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教案

绝世美人儿
881次浏览
2020年09月05日 06: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四风问题-元旦习俗


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
课题一 精打细算
教学目标
1、从“买牛奶”的情境中知道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小数除法的
意义。
2、能借助“元、角、分”的知识及“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小数除以整
数的计算方法, 并能理解算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3、在活动中能与同学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或想法。
教学重点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 下面各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数的大小不变?
7.10 15.20 100 0.070
1.01 2.0
2. 昨天,淘 气逛商店的时候,用115元买了5箱牛奶,小红在另一家商场用126
元买了6箱牛奶,两种牛奶品牌 质量一样,谁买的便宜?你能帮淘气算一算吗?
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 小组合作完成。然后组内交流。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出示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入新课。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解决。
(一)甲商店牛奶的价格:
1. 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
2. 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讨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二)乙商店牛奶的价格:
1. 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1


2. 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进一步讨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
算方法。
四、点拨升华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要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将商的小 数点与
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
除。
五、课堂总结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 总结方法教师
点拨。
六、达标检测
用竖式计算: 7.42÷7 = 20.7÷9= 8.2÷5=
15.9÷15 = 七、知识拓展
一张课桌的面积是23.4平方分米,长是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先独立
做,最后小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练一练”的题目
教学反思:





课题二 打扫卫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打扫卫生”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
数学价值。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掌握已学的小数 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在知识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探索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7.42÷7 78.3÷9
5.6÷16
请回忆一下,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试着完成课本第4题。 小组合作完成。组内交流。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出示打扫卫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呈现教学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根据打扫卫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一)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解决。
(二)平均每人花了多少元?
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讨论“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的一般计
算方法。
(三)买16个恐龙玩具花了12元,每个恐龙玩具多少元?
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进一步讨论“个位不够商1”的一般计算方法。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展示,用语言说明用“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的一
般计算方法。
四、点拨升华
讨论“个位不够商1”的一般计算方法。 学生试着总结,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2、“个位不够商1”的一般计算方法。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达标检测
3


1、16个小恐龙玩具花了12元,每个多少元?
2、完2、3题,并交流。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个别题全班解决。 七、
知识拓展
如果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用15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料锯成5段,
要用多少分钟? 先独立做。最后全班交流。
八、作业布置:教材“练一练”的第1、5题
教学反思:



课题三 谁打电话时间长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
数学思想。
3、通过“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去解决的问题, 从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转化思想探索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我会填。(把下面各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1.2=( )÷12 2.38÷0.34=( )÷34
5.2÷0.32=( )÷( ) 16.1÷0.46=( )÷( )
15.3÷0.125=( )÷( )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4


出示打电话的情景图,揭示本课课题,并出示教学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
课。三、探究新知
(一)、根据谁打电话时间长,提出数学问题。
(二)、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解决。
1. 小红打电话的时间是多少?
(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讨论“除
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2. 小华打电话的时间是多少?
(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2)根据商的不变性质”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展示,用语言说明讨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
算方法
四、点拨升华
讨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主要利有商不变规律, 把除数
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陈除法。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独立思索小组交
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达标检测
1、完成“试一试”,并交流。
2、完成第1题
七、知识拓展 < br>王奶奶买了4.5千克黄瓜,交给售货员10元钱后,找回1.9元。你能帮王奶奶算
出每千克黄 瓜多少钱吗? 小组内交流完成。
八、作业布置:教材“练一练”的第2题
教学反思:




5



课题四 练习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体会生活中存在着用除数是 小数的除法去解决的问题,从而进一
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巩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转化思想探索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练习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我会填。(把下面各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0.12=( )÷12 23.8÷0.34=( )÷34
15.2÷3.2=( )÷( ) 16.78÷0.46=( )÷( )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二、课堂练习
1、完成10页的第1,2题
2、完成10页的第3. 4题
3、集体订正。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四、达标检测 填一填
(1)两个数相除时,如果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扩
大到原来的( )倍。
(2)0.38扩大到原来的( )倍变成整数。0.1368扩大到原来的( )
倍变成整数。
五、作业布置:配练相关练习。
6


教学反思:
课题五 练习一(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体会生活中存在着用除数是 小数的除法去解决的问题,从而进一
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巩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转化思想探索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练习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我会填。(把下面各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57.3÷12.5=( )÷( ) 2.58÷0.034=( )÷( )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二、课堂练习
1、完成11页的第7题
2、完成11页的第8、9题 3.集体订正。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四、达标检测 填一填
计算1.106÷1.23时,先将除数1。23的小数点向( )移动( )
位,使它变成( ),再将被除数1.106的小数点也向( )移动
( )位,最后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独立做,最后小组
内订正。个别题全班解决。五、作业布置:配练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7


课题六 人民币兑换
教学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其他币种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到数 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 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准确地掌握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查找资料(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
1元港币兑换人民币( ) 元
1美元兑换人民币 ( ) 元
1欧元兑换人民币 ( ) 元
100泰铢兑换人民币 ( )元
1( )兑换人民币( ) 元
1( )兑换人民币 ( ) 元
2、试着完成课本第67页试一试。 小组内交流。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根据人民币兑换情景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入课题,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1、根据人民币兑换,提出数学问题。
2、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解决。 折合人民币大约多少元?
(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讨论如何求积的近似值。
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到银行可兑换多少美元?
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进一步讨论如何求商的近似值。小组合作,引导
8


学生展示,进一步讨论如何求商的近似值。
四、点拨升华
提示:由于货币最小单位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一般
保留两位小数。
五、课堂总结 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六、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第1题。
2、完成课本第4题。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个别题全班解决。
七、知识拓展
填一填 : 保留整数 精确到0.1 精确到百分之一
0.9999 ( ) ( )
( )
12.009 ( ) ( )
( )
小组内交流完成。
八、作业布置:教材“练一练”的第2、3题
教学反思:





课题七 除得尽吗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
环小数。
2、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9


教学难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请你往下除,会发现什么规律?
20÷6 18.8÷22
学生独立做,小组合作完成。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根据谁爬得快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入课题,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探究新知
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解决。
(一)蜘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
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二)蜗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
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进一步讨论余数和商的变化规律。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展示,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进一步讨论余数和商的变
化规律。
四、点拨升华
一个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循环小数
可以只写一循环节,并在首位和末位上点上两个点。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
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达标检测
1、完成第1题,并交流。
2、下面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① 0﹒026026026是循环小数。
10


② 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
③ 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④ 无限小数都比有限小数大。
⑤ 无限小数都是循环小数。
⑥ 1﹒2323…的小数部分最后一位上的数是3。
3、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8﹒53 8﹒5372… 8﹒533…
8﹒535353 8﹒555… 8﹒5353… 8﹒503503…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个别题全班解决。
七、知识拓展
1、算算看,你发现了什么?
1÷11= 2÷11= 3÷11=
4÷11= 5÷11= 6÷11=
7÷11= 8÷11= 9÷11=
小组内交流完成。
八、作业布置:教材“练一练”的第2、3题
教学反思:





课题八 调查“生活垃圾”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生活垃圾”,学习小数连除和乘除混合 运算,体会其运算顺序是和
整数是一样的。
2、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1


教学难点 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96÷3+12 12×3+20
24×(30÷6) 96÷3÷2
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出示 五(1)班和五(2)班调查汇报情景图,揭示本课课题,并出示教学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五(1)班调查汇报
一个人4周可产生约30.8kg生活垃圾。
五(2)班调查汇报
这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约3.5t,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t。
1、根据以上信息,请你提出数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式并写出计算过程:
3、小组讨论,说说计算时你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四、点拨升华
1、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一致的。
2、混合运算过程中,遇到除法 的商的小数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再进 行计算。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
五、课堂总结
对照学习目标,想一想你的目标达到了吗?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吗?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12


完成P18页“练一练”1、3、4题。
七、知识拓展
每 小时上网费是2.4元,小明家6月份的上网费是180元,算一算,小明家6月
份平均每天上网多长时 间?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18页“练一练”的第2题
教学反思:






课题九 练习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熟练地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 自身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在练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熟练地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回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举两个不同的实例加以说明。
2、计算并验算:
62.9÷17= 9÷3.6= 117÷36=
2.1÷0.53= 4.2×3.2= 1.8×5.5=
学生独立做,小组内交流
二、探究新知、检测反馈:
1、估一估下面各题的得数是否正确。算一算,你的估计对吗?
4.48÷3.5=2.8 12.3÷1.5=1.845
13


13.3÷0.95=0.14 7.2÷0.64=46.08
2、动笔做课本第19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三、课堂总结
总结本工节课所学内容。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达标检测
1、完成19页第1题。
2、完成19页第3题。
3、完成19页第6题。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个别题全班解决。
五、知识拓展
在下面的算式里填上括号,使等式的左右两边相等。
0.7 × 0.9 + 1.2 ÷0.3 - 3 = 1.9
答案:0.7 ×( 0.9 + 1.2) ÷0.3 - 3 = 1.9
小组内交流完成。
六、作业布置:教材第19页“练习二”的第2题
教学反思:





课题十 练习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2、利用小数解决问题,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现实的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练习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14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独立回顾,然后再与同学习小组的同学
交流。
2、给下面的试题添上括号,使计算正确。
1 - 0.25 × 4 ÷ 0.8 1 ÷ 8.05 - 7.8
× 0.4
= 0.75 × 4 ÷0.8 = 1÷0.25 × 0.4
= 0.75 ×5 = 1÷ 0.1
= 3.75 = 10
学生独立做,小组内交流
二、探究新知
1、算一算,比一比,谁的正确率高些。
0.175÷0.25×4 0.175÷0.25÷0.4
2、做课本第20页的第7题。
3、做课本第20页的第8题。
做完后,将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4、做课本第20页的第10题。
(先独立思考,然后再与同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具体的解题思路,最后动笔做一
做。) 学生独立做,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三、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达标检测
完成练习册练习四。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个别题全班解决。
五、知识拓展 < br>小明家离学校11.25千米,他每天骑车上学,往返一次共需1.5时。小明平均每
小时行多少 千米? 小组内交流完成。
六、作业布置:教材第20页“练习二”的第8、9题
教学反思:
15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探索某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
教学准备 白纸、彩纸、剪刀、各种平面图形等学习材料一份。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谈话激趣
课前交流:你们会玩纸吗?怎么玩?看老师怎么玩?
你们会不会像老师这样玩呢?每人都有机会,不妨请大家也来玩一玩。
(设计意图:从 “玩”这一话题引入,结合师生的撕纸作品,自然引入新课学
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感知图形,体悟特征 (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
1、结合附页1中的图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抽象出这类平面图
形的特点。
师:既然这些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轴对
称图形”(板书 :轴对称图形)
2、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通过说一说、指一指、画一画,深入< br>认识对称轴,并再次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找课本21页图形的对称轴并画一画。
(1)学生根据经验大胆猜想。
16

课题一 轴对称再认识(一)


(2)结合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共同验证猜想,并且画出对 称轴,你发现可
以画几条?
(3)汇报交流,着重引导学生说清判断的依据。
4、完成练一练,并交流判断的理由。 (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5、想象:根据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想象它的另一半,并判断给出的是什么
图案。
三、动手实践,深化体验 引导学生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利用师生共同准
备的一些素材,自己想办法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课题二 轴对称再认识(二)
教学目标
1、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能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探索某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
教学准备 各种平面图形等学习材料一份。
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1、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3页淘气画的房子,他画的对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
折痕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
2、轴对称图形除了这个特点还有其他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接着研究有关轴对
17


称的其他知识。
二、画图形的对称轴
课件出示教材23页上面情境图。 淘气的房子是轴对称图形吗?
三、精讲
通过“折一折”的方法,不仅能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还能通过有几种完
全重合的折法得知图形有 几条对称轴。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23页,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完成课本24页“练一练”第1、2题。
五、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24页,第3、4题。
教学反思:




课题三 平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 br>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 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
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
平)方向平移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数格子定点的方法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18


一、复习铺垫
1、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那些运动都是平移?
2、小结。
(1)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我
们就可以知道向 右平移了几格。
(2)也可以抓住一条边或一个部分观察,看看把图形的一条边或一部分平移了
多少格。
二、新知探究
1、出示问题,提问:课本25页淘气和笑笑移动小旗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
2、画出课本25页中小旗向上平移四格后得到的图形吗?
3、画出课本25页小船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5格后的图形吗?
4、小组交流,并画一画。
5、反馈汇报。
6、指导画法:选择一种方法,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边指边说是怎样平移的?
7、归纳提炼: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小结。
如选择方法一:先确定几个关键点( 图中三角形的顶点和正方形的四个顶点),接
着把这几个点分别向右平移6格,再连成图形,这是沿水平 方向平移,最后沿竖
直方向,用以上方法把图形向下平移4格。
三、操作深化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出示小船平移图,谈话:仔细观察小船是怎样平移的,并用 手指出小船图的起始
位置和平移后到达的位置,看一看先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再向哪边平移了几格?请你自己先在书上数一数,填一填。
反馈交流:你是怎么数的?(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 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平移
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小船平移了几格)
2、画平移后的图形。(“练一练”第2、3题)
(1)谈话:刚才我们已经学会看一个图形 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如果请你画出
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可以吗?请注意,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结 果,我们可
以把平移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用虚线画,平移的最终结果用实线画。
19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3)投影学生作品,交流平移的过程与方法。
四、全课小结
提问: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做了哪些事情?你对什么事印象最深?从中
你明白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完成配练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课题四 欣赏与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 :经历运用平移、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
格纸上设计图案。
2、能力: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
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点 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8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图形,让学生回答问题。
导入新课:欣赏与设计
二、自主探究新知(8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1、自学教科书第27页中的内容。
2、这些图案分别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3、用多种方法进行变换。
20


4、你找到了什么规律。
(二)检测
做教科书第28页的练一练第2题,学生先独立做,然后汇报。学生回答时,教
师要进行追问。
三、反馈交流(10分钟)
1、做教科书第28页的练一练第1题。
(1)先让学生观察图,再根据条件进行变换。
(2)教师要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精讲点拔(8分钟)
重点讲解美丽的图案是根据平移、轴对称得到的。
五、当堂训练:课本28页第3、4题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呢?给你的同桌说一说?还
有什么疑惑吗?
板书设计:
欣赏与设计
1、用平移的方法设计图案。
2、用轴对称的方法设计图案。
3、用平移、轴对称的方法设计图案。

教学反思:



课题五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知识: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力 :经历运用平移、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
格纸上设计图案。
3、情感: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习惯。
21


教学重点 梳理轴对称和平移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 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课本29,30页练习。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轴对称的概念及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平移概念及平移的方法
二、基本练习
完成课本29、30页的1、2、3、4、5、6、题。
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
(1)先独立做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4)教师小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首先在图上找出几个关键点或线段 ,再确定各关键
点或线段变换以后的对应位置。
三、全课小结:
(1)根据整理的知识,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知识,请提出来。
四、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第1课时 倍数与因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能力目标: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自学、有问题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提升
团体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22


1、自然数与整数的范畴及区别
2、因数倍数的研究范围
教学难点 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导学
1、板书课题
导语:同学们,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一些数,有
的数还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就 学习倍数与因数(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A、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知识来认识倍 数与因数。B、
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C、理解自然数与整数异同。
3、自学指导
过渡语: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31-32页的内容,重点看试一试的(1)、(2)和找一找,
思考:1、数可以分成 几类?2、笑笑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判断倍数和因数
的方法是什么?注意两个数是因数与倍数的关 系是怎样表述的。5分钟后汇报学
习成果,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如有疑问可以与同学讨论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二、学生自学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 够5分钟,
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继续深入复看)
三、自学检测
1、出示检测题:第31页的“认一认”的25×3=75 20×5=100
学困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四、精讲
1、学生当小老师来批阅板演,如发现错误,不要擦去原题,在旁边更正。
2、根据学生 板演中出现问题来精讲,突破重难点,适当延伸(在正整数范围内
研究因数倍数的原因)。
23


五、课堂小结:学生自己说收获,老师及时总结并板书重点结论,引导 学生补充
完整。
六、巩固练习 第32页“练一练”第2题、第3题。
七、板书设计:
数的世界(倍数与因数)
像0、1、2、3、……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5×4=20
像-3、-2、-1、0、1……这样的数是整数。 20是4和5的倍数。
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4和5是20的因
数。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探索活动: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能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奇数还是偶
数。
情感目标: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2、5倍数的特征及奇偶数的判别
教学难点 奇偶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提问学生来说说自然数和整数的范围及异同
2、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说法:4乘5等于20,说出因数和倍数
3、寻找四个2的倍数
由学困生完成,错误时提问其他学生帮助更正。
24


二、板书课题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倍数和因数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
些数的倍数的特征。师板书:2、5的倍数的特征。
1、出示自学目标
A、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B、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第33页的内容。按照要求动手做一做,然后思考:(1)通过
表格中做上记号的 数你能说一说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2)2 的倍数有什么
特征吗?(3)什么是偶数和奇数?5分 钟后汇报学习成果。(师:如有疑问可以
与同学讨论,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三、学生自学
过渡语:依师自定激励语。
教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 学。(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
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四、自学检测
1、先让学生同桌交流自学成果。
2、出示检测题: 第34页的练一练第1题。
学困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五、精讲
1、学生当小老师来批阅板演,如发现错误,不要擦去原题,在旁边更正
2、根据学生板演中出现问题来精讲,突破重难点,适当延伸。
六、课堂小结:学生自己说 收获,老师及时总结并板书重点结论,对于学生没有
说到的重难点,可以引导其说出并总结板书。
七、作业 完成第34页 “练一练”第 4题。
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
25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能力目标: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 3的倍数的特征总结
教学难点 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2和5的倍数特征
2、2和5共同倍数的特征
3、说一些数,提问学生来判断奇偶
通过提问一些学困生来完成,让其他学生来评断,达到全员参与复习。
二、板书课题并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你们想研究一下3的倍数有什
么特征吗?
1、出示自学目标
理解并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能独立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第35页的内容,重点看第35页中间的表格和对话框 ,思考:
通过表格中做上记号的数你能说一说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5分钟后汇报学习
成果。
三、学生自学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26


学生认 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3的倍数特征总结较抽象,学
生可能一时无法总结,老师要做 以适当引导。
四、自学检测
1、学生先自行交流自学成果。
2、出示第36页的练一练第1、2题
通过提问或让学困生板演来完成检测。
五、精讲
1、学生当小老师来批阅板演,如发现错误,不要擦去原题,在旁边更正
2、根据学生板演中出现问题来精讲,突破重难点,适当延伸。
六、课堂小结:学生自己说 收获,老师及时总结并板书重点结论,对于学生没有
说到的重难点,可以引导其说出并总结板书。
七、巩固练习
第36页的练一练第3题、第4题。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2、5、3倍数特征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2、3、5共同倍数的特征
能力目标:能应用共同倍数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目标:提升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大胆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2、3、5共同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学生完成2、3、5各自倍数的特征知识。 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迅速判断是
2、3、5谁的倍数。 由学生完成,老师引导学生解决出现的错误。
27


二、归总训练
1、引导学生观察2、3、5共同倍数的 特征,然后形成规律,让学生大胆的说出,
提问学生进行补充。
2、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练 习,主要由学困生完成,老师引导学生评判,由错误信
息深入难点重点的突破。
3、巩固训练。
4、总结本课重难点及突破过程,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 由学生自述,老师加
以引导。
5、布置作业。第36页的练一练第5题。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找因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练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认识因数的特征
能力目标:能 正确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了解找因数与拼长方形之间的
内在联系、理解一个数因数的特征。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发现能力和合作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找到一个数全部的因数
教学难点 归总一个数因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问3的倍数的特征并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2、3、5共同倍数的特征提问和据特征来说出此数。
3、因数的研究范围。
自备复习题,通过提问一些学困生来完成,让其他学生来评断,达到全员参与复
28


习。
二、板书课题并引入新课
1、出示自学目标
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第8页的拼一拼。重点看第37页中间笑笑和智慧老人交流的
内容,思考:(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2)说一说一
个数的因数和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 系?(3)12的全部因数有哪些?(5分钟
后汇报学习成果,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三、学生自学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
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四、自学检测
1、学生自行交流自学成果。
2、出示第38页的练一练第1题。尽量提问学困生以板演或问答形式完成。
五、精讲
1、学生当小老师来批阅板演,如发现错误,不要擦去原题,在旁边更正
2、根据学生板演中出现问题来精讲,突破重难点,适当延伸。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有限的呢?还是无限的啊?最大的是?最小的是?来突
出因数的特征。
4、如果不拼成长方形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此处来完善找因数的数学算
式法。 < br>六、课堂小结:学生自己说收获,老师及时总结并板书重点结论,对于学生没有
说到的重难点,可 以引导其说出并总结板书。
七、巩固练习
第38页 “练一练”第2、3、4题

教学反思:


29






第6课时 找因数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找全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归类 能力目标:能运用多种方法来找全一个
数的因数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全面思维,增强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难点 找因数的多种方法实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因数与倍数的依存关系:出示一组因数倍数,让学生说说谁是谁的因数(倍
数)
2、因数的研究范围
通过提问学困生来完成,学生自主补充更正出现的错误。
二、要点归纳
1、找因数的方法
利用乘法算式来寻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2、及时训练巩固利用乘法算式来找一个数的因数,对于找不全因数的问题让学
生自主研判,利 用错误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3、尝试用除法算式来寻找因数
6的因数:6÷1=6 6÷2=3 6÷3=2 从1除起,后两个算式出现相
同数字,证明因数已找全。
三、两种因数找法的巩固
可以用配练中的习题来加强巩固,让学生自主选择两种找法,重 点解决出现找不
全的错误。利用板演中出现的问题来解决疑难,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四、总结全课重点
30


让学生自己说收获,重点突出找 不全的解决及判定方法(什么时候发现因数找全
了)。
教学反思:


第7课时 因数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明晰因数与倍数各自特征
能力目标:能运用特征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总结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因数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特征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找一些数的因数训练(自主选题)
2、找一些数的倍数训练
学生自主完成,错误由学生自找并解决。
二、当堂训练
1、引导学生观察一个数的因数,从三个方面引导:
最大的、最小的、个数有限还是无限
2、学生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观察一个数的倍数,引导学生依因数特征来完成
4、完成因数倍数特征表。主要是由学生来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再形成规
律。
三、强化训练
配练及相关习题(实际应用类的题型,以求突破教学难点)
由学困生完成,学生自己判断及交流,找出错误,突破错误点,达到能力的提升。
四、总结
学生自主说出因数倍数的特征,老师引导学生补充完整。
31


五、巩固
典型习题的强化。诸如一个数最小的倍数一定大于它的因数等此类问题。
教学反思:



第8课时 找质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经历探究的过程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能力目标: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学会用列表法探究新知。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教学重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00以内质合数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自学目标
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二、自学指导
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认真填写第39页的表格,重点看第39页表格下笑 笑、淘气说的话,思考:(1)
观察左表中各数的因数,根据因数的个数多少可以分为哪两类?(2)结 合上面
的发现,说一说这两类数分别有什么特点?(3)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
三、学生自学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学生认真看书,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
四、自学检测:
1、说自学收获:同桌之间先互相交流一下自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重点说说什么样的数是质数?什么样的数是合数?1呢?
2、第39页的“认一认,填一填”。
提问时以学困生为主,围绕重难点引导学生补充完整。
32


五、精讲
1、根据学生所作的回答来找出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解决疑难点。
2、重点突出质合数的区别及与奇偶数的联系区别。
六、巩固练习
练习:第40页第2题
另附一题: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吗?偶数里谁是唯一的质数?1为 什么不是质数,
也不是合数呢?最小的质数合数分别是多少?
七、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质数、合数的概念以及找质数方法,如何对一个数进行判断?
(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 复)
教学反思:





第9课时 质合数和奇偶数的区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再次熟练质合数和奇偶数各自的特征,正确区分各类数
能力目标:学生对此四种 数的分类极易混淆,本课目标旨在让学生理解此四种数
的分类标准,在实际中正确区分此四类数。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质合数和奇偶数各自的分类标准。
教学难点 本类知识概念的交叉和区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质合数的分类标准及意义
2、奇偶数的分类标准及意义
3、说说10以内的质数、合数、奇数、偶数。
33


要求学生完成。
二、自主探究,老师引导,及时总结。
1、引导学生写出10以内的质数、合数、奇数、偶数。
2、引导学生观察质数里有偶数 吗?奇数里有质数吗?质数全部是奇数吗?偶数
和合数有什么联系吗?
3、学生基本都能解决。
4、及时总结:
2是质数中唯一的偶数,质数中除了2以外,都是奇数。
合数中既有偶数也有奇数。
最小的质数、最小的合数、10以内连续的三个合数、20以内连续的三个合数等
易混淆的概念 。
三、巩固
完成配练相关习题和其他相关习题,提问学困生完成。
四、总结
全课主要内容总结,由学生自述自己本课的收获,不足由老师引导补充。
作业自定,要分层次而布置,要紧密结合本课要点,力求达到巩固知识。
教学反思:




第10课时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掌握找因数和找质数的方法。
2、再次熟练质合数和奇偶数各自的特征,正确区分各类数
教学重点 掌握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并理解。
教学难点 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34


1、奇偶数的意义
2、提供一些数字让学生迅速判断奇偶
二、出示自学目标
在活动中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三、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观察动画演示做好记录后,思考:(1)如何用列表和画示意图的方法
发现数的奇偶 性变化(2)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是什么(3)能应用数的
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 题。
四、学生自学
提供动画演示,督促每个学生做好记录,然后认真自学。
五、自学检测
1、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自学的收获和遇到的困惑。
2、提问学生完成活动一下的试一试。
3、提问学生完成活动二下的试一试。
尽量让学困生完成,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完成评判。
六、精讲 41页的练习
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重点突出初始是偶数还是奇数,然后问奇偶次时之间的联
系。
七、巩固练习:
做《配套练习》相关章节 重点检查学困生完成情况,及时辅导。
八、小结: 学生说收获,老师引导补充完整。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35


知识目标:通过整理复习过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整理和归纳知识。
情感目标:自我评价和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全面掌握三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 体验有序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这一阶段我们学到了什么?
二、归纳总结。
1、请你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并与同伴交流。
2、小组合作把学到的知识进行系统、有序地归纳与整理。
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 (概念及相互联系)
第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 (概念及相互联系)
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 (概念及相互联系)
3、汇报结果,教师补充。
三、巩固与应用。课本第46页的第1-5题。
四、解决实际问题。课本第47、48页的第10-14题。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课本第47页的第6、7题。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第一课时 比较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能力目标: 通过交流,掌握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6


情感目标: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图形世界。看谁最聪明,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
的大小?
三、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自学课本第49页全部内容
1、图中哪些图形的面积相等?
2、哪些图形组合以后面积相等?
3、哪些图形可以变一变?变成什么图形?
4、你还知道哪些图形的面积?用什么方法比较?
(二)自学
(三)检测。
课本第50页“练一练” 第1题。(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对图形的分割和平移,并
让学生体会到 图形的形状变化,但面积的大小不变这个事实)
(四)精讲。怎样比较图形的面积大小,依据是什么?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50页“练一练” 第2—4题。
先让自己画图形,再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画一些非 矩形的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
边形或者非标准的图形,从而进一步体会不同形状的图形,面积相等。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比较图形的面积大小有很多方法 ,
比如用数方格法、平移法、旋转法、剪接法等。)
六、作业。1、配套练习相关练习。
2、预习“认识底和高”
教学反思:

37







第二课时 认识底和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动手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拼做成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形等操作活动,找到高这条线段,体验高的特征。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情感目标:感受动手操作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运用转化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 四边形、三角
形、梯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三、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自学课本第51页全部内容 1、如果只锯一次,要尽可
能大该从哪里锯开,又该如何拼成长方形? 2、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什么角?
应该怎样剪?
(二)自学。 (三)检测。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自己动手做,利用剪拼
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四)精 讲。拿出做好的长方形与全班交流做
法: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去剪,就可以拼成 最大的长方
形。(师点评指导发现这条剪切线是两条边之间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
高。 )四、巩固练习。 1、课本第51页“认一认”中的平行四边形。 2、课
本第52页“试一试”第1题。 3、课本第52页“练一练”第2题和第4题中
38


有关平行四边形的内容。 五、课堂小结。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画平行四边形< br>的高有什么经验?(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它垂直的
边是这条高对应的 底。) 六、作业。 1、课本第52页“练一练”第4题。
(画指定底和高的平行四边形) 2、动手做三个三角形,三个梯形。 板书设
计: 认识底和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两条
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 与它垂直的边是这条高对应的底。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能力目标 :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
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感受合作学习的成功。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口算出下面各长方形的面积。
(1)长1.2厘米,宽3厘米。
(2)长0.5米,宽0.4米。
3、出示方格纸上画的平行四边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指
39


出它的底和高。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 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园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地,如何计算它
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
三、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自学课本第53页全部内容
1、这块平行四边形空地的面积是多少?怎样求?
2、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自己动手试一试?
3、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自学。
(三)检测。课本第54页“试一试”。
(四)精讲。
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 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
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 的高就是长方形的宽,它们的面积
相等,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与平行四边形的相同。)
四、巩固练习。
1、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如下图),底是4.8厘米,高是3.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
少? (得数保留整数)
2、填空。 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 ),它的面积与原平
行四边形的面积(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原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这
个长方形的( )与原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 ),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
3、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五、课堂小结。你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何收获?
六、作业。课本第54页“练一练”的第1-4题。
板书设计
40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 方 形 面积 = 长 × 宽 S=a×h
平行四边形 面积 = 底 × 高 S=a·h S=ah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情感目标:学会 自主学习。
教学重点 充分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 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4.9÷0.7 5.4+2.6 4×0.25 0.87-0.49
530+270 3.5×0.2 542-98 6÷12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口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⑴底12米,高7米。 ⑵高13分米,第6分米。 ⑶底2.5厘米,高4厘米。
二、指导练习
1、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底是7米,求高。
三、课堂小结。你今天有何收获?
四、作业。
教学反思:



41







第五课时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能力目标:运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学会自学,培养猜测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这是什么图形?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哪些方法?
2、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 怎样画三角形的高?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流动红旗), 大家想不想计算它的面积?今天
我们就来探究三角形的面积。
三、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自学课本第56页全部内容
1、流动红旗的面积是多少?怎样算出的?
2、怎样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动手试试)。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4、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字母表达式怎样写?
(二)自学
(三)检测。课本第57页“试一试”。
(四)精讲。既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都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或利用公
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用哪些计算方法呢?用数 方格的
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
42


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每个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四、巩固练习。
1、课本第57页“练一练”第1-2题。
2、填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
于(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
行四边形的面积的( ),所以( )。
五、课堂小结。今天有何收获?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
样推导的?
六、作业。
1、课本第58页“练一练”第3-4题。
2、一种零件有一 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三角
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 面积 = 底 × 高 S=a×h(S=ah)
三 角 形 面积 = 底 × 高 ÷ 2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加深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熟练程度。
能力目标:能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高正确率。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面积的应用题。
43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概念。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
二、基本练习。
1、三角形的面积= 用字母表示是 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2、一个 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8米,高是1.5
米。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3、配练相关练习题。
三、提高练习。
1、课本58页的第5、6、7题。
2、一张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 从一边的中点到邻边的中点连一条线段,沿这
条线段剪去一 个角,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先求出原正方形的面积,再求出剪去的
小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求出剩下部分 的面积。因为剪去的是正方形的一个角,所
以是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都是正方形边长的一半, 所以剪去的面积是
2×2÷2=2平方厘米。)
3、一块三角形土地,底是421米,高 是58米。估算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大约是多少公顷?(先取三角形的底和高的近似数400米 和60。)
四、课堂小结。你今天有何收获?讲出好方法与大家分享。
五、作业。配练第4题和配练第5题。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梯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课本第59-60页全部内容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44


能力目标:能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br>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引导学
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经历推导和理解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梯形若干个。
教法:引导法
学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复习梯形高的画法。
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我相信通过转化你们一定能计算出
这个梯形堤坝横截面的面积(出示图)。想计算吗?那我们就来探究梯形的面积。
三、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自学课本第59页全部内容 1、怎样把梯形转化成我
们学过的图形? 2、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后,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什么?高
呢? 3、转化成三角形和两个小梯形后,底和高在哪里? 4、怎样计算梯形的
面积?字母表达式怎样写?
(二)自学
(三)检测。
1、利用转化和迁移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判断。 (1)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 ) (2)两个
面积相等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3、课本第60页“练一练”。
四、精讲。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
公式。(先按住梯形右下角的顶点,再使一个梯形向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使
梯形的上下底成一条直线,然后把第一个梯形的左边沿着第二个梯形的右边平行
移动,直到为止 。拼成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等于
45


梯形的 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等于底×高,所以梯形的 面积等于(上底+下底)×高÷2。用S表示梯形的
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那么梯形面积的字母计算
公式就表示为: S=(a+b)h÷2。)
五、巩固练习。 1、课本第60页“练一练”第2-3题。 2、想一想:两个
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什么图形 ?(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而长方形是平行
四边形的特殊形式。) 3、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如图),渠口宽2.8
米,渠底宽 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五、课
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用字母怎样表
示?
六、作业。课本第60页“练一练”第4-5题。
七、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梯 形 的 面积 = (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S=(a+b)h÷2 S表示梯形的面积
a表示梯形上底 b表示梯形的下底 h表示梯形的高。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梯形的面积复习课

教学内容:梯形的面积计算练习。
三维学目标:
知识目标:加深梯形面积计算的熟练程度。
能力目标: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合作交流,自学探究
46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梯形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概念。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二、基本练习。 1、右图所示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2、根据表中所给的数值
算出每种渠道横截面的面积。 渠口宽(米) 3.1 1.8 2.6 2.8 2.2 渠
底宽(米) 1.5 1.2 1.3 0.9 0.8 渠深(米) 0.8 0.8 0.5 0.7 0.6
横截面面积(平方米) 三、提高练习。 1、配套练习。 2、一个果园的形
状是梯形。它的上底是180米,下底是160 米,高是50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
10平方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平方米?
四、课堂小结。你今天有何收获?讲出好方法与大家分享。
五、作业。课本第60页的第2题。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练习课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公式,能正确、
熟练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公式计算所学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
教 法:引导法
47


学 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概念。 1、回答下列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字母公式。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
3、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三、基本练习。 1、填空 。 3.6公顷=( )平方米 1200平方
米=( )公顷 4平方千米=( )公顷 52公顷=( )平方千米 160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0.25平方米=( )平方分米=( )
平方厘米 2、计算下面每个梯形的面积。 ①高30分米 上底8米 下
底12米 ②高5.6米 上底9.5米 下底12米③下底5.4分米 上底5.8
厘米 高5.2厘米
四、提高练习。 一个鱼塘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长21米,下底长45米,面积
是759平方米。它的高是多少?
五、课堂小结。你今天有何收获?讲出好方法与大家分享。
五、作业。课本第60页的第3题。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练习五


教学内容:课本第61-62页全部内容。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和梯形的面积。 能力目标:使学生深刻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三种
图形面积转化中的联系。 情感目标:初步体验用平移方法求面积、用列举方
法探索结果的过程。
教学重点 :全面掌握三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
48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 法:引导探索法
学 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字母表达式。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面积的基本计算。 1、独立完成课本第61页的第1题。(订正后分析错因
并改正。) 2、独立完成课本第61页的第2题。(让学生先画出高,再进行测量和
计算。) 二、图形的变化。 1、课本第61页第3题。 2、课本第61页第4
题。(先画一画,再找,最后交流结果。) 三
三、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课本第62页的第6题。
四、实践活动。 课本第62页的“实践活动”。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课本第60页的第5题。

教学反思:

49

历届欧洲杯-快乐的春节


我心中的太阳-示爱


旅游策划书-司法考试真题


中秋节的手抄报内容-二级建造师挂靠价格


宜宾人事网-中国证劵业协会


注会准考证打印-雅安市人事考试网


运城大学-教师工资表


建设工程经济-奇志大兵双簧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