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新教材三年级上册
湖南的二本大学-军训总结讲话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三年级上册
五~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课程改革到今年已经是第三年了,人教版这套教材经过两
年
的使用,我们基本上已经适应了它的特点,三年级是关键的过渡性的一年,
基本上是在一、二年级的基础
上有所提高。至于三年级新教材的一些特点,
爱华主任在上一次培训时就已经详细的、有针对性的介绍过
了。今天,我就
结合五——八单元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教材概况
第五组:17孔子拜师 18盘古开天地 19赵州桥 20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略读课文)
语文园地五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
《赵州桥》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
《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
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
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
话故事;
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
文的时候,
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
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本组
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
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
生的
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
化的文章,在课
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
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
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
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语文园地中安排
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
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
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
流平台和展示空间。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综合性学习
成果。
灿烂的中华文化——自主、合作、探究不要过度张扬
第六组:21古诗两首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24 “东
方之珠”
(略读课文) 语文园地六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
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和宽带网
从导
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颁祖
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
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
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
》《饮
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
描绘北国各
个季节不同景色和丰富物产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
代都市风采,香港的美丽和繁华的略读课
文《“东方之珠”》。单元内各部分
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
发展。
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
的大好河山已经
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
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
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在
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
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
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
语言的习惯。
壮丽的祖国河山
—不要忘了中年级“段”的结构训练
第七组:25矛和盾的集合 26科利亚的木匣
27陶罐和铁罐
28狮子和鹿(略读课文)语文园地七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
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
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
朋友,
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
事,悟出了周
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
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
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
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这4篇
课
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
法思考问题。
在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和本组的专题密切相关。在口语交际中尝
试运用学到的思
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习作中发挥想象
写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刻舟求剑》讽刺了只
会按老规矩办事,不知对变化
了的情况应该作出相应变化的人和事。
学习本组课文,要边读边
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
达意方面的作
用;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科学的思想方法
—人文素养的培育不要过度诠释
第八组:29掌声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31给予树
32好汉查理 (略读课文) 语文园地八
八单元有4篇课文。其中《掌声》《一次成功的实
验》《给予树》为精读
课文,《好汉查理》为略读课文。课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同学
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的命运;教育家的“逃生”实验,
在同学们的
合作下获得了成功;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
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爱;
自称“好汉” 的小男孩查理,在
帮助一位残疾小女孩的同时,也改正自己的缺点。一个“爱” 字贯穿
全组
课文,课文的字里行问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课文中
有所涉及,但本
单元内容有所扩展,内涵更加丰富。从爱家人到爱朋友、爱
同学、爱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些爱都包含着
更多的时代内内容。例如,一
次成功的实验在“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的关爱主题下,还含着
合作、讲求秩序才能成功的现代意识;好汉查理在帮助残疾女孩的同时,自
身的不足也得到改进
,在爱的主题下还蕴涵着“信任与理解”的思想。
本单元的各个环节的教学都体现了爱的专题,都是从
儿童的经验世界出
发,让学生能实实在在感受到这种感情。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
想
,围绕专题组织教学活动。
献出我们的爱——不要拔高人文要求
(二)提示语的作用
一、了解提示语的作用
1、构架起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br>17《孔子拜师》在“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旁边,学习伙伴说“联
系生活实际,我能体会
到这句话的意思”这是理解关键句子的方法的提示。
25《矛和盾的集合》在“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
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
者”这句话旁边提示“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
2、引导学生推敲语言文字,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
17《孔子拜师》(从这句话
中我感受到……)提示学生从词句的内容来
理解感受人物的精神。像这类提示语,只说出哪些方面有心得
和发现,至于
心得 和发现的具体内容则有意藏而不露,为教师的启发诱导
和学生们的互
动交际预留了活动空间。
19《赵州桥》一课,在“这座桥不但
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旁边,提
出“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启发学生理解、品位语言,体会表
达方
法。这类提示语,提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都可能存在的,而且对于领会课
文内容和培养阅
读能力都有思考的价值。
22《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文后有“我发现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
3、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
27《陶罐和铁罐》一课,在“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
常常奚落它”这
句话的旁边,提出“‘奚落’是什么意思呢?我要往下读读看”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文后,学习伙伴说“我仿佛看到了各个季节不同
的景色”
4、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语文园地五》:“这是我和爸爸一起做的风筝”“我们几个同学编
了一
份‘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手抄报”“我还会背《三字经》中的其他内容
呢?”
二、正确对待提示语
1、注意保持提示语原有学习伙伴的对话口吻,不要变成一般的教师提
问。
2、让学生也来编写提示语。(见课件)
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短短一段话让我获取了不少信息。
“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我要往下看看。
这里不仅说明画上的人物多,而且……
从这句话中我读懂了……
张泽端画的画为什么会名扬中外呢?
我好象看到了桥北头的情景
(三)综合性学习
第一步:活动准备阶段
1、课文先行,主线清晰。
17 孔子拜师 让学生从
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
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
统文化的兴趣。
课后安排的选做题,列举了几句传诵最广的孔子名言。这几句名言对学习方
法和
学习态度做了精辟的论述,和本课孔子拜师求学的内容紧密相关,意在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古典文化的
精髓。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安排学生继续
搜集、背诵一些孔子的名句。
18 盘古开天地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
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处处
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
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教学这
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
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
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19 赵州桥
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
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短短
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
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
br>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并对其设
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
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这篇课文,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介绍了中华优秀
的传统文化。通过学习这
篇课文,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2、运用提示,拓展领域。
这组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
文化。在学生对祖国
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要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
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并使学生感受到,传统不一定很古,
它有时离我们很近,并影响
着我们的生活。
提示语: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
有精美
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
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端午
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
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民间工艺:陶瓷、剪纸、布艺、泥塑……
民间艺术:戏剧、国画、书法、武术……
民俗风情:传统节日(元宵节闹花灯、端午节等)……
古典文学:诗词、散文、戏曲、小说……
古代建筑:佛寺、佛塔、石窟、宫殿……
古代名人:蔡伦、王曦之、鲁班、华佗……
3、选择内容,自主合作。
开展活动的
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当地的教学条件,给学生
提出恰当的建议,如,查阅图书、图像或音像
资料,访问长辈,实地考察,
搜集或制作实物。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次综合性学习的经历,所
以在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
上可以更放手一些,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如,自主选择活动伙伴,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主选择活动方式。如:学习了《盘古开天地》,建议学生阅
读其他的中国古代神话故
事,如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如果有时间,可以
在班里召开一次神话故事会。
4、小组合作,拟订方案。
在学生自由组成活动小组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各小组制定一个简单
的活
动计划,比如,打算了解哪方面的内容,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计划用哪
种方式开展活动,以及时间安排。可以设计一个活动计划表,做到分工明确,
心中有数。老师对制定计划
有困难的小组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
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小组专题调查实施方案
调查的专题
组长
小组成员和分工
调查时间
资料获取的途径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第二步:活动实施阶段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而言,实践是第一位
的,强调的是学生亲身经历、直
接体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语
文
能力的整合应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实践
的文化性实践的自
主性实践的体验性。
《赵州桥》课后安排的选做题,建议学生了解家乡某个古建筑的历史,
并
画下来。这是把学生引向生活实践的一个学习建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应该让学生都亲自做一做,并
给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机会。
综合性学习提示(76页)。这次综合性学习提示,目的是提醒学生对
自
己前一段的活动做一下小结,并为交流展示做准备。主要任务是整理资料,
教师要教给学生整
理资料的方法。如,怎样把搜集到的内容分门别类;用什
么形式体现,如用卡片、图表。然后引导学生思
考用什么方式展示活动的成
果。
第三步:活动展示阶段(口语交际+展示台)
口语交际
将口头语言表达与展示活动有机地结合,有利于使学生把热爱祖国传统
文化
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内化为语言和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达成对传统文
化的积淀。
展示台
教材提供了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几个方面:展示春联,展示和家人共
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风筝,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手抄报。这仅是几个
侧面,带有举例的性质。在本班学生展示活动成
果时,每个小组可以根据本
组的活动情况,提出打算展示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可以事先了解各组的情况,
并提出具体的建议。这部分的教学也可以和口语交际的教学结合起来,把展
示学习成果和口语表
达融为一体。民族艺术组的表演展示:现场演唱一段曲
目,现场画一幅图画,表演评书等。
词语赏析组的诵读展示:配乐诗朗诵,诗词表演,对诗等。
民俗风情组的话题展示:“祖国山河一日游”或“趣谈传统节日”等。
神话故事组的趣味展示:如游戏“我来演,你来猜!”等。
中华美食组的多方位展示:报菜名、赠送小吃等。
第四步:活动内化阶段(本单元的习作)
课文的学习为“综合性学习”引路导航,“口语交际”“展示台”,让“综
合性学习”活动实景
再现,“习作”则是“综合性学习”成果的文字总结。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
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
整理一下,写成习作。这也是对综合性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方式。
完
成这次习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材料的选择和整理工作,把最想告
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
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
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在交流
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
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
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交流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也可以
和“展
示台”结合起来,按照习作的内容,把优秀习作放到相应的栏目里,编成“生
活中的传统
文化”手抄报。
(四)阅读教学
一、度的把握
三年级是阅读启始年级,教学中要注重两头伸展。
1、立足低段求发展。
识字学词理解词句仍然是教学重点。
学生生字回生率高,三年级仍需抓识字学习,但要求有所提升:
识字教学------ <
br>①相信学生的能力;②突出难点,注意简洁;③不仅写字还要写词;④
创造练笔机会,在练笔中巩
固字词。理解词句------
低年级:“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
中年级:“学
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
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
的作用。”
2、着眼高段打基础。
(①潜心会文,力求发展;②初步领悟适合中年级学习的表达方法)
习作前的铺垫:
(1)着眼篇章结构的教学。
《富饶的西沙群岛》:总分总结构。分述部分是按照进入群岛的
地点变
换由上而下,有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来介绍的。
《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有顺
序地来描述的。
《“东方之珠”》:抓住了香港最具特色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
来介绍其繁华和美丽。
案例:《美丽的小兴安岭》
师:快速阅读课文,你会发现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非常有特色。
生:按“四季”的顺序来写的。
师:如果你是作者,你会这样写吗?请你说说原因。
生:我会这样写的。因为这样写醒目,读者明白。
生:我也会这样写的。我觉得这样写比较有
条理,能让读者很快地了解
小兴安岭的四季分别有什么特点。
生:我不会这样写。我觉得这
样写很烦琐,选择一两个自己最喜欢的季
节来把小兴安岭的特点写出来会更好。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一看四季里描写的景物又分别具有
什么特点呢?
从而得出:写景的文章要注意描写对象的顺序、景物特点、 景物间的
关系及景物内部各个部分
的关系,要有顺序地把这一些写下来。可按远近、
上下、前后、左右
等空间顺序来写;也可按一年四季的季节顺序来写; 还
可按“总分总” 写作顺序来写等。
(2)注重特色段落的学习。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
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
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
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
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
飘飘摇摇; 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
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也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
br>水,一半是鱼。
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来看看分述部分,想一想:分述部分是怎样写出鱼多的?
生:写鱼的各种样子。
师:写出了西沙群岛一带海里所有鱼的样子吗?
生:不是,只是举了一些例子。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因为它是说“有的……有的……”什么样的鱼怎么样,什么样的鱼
怎么样。
师:
很好!老师为你高兴。你发现了一种分述的方法:举例分述法。举
例可以用“有的……有的……”句式,
也可以具体说几个事物。上学期
我们学过不少总分关系的课文和段落,他们的分述部分,是用什么方法<
br>进行的呢?请同学们回忆、分析、总结。不清楚的可以相互提醒,也可
以问老师。
2、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有( ),有( ) 有
( ),还有(
)。或: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清晨
( ),黄昏( ),到了晚上(
)。
3、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
怪。最有趣的要
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
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
,没法逃跑了。
4、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
杏
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
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
色彩就不同了。
(3)积累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片断
*在阅读赏析中积累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片断。
*通过摘抄背诵,积累课文优美词句、精彩片
段。断*倡导积累课外阅读
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
如第八单元(“爱的奉献”)
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给老奶奶座
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
爱是给遇到困难的人伸出温暖的手
爱是在别人困难时给予别人鼓励
爱是在别人成功时给予赞扬
爱是在危险的时候让别人先走
爱是团结合作走向成功
爱是给别人带去的快乐
爱是帮助别人实现愿望
……
还可以推荐一些有关爱的名人名言: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中)冰心
爱一个人,意味着要为他的幸福而高兴,还要为他能够
更幸福而去做需
要做的一切。——(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只有爱人,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感到无限的幸福。——歌德
强烈的爱,会给人无穷的智慧、巨大
的力量。对爱的追求,会使人变的
纯洁、高尚。——(法)法郎士
爱,既非环境所能改变。爱,亦非时间所能磨灭。——(英)布朗宁
希望被人爱,首先要去爱别人。——(美)富兰克林
爱是生命中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暗。——(法)罗曼·罗兰
二、几种策略
(一)切入重点,贯通全文。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理解课文,重要的是掌握阅读方
法,提
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首先应当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以及对教学内
容重构能力。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会使得教师在处理教材时畏手畏脚、患得
患失。因此,钻研教材要
学会抓住重点,抓住主要问题,达到牵一发而动全
身,贯通全文的效果。(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语文教材说明》)
1、围绕重点段展开教学。
A、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运用语言。
例 18 《盘古开天地》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
了……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他的双眼变成了……
他的四肢变成了……他的肌肤变成了……他的血液
变成了……他的汗毛变
成了……他的汗水变成了……”
2、围绕重点句、词展开教学。
例 29 《掌声》
B、转换角色,引导学生移情体验。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
而持久。”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
台。” <
br>教学中要抓住重点段落让学生理解,并对学生不容易领会到的地方加
以指导。例如,本课的第三自
然段,详细叙述了英子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
终于走上讲台的全过程。老师可以抓住两次“掌声”,让
同学们思考:“同学
们的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掌声是英子在经过思想
斗争后走向讲台时,教室里不约而同地“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名同学
,你为什么要给她掌声?从而体会到这掌声里包
含着大家的鼓励与信任。总的说来,这掌声里有同情、理
解,但更多是鼓励,
也就是激励和勉励,同学们希望英子走出自卑的阴影,不再忧郁,融入集体
中。如果你是英子,你又会怎么想?体会英子“犹豫” 的矛盾心情。英子
在掌声的激励下,发挥了自己
的才能,“她的普通话说得好极了,声音也十
分动听”。于是,“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你为什
么给她掌声?这第
二次掌声里除了鼓励,还有赞扬。因为老师和同学们看到,作为残疾人的英
子
,只是行走不方便,其他方面不比正常人差甚至更为出色。第二次听到掌
声,你是英子,又会怎么想?从
而读懂:这是因为英子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感
受到了爱,并从这种爱中获得了动力,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
很珍惜同学们
的掌声。在精神状态上才产生了后面一系列的变化。
课后的第二题“从英子的变
化中,我想到了很多,让我们交流交流各自
的想法”,这个题目旨在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既可以联系
课文来谈,也
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谈;既可以谈同学们和老师的关爱和鼓励,也可以谈英
子能够
从大家的鼓励中获得面对生活的勇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
流,并适当加以指导。例如,估计学
生会在同学的友爱方面谈得比较多,老
师可以提问点拨:“读了课文以后,你觉得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提示
学生注意,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掌声”献给别人;而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
(二)精当提问,开放大气。
在课堂教学
中,不必回避教师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和提高
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所提出的问题,
一定要精心设计:一要扩大问
题的覆盖面,减少无意义、无价值问题的数量;二要注意提问的内容、方式
和角度,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说明》
例 21《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如果你就是和苏轼一起在“望湖楼”中饮酒的好友,苏轼即兴创作
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想让你根据诗意作画,该画些什么?
生:要画水、太阳。
师:是水平如镜呢?还是微波粼粼?要说出理由。
生:还要画山、雨、船、亭台、楼阁。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画太阳,又画雨,怎么回事?
生:这是一场太阳雨,这才可以称得上“雨亦奇”吗?
(三)引导质疑,深入探究。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朱熹)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
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
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语文课程标准》)
1、在质疑中开发学生的思维。
①就课文题目质疑
例25《矛和盾的集合》
“集合”是什么意思?矛和盾集合之后变成了什么?
例18《盘古开天地》天
地未开之前是怎样的?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
天地开出之后又是怎样的?
②就关键词句质疑
20《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引导质疑:“名扬中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名扬中
外?
2、在探究阅读中开启学生的心智。
如第七单元
①由果溯因,引导学生深度探究。
《矛和盾的集合》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
叙述。用事实说明道理,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使学生了
解本文所要阐明的道理,“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就是要善于发现事物的优点,根据需要,把优点很好
地集中在一起,为我所
用,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让学生用其他例子来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作为扩展思考的题目,
可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
,提示几个“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
就是胜利者” 的例子,比如实际应用方面:双层公共汽车、火
车,带橡皮
头的铅笔;学习和做人方面:采纳别人的优点等等。以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
可以鼓
励学生展开想象,一方面从生活实际中选取类似的事例;还可以想一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并
提出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
要不断思考,把自己随时想到的这些有益的想法记下来,放入自己
的“我的
奇思异想”或“我的小发明”的成长袋中,为开展口语交际做准备。
②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
如:《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
到启发,可采用对比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
懂课文。比如,可以把妈妈埋的木匣和科利亚埋的木匣相比
(妈妈的大,科
利亚的小);把妈妈走的步数和科利亚走的步数相比(妈妈走了30步,科利
亚
走了10步);这样的对比,就为后面科利亚的思考作了铺垫。从中也可以
看出作者写妈妈埋木区的意图
所在。第一次挖木匣时,妈妈一下子就找到了
木匣,说明木匣没丢,仍在原地;这就为科利亚判断自己的
木匣也不会丢且
还在原地提供了依据。读到这里,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描写科利亚埋、挖
木匣
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挖木匣,这个问题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
文,还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可
用下面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最后一段写的是科利亚受到的启示。由挖木匣这件生活中的小事,
他懂
得了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
待,要使自己想
法和行为顺应这样的变化。“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
吗?”这句话是以问句的形式出现,表达了肯
定的意思。教学中可结合文后
泡泡的要求“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启发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中不
断变化的人和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③自主选择,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如:《陶罐和铁罐》
《陶罐和铁罐》故事主要通
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
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
充分展现。此
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选编这
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
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
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
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
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要引导
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
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
比如:通过“你
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可以看出铁罐
的
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
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
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要检查学生
自读的情况。可以用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
陶罐和铁罐是怎
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
神
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
虚、友善、宽容。继而再提出: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交
流对课文蕴含道理的认识,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如,要谦虚,
不要骄傲;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骄傲的人下场可悲。
在
学生说出以上认识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理
解。
(四)感悟体验,注重朗读。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
中将课
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
考,去领会作
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单纯的示
范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在领会和传达这
种感情的过程中固然必不可少,
但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
。
——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说明》
例如《一次成功的实验》
p>
《一次成功的实验》课文有较强的现场感,可以在上课之前或上课之后,
让学生按照
教育家做实验的要求与方法演一演,也可以分角色表演课文内
容。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提高认识,进一步体验情感。
本课的突出特点是对话较多,学生在朗读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说说,课
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根据模拟实验的
情况,这里的语气
应该是低声而果断的。)
“你刚才跟他俩说了什么?”(教育家看见实验成
功以后,既感到高兴
又感到疑惑,这里应该把这两种语气读出来。)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教育家听见女孩的答案,感到吃惊和高兴,
这里应该更多地读出探询的语气。)
“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女孩的回答应该是响亮而平静的,
语速应该稍快。)
例29《掌声》
通读课文,谈第一印象
默读课文,聚焦“忧郁”
再次默读,聚焦“开朗”
朗读涵咏,聚焦“掌声”
重视“以读代讲”
“以读促悟”,但要讲求层次和时效,并注意引导。
五、习作教学(小练笔)
(一)兴趣第一,乐于表达。
“教学建议” 指出:“要重视培养习作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表
达。”
同时指出:“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
什么就写什么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
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
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
的畏难情绪。
第二学段作文的要求可以归纳为
:一是“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二是“能
不拘形式地写”;三是愿意“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
与以上相关,建议不要用街上买的作文书为标准评价学生的作文,而要
让每个学生都能看
到自己能写。所以,在一段时间里应该是只要学生能写就
是好作文,不要怕说不清楚、语句不通。学生说
不清楚,语句不通,就先说
后写,让他先口头说一说再动手写。没写好,修改修改,也用“口治”的办<
br>法,先读后改。三年级习作首先是想着法子让每位学生不怕作文,爱作文。
其次,要让每位学生有
内容可写。
要使学生有效的自由表达,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我认为教师应该有效地指导,
让学生练就两个基本功:一个是搜集习
作内容的基本功,第二个是表达习作内容的基本功。
(二)加强联系,合作交流。
1、加强联系
①联系课文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
课文
《富饶的西沙
群岛》
《美丽的小兴
安岭》
《科利亚的木
学习表达方法
按总述分述的顺序描写
事物。
抓住景物特点按季节的
顺序有条理地来写景物。
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
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
小练笔
选择一处景物,抓住景物特点
按一定顺序写一段话。★
结合课文最后一段的学习,把
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在交流的基
匣》
达方法。 础上,以“由《科利亚的木匣》
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
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人
《给予树》
物的思想感情。
…… ……
结合课文内容,替那个小女孩
写几句感谢的话。
……
②联系生活实际,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遇。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生活就如
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
源丰盈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生活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在练笔中,也可不求全尽意,可以因时因境而异。抓住课余
生活的“闪光点”,写片
段,写短文;写日记,写周记;写记叙文、随笔等
等,均是练笔的途径。只有学生勤于动笔,养成习惯,
对于提高学生遣词用
语的能力,提高他们驾御语言的能力,将会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2、合作交流
①交流说话,先说后写。
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
在弄清楚写哪方面的内容后,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我写什么内容?互相
交流交流,只说写什么,
不要求具体说,这是互相启发选材范围,使每位学
生知道自己写什么,有话可写。在具体指导学生怎么写
时,可以启发学生具
体说一说,在交流中使每位学生知道怎样写。在学生动笔写时,强调“怎么
说就怎么写”,进一步强化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的认识。
②交流作品,合作评改。
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包括四个方面:一、语句正确连贯;
二、文字书写工整;三、行款格式规范;四、标点符号无误。
写完后让学生读
一读,看看话说明白了没有,语句通不通。这是初步学
习修改,但要求一定要低,不要强调非要怎么怎么
。读给同学听,也是互相
交流,互相学习,是及时肯定他们的成功。
(三)写实为主,想象起步。
首先是模仿,其次才是创造。
本册习作练习主要是写
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在指导时一定要
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
走样。培养学生能
够再现生活,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不要瞎编,不要说假话。评价作文看
是
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四)宽容欣赏,珍视童真。
1、宽容。
家长不辅
导也没什么,老师一定不要恼火。要想到,那只是一个三年级
学生,不到十岁的孩子,写不好坐稳是天经
地义的。如果他们会写,那还要
我们教吗?鲁迅说:“人生识字糊涂始。”写作文更是这样。再想想自己
,
难道自己从小就妙笔生花吗?这样想就不恼火了。
用好评价,及时肯定,及时鼓励。在课堂
上要时时注意用好评价,批改
作文时更要这样。据我的经验,批改作文时看到差一些的作文容易烦躁,这
时候一定要“制躁”,提醒自己:“我自己写文章都有不少困难,现在我面
对的是才学作文的小
学生呀。”
尊重每一位学生,承认学生作文上的差异,不搞一刀切。对困难比较大
的学生特别
要注意,他们只能写出来就要肯定。从现在起一直到四、五年级,
甚至到六年级,都不要说xx学生笨,
说学生写得不好。当然,这并不排斥
必要的批评。
2、欣赏。
在班上贴出来互相交流展示,鼓励再上一层楼。
儿童诗《游戏》(詹冰)
“小弟弟,我们来游戏。
“姐姐,那么,小妹妹呢?”
“小妹妹太小了,
她什么也不会做。
我看——
让她当校长算了。”
案例:我们的家(片段)
我家有五个人,每人在家里都有一个职务。我爷爷是“总催”,奶奶
是
“总管”,妈妈是“总督”,爸爸是“总理”,而我则是“总经理”(总要
经受大家的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