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萌到你眼炸
779次浏览
2020年09月05日 12: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西安理工大高科学院-骆驼祥子读后感


三上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学军小学紫金港三年级语文组 陈思思
第二单元课文以“名人故事”这一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
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 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
石头》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 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
《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 头》
《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
们作为革命 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
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 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比如列宁的宽容,
高尔基的对孩子的关爱,李四光探索的执着以及宋庆龄的 守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这个单元的导语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要“收集一些 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
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 。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 中
“口语交际” 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所以教师在教 学时可以结合《同步
阅读》中几篇行对应的课文《“神童”的秘诀》、《爱迪生》、《我们心连心》、< br>《一心为人民的孔繁森》等课文进行拓展。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 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尤其是第一、二单元课文更是低
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因此 ,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课程标准
中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深入了解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识字学词 、理解
词句仍然是教学重点,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加强读书方法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引导,
逐步完成 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教学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 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文中人物的对话,培养边读
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3. 在对课文的阅读过程中,通过默读和诵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 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并使学生受
到熏陶和感染。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 清楚,让别人听明白,
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
7.培养通过语 言想象的能力,培养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和概括的能力,
初步培养运用动作神态和对话来描写人物 的能力,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了解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
理活动。


3.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4.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宋庆龄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分析教材:
主线:这个单元主要让学生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了解人物的内
心世界,并学会 抓住课文关键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

关于单元导语:
出示“名人”,让学生谈谈 自己的理解以及知道哪些名人典故;出示导语与图片,
你认识图上的那些人?先让学生自己谈。进而很自 然地过渡到第一篇课文的学
习。

5 《灰雀》
基本框架:
1. 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不见灰雀的着急,担心,
惋惜;再见灰雀的高兴。
2. 学习泡泡:小男孩在想什么呢?结合课作:下定决心、鼓足勇气,要改正自
己的错误,把 灰雀放回来。(体会小男孩的语言)
3. 学习小泡泡2: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要问灰雀呢?——对 再次见到灰雀的
惊喜,对小男孩的宽容爱护——全面思考问题。

字词重点:
胸脯的“脯”读音;“胸、脯、渣、惜、低、诚”都属于“左窄右宽”的左右
结构;
“渣、者、惜”时,它们都有“日”,但其具体形状不尽一致。
“低、纸、底”的同异点;
语作上:一定与肯定的辨析
重点句:
1、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 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
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 宁每次走
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他们带来面包渣和
谷粒。 (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图片出示,引导学生感受描写;其次注意“每
次”“都要”“经常”这几个关 键词语,它们体现了列宁对灰雀喜爱的程度。)
2、当灰雀消失之后,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 ,这表明他对灰雀的着急
和担心,引导体会“找遍”。
3、在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如“一 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
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它怕冷”和 “可惜”这两个
词语,可以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关心。
而通过朗读小男孩的话语则能体会到男孩的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
文章中有大量的对话,而 列宁与孩子的对话和神态体现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这
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结合 具体的句子、段落,以及文中
的提示,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比如:“列宁自言 自语
地说”“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灰雀不是回来了吗,为什么还要低

着头?)“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这些神态动作反映了人物
怎样的心理活动。
课后还可以引导孩子多去看看列宁的故事。

6《小摄影师》
基本框架:
小男孩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对小男孩的爱护)
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 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
会思考:仔细打量、吩咐、按、摆弄了很久很久、侧着脸, 对着他微笑——第七
段一连串动词体会))
当小男孩突然哭起来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第十五段:对男孩的念念不忘
小男孩还会再来吗?(小练笔)
字词重点:突然的“突”容易下面写成大; 秘、密、蜜的辨析; 侧、测、厕、
策的辨析;卷和港的区别;摄和社读音上的翘舌 ; 辆和杂的写法(熟字记新字)
重点理解:
围绕“高尔基是如何对待孩子给他照相的”和“孩 子是如何给高尔基照相的”两
方面内容展开讨论,
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句子、段 落,引导学生透过对话、细节描写进
行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受到熏陶和感 染。
(男孩的礼貌——动词体会;高尔基的关爱——一系列语言与动作)
课后安排了“小练 笔”,要求学生“接着写这个故事”。本课结尾,结读者留下
了悬念和想象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 路,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续
写。

7 《奇怪的大石头》
基本框架: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李四光有了和大家一样的感受,他产生了疑问,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
的呢?
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读到这
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 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
字词重点:记和纪 考与老 震与晨 旅和旋的区别辨析 藏和卧的写法
词语积累:ABB AABB ( )的( )
重点句段:
1、巨石“怪”在哪里?(抓住关键词句:“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br>“孤零零”说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独立的;“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
小伙伴围着石头 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说明这块巨石体积庞大;老师说“这
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时 间之久;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
石”,但李四光又不明白“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并且连父亲也 不清楚,说明
它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综合上述几个方面,说明了此石“真怪”。
2、除此还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老师与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的思考问题的
过程。结合语作第五 题,完成李四光是如何提问的?


3、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明确,李四光的可贵之处在 于,没有因为老师和父亲
都未能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放弃求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
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
里”。“后来, 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发现在长江流域
有大量第四纪冰J!!活动的遗迹„„” ,可提醒学生注意“许多年、直到、才、
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 品质。

4、课后安排的“资料袋”,它展示了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的背景资料,在以课文为基础拓展什么知识与如何拓展两个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和方式,为学生
深入理解本课内容提 供了崭新的平台。教师可以此为基础,继续鼓励、引导学生
搜集有关李四光的资料,为本组的“口语交际 ”训练做好准备。

8* 《我不能失信》
根据阅读提示,进行自读学习,想想课 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告诉我们什
么?并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
问题拆分:
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停住了脚步?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
是怎么说的?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宋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把能说明她守信用的语句找出来! 引导学生认识宋
庆龄的这种品质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并相机板书:语言、动作、表情。

语文园地二
1、我的发现——引用人物语言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标点符号)
提示语不同,加标点不同:
三步法
1、找到人物说的话,加“ ”2、 引号里边加标点 3、找到提示语,分清位
置加: ,。 到学过的课文中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 语作完成
第五题
2、日积月累——读读背背《名人名言》 在相应每一课教课文前可以分散识

思考名言的意思,并感情朗读;交流各自收集的名人名言(背诵、默写、理解、
运用)
3、——我会填(形近字区别) 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辨析形近字的音形义

成语故事是本册教材新设置的栏目,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感受、积累
中华传统文化。
框架:主人公:祖逖 ;成语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勤奋练习,刻苦练

< br>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查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把握“闻鸡起舞”这 个成语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联系自己的实
际,交流学习这个成语的体会和感受,明白有 志之士奋发努力的道理。在交流的
过程当中可以抓住以下要点:


1.祖逖在夜 里翻来覆去无法人眠,所考虑的则是“怎样才能为国家效力”,
这说明他胸怀国家,是一个有远大志向和 抱负的人。
2.祖逖“闻鸡起舞”,无论寒暑、不管风雨,这说明他具有奋发努力,不怕
吃苦 、坚持不懈的可贵精神。
3.祖逖后来当上了将军,也打了不少胜仗,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这些成
就的取得都与他胸怀大志、奋发努力是分不开的。
口语交际

教师可以从 本组的几篇课文自然导入。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哪位同学还收
集到了与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 龄有关的故事?” 因为前面已有布置,
学生一定会踊跃地推荐自己收集到的材料。接着,教师可以选一 位同学做示范交
流,使学生深人领会交流规则和交际过程,如何清楚地向别人讲述名人故事,如
何提问、如何做答。然后,教师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与列宁等有关的故事和给人
的启示。在交流完之后, 教师继续引导,“这四位名人中有政治家、文学家,你
们是否还搜集到了其他政治家、文学家的故事?是 否还搜集到了科学家、艺术家、
学者等名人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学生在小组内继 续交
流。最后,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可以是文字、画画等形式呈现

习作《我熟悉的人》

本次习作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 中注意观察身边的
人和事,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写一篇习作,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 br>本次习作的要求非常明确:第一,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从这一要求来看,
内容相当广泛, 同学、老师、朋友、家长都可以。第二,要写值得写的事,并从
这件事上能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教学中,可先让学生从自己的朋友、同学中选择一位,打开思路。回忆一下曾经
发生在他(她)身上 的事情,然后从中选取一件。想好以后,可先在小组内说一
说,大家通过互相交流,达到启发、补充的目 的。然后调整自己要写的内容。在
小组交流之后,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同学在全班交流,特别是那些选 材有新意
的。
教师要提醒学生,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应该以这个熟悉的人为主,抓住一件事
情写来。

人物形象:
A、抓特征,一定要抓好肖像描写
千人千面,人的外表是很 少有雷同的。但是仅有外表描写是不够的,因为人是立
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自己的思想,有 不同于他人的行为和习惯,所
以写人物外貌时要体现出人物神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要学 会画
眼睛,学会抓住描写对象身上最能表现个性特征的东西进行刻画,这样,这个对
象就能栩栩 如在眼前。
B、抓语言,一定要抓好对话描写。
语言要个性化,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流露,不要人云亦云,千人一腔。


C、抓事例,一定要抓好细节描写。

事件描写:
A、事情发生的时间
B、事情发生的地点
C、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D、事情的起因
E、事情的经过
F、事情的结果

本组的几 篇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对话来反映人物心理是
它们的主要特点,在习作的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注意动作和语言描写。在评改习
作时,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并进行适当的鼓 励和赞扬。


习作评改:经典欣赏 留下什么印象,从哪里感知
读学生优秀范文(猜猜写的是谁)说说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精准?
总结习作要领:生活真事、了解、多积累多阅读
互阅优秀文章

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富锦市政府网


美国留学生找工作-喜事作文


情话大全-背影读后感


124法制宣传日-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追女孩的短信-讲座心得


初一写景作文-爱之桥


司考通过率-踏青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