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

巡山小妖精
675次浏览
2020年09月05日 11: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逾越节-小学四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2018年部编本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南宋诗 人叶绍翁的《夜
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郁闷孤独,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 是
小孩儿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
代 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
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求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飘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
孤单,非常 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
倍思亲”这样的名句。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夜书所见》
教学目标:
1、认识“促”等。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所见
2、 背《所见 》 这是袁枚夏日的所见
3、 板书完整课题。叶绍翁写的
4、 解题:(1)说说夜书所见的理解。(出示选择书的意思:一指书本,二指写。)
这里的 见不仅指看到,还包括听到想到甚至感觉到的.
5、 再读课题。

2


二、 初读诗歌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1、 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
(2)对照注释思考诗人写的是什么?
2、交流:
(1)读诗正音:相机学习生字 促 读准音 扩词
理解:促织
范写 深
挑 上声,用细枝在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写:深 促
(2)讨论:
诗人写了什么?(萧萧梧叶 江上秋风 篱落一灯 儿童挑促织)
并相机指导理解:萧萧梧叶 江上秋风 篱落一灯
以及:知有儿 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意句子的倒装。诗人看见
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亮着一盏灯,猜想:可能是 有孩子在捉蟋蟀吧!)

3


预设:儿童:你是怎么知道诗人看到了儿童?
诗中哪个字?(知)
在这里”知”是料想猜想的意思,看来这是诗人想到的.
看来,诗人是看到篱笆旁亮着一盏灯,心想:也许是有儿童在捉蟋蟀吧!
原来这些都是诗人之所见啊
三、 品读诗歌
过渡:就让我们随着诗人走进这个诗人描绘的秋
1、 出示图片1:看,那是什么?(梧叶在风中飘舞……发出)这就是萧萧梧叶
指导朗读:这就是萧萧梧叶,范读
出示图片2:江上秋风
看图说一说
指名试读,小组读,齐读
2秋天的夜是多么……然而你知道吗?
2介绍叶绍翁 :家乡在福建,后来长年居住在钱塘西湖之畔。在西湖边居住的日子,叶绍
翁仍然常常想起家乡的童年生 活。这首诗就是他远离家乡写的。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个词,对于这个乡村而言,叶绍翁是谁?(客)
对,叶绍翁只是一个客人,这里的一切不属于他,这里不是他的家。
3、出示:萧萧梧叶送寒声,

4


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夜凉如水的秋夜,那萧萧梧叶江上秋风触动了这位客怎样的情?(孤独 寂寞 思念
家乡)
这寒不仅仅是秋风带来的寒意,还有什么(在外漂泊,心中泛起的孤独)
(二)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让我想到篱落一灯,黑夜里只有一盏微弱的灯,孤孤单单
指导朗诵(辽远开阔)
读:篱落一灯
过渡:秋的静美,有时却会给人带来凄凉的感受,自古逢秋悲寂寥.
1诗人怎么会看到篱笆旁那微弱的灯光呢?他现在在哪里?看图想象.
2多么寂寞的场景, 而秋天却能捉蟋蟀,他给儿童带来了快乐.就如同诗人,借着这篱落一
灯猜想儿童在捉蟋蟀,奇怪的是: 为什么不想到折飞机,玩游戏或者别的呢?(小时候有过
这样的经历)
2你捉过蟋蟀或者蚂蚁 蝴蝶之类的小虫吗?说说当时的情景。你的心情怎样?(看来捉小虫
确实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2、叶绍翁也和你们一样,觉得挑促织是多么快乐的事. 童年是多么幸福啊!)但是,他还能和
伙伴一起挑促织吗?他还能那样开心地欢笑吗?你能理解此时他心中的情吗?(留恋童年 想
念家乡)

5


5、诵读.这句诗该怎么读!
(三)总结拓展
夜晚,叶绍翁写下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但事实上,他写的是自己的内心里满满的思乡情。
1、诵读古诗,配乐诵读
2、拓展:我们还学过哪些思乡的诗歌?
(1)《静夜思》朗诵
(2)诵读: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板书: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
江上秋风 动客情
篱落一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


儿童挑促织

第二课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课前查找资料、板题解题
1、学生交流。
2、谁会背王维的诗。
师:同学们懂得真多,今天我们再王维的一首诗。板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题:从诗歌 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
对于九月九日你有哪些了解?教师述说美丽的传说

7


(“九月九日”是农历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习惯。“山东”指 华山以东作
者的家乡蒲州。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佳节里怀念家乡的兄弟。)
师小结 :王维少年时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善于描写自然景色。
有人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放录音配乐朗读。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全诗。思考。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能用一句完
整的话说出来 。
(诗中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独自在异地他乡思念家乡兄弟的事。)
三、品读诗句、了解诗意
1、你从那里知道的?
题目中“九月九日”“每逢佳节”
2、了解登高的来历及内容
3、而此时诗人在哪里?从诗中找出来
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
理解:独:独自
异乡:他乡

8


客指谁:王维
也就是说:王维独自在他乡,成为他乡之客。
简介:大诗人王维。15岁那年,他就独自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
4、不知不觉又到了登高的节日,而每次
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理解:逢:遇
佳节指:重阳节
倍:格外
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
(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 ,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
更加思念亲人。)
5、诗人此时的心情怎样?(孤独、非常思念亲人)
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6、而此时的亲人在干嘛呢,你从哪里知道?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诗人看到的吗?(想到的)
理解:遥:远 知:想到 遍:全部

9


连起来说整句诗的意思: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 ,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
缺少我一个人。
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孤独,思念亲人,惋惜)
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7、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
(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成 为他乡之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乡的亲人。在
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 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四、再读悟情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一说,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中表达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读时速度稍慢,声音稍低
缓。)
2、配乐朗读。
五、想象训练口语
1、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说?用什么方法向亲人述说思乡的感
情?
2、既然同学们想到用电话,就请你们当诗人,老师当诗人的亲人,述说思念之情。
(口语训练,产生情感共鸣。)
板书设计:

1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倍思亲
独 兄弟
少一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按要求翻译古诗的今义
2、 背诵两首古诗
3、 完成所有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
1、听写本课生字
2、背诵《古诗两首》
二、读一读,填一填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中“异客”的名字叫( ),“佳节”是指每年农历(
节。
(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日的()
11
)月(


“挑”是( )的意思,“促织”就是( )。作者看到( ),
料想是( ),由此响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二、 完成剩余练习

教后感: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想一想夜书所见,是指诗人在做什么?书指 什么?不少学生意见
不同,有的说书是那个人在看书,有的人说那个人在看东西把这些东西当成书,这时 我让学
生先看图然后再反复读课题,又读了三遍课题后有位学生站起来说,他认为书是写,那个人
把看到的写了下来。这时有的学生一想也开始同意了他的意见,我舒了口气,随即赞同了他
的意见,因 为上课前,我也查了不少资料,正在这个书上为难呢,这个书字是应该作写来解
释,但很容易让人感到是 诗人在看书看到了一些景象,我想如果他们说不出来都认为是看书
的话,也不能说错,但学生竟能悟出来 ,看来多读确实有好处

12

驾校新规定-新年畅想


江西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教师学期个人总结


浙江东方学院-宁夏考试院信息网


心灵的声音-议论文大全


2020年放假安排时间表-通报格式范文


汕头大学研究生-运动会感想


广东亚视演艺学院-高考排名查询


武汉中学排名-积极分子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