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说课稿(新版教材)(20200617235950)

巡山小妖精
625次浏览
2020年09月05日 11: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留学本科预科-感人的爱情小故事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
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 为教学起
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 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
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 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
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 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下面,我就“以人为
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 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 我国边疆
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 学校装点得绚丽多
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
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 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
教室里学习。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 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
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这体现 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体现了学校团结的氛围,反
映了学校的欢乐、祥和气 氛。课文中联系课文内容,配备了精美的插图。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
的路上和来到 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
学, 一所边疆的小学。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 色。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
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下面我将从设计理
1.
知识目标

认识“坝、汉”等
10
个生字。会写“晨、绒”等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文 中的词
语。
2.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读出对大青树下 的小学的喜
爱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情感目标

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 之情,并受
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了解我国 各民族儿
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难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
本思 路,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以下手段:
1.
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 “热闹”这两个 词,并注
意教学方法的变化。 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 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 好像都在听同学
们读课文” ,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 园里为什么这么安
静?” ,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 在让学生体会热闹中, 通过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
大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外,还有可能做什么?通过学 生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使下课后的热
闹与上课时的安静形成强烈的对比。
2.
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我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但是我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 础上的朗
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注意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 评价,再齐读,再指
导。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3.
强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 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 通过圈划, 让学
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比较 句子,促进语
感。
四、教学预设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
节。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
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
引导交流,了解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 同的服
饰,更有不同的风俗。初步了解课文中涉及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
导入课题,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
教师配乐范读。了解文中的有关民族。
2.
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自学生字,读通句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五、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一)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
“那鲜艳的服装, 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感悟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鲜艳夺目, 使学
校更加美丽。


2.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
晃……”通过想象,感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3.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
许多小学生……”通过山花烂漫的环境,衬托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二) 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 许多小学
生, 有汉族的, 有傣族的, 有景颇族的, 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大家穿戴不同, 来到学校,
都成了好朋友。 ”感悟同学们的团结。
2.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 音真好
听!”抓住“不同民族” “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语体会孩子们虽然民族 不同,但他们
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三) 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1.
“下课了, 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 摔跤、做游戏, 招引来许多小鸟, 连松鼠、
山狸也赶来看热闹。”通过感情朗读,读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四) 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
1.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 儿不叫
了,蝴蝶停在花朵上, 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
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
通过问题进行感悟:

1
) 你们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是如何上课的?

2
) 他们是这样读课文的?

3
) 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 这么认
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呢?

4
) 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 儿不叫
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习。 ——意思讲到就
行)
六、总结课文,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带着自豪,带着骄傲美美地读课文。
七、 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
为什么一个边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会如此美丽, 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 (民族
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2.
是啊,“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五十六 个民族
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 我们的生活才会如


此幸福,如此欢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
3.
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八、 板书设计:一是突出主要内容,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点;二是表现表达的 情感自豪
与赞美;三是能给孩子们直观的形象,教给孩子们整体把握课文,理解重点词 句的方法。
【说课稿】
—、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 读和创造
性阅读能力摆在首位。在第二学段还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 价值的问
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课标中还强调“丰富学生 的语言积累,培养语
感”。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语言积累的意 识。
二、说教材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顽强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 地上冒出的
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儿想象 成地下学校上学的孩子
们,在墙角旮旯冒出来的零星小花是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大 雨来时,花儿们便衣着鲜艳地冲出
学校度假了,而花儿们这么急切地生长是因为要回家 找他们的妈妈。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
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 了儿童情趣。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出花孩子的
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勇敢 坚强、活泼向上、童真童趣。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 文,能对课
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 生的质疑、
表达、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
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
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三、说过程


(一)谈话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伊始通过“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的谈话式导入, 激发学生对
花儿学校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进行质疑。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 不理解的
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质疑 能力对学生的阅读水
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细读解疑,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解决疑问,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 结合自己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结合活动与练习中的“默 读课文,讨论及交
流”和想象涂画的内容,体会花儿们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积极向 上。
(四)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段。力争熟 读背诵自己
喜欢的句段。
(五)拓展想象: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小 练笔。看谁想
得奇妙,写得美妙。
(六)感悟积累: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 段,背诵下
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七)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 用你们童真
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四、板书设计
把课文的内容用精炼、 简洁的词语进行概括性的说明。 这样,简单明了,条理性强, 脉络
清晰,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线索。既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反映了作者的写作
意图
【说课稿】
【说教材】
一、 教学内容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 “我”无意中发现上学
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 表现了
“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 生热爱大自然的感
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 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
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 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的意识的好教材。
二、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 的水泥道
上行走的情形。
3.
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 之情,激
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4.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 意识。养
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5.
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6.
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 热爱大自
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 自在、无忧无虑的幸
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 来的快
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四、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 细心地观
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 成认真观察的好习
惯。
【说教法】
1.
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 法。
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
学生的实践。 ”对于三年级学生 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
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 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
中所描绘的 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 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
得, 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
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
段,创 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 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 轻松、
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 语言文字带


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
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 难,能
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
习 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变“我
学会”为“我会学” 。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 读自悟、美读交
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 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说教学程序】
一、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
出示法国梧桐树图片,鼓励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法国梧桐树的资料。交流谈话导入课 题,鼓励
学生看课题进行质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 并引导学生联系对梧
桐树的介绍,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这样,一方面注 重学生“说话”训练,培养学生
口头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另一 方面,学生所叙述的内容都融入了学生独特
的体验与感受,体现语言学科的人文性。同 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但对话的基础应是学生潜心融入
文本。在学生产生 了读书兴趣、探究欲望后,让学生自读全文,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为“美读”
打下基 础。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
检查自读情况。
4.
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 指导朗读,深入探究。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应重视“读”。因此, 教学中教
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
读第一自然段,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2.
读第二部分,了解作者的发现,感受作者的情感。

1
) 自由读第第二至九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
) 有了新发现后,“我”有什么变化?

3
)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4
) 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四、 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2.
教师小结:我们要走进大自然,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 会自由自
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秋天的雨》
本课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 景物巧妙的
串起来,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 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
课文的语言美。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 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
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 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
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 丽、丰
收、欢乐的秋天。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认识“钥、匙、缤、枚、争、勾、喇、叭、厚、曲、丰”等
颜、料”等
13
个字。能读写“颜料、淡黄、丰收、一曲”等词语。
11
个生字。会写“盒、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课文第二自然 段。


3.
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所以,制定此
教学目标,重在使学生在读中感受秋天的美 好。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抓具体的语言文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使学生通过课文 生动的描
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 雨人格化,或把秋雨
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 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
解上的困难。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课文中描写的 秋天美景,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是本
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

一)情境创设法

一位教育家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我充分利用一些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学
习活动中去。
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使学生能兴致高涨地参与到

二)朗读指导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应达成的重
要教学目标, 行指导。
老师必须有策略地对朗读进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我将合理
运用多媒体,以情景助读


四、说学法
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非常适于朗读,叶圣陶先生说: 美文需美读。”所以,我指
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情境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 主导、训练
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运用 五、教学过程
作为第一课时,我这样安排:说秋天——体会秋雨的清凉与温柔——总体把握,统 领全文—
—感受秋天的美景,理解五彩缤纷(读中体会秋雨给大地带来的美景,感受语 言美。)
怎样才能突破难点?怎样让学生读好课文?怎样让学生去感受,去领会?
1.
以境触情 从时间性来讲,已经过时了。要是正合时节的话,就可让学生从生活中(如去找找 秋
天,去画画秋天, 去写写秋天等一系列的活动。 )去体验, 去感知。有了生活的阅历, 再来上
这篇课文,可能更容易些。由于条件的限制,只有我自己尽可能的去给学生创造 环境,营造气氛,
(整个教学过程设制一个背景音乐,以图片去感染熏陶学生,潜移默 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
趣。 )让学生在富有诗意的情境中,去学习凝聚着作家灵感、 激情的文字,去品悟文章的语言
美,去感悟秋天的美好。
2.
读——积累——感悟 在新旧课标交替过程中,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提升语言实践能
力,尊重学 生的独特体验,读出兴趣与感情、意义与启示,更应该注重的是让学生从读中积累语言


文字,从读中去感受。这来得很重要。

1
)注重“积累” 让学生从读中积累,说中积累,这些过程,在我的课中这样安排了一些内容:
如: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 “它把
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这 两句在句式上是
一样的,学了一句,就等于学了两句。安排一点点时间,让学生选择性 地背一背,这其实就是一个
积累的过程。
讲到菊花时,让学生来补白,说说菊花的其他颜色,再概括地用一个词来说说这些 颜色,学生
肯定会用上学过的词语来说。 (像今天他们就说出了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同时还是对所学知识的形象再现。
最后让学生把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找出来,去读读,背背,以便今后写作。这又是一 个积累的过
程。
之前,我还想过放一个让学生写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仿写一两句话。但课文写得那 么美,那么
诗情画意,说实在,我们老师去写也未必能写好,让学生去写就更难了。要 去引导写好,我没有这个
把握。

2
)以读带说,以说带读 以读带说,以说带读去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课文中多
数词语是以 联系语言环境来理解的。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缤纷“,这个成语比较抽象,但是当
我们读完了这一段,眼前浮现出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和美丽的菊花 时,就自然
而然地知道五彩缤纷指的是什么意思了。课文的语言很美,有些句子富有诗 意,需要好好体会品
味。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先
读,再说,说了再读。有了感受去读课文,感觉就出来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 纷的颜
料。”“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红红的枫 叶像一枚枚
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理解这些句子,一要联系上下文和 自己平时的生活积
累,二要反复朗读品味。
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
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么美的文章,我在教学时,有一点感触很深:书到用时 方恨少。教
学时,觉得自己的语言真的太平乏了,需要引导学生去读、去说时,我没有 更多的词汇、更多的语
句来表达。看来自己真的该多读读书了
!
3.
设情境,说中品,提升能力。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 品读第三
自然段时,我要求学生闭上眼,通过引述让他们仿佛闻到秋雨藏着的气味,并 读出来。再让他们小
组讨论, 秋雨里还藏着什么香味? (课件出示)请学生当当小导游, 带领我们参观秋天的果园,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如何自由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想法还存 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就出示了这样的
例子(课件出示) ,为学生思维的表达作出了实 例示范,这时的学生也许会说: “板栗树上的板
栗球露出了笑脸,板栗们趁此机会溜出 来了”等一些句子。此时的我会充当学生忠实的听众, 引
领学生由阅读迁移到感受生活, 思考生活,从而发现生活之美,让学生们明白:这样美的语言我也
可以说出来。
在品读第四自然段时, (课件)顺学而导,以学定教,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 理解、品
味本段的语言文字。首先告诉学生秋雨是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瞧!它吹起了 金色的小喇叭, 它
会对好朋友关心的说些什么呢?激发学生兴趣盎然地将书面语言转化 为口头语言。再让孩子们当当
森林中的广播员,替秋雨姑娘广播广播!设想有哪些动植 物听到了?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表
演,不知不觉中实现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使学 生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超越文本
,
享受着创造的
快乐,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语言的创新 能力。
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联系全文内容,让学 生思考回
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 然后集体交流。引导
学生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 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
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 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
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
六、说板书
这堂课的板书简明扼要地反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脉络清楚,丰收和快乐两个词语 点明了课
文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通过多种方法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 自由、开
放、弘扬个性的课堂氛围,实现了“三个课堂”的有机结合,努力使学生在饶 有趣味和充满情感的
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提高语文能力,真正体现了语文 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
一。
【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二、 《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首现代诗,是 略读课
文。作者毕国瑛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 语言精练优美,富
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
三、 根据部编版教材对小学三年级的教学要求,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针对我 班学生的
实际,本课时我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四、
五、
六、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三)尝试仿照诗歌的格式,续写诗文。


七、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从秋天的声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 朗读诗
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八、
九、
教学难点:学写诗歌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包括秋天的多彩的图片、本课涉及到的重点词句、 能反应秋
天到来的特点的音频、旋律优美的轻音乐文件等内容。)
十、
十一、
教学时数:一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十二、 教法:在本单元以“秋天”为主题的教学篇目中《听听,秋的声音》的 地位是举足轻
重的:没有听觉上的美感,秋之韵味将大减;没有诗歌来佐料,秋之意境 顿感逊色。所以在本课的
设计中,我以“美”为基调,以“赏”为主线,以“趣”为佐 料,以“仿”为桥梁,旨在让学生久
久沉浸在浓浓的诗情秋韵里,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 验,从而使语文学习变成一种愉悦身心的自主的
渴望。
十三、 学法: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他们的思维仍以直观、 形象为主,持
久性差,教学时要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要充分运用视频、音频等多 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
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们从秋天所特有的 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使学
生初步接触诗歌,走进诗歌,感受诗歌从而达到热 爱诗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十四、
十五、
十六、
三、说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展开想象
1
•出示给同学们一片真实的美丽的火红枫叶,给同学们十秒钟时间欣
赏,谈谈自己的感受。
十七、
2
•展开想象:看了这枚枫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会感受到叶子的美 或秋天来了
(一叶知秋)等内容。
十八、
3
.接着欣赏秋天的美景图, (放背景音乐)让学生试着用学过的成语描
述秋天。老师承接:因为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所以你们捕捉到了秋天那么多 迷人的景
色,是的,秋天不仅是一个色彩缤纷的季节,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去听, 秋天,她还是一个—

十九、 (师出示词语 “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指名多个学生认读,齐读。 )现 在就让我
们走进秋, 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去听听秋的美妙的声音。 (板书:听听, 秋的声音)。
二十、
[
秋天是美的,不仅美在缤纷的色彩里,还美在动人的秋声里。课一开
始,我就为学生创设了美的教学情境。以悦目的翩翩黄叶导入,以背景音乐渲染, 让 学生久久沉
浸在浓浓的诗情秋韵里,奠定了本节课唯美的教学基调。
]
二十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十二、
1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只听不看书,比比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听到
了哪些好听的声音?并让学生试着模仿一下听到的声音。
二十三、 学生应该很容易就会回答出来:落叶的唰唰声、蟋蟀发出的
??
声。 (对于学生能
够认真倾听提出表扬)其实不仅这些,书中还隐藏了很多美妙的声音正等 着同学们去寻找呢!那就
开始我们的发现之旅吧!
二十四、
2
、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找到的秋的声音或能表现隐含秋的声音的
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也可提出不懂的词)
二十五、
3
、师生对话共同记录发现: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
——
是蟋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大雁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声;田野在唱一曲丰收的歌吟。在 对话里理解
“歌韵、叮咛、歌吟”等词;在对话里引导学生想象“黄叶和谁在道别,大 雁为谁而叮咛,田野里
是谁在歌唱” 。并随机板书。
二十六、
4
、指名学生读前三节,边读边品,说说你喜欢哪节中描写的秋的声
音,并说明为什么喜欢,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十七、
[
本环节以“听”为主线,在师生融洽的对话中对诗歌前三节内容进
行了一次梳理,也为下面的细听秋声和情感朗读做好了准备。
]
二十八、 (三)细听秋声,深感秋趣。
二十九、 听声音,想象说话。
三十、 (
1
)师导语:从刚才的对话中,我们已经听到了秋的声音,可大家听
得还不够真切。我们快跑进树林里,站到蓝天下,再去仔细地听一听吧!听听黄叶和树 妈妈说些什
么?蟋蟀会唱什么?而大雁有什么叮咛?秋风又有哪些欢快的歌吟?也可 以把自己想像成其中的一
个角色与同伴合作表演,想想你会怎么说、怎么唱。 (分小组 合作完成,其他同学再补充、再展
示朗读,教师相机给出评价和指导。 )
三十一、 例如:从黄叶和树妈妈的告别声里,我们听到了一份伤感,指导学生 读出依依惜别
情;而在我们小朋友的耳中,那声音又是多么优美动人,指导学生美美地 读诗句。再如,抽两个学
生表演大雁和朋友告别时的对话,教师可让学生回忆你上学离 家前父母会有哪些叮咛,再引导学生
想象,大雁不仅叮嘱白云,叮嘱小动物们,它们来 学校上空的时候,也对我们班的小朋友们撒下了
暖暖的叮咛,它们是怎么叮嘱小朋友们 的?引发学生的想像,再指导学生甜甜地暖暖地读诗句“一
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 阵暖暖的叮咛”等等。
三十二、
[
情感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而如何使学生在这节课里将诗句 读得有滋有
味,除了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外,如指名读,小组读,角色扮演读,引读等, 我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
点,以“趣”为佐料,为学生创设了非常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 如让学生扮演黄叶和树妈妈道别时
的对话, 让学生想象秋风的兴奋和田野里玉米、 高粱、 大豆等丰收后欢乐的歌唱……这些情境会


有效激活学生的童真童趣,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
验,从而使朗读变成一种愉悦身心的自主的渴望, 孩子们读得也便会更入情, 更有味了。
]
三十三、 (四)仿说秋声,编织秋韵
三十四、
1
.师导语:在美丽的秋天里,何止这些声音啊!快把耳朵、把心、 把想象带上,
我们再去听听,秋天里还有哪些声音。再将自己听到的秋天的声音编成一 节小诗吧! 出示诗歌仿
写格式, 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一节或几小节诗, 写后我会选派代表诵读,并给学
生们配上合适的音乐。
三十五、
2
.承接仿说内容, 师引导学生略读诗歌第五、 六两小节: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
三十六、
[
在细听了课文中的秋声后, 我引导学生到课文外去听听秋天还有哪 些声音,并让
学生模仿课文第一、二小节当当小诗人,试着编一编诗,这一仿说训练不 仅架起了课内通向课外的
桥梁,培养了学生的作诗能力,而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下文 “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
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 粒里”。
]
三十七、
3
.配乐朗读、回味全诗。齐声朗读,有兴趣、能力者可尝试背诵。
三十八、 最后我再次拿起上课初出示给同学们的那枚枫叶, 以诗一样的语言结 束教学任
务。
三十九、 四、说作业设计
四十、 科学、合理又充满挑战情趣的作业才会让学生喜欢,从而实现课后对课
上内容的有效再现与完美衔接。所以我设计的作业是画一幅秋天的画或写一首秋天的诗 或编一个秋
天的童话。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带着意犹未尽的感受出色地完成。
四十一、
四十二、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是文章的脉络,它能清晰地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
文的精华。巧妙的板书能培养学生的概括性、条理性和逻辑思维,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
四十三、板书设计:
四十四、
四十五、
听听,秋的声音 大雁
黄叶
蟋蟀
(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秋风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本语文三 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去年的树》。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倡导从语文特 点出发,即要从文本
出发,对字、词、句、段、篇进行揣摩和体悟,同时感知文本中所 蕴藏的人文精神,因而我从教材


简说、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四方面谈谈我 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 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讲述了这样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唱歌 给树听,冬
天即将来临,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郑重承诺明年还要回来唱歌给树听。可 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
飞回来时,她的朋友树却不见了。鸟儿在树根、大门和小女孩的 指引下,四处寻访,历尽千辛万苦,
最后找到的却是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 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她心里充满
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 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童话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 过程中以
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读过之后,我们会 为小鸟与大树之间的
纯真友谊而感动,会赞赏鸟儿信守诺言的品质,会产生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愿望。
二、 学情简析
对于步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读通这篇课文并不困难,课文的语言非常质朴,没有 什么华丽
的词藻,但在通俗易懂的语言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文道理, 要读懂并不容易 在教学中以鸟儿与
树根、大门和小女孩的三组对话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到鸟
儿和大树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从而激发他们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
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体验小鸟和大树内心的不同情 感;感受
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本文。
4.
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方面有所
感染;体会诚信的可贵以及环保的重要性,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 的和谐发展。
四、教学重点
1.
有感情朗读,体会小鸟和大树内心的不同情感。
2.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五、教学难点 懂得童话故事蕴含的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六、说教法 俗语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本节课采用了自读感悟
,
合作探究等方法,
让学 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同时准备了有效的多媒体课件,让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跃入学 生脑
间。
七、说学法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方式是多样化的, 主要有: 读、品、悟、议、辩、入。为了让“阅 读教
学成为教师、 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结合本课的教学实际, 我用到的是
:
读、入。


读:采用自由读、找朋友读、演读等多种方法,真正做到以读激情。在这个过程中 我会注意
启发学生的感觉, 比如在指导最后一段时会在前三段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焦急、 牵挂、担心的心
情去读。
入: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我会让学生两次研读课文
,
设身处地体验小鸟的心 情。
八、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
,
我设计了重温旧知,夯实基础;媒体激趣,体会深情;研读对话, 训练朗
读;体悟中心,升华情感的教学思路
.
(一)借助媒体,激发情感 恰当适时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往往能成为整堂课的亮点。所以在
课堂教学一开始就 播放课文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故事开始自然的愉悦、和谐,与后面描
写的第二年鸟 儿再回来寻找大树时,大树已不复存在的情景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学生在最快
的时间内 进入课文,而且为后面理解词句,练习读文,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环节设计主要让学生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本文的写作是以对话为主的, 为下面的
精读课文作好铺垫。另外,我让学生根据所给提示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意 在帮助学生把握全文
内容。本文篇幅不长,但故事情节曲折,直接说出内容大意对学生 来说有些困难。而给予一些必要
的提示,学生稍加整理语言,即可在初读的基础上了解 课文的整体结构,从而达到整体感知的学习
目标。
(三)反复读文,读中感悟 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以读为本,肯定学生,赏
识学生。学生在 读书实践中感知、感悟,在想象朗读中提高语言感受能力,在评读中获得了方法,提
高 朗读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 把学生的学习、理解一步一步引向深入, 调动
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初读课文,重点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上。虽说学生已经进入了第三年的语文学习 生活,但是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个读文的基本要求在朗读初期还是要作为重点予以关 注,这是每个年级都必
须做到的。所以在初读课文时,字字音准和句句通顺仍然是朗读 的要求,对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教
师都要充分的关注,并不是把注意点仅仅放在几个生 字上。同时结合生字的特点,学生的实际,采
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是三年级了可以 在初读时在加强写思维的力度,如:借助提示说说课文的
主要内容;再读课文时,要求 边默读边思考,用直线划出文中鸟儿与树根、大门和小女孩的三组对
话;细读课文时, 抓住这三组对话读好,体会鸟儿和大树之间真挚的友情。让孩子学得愉快是教师
和学生 的共同期望。课堂中要努力创设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挑战读,分角色读、 表演
读等让学生的朗读更富有生气,使学生更热爱语文。
(四)研读对话,训练朗读 我先让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学生自然就找到了小鸟寻找大树时的
三组对话,然后 引导学生交流(媒体出示
3
组对话)让学生在小组里面分角色合作朗读这
3
组对


话,汇 报点评。而后让学生通过“加提示语”的方法练习朗读。 (出示课件加提示语)
熟读对话后,鼓励学生表演,师适时进行角色采访。
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的那份真情, 这种演绎朗读和情境表演等手 段,利于
学生体验小鸟当时的心情,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
为了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零距离接触,我设计了换位体验的角色采访,把学生带
入课文,达到了文我一体,文中有我,我中有文的境界。
(五) 体悟中心,升华情感 教师引读最后
1
节。齐读课文后

学生质疑

引导学生 抓住两个“看”字,补充对话, (出
示填空课件)体会小鸟两次看的不同意义,揭示有关奉献、真情、诚信的人文内涵。 在体会小鸟的
深情基础上将文中的小鸟改成“我”
解了小鸟的心理后,将守信这个主题渗透到课堂中。

使学生又一次进入文本,在学生了
(我认为这样就能够使情
感的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完美地结合起来。)此时,大树这一单一角色已经不能满足学 生的表达需
求,所以我就因势利导,进行拓展说话练习。把单一角色扩展成多位角色: 想对谁说就对说谁,包
括小鸟、大树、伐木工人、小女孩,也可以是作者,甚至是树根。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让学生在学文前积累,学文中积累,学文 后积累,
从而为提升孩子的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六) 总结
总结是升华文章情感的佳径,师生共同总结达到一种师与生,生与文本间的情感共 鸣。
九、板书设计
(出示课件)
去年的树
去年 ---------------- 今年
友情 守信
这样的设计既增强了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又增加了自主性, 有助于学
生对对话学习的自主选择。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主要描写了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 窿,门板
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正准备往旁边倒去的时候,小猫请求他再过 一个晚上,躲避晚上
的暴风雨,安心睡觉,老屋答应小猫再站一个晚上。第二天,天晴 了,小猫从门上的破洞跳了出
来,老屋说正准备倒下的时候请求在老屋里孵小鸡,老屋 答应老母鸡再站二十一天。二十一天后,


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 下面叽叽叫着钻出来,老屋说正要倒下的时候了小蜘
蛛请求老屋再站一会儿,他要找不 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老屋答应小蜘蛛再站一会儿。小蜘
蛛一边忙着补网,一边 给老屋讲故事,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
边晒太阳,
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课文赞扬了老屋的爱心和他的善良品质。
二、教学目标。
1
.会认
8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窟窿” “吱吱呀呀”等词语。
2
.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
老屋美好的精神品质。
4
.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运用已知 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 体会老屋无私给予的仁爱之心。 培养
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用自己的爱、同情和善良之心,为这个美丽的世界增添一份 温暖,感受人与
人之间的美好。
四、教学难点。
1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老屋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
.理解课文中的对话。
五、教学课时:
2
课时
六、设计理念。
为了很好的达到本课目标,在设计教学时,我以情感为主线,以“爱”贯穿始终, 在教学中
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 所以,我利用感悟重
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运用了齐 读、指名读、默读、分角色读等
多种方式来发掘文章的情感内涵,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 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
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四、说教法。
教学永远是教与学互相作用的统一活动,俗话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 法指
导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我设定了以下教学法:
1.
读写结合法,我利用读与写相通之处,让学生写爱心主语。
2.
电化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使学生置身 于有吸引
力的情境中,更好地促进学习。
3.
朗读感悟法,体现语文“以读为本”的教学特点,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词句,感悟 人物内心


情感,在朗读中教给学生方法,进行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 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
师生互动法,根据教学目的、课文特点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以问答谈话形式师
生进行互动,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课文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得出结论
五、说学法。
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感知、感悟、思考 语言材
料,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的学习精神。
五、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
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 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在第一课时课件出示摇摇欲坠的老屋图片。在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的基础上,互相交 流这是一
座的老屋。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导入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二)品读课文,体会老屋的美好品质。
1.
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
文,讲述课 文的大概内容,感受老屋的爱。
2.
读中感悟,体会人物情感。

1
)细读,抓住对话深入交流。 让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了解对话,与老屋进行情感交
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 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老屋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老屋美好的心灵。使
学生思维得 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

2
)品读,体会老屋的善良。 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文中描述的情景,
从而使学生的同情心 与爱心一下子涌上心头,进一步体会老屋的善良与爱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
思考、感 受老屋的善良与爱心, 同时激发学生们自己的爱心。 然后让学生带着同情再次朗读课
文, 情感得到升华。
(三)爱心奉献,生活拓展。
1.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像老屋这样善良的人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小猫、 老母鸡、
小蜘蛛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 心献给她们吗?选一
个你最想帮助的人,把你的爱心写下来,做一张爱心贺卡,写上你 的爱心主语,交给老师,老师一
定把你们的爱心转达给他们。
2.
课件展示雷锋事迹,学生阅读,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说课稿】
一、 说教材
《金色的草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 文,讲述
的是生活在乡下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 上自由自在、无拘无


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 乐。课文接着写了 “我”无意
中发现草地的颜色在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再仔细观察, 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
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 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
悦。
课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使人不由 自主地产生
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讲 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
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平实,内容也较简单,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体验“美”的好教材。
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 乡下金色草
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 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
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二、 说教学目标
由于本课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对课文内容初步 的感悟能
力,遇到疑问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这样的学情和课标对本学 段的具体要求,我预
设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本文语言优美
1.
知能目标:认识“蒲、英”等
6
个生字,会写课后“蒲、英、盛、耍”等
13
个 生字,正
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 语;让学
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 述“我”和弟弟在草
地上吹蒲公英玩乐的情形,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鼓 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
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培养 热爱大自
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 化的兴趣,培养学生
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三、 教学重难点
文章语言美,景色美,文中小男孩“发现”的行为也美。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 为:通过对
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
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没有见过 蒲公英开
放与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 学难点为:通过读课
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此外,要联系 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
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也是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
1.
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 “美读”是本课最重要, 也是最主
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
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 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
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 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
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 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
趣。
2.
多媒体情景法: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 运用电教
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 情景的同时,轻松、
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 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
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3.
质疑问难法:古人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 学生
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四、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
习 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变“我
学会”为“我会学” 。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 读自悟、美读交
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 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
期待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 只有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期待, 学生才
会主动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沟通。因此我将这样导入新课:
1.
鼓励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 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蒲公 英的知
识。
2.
(课件出示) 蒲公英图片,请学生们欣赏。说说自己眼中的蒲公英。
3.
谈话导入: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今天我们就 来认识一
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物的小孩, 看看他发现了什么。 引出课题并板书 (
16
金 色的草地)。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融入语文学习。多媒体展示蒲公英,可以使学生感受 蒲公英的
美丽。通过图片展示,设悬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 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 文读正
确、读流利。标出自然段。


2.
(课件出示) 文中的生词。(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3.
理解词语:

1
)对于像“合拢”“哈欠”等词语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动作来理解。

2
)对于“引人注目”“一本正经”等词语可以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3
)有些词语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查字典来理解。
4.
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进行习惯性评价。
5.
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有困难的生字,给 学生自由
识字的空间。
理解词义是学生阅读文本的前提, 多种形式的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深入体验 文本做好
铺垫。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朗读、审美能力。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2.
学生质疑。
3.
(课件出示) 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
)乡下是什么地方?

2
)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3
)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4
)“我”的新发现是什么?

5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6
)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4.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
)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 查资料等)
来解决问题。

2
)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件。其中有蒲公英 开黄花、蒲
公英种子的画片。
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小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 习能力。
(四)指导朗读,品草地之美。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教师不必细细讲解、 分析,应重视“读”。因此, 教学
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
读第一自然段,赏颜色之美:

1
)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草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
2
)指导朗读第一句,让
学生自由读,教师适时评价,在评价中让学生了解、感 悟。



3
)根据课文展开想象,想象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 景。想象他们灿烂 的笑容,感
受他们的开心。
3.
读第三自然段,悟变化之奇: (
1
)教师描述:蒲公英开放时,草地一片金黄,这景色真
令人陶醉。孩子们,这 块草地还有更神奇之处呢。听听,小男孩向我们讲述啦!

2
)教师利用课件边出示草地变化图,边播放第二自然段的朗读,让学生在听中 发现草地的
神奇之处。

3
)在听后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感知,知道小男孩发现草地一天之中在不断变 色,让学生
产生探究之欲望。
4.
读第三自然段,探变化之因:

1
)指导朗读重点句: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
花瓣是金色 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
这 一段是课文的重点,这一句更是难点,如何让学生读中明理,读中悟情,读中享受?我 充分发
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可以配合表情读,因为学生明白 了草地变色的原因
后,心情一定很高兴,可以笑眯眯地读;配动作读,边读边用动作演 示,这样学生很快明白“张
开” “合拢”的意思。利用课间引读。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 草地变色的奥妙,难点也迎刃而解,
另一方面多种形式地读,展示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 和表达方式,从而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
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

2
)课件引读: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草地变色的原因,我用课件进行引读“有一天,我起
得很早 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的,而是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的。傍晚的时
候, 草地又了。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
就像我们的,可以、。花朵张开时,花瓣是的,草地也是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 被包
住了,草地就变成的了。”这样在读的过程中,学生更能明白草地神奇的奥妙,从 而感受发
现的乐趣。
(五) 教师小结,感情朗读。
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虽然它看起来是那么不起眼。同 学们,自
然界还有很多东西像蒲公英一样随处可见,不被人们重视,可是它们对人类却 非常有用。你知道那
些东西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六) 拓展延伸,实践探索。
1.
说说自己喜欢的事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
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写下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 读,培养
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七) 作业小超市。
1.
写一写:你的身边有没有这么有意思的地方或者东西呢?写下来和同学交流一下。
2.
演一演:和你的小伙伴演一演我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3.
说一说:把这么可爱的草地,这么有趣的蒲公英介绍给你周围的人。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教案,集中体现了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及教学过程。好的板书还是一 篇文章的
袖珍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根据本课的教学预设过程,将形 成如下板书,使本课
的学习变得更加一目了然。
【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
岛的热爱之情。
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 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 海底、
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写海面主要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 它的美丽;海底主
要写水产资源,突出其富饶。西沙群岛的海里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懒 洋洋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
虾;鱼的品种多、数量也多。写海岛是围绕“鸟的天下” 来写的,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
“鸟的天下”,进一步表现西沙群岛的富饶可 爱。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特点是首尾相呼应。 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 和它是一
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第六自然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 饶。第二个特点是用
词准确, 写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写海参“懒洋洋地蠕动” , 写大龙虾“全身披
甲”“威武”等。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海岛 风光的美
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学生可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 种、数量
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描写海水色彩和 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
课的重点,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


1
.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 色、深
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 摇摇、颜色、茂
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的思想感
情。
4
.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理解文中部分难句子。了理。
四、说课前准备。
1.
2.
3.
4.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或搜集一些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文字 资料。
通过上网查资料了解西沙群岛。
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多媒体课件:西沙群岛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五、说教法。
1.
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 地展现了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 瑚,有的像绽开的花
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 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
去,样子挺威武。”“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 鱼”等特点,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 入到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去。
2.
指导观察法。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 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 以图带文、以文为本、 图文
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与理解。
3.
美读训练法。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 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 可以采
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如,自由读、小组读、同桌读、范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从感 官到内心体会到西
沙群岛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课文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为朗 读指导重点。第二自然段是对
海水色彩的描写,朗读要带着欣赏、赞美的心情。为了让 学生感受海面的瑰丽风光,可采用配画配
乐朗读的方法,第三、四自然段,学生会带着 极大的兴趣,去读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色彩
鲜艳的和外形奇特的鱼。也可以边 朗读边伴有动作。
4.
合作学习法。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 抓住课文
主要内容的同时, 能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把课文的内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 表达出来。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自己组合小组,根据自己的爱好可以画一画、读一读、 演一演,然后合作交流,把课
文的内容海里的动物通过自我介绍、播音员美读这些方式 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以学生为主
体,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5.
积累运用法。在朗读、观察和对课文内容理解与欣赏的基础上,联系课文内容, 让学生挑
选喜欢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把它们摘抄下来,再让学生进行交流,说说自己 摘抄了哪些词句,让
学生积累语言。
六、说学法。 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
学要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 动意
识和进取精神。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学法:
1.
自主学习法。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时,我都采用了自主学习 法,让学生
自主读课文,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自主读的同时教给读书的方法。
2.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时,我采用了合作学习法,通过学生自 主读全文,
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 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3.
质疑法。学贵有疑,教学中要有意识培养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
题,逐步到自己能解决问题。课的开始,我让学生质疑,整体感知时,让学生自
主解疑,还有些疑问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逐步解决。
七、说教学过程。
(一)第一板块——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过分要 求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听枯燥乏味的语言材料,只能引起
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 心理。教学开始,我先向学生播放西沙群岛的风光图,通过欣赏图片,激发
学生的兴趣 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观看一段录象,一边听我的导语,深深地陶醉在如此缤纷的神奇世
界之中。此刻,我抓住时机,说道:这就是富饶的西沙群岛, 同时板书课题, 导入新课 这种运用
现代媒体手段,创设意境,由画入文的导入方法,促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内 趋力,把学生自然地
引到本课的主题——富饶的西沙群岛,有利于教学的进行。同时也 形成了学习冲动的教学效果。
(二)第二模快——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
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在学习课文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既为学习课 文作好准
备,也加强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第三模块——整体把握课文。
1.
结合课件。 联系上下文,初识西沙群岛。
通过看地图和让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知道什么是群岛, 同时通过交


流明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西沙群岛总的特点。
这样既进行了读图、读句的能力训练,又培养他们注意挖掘语言因素,理解课文思 想内容的能
力;既训练学生自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
分段学习
2

5
自然段,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是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方面向我们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下 面就请同
学们自由朗读
2

5
自然段,想想画画,看看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西沙群岛的风 景优美?哪几个自
然段写的是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的呢?问题的提出和学生的阅读使 学生很自然地理清了文章的层
次,为下面的学习理清了思路。
(四)第四模块——探究交流,品位重点。
1.
学习第二段,感悟风景优美。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都有哪些颜色?为什么会 有这些颜
色? 指名回答,并利用课件从理解“五光十色”着手,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鼓励学生交流本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着哪一句话的意思写的?是怎样连接的? 引导学生了
解先总述,后分述的构段方式。进而了解因果关系的句式
2.
潜入海底,体验富饶。
(
1)
研读第
3

4自然段,潜水到神奇的海底,看看有哪些动物引导学生快速浏览, 找出西沙
群岛的物产, 用笔画下来。通过交流了解介绍海底动物的这三句话是并列关系, “像绽开的花
朵”“像分枝的鹿角” 形象地介绍了珊瑚的外形特点。 “蠕动”“划过来”“划 过去”准确地写
出了海参和大龙虾的动态,再用“懒洋洋”和“威武”分别加以拟人化 的描写,更使句子显得生动
而逼真。
(
2
)引导合作学习:海底不仅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和全身披甲的大 龙虾,而且
还有各种各样的鱼。同桌两人合作学习第
4
自然段,讨论交流。
① 通过让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分层,了解每层的意思,了解“先总述,后分述,再 总结”的
构段方式。
② 课件出示“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鼓励学生交流自己读这句话 的感受。
理解这里的“一半”并不是二分之一的意思,而是告诉我们西沙群岛里的鱼十 分的多,多得像海水
一样到处都可以见到鱼。作者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形容鱼 多,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显得
恰当,而又形象。教师出示课件图, 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同时使人回
味无穷,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 (课件出示)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 的条纹;有
的;有的,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 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


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 。借助填空练 习,指导学生用上“有的……有
的……有的……”练习说话。
(五) 第五模块——情感升华 巩固全文。 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落实之后,我将引导学生将
个人情感有一个升华。先让学生说 说自己对对西沙群岛的了解,这样可以巩固之前学习的知识,然
后再把第六自然段呈现 给学生
,
让学生对它更加喜爱西沙群岛,进而升华至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之情。
(
1
)课件出示——西沙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旧唐书》记载从唐朝起,中国政府 开始正
式管理海南岛以南海域。 古代这里被称为 “千里长沙”,是南海航线的必经之路。 早在隋代,中
国已经派使节经南海到过今天的马来西亚, 唐代高僧义净亦由此到达印度。 古代那些满载着陶
瓷、丝绸、香料的商船在此驶过,这里又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 帮助学生了解“富饶的西沙
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
(
2
)课件出示——“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 丽,更加富
饶。”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句子后的体会,再联系全文使学生认识到这不 仅进一步点明西沙群岛
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而且与第一自然段中“那里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
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八、说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五光十色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各样的鱼
海岛鸟的天下
板书设计是微型的教案,好的板书通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用课文的关键词的方 法来设计板
书,结构清晰,简单明了,有助于课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是动 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目
标是整堂课的活动指针,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是一 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个性,注重学生的情 感体验。因此,我通过图片激趣法、朗读感悟
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来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从而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说课稿】
一、 说教材。
课文《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的美文,全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海边美景, 第二部
分写的是小城美景。这篇课文文字精美,条理清楚,应重在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 受,从文字上去懂
得海边小城的好看,因此,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观赏为主,运用 为辅,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
观赏海边美景,激起他们对大海的憧憬之情。从而进一步 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课文通过大海一一沙滩一一庭院一一公园一一街道的顺序进行叙述,
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叙述的方法。
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按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
•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 顺序记叙的
方法。
3
•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和小城各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及其特点,从中体会 作者对家
乡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难点。
1.
城两个方面来介绍海滨小城的景色的,
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理解本课是从海滨和小
学习这种按不同方
2.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五、 说教法。
1.
观赏法:本课目标既是观赏为主,那样教学教程中,我将观赏教学贯彻到课堂始 终,从进
课堂开始,带领学生观赏海边风光的图片,到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 精美的语言。整堂课
让学生在美的画面与语言中去感受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2.
提问法: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缺点,在教学中,力求做到深入浅出,从最简单 的问题入
手,以激起学生探究交流的兴趣与信心,接着“顺承”“深化”,带出这堂课 的重点与难点,逐个
击破。希望以此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达 到目标。
3.
练习法:本课纵然是观赏为主,运用为辅,但也不能疏忽运用带给学生的积极作 用,所
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仿写练习。运用练习法以突破难点和反馈课堂教学 效果。
六、 说学法。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 学”转
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引导、点拔和培养。对照教法和教 学内容,我在这节
课的教学中,创设了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小组讨论、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解决学
生自己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热情,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


同提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在自 主探究、小组合作的环境中阅读课文,培养了他们收
集、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 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积极动脑、
动手、动口,充分体现 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七、 说教学程序。
(一)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借助相关图片,教师简单介绍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
(二)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了解大意。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要求,弓
I
领学生对教材独立探究。通 过合作交
流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根据课文内容划分段落。
(三) 范读课文,质疑明标。
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标出不懂的内容。听之后用简单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根据 学生提出的
问题进行梳理,共同制定学习目标。使学生的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四)学习第一至三段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教学时应充分体现“以生为 本,自主
发展”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在
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乃教学之宗旨也。作为授课者,应在读上下功 夫,以读代讲,让读贯穿阅读教
学的整个过程,使得学生通过自读感悟,感悟文中所蕴 含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在读中升华
情感,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 对话,与文章产生共鸣。
在这部分课文的教学中,我以朗读为主要方法,采用默读、轻声读、集体读、个人 读、感情引
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在学完这部分课文后,引导学生总结学法, (读,找地点,标景物;读,抓特点,
体会美;读,有感情,读出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 学习第四至六段。
在第四至第六自然段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小城里每一个庭 院都栽了
很多树”“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感受小城的美丽、整洁,领 略作者地点转换的写
作方法及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描写的方法。
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因此,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引导学 生通过朗
读,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于是,学生的朗读自然就会带上感情色彩。同时, 我还因势利导,培
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情感 得以升华,也培养了学生的语
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是一次最自然的思想教育。
(五) 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课文小结是全文的点睛之处,通过小结我使学生更深刻懂得海滨小城是美丽的,我 们要热爱大
自然,热爱家乡。


(六) 作业练习,丰富知识。
1.
课件循环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赏,是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课文第一部分写海 滨的景
象。由远及近,先写浩瀚大海的景色,再写海滩的景观。这部分突出景物色彩的 描写,文中描绘的
景物色彩斑斓:有蓝色、棕色、银白色、灰色、金黄色、青色……这 些丰富多彩的颜色,展示了海
滨的美丽。课文第二部分写小城美丽的景色。分别描写了 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处景物,突出
了美丽、整洁的特点。
课文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更加突显小城的美丽。
2.
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一个片断。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 地方的景色
特点写具体,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说板书设计。
本课时采用对应式的板书,便于体现出海滨小城的特点;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与记
忆;体现了文章的重点,使板书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说课稿】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一、 说教材。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 物产,表
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作者把小兴安岭春、夏、
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作为描述重点。春天,抓住“树木” “积雪”“小溪” “小鹿”“木
排”等景物来描写;夏天,抓住“树木” “雾”“太阳”“草地” “野花”等景物来描写; 秋
天,抓住“树叶” “松柏”“山葡萄”“榛子”等景物来描写;冬天,抓住“雪花” “树
木”“西北风” “紫貂”“黑熊”“松鼠”等反映小兴安岭冬季的特点。作者在描写小兴安 岭四
季景色时,不仅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而且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特点一一树木来 写,和第一部分
的总述相呼应。
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的特点一一绿色的海洋。 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具体叙
述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第六自然段做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课文的语言生动、形 象,贴切地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在感受
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 景色的特
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 我制定了
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
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理解“葱 葱笼笼、
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叠词以及“抽、封、浸、献、刮”等动词;理解描写 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
词句;初步学习“是……也是……”句式;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 抓住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读懂 课文内
容,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景象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作
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和 丰富的物
产。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感受风景名胜的美丽,体会作者蕴于字里行间的喜 爱之情,
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 。这篇课文是这一重点
的典型范文,在本文中有许多句子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可以进行充分的体会。
教学难点: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 每个季节
景色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的方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 和学法上
谈谈:
四、 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本着以上 教学思想,
结合本课语言美、景色美的特点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本 课。
1.
情境教学法:因为小兴安岭地处我国东北,学生不可能亲临小兴安岭观赏四季的 美景。他
们的感性认识的缺乏必会影响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因此教学中拟用电教手段, 创设情境,拉近学生
与小兴安岭的距离,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使学生动情入境,可见可闻,
产生真切感。
2.
以读代讲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得读,在读中整体感 知,在读
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中我抓住教材文 字优美、情景交融这
一特点,把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升华感情,强化 理解。
3.
先扶后放法。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 生自学、讨


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 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
面。
五、 说学法
1.
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根据《语文新课程标 准》的要
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 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
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 性、独立性、和参与性,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对书 本的质疑,赞赏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富有个性
化的理解和表达。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我特 别注意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设计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的
“自主赏读法”“合作探究”。 放手让学生学习。
2.
在教学中我准备了小兴安岭的录像资料和四季不同景色的图片。 多媒体课件的应
用突破了时间、空间、事物变化发展以及人类感官的局限,创设了情景,拓展的教育信 息的表现
力,使情感熏陶、审美鉴赏得到最佳的体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 突破重、难点。
3.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创造的学习方式,不刻意追 求知识的
传授,而重在学生感悟,来增强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注 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积
累。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设计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会读、会写、会用。 通过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重点放在第二课时: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 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景
象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 物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感受小兴安领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
感情。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重诵读,重感悟,重探究,重创新。
整个教学,围绕“美丽” 分四步设计:初探:发现美一一再探:讨论美一一深探:赞赏美一一拓
展:憧憬美。 第一步:情境激趣,探究初成。
我这样创设:多媒体出示小兴安岭四季美丽的画面或挂图,教师引入课题——同学 们,在祖
国的东北有一座山脉叫小兴安岭。小兴安岭几百里全是森林,那真是美极了。 瞧!这一幅幅美丽的
图画,给我们展示的就是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想去旅游吗?你们 是明媚的春天去,还是金色的秋
天去,是在树叶繁茂的夏天去,还是在白雪覆盖着群山 的严冬去?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描写
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让我们一直随作者走 进美丽的小兴安岭。这段话,老师充满激情地娓娓导
入,激发了探求新知的欲望。然后, 我鼓励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互相交流,学会文中的生
字、新词。理清文章的叙 述顺序,归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课文 第
2

5
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这几 段结构、写
法相似,于是,我营造了开放性的教学氛围,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突出重 点,突破难点。
1.
师生探究“春天美”
鼓励学生找出作者描写了春季的哪些景物,划出自己认为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句 子,再说
说这些词句美在哪里,最后指导学生边有感情地品读,边想象美景。再通过换 词法理解了“抽出”
的意思,通过结合实际理解了“散步”“欣赏”,体会了拟人句的 作用。通过有感情朗读的形式表
现小鹿的快乐生活。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领悟到了语言 文字的优美,更 体现了与作者心灵的对话。

I
导朗读,读出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景色, 读出对春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2.
合作探究“夏天美”。
描写夏天的自然段,是小兴安岭四季景色中最美的一部分。我谈话引领学生进入角 色:欣赏了
生机勃勃的春天,我们再来欣赏夏天的小兴安岭。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 由。引导学生通过独立
思考,小组交流讨论,代表参与全班交流。学生用查字典、联系 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到
“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封”“浸”等词的生 动、贴切。通过生生对话,互教互学,既获取了
更多的信息知识,又形成了良好的人际 技能,培养了协作精神。最后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余学生想象画面。既激活 了创新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放手探究,“秋天美” “冬天美”。
有了上两部分的学习经验,这两部分可以放手学生独立阅读与学习。引导学生围 绕“说说你
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进行思考、交流。学生自学、反馈、小结段意后再指 名朗读,读出秋天丰收
的喜悦和冬天动物的有趣,再想象出图中没有画出的景色,发展 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二步:实时总结,完善美。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引读最后一段, 使学生从总体
上认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使学 生从总体上
认识小兴安岭,感情得到升华。
第四步:拓展延伸,憧憬美。
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小兴安岭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 大家展示了
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学习本课特点写景物的方法,观察校园内的景物四季 的变化写一写。
4.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比较简单直观,目的是引领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通过理解重点词句, 加深对
课文内容的理解。
5.
布置作业:


继续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理解新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写作和表 达自己情
感的能力。
【说课稿】
《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
一、 说教材。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这篇文章应以读为本,阅读 是学生个
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 感活动中,加深理解
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 美乐趣。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
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体验、品味。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 我制订了
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会
8
个会认字及 相关的词语,熟练书写
13
个字。了解拟声词的 不同结构,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2

3
自然段。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 的顺序,
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 音和动物
的声音,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学生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
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 所表示的
不同 事物,积累象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课文第
2

3
自然段。
2.
课文重点是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 妙的声
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说说自己有些 什么新的发现。
教学难点:
1.
对文中总起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句子地内容及在段落中地作用。
2.
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
大自然的美。


3.
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 说教法、学法。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在教学中应以读为本,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 和情感活
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 受审美乐趣。因此,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引导学生在读中感 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体验、
品味,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 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
创设情境,走进文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教学中我 创设了情
境,让大自然带领学生聆听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空间距 离,让学生置身于自
然之中,俨然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在情境中感知,体会到大自然声 音的美妙,与文本产生了共鸣,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
美读感悟,放飞想象:在教学中始终以“大自然中这些声音真是太美妙了”贯串 始终,重
点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抓住描写声音的词,边读边思考,大胆的展开想象,有 感情地读,配乐读,
自由读,分组读,师生合读,全班齐读,在读中生成自己独特的感 受、体验和理解,感受风声的美
妙,水声的有趣,动物声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
3.
拓展延伸,提高能力:布置学生课后在大自然找一些新发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 间,扩大
视野,增长知识。让学生在课内外的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开始,我先向学生播放一些自然界的声音,通过欣赏,激 发学生的
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交流“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里感觉到夏天已经 来临? ”在交流中
使学生更近一步接近文本,很自然地导入课文的学习。
(二) 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通 过同座互
读,互相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在全班交流中说说自己喜欢的生字的 识记方法。对于会写
字,引导学生在开火车读中,说说自己读到的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 么。
(三) 厘清文脉,了解文意。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 很自然地
使学生了解到课文介绍了风、水、动物的声音。在读中标注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和句子,初步接触拟
声词。以上过程为学生继续学习下文做好了铺垫。
(四) 探究交流,品读感悟。
1.
大胆想象,美读悟妙,感悟风的声音。
首先,播放手风琴变奏曲,教师根据节奏的变换范读相关句子,让学生在音乐的变 换中体会


微风和狂风带给人不同感受的对比。 然后出示相关句子,指名美读,指名赛读, 男生女生合作
读。引导学生抓住“轻轻柔柔” “呢喃细语”来体会微风的温柔;“激动”
“力量”“威力”体会狂风的雄壮,从而感受到风声的美妙。通过有感情朗读读出风的 美妙。
2.
直观感知,美读悟趣,了解水的声音。
指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和理解文中重点词句了解演奏会的精彩场面。 通过教师引读、
配乐读、合作读来感受歌唱的绝妙。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淙淙、潺潺、汹涌澎湃”感 受水声变化
的美妙。真正感悟到——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3.
角色体验,美读悟乐,欣赏动物的声音。
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动物的叫声?鼓励学生模仿出相应动物的叫声。 在激发
了学生极大的热情的时机,课件出示文中相关的句段,通过指名读,教师引读, 同座轮读,小组赛
读。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
(五) 探究交流,品读感悟。
教师导言一一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的感受。
这样吧,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鼓励 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
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六) 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
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了解先总述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2.
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模仿课文第四自然段,把 有趣的发现
写下来。
(七) 说板书设计。
我用课文的关键词的方法来设计板书,结构清晰,简单明了,比较简单直观,目的 是引领学
生厘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说课稿】
一、说教材。
《父亲、树林和鸟》中课文没有直接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或是为鸟的生活环境 提供什么
方便,而是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 看动静、闻气味就知
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 害,感受到人与鸟是那么亲密无
间,领略人与自然的融洽,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课 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
人” 。多么稚气又多么纯真,蕴含着“我”的护鸟心 愿。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我认真阅读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文本,认真地进行了学情的分析:父亲、树 林和鸟之


间发生了什么事?课题便能引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每个孩子都有质疑、解疑 的追求,在读父子的
对话,深深理解父子的对话中,孩子们不断产生疑问:为什么没有 鸟飞,没有鸟叫,没有鸟味,父
亲却知道林中有鸟?为什么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乐? 为什么在最快活的时刻鸟最容易被猎人打
中?为什么父亲如此了解鸟的方方面 面?……所有的疑问都将激励着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语言学
习中去, 同时感受人鸟的
亲如一家。同时,当我走进文本时,就感觉像在温习着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让人领 略到人与自
然本应是十分和谐、十分融洽。反复诵读,用心体味,就会对文本产生更多 更深的感受。综合以上
情况,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学习用硬笔规范、端 正、整洁
地书写生字。
2.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茫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 愕”等词
语。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用“一 瞬间”“舒畅”
造句。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感受大自
然的神奇美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情 感。
【教学重点】 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
的话 的含义,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 感及作者
的护鸟心愿,教育学生懂得爱鸟、保护大自然。
【教学难点】
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 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及 作者的护鸟心
愿,教育学生懂得爱鸟、保护大自然。
三、说教学方法。
(一)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 要关注学生
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 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
神。我采用了以下两种学法。
1.
自主学习法。初读课文时,我采用了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读通读顺课文,把 学习主动
权交给学生,也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2.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时,我采用了合作学习法,让通过学生 自主读全
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 认识的交流, 说说读懂了什么, 哪些地方没有读


懂。
3.
直观演示法:利用媒体图片的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 气氛,促
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新课标反对以教法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一切教学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也就是要 做到以学定
教。我采用了以下两种学法。
1.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儿童实际,我在检查
生字词语时,我采 用课件展示法。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学得有
效,使 它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
以读代讲法。研读课文第一段时,我让学生反复地读,以读促学,在读中悟情, 在读中明
理。使学生体会并理解父亲喜欢鸟,父亲爱鸟。
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和我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进学 生在学习
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4.
朗读指导法:语文教学的成败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有效落实。切实重视和加强阅 读教学,
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 的相关理念和要求, 阅读教学要以读
为主,以读为本;因此我准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 读中感悟父亲对鸟的了解和
喜爱。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想象描摹,浸润心肺。
上课伊始,一曲美妙的《鸟叫》 ,把孩子们带入了鸟的天堂,并让孩子们说说,在 这美妙的
音乐声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起了哪些词语或诗句。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第一步:认读生字,扫除障碍。 我请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圈出
生字,并且引导学生碰到不会读的可以结合生活 实际进行识记,也可以问问同桌,请教老师等方法
来认读生字。培养了学生养成碰到困 难自己解决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第二步:检查生字词语。
课件出示课后习题我会读里面的词语。先请学生同桌互读,再请学生开火车读。加 强教学的直
观性,符合中年级学生的特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 地完成巩固生字任务。
第三步:仿说词语。
积累语言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累自己喜欢 的词语和句
子。在教学中请学生观察刚才读的词语,发现有几个词语特有意思,读起来 琅琅上口。如雾蒙蒙、热
腾腾、浓浓、茫茫等,请学生仿说类似的词语。
第四步:书写练习
写字指导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应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写字时间,重视学 生的写字姿


势。平时的课堂上大家都它放在课尾进行,今天我大胆地把它放在了课的中 间,目的是让学生由动
到静,进行心灵的陶冶,同时也保证了写字的时间和质量,激发 了学生写字的热情,这一步教学还
培养了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观察一一思考一一 仿写一一独立完成书写,做到把字写正确、端
正、漂亮。
我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接着让学生说说这些字书写时有 哪些地方
需要提醒同学的;然后师范写,学生写;最后,展示评议
(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语言朴实,因此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读文,说说哪些疑问解决了,还读懂了 什么,哪些
地方没读懂。然后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
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让学生自主读,自主感悟,并教给了学生读书的 方法,学会
质疑解疑,学会边读边思考。归纳问题,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 揣摩文本,情思相融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新课程中关 注学生的个
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 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
听读、自读、品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 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
灵揣摩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第一遍时,要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读 第二遍时,
要用心感受,看看有什么新发现。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字词学习情况,并 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说
说读文后的感受。
抓住重点句“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 子闻了又闻。’
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
“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等句
子进行品读。在教学中,采用抓重点词深入理解、想象“父亲”的神态、动作、语气及 教师导语煽
情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在读中理解,在读 中感悟,在读中升华。
(五) 积累拓展,情思飞扬
1.
我们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一句中体味出孩子的爱鸟之情、护鸟之愿。 孩子
们,父亲经常来树林,和这些可爱的小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听懂了鸟语,理解 了小鸟的喜怒哀
乐,他就是鸟儿的知心朋友。让我们像父亲一样知鸟、爱鸟,与自然界 的小动物和谐相处,做他们
的朋友吧!
2.
读一读,演一演:刚才我们一起聆听了一曲人间人与动物、植物和谐相处的动人 的赞歌,
现在,我们一起来加入这动人的旋律吧!分角色朗读:请同桌分别演父亲和小 朋友,练习对话。全


班分角色读。老师读旁白,男同学读父亲的话,女同学读小朋友的 话,老师给课文加入提示语。
3.
想一想,写一写:在小鸟的歌声中,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突然一声
枪响,鸟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让同学续写后面 的故事。
(六) 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
课题为“父亲、树林和鸟”,我们还可以怎样定课题?
2.
你还搜集到哪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
3.
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鸟是怎样飞的,听一听鸟的叫声,再把自己看到的、听到 的写下
来。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形象直观、简洁明了,不仅突出了重突破了难点,让我们知道了父亲对鸟的 了解和喜
爱,还让我们知道了父亲和我都是爱鸟、护鸟的人,同时也告诉我们要爱鸟、 护鸟。
【说课稿】
」、说教材。
本文作者通过记叙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这件事,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刺猬的喜爱之
全文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准确。特别是细致描写刺猬偷枣,把刺猬的 机灵、敏捷
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本事高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课文,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
学习抓主要事件的方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课文中叙述的“偷枣”这件事出发,引 导学生自主
学习,探究文本,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并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 刺猬的喜爱之情。
3.
朗读课文,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 的事。尝试
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4.
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5.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 情感。培养
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三、说教学重点。
1.
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
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 枣的过程。


四、说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五、说教法、学法。
学生通过二年的学习,已掌握了学习生字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只要抓住难读的 字、词进行
正音即可。理解词语是三年级学习的重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词语所在 的语言环境理解其意思,
培养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关于比较句子的练习,学生往往会有一种定式思维,只要是文章中用的那一句,总 是好的。因
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句子后,比较出句子的不同点,一句比较简 明扼要,而另一句则用
比喻等手法写得具体生动。课文中显然用第二句合适,但在一定 的条件下,简明扼要也是非常需要
的。有了这样辨证的引导,才能使学生赏析句子的能 力不断提高。
“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新的训练点,因此在教学中既做到分步实施,又注 重给学生一
些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归纳。 “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事例” 。
六、说教学过程。
语文学习不仅要抓住语言文字来理解文章内容, 而且要紧扣语言文字来体验和感悟, 使学生
在阅读中走近文本,走进文本。根据教学策略,分以下几个步骤落实:
(一) 整体感知,厘清脉络。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思考:作者对刺猬是怎样的感情?作者 通过什么
事写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用简要的话概括地说,了解课文的整体脉络,为学 习下文打下基础。
(二) 读读议议,体验感悟。
在了解作者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之后,通过读句子,抓刺猬偷枣的动作,通过多种形 式的朗
读,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按先后顺序复 述小刺猬偷枣子的
经过,使学生对课文加深了解,培养学生概括、复述等能力。让学生 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
明”为总起句,说说刺猬偷枣高明在哪?帮助学生积累文本 中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拓展练习,拓宽视野。
通过两组句子的比较,引导学生明白每组的第二句更适合在这篇课文中,而第一句 在别的条
件下,也是可用的。这样辨证地学习,有利于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不断提高。
通过信息发布会的形式,让学生介绍课前了解的动物独到的本事,使学生能将今天 的所学进
行迁移,运用作者写作的方法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的,在这次教学中,让学生一起参与板 书的设
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让学生学习思考板书的艺术。通过设计板书, 让学生牢记刺猬
偷枣的整个过程,为复述、背诵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 中,意义
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三年级上册第
24
课《司马光》正是这
“众皆弃去,光 样一篇文言文。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
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全篇内容简单, 言简意赅,
但故事情节完整。
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 了一条通
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 的精髓,这将为培养
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于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文 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并对其一生文化 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说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 约的特点。
3
.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 难
,
因此指
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抓住重 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
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把没写出来的内容补充出来,应做为 难点来突破。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
础上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也是本 课重难点之一。
四、说教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谈话导入——讲究激励 性;初读
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 美读品味——提倡鉴
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读写结合——激发想象性,意在 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
神。
本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 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 础上对文
言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 读的基础上,感悟语
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韵味。运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培养 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五、说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 方法是朗
读。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美读—熟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 导学生读思议相结
合, 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读写的过程, 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
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以古代名言警句为话题导入新题,解题。让学生读,比较与平时所学课文有什么不 同,发现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言简意赅,使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兴趣。 然后导入课题, 简单介绍文中主
要人物。
第二版块:反复朗读,读好文本。
本板块除让学生过好生字关外,应重在读上下功夫。学生刚接触文言文,能否正确 断句、流
利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首先引导学生断句,让他们明白应怎样停顿, 然后通过自读,抽生
读检查。在朗读不尽人意时,老师再逐句进行指导,给学生以停顿、 语气、语调上的暗示。并通过
表情和适当的肢体语言范读,还原语言文字的形象,切切 实实让学生感受到读书学习是一种乐趣。
因为好的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能激情激 趣。
第三版块:根据注释,疏通全文。
本板块的教学,在学生依据注释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采取寻找伙伴,自由结合的方 式,理解
内容。在汇报学习成果时,以简驱繁,突破难点。
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文言文的桥梁。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在这个环节中,我 抓住了一
个大问题:你读懂了什么?怎么读懂的? “让学生汇报交流,出示句子,一句 一句的让学生汇报
理解,并有意地进行学法的引导。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引导学生看注释 联系上下文,扩词连句。理解
之后大声朗读,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四版块:读课文,初识文言文味道。
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动漫故事,激发兴趣,学生自由读课文、读译文。交流你觉 得司马光
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并引导学生思 考课文中哪个地方写
出了司马光很聪明。在此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对司马光的赞 赏。
读书要读出味道来,抓住关键词,带着问题读书,才能读出味儿来,才能体会到读 书的乐
趣。
学生初识古文,初步了解古文的学习方法,刚刚读出古文的一点味道来,一定有一 种意犹未
尽的感觉。这个时候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考查 一下学生是否能够体
会到语言的精妙之处,一举两得。
第五板块:熟读成诵,丰富积累。
人常说:“熟读成诵更要紧”,学完课文,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诵背,更有利于积累 语言,
丰富语言。
第六版块:课外拓展,丰富阅读。


随着有效教学框架的不断深入,课外拓展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丰富了学 生的知识,
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真可谓一举两得。
八、说板书。
板书设计内容精当简约,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到课文内容,突出了文章重点,
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读中解,读中品,最后熟读成诵,既使 学生读懂
了课文,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学习 文言文的兴趣。
【说课稿】
一、 说教材。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 目光。想
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 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
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 间的鼓励和关爱。
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串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 展现了两
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 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
涵。
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根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掌声前的英子 和掌声后
的英子两部分,因为课文提到,有了掌声鼓励后的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文章的语言质朴,
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课文通过外在的动作和语言 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
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由外向内”感受这些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 是通过语
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二、 说教学目标。
1. 认识文中的
13
个生字。会写
11
个字。认识多音字“落、调”,正确理 解“忧郁、 文静、
犹豫”等词语。
2.
采用对比读、分段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领会大意;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 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 人,并珍
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的真情,学习关爱 别人。回报别人的付
出。
三、 说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四、说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五、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而且语言的
组织 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为学 生搭
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学生在激情、愉悦的氛围 中感受爱、懂得
爱、奉献爱,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教法是:
1.
启发点拨法:巧妙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 位。
2.
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加 深对课文
的理解,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学乐用。
3.
评价激励法: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的肯定,它 可以激发
学生的上进心、 自尊心等。”科学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 启迪学生心智,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充满活力。
六、说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合作精神、 思辨
能力、表达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的点拨与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因 此我引导学生以
下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我运用教学机智,引导学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层 浪,学生
的思维被激活, 活跃课堂气氛, 在讨论中理解、感受爱,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批注记录法:带着疑问读课文时画出相关答案,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记录读书体 会。这样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朗读体会法: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 读促情,
从而深刻体会掌声带给英子的巨大变化
,
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基于本课 的教学目标,我设想
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 ,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 次“掌声”为线索,以“英
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运用三个模块,紧 扣文本,以情会文。指导学生用“抓人
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 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
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
七、说教学理念和策略。 本课的设计理念是:引领学生从阅读出发,钻进文字的里面,透视
到文字的背后蕴 藏的情感,主动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财富 ,亲历情感体验。基于上述理念,我采取
的教 学策略是在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 “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 “掌声”
为线索,以“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 动作、语言
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 字,深入体验感悟,张


扬情感。
八、说教学过程。
(一)以情促疑,直奔重点。
1.
鼓励学生自由说说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此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 别人给你
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会怎样?
2.
教师评议并小结:我们在学习、生活当中经常会给予别人或者接受别人的掌声。 当别人给
予关心时要用掌声表示感谢;当别人自信不足时要用掌声表示鼓励;当别人表 现出色时要用掌声表
示赞美。反过来也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掌声中获得自信、满 足、鼓励和赞美。在我们的生活
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祝福。还曾 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这节课,我们
通过学习课文一起去认识她。
3.
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课堂伊始,以轻松愉悦的语调,深情的提问和交流把学 生自然而
然的引入英子的世界。为后面的情感之旅铺设基调。这样的导入很自然地就切 入了关键点“掌
声” ,激起了阅读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悄然无声地把学生 很快地带到了课文中。
(二)对比体会,感受变化。
1
.认识以前的英子。
课件出示“她很文静, 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 下课
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了解感悟:从两个“总是”可以 看出,过去的英
子是怎么样的呢?(过去的英子不太爱说话,太孤独了,总是默默地坐 在教室的一角。以前的英
子,好像不大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 她总是最早一个来到教室, 又是最后一个离开。 )为什么英
子不大爱说话,又不大愿意跟同学们一起玩儿呢?(腿 脚的残疾让过去的英子非常忧郁, 很不自
信。)原来的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 (文 静、胆怯、自卑、忧郁)
交流后学生自由朗读, 很自然地感受到残疾人会因受到的嘲笑和委屈而产生自卑的 心情。
2.
认识现在的英子。

1
)了解英子的变化及其原因: 课件出示“从那以后, 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不再像
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 她跳舞。”引导学
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交流:英子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开
朗、快乐、自信、爱与人交往)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同学们的掌声

2
) 了解第一次掌声: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读有关句段,进一步体会一一第一次掌 声,大家
为什么为英子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什么?(第一次掌声,大家为 了鼓励英子,为她鼓
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你终于克服了自己的懦弱,你真 勇敢,你一定行,我们大家都相


信你……)
这样的课堂设计是为了紧扣“掌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 让学生设
想同学们是怎样看待小英的,以及她情感的变化。出示课文中心句的一部分, 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
理解,进一步体会“掌声”的含义。

3
) 了解第一次掌声:第二次掌声,大家又为什么为英子鼓掌?他们又在心里给 英子说什
么?(第二次掌声,大家为了赞扬英子,为她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 说:你讲得太精彩
了,你终于成功了,你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人……)
这样的课堂设计是为了由重点词拓展开, 进一步感受“掌声”,并挖掘文本空白点, 让学生
充分展开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丰富“掌声”的内涵,使前后两次“掌声”有 机结合起来。

4
) 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对掌声前后性格变化的比较,引出学生的质疑:掌声怎么 会有如此
神奇的力量?为后文学生解读“掌声”的魔力和魅力蓄积了更多的精神能量。



以情导行,品悟真爱。
1.
叩击“微笑着面对生活”。
正是这爱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一生,使她由一个文静忧郁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开朗活 泼的女
孩,瞧,英子来信了。(课件出示:英子的信)指生,读后交流:微笑着面对生 活是什么意思?
(对生活中的困难有直面的勇气和克服的信心! )从英子的信中,你读
懂了什么呢?(从“永远”这个词中读懂了这两次掌声影响着英子的整个一生;这两次 掌声,给了
英子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两次掌声,就是同学们给英子的爱。 )
通过以上交流和学习,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想象到英子会怎样地微笑着面对生活。进 而引导学
生联系实际说一说:人人都需要掌声,在生活中,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得到 过别人的掌声吗?在
交流中让掌声真正走入学生的心中。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
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 关爱的名言或谚语呢?和同学们 进行交
流,互相分享。
2.
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考试考得不好,他很难过,请你写一两句鼓励他的话。
引导练笔,放飞思维,同时积累语言,实现情感、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并让学生 当堂进行
交流评价
九、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的突出了重点,深化了主题,实现学文明理、无痕育人的目的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节能环保标语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导学案


樱桃花-福建会计考试网


三个金人的故事-小学生手抄报教师节


58同城重庆-郎溪中学


社会交往礼仪-成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


四川国际标榜学院-暑假趣事作文


泰坦尼克经典台词-法网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