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教案分析

余年寄山水
712次浏览
2020年09月05日 12: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辽宁高考数学-名人故事手抄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教案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教案分析
一、亮“开门红”——激趣导入
首先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 学生欣赏。
然后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之后我发出这样的
感叹: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 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
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学习一 首关于秋天的古诗。由此引出本课课题。
(设计思路:因为教材安排的课文大都与实际季 节相
吻合,所以这样熟悉场景的再现,很容易勾起了孩子们
对秋的感知,但在他们眼中、心中秋 天是美丽的、丰收
的季节,而我借由此过渡到秋天也是引人愁思的季节,
与本诗主题吻合,也能 在孩子头脑中设下一个小小的悬
念:秋天怎么会引起人们愁思呢?这首诗又写出了诗人的
什么愁 思?这样的导入,过渡自然,引人思索。)
二、唱“重头戏”——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了解诗人,理解诗题;初读
古诗,学习生字;品读赏析,感悟 诗意;游戏练习,加深
理解四步。
(一)了解诗人,理解诗题;你知道这首诗的 作者是谁
吗?你了解他吗?老师请诗人给大家自我介绍一下吧!(出
示作者资料)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
师:谁知道这个“书”字在这里的意思?生1:书本,
在夜里读书嘛!
师:“书 ”字有这个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题目里,
和前后的词连接起来,特别是和“所见”连接,想想看,还有什么意思?谁说一说?生2:写!
师:说得太对了,说明你肯动脑筋!再想想, “所
见”,联系前面“夜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生2:看
见到的,就是诗人夜里写下他看见 的那些情况。
师:很好。你把题目的意思说得完整、清楚。再齐
读一遍题目。生(齐读题目)。
师:“书”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主要是看把它放在
什么句子里,如“我们读书”,那就是“书本”;可在
“夜书所见”里呢?生:写!
师:对!就是“写”,这叫“一词多义”。大家再 来
说说“夜书所见”的意思?生(齐):诗人在夜里写下他看
见的情景。
(这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读懂诗,这一步就是为读懂
诗做了初步的准备,明确诗题的含义,才能知道作者 写
的是什么,要写些什么。通过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学
生可以明确作者写诗的时间——“夜” 及内容——“所
见”。)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过渡并出示 学习提示:诗
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
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 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
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
和“”画下 来。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
书,看插图,看注释等 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
记号。)
2.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相 信你们一定能
学好这首诗。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
生汇报。(师随机板书: 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萧萧寒
声)刚才所画的这些词语有没有不懂呀?生提出不懂的地
方,师 生帮助解决。(结合注释解词,并教会学生看注释
解释词语。)(理解“促织”时,出示图片,了解蟋蟀 。
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们之所
以名声在外是因为它们的住所及出色的 演唱才华。)学习
生字(促、深)
(1)这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
(2)这首诗还有一个生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
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3)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4)指名写生字。师:生字能读好了,现在老 师将生


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课件出示全
诗)
(由课题的理解很自然地引出了自读提示,这样的提
示可以给刚刚迈入三年级的孩子们 “一根学习的拐杖”,
让他们有目的地去读诗,避免一头雾水的学习。这首诗
中要求掌握的生字 不多,而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看,
难度不大。但是为了养成他们认真细致的书写习惯,我
还是 设计了生字的书写指导,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扎
实掌握。)
(三)品读赏析,感悟诗意赏析第一、二行诗
(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
行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
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4)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
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
(5)请大家想想,萧萧秋风吹落梧桐叶,送来阵阵寒
意,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 如你
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
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 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
了什么呢?(想念家乡,思念亲人)请你带着这样的情绪读


读这两行诗。
(6)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
对呀,看 到这样的秋景,很容易触动了我们的思乡之情,
这就叫做什么呀?(板书:动客情)“动”就是牵动(引 起)
作客的思乡之情(客情)。
(8)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
乡之情。再指名读,齐读。
(9)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人,读出了他的寂寞,读出
了他的思乡之情。谁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 话说
说诗句的意思?(说得好的给予表扬。)
2.赏析第三、四行诗
(1)师: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
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学习后 面两行诗。请同学们默读,
边读边结合插图、注释来想一想。
(2)女同学读,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
(3)读到这里,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
①生提出疑问,师生一起解决。
②师也可提出疑问:在这里想问一问:“知”字是
什么意思呢?
引导:你想一想 ,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
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不能)那是作
者 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这个


“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 说)
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你还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
呢?
(4)师:是的,他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
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乡和 自己的
童年)(板书:思乡之情)
(5)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 己的童年,
他那孤独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下面,谁能用自己的
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①指名说:生可能会直译诗句,这时师可引导:
你是按照每个字的意思 说的,可是觉得通顺吗?怎样
才能说得通顺呢?有时候在把古诗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
可以根 据情况调换词语、诗句的顺序。所以可以将第三
行和第四行的顺序调换一下。
②谁来根据老师刚才的提示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指
名说)
(6)指名读诗,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体悟诗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我 注重抓住诗
句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通
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感 受秋天,感受诗人的孤独
和思乡情感,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他们深深地融入到
诗中去。)


(四)游戏练习,加深理解刚才同学们对诗的大意基
本弄懂了,那我们 来玩个小游戏吧!游戏的规则是:我说
诗句的意思,你们来猜相应的诗句,好吗?(课件出示)
2.这个游戏好玩吗?你们同桌来试试你说我猜。
(考虑到我班的孩子年龄偏小,设计游戏加深理解的
方式很能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
三、品“音绕梁”——感悟升华全诗从头到尾都融
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注 意读出感情,读出
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认真地听
一听。师配乐范读。
2.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
来?(自由读)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 呢?(配乐,指名读)
你认为他读得怎样?生互相评一评。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
了,现在让我们 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男女赛读)师:
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被你们那深深的乡愁打动了!
(逐句理解诗句之后,带领同学们回顾整首诗感情朗
读,我们常说“三分诗,七分读” ,让孩子反复诵读,
提醒他们将自己的理解带入朗读之中,进一步升华了全
诗的思乡情感。)
(五)背诵古诗,加强积累你们最喜欢玩游戏了,现
在我们再来玩玩:
我说说诗中的一个字,请你说出相应的诗句。(课件


出示:萧、客、促、深)
2.同学们对于古诗掌握得很好,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同桌互相背古诗,再指名、齐背古诗。
四、听“窗外音”——拓展延伸在秋天的夜晚,周
围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于是就写 下《夜书所见》这首
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
诗呢?(指名读或背 )
2.小结: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
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 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
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学到这里,你们还有没有不懂的呢?
(古诗教学要注重背诵积累,而中华五千年来的诗歌
文化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因此在此环节 中
刺激孩子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体验,让他们吟诵其它有
关思乡的古诗,丰富他们的积累。而学 后质疑,有利于
引发新的思考、新的感受,使孩子们永远处于“学然后
知不足”的境地,激发他 们旺盛的求知欲望。)
五、练“好功底”——个性作业背诵《夜书所见》
2.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
还可以与大家一起交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 观察
一下自己周围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
点,这时你也有怎样的感受呢?
(个性作业是对全课的一个复习巩固,由课内延伸到


课外,由课文拓展 到实际生活,这样以来,本课的学习
就被引入更深更广的空间,体现出“大语文”的理念。)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见:梧叶促织一灯明
叶绍翁听:萧萧寒声思乡之情
感:动客情

关于爱情的英语名言-重庆高考报名


情人节告白-北航教务处


成都东软信息学院-女生节标语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7


墨尔本大学学费-天津会计


退休金双轨制-高考三本分数线


赵本山经典语录-泉州德育网


浙江人事-安全工作计划