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课内阅读理解》(word版含答案)
新闻学毕业论文-长沙教育学院
学校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一)北京的春节
除夕真热闹。家家(敢 赶)作年菜,到处是(洒
酒)肉的香
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帖
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
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决
绝)。
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己 已),必定(敢
赶)回家来吃团
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
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
,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
玩具。小孩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
以骑
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
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
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
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1.联系课文内容,解释“截然不同”。
2.选文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 。
3.从选文中画“_____”的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4.作者从多角度描写了除夕的场景,按要求摘录有关句子,并体会这
样写的好处。
香:
。
色:
。
声:
。
这样写的好处:
。
5.请用“ ”画出第一自然段中心句。
6.选择选文括号中搭配正确的字,打“√”。
7.“间断”中的“间”读
,它还有一个读音 ,组词 房
间;“铺户”中“铺”读 ,它还有一个读音
,组词 铺
设。
8.对选文中画“__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除夕夜所有的人都要睡觉守岁。
B.除夕夜所有的人都不睡觉守岁。
C.除夕夜只有很小的孩子可以睡觉,不用守岁。
D.除夕夜只有很小的孩子不睡觉守岁。
9.选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请从选文中摘录表示时间的词语。
, ,
10.选文中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腊八粥》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
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18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
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
、杏仁、桑子、花生、葡萄干等等,
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
一大锅,不但全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18种干果象征着
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
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
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
气
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14岁。我伏在她身
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
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
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
了供佛,
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
腊八!
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
八粥。虽然我凑不上
18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
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
年,我们几乎连个家
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
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
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
妈妈说这
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
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
情了。在抗战的时
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
br>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
姨妈说,您母亲为
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
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
的周总理,周
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
的各种豆子,
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
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合地,甜甜蜜
蜜地团结在一起……
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
8日的
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
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
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泣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979年2月3日凌晨
1.文章中交代了腊八粥的做法,请把有关句子画上。(3
分)
2.引用别人的话
,有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之分。找出文中哪些引用是
直接引用,哪些是间接引用。举例说明这两种引用在
内容和书面形式
上的区别。(3分)
A.姥姥,以后我们不煮腊八粥吃不行!
B.姥姥,以后我们每年不能不煮腊八粥吃。
C.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
D.姥姥,难道我们以后不煮腊八粥吃了吗?
3.从组材的特点看,文章中
写为纪念自己的母亲而煮腊八粥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4.这篇文章的线索
是_______________。文章通过这条线索把
_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______三件事串连在一起。(4分)
5.全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可分四部分。请
在文中段末用‖标明,
写出各部分小标题,并回答:课文哪部分详写?哪部分略写?为什么
要这
样安排材料?(6分)
(三)
从前,有一对夫妻,开了一家酒店,由于卖出的酒物美价
廉,生
意十分兴隆。有一天,丈夫外出,妻子偷偷地在酒里掺了水,多卖了
5元钱。晚上丈夫回
来,妻子得意地把自己的“秘诀”告诉丈夫,以
为会得到丈夫的夸奖。谁知,丈夫一听,急得双脚直跳,
抱头痛哭,
说:“唉!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信誉,只5元钱就卖掉了!”果
然从此他们的
生意不如以前红火最后终于彻底破产当妻子贫病交加
奄奄一息的时候她悔恨地流着泪说我明白了。
1. 从文中选一个词作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2. 给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填空。①“物美价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
原文
中找出“兴隆”的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D.妻子在临死前明白
了什么,把妻子的话补充完整。我明白了( )
(四)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
,
;但是,聪明的,
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 ?--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儿呢?
(节选自《匆匆》)
1.按原文填空。
2.第一句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第二句中隐去了一
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文中的“他们”指_________________ 。
4.依照第一句话每个分句
的形式,再仿写两个分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一)1.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这里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
初一的“
静”形成鲜明对比。
2.除夕 大年初一的景
3.人们对除夕的重视,饱含了浓浓亲情和传统美德。
4.香: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
香味。色: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
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声:除夕夜家家灯<
br>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让我们充分感受到除夕的热闹
5. 除夕真热闹。
6.赶酒贴绝已敢
àn jiān pù
pū
8.C
9.除夕 ,除夕夜, 正月初一
10.除夕很热闹。正月初一全城都在休息。
(二)1.文章第2自然段中有关句子。
2. 比如第3自然段中第1句为间接引用;第2句为直接引用。其区别
在于:前者无需加引号
;后者要加引号,另外:人称有点细微区
别。
…点此查看六年级课外阅读训练参考答案100则(本文答
案在答案页第7页)…
3. 为后面孩子们为了纪念周总理而煮腊八粥的记叙作铺垫
4.
腊八粥 我的母亲纪念她的母亲 我纪念我的母亲 第三
代孩子纪念总理
5. 第一部
分(1)开篇点题(略写);第二部分(2-3)怀念外祖母(次详);
第三部分(4)纪念母亲(略写
);第四部分(5-7)纪念总理(详写)。因为
总理对人民的恩情胜过母亲对子女的恩情,所以作者要
如此安排材
料。
(三)1.信誉
2.,,。,,:“。”
3.①“物美
价廉”的意思是:商品好,价格又便宜。②从原文中找出
“兴隆”的近义词:红火我明白了(做人要老实
,做生意更要老实)
(四)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
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
去不复返呢?
3.
排比、一去不返
3.时间
4.参考:月亮缺了,有再圆的时候;太阳落了,有再升起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