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吃箭竹、喝水、淘气)
3.小组同学选择组内同学普遍感兴
趣的部分深入交流。(勾画出
描写相应内容的词句;边读边想象大熊猫的生活习惯特点。)
4.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研读的内容。
5.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1)全班交流:大熊猫吃箭竹。
①课件播放大熊猫吃箭竹的画面或视频资料,学生观看,交流感
受。
②课件展示:大
熊猫最喜欢吃箭竹。箭竹,既脆又略带甜味。大
熊猫先把这些竹子咬断,再一根一根地扯掉竹枝,然后撕
开竹皮,左
一口,右一口,吃得津津有味。大熊猫的食量可大了,一天要消耗十
千克左右的箭竹
呢。
学生齐声朗读。
汇报交流一: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大熊猫最喜欢吃箭
竹。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句话是这段话的中心句。)是怎样围绕着句话
把内容写具体的?(大熊猫先把
这些竹子咬断,再一根一根地扯掉竹
枝,然后撕开竹皮,左一口,右一口,吃得津津有味。)
汇报交流二:把描写箭竹的句子读一读。(箭竹,既脆又略带甜味。)
汇报交流三:大熊猫是
怎样吃箭竹的呢?(大熊猫先把这些竹子
咬断,再一根一根地扯掉竹枝,然后撕开竹皮,左一口,右一口
,吃
64 196
得津津有味。)
汇报交流四:大熊猫吃箭竹
这段话主要对大熊猫吃箭竹时的哪些
方面进行了描写?(动作、神态)
汇报交流五:读出描写
大熊猫吃箭竹时动作、神态的词语。(动作:
咬断、扯掉、撕开。神态:津津有味。)
汇报交
流六: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津:口液;唾液;味:兴
趣。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津津有味:形容趣
味浓厚或有滋味的样
子。也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说得很尽兴。)谁来用上津津
有味
说个句子?(他津津有味地看着新买的书,连时间都忘了。)
汇报交流七:说一段话描述自己熟悉的小
动物吃食时的动作和神
态。(我先把搅拌好的玉米面倒进桶里一些,放进饲料盆里,只见一群
鸡
马上争先恐后地过来抢食,有的鸡叼着成块儿的玉米面往窝里跑,
其他小鸡都围上来去抢,几只尖尖的、
嫩黄的小鸡嘴,把那大块大块
儿的玉米面啄个粉碎。不一会儿,食物就被小鸡们吃光了。它们“叽
喳、叽喳”地叫着,好像还在向我要食物。)
汇报交流八:从哪里可以看出大熊猫的食量可大了?(一天要消
耗十千克左右的箭竹呢。) <
br>③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想象,想象大熊猫
贪吃的模样。读出大熊猫吃箭竹时
的可爱。
(2)全班交流:大熊猫喝水。
①课件播放大熊猫喝水的画面或视频资料,学生观看,交流感受。
②学生在课文中找到描写大熊猫喝水的内容自由朗读。
65 196
<
br>汇报交流一:这段话的中心句是哪句话?(大熊猫喝水的过程很
有意思。)是怎样围绕着句话把内
容写具体的?(一到小溪旁,它先用
爪子刨一个小水洼,然后就“咕噜咕噜”地喝起来。水洼里的水喝干
了又流满,流满了又被喝干。直到再也喝不下了,大熊猫才罢休。)
汇报交流二:大熊猫是怎
样喝水的呢?(一到小溪旁,它先用爪
子刨一个小水洼,然后就“咕噜咕噜”地喝起来。水洼里的水喝干
了
又流满,流满了又被喝干。直到再也喝不下了,大熊猫才罢休。)
汇报交流三:大熊猫喝水这段话主要对大熊猫喝水时的哪些方面
进行了描写?(动作、神态)
汇报交流四:读出描写大熊猫喝水时动作、神态的词语。(动作:
刨、喝、罢休。神态:咕噜咕
噜。)
汇报交流五:罢休是什么意思?(停下来不干了,放弃了,默认
了,不再采取行动了。
)谁来用上罢休说个句子?(他追到街头抓住那
孩子,然后就骑在他身上,直到孩子的妈妈赶来才罢休。
)
汇报交流六:说一段话描述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喝水时的动作和神
态。(……)
汇
报交流七:大熊猫喝足水后又去做什么了?(在河边躺上几个
钟头。躺够了,它才慢腾腾地爬起来,摆动
着胖乎乎的身子,找食去
了……)
③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想象,想象大
熊猫
喝水的模样。读出大熊猫喝水的可爱。(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课件:大熊
猫在小溪旁,边喝水
边听泉水的声音。)
66 196
(3)全班交流:大熊猫淘气。
①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大熊猫淘气的内容自由朗读。
汇报交流一:描写大型猫性情温顺的是哪
句话?(大熊猫与它的
邻居小熊猫、金丝猴、青鹿等都能和睦相处)
汇报交流二:作者是怎样
描写大熊猫淘气的?(它趁人们不在家
的时候,闯进去偷吃食物,还把勺子扔得远远的,把锅挂在树枝上
。)
汇报交流三:从对大熊猫淘气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从性格
上突出大熊猫的淘气与可
爱。连续使用的几个动词:“闯”、“偷吃”、“扔”、
“挂”,活脱脱地展现了一个淘气的大熊猫形象
。让人读来是既恼它,
又爱它。)
汇报交流四:从句子“大熊猫平时看起来稳重好静,似乎有
些迟
钝,但当敌人来侵犯时,它却能灵活敏捷地攀登上树,迅速逃跑。”中
你体会到什么?(看
似迟钝的大熊猫,遇到危险却非常敏捷。)
③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想象,想象大
熊猫
淘气时的模样。读出大熊猫温和淘气的可爱。(课件播放:大熊猫偷吃
食物的画面) 6.学习课文后,你对大熊猫又有什么印象?(大熊猫具有逗人喜
爱的形象、迟缓有趣的动作、温和
稳重的性情,它非常可爱。)
7.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大熊猫受到各国人民的喜
爱。(大熊猫具有逗人喜爱的形象、迟缓有趣的动作、温和稳重的性情,
它非常可爱。)
8.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7 196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多媒体出示:
课件一:大熊猫生活现状
人类不断的侵占大熊猫的自然领地,大熊猫不得不隐居到青藏高<
br>原东部的高山深谷之中。因为生态环境的破坏,大熊猫适应、繁殖和
抵抗疾病等能力日益下降,又
加上人为猎杀和捕捉,大熊猫目前已处
于极危状态。至今,数量下降到1000只以下。
课件二:资料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
只有
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分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
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
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
少,根据科学家统计,它们一生中产仔数量少,且幼仔不易成活。
2.小组交流:阅读资料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3.课后去搜集大熊猫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看看谁搜集的图片最可
爱,资料最有价值。
四、课后延伸,完成练习。
1.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必做)
2.说说写写:(选做)
(1)说说想对大熊猫说的话。
(2)向自己的爸爸妈妈介绍大熊猫。
(3)你将怎样为保护大熊猫尽一点力。
(4)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不少可爱的动物,你能学着作者把自己喜
68 196
欢的动物写一写。你最喜欢它的什么就写什么,写好后认真修改,并
和自己的同学交换阅
读,看谁写的小动物可爱。
【板书设计】
外表
-- 黑白相间 憨态可掬
可爱的大熊猫 习性 -- 贪吃好喝
温和淘气 惹人喜
爱
性情 -- 迟缓有趣
稳重好静
【教学反思】
《可爱的大熊猫》是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用五个自然段分别从大熊猫的外貌、吃食过程、喝水过程,性情温和的大熊猫也有淘
气的时候,大熊猫的逗人喜爱这
几个方面进行描写,字里行间渗透着
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学生对熊猫的样子、颜色、和活动都非常感兴
趣。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作者的写作思路,激发学
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教学中,我主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熊猫》是一篇介绍动物的文章。孩子们对大熊猫的形象了
解
的较少,因此,在导入新课前,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引导
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宝,多
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国宝的图片,在学生欣赏
图片产生兴趣的基础上,通过交流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热爱,
教师抓
住时机导入课题:可爱的大熊猫。教师简介大熊猫,让学生初步了解
大熊猫。兴趣是学生
学习的最好老师,使他们感受到大熊猫憨态可掬,
69 196
惹人喜爱,并对大熊猫产生了兴趣,对课文内容的探究就水到渠成。
第二步:放手学生,自学字词。
在教学中重视孩子对生字词语的自我熟悉的过程,大胆地放手
让
孩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识记生字的方法对字词进行独立的学习,这样,
不仅培养了孩子自主学
习字词的能力,更突出了语文字词学习的特点。
第三步: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新课程标准
强调:小学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在教学中,我运用
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如:引读、集体读、合作
读、范读、选自
己喜欢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以读来理解课文,
感受课文
。引导学生在读中欣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生动地再现
了大熊猫的可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评价较少,
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今后改进的方案:在今后教学中,老师不要太过强求孩子们的学
习状态必须达到自己预期的情况,我
们在自己心中构建的课堂永远是
美好的,可是在课堂中关注最真实的情况才是老师应该做到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让每个
孩子真正学到知识和学习语文的
方法。
飞镖的秘密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理解词义,积累词汇。
70 196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飞镖
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3.体会钱学森不怕失败、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激发学生
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飞镖的秘密”是什么。
2.体会钱学森可贵的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质疑
1.同学们,你们玩过纸飞镖吗?谁的飞镖玩的最好?其实,玩纸<
br>飞镖也是有诀窍的哟。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大科学家钱学森小时候
玩纸飞镖的秘诀是什么。 <
br>2.质疑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个秘密,板书“飞镖的”,
将课题补充完整。读一读后质疑
:读完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呢?
(题目体现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它是新鲜的,引人遐思的。学生可能提出许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系的问题。比如:飞镖还会有秘密?这
个秘密是谁发现的呢?因为问题
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学生读书的兴
趣被激发起来了,为学习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71 196
1.自读课文,试着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学生提出了问题,就有了读书的
需要与兴趣,这时让学生自己
去读书,试着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
力。)
2.自读结束后,让学生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这一反馈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读有所
获的快乐)
3.指名读文,指导将字音读准确,将课文读通顺。
(在这篇课文中,“翅膀、附属、嚷嚷、
琢磨”,虽然不是会认字,
但学生也很陌生,需要老师指导其读音。还有一些长句子的朗读,比
如“现在,让钱学森同学给大家讲讲他的飞镖飞得又远又稳的秘密吧!”
学生不容易读通顺,这时可以多
叫几个同学读,必要时老师可以范读。)
4.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初读环节不能忘记生字的任务。老师通过出示词卡,采用自由
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等多种形式
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自学情况。)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我准备采用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A.默读课文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飞镖的秘密是什么吗?
B.你能用两三句话说清课文讲的主要意思吗?
C.完成填空练习,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钱学森和同学比赛掷飞镖,可他的飞镖飞得(
),在老师
的讲解下大家明白了钱学森飞镖的秘密:一是
(
),二是( )。
72 196
(三年级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
时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感知环节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
个难点。因此设计时,我特别注重层次性。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讲故事,在叙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简明”的要求,最后由老师引
路,以填空的方式完成对课文主要内
容的把握。由易到难,读书与说
话训练得到有机统一,突破难点。)
三、学习生字
1.出示字卡,先进行抽读,再练习组词造句。
范(fàn) 利(lì)
标(biāo) 败(bài)
召(zhào) 并(bìng) 叹(tàn)
某(mǒu)
2.学生小组内说说生字的间架结构,交流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学生练写
。(学生的书写工具已经由铅笔变为钢笔,写字教学
要注意提示使用钢笔写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书
写习惯。)
四、作业
1.练习写生字,巩固记忆。
2.朗读课文,为下一节课的细读感悟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文章讲了
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钱学森和同学比赛掷飞镖,可他的飞镖飞得(
),在老师
的讲解下大家明白了钱学森飞镖的秘密:一是
73 196
( ),二是(
)。
二、细读感悟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想,钱学森最喜欢玩
什么游戏?
从这里可以看出钱学森什么特点? (掷飞镖 爱学习、活泼好动)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读3-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明确读
书任务)
(1)同学们为什么觉得钱学森的飞镖有鬼呢?
(只有钱学森的飞镖,飞得最远,像一支利箭直插目标。)
(2)老师知道这件事后是怎么处理的?你觉得老师处理得好不
好?
3.朗读第5-6自然段,交流指导,品读感悟。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体验朗读。随后,将体验
所得通过朗读凸显出来。) <
br>(1)分角色朗读钱学森和老师所说的话,了解钱学森说的“飞镖
的秘密”是什么,而老师又是怎
么解释“飞镖的秘密”的。
(钱学森:飞镖的头不能重也不能轻,翅膀不能大也不能小;老
师
:一条是要保持平衡,第二条是减少阻力,并且能巧妙地借助风力
和浮力)
(2)你觉得钱学森和老师的解释哪一个更好呢?为什么?
4.默读最后一自然段,联系全文
,想一想为什么老师说钱学森将
来“也许会成为一个很有作为的科学家”?你觉得成为一个科学家需 74 196
要具备哪些品质?
提示:不怕失败、仔细观察、爱动脑筋、善于总结
三、深入画面,分角色表演
1.自由组合,7—8人为一组练习分角色表演。
提示:练习的时候,注意认真研究文本,注意部分句子的朗读语
气。
2.请两组同学汇报表演。
3.师生共点评。
四、总结升华
读了钱学森玩飞镖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些什么? 在学
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继续引导
学生,“掷飞镖是一个很常见的小游戏,
为什么钱学森却能发现“飞镖的秘密”?读了这个故事,在平时
的生
活中你应该怎么做?”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仔细观察,遇到问题要
勤于动脑。从而突破本
课教学难点。
五、作业
1.自主积累语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这两个作业的设计是课堂教学在时间上的延伸,是语言内化的
过程。)
【板书设计】
9 飞镖的秘密
头
翅膀
75 196
钱学森 又远又稳
平衡 阻力 风力和浮力
小萝卜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过程中,联系上下文和查阅的资料理解关键
句,读懂课
文内容,体会小萝卜头盼望解放、渴望自由的情感,知道今天的幸福
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
教师:词语卡片,教学挂图,有关《红岩》、白公馆、小萝卜头
等的录像。
学生:搜集有关《红岩》、白公馆、小萝卜头等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引入
1.课前组织学生阅读小说《红岩》或观看
电影《红岩》,搜集有
关白公馆、渣滓洞、小萝卜头的资料,相互交流。
2.引出小萝卜头的故事,唤起学习欲望。
76 196
二、初读课文,检查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
减字,做到正确、流利。
2.从语境中抽象出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四、以图激情,朗读理解课文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自由朗读第1~5段。
提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主要人物,他们是什么
身份?
出示重点句:
他把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
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师出示小飞虫插图,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教师读第8段的第一句,相机出示小飞虫。
提问:孩子们认识它吗?你觉得小飞虫对你来说是“新事物”吗?
小组里说说你平时捉到小飞虫是怎样对待它的?
过渡语:为什么小萝卜头觉得小飞虫是“新事
物”呢?他又会怎
样对待小飞虫呢?请同学们自读第6~12段。
3.教师让学生联系图画,朗读第6~12段。
提问:小萝卜头觉得小飞虫是“新事物”,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小萝卜头看到小飞虫后是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的?请把相关
77 196
的词语、句子勾画出来。
出示重点词句,学生动作辅助,教师引导感悟小萝卜头的心情。
(1)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
小手,叫着。
(2)“哟,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捉住了
它。
(3)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
(4)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
(5)小萝卜头高兴地拍手叫道:“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
了!”
指导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小萝卜头的内心感受。可比赛读,
可齐读。
4.比较你和小萝卜头对待小飞虫的态度,在小组里谈谈自己的体
会。
五、拓展升华,启发教育
1.小飞虫飞了,小萝卜头为什么那么高兴?联系上下文和自己查<
br>阅的资料,理解“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了”“解放了,我们也
坐飞机回去”,教师要关注每
个学生的发言,从中点拨,把学生的思
路引向深处。(板书:向往自由)
2.小萝卜头的愿望
实现了吗?他为什么没能像小飞虫那样飞出去?
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3.想想小萝卜头对自由美好的向往,再想想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
78 196
生活,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打算呢?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语。
2.同学间互相交流了解到的“红岩”故事,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3.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我与小萝卜头比童年”的演讲比赛。
【板书设计】
小萝卜头向往自由
插图
(贴与图对应的重点句)
中国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文中的生字,会写文中的生字,能联系上下
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
表达顺序。
3.情
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
寓意丰富的特点,体会其中饱含的中国情、中
国心。体会作者对中国
79 196
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体
会其中饱含的中国情、中国心。
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会读、会写、会用。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假如让你给一位外国的小朋友寄去一件最能代表中国
特色,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礼
物,你们会寄去什么呢?(学生自由发
言,教师适时点拨。)
2.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缕红丝
线,交错结龙凤。心似双丝网,中
有千千结。鼓励学生读一读,猜一猜。
3.多媒体课件出示形式多样的中国结,然后板书课题:中国结。
80 196
(学生齐读课题)
4.鼓励交流:假如让你以“中国结”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你会写
什么内容?(中国结的历史、中国结的样子、特征、种类、作用、为
什么喜欢中国结等。
)
5.谈话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欣赏中国
结,去了解它的变化无穷
,一起去感受它特有的风韵。
二、诵读课文,探究初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语。
庭tíng、型xíng、绳
shéng、器qì、扣kòu、寿shòu、兄
xiōng、弟dì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多媒体出示文中的词语,指名读,师生评议正音,学生自由
读。
家庭 精致
贴切 长寿 贺礼 丝绳 编织 乐器 古筝 造型 增添
情趣 演变
装饰 智慧 兄弟
风味 钥匙扣 传统工艺 结绳记事 大小不同 形
状各异
满怀喜悦 充满甜蜜 心灵手巧
来往穿梭 各式各样 惊叹不已 光
彩耀眼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
3.书写指导。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仿写。教师相机指导。
81 196
注意生字:“庭”的偏旁是广,笔顺是点、横、撇、撇、横、竖、
横、横折折撇、捺。“器”的偏旁
是口,上中下结构。
4.说一说作者在课文安排了哪些内容?
我们的祖先为了生活的需要,
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记录
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到了现在,人们进一步将绳结精致化,把中华文<
br>化的含备特性,表现得更加贴切。心灵手巧的中国人,运用丝绳不同
的颜色、粗细与柔软度,来往
穿梭,编织成各式各样的绳结。光彩耀
眼的中国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让我们的中国结走出国门,让
世
界各地的人了解我们的创意,喜爱我们中国风味的传统工艺。
【作业布置】
1.阅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
体会其中饱含的中国情、中国心。
2.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
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82 196
你对中国结有哪些了解?还想对它了解些什么?
学生回答。(可能是:中国结的历史、中国结的特征、种类、作用、
为什么喜欢中国结)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真不少,现在大家读一读课文,看看读完课
文后,你对中国结有什么新的了解?
二、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多媒体课件出示: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活的需要,发
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他们运用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结,记录
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1)学生自由朗读。
(2)说说读后了解到什么?(中国结是由“结绳记事”发展而来。<
br>“结绳记事”就是我们的祖先为了生活的需要,运用大小不同、形状
各异的结,记录生活中发生的
事情。)
(3)教师补充:在没有汉字之前,人们用长短不同、颜色有别的
细绳,根据记事的
需要,在间隔不等的距离,打上不同形式的结,然
后再依次拴在一跟较粗的主绳上。
(4)交流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多媒体课件出示:到了现在,人们进一步将
绳结精致化,把中
华文化的含备特性,表现得更加贴切。
(1)学生自由朗读。
(
2)说说读后了解到什么?(中国结的发展:将绳结精致化,把
中华文化的含备特性,表现得更加贴切。
)
83 196
(3)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互相交流:还读
懂了什么?
(不同的中国结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寿桃结”可以作为生日礼物,
它代表着长寿;
结婚纪念日可以送上“同心结”的贺礼,表示幸福甜
蜜。)
(4)交流感受:中国结具有深厚的内涵。
(5)教师小结:精致,精巧细致。含蓄,意思含
而不露,耐人寻
味。特性,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质。贴切,恰当、确切。这一句是这段
的中心句,
介绍了现代的绳结更加精致,更能贴切地表现中华文化的
含蓄特性。
(6)多媒体出示补充资
料: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
且因其以形意得名,如盘长结、藻井结、双钱结等,体现了我国
古代
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的
愿望。在新婚的帖钩上
,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
相随相依,永不分离。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
申为称心如意,
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
祥瑞、美
好。在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蝴”与“福”谐音,寓
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学生阅读,畅谈
感受。)
2.多媒体课件出示:心灵手巧的中国人,运用丝绳不同的颜色、
粗细与柔软度,来
往穿梭,编织成各式各样的绳结。
(1)学生自由朗读。
(2)说说“各式各样”的意思是什么?(样式很多。)
(3)自由交流:你还看见哪里挂着中国结,它有什么不同的寓意?
84 196
(如:“如意结”,意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吉祥结”,代表大吉大
利,吉人天相
,祥瑞、美好;“蝴蝶结”,“蝴”与“福”谐音,寓意福
在眼前,福运迭至;“方胜结”表示平安;“
双鱼结”是吉庆有余……)
(4)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互相交流:了解了什么?(中
国结的种类:这些绳结有鱼、兔等各种可爱的动物,有琵琶、古筝等
乐器的造型,还有糖果盒、纸巾盒
等日常用品。)
(5)“惊叹不已”是什么意思?(不住口地称赞。)
(6)朗读课文第三
自然段,体会为什么这些美丽的结绳被外国人
称为“中国结”(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
br>(7)教师补充中国结的特点:每一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线
编结而成,每一个基本结又根据
其形、意命名。把不同的结饰互相结
合在一起,或用其他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就形成了造型独
特、绚丽多彩、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吉祥装饰物品。在现
代文化返璞归真的今天,中
国结情系天下、备受海内外朋友青睐。
3.多媒体出示:光彩耀眼的中国结,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由
实
用性的绳结发展为装饰性的手工艺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让我
们的中国结走出国门,让
世界各地的人了解我们的创意,喜爱我们中
国风味的传统工艺吧!
(1)学生自由朗读。 <
br>(2)看着这些做工精巧、寓意贴切的各式绳结,你想说点什么?
(为我们祖先的创造和发明而感
到自豪。)为什么说“中国结”体现了
中国人民的智慧?(心灵手巧的中国人,运用丝绳不同的颜色、粗
细
85 196
与柔软度,来往穿梭,编织成各式各样的绳结。) (3)假如让你给一位外国的小朋友寄去一件最能代表中国特色,
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礼物,你寄去
的是中国结,中国结现在已经挂在
外国小朋友的家中,这有什么寓意?(让我们的中国结走出国门,让<
br>世界各地的人了解我们的创意,喜爱我们中国风味的传统工。)
(4)教师小结:光彩耀眼,形
容人或事物十分美好。演变,发展
变化。创意,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等。这两段介绍了中国结体现了<
br>中国人民的智慧,表达了让世界各地的人都了解中国结的美好愿望。
三、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1.总结全文: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
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
”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
的字眼,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
,永
结同心,“结”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绳结”这种
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
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兴盛长远,
流传至今。
2.指导朗读: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读出敬佩、骄傲、自豪的
语气。
【作业布置】。
1.播放课件:各种各样的中国结。
2.摘录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86 196
中国结是由“结绳记事”发展而来
中国结
中国结具有深厚的内涵 敬佩、骄傲、
自豪
中国结的种类
爱满天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文中的生字,会写文中的生字,能联系上下
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
主要内容。
3.情
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
好相处,相亲相爱,与人相处应规范自己行为
。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相亲相爱,与人相处应规范
自己行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87
196
1.认识文中的生字,会写文中的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
意思。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教育家陶行知:他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抱着救国
救民之心,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运动,是为世界所知
晓的中国教育
家。爱满天下,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
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
2.谈话过渡: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当校长时
巧用诗歌教育孩子们的故事,板书课题:《爱满天下》
。
二、自主预习,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学习工具(字典),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了解词意,了解课文大意。
2.同桌互查:生字是否会认,课文是否读通。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1)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个最难读,哪个最容易读错?
(教师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读,重点引导读准:
避bì、免miǎn、批pī、评píng、
训xùn、斥chì、凶xi
ōng、朗lǎng”
88 196
(2)开火车认读生字。
4.重点指导书写。
(1)“毕”的部首是比,上下结构。
(2)“免”与“兔”的区分。
(3)“凶”的偏旁是凵,半包围结构。书写时注意先里后外。
(4)同是左右结构的字,“
批、评、训”左边要写窄一些,而“朗”
以竖中线为界,两边基本上一样宽。
(5)教师相机指导范写。
(6)请学生在书上写一写。注意写字的姿势。(教师巡视)
(7)评一评,反馈,交流学生写的字。
5.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陶校长用爱——“小诗”代替训斥教育孩子们要相亲相爱的故事。
【作业布置】。
阅读课文,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相亲相爱,与人相处应规
范自己行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89 196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二、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轻读,注意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不同的语气。
从“毕竟”“难免”“不训斥”“也不责怪”“不动声色”“注视”这
些重点的词句中,体会陶
校长对学生的爱。
(二)学习第3—6自然段课文。
1.指名读。
(1)发生争吵后,陶校长是怎么做的?
(2)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陶校长的办法好?
(3)陶校长的做法受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2.全班交流反馈。
(1)陶校长的诗:
你打我,
我打你,
打来打去,
只是借人的手来打自己。
师小结:从这首小诗中,同学们认识到吵架双方都被骂,明白吵架既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90 196
(2)学生和的诗:
你打我,
我打你,
打来打去,
只是借人的手打自己。
师小结:这些都是生活中难免的纠纷,而这些小诗在学校里流传,使育才学校的老师同学和工友相亲相爱。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说说这两首小诗会让孩子们终生难忘?(学生自由发挥,展开
想象)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3.背诵课文中两首小诗。
扩展延伸,创造思维。
四、作业设置。
结合自己在学校生活中同学之间所发生的矛盾也来和一首类似的
小诗。如:
【板书设计】
《骂人》——双方都被骂
爱满天下
相亲相爱
91 196
《打人》——双方都被打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而且在篇目安排上也不再是自读
课文在每个
单元的最后一篇。我想这是加强了对学生自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这
篇课文的教学上
,我一如既往地主要强调学生的自读理解的能力,这
一课,我结合学生身边的小故事来学习,让学生在学
习课文以前就有
一个具体的了解,这样,学生在课文分析时就能结合自己脑海里的小
故事来感悟
文章的主题。
今后改进的方案:在今后教学中要根据课堂交流的需要,预先布
置学生收集相应
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
良好习惯和能力。
点金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自学生字词,借助字典或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
解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
义深刻的句子。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麦得斯的情感变化,明白人是要懂得知
足、贪心的人必然会受到惩罚。幸福就在
你的身边,它永远比金钱更
重要。
92 196
【教学重难点】
体会麦得斯的情感变化,明白人是要懂得知足、贪心的人必然
会
受到惩罚。幸福就在你的身边,它永远比金钱更重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借助字典或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新课。
1.师生同唱《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
2.说到幸福,我想问问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你认为什么是
幸福?
学生回答:
我觉得一家人能够团聚在一起是一种幸福。
我认为乐于助人是幸福。
我认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一种幸福。
……
3.看来同学们对幸福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在古希腊有一位叫麦得
93 196
斯的国王,他又是怎样看待幸福的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根据美国小说
家霍桑同名童话改编的
《点金术》这篇课文。(师板题,生齐读课题)
4.通过预习,你知道《点金术》在这篇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吗?
(《点金术》在这篇课文里指麦得斯国王的手碰到的一切都变成
了金子。)
多么神奇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赶紧把书打开,让我们到
书中去探个究竟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碰到难读的字、词或句子多读几遍,读完课文,自读课后生字。(师巡视检查
预习情况,及时反馈)
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师强调:“扫兴 接触 饥肠辘辘 惩罚 玫瑰
愚蠢”这
几个词的读音。
(3)认读文中重点词语:
点金术(shù)
惩罚(chéng fá) 明媚(mèi) 闷闷不
......
乐(mèn)
饥肠辘辘(cháng) 亲吻(wēn) 永远(yǒng)
...
(4)生字书写
94 196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仿写。
注意:形近字术和木;闷是多音字(mēn
mèn);永的部首是
水,上下结构,笔顺是:点、横折钩、横撇横钩、撇、捺。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轮读课文,读后反馈,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生边读边想。
(2)指两名同学回答。
(3)师概括:课文主要写麦得斯国王很喜欢金子,他祈祷神灵赐给他更多的金子,得知神灵要赐给他点金术时,他非常高兴,可当
他拥有点金术,使周围的一切都
变成金子时,他又很痛苦,从中他受
到深刻的教训。
三、理清文章顺序
阅读课文,思考文章顺序。
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麦得斯国王得知神灵要赐给他点金术时,
他非常高兴?(1-3)
哪几个自然段写麦得斯国王得到许多金子后很痛苦?(4-6)
哪几自然段写麦得斯国王忘不了这个教训?(9-11)
【作业布置】。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95 196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麦得斯的情感
变化,明白人是要懂得知足、贪心的人必然
会受到惩罚。幸福就在你的身边,它永远比金钱更重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讲述课文主要内容。
3.回顾文章顺序。
二、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指名读1-3自然段,思考:你从这3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交流:
(1)国王很喜欢金子,从第一自然段中的“最”体会出来的。指
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国王很贪心(第二自然段) (从贪得无厌和祈祷两个词体
会到的。)
“贪得无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他很贪心?“祈祷”是什么
意思?
“贪得无厌”
指非常贪心,不知道满足,麦得斯是一个国王,应
该很有钱了,但他却还想拥有更多的金子,真是贪心。
“祈祷”是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3)国王听说神灵要赐给他点金术很高兴(第三自然段)
96 196
“心花怒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心花怒放”?
“心花怒放”指高兴到了极点,因为神灵要赐给麦得斯国王点金
术所以他“心花怒放”
(4)你知道麦得斯国王对幸福是怎么理解的吗?
国王认为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就是幸福。
(二)学习第4—8自然段。
1.自由朗读4-8自然段,麦得斯把什么变成了金的,把词语
划上
横线,当时他的心情怎样,把句子划上波浪线。
2.学生交流,师板书心情的词语。(指
导学生用“先……接着……
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话。)
3.第4段中,国王为什么高兴?
当他触到床,床就变成了金的。
读出国王的高兴(男女生赛读)
4.国王拥有了点金术,按理说他应该很高兴,很幸福的,可
是,
后来他怎么感觉到扫兴,闷闷不乐呢?自由度5.6自然段,在文中找
答案。
扫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扫兴?为什么闷闷不乐?
扫兴: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
闷闷不乐:心情不舒畅,心烦。
从“点食成金”同学们感受到麦得斯虽然拥有了更多的金子,却
饥肠辘辘,这还叫幸福吗?
来,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5.事情并不是按照麦德斯想象的那样,最后,他陷入了痛苦当中?
97 196
这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因为他最喜欢的小女儿变成了金雕像。
国王痛苦,他后悔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后悔,他说:“神啊,我这么喜欢金子是很愚蠢的。”
再读课文,读出国王的痛苦和后悔。
(三)学习第9—11自然段。
1.对于麦德斯的后悔,神是怎么做的?
原谅了他。
2.神灵告诉他河水能把点金术带走后,他怎么做的?
疾步如飞的来到女儿身边,把女儿吻醒。
3.从疾步如飞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麦德斯急切,悔恨的心情。
4.麦德斯经历这件事后,永远也忘不了这个教训,什么教训?
贪得无厌的人必将受到惩罚。
三、深读文章,感情升华。
1.全班集体朗读文章。
2.国王拥有了点金术,他成
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吗?他是世
界上最幸福的人吗?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富有并不等于幸福。
3.从这个故事中,同学们认为幸福是什么?
我觉得幸福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我们要知足常乐。
师小结: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妈妈的一句叮呤,老师的一
98 196
个笑容,朋友的一句鼓励,都让人感到幸福,它永远比金钱重要,我
们每个人都要珍惜身边 拥有的幸福呀!
四、知识拓展。
1.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菲尔
丁
2.如果您失去 了金钱,失之甚少;如果您失去了朋友,失之甚多;
如果您失去了勇气,失去一切。——哥德
【作业布置】
1.回家给父母将这个故事。
2.读霍桑的童话《神奇的故事》,得到更多的启示。
【板书设计】
点金术
金钱=财富≠幸福
心花怒放→ 很高兴→ 扫兴→ 闷闷不乐→ 痛苦
我想说自己的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文中的生字,会写文中的生字,能联系上下
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
主要内容。
99 196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懂得说自己的词,
写自
己的话,写作才会精彩。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懂得说自己的词,写自己的话,写作才
会精彩。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的生字,会写文中的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
意思。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苏霍姆林斯基: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
918-1970),全
称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
和
教育理论家。作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
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
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学生的精
神世界》、《致女儿的信》、《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
专著。
2.谈话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当一片文
100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